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1:38
导语:在物理素质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论文关键词:非智力因素,物理,素质教育
为什么一些智力水平差不多的学生中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应该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方面的因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推进物理素质教育,应成为我们物理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这里,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谈一谈这方面的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非智力因素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表明,他们的学习活动很容易从兴趣出发,被兴趣所左右。比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思维也很灵活,记忆也更快、更牢。物理大师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在物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l、利用“需要和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需要是由于人的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动机是驱使人去活动的内部动力。人有了某种需要往往就会产生相应的动机,因此教师可利用学生以下的需要和动机来激发其学习兴趣。
(1)、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动机。教师多向学生介绍一些成名人物、物理学家的故事来诱发其“羡慕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与动机,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远景性动机”。
(2)、利用“交往动机”。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动机,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常常都会在班级中同别人交往,或与一些教师交往。因此,我们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的交往,让后进生多与优生交往,以便得到鼓励和帮助。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多与学生交往,尤其是与后进生的交往。物理后进生通常都怕被人看不起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自卑感强,虽然需要交往,但又不愿跟优生或老师交往,如果优生或老师又都不愿与其交往.他们就会感到孤独。就会导致后进生之间互相交往来满足“自尊和受人尊重”,以此来得到“归属感”和“群体感”。因此.教师要重视与后进生交往,多关心和鼓励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使其觉得老师看得起他们。学生得到了真诚的友谊,帮助和鼓励,就会对老师产生友好的信任感。感情融洽了距离就缩短了,交谈起来内容的真实性就提高了,老师的话他们就乐意听,布置的任务就乐意去完成,这样,就可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对转化物理后进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了这点。
(3)、利用”成就动机”。由于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都希望获得更大、更好的成就,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些条件,比如“平时测验”的难度适当减小一些,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多的成功,适当满足其“成就动机”可以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2、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标和知识的具体意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讲解时使学生清楚地明确学习的目标要求,以及所学知识的应用意义.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怎样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这个内容时,向学生讲明,这是在电器生产和维修中“根据电路图纸生产电器或维修电器”的基础,学生对此内容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让学生明确航天、航空工程、人造卫星等就是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上的应用,就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教师上好每一堂物理课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认真备课,既备好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又备好学生的具体实际,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引入新课又自然,讲解正确条理清楚、语言简炼、逻辑性强、重点突出、语气自然而又抑扬顿挫、板书工整、教法新颖、教态自然、信息反馈及时、完成教学目标好,那么这样的课就不愧为受学生欢迎的课,如果教师随心所欲地“应付式”讲课,那么即使学生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也不会持续多久。可见,在教与学这双边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很关键。同时教师要注意教学型式的更换和教学方法的变换与优选。教学型式较多,比如;直观型、实践型、探索型等。教学方法也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常见的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法、实验法、比较法、练习法等。新型教学法常见的有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图解分析法、自学讨论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等。教师不能只是单一地、重复地使用某种教学方法.否则,学生会感到厌烦。应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实际,恰当地选用某种教学型式、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力求创设问题的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和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4、正确利用检查评定,重视表扬和奖励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范文论文的格式。
在考试检查方面实行“因材施考”。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做了这样的尝试,效果较好:首先根据学生物理成绩将其分为甲(优生、中等生)和乙(后进生)两组,考试时使用同一套试卷,但内容分“必做题”、“选做题甲”、“选做题乙”,甲组学生做“必作题”和“选做题甲”;乙组学生做“必作题”和”、“选做题乙”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但选做题不计入总分,用以作为测试优生智力情况和观察后进生进步的情况。这样“分层次”地“因材施考”,让学生“对号入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口味”,使多数学生都能有得高分的机会,为后进生的转化和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对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有明显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公开表扬、鼓励或奖励,通过带积极意义的评定,能很好地稳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学习下降的学生的,不宜一味地批评或责备,应帮助其查找原因,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争取以后取得好的成绩,通过安慰、鼓励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实验是提高兴趣的有效方式。
中学生的兴趣常常表现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而物理实验的直观性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充分发挥物理这门实验学科优势,多做一些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做好演示实验,能做的分组实验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动手。对一些抽象的知识可以用形象直观的实验来帮助理解,有利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比如.在讲“局部短路”的概念时。有的学生不易理解“电流不流经被短路的用电器而直接从短路线上流过”,有的甚至不相信会有这样的现象。因此,老师可以用如下的演示实验来验证一下。如图所示。将K闭合、K1断开,灯L1和L2都发光,再将K1闭合,LA熄灭、LB更亮。这样说明了“电流是从断路开关上流过而几乎不通过灯LA”。物理中有许多抽象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实验来帮助理解和分
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还可以采用竞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或开辟第二课堂,组织物理课外活动小组,搞一些小实验、
小制作、小发明、出墙报、办黑板报、举行物理学史讲座、
举行物理游艺会等,都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重视情感教学,培养非智力因素
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的知识信息交流过程,还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过程。知识信息交流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交流的情况。要建立良好的情感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教学,以和蔼可亲动态的对待学生生,给学生一种愉快、轻松的心理感觉,学生有了良好的心境.有利于教学。相反。如果教师精神萎靡不振、表情淡漠,或板着面孔、暗藏怒气地上课,就会使学生“感染”上不良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情感因素的重要方法。
3、教会学生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心理健康的学生,愉快的情绪能提高学习效率;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情绪不良,学习效果就不佳。因此,教师要善于识别学生的情绪,若学生对某人或某事反映出的情绪不正常,则教师要主动关心,帮助分析原因。如果是因老师而引起的,就要和学生在平等基础上交换意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避免学生因对老师的不满而造成“逆反心理”。若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教师就要教学生“转移注意”、“交换情境”,从多角度考虑,用理智来战胜感情,使消极情感转变为积极情感。还要让学生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克服“情绪的易动性”,培养稳定的良好情感。
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锻炼坚强的学习意志,培养的非智力因素
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意志坚强的学生一般都有较强的自信心,能坚韧不拔,努力克服困难,争取成功。然而有的学生,尤其是一部分物理差生,一般学习意志较薄弱,自信心不够强,一遇到困难往往就退缩。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教师可以利用物理课本上的“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或者补讲一些古今中外的物理学家在科学道路上成长的故事,比如牛顿、爱因斯坦、李政道、杨振宁、高锟等,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们那种坚韧不拔、艰苦拼搏的科研精神。还可以请班上品学皆优的学生给大家介绍他自己是如何对待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的,为意志薄弱的学生树立榜样。另外,可多创造一些使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也有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影响学生物理成绩好坏的因素固然是复杂的,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希望能引起物理同仁们的足够重视,并把它贯穿到物理教学过程中去,以推进物理素质教育。
一、两种物理教育观
中学物理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尽管建国以来历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说法不尽相同,其基本目标都是要与其他学科和其他学校活动一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1990年4月第二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两种不同的实践反映出来的却是两种不同的物理教育观。多数人的作法实际是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物理专业工作者,另一种则是力图使物理课程在培养高素质公民的过程中作出贡献。
1.两种教育观对重点知识的不同认识
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分为重点知识、重要知识和一般常识。什么是重点知识?举例来说,一般认为牛顿第二定律是重点知识。1990年教学大纲(修订本)在高一和高三两次安排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按照现行高中课本,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牛顿第二定律和为这个定律做铺垫及随后巩固的教学约达七、八课时,若考虑到其后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及力学单位制时肯定要出现的有关第二定律的练习,所占课时数还会大得多。关于运动学的三个公式的教学也有类似的情况。如果把这部分内容所需的预备性知识,例如力的分析,所用的教学时间也包括在内,所占课时会更多。至于高三总复习,这部分内容所用时间的比例就更大了。
高素质公民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化的社会生活,但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想象在什么场合会用到“连接体”等高中物理中这类典型问题。即使将来从事科技工作,如果不是去作大、中学的物理教师,恐怕也很少需要在这样的层次上去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同志们认为,在中学的有限课时内,应该多学一些“主干知识”。所谓主干知识,则是那些在物理学中影响全局的,掌握不好就无法进一步学习的,也就是说,考虑得较多的是物理学科本身,而非公民素质的需要。
不适当地强调本学科的主干知识,占用了较多的教学时间,使得我国物理教学内容过窄、过旧,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英美的教育制度不像我们这样整齐划一,学生在高中阶段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学习物理课或者学习哪种类型的物理课。他们有若干物理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和很多种物理教科书,各具特色,侧重点不同,可供师生选择。以美国一本有名的CONCEPTUALPHYSICS为例,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书中只有一个由力和质量直接计算加速度的例题,章后也只有一个这样的计算性习题;但是这本书却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有空气阻力时落体的运动,包括降落伞的作用等实际问题,这类内容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应用,却是我们的课本中所没有的,原因是这类问题派生于牛顿定律,况且由于中学数学知识所限,不能进行“深入的、定量的”研究。
附带说一下,英美也有一些旨在培养未来物理学家的中学物理课本,但是这些课本在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定律、力的分析等老问题中并没有像我们这样下功夫,他们用全新的现代物理的观点研究物理学,其实这才是培养物理学家的道路。这个问题不在本文深入讨论。
2.对于应用性知识在物理课程中的作用,两种教育观有不同的认识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明生活,这一点没有争议。拿我国90年代的课本和50年代的相比,可以看到联系各种产业和日常生活的例子大大增加了。在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1992年颁布)规定的教学目的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和物理知识本身是同等重要的。这些都是很大的进步。本文要谈的问题是,在不同的教育观的支配下,在课程、教材和教学中,对于物理课程中应用性知识的处理是不同的。
科学素质,作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指较为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包括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本职工作中的能力。教学中的应用性实例有多种作用,第一,给学生指出,在实际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这些知识;第二,这些实例是一些示范,让学生看到,怎样使理论中的公式、条文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互沟通;第三,向学生展示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我们制定大纲、编写课本和进行教学的人,大多是物理专业出身,在工作中常常不自觉地要把学生复制成我们自己,因此,往往把应用实例处理成诠译理论的工具,好像在物理学中只有系统的理论才是最重要的,因而不能全面发挥教材中应用性实例的作用。这种认识和在它支配下的教育实践是和素质教育的精神相悖的。
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把知识的应用规定为教学目的之一,为了贯彻这一规定,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本中,编者尝试了从两个方向建立物理理论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过去的习惯是讲过一段理论之后讲一讲理论的应用,以说明理论的重要意义;现在在保留这种形式的同时,也从另一个方向上加强了理论和应用之间的联系,即抓住了一些场合,从实际问题出发,向学生介绍怎样在实际问题中找出科学道理,以深化对于问题的认识并进一步解决问题。在义务教育物理课本第二册中较多地作了这种尝试。在这些尝试中,有的需要综合运用某些物理知识,如“生活用电”,有的要求讲清原理,如“热机原理”,有的要提及技术层次的某些考虑,如“能源和节能”。关于技术层次的讨论,需要说明的是,自义务教育教材的编写以来,编者力求改变长期以来流行的重科学、轻技术的倾向,在教材中努力体现这样一种思想,即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重要。例如在讨论燃料的有效利用时,对比了煤块、煤粉和煤粒在锅炉中的燃烧效率;在讲到直流电动机时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换向器的作用。这些问题不涉及新的物理原理,但正是当年的这些“技术决窍”,推动了科学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能力的提高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实例作基础。和现行高中教材相比,在用于两省一市的高中试验教材中应用性实例大大增加,在前四册的16篇阅读材料中,9篇是有关实际应用的。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练习和习题介绍了物理知识在各种产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点和过去的教材有很大不同。希望老师们了解教材编者的初衷,充分利用这些阅读材料和题目,让它们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方面发挥作用。
十分遗憾的是,在市面上众多的复习资料和习题集中,训练学生把物理知识用于日常生活和各种产业的题目几乎没有,它们很难在这方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此外,目前的各种考试,命题时也不大考虑它们对素质教育会起到什么作用。在作者手头的7个省市近年的15份高中会考试卷中,没有一个实际应用的题目,这使得这些考试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方面难以进行正确的导向。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三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其命题一直强调物理知识的应用,这个导向是正确的。
3.物理课程与其他科学课程的关系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对科学知识的需求是综合的,人们为了教学的方便把它们分成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几门课程,在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考虑课程、教材和教学时,不能认为这种课程设置和内容划分以及课时分配比例是理所当然的和一成不变的。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在几门基础学科中,它的研究对象最广泛,它研究的规律最基本。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无生命的,但是,生命活动却绝对不会违背物理规律。现在人们常说,21世纪是这门学科的世纪、那门学科的世纪,这是从某学科的发展前景来讲的。这里可以肯定地说,出现了跃进式发展的学科,必然广泛地应用了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物理学科在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学科的重要性不能等同于学校中课程的重要性。这里要回到我们的出发点:中学物理课程不是为培养物理专业工作者而设立的,它应该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总的目标作出贡献。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我们在谈到中学的三门科学课程时,总是按照物理、化学、生物这样的顺序,而英美的教育工作者则相反,说起来总是生物、化学、物理。在问到为什么把生物课程放到这样重要的位置时,他们说,(按照西方人的观点)人最关心的是自已的生活,而人的身体医学,人的食物农业,都是和生物学密切相关的,所以社会舆论对于学校中的生物课程十分重视。他们的说法给我们一个启发:今天的中学生,包括能够考上理工科大学的那部分高中学生,他们之中将来从事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基础研究的人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对于居民中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许多从业人员来说,到了下一个世纪哪门科学领先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懂得周围的科技环境,适应技术化社会的日常生活,能够应付本职工作中不断进步的技术要求,有能力对于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问题发表意见。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成为某学科专家的潜意识转变一下,更多地考虑未来的普通公民切身的实际需要,那么学科的重要性、课时分配等难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二、物理课程应该加宽知识面
物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深入到各种产业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在生活中到处都能碰到物理问题。在这种形势下,过窄的物理学知识面不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也不利于实现物理课程的其他教育功能。
许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在中学物理课本中却难以找到,即使有,也往往作为选讲处理,多数老师不讲。相对湿度是一个常用的物理概念,夏天,人们对于温度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受相对湿度的影响,在技术上,许多仪器设备对相对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但它在现行课本中只是一个选讲内容。现在,天气预报常讲降水概率,但是,作为应该具有较高素质的公民,有几个高中毕业生能够比较准确地说出概率的含义呢?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看问题片面,以偏盖全,究其认识论上的原因,也和缺少概率与统计的观念有关。其实,作为物理学的重要概念(当然也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在热学和原子物理学中,关于概率与统计的问题本应多作一些文章的。
其他一些物理知识,如角动量守恒、多普勒效应、绝热过程,以及流体动力学的初步知识等,较高素质的公民是应该有所了解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不能包括在《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实验用)》中。
基于以上讨论,正在两省一市试用的新编高中物理课本(必修)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做了一定的努力。在尽力限定那些与实际生活距离较远的内容的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以不同形式增加或加强了例如多普勒效应、电话磁卡、电话IC卡、高空气温为什么低、怎样测定古物的年代等与生活常识关系密切的内容。
课本的编写必须遵照教学大纲。由于在降低“主干知识”的要求方面无法加大力度,所以增加的内容也十分有限。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物理课尤其被认为“深、难、重”,在这种情况下能否进一步扩大物理课程的知识面呢?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就在于能否在正确的物理教育观的指导下较大幅度地降低“重点知识”的要求,不再在这些知识点上“深挖洞”。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物理课程“深、难、重”的问题,也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物理课程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服务。
三、必须加强科学方法、科学觉悟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如上所述,公民的科学素质首先表现为具有较多的科学知识,此外,还表现为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觉悟和较强的科学精神。
1.科学方法
物理学理论的建立遵循着这样的途径:观察实验(广义的)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理论通过广泛的实践验证理论……在其他领域,大至科学理论的建立,小至自行车、台灯故障的排除,基本途径都是相似的,有意识地沿着这样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我国的物理课程一直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样的教育,这次新编高中试验教材在坚持这个优良传统的同时又作了以下努力。
首先、注意不给学生造成这样的错误印象,好像通过课堂上的一两个实验,收集三五组数据就可以得出一个物理规律。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堂上用于归纳物理规律的实验不过是科学方法的一种演示。这一点,在新教材中多次做了特别的说明。
第二、重视“猜测”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一直重视从事实归纳科学规律,而后用演绎的方法利用这些规律去解决问题。这样作是正确的,但有两点常被忽略。其一,单纯的演绎不能得到新的认识;其二,单纯的归纳得出的规律只适用于与原型相同的场合,不能成为普遍规律。这两点都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需要猜想。在新编高中试用教材中,编者多次正面提到“猜一猜”、“可能”这样的词语,这在过去是十分忌讳的。
最后,在新编高中试用教材以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多次应用并正面介绍了某些普遍适用的科学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新教材中还渗透了使用仪器设备时把它们视为“黑箱”的思想方法。在使用多用电表和使用示波器的教学中,教材有意识地把它们作为“黑箱”处理,即不引导学生考虑它的内部结构和原理,只让学生注意它们的两个界面与被测电路的界面和与使用者的界面。新设备、新电器层出不穷,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面掌握它们的结构和原理,能够有意识地用“黑箱”的思想方法处理问题是一种十分有用的能力。
能否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是人的素质高低的重要表现之一,近年来,方法教育已经得到很多物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方法教育只能以知识教学为载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不能把科学方法异化为新的知识点。这个问题在《普通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中已经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试用教材以旁批的形式在适当时机指明某些常用的科学方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一门课程中学到的科学知识是有限的,对于不以物理学为自己专业的学生,某些知识的细节可能以后再也不会用到,但是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所掌握的科学方法却可以迁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自然科学以外的其他领域,使人终生受益。因此,在物理课程中不断探索方法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2.科学觉悟
科学觉悟,在本文中指的是对于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作用;也指对于科技成果的亲近感。
关于科学技术的作用,已经有很多文章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教材的编者作了一些努力来落实这方面的教育。过去的教材中关于科技成果的应用一般到技术层次为止,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和新的高中试验教材则在可能的场合把它延伸到科学和技术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包括资源和环境问题)。在高中试验教材的阅读材料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物理学史的内容,目的之一也是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这两套教材都用了一定篇幅讨论资源和环境问题,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对于科技成果的亲近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质。这样的亲近感属于非智力心理素质,它并不要求人们对新科技成果有深刻的理解,但是从内心里愿意接近它、愿意了解它,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用它。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对于新出现的微波炉、IC卡电话,以及过去的压力锅、电子煤气点火器等事物非常关心,有条件时总想试一试,这种作法未必出于具体的功利目的,似乎只是好奇,这就是本文所说的亲近感。相反,有的人,特别是那些本职工作与科学技术距离较远的人,常常对于新科技成果呈茫然、恐惧以至排斥的心态。
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缺少对于科学技术的亲近感,中学里的物理教育是有责任的。究其原因,一是许多学生学不会,二是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这样学生自然会疏远物理学,进而疏远一般的科学技术。在课程、大纲、教材和课堂教学这几个环节上,不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律片面强调本学科的主干知识,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而又有趣的内容,由于在物理学科体系中处于枝节的位置而不能在中学教材中入选。一门课程如果以这样的面孔出现,怎么能够使人亲近呢?
3.科学精神
我们的国家曾是一个文明古国,但从几百年前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对于这个现象,可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进行探讨,从不同侧面寻找原因。从文化传统上看,儒家思想在我们国家统治了几千年,在很多场合道德思维代替了科学思维。在民族心理的深处,重人情、重道德,轻逻辑、轻规则。与西方文化相比,不能不说科学精神有些欠缺。
不唯上、不唯书,不受传统观念的左右,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精神。真正作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有时候要经受痛苦的观念转变。供试验用的新高中教学大纲在建国以来第一次把量子论和相对论列入教学内容,目的之一也是进行这样的教育。
质疑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是重要的科学精神。新编高中物理试验课本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本都十分注意从习以为常的现象或“理所当然”的想法中引导学生找出矛盾,展开课题。课本写得思路清晰、节奏轻快,本身就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有的实验在课堂上做不了,有的理论推导对中学生说来预备知识不够,或者有的推导或运算是留给学生自己完成的,那么这些地方都有明确的交代,不丢失任何一个思维环节,也就是说,绝对不给学生养成死记硬背、人云亦云的坏习惯。
相信科学技术的力量,是又一种科学精神。关于技术,除了一般理解的产业技术外,还有管理技术,包括使用符号的技术。在工业社会里,管理庞大的企业、管理复杂的社会,需要技术,它是产业技术的延伸。企业和社会的法制化管理,则是科学学科的公理化体系的延伸。科学教育不仅在传授科学知识,它还在塑造人,塑造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思维习惯。目前一些学校中,对于不准备升入理工科大学的学生,物理课教学不认真,除了应试教育在作怪外,就是对于这门课程在培育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觉悟和科学精神方面的作用认识不够。
四、物理课程和美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在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对于学习程度不同,甚至相差很多的学生都有一定收益。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来说要达到的目的是:①自觉②果断③敏捷④坚韧⑤自制。对于教师来说,必须把所要达到的目的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果断性与自信心
要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定的自觉性,首先要引导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需的物理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暗示,善于把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注意听课的最优时间指向重点的环节上,把注意的指向性比较长久地保持在教师的讲述上,集中于教师的讲述中,从而抑制与听课无关的活动,使授课活动能有清晰的反映和体现。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授课时间等因素而及时调整,这并不难做到。
立足于大部分的学生,引导他们注意各种生活中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在不降低要求的情况下,以浅显、形象的比喻对理论进行解释,这对学生来说是容易接受的,也容易把知识从模糊认识向清晰认识过渡。
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必要进行引导训练,提高他们的水平。从形象思维开始,有意无意地利用一些物理现象的表面形式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这也符合学习物理的顺序。在概括的过程中增加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定律和定理所要表达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增强判断的果断性和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自制力
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不断增加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如何以这些形式去理解物理学习中的各种客观规律,由表及里,从初中的表面现象到高中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这本身就是教与学双方都得努力才能达到的。
在课堂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单靠教师的灌输,通过强制记忆,是可以达到记忆的目的。但这只是单纯的记住,无法掌握和应用,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把概念表达清楚。我在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学生的解答中,了解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训练快速敏捷反应的能力。
针对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急于求成的心理,要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及自制能力,引导他们从急于求成中解脱出来,帮助他们把新的知识同已学过的知识,不论是本学科还是其它学科的,进行联系、渗透,并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使学生不再认为所学的物理知识是孤立的一盘散沙,激起求知和探索的欲望。这样,物理教学的成功就有了希望。
初中物理概念有很大一部分可以从字面得到解释,对于这些概念,学生可以从字面含义出发,斟字酌句,由浅入深.比如:磁感线,磁-磁场,感-感应,线-曲线,即感应磁场的曲线.再比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均匀,速-速度,即速度均匀不变的运动.进一步延伸则表示在一条直线中,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在解释字面意思的时候,要让学生了解相同的词在不同的概念中不一定具有相同的意思.学生在斟字酌句的时候,经常会陷入迷茫的死胡同.此时,就需要拓宽视野,发挥想象.如“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和“匀速直线运动”中的“匀速”,大部分学生在看到这两个概念中的“匀速”时都觉得应该是速度不变的,实则不然,“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是指物体运动的速率大小不变,但运动的方向时刻改变,而“匀速直线运动”中的“匀速”是指物体运动的速率大小不变.因此,学生在从字面上理解概念的含义时,一定要确保词义的正确理解.
二、从区别中寻找联系学习物理概念
要想真正的理解物理概念,就要学会把相似的概念放到一起进行分析比较,找到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比如速度和速率两个概念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有些学生在学习完初中物理教材之后也不能完全的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因而刚接触这两个概念时,就要做出明确的区分.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二者的不同点.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而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速度与位移相联系,平均速度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是矢量,而速率与路程相联系,平均速率是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是标量.但是二者之间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或者是变速运动中的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的大小.由此,学生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更加深入的理解了速度和速率这两个概念.
三、利用理想模型强化物理概念
理想模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指忽略了研究对象的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即研究对象的本质问题,或者是在一个研究系统中,忽略了研究对象本身并不影响研究系统效果的次要因素.理想模型通常将研究对象化繁为简,有利于更直观形象的理解物理概念.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点电荷的概念.很多学生刚接触点电荷的概念时并不能快速的描绘出点电荷的样子,学生的脑中,电荷往往是杂乱无章、看不见、摸不到的,它们毫无规律的运动着,但是随着不断的研究会发现:在一个研究系统中,我们只关心点电荷电荷量的多少,因此完全可以忽视电荷的质量、大小、形状和电荷的分布情况,把这些电荷看成简单的集合点,就称为点电荷.如此,学生便在脑中建立了点电荷的理想模型,理想模型的建立为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四、巧用多媒体领会物理概念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给物理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看到原本看不到的东西,听到原本听不到的声音,让这些抽象和难以想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形象而直观.例如教师在教学静电的概念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生活中静电的案例,如用刚梳过头发的梳子去吸引纸屑的场景和夜里脱毛衣的场景,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静电事例,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再例如,教师在讲解电流的概念时,可以调用电流产生和运动的模拟动画,让学生清楚的看到电流的产生及运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电流的计算公式和电流的微观表达式.所以巧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保证物理教学有质有量完成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1特需病房的特点
1.1收住对象
特需病房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应运而生的一个特殊病房,是医院为满足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特殊群体病人对医疗护理较高要求而专设的病房。所收住病人有外宾、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有外资、合资企业的白领阶层,也不乏有一定经济实力并有特殊要求的病人,相对于国内一般社会阶层来说,在总体上,所收住对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较强的经济支付能力,较高的文化层次。
1.2环境要求
病房应有较好的适合病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如:宽敞、独立成套、清洁整齐的病房,良好的生活娱乐,通讯联络设施,可随时提供医疗监护设备、专家的随访,并考虑到病人的特殊要求,提供必要的包房和会客室等。
1.3技术要求
1.3.1全科性综合病房
由于收治病人病种的多样性,包括血液、肾脏、消化、心血管内科、泌尿、血管、普外科、神经内外科、妇产科、小儿科、骨科、眼耳鼻喉科、皮肤科等,医疗护理涉及多科室,具有综合性。
1.3.2全面的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努力满足病人和家属随时会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健康指导。因为这些特殊群体有选择治疗医院的自由,对所患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比较注重个人治疗需要的特殊性和保健指导,在医院的选择上注重适合自己疾病治疗的医疗护理质量和特色服务。因此特殊病房的建设只有在医疗护理服务方面保持优良传统,并不断进取,努力创造新的特色,才能提高信誉,增强竞争力。
1.4病房应具有较强的人文氛围病房管理中既要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有关外事,干部保健等制度,又应更多地为病人着想,适应他们的需要,为病人的治疗创造较为宽松的条件和文化氛围,如在文化生活、外出活动、病人伙食、来访接待、家属陪伴、代办事宜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2特殊病房护理特色
护理服务是病房重要的基础工作,特需病房更应努力满足病人对医疗护理高质量,广泛多样的需要,提供最佳护理,在创造护理服务特色上下功夫。
2.1全科护理
全科就是护理服务工作除了有一些常规的、共性的基本内容外、还应有各专科疾病的一些特殊的技术要求和一定的特色服务。要求护士在业务技术上下功夫,要严格认真贯彻医嘱,既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又要努力对患有不同病种的病人特殊的护理要求落实完成好,增强护理本身应有的实力,使病人对病房的全科护理建立起一种时时在在的信任感。由于特需病房收住对象的特殊性,病种复杂多样性,且各专科无固定医生在病房内,有时患者病情来势凶险,时间紧迫,着无疑给给护理服务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一定的难度,但也最能体现护理质量。有一位香港百岁老人,因糖尿病并发严重感染、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大出血、机体因严重失血而致肾功能损害,脑组织缺氧,全身皮肤由于重度失血营养循环障碍而致褥疮等,对这位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高龄病人,全科医护人员共同配合抢救,经70天治疗护理,病人终于康复出院。
2.2全程护理
全程就是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要尽可能通过我们的护理服务让病人得到身心两方面优质护理,除了做好病人入院、特殊检查、手术前后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外,每位护士对所负责病人身心问题要了如指掌,不放过病人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使病人与病房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乐于接受治疗,增强治疗信心。护士应做到任劳任怨,冷静地对待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种种情况,善于观察进行心理分析,耐心做好相关工作,以情动人,以诚感人。如从病人入院时的接机服务甚至是外籍病员不治而亡的尸体托运回国等系列服务就是全程护理的一个缩影。
2.3全方位护理
全方位护理是既要为患者,也要为其家属;既要在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又要在其非治疗过程中;既有涉及院内,也有涉及院外等的各项联系服务,都要努力尽可能地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方便、指导,及时解除后顾之忧,满足一定文化需求。由于病人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担任着不同社会角色,对所患疾病有不同的认识,对医疗、护理水平有不同的需求,文化差别形成了人们在观念和意识上的区别,因此我们在护理服务中应注重病人的社会性,注重多元文化在护理服务中的体现,以现代先进护理观和技术为指导,以病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贯彻整体护理思想,为病人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高水平的护理,如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导医、导购、导游、做礼拜、参观寺庙等信息。
2.4护理服务艺术
由于特需病房所收住对象的特殊性,面临这样一些经济富裕、社会地位高的群体及面对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怎样开展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经过多年护理服务实践与研究,形成了“不、情、忍、乐、全、换”六字服务艺术。“不”即不断提高对病人及家属说一个不字,想方设法解决所提出的困难和疑问。“情”即真情相对,情义无价,以情动人,以诚感人。“忍”即对过分要求,挑剔的病人,忍让在先。“乐”即千方百计让病人得到满意、快乐。“全”即提倡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换”以心换心、换位思考,以适应不同层次病人的特殊需求。几年来,由于护理特色的形成,使病人满意率100%,病人周转率快,病人入住率逐年增加,与历年同期比较:1998年较1997年增加30%,1999年较1998年增加70%,1999年较1997年增加了120%,连年来,特需病房多次获得市级“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岗”、卫生系统“共青团号”、市“十佳特色班组”等光荣称号。
3体会
3.1特需病房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扩大医院知名度,充分发挥医院现有资源的作用,提高办院效益,并为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特色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可延伸的空间,具有广阔前景。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档案工作的特点也有了新的变化,从而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也更加重要。如何提高档案干部的管理水平,首先我们应对档案干部队伍的现状有个全面的认识。
下面是顺义县专职档案人员人数、文化程度、专业技术职务情况。
从表中分析:
1有利形势:
1专业档案人员队伍逐年壮大。从1994年的45人,增加到1997年的143人,1997年的专职档案人数是1994年的217倍。这说明,我们有了一个较完整的网络体系,有了一支稳定的档案干部队伍。也表明,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在增强,各部门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一定提高。
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占有一定比例。1994年有25人,占总人数的55%;1995年有43人,占总人数的50%;1996年有73人占总人数的51%;1997年有72人,占总人数的50%,大学本科毕业的人数逐年有所增加。从中看出,我们不仅有一支团结奋斗、无私奉献、兢兢业业、敢打硬仗的档案干部队伍,而且在文化知识的结构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
2存在的问题:
1专业技术人员偏少。从1994年至1997年这四年看,专职档案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44%,186%,176%,244%。社会的发展对档案工作的专业文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占有极其微弱的比例,是目前档案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2档案专业人员贫乏。几年来,档案专业人员队伍和文化水平虽普遍有所增加和提高,但档案专业人员却极其贫乏,毕业于档案专业学校的寥寥无几,包括档案专业职业高中毕业生在内,1994年5人,占总人数的11%,1995年3人,占总人数的34%,1996年6人,占总人数的42%,1997年5人,占总人数的35%。
目前,我们虽然有了一支稳定而发展的档案干部队伍,但这个队伍的文化程度和专业素质还不适应新时期开展档案工作的需要,特别是进入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熟悉档案内容,能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的人才十分匮乏,跨世纪人才短缺,如果不加强人才的培养,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素质,档案馆功能将受到很大制约。
二、几点思考
1注重人才
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档案工作的任务、工作环境、服务对象、管理方式都发生着变化,现代技术也广泛应用到档案工作中,这些无疑需要人去操作、去管理。因此,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是加速档案科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这些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1把住人才入口关,注意引进招聘一些有文化专业知识,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充实档案队伍。
2注重人才的使用,要敢于大胆使用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特长的年青干部,对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应加以正确引导教育,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胆启用。
(3稳定档案干部队伍。档案工作连续性强,许多工作,特别是基础业务和规章制度建设,需要档案人员较长时间的学习,积累经验,才能逐渐适应或逐步完善。档案干部的频繁调动,无疑将影响到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因此,必须抓紧做好档案干部的稳定工作,从维护档案工作的长远利益考虑,加强档案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另外,要建立健全必要的人员进出管理制度,促进档案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2加强对现有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
面对目前档案部门知识老化,新技术知识贫乏的状况,加强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继续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实用性
要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实际工作紧密配合,并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按需施教,学以致用,便于实际操作,讲究实效。
2拓宽知识面
面对二十一世纪档案工作的未来,为适应岗位发展的需要,必须拓宽知识面,学习技术,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技能,以适应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
3因材施教
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类型和形式方法与手段,可因人而异。有些单位的档案人员,由于人员变动,需要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但也有些单位的档案人员稳定,又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需要补充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因此,继续教育的内容应根据各层次人员的情况,因人而异。
关键词: 中职物理教学 存在问题 趣味性教学
一、现代中职物理教学采用趣味性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应试教育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需要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教学过程中师生缺少沟通与交流,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毫无趣味性可言,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学生大都“高分低能”,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的需要。
现代素质教育要求快乐地教学,不仅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而且要加强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与交流。老师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引导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课堂充满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中职物理老师要开展趣味性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二、现代中职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中职学校对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传统的中职物理教学以老师教授为主,学生只是一味地听和记笔记,教学内容大多是书本上的知识,课后学生被困于书山题海中。这样的教学,结果是学生笔试成绩相当不错,毕业率也相当高。久而久之,中职学校的老师和领导都沉浸于成绩中,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忽视趣味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现代社会需要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才,学校对趣味教学认识不足,导致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2.中职物理老师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中职物理老师素质参差不齐,很多物理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达不到现代中职物理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出现两个极端:一方面教师为了完成学校的毕业率指标,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采取应试教育,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加上书山题海的训练,弥补教学的不足,不重视物理课程为专业服务,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的物理技术人才,理论知识还过得去,但是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缺乏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物理教学枯燥乏味及当前职业类学生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有些职业学校大量压缩物理课程,甚至干脆把物理课程砍掉,所带来的恶果和造成的损失将会在学生参加工作后逐渐表现出来,这对他们以后的物理研究和工作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这样的教育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教育。
3.中职学校教学设施不完善,缺乏趣味性教学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变得更加绚烂多姿,人们被各种新奇的东西迷花了眼。中职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充满好奇,所以应试教育那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不能吸引中职学生的注意力。因此,现代中职物理教学要实现素质教育,仅仅在教学方式上采用趣味性教学是不够的,同时,还要具备完善教学设备,让学生在学习理论之后有实践的机会。但是很多中职学校不具备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物理实验设备等。这样学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没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不能通过实践对理论进行证明,从而升华学到的知识。
三、如何提高现代中职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1.学校加强对趣味性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中职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的学习与研究,也只有如此才能将物理知识理论更好地转化为物理实践的运用,这才是现代中职物理教学素质教育的体现。因此,现代中职学校要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物理技术人才,必须加强对趣味性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这样才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大力开展趣味性教学;同时中职物理老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将物理教学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充满趣味性。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投入地学习物理。
2.中职物理老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运用趣味性教学手段。
现代中职教学要实现素质教育离不开趣味性教学。素质教学应摈弃灌输式的教学和书山题海式的疲劳轰炸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掘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以此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学方法要有趣味性。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动,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同时还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所以,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例如,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配上相应的实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物理教学,和老师交流,让学生的疑问及时得到解答。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在学习和研究物理知识时更加用心,从而取得优胜,得到老师的好评。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又能让学生对物理充满兴趣。
其次,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还是以讲授为主,要能够把握课堂,要形象、生动地讲,要有肢体动作,用眼睛与学生交流,从学生那里得到信息的反馈,从而调整讲课的节奏或方法。教学中老师趣味性的语言和幽默的肢体动作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在物理知识的教授过程中,语言要幽默风趣,讲解要生动。例如,在讲授重力知识时,可以与生活中遇到的水向下流等现象结合起来,再配上生动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老师也会更受学生青睐,并让学生爱屋及乌,喜欢上老师所教授的课程。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师生始终处于愉快的状态,有助于增强物理教学效果。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趣味性多媒体教学。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和网络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因此,现代中职物理趣味性教学离不开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我们可以通过照片、录像、动画、表格、文字等让学生获取很多信息,丰富教学内容。在不方便做实验或缺少贵重器材或实体演示太费时等情况下,可用课件代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软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广泛的物理知识。利用青少年喜欢网络和电子游戏的特点,物理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增加游戏元素,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中职物理教学应该加大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配备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施,进行多媒体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当然我们也要防止流于形式,为了公开课或展示课把多媒体、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堆砌在一起,演示实验要尽量实际操作。多媒体只是教学辅助手段,不能替代教师的讲课。只有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让多媒体服务于教学,使课堂既丰富又简洁,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中职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物理知识。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而要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中职学生还处于青少年阶段,容易被有趣的事情吸引,因此,中职老师要将物理教学变得有趣味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魅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物理课堂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永化.谈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1(09).
[2].更新课程理念 转变教学方式——浅谈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历史教学[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
[3]王自杰.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1(21).
[4]石雪山.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应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9).
[5]陈琼.《中学数学研究》课程改革的实践与认识[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
[6]肖世渠.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
一、高中生物理阅读力的培养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能获得知识,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促进思考,对学生智力和良好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物理阅读力的培养。
1.新生阅读物理知识时,教师先手把手“扶”着学生走一程,给学生示范怎么阅读,解释词、句、物理条件、情景、过程,特别是归纳性强的物理概念、规律。对于物理问题、习题的阅读,教师可引导学生一同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关键字句、隐含条件,引导分析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到解题的突破口等等。
2.教师只布置阅读内容,“撒”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准确读出教材的表层意义和延伸意义,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到阅读中去理解、思考,试着解释物理现象,解答物理问题,并提出读不懂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思考性的问题,甚至是批判性的问题。这样课堂才能从“听讲”为基础的被动教学走向以“阅读”为基础的主动教学。
二、高中生物理思考力的培养
知识不只是记忆、掌握的对象,更是思考、质疑的对象。高中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和逻辑性,学好物理不仅要夯实基础知识,还应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要具备很强的物理思考力。
1.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多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引导到新课情境中,引发学生自觉思考。例如在“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教学中可设计情境:将一个小灯泡、开关、两节干电池串联起来,让学生观察灯的亮度,接着用三节旧电池替换原有的两节新电池,学生发现小灯泡反而变暗了。顿时激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引发思考:为什么小灯泡亮度反而下降?旧电池坏了还是两端的电压变小了?拆下新、旧电池测量电压,发现相差无几,为什么是这样?将学生引入到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探究思考中。在课后也可以针对所学内容提问设疑,把思维活动延伸到课外,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层层递进设问,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阶梯式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从表象到本质的深入思考。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过程中逐步设问: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吗?空气阻力有影响吗?在只有重力作用下轻重物体的下落一样快吗?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吗?如果是,加速度是多少?这样把一个较复杂的、有难度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互相联系并且有梯度的问题,层层递进发问,培养学生深入思考探究。
3. 利用一题多解、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力
创造性思考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可创设一些一题多解、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不同方法、多方面、多层次的去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例如:我们如果生活在完全失重环境下会如何?如果没有摩擦力呢?高中物理追击相遇问题,可用二次函数法、物理公式法 图像法、相对运动法解题等等,有助于提高学生思考的发散性、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三、高中生物理表达力的培养
知识不只是理解、掌握的对象,更是交流、分享的对象。物理表达力就是自己用物理学科语言简洁、清晰地说出对问题的认识,准确的物理表达是学生物理思维过程的反映,是理解的标志,也是学生具备良好物理素质的需要。
1.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示范作用
物理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教学过程教师的语言要求准确、科学规范,讲解要有的放矢,表述简明精炼,要注意条理性、连贯性、逻辑性。板书呈现要规范,写清规律推导过程、概念的理解、题目的分析和解题过程,注意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2.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气氛
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对学生的表达力培养起积极促进作用,多创造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多鼓励学生大胆的展示自己的思路,如小组讨论促进生生之间交流,师生互动等,培养学生敢于表达、勇于用物理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见解,让学生说定义、定律、公式、看法、题意、思路、过程、方法等,训练学生的物理表达力,教师及时纠正、规范学生的表达。
3.利用教材的潜在功能培养学生的物理表达力
我们的教材就是物理语言表达的标准,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感受物理语言的精妙。例如力的概念、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楞次定律等物理概念、规律,都是用最简洁、精准的语言描述极其抽象、复杂的概念、规律,教学中可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同一现象、规律,然后再与书本的表达进行对比,逐步修正、精简,既能锻炼物理表达力也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注重物理文字表达力的培养
关键词: 粗糙集理论;三体案;物理教学;动态;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3-0068-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更加需要转变学生的评价模式[1]。其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综合能力评价是学校开展应用生活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物理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评价是教学的必然要求。鸡川中学由全校教师共同研讨,提出了以“三体案”为核心载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体案”是经我校集体备课组将某具体的章节或单元课题总体设计,集体研讨备课,负责人审核后打印出的关于教与学的活页纸,经学生、老师使用后装订成册。也就是说它既是教师课堂使用的教案,也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学案,还是学生课后巩固知识的练案,合称为“三体案”。开展一年多以来,始终坚持学生先学,教师后讲,学生再练为学习途径,以高效教学为最终目标。同时,教师完善了班级教学管理制度,要求学生参与管理,承担学习任务,与教育教学工作“零距离”接触,“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鸡川中学由此创立了“三体案”物理教学模式。可是这种教学模式缺少对学生的动态评价。以往鸡川中学在评价方式上,重测试结果轻过程,学生较关心取得的分数而不是通过反思获得收益;在评价手段上,重书面轻口语,主要是采用单一评价为主,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另一方面物理学习评价结构存在着一些不足,使得物理教学难以满足社会和生活的需求。通过鸡川中学教学一线的实践研究摸索,从中获取了有关“三体案物理教学”的动态评价数据,探索、制定出四维一体的“三体案物理教学”评价模式。针对“三体案物理教学”评价模型研究的复杂性,首次将粗糙集理论引入中学“三体案物理教学”评价中,并建立多层次的中学“三体案物理教学”评价新模型,从学生参与、教师引导、活跃的课堂和学生学习评价4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学生学习的物理综合能力。通过这一研究,试图避免或化解传统评价的许多缺憾,解决目前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中的突出问题,使鸡川中学“三体案物理教学”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合理地反映出鸡川中学“三体案物理教学”问题的本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甘肃省通渭县鸡川中学初二、初三的全体学生,共计705人。
1.2 研究方法
运用粗糙集理论多元决策法建立粗糙集理论相关矩阵以及相应权数分配方案,采用教学实验和访谈的方法,先后对物理教师和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进行严密监控,建立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系数,从而制定出新的动态评价模型。
2 结果与分析
2.1 粗糙集理论的相关概念
(1)为了形式化地定义概念的内涵,可以采用决策逻辑语言[2]来分析信息表。称(U,A,F)为一个信息系统,或者数据库系统,其中U为对象集,即U={x1,x2,…,an},U中的每个xi(I≤n),称为一个对象。而A为属性集,即A=C∪D,其中,C表示条件属性集,D表示决策属性集。若RC={(x,y)|fj(x)=fj(y),aj∈C},RD={(x,y)|gk(x)=gk(y),dk∈D},则RC与RD都是U上的等价关系,分别称为由C与D决定的不可分辨关系。其中,U上的等价类划分分别是:U/Rc={[x]c|x∈U},U/RD={[x]Dx∈U}={D}[5]。
(2)属性集的重要性(权重),可通过去掉部分属性,考察没有这些属性后分类发生的变化大小来说明这些属性的重要性(权重)。若去掉这些属性后分类变化较大,则说明这些属性重要性(权重)高;反之,说明这些属性重要性(权重)低。形式地令C和D分别为条件属性和决策属性,属性子集C′×C。关于D的权重值定义为[6]: σCD(C′)=γC(D)/|U|。属性的重要度(权重)越大,该属性对知识的分类影响就越大。
2.2 鸡川中学“三体案物理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根据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理念与原则,构建了一套较为全面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由于评价涉及诸多影响指标,在教学中合理选用有效指标对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性,提高物理综合素质很有必要。通过教学探索,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初步选定了30项影响因子,从学生的调查问卷、实验数据和教师集体讨论3个方面获取原始数据后对集中率达95%以上的各项因子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通过筛选最后确定了16项影响因子来组成评价指标体系,并确立了4项一级指标和16项二级指标构成框架体系,然后把定性指标定量化处理,用1~4代表定性研究指标,再次将定性指标转化为离散化数据。各等级评价标准离散化数据统计见表1。
2.3 “三体案物理教学”四维评价集
根据素质教育课程评价的总体思路,对物理课的学习评价要全方位进行动态考虑。初步选定学习参与指标、教学引导指标、生动活泼的课堂指标和学习评价指标这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设计出“三体案物理教学”动态评价模型。
由表1中的定性数据可得出“三体案物理教学”总评价集,U={UA,UB,UC,UD}={学习参与指标,教学引导指标,生动活泼的课堂指标,物理学习评价指标}。其中UA={UA1,UA2,UA3,UA4};UB={UB1,UB2,UB3,UB4};UC={UC1,UC2,UC3,UC4};UD={UD1,
UD2,UD3,UD4}。
其评判集的形式为V={1,2,3,4}。条件属性S={A,B,C,D}={学习参与指标,教学引导指标,生动活泼的课堂指标,物理学习评价指标};决策属性M={M}={物理综合素质能力}。粗糙集理论分析要求,数据必须以类别的形式出现[7],因此,连续数据必须首先进行离散化处理,离散的结果可能会减小原始数据的精度,但将会提高它的一般性。通过物理教师和学生对各指标量化打分,并将分值进行数据离散化处理,评价数据离散化处理后的统计数据见表2。
从鸡川中学“三体案物理教学”离散化数据统计表2中,可获得条件属性(运动参与指标)与决策属性(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能力)在U上的等价类划分。其中,条件属性集合为S={ A1,A2,A3,A4},决策属性集为M={M},运动参与指标在U上的等价类划分为:
U/S={{1,6},{2},{3},{4},{5},{7},{8},{9},{10},{11},{12}}
U/M={{1,6,7,12},{5,10,11},{2,3,8,9},{4}}
U/(S-{A1})={{1,4,6},{2},{3},{5,12},{7},{8},{9},{10},{11}}
U/(S-{A2})={{1,6},{2},{3},{4},{5},{7},{8,10},{9},{11},{12}}
U/(S-{A3})={{1,6},{2},{3},{4},{5},{7},{8},{9},{10,12},{11}}
U/(S-{A4})={{1,6,8,},{2},{3,7},{4},{5},{9,10}{11},{12}}
根据公式,可分别得到A1,A2,A3,A4对于M的权重值为:
σSM({A1})=γS(M)-γ(S-A1)(M)=[∑Y∈U/M|S-Y|-∑Y∈U/M|(S-{A1})-Y|]/|U|=(|{1,2,3,4,5,6,7,8,9,10,11,12}|-
|{2,3,7,8,9,10,11}|)/10=5/12=0.42。
同理,可计算出:
σSM({A2})=2/12=0.17;
σSM({A3})=2/12=0.17;
σSM({A4})=7/12=0.58。
同理,我们也对教师引导指标、生动活泼的课堂指标和物理学习评价指标进行了粗糙集权重分析,计算结果祥见表3。
从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可知,“物理学习参与指标”是影响物理学习成绩最重要的因素[3],其中,浅层次的认知参与和行为参与对物理成绩影响不明显,抽象思维的加工与建构能力(深层次认知参与)对物理成绩有显著性影响[4];物理学习兴趣与成就感(积极的情感)与学习成绩较次要,“物理实验探索与操作技能”和 “专心与专研,反思程度”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参与影响物理动态素质是复杂的、单纯的外在行为参与,并不一定会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对综合素质影响比较大的变量是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抽象思维的加工与建构能力)。由此可见,只有以积极的学习兴趣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全面参与,才能促进物理学习效率的提高。
将学习参与指标、教师引导指标、生动活泼的课堂指标、学习评价指标结合起来,使评价过程更加体现学生人格的动态性与激励性培养。让学生参与对自己、对同学、对教师、对学校的评价,使学校与教师听取学生的评价与建议,定期不断调整与改进教学方法与措施,从而能够阶段性地提高物理教学水平。
2.3.2 建立权重分配集
M= {MA,MB,MC,MD}={ 0.335,0.315,0.230,0.250 }
其中,MA={MA1,MA2 ,MA3 ,MA4}={0.42,0.17,0.17,0.58}
MB={MB1,MB2,MB3,MB4}={0.42,0.17,0.17,0.50}
MC={MC1,MC2,MC3,MC4}={0,0.17,0.33,0.42}
MD={MD1,MD2,MD3,MD4}={0.17,0.33,0.17,0.33}
2.4 建立“三体案物理教学”评价因素集
鸡川中学初二某学生在“学习参与方面”进行动态评判时,单就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与成就感这个因素考虑,同班同学对该学生的评价,其中15.4%的人是优,40.4%的人是良,41%的人是合格,3.2%的人是不合格,那么对该学生单就“物理学习兴趣与成就感”这个因素考虑,应该得的评价集合是{0.154,0.404,0.410,0.032}。再设“物理实验探索与操作技能”,“专心与专研 反思程度”,“抽象思维的加工与建构能力”这三个因素的评价集合分别为{0.006,0.272,0.500,0.223},{0.053,
0.756,0.191,0.000},{0.164,0.436,0.313,0.087}。将来源于抽样调查的鸡川中学统计原始数据代入建立的模型中,计算各级模糊动态评价的向量[5]。
则评判矩阵可写作:
R=0.154,0.404,0.410,0.0320.006,0.272,0.500,0.2230.053,0.756,0.191,0.0000.164,0.436,0.313,0.087,
根据我们确定的权重分配,则R的模糊矩阵为:
R=(0.42,0.17,0.17,0.58) 0.154,0.404,0.410,0.0320.006,0.272,0.500,0.2230.053,0.756,0.191,0.0000.164,0.436,0.313,0.087。
计算模糊矩阵得:R=(0.164,0.436,0.410,0.170);归一化处理为: (0.139,0.369,0.347,0.144)。
这说明有13.9%的学生对该生的心理因素动态评价是优,36.9%的学生评价是良,有34.7%的学生评价是合格,14.4%的学生不合格。用加权平均法,首先对每个等级赋值,“优”为90分,“良”为80分,“合格”为60分,“不合格”为60分以下(用50分表示),赋值后的矩阵为V,则:
V=90806050,计算物理素质动态评价分值为:
W=(0.139,0.369,0.347,0.144)90806050=
(0.139×90+0.369×80+0.347×60+0.144×50)=
70。
把计算出的分值再根据权重分配进行计算,该学生在学习参与指标方面的综合评分为70分。根据以上计算方法,可以求出其他各项指标得分,再把各项指标得分相加,然后求平均值,就可以较准确地计算出学生的动态综合得分。
3 结论与建议
以“三体案物理教学”动态评价模型为例,在全面综合考虑了学生各项素质的同时选取有进步性和激励性的评价指标。在学习评价中,指标选用恰当不但能激励物理教师而且还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评价措施,真正地把学生的学习评价工作摆到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上来,才能做好学校“三体案物理教学”的特色工作[6]。
通过探索运用粗糙集理论与模糊矩阵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学物理学习进行动态评价,从计算结果可以较全面客观地反应出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能力[7]。在教育实践中经过多次筛选,最后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分配,从而发现各个指标在在教学中重视程度各不相同。教师要不断研究,不断寻求方法的创新,探索出好的学习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玲玲.贴近生活解析考点,立足学生培养兴趣――浅议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高效性[J].新课程(下),2012(5):2.
[2] Pawlak Z.Rough Sets: Theoretical Aspects of Reasoning about Data[M].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1.
[3]杨江南.教学反思:高分与素质并重的学习方法[N].光明日报, 2013,11(2).
[4]吴海荣.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5]张文修,梁吉业,等.粗糙集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6]曾黄麟.粗集理论及其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3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