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冷链物流发展论文

时间:2023-03-17 18:00:47

导语:在冷链物流发展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冷链物流发展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U695.2+91文献标识码:A

1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是为保证食品安全和品质、减少食品损耗,将易腐、生鲜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使各个物流环节处于完全低温环境并实施全程温控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具有两个特殊性:一是对象的特殊性,冷链物流的对象是容易腐烂变质的生鲜食品;二是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冷链物流的储运和作业环境必须限制在适宜的低温坏境下,必须严格遵循“3T”原则,即产品最终质量取决于冷链的储藏与流通的时间、温度和产品耐藏性。冷链物流把易腐、生鲜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一项低温系统工程。

2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市场前景光明,但总体上来看,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就是和国内的其它产品的物流相比也处于相对滞后的水平。

2.1硬件基础发展迅速,但仍不能满足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

冷链物流系统的硬件设施情况决定了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的冷链运输设备、各种规模的冷库、冷冻冷藏装置等都有了快速的发展。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在汽车冷藏车辆方面,目前中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日本的四分之一。在铁路冷藏车辆方面,在全国总运行车辆338万辆中,冷藏车只有6 970辆,占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冷库方面,我国商用冷库及冷藏库面积约为

1 000多万平方米、冷冻冷藏能力达1 500多万吨(中国冷链年鉴)。截止2009年6月,中国的冷藏能力大约能满足食品总产量的20%至25%,这与能满足食品总产量的70%至80%的发达国家冷藏能力相比,差距很大。而硬件设施的建设及购置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和规模。

2.2软件水平稳步提高,但离发达国家仍有一定距离

近年来,我国在冷藏专业技术、信息技术、组织技术(战略联盟)等冷链物流所涉及的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和运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运用了仓储管理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等。信息系统可以及时了解生鲜食品的生产、加工、储藏信息,掌握供应链中冷冻冷藏产品的数量及位置,进行及时地提货和补货,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水平。

然而,我国冷链物流中的信息化只处于起步阶段,信息设备的配备不够齐全,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往往造成冷链流通的盲目性。部分省市虽然开始建设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但该信息平台中的信息并不全面,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2.3冷链物流未成规模,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

通常,社会物流成本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效率的标志,比率越低,表明物流效率越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25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约为17.8%,这一指标与2005年的18.5%相比,虽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早在2002年美国这一比例就仅为9%,为我国的一半左右。因此,我国物流费用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物流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在我国物流业总体效率不高的背景下,冷链物流在物流业仍处于未成规模、效率偏下的水平。

此外,因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致使各地区冷链物流发展也很不平衡,冷链体系建设较快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及沿海地区。冷链物流发展较快的地区主要是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这些区域已经出现了冷链物流联盟,冷链物流园区的数量和规模呈逐渐增加和扩大的趋势。

2.4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冷链物流的市场化程度,在我国尚没有一家专业的全国性的第三方低温物流公司,现有冷链物流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实力较弱,经营规模较小,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冷链物流仍以自营物流为主,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滞后。因此,大多数易腐食品的物流都是由生产商、加工商和零售商自己操作,极大地妨碍了冷链市场的成本效益,也阻碍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3国外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冷链物流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为制冷技术,国外的制冷技术发展比较早,也比较迅速。

20世纪3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食品冷链体系已经初步建立。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易腐食品物流过程的冷藏率已达100%,冷藏食品的销售量(以价值量)占食品销售总量的50%,并呈现继续增长的趋势。国外的冷链物流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3.1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意识强

发达国家把产后贮藏加工保鲜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入30%用于生产,70%用于产后加工保鲜;意大利、荷兰农产品保鲜产业化率为60%,而日本则大于70%。欧、美、日等国食品冷藏运输率均达到80%~90%,日本果蔬在流通过程中有98%通过冷链,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蔬菜水果低温物流更为典型,产品从田间收获后到消费者的冰箱一直在低温环境中流通,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3.2制定有国家或行业标准,并有专门机构管理

国外发达国家对冷链物流行业制定了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对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对有些食品还专门制定了行业标准,对保鲜物流系统中的各阶段做出具体的温控规定,并对各种运输工具也有专门的规定,包括容器和托盘等。与此同时,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运作管理,使得冷链物流处于国家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实践表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定,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对保证冷链物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3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完善

国外冷冻设备比较先进,各种制冷机和速冻设备齐全。冷藏运输主要有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和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等,其中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是冷藏运输的发展方向。冷藏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可实现“门到门”的现代化运输方法,即处于流通中间环节的冷库预冷间的“门”到处于流通末段环节零售商冷库的“门”。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球食品冷藏能力达到10亿立方英尺,其中冷藏集装箱能力超过60%。

3.4冷链物流技术先进

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冷链物流技术的研究与运用,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主要应用的技术有气调技术、微生物控制技术、预冷技术和冷库自动化技术等,与此同时,还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冷链物流管理系统,以促进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和精益化管理。

3.5冷链物流人才充足

国外对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美国建立了多层次的物流专业教育,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多个层次。许多著名的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并为工商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在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和倡导下,同时还全面开展物流在职教育。所有行业的物流从业人员都必须接受职业教育,经过考试获得上述专业工程师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

4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目前还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物流国九条》等一系列政府文件的出台,政府对冷链物流的发展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冷链物流不再仅仅是企业自己的事情,而是已经列入政府工程,这必将预示着我国的冷链物流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笔者认为我国冷链物流将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4.1向现代冷链物流模式体系方向发展

随着国家系列促进冷链物流发展法规、政策的出台,冷链物流这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将向构建完整、高效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方向发展。在国家政策、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弹性激励与刚性约束下,必将出现政府宏观指导、统筹规划,企业热情参与,从而有效降低供应链物流的总成本,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供应链一体化的现代冷链物流新模式。

4.2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将会明显提高

在未来的冷链物流领域里,国内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冷库设施建设、冷库技术水平提高和冷藏车辆多元化发展等方面。一批符合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冷藏库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建立,适合农户建造使用的微型冷库将快速发展,果品蔬菜恒温气调库迅速发展,低温库比例将进一步增加。铁路冷藏车将定位于深冷、高品质货物的中长途运输以及低附加值冷藏货物的长距离运输,将会使用机冷车、气调保鲜车和适应大批量运输的冷藏集装箱等装备。在公路冷藏车将会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种是小吨位、针对短途和小批量运输的,主要满足城市配送中心的需要;另一种是大容量、大吨位的,主要满足长途运输的需要。

4.3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将会盛行

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可以使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不仅能够提供冷藏运输、冷藏仓储、冷藏加工等,还能为冷链物流需求方提供高效率和完备的冷链物流解决方案,实现冷链物流的全程监控,具备整合冷链物流供应链的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整合冷链物流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形成独立完整的现代冷链物流链,提升冷链物流核心企业的系统运筹能力和竞争力,实现第三方物流的规模化和网络化,以满足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的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可以通过纵向整合供、销商客户资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或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从而实现整合效应,推动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5结束语

冷链物流已经在我国物流市场中快速发展,尽管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随着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物流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现代化冷链物流技术和装备的广泛应用,我国冷链物流业必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叶海燕.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3):38.

[2] 周月超. 冷藏食品物流发展的内在动因与机制探析[J]. 物流技术,2006(12):97-98.

[3] 方昕. 中国食品冷链的现状与思考[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11):56.

[4] 丁声俊. 积极发展我国生鲜品“冷链”物流[J]. 中国粮食经济,2007(9):37-39.

[5] 鲍长生. 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研究[D]. 上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6] 阎君. 食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 张连军. 浅析我国食品冷藏物流的现状及对策[J]. 物流技术,2006(1):103-104.

[8] 张倩. 国外农产品物流业现状[J]. 世界农业,2004(11):11-13.

第2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 对策

一、安徽省冷链物流的发展历程

冷链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冷冻机的发明,到了电冰箱的出现,各种保鲜和冷冻食品开始进入市场和消费者家庭。至20世纪3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食品冷链体系已经初步建立。40年代,欧洲的冷链在二战中被摧毁,但战后又很快重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了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起步比较晚,安徽省冷库资源和冷藏运输资源相对紧缺,全省范围的冷链物流信息沟通不畅;大部分冷藏运输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简单、服务品种单一,无法满足客户对冷链物流专业化、网络化和规模化运作的要求;加之运输市场的不规范,相应标准的不完善不统一,这些客观原因造成了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发展阻力也很大的局面。2012年,安徽省冷链物流中心在郑州召开会,吸引了许多企业参加。

二、安徽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目前安徽省有很多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冷链产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省内大部分在流通的冷链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而各种企业的自营物流往往受到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大大影响了食品的流通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我省尚没有一家第三方冷藏货物供应链服务商能提供覆盖全省的服务,因此导致我省冷链物流服务增长水平远远低于经济发展对冷链物流服务的需求。

(二)硬件缺口导致冷链运输效率不高

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也需要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的保障。但是目前我省冷链物流产业,设施设备的现代化程度很低,无论是冷藏车还是冷藏库的技术水平都无法适应和满足食品冷链物流目前的需求。硬件建设是制约我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原因。冷链物流硬件体系建设包括冷库、冷藏车、加工设备、物流设备、存储设备、码头设备等。完善的硬件体系,是全程冷链及高效物流运作的保证。

(三)缺少供应链上下游间整体规划和整合

安徽省的冷链物流还未形成体系,大部分冷链只能满足某一环节的冷藏冷冻,能真正达到全程冷链的少之又少。一方面,大多数的冷链物流是由制造企业根据自身的物流运作经验来进行的,虽然在短期内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但从长远来看,未能形成完整的冷链供应链网络,缺乏上下游节点的整体规划和整合。另一方面,由于冷链未形成体系,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流动储存效率和效益无法得到控制和整合,对于处于下游经营者来说,其上游始终是处于运作不顺畅、不稳定的状态。

(四)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和监管

我省冷链不能做到全程冷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内部对涉及冷链的环节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以至于从管理到产品质量、作业操作都无章可循,冷链物流服务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确实存在恶意断链和用非冷藏车运输产品的问题,他们的行为又进一步导致恶性竞争。

(五)冷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我省的冷链物流尚未形成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因此,在运营过程中未形成无缝衔接的程度,造成大量的冷链资源的浪费,也造成高价购置的冷藏运输车辆、冷库等设施设备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由于部分物流人员对冷链物流的实际运作了解不是很深入,造成了误造作等现象,导致低温食品的质量发生变化,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三、促进安徽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和完善冷链物流标准

尽快的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建立低温易腐食品的运行监测机制;在完善机制的同时,应加快安徽省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制定过程,建立健全的冷落物流行业准入标准、诚信认证、资质认证和食品安全相关的一系列标准,规范食品冷链物流服务市场。

(二)建立产供销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

为实现冷链物流一体化体系的建立,需要从加强对从事冷链企业的培养人手,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建立由产前行业与产后的加工、销售、储运组成的一条完善的产业链,强调各物流环节和整个物流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与控制,通过协作、协调与协同提高物流链的整体效率。通过加强生产单位与经销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进一步加强和稳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冷链企业链条上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建立起产供销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

(三)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水平

鼓励企业在大中城市周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低温条件下中转和分拨功能的配送中心,集中完成肉类和水产品分割、果蔬分拣以及包装、配载等处理流程,形成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推进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的建设。鼓励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辆,提高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率;鼓励肉类和水产品加工、流通和销售企业购置冷链设施设备,提高冷链处理能力。重点加强分级、包装、预冷等商品化处理和冷藏储存环节建设,推动主要产区果蔬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条件的改善。

(四)加快培养冷链物流人才建设

加大对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已从业物流人员的在职培养。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应该鼓励其员工进行职业再深造。同时,政府可以提供专项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资金,让物流行业协会运用这笔资金,统一组织冷链物流人才进行培训。物流行业协会也可以同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合作,介绍一些专业技能较好的老师,组织公司员工的培训。加大对各大高校专门的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在物流专业下可以设置冷链物流的小专业,专门培养冷链物流方向的人才。同时,高校可以同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合作,开展带薪实习项目,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更好的了解冷链物流的工作流程,增加实际操作的经验。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网络分析;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冷冻产品如水果、花卉、海鲜等逐渐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与此同时,冷冻产品加工企业(以下简称“加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各企业竞相寻找办法来确立自身在竞争方面的优势。从西方国家和其他行业的经验来看,将物流业务外包(即选择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是降低本企业的成本、减少投资、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的好方法。但目前市场上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众多,提供的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如何选择合格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成为加工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时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结合冷链物流的特点,构建了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评价的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应用基于依存和反馈的网络分析法进行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的评价和选择,并使用超级决策(Super Decisions,SD)软件对其进行实现,最后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1 基于ANP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综合评价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考虑冷链物流的概念和特点,结合文献对食品冷链物流服务商和农产品物流服务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在此为准则层的4个一级指标筛选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以构建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的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1.2 指标体系的说明

(1)经济性

经济性是指组织经营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及其他成果时所耗费的资源最少,包括运输成本a1和运输时间a2,它们是衡量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经济性的重要指标。

(2)硬件水平

硬件水平是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能否提供所需服务的基本条件,包括冷藏车数量b1、冷库数量b2和配送网点b3。由于冷冻产品具有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特点,使其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对技术要求大大提高,需要采取低温、保鲜、防潮、防虫、防腐等一系列措施,这就要求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有配套的硬件设施。

(3)软件水平

软件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是否能在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做到更好,包括信息网络c1和人力资源c2。良好的信息网络能为加工企业、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和终端操作人员之间提供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方便加工企业进行货物管理和追踪,是对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信息技术水平的衡量。

(4)服务能力

服务能力是衡量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服务水平最直接的指标,包括客户满意度d1、交货准确率d2、包装能力d3。客户满意度d1是最能代表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服务质量的一个指标,它关系到冷冻产品加工企业的口碑和形象。

借鉴以往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文献中对指标间依存关系的确定以及对物流方面专业人士的调查,某些指标之间存在依存关系,有内部依存关系的也有外部依存关系的,如表1所示:

通过SD软件主界面中Design菜单下的cluster、node、node connections from一系列菜单命令建立了由元素组、元素和关联组成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评价指标网络结构图,如图2所示。

1.3 构建未加权超矩阵

在构建未加权超矩阵时,首先以构建网络时选取的准则为主准则,以该网络中每一元素组中的元素作为次准则,按照其他元素组中各元素对该元素的影响程度构造判断矩阵,并求得归一化特征向量。最后,将各个元素的判断矩阵和归一化特征向量汇总到一个矩阵中,该矩阵则是未加权超矩阵,它表示不同元素组中元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对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比较、打分(按1~9分的标度进行赋值,重要性随分值的增大而增大),并将其录入SD软件中进行计算得到未加权超矩阵,未加权超矩阵见表2。

1.4 计算加权超矩阵

加权超矩阵反映了主准则对次准则的控制作用与次准则的反馈作用。加权超矩阵见表3。

1.5 计算极限超矩阵

由于元素间存在依存于反馈关系,因而归一化过程是一个反复迭代、趋稳的过程。在极限超矩阵中,每一列数值是在每一个准则下,各元素对该列元素的极限相对优先权。极限超矩阵见表4。

从极限超矩阵中可以看出元素层的所有指标权重为

0.053,0.049,0.066),排在前5位的是运输成本、运输时间、配送网点、人力资源、包装能力这5项指标,因此,在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选择时,应将这5项作为侧重点。

2 案例分析

重庆市某大型冷冻产品加工企业对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供应商进行初步筛选后,将3家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供应商A、B、C作为备选方案,并给出这3家冷链物流服务供应商在各项评价指标上的优势度比较判断矩阵。

通过指标层相对于目标层的判断矩阵构造界面中Misc菜单栏下的Direct data entry命令,可为各指标直接赋值。方案层对于指标层的层次单排序是以各指标为父节点,备选方案为子节点,通过判断矩阵进行优劣势比较,类似于元素级判断矩阵的录入。通过SD主界面中的Computations菜单下的Synthesize命令可得到最终评价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Normals值为评估方案的归一化综合权重。从图3中可得知,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的选择优先顺序为A>C>B,即将A公司作为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为最佳选择。

3 结束语

由于第三方冷链物流是一个新兴领域,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进行选择很有必要。本文结合冷链物流的特点,构建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考虑指标间内在联系和相互依赖,运用ANP方法为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的选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崔伟. 食品冷链物流服务商评价研究[D]. 大连:大连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杨怀珍,熊炜. 基于ANP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评价研究[J]. 商业研究,2011(3):171-176.

第4篇

1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培养冷链物流人才是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需要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是我省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两圈一带”区域规划的全面实施,特别是“双百工程”和“万村千乡”工程的实施,农产品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得以快速发展,给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带来了机遇。此外,财政部、商务部决定在湖北等9个省份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通过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品牌化和包装化,探索和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打造高效、畅通、安全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链条,这也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2培养冷链物流人才是建设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需要湖北省“菜篮子”工程建设已经完成“菜篮子”生产从分散向集中转变,“菜篮子”供给从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菜篮子”流通从“提篮小卖”向大市场、大流通转变。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湖北省农产品的消费规模快速增长,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已经成为提升农产品消费品质、减少营养流失、保证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是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必要保证。

1.3培养冷链物流人才是实施农业产业化重点建设工程的需要长期以来,受到农产品集中上市后保鲜储运能力制约,农产品“卖难”和价格季节性波动的矛盾突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时有发生。未来5年,湖北省将实施农业产业化“四个一批”工程,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一批集中度高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大县。这对降低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对冷链物流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既是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间接节约耕地等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

1.4培养冷链物流人才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近几年来,湖北省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利用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建成首批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出口总量居中部第一位。我省农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是由于冷链发展滞后,出口多为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准入标准,相关质量、技术和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制约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湖北省农产品出口方式转变和出口结构调整对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2当前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紧迫性目前,湖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营与管理人员大多数是从普通物流转行而来,对农产品冷链特性和操作规范不熟悉,严重影响到企业服务水平与质量的提升。冷链物流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瓶颈。与其他产品相比,农产品冷链物流有其自身特点,它需要的是应用型、复合型、实战型的物流人才,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包括运输、保管、装卸、配送系统、库存系统、集装系统、物流信息处理等;具有系统分析解决冷链物流问题的能力以及具备法律、财务、贸易、计算机等多种知识。

2.1冷链物流人才供求严重失衡截至2008年底,我国职业院校中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已经超过1000家,供求已经基本平衡。截至2009年,我国342多所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本科专业,预计到2013年左右,这类普适性人员在我国的供需有望达到基本的平衡,这还没有包括农产品冷链物流这类专门人才。据查,我国开设冷链物流专业(方向)的本科高校只有一所,广州大学物流与运输研究中心从2004年开始培养冷链物流人才。其它2所是职业院校,即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业学院。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9月才开始招收物流管理(冷链方向)的学生。湖南铁路科技职业学院是与企业合作培养冷链物流人才。

2.2冷链物流比其他类型的物流对人力需求更大上海英脉物流有限公司的阚宏伟认为,冷链物流比其他类型的物流对人力需求更大,冷链物流对时间的要求更严格,所以对收发、分拣、理货、运输的效率要求更高,由于技术和知识的缺乏,现在大多数企业都通过增加人力来提高效率,根据估算,同样的配送标准,冷链物流需求的劳动量多出20%。仲量联行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的公共冷冻仓储设施在未来五年中将以每年约24%的速度增长,从而满足消费市场以及食品出口领域不断增长的需求。可以想象,一线作业人员的需求必将随着这种增长而迅速扩大。阚宏伟估计,只要全国药品、食品、果蔬、水产、肉类消费量的20%采用冷链运输,那么冷链物流就至少需要30万以上一线作业人员。

2.3培养冷链物流人才迫在眉睫从实际看,由于高校教育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经验薄弱,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视角与企业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从而导致了物流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低层次的物流人才多,高层次的物流人才少,特殊物流人才少,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据毕博咨询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物流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其中,相当一部分物流管理人员来自于其他专业,拥有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学历的人数少,而高中及中专、职校学历的占50%,难以达到提供综合物流业务的要求。而根据美国奥尔良大学进行的全美物流业管理者受教育程度的调查显示,大约92%的被调查者具有学士学位,41%具有硕士学位、22%具有从业资格证书。目前湖北省高校中开设物流管理本科的院校共有10所,专门开设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学校还没有,加大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今后一段时间,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型物流高级人才、特殊物流人才缺口更大。我省虽然是教育大省,但是目前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与引进仍然比较薄弱。冷链物流作为物流行业的新兴业态,加大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3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及途径

3.1培养目标按照“面向市场、服务行业、学用结合”原则,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适应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发展需要,培养掌握冷链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冷链物流操作实务,了解国内外冷链物流业发展规律,能够在省内物流企业从事冷链物流规划、冷链物流系统设计以及冷链物流业务流程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3.2培养规格与要求通过学校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习与训练规格,学生应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与法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国内冷链物流发展的理论前沿与实践动态;能够熟练运用物流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具有对省内物流企业进行冷链物流规划、冷链物流系统设计以及冷链物流业务流程管理的基础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外语和计算机等主要工具,独立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冷链物流专业问题;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

3.3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途径

3.3.1深化校企合作探索“产学研战略联盟”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省内高校的实习基地,与省内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与流通的重点企业联合,双方可以根据职业岗位的特点及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增设企业实习学分,共同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合格人才。

3.3.2深化校府合作深化与政府、行业学会、行业联合会的合作,例如可以与省有关物流主管部门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调研并共同全省物流发展研究报告,与省交通厅物流局合作,共同研究制订全省交通物流统计制度。

3.3.3构建人才培养平台与省内物流企业、高校物流专业合作建立共享实践教学实体、实验室。整合全物流教学资源,编辑全省冷链物流核心课程教材,并组织和参与全国高校财经类院校物流教学研讨会。依托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平台,组织全省冷链物流教学研讨会及定期学术交流等活动。

4创新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4.1“钻石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对冷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冷链物流专业可采用“钻石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及素质的培养,具体如图1所示:

4.1.1物流管理专业技术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从事冷链物流管理活动必须具备的技能,主要包括运输线路优化、物流成本控制、库存管理与控制、第三方物流运作方案策划,冷链物流宏观战略规划与分析等。

4.1.2系统综合分析能力物流管理不同于其他的经管类学科,它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物流系统由于存在明显的“效益背反”效应并适用数学的方法或技术优化管理,比如:运输车辆的指派问题,配送中心的安全库存量问题,物流成本的控制问题等都需要结合一定的数学方法建立模型计算求出最佳结果。其中对运筹学的应用度很高。因此物流人员用系统化的思维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4.1.3创新实践能力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与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和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相适应。

4.1.4沟通与写作能力包括口头与书面表达、拟订相关文件、填写相关物流单证、工作分析报告、冷链物流方案策划及物流企业调查报告的撰写等。

4.1.5计算机应用能力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储运的显著特征是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平台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该项技能主要运用于冷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维护、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运用,储存和采购等流程的信息化管理等过程。

4.1.6前瞻性学习能力物流管理人才需要具备前瞻性的快速学习能力,跟上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与潮流。通过这种“钻石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重在培养本专业学生能将科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即转化能力的培养,以此形成学生既懂得物流技术,又懂得物流经济;不仅熟悉物流工程技术,更能够把握冷链物流供应链流程,并熟悉相应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学生们还具有能快速接受现代物流新理念,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团队意识与挑战精神等基本素质。

4.2“双进双融”培养方式在培养方式上,采用“大学生走进企业、经营者走进课堂,企业与学校培养相融合、学生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以学校和企业“双轮驱动”的“双进双融”的人才培养方式,如图2所示。通过这种培养方式,一方面学生与教师将走进企业,通过学生在校八个学期不间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管理活动,同时教师也能从理论走入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介入企业经营活动或以咨询顾问的角色与企业保持联系,对企业的发展进行跟踪研究,从而使他们有可能在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最先进的理论以提供给学生。另一方面,企业的人员进入学校,可以更多地了解到在冷链物流领域当前最关注的热点话题和国内企业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特别是能够借助这一培养体系与学校的理论平台,更多地了解西方冷链物流企业成功经营案例,以及其中具体经营运作方法,找出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差距,为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湖北乃至全国冷链物流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撑。此外,由于企业与学校的积极融合,在提升了企业人员素质的基础上还进一步确定了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以此形成了与企业用人规范持续同步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由于学生与企业的长期融合,使学生对企业各岗位与工作环境倍感熟悉与亲切,在进入正式岗位前即已基本具备企业“准员工”、“准经理”的能力,在企业用人时,能够快速进入工作角色,承担起相应的职责。

第5篇

【关键词】蔬菜物流 成本 问题分析

一、蔬菜物流的特点

1、鲜活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新鲜度的要求也越高,蔬菜在采摘后仍是鲜活的有机体,因此需要采用冷链运输降低蔬菜的呼吸和蒸腾作用,保持蔬菜新鲜度。

2、易损性。蔬菜质地鲜嫩,含水量高,在采收、装卸、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伤害。受损的蔬菜容易遭遇病菌的侵袭,造成蔬菜腐败。在蔬菜采摘之后除了对包装、运输和装卸过程加强管理之外,还应尽量减少搬运、装卸的次数和缩短运输距离。

3、及时性。消费者对蔬菜的第一要求就是蔬菜的新鲜,新鲜的蔬菜不仅可以赢得消费者的喜爱,而且可以使消费者付出较高的价格。蔬菜从原产地采摘后应该及时地运送到消费者手中,这对蔬菜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物流成本所占比重较大。据调查,我国蔬菜物流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0%以上,随着燃油价格及各种道路收费不断增长,物流成本的比重仍在不断增加。

二、我国蔬菜物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寿光市为例

寿光市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第一号菜园子”,蔬菜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产业化生产。寿光蔬菜产业的成功得益于其便利的交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其物流形式是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的。然而,面对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内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寿光蔬菜物流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原来的简单的蔬菜物流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当前寿光的蔬菜物流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流通渠道单一。寿光蔬菜主要通过:农户-蔬菜批发市场、农户-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终端、农户-贩销户-销地批发商-零售终端,或经过更多中间环节的的渠道进行流通。这样的流通渠道基本上是简单的商品运输,而没有牵涉到商品的检验、包装、仓储、配送等环节。

2、冷藏技术应用较少。蔬菜在采摘后,呼吸作用成为蔬菜的主导生理过程,此外,蒸腾、发汗现象也将存在。为降低水果蔬菜采后的营养物质消耗,维持其品质,在采摘之后需要采取低温、气调等冷链运输和贮藏措施以抑制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和蒸腾、发汗现象,降低蒸腾量。美国已建立了蔬菜生产销售冷链系统,而我国目前冷藏技术应用很少。

3、物流成本偏高。我国鲜活产品的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60%以上。据调查,寿光蔬菜在运到北京市场时价格翻了2-3倍,而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蔬菜物流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一是行政壁垒;虽然早在1995年,寿光市先后开通了寿光至北京、上海、南京、新疆、哈尔滨、海南等地的多条“绿色通道”。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蔬菜运输车辆经常会遭到各有关部门的扣压和罚款,特别是2003年国家治理、整顿车辆超限以来,对超限的蔬菜运输车辆查处更为严重,造成蔬菜运输价格攀升,直接影响到市场蔬菜的价格。二是技术瓶颈;首先就是保鲜技术落后,蔬菜物流采用常温物流和自然物流为主。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特别是美国,采用全程冷链管理,损失率只有1%-2%。三是管理落后;寿光蔬菜的销售商与各种蔬菜供应商发生业务联系,存在的典型的多对多关系,蔬菜的物流以自营为主,存在车辆迂回往复现象,企业和蔬菜销售者对蔬菜的采购、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环节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和控制。此外,蔬菜从采摘、包装、装卸到运输、流通加工等环节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技术问题,既增加了蔬菜的物流成本,又降低了蔬菜的品质。

4、投资结构不合理。在美国,生产环节的投入只有30%,而其余的70%的投入用于产后的检验、采摘、包装、仓储、运输、分配、加工等。而在我国,投入到生产环节的费用就达到50%以上,而对蔬菜产后环节的管理很少。目前,寿光市还没有较大规模的蔬菜配送中心,蔬菜的仓储、包装、运输、分配还处于自发状态。

5、物流管理还处于原始阶段。由于物流行业是近年才新发展起来的行业,普遍存在着对物流业的认识不足。即使有些企业已经意识到蔬菜物流的作用,也是把蔬菜物流停留在蔬菜“运输+仓储”的阶段,物流管理也只限于优化运输途径、减少运输成本。而缺少对蔬菜的在库成本、分配和信息等方面的管理,很难做到同时在生产、采购、运输、仓储上同时达到规模经济,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目前,寿光市还没有标准的蔬菜物流企业,大部分都是一些小型的物流公司,且以蔬菜自发运输为主,公司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物流管理的内容也只限于运输工具及运输方式的选择、储存定额及出入库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

三、建立配置中心解决当前蔬菜物流问题

伴随市场经济的竞争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越来越强,简化事务、方便消费的需求增加,使蔬菜物流业的发展成为蔬菜消费的社会化需要。同时,由于生活消费质量的提高,蔬菜消费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蔬菜消费的个性化、多样化也成为一种时尚。这种蔬菜消费的社会化大趋势也为蔬菜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蔬菜物流产业是贯穿于蔬菜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产业,做好相关环节的衔接和控制工作,可以降低蔬菜的物流成本,促进蔬菜物流业的发展。

建立蔬菜配送中心,解决我国当前蔬菜物流问题。目前,蔬菜产业解决了我国农村很大一部分的劳动就业问题,寿光市很多农户因为种植蔬菜走向了致富的道路,按照美国蔬菜产业化的生产方式在我国实现蔬菜生产的专业化、机械化和科学化暂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而实现采后处理规划化在短时间内还难以解决,物流运输冷链化的实现也要受到制冷技术及制冷成本的制约。那么产销一体化是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当务之急,是建立蔬菜配送中心,降低蔬菜物流成本,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蔬菜配送制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科学的社会化流通体制,也是一种最为合理高效的现代化物流方式。建立蔬菜配送中心可以实现:集中统一采购(包括进出口);集中商品储存;统一组织配送;统一信息反馈;这是我国规模发展蔬菜物流业的有效途径。

四、展望

随着我国全面加入WTO,作为劳动密集型的蔬菜产业,在农业经济国际化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环境下,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加快改革和发展,才能应对全新的国际环境,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的自然条件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在国际大市场中,按照“比较利益原则”,争取适销对路的蔬菜种类和品种出口是完全可能的。优化我国蔬菜物流业的发展模式,减少蔬菜的物流成本,必将为我国蔬菜产业赢得更大的比较优势,提高蔬菜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郭幼君:北京城市蔬菜运输指数的研究(J),气象 第27卷 第1期。

[2] 王成亮、顾宝炎:大型超市中蔬菜业务的物流和营销策略探讨(J) ,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3] 崔彬:对优化水果蔬菜物流模式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6年第2期。

第6篇

关键词:保税仓库;冷链物流

一、前言

东方海洋保税仓库是A型公用型保税仓库,是经国家海关总署批准的一家集国内外贸易、仓储、分拨配送、报关报验、保税监管及进出口信息处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化物流中心,还可以承揽国际运输业务,包含订舱、中转、集装箱拼装、进口拆箱、结算运杂费等业务。包括国际一流全国最大的冷冻保税物流区、标准仓储保税物流区、多功能综合贸易服务区和水产加工区四个功能区,将逐步成为区域性国际采购、配送、分销中心和加工贸易基地,对促进我市,乃至山东和环渤海地区的加工贸易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物流产业是应对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战略手段。发展物流产业就是发展物流企业。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物流理念来引航:物流是服务,物流是存货管理,物流是功能整合,物流是策略联盟。物流企业的发展还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正文

保税是指经海关批准的境内企业所进口的货物,在海关监管下,在境内指定的场所储存、加工、装配,并暂缓缴纳各种进口税费的一种海关监管业务。保税物流特指在海关监管区域内,包括保税区、保税仓、海关监管仓等,从事仓储、配送、运输、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物流信息、方案设计等相关业务,企业享受海关实行的“境内关外”制度以及其他税收、外汇、通关方面的特殊政策。

保税仓库就是专门存放保税货物的仓库。

本文主要讲的是东方海洋保税冷链物流,所谓冷链物流是指温度敏感性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预先制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减少物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一般分为冷藏(冻)加工、冷藏(冻)存储、冷藏(冻)运输及配送、冷藏(冻)销售四个部分,其中冷藏运输及配送环节是目前冷链物流的薄弱环节。由于环境变化较大,且限于技术和成本因素,在运输和配送过程中的物品温度发生改变而造成质量事故的风险相对其他环节要大。而且,通常情况下运输配送过程的封闭型往往会对后续的事故原因鉴定工作造成困难,即物品温度超过限制范围是何时何地开始出现的?是由于环境的突发性因素还是冷藏(冻)系统的持续性故障?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能够持续记录物品温度并将此温度数据便捷存储和发送到后台管理系统的技术。我们采用的是温度传感标签,可以实现对运输/配送过程中温度发生改变时的预警,或是对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进行记录,从而帮助辨识可能由温度变化引发的质量变化及具体发生时间,并有助于质量事故的责任认定。有源RFID标签集成,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获取温度数据,然后传送给与之连接的RFID标签储存,RFID标签获得的数据则在进入阅读器阅读范围时被读出,以供利用。

公司的硬件设施

东方海洋保税物流中心位于烟台高新区盛泉工业园,紧靠轸八高速公路、轸大公路和五区连接,环境优美,交通方便。辖设冷藏保税物流区和仓储保税物流区。其中冷藏保税物流区拥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功能设施配套的低温保税库3座,冷藏能力达8万吨/次,仓储保税物流区拥有先进的功能设施完善的常温库4座,仓储面积达9万平方米。库房内全部使用高节能无影灯,库房内设有先进的自动报警及喷淋系统、CCTV/红外及远红外防盗系统、可旋转摄像监控系统,已达到国际上难度极大的TAPA标准要求;配备ZKA20CB-Y螺杆压缩机制冷设备及配套设施3台和先进的电脑数字测温系统。物流中心设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质检机构,对产品的出入库进行严格管理,能够保证产品的储存质量及卫生符合《进境水产品存储库检验检疫要求》的有关规定,具备存放进境水产品的必备条件。仓储范围包括冷冻鱼类、鱿鱼类、蔬菜类、肉禽类、粮食类、电子产品、木材、钢铁、食品、除液体危险品及特许经营外的普通化工产品等货物。公司拥有多名经验丰富的注册报关员、注册报检员,注册物流师,并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二〉海关监管仓储流程

1.入库管理

接收并核对入库信息,货物到仓库后工作人员进行货物分级分检,确认货物的信息(编号、货物名称、数量、生产时期和批次等信息)填写货卡。在生产线到入库这一过程中,采取单元装卸法,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安排库位并准备入库,保管员与叉车司机把货物从入库车辆上卸下(保证货物的安全和及时)并入库。根据入库单据输入数据并及时准确的更新与维护库存信息,确保仓库物品的帐、卡、物三者一致,仓库区位划分明确,物货标识清楚,存卡记录连续、字迹清晰。

2.在库管理

定期对仓库进行盘点核对数量,保证货物的存放质量和安全。对货物进行合理安排摆放。环境要求,对库温湿度每天进行检测,保证达到客户存货的要求,仓库配备了良好的通风系统和十台大功率的去湿机在梅雨季节时保证库内温湿度达到存货的标准。为保证库内环境卫生专门配置了吸尘器。配合客户定期对货物进行检验,定期给客户提供库存信息,保证生产与库存的协调统一。

3.出库管理

接到客户的发货指令后,保管员核对发货信息确认无误后交与叉车司机,做到“稳、准、快”即安全、准时、快速的发出货物。并合理的安排车辆,确保全天候的运转。做到满载率最高,无空返现象。准确无误的将指定货物配送到目的地。GPS跟踪系统,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到货物相关信息及调动车辆。

〈三〉特色服务

1.规范化管理

针对货物具有科技含量高、货值高、仓储量大的特点,我们公司早在几年前开始设计并不断完善业务操作流程,并纳入公司的程序化管理。对所有业务操作都制定了服务标准和管理程序,先后制定了仓储流程、配送管理、信息查询、信息反馈等工作程序。并严格按程序运行,做到整个操作过程井然有序,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杜绝事故发生。

2.提供24小时全天侯全方位的服务

针对客户24小时服务的需求,实行全年全天候的工作制度,周末(包括节假日)均视为正常工作日。厂家发出出入库指令,我们随时有专人、专车提供服务。

在通讯方面,确保通讯畅通,有多部服务电话、传真,保证对各种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通过提供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一方面降低了公司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周转率,为产品赢得市场,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

3.信息服务

我们针对客户的不同要求,为客户量体裁衣,推出个性化服务。我公司具备进出库管理、储位管理、信息管理、条码管理、各种单证管理等现代仓储软件系统。可实现在库货物的在线查询和配送车辆的在途实时跟踪。并具备丰富的配送资源,能最大程度地满足配送的时效性,准确性及安全性。

公司高度重视信息网建设,建立信息平台并与张裕实现了信息资源、物料资源共享化。已经实现了集团范围内的计算机联网,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客户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遍布国内外的货运营销网络。

例如,通过网络,为公司提供服务的网点已达30多个城市,实现了从入库、在库、出库管理到装车发运及运输途中,全过程的定点定人、信息跟踪及信息查询与反馈,满足了客户多方位的要求。

4.实行全程负责制

我们公司对仓储物流业务的每一个环节负责,即从货物入库、在库、出库、包装到运输等各个环节全程负责。对于出现的问题,主动联系客户,协助解决。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损失,确保了货主的利益。

存在问题

1.信息化出现脱节现象。其他公司的信息系统需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虽然我公司的系统软件达到了先进的水平,但是我们的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不发达,已经影响到我们管理水平。相互脱节的信息化等于是一断从中间被截断的水管,无法从始端贯穿到终端。类比木桶效应,链上某段信息化水平再高,对于提供整体供应链信息畅通水平也是于事无补的。例如:对方单位的电子数据没有传输过来,我们需要核对他们的纸质单据,仓库打单员打单,保管员依次给客户装货,最后的保管员负责审车、签字并将单子放回打单处。完成供应链上下游流通环节保护,突破长距离冷链应用局限性。

2.冷链设施是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基础,冷冻车、冷柜、冷库的建设将得到飞速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化链条步伐加快。居高不下的运输成本,生鲜农产品运输耗损率高,导致了流通成本的相应提高。冷链物流的前期投资成本非常大:冷库的投资是普通冷库的3倍、一台冷库用叉车的价格也是一台普通叉车的几倍,还有对温度有较大适应能力的货架、托盘等等。

存在问题的改进

1.引进电子商务,信息流由闭环变为开环。原来的信息管理以物流企业的运翰、保管、装卸、包装等功能环节为对象,以自身企业的物资流管理为中心,与外界信息交换很少,是一种闭环管理模式。现在和未来的物流企业注重供应链管理,以顾客服务为中心。它通过加强企业间合作,把产品生产、采购、库存、运输配送、产品销售等环节集成起来,将生产企业、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分销商(零售点)网络等经营过程的各方面纳人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此时,信息就不是只在物流企业内闭环流动,信息的快速流动、交换和共享成为信息管理的新特征。运用GIS、GPS和RF等技术,运输更加合理,路线更短,载货更多,而已运输由不可见变为可见。条码技术的使用可以决速、准确而可靠的采集信息,这极大地提高了成品流通的效率,而且提高了库存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原先一个公司的各仓库管理系统互不联系,从而造成大量交叉运愉、脱销及积压。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各个仓库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发货由公司中央仓库统筹规划,可以消除上述缺点。发货同时发送相关运输文件,收货人可以随时查询发货情况。

2.开展共同配送和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

(1)开展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 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

第7篇

关键词 生鲜食品;多目标优化;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71;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7)01-0024-06

一、问题提出

我国是生鲜食品生产与消费集一体的大国,由于经济全球化推动生产力的快速提高,人们的经济实力增强,消费水平大增,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随着人们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生鲜食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关注点集中在品质、安全方面,与此同时,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做出多目标决策,因此,从供应商到消费者这一流通过程中必须要有先进的管理体制,使产品从企业到消费者这个过程中成本最少,因而,联合库存应运而生。因为生鲜食品和其他食品有着较大的不同,在生鲜食品目标上的要求比较高,它的目标多于其他食品类,对它的联合库存研究比较难,国内外对生鲜食品的联合库存研究也较少。因此,对研究生鲜食品的联合库存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生鲜食品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由于生鲜食品的时效性较短,因而它对运输方面的要求就比较高,而且生鲜食品易腐烂变质,不容易储存。生鲜食品的新鲜度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生鲜食品的保鲜成为一个热点,各种保鲜技术纷纷出现,冷链物流也迅速发展起来。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单纯依靠产品本身已经不能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提高服务水平、提供高品质服务成为关注点。联合库存管理能够使成本明显降低,在信息共享下,使库存实现联合管理,库存不会出现异常,为供应链的同步化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并且具有利润共享、风险共分的功能。目前国内外对生鲜食品的研究都不多,因此对生鲜食品的联合库存多目标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1.关于联合库存的研究

联合管理库存的研究日益火热,国内外对此都进行了大力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国内,张鑫(2014)等研究了同时考虑延期支付与订单成本,改变零售付款方式,建立EOQ模型,得出联合库存的相关数据[1]。李群霞(2015)等根据单一的生产商和单一的客户构成的供应链库存模型,考虑提前期,建立库存成本模型,求解最小的联合库存成本,进行决策优化[2]。姜华(2014)等在供应链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践研究,以产销联合库存为例,建立模型,使用定量分析库存成本最小化[3]。刘峥(2014)等在随机需求下,运用仿真方法,对两种库存模式进行分析,研究联合库存模型[4]。董琪(2015)等在建立两级联合库存模型的基础上,分析横向调拨策略,建立库存配置优化模型,并应用线性规划软件对模型进行分析[5]。钟德强(2014)等讨论在不允许缺货的情况下,构建库存成本模型,探讨建筑材料供应链联合库存问题,为企业管理提供新思路,从整体上达到最优[6]。莫降涛(2014)等研究通过投资改变缺陷品率,产品经过零售商检查后降价,建立联合库存模型,得出最优解[7]。盖丽轩(2015)等以兴和县马铃薯供应链为例,研究使供需双方责任与权力平衡,避免风险单方面放大现象的货存供方联合库存管理模式[8]。Lo等研究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缺陷品率服从Weibull分布的联合库存订购策略[9]。Soni等研究需求依赖于价格的联合库存问题[10]。

2.关于联合库存多目标优化的研究

文永丽在社科论坛上发表的文章主要研究在城市,家电在绿色物流概念下的联合库存管理配送模式,这种模式有效的降低了成本[11]。吕君(2013)等研究联合库存对闭环供应链的影响,分别从3个方面分析,即成本、提前期和客服水平[12]。李芝梅(2008)研究一个周期内的多物品供销联合库存问题,建立多物品供销联合库存模型[13]。宋雪莲(2013)研究了以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为目标,以标准正态分布和导数为方法,以服务水平为约束条件的多目标联合库存管理,并与传统的库存模式相比较证明模型有效性[14]。谢华忠(2007)等研究了一定周期内,需求量确定且是在不允许缺货的情况下,多目标、单一水平、多产品的联合库存补货策略,以求解成本最小[15]。邵举平(2015)等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引入生鲜度损耗系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总成本与客户满意度,建立生鲜多目标优化模型[16]。黄进红(2012)等研究在一定服务水平条件下,求解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最小的多目标模型[17]。

3.关于生鲜食品联合库存多目标优化的研究

(1)生鲜食品特性研究。国内,申风平(2015)等在根据生鲜食品的特性分析影响物流服务商的原因,构建模型分析结果[18]。于舒婷(2010)研究生鲜食品的特点,分析直采模式的意义并给出建议[19]。蔡路昀(2014)等在关注生鲜食品的特性时,专注于研究生鲜食品的保鲜[20]。陈红丽(2015)等以生鲜肉类企业为对象,研究建立服务质量评价模型[21]。由于生鲜食品的特性需要冷链运输,曾美花(2015)等在考虑存储成本和运输成本时,在确定性需求条件下,根据不同的碳交易机制,调整订货量,降低总成本[22]。

(2)生鲜食品联合库存意义研究。在国内,刘玲(2015)等研究了在两个销售渠道下生鲜商品的定价与库存问题,并假设在缺货时优先满足线下消费者的联合库存策略[23]。赵艳丰(2013)在文章里讨论了连锁超市生鲜的联合库存,讨论了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信息平台的搭建,并进一步对联合库存管理提出建议,加强管理研究[24]。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联合库存多目标优化的研究有不少(见表1),从上文中可以看出,但是对生鲜食品联合库存多目标优化的研究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本文就是在综合各专家学者的观点意见的基础上,对生鲜食品的多目标进行建模,最后分析结果给出建议。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

评价目标是评价的起点和归宿。评价目的主要由体系目标、分析评价、规定评价条件和定义评价体系等确定。本文的构建的体系目标层是生鲜食品联合库存优化。

2.体系构建的准则

(1)系统性原则。系统性是将决策目标看作一个系统,完成整体优化。生鲜食品联合库存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相关要素分析,协调优化各因素。

(2)合理性原则。合理原则的适用范围比较宽广,它要综合考虑个体与整体的发展规律,从总体出发考虑可行性。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合理,它的各指标的选择亦要合理,个体的合理与总体的合理要统一起来。

(3)代表性原则。系统目标里包含了不同的指标项目,而不同的项目所包含的要素很多,所以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重点分析评价。

3.评价指标的选择(见表2)

四、基于AHP评价建模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本文是对生鲜食品联合库存进行评价,所以评价体系为生鲜食品联合库存评价体系A,随后确定的4个一级指标是:经济性B1,保鲜度B2,服务水平B3,多样性B4;其次,一级指标成本按功能不同可分为5个二级指标,而多样性根据加工程度和保存方式的不同可分成3个二级指标,因而生鲜食品联合库存评价体系共有13个指标,这13个二级指标分别是:仓储成本B11,运输成本B12,流通加工成本B13,包装成本B14,装卸搬运成本B15,时间B21,保鲜技术B22,服务质量B31,服务效率B32,信息B33,初级生鲜商品B41,冷冻冷藏生鲜商品B42,加工生鲜商品B43(见图1)。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1)赋值。建立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它是层次分析法最关键的步骤。将每个层次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判断矩阵,计算因素权重,分析下一层因素对上一层因素的重要程度,权重值得计算,需要相对重要度的标度,判断矩阵的标度如表3所示。

假设目标层为A,准则层为B,子准则层为C,则,各因素的判断矩阵可列为:

A=1 2 3 41/2 1 3 31/3 1/3 1 21/4 1/3 1/2 1,B1=1 2 3 4 51/2 1 2 3 41/3 1/2 1 2 31/4 1/3 1/2 1 21/5 1/4 1/3 1/2 1

B2=1 21/2 1,B3=1 2 5 1/2 1 3 1/5 1/3 1, B4 =1 1/5 1/35 1 33 1/3 1

(2)求解各因素的权重。

①列向量归一化,即求出各判断矩阵每一列的总和,再把判断矩阵的每一个元素除以其相应列的总和,得出标准判断矩阵:

A=0.480 0.522 0.462 0.4000.240 0.261 0.308 0.3000.160 0.131 0.154 0.2000.120 0.087 0.077 0.100,

B1=0.438 0.490 0.439 0.381 0.3330.219 0.245 0.293 0.286 0.2670.146 0.123 0.146 0.191 0.2000.110 0.082 0.073 0.095 0.1330.088 0.061 0.049 0.048 0.067,

B2=0.667 0.6670.333 0.333,B3=0.588 0.600 0.5660.294 0.300 0.3330.118 0.100 0.111,

B4=0.111 0.131 0.0770.556 0.652 0.6920.333 0.217 0.231。

②行和归一化,即求出列归一化后的矩阵每一行的总和,再将矩阵每一行的总和相加,使两者相除(总和除以总和相加),所得的值等于W。

A(W)=0.4460.2770.1610.096,B1(W)=0.4150.2610.1630.0980.062,

B2(W)=0.6670.333,B3(W)=0.5810.3090.110,

B4(W)=0.1060.6330.261。

③根据上面已知的条件,可得到:

A(W)=1.8871.1200.6470.385,B1(W)=2.1281.3370.8140.4940.314,B2(W)=1.3330.667

B3(W)=1.7490.9300.329,B4(W)=0.3191.9430.789。

单位特征向量:

A(W)=(0.466,0.277,0.161,0.096)T

B1(W)=(0.415,0.261,0.163,0.098,0.062)T

B2(W)=(0.667,0.333)T

B3(W)=(0.581,0.309,0.110)T

B4(W)=(0.106,0.633,0.261)T

3.权重结果分析及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检验一般由5个步骤组成:

第一步是被检验的判断矩阵乘以其特征向量,得到赋权和向量;

第二步是每个赋权和向量的值分别除以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值;

第三步是计算第二步结果的平均值,记为λ;

第四步是计算一致性指标CI(CI■);

第五步是计算一致性CR(CR=■),RI指的是自由度指标,修正值RI如表4:

由于最大特征值,λmax=■(■),CI=■,CR=■,根据表4和所知数据可得:当n=2时,RI=0;当n=3时,RI=0.58;当n=4时,RI=0.96;当n=5时,RI=1.12;所以得表5。

当CR=0时,判断矩阵有完全一致性;当CR≤0.1时,判断矩阵有基本一致性,CR越接近于0,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高。因为CR的值与矩阵的一致性具有直接关系,所以根据表5可知,各矩阵的CR均小于0.1,因此各矩阵具有一致性。

利用层次分析法,我们可以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根据层次总排序,画出柱状图,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4.结果分析

从上文得到的各级指标的权重值中,可以明显的看到一级指标中经济性B1所占的比重最大,这表明经济性在生鲜食品联合库存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其次,一级指标中权重由大到小的排序分别是:保鲜度B2、服务水平B3、多样性B4。同时,在二级指标中,经济性包含的五项中仓储成本B11的权重最大,运输成本B12,流通加工成本B13,包装成本B14,装卸搬运成本B15呈依次递减;保鲜度中的两项时间B21的比重大于保鲜技术B22的比重;而服务水平中的三项,权重值属服务质量B31为最,其后依次是服务效率B32和信息B33;最后一个一级指标多样性的权重排序为:一是冷冻冷藏生鲜商品B42,二是加工生鲜商品B43,三是初级生鲜商品B41。

由此综上可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要兼顾其他方面,在保证服务水平一定的基础上,提高时间效率,丰富生鲜食品的多样性,利用联合库存管理,实现多目标优化,最终达到降低总成本的目的。同时,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提高生鲜食品的保鲜度,提高服务质量。

五、对策建议

1.优化管理模式,综合降低各项成本

(1)转变观念,推进联合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与旧的库存管理模式相比具有很多优势。联合库存管理使供应链库存管理的运作程序变得简单,物流环节得到优化,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工作效率,使成本下降。由于供应链由不同的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相互独立,因而产生了不确定性和需求信息不对称,导致库存出现不平稳,增加库存成本,联合库存管理模式能使供需双方实现信息共享,从而稳定库存。从供应链整体看,联合库存管理减少了库存点和和相应的库存设立费及仓储作业费,从而降低了供应链系统总的库存费用。除此之外,这种库存控制模式也为其他科学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如连续补充货物、快速反应、准时化供货等创造了条件。

(2)建立协同发展互利机制。生鲜电商与物流配送企业是提升生鲜电商物流配送服务质量的两大主体,两者的配合度和融洽关系影响到生鲜电商物流配送服务质量提升。生鲜电商的发展离不开物流配送企业,物流配送企业也依托于生鲜电商的发展,两者的生存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协调两大主体的发展,建立联合发展机制,提高两大主体的配合度,共建一个良好的互利平台,对双方的长期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提高生鲜电商物流配送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实现团结互助、互利共赢是提升生鲜电商物流配送服务质量的重要发展方向。

(3)培育协同发展文化理念。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一套独特的并为企业量身打造的文化和理念,基于文化理念的不同,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也不一致。从哲学角度考虑,文化具有创新性、包容性,表现为海纳百川。协调生鲜电商与物流配送企业的发展则必须要考虑到两大企业的文化理念不同,实现两者的文化理念的交融,减少在发展过程的分歧,实现理念一致,朝着同一个大方向发展。提升生鲜电商物流配送服务质量是生鲜电商与物流配送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缺一不可。

(4)合理规划网络节点,节省全产业链运输成本。运输成本在总成本里拥有的份额很多,占据了总成本的50%,所以降低运输成本是一个重点。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减少运输环节,尽量避免二次运输,同时要消除迂回运输、相向运输等不合理运输现象,运输距离短、顾客集中,有利于集中运输,可以节省运输成本,使利润放大化。而且联合库存能够使运输路线得到优化,使运输距离和运输车辆减少,从而使得运输成本比传统的库存管路模式低。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运输方案,以减少成本。

2.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发展创新

(1)发展生鲜食品线上线下销售模式。2015年我国GDP达到67.67万亿元,同比增长6.9%;网购市场规模达到3.8万亿,同比增长35.7%[17],网购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人们对网上购物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因此发展线上超市生鲜销售的时机是成熟的。超市可以加入电商平台,消费者可以在网上下单,由超市进行配送上门;同时,超市现场销售的商品即可起到展示作用,也满足其他人群的需要。这样线上、线下销售同步展开,增加了销售量,减少了库存,从而使生鲜食品的新鲜度得到保证,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2)进行技术创新,发展冷链物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思想观念的改变,人们对生鲜食品的选择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了适应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新鲜、安全的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配送发展起来。冷链物流最早开始研究是在国外,发展也相对成熟,而我国的冷链物流和国外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可以借鉴外国的技术经验,同时也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完善,有益于生鲜食品的保鲜销售,同时也能减少损耗,降低成本,还能够提高服务水平,增加客户满意度。

3.提高服务水平,增加客户满意度

(1)提高服务质量,打造高品质服务。服务质量在此篇论文的这个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提升服务质量,让顾客享受高品质的服务,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增强顾客对企业的信认感,从而留下一个高大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做免费宣传,节省了广告宣传成本。企业要贯彻服务标准,加强员工服务意识;政府要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完善服务标准体系,规范服务行为。食品安全也是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保证生鲜食品的食品安全非常重要,服务质量得到保障,食品安全才有保障。

(2)提高服务效率,深化服务水平。质量与效率是相互的,两者的统一才能达到好的标准;有质量没效率的服务,会让人失去耐心,有效率没质量的服务,会使人愤怒。服务效率是服务质量的价值体现,因此,公司的进步,质量与效率两者必须统一。与此同时,使用高级的硬件设备也是改进服务效率的一种方法。提升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效率,深化服务水平,创造高标准的服务,是企业需要努力的方向。

(3)搭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信息平台的搭建创造了基础,为实现信息共享提供了技术保障。信息平台的搭建,使得信息传递更方便快捷,能够有效解决企业间及企业内部的缺乏协作和沟通的问题,使双方都能够看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及时掌握需要的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平台是信息中转的一个点,信息搜集整理完成后,在平台上加以存储,共需要者查询。

[参考文献]

[1] 张鑫,俞婷婷,杨爱峰,杜丽燕.基于延期支付的联合库存策略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3):295-375.

[2] 李群霞,马风才,张群.供应链库存成模型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5):107-109.

[3] 姜华,张云超,杨静.基于供应链的联合库存成本控制研究[J].物流科技,2014(12):33-35.

[4] 刘峥,徐琪,汤兵勇,周敏.随机需求下的双渠道供应链联合库存模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4,48(2):290-299.

[5] 董琪,徐延学,杨继坤,赵建忠.基于两级联合库存的低消耗备件优化配置研究[J].现代防御技术,2015,43(2):165-190.

[6] 钟德强,郭薇.基于建筑供应链的不允许缺货联合库存模型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4,28(6):48-52.

[7] 莫降涛,梁丽,李霞.缺陷品率可控的非完美质量产品联合库存模型[J].广西科学,2014,21(2):187-191.

[8]盖丽轩,刘俊华.农产品供应链货存供方联合库存管理模式探析――以兴和县马铃薯供应链为例[J].物流科技,2015(6):41-43.

[9] Lo S,Wee H,Huang W.An integrated production-inventory model with imperfect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Weibull distribution deterioration under infl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7,106(1):248-260.

[10] Soni H N,Patel K A.Optimal strategy for an integrated inventory system involving variable production ang defective items under retailer partial trade credit policy[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2,54(1):235-247.

[11] 文永丽.绿色物流理念下城市配送模式选择研究――以宁夏家电连锁企业为例[J].社科论坛.

[12] 吕君,丁已然.面向闭环供应链柔性的联合库存管理研究[J].企业管理,2013(3):57-59.

[13] 李芝梅.一对多情况下多物品联合库存问题的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探讨,2008:300-301.

[14] 宋雪莲.基于多目标规划的联合库存管理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3(2):185-187.

[15] 谢华忠,刘北林.多商品库存及辅助分配问题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9):4975-4979.

[16] 邵举平,曹倩,沈敏燕,孙延安.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带时窗的VRP模型与算法[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5,20(1):122-134.

[17] 黄进红,周根娇.基于服务水平约束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3):19-21.

[18] 申风平,师星,柳春岩.O2O模式下生鲜食品物流服务商的选择研究[J].现代物流,2015:22-24.

[19] 于舒婷.大型超市生鲜食品直采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31):233-234.

[20] 蔡路昀,吕艳芳,李学鹏,励建荣,李婷婷.复合生物保鲜技术及其在生鲜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4(10):380-384.

[21] 陈红丽,张利瑶,张欣.基于FAHP的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J].物流技术,2015,34:142-146.

[22] 曾美花,王应明.碳交易机制下的生鲜食品库存模型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59-63.

第8篇

关键词: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物流人才,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132-03

一、引言

在北京,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举办的一个专家论坛上,各位专家都普遍认为,物流管理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1]。随着第一、第二利润源被各个企业挖掘殆尽,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的物流的重要性就愈发凸显。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许多企业纷纷去各大高校找寻物流人才,却发现可用的物流管理人才寥寥无几。针对我国物流人才的巨大缺口,各个高校开设的物流课程的滞后性、学生所学与实际情况脱节难辞其咎。纵观各个高校开设的物流课程,学生所用教材滞后,无法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此外,教材中的知识抽象难懂,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即便有部分W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弄懂了书本中的知识,可是由于缺乏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是无法实现高效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基于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教学改革让学生所学与社会实际相接,提高学生解决现实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需求迫在眉睫。为此,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调查研究,对物流课程改革提出几个设想。

二、课程改革方式方法

(一)与物流企业相结合

毋庸置疑,培养物流人才的目的就是解决各个物流企业在现实中面临的问题,所以提高高校培养的适应性至关重要。高校可以通过聘请产业界专家为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进行咨询指导、为企业建立专业实习基地、与企业开展培训及技术项目合作方式与产业界建立稳定的联系,进行订单式培养,让学生上岗实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2]。

此外,通过实践,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参透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提高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与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相结合

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目的在于实现物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策划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促进大学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推动物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为全国高校搭建开放的物流教学改革及学术交流平台,建立社会群众宣传普及物流知识的平台,更好地培养和发现物流人才。

通过以上对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的目的的解读,可以得知将物流的课程改革与其结合将大有裨益。举例来说,第五届“郑明杯”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的案例13为郑明物流如何切入冷链零担物流市场,参赛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所学的仓储、运输、配送等方面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案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物流课程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学生对物流课程的学习。

(三)与数学建模竞赛相结合

自从1985年举办了第一届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因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拓展学生知识面的突出作用,各个组织也纷纷举办了自己的数学建模竞赛,如全国组委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校苑数模举办的亚太地区的数学建模竞赛等,数学建模的受众面上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推动教学改革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宗旨之一,为了贯彻其宗旨,数学建模的赛题旨在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比如2015年亚太地区的数学建模竞赛的A题题目为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物流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调用自己所学的国际物流学等知识去解决这道问题,这不仅可以很好地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也有助于学生对当今全球的国际物流形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物流视角。

本科生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1.数学建模竞赛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检验指标,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学生在这几个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

2.学生参加暑期的数学建模竞赛,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在炎热的夏季在教室上课也是对自己意志品质的一种锻炼。以郑州大学为例,郑州大学每年都会对拟参加本年九月份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同学进行暑期为期一个多月三个阶段的培训。以2015年为例,学校对拟参加本年9月份的学生进行了三阶段的培训,第一阶段为2015年月23日至2015年6月14日,培训时间为这期间的每周周末,培训内容为系统工程、运筹学、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的知识。第二阶段为7月13日至7月18日,培训内容为往届建模案例分析,第三阶段为8月14日至8月29日,这阶段只要是进行竞赛的模拟训练,每训练完一道题,老师再给学生讲解思路,同学们也分享自己的做题经验。通过系统的训练,学生们可以在多个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3.由于数学建模竞赛是三人组成一个参赛队伍,队伍中的三个人一般来自于不同的院系不同的专业,由于专业背景的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难免会有很大的差异,通过与不同院系的队友交流,学生不仅可以提高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还极有可能在团队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4.竞赛的三天三夜是对大家拼搏精神和毅力的考验[3]。三天三夜的竞赛历程无疑是十分辛苦的。初见赛题的兴奋,选题时的激烈争论。然而,分析题目,弄清题意才是问题的关键。大家字斟句酌,各抒己见,直至说服别人或被别人说服,坚持是一种毅力,妥协亦是一种艺术。选择怎样的数学方法也是在争论和商讨中进行。接下来就是队长将任务进行分解,责任到人,分头查阅资料,上网搜集信息。竞赛的日日夜夜里已然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参赛队员们在教室里通宵达旦,不知是哪里来的劲头与精力。

竞赛最后的夜晚主要是修正模型、写摘要以及为模型润色的时间,这时也是参赛队员们最为疲惫的时候,有参赛队员在分享参赛体验时曾说:最后的一夜是最难忍受的,但是为了不给自己留下遗憾,还是在拼命坚持。队友们拿出各种方式来为整个队伍提神,咖啡、笑话,你能够想得到的提神方法都派上了用场。次日早晨,交卷了,队友们都深吸了一口气,庆幸自己不曾放弃,庆幸自己又一次战胜了自我,亦庆幸自己的这段比获奖更重要的经历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与科研项目相结合

随着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科研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4]。

1.通过本科生科研,可以使本科生接触科学家,受到科研文化的熏陶的同时,也可以更加深刻的感悟科研精神。

2.通过本科生科研,可以使本科生掌握科研的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美国波杜大学教授万科特和奥雷维克孜指出:“本科生从事科研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计算机技能、时间管理技能、特别是项目设计和按时完成任务的技能。每周一次的与导见面,可以培养学生非正式的口头表达能力,撰写科研报告是练习写作能力的好机会,参加会议正式宣读论文则有助于提高交流技巧。”

3.通过本科生科研,可以使本科生增强对课题学习的理解。

4.通过本科生科研,可以使本科生顺利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本科生科研使学生受到早期科研训练,可以增强其接受研究生教育的能力和信心,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以为接受美国卫生研究院资助从事过三年科研的学生说:“当我申请读研究生时,我肯定比其他申请人有优势。”另外,通过本科生科研,可以陶冶本科生的情感和人格,培养合作精神和技巧。

(五)与毕业设计相结合

毕业设计及其论文是高等理工科院校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按照规范化的研究程序与方法所进行的科研活动,是为学生参加未来工作所进行的科研准备,也是提高学生科研和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5]。

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与本科生专业理论的学习与实践,以及自身的综合运用能力密切相关。目前,高校许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专业核心知识没有宏观系统的框架;综合运用能力差,既无法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又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缺乏创新精神。再者许多高校缺乏对学生专业论文写作的培养,本科生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之前,很少进行相关学术论文写作的练习,加上许多学生缺乏文献检索能力和学术规范意识,盲目照搬或者断章取义,甚至抄袭剽窃的现象比较严重[6]。

通过本科生课程改革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在以下几个方面将对学生有重要作用。第一,让学生提早认识何为毕业设计,消除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恐惧心理,让学生用一个正确的、平常的心态去面对毕业设计;第二,将毕业设计引入课堂,可以让学生提早为毕业设计做准备,避免最后在大四下学期一个学期中因时间匆忙而导致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低下问题;第三,可以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快速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论

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社会和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弥补物流人才供需的巨大缺口,高校物流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通过不断探寻与完善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不断为社会和市场输送与国际接轨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物流人才,从而解决我国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造福高校毕业生和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显波.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人才支撑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2]张旭风等.物流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物流专业培养模式分析[J].研究与探讨,2009,28(1):53-54.

[3]韩成标,贾进涛.高职院校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大有可为[J].工程数学报,2003,20(8):140-142.

[4]刘宝存.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J].外国教育研究,2005,(12):39-43.

[5]沈赤兵.提高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2):49-51.

[6]陈艳娇.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设计方案新构思[J].教学研究,2011:93-94.

第9篇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农产品物流 实证分析

1 概述

现代第三方物流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以物流配送的规模大、速度快、辐射面广、效率高见长。因此,发展现代物流对于开拓农村市场意义重大,不仅能为经营主体提供真实、准确的有效信息,减少市场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并能有效地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还可以降低农产品流通的成本,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增值,有利于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并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2 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简介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2005)对农产品物流的定义: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分支,指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目标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从某种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属于新兴概念,因此对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定义可以适当扩大其范围,促进其发展。

3 我国与美国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比较

3.1 我国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很高,而增值能力弱。2003年,我国粮食物流成本在整个成本构成中占40%以上,而鲜活产品则占60%左右,甚至更多,而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丁俊发,2004)。其中:农业发达的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盟国家有些农产品的到岸价远低于我国农产品的产价。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之比为1:3到1:4,而中国则为1:1或稍多一些。水果经过采后储藏加工,国外增值比例为1:3.8,我国是1:1.8的水平。我国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为1%,保鲜储藏比例小足20%,加工比例小到10%。据有关统计,我国产品特别是鲜活类农产品的物流费用一般都较高,如表1所示:

3.2 美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状况

美国农业生产和贸易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农产品物流量大且非常频繁。在最为先进和完善的物流理论指导下,美国拥有一个庞大、通畅、复合、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美国水果物流则更为典型,产品一直处于采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冷链: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使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具体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见下图。

图1 美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

4 河南省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情况

从总体上看,河南省工业企业的物流运作方式基本还停留在自营物流的模式上,物流外包比重不高,经营成本高,效率低。据了解,目前不少企业都在积极寻求合适的物流商,如果社会物流服务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将会有80%的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根据郑州市现代物流规划,到2010年,第三方物流在社会物流总量中要占到15%的比重。这一数字与发达国家60-80%的比重比起来仍然远远落后,可见目前河南省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是极低的。

河南地处中原,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具有承东启西、接南纳北的重要交通枢纽。经过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与河南农业物流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信息通讯都得到了较快发展。虽然我省物流需求的潜力较大,但目前不少企业并不需要第三方物流。如郑州知名零售企业丹尼斯百货,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能够随时通过网络查询各卖场商品的销售情况。丹尼斯总部表示,暂时不会考虑物流外包,因为担心,如果把物流交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一是自己大力构筑的物流配送系统将会浪费;二是郑州的商业竞争激烈,让第三方掌握自己的经营情况,很可能造成商业机密的泄露。

观念的原因和市场环境因素,导致我省目前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只有极少数第三方物流企业如河南长通物流公司,在市场上表现较为活跃。

5 河南省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制约因素

①物流意识淡薄。

②从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供应主体看。

③从产品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主体看。

④从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基础设施看。

⑤从产品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看。

⑥从产品第三方物流的政策保障系统看。

6 对未来河南省农副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建议

①强化政府调控和服务职能。

②加强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建设。

③整合现有农业物流资源。

④培育和壮大农业物流主体。

⑤加快农业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⑥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

7 加强对现代农业物流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培育农产品物流实体,提高农产品物流组织化程度。扶持和培育农业产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物流组织。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打造物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在全省范围内统筹规划,制定科学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兼顾近期需要和长远发展,优化各地区资源配置,规划设立具有不同功能的物流产业。

参考文献:

[1]赵黎明,徐青青.我国区域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发展探要[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2]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模式及体系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3,(6).

[3]曹佩文.农业物流[J].物流技术与应用,1997,(2).

[4]张声书,佐伯弘治.中国现代物流研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5]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1)[R].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6]张展义.涉农供应链浅析[J].物流技术,2003(3).

[7]王之泰.新编现代物流学(第二版)[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