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电影欣赏论文

时间:2023-03-20 16:12:14

导语:在电影欣赏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电影欣赏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播客;电影欣赏;英语水平;途径

一、引言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播客(Podcsst)是继E-mail、BBS、ICQ、博客(Blog)、维基(Wiki)等交流方式之后又涌现出的新型信息交流方式,它能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等素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通过网络将人们联系在一起,让资源与资源使用者、使用者与使用者之间开展有效的交流沟通,尤其是它摈弃了文字博客的不足,有效地将音频、视频素材融入其中。与传统的Blog相比,Podcast更能展示个性,更有针对性,同时又拥有更强大的交互能力。“播客”用声音传达信息,“播客”的内容更富有感情,更具个性,形式多样,有故事播客、脱口秀播客、音乐播客、文学播客等。随着播客技术的发展,播客正开始进人教育领域,出现了教育播客。基于播客最显著的特点即播客传播的信息主要以音频和视频信息为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把播客和英文电影欣赏教学结合起来,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二、英文电影欣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现状

电影是语言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可以起到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作用,它可以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英文电影欣赏课可以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中真实环境语言输入的不足,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大量的英文电影欣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听说能力。任何交际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场景中实施的。电影故事情节取材于生活,其中的场景、道具及其他方面都充分展示生活的真实。因此,看电影时,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这等于把语言学习放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进行,无疑使语言学习十分真实自然。经常看英文电影,学生就会逐渐地学会在不同情景中得体地使用语言。同时,电影展现的是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演员说的英语也是生活中本族语者说的英语。经常看电影可以学会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中式英语”,也有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

其次,英文电影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加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学习一门外语不可能不了解相应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电影是一面镜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最直观、最生动的反映。它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通过英文电影欣赏,学生可以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了解中英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第三,英文电影欣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电影丰富的内容及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很好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英语学习从课堂教学的单一与枯燥中摆脱出来,使语言学习成为一种听觉享受、视觉享受、精神享受,进而成倍地提高学习效率。

据调查,绝大多数大学英语学习者对英文电影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期望,许多学生把英语电影欣赏作为一种提高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课时较少,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来安排英文电影欣赏就显得捉襟见肘,一般学校不开设专门的视听课,学生在一学期内只能在听力课时间观看一两部英文电影,这对提高英语水平来说显得微不足道。而教师布置学生课后个人观看又不太可行。一方面,学生可能缺乏自觉性,教师也缺乏对学生的监督性。另一方面,学生的观看也带有盲目性,不利于英语水平的提高。因此,探索一种把新型的信息技术播客应用于英文电影欣赏的模式,使学生在进行英文电影欣赏中提高英语水平,是一个必要和有益的尝试。

三、播客及其使用方法简介

Podcast,中文译名尚未统一,但最多的是将其翻译为“播客”。它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出现初期借助一个叫“iPodder”的软件与一些便携播放器相结合而实现。Podcast录制的是网络广播或类似的网络声讯节目,网友可将网上的广播节目下载到自己的iPod、MP3播放器或其他便携式数码声讯播放器中随身收听,不必端坐电脑前,也不必实时收听,享受随时随地的自由。更有意义的是,你还可以自己制作声音节目,并将其上传到网上与广大网友分享。就像博客颠覆了被动接受文字信息的方式一样,播客颠覆了被动收听广播的方式,使听众成为主动参与者。

播客的使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创建播客和收听收看播客。

1、创建播客。

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软硬件制作与播客,过程并不复杂。主要步骤如下:

(2)将录音文档存作MP3格式文件。

(3)上传该MP3文件到网站。

(4)有播客附集(podcast as an enclosure)的RSS源。

播客使用的是一种基于XML的叫做RSS的技术,这种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网站用来提供即时信息。不同的团体用这种方法把新的内容和信息列在一个XML或RSS文件里。很多网站会用XML或RSS来标示它们提供RSS源。

2、收听收看播客。

用户把播客(MP3格式)下载到电脑就可以在任何时候收听。另外,也可以把播客下载到MP3播放机,这样用户就可以随时随地按自己的要求去听播客了。搜寻和收听播客的步骤为:

(1)找到并订阅一个播客源(XML或RSS)。

(2)在线选择和收听收看播客。

(3)下载和收听收看播客。

(4)把播客下载到MP3播放器上。

四、播客与英文电影欣赏相结合的可行性与模式

播客传播的信息主要以音频和视频信息为主的特点,因此把播客与英文电影欣赏相结合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也是可行的。利用播客,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使学生进行英文电影欣赏。现在大学生的上网条件较好,因此收看或下载播客上播放的英文电影比较方便。具体来说,播客应用于英文电影欣赏的模式如下:1、教师选择适合的英文影片上传在播客上。2、教师布置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收看播客,并布置一些针对影片的问题或让学生观看后写出观后感,这样教师对学生的观看行为就有了较为有效的监控性,播客用于英语教学目的的实现就有了一定的保障。3、教师也可对学生分组,使学生能够对影片进行交流。4、在规定期限截止前,学生上交个人或小组的有关影片的作业,或让学生进行互评。5、教师对作业进行讲评,评出优秀作业,以此作为对学生的鼓励。然后开始下一部英文电影的欣赏周期。

第2篇

论文关键词:体裁,体裁分析,英文促销信

 

1.前言

近15年,体裁(genre)和体裁分析(genreanalysis)成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教学领域里的热门话题(Hyon 1996)。我国不少专家、学者都试图把这种理论应用在具有特定交际目的的篇章上,如分析农业英语论文摘要(易兴霞,2006),分析应用语言学领域学术文章的宏观和微观结构(杨瑞英,2006),分析商务促销类语篇(王宏俐,郭继荣,2006)等。本文拟从Bhatia的英文促销信的体裁分析模式入手电子商务论文,分析主要交际目的为说服潜在客户购买商家所提供的产品或接受其服务的英文促销信的表现形式,图式结构和特殊信息,并通过分析语义的文化预设和搭配意义,加深对促销信的语言表面特征的认识。

2.理论依据

2.1体裁

语言学中的体裁(genre)不同于文学中的体裁。Swales(1990:45-58)认为体裁是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对人类交际事件进行分类的结果。所谓交际事件就是人们按照特定目的和特定程式运用语言在社会中办事的实例。新加坡的Bhatia(1993:13-16)在Swales的体裁理论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完善,认为:1)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交际事件;2)体裁不是一般的交际事件,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3)在建构语篇时,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4)尽管体裁有其惯例和制约性,内行人仍可在体裁规定内传达个人意图和交际目的。因此交际目的往往决定应该使用哪种体裁,而体裁的常规性又为我们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体裁结构潜势。

2.2体裁分析

体裁分析是20 世纪90 年代由Swales (1990)和Bhatia (1993)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他们认为任何体裁都是由一系列的语轮构成,语步(move)和步骤(step)是语篇分析的出发点论文开题报告。Swales的层次动向法(move approach)常用在具体的体裁分析中,即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对某一语篇按照意义与功能划出层次,然后再根据层次来考察分析语言的表达形式。Swales 没有对语步和步骤提出明确的定义,但Nwogu(1997)认为语步是一个由一系列词汇,主题意义和修辞特征所标明的具有统一意义倾向的语篇片断,步骤是实现语步的可供选择的修辞策略,一个语步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步骤来实现。例如,Bhatia (1993:62)根据体裁“语步(moves)和步骤(steps)”分析理论电子商务论文,将推销体裁概括成七个“语步”(move):1.Establishing credentials (确立资格证明);2. Introducing the offer (介绍推销内容):(1)offering the product or service (介绍产品或服务),(2)Essential detailing of the offer(介绍推销内容的重要细节),(3)Indicating value of the offer(指明推销内容的价值);3. Offering incentives(激励购买);4.Enclosingdocuments(附寄文件);5. Soliciting response(请求回复);6. Using pressure tactics(采用压力策略);7.Ending politely(礼貌收尾)。在以上七个“语步”中,第二语步Introducing the offer 又是由三个步骤(step)组成的。

体裁分析模式为语篇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察视角与方式。使用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对某个特定语篇进行分析,是对语篇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分析的有机结合,既注重语篇结构的宏观结构和认知结构,也注重特定的体裁结构在词汇和语法层面的特定表现。

3.体裁分析在英文促销信中的应用

3.1促销信的体裁界定

促销信是商务英语中常见的一种语篇,它是以书信的格式由促销人员向顾客传递商品或服务的存在及其性能、特征等信息,帮助顾客认识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利益,从而达到引起顾客的注意和兴趣、唤起需求、采取购买行为的目的。因此它的本质是销售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主要交际目的就是通过向消费者的宣传、诱导和提示,促进消费者产生购买动机,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实现产品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这样的交际目的决定收信人和写信人通常为并不熟悉的双方,因此语言上谦虚有礼、简洁明晰是必不可少的。

3.2 促销信的内在宏观结构

一封成功的促销信在内在结构上,基本遵循 Bhatia 的七个 “语步”的模式,通过吸引客户的注意、向客户详细介绍所推销的产品或服务并索求回复等语篇片断来实现说服潜在客户购买所推销产品或服务的交际目的。下面我们从Bhatia的英文促销信的体裁分析模式入手,来具体讨论促销信的层次动向。

Dear customer,

⑴The union bakers would like to announce a great offerthis Valentine day. Every two kg cake you buy you get raffle ticket whichallows you to enter into a draw which will give you a chance to win a dinnerfor two at a three star hotel. You can have a wonderful dinner with your lovedone on the eve of Valentine’s Day.

⑵ The bakers will arrange for the pickup and drop to thevenue and you can enjoy the dinner along with the dance party at the three starhotels.

⑶Don’t you think it will be funto take your girlfriend or boyfriend out for dinner on a valentine’s day and make the day a special one? Imagine all thatfun you have with your loved one with tasty cuisine and exciting and thrillingdance party. To top it all you can meet famous singer and dancer who is theguest of honor that day.

⑷Visit any of our outlets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Hurryand buy a wonderful tasty cake for your loved one.

⑸Since the offer is valid till (time how long).please actnow.

⑹Sincerely电子商务论文,

这封促销信由五段组成,第一段的第一句是第一个语步:Establishing credentials (确立资格证明),通过提及在情人节要提供的一项服务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第一段的第二句到第三段是第二个语步:Introducing the offer (介绍推销内容)。第二个语步由三个步骤组成:⑴offering the product or service(介绍产品或服务),⑵Essential detailing of the offer(介绍推销内容的重要细节),⑶Indicating value of the offer(指明推销内容的价值)。第一段的第二句是第一个步骤,主要介绍了即将推出的服务——每买两千克蛋糕就能抽签,就有机会赢得在三星级宾馆的两人晚宴;第一段的第三句和第二段是第二个步骤,详细介绍推销服务的细节——情人节前夕在三星级宾馆和挚爱共进晚餐、共舞;第三段是第三个步骤,主要指出推销服务的精神价值——使情人节过得特别,并能遇到明星。第二个语步是促销信最为重要的部分,决定能否帮助顾客认识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利益,从而达到引起顾客的注意和兴趣、唤起需求、最终采取购买行为的目的。第四段是第三、四个语步:Offering incentives (激励购买)和Soliciting response(请求回复)。第四段第一句是请求顾客做出回复——到销售点寻求更多信息;第二句是鼓励有购买倾向的顾客下定决心。第五段是第五个语步:Using pressure tactics (采用压力策略),Sincerely和签名是第六个语步:Endingpolitely (礼貌收尾),作为传统信件独特的结尾方式,这一语步在促销信中也很常见。

与Bhatia的七个语步模式略有不同的是:这封促销信并没有Enclosingdocuments (附寄文件)这一语步;而且Offering incentives (激励购买)和Soliciting response(请求回复)的顺序也有所不同。王宏俐,郭继荣(2006) 认为,在语篇构建中常使用的语步是核心语步,不太出现的辅语步是外围语步,在促销信中电子商务论文,第一、二、四语步是核心语步,由于Enclosing documents (附寄文件)这一语步是外围语步,销售者可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使用;至于语步顺序,尽管促销信是专门用途英语里的一种,有其惯例和制约性,但我们仍可在体裁规定内传达个人意图和交际目的。

3.3 促销信的文化预设和搭配意义

这实际是一封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抽奖促销信论文开题报告。促销信的最主要部分——第二语步也是以这个文化预设为先决条件的。销售者想要促销的商品是蛋糕,但在促销信里,抽奖有可能赢得情人节的晚餐却是描述的重点,这主要是商家抓住了顾客消费过程中的侥幸获大利心理——以抽奖赢得与挚爱在情人节共进免费晚餐的机会,设置中奖机会,利用抽奖的形式,来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蛋糕。令人心动的抽奖活动成功地把顾客的注意力指向拉到了本应大力宣传的产品——蛋糕上面。如果收信人不了解这个文化预设,就不容易达到促销信的交际目的。

Leech(1981:17)认为:搭配意义是指一个词与另一个词连用搭配时使得该词的意义随语境而发生的变化。因此促销信在词的搭配上非常注意。促销信使用的形容词大多是描述性和评价性的,多为褒义词,例如:great,wonderful,special,tasty,exciting电子商务论文,thrilling,famous,wonderful,这些形容词为收信人勾勒出一幅浪漫、激情、美味的晚餐情景。尽管这是一封书信,但口语词汇多余书面语词汇,浅显易懂、简洁明晰。销售者为了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常常直接使用反问疑问句和祈使句,增强引导功能,说服或敦促收信人采取购买行动。

3.4 总结

体裁分析超越了对语篇语言特征的简单描述,力求解释语篇的理据,探讨语篇结构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认知因素,揭示实现交际背景的特殊方式和语篇结构的规范性。促销信具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把促销信这一体裁语篇看作是一个有规律的有结构的层次动向的组合的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信函体裁,写出目的明确、结构清晰、用词准确的促销信。

[参考文献]

[1]Hyon,Sunny. Genrein Three Traditions: Implications for ESL [J]. TESOL Quarterly,30/ 4 :693-722,1996.

[2]易兴霞.体裁分析与农业英语论文摘要[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9.

[3]杨瑞英.体裁分析的应用:应用语言学学术文章结构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0.

[4]王宏俐,郭继荣.体裁分析与商务促销类语篇[J]. 外语教学,2006,7.

[5]Swales,J. M.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6]Bhatia,V. K.Analyzing Genre: 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M]. London: Longman,1993.

第3篇

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陈嘉 学 号:2003101222

院 (系): 中文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题 目: 解析张爱玲小说的恐怖电影式镜头

指导教师: 刘文菊 副教授

2007年 3 月 27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1。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院、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1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不能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1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5年4月26日”或“2005-04-26”。

4、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注标准要参照《韩山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标准》(韩教字[2005]53号)执行

毕 业 论 文(设 计)开 题 报 告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张爱玲与电影有过长期亲密的接触,在小说写作中创造性地化用了电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文本以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切入口,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在体会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1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表现手法。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

(1)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 》(何文茜)等;

(3)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申载春);《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张江元);《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屈雅红)等;

(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

国外研究现状:

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在学术界既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张爱玲小说、相关的研究书籍及其评论等出发,分析整理资料,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当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

毕 业 论 文(设 计)开 题 报 告

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方案、进度:

2006年11月—2007年2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007年2月—2007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07年3月—2007年4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2007年4月——:定稿。

预期效果:

本文结合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阐释,尝试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5.已查阅参考文献:

书籍:

1、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金宏达,《华丽影沉》【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张新颖,《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M】。北京:3联书店,2001年12月第1版。

4、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5、李稚田,《第3类时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6、吴战垒,《电影欣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7、陈卫平,《影视艺术鉴赏与评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8、聂欣如,《类型电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学术论文:

1、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5卷第4期第51页。

2、 李祥伟《“丑”趣———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象》,学术论坛, 2005年第6期第140页。

3、 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报,2004年第4期第38页。

4、张江元《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第26卷第4期,第54页。

5、屈雅红《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6卷第6期,第33页。

6、何文茜《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02期,第39页。

7、何蓓《犹在镜中 —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0卷第4期第40页。

8、申载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9卷第5期第12页。

9、吴晓,封玉屏《电影与张爱玲的散文写作》浙江社会科学报, 2004年第1期第204页。

网络资料:

1、《恐怖情节心理分析》

2、《绽放在暗地里几个唯美的惊惶意象》

3、陈文珊《女性·月亮·鬼气——试论《聊斋志异》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院(系)审查意见

第4篇

论文关键词:文化翻译概念,电影翻译,目标语

 

1.引言

1.1目前对于电影翻译的理论研究

我国引进外文电影比较晚,真正的电影翻译是从建国后才开始的,因此我们的研究尚且处于初级阶段。例如,钱绍昌教授基于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实践,发表了许多探索视听翻译特点的文章。他提出了许多有用的建议,吸引了人们对于视听翻译的关注。相对于电影翻译的重要性来说,对这一领域相关的系统研究还远远不够。

1.2语言、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电影翻译,作为观念、习俗以及宗教之间的交流桥梁而存在。Nida (1994: 1) 认为:“语言反映文化,提供了接触文化的渠道。”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表明了翻译与文化也同样是密不可分的。从一种语言翻译到另一种语言必然涉及到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论文范文。因此,翻译是对于语言背后文化的比较、理解以及转换。

2.电影翻译的策略

2.1基于特征的翻译策略

电影翻译是一种独特的翻译种类,因此电影翻译工作者必须采用特殊的翻

译策略才能得出成功的翻译作品。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同步化、特色化、口语化,这些需要翻译者特别注意。

2.1.1 同步化

同步化对于电影翻译者来说是最不同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一个特点,对于电影翻译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使电影中的人物能像在原语言中一样流利地用目标语讲话,这就对台词的长度以及唇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通过扩展或者缩略句子来达到同步化的效果。比如下文中的例子:

Eg1: Stuart: That's a good idea.

斯图:那倒是不错。(Gonewith the Wind)

从字面上,上文中的句子应该译成“好主意”,但这样的话相对于原来的台词就过短了,因此在翻译的时候扩展成“那倒是不错”。而且,修正后的版本更加口语化,符合电影语言的特点。

2.1.2特色化

特色化指的是可以观察到的一个角色所有特征的总和,这一点对于一部电影成功与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常电影翻译,电影翻译者想要在特色化上取得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一致,应该注意三方面:1)角色的地位及职业2)角色的性情3)角色所处的特殊环境。显然,这对于电影翻译者来说存在着无数的挑战。以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Eg2: Castor: We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We both knowour guns.

Sean: What we don't have in commonis that I don't care if I live and you do.

Castor: Sean, that hurts. You'renot having fun, are you? Come with us. Try terrorism-for hire. We'll blow shitup. It's fun!

Sean: Shut up!

Castor: Watch your fuck mouth!

卡罗:我们倒有共同之处。我们都枪法如神。

桑恩:我们不同之处就是我已置生死于度外,可你却怕死。

卡罗:桑恩,你这番话刺伤了我。你活得不开心,是吗?跟我们一起干吧论文范文。试一试做专业恐怖分子,用炸弹炸个天翻地覆。蛮开心的哟!

桑恩:闭嘴!

卡罗:说话小心点。(Face/off)

在上面的例子当中,Sean是一个勇敢聪明的警察,而Castor是一个粗俗自大的罪犯。在对话过程中,两个角色的特点非常明确地呈现了出来。在中文版本当中,同样通过不同的说话方式表明了两个角色各自的特色,像“我已置生死于度外”和“用炸弹炸个天翻地覆,蛮开心哟”,就明显地体现了正面人物与反派人物的区别。另外电影翻译,Castor作为一个罪犯,习惯使用粗话,这一点也必须考虑在内。因此,在译文中,使用了对应的中文当中的粗话来保持原有的风格。

2.1.3口语化

电影中的对白以日常口语为主,因此,在把它们译成中文时,也必须考虑到这一点。这样,观众在欣赏电影时,更容易理解剧情,也才会有更强的代入感。

Eg3: I’m having money problem.

我手头有点紧。

上文的例子当中,从字面意思看应当是“我有金钱的问题,”但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这么说,因为它不符合人们口语表达的习惯。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遵从人们口语表达的方式,这样才会显得更接近生活,更加生动。

2.2基于文化的翻译策略

2.2.1归化

根据Venuti的理论:“翻译主要是一种归化电影翻译,是基于本土文化的” (Venuti 1995: 47)。也就是说,归化是一种清晰流畅的翻译策略,尽量使目标语言的观众不会感到外文的文本很奇怪,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内容。

Eg4: Helen: Then my Sir Galahad himself will have tobe saved.

海伦:看来需要有人来拯救我们的那位大恩人了。(The Rock)

例子当中,由于Frank曾经救过Helen,因此他被比作骑士Sir Galahad,在澳大利亚的传说中这是一位英雄论文范文。但是,很少有中国观众了解Sir Galahad的背景知识。如果根据字面意思翻译成“看来需要有人来拯救我们的加勒哈德爵士了,”会使中国观众感到十分迷惑。因此,电影译者采用了同化的策略,这样更容易被观众所理解。

2.2.2异化

“异化翻译”是指“把读者引领进外国文化,是他们看到文化差异” (Venuti 1995: 4)的一种过程,是通过保留外文文本的一些因素来故意违反目标语言的一些传统习惯。

Eg5: Dear God, make me a bird so I can fly far.

亲爱的上帝,把我变成一只鸟吧电影翻译,我会飞很远。(Forrest Gump)

在上面的例子当中,译者就使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使用了西方宗教中的词语“上帝”,而不是同化成中国的表达方式“老天爷”,这样保留了西方的特点。

3.结语

电影翻译受到时空的限制,是一种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再创造。所以,电影翻译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再加上翻译中所涉及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特点,使翻译变得更加的困难。电影翻译工作者必须从观众的需求出发,使用恰当的电影翻译策略来处理电影对白及其中包含的文化信息。通过精确的翻译来使观众领会到电影中所要传达的内容,满足他们审美以及娱乐的需求。

参考文献

[1]Bassnett, Susan andLefevere, Andre. Constwuch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Gottlieb, Herik.'Subtitling: Diagonal Translation', in Perspectives: Studies inTranslatology I,1994.

[3]柴梅萍.“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苏州大学学报(析学社会科学版)》,2001(4).

[4]傅海燕.从文化角度进行影视翻译研究[J].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第5篇

[论文摘 要] 许多英文原版电影语言素材多样,情节生动曲折,对白妙趣横生,可以作为广大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本文的研究根据自主学习理论及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的理论,探讨如何针对学生的兴趣,因势利导,利用丰富的电影资源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及听说能力。

2007年9月教育部新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笔者认为借助英文电影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听说能力是一个不错的尝试。这是因为许多英文原版电影语言素材多样,情节生动曲折,对白妙趣横生,可以作为广大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由于英文电影的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内容、快速流畅的语速、不合书面语法的表达方式等,而感到望而生畏,于是通常根据中文字幕来理解影片内容,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讲,收效不大。

本文的研究将根据自主学习理论及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的理论,探讨如何针对学生的兴趣,因势利导,利用丰富的电影资源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及听说能力。

一、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现状述评

自主学习是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初,由Henri Holec正式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研究,研究成果不断问世。Henri Holec(1981)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包括确立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Littlewood(1999)强调学习者独立行动的意愿取决于他们的动机和信心的程度,学习者独立行动的能力取决于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我国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做了深入研究,主要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方法以及相关策略(袁威,2007)、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刘金侠,2009)、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角色转变(林宝玲,2009)、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形成性评估的构建(王莉,2009)、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李丽君,2009)等方面。

国内外学者关于自主学习理论的探讨近几年成果层出不穷,然而,借助于英文电影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听说能力的研究成果却不多。

二、PBL理论研究现状述评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和原则,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个人或合作完成的任务,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获取知识和技能。(Beckett,2006)

PBL是随着建构主义思潮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被誉为近年来国外教育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革新。PBL在国外二语和外语教育领域被广泛使用已有20多年,其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作用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信心及学习者自主性的促进;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推动更多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培养语言学习技能、策略等。因此,PBL能创造更多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语言学习环境。(Stroller,2006)

目前,国内学者也已经开始关注和引进PBL理论,但是根据我们的文献调查,国内对于PBL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PBL促进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研究更少,对基于PBL理论、使用英文电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听说能力的研究更是罕见。

三、英文电影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听说能力中的教学实践

(一)课堂上借助英文电影改进英语听说教学

英文电影蕴涵丰富的学习资源,尤其是英文电影中人物之间的生动的对白可以作为学习者锻炼听力、学习口语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妨尝试每周或每两周抽出一次听说课的时间使用原版的英文电影作为蓝本,指导学生利用英语电影进行相关的听力和会话等练习,引导学生注意书面语和口头语之间的差异,使学生接触到不同场合的英语口语语体,熟悉相关的一些固定表达方法,改进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具体实践方法可以如下。

1.精选较为优秀的、语速适中的、适合用来教学的英文电影,再根据视听说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水平,从影片中筛选出适合进行听说训练的三至四个片段,每个片段都有一至两个场景,相对独立。

2.生词和词组介绍。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在口头对话及电影对白中,使学生熟悉并记忆相关表达。

3.补充文化背景知识。有关某部电影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布置学生通过图书馆资源或网络资源自己去获取相关的信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及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课前让学生使用英语给全班同学讲述电影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只做补充即可。

4.听力测试、理解测试及口语锻炼。学生在观看某个片段时,教师可以模仿四六级考试复合式听写的题型,给学生提供此片段的部分电影文本,使学生边听边填写空缺的词汇、句子,补充完整电影对白。学生在看完某个片段之后,可以提问学生与此片段相关的问题或让学生对此片段使用英文进行描述,查看学生是否理解了其内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介绍影片中的口头英语特点。使学生反复聆听所选英文电影片段中的句子,了解口语特点,如重复、停顿、更正、省略句的使用、附加句的使用、模糊语的使用等,直至学生能够脱口而出。

6.开展观看无声电影配音表演、角色扮演等活动。在使用英文电影提高学生听说能力时,可使学生在观看了数遍某一电影片段之后,电影播放时处于静音状态,使学生根据电影画面,尽量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语音语调进行配音练习,也可直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在这样一系列的任务型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可以得到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二)开设第二课堂,课外指导学生科学利用电影资源进行英语学习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外时间充分利用电影资源进行积极自主的英语学习,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学习现状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还不具备独立承担一切学习责任的能力,因而较为适宜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自主学习理论和PBL理论,开设第二课堂,使学生利用英文电影,在教师的指导、交流和监控下,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使学生在观看英文电影这一项目的驱动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听说能力。

基于PBL设计的原则基础,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首先,使用一个学期的时间,采用独立于课堂教学的形式,给实验组的学生提供16部优秀英语影视作品,使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8部电影,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观看、学习,并让学生在课后调查最受学生欢迎的电影并分析原因。这期间,教师与学生保持及时交流,指导学生如何在英语影片欣赏中进行听、说、读、写、词汇、语法等练习。其次,让学生参与观看英语影片、通过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搜索英语资料查找电影文化背景知识、演员相关介绍等、使用英语总结影片内容完成书面报告、对影片中的部分精彩情节进行描述、记录影片中精彩的词汇、句子等、配音表演、角色扮演、英语问卷调查、使用英语进行访谈等一系列活动,使其在观看学习英语影片这一项目中充分、科学地利用电影资源,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在教师的持续坚持和正确引导下,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结果显示,93%的学生对这一“观看英文电影——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听说能力”的项目表示欢迎与满意,绝大多数学生对自主学习有了非常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四、结 语

本文研究表明,英文电影可以作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听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一方面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借助英语电影,在电影欣赏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词汇、语法等练习,提高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开设第二课堂,使PBL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促进,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之,教师可以借助英文电影,推动更多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培养学生语言学习技能和策略等,不断探索英文电影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听说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Beckett G H.Beyo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Project-Based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ast,Present,and Future [M].Greenwich: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2006.

[2] 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 Littlewood W.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J].Applied Linguistics,1999,20(01).

[4] Stroller F L.Establishing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Project-Based Learning.Project-Based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ast,Present,and Future[M].Greenwich: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2006.

[5] 袁威.自主——合作学习法与英语教学的整合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 (12).

[6] 李丽君.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研究[J].教育探索,2009(08).

[7] 王莉.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形成性评估的构建[J].科教文汇,2009(03).

[8] 林宝玲.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与教师角色探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8).

[9] 刘金侠.网络教学环境中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J].外语学刊,2009(04).

[10] 邓媛,王湘玲.项目驱动培养EFL学生自主能力的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08).

[11] 支永碧.PBL在中国外语教育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07).

第6篇

得知获奖后,编剧梅峰感到有些意外。娄烨也没想到,他早早就撤出戛纳,到了巴黎后才获知可能得奖。

没想能得奖

最佳编剧奖由导演娄烨和三位主演代领,编剧梅峰并未到场。因为梅峰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是本届毕业班的主任教员,他的学生马上就要毕业答辩,因此无法抽身赴戛纳领取奖项。他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现在正在批改学生的毕业论文,能获奖有些意外,因为我觉得获奖应该是电影本身和导演工作的魅力,戛纳电影节单独将编剧奖项授予我,在我的预料之外。”

“没有到戛纳电影节亲自领奖,我并不遗憾,遗憾的是没能在大银幕上欣赏自己的电影。”梅峰称,“如果去了法国,就能和观众一起在电影院里看片,感受一下现场的气氛,或者听听观众的反应,看看哪个情节需要修改,哪个情节设置观众不喜欢。”如果这部影片还有机会去其他电影节,他将会一同前往,将在大银幕的感召下沉醉于“春风”里。

有评论表示,《春风沉醉的晚上》的同性恋题材和拍摄手法有刻意讨好欧洲评委之嫌,对此,梅峰表示“《春风沉醉的晚上》还是专注于普通人的感情和生存”。

梅峰说自己虽然是老师,但却不擅言辞。采访过他的媒体描述他时,说他语速很慢,每句话他都习惯性地深思熟虑,情绪起伏也不大。只是在说到娄烨这个人的时候,他才略有些激动地表示,娄烨是一个有诗情的导演,他的坚持完全来自对电影的爱。正是如此,梅峰才坚持做娄烨的御用编剧,而梅峰的新作品,仍然是和娄烨合作。

和娄烨是死党

从《紫蝴蝶》开始,梅峰就开始了与娄烨合作的过程。娄烨因《颐和园》违规被禁之后,梅峰也没有再从事编剧的工作。梅峰说之所以一直与娄烨合作,是因为他敬佩娄烨。

《苏州河》是娄烨声名鹊起的一部片子,也是打动梅峰的一部电影。“这是一部有诗情的影片,这种‘诗电影’在中国电影里面很少。”梅峰就此认定娄烨是一个很有诗情的导演,他希望与自己喜欢的导演合作。

《春风沉醉的晚上》选择了同性恋题材,并且有很多的激情镜头。敏感的题材让《春风沉醉的晚上》在戛纳吸引了不少关注的目光,梅峰也坦白承认,之所以选择这样的题材,就是为了吸引目光。但他同时表示,做这部影片的初衷,是为了描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而“同性恋情只是为了加强戏剧冲突,让电影更好看而已”。

2006年的《颐和园》是娄烨的滑铁卢,该片入围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同时,电影局审片委员会以《颐和园》送去的拷贝画面看不清,声音听不清为由,拒绝对影片进行审查。虽未获得审批,但导演娄烨仍按照电影节的日程安排,准时在戛纳举行了媒体试映场及首映仪式。最终,因违规参加境外电影节,娄烨被处罚“5年内不得从事相关电影业务”。

这部《颐和园》,梅峰是联合编剧,同样是敏感内容和激情戏。

这是两个够执着的人,“从《紫蝴蝶》开始,我们每次合作都希望能有诗歌一样的激情。”梅峰这样说。娄烨沉迷于自我,不管禁令如何,一根筋到底,借着香港的外壳,依然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第7篇

[关键词] 归化 异化 文化差异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8.031

一、引言:问题的提出

在全球化和文化转向的大背景下,电影是娱乐、传播文化以及增进国际交流的一种大众化、方便快捷的重要渠道。电影名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因而电影片名的翻译也显得至关重要。

在各学报和《电影文学》、《电影评介》及其他刊物上有多篇关于电影片名翻译研究的论文。近几年关于电影片名翻译的硕士论文也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但目前学术界对影片名的翻译研究多局限于目的论、功能对等、文本类型的角度研究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即:直译、意译、音译和创译等;对韦努蒂的异化归化理论存在误读的情况,甚至把直译意译简单地等同于异化和归化;散见的论文研究视角过于单一和整齐,大多集中在片名的翻译策略和原则方面的研究,而忽略片名翻译的文化性及多层面性;影片名的翻译质量良莠不齐甚至存在误译;同部影片存在多个译名,译名繁多,译名不统一,针对这一现状,何跃敏(1997)曾《当前西片译名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这一文化现象;学术论文中中英文影片混杂、分类不清;所举的分析案例局限于少数几部电影片名,重复多,缺乏新意。

鉴于此,本文旨在从翻译策略、翻译伦理和文化的角度分析归化异化理论指导下的电影片名的翻译,将电影片名的翻译置于文化领域中,主要以奥斯卡最佳影片和中国部分著名的获奖影片为研究对象,关注文化因子的传递和文化差异的处理。

二、电影片名翻译实践研究

学术论文中对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较早见于外语类核心刊物的是吴敏于1995年发表于《中国翻译》第五期上的论文《浅谈英语片名的翻译》。在吴的论文中着重探讨了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三种译法: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参见吴敏,1995)。此后,陆续有学者发表文章探讨具体的片名译法(贺莺,2001;毛发生,2002等)。

也有一些学者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把片名翻译置于文化大环境中去考察(参见卢志君,龚献静,2003;,2009等)。郑玉琪,王晓冬从英汉翻译原则的角度对电影片名的翻译进行过研究,在论文中提出“电影片名翻译时应该遵循的三条基本原则,即信息传递原则、美学欣赏原则和文化重构原则”(郑玉琪,王晓冬,2006/2008(2009))。张广法则从后殖民理论视角来研究中文影片的英译,并提出“异化翻译策略可以抵抗强势文化的文化霸权,确立其文化身份,促进多元文化健康发展”(张广法,2009:105)。

归化异化与电影片名翻译的结合也大多探讨的是关于片名翻译的策略以及翻译中究竟是主归化还是主异化的问题。林婷婷提出“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文化翻译策略”(林婷婷,2004:104)。文红认为“异化翻译手法是翻译中应采取的主要趋势”(文红,2007:177)。关于电影片名翻译究竟采取何种策略,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在对英汉电影片名翻译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朱婉莹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归化能够创新”(朱婉莹,2008)。王伶伶和贾立莹基本赞同这一观点,前者认为电影片名的翻译应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王伶伶,2009:159),后者认为“归化理论仍将在英汉翻译中长久占主导地位”(贾立莹,2009:29)。而大多数的学者则认为“归化和异化是辨证统一的两个对立面。面对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优秀的译作应从实际出发,灵活合理而又恰到好处地使用这两种翻译方法”(吴爽,2005:56)。李鑫、李瑞、赵利娟等也基本持相同观点,认为“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策略是相辅相成,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参见李鑫,2007;李瑞,2007;赵利娟,2009)。徐建国、吴远等则提醒译者应“把握好归化和异化的‘度’,既不能过于异化,让译语观众不知所云;又不能过于归化,造成原名语言和文化特色的丧失”(徐建国,2007:30;吴远,2007:55)。

三、归化异化指导下的电影片名翻译实证研究

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曾于1986年在Criticism 28(Spring)杂志上发表名为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译者隐形)的论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归化翻译”(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和“异化翻译”(foreignizing translation)的概念 (参见Robinson,2007:97)。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其著作《译者的隐形――翻译史论》中再次明确提出“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和“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并认为施莱尔马赫“坚持译者只能在两种翻译策略中作出选择:一种是归化法,即从我族中心主义出发,使异域文本屈从于目的语文化价值观,将作者带回本国;一种是异化法,即偏离民族中心主义,压制目的语文化价值观,标示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将读者派送出国”(Venuti,2004:20)。自此,韦努蒂明确提出并沿用“归化”“异化”这一对术语,并在吸收各家思想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并完善自己的归化异化理论,尤其是其“彰显”异质(otherness)的“差异性”异化理论(参见Venuti2008.4.14日给张景华博士的复信,转引自张景华,2009:123)。

归化异化不仅仅是翻译策略更是一种道德态度。韦努蒂认为“异化……是在译文中表达的对外语文本和外国文化的一种道德态度。不仅是策略,还有词语的选择和外语文本的选择,都可能产生异化的效果”(郭建中,2008:43)。关于此,郭建中教授评论说“他(韦努蒂)是要强调异化是一种道德态度,而不仅仅是一种翻译策略;至于涉及到翻译策略的问题,也是指选择某种策略所产生的道德影响,重点还是指道德态度”(郭建中,2009:35)。因此,郭教授专门撰文澄清翻译界对韦努蒂的归化异化的误解。他指出“归化和异化的术语,主要是指对外语文本和外国文化的道德态度,是指翻译文本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选择所产生的道德影响”(同上:34)。

归化具体到电影片名的翻译中是指运用通顺的话语策略正确地传达原片名的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选用目的语观众熟知的表达方式和文化意象来传播异域文化。而影片名翻译中的异化是指运用抵抗式翻译策略(resistancy translation strategies)或采用偏离主流价值观的陌生的表达方式来保留原片名的异域风情。不同的翻译策略的选择涉及到对外语文本和外国文化的不同的道德态度,因此,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归化和异化是有方向性的,涉及到语言和文化两方面的归化和异化。其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弘扬本民族(汉)文化,争取文化身份的认同和确立。

在英汉电影片名翻译中有很多归化的经典译名,如: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浮生如梦》)、Lolita(《一树梨花压海棠》)、Marty(《君子好逑》)、My Fair Lady(《窈窕淑女》)、Rebecca(《蝴蝶梦》)、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等,影片的汉译中都借用中国耳熟能详的诗词和典故,采用归化式翻译,很好地加入了中国元素,巧妙地运用中国的诗词典故替换拗口的英文人名和地名/建筑名等。既文雅含蓄地点明了电影的主题又能激起中国观众的观看欲望,获得受众的强烈共鸣。这也正是造就经典译名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一树梨花压海棠》、《蝴蝶梦》和《魂断蓝桥》等经典译名成功地对原片名进行了文化意象的重构,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诗词和民间传说等中国元素移植到对原片名的文化解读中。

电影《Lolita》讲述的是一个中年男子与14岁少女洛丽塔之间的爱情故事。影片译名“一树梨花压海棠”典自宋代文学家坡调侃友人张先的诗句:“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清朝刘廷玑也有类似佳句“二八佳人七九郎,萧萧白发伴红妆。扶鸠笑入鸳帏里,一树梨花压海棠。”可见,诗句“一树梨花压海棠”是老夫少妻的文雅说法,和原片名的故事内容很吻合。该译名妙就妙在恰到好处地点明了电影的主题,又用经典诗句重构了原作的文化意象并富有文学气息。另外,电影《Waterloo Bridge》译为《魂断蓝桥》典自中国古代著名的一个民间传说“蓝桥会”。蓝桥会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故事的男女主人公相识于蓝井边,双双死于蓝桥下,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巧的是电影《魂断蓝桥》中的主人公相识和阴阳相隔的地点都是滑铁卢桥。民间传说和电影故事开始的地点和结束的地点都是相同的。因此,无论是从凄美的结局还是内容上讲,译名都完全符合电影的主题,并且将电影的文化意象重构为“蓝桥会”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民间传说。可谓是又一经典译名成就了电影界一部经典力作。

英汉电影片名翻译中也不乏成功的异化翻译译名,如:The Seven Year Itch(《七年之痒》)、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Rain Man(《雨人》)、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等。这些都是较典型的经典的异化翻译电影片名译名,其中“七年之痒”是地地道道的舶来词,随着该电影的知名度提升,“七年之痒”已经成为婚姻和职场的流行语。由此可以看出异化翻译可以丰富本族语并影响受众的思想。“影片输入的同时,国外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杜文,2008:53)。而影片《The Sound of Music》译为《音乐之声》,《Rain Man》译为《雨人》,从形式上看是属于严式翻译,运用直译法取得了异化的效果,尤其是译名“雨人”更激起了观众想一睹为快的观看欲望。而《Casablanca》译为《卡萨布兰卡》则是采用音译法而保留了原片名的异域风情从而达到异化的效果。在此之前,该影片曾有一个高度归化的译名“北非谍影”,但是观众们记住了“卡萨布兰卡”而近乎遗忘了“北非谍影”。成功的异化译名使名不见经传的达尔贝达市因更名为卡萨布兰卡市而名声大噪成为摩洛哥第一大城市。同名城市的知名度提高也使得该部影片受到更多更广泛的关注而永久地被定格为奥斯卡经典影片。从《北非谍影》到《卡萨布兰卡》表明了同一个影片名的翻译既可以归化也可以异化,也体现了从归化向异化发展的趋势。

在汉英电影片名翻译中也体现出了语言和文化两方面的归化和异化。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译为New Romeo And Juliet,《开国大典》译为The Birth of New China,《霸王别姬》译为The King Parts With His Favorites 等则属于归化译法,《卧虎藏龙》译为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花木兰》译为Mulan等则属于异化译法。New Romeo And Juliet从文化上对原片名进行了归化,将中国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绝唱重构成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文化意象的重构使国外观众更容易理解电影故事内容,不失为一个佳作。《开国大典》、《霸王别姬》则是从语言上对原片名进行归化,采用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分别译为The Birth of New China和 The King Parts With His Favorites,从而准确地传达一些有别于西方的说法和语言信息(如:“开国”和“姬”),达到便于国际文化交流的目的,弘扬中国文化,将外国文化请进来,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卧虎藏龙》、《花木兰》等影片名的翻译则分别采用直译和音译的方法达到异化翻译的效果,将中华龙的文化和花木兰等英雄人物传播到外国。长久以来“龙”在中西方的形象都是差异很大的,在中国,“龙”代表正义和吉祥,而在西方则代表邪恶和祸祟。通过正确的片名翻译有利于改变西方对于龙的误解,有助于外国人正确地认识中国。龙文化渐渐地得到了西方的认可,有影片为证:《李小龙传》在引入中国以前,原英文片名为Dragon: The Bruce Lee Story。其中就选用了Dragon一词,由此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对李小龙和中国功夫的喜爱以及对中华龙的认可。因此,“为了达到最充分准确的文化交流,对电影片名的翻译不能简单地偏向于完全采用归化或者完全采用异化的单一翻译策略,而应该根据不同电影片名特点。两种策略相结合,既最大限度地遵循目标语文化的主流价值观,满足译入语观众的心理与文化需求。又尽量考虑到原汁原味的语言和文化意象”(李妍妍,2009:59)。“归化和异化是辨证统一的两个对立面。面对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优秀的译作应该从实际出发,灵活合理而又恰到好处地使用这两种翻译方法,进而引发深层次文化上的反省”(吴爽,2005:56-60)。

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策略要运用适度。“电影文化意象的翻译应该从发展的角度去考虑,结合观众的实际需要,把握好归化和异化的度,既不能过于异化,让译语观众不知所云,又不能过于归化,造成原名语言和文化特色的丧失。电影翻译既受原名文本约束又富于创造性,翻译时应充分认识语言文化差异,正确把握观众的接受能力,确定归化和异化的策略”(张瑞,2008:79)。如:Forrest Gump 译为《阿甘正传》就优于《福雷斯特•冈普》, Amadeus译为《莫扎特(传)》好于《阿玛迪斯》。对于拗口的外国人名等过于音译则使译名显得过于异化,也使观众感到过于陌生,不知所云。尤其是Amadeus,为大家熟知的就是莫扎特,而非专业人士很少知道莫扎特全名是沃尔夫冈•阿玛迪斯•莫扎特,所以译成《阿玛迪斯》等于是无效译名,显得过于异化反而达不到应有的良好效果。影片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在台湾被译成《飞越杜鹃窝》,也是过于直译而造成的误译,相比之下大陆和香港的译名《飞越疯人院》则与电影的主题相符显得更合理些。

四、结语

“电影片名是文字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有机体,它应能提示影片主要内容,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卢志君 龚献静, 2003:47)。一个好的电影片名翻译不仅要传递原片名的语言信息而且要正确地传递其足够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意象并处理好文化差异。此外,还应从波兰和爱尔兰过度异化翻译,导致本族语言文化缺失的发展困境的案例中得出启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应重视本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正如杜文指出“影片输入的同时,国外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的思想。西方经济实力上的强大使其文化也变得强势,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正是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输入时的情况。这时如果一味盲目采用异化翻译理论,那么导致的则不是对强势文化霸权的抵抗,而是对自身文化规范的颠覆,会使目的语受众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文化他者的意识,反而加快了文化入侵的进程,这将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杜文,2008:53)。

葛校琴也提醒国内学者“从强势文化到弱势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归化的翻译有时却能对强势文化之文化霸权形成一种抵抗,而异化的翻译却有可能颠覆译语规范,破坏本来也许就不堪一击的译语和译语文化,也许是在不经意中,沦为文化殖民主义者的同谋。异化的策略作为与西方强势文化抗衡的手段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葛校琴,2002:35;2008:294)。

在国际交流中,英语是强势文化而汉语则相对属于弱势文化。因此,在我国,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应根据翻译的方向不同以及译出语和译入语的强弱势来区别对待归化和异化。在译入外来影片时宜采取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译出本国影片时宜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策略,加入中国元素,弘扬本族文化。在影片名的翻译中使归化异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期译出高质量的电影片名译名。

参考文献

[1]杜文.对韦努蒂“异化”翻译策略的反思[J].忻州师范学院学,2008,(1):53.

[2]葛校琴.当前归化/异化策略讨论的后殖民视域---对国内归化/异化论者的一个提醒[J]. 中国翻译,2002(5):32-35.

[3]葛校琴.当前归化/异化策略讨论的后殖民视域---对国内归化/异化论者的一个提醒[A].译学新论[C].张柏然,许钧 主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4]郭建中.韦努蒂访谈录[J].中国翻译,2008(3):43-46.

[5]郭建中.异化与归化:道德态度与话语策略---韦努蒂《译者的隐形》第二版评述[J].中国翻译,2009(2):34-38.

[6]贾立莹.从韦努蒂翻译理论看英文影片名翻译策略[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9-33.

[7]李瑞.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归化异化理论[J].电影评介,2007(15):56-57.

[8]李鑫.归化与异化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刍议[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3):47-49.

[9]李妍妍.电影片名翻译中文化差异之角色思考[J].电影评介,2009(3):58-59.

[10]林婷婷.电影片名翻译的异化[J].龙岩师专学报,2004(2):104-105,112.

[11]卢志君,龚献静.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3):46-49.

[12]毛发生.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19-23.

[13]王伶伶.从“归化为主、异化为辅”角度看电影片名的翻译[J].科技信息,2009(32):159,161.

[14]文红.从归化趋向异化---电影片名翻译刍议[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177-180.

[15]吴敏.浅谈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J].中国翻译,1995(5):55-56.

[16]吴爽.从电影片名看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56-60.

[17]吴远.归化和异化翻译在外语片名翻译中的应用[J].电影文学,2007(4)下:54-55,

[18]徐建国.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博弈研究[J].电影文学.环球纵横.2007(5下):29-30.

[19]赵利娟.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46-48.

[20] 张广法.中文电影片名英译的后殖民语视角[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105-106.

[21]张景华.翻译伦理:韦努蒂翻译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2]张瑞.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归化与异化[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77-80.

[23]郑玉琪,王晓冬.小议电影片名的英汉翻译原则[A].张柏然,许均.译学新论[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2009).(原文载中国翻译2006(2)).

[24]Robinson, Douglas. What Is Translation? Centrifugal Theories, Critical Interventions [M].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25]Venuti, 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6] Zhu, Wanying. Domestication Can Make Some Differences: A Case Study of Translated Titles of Foreign Films Imported into Hong Kong, Taiwan & Chinese Mainland [D], 2008

【】内容是作者注释

第8篇

【摘 要】:随着电影的产生及城市化的发展,类型的概念也被借用到了电影中来,这和电影天生的商业性质分不开,类型电影是在电影艺术的创造和审美过程中,观众与制作者达到了一致认同。它具有模式、对比、反复、娱乐等基本特征。类型电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电影制作者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既要获得商业效益,也要获得大众口碑,而能兼具二者的只有类型电影。

首先要理解"类型"并不是电影艺术的专属名词,早在电影出现以前,类型便与其他艺术共同诞生了,人类在进入艺术审美过程开始,在心理上就有积累对某类审美对象的高度认同感的欣赏习惯,人类习惯将某类事物分类,便于认知也利于做深度分析研究。在各种艺术中,文学与类型的联系是较早的,"类型"一词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从类型的发展历程上来看,类型的形成往往与观众的反映形成互动关系,受到观众肯定和欢迎的文学或戏剧形式便可以很快转化为确定性的原则而成为文学或戏剧中的主导风格,19世纪末,随着电影这一新兴事物的产生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类型的概念也被借用到了电影中来,这主要是和电影与生俱来的商业性质不可分割,那么,到底什么是类型电影呢?

一、类型电影的概念及其分类

类型电影生产的前提是完整、系统的电影工业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电影制作者根据观众需求制作一些叙事手法、视听模式类似的有固定套路的电影,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成功,基础就在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在好莱坞制片厂体制下成功建立的"类型电影"系统。

直到今天,对于类型电影的界定依然无法确定,对于类型电影的定义还处于莫衷一是的状态,对类型电影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多数是从电影本身出发的,美国电影理论家大卫·波德维尔认为所谓类型影片是"观众及电影制作者通过熟悉的叙事惯例可以识别的各种电影形态。"①;美国学者布鲁斯·F·卡温认为类型"尤其指在叙事电影中,以风格化或经常是惯例的方法处理某一特殊主题"②。从这些理论家对类型电影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认为类型电影是在电影艺术的创造和审美过程中,观众与制作者达到了一致认同后获得的心理体验的外化结果。

我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度掀起过对类型电影的研究热潮,著名理论家邵牧君认为类型影片是"按照不同的类型或样式的规定要求创作出来的影片。"③蔡卫、游飞编著的《美国电影研究》中也写到:"类型电影是指在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类型、影片场景和电影技巧等方面具有明显相似性的一组影片。"④综合来看类型电影就是在观众与制作者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不断重复构造的影片,从而形成一整套有着固定标准的模式化影片,它通过自身调节对观众产生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心理感情,进而吸引观众。

为了方便叙述和分析我就用形式与内容这两个方面为类型电影做个分类。从形式的角度看,大概有歌舞片、喜剧片、悲剧片、惊悚片、动作片、动画片、戏剧片、悬念片等十余种;以内容为标准又可以划分出爱情片、战争片、黑帮片、灾难片、神话片、西部片、警匪片等,这是最传统的分类方式,随着数字电影的到来,对于传统电影来说这些运用电脑特技制作的影片也是极具竞争力的类型,目前一些电影发达国家还用电脑科技制作出了全CG人物的电影主角。

多种类型混合、杂糅的的电影是当前比较流行的电影,香港拍摄的一些功夫片就是融合了历史片与功夫片,比如徐克导演拍摄、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系列;美国科幻片往往也是分属多种类型,比如风靡全球的《蜘蛛侠》涉及了打斗场面、爱情故事等等,既是一部科幻片又是一部动作片,也是一部爱情片,与其类似的还有好多,像《007》系列、《魔鬼终结者》等等。

二、类型电影的特征

虽然每种类型的电影都有其独特的身份特征,但是从电影大的概念上,我们可以将类型电影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不同的电影类型之间也具有共同的特点,这些基本特征成为识别类型电影的标志。

1. 模式性

将一部分不同的电影统称为某一类型,其鉴定标准就是具备了一定的电影套路,即模式,模式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首先是某部影片受到了观众的喜爱,观众渴望再度观看相类似的影片,接着电影制作者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仿效来创作类型电影。

模式性体现在故事情节、叙事策略、人物性格等方面。人们欣赏类型影片时带有似曾相识的熟悉感,人们会习惯性地预见到故事发展的、冲突设置,特定人物的命运等。比如美国大片中的美国英雄,他们总是有着英俊的外表、幽默的谈吐以及坚强的意志,他们为了正义挺身而出,与恶势力殊死搏斗,当然身边通常不会缺少美女相伴,《角斗士》《勇敢的心》还有2007年上映的《斯巴达三百勇士》,无不是有着相同模式。还有灰姑娘式的爱情故事,偶然的相遇、痛苦的相爱、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丑小鸭变天鹅的奇迹总能激起女性观众的幻想,从1990年的《风月俏佳人》到2002年末的《曼哈顿女佣》的热映就是最好的证明。

类型影片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跟随观众的欣赏趣味电影制作者通常会除固定模式外每次还会添加新鲜元素,让观众在似曾相识的无意识中体会到奇妙的情感交流,"对主体来说,这种事物从未见过但又似曾相识,神秘奇异却又亲切,也许,这是类型电影在模式的框架下,获得艺术生命的一个重要的秘诀。⑤

2. 对比性

这种对比是说观众观看影片时可以清晰地辨别出两类对立的群体,善与恶、光明与黑暗、暴力与温情等,总之是大奸大恶与至善至美相对立的两个世界的较量构成影片冲突,"人的内心世界的一元化和社会外在世界的二元化共同构成了类型影片的双重参照系统。"⑥

正如美国学者查·阿尔特曼认为的,"像所有形式的娱乐一样,类型影片兼有文化与反文化的特点。它们表现出的欲望与需求并不是主流意识形态中的成分,但是它们又反映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信条。类型影片把社会禁止的体验和被允许的体验结合起来,其结合方式竟能使前者显得合理而后者得到丰富。"⑦这种二元世界对立的建构正好符合人类的情感需求,电影可以实现人类的内心梦幻,在人类正常的生活之外电影可以为人类建立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无法体会的精神世界。最典型的例子应该是强盗片和警匪片,影片中不可缺少也最震撼人心的是对立群体间火爆的拼杀、打斗、追逐的场面,因为一般生活中被禁止的暴力、血腥、性等紧张、刺激的情绪体验使得人们可以看到未知世界的奇观,看过《邦尼与克莱德》的观众永远不会忘记那经典的枪战场面。

3. 反复性

在一类影片中往往可以看到相似的故事情节、叙事结构、矛盾冲突等,一旦在观众中形成欣赏惯性便难以发生改变。比如爱情片中出身显赫且外表俊朗的男主角、境遇悲惨却心地善良的女主角,营造浪漫的海边、月色;黑帮片中阴暗的画面色调、与警察的对峙场面,还有美国西部片中塞外荒凉的风光、孤独深沉的牛仔等,类型电影中出现的明星也常常被人们类型化,理查德·布鲁克斯说"电影观众对一个角色的印象往往来自扮演这个角色的演员。这句话对小配角、大明星都适用。"⑧早期类型电影中嘉宝总是那种深沉高贵、充满神秘感的形象、克拉克·盖博就是潇洒不羁、风流倜傥的浪荡公子、奥黛丽·赫本是可爱、聪颖的窈窕淑女,今天人们看到布鲁斯·威利斯就会联想到英勇善战的硬汉形象、安吉丽娜·朱利就是性感美丽的代名词。

4. 娱乐性

前面说到由于类型元素的反复造成了人们对影片的预期,人们总能知道在善恶对决的世界里善良永远可以战胜邪恶、光明最终要颠覆黑暗,电影制作者和观众在制作、观看类型片时彼此都知道要看的、想看的是什么,观众更多的是获得一种满足感,重要的并不是结果而是观看影片的过程人们获得的刺激、痛苦、感动等情绪变化,就好比是在进行一次探险,只不过探险的旅程设置在人们熟悉的环境里,这种轻松、自由无负担的探险必然会带给人们所需的愉悦感,这就是类型电影所呈现的娱乐性,它所创造的是一种快乐,擅长拍摄类型电影的好莱坞导演斯皮尔伯格多次表示希望自己永远不失去为观众创造快乐的能力,也正是因为这种娱乐性让人们愿意反复观看类型电影。

三、类型电影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好莱坞电影已经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的标志侵入世界各地。美国导演约翰·福特提出:对好莱坞最佳的理解是,与其说它表示一个地理位置,不如说它代表一种意识状态。"⒀暂且不论美国人对美国电影的夸大评价,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统计数据了解到好莱坞电影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电影市场的成功渗透,2000年以后好莱坞电影普遍在美国之外的票房多于国内,到2003年好莱坞电影的出口年收入超过了110亿美元⑨,2004年为125亿美元,增长了23%,2005年虽然出现了4%的小幅度下滑,却也能够达到120亿美元⑩。

虽然好莱坞生产的故事片在全球范围内看只是电影生产的一小部分,但是它所获得的放映总收入却可以达到全球放映总收入的75%。类型影片的发展、定型、成熟是在美国,它是工业生产机制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产物,我们熟知的美国类型电影早期有以约翰·福特为代表的西部片、以卓别林为代表的喜剧片、还有希区柯克的惊悚悬疑片,90年代以来美国电影的主打类型有:灾难片、科幻片、恐怖片、喜剧和情节剧等。它们不再是古典时期的纯类型,而是在古典类型框架基础上呈现出混杂的趋势。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了新的类型,如后现代电影《罗拉快跑》《低俗小说》等。

对于美国电影来说尽管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因国家、地域、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从类型电影的角度来看美国电影的海外市场的总体情况,像喜剧片、恐怖片、历史片历来都很受海外市场的欢迎,当然必不可少的就是好莱坞大片,每年好莱坞都会制作一批高预算大片,当然并不是每一部都会有人买单,投资过亿的《珍珠港》(2001)、《逃出克隆岛》(2005)的票房惨败就说明了这一点。

总体来说类型电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电影制作者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这在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攻势下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有前车之鉴,那么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来说发展有本国特色的类型电影无疑是发展本国电影产业的最佳途径。从亚洲范围来看,香港电影和最近几年崛起的韩国电影都是很好的发展了本土类型电影而成功跻身世界电影市场的典范。以香港影片为例,最初的香港影片是从沿用好莱坞制片厂制度起家的,经过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类型片已经度过了辉煌的阶段。香港电影最著名的就是动作片,先后成功打入好莱坞的香港导演吴宇森、刘伟强以及明星成龙、李连杰都是从动作片开始打造自己的电影世界;香港喜剧电影的成就主要是体现在平民喜剧天王许冠文和无厘头喜剧天王周星驰的身上,如《半斤八两》、《武状元苏乞儿》等;黑帮片也是香港影片的一大特色,80年代以后逐渐兴起,主要讲述黑帮内部中的争权夺利,或是与敌对帮派抢地盘火拼,刘伟强执导的《古惑仔》系列、杜琪峰的《龙城岁月》系列等都是这类代表作品。

总之,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各国之间要以"和而不同"的文化准则与经济大国美国对抗,电影产业也应如从此,向西方看齐是因为我们要吸收他们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挖掘本土本民族文化独有的特色和优势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共存。著名文化学者汤一介先生曾说过"如何使不同文化的民族、国家和地域能够在差别中得到共同发展,并互相吸收,以便造成在全球意识下文化多元发展的新形势呢?我认为中国的和而不同原则或许可能为我们提供有正面价值的资源。"⑾不论东西方,只要是观众喜欢、认可的电影故事都完全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搬上银幕,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既要获得商业效益,也要获得大众口碑,而能兼具二者的只有类型电影。

注释

① 大卫·波德维尔,等著.《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1月第410页.

② 布鲁斯·F·卡温.《解读电影》(下)李显立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第1版第673页.

③ 邵牧君. 《中国电影创新谈》,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0年第286页..

④ 蔡卫, 游飞编著.《美国电影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年6月第1版第2页.

⑤ 郝建.《影视类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7月, 第一版第50页.

⑥ 刘琛.《类型影片的美学阐释》2004年4月,硕士研究生论文.

⑦ 《类型片议》查·阿尔特曼 《世界电影》,1985年第6期第79页.

⑧ 《小说不是电影》见《好莱坞大师谈艺录》理查德·布鲁克斯,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3月第一版第376页.

第9篇

[论文摘要]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原版英语影视片段,根据不同教学目的和对象,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参与性,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

近几年,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大学入校新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如针对课本的词汇、句子以及语法进行讲解的语言教学,使教学内容变得抽象、枯燥,甚至引起学生的厌烦。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缺乏互动式交流学习的机会。我们虽然不能期望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所有知识,毕竟语言学习依赖更多的是自学,但是教师应该在面授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提供正确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营造出利于英语思维的学习气氛,创造最佳语言学习环境,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具体,使学生在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提高用英语思维学习语言的意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机会,为学生创设逼真的英语语言环境? 英文电影的引入能为这个疑问提供一个解决之径。本文的研究内容就是如何将丰富的英文电影资源转变为教学内容, 如何为学生创造最佳英语学习环境,从而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影视片段教学的可行性

1、现存问题

调查显示学生极其欢迎课堂上采用视频教学方法。实际上,大部分学生都有观看英文电影的习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英语水平,尤其是增大词汇量,加强听力理解。繁杂的课程计划,有限的课堂时间,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无疑都成为课堂教学的绊脚石,电影作为教学手段所带来的效果并未完全开发出来。英文影视教学能否在课堂有限时间内得到有效利用,是否具有可行性成为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在很多人眼中,电影只能作为娱乐手段而非教学途径。很多教师对影视教学提出质疑,对英语电影欣赏课的教研工作也不够重视,只是将欣赏电影作为简单的消遣和娱乐。电影蕴含了大量的语言和文化信息,如果能将其转化为有效学习工具,以此设计各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活动,做到“物尽其用”,就能提高学生参与兴致。

2、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 “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1] 学生对英语的惧怕和厌恶也使教师无形中产生更大的压力,在英语课堂上无法做到张弛有度,课堂变成了一个人的独角戏。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电影作为外语课堂的辅助工具,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成为宝贵的语言教学工具。播放英文电影有助于摆脱单调的书本知识,对于已经厌烦题海战术的学生而言,取而代之的是书本上无法给予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素材。如果能将电影和课本有机结合,就能使教学更加真实化。

3、创造语境

美国外语教学协会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表示,一个能完美运用外语的学习者必定知道“如何选择适当时机对哪些人说哪些话” (Knowing how, when, and why to say what to whom)。如果要依据这个目标来学习英语,就必须深处“真实语境”之中才比较容易体会语言的深刻意境和细微差异,而最能为从未走出国门的学生提供各种真实英语学习环境的就非原版英语影视莫属了。真实的语言材料应该是英语国家观众在日常生活中观赏的电影和电视剧集等。原版影视提供了书本上无法给予的现实的语言环境。生动的画面,演员惟妙惟肖的表演和丰富的语言将一个个故事如画卷般展开。取自于真实生活的语境,而非做作的伪造的场景,大量风格迥异的地道语言应有尽有。英语电影帮助学生熟悉英语话语的节奏,逐渐建立流畅语感,熟悉外国人说话和思维方式,渗入到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之中。

二、影视片段选择方法

1、分段式放映

对于是整体式放映还是分段式放映,意见难以统一。笔者认为整体放映电影固然较为理想,不会影响学生观看兴趣,更加有利于沉浸式英语学习,但是难免有喧宾夺主之嫌。除非是单独的电影欣赏课,英语课堂仍然应该围绕课文展开。具体来说,大学英语教学的对象是非英语专业学生,每周两节课时非常有限,无法满足放映整体电影的要求。而一般故事都接近两个小时,不论信息量,语言知识点和长度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难以消化,直接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另外,许多热门的经典电影学生早已看过,如果恰逢看过的电影,他们会很不耐烦,甚至觉得老师是在浪费时间。因此,我们需要将电影分割、切散,有助于他们消化和接受。但是,片段选取需要有目的性,可以针对不同的课堂计划,设计纯粹的听力练习,语法练习或是文化背景讲解等。

2、以课本内容出发

选择影视片段不能毫无目的,选材是上好课的第一步。一般来说最好契合每篇文章的教程主题,适当补充与其相关的资料,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话题或是活动应该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其次,要选择思想健康、内容积极向上的影片。“电影是道德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将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因此,影片反映的主题必须是积极的、高尚的”。[2]另外,在语言方面,应尽可能规范,不要选择含有大量生词、习惯用语或俚语等的影视片段,最好是教学大纲和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否则会让学生面对铺天盖地的新词无所适从,不得已将注意力仍然集中于单词学习而非增强语感上。当然,对白丰富、发音清晰、语速适中的影视片段最为理想。因为往往模糊的发音,过快的语速和生僻的口音会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样的电影只会使学生灰心沮丧,甚至更加坚信要懂得所谓真正的英语“难于上青天”。再者,选择的影视情节不能与现实脱节太大,和生活相关,又为学生熟悉的社会场景,很容易就能产生共鸣。例如美国经典情景喜剧《老友记》总共二百多集,其中内容几乎涵盖英美等国的所有风土文化,里面很多对白风趣、幽默,都很适合课堂上的学习。

三、如何在英语课堂运用影视片段

在英文影视欣赏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能不加选择地把电影从头到尾呈现给学生, 而应辅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影视片段教学之前,应为学生介绍故事的来龙去脉,相关词汇和文化内容。对选取的影视片段的充分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在观赏时加深理解,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提高学习兴致。将影视片段穿插在课文讲解中,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尽量轻松、愉快学习的同时也能牢记学到的表达方式和知识点。笔者下面主要介绍以下自己课堂上常用的几种方式:

1、词汇练习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的课文有很多涉及西方社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场景等,而影视中很多场景与它们不谋而合。笔者借用这些场景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语境中学习生词。第四册《名气之尾》这篇文章中,谈到人们追名逐利的原因之一是希望得到追星族的追捧。《老友记》第二季中Joey成名后,女粉丝疯狂的追星行为让人啼笑皆非。学生在笑声中牢记了at best, worshipping, lure等词,并能串词成句。第四册人物传记《卓别林》这篇课文中,他的形象家喻户晓。学生先从课文中学到对他外貌的描写,接着在观看由小罗伯特.唐尼主演的传记电影《卓别林》中,有一段情节是讲述他当初转型时在更衣室内如何选择服装的,他最终选的几件道具: cane, mustache, huge pants and tail coats 和文章中的叙述不谋而合,这些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学生还风趣的说,这次他终于分清了mustache和 beard的区别,获益匪浅。

2)重复观看

一部电影片段至少要放两遍。电影中的人物对白有时非常简单、明了。但是片段刚播出时,我们还不熟悉演员的发音和讲话速度。一旦掌握了他们讲话的节奏,很快就能进入状态。通常笔者喜欢第一遍不带字幕播放,纵使没有中文字幕,无法百分之百看懂也无所谓,听懂多少,就算多少。用电影来学习英语,不要强求自己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听懂,这样反而会阻碍了学习的兴趣。笔者经常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直觉,听到什么,就记什么,写下听到的“关键字”,“理解”加上“想象”,先大致拼凑出故事架构和片段主题。尽管从电影中听到的是模棱两可的结果,但是结合演员精湛的演技、配乐、场景,注意某个句子所用的具体的语境,注意揣测说话者的语音语调和心理,竭尽所能的去猜测,提高对未知信息推测的能力,这也正是学语言的规律。

仍然以《卓别林》这课为例,原课文中有一段讲他的母亲被诊断为精神失常,电影中的有一情节是少年卓别林将自己的母亲送到精神病院,笔者放这段情节时并没有显示任何字幕,并设计了一道问题:“Why did Chaplin send his mother to the asylum?” 学生不明asylum这个词。但是结合课文中“She was temporarily declared mad”,都顺利的猜出了这段情节。不用字幕,可以培养做摘要的能力,也能锻炼口语水平。第二次可以附加英文字幕,对于自己怎么也听不出来的部分,看过之后印象深刻。

3)主题练习

针对每篇课文出现的不同主题,选取包含类似主题的影视片段,设计相关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三课是关于跨国婚姻的利弊。这样的话题对于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可能无法理解夫妻双方因为国籍、习惯、观念、风俗、语言的差异而争吵、烦恼。所以,笔者选了三段影视片段,《猜猜谁来晚餐》中的异族通婚的夫妻,《麻雀变凤凰》中的灰姑娘与王子,《老友记》中的Monica和 Richard这对忘年恋。三部片段中分别探讨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结婚面对的挫折。看完电影片段,笔者要求学生尝试用书上的单词和表达来描述电影片段中的情节,组织学生对影片涉及的社会问题进行讨论,大家学习情绪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显著。

教师也可以针对课文当中出现的重要语法点,选取包含所授语法点的影视片段,指导学生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会话中。比如虚拟语气的应用,大家在平时对话练习中基本不用,但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它出现的频率很高,仅在《老友记》第四季第二十三集中,它就出现了至少三次。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影视片段进行听写练习,角色扮演,配音练习、翻译纠错和文化比较等,调节课堂气氛。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此过程中尽量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来理解和欣赏电影情节,心理和情绪能较顺利融入到学习任务中。[3]

四、结语

很多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下了决心,可是仍然无法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也无法与外国人有效地交流。于是不断地懊恼,抱怨自己的语法基础过于薄弱,词汇量太小,句型没有掌握好。大学生缺乏的并不是词汇量,也不是语法,而是机会和勇气,以及真实的语言环境。只要不时地为他们创造新颖、富有创意、贴近生活的语言场景,他们很乐意去练习。把英文电影引入大学英语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加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具有其他语言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英语水平,选取适当的、有针对性的英文影视片段,鼓励学生多多利用这类形态的语言学习资源,训练自我独立学习的能力,就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听力、阅读、写作和翻译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英语影视欣赏课程的目的更多的是希望学生改变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鼓励有心增进自己英语听说读写程度的学生自行制定计划,按步执行,加强个人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 卓娅.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2):40-41.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