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计算机信息论文

时间:2023-03-20 16:11:56

导语:在计算机信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计算机信息论文

第1篇

1.1计算机软硬件故障问题

由于医疗的繁忙,使很多业务科室长时间开启电脑,接诊、写病历、开医嘱、记录当天的医疗护理情况和费用等等,24h连续运行,而没有关注到计算机的维护。不知道电子元器件都是有一定使用寿命的,例如CPU使用寿命大概在十年,硬盘一般使用寿命为通电时间不小于30000h,内存使用寿命也大概在五年左右。电脑长时间通电会造成周围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增大了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在缩短其使用寿命,带来的结果必然是感觉的电脑使用寿命减少。从软件层面来讲,很直观的感觉就是Win-dows用久了以后会变得非常“卡”,会出现很多程序错误,这些程序或者系统错误可能导致系统崩溃最终使得电脑蓝屏或者重启(使用修改过的系统可能会更容易产生这种问题)而这种故障对硬件而言是有损害的。与此同时,不注意计算机的环境整洁,有报道认为灰尘对计算机的破坏很大,易损坏机器内部硬件,灰尘多了会覆盖在主板上,灰尘会阻碍散热器散热,造成计算机内部温度过高,严重时会导致计算机经常死机或者重启,尤其是CPU风扇上灰尘过多,影响CPU散热,会有烧毁CPU的可能,所以保持计算机使用环境整洁,能有效避免灰尘对电脑的危害,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1.2计算机使用问题

计算机分布各区域、各科室以后,由于很多人员

没有经过系统的计算机培训,因此,在上机时,碰到很微小的问题,诸如,电脑显示屏字体变小了,网络打不开了,鼠标不会动了,打印机打不出字了等等,都会呼叫信息中心。有的稍懂电脑知识的人员,遇到网络运行速度缓慢时,会修改一些计算机属性,随意更改IP地址,导致局域网内计算机出现IP冲突。

2管理与维护

2.1全员培训,提高对计算机的认识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首先制订了全院性学习培训计划,主要内容有“安全上网5个习惯20条守则”、“电脑常识”、“键的组合”、“电脑常见故障处理”、“Of-fice文档使用”、“物资网上请领请修操作”、“药房操作规程”、“资产设备管理系统操作说明”、“供应室系统请领操作说明”、“医院电子处方操作规程”、“医院电子病历操作规程”、“BS危重护理记录使用说明书”、“报告打印操作说明”、“病区护士工作站操作规程”等涉及到各领域、各科室的5项公共培训、20项专项培训,时间一个月。通过培训,使用人员熟悉了计算机的性能和维护方式,熟练了相应的操作,使计算机故障大大下降,网络信息的运转得到了保障,为病人服务的效率提高。

2.2加强管理,提高网络信息运转效率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提高网络信息运转效率,信息中心根据医院实际,结合网络信息维护与管理中碰到的问题,制订出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应用科室计算机操作规定”“信息设备管理规定”、“网络设备管理规定”、“计算机使用管理规定”、“信息中心机房管理制度”、“计算机设备维修管理规定”、“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培训制度”等15项规章制度,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发文全院。对于需要修改信息系统软件的科室,由使用科室提出系统修改要求并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填写“软件需求修改申请表”,由分管院长审核签批后,信息科根据需要进行整合、修正。

2.3分工合作,达到人员资源配合最优化

信息科4位工作人员,分工合作,每个区域,每个科室落实专人,两两交叉,负责巡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在《设备运行情况记录本》,并及时予以解决。对于运行时间较长的科室密切查,一般运行科室定期查,长时间开机的计算机如果运行时间达到16h,管理、维修时会建议保存好程序重启一次,延续计算机使用寿命。并定期进行电脑主机的除尘,一般地每一月一次。建立易损件和常用耗材的备用库,保证已损坏的设备得到及时的更换,以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综上所述,网络信息的管理与维护是一项既绿黄表示一个方向,另外3个一组表示另一个方向。学习者首先可以设计最小系统和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然后可以根据不同功能创造性地设计程序。比如,组合单片机最小系统,两个动态扫描四位七段数码管模块和1个独立按键和矩阵键盘模块,本文设计了以下项目:用timer0实现四位七段数码管动态刷新;用timer0实现一个10s的秒表,精度为0.1s,0.001s,按键启动停止归零;用timer1实现一个10s的秒表,如何配置寄存器;用timer0实现一个99s、999s的秒表;用timer1实现一个99s、999s的秒表,用按键实现清零操作;用定时器与七段数码管实现60s倒计时定时器;用键盘输入实现计数器计数。学习者可以设计模块之间的连接,创造性地构想项目,编写个性化的程序,深入掌握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传感器模块包括DS18B20温度传感器模块,湿度传感器模块,红外发射接收模块,倾角加速度模块,NRF24L01无线传输模块,OV6620图像传感器模块,OV7670图像传感器模块,OV7725带FIFO存储模块,OV9650图像传感器模块,共计9个。通过组合单片机最小系统和基础模块,可以设计应用项目和综合项目。比如组合单片机最小系统,四位七段数码管模块,蜂鸣器模块,DS18B20温度传感器模块可以很方便地设计一个温度采集、显示、报警系统。这样的系统对于学习者来说有一个完整的系统设计体验,从系统需求分析开始,硬件选型、设计,到软件编写,最后下载调试。组合单片机最小系统,两块NRF24L01无线传输模块,Uart转USB模块,两台PC作为上位机,就可以设计一个数据无线传输系统。在此系统基础上,再组合一个OV6620图像传感器模块就可以设计一个图像无线传输系统。设计综合系统既可以巩固单片机的基础知识,又可以与现实应用紧密结合,使得设计者积累更多的项目经验。

3结束语

第2篇

1.1非人为安全隐患

因为信息数据是通过计算机进行存储与传输的,所以数据安全隐患产生的第一步就是计算机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包括硬件与软件的安全问题:第一、操作系统出现漏洞,内部含有窃取信息的程序或者木马,其数据信息被盗取与修改都是在使用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发生的;第二、计算机病毒,如果计算机没有安装杀毒软件,则会让电脑处于危险状态,很多病毒会随着数据的传输或者程序的安装而进入计算机,从而实现窃取与篡改计算机内信息数据的目的;第三、硬件不稳定,计算机硬件的不稳定如磁盘受损、缺少恢复程序等,会造成传输或存储的数据丢失或错误,从而对信息数据造成危害。还有就是网络安全隐患,主要是网络的传播不稳定和网络存在安全漏洞,这也是存在安全隐患最多的一环,不过这一般和人为安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人们会利用网络安全的漏洞进行数据的窃取与篡改。

1.2人为安全隐患

因为利益驱使,为了盗取或者篡改重要信息,出现了很多非法入侵他人电脑或者网络系统的行为,如黑客、传播病毒、电子诈骗、搭线窃听、挂木马等,这些人为的破坏行为其目的性就比较强,往往攻击力强、危害度比较大,一般是涉及窃取重要的经济情报、军事情报、企业重要信息或者是进行国家网络系统的恶意攻击等,给个人、单位,甚至是国家都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也是必须加以防范的安全隐患。

2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加密技术

2.1存储加密法

存储加密是用来保护在存储过程当中信息数据的完整性与保密性,包括密文存储与存取控制。而密文存储是通过加密算法的转换、附加密码进行加密、加密模块的设置等技术实现其保密作用;存取控制是通过审查用户资料来辨别用户的合法性,从而通过限制用户权限来保护信息数据不被其他用户盗取或修改,包括阻止合法用户的越权行为和非法用户的入侵行为。

2.2传输加密法

传输加密是通过加密来保护传输中信息数据流的安全性,实现的是过程的动态性加密,分为端—端加密与线路加密两种。端—端是一种从信息数据发出者的端口处制定加密信息,只要是从此端口发出的数据都会自动加密,加密后变成了不可阅读与不可识别的某些信息数据,并通过TCP/IP数据包后,最终到达传输目的地,当到达最终端口时,这些信息数据会自动进行重组与解密,转化为可以阅读与识别的信息数据,以供数据接收者安全的使用;线路加密则有所不同,它是完全不需对信源和信宿进行加密保护,而是运用对信息数据传输的不同路线采用不同加密密钥的手段,达到对线路的保护目的。

2.3密钥管理法

很多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都是通过设置密钥进行安全防护,所以密钥是能否保护好信息数据的关键,如果密钥被破解,则信息数据就无保密性可言,故对密钥的保护非常关键,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密钥管理法,它在密钥形成的各个环节(产生、保存、分配、更换、销毁等阶段)进行管理控制,确保密钥的安全性。

2.4确认加密法

确认加密法是通过对信息数据的共享范围进行严格控制,来防止这些数据被非法篡改与伪造。按照不同的目的,确认加密法可分为:信息确认、数字签名与身份确认三种。数字签名是根据公开密钥与私人密钥两者存在一定的数学关系而建立的,使用其中任一密钥进行加密的信息数据,只能用另一密钥进行解密,从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如发送者用个人的私人密钥对传输信息数据进行加密之后,传送到接收者那里,接收者必须用其公开密钥对数据进行解密,这样可以准确的知道该信息的发送源是那里,避免信息的错误。

2.5信息摘要法

信息摘要法是通过一个单向的Hash加密函数来对信息数据进行处理,而产生出与数据对应的唯一文本值或消息值,即信息的摘要,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它是在信息数据发送者那里进行加密后产生出一个摘要,接收者通过密钥进行解密后会产生另一个摘要,接收者对两个摘要进行对比,如果两个有差别,就表面数据在传输途中被修改。

2.6完整性鉴别法

完整性鉴别法是将事先设定的某些参数(如口令、各相关人员的身份、密钥、信息数据等)录入系统,在数据信息传输中,通过让验证对象输入相应的特征值,判断输入的特征值是否符合要求,来对信息数据进行保护的技术。

3结束语

第3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涉及范围大,相关的技术发展到了一定的技术水平,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以适应提升运算的速度和发展,使得计算机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保证了网络和不断提高的安全性。目前,电脑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这也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信息系统成为人们取得信息,使成为社会生活的传输,解决雄厚的社会资源系统,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信息系统资源可以更简易,操作便利,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信息化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生产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途径,继续靠拢商业和贸易发展。

2计算机信息技术改进及其应用

伴随科研的进一步进展,不断的探究人们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改进,使之更有效地应用到各个范畴。通过对优势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优缺点的深入研究,提出有用的改善方法,并很好地使用到每个行业范畴里。

1)传感技术的完善及其应用

即使我们传感器技术的研究、生产和应用系统,人员和传感器技术的部分优点,也有了许多先进的成就,诸如工具/车轮显示一系列的结果,油的温度和压力感测系统,油井高温高压感测系统,高精度的热式光检测传感器,以及大范围的用户市场。但系统性缺陷仍然存在,如传感器和传感器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战略没有统一的布局,形成两个平行不连贯的研究,以及缺乏完善传统的传感器,以及集成化、智能化和纳米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强化。所以还是要在探究传统的传感器技术上,偏重于用量大,应用范围广,具有现代物理学的效果,提高其可靠性和适用性,并减少成本,才能支持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进展。例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加快林业的推广“5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工具。卫星遥感,红外监控,飞机等高科技,化学灭火森林预测,监测,控制、病虫害火灾隐患的控制,过去不能用常规技术或方式来处理荒漠化防治和濒危野生动物的问题,现在因为RS和GIS的参与变得比较简单。

2)通信技术的完善及其应用

计算机通信技术经过网络拓扑设计是为了要成立连接性和可靠性,快速的通信,柔韧性,高品质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合理的数据传输和数据同享,强化系统的可靠性,并统一对主机的分布式信息处理不同的范围,也可以提供实时的集中控制和管理功能,节约了在硬件、软件、设备,并由此创建通信子网和运输环节,增加了用户的网络资源的成本,优化网络拓扑结构,旨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通信技术。在交通领域IT的应用是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移动通信网络和国际网络的传输控制协议(TCP/IP)和其他技术原理,在汽车领域使用交通方便,如数据传输,语音通讯,目标跟踪,自动报警和住户拿到设有各种公共信息,实用的信息服务。而计算机技术、其他子系统和各种数据库相联合,达成范围大的效果。

3)计算机技术的完善及其应用

根据计算机技术的一般属性适用在物理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和现代通信技术和数学,进一步加强它的进展和改进。第一要从技术的结构,操作系统管理上来说,要加以建设和使用,可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第二是强化对操作计算机系统,信息存储,输入和信息技术的输出控制,以提高计算机的组件技术。第三是逐渐完成由信息处理,数据处理转化到知识处理,知识到数据库的过程。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工程产业,经由项目管理系统和某些软件工具的应用支撑,计算和运营管理,表现出了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4)控制技术的改进及其应用

信息技术在业务流程层面上的手动或自动控制程序为运行发电原理,用于形成、记载、处理或其他金融数据的程序信息,相关的数据通常包含检查计算、查账和试算的精度,设置输入数据和数值的自动检查。经由电脑整理数据可以使用日历年为单位,分析部门的历史财务数据,并为决策者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并由此创建较为完整的决策支持体系,实现会计电算化资料的应用,以便决策者能够遵从市场经济规则,拟定行为规范为自身发展的前提下,强化经营管理,提升经济效益。

5)密码技术的完善及其应用

对称加密的密钥分配和管理制度最大的问题是很复杂,而且数字签名是不能实现的。所以可以在实际运用中使用两者的优势,采取对称加密系统,使用公共密钥加密系统,混合加密文件,就可以处理运算速度的密钥分配和管理情况。保护计算机在因特网的加密技术应用的信息的安全性,利用加密技术,无需使用Internet网络的拓扑结构,因为数据传输技术已达到安全要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任何信息的数字化,成本低,运输方便,保真度,帮助再创造等。现代技术可以形成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具有大容量,高带宽,对于某些快速通道和信息洪流的有序流动,减少了距离和时间的距离,更好地加速了通信效率,轻松地获得储存过程中的信息。

3结论

第4篇

1定位与层次相一致

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工作核心,因而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首先考虑培养人才的规格,符合自身的办学层次,必须有区别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同时,高职学院的办学定位也是一个不断修正调整的过程。

2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高职院校多带有地方性特色,不同地域对人才的需求规格和层次不同,高职院校应根据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征以及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自身办学条件,成为为地方企业服务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地方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比较优势原则

不同院校有不同的建校背景和优势,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看清楚自己的特质和比较优势,如企业联合办学资源、师资强势资源、就业保障资源、招生保障资源等,着眼于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要求,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发挥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

二办学定位与专业定位的关系

学校的办学定位是由特色专业体系建设和重点专业打造来具体体现的。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必定拥有特色专业,特色专业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该以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总体战略和人力市场布局为导向,根据自身的定位,按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规律进行专业设置、改造、调整和布局来创建特色专业,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保持和发扬专业特色,用专业品牌与专业内涵来赢得市场效应,最终取得市场份额。

三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定位及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

1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定位

北京信息职业学院在推动学院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认真学习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有关文件的精神,在认真讨论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确定学院的使命为:“以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和技术服务,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与期望”。在这样的使命观和责任观的指导下,结合我院隶属北京电子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行业办学优势,毗邻798、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园区等地域优势,以及办学60年的师资力量、专业技术和校园文化的积淀,进一步明确了“学院是北京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首都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立足于信息产业,服务于高新技术制造业、生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将学院建设成为高素质高技能职业人才的大规模培养基地和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成为首都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与交流的窗口”这样的学校办学定位。

2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

第5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遥感监控的不断完善,人们已经不再需要像过去一样采取繁重的人力手段去收集信息,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双手,在采集信息上,方式更加多种多样,可以有传统的手录数据,也可以用现代化的设备进行相关信息收集,通过对收入数据的整合优化,得出构成最佳性价比的计算机系统的各个部分,这些在当下都具有相当大的进步,在促进电子计算机不断升级的同时,也推动了科技领域的变革,这都是相对于积极的方面,然而,除此之外,仍旧有相对薄弱不足的方面,在计算机的数据信息分析时,仍不能够在最小的代价下得出最优的配置,还有在信息管理上,也存在相当多的漏洞,这些都是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2项目管理的运用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意义

2.1促进各计算机各部件的优化在选取计算机配置的时候,往往要经过较为复杂的一个过程,随着电子计算机不断往专业化大型化以及精细化发展,其内部系统更为复杂,要单纯的选取一个配置方案也是更加的艰难,何况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系统上,往往包含着更为复杂的配置程序,其内部数据结构也是更加的让人费解,在此种角度下,要进行计算机的最优配置,尤其是现当下这种高智能电子计算机不断发展的情形下,更是显得艰难,在计算机信息集成中运用项目管理,可以更加有序的对计算机各个部件配置进行分析选购,着重注意其最终组合的性能配置的状况,减少在这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故,达到电子计算机配置的最优化,而这些目的的实现都可以通过运用项目管理来实现的。

2.2减少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中不必要的浪费现今的电子计算机中,各类配置部件更为复杂,在实际运行操作的过程中也是更加让人头痛,电子计算机前期的配置工作,即其信息系统的集成,更是一个相对繁杂的工作,在进行这一过程时,期间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都相对庞大,由于商业化的需要,其中的产品有往往是成批生产,所以在其进行配置的时候,单机的配置状况就很大程度上的影响着日后销售的盈利数的多少,加之其中需要投入的人工成本,则都是一项相当庞大的支出,所以在对其进行配置的时候,就必须在最初期的集成配置中寻找最优结构,通过对各个部件性能的检测以及评估,有系统的采取针对性选择,在硬件,软件系统等的选择上,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的作用,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批了解,从而得出最佳的电子计算机系统。这不仅是对于电子计算机的信息系统配置有着巨大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他可以适应商业化时代的需要,在配置中采取最低廉优化配置的结构,从而最大的节约了经济成本以及人力成本。

3如何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的作用

3.1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在对电子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上来说,必须是要有专业的信息系统集成员才能最好的操作好其中的工作,众所周知,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政治领域亦或是军事领域,人都发挥着最为显著的作用,现今的电子计算机市场本来就空前的复杂,在各个领域的竞争也是前所未有的加强,着一些问题的•处理都需要相关专业人员才能应付,在进行电子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时,必须聘用专业的信息系统集成员,才能最最大程度上发挥项目管理的作用。

3.2促进项目管理的制度化现代管理模式的成功一大要素便在于有效的管理制度,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运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则可以引进相关的管理制度,现今的大多数管理模式五花八门,在应用上也繁杂多样,在不同的领域便催生着不同的的管理模式,但是由于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注重有序的开展以及高效的运行,所以往往导致管理模式在实际情况中发挥作用微乎其微,影响实体的发展,咋运用项目管理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时,必须建立起有序的管理体系,促进其制度化,从而确保在运用过程中能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3.3加强对项目管理的监测电子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是相对复杂的一个工程,对于工作人员的细心,耐心,专业能力都是较大的考验,由其是要在较小误差的情况下,更是加大了难度,所以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很有必要加强对其的检测,减少过程中失误的产生,在监测上,一方面要加强首次项目管理所能发挥的作用,实现其能力的最大化,完成信息系统集成的第一环节,然后,则是要在第二环节加强对第一环节可能遗漏的进行检测,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实现项目管理的最优化。

4结语

第6篇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管理学两大专业的交叉专业,这种专业构成是该专业与其他专业的重要区别,体现了其最大的特性——综合性,这也是该专业的特色之处。通过调查分析,各行各业对信息类人才的需求即跨学科与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1)网站设计与维护类:从事网站的开发、设计、维护及后台数据管理。(2)技术导向与支持类:从事技术咨询与顾问、企事业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企业ERP技术等。以上两类人才为典型的综合型人才,要求掌握计算机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管理技术等专业技能,因此,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可以从职业能力要求的角度出发,定位在网站设计与维护、技术导向与支持两大专业方向上,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信息管理人才。

2、课程体系可行性分析

2.1信息管理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对信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为了解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的市场工作岗位需求,以及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确定我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及课程体系,课题研究小组于2012年年底对市场企业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市场上的企业中,99%以上为中小型企业,而在中小型企业中,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所占的比例较大。

2.2专业学时保证

要实现“双主线”课程体系,专业学时是关键,目前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是三年制教育,三年总学时一般都是2800~2900,公共基础课时一般是400~500,用于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课时在2500左右,参照社会上的专业技能培训,如网页设计师培训500学时左右,企业信息管理师400学时左右,2500学时用于“双主线”课程教学有充足的保证。

3、基于“双主线”课程体系的构建

3.1建设思路

(1)以职业岗位工作需要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和实践性专家的建议,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2)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以培养学生企业信息管理、网站设计开发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模块化的结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方式,设计由几个项目驱动组成的学习情境组织教学。(3)每条主线确立1~2个职业岗位和2~3个拓展岗位,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主要岗位有企业技术咨询与顾问、企事业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站开发与维护等,拓展岗位有企业ERP技术、数据库管理员、网站管理员等。(4)根据每一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安排4~6门主干课程进行教学培养,包括理论和实训教学。

3.2课程体系描述

结合职业岗位工作需求及用人单位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实际要求,提出“双主线”课程体系,两条主线建立在公共的专业基础能力平台之上,针对网站设计与维护、技术导向与支持两大培养方向培养不同的专业核心技能,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3.3专业基础平台

结合信息管理专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形成了由5门课程组成的专业基础平

3.4岗位能力课程

(1)企业ERP系统管理员:会计电算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ERP原理与应用、ERP标准财务、课程实习。(2)信息系统管理员:企业管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恢复技术、课程实习。(3)网页设计师:电子商务概论、网页制作、Java语言程序设计、应用、课程实习。(4)网站管理员:网页制作、电子商务概论、网络信息安全、数据恢复技术、课程实习。

4、结语

第7篇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较为单一,过分注重编写程序,仅仅可以实现存储和查询数据这些简单的功能,而忽略了其他重要功能的开发。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技术的革新而不断迎合和升级,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其价值。我国在开发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时,受当时的技术影响,开发系统的性能较低,操作系统都是单机操作,一台机器负责存储不同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多种多样,内容繁多,却不能很好的实现共享,各管理系统之间不能很好的联系。因而在面对当今高要求的管理工作时,该系统不能很好的提供帮助和支持。如今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应用加速了企业的变革。但是传统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基本都不能联网,即使联网也都是低功能的联网,不能完成繁重的管理工作。远程数据访问功能也就不能开发出来,不能很好的收集社会上的有效信息,不能很好的“与时俱进”。当前的系统升级程序也不完善,对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很难实现。针对上述当前我国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应尽快革新,提高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多功能的转变。

二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当前是信息化、全球化、经济化的时代,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也必须时刻赶超其步伐。无论是管理方法还是管理理念都需革新和完善,也必须要构建良好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去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更好的发挥其优势。

1网络化

当前的社会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使得消息传播的速度提升了数倍,这使得很多领域彼此之间也都拉近了距离。工作人员在数据收集、处理的过程中,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互联网带来的优势很多,首先,它使得传播数据的安全性得到大大的提高,在传播数据时可以避免出现风险因素。其次,在收集、整理、存储以及处理数据的过程中互联网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网络可以快速的收集各类信息,且信息的可靠性较强。再次,工作人员在整理数据时,也可以通过联网进行快速的分类和整合,并且还可以通过共享功能进行数据交换,更好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互联网使得信息用户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无论是内部人员还是外部人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各个部门之间也可以进行密切的联系,这也是提高企业凝聚力的一大优势。因此,在信息资源开放的今天,互联网的应用是当前管理系统的重要“法宝”,这也说明未来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必然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2智能化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应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也逐渐会向着行业化的趋势发展,因此,也必然会加剧市场的竞争矛盾。要想快速解决问题,企业就必须要做出快速、合理的决断,这就意味着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要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简单来说,所谓智能化就是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带有相关的决策和支持等系统,在大量的数据面前可以有效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依据。系统智能化的发展,使得管理人员更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快速的完成各项决策,从而降低市场的竞争矛盾。

3集成化

集成化是当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又一大发展趋势,该系统可以有效整合复杂的结构以及各动态系统,将各个子系统进行连接,从而完成各类信息数据的集成、网络集成、功能集成等。系统集成化可以使各类数据轻松共享,得到信息互通的效果,拉近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为管理人员提供有力的支持。

4安全化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将来也必然朝着安全化的方向发展,企业的管理数据尤为重要,无论是数据的传播还是存储都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一旦系统受到严重的侵害,那么很多重要的信息数据也必然受到损坏,给管理工作带来了隐患。因此,在未来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必须加强防范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5虚拟化

在当前的管理活动中,企业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根据这一现状提供高效的服务,更好的提高管理效率。所以,系统的更新就必须要及时,时常更新系统,改进IT构架,才能以最高效的性能服务企业。要使系统更加灵活,可以基于现有的虚拟技术进行整合服务器,以此来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效果,这样不仅能够节约大量资金,而且更能提高系统的工作性能,更好的进行服务。虚拟化技术在很多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相关技术人员也必然会将该技术运用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中,更好的完善系统,革新升级。

三结语

第8篇

信息管理系统(MIS)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可以把它看做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其以计算机作为基本操作工具,涉及的学科主要包括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经济学、运筹学等,且其理论和方法正处于不断改进和完善的状态。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对信息进行更加全面、系统且准确的处理、存储和管理,以期为人们提供更大的便捷,并进一步形成一个高效运作的集成化系统。

2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以计算机为基础平台,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交流和后处理,相较于传统的书面、电话通信,特点突出,优势明显,经笔者总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适用范围广传统的通信方式

受传输形式和携带方式的限制,适用范围有限,而计算机通信技术形成方式多样,可在二值信号的基础上,完成对文章、图片、声音、影像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再现,适用于多种媒体形式,大大扩展了其应用范围。

2.2传输效率高

二值信号使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传输速度大大提高,对模拟信号的传输由传统的每分钟1.8万个字符,提升大每分钟48万个字符,且光纤时代的到来,还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通信的传递速度。

2.3抗干扰能力强

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依靠二进制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处理和传输,相较于传统的通信技术,便于实现对各种干扰和噪声的清除,有效保证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

2.4安全性高

借助二进制的数据处理方式,计算机通信技术可轻易实现对传输数据的加密和解密,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数据的保密效果,同时也保证了通信内容的完整性,极大的加强了安全效果。

3计算机通信技术

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工业、农业、商业及教育界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实现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借助其有效的数据传输能力,极大的保障了信息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处理的应用、在信息管理系统预测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以及决策功能中的应用。无论是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哪一项功能,都必须依靠庞大的数据库作为基础,传统的通信技术无法同时兼备大容量信息和高效率数据,这时,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使用就显得尤为必要。对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对数据安全的有效保障可使计算机通信技术大大降低了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人为工作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用于信息管理的人工劳动力,从而有利于创造出更大的社会经济财富。

4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9篇

计算机理论探析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

文博系统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充分利用文物信息资源,全面提升文物保护、抢救、利用和管理工作水平。它可分技术的信息化、数据处理的信息化、管理和办公的信息化、藏品研究和管理的信息化及虚拟博物馆等五个层次。它涉及到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多项现代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正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它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传统的文博系统如何调整管理模式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与整个社会共同成长,如何让科技之光照耀不朽文明,让中华文明重放异彩,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促进文博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在文物调查和数据采集中,指标体系比较复杂,这不仅要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更要注重培训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传、帮、带作用,使基层工作人员在培训、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文物系统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也是对文博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的过程,通过文物系统信息化建设,可为文博系统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队伍。

3、促进文博行业管理的科学化。随着文物资料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摸清文物家底,使文博信息数据一目了然,从而为文物的抢救、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使我们文博行业管理机构在资产管理、经费管理、宏观决策工作上更趋科学、合理。同时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使各级文物收藏单位文物保管的科学性大为增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文博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可直接带动保管研究、陈列展示、宣传教育、对外交流等工作,提高了文物保护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提升了博物馆社会服务水平,扩展了博物馆的生存发展空间。 4、促进文博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作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来讲,除部分作为旅游景点开发利用以外,大部分资源价值未得到利用;作为馆藏文物来讲,除部分通过博物馆展示以外,大部分尘封在库房,文物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价值得不到体现。而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为文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基础,特别是数据库建设项目的实施,给文博管理、文物宣传和文博资源信息的合理利用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契机。

5、促进先进文化的大众化。通过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开发,借助虚拟展示和交互技术,建立基于祖国深厚传统文化内涵的电子游戏、网上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知识库。通过校园、家庭、网上等多种途径,把优秀文化生动具体地融入青少年成长的各个环节,用健康、益智、有趣的游戏和传统文化知识吸引青少年,使他们在游戏和娱乐中也能得到身心放松、知识积累和情操陶冶。通过数字博物馆建设,扩大、延伸文物展览的空间和时间,改善展示手段,从而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人民群众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自主欣赏不同地域、不同主题的文物和文化知识、充分享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接受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增强文化认同感。

“计算机理论浅谈电子仿真在电子教学中的应用”怎么写呢,请看求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计算机理论浅谈电子仿真在电子教学中的应用

一、电子仿真在电子教学中的优越性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大力发展,各种电子仿真软件不断涌现。当今世界流行的电子仿真软件如:ORCAD、PSPICE、MATLAB、PROTELDXP、MULTISIM等。而其中PROTELDXP、MULTISIM在职业院校电子教学点突出、功能齐全、操作方便、普及性较高。利用仿真软件来实验的数据和技术指标都是真实有效的,不需要附加额外条件,与实际电路运行相同。无需太多的抽象思维,与在实验室工作一样,任意设计电路、运行、数据分析,许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就能解决,教学效果好,教学效率高。而且电子仿真在计算机上完成各种实验,将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原来无味的理论教学变得生龙活虎。使得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变得非常直观。增强了学生的互动性。

用计算机仿真代替了大包大揽的试验电路,大大减轻验证阶段的工作量,其强大的实时交互性、信息的集成性和生动直观性,为电子专业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能保存仿真中产生的各种数据,为整机检测提供参考数据,还可保存大量的单元电路、元器件的模型参数,采用仿真软件能满足整个设计及验证过程的自动化。所以电子仿真在职业院校电子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将会给电子技术带来一场革命。同时也给电子设计人员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发展前锦。

过去有些没有实验条件的学校教师在进行电子教学时,一般都是在黑板上画电路,而且不标准也不美观,起不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现在利用仿真软件可以很方便的画出标准而且美观的电路,使得电子教学不论是理论还是实验课大大的提升到新的水平,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过去由于实验器材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不能亲自参加电子实验。而且有的电子实验学生要接触到电,所以也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现在利用电子仿真软件可以使学生放心大胆的去完成各种电子实验,给电子教学带来很大的发展前锦。

二、电子仿真在电子教学理论课中的作用

过去由于电子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理论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理论课教学枯燥无味。采用电子仿真软件后,理论课教学可以生动活泼,特别是有些理论课要用实验去验证他的实际性,更显得电子仿真软件的必要性。在以前很难用实验去进行的理论分析,现在显得运用自如,而且电子仿真软件提供了多种理论分析的方法,这些在以前的电子教学中是不容易实现的。电子仿真软件引入电子理论课教学后,一改过去老师讲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和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电子理论教学中来,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理论课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文博系统信息化发展现状

上世纪末,文博系统就已开始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对馆藏文物信息管理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各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为文博系统信息化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建设初具规模;文博行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起步;信息化应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及基础性研究取得进展;信息化工作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步发展,原来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只是一种初步的应用,与文博事业发展要求相比,与其他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对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重视不够,对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规律认识不足,尚未建立起统一、有效的信息化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化运作的意识较为薄弱。

3、文博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尚未建立满足文博事业发展需要的大容量信息存储和交换体系。现有的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缺乏可靠保障,数据备份系统、安全认证体系亟待建立。

4、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受资金缺乏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各地信息化发展极不平衡。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设施、轻数据,重新建、轻整合与维护等问题,资金管理力度不够,使用效率不高。

5、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数量严重不足,知识结构不甚合理,专业素质亟待提高。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文物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尤为紧缺。制度化、规范化的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尚未建立,从业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较低。

6、计算机数据库中录入的馆藏文物藏品的档案信息不够完整,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文物藏品的完整情况,给藏品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带来极大不便。

7、文物信息化缺乏对外交流和宣传平台。文物事业信息化工作存在闭门造车的现象,没有广泛和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交流与合作机制,没有充分的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相关领域和文物博物馆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经验。文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未能主动采取行之有效的机制和手段,通过与文化产业的合作,促进文物信息资源的推广和传播。

三、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对策

人才队伍是保障。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信息化发展的保障。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广泛依托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人才优势,通过自主培养、引进吸收、交流合作等多种方式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博信息化业务骨干和复合型管理人才,建立并完善科学、有效的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相关业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普及培训,创造良好的信息化应用环境。同时要研究吸引、稳定信息化人才的政策、措施,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和竞争激励机制,增强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凝聚力,发展高水平的文物信息化人才队伍。

3、资金投入是保证。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应以政府投入为主,积极鼓励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将信息化建设资金列入年度投资计划并确保落实到位,专款专用。在积极争取财政投入的同时,要开辟多种筹资渠道,吸引社会和企业投资,扩大与相关行业和产业之间的合作,积极探索利用文物信息资源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模式。

4、传承文化的目的。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太多的文物文化要求我们将它们展示给世界、展示给国民。博物馆的工作就是要将我们先进的文化底蕴展示给世人,通过人们的传播和理解来保证先进的文化得以传扬。要大力推动与企业、科研、教育等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参与国际文物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优选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建立若干示范工程,促进文物事业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要广泛宣传文物事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借助各种媒体和文化产业增加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吸引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5、需求主导是方向。文博事业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应用,应用的关键在于需求。文博事业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定的信息技术需求,信息化建设不可能脱离实际业务工作而自行其事,要强化信息技术研发与业务工作的联系和有机结合,以行业需求指导应用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以信息化应用促进业务工作的发展。要重视行业信息化科研基地建设,加强考古发掘现场的数字化记录与文物保护、数字化图形图像处理、三维虚拟展示、古汉字编码等行业急需的关键应用信息技术研究。要以解决文博行业的实际需要为目标,开发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行业系列应用软件,加快推广应用,切实提高文博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真正实现以信息化推动文博事业的全面发展。

6、信息资源是核心。在信息时代,信息是最重要的核心资源。而我国的文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还很滞后,信息服务水平低下。因此,必须抓住信息化发展机遇,将丰富的文物资源和五千年的中华优秀文明转化为文化信息资源优势,突破数字鸿沟和数字机遇的瓶颈,实现我国从文物资源大国到信息资源大国的重要转变。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加强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和整合等基础工作,重视信息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信息安全,面向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需要,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博信息资源服务。

7、基础研究是源泉。加强对文博事业信息化基础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对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建设任务,有针对性的开展信息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基础性研究工作,科学地阐述文博事业信息化的概念、内涵、目标和任务,深入分析信息化发展给文博事业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构建全面、系统的文博信息化发展体系、把握行业需求,明确发展方向,加强对文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等重大问题的研究。要加快研究制定文物事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标准与规范,制定信息分类与编码、数据库、元数据、信息交换、软件开发、数据采集、数据建库、运行管理等关键技术标准和实施规范。

四、结束语

落实党的科教兴国战略,加快中国文物事业信息化建设,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文博系统应该抓住机遇,不可坐失良机;要开拓创新,不能因循守旧。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古老的传统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使文物事业在信息化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国文物事业的信息化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参考文献:

[2]黄强.试论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3]李强.信息时代的博物馆.华中建筑,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