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00:55
导语:在大学生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新媒体是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有着信号的高速性,信息的高共享性、高互动性、多媒体化和个性化等特征。
1.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新媒体具有多元性、娱乐性、互动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很容易被大学生群体接受和喜爱。另外,新媒体广泛的信息来源,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开发学生的思维,为大学生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媒体言论的即时性,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大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大学生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机会;新媒体社交网络的运用,不仅能使大学生更好地保持和亲朋的联系,而且能结识新朋友,获得情感交流,得到尊重。
2.新媒体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
新媒体打破了学生靠教师指导的传统学习模式,学生通过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工具,就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努力探索出在新媒体时代,适合学生教育管理建设的可行性理论和办法,以建立管理载体与手段的结合为重点,推动高校管理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新媒体在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新媒体时代下,教师只有充分认识新媒体,才能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1.新媒体的导向作用
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重要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群体,认识并能快速接受新事物是他们的天性,而新媒体包含的大容量和生动性的信息,又比较容易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可见,新媒体的导向作用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重要。但是,当今价值观多元化,大学生面对的诱惑较多,学生道德意识受到市场经济和物质社会的冲击,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成为新时代的课题。
2.新媒体有效促进学校的信息交流
当下,高校基本采用院校两级(院系两级)管理体制,这种模式更加明确了各教学系部的职责,能充分调动院系管理者的积极性。但是,它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各种资源的浪费,一些制度和设施的重复建设,也不利于教师的交流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新媒体以其快捷的信息传递、多样的表现形式等特点,带来了社会意识的大交融、大变化,逐渐打破了系部之间的隔阂,教师交流、学生交往以及资源共享已日趋广泛,使得校际之间、院系之间和系部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交流程度越来越深远。
3.新媒体科学带动学生的文化生活
(1)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脱节。
在大学生的管理过程中,新媒体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学生管理工作者也没有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还是用传统的上下级的命令式的传达,对于新媒体的运用不够熟练,有的人员还有抵触心理,人们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大多只是在理论上进行探讨,都还没有深入实践中去,没有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2)管理工作和管理内容相分离。
新媒体网络技术的学生管理工作在内容上还是不够丰富,大量存在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在做工作的时候形式与内容相分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水平的高低的影响离不开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的高低,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使用新媒体技术和广大学生进行互动,有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只是片面地追求形式上的工作,没有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内在的问题,这就使得新媒体的作用在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没有很好的得到发挥。
(3)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的新情况。
传统的管理学生工作的方法是不能够适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的,这就使得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仍停留在开会、听报告等传统形式,虽然这种传统的形式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在新媒体广泛应用的前提下,学生们对于传统的管理工作没有很好的认同感,他们从内心深处更愿意用新媒体那样一种比较便捷的形式,新媒体的开放性这一传播特点,再加上内容的丰富性、互动性强的特点,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是非常急迫的。
二、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1)大学生管理工作理念上的创新。
理念的创新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前提条件,大学生管理工作理念上的创新就要求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摒弃那些传统上的管理方式和思维,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新的形势,根据当前高校大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为新媒体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融合性,它能够融合不同的民族以及不同的文化,缩短空间距离,世界因此逐渐变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创新工作形式,不能把自己仅仅局限于学生管理这样的专职工作,要努力构建服务型的工作人员,建成各级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机制,把学生工作中学生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中要把学生工作的现代化作为一个工作的重要方向,树立服务意识和大局观,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分析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和特点,做到统筹全局,通盘考量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合理性。
(2)大学生管理工作内容方法上的创新。
学生管理工作不应该是单一的维度,而应该是多维的。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在内容上是比较单调的,管理的时候也比较随意,在新媒体得到广泛应用的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结合新媒体技术,把和学生管理工作有关的学生活动建设、娱乐文化建设等等都紧密地结合起来,争取把学生管理工作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衔接起来,把原来被动的工作方法转变为主动的思维,改变传统的开会报告座谈等学生管理的形式。那样的话,学生干部都是处于被管理受教育的状态,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地运用新媒体和广大学生进行及时无障碍的高效沟通,使学生们在新媒体的作用下和管理人员一道形成主动获取的意识,主动地去接受教育和管理。
(3)大学生管理工作保障机制上的创新。
在新媒体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要从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经费保障等多个方面进行,现在的情况是很多高校在进行学生管理的时候,运用新媒体的效率非常低,相应的机制还不是十分的健全,就是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也不是十分的到位。因此,我们在做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要牢牢记住,人永远是学生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核心,学生管理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会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的质量,健全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有关制度,学生管理的工作人员的队伍不仅包括学校领导学生的班主任辅导员,还应该有各级学生干部,他们都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要练就能够把新媒体技术和学生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能力,确保学生管理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效开展。
(4)大学生管理工作平台上的创新。
管理思路与管理办法陈旧单一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90后一代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们更加注重自己个性的表达与张扬,也表现得更为现实与成熟。但是,许多学校只考虑学校的竞争力,将教师的科研水平、学生的就业率等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来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却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不少高等院校一直延续着过去这种陈旧的管理思路,不仅对于学生的管理培养工作造成巨大阻碍,也限制了院校自身的长久发展。另外,在管理办法上,管理工作者也没有根据新形势下的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改革变化,依旧遵循过去那种标准化单一的日常管理模式。所以,在处理学生产生的问题时,并不能够很有效地解决,还可能造成二次伤害,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90后大学生管理改革的解决措施
1.构建新的高校管理理念高校第一步需要构建新的管理理念,即树立一个为了每一位90后大学生,服务于每一个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无论于高校管理者来说,还是学校学生管理执行者如辅导员等来讲,首先我们要有这样的认识与信念:每一位大学生都是可以教育的,通过努力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无论是谁,如果他没有这样的信念,那他就将很难开展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一旦他们碰到一些麻烦的学生,就会心生厌恶,甚至放弃教育这些学生,在这份工作中也体验不到一点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其次,面对新形势下的90后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充分解放思想,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态度服务管理学生。当前形势下的90后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思想先进独立,渴望证明自我。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思想特点,创新性地采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新模式,让学生自己充当指导管理者的角色,让其充分积极地参与到自己的管理工作中来。利用学生自我管理制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发现了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困难,并自己努力进行改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可以发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最终让学校的管理工作更顺利地进行。
2.强化硬件设备,加强管理团队建设学生的管理工作与高校的硬件条件设施建设水平密切相关。如果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不满足在校大学生的基本需求,就会使学生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矛盾。因此,首先高校需要通过增加院校设施设备投入的方式来完善学校设施,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这样有利于减少矛盾的产生,也能够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展开提高必要的前提准备和支持。其次,高校应该加强对院校管理者(如班主任、辅导员等)队伍的建设。适时根据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合理地增加相应的管理者数量,使得高校中的学生的管理团队不断地壮大,以此来适应日趋加大的学生管理工作。另外,面对90后大学生群体,对于管理工作者来说,我们不能够仅仅依循过去旧的工作方式,而是要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进步。因此,加强对管理者的专业培训或者管理者的自己能力的提高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工作者来说,我们必须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等。除了学习这些理论外,我们更加需要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用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并善于在工作中利用这些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具体工作。实现管理者的专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把握各种机会攻读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等。高校内的绝大多数学生工作管理者原先的专业可能都与教育学、心理学无关,而现在从事了这样一份工作后,那我们就必须要通过接受专业的教育与学习,以此来实现自己在工作领域的专业化要求。对于广大的高校本身来说,学校应该也必须要为这些学生管理工作者创造一系列的机会,提供必要的条件,大力支持他们的专业化发展,促使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终实现高校内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
3.管理思路与管理办法创新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全新的思想与观念无时无刻不冲击、影响和改变着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在管理思路、内容、办法上不断革新的重要方法就是与时俱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拓展管理思路与内容:首先,在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学生文明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教育诚信道德观,丰富廉洁教育等思想教育内容。其次,充分了解和把握90后大学生群体的特征,利用其特点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性,并通过日常教育管理的办法来重点解决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利用宣传警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方法来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抗压能力等。然后,在目前激烈的竞争形势下,高校管理者应该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的培养,通过构建相关的学生活动锻炼平台来给予学生相应的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创新能力。
在管理思路、管理内容的不断创新完善基础上,高校的有关管理办法方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革新。第一,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其具有形象性、时效性和丰富性的特点优势,通过设立主题教育网站平台、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等,转变过去传统的面对面、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使得现代的思想教育更为互动性、丰富性、有效性,进而有力地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二,学生管理工作者在与学生进行实际的沟通过程中,也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不拘一格的办法,比如像写信交流、座谈会、茶话会等,这些新型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表达出平时他们难以言说出来的内心观点、想法,往往会取得令人难以意料的收获。此外,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工作,也可以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将这些创意带入到实际工作中,像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学生干部每周情况汇报等创新的管理办法都能够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得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的同时,工作的效率事半功倍,是双赢的局面。第三,将政治生活服务与学业指导相结合,改变过去学生管理工作者只关注学生的课外生活、宿舍生活和情感生活等,对学生的学业情况完全不过多关心和指导。对于今天的高校来说,它不仅仅需要做好学生的政治工作和生活服务工作,更加需要协助大学生解决课堂上无法解决的学业问题,例如像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机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策略不对等一系列问题,将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与专业课程教师的教学工作配合起来,使两者相互结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另外,也可尝试将学生的集体指导工作与学生的个别指导服务工作结合起来。
三、总结
但现实环境中,管理类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实际完成情况却与期望目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了论文质量难以令人满意的成因,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而在本文中,基于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FunctionDeployment,QFD)和TRIZ理论,试图从教师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对毕业论文的有效指导,促进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多重能力的培养。
1QFD和TRIZ理论
1.1QFD理论
QFD是由日本学者赤尾洋二于1966年首次提出的一种质量管理系统。它是通过多层次演绎分析方法,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产品开发设计过程的一系列质量特性,体现了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依据,在开发初期阶段就对产品实施全方位保证的指导思想,即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宗旨”来改善“质量追求活动”,从而达到理想的质量要求。QFD理论目前已经成功的推广应用到建筑行业、软件产业、服务行业和教育行业。以质量屋为载体,QFD为产品设计提供了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框架,把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所有活动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规范的定义出每一阶段活动应该满足的质量特性和标准。基于这一思想,可以将QFD引入到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将学生的培养目标类比为顾客需求,将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类比为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以“满足培养目标为宗旨”来改善我们“知识运用和能力培养的追求活动”,从而达到理想的论文质量要求和人才培养要求。
1.2TRIZ理论
TRIZ是由前苏联著名发明家G.S.Altshuller及其同事,通过对全世界约250万件高水平的发明专利的分析研究,归纳总结了各类技术系统发展进化所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冲突的科学原理和法则,所提出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突破思维惯性方法、功能资源分析、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物-场模型分析、76个标准解、40个发明原理等。TRIZ理论不仅为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将创新提升到了方法论的高度,揭示了系统进化的一般性客观规律。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依循TRIZ理论规划出的规律性的思维方式和系统性的工作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论文的创新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1.3QFD和TRIZ的集成运用
QFD能够为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提供一个系统性框架,将定性的培养需求转化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知识运用和能力培养的质量特性,即实现了“需要什么”到“应该做什么”的转化。但是QFD只是建立了需求问题和质量特性之间的必然联系,并没有系统的提供如何解决技术和管理问题的方案,如何用理想化的方法解决具体的问题,缺乏方法论的指导。为了解决上述QFD的缺陷,就需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而TRIZ理论恰好弥补了系统解决方案的问题。它通过规范化处理方式和一整套完整的、科学的、规律性的进化法则,在毕业论文指导的思想层面,实现“应该做什么”到“如何做”的转化。
2基于QFD和TRIZ的毕业论文指导策略
2.1细化论文指导的能力培养目标
粗略的来看,毕业论文各个主要环节中,论文选题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文献综述可以培养学生收集、甄别、筛选、阅读和消化资料的能力,具体的写作过程更是考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途径。但实际上,各个环节对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交叉螺旋递进的多层次关系。同时,管理类大学生的毕业论文主要分为知识综述型、理论研讨型和实证应用型三种形式,对能力的需求和培养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根据QFD理论,利用质量屋,准确的识别出不同类型的毕业论文在不同环节应该培养的能力及其期望的程度,建立毕业论文的培养质量规划矩阵。这样,一方面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能够有明确的能力培养依据;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参照培养质量规划矩阵,选择合适的论文方向。
2.2建立论文选题的知识结构体系
针对具体的论文选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以往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寻求创新性的突破。但在实际的论文研究过程中,学生往往选择临渴掘井的方式,当遇到某一具体问题时,才会想到查阅相关的理论资料。这样分散的、孤立的、临时的对论文研究所需的知识进行学习和应用,无法保证论文整体的连贯性,也有碍于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借助QFD“在开发初期阶段就对产品实施全方位保证”的指导思想,在确定选题后,教师应该协助学生设计论文的知识运用规划矩阵,准确的识别出论文研究各个阶段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及其运用的深度和广度。围绕论文选题,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预先进行全面的巩固复习。
2.3规范论文研究的系统思维方式
管理类大学生毕业论文的一般结构可以总结为“现状分析—问题归纳—对策建议”,但在实际的论文研究过程中,各部分相互脱节,“通过现状分析不出所归纳的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怪相屡见不鲜,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形成科学的系统思维方式。因此在指导论文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依循和掌握TRIZ理论中包含的完备性法则、向超系统升迁法则、向微观系统升迁法则、子系统非一致性进化法则、协调法则等思维方式。显然,掌握了这些规律,学生就可以在论文研究上,确认研究对象所处现状,发现其缺陷和问题,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制定其发展战略和规划,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规范论文的研究思路,提高论文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4重构论文质量的评价标准
高校大学生就业率低、就业难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而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就业结构问题,即一方面成千上万的企业在寻找优秀的人才,很难找到真正能胜任工作的人才,招聘的成本相当高;另一方面却有大量大学毕业生就业不理想或无法就业,造成这种现象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太低,表现为: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能有效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才华;本身专业基础知识不足,专业素质不强;就业心理素质差,心理承受力较弱,在就业中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耐挫性较差;不了解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潜能不了解、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定位不准确,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竞争优势可以让合适的单位选择自己。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强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认识的偏差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英才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也由“英才需求”转变为“大众需求”。但是,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等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使大学生丧失进取心,妨碍综合能力的提高,导致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
(二)对职业缺少必要的设计和规划
大学生普遍存在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职业观念淡薄的问题。大部分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个性、特长、优势和不足,不明白自己毕业后适合从事何种职业,不了解该职业需要何种知识和技能,不知道习得这种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和方法。无动力、无准备,其就业能力可想而知。
(三)培养模式不适应市场的需要
目前人才市场中出现“有业无人就”和“有人无业就”并存的情况,反映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不适应市场需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高校自身的办学品位,也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就业能力。首先高校的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没有实质性的差异,造成培养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同质化;其次高校办学的开放性不高,专业设置对需求市场的研究不够,学生的适用性和动手能力不强。
(四)缺少系统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目前人才市场中出现“有业无人就”和“有人无业就”并存的情况,反映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不适应市场需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高校自身的办学品位,也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就业能力。首先高校的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没有实质性的差异,造成培养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同质化;其次高校办学的开放性不高,专业设置对需求市场的研究不够,学生的适用性和动手能力不强。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一)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基本能力
素质教育最大的特性是赋予了个人充分发展的空间,素质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种能力包括:求知能力、做事能力、共同生活能力和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在今天看来已不言而喻,后者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前者。培养求知能力是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养成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面对一个充满创新的时代,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就需要大学生用新的观念、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解决。
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培养学生做事能力的最佳途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可以使大学生确立自尊、自信、自立的意识;懂得遵守规范、关心与尊重他人;尤其是参与实践、经受磨练,可以提高大学生面对挫折、摆脱困境、超越障碍的心理素质,养成正确处世和和进行社会活动的能力。
当代社会既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又是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学会在竞争与合作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大学生学会共同生活的重要前提。个人价值观的实现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也与其他个体的谐调发展紧密相连,只有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学会尊重其他个体的价值观并在彼此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交流,才能达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一致,才能形成全民族发展进步的合力。为了大学生的生存与发展,要强调培养大学生适应环境以求生存、改造环境以求发展的能力。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它给予了人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充分创造自我、发展自我。在这样一个相对拥有较大自由的空间,如何塑造好自身形象关键在于个体拥有多大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为将来就业提供准备
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准备相关事宜。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职业分析是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比如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除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需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冷静应对就业市场
大学生不仅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至达到胜利的彼岸。
1.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总体情况
蒙古族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总问卷及各个维度的平均分均在4分以上,情绪调节能力良好。
2.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性别差异男性蒙古族大学生和女性蒙古族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情绪控制维度上,呈现了显著的差异(p<0.05),女性蒙古族大学生的情绪控制水平要高于男性蒙古族大学生。注:*p<0.05;**p<0.01(下同)
3.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年级差异
在年级方面,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总分有显著差异(p<0.05)。根据事后检验得知,大三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低于大四。
二、蒙古族大学生攻击情况
1.蒙古族大学生攻击的总体情况
2.蒙古族大学生攻击的性别差异
在性别方面,攻击的总分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蒙古族大学生言语攻击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p<0.05)。就总分来看,男生的攻击总分明显比女生高。在其他维度上,男女性别差异不显著。
三、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和攻击的相关关系
情绪控制与攻击中的言语攻击存在显著相关,也就是说,情绪控制能力越强,言语攻击行为越少。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攻击中的言语攻击存在显著相关,说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越强,言语攻击行为越少。
四、相关建议
1.对于情绪管理能力较低或攻击水平较高的蒙古族大学生
建议对其情绪管理能力进行干预,干预方式可采取思政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结合引导、心理教育、心理预防以及各类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2.应加强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辅导。
要重点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素质,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增长见识、开阔心胸,教给他们遭遇情绪不适时寻求外界帮助的技能,以及理智地对攻击进行调控的技巧,不要过度压抑情绪,也不能任由情绪肆意发泄。
3.要重视对男性蒙古族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培训。
在对男性蒙古族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能力辅导的时候,要重点加强对他们理智控制攻击的能力。
4.鼓励蒙古族大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社团
(一)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为了更加方便快捷地管理学生,高校应搭建学生信息管理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自主获取信息,教育管理者可以通过管理系统查询、统计、总结及分析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大学生因为缺少父母及时的管教和督促而存在懒惰的现象,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考勤,详细记录上课迟到、缺课、违纪的学生信息并录入考勤系统,也可以记录下遵守纪律、表现突出的学生信息,既便于院系领导及时了解学生情况,也便于开展学生评估工作。
(二)网络交流平台的建设
为了在大学生和院系领导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管理者可以搭建一个网络交流平台。“留言板”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发表对于学校规章制度的意见、上报学校基础设施的缺失情况、反映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个人主页”的方式可以在学生与辅导员之间建立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大学生可以分享书籍信息、优秀视频及精品课例等等;“班级论坛”的方式有助于班级内学生的沟通交流,进而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学生间的知识水平差距不大、兴趣爱好也几乎相同,彼此间拥有很多的共同语言,经过班干部的带动一定会传递出正能量。
(三)学生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
为了方便教育管理者各项学生管理信息,高校需要专门建立一个管理信息平台,及时更新教育管理者的工作推进情况。此外,学校的重要信息和会议通知需要辅以短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与日常教育管理信息也需要日常管理平台,包括每周的寝室卫生情况、寝室违规违纪情况、公物损坏情况、月末综合评比情况,院校领导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工作,并研究下月的工作重点。
二、网络传播视角下的管理创新
(一)把握学生的网络思维,实施针对性管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的网络思维得到充分的激发,大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思维方式多样化,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通过网络传播获得异常的发散,这也是网络获取信息的一大特点,当学生搜索某一条网络信息时,会出现一系列与之相近或有关的信息,大量信息的涌入使得学生在拓展知识范围的同时间接改变了发散式的网络思维;但是,这种发散式网络思维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强大的辨别能力,不能让网络上虚假与不良的信息影响他们的价值观。第二,思想平面化趋势。网络中的各类知识都以网址链接的形式存在,学生掌握的各种知识也都是基于网址的印象,较之传统的知识记忆需要常年的日积月累,网络传播使得知识结构的记忆方式发生了变化,便于大学生全方位地获取知识和看待问题;另外,网址的呈现方式既简洁又实用,极大地方便了学生记忆。第三,思想被动性。网络信息量十分庞大,大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地选择信息,接受新鲜事物、提出全新见解,在网络环境中畅所欲言;但是,大学生的人生观和思想上还未完全成熟,判断是非的能力相对薄弱,思想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牵制,所以,教育管理者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网络思维,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管理。
(二)借助网络教育环境,引进情景化管理
现如今,加强大学生的生活体验意识极其重要,这就要求教育者借助网络教育环境引入情景化管理。所谓情景化管理,就是让大学生在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各抒己见、自由沟通。创建一个既有利于师生又利于管理者进行交流的情景化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为了让大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教育管理者一定要以大学生为中心,使大学生无论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占据主导的地位,使他们拥有独立自主的选择权,教育管理者则在教育和教学中发挥辅助和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推进情景化管理,分享优秀的网络教育资源。第二,选择恰当和优秀的信息资源陪伴学生成长。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是大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教育管理者既需要创建一个共享的活动情景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还需要充分掌握各种信息资源,换句话说,教育管理者要把传统的直接干预转变成利用信息资源的间接干预。第三,为大学生的勤工助学提供服务,为大学生排忧解难。教育者借助网络平台的交换模式就可以了解到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引导,通过教育者敏锐的观察,学生的困难也一定会得到解决。
(三)注重网络与现实的互动,优化教育资源管理
现实世界和网络虚拟世界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只有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协调才能实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现实生活中的学校、家庭、社会与网络虚拟环境中的社区团队共同努力,优化教育资源管理,在肯定网络教育环境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共同辅助大学生的成长。
三、结语
[论文摘要]刘海洋硫酸泼熊、张亮剪刀刺猫等虐待动物事件频繁发生,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致使一些高学历的人才出现性格上的残缺,因此,应改革现有的高等教育模式,加强大学生的动物福利观念教育,从而树立起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科学理念。
一、问题的提出
清华的刘海洋硫酸泼熊的记忆还没有褪去,复旦的张亮就给我们上演了剪刀刺猫眼的动物惨剧,清华、复旦,这样刺眼的字眼,也许可以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但这不是关键,因为任何一个做出这样惨绝人寰的暴行的人,都不能让我们容忍,只是发生在这些高材生身上,更让我们震惊罢了,张亮——这位外表斯文的研究生在解释其行为时说:“你知道我没有任何发泄的渠道,把小猫拿过来(养),一方面是因为小猫的可爱,我可以摸它……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如果我愤恨的话,小猫也可以提供一个给我这样发泄的渠道……”如果说刘海洋是消极漠视动物痛苦,这位复旦学生则是积极地从动物那里获得反常的快乐,其残忍和反常程度更加严重。在他看来,那些娇弱惹怜的猫咪不是有情感的生灵,而是他可以任意的对象。扫视施暴者的动机和心态,我们禁不住心寒!凡此种种,应该引起中国整个教育界对人才标准的反思。
中国高校已经流行一种病。在只注重应试教育的中国,出现什么样的变态学生都不足为怪,小学他要拼命考个好初中,中学他们要争取考名牌,大学了还要四级过级率和找工作,研究生了他要争取出国……中国的学生从小走过来肩上的担子不轻。学校只看重应试教育不注重心理教育是制度的必然需求。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我看只是口号而已。记得马加爵案发发生的时候,高校曾经欣起一种开办心理辅导班、开展心理教育的,可是,随着马加爵事件的远去,这个很快恢飞湮灭。这次张亮虐猫事件,又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个大学(高校)教育病得不轻了,如何治疗如何根除?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事情。
二、目前高校教育的的缺失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而20世纪伟大的德国哲学家、医生史怀泽在他的著名论著《敬畏生命》一书里曾写道,“人越是敬畏自然的生命,也就越敬畏精神生命”。他还说:“人连对动物、植物的生命都要敬畏,难道能不敬畏人的生命吗?”这些话也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从小就不懂得敬畏动物生命的人,他长大后也就不会敬畏人的生命。科学家从科学的角度也对此进行了证实:那些小时候虐待动物的孩子,长大后身上都有暴力倾向。正基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身边一些动辄轻生的少男少女们了,那是他们从小就没有受到过“珍爱生命”的教育,这也包括前面提到的复旦大学那位三年级研究生。
早在2002年的刘海洋伤熊事件中,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分析指出:中国的高等教育有四方面的欠缺:即心理教育欠缺;环境教育欠缺;人文精神教育欠缺;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欠缺。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应该引起人们重视的就是人文精神的教育,所谓人文教育就是教大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实现人与自然、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
三、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必须拥有一个能与人类长期和谐共处的自然环境。这就要求人类把握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和演化趋势,从长远的、整体的、系统的高度处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调整并控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扰动,使自然环境的演化有利于恢复、维持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曾指出:“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这精辟地揭示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如果仅仅坚持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失去对为满足自身消费需求而进行不适度摄取自然的行为控制,就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整体破坏,最终使人类失去生存环境。人类关心自然,实质上就是关心自己;人类如何对待周围的自然,实质上是人类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人类的部分与整体、片面与全面、眼前与长远、现在与未来之间关系的问题。与此同时,人对自然的一切行为和活动不仅应该遵循客观自然规律,而且还应该遵循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的客观规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反对两种基本观点:一是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二是极端的自然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前者虽然重视、强调人与动物的区别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赞美、突出人的智慧、力量、作用和地位,但是该观点极端地认为人在万物之上,是自然的中心、主宰者、统治者,人对自然有绝对的自由支配权利,一切应从人的利益出发,甚至从某阶级、阶层和国家的利益出发来对待自然。其实质是人类利用中心论,无视自然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所坚持的就是这种观点。后者虽然重视、强调人与动物的共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赞美、突出大自然,但是该观点极端地否定人的中心地位、轻视人的利益和创造力,认为一切应该顺应自然,自然与人有同样的法律地位和权利,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喻为“宇宙之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刀耕火种方案所坚持的就是这种观点。
当代大学生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论。人类要热爱、尊重、保护、合理利用自然,通过道德、法律和社会制度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和自然、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人化自然与未人化自然等相和谐。我们坚持发展,但决不是把自己与自然重新、甚至更深刻地区别和分裂开来,也不是并列起来的兄弟关系,而是更深切地认识和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具体到动物身上,一个国家的国民对待动物态度如何,在某种程度上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国现行中学生物课本写道:“取一只活青蛙,剖开它的体腔,看看它的内部构造……”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每个同学都在实验课上,拿着刀子把一只只青蛙或小兔子活生生地开胸剖肚,看它们五脏的位置,看它们神经的跳动、血怎样流动、肌肉怎样颤抖等等。有专家建议修改甚至取消这种让学生学习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怎样痛楚万状地死在自己手里的课程。这不是说不能用动物进行必要的实验,而是反对现实中大量重复的和不必要的动物实验。某些残酷的动物实验对培养美好心灵并无益处。
大学生要理智地认识和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人与动物应该是和睦共处的好邻居,而不是弱肉强食的天敌。假如真有那么一天,地球上只剩下人类这个“光杆司令”,人类自身的末日恐怕也就不远了。
目前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的大学生档案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大学生毕业后对档案的认识不足,他们不知道档案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的作用,缺乏对档案的重视。目前的情况是大学扩招,大学不在是培养精英的机构,而是普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构。大学毕业后就失业的现象比比皆是,他们有的自己创业,有的应聘到给公有制和国有企业中,也有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但是这一部分是非常少的。这部分人的档案会随着工资关系而转移到工作的单位及主管部门,而那些应聘到非公有制企业和自己创业的毕业生,他们的档案就可有可无,因为目前一些私有企业招聘员工不要档案,只要应聘者提供简历,这就使得大部分人的简历虚设,所以也导致很多人对档案的忽视,认为没有也一样。有的是在毕业后由学校直接转到了人力资源服务中心,长期无人问津,无名档案和无人索要的档案有很多很多。同时,档案保管每年也收费,这也是导致档案无人要的一个原因。既然档案没有,那么还要花钱找个地方保管,根本不值,这是档案无人问津的原因。面对这样的情况,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要通过创新手段提高档案保管的质量。
二、树立毕业生对档案的重视理念
通过宣传提高大学生毕业后对档案的重视意识,将档案和自己的人生经历联系起来。重视档案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影响,从而重视和保管好自己的学生档案也就是后来的人事档案。通过对社会宣传,引起学生家长的重视,进而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同时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要树立对学生的服务意识,通过档案的保管掌握学生的就职方向,通过组织关系,给学生推荐相应的工作岗位,在企业是学生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和纽。通过这样的实践案例,提高学生对档案保管后的结果有所期待,进而重视自己的档案管理工作。
三、提高工作质量和为学生服务的质量
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改变以往等靠的工作作风,严格规范人才交流和档案管理工作,为大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帮助。简化流程,为大学生提供高质简便的档案保管工作,为大学生就业牵线搭桥。强化全体员工的服务意识。为毕业生服务就是为社会服务,就是为经济服务,就是为人才交流服务。树立这样的服务意识后,才能给大学毕业生提供最为合理和优质的服务。其次是强化管理,加强中心领导,中心以主要领导为首,积极践行群众路线,体现工作的透明度。强化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在提高服务意识的同时,要强化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对大学生的档案建立和完善做好一切工作。实施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各部门和个人都要对保管的档案负责,出现问题追究相关人的责任。
再次是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才交流中要进一步提高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方便毕业生对档案的查询,运用VisualBasic构建的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录入、修改、查找、删除、统计、查询、预览、编辑电子化。在毕业生档案管理中也要实现搜集、完善、调转、管理等信息化,建立数据库,对学生的信息检索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从而提高对学生的服务质量,实现优质服务。
最后科学完善档案的内容。对毕业生的档案管理不是目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建立中心的人才库,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最好的帮助。在人才和企业之间做好媒介,为学生就业搭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是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更主要的是为家庭接触负担,为社会稳定哦和谐做出贡献。所以工作人员要认真整理和完善毕业生的档案工作。对毕业生的信息资料全面熟悉,比如将学籍、行为表现和身体素质等档案材料进行完善,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丰富毕业生推荐材料的内容,为毕业生联系工作提供一套客观、全面反映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情况的综合推荐材料,而且这样也便于检索学生的资料,以便学生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公平竞争,自立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