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2:01
导语:在药品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为实验研究类课题,每一个实验都需要多种仪器、生化试剂和其他耗材,特别是分子生物学试剂,价格非常昂贵。对于一些刚升格为本科院校的生物院系,教学资源会相对不足,如实验场地不够、仪器设备不全、少药品等现象较为普遍。学校对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经费的拨付是通过折算成课时(每位按28学时)以课时酬金的形式拨给指导教师。但许多高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经费的投入非常低,如有的高校生平均经费只有100元[3]。因此,大部分经费只能从指导教师自己的科研课题中拨付。加上大多数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由于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其研究结果发表的价值不大。因此,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考虑,部分指导教师不太情愿投入过多的经费,而这反过来又会严重影响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2提高南华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2.1改革现有教学模式
目前,生物技术专业人才不但需要掌握扎实的生物学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许多综合性大学生物类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已超过了本科生的招生规模。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应在本科阶段即开始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可以考虑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将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时间安排提前,在大三甚至大二时学生即可以在导师指导下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郑增娟等对某医学院校本科生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42.6%受调查的学生都希望将毕业论文撰写时间提前至大三[4]。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和应用的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创新性和探索性较高的课题,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目前,我校药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已开展了尝试,在新生入校起,所有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就实行导师制,一般每位导师指导2-4名本科生。这样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可以进入导师的实验室,有充足的时间来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以及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2选拔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责任感的教师承担论文的指导
要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通过制定指导教师工作细则来实现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制度化[5]。指导教师应在毕业论文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勤勉严谨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做好毕业论文对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意义。同时指导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学术道德和品行操守对学生会有深刻的影响。
2.3全程监控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设计过程中,要始终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组织管理为保障[6]。从任务书的下达、相关文献的查阅和论文的准备、开题、实施、中期检查、论文撰写阶段教师均要全程进行指导和监控。学校教务部门应制定论文开题与中期检查制度,全程监控论文的实施和完成情况。学校还应为学生建立完整的论文档案,如学生的任务书、开提报告、实验记录、论文等。指导教师在论文全程中的指导和监督是指强调指导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用,而不是布置任务似的指导,否则会导致学生过分依赖于指导教师,无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规范论文写作、严格答辩程序、客观评定成绩
论文写作要按正式期刊的发表要求来规范,从科学术语、文献引用、标点符号使用、图表绘制、图表说明等方面都应规范化。学校从2012年起实行本科毕业论文制度,规定重复率在30%以上的必须修改后才能参加答辩,重复率在60%以上的推迟一年答辩。对答辩过程应严格监督,如采取的教研室小组答辩、院级公开答辩和校级公开答辩三种形式是一种较好的尝试。小组答辩以教研室为单位分组进行,导师一概回避,互相答辩对方评委的学生,严格规定答辩程序和时间(如学校规定陈述和答辩时间必须控制在15min左右)。成绩的评定应采用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最好是能量化的指标,如从论文的创新性、理论知识的掌握、论文工作量、实验结果、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给出具体评分标准,成绩评定的主体可采用指导老师、论文评阅教师、答辩评委三级评分相结合。随机抽取30%左右参加院级公开答辩,被评为优秀的再参加校级公开答辩。这样能有效地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质量进行监控。
2.5建立本科毕业论文的激励制度,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应建立完善的本科毕业论文激励制度,如学生的毕业论文公开发表在学术刊物上、获得了某些等级的奖励与表彰、获得了国家专利等,学校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通过物质鼓励或以增加综合素质测评绩点、评优、评先、评奖学金、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等形式进行奖励。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积极性,为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2.6加大本科毕业论文的经费投入
1.指导教师科研水平参差不齐。以我学院为例,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变化,学生人数扩招,近年来每年招生的人数均较多。药学专业2014届和2015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80人和250人,而我学院教师人数仅仅大约为60人,平均每位教师需要指导4~5人,精力上无法保证,且我学院教师50%以上为近几年毕业的青年教师,自身指导论文的知识匮乏,没有指导学生完成论文设计的科研能力。此外,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大都是骨干任课教师,除了每天日常的教学授课工作之外,还要进行科研课题的申请和开展实施、科研文章撰写、课题结题等工作,在毕业论文每生一题的形势下,与学生接触很少,仅仅通过Email或电话指导,指导教师和学生根本没有在一起共同解决论文中相关问题的时间,造成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不高。
2.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合理。我学院毕业论文工作的安排是大四上学期进行开题,这时学生仍有大量的专业课程未完成,学习时间紧张,且学生面临研究生考试的压力,很多学生重心放在理论课程学习和研究生考试上,准备毕业论文的时间少之又少,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总结资料的工作不能高效地完成,使毕业论文的开题不能到达预期目的。次年1月至5月是学生毕业实习以及研究生面试的时间,也是学生求职就业的黄金时间,很多学生会积极参与招聘单位的考试,从而没有心情顾及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实验;而我学院学生真正的毕业论文实验时间只有三周左右,在短暂的时间内,学生根本无法保质保量地阅读大量文献、完成实验操作以及撰写出高水平的论文,严重降低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3.教学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目前,高等院校大多面临资金的压力,在实验设备资金投入上以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为原则,教学资源相对滞后。而毕业论文数据和结论都要通过实验来获得和验证,因此实验室毕业论文完成的前提保障。实际很多高等院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可以提供给本科毕业生进行论文设计。以我学院为例,在保证在校本科学生实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根本没有固定的进行毕业论文的实验室。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论文时只能挑选没有课程安排的时间,造成实验仓促,师生普遍感觉不合理。此外,我学院在论文方面没有经费的投入,这样在论文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药品等均需指导教师和学生自己解决。以上原因从根本上又大大降低了论文的质量,使论文的科学性、真实性无法保证。
4.学生素质有待提高。扩招政策的出现,使得一方面高校的录取门槛降低,造成部分大学学生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不高,教学经验欠缺,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这两方面因素均造成现在大学生的质量不高,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存在极大影响。表现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就是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从科研的角度对论文的设计、材料组织等进行构思,写出的论文内容不规范、论据不充分、表达不清晰。更有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态度不认真,认为只要能找到工作或者考上研究生,论文只要过关就可以了,所以对本专业的毕业论文缺乏兴趣和足够的重视程度,不愿意花时间去查阅资料,更不愿意在实验室做实验,造成撰写论文时粗制滥造现象的出现。
二、提高医学院本科药学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设置合理的毕业论文工作时间。首先从课程设置上解决时间不足的问题。课程尽量安排在前六个学期,第七个学期专门设置为毕业论文时间,也可安排一些与毕业论文工作有关的查阅文献课程以及科研论文撰写课程,这样可以为学生前期查找资料以及开展文献调研活动提供帮助。
2.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是对学生素质的综合检验,需要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更要具有一定的科研素养。我学院现在推行的本科生“助研”活动有显著效果,学生在“助研”中接触到本专业的科研前沿,了解了自身专业知识的匮乏,激发了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强大动力。但此项活动目前参与人数不到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亟需将“助研”活动推广,让更多学生参与,得到科研锻炼,提高科研能力。此外,改革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内容,多进行一些设计性实验,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从大二开始,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学年论文的撰写,可以从对某一专题写综述开始,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阅读文献,收集资料、鉴别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3.推行毕业论文“导师负责制”。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不强,科研思维还未培养起来,这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从开题、实验操作到论文撰写均需指导老师全程参与。如果这个关把不好,论文质量层次是上不去的。首先,论文的选题要确保质量,可主要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主体,在操作时可将课题分解为小的子项目,降低本科生难以胜任的问题。对于无课题的老师,要明确论文选题不能盲目,不能缺乏创新性,更不能脱离学校现有的仪器设备,无法操作。其次,在实验具体操作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跟踪实验,对学生的数据、结果进行监督,不允许造假现象存在,并且可固定教师与学生联系时间,例如隔一天汇报一次结果。在最重要的论文撰写阶段,指导教师可首先安排一名研究生对四五名本科生进行论文撰写指导,学生论文上交之后,要按照精益求精的原则,把论文多通读几遍,大到论文整体小到标点符号都要认真修改和校对,对论文质量不合格的同学坚决不予通过,从根本上杜绝学生不论论文好坏都能毕业的侥幸心理。
4.规范毕业论文撰写进程。学院及指导教师所在教研室实行两级管理,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进行定期检查,该项工作可以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初期检查、中期检查以及后期检查。初期检查工作主要是在指导教师报送完毕业论文选题之后,学院及教研室应就教师申报的论文选题的实验工作量以及实验可操作性进行检查,并最终给出科学合理的毕业论文选题。中期检查主要是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学院及教研室抽调有经验的教师检查学生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数据收集的合理性等,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后期检查主要是论文撰写阶段,指导教师按照本科毕业论文标准,对论文的结构框架、文献资料使用、论述的正确性、基础理论知识、文字表达等逐项检查,发现不合格的当即指出,要求学生改正,并明确不合格不予论文答辩的政策。
5.完善毕业论文评定体系和表彰制度。毕业论文成绩可由指导老师评分、院系评阅人评分、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综合组成,从而确保成绩的客观性。除了评选本科学生的优秀毕业论文,学校更要对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予以表彰,可作为教学评优及职称晋升的首推对象,为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创造更加良好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124-02
21世纪是一个以人才为核心的高级技术产生迅猛发展的世纪。随着我国加入WTO及GMP等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我国医药工业将直接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竞争。但大多数制药企业由于工程技术的问题和制药设备的落后,不能完全实现工艺设计的要求,造成产品技术含量底、质量不稳定。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的陈旧,也使得药品的生产不能完全融入国际制药行业的竞争中。如何尽快的缩小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适应集约化生产以提高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是我国制药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医药工业的发展速度与制药工程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只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知识的药学类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现代医药生产企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大批既懂制药又懂工程同时擅长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而既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又懂得工程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几乎为空白。因此,教育部已于1998年调整了高等教育专业目录,其中在药学类增设了制药工程专业,以期培养出具有优良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宽阔的知识领域,并且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重视本科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和实践
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和见习期都比较短,而既具有工程教育背景,又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比较少,在诸多教学环节中,学生很少做工程设计,多数进行专题实验。制药工程专业的课题设计环节的重点不突出,与实践脱节是目前影响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要突出该专业的特点,就要贴近工业实际,把制造技术、质量意识、市场竞争、工业安全与法律约束等内容联系起来。注重发挥各学科的交叉作用,围绕重要的药物原料、中间体和辅助材料的生产工艺,以及典型药品的合成与制剂,带领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参观学习,了解制药企业的生产实践,让学生在制药车间感受工业化制药过程,建立工程制药的观念和思想,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时间一般不少于4周,通过实习,应使学生详细了解实习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点、主要工序操作、控制方法、操作条件、主要设备的结构、尺寸和性能及工作原理;熟悉实习产品的能源条件、节能措施、“三废”防治及综合利用、实习车间的布置、技术安全、实习车间的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情况;掌握实习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实习车间曾出现过和现存的问题、曾采取或打算采取的改进措施。实习结束后,应当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含设计说明书与图纸的质量,说明书内容是否完整,文字表达是否简洁、清楚,程序模块能否进行联动计算,工作界面是否友好,可读性、可移植性是否强,设备选型与车间布置是否合理、先进,主要设备总装图的结构是否正确,图纸表达是否规范,图面是否整洁、清楚等。
二、重视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强调的是突出创新性和实践能力。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与研究很少相关,这使得不少学生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让科研成果进课堂,树立崇尚科学的观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加强创新实践,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新体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开创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放式实验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它主要分为五个阶段:①教师给出实验题目;②学生通过自学、自查文献,独立设计实验方案;③经教师审批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④总结归纳实验规律,以论文形式完成实验报告;⑤举行小型报告会。开放式设计实验的选题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各类文献资料,并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在开放式实验的全过程中,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从事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锻炼学生独立动手能力、独立观察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学生得到了全面的科学研究训练,学到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能力培养上升到了高的层次,经受的锻炼发生了质的变化。
三、大力支持科技创新
学校应鼓励学生开展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努力将各实验室打造成为本科生科技创新的第二课堂,积极组织二、三年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校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和学院级基础教学平台对学生全日开放。鼓励学生从二年级开始以研究平台为基础,自带课题或科学问题,或以教师的课题为前提,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导师制下的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营造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学术氛围。
四、提高和把握制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让学生提前参与科研实验。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通过大一和大二基础课程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经验。对于进入大三的学生,利用课余和休息时间参与老师科研实验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过程。在毕业论文总体安排上要做到提前参与,做好准备,合理安排。通过双向选择,学生在大三阶段就确定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不仅能够在今后专业课程学习中从导师那里获得必要帮助,同时有助于毕业论文工作顺利进行,导师也能够将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与自身科研工作结合起来。提前做实验,避免毕业论文与找工作和考研及复试时间冲突。毕业论文时间一般安排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开始,但该学期是学生最没有心思留在学校学习的时期。此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也是令指导老师最为头疼。毕业论文在预答辩阶段学生要么找工作在外、要么是考研复试在外,根本顾不上实验和毕业论文。所以提前让学生做毕业论文的实验工作,后期写毕业论文时就不会因忙乱导致论文质量下降。同时为确保论文质量,还有必要加强该实践教学的监督、管理和检查。借鉴其他高校先进经验。教师要认真指导,及时检查学生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提出论文中问题和不足,启发学生找出解决方法和建议,督促学生按计划进度进行论文工作。
综上所述,医药工业作为21世纪的战略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产出等特点,属知识密集型、专业化程度高的特殊产业。由于其发展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因而世界各国均将其列为未来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医药工业的发展速度与制药工程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如何才能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制药工程类型的人才?我认为应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注意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工程实践的训练,培养创新和创业能力,成长为既懂得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知识,又懂得现代制药工程技术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小平,徐海星,李湘南,等.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8,9(5):93-94.
[2]李华,胡国勤,梁政勇,等.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1,(4):24-26.
[3]祝宏,刘永琼,巨修练,等.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及实践[J].药学教育,2005,21(5):17-19.
[4]谭倪,聂长明,袁亚莉,等.新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0,(4):63-66.
[5]燕方龙,赵琳静,任新锋,等.地方工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9,(5):29-32.
[6]颜凌燕,陈明功.指导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63-64.
获得足够多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是有效筛选产油微生物的前提。那么,从外界环境中高效分离纯化微生物显得非常重要,但有同学不能有效地进行实施。就分离产油真菌而言,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的偏酸性土壤中真菌较多,而有的学生却随意从校园一角采土样进行菌株分离,影响分离所得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也有学生在分离过程中,选用的培养基中不添加抗生素(如链霉素或氯霉素等)和孟加拉红,致使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交织生长在一起,不利于后续菌株纯化。此外,还有学生在筛选到菌株后,仅从菌落形态方面简单判断后就将类似菌株丢弃,人为地降低了所得微生物的丰度。
2产油菌株筛选
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不难发现产油微生物筛选常用的方法是脂肪粒计数法。该方法是使用70%苏丹黑乙醇溶液将细胞内的脂肪粒氧化成蓝黑色,细胞质经过0.5%蕃红复染后成红色,显微镜下统计脂肪粒数而进行初筛[4]。但有学生在实验前期没有筛选到产油微生物,了解得知学生初筛时间存在问题。初筛时间过早,会造成一些油脂积累缓慢的微生物漏筛,但菌株培养时间过长也会造成产油优势菌株细胞内的脂肪粒重叠而产生误差。
3产油菌株鉴定
当前微生物一般采用多相分类鉴定。为了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开阔学生视野,要求学生同时利用形态学观察与生理生化特征等经典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所分离得到的产油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经典鉴定方法中,产油霉菌以形态特征为主要指标,产油酵母则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指标兼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采用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其ITS1-5.8S-ITS4保守序列,后扩增产物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纯化测序;测序结果提交到NCBIGenBank中Blast,获得同源性较高菌株ITS序列,先利用ClustalX进行多重比对,再用Mega5.0构建NJ系统进化树,综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确定产油菌株的分类地位。4期马博: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验的探索与实践111实践证明,经典鉴定方法繁琐耗时,而分子生物学方法简单便捷,但实验技能要求较高,其关键步骤是高质量基因组制备和PCR扩增条件优化。微生物基因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后续PCR扩增实验。虽然多数学生提取的基因组能够满足PCR扩增要求,但琼脂糖凝胶电泳的结果显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弥散拖尾现象,表明制备的基因组有降解或含有RNA、多糖及蛋白质等杂质。那么,基因组DNA提取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呢?一是在水浴保温期间,摇动不能太剧烈,以防基因组DNA断裂;二是用等体积氯仿/异戊醇抽提时,上清液应无色,且EP管中的有机相与水相交界处无明显的杂质,否则应重复抽提。另外,还应在DNA提取溶液中加入1μg/LRNase,以除去RNA,提高基因组质量。PCR扩增实验精微,需要格外细心。如微量移液器的使用方法和PCR体系中各种药品的添加顺序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此外,退火温度是PCR扩增实验关键反应条件之一。退火温度过低会导致PCR产物杂带过度,退火温度过高又扩增不到目的片段。指导教师详细讲解PCR扩增实验原理之后,学生掌握了PCR扩增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多次实验,最终确定了所使用引物的退火温度,产油霉菌和产油酵母分别为56℃和54℃。
4结论
关键词: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毕业实习;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44 doi:10.3969/j.issn.1003-305X.2016.01.417
毕业实习是中药学专业学生本科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环节,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毕业实习的质量决定着学生能否顺利地由学校教育过渡到社会就业。笔者对本校中药学专业2015届毕业生(59人)的实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不记名调查方式。共发放问卷59份,回收59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9份,有效率100%。调查内容包括实习岗位选择与分布、实习时间安排、毕业论文完成情况、对实习岗位的满意度等,旨在了解本校中药学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情况,发现问题,改进实习,提高毕业实习在本科教育中的作用。
1调查结果与分析
1.1实习岗位选择及分布调查
实习岗位是影响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2]。对于校内外多个实习岗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或由学校安排。27.1%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寻找实习岗位,30.5%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根据未来工作的需要选择实习岗位。学生对实习岗位选择的数据见表1。最终学生的实习岗位分布中,54.2%的学生在本校实习。在校内和校外科研单位实习的学生,其实习内容基本上为科研实验型,能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完成某一部分的科研实验,并以科研实验的内容作为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在校内外科研单位以外岗位实习的学生科研实验相对做得少,但可以更贴近药品实地生产、销售、管理等,与校内教育环境不同,所接触内容不同,更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社会经验,有助于就业后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对“选择实习岗位时最吸引你的条件”问题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期待在实习过程中能获得相关经验以利于今后的就业,而岗位所在地决定了能否方便就业应聘等活动,所以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今后可引导学生在实习安排中将二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安排实习,既考虑到学生的实习地点问题又增加学生的实习效果。另外,教师因素也是学生对岗位选择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1.2实习时间安排情况调查
我校中药学专业的毕业实习安排在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学期,在此时间段,学生不仅要毕业实习,而且面临考研或就业,大量的招聘面试、公务员招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或调剂等伴随着整个毕业实习期。很多学生的毕业实习断断续续,实习时间、心态或实习专注度受到一定的干扰。调查结果表明,在所有中药学专业的实习学生中,64.4%的学生在实习期内基本在岗,27.1%的学生因去有意向的公司实习而1/2以上的时间不在岗,6.8%的学生因考研复试、应聘等原因1/2以上时间不在实习岗位,1.7%的学生基本上都不在实习岗位。但从实习的结果来看,所有学生都完成了实习任务及毕业论文。经调查,那些长时间不在实习岗位的学生选择在实习期前找指导教师,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提前实习,以调解实习期中实习与工作招聘、考研等之间的冲突。
1.3实习内容完成情况调查
我校中药学专业的毕业实习,要求学生能够在实习期间独立完成某一部分科研课题的研究。从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完成情况来看,52.5%的学生实验或毕业课题是全部由自己完成的,20.3%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基本上是做辅助工作,27.1%的学生认为自己做的实验等完全与毕业论文无关,没有做实验的学生为0%。从数据来看,中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实习内容上多数从事实验研究,但有可能由于实验结果不理想造成实验内容与毕业论文不相关,或因实验技能达不到指导老师的要求而只做一些辅助工作。
1.4实习效果自我评价调查
学生对自己毕业实习的效果评价见表2。67.8%的学生认为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说明毕业实习的确取得了较好效果,学生能体会到毕业实习在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重要作用。另外,25.4%的学生认为虽然未觉得对以后有什么用处,但毕业实习会是大学生涯中印象深刻的记忆。在“实习是否对未来的职业有帮助”这个问题上,虽有44.1%的学生认为有很大的帮助,仍有较多学生认为很少帮助或没有帮助。对未来规划不清及实习岗位的选择缺少主动性可能是对实习效果产生不好影响的重要因素。实习后,33.9%的学生认为通过实习明确了毕业后的就业目标,32.2%的学生知道了大概方向,说明毕业实习对就业还是有相当大的引导作用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很好的向就业过渡的作用。
1.5对毕业实习要求的调查
通过实习,全部学生基本完成了毕业实习内容、撰写了毕业论文并完成了毕业论文答辩。回顾实习过程,33.9%的学生认为学校要求太多、过于严格,52.5%的学生认为要求基本合适,13.6%的学生认为要求太少。从学校角度出发,对学生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实习制度,有助于学生更能专注于毕业实习,提高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从学生的角度,对更灵活的管理方式及实习模式有所期待。就“如果对实习岗位有再一次的选择机会,会更多考虑哪方面因素”,39.0%的学生认为会更多考虑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30.5%的学生会更多考虑指导教师的人品和对学生的关心程度,11.9%的学生会考虑岗位所在地,18.6%的学生会更多考虑实习内容。可见,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及对学生的关心程度在实习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及其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应该是进一步提高实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1.6毕业实习与就业方向相关度调查
毕业实习与就业相关度的调查中,笔者发现,28.8%的学生的第一份工作与实习内容相关,37.3%的学生基本相关,说明实习岗位的设置与就业关联度相对较高,能够对学生就业有一定的帮助;但也有33.9%的学生的第一份工作与实习内容不相关,可能由于学生在实习前对未来工作方向不明确或想尝试不同的工作内容等原因引起。
1.7对实习的满意度调查
学生对实习岗位及指导教师的满意度是对学校实习设置及安排工作的重要考评指标。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实习岗位的满意程度,有30.5%很满意、54.2%基本满意、15.3%不满意;而学生对指导教师的满意程度,从很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到非常不满意,分别是59.3%、23.7%、10.2%和6.8%,满意率达83%。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实习岗位和指导教师的指导是满意的。其中,学生对实习岗位的不满意度与指导教师的因素有关。
2讨论
从以上对中药学专业学生实习情况的调查结果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面对毕业实习,并能从中获得较好的效果,对毕业实习是满意的。通过问卷调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提高学生的毕业实习效果。
2.1进一步提高毕业实习的地位
从学生选择毕业实习岗位的方式来看,大部分学生能针对自己对未来工作的规划或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知道自己应该在实习过程中获取相应的科研或工作经验。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对毕业实习岗位的选择缺乏主动性,说明这部分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仍认识不足,因此需要加强毕业实习的动员工作,让学生对毕业实习有充分的认识。同时学校要开阔思路,引进多种毕业实习模式,修订培养计划,进行毕业实习改革,提高毕业实习在整个中药学本科教学工作中的地位[3]。
2.2加强毕业实习管理
毕业实习是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因与课堂教育方式不同,学生对毕业实习充满了新奇、期待,也要面临一系列挑战。面对遇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以保证学生毕业实习的顺利进行,这就要进一步加强毕业实习动态管理,加强实习巡查制度[4]。在增加实习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和遵守规章制度的教育,适当增加考核制度,以增强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提高实习的质量[5]。加强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沟通、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规范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行为,确保学生在毕业实习中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进而为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提高指导教师水平
指导教师的指导是决定学生在毕业实习中能获得多大收益的一个关键性因素。问卷调查也显示,学生对毕业实习的满意度直接与对教师的满意度相关。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助于提高学生毕业实习的热情和实习的效果[6]。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态度[7]。指导教师可在实习期间适当安排针对实习内容的讲座,提高实习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深入理解,并在实习过程中就某些知识细节亲身细心指导,以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实习角色。除了专业方面的指导,对学生就业方面的指导、情感上的关心和鼓励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实习,顺利步入社会。
2.4加强对学生实习安排的指导
首先,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实习时间。由于毕业实习受到就业应聘、考研复试等各种重要事情的冲击,合理的毕业实习计划对学生来讲显得格外重要。做好实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有利于学生有效利用毕业实习时间更多地学习新技能,更好地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也有助于学生在实习与就业、升学各种事情之间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8]。另外,要指导学生合理地选择实习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的就业工作与毕业实习内容不相关,这也是部分学生对实习不满意的原因之一。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学生实习前的指导工作,指导学生规划未来并根据工作的需要选择更合适的实习岗位,以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有更有利的条件,也更能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3结语
毕业实习问卷调查显示,中药学专业学生的毕业实的来说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而对于其中反映出来的一些不足,应通过加强对毕业实习的重视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实习制度、改革实习模式等予以解决,以期推动学生有效合理地利用毕业实习,充分发挥毕业实习在整个中药学专业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使毕业实习成为学生未来工作、学习坚实的铺路石,同时为培养符合中药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中药学人才提供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郭丽冰,沈志滨,陶曙红,等.中药学专业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质量调查报告[J].药学教育,2013,29(1):55-58
[2]田莉,曾斌芳,田树革,等.中药学专业毕业专题实习问卷调查及分析[J].药学教育,2012,28(1):55-58
[3]孔令义,梁敬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2):6-8
[4]王萍,聂继红.加强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管理的探讨[J].新疆中医药,2010,28(1):57-58
[5]李启照,宋祖荣,张兴法.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药物制剂专业毕业实习研究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1):219-220
[6]冒小璟,徐群为,李歆.医科大学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与改进设想[J].药学教育,2015,31(3):77-80
[7]徐安龙.善待学生,以致其性,为实现“振兴中医梦”培养高素质人才[J].中医教育,2015,34(6):1-5
我们对有机化学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改变跟着理论课程走的模式,提出了有机实验模块化教学。我们将实验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教学模块:有机基本操作实验教学模块(60学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别教学模块(12学时)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制备教学模块(72学时)。前两个模块是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础知识的应用,为第三模块打下基础,整个实验教学是一阶梯式的模块训练过程。实验内容的优化主要是加强基本操作的训练。如在有机基本操作实验教学模块中,针对多年来学生对重结晶实验操作掌握不够理想的情况,在重结晶的实验操作内容上进行增加调整,除了保留原有的实验内容(70%乙醇重结晶萘和水重结晶苯甲酸),增加了两个实验内容: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重结晶苯甲酸。一是先加入不溶溶剂,再加入可溶溶剂;另一是先加入可溶溶剂,再加入不溶溶剂。在重结晶实验内容上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将水和有机溶剂重结晶化合物的溶解装置不同、溶剂量和具体操作步骤明确告诉学生,先让学生对重结晶操作、溶剂的选择和应用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给出物理常数,学生运用物理常数来分析、计算确定重结晶所需的溶剂量,再根据所查阅的文献和原来的实验基础选择溶剂,给出具体的实验用量和操作步骤。通过这些训练,即多次重复练习了重结晶的操作技术,学生学会了应用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如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来掌握实验中溶剂的用量,知晓溶剂量是重结晶收率高低的一个关键。学生应意识到实验预习时所查的物理常数不是摆设,它是指导实验的一个关键。实验使学生明白了有机化合物的重结晶溶剂的选择可以是多样化的,懂得如何选择合适的溶剂纯化化合物。实验基本操作内容上的调整,为之后的有机合成实验模块、综合实验以及本科论文阶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调整增加了一些实验内容,学生实际的能力训练得到了加强,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传统的实验课上,任课教师会仔细地将实验讲解一遍,对原理和所采用的装置及药品的用量都做详细的说明。学生听完之后,“照方抓药”,整个实验过程中只是被动地验证,机械地重复,印象不深,没有达到能力培养目的。因此,我们在不同的阶段(或不同的教学模块),根据学生的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有机实验的基本操作模块,重点加强基本规范操作的教学,并要求学生了解这些操作在实验中的应用。因此,我们在教学组织上,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学生上台示范的环节。先请学生上来实验操作一下,然后其他同学来评定其操作的规范性,再由老师总结点评,强调注意点。这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其预习效果也有很大提高,他们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更加规范,也不容易忘记。这一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起到了师生手把手交流学习的作用。
而在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别以及有机实验的合成与制备实验模块,学生已学习过有关的理论基础知识,这时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组织上,不再是一味地由老师讲,而是增加了师生讨论的环节。老师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如酚的性质实验中,为何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会和FeCl3起颜色反应,但对羟基苯甲酸和间羟基苯甲酸却不反应?同样含有羟基和羧基的苯环,两个基团所处的位置不同但却有不同的反应现象。学生可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出解答,老师再总结,使得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印象深刻,也培养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又如在乙酰苯胺的制备实验,提问为何在实验中要用到刺形分馏柱?为何要保持柱顶的温度在100℃~110℃?这就需要学生对刺形分馏柱的使用条件有一定的了解,这就复习了基本操作的内容,而柱顶温度的维持又和反应物、产物的性质有关,学生要用到化合物的物理常数来解决问题,整个有机实验的知识由此系统化。同时,对产物的纯化用到了重结晶的操作,这又和第一模块的基本操作联系起来。通过现场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学生将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对知识认识、把握的层次有了大幅度提高。有的学生在进行归纳总结后,有茅塞顿开的感觉。通过加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后续的综合实验及论文阶段的实验顺利开展打好了基础。
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教学中充分应用网络等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来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3,4]在有机实验的基本操作模块中,针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有机实验玻璃仪器,容易混淆一些仪器的名称,我们将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做成多媒体课件,以上理论课的形式向学生讲授,把枯燥无味的仪器介绍,变成生动、鲜明的多煤休画面,加深学生对仪器的认识。同时,我们在第一次课上还播放一些有机基本操作如蒸馏、重结晶、萃取等相关实验的多媒体影像资料来演示实验内容以及规范化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实验课教学效率,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之对后续的动手操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关键词 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模式;现状;管理对策;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82-02
Abstract Biotechnology laboratory undertakes various experiment contents and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bio-related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experimental teaching,undergraduate thesis,graduate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the experiment and research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ask,which leads to its management,especially the management in open mode is quite complicated.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open operation mode of the biotechnology laboratory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and discuss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after opening so for providing helpful references.
Key words biotechnology laboratory;open model;status;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实现其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基础装备,是高校师生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教学场所[1-2]。为了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促进实验教学课程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传统的实验室必须实现由单纯的教学场所向开放式的教学平台转变的运行机制迈进。开放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对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协调发展,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4]。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开放运行,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深化理解生物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将理性知识和感性认识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通过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设计,能够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5]。但随着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对验室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开放模式下的实验室管理,以适应现代农林业科技发展的需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实验室是国家级森林植物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大小实验用房18间、药品室2间、储备室2间、玻璃器皿室1间、管理室1间、 研究生学习室3间,主要向学校的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生态学3个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共近1 000名师生开放。其中本科生的课程实验非常多,人多不固定且时间短而分散,主要有生物化学大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蛋白质与酶工程实验、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实验、药剂学实验、生化与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次生代谢物质生产技术实验、药物分析实验等[6]。研究生和教师的科研实验相对来说人少、人员固定而且时间长而集中。另外,还有一些实验人员相对固定、实验时间相对短的情况,比如本科毕业论文和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实验。伴随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开放力度的增大,同时根据本实验室的现实基础和运行情况,就如何加强实验室的开放管理,保证实验室安全,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1 实行分区域、分层次的实验室开放模式
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的不同层次将生物技术试验室现有的18间实验用房按大小和功能区分成三大类型的开放实验室,包括基础课程实验室、一般公共实验室、科研探索实验室。
1.1 基础课程实验室
基础课程实验室配备3间大房间,主要用于满足我院本科实验课程教学,一般是依据具体课程而设立,如上文所提到的生物化学大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课程,要求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基础实验,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各种教学资源尤其是仪器配备方面都非常有限,学生实验只能多人一组,无法做到人人动手。因此,为弥补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很有必要开放这类实验室,这样既减少了每组实验学生的数量,大大增加了资源的可利用率,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大的实践学习空间[7]。
1.2 一般公共实验室
一般公共实验室主要用于摆放生物技术相关实验常用的仪器设备,如PCR仪、灭菌锅、离心机、超纯水机、制冰机、摇床、培养箱、显微镜等,另还配备专门公用的组培室和凝胶成像室。这类实验用房可大可小,通常按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精密程度、功能相关度合理分室。此类实验室主要面向本科生毕业论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开放,学生根据指导教师指定的实验目的及要求,结合实验室可提供的实验条件自主设计实验,并独立或项目成员协作完成。通过此过程的培养,学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独立思考、自主创新、团体协作,是活跃学生科研思维,培养科研人才不可替代的基础过程。
1.3 科研探索实验室
科研探索实验室配备了2间中等大小的实验用房和3间稍小的房间,特别配备专用组培室。主要是用于研究生的培养和青年教师完成专门科研项目等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通常是以导师为负责人的科研团队。这类实验一般按照课题申报的方式进行,学生通过担任教师科研助手,完成学校、省、国家实验计划项目等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创新能力。
2 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现状
实验室开放使用后使实验室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为学生更好地动脑、动手,应用知识于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有利于人才培养。然而从目前现状看,本实验室的开放使得实验室的人群多样化、复杂化,实验室使用时间零散、不统一、不集中,给实验室的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
2.1 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规章制度不完善,一些实验指导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因忙于教学科研甚至行政事务,对学生要求不严,甚至是放任自流。随着仪器使用频率的增加,而大多数学生只掌握仪器检测样品的操作,对仪器的运行状态不太关心也没有有意了解,易忽略仪器出现的小故障,设备的使用状态不能及时、真实地被记录,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出现大故障的时候往往已无法正常运行了,此时再去维修较复杂且耗时长,影响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2.2 实验项目较多且实验人员较分散,给实验室安全带来隐患
实验室开放后,实验内容增加,涉及的化学药品试剂种类和数量繁多,而学生的层次和实验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对各种药品试剂的性质、安全性了解不清楚。另外,由于实验室的开放,进入实验室的学生人数分散,时间也不集中,学生的实验不再局限在专门的实验时间内进行,白天、晚上、周末经常都有学生进出实验室,实验室管理人员不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使工作强度增大。
2.3 仪器使用率增加,设备维修费用不足
实验室开放后,随着使用实验室人数的增多,仪器使用率增加,实验操作人员不专业等问题陆续出现,使得仪器设备的损坏率、各种材料的消耗率也随之增加,实验室的设备维修费、低值易耗品费用不足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3 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模式管理对策
针对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后出现的上述问题,必须加强和规范实验室开放模式下的管理,以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秩序。
3.1 规范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
首先,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总体布局上采取公用的、相对贵重的仪器集中分区于一般公共实验室,基础仪器在各个实验室分别配备,高度精密而贵重的仪器多集中分区于科研探索实验室的基本原则,再据仪器设备的功能和使用频率分别布置了组织培养室、超净工作室、离心室、凝胶成像室、高压灭菌室等专门工作室,以便资源共享提高设备资源利用率。其次,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所有仪器设备由学校设备处统一编号。在仪器设备管理上,实施仪器设备使用培训、预约、建立仪器使用登记制度,以便责任明确,及时发现故障,从而及时维护和保养。再次,对于低值易耗品,基础课程实验由实验室配备,其他实验实行自备,便于控制实验室经费。
3.2 规范实验室开放工作
根据实验室自身特点和实验教学需要,生物技术实验室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向师生开放:一是全面开放,如科研探索实验室;二是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向学生开放,如一般公共实验室;三是定时开放,根据实验教学计划,安排固定时间向学生全面开放;四是预约开放,因特别需要学生向实验室提出申请预约使用实验室时间和设备等。因本实验室只有2 名专职管理人员,不可能全天候地长时间留在实验室实施管理,所以在实验室人员管理安排上实行基础课程实验室完全由专职实验管理老师负责,而其他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则由研究生轮流值日协助管理实验室,专职教师从中统筹和协调。这样既克服了实验室人员配备不足的困难,又发挥了研究生在实验室工作时间长的优势,使得实验室开放后在管理时间上力求全面而完善。
3.3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随着实验室的开放,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增多,加之生物技术实验室仪器设备高度集中、生化试剂多而杂、产生的废弃物也复杂多样等特点,使得必须把安全问题摆在实验室开放管理的首要位置。针对实验室全开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许多积极措施:在实验室的管理上建立健全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开放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实行实验室准入原则和实验室出入登记制度,对使用实验室的所有师生进行实验室的安全知识教育,加强安全意识,重点说明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推行承诺书签字确认准入;明确责任,实行实验室、仪器的专人负责制,负责人负责本实验室的消防安全检查和仪器使用培训维护等;建立健全的试剂药品使用情况登记制度,要求在使用生化试剂时先了解清楚其性质和安全性,把握用量,还要注意防止试剂的交叉污染,做好使用情况登记;强化实验室环保意识, 对于生物技术实验室“三废”,坚持以减少产生量、及时收集处理、集中收集、分类处理、专人负责的原则,加强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
3.4 提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在实验室所有管理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实验教学教师是管理的主体。只有拥有良好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实验室开放的效果[8]。实验教学教师主要包括实验室专职教师和教学教师。一方面,提高实验室专职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实验室开放管理成败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实验室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和管理培训;另一方面,高素质的教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科研指导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学历且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教师,不断探索实验新方法,提高实验室开放的质量和效率[9]。
4 结语
总而言之,生物技术实验室作为国家级森林植物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的一份子,其开放的目的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提供场所,然而为实现这一目的,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好开放模式下的实验室需要每一位实验教学教师认真思考和实践。以上仅是根据本实验室的现状对开放模式下的实验室管理的浅谈,实验室要实现真正的全方位的开放还需要不断探索研究,不断改进。
5 参考文献
[1] 郝峻弘.发挥实验室职能,激发学生潜能[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2):69-72.
[2] 陶士强,闻燕,江明珠.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运行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0,13(1):127 -128.
[3] 江栋,曹晓群,孔茜.论高校教学型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2):146-147.
[4] 谢惠波,杨艳,陈丽.论开放实验室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5):178-181.
[5] 马宏飞,李薇,蒋林时.生物化学开放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探索c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6,33(2):125 -128.
[6] 喻林华,项文化,王义强.生物技术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浅谈[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4(4):140-142.
[7] 杨威.实验室开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9(1):186-187.
传统实验教学偏重于验证性实验,实验项目常常是按教学大纲要求设定的本学科的经典实验,实验项目之间相对孤立、缺乏内在的有机结合;实验材料、用具及方法等是实验指导中预设的,学生缺少自主设计实验的空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得很好发挥;实验结果只要求学生获得验证性实验的合理数据、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和学生即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这些实验课程对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有很大帮助,但这种教条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性实验则是指根据给定的实验方向、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实验结果的探索性实验。由于设计性实验的主体是学生,整个实验过程由学生独立设计和操作,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并查阅相应资料自行解决,因此设计性实验突出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开创性思维,体现了整个实验过程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2设计性实验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2.1独立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设计性实验的整个过程是在相对宽松、自主学习的环境中进行,摆脱了传统实验固定方法和步骤的束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依靠自身的能力设计新的实施方案,进行新的操作尝试。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调动自己所学的相关知识,整合相关的实践操作技术,使实验形成一个可实施的系统实体。从设计到实施,学生要对自己的每一步操作及整个实验结果负责。在完全自主的过程中,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维和操作,激发其新的思维方式,尝试新的实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2.2设计性实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得以锻炼和升华
设计性实验是实验的高级形式,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障碍,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使其创新思维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中得以锻炼。若学生在实验中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能使其产生巨大的成就感,进而激发更深层次的创新理念,使创新思维在实践中得以进一步升华,激发学生更强大的学习和创新兴趣。
3设计性实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3.1实验选题与前期准备
在设计性实验题目选择上,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选择难易适当的题目。选题的合适与否关系到能否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及实验教学各环节的顺利进行。课题面选择过小或过于简单便失去了设计性实验的意义,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反之,课题选择过大或实验指标过高,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学生丧失信心,也得不到相应的效果。选题应根据教学大纲,兼顾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为基础,可适当高于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系统化和实用化,有利于启发学生探究和创新性思维。根据指导教师设定的实验题目,学生在前期准备中,应熟悉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基础的实验操作,熟悉相关的仪器设备,详细了解实验试剂的性能和作用机理。实验中要用到的复杂的仪器设备要详细阅读说明书,并请教相关操作人员,做到对仪器能够熟练无误的使用;实验中要用到的试剂,应先了解其性能,做到安全第一,并确保正确使用;实验用具应以最大限度降低实验误差为前提,选择合适的用具。
3.2查阅文献
学生根据既定的实验题目,查阅教材及相关专业书籍,登录学校网站查阅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在文献的查阅中应多角度多方位的了解,保证查阅文献的新颖性,注意阅读外文文献,从中洞察国际上新的研究动向,了解新的实验方法并借鉴;在文献检索中,要求学生注意检索的方法,提高检索效率,确保不漏掉有价值的文献。关键性的文献对实验帮助很大,学生可从中借鉴先进的方法和技术,以利于下一步方案设计和实施。
3.3设计实验方案
此阶段要求学生对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确定最佳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要从实验原理、目的、操作方法步骤、实验材料、所需仪器、用具及数量、药品及用量、预期结果、注意事项等做详细计划,并将过程以书面形式交于老师,共同研究探讨其可行性并及时修正。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设计中大胆思考、不要局限于固定的思维模式,大胆创新。
3.4设计性实验的实施
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实验方案,准备实验用具、配制药品和调试仪器、熟悉操作过程,进行预实验,在准备和预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反常现象和问题,由学生自己思考,自行解决,并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设计方案。在实验中教师只起指导的作用,一般不直接回答和解决学生的问题。设计方案的实施过程是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进一步创新的过程,遇到的问题要分析、思考、判断,反复实践才能解决,这使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3.5实验方法、过程和结果的总结与讨论
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对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交流和总结。对于较先进及取得理想实验结果的方法,请相关设计人进行讲解,分享其设计心得,操作技巧加以推崇,以增强其创新自豪感;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症结所在,以便以后加以改进。通过对实验的总结,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同时教师对主动尝试有难度题目的、有创新设计和新思路的、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的同学给与鼓励和表扬,激发其进一步创新的积极性。
3.6撰写实验论文
实验论文的撰写是学生对整个实验的书面总结及梳理。这一阶段学生已完成了实验操作过程,有了相应的结果,通过整理数据,分析结果,总结实验过程,讨论影响实验的关键因素,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撰写实验论文。通过论文的撰写,使学生对实验进一步思索,使其对实验有一个从“理论—实践—理论”的质的升华,激发更深层次的创新思维。同时写论文的过程也使他们基本掌握实验型论文的写作模式,为本科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做准备,而且在导师的指导下能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其中质量较高的论文,可向相关期刊投稿,这一活动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设计性实验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4.1注重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盲目进行。能力的培养是知识的积淀与转化、是知识的升华和运用。没有知识的积累就谈不上能力,没有基础就谈不上提高。因而在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时,一定不要打下牢固的基础知识后在开展。
4.2注重学生全面培养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决不只是依靠多开一些设计性实验来完成的过程,它是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一个教学理念转变的工程,是长期形成的过程,因而必须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融入到所有实验过程中,让每一个实验能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发光,提高每一个实验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效能。每一个实验项目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中找出可探讨的内容,从而提高了每一个实验的价值效益。
5结束语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外科研活动;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01-03
步入21世纪,一些科研机构及用人单位对生命科学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现今高校本科教学的首要任务。想要培养生物专业本科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自主探索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独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实验素质,就需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科技活动,进行科研训练,探索提高本科生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课外科研活动中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很大的重要性。首先,课外科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兴趣[1]。只有在不断的实践经验中才能建立起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才能创造新知识。学生参与课外科研活动的同时,可以主动或者被动地了解许多生活中的科普常识和科学知识,从而对科学研究产生浓厚兴趣。课外科研还有利于学生接触多学科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课外科研过程中,训练学生独立查阅文献资料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但有利于他们获得感性知识,还能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实践表明,课外科研活动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正确地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行探索,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其次,学生在进行课外科研的过程中还能培养自己对科学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勇于献身的科研作风,培养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实事求是的好习惯,提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和综合实验技能。另外,课外科研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是科研必需的基本素质,团队合作也是科研队伍必不可少的。[1]在课外科研活动中,可以充分培养和加强学生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商讨、合作的精神。由于一项科研任务必须依靠众人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才能顺利完成,在共同奋斗的过程中既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促使其团结奋斗,共担风险,荣辱与共,从而逐步形成学生乐于与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现参考国内高校的课外科研的实施办法,取得的成效,对课外科研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说明。
一、理论课的完善
课外科研虽然是在课堂之外来完成的,但是和课堂教学还是不可分割的。理论课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是直接的,很多课程教师讲授的内容索然无味,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理论课的内容不局限于理论知识,一些与生活或者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内容或科普知识也可以作为讲授的内容[2],例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如何快速检测三聚氰胺的生物学方法建立;“地沟油”等回流餐桌是一件令人伤透脑筋的事情,如何找到解决办法,进行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等等。把这些热点问题结合科学理论进行讲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带动起来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设施,例如,授课过程可以将“现代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相互融合,现今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完全进入了分子细胞水平,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在讲授“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术与方法”的时候可以用网络和多媒体设施,演示给学生,这样更加直观和容易理解。
二、实验课程的配合
实验课程的教学可以从让学生先看清实验室的规模、规则、了解仪器的摆放位置;掌握仪器的型号、用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认识新仪器,这些仪器的使用导师要示范操作,并详细讲解。教师可以对生物学不同专业领域的仪器可以进行分类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某些专业兴趣的提高。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每门课程的实验课中设立1~2个综合性的大试验,在内容上安排综合多项实验内容或运用多种实验方法的实验。要求学生从查阅文献资料开始,应用所学的理论和实验技术拟定方案,列出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和药品,这种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作精神,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后,安排这种综合性的大试验,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和技能综合地运用。举例说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本科教学日历中专门设立短学期,进行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实验课程的专门训练,并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为3学分,单独设立考核制度。实验课程也给予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良好实验环境,让学生在实验室通过研究课题的训练实践,能在各方面得到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研究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培养并形成良好的实验素质。
三、改革管理体制,实行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在新课程体系的要求下,学生除了在预定的学时内完成基本的实验课内容,往往还需要课余时间继续进行研究性实验。这就要求学校改革旧的管理体制,实行实验室新的管理制度,例如部分实验室的定时开放和实验室部分设备的完全开放制度。具体改革方案可以参考很多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例如,杭州师范大学科技园的大型仪器公共服务平台的管理体系,仪器公共服务平台的高精仪器放在独立的区域,由专人管理,定时为课题需要的学生做培训并开放;仪器公共服务平台的部分常用设备,如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恒温摇床、光照培养箱、制冰机等操作步骤简单的设备,学生容易掌握且仪器不易损坏,可以实现完全开放管理,让学生任何时候在自觉做好登记的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或者让经常使用的研究生或者在勤工助学岗位的学生负责临时管理。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大楼设立了大学生课外科研训练平台——综合创新开放实验室[3]。综合创新开放实验室是为了支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科研实践活动而设立的,全年接受具备一定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本科生提出涉及生命学科方面的各类科研训练实践(课题)项目申请,如: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本科毕业论文和自主设计研究型小课题等。而且,只要是具备一定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本科生,只要带着自己设计的课题或已申请到的课题,便可向综合创新开放实验室提出申请。实验室和设备的开放使用,方便学生完成简单的基础性实验项目,又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周末和假期等课余时间开展课题研究,切实做到按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培养。与此同时为了加强管理,需要制定和完善实验室开放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浙江大学生物中心实验室全年开放(包括寒暑假和节假日),实行以同学自我管理为主,老师监管为辅的模式进行管理。因此,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正常运行,实验室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实验室申请制度”、“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实验室内部管理制度”以及“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自2010年浙江大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开放以来,接受同学们的科研训练课题项目,先后为“国际基因工程机械大赛(iGEM)竞赛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校级科研实践项目(NSEP)”,其中有的项目取得了校级奖和在国际大赛中获奖:2010年“国际基因工程机械大赛(iGEM)”竞赛研究项目——首次参加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国际基因工程机械大赛获金牌;2011年“浙江大学第六期NSEP”项目——获校一等奖;2011年“国际基因工程机械大赛(iGEM)”竞赛研究项目——参加在香港科技大学举办的2011国际基因工程机械大赛(iGEM)亚洲区预赛中荣获亚洲赛区总冠军,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世界总决赛中荣获第三名,同时还取得了Best New Application单项奖。实验室开放必然给实验教师、专业教师和仪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带来更多的工作任务和困难,例如,相关人员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储备、高水平的实验技能,并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站在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也使教师能够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在科研上和教学中不断创新。为了使开放实验室更好地成为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平台基地和乐园,让他们在科研实践过程中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实验室还可以邀请一些院内外的教师担任科研及实验技术顾问和指导老师,与院内外有关研究所、实验室共同建立本科生的课外科研训练与实践协作平台,以便为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与实践提供更好的实验条件和技术支持,让学生充分利用综合创新开放实验室和有关研究所室的实验平台、实验设备资源和技术力量来完成科研实践项目。
四、课外科技知识的补充
现今,学校邀请国内外学者来校访问的同时并进行讲座,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校互相交流的一个常用渠道。这种方式可以向同学们展现国内外各个专业方向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充分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思维冲击,并保持良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将不再停留于书本上的枯燥记忆。但是这讲座的形式和时间点很重要,桂林理工大学2012年的一个学术报告就举办得非常成功。学校紧紧抓住当时大家一直关注的诺贝尔奖这一个焦点,10月25日邀请了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英国有机化学家、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弗朗西斯-埃普斯荣誉教授哈罗德.克罗托(Prof. Harold Kroto)先生进行访问。Kroto教授为全校师生做了题为“纳米尺度与外太空的碳元素(Carbon in Nano and Outer Space)”的学术报告,整个图书馆报告厅座无虚席。Kroto教授还谈及他所倡导的科学教育,传达了他的科学研究思想和对年轻人的希望,对广大师生都有很大的启发和良好的引导。
五、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和科学竞赛
以“挑战杯”等科学竞赛和科技活动为引导,以科普类的讲座和专业学术交流为基础,有效地调动学生对科研的积极性,可以形成较为浓厚的学术氛围。学校或者相关部门制定一些能够促使大学生参与课外科研的激励机制和政策。例如,学校或者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大学生课外活动的科研成果给予物质奖励[4],或者在教学计划中制定相应的科研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一定的科研能力或者学科研分才能毕业。科研学分可以通过科研活动成果或进行评定。东北师范大学在2000年就提出,以双向选择形式让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2001年,已有15名学生与老师合作发表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并且在科研报告会上作主题发言[5]。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了舞台。这种形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树立严谨学风和对学生的个性培养。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经过一段时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实践训练后,大部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学生经过学习后,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效分析,独立撰写科研论文,在研究中对专业方向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信心。
实践证明,学生在参加课外科研活动中,通过撰写实验设计、实验答辩、制作多媒体幻灯、实验操作等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协作能力,这些都为今后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段徐,章燕棋,应美丹,等.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03):58-59.
[2]刘文冲,张海锋,蔡晓庆等.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课外科研效果[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04):365-367.
[3]王国强,吴敏,陆庆等.研究型大学实验教学创新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08):65-68.
[4]夏欧东,曾志嵘,杨军等.大学生课外科研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6,(05):493-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