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00:57
导语:在混合式学习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安全系统工程 混合式教学 网络资源 教学质量 措施
[中图分类号] X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142-02
一、前言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结合组成教学的双课堂,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1]“安全系统工程”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资格考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2] [3]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多采用课堂传输式教学,受学时较少、专业特色等限制,教师很难全面系统地讲解该课程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开展双课堂混合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平台和更多更前沿的资源,使他们接触和学习到不同领域的安全技术及应用实例。本文结合现已在昆明理工大学开展的“安全系统工程”混合式教学实践情况,详细介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以及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的措施。
二、“安全系统工程”双课堂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模式
为了使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效衔接和互补,在充分考虑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特点和功能后,笔者对混合式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如图1所示,课程实施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多元评价四个环节。
(一)课前准备
为了保障双课堂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开展,笔者编写了与教学配套使用的课程讲义,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对于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尤其要考虑如何选择合适的任务和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学习。“安全系统工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为: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将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思考题在网络平台上,让学生提前准备和预习;学生则将遇到的问题在平台上。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只讲解重点、难点部分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剩下内容留给学生课下利用网络平台自学;每节课留有15~20分钟时间进行提问答疑、讨论交流及作品展示。网络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平台上布置学习任务、讨论话题,学生则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提问咨询,参与交流讨论。
(二)课堂教学
本课程重点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课堂教学环节:1.课程部分讲授。教师只讲授重点和难点内容,剩余内容由学生课下自学或由学生轮流上台讲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2.案例教学。由于本课程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中建立了很多结合工程案例的教学模块,如针对某一起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让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讨论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思考如何建造并化简瓦斯爆炸事故树。3.学生小组协作研究。为了推进“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的研究性教学,针对课堂讲授的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重要内容,教师选取若干研究专题,如“加油站储罐区危险性分析与对策研究”、“矿山顶板跨落事故树分析”等,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科研小组,每组负责一个专题,小组成员通过课下查找资料、协作完成相关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或科技论文,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由每个小组的代表介绍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并回答同学们的提问。4.课堂讨论。该环节融入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及学生作品展示中,教师选择有争论的且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问题,并且正确引导讨论方向和内容。讨论可先在学习小组成员内部进行,然后小组之间交叉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三)网络教学
课堂上未讲内容的学习、课程扩展资料的自主学习、提问答疑、交流讨论、模拟测试等都可在网络平台上完成。1.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课下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预习、复习或拓展学习,是网络教学平台最重要的功能。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围绕学习目标开展自主性学习,也可以与学习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协作学习,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2.答疑解惑。对于课堂上不好意思提问的、课下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就业考研等问题,均可在网络平台咨询教师,教师将汇总的问答资料在平台上供其他学生参考。3.在线交流讨论。在网络教学实践中,每周由教师或学习小组发起专题讨论,讨论话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包括理论及应用问题、具有争论性的问题、答案多元的问题等。4.因材施教。为了促进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基础、活动记录、生涯规划等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并开展相应的辅导。5.作品展示。学生可将自己的学习心得、研究报告、科技论文等成果到网络平台供其他学生参考学习。6.在线测试。学生通过在线测试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测试结果能够了解学生的常见错误,以用于改进教学。
(四)多元评价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应从不同方面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多次评价。[4]本课程将课堂综合能力测评、网络学习测评及期末考试测评三种方式相结合,按照3∶3∶4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分。1.课堂综合能力测评,包括课堂提问、专题讨论或演讲表现、论文宣讲及问答等方面。论文宣讲环节可由教师和其他小组的成员对宣讲小组进行评价,每个小组之间互相评价。2.网络学习测评。教师通过查看和统计学生登陆次数、浏览下载课程资源的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专题讨论中的表现、提出和解答问题的情况等内容,可以了解并评价学生平时开展网络学习的态度及效果。3.期末考试测评。“安全系统工程”的混合式教学减轻了期末考试的分量,并且重点考核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以及综合素质能力。
三、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的措施
由于混合式教学涉及教师、学生、网络支撑平台及优质教学资源等相互影响的多个因素,只有促使各因素不断优化调整、协调发展,才能循环式地逐步提高混合式教学的质量。本文针对目前混合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下四条改进措施。1.提高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能力。对于初次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教师,可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混合式教学的要求和特点对其进行专题培训。教师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系统地学习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网络互动技巧以及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互补衔接方法等。2.调研学生需求,优化网络教学资源。提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收集学生感兴趣的、希望深入了解的资料,逐渐优化网络资源,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混合式教学。3.掌握教学特点,完善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的课堂讲授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进行系统讲解,而是通过讲解课程的核心内容,对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进行引导和呼应。这需要教师综合考虑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互补和衔接,完善教学设计,全面合理地掌控教学过程。4.加强在线交流和互动。教师应经常登录网络平台,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并针对学生参与和表现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四、结语
混合式教学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结合组成双课堂,极大地完善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实践表明,“安全系统工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既弥补了原有课堂教学的缺陷,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混合式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优化网络资源、改进教学设计等措施逐渐改进和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2] 邓奇根,牛国庆.“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的教与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100-102.
[3] 樊运晓.Learning-by-doing教学模式在安全系统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7):89-92.
统计学论文2300字(一):统计学方法的发展及其在大数据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现阶段,统计学方法在我国企业管理中有广泛应用。本文尝试对统计学方法的诞生以及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同时还对统计学方法在现今大数据时代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统计学方法发展大数据应用
对于统计学方法来说,诞生的最初只是为了进行单纯的计数以及描述,随着统计学方法的不断发展,其所涉及到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在统计学家以及各个领域专家的不懈努力之下,统计学方法正在不断的进步以及完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发挥出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现阶段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之下,对统计学进行深入探究是非常重要的,会对今后多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统计学基本发展探析
对世界统计学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会发现,其与科学界的发展趋势较为类似,随着统计学的不断完善,也开始与其他科学进行融合发展。对统计学进行总结,可以发现,其主要具备两个基本结合趋势,即与实质性学科结合的趋势以及与计算机学结合的趋势。对于统计学来说,其与经济学结合发展我国有广泛的应用,并且产生了经济统计这一专业;而统计学与教育的结合产生了教育统计。对于这些分支学科来说,其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是实质性学科的分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运算能力不断提升,这也使得大规模的统计调查工作在实际展开的过程中取得了理想效果,不仅保证了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同时也保证了计算的高效性。因此,在进行统计学技术研究发展的过程中,与计算机技术的深入结合应用是重要发展途径。通过对计算机软件的有效应用可以使统计计算过程中一些疑难的部分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也使得统计计算的展开更加方便。从现阶段我国经济类统计专业的教育情况来看,一方面在对统计方法进行创新教育,另一方面在对学生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包装能力进行提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今后统计学的发展过程中,势必不能离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在今后统计学相关专业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以及利用能力进行培养提升,使得在展开统计工作的时候可以通过统计模型的编程来实现。
二、统计学方法在大数据中的应用趋势
(一)统计学方法及相关领域的动态分析
目前,国内外对统计学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在教育行业、生产制造行业以及企业管理当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根据CNKI数据库中统计方法、机器学习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在机器学习领域的论文数量从2013年以后一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并且在2016年超过了统计方法领域的论文数量。由此可以说明,我国在机器学习领域的发展速度正现出稳定提升的趋势,反映了我国在大数据领域研究方面越来越深入,所应用的研究方法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总体上来看国内在统计学方法研究过程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且其所面临的拐点与国家上的统计学发展拐点基本保持一致,大概都是在2013年开始对大数据以及将其学习等方面有了深入的探究,并且开始逐渐取得突破性的成果。而机器学习方法的论文数量都是在2016年开始超过统计方法的论文数量。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出其差异性也很明显,国内在统计方面研究的论文以及在机器学习方法方面研究的论文与国际相比较尚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呈现出了持续性的特点,这也使得我国在这两个领域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统计学方法及相关领域研究方向分析
经过对CNKI数据库中的统计方法以及大数据领域期刊论文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可以看出,统计方法领域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统计分析”以及“数理统计”、“人工智能”;在大数据领域出现频次较高的是“云计算”、“图书馆”以及“物联网”等关键词。通过上述关键词来看,其所涉及到的内容都是反映当前我国统计以及大数据技术所研究的重点以及热点,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在统计与大数据领域方向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重合。在进行的数据研究的时候,需要应用到统计学方法,同时统计学方法在利用的时候往往也需要与大数据进行结合。
(三)统计学方法的发展展望
有数据的地方势必就会涉及到统计学。从17世纪开始,国势学派以及算数学派的争论到今天大数据计算、计算机技术的相互作用,使得统计学的内容正在不断完善,并且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传统的统计学发展方向发生了一定转变,开始从小样本的统计推断分析走向大数据量的挖掘分析,从而使其所掌控的数据量不断提升。在未来统计学方法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统计学与新的数据思维相结合,从而产生一种新型的、应用范围更广的大数据算法。从现阶段我国大数据方法创新发展的情况来看,其与国际研究在深度以及广度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也恰恰说明了我国在大数据统计学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现阶段,国内的大数据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信息化产业上,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趋势尚且不明显,这也使得信息服务以及数据产业的创新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在今后统计学发展的过程中,其研究热点势必会从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发掘向算法方向转移,这样也使得大数据技术与统计学方法二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统计学方法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实际需求,积极适应时代变化,现阶段大数据时代已经全面到來,并且大数据技术在我国有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将大数据与统计方法进行结合可以使统计学方法的作用得到更好的体现,也使得统计学方法不断的进步以及拓展,在大时代背景之下,其功能性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现。
统计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摘要]为提升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水平,针对传统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局限,分析和实践基于线上网络教学+线下面授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实践表明,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与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丰富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形式与内容,促进生物统计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生物统计学;实践
[作者简介]严明(1981—),女,重庆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生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5-0273-02[收稿日期]2020-03-18
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医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并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然而,生物统计学涉及到大量基础理论,单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理解度较低,学习效果不佳。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改革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是生物统计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种基于线上网络教学+线下面授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可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缺点,又可克服学生完全在线学习缺乏监管、学习效果不佳的困难。本文尝试将混合式教学方法运用到生物统计学教学中,以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实现教学目标,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及内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提供教学视频和课件等教学资源,并设置作业、调查等互动模块,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平台与教师交流。在线下课堂,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对疑难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难点。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通过学习在线资料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有效提升学习效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还可帮助教师动态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生成客观的过程性评价材料,并丰富课程的教学形式,拓宽教学路径,因此正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大趋势。
二、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1.教学时长受限。目前,本校生物统计学面向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开设,每学期共32个课时。由于教学内容抽象,而且学生要通过大量实践才能掌握统计学原理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因此,教学难度高,课堂教学时间很难满足教学需求。
2.教与学不同步。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课堂为主,教师按照教学安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对学生需求重視不足;学生缺乏主动反馈的意识,教师很难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教与学处于不同步状态。
上述困境对如何拓展教学时间,完成课程教学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1.构建线上教学平台,实现课前线上自主学习。授课教师首先以超星泛雅平台和学习通APP为依托构建线上教学平台。教师在平台上将课程每章的重难点列示出来,搭建课程框架体系,并上传包括课件和教师根据课程知识体系录制的教学视频等资料。教学视频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并保证精炼、易懂,让学生不会因视频过长而放弃观看,提高学习时效。同时,在教学平台提供视频配套的课件资料,方便学生下载并配套观看。教师还在平台设置了视频弹幕问答和闯关式章节测试,学生通过答题和测试后才能进入后续章节的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线上教学平台还可以为理论教学提供良好的拓展实践平台。教师可以在线上平台提供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分析的实例供学生练习,实现对课时压缩的有效弥补。学生普遍反映网络教学平台十分有利于自主学习,尤其是遇到知识难点时,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线上观看教学视频来帮助理解,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线上教学平台可以通过视频回放次数、测试完成程度等数据统计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既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存在的问题,也为线下课堂教学提供依据,在后续教学中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依据。
2.线下检测自主学习效果,实施针对性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课堂教学的任务发生转移。教师要集中精力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并针对重难点以及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进行答疑解惑和查漏补缺。在教学实践中,为完成上述任务,在每个章节的线上学习完成后均安排答疑和小组讨论,让每位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修正和完善遗漏或理解错误的知识点。全部授课结束后,授课教师向学生发放了关于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78.2%(18/23)的学生认为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可以把重要知识点学透,在课堂上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更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掌握。
在线下教学中,教师还对教学场景进行了编排和优化。教师提供具体的实验案例,并以某一具体实验案例(如抗癌药物筛选)为背景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始终,模拟真实实验场景,让学生从实验参与者的角度设计实验流程、整理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和解读呈现的全部流程。帮助学生实践生物学研究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基本流程,理解生物统计学对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和分析并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3.课后回顾学习并提升。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师生的教学活动都还没有结束。教师要对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总结,并将解决方案到网络平台,供学生回顾性学习。学生要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搜集学习资料进一步思考和巩固。教师还要对学生课后学习情况进行挖掘,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单独辅导和监管,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跟随教师的科研工作,完成真正的动手实践,实现素质提升。最终通过师生配合,完成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4.教学考核。由于教学形式发生变化,课程的教学考核模式也要随之做出调整和改变。在实践中,教师改变传统的期末考核模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记录,实现全过程考核。考试成绩包含网络平台学习考核(25%)、线下课堂表现(25%)和期末闭卷考试(50%)三部分。其中网络平台学习考核由系统根据学习时间、频率以及测试情况生成;课堂表现根据学生听课及参与讨论情况,综合学生互评和教师考核给分。上述考核方式,降低了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平时学习积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可避免学生“突击考试”的侥幸心理,促进学生向平时主动学习转变,更符合现代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蓝墨云班课;学习环境;学习活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2-0106-04
混合式学习
1.概念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教育界专家学者对数字化学习(E-learning)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2000年12月,“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中提到“E- Learning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是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不会取代学校教育”。[1]因此,“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思想开始逐渐被认可并运用于教学实践。
由于研究背景、分析维度不同,不同的专家学者对混合式学习的定义不尽相同。“混合式学习”是对单一的网络化学习进行反思后提出的,尽管混合式学习的“混合”可以体现在学习理论、教学媒体、教学理念等各方面,但究其本质是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的混合,其他形式的“混合”在此基础上运用、融合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因此,本文主要采用何克抗教授对混合式学习的定义和理解[2]:“所谓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2.应用研究现状
混合式学习的提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教师、培训师等对其在企业培训、继续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开展研究和实践活动。美国教育部[3]对1996年到2008年间在高等教育中开展的实证研究数据的元分析以及陈纯槿等[4]对47个实验和准实验的元分析研究均表明,整体而言,混合式学习比纯粹的网上学习和面对面学习更有利于改善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效率,尤其对大学生群体而言是显著有效的,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传统的面对面接触学习仍不失为一种更有效的学习模式。因此,混合式学习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对改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良好的前景。
当前高等教育中主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学习活动,而网络教学平台并不适应当前移动学习的趋势,也无法将课堂教学与课下学习紧密地衔接起来,存在诸多缺陷,如不适用于移动端、登录过程繁琐、缺乏资源更新提醒、师生交流不及时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无法与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相结合,难以实现混合的及时性与同步性,导致混合式学习效果不明显。针对该现状,有研究者将社交媒介应用到教学中,如徐梅丹等[5]构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王倩等[6]探究了微博应用于教育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这些都是对混合式学习的积极探索和尝试,也都在短期、小范围内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社交媒介不是专业化的学习工具,娱乐属性过强,将其运用于学习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信息点跳跃、干扰信息多等。
因此,充分发挥混合式学习在高等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急需适应于移动、泛在学习特点的专业化教与学辅助工具或平台。笔者认为,专门为移动环境下教与学设计的教学辅助云平台(工具)蓝墨云班课可以为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提供支持。
蓝墨云班课平台的选择
蓝墨云班课是一款移动教学助手APP,提供IOS和Android两种版本,且对教师和学生免费开放。蓝墨云班课主要适用于移动端的云平台,但也有相应的PC版平台以适应不同使用者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需求。本文主要讨论移动端蓝墨云班课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
蓝墨云班课平台为移动环境下的混合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把教师和学生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和资源共享。云平台以教师在云端创建的班群和班课空间为基础,为教师提供移动设备上的课堂管理、资源推送、教学评价等服务,为学生提供移动设备上的课程订阅、消息提醒、个性化学习资源、讨论交流等服务。
蓝墨云班课平台的主要功能特点有:①管理班级。该平台提供“图案”签到功能,教师发起签到活动并自由设定签到图案,学生在自己的移动终端完成签到,整个签到过程十分便捷、省时。②学习通知和资源。教师在课下将学习计划、学习要求和作业通知等以文字的形式发至云平台,把课件、微视频、图文资料等教学材料上传至云平台,系统会及时推送消息提醒,督促学生按照通知利用学习资源做好预习、复习工作。③开展教学活动。课上,教师可以利用云平台发起课堂互动投票、头脑风暴、当堂测试等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下,教师利用云平台组织答疑讨论、交流互评活动,布置课后作业,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④学习记录跟踪与教学评价。云平台采用“经验值制度”(教师的通知、资源、活动、测试都伴随着经验值,根据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情况给予相应的经验值,经验值可作为评价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依据),在教师端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全面的记录并做出统计,教师可以查看整个班级的签到情况、资源学习情况、讨论情况、测试情况等,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做出合理的教学评价。
蓝墨云班课平台有机结合了网络教学平台和移动社交媒介应用于混合式学习的优势,规避了两者的不足。蓝墨云班课平台与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相比,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平台支持,有更及时的动态提醒、更简捷的登录方式、更条理化的资源管理、更紧密的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衔接;蓝墨云班课平台与社交媒介相比,提供更专业的学习服务,有更小的信息干扰,更系统化的课程组织形式。另外,蓝墨云班课平台的注册与使用也十分便捷。教师创建好自己的班课,系统会自动生成邀请码,教师将邀请码告知学生,学生下载蓝墨云班课平台至移动终端并注册,根据邀请码进入班课即可。
综上所述,选择蓝墨云班课作为移动环境下混合式学习的辅助教学平台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可行性。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设计
笔者主要从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两个方面提出了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设计,可以为实际教学过程提供参考。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首先需要开展前期分析,在分析学习需要、学习者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并以此为依据判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课程的知识类型是否适合采用该设计。
1.学习环境的设计
贺平等[7]认为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促进能力生成的外部条件。杨开城[8]认为,学习环境是一种支持学习者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各种学习资源(不仅仅是信息资源)的组合。可见,学习环境是在学习活动中为学习者提供软、硬件资源,促进学习者建构知识的支持空间,主要包含物理学习环境、资源学习环境、情感学习环境等。
(1)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开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是需要网络环境。因此,物理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是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另外还需为学习者配备便携的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iPad等)。如今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覆盖率越来越高,网络速度越来越快,智能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流量资费越来越低,在大多数高校,移动化混合式学习的物理环境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构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选择网络状况良好、能支持整个班级同时流畅上网的教学场所,能提供免费无线网络则更为理想。
(2)资源学习环境的设计是基于蓝墨云班课混合式学习环境设计的一个关键部分。学习资源包括教材、课件、网络资源、拓展资料等,其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如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蓝墨云班课平台支持Word、PowerPoint、视频、Flash等多种类型文件的下载或直接播放。教师应在课前对相关的多媒体学习资源进行整理、数字化,增大其易用性,然后上传至云平台。这些学习资源应该是根据学习者特征和教学目标设计,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和建构知识,也能与面对面学习相互配合,优化整合后的信息资源。
(3)情感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可以从学习者动机的激发,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两个角度进行。教师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平台上提供符合学习者需要、能引起学习者注意、能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学习材料。同时,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应适应学习者的心理特征,能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蓝墨云班课平台提供了答疑讨论区,具备互动投票、点赞的功能。教师应尽可能利用该平台现有的功能特性,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积极开展交流讨论、互相评价等活动,构建一个良好的情感学习环境。
2.学习活动的设计
(1)课前阶段。教师预习通知、学习要求,上传预习材料、预习自测题至蓝墨云班课平台,同时开展答疑讨论活动。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学生会及时收到该班课资源更新的消息提醒,进入班课即可直接查看通知,下载学习资源。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积极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上传合适的预习资源;另外,教师可以设置任务驱动和奖惩措施激励学生积极完成预习,如完成预习可以增加经验值、获赞等。学生可以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发至答疑讨论区,教师、学生可以在线对问题进行探讨,共同分析解决一部分问题,为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节约时间。此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自测情况发现他们普遍存在的困惑,并据此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2)课中阶段。教师与学生开展面对面的教学活动。与传统课堂不同,教师应遵循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开展教学。组织学生分组合作,组内进行面对面的讨论,组间进行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线上讨论,充分发挥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每一组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引导每个小组往正确的方向讨论学习。根据学习需要,教师可以发起课堂投票,让学生进行互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活动中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3)课后阶段。教师可根据课前和课中学习的知识点设置测试题,让学生及时巩固复习,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蓝墨云班课提供多种类型的测试题:自测题――不论回答正确与否都可获得经验值,一般用于课前预习阶段;客观题测试――由教师事先在蓝墨云班课平台上设置好正确答案,回答正确才可获得经验值;主观题测试――教师设置问题,人工查看每位学生的解答情况,可点赞,获得教师点赞可加经验值。测试活动结束后,学生端可以看到所有学生的答案和获赞情况,学生间可以点赞互评。课后阶段,教师也要发起答疑讨论,以便及时解决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疑问。课后阶段对蓝墨云班课的使用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课下缺乏讨论交流的难题,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对增进情感和改善教学都有重要意义。
结语
尽管蓝墨云班课是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移动端云平台,但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为网络时代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期待蓝墨云班课平台能在现有基础上不断突破创新,为混合式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可能,使移动化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进入更多的高校课堂。
参考文献:
[1]CEO Forum Home page[DB/OL].http://ed.gov/technology.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9).
[3]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9).Evalu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in Online Learning:A Meta Analysis and Review of Online Learning Studies[DB/OL].www2.ed.gov/rschstat/eval/tech/evidence-based-practices/finalreport.pdf.
[4]陈纯槿,王红.混合学习与网上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47个实验和准实验的元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02):69-78.
[5]徐梅丹,兰国帅,张一春,孟召坤,张杭.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5(04).
[6]王倩,王健,李晓庆.微博应用于教育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8):85-87.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分层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1-0037-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1.008
一、引言
随着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学习内容的多元化呈现方式正日益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大量的综合性教学资源,以及通过计算机网络表现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等,作为本科生教育的核心建设资源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在此条件下,混合式学习理论应运而出。狭义的混合式学习被定义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与网络教学方式的结合,但这仅是对表面特征的描述。混合式学习整合了不同学习方式的优点,是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技术手段以及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从而取得最优化学习的一种策略。混合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在“适当的”时间为“适当的”人采用“适当的”学习技术和为适应“适当的”学习风格而传递“适当的”技能来优化与学习目标对应的学业成就。它实现了各种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模式、学习媒体、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和学习环境的混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使学习成本和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
为了适应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改革的需要,弥补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并且有目的、有意识的对学生的计算机理论及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提高,本文在深入学习混合式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分层教学设计思想,并在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的“多媒体应用基础”课程上进行实践,验证了该教学设计的实际效果。
二、混合式学习的涵义
对混合式学习最简单和直接的理解就是,将E-Learning同传统的课堂学习相混合(Michael E.W,2002 Frank J.T,2002)。Anthony(2009)从两个方面对混合式学习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广义上的混合式学习是指将多种技术或媒体与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活动相融合如下图1所示。
在国内学者关于混合式学习的定义中,以何克抗教授和黎加厚教授的定义具有代表性。2003年12月,何克抗教授在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首次在我国正式倡导“混合式学习”,并将其于2004年正式发表。他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另外一个比较全面的论述,Margaret Driscoll教授在混合式学习的定义上认为,混合式学习意味着学习过程可以“是基于Web的技术(如虚拟课堂实况、协作学习、流媒体和文本)的结合,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是多种教学方式(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教学技术(或者非教学技术)的结合,共同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任何形式的教学技术(如视频、CD-ROM、网络化培训和电影)与基于面对面的教师教学方式的结合;是教学技术与具体的工作任务的结合,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以上多种定义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其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异,只是定义的角度有所侧重和不同而已。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混合学习理解为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混合学习是对各种学习媒体、学习模式、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等学习要素的进行有效的混合,网络学习和传统课堂学习的相互结合和互补。既能优化学习资源的整合,又能提高学习效果;既发挥课堂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分层教学设计
针对计算机基础类课程选课学生数量多以及学生的年级和计算机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依托丰富的课内外学习资源和成熟的辅助教学系统,我们设计了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分层次教学模式,即该教学模式以混合式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某种标准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深度和广度的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经验和专业发展。
1.教学活动的层次化设计
对教学活动层次化的设计,首先需要对学习者和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以多媒体基础课程为例,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原有的只是经验水平不同,根据选课学生所属专业及对多媒体基础的掌握情况,我们将所有选择本门课程的学生大体分为A、B、C三个层次。A类主要包含计算机、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等与电子计算机关系非常密切的一部分工科专业,B类主要包含了电气、机械等于电子计算机关系较为密切的理工科专业。C类主要包括经管、外语、艺术等文科专业。表1显示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分类情况。
通过预先测量,分析了不同专业的学生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专业特性、基础水平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等。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基础水平与学习目标的要求不同,如A类与C类学生文理基础不同,同时专业性质对“多媒体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要求不同,A类学生学习要求明显高于C类学生。对专业和基础不同的学生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设计了在知识的深度、广度、技术技能的应用范围等方面有所不同的实验题目,以及半开放的实验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教学活动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面对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开设,是颇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公共基础课程。该系列课程具有如下特点:学习者人数多、水平参差不齐;课程实践性强;来自课内外的学习资源相对丰富;辅助教学系统成熟等。而混合式学习将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整合起来统筹安排,可以处理课堂教学几乎无法解决的教学难题;混合式教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富有亲和力的学习支持,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课外学习;同时,混合式学习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技能培养。这些特点使得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适合开展混合式学习。本文以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中的“多媒体应用基础”课程为例,阐述混合式学习在学习活动设计、混合教学实施和学习效果评估各阶段的教学实践,有效优化、整合学习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如图3所示,提出了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过程模型。
(1)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部分主要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可以通过学习者的所属专业预先进行了解,也可以设置课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习者的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和原有知识经验水平进行了解。学习需要分析主要是进行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二是通过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以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必要途径;三是分析现有的资源条件和制约因素,明确设计教学方案以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最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细化教学中重点以及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等。如参加“多媒体应用基础”课程的学生中,A类学生数理基础相对扎实,同时要求对多媒体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做更深层次的理解;C类学生文史基础更为扎实,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主要集中于多媒体技术的相关应用方面;B类学生介于A类与C类之间。
(2)学习活动设计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及增加教学方案的可选择性是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的基本理念。混合式学习设计的核心就是运用合适的学习和教学方式,针对特定的内容和学习者利用合适的教学内容传输技术和手段来呈现教学信息。进行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时应参照已经设计好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呈现形式,并按照教学的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要与具体的知识单元相关联,以便在学习活动中更好的选择混合学习的模式。
混合式的学习活动设计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①知识单元的详细设计
开展混合式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依据学习者特征、学习需要和教学内容特征等划分为详细的知识单元,并以知识单元为基本单位展开教学活动,围绕划分好的教学单元,进行全全面的学习活动策划。
②学习活动详细的设计
混合式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依据不同的学习环境对学习活动做出不同的设计,主要指的是围绕划分好的教学单元,在教室空间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在一个教学单元的整体框架内,由现有的信息技术支持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以及课外学习活动设计等。
③学习评价设计
在混合学习评价设计中,使用适当的学习测评机制可以促进有效的学习,例如,可以使用课堂活跃度、半开放问题、小组项目等评价工具,评价不仅符合混合学习的标准,同时评价的多元化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反馈意见,促进他们的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
(3)混合教学实施
混合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任务驱动模式和问题驱动模式进行混合教学活动。因此在这里,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讨论外,还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外学习拓展的空间,培养学习者主动学习、收集课程资料和相互协作的能力。此外,我们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知识的同时,为了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航,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还应积极提供答疑和师生互动的环节,解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为了增加学习者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我们还为学生提供作品展示的空间,这其中包括从作品的创意、制作到完成细化等一系列活动的展示,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如图4所示,基于任务驱动和问题驱动模式的混合式学习流程
(4)学习效果评估
这里学习效果的评估除了以往的理论考试、平时实验成绩外,我们在实施学习效果评估时还加入了课堂表现、学习活跃程度及自我评价的评估准则。特别是通过问卷调查形式的自我评价的加入,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对自己的肯定程度以及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支持程度。自我打分的成绩与学生真实成绩的对比,更能够体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盲点,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群体进行辅导和答疑。
3.效果与评估
在整个教学实践中,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较高,主题讨论也非常积极,师生之间有着良好的互动性。为了了解学生对课程设计是否认同,文章对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分层教学设定了以下评价维度:
(1)课程内容联系实践,应用性广:
(2)教师授课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和创造性;
(3)该课程提高了我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学习结果令我感到满意。
评价等级分为A、B、C、D、E四类。A代表完全同意;B代表基本同意;C代表不表态;D代表不完全同意;E代表完全不同意。
对该几项评价参数设置期末问卷调查,参与课程学习90学生,设置问卷90份。未能填写问卷者7人,默认选择结果为不表态。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图2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在90份问卷中,认为课程内容联系实践,应用性广的学生占总数的83%,认为教师授课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和创造性的学生占总数的70%,认为该课程提高了学习相关知识的能力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7%,认为学习结果令人感到非常满意的学生为66%,基本满意的学生为21%,占所调查学生总数的87%。
在教师的教授过程中,通过师生交流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更多的是学习到了在完成给定题目的实验课题情况下,应该如何分析问题、组织素材、设计实验过程,并最终完成实验作品。混合式学习指导下的分层教学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了他们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大学学生的研究能力的培养。同时调查结果也说明,这种培养方式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如何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验证学习者是否能够达到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确定这种学习能力是学习者的一种终身学习能力而不是仅对本系列课程的学习能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Moodle; 混合式教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3/14-0197-02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对现代教育教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促进了教学理论、方法和模式的改革创新。随着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在积极地开展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技术的变革发展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极大的冲击,如何理顺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关系,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已成为当前广大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混合式教学就是倡导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探索式学习,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混合式教学即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传统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主导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系统地传授知识,完成教学目标。网络化教学则通过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各种交互工具、认知工具,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由此可见,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千秋,可互为补充。混合式教学就是把这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互为补充,重新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合理分配和安排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内容、时间和活动等,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探究式学习,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和交互空间。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得到更大的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过程
Moodle平台是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网络学习管理系统,是一个免费的开源软件。Moodle平台的最大特点是功能的动态模块化管理,各种功能都是通过模块组合来实现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由地选择和组合模块功能,极大地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能够支持多种教学模式。Moodle平台功能强大、简洁易用,深受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喜爱,被广泛应用于构建网络学习管理系统或虚拟学习环境。
利用Moodle平台可以有效地支持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能有效地跟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形成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协作互动。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过程可归纳如下:
1.分析教学环境和条件
混合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学环境要求除了有上课用的教室外,还需求有网络教学环境的支持。经过分析笔者所在学校目前的教学条件,基本能够满足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要求。一是学校网络已经普及,上网方便;二是具有功能强大、可用于网络教学管理的Moodle平台;三是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满足开展网络教学的人员素质要求;四是学校设有服务教学的技术部门,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教育技术培训,为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2.设定教学目标,准备学习资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分析课程的知识结构、各知识点的类型,划分教学单元,以目标导向为指导,先设定课程教学的总目标,然后再细化出各教学单元的分目标。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结合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特点,设计课程的总体教学结构,明确哪些知识适用于课堂讲授,哪些知识适用于网络学习,然后准备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
Moodle平台能够支持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各种数字化资源,为适应网络化、移动化的学习需求,教学资源应以微课件、微视频为主,每一个教学资源讲解某一单元知识或案例。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设计和准备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简单的知识点以文本资源为主,复杂的知识点则应增加教师讲解的音视频资源。学习资源的呈现要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以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创建网络课程,设计教学活动
在Moodle平台上创建网络课程,并把准备好的学习资源上传到Moodle平台上,根据教学的进展情况,组织和呈现学习资源,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系统讲解课程知识,解答学生疑惑,布置学习任务,同时,在Moodle平台上为当前教学阶段添加相关的资源和活动(如测验、作业、讨论区、问卷调查、教程、互动评价等),要求学生完成。学生在课下通过探究式、协作式、自主式等开展网络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此期间,教师通过Moodle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帮助以及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集中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每一教学阶段完成后,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重新规划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4.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混合式教学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完成作业和任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在Moodle平台上,可以通过设置测验、作业、投票、互动评价等活动,多样化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评价。最后,利用期末统一考试,检验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方面,综合应用个人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科学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使学习评价更为科学、全面,并让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对课程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
在整个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课程教学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以改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在Moodle平台上,教师可以利用课程的报表功能,查看或导出课程日志、课程活动、活动进度等学生的学习记录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也可以通过成绩报表,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讨论区、调查问卷、投票等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总结和反思基于Moodle的网络教学。同时,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就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学生课堂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建议,反思和改进课程教学。
结语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能够为师生提供多种交互渠道,为学生提供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得到教师面对面的辅导,也可以在网络上自主学习、讨论、向教师提问交流。这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参与文献:
[1]陈声健,马维启.基于Moodle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11):55-60.
关键词:Blended learning;E-Learning;高职院校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0-2317-02
Abstract: Today,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level, E - Learning has been already deep into the areas such as education teaching and enterprise training, Blended learning has been developed for about 10 year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have been developed many time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fini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status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 teaching.
Key words: Blended learning; E-Lear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 teaching
Blended learning――混合学习,并不是一个新名词,这一理念最早是由何克抗教授引进国内,他于2004分两期在《中国电化教育》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在2005综合这两篇论文,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上发表题为“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的论文,何教授的这三篇论文为国内研究者打开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在对国内混合学习的理论研究上起到关键性作用。
自20世纪九十年代起,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Internet的兴起,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者和教育者们最先开始反思传统的培训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弊端,并希望引进Internet技术和平台进行企业培训和学校教学,于是E-Learning――在线学习应运而生。E-Learning的出现,给企业培训和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随着它的不断应用,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人们发现虽然E-Learning有自己的优势,但是仍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C-Learning。于是,研究者们开始考虑集合C-Learning和E-Learning的优势,使两者相辅相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教学方式――混合学习。
1 混合学习理论的概念
2003年9月,在香港举行的计算机教育应用国际会议上何克抗教授首次将Blended learning这一概念带到国内。随后国内的专家学者们也纷纷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李克东、黄荣怀、黎加厚、邹景平等。
其中,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学习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 E- 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 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1]
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可以看作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to-Face)和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或e-Learning)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而且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求付出的代价最小,取得的效益最大。”[2]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混合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强调把传统的课堂教学(C-Learning)这种面对面(Face-to-Face)的教学方式和在线(Online)的网络化学习(E-Learning)有机的整合在一起,针对不同的学习者采用不同混合方式,从而使学习更容易、更便利,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
2 混合学习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混合学习”为关键词,搜索2004年~2013年期间的期刊资料和博硕士论文,共搜索到期刊314篇、博硕士论文112篇,其年度分布情况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从上图展示的统计结果上看,国内研究者对混合学习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两点特点:其一,无论是期刊论文还是博硕士论文的数量在2011年之前基本上是处于上升趋势的,而从2012开始下降的比较明显;其二,在这10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只有426篇,这说明,参与研究混合学习理论的人员是比较少的,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对混合学习理论的研究。
笔者通过抽样调查还发现,国内对Blended Learning的研究,从初期的探索性研究逐步发展到概念、内涵等的研究,再到近年的具体到某课程或某领域的实际应用的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成熟的混合学习模式。
混合学习应用主要集中在两点:企业培训和学校课程学习,该文只探讨混合学习理论在教学领域的应用。
3 混合学习理论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模式探讨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但要把这种学习理论应用到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来,还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应用模式――如果混合的方法过于简单,就可能变成“混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混合的方法过于复杂,在实际的教学中又很难实现,两者均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1 C-Learning和E-Learning相集合的模式
Online与Offline的混合,即“E(E-Learning)+C(C-Learning)”的混合模式。混合式学习概念的提出最早就是指Online和Face-to-Face的混合,当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并且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应运而生,开始考虑E-Learning与传统教室学习的结合,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这种混合只是一种初级的混合,很难做到E-Learning和C-Learning有机的统一,不能很好的摒弃二者的缺点,也不能很好的发挥两者的优势。学生到底该在课堂上和网络分别学习什么、学习多少?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如何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自觉性和验证网络学习的效果?如何让网络学习变得更直观生动、提供更多的网络资源?……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混合学习理论的应用。
3.2 任务驱动式混合学习模式
任务驱动式混合学习模式是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式学习,是对C-Learning和E-Learning相集合的模式的一种改进。这种模式在混合策略的设计上采用任务驱动,以完成项目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为最终目的。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采用Face-to-Face方式传授学生基本的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提供给学生足够的适合的网络学习资源,告知学生最终的技能目标和检验考核方式,同时也能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在具备基本的能力素养后,通过网络自觉学习需要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并且可以参照检验考核方法,不断完善项目任务,从而最终完成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这种学习模式可以很好的发挥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并弥补彼此的不足,使得教与学都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束语
混合学习是在网络高速发展的21世纪,由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有机的集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混合学习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便捷性、丰富性、廉价性等特点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定程度上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护理解剖学
随着“互联网+”、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以教师为中心”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育人模式遭到了摒弃,迫切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教学育人模式。混合式教学育人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新的发展趋势,把传统教学育人与网络教学育人的优点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模式,极大程度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清华大学与学堂在线协同研发的雨课堂,是一种把微信与PPT功能融为一体的智慧学习平台,主要具有全天候、个性化、零投入、大数据等特点[1]。由于雨课堂具有十分强大的后台功能、体贴周到的人工服务,以及及时准确的育人反馈,现已成为较多高校首选的混合式学习智慧教学工具,真正实现了精准教学,达到了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铸魂育人效果。
一、护理解剖学教学现状
护理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与护理中的操作知识息息相关,该课程一直采用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教学目标和方法上,以教师为主导,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的发展[2];第二,在教学时间和空间上,师生实时互动时间有限;第三,在教学内容上,理论课与实践课联系不紧密,使教与学、理论与实践脱离;第四,在教学评价上,缺乏对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监督,较难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评价。
二、基于雨课堂的护理解剖学混合式育人模式可行性
(一)打造智能化混合式教学育人环境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直是混合式教学的核心理念,帮助学生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是混合式教学的终极目标。“互联网+”时代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模式的创新,以雨课堂为典型的混合式教学育人模式日益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可。而移动智能终端产品真正走入课堂是该模式的显著变化,彻底解除了传统课堂育人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从根本上创新了传统课堂中师生交流互动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化的实时育人数据呈现全部教学和学习过程,使教师的教学育人和学生的自我提升更加高效与智能,尤其革新了传统的学习环境。
(二)提供护理解剖学教学的平台
雨课堂作为智能化学习平台,具有课前预习推送,课中学习实时答题、多屏互动、弹幕答疑、留言交互,课后复习检测以及教学育人全过程大数据分析适时推送等功能。结合护理解剖学课程特点使用雨课堂教学,能够给护理解剖教学提供平台,使护理解剖教学更加具体化,学习目标明确化。雨课堂主要包括三大平台:定制版MOOC视频平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序互动平台,学生学习效果的数据平台[3]。这三大平台实现了护理解剖学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机连接,充分发挥了教师教学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更加凸显了学生自我提升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展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大幅度提高了整体教学育人的效率与效果。
(三)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学习
基于雨课堂的护理解剖学混合式教学育人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育人模式,真正突出了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我要学”和“乐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雨课堂推送碎片化、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可按自身需求有选择地安排学习,并将数据反馈给教师,获得个性化辅导与帮助。其次,雨课堂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做到课堂互动永不下线,强化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最后,雨课堂弹幕实时问答互动的功能有利于实施头脑风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护理解剖学的兴趣。
(四)实现理论与实践、教与学的紧密相连
护理学科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使教与学、理论与实践脱离[4]。基于雨课堂的护理解剖学混合式教学育人模式,在课前就可以将学习资源通过视频、PPT、链接等方式推送到学生手机端;在课中师生互动基础上,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理论与实践、教与学的紧密结合;课后复习检测,以及在课后获得的教学育人全过程大数据,使老师能够量化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且能及时对授课进度安排和重难点进行调整,充分实现了教与学的精准融合。
(五)实现全方位、全周期、多维度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由于缺乏有效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教学育人数据的有力支撑,在传统护理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实现学生学习状态的精准把握,而雨课堂学习平台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长期困扰。利用学生的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雨课堂将教学环境、教学过程等全周期、全过程产生的育人大数据采集分析,极大地推动了“经验驱动”的教学育人模式向“数据驱动”转型[5]。雨课堂学习平台采集的课前预习数据,课中的签到和点名、限时学习检测、弹幕互动式交流讨论、个体化“不懂”按钮,课后复习作业及答题数据等,实现了全方位、全过程、多维度的整个教学育人过程中的大数据采集分析,使老师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量化学生的学习成效,从而更好地对教学育人全过程进行精准评估,及时调整针对性教学育人策略。
三、基于雨课堂的护理解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一)课前准备环节
1.精心设计定制版预习课件:课前教师应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护理学科特色[6],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完成学习资源制作(包括课程内容PPT、语音讲解、视频、线上测试题、拓展材料链接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相连。2.精准掌握学生预习情况:课前学生可通过雨课堂学习平台,随时随地查看教师推送的预习任务,学习雨课堂平台上推送的预习资源,并对课前预习效果进行检测。课前预习过程中的疑难困惑,学生可通过“不懂”按钮,或通过留言或交流群等进行互动性讨论与分享。教师可通过电脑或手机端实时查验以下基本数据:预习情况(已完成的人及用时、未完成的、未查看的等)、答题情况(正确率、疑难点等)、学生反馈(不懂的、想交流的、想深入了解的)等,通过这些课前大数据分析,使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成效进行实时精准的把控。3.课前反馈指导课堂精准教学:雨课堂能监管学生在线学习进度和成效,教师可通过电脑或手机端实时获取学生课前预习反馈的大数据,随时随地对学生的疑难困惑或留言进行实时解答,并依据课前反馈结果做好课中讲授内容的有机调整和侧重安排,实施精准教学,做到教学过程可视可控。
(二)课堂交互环节
1.实时推送课件:课堂上,学生通过扫描雨课堂随机形成的二维码,或输入个性化的课堂暗号进入课堂后,其智能手机端能同步看到老师的课件资料,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其中,课堂教学课件不是预习内容的重复,而是拓展和延伸。2.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育人全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采用探讨式、交互式、自主式、小组合作式教学,让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作为主体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中,使学生乐于学,从“要我学”状态转变到“我要学”。课堂上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不理解或者有疑问的地方,学生可对此部分内容点击“不懂”按钮,可通过“弹幕互动”,也可通过“投稿交互”进行实时反映;教师可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终端实时收到学生相关交互信息,可在课堂上或课后开展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师生间真正实现随时互动,打造了精准高效课堂教学育人模式。3.实时测评精准检验教学效果:学生当堂完成测试试题并提交,雨课堂及时反馈的统计数据(如得分、成绩排名、各题答题情况),使教师能够对课堂中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研判,有利于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针对性指导。
(三)课后复习提升环节
1.复习巩固与前沿拓展:课后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大数据进行及时梳理总结,针对性地选择推送相关检测知识、需深入讨论的知识点等内容,对课中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同时,推送与课堂重点知识相关的微课、微视频、研究论文等前沿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2.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传统护理解剖学教学环节中缺少及时有效的课后督导,使教师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效果无法及时掌控,对学生开展评价大多源于期末考试成绩。而雨课堂学习平台采集分析了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全周期的教学大数据,对学生能够进行更公正和更综合的评判,促使学生不但关注学习结果,而且要注重整个学习的过程。教师通过教学全过程大数据及时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和重难点内容,进而从整体上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电视新闻采编;课程设计
一、电视新闻采编教学现状
近些年,一些高校的电视新闻采编课程普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教材案例老旧,课程结构框架老套。有些教师由于懒怠,没有积极搜寻分析最新节目案例,而是分析已经停播很多年的节目,课程很少涉及前沿技术与社会热点,且严格按照教材的框架结构讲解,没有一套成体系的课程讲解思路。二是培养方式相对落后。当前的电视新闻课程沿袭以理论讲授为重的教学思路,实践锻炼严重缺失。很多教师本身偏重传统教学,思维一时难以扭转过来,只注重单向度传递知识,没有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思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高阶能力。例如,十八周的课程有十四五周都在讲授理论,仅最后两周进行实践,这样的课时安排根本无法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也很难满足社会及行业对电视新闻人才“能动手、会动手”的要求。三是教师指导能力有待增强。很多教师刚毕业就从事教师行业,除了学习期间在电视台实习过之外,实践操作能力并未得到锻炼,所以无论理论知识讲解得多么全面深入,都很难指导学生进行实操锻炼。基于这种媒介的转型变革,基于当下媒体行业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有必要对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调整。
二、电视新闻采编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建设基础
电视新闻课程是典型的实践操作类课程,非常强调实践和应用,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胜任未来的“采、写、编、评、摄、播”等全媒体新闻业务岗位。融媒体时代,对全能型记者的需求比较大,所以电视新闻专业课程教学应引导学生广泛涉猎,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强化实践效果。从这个角度看,电视新闻采编课程教学与翻转课堂模式有较高的契合度。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有一定的前期建设基础,这门课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一)教学内容改革课程团队参考其他院校电视新闻采编课程的教学大纲和优秀教材,并且在网络平台学习了大量相关课程,然后重新修订了课程内容,明确了教学任务、教学重难点,严格按照大纲进行教学,采用课前录制知识点视频、课中讲解重难点的方式,并且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线上存在的问题,发起头脑风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相互评价。不断创新内容,同时积极把自己的科研教研成果引入教学。例如,撰写《资讯短视频对电视新闻的影响探究》论文后,在课堂讲授中及时引进相关成果,保证内容的独创性。
【关键词】医用物理学;混合式教学;内容模块;资源整合
1更新观念,深化对混合式教学的认识
传统意义上的混合教学往往指的是某种教学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教学模式,最简单和直接的理解就是将E-Learning同传统的课堂学习相混合;之后,出现了翻转课堂模式,但这一模式的实施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若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则就会在操作层面上存在很多问题。2003年,祝智庭教授在国内首次对“混合式学习”进行了详细介绍[2]。十余年来,我国高校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如上海交大的“大学物理‘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3]等。医用物理学同数学、化学等课程一道共同构成医学生入校以后即接触的重要基础课,它为医学生学习医学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物理学基础,为医学图像诊断、医学技术创新等提供物理学依据,因而既具有“物理学”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具有“医学”特色。正是由于医用物理学课程具有这样的双重特性,因此无法仅通过在线学习去有效地获取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目前医用物理学课程的理论授课学时从120学时减少到30-40学时[4],如何根据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将“在线自主预习、课堂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医用物理学课程,通过线上与线下课程的整合、问题导入与自主探究的结合、物理学基本理论与医学实践的融合,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2构建内容模块,促进知识融合
2.1知识点模块
所谓知识点模块,是指以模块化的方式将医学生必须掌握的物理学内容呈现出来,着眼于让学生理解掌握每一个模块,并且能举一反三。教学中,我们将课程划分为基础模块与专业模块。基础模块分为普通物理的力、电、光、原子物理等内容模块,包含大学物理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专业模块是根据我校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的需要所设置的模块,分为医学影像物理学模块和医用电子学模块,内容包括X射线、磁共振、核医学、超声、电路基础、半导体器件和放大器的基本原理、集成运算放大器、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通过模块构建,既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优化。
2.2物理学思维方法模块
教学中,我们经由思维方法模块建立起经典物理学知识与当代医学问题的“医-理”融合,具体分为四个主要环节。以“超声”模块的教学为例:一是通过线上课程,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学,用大量的视频与图片展示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这样的教学导入来引发学生思维动机;二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以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为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三是通过超声模块的实验教学,以实证式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与操作能力,以此进一步激发其思维活力;四是通过学生课后搜集相关问题,以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教学反思,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创新与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
2.3医学的物理问题模块
解决学生不喜欢、听不懂物理课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与“医”相结合[5]。要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问题探究”将知识模块与思维模块串联起来,我们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以“心电图”部分的教学为例:课前,让学生收集临床心电图资料,思考“心电图是如何形成的”等问题;课中,教师从电偶极子这个物理模型出发,讲授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瞬时心电向量、空间心电向量环、平面心电向量环、心电导联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与自我探究的问题结合起来思考;课后,我们主要是通过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对现有实验进行改进并设计其他物理规律的验证实验方案,从而提升对知识的掌握与思维的培养。
3优化教学环节,促进资源整合
3.1课堂教学资源
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是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我们一是在处理和加工教材的环节上下功夫,努力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教育资源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呈现。1999年,我们就尝试编写出版了《医学物理学基础》教材,突出与强化了“医学”特色;二是在活化和优化师生、生生的互动上下功夫,努力激发蕴含在学生中的探究欲望进而在动态教学中生成资源。我们的“医学物理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研究发表了相关论文、课题也被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三是在建设和实践案例式教学资源上下功夫,努力完善在“医-理”融合中的问题导向,进而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深化资源。200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医学物理学》(案例版)教材,同年出版了《医学物理学学习指导》,我们参编了人体的生物电场、原子核和放射性等章节的编写工作,为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实验实训资源
在实验教学的设计环节,我们按照课堂教学的内容设置,设计了必做实验模块和开放式实验模块。必做实验模块包括:液体粘滞度的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心电图机的使用、超声诊断仪的使用、旋光仪的使用、窗口技术。此外,适度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实验项目能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比如:MCT-D1激光模拟实验仪的使用、非正常眼的模拟与矫正、用扫场法观察核磁共振并测量旋磁比、X-CT计算机模拟实验——图象重建和图像后处理技术等。
3.3网络学习资源
医用物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既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既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主动学习,又要为师生的教与学创设情境化的问题空间。多年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自主开发的系列网络学习资源,在省部级课件大赛中多次获奖;同时,我们借助学校的网络资源平台,精心制作了适合临床医学、临床医学5+3一体化、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理论授课20学时的《医用物理学》课件,适合麻醉学专业理论授课29学时的《医用物理学》课件,以及适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理论授课26学时的《普通物理》课件,上传到平台供师生学习使用,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