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时间:2023-03-20 16:11:39

导语:在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第1篇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  提高护理质量

        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只有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医护人员在从事日常护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医护质量与安全得以保障。

        1.1严格交接班制度  既按治疗情况交接班,按抢救、仪器使用交接班。实行口头与床边交班相结合,要交病情、治疗、护理、各种管道及特殊治疗,做到床头看清,口头交情,书面写清。护士交班时要与每位患者有眼神的交流,对患者的陈述认真倾听,如护理方法不能解决的即时向医生汇报,对危重患者要详细交接,认真记录。

        1.2 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1)医嘱查对:服药、注射、输液、输血查对。(2)不要随意简化操作程序、忽视每次查对,三查八对要记清。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忽视操作中的病情变化。(3)不要放手对护生监督的独自操作。(4)严格执行护理查房制度,护理部每周参加科室大查房一次。严密观察病情了解患者的主诉、不适、苦恼和生活不便之处及社会问题。尽可能地为患者解决问题。消除患者的烦恼及后顾之优,保持稳定乐观的心情配合治疗护理。

        1.3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成立院内感染管理科,定人负责,定期消毒监测,监测不合格者,扣出当月绩效考核工资。

        1.4 加强分级护理制度  根据护理级别加强基础护理,严格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定期进行考核,不定期进行基础护理大检查,力求基础护理工作落到实处。

        2  完善人员管理

        2.1 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  合理而充足的护理人力配备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合理排班,使各项工作紧密配合,有分工、有合作。

        2.2 依法执业  杜绝无证上岗,保证行医安全,根据《护士管理办法》规定,执行护理人员执业资格的准入管理,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从事护理工作,我院规定(1)凡是当年毕业,未参加注册考试的新护士,一律不准独立值班。 

(2)凡进修护理人员或实习学生不得独立从事护理操作。(3)凡二年内未通过执业考试的护士,一律不予聘用。(4)临床护理带教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无证护士及进修、实习人员工作安全,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2.3 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护理人员素质对临床护理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1)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尤其是注重培养良好的“慎独”精神,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开展法律知识规范化培训,引导护理人员学法懂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每年进行护士条例、护理法律、法规考试二次,要求人人参与,个个良好。(2)专业知识及计能培训,定期的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是保障医疗安全的基础。成立护理理论与技能带教小组,由资深护士担任,每月进行护理知识讲座与护理技术操作技术规范指导,每年进行在岗护理人员基本知识与技能考试四次,考试成绩与年终考核挂钩。考试合格后才能独立上班。年终对各级护士、护士长进行考核,具体内容包括护士仪表、工作纪律、每月工作量、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各项考核成绩、护理差错及缺陷的次数、发表文章等项目,进行考核,作为每位护士综合业务的客观依据。提高护士工作的主动性、责任心及护士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力。使护士认识到,护士不仅是护理工作的执行者也是病房管理的实施者。

        3  创建和谐病区、提供给病人一个安全的疗养环境

        3.1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做到“六声”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见面有问候声、治疗有称呼声、操作失误有道谦声、住院期有关怀声。即对病人关心、做工作尽心、听意见虚心、宣教热心、解答耐心、护理精心、服务用心、做事用心、巡视留心和对病人充满爱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努力改进服务太度,提高护理技术水平,为病人提供细致入微、关怀备至的护理服务,使病人感受更多关心,用心守护健康。

        3.2创建和谐的医护关系,医生和护士要加强沟通,互相理解、互相提醒、互相配合,医疗和护理是两个不同的学科,有着各自独立的体系,但在临床医疗过程中,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在治疗疾病整个过程中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医生和护士协调统一,才能满足患者各方面的要求,才能保障医疗与护理的质量和安全

        差错的发生不是偶然,它是由于(1)缺乏完善有效的管理措施(2)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粗疏,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违反技术操作规程等原因造成。因此笔者认为,积极改进、预防和消除管理上的不足,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创建和谐安全环境是减少差错发生的有效策略。能更好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莫国华,马金秀.提高病房护理管理效率的策略.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第2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质量;影响分析

医院手术室是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在医院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换种说法,手术室的管理水平对医院医疗和服务水平以及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一些医院中,对手术室没有进行比较明确的定位,把其当成是服务的一种场所,就会使手术室中相关的护理人员以及麻醉师等相关的工作人员,不能够使整体协作性和工作效率发挥出来。所以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的管理,把手术室中的安全护理进行充分的定位,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某院护理人员有32名,年龄大约为22~45岁,手术间有10个,年手术量为2200人次。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开展前后位主要的时间截点,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任何系统差异。观察护理安全前后的患者满意的程度。

1.2 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制度对患者进行护理。

1.2.2 观察组 采用的是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患者进行护理。①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安全护理。在以前手术护理的工作中,工作只是比较单一的配合手术,对患者进行了完全的忽略。自从医院开展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以来,手术室护士走出手术室,在进入病房中,要经过术前访问、手术中的安全护理、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等[1~3],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患者的安全为中心,保证了手术过程中的全程服务。但是针对大多数的护理人员学历较低,所以要通过相关的教育,比如:成人高考、网络大学等方式,不断的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适应护理行业的发展和需求。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较大的工作量、压力也是特别的大、时间上也是不稳定的,急危重症患者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这就要求护士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手术室工作是否完善,对手术患者的救治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器械护士在给患者手术过程中的默契配合等,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少手术患者的感染率。但是针对危重患者而言,手术室中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对手术患者的生命有着直接的影响。②加强相关的队伍建设,在提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不断的提高队伍的专业技术,要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岗位培训。一方面是根据专科发展的需求,针对护士悟性、护士性格进行专长培养,缩短专科培训的周期,促进护岗位速成。另一方面是提高护理安全的管理,护理安全管理主要指的就是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的相关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①采用爱岗敬业精神,培养成合格的护理人员;②采用人文关怀机制,关心爱护护理人员,并尊重护理人员,不断的激发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③采用目标责任制,对不同水平的护理人员定制不同的目标,促进护理人员实现自我价值。④为护理相关人员创造一个舒适、关系融洽的良好环境,同时对护理人员的量化要进行考核,充分的利用经济杠杆调动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③注重点,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护理服务比较琐碎并且很繁杂,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和细节。?我们要抓好重点患者护理,例如:危重手术、老年心脑血管患者等为主要的护理重点;?要对护士进行培训工作,将新来报到的护士、实习护士、在工作中经常粗疏易出现问题的护士进行重点的对待,就新护士而言进行岗前基础培训,针对各科室进行不同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要对工作落实的程度进行抓好,严格的践行监督和检查,实行窗前交接班,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医院的服务质量。④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成立相应的护理质量小组,让基层相关的管理人员参加到护理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护理人员工作的自觉性,保证护理共组的质量。质量是一个单位生存的命脉,安全是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常抓的就是护理安全。一定要严把质量,对安全隐患要及时的发现、消除,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服务的护理工作。⑤建立手术室质量管理的小组,其成员主要有护士长、手术室护理骨干、质量控制人员等,科护士长、护士长以及控制人员要组成质量管理体系,采取一些定期的评价以及随机抽查的结合方式,对手术室的环境以及药品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估,提高手术质量的改进。

2结果

通过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医院的手术室护理人员素质得到了比较全面的提升,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对手术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和回访中。发现患者的满意程度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见表1。

3讨论

通过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手术护理的定位进行明确。护理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护理风险的系数,保障患者的人生安全,做好护理高风险的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敏.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25(12):123-125.

第3篇

关键词: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危重患者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1]。危重患者是指病情严重、病谱广、合并症与并发症多、病情变化性强、抗风险能力弱、护理不良事件危害大,护理风险可存在于任何护理环节,检测项目与内容多,护理难度大,任务重。一旦疗效不理想,易引起医患纠纷,影响护理安全[2]。文献资料表明,80%的危重患者护理未达到理想标准,主要表现在护理内容遗漏、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护理个体化不足,护理质量水平尚有提升空间。传统护理质量安全管理采用季度考评为主要方法,是一种事后控制,溯源不易、对护理过程控制不易、监督不易,给持续质量改进造成了阻碍。为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本院拟进行全程护理环节管理,以患者为核心,进行追踪,强调现场评估,评价各护理环节衔接是否到位,护理服务内容与质量是否满足医疗需要,安全是否合乎高标准要求,最终获得科学、先进、可行的护理管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控制对象,为医师下达病危或危重通知、医嘱危重患者,排除已经死亡、转院、自行住院患者。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入选条件:①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成员;②具有8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护士长;③主管护师以上职称。共纳入管理人员24名,年龄33~52岁、平均(45±7)岁,工龄10~33岁、平均(22.3±6.0)岁,学历专科1例、本科22例、硕士1例,职称主管护师15例、副主任护师8例、主任护师1例。2014年科室共收治危重患者1085例,22个科室,其中男614例、女471例,年龄30min~96岁、平均(55.2±22.8)岁。

1.2方法

1.2.1管理 采用生理死亡危险评估量表(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PRISM)评价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等级,自行设计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表(以下简称质量安全表),结合医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规范危重患者护理内容,质量安全表主要可分为检查项目、存在问题、改进建议、再评价四个部分。检查项目共5个维度,主要包括:①病情管理,基本情况、诊断与既往史、作息进食与排泄、阳性体征、护理要点、药物作用于不良反应、观察要点与常见并发症、康复计划;②风险管理,跌倒与坠床、烫伤冻伤与医疗器械伤、压疮、管路;③基础护理,三短、三保持、四无、四及时、六洁;④专科护理,危重患者管理及护理常规、疾病基础理论知识、仪器使用;⑤护理文书,入院评估、护理计划、护理记录。

1.2.2管理内容

1.2.2.1病房 ①查看、传单元、床周围、腕带、安全警示标示、隐私保护措施、手卫生设施;②询问患者感受,各类需求是否得到满足;③仪器设备固定、设置,是否可保证患者安全;④患者病情、主要问题、潜在风险;⑤现场操作是否规范;⑥抢救时医嘱执行情况、配合情况、应急能力。

1.2.2.2工作站 ①病历记录;②危急值、输血、病情等护理记录;③检查、化验开立与执行时间、回报时间;④护理评估与病情是否相符;⑤排班表是否合理。

1.2.2.3治疗室 ①布局是否合理;②药品放置是否合乎规范;③无菌药品、一次性物品管理④抢救CHE内药品、仪器是否齐全,检查频次;⑤输液与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情况。

1.2.2.4污物间 ①医疗废物处置情况;②清洁工具管理;③日常消毒清洁情况。

1.2.2.5休息区 ①患者转运、检查陪同情况;②探视管理情况。

1.3观察指标 2014年第一、二、三、四季度,病情管理、风险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5个维度总分。住院死亡率、住院感染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P

2 结果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病情管理、风险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合计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主要问题体现在:①制度问题,如危重患者评价不及时,输液与药品不良反应上报不及时,高危药品管理不科学;②患者管理,患者身份识别、查对落实效果不佳,危重患者跌倒、坠床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③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仍普遍存在;④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如感染患者隔离不到位、护士手卫生执行率低、晨间护理质量参差不齐、备用被罩不足与更换不及时等[3]。

全程追踪管理法依托原有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分析危重症患者救护路径,对关键环节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现场督导,结果显示第四季度,病情、风险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合计评分,高于第一季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但需注意的是,基础护理、护理文书评分存在波动现象,应将全程追踪持续质量管理作为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巩固现有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政司.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2011,4.

第4篇

[关键词] 安全管理;新生儿病房;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a)-094-0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死亡[1]。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患者得到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工作的正常秩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新生儿病房是一套完全封闭式的病房管理体系,患儿是完全没有自理能力,病情变化快的初生婴儿,患者无家属陪伴在身边,护理人员每日都基本上在无患方监督的情况下工作,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治疗护理工作,避免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笔者结合在新生儿病房工作的经验,总结了新生儿病房常见的一些护理安全问题,并采取了相应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初步探讨,为新生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1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问题

1.1人力资源配备问题

1.1.1 护士人力配置不够人力配置不足使有限的护士在班期间完成繁重的治疗护理任务,往往感到非常紧张,有些护理人员为应付工作而减少工作流程,减少巡视患者时间而出现的安全问题。

1.1.2 排班固定不活动新生儿病房患者时多时少,病情变化快,不定时入院高峰导致当班人员工作超负而工作不到位出现的安全隐患。

1.1.3 应急配备人员不充分新生儿病房常有应急出诊,特殊抢救治疗(如新生儿换血治疗、PICC置入)等,而人员不够占用病房当班人员出现的安全隐患。

1.2 护士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问题

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新生儿病房是一个无陪人的封闭式病房,护士的一切治疗护理都是无家属监督,一些护士对一些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不严格执行护理制度,违反护理操作常规,执行医嘱不严谨,观察病情不仔细,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3 护士的专业意识和专业技术问题

1.3.1 专业知识不扎实护士的专业知识不扎实导致患儿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无有效的处理措施而出现安全隐患。

1.3.2 技术操作不熟练新生儿病房有重要的仪器设备,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不熟练,技术水平低下,不能完全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导致治疗护理计划不能正常完成,仪器不能正常运转而带来安全问题。

1.4 护理文件书写存在的问题

病情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不具体或有记录不当而引起医疗纠纷,或者在医疗纠纷时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违反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代签名、漏记、错记而出现护理纠纷安全问题。

1.5 细节管理问题

新生儿病房患儿病情危重,吃喝拉撒全靠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如细节护理不到位而导致护理安全隐患(如皮肤损伤)等。

1.6 护患沟通问题

新生儿病房是封闭式病房,收治的病情危重的新生儿,家属在心理非常紧张焦虑,同时面对与患儿的分离,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完全是护患沟通实现,如果护理人员在有限的探视时间里不能与患儿家属做耐心、细致的交流,难免在患儿治疗效果不满意或因费用问题而发生纠纷隐患。

1.7 患儿身份识别管理问题

患儿身份识别是安全管理的第一步,无严格规范的工作流程制度,将导致患儿身份混淆纠纷。

1.8控制院感问题

新生儿免疫功能尚不成熟,容易患感染性疾病,据文献报道,国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18%[2],新生儿病房医护人员的来往、家属探视、监护仪器、医疗设备、环境空气等都使患者容易发生院内感染发生。

2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措施及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2.1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2.1.1 配置足够的护理人员新生儿病房工作紧张,繁重,病床与护理人员比例在3∶1以上。

2.1.2 设立护理质量责任组长负责监督护理质量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白班负责监控当班和夜班的工作质量,下班监控上一班的工作质量,执行班班相互监督、层层相叠、环环相扣的责任制度。

2.1.3执行护士连续排班法本科室2008年以来开始执行A.P.N连续排班法,收到较好的效果,A.P.N体现护理层级管理的规范上,从而把护理质量、护理水平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新老护士搭配,互相帮助,减少交接班的次数,尽可能保证有两名护士当班;加强落实查对制度,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执行弹性排班,工作量大的时候,保证护士在班人数,避免工作量太大而降低护理工作质量,增加护理安全隐患,在工作量相对较少的时候,减少在班人数,为护士提供休息,避免因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产生护理不安全因素;执行各班出休第2天待命制度,确保科室人员应急配备使用,避免患者入院高峰时段、特殊抢救治疗、出诊等安全因素的发生。

2.2 加强护理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观念

利用继续教育的形式,利用护士例会、业务学习等形式对护理人员灌输法律法规知识,使护理人员知法懂法,依法用法,在工作中遵循慎独,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自觉避开安全隐患,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2.3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新生儿病房是一个封闭式的环境,护士工作基本上是在无家属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科室定期组织进行职业道德讲座,要求护士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并贯穿于护理工作整个过程,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和认可,保证医疗安全,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2.4 重视继续教育,提高专科技能水平

2.4.1 强化专科护理学习,提高专科技能每月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理论业务学习及技能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全面提高护理人员“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操作)、“三专”(专科理论、专科知识、专科操作)水平。

2.4.2建立新生儿病情观察制度如新生儿体温、大小便次数、反应情况、吸吮、喂奶、病情变化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沟通处理。

2.4.3建立高危儿护理管理制度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危重疾病需要监护的内容及预见性并发症的防范。

2.4.4 制订规范化培训及专科护士培训制度对新入科护士进行专科培训计划及实施考核,使低年资护士及新入科护士尽快熟悉专科理论,技能知识,控制因护理质量问题而引起的护理安全隐患。

2.4.5 定期选送专科护理人员的外出进修及学习派人员外出学习专科护理新进展动态,定期组织学习和讨论外出进修学习回来的护士的反馈汇报,借鉴并推广护理新知识,改正护理工作缺陷。

2.5 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2.5.1 护理文件书写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每班责任组长负责对当班护理文件书写进行检查评估,接班者在接班时首先阅读护理文件,对上一班进行护理文件书写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执行班班有监督,下班监督上班双层质量把关,减少护理文件书写缺漏。

2.5.2 不断改进护理文件书写结构、方式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对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护理措施,及时记录,内容全面、具体,在发生医疗纠纷时,使护理文件成为护士的有利证据。

2.6注重细节管理,把握关键流程

新生儿患者病情变化快,完全无自理自控能力,护理人员细心、耐心、爱心、热心、关心,还有同情心,护理人员要善于发现安全问题,针对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我们应善于识别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对策,使护理安全风险防范于未然。如为患儿剃头发防止刮伤头皮,尿液浸泡过久会发生红臀,患儿烦躁指甲会自伤,胃管脱出鼻饲会窒息等,都要求护理人员在细节护理上认真把握护理关键流程。

2.7重视新生儿病房护患沟通内容和步骤

利用患儿家属探视时间,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做好健康教育,向家属介绍有关病房的工作制度,介绍医护人员的技术力量和相关的仪器设备,宣教相关疾病的知识并告知目前在治疗护理上采取的一些措施,减轻家属的焦虑心情和不信任感,化解不必要的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8 制订防范患儿身份差错的工作流程

制订无陪患儿诊治工作流程,包括新生儿接诊工作流程,新生儿住院期间确保身份无误的工作流程,新生儿出院时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

2.9 加强对新生儿监护室的病房管理,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2.9.1 建立健全新生儿病房规章制度包括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工作制度、探视制度、保洁措施、医疗废物处理规定等,并制订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评分标准,感控人员每月定时进行检查评分。

2.9.2 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定时消毒严格掌握操作流程和抗生素使用,院内感染报告等。

2.9.3 院内感染知识培训把院内感染管理列入护理质量管理重要部分,院感控制知识作为专科培训和新入科培训内容,把预防院内感染质量列入每日护理质量监控内容。

3 讨论

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护理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护理缺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4],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后,再一次敲响了护理安全管理的警钟,也是2005年以来全国医疗卫生行业全面开展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管理年的重点项目,2009年“百日安全”专项活动检查,把医疗安全推向最高层次,实现患者安全、医疗护理安全、医院安全。新生儿病房的患者是一群特殊脆弱的群体,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环境因素,抢救仪器复杂,护理操作多,都存在很多不安全隐患而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因此,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与护理质量管理是密不可分的,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水平,切实为患儿提供安全、方便、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王丽珠,尹中秋,刘英茹.461例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2,9(2):127.

[3]李冠芳.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管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0):133.

[4]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

[5]朱亚红.沟通交流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1):81.

第5篇

关键词:安全隐患;质量管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38-02

护理工作性质决定其事务琐碎复杂,人员接触多且复杂,存在多种因素的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安全对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护患间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以外的损害,这些损害包括患者在心理、生理上出现的障碍或者死亡。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护理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所在,患者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近年来,医疗纠纷时有发生,护士和患者之间缺乏信任,护患关系不和谐,建立相互信任和支持是减少护患纠纷不容忽视的课题。随着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给护理管理者带来了严峻挑战。通过对护理工作者存在安全隐患分析,积极采取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护士服务态度差:态度问题是患者不满的最常见因素,比如护士说话语气较硬,服务态度冷漠, 回答问题含糊不清,护理操作敷衍了事。患者不同于一般的消费者,由于身体疾病因素影响,患者更容易激怒,护士忽视了患者的心理需求。护士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也是医院形象,若引起投诉案件,损害的是医院的品牌形象。

1.2护患之间缺乏信任理解:护士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若不能及时给予满意回答,或者态度有所怠慢,常让患者感觉到被冷落或者被歧视。由于护理工作琐碎复杂,护士工作一般较忙,无暇顾及患者变化的心理情绪,更容易遭到误解。随着近几年有关医疗纠纷的新闻曝光,使患者对护士人员心存戒备,护患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是安全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1.3护理记录欠规范:护理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原始依据,是循证护理的首要问题,在医疗节分中起着关键证据。一旦护士在护理记录中书写不规范,记录不全面,表达不准确,更新不及时均可以导致护理记录失真。常常发生护士为患者解决的护理问题,但是由于工作繁忙导致疏漏,导致护理记录欠规范。

1.4护士缺乏法律意识:护士最注重的往往是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术,忽视了潜在的法律问题。护士在工作中执行制度不严格,操作不规范,实行遗嘱不严谨,不尽职责,很容易带来法律责任。比如护士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陈述不清楚,随意涂改,记录内容与遗嘱,护理措施不当等行为。

1.5专业知识不扎实:护士业务知识欠缺,专业技能水平低下,在进行护理活动时对患者的提问不能回答满意。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专业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引进的先进操作仪器需要精湛的操作技术。若护士不能不断扎实学习专业知识,会导致抢救设备操作不娴熟,手忙脚乱,造成抢救不及时。将带给患者严重的损伤,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2对策

2.1增强服务态度意识:护理服务是一项特殊的服务,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是必要前提。护士学会换位思考,努力做到让患者满意。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应进行换位思考,多听来自患者的意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准确回答,真正站在病患角度想。针对情绪不好的患者,需要解释给予心理调节,保持积极的情绪,在护患关系平等的基础上取得家人的理解和信任 I。

2.2加强法律知识教育:护理管理者从道德教育人手,提高护士队伍的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医院应该定期组织全员工作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文件,把法律意识贯穿到护理活动的整个环节,为病患提供安全护理。提高护士循证护理意识,做到及时记录,在完成护理工作的同时做到安全护理。

2.3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是住院患者的一份重要文件,记载了护士护理的全过程,同时也是患者病情的真实记录反映,在法律面前也是一份重要证据。护理记录需要书写规范,完整记录,及时更新。护士需要对护理安全隐患高度重视并且全面分析,医院应该进行书写培训,做到书写规范和完善。

2.4提高专业技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且相互渗透,各种医疗器械不断更新,导致护理活动变得更加复杂。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只有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护理管理者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对护士进行再教育学习,扩宽理论水平,了解国内外护理活动新动态,接受新概念。

2.5注重细节管理:注重实践与细节相结合,善于发现操作中细节,用多次强化刺激教育的方法去进行管理,这对规范、优化护理操作行为、对患者安全管理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管理者首先要提高安全护理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深入科室,多观察、勤思考、早发现,加强防范,同时鼓励护理人员去发现操作中的不安全细节。

3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工作服务的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患者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生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通过对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体会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严格进行质量监控,管理者只有从思想上有了清醒的认识,行为上进行改进,落实到具体工作的方方面面,护理服务整体水平才会有所提高和完善。应用现代科学手段,坚持科学管理,有效运用现代质量管理方法,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田丹生.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A):66

[2]苏兰若.1028份护理记录中相关法律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7

[3]谢佐卿,姚春花.手术患者潜在性损伤因素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6,6(3):66

第6篇

本文着重对备用药存在的质量问题和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从5个方面对备用药品的存放管理和质量安全进行阐述。

1 备用药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1.1 药品存放时间过长,出现过期、失效、变质、结晶、破损等严重质量问题,有的药品安瓿上只有生产日期但无有效期,一旦离开药盒,无法核实,同时还存在不同批号的药品混放在一起的现象。

1.2 药盒名称与盒内实际存放的药品不相符,而且未在药盒上标明里面存放的药物名称,另外还存在安瓿药表面字迹模糊,使用时无法识别浓度、剂量、剂型。

1.3 备用药品基数紊乱,账目不清,存在多药或少药的现象,同时药品数量多、种类多,清理不及时,存在药品积压等问题,如有的药品(胰岛素、氯化钾、生理盐水等)存放量大大超出科室的实际使用量,造成极大的浪费。

1.4 药品存放的环境因素,例如,需避光、干燥、低温保存的药物,未按要求和条件贮存,加速了药物风化、潮解、变质、失效,促成了药物有效期限的缩短。

2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责任不明确。管理者对药品质量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其造成的不良后果及影响缺乏预见性。

2.2 护理责任分工不明确,个别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淡漠,对安全隐患认识不足,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药品清理查对制度,未及时发现药品质量方面存在的隐患及缺陷。

3 加强药品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3.1 加强备用药品的制度监管。(1)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建立安全管理预警机制,举办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药品安全管理法教育,重点培训、考核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安全管理的落实检查,按计划对护士进行药品使用、贮存、保管的安全教育,及时通报保管、贮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警示教育,医院药学部要经常下科室指导临床工作,帮助护士提高药品安全防范的能力,并督促落实到位。 (2)护士长不能只局限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应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要加强自身学习与提高,特别是多学科知识学习,提升管理水平,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前瞻性的发现问题,查找工作中的漏洞及管理上的不足,制定出可行性防范措施,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3)加强备用抢救药品管理,实行“五定”的管理措施,即定柜、定数、定位、定人、定期检查,禁止药品随意放置。建立备用药品专用登记本,做到班班交接,账目相符,落实岗位责任制及双签字制度,明确职责,并严格实行谁当班谁负责的管理规定。

3.2 加强备用药品的环节监管。科室指定专人管理,专人检查,专人整理,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规定,尽量使用原包装盒和原包装瓶,药品摆放位置要求按用途分类摆放,也可以按使用频率的顺序摆放,力求准确、迅速、安全[1]。特殊药品根据所要求的温湿度、光照度选择适宜的存放处,如生物制品和需要低温保存的药品应放置在冰箱内,避光药要避免紫外线或强灯光照射,药事部门人员有责任定期到临床科室对药品的性能、质量进行抽查,指导临床规范管理;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等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定期对药品质量进行督查,做到层层把关,全面监管,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管理链,保证药品质量。

3.3 加强备用药品的质量监管。所有的备用药,按管理规定定期进行检查清理,减少损耗,清查时,重点把握,药品的生产日期及有效期限,药品的外观质量、色、清晰度,有无变质、破损、混浊、结晶及标识要清晰,防止因监管不力而将不合格药品使用在病人身上,造成不良后果。

3.4 加强备用药品的数量监管。对科室所有药品实行定额管理,严格控制无止境增加基数,病人自备药或剩余药要及时清理,及时退还,以减少浪费,减轻病人负担。

3.5 加强备用药的品种监管。完善并严格遵照药品管理法规,病人的贵重药品、自费药品以及毒麻剧限药品严格实行专人专柜上锁保管,落实班班交接,确保账、物、卡一致,防止丢失。

4 讨论

4.1 重视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护士严谨工作作风,是回避风险,降低隐患的关键。备用药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非是技术性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护士责任心和工作态度问题,因此要保证备用药物的质量安全,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要不断地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强化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药品存放中的质量问题。

4.2 建立规范的药品存放管理制度,是保证药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方法和措施。很多教训告诉我们,没有强硬的管理措施往往会给安全埋下隐患和祸根,因此,要保证医疗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药品存放制度,才能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通过加强科室备用药物存放的监控与管理,明确护士岗位职责,不断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能有效的消除隐患,避开风险,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病人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急诊室;护理工作;质量管理

1 急诊室内存在的护理风险

1.1常见的高危因素

1.1.1高危人群 根据有关统计显示,护理缺陷大部分由低年资护士引起,比重为91%。和其它科室相比,急诊科的工作更加繁忙、紧张,很多护士均不愿在急诊科久待,因此,急诊科内多数为新进护士或低年资护士。这些护士由于工作经验较少,业务能力及应急能力也较低。

1.1.2高危环节 在开展急诊工作时,以下环节最易出现管理漏洞:患者流动管理、交接班环节、医护合作环节、护理记录环节、医疗报告等。

1.1.3高危时段 通常医院的工作高峰时段集中在上午9~11点,下午18~23点。在高峰时段,患者较多,护理人手不足,因此,此时的护理质量比较薄弱,难以满足所有患者的要求。

1.2制度落实不到位 尽管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但不少规章制度却未严格执行,导致工作中常常出现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等问题。另外,对"三查七对"制度也未认真落实,时而出现打错针、输错液体等问题,也不重视巡视工作,导致不能及时处理一些护理问题。

1.3急救仪器管理不到位 急诊科工作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不强,不重视对急救仪器的管理。交接班环节不严,出现未备齐相关药品与器材,仪器损坏后未及时维修等问题。

1.4不能正确处理危重患者 在处理急、危、重患者时,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不能准确评估,无法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风险,导致在转运患者的过程中不能根据病情变化而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

1.5护理记录方面 护理人员的文书水平较低,在记录护理信息时,毫无条理、主次不分,导致护理记录不全面、不准确,未能体现出护理的重点内容,也不能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及具体的疗效。

2 加强急诊科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的对策

2.1加强岗前安全培训,提高服务意识与法律意识 急诊科应结合科室特点,制定培训考核制度,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共同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如《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护理差错制定标准及处理方法》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1]。由护士长于每月末组织科室安全质量会议,选取典型实例或反面事例进行讲解,以强化全体护士的安全责任意识,从而起到举一反三、警示教育的效果。此外,还可在早会时间宣传一些法律法规,从而让科室护士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患者与自身的利益。

2.2加强细节管理,提高管理质量

2.2.1重视对年轻护士的业务技能培训 年轻护士由于工作经验少,业务知识掌握不全面,导致护理水平也不高。针对这一问题,应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在业务方面的领军作用,由她们负责对年轻护士的指导培训工作,让年轻护士的业务能力能得到提升。一方面能调动年轻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能向经验丰富的老护士学习,便能有效提高整体科室的护理水平。作为一名合格的急诊护士,必须要熟练掌握急诊业务知识。因此,在培训过程中着重加强相关急救技能的培训。同时,还要学会熟练应用各种急诊设备,如除颤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洗胃机、吸痰机等[2]。

2.2.2增强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 在交接班时,护理人员应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告知交接护士患者的具体情况。在输液过程中,应认真核对有关信息是否正确,避免出现注射差错,并把好三关:用药关、查对关、输液关。另外,为输液患者制作巡视卡,为重症患者制作交接班卡,进一步加强细节护理,让患者信任我们,增强安全感。导诊护士要注重自身业务技能的提高,并增强责任感,从而能准确、及时地估计患者的病情程度。导诊护士必须增强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面对问题,保持沉着、冷静,耐心周到地为患者服务,使他们能尽快得到救治。

2.2.3加强护理监控,形成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 急诊科应成立专门的安全质量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责任务护士、护士、责任组长为成员,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监督。对急诊室护理工作进行每周、每月、每季度的检查,从而把牢安全质量关,确保及时查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进一步强化科室人员的"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意识[3]。另外,小组成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定期开展关于急救工作的模拟演练。对于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护理问题,护士应及时向上级报告,确保及早查出安全风险。

2.2.4实施弹性排班制,保证护理质量 急诊科的工作任务重,强度大,并带有明显的季节性与时间性。通常春秋两季的就诊人员较多,每天晚上的17~23点也是患者的高峰期。根据这一特点,应采取弹性排班工作制,在就诊高峰时段安排更多护士参与。可实施双班制排班,以确保患者就诊时有充足的护理人员,从而使抢救更及时、到位。节假日也应科学分配护理人员。

2.2.5准备足够的科室物资,并积极和患者交流 急诊工作的明显特征就是快,争分夺秒地救治患者。因此,要准备好各种急救物品、药品、器械,并保证器械能正常运行。对物资管理可实行责任制,让大家分工协管。对待患者,急诊护士首先要保持冷静,沉着应对,切忌手忙脚乱。同时,护理人员要多和患者交流,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使他们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

3 讨论

医疗安全质量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医院急救工作的主要阵地,急诊室必须注重对护理安全质量的管控,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更高效、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深基坑支护;安全;质量

在进行土木工程深基坑支护过程中,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需要施工单位结合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做好严格的施工组织计划,提升边坡的稳定性,为后续工程施工创造安全稳定的施工环境。土木工程深基坑支护结构对施工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施工单位结合实际情况,从力学、工程学以及地质学等多方面进行论证,从而保证深基坑支护的稳定性,满足施工现场的需要。因此,文章就针对土木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展开论述。

1 土木工程深基坑施工支护的特点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大型建筑和高层建筑不断出现,给深基坑施工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标准、并且呈现出施工场地狭窄、施工距离近、深度不断增加等特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支护属于临时工程,对现场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会对周围建筑物和设施产生不良影响,一旦施工人员人员出现疏忽,就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2 土木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难点分析

在本次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开挖深度比较深,从基坑面至-3.5m采用土钉墙支护;-3.5m至基坑底采用人工挖孔桩加预应力锚杆支护。并且在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局部存在流沙层,增加了工程施工的难度。下面就针对土木工程施工难点展开论述。第一,土木工程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施工工期非常紧,存在交叉作业,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编制明确的施工组织计划目标,控制好施工的各个工序,做好深基坑施工支护的准备工作。并且明确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责任,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检查机械设备,保持良好的性能,为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二,由于土木工程基坑很深,对施工质量要求比较,需要做好止水帷幕施工。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结合施工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针对基坑边坡交接处,制定最优的基坑支护方案,然后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另外,为了保安施工安全,制定完善的隔离安全防护带,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文明意识。

3 土木工程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在实际土木工程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制定完善的施工组织计划,明确施工技术标准,做好施工准备,控制好施工各个工序,保证深基坑施工安全和质量,从而后续工程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3.1 制定完善的防护措施

在施工开始前,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认真研究地质勘查报告,分析深基坑周围的地形、地貌以及水文条件,研究在基坑开挖和边坡支护施工过程中,造成边坡土地失稳和坍塌的因素,然后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施工单位要结合深基坑实际情况,分析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影响。在施工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以后,施工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检测,保证施工材料的型号、规格满足实际施工技术要求。

3.2 深基坑支护质量管理

在进行土木工程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增加施工安全隐患,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补救,严重影响了施工正常进行。因此,施工单位要重点做好深基坑工程支护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一,在进行土方开挖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开挖,施工人员要严格分层开挖和严禁超挖的原则,避免对基坑支护桩和护壁造成不良影响。施工人员要控制好施工进度和开挖速度,有效的减少开挖对基坑周围土地的影响,并且要缩短土地开挖无支护的时间,在出现异常情况以后,要立即停止开挖,并且采取相应的稳固措施,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同时施工技术人员要做好现场时监控,随时对土木工程基坑施工进行管理, 并要做好相应的施工记录。由于深基坑施工属于地下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重点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加强对支护桩的检查,做好钢筋笼和混凝土试块试块取样检查工作。

第二,在进行锚杆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要对锚杆位置、钻孔直径、深度及角度、锚杆插入长度、注浆配合比、压力及注浆量等进行检查。未来保证钻入深度满足实际施工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适当增加锚杆的数量,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在进行钢筋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控制好钢筋的直径和间距,绑扎要按照分层的原则。对土质较差的土层,施工人员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先喷射混凝土面层,然后压力注浆,从而提升边坡的稳定性。

第三,要定期组织深基坑支护安全管理会议。在进行深基坑支护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充分考虑施工现场地质、水文以及周围环境等,然后结合具体的施工进度,定期组织展开深基坑支护安全会议,针κ┕す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然后确定最佳的解决方案,提升施工人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第四,土木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监测。通过以上论述,在进行土木工程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因此,为了保证施工过程安全,提升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加强对周围建筑和道路的监测,动态监测基坑边坡变化情况,从而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因此,施工单位在施工开始前,在施工现场设置相应的监测点,做好周围道路裂缝、变形的记录,从而为土木工程深基坑施工提供借鉴和帮助。

在土木工程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涉及支护桩工程、深层搅拌桩工程、锚杆工程以及监测工程,需要施工单位结合施工现场情况,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监测,做好相应的记录,观察基坑基沉降位移数据,采取科学合理基坑支护措施,为土木工程深基坑工程施工创造安全稳定的施工环境。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船闸公路桥;安全质量;专项方案

Abstract: The the Chaohu double-track ship lock and cross-gate road bridge construction process, security risks, the more common quality defects. The difficulty for the construction, developed a special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program.

Key words: Lock road bridge; safety and quality; special programs

中图分类号: TU20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巢湖复线船闸为新建一座复线船闸,位于巢湖闸水利枢纽的右侧,与老船闸基本上呈平行状布置,中心线相距约80m。复线船闸按照Ⅲ级船闸标准建设,兼顾Ⅱ级水深,闸室设计有效尺度为230×23×4.5m(长×宽×门槛水深),年通过能力6000万吨。巢湖复线船闸采用单级船闸。上下闸首为整体式结构,钢筋砼筏式底板,空箱式边墙,钢质三角弧形门,两侧设短廊道集中输水。闸室为分离式结构,采用扶壁式闸室墙和撑梁间隔支撑、格埂分格的透水护底。上下游导航墙为钢筋砼扶壁式结构。跨闸公路桥主跨为下承式系杆拱结构。

一、质量管理情况

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为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宗旨,争创交通运输部“水运交通优质工程奖”目标,项目部建立并健全了项目部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2、建立和健全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根据《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公路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及《安徽省公路水运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指南》等标准、文件,并结合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制定和执行工程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

①“首件两会”制度:首件施工前,由项目总工程师对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做到横向到边竖向到底;首件施工完成后及时对施工质量、安全和工艺进行总结,并在下步工作中完善。

②工程资料管理制度: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认真收集、整理工程相关的资料(技术资料、报验资料、会议材料、影像资料等),并按照资料的类型分类归档。

③针对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项目,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技术资料,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邀请专家进行评审。如:闸首底板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闸室墙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等。

3、建立试验检测满足施工要求的工地试验室,严格按照“四个对应”的原则进行试验检测,从原材料检测、工艺试验、实体质量检测等多个方面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

二、安全文明管理情况

1、安全生产方针

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标准和规定执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广泛开展安全标准化工地建设,执行交通部及本工程有关文件规定,狠抓落实,确保施工安全。杜绝重大责任事故和职工因工重伤或死亡事故。

2、安全保证体系

根据《安徽省公路水运重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指南》等相关标准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项目安全管理、设备质量、人员素质达标,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项目部实行三级安全管理,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标段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各级第一管理者亲自抓安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各作业层成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配齐专职安全员,负责制订安全工作计划,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安全教育和岗位培训及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召开安全会议,总结安全生产情况,分析安全形势,研究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3、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安全制度有效落实。全面实行“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和生产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安全生产责任链。

(2)严格监督,完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排施工计划的同时,明确安全目标、预防措施及安全控制重点,落实到具体人员。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情况,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每月进行检查评比,实行奖罚。对重点项目、重要工序和关键部位推行安全岗位责任制,实行全过程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使整个施工过程完全处于受控状态。

(3)安全教育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对参加员工实行三级教育并填写三级教育卡,编制施工人员花名册,及时掌握进出场人员动态;开工前进行系统安全教育,开工后抓好“三工”教育和定期培训。建立“一校、一会、一志”制度,邀请安全专家或特殊工种培训学校老师来一线工人业余学校进行授课,通过一线工人业余学校活动开展,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防范意识;坚持分班组每日召开“班前会”,项目管理部分领导和专职安全员分别参加“班前会”进行安全生产注意事项教育;专职安全员每日巡查安全生产状况,并对重点环节作业进行全过程监管,记好安全生产日志,根据当天安全生产状况,思考第二天安全生产防范事项,并在班前会上提醒当班工人注意防范。

(4)突出安全预防措施,狠抓事前控制。实行“三阶段”安全风险分析与防控制度,即预案、预控、预警,认真做好“单元预警法”的实施工作,按照项目工程工艺流程,项目部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讨论分析生产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根据危险源辨识、评价确识、对生产过程进行预控、把生产事故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5)科学施工,完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施工方案、作业方法科学合理,每个分项工程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严格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严格按安全技术规则施工,防止各种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行为的发生。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尤其是重点项目和关键部位工程再确定施工。

(6)落实安全例会制度和安全检查制度,项目部每月定期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对现场管理、设备、措施、装置、违章行为进行全面检查。定期安全检查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或分管副总经理组织,安全部、工程部、质量部和办公室等有关人员参加。项目部有关职能部门人员经常深入施工工地现场,对施工现场各种防护设施及装置、机电设备的运行、“三宝、四口、五临边”防护、劳保用品的使用、消防保卫、成品保护以及有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等进行检查、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