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血透护理论文

时间:2023-03-20 16:12:09

导语:在血透护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血透护理论文

第1篇

2009~2010年我院共接收了65例肾内科患者,对其进行护理研究,共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的年龄为10~68岁之间。

2护理方法

2.1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

此次研究的患者共有23例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还需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在进行护理时,要对患者的透析进行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血液透析的目的和效果,让他们明白术后接受该治疗的必要性,对于透析治疗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交代,让其能够缓解内心的压力,消除恐惧。血液透析需要在严格的无菌环境下进行,在透析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精神状况以及热原反应等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同时应当准备好急救需要的设备设施等,确保患者出现意外情况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其次,患者接受透析治疗后,护理时要进行相关疾病知识教育,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加深对该疾病的了解,在生活和康复过程中能够注意,为患者进行穿刺时要指导患者的呼吸,缓解患者的痛苦,指导患者缓解痛苦的方法能够提升护理顺利度,让患者更快的康复,在透析护理过程中也是非常有效的护理方式。

2.2对儿童患者的护理

此次研究中有12例儿童患者,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心智等不成熟,在生活中自理能力差,年龄偏小的患者也不能够准确表达自己身体上的不适,所以儿童的护理也是肾内科护理工作的要点和难点。护理人员从护理之初就要和患者的家属建立比较好的信赖关系,加强沟通交流,和患儿及性能沟通,让他们可以熟悉护理人员,避免陌生感,让患儿家属可以和护理人员关系亲近,这样有助于在护理工作中取得他们的协助,获得他们的体谅。护理人员为患儿消除其恐惧感,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在进行沟通的时候,语言行为都应该良好,要对患儿进行鼓励和激励,让他们能够配合治疗。此外,患儿家属因为患儿的疾病而焦急,对治疗、护理等存在疑问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向患儿家属进行解释,双方不要存有疑虑和矛盾,护理人员始终要有良好的修养和素质,避免纠纷矛盾产生。

2.3术后的健康教育护理

肾内科疾病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因此住院仅仅只是其治疗的开始,在出院后,患者还需要接受各种治疗和检查,对患者提供健康指导能够帮助患者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让其获得良好的恢复,像是饮食禁忌、监测项目等的指导,能够避免患者错过就诊时机,改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一般在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进各种护理活动中,比如按时吃药、锻炼身体等等,使患者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利于病情长期的康复,也可以有效的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另外,由于肾内科疾病的治疗过程很长,容易造成患者抑郁、恐惧等心理,而健康教育能够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使患者看到康复的希望,能够自觉参与到自我护理中,感受到家属对自己的认可,觉得自己不再给家人增添负担,则会积极配合治疗。

3结果

通过有效的护理,本组65例病例全部康复出院,并且在出院后2个月内进行走访,没有感染和并发症的产生。

4讨论

第2篇

职业院校主要是面向社会输送实用、技能型人才,护理专业更是直接为社区和医院等卫生服务业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护生毕业后不仅要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还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正确观察患者病情。同时还要具备操作新仪器,开展新技术的能力[1],才能很好地完成护理程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中指出: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学会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临床经验丰富,人际沟通能力强,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形式灵活,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发挥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实训场地的作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毕业后能积极观察病情变化,主动护理。

1 何为“双师型”教师

目前尚无统一界定,可以综合理解为:教师在获得教学职称或资格外还需要取得相应系列另一技术职称或资格证书,所谓的“双职称”或“双证型”。或是他们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素质和水平,又要具备熟练的实践技能教学能力,即“双素质型”。

2 我院临床护理教学团队的构成

2.1 高级职称双师

他们同时具备“双职称”和“双素质型”。医学专业转型而来,临床经验丰富。我校原为地方中等卫生学校,生源少,师资力量雄厚,所有临床教师均是本科院校医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后脱产到地方综合医院相应继续学习1~2年再任教,课时少的教师一直兼职去挂靠医院参加医疗实践工作,多年的临床工作使这一批老教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一边上班,一边上课,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医院见习典型案例,现场讲解教学知识点,安排病例讨论。课堂上将临床实例寓于教学中,学生如亲临其境,体会深,教学效果好。随着我国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学校规模的扩大,我校开设了自己的附属医院,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和教师兼职医院,临床教师继续坚持教学、实践两不误。这批教师大部分是1996年前大学本科毕业,年龄40岁以上,都具备高级讲师和副主任医师双职称。

2.2 中级职称双师

所谓的“双职称”或“双证型”。医学专业毕业,同时取得了教师和相应系列的资格证书,缺乏一定的临床经验。随着职业院校的发展,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学生数量激增,一批批新分配的医学本科毕业生来到了学校任教,由于教育资金紧张,教师名额有限,繁重的教学任务迫使新教师来到学校后直接上岗,小小的附属医院已无法容纳更多的教师进入临床实践,况且大部分教师一学期都要完成两到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还要忙于写论文,评职称。教师精力有限,学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在疲于奔命之余也很少把心事放在实践能力的提升上。

2.3 初级职称双师

基本是高校护理专业毕业后直接走向教师岗位,理论考试取得教师和护士资格证书,缺少护理工作经历和临床实践经验。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大部分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新升格的院校有中专、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专护理等多层次学历,大批高校护理专业毕业生走进我院担任临床护理课程专职教师,成为学校青年教师的中坚力量。

3 医学专业“双师”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优势

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使原有的中专和高职医疗专业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于是学校面临专业设置的改变,护理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造成了临床护理专职教师严重不足,医学专业教师全部转型为临床护理专业教师,临床护理的教学任务落在了临床医学教师的肩上。由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或(和)医学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承担临床护理的教学,由于从事多年临床实践工作,责任心非常强,教学热情高涨,讲课生动活泼,教学手法灵活,实时地引入临床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课堂师生互动情况好,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发挥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实训场地的作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毕业后能主动护理,积极观察病情变化,主动配合医生抢救,做到心中有数。如: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教学中,讲解重点是观察病情和抢救配合,如观察出血量的大小和出血是否停止,在病程中患者呕血和黑便次数多,颜色红,生命体征不平稳,红细胞压积减少,血尿素氮逐渐升高,说明出血量大,出血未停止,必须配合抢救。护理措施包括血容量下降甚至休克时补液原则,具体的止血措施包括静脉曲张的三腔管压迫止血的护理,胃镜直视下止血的配合和消化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应用护理。学生弄懂了疾病的概念和临床表现以及发病过程,知道了具体的治疗情况,结合药理学基础,下一步如何护理就很简单了。教师讲完了病情变化和抢救措施,护理措施自然迎刃而解。

多年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突然转变为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未完全转变。教学中过分注重医学理论知识的讲解,护理措施融会贯通,反映护士职业特点的护理诊断和医护合作性内容不甚明了,一带而过。由护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承担临床护理,她们自身的医学基础知识较薄弱,毕业后直接从事临床护理的教学,有些不常见的疾病她们在实习时也从未遇见过,对临床新理论 和新技术缺乏了解,教学中不重视疾病的医学知识,甚至无法讲深讲透每一个疾病的概念,干脆就对着护理措施照本宣科。导致学生无法认识疾病的内涵,对临床广泛应用的技术一无所知,缺乏观察疾病的能力,成为被动的护理者。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临床后很难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

第3篇

1 补法的概念

在我们最早的一本古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对补法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素问・至真要大论》:“ 虚者补之”、“ 损者益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形不足者, 温之以气。精不足者, 补之以味。”虚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之不同补法亦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区分。这些都是论补法的大体概念。王鸿濡[2]认为:补法是补益人体阴阳气血之不足, 或某一脏之虚损的治法。可分为直接补与间接补两种。直接补法是指“形不足者, 温之以气”。是说补气补阳法,“精不足者, 补之以味”是说补血、补阴法,间接补法是通过调节脏腑阴阳的关系, 达到补的目的。如“肺虚补脾”、“脾虚补命门火”、“血脱益气”、“燥湿健脾”、“祛痕血, 生新血”、“壮水制阳”、“益火消阴”等, 前人都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何任[3]认为: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 治疗各种虚证之方法, 即是补法。《素问・五常政大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及《素问・至真要大论》“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 缓则气味薄。”以及“劳者温之, 损者益之。”这些都扼要地指出了补法的使用原则和方法。补法, 就是用具有增强人体功能或补充人体营养物质的方剂和药物, 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从作用上说, 一般可以区分为补阴、补阳或补血、补气等两类[4]。张珍玉[5]认为:《素问・五常政大论》说:“虚者补之”,凡人体阴阳气血不足,均当用补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形不足者, 温之以气。精不足者, 补之以味。”指出形,精两方面的不足,所谓形不足既是全身之虚,精不足是阴阳气血或脏腑局部或暂时之虚,形不足当用温性的药物,精不足主用药物之味。从内经的论述看,导致虚有三种情况:第一,由一时性的因素(如过劳情志过激),造成阴阳气血暂时之虚。第二,由于经脉阻滞血气欠通,造成气血的局部之虚。第三,由于久病或暴病“精气夺则虚”的全身之虚。形与精是密切相关的,形以精充,精以形存。由此可知,虚的实质为气血阴阳之不足。“补者, 补其虚也。经曰不能治其虚, 安问其余。又曰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又曰精气夺则虚,又曰虚者补也。补之为义, 大矣哉!然有当补不补、误人者有不当补而补, 误人者亦有当补而不分气血,不辨寒热, 不识开合, 不知缓急,不分五脏, 不明根本, 不深求调摄之方以误人者, 是不可不讲也。” 这段清代医家论补的话, 非常扼要地说明补的意义和要求。

2 补法的临床研究

补法的应用, 首先, 按气血阴阳诸虚之不同, 区别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大类型。其次, 因气虚多发于脾、肺、心, 血虚易见于心与肝, 阴虚常表现在心、肝、肺、胃、肾( 而阳虚往往涉及到心、脾、肾, 所以尚须根据各脏器虚损之不同, 分别补之。仝选甫[6]依据“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之论和《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 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之旨, 在耳鼻喉科疾病中运用补气法进行辨证治疗, 收效良好, 苗英丽[7]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中医认为病久属正气虚弱、邪盛正虚或正气虚弱而病邪未尽。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以中西医结合, 选择恰当的补气中药治疗,以改善气虚证候,从而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缓解症状,临床取得满意的效果。汝明[8]认为产后病是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的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气虚是产后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中医常用补气法治疗产后病, 补气法在产后病治疗中的应用取得比较好的疗效。刘欣[9]认为各种补血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急慢性失血病症的治疗均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深入研究补血法,对临床灵活运用补血成方,研制补血新方,治疗急慢性失血病症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朱杰[10]认为慢性肾炎多属于中医阴水之范畴, 其病变的中心环节为本虚标实。本病表现为肺脾肾三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能损伤, 标实主要为邪毒、水湿、瘀血。临床多表现为气血不足、阴阳失调、脏腑亏虚, 兼有阴虚者亦为多见。久病多兼瘀, 但慢性肾炎自始至终都存在气虚的病理变化,气虚是其关键。笔者在临床中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肾炎患者,依据中医辨证分型,以补气温阳活血化瘀法对其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疗效满意。郝建莹[11]采用补肺益脾温肾法治疗变应性鼻炎60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3 实验研究

王健[12]在古今学者对补阴法及衰老认识基础上, 提出“阴虚乃衰老之本”的观点, 根据补阴法功能及衰老机制对补阴法延缓衰老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并借鉴己有阴虚证动物模型, 进行了部分免疫学实验研究。结果提示阴虚是衰老的基本机制, 补阴法有延缓衰老的作用。补阴法可用于防治老年病及延年益寿。故补阴法不仅可纠正衰老时的阴虚表现, 亦是改善衰老时阳虚、血瘀征象的重要方法。实验结果提示阴虚是衰老的基本机制, 补阴法是延缓衰老的基本法则。经现代研究证明, 补气药在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方面也起重要作用。尤其黄芪还有调节体内自由基作用。糖尿病气虚患者经黄芪治疗后, 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明显降低, 而丙二醛(MDA) 水平升高, 表明糖尿病气虚证确实存在着自由基平衡失调, 而黄芪能增高糖尿病气虚证患者SOD水平, 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MDA, 调节自由基平衡, 使机体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气血阴阳再平衡[13] 。朱新平运用滋阴清热, 补气健脾法以补气养阴降糖饮治疗2型糖尿病, 方中重用黄芪、党参、白术补气健脾, 起到了很好的促进胰岛素分泌, 降低血糖作用[14] 。另外, 在改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方面, 补气药也有很好的表现。如强茗研究发现加味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补气, 能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 活血化瘀, 改善微循环及神经营养功能, 对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15] 。另外, 杨小翠等用藿朴夏苓汤合玉屏风散治疗肥胖型玉糖尿病肾病发现其在减少尿蛋白, 改善肾功能方面有良好效果。且现代药理研究中, 玉屏风散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肾炎病理修复的作用, 因此在此类患者中运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6] 。黎明东[17]通过补益正气法对于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免疫力及营养状态的影响,为减少CAPD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以及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提供依据,为腹透患者提供一个有效、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治疗途径。 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CAPD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①治疗组16例,给与常规治疗护理加补气汤,每天一次;②对照组14例,只给与常规治疗护理,但不予中药治疗。两组均以治疗4个月。在4个月后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液分析、腹透液分析、细菌培养、白蛋白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并收集对应时间段的临床症状进行积分,及予临床上常用的整体评估(SGA)作营养分级,结果采用SPSS 16.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前后对照及组间对照,分析研究对象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和意义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结果1.治疗组治疗后相对于对照组腹膜炎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2.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组SGA营养分级由2~3级恢复到0~1级,营养不良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组免疫功能显著提升(P<0.01)。

总之,补法是目前争论较多的一个治法,现代有将补法理解,仅为补益气血阴阳,又有广泛致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协调脏腑功能的。即凡人体阴阳失调的病证均可采用补法治疗,补法之内涵也太泛泛。

补法作为中医治疗的大法,现代对其理论的应用研究比较丰富,在《黄帝内经》理论的指导下,作了多方面的发挥,已从文献、实验、临床运用等不同方面作了较深入的探讨,疗效值得肯定,但对《内经》中的补法理论尚未做系统的整理与深入研究,因此,对《内经》补法理论的内容作更进一步的深入整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邓中甲.方剂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3

[2] 王鸿儒.补法的运用.云南中医学院学报[J],1989,12(3):31-32

[3] 何任.论补法.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J],2008,32(5):315-316

[4] 方药中,补法.陕西中医[J],1981,5(1):40-41

[5] 张珍玉,补法的运用[J].中医杂志,1989,8(1):452-453

[6] 仝选甫.补气法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02,43(7): 531-532

[7]苗英丽.补气法在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11( 3 ):43-44

[8]汝明.补气法在产后病治疗中的应用[J]. 湖北中医杂志,2002,24(9):23-24

[9]刘欣,补血法及其在急慢性失血病症中的运用[J],吉林中医药,2010,30(2):97-98

[10]朱杰,补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肾炎30 例[J],吉林中医药,2005,25 (12): 7-8

[11]郝建莹,补肺益脾温肾法治疗变应性鼻炎60 例[J],中医杂志,2006, 47 (6)・423・

[12]王健,补阴法与延缓衰老[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24(4), 294-295

[13]杨宏杰, 张丹, 郑敏等. 黄芪对糖尿病气虚证患者自由基影响的临床研究[J] . 四川中医, 2006, 24( 4 ) : 55- 57.

[14]朱新平. 补气养阴降糖饮治疗2 型糖尿病82 例观察[J] .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7, 23 ( 7 ) : 429.

[15] 强茗.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 19( 1 ): 50- 51.

第4篇

关键词:护场理论 中医外科 外治法 内治法 负压疗法 物理疗法 红光疗法 熏灸法 清创法 银离子敷料疗法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Swollen Carbuncle Theory

LIU Ting-ting YIN Jiao WANG Hui GUAN Ru-dong

Binhai New Area Hospital of TCM of Tianjin;

Abstract:The records of " swollen carbuncle " in ancient medical books were originally used 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cne and to judge the good and the bad of the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was relatively limited.At present, the theory of swollen carbuncle 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such diseases as sore, bedsore, tumor and diabetic foot.The treatment methods include external treatments and internal treatment.The external treatment methods include external use of Chinese medicinals, negative pressure therapy, physical therapy, red light therapy, fumigation and moxibustion, debridement, silver ion dressing therapy, etc.Internal therapy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a large protective field in the body by supporting healthy qi and removing evil qi.At presen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as follows: In terms of the clinical practice promoting formation of swollen carbuncle nursing field, the good and bad drugs are intermingled, the types of diseases are complex, there is a lack of unified curative effect standards and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the number of samples is insufficient, which can not accurately and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objectivity, scientific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swollen carbuncle theory, so it is necessary to be strengthened in breadth and depth.In the future, we should fully combine modern technology with TCM,carry out large-scale, high-quality and forward-looking clinical trial research, combine advanced medical biology, pathology, physi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 better display research results and excavate the value of the swollen carbuncle theory.

Keyword:the swollen carbuncle theory; TCM surgery; external treatments; internal treatments; negative pressure therapy; physical therapy; red light therapy; fumigation moxibustion; debridement; silver ion dressing therapy;

古代医籍中有关“护场”的记载,原用描述疔疮的临床表现以及判断病情预后转归的吉恶,应用范围较为局限。目前,护场理论广泛应用于臁疮、褥疮、肿瘤、糖尿病足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当中。近几年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载有相关阐述,本文就近年来对促进护场形成的研究进行归纳、梳理并深入探索,综述如下。

1 护场理论

1.1 护场渊源与演变

“护场”首见于明代赵宜真的《秘传外科方·疔疮治法》,提示并预测疮症凶吉的临床特征[1],初探“护场”概念。医家王肯堂于《证治准绳·疡医》中明确了护场定义,即“疔之四围赤肿,名曰护场”[2]。《外科启玄》中亦提出,“疔疮四围有赤焮肿,名曰有护场”[3]。由此可见,早期医家将护场定义为疔疮四周之红肿热痛的局部反应,有护场则表明疔疮为吉为顺,虽然对护场认知范围程度尚局限于疔,但该理论为后世医家提出“应”“应候”“满天星”等证候表现奠定基础,兼收并蓄诸家之长,周密精细地观察疾病,从而对护场理论进一步拓展和著述[4]。《中医外科学》将护场阐述为:“疮疡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而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5]有护场说明正气充足,疾病易愈;无护场说明正气不足,预后较差。护场理论广泛应用于现代多种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护场可分为广义护场和狭义护场[6-7],广义护场即大护场,“护”有保护之意,“场”为斗争场所,是调动全身正气对体内一切致病因素进行的抵抗。狭义护场是针对局部外科疾病而言,以局部护场形成判断营卫气血充盈、流畅,治当调护营卫气血,促进创面愈合[8]。通过临床应用研究,中医外科学中护场理论的内涵和外延范围不断扩大。

1.2 护场形成的临床表现

护场的有无,关系疾病的预后转归,临床中判断护场形成的要点是:观察伤口肉芽组织情况,周围皮肤及周围皮肤向伤口内部收缩、塌陷情况,创面与正常组织界限,分泌物等多方面[9-10]。脓腐与正常组织之间就是中医外科学称之为护场的地带,既非坏死组织,也不是健康组织,而是病理状态的组织[11]。其形成表现多样:可为局部肿势收束,在肿胀范围四周可见皮肤皱褶;脓腔形成;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有分界 (出现红沟)等等[12]。如在糖尿病足护场形成方面,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整体与局部两大部分,整体护场表现为患者体温不高,血糖控制较好,患肢发凉、麻木、疼痛、较前好转;就局部而言,疮面周围无明显红肿、疮面疼痛感减轻、坏死组织减少、分泌物减少、质地渐稠厚、无明显异味;患足疮面坏死组织局限,不向正常组织蔓延,正常组织与疮面之间的“变性组织”面积不扩大,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血液循环得以改善,体现病情稳定局部护场形成[13]。同样,可以采用中医护场理论识别伤口清创时机,观察组患者压疮愈合计分量表评分、临床疗效、清创期时长及愈合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根据中医护场理论识别伤口清创时机可提高不可分期压疮的治疗效果,缩短创口愈合时间[14]。因此,护场形成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不同病灶在不同阶段有其特殊的表现方式,密切观察创面动态,辨证判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2 外治法

2.1 中药外用

中药外用是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病变部位,使药效直达病所,从而发挥治疗目的。根据疮疡不同阶段特点,辨证施治,相应按照箍围消散法、透脓去腐法、生肌收口法等原则,选择合适剂型,促使局部护场形成。

膏药有黏性,具体则因组方用药不同,功用也大不相同。外敷患处可避免外来刺激和感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创面组织的修复和再生[15-16],促使护场形成。例如,生肌祛腐膏外敷治疗压疮促其护场形成,可见皮肤与肉芽间出现白色、比较清晰、边缘皱缩的界限,创面无脓液渗出,鲜活肉芽组织增生,是局部护场的保护屏障作用已建立形成的表现[17]。王刚等[18]研制溃疡油外用治疗下肢臁疮临床观察,对照分析发现创面面积、创面菌、肉芽变化和疼痛都可以认为局部护场已成。徐利等[19]外用清热凉血软膏治疗肛肠术后感染切口,发现治疗组切口的分泌物明显增多,局部护场形成,促进局部气血通畅,增强其防御能力,改善肛周脓肿术后炎症反应期症状,促进肛周脓肿术后感染性创口的修复。

药浴、浸渍和洗剂等中药煎洗液或提取物对护场形成有促进作用。《理论骈文》云:“就病以治病,皮肤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恰直达脏腑一也。”[20]元代齐德之《外科精义》言:“夫溻渍疮肿之法,宣通行表,发散邪气,使疮内消也,盖汤水有荡涤之功……此谓疏导腠理,通调血脉,使无凝滞也”[21]。通过水的温热作用,能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增加,从而促进中药的吸收,在药力和热力作用下促进血液循环,进而作用于全身[22]。中药煎洗液作用于体表局部,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能力。例如,研究复方参蛇洗剂对大鼠足跖肿的影响发现,其可缩小局部肿胀范围,控制感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沙门氏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23]。中药抗菌洗液采用传统水提取方法制备而成,结果表明,中药抗菌洗液可分别作用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杀灭率达到99%以上,杀菌效果随其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随其浓度增大,杀灭微生物作用时间缩短[24]。因此,该洗剂通过抑制细菌生长,使得邪毒约束而不扩散,形成局部护场。

2.2 负压疗法

负压引流技术作为一种促使护场形成而达到创面愈合的有效治疗手段,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各类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中。负压疗法促进护场形成的机理有:①创面过量的液体积累阻碍局部免疫功能,水肿降低局部氧张力,吸走创面多余的液体,也就清除了影响氧气和营养物质有效利用的障碍,从而改善创面血液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水肿消退,改善血管通透性;②负压力学效应改变创面局部血液循环灌注;③维持局部创面处于微酸、湿润的环境,能够避免外界病原菌对创面的感染[25-28]。临床利用负压引流方法,可观察到伤口内坏死组织和脓性分泌物逐渐减少,肉芽组织鲜红,细颗粒状,触之易出血,水肿消退[25]。同时临床上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预防和治疗创面感染,对创面中葡萄球菌属、杆菌属等有显著抑制作用,可以有效促进软组织创面内细菌清除,更好地控制创面感染[29]。清除渗液和毒素,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全面引流,毒邪受到约束,有利于局部护场的形成,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2.3 物理疗法

除负压引流物理方法之外,其他物理治疗技术逐渐得到发展,治疗效果在临床中被广泛认可,比如熏灸法、红外线、电磁波等通过光热电的刺激,从而加快创面局部护场和全身护场形成。

2.3.1 红光治疗

红光照射创面后,具有很好的穿透组织作用,为伤口提供更多光子聚集,更好地促进伤口愈合[30]。红光的生物调节作用是在细胞中产生光化学和光生物学变化[31],能量被人体吸收,增加局部组织温度,促进血管扩张、微血管开放、血流加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氧分压和循环灌注,周围组织可得到充足的氧和营养,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红光治疗能促进炎性渗出的吸收和组织肿胀的消退,提高创面内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利于局部炎症的控制和消散,从而促使创面愈合[32]。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法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改善糖脂类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活化,提高糖尿病足模型大鼠创面伤口愈合率,改善微循环障碍和局部组织缺氧缺血状态,从而起到促进足部伤口愈合的作用,形成局部护场[33]。同时,若单一波长(890 nm)近红外线光照射皮下组织,能促使内皮细胞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释放出一氧化氮[34]。临床中使用宏观照射治疗烧伤创面,能减少创面分泌物的分泌,减轻创缘反应,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35]。游离的一氧化氮促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抗炎症,对病变部位形成局部护场和整体护场均有良效。

2.3.2 熏灸法

熏灸法借助烟火对经络、穴位、病灶的温热性刺激,具有熏煨和温热之性,以疏通经络气血,协调脏腑阴阳,根据“补其不足以治虚,泻其有余以治实”的原则,利用热效应作用于病位局部,可以通过调节经络系统起到“开通腠理”“宣通行表,发散邪气”“深引热毒从内达外”,使病灶“红活”的作用[36],故熏灸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熏法具有疏通腠理、窜筋走络、流畅气血、温阳驱寒等作用;灸法主要有温泻、温通、温补等作用[37],不但能用于阳证疮疡,达到清热解毒的功效,还能用于阴证疮疡,达到温散寒毒的功效。李梴在《医学入门》中说:“寒热虚实均能灸之。”“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38-39]。周楣声教授提出“热症贵灸”的灸法思想,此法打断恶性循环、稳定内部环境、恢复代偿功能、消除劣行冲动[40]。因此,熏灸治法无论病灶性质为阴或为阳,皆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局部护场和全身护场的形成。

2.4 其他疗法

2.4.1 清创法

清创是创面愈合的基础和前提,清创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41],狭义的清创术指传统的清洗、消毒污染的创面,清除异物,用手术刀、剪切除坏死组织,使之变为清洁的创面。广义上指一切去除细菌性、坏死性、细胞性负荷的方法,施行过程中,强调保持创面处于密闭、湿润、易于愈合的环境,去除创缘衰老细胞、有利于新生上皮爬行。

创面生长效果关键在于清创时机及方法。有学者认为[42],“护场”形成后,感染周围防御性屏障系统已形成,是外科清创的最佳时机。创面局部护场形成,毒邪得以约束。对于缺血、缺氧类创面要待侧支循环建立,血液运行改善后方可清创。创面得到合理有效清创处理,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促使局部护场形成,亦有利于创面生长。清创选择最恰当的时机,采用最合适的方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目前,临床清创方法主要有锐性清创、敷料清创、自溶性清创、酶学清创等,应针对各期的临床特点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将不同的清创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41]。

2.4.2 银离子敷料

慢性伤口存有细菌定植,增加细菌的定植量可能不利于伤口愈合,微生物无处不在,临床必须辨别细菌的平衡[43]。减少甚至消除慢性创面细菌,控制感染,使得外侵毒邪集聚,促使局部护场形成,是中医外科治疗的重点。研究发现,银具有较高的催化能力,高氧化态银的还原势极高,足以使其周围空间产生原子氧。原子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灭菌[44]。目前,含银医用敷料作为新型外用药物被广泛用于临床,其主要功能是在伤口上释放出银离子,阻止细菌侵入创面,并且能吸收伤口产生的带有细菌的渗出液,而当渗出液被吸入敷料后,能进一步促进银离子的释放,起到持续的抗菌作用[45-47],达到保湿、避免污染、控制感染的作用。研究发现,银具有较好的广谱抗菌性,银离子的价态不同,其抗菌性也不同,银离子的抗菌性强弱关系为Ag3+>Ag2+>Ag+[48]。临床研究发现,应用银离子敷料与中药内服联合治疗,血液流变指标及下肢血管闭塞情况明显改善,皮肤颜色恢复正常,疮面缩小;联合中药洗剂加快创面愈合,减轻创面的炎性反应及异常渗出,有利于糖尿病足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49-50]。

3 内治法

中医药内治法是通过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以促使体内大护场形成的重要治疗途径,改善人体内环境,调整正气与邪气力量对比的消长盛衰,正盛则邪退,邪盛则正衰。

3.1 扶助正气

正气是人的生理状态,现代医学阐述为,有关免疫功能在内的一切抗病能力[51],包括调节皮肤和黏膜连续性,是感染微生物的主要障碍;与先天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反应有关;调节血液循环,维持其持续性,保持人体组织的氧气和营养充足;调节细胞的凋亡活化和抑制等[52]。中医理论中正气含义有二,一指人体对疾病防御、抵抗和自然再生的能力,以及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二指脏腑、组织、功能活动[53]。因此,人体正气有赖于气血及各脏腑组织功能的共同协调维护。

从脏腑气血论护场所需之正气。《灵枢·刺节真邪篇》[53]指出“正气”又称“真气”,“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说明真气包括先天之气和水谷精微之气,先天之气即元气藏于肾,水谷之气则滋生于脾胃,由肺气的宣发而输布全身,同时“肺主治节”,其功能主要通过对“气、血、水”的调控延伸到调节五脏六腑、十二官窍及全身[54]。因此,正气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若三脏功能失常则影响气的生成和运行,正气亏虚,进而影响护场形成。

心,君主之官,主血主脉。《医学入门》有云:“人心动,则血行于诸经……是心主血也”。心动为血行诸经之前提,全身的血液依赖心脏的搏动在脉中运行,而心脏搏动之根本有赖于心气。“心主血脉”,依靠心气推动血液,使血液充盈脉管,运行不止,环周不休,输布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肌腠,发挥其濡养作用,心、脉、血、气四者形成系统,密切关联,其生理功能都由心所主。若心、脉、血、气四者任何一部分出现异常,君主调控系统失衡,牵一发而动全身,皆影响人体正气[55-56]。

因此,扶助正气,调和脾、肺、心、肾功能,当人体所处的一种“和”状态[57],即机体为平衡状态时,人体整体护场才得以建立。

3.2 祛除邪气

邪气相对正气而言,对机体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损害,邪气即致病因素的总称,其盛衰关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影响护场形成的致病因素很多,如热毒、寒凝、血瘀、气滞、痰湿等,主要原因为阴阳失衡、脏腑失调、正气不足等。日久邪盛者[58],损伤正气,祛邪能够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使邪去正安,有利于正气的保存和恢复。

在临床治疗中应整体与辨证相结合,综合考虑人体脏腑阴阳虚实。慢性难愈性糖尿病足属本虚标实之证,将淤积阻塞于经络的标实如湿、痰、瘀、浊、膏、脂等统称为“腐”。根据辨证结果选用具有化湿、化痰、化瘀、泄脂等功用的药物“化腐”。运用气血理论以祛邪,提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湿祛,湿祛则炎消,炎消则体健[59]。针对寒邪凝聚所致的阴疽证,中药阳和汤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明显的疗效,功能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具有改善血液循环的功能[60]。

4 结语

综上所述,护场理论是中医外科的优势、特色,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医外治法包括中药外敷、熏洗、光疗、负压疗法等等,具有操作简单、作用迅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优势,结合中医药内治法,内外兼顾,促使局部护场与整体护场双重保护系统形成,对臁疮、褥疮、肿瘤、糖尿病足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目前,随着对护场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其临床应用的范围逐渐扩大,此理念也对现代中医外科以及中西医临床结合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笔者搜索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溯本求源,以求在挖掘整理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和应用该理论,探究其理论本质和临床应用范围,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临床促进护场形成用药良莠不齐,病种繁杂,缺乏统一疗效标准及评判指标,样本数不足,无法准确有效地支撑护场理论的客观性、科学性、有效性,在广度和深度上均需加强。今后,应将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充分结合,开展大规模、高质量、前瞻性的临床试验研究,将先进的医学生物学、病理、生理等多学科联合,更好地展示研究成果,挖掘护场理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于秀辰,孟艳娇,丁千,等.护场理论探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1):1268-1270.

[2] 王肯堂.证治准绳[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160.

[3] 申斗垣.外科启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13-14.

[4] 于秀辰,杨慧鑫,陈圆圆.箍围法与护场的关系探讨[J].现代中医临床,2016,23(3):45-46,49.

[5] 李曰庆,何清湖.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6] 张朝晖,朱朝军.护场理论在糖尿病足清创时机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9):99-100.

[7] 徐强,张朝晖.护场源流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8):828-829.

[8] 樊圣丽,周春祥.以护场辨营卫浅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6):650,652.

[9] 吴琳珊.湿性敷料在不可分期压疮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5,36(13):2880-2881.

[10] 荆丽娜.探讨神经内科压疮患者适宜的清创方法及其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253-254.

[11] 朱晓丹,安超,李泉旺,等.中医外科学护场理论的沿革与发展[J].新中医,2014,46(2):7-10.

[12] 彭娟,张朝晖,徐强.应用“护场”理论指导糖尿病足清创[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50-51.

[13] 彭娟,张朝晖,孙玉芝,等.基于“护场”理论探讨糖尿病足感染期内治法[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48-50.

[14] 黎东眉,郭敏,黄叶清,等.中医护场理论指导治疗不可分期压疮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20,42(12):1607-1609.

[15] 张磊,李朝顶,沈金虎,等.祛腐生肌膏促进感染性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19,32(12):1144-1147.

[16] 李志,冷羽,曹波,等.湿润生肌膏对肛瘘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19,41(1):78-82.

[17] 李青山,余愿亮.生肌祛腐膏外敷治疗压疮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5):47-48.

[18] 王刚,林冬阳,杨博华,等.中药溃疡油治疗下肢臁疮10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4):563-564,576.

[19] 徐利,葛琼翔,林国强.基于“护场”理论探讨清热化瘀法促进肛肠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机制[J].中成药,2017,39(5):1106-1108.

[20] 吴丹.药浴养生的机理与应用[C].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261-267.

[21] 谢海娟,姚菊峰.中药塌渍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12):90-92.

[22] 刘祥.中药熏蒸之我见[J].北京中医,2001,20(6):34-37.

[23] 李晏.复方参蛇洗剂的研制和评价[J].药学实践杂志,2011,29(5):372-375.

[24] 刘丹丹,魏志雄.中药抗菌洗液的杀菌性能及毒性的试验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5,29(1):35-38.

[25] NIU X F,YI J H,ZHA G Q,et al.Vacuum sealing drainage as a pre-surgical adjunct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open) hand injuries:Report of 17 cases[J].Orthop Traumatol Surg Res,2017,103(3):461-464.

[26] WANG Z,QU W,LIU T,et al.A two-stage protocol with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C pilon fractures[J].J Foot Ankle Surg,2016,55(5):1117-1120.

[27] 张强,刘俊.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7,17(1):128-131.

[28] 黄铭图,王鹏云,袁才斌,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各类创面修复中的新进展[J].吉林医学,2016,37(6):1490-1492.

[29] 李仁杰,胡耑,白祥军,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创面细菌数、G-/G+比例及创面细菌种属数量的影响[J].临床急诊杂志,2011,12(6):379-381,385.

[30] AVCI P,GUPTA A,SADASIVAM M,et al.Low-level laser (light) therapy (LLLT) in skin:stimulating,healing,restoring[J].Semin Cutan Med Surg,2013,32(1):41-52.

[31] JACQUES S L.Optical properties of biological tissues:a review[J].Phys Med Biol,2013,58(11):R37-R61.

[32] 帅敏,马利林.光子治疗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30):136-141.

[33] 金晓明,韩思佳,吴雁翔.红光治疗仪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足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18):2461-2463,2467.

[34] 郇冰冰,王莎莎,蔡红艳,等.红外线照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8):61.

[35] 毛和水,王野平,江文政,等.630~650nm光(红光)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5):831-833.

[36] 张莹,周文琴.中药熏洗疗法用于慢性下肢溃疡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7,32(24):103-105.

[37] 朱朝军,张朝晖,马静,等.熏灸法在阴证疮疡中应用初探[J].中国针灸,2011,31(9):799-801.

[38] 王彦春,雷俊,姜拯坤,等.“外气务生,内气务熟”的中医辨证思想[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1):54-55.

[39] 李爱民.灸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4):364-365.

[40] 贺成功,龙红慧,蔡圣朝,等.周楣声教授灸法治疗经验[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4):3-5.

[41] 姜玉峰,许樟荣,付小兵.糖尿病足创面修复过程中清创问题[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6,36(1):13-15.

[42] 彭娟,张朝晖,徐强.应用“护场”理论指导糖尿病足清创[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50-51.

[43] 徐元玲,王建东,蒋琪霞.慢性伤口细菌生物膜形成机制及其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463-466.

[44] 杨友智.银离子的杀菌原理及其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1,3(5):127.

[45] 李健,林茂辉,陈晶晶,等.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J].西南军医,2015,17(6):653-654.

[46] 杜婷婷.基于含中空载银纤维医用泡沫敷料的制备技术及性能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6.

[47] 王威,王艺颖,马健,等.银离子敷料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30):3718-3720.

[48] 陈晓林,冉春玲.银离子抗菌敷料在骨科感染伤口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4):599-600.

[49] 孙燕,陈璇.冰黄凝胶联合银离子敷料在糖尿病足伤口护理中的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2014,16(3):317-319.

[50] 周泓宇,何瑾,黎立,等.三黄汤洗剂联合湿性换药在Wagner2~3期糖尿病足创面中的应用[J].新疆中医药,2019,37(3):10-12.

[51] 孙理军,杨宗林.论扶正祛邪治疗的现代免疫机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2):4-6.

[52] 罗伯托·刚萨雷斯,牛欣.基于现代医学基础的正气的诠释[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6):1541-1543.

[53] 国亚丽.抗病能力低下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13.

[54] 白钢,姜民,侯媛媛,等.试论“肺主治节”与植物神经功能的相关性[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7):1451-1457.

[55] 章薇.心主血脉的内涵考释[J].中医药学刊,2004,22(2):253-254.

[56] 徐杨,王全年.“心主血脉”理论浅析和临床意义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2):171-172.

[57] 陈斌.浅议人体之正气[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8):108-109.

[58] 流芳.久病者,扶正才是硬道理[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4,6(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