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校级优秀论文

时间:2023-03-20 16:12:20

导语:在校级优秀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校级优秀论文

第1篇

优秀团员事迹材料(教师)

作为一名团员,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工作积极主动,有奉献精神;热爱学校,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so100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教材的项目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例如,通过队列、队形练习、进行组织纪律、集体观念教育;通过球类、游戏、接力跑、拔河等教材,进行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守纪律的思想教育;通过中长跑教材,进行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教育;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可进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培养民族自豪感的教育等等。

我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研读大纲,钻研教材,把握每课的重难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抓住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及时地进行教育

体育课中,学生处于积极活动的状况,情况多变,学生的思想,行为也随着变化。教师在指导过程的同时善于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抓住苗头,抓住倾向,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及时进行鼓励表扬或批评,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及时地教育引导,杜绝不良现象,有助于学生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以建立一个和谐的、团结奋进班集体。

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良好思想行为和拼搏精神,教师及时地作出好评,给予鼓励,以便树立正气,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利于积极性、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不良思想行为和违反课堂纪律现象,教师用诚恳态度,实事求是地及时进行适当批评,在批评时善于发出其"闪光点",使他们能认识自己缺点,敢于改正自己缺点,增强学习自信心。

微笑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以使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聊天,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和他们在一起我又好似回到了童年,当他们有快乐时,他们会让我和他们一起分享,有困难时也会偷偷地告诉我,寻求我的帮助,我们的关系相处的非常融洽。

成绩:

1、获校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钢笔字、粉笔字优胜奖。

2、被评为校级优秀团员。

3、获朝阳区第七届中小学生“我能行”素质大赛辅导一等奖。

第2篇

我县现有57所中小学,共有校级干部183人,平均年龄42岁,任职年限在5年以内的占50%,正、副校级干部具有本科学历者分别达到85%和91%。从总体情况看,我县校长学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专业素质比较均衡,基本能够满足目前本县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教学领导、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校内管理制度建设、学校组织建设、根据外部环境进行管理等6个方面比较突出(这些情况是我们通过与北师大合作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得来的)。在校长培训方面,我县教委积极组织校级干部参加市县两级干训部门举办的各种不同层次的培训,并连续几年组织每月一次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办校长论坛,选派年轻校长到北京名校挂职锻炼,组织校长到国内外考察等。这些都对校长队伍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实事求是地讲,密云地处北京远郊,农村学校占绝大多数,义务教育水平与市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干部的本科学历大多为后续学历(函授居多)。校长在学校战略管理、师生管理、自我管理、学校效能、公共关系管理等方面能力偏低(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而本县干训部门也存在着培训人员编制较少,培训教师年龄偏大,新的理念、知识较为缺乏,视野不开阔,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偏低,培训方法和形式急需改进等问题,校长培训的实效性问题始终难以解决。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不断思考:如何走出培训的“高原期”,如何通过培训,使校长们在办学思路、管理理念、管理决策、管理能力等方面有新的提高,以加快我县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2003年,市委、市政府号召北京高校走出学校大门,支持农村建设与发展。密云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个机遇,与几家高校签订了共建合同,其中与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一起实施了“提升密云基础教育质量行动计划”和“县校联手,共育英才”等共建活动。通过与高校接触,我们进一步了解到,首都高校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两所师范大学更是优质教育资源的聚集地。这样,我县教工委、教委决定“借鸡下蛋”,依托北京师范大学丰富的资源、雄厚的师资,利用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我县农村中小学校长进行全员培训。

我们采取“全员培训,整体提高;选拔优秀,培养骨干”的思路进行分层培训,先后组办了“密云校长高级研修班”和“密云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

全员培训:举办“密云校长高级研修班”

前期准备:2005年4月,县委、县政府与北京师范大学启动“县校联手,共育英才”行动计划以后,县教工委就与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取得了联系,经过几次协商,签署了培训协议,确定了培训计划,明确了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选派了以褚宏启院长为首的多位教授、专家作为培训教师;密云县教委人事科确定了62位农村校长参加培训,保障培训经费;县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后勤保障和班级管理工作,协助授课教师做好培训工作。

培训需求调查,制定培训方案:由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设计“密云校长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县教委人事科负责组织调查,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进行问卷汇总,然后双方共同进行分析,根据校长的需求和县教工委的要求,由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制订出具体的培训方案。

研修班启动:经过精心准备,2006年9月,“密云校长高级研修班”正式开始上课。第一阶段为专题讲座。每周一次集中进行理论培训,主要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互动研讨等方式进行。第二阶段为课题研究。每位学员结合本校实际,选择一个研究课题,进行行动研究,教授们指导学员撰写开题报告,参与研究,修改研究论文。第三阶段为参观考察。我们组织校长参观了北京八中和史家小学,了解名校的办学思路、管理方式。第四阶段为总结成果。每位学员根据培训内容和自己的研究课题,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与县培训中心共同评选出优秀论文,由县教委人事科负责将优秀论文编印成册,出版了《密云校长优秀论文集》。

培养骨干:举办“密云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

为了强化对骨干校长的培训,我们从参加“密云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员中选拔了20位中小学校长参加“密云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力图通过更高层次的培训,培养出在市县有一定知名度的研究型、专家型校长。我们希望这种培训实现以下两个功能:一是帮助被培训校长系统总结办学经验,提升理论水平,使他们的办学思想进一步明确,形成带有规律性的认识;二是帮助校长深入研究学校管理中的问题,将先进的教育管理理论、办学理念和学校管理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行动研究,提高解决学校复杂问题的能力,使学校办出特色。

培训的主要方式:专家面授、导师带教、下校指导、行动研究、撰写论文等相结合。

第3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 网上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029-02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它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2004年4月,国家教育部提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要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充分反映出国家教育部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毕业设计工作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但近年来,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呈不断下滑趋势,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建立健全其质量保障体系成为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一、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状况及成因分析

我国大部分高校按照培养方案在第七学期末进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开题,第八学期整学期则进行设计及论文撰写,时间从1月到6月。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数在3500人/年左右,指导教师人数600名左右,人均指导学生人数约5名(工科专业由于学生人数多,人均指导学生人数6~7名)。从近年来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估情况看,质量呈逐年滑坡趋势,主要表现为:一是题目简单化,工作量小,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不符。如CAI课件制作、网站设计、基于单片机的设计等题目比例增大,题目难度和工作量与课设相当。二是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明显下滑。在学校每年组织的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审中,评委对学院推荐的优秀论文评价明显降低。三是结合科研、生产实际的题目比例降低。这意味着学生所做设计脱离实际,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在对以上现象进行深层次分析后,可以看到造成质量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方面:一是高校扩招,生师比过高,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量过大,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较多,指导教师疲于应付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任务。二是部分指导教师缺少科研、实验和工程背景。三是毕业设计(论文)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制作成本几乎为零的CAI课件制作、网站制作类题目增多,而来源于实际的题目,也因缺乏经费去工程现场考察,导致学生的设计大多是无法用于工程实际的。四是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把关不严,答辩评审走过场,评分标准掌握偏松。五是各高校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安排在第七学期末或者第八学期初开始,持续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即每年的1月至6月中下旬,而这段时间正是研究生复试、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期,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学生们不得不奔波在各招聘会场和企业面试等地方,根本无心做毕业设计(论文)。

二、现有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分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一贯重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从选题、指导教师、评审答辩等各环节采取了多项措施。该校将毕业设计(论文)整个过程分为四个大环节:一是选题环节,包括指导教师提出选题、审题、学生选题、开题;二是设计环节,包括学生设计、论文撰写、教师指导等;三是评审答辩环节,包括指导教师评阅、第三方评阅、小组软硬件验收、小组答辩、成绩评定;四是整理归档环节,包括毕业设计成套资料归档,工作总结撰写。同时,在每个环节采取不同的质量监控措施。选题环节主要是严把选题关,在教师提出选题后,由学院组织审题,一般是教研室主任或学院督导小组进行审题,审题通过后,公布选题。设计环节,学校组织初期检查、期中检查,由校督导委员会深入学院进行检查,初期检查主要是检查教师的任务书、学生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采取抽查学生面谈的方式了解学生设计进展情况。评审答辩环节主要是采取校级软硬件抽测、论文盲审以及校督导委员参加学院组织的答辩环节等方式进行。整理归档环节则是学校组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估,校外盲审以及检查整理资料等。以上环节共同形成如图1所示的质量监控体系。

从表面上看,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对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都进行了监控,但从其近年来的运行可以看出,这些监控大多属于监而不控。首先,在选题环节,审题工作由学院组织,大多学院由于事务性工作繁忙,教师工作量繁重或者指导教师人数不足等原因,并没有审题或者仅走过场。其次,虽然学校组织督导员对教师任务书和学生开题报告进行初期检查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一般初期检查时间在3月下旬,此时即使发现题目不符合培养目标或者工作量太小等,让学生更换题目也已属不可能。最后,指导教师、第三方评阅及学院组织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把关不严,答辩评审走过场,评分标准掌握偏松,而学校组织校级软硬件抽测和论文盲审比例一般不到10%,很难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行很好的监控。综合以上情况,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虽然在每年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起效甚微。

三、毕业设计(论文)网上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纵观整个毕业设计(论文)过程,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的开端,选题好坏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保障体系首先应对选题环节进行及时监控,包括对教师选题进行审核(包括题目难度、工作量、题目来源、完成任务要求等)、对学生选题进行控制;其次应对学生设计进度进行监控;再次应对毕业设计(论文)评阅、答辩环节进行有效监控。目前,毕业设计(论文)过程都以纸质文件为主,很难做到实时有效的监控,因此,实行毕业设计(论文)网上质量监控是有必要的。

毕业设计(论文)网上质量保障体系应分为两部分,一是监控,即对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与效果实施监督,通过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整改;二是进行数据分析,为后面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网上质量保障体系可分为以下模块:一是查询模块。包括指导教师信息查询(指导教师职称、学历、项目研究背景等)、教师提出题目信息查询(包括题目、任务要求、对学生要求、参考书目等)、学生信息查询(主要是学生欠学分准入查询)、历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查询比对(有利于对题目重复情况进行统计)。二是资格审查模块。主要是对指导教师资格、学生准入情况进行监控。三是选题监控模块。包括教师任务书提交、监控专家库设定、专家审题、专家意见反馈、学生开题报告提交、专家初期检查(检查任务书和开题报告)等。四是设计进程监控模块。主要是对学生设计过程应完成的内容进行监控。五是论文评阅答辩环节监控模块。包括论文评阅监控(指导教师、第三方评阅以及校级盲评同步进行,对评阅结果进行分析,对评阅结论差距过大的论文进行二次评阅,促使指导教师认真把关)、答辩监控(主要通过对评阅得分、软硬件验收评分及小组答辩得分成绩进行分析,促使答辩环节规范进行)。六是统计模块。对选题情况、成绩评定、检查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得出报表或分析图,给改进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综上所述,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综合性教学环节,建立网上质量保障体系有利于改变目前管理不严、监控无效的状态,再辅以其他手段如增加经费投入、改革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安排等,必将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毛小庆等.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6(6)

[2]王文桂.大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保障机制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5)

[3]李凤云等.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1)

[4]王晓耕等.加强产学合作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5)

[5]沈奇等.应用型本科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控制方案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2)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重大项目(2011JGZ023)

第4篇

――庐阳中学《有效技能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提出

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它还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着眼点,是一种改善教学、改革教育的新思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庐阳中学是一所新建学校,作为一所高起点学校,硬件建设较好。大部分教师都具备较高的教育技术能力。在此情况下,因地制宜地开展“有效技能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有利于学校资源设备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的转变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另外,作为一所新办学校庐阳中学年轻教师占87.5%以上,他们对传统教学技能的应用还显不足,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已成为学校师资培训的现实需求。同时,考虑到现代教育技术毕竟只是一种教辅手段,由于条件及学科特点限制,现代教育技术不可能运用于每节课,传统教学技能的提高在“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着服务于教学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求教师在立足于传统教学技能提升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能,打造学科教学特色。

2、概念的界定

有效技能:达到预期效果谓之“有效”,掌握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谓之“技能”。这里所说的技能是指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有效技能是指通过研修,能够将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同时收到预期的教学教学,提升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把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融入学科教学之中,优化教育教学结构,提高教育质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传统教育技能的拓展与创新。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丰富以自主学习软件为载体的学科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4.探索促进教师掌握并有效运用教育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初步形成有效技能培训模式。

三. 研究的思路:“学习--实践——反思——发展”的研究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任务分解

为了使研究工作落到实处并为教学服务,我们以校本研究思想为指导,要求教师“研究自己的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各学科组教师从学科特点入手、从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出发,在校“有效技能研究与实践”大课题范围内共申报了六个校级子课题。

附:庐阳中学“有效技能的实验与研究”子课题一览表

序号 子课题名称 教研组 负责人

1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语文 张晓梅、王园园

2 现代教育技术影响下讲述技能的研究 数学 纪贤平

3 多媒体背景下英语导入技能的研究 英语 宋媛媛

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实验效率的研究 理化生 许登峰

5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课堂提问的研究 政史地 刘胜荟

6 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评价 艺体 汪小宝

(二)理论学习

1、组织教师学习研究方案

各子课题组负责人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集体学习研究方案,领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增强了研究的目的性。

2、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培训

2008年4月,我校组织教师参加了自主性学习平台操作的学习,由我校信息中心的教师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全体教师进行上机指导,教师在上网浏览学校网站,系统学习使用方法后,能熟悉自主平台的操作,为课题研究实践做好了技术准备。

3、强化专业知识理论学习

各子课题组织学习了与本组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制定学习计划,以自主学习和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作好理论支持。

(三)行动研究

整个学校有效课题的研究采用分合结合,由学校统一布置研究活动,分六个子课题进行,分工协作,共同研究。

1、专题研讨课语文组进行了学校网络自主性学习平台的教学尝试,充分发挥了平台讨论、资源共享等优点,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实现。

理化生都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非常重视实验的教学,积极探索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验更快更好的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在现代信息技术之下,老师们更是积极探索改进书中的实验,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实验更有效发挥其动手探究的作用。

2、交流与展示

1)论坛交流

为了分享研究成果,我们引导教师利用我校网络资源广泛开展交流。“庐中论坛”是老师们即时交流的一个有利平台,对课题研究可以随时进行交流探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师博客又以动态的形式呈现了我校老师成长成熟的过程,同时通过与网络中的教育同仁的切磋交流,提升了教师自我专业的发展。

2)特色教研展示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验,各子课题成员无论是在教育技能还是在教研方法上都有所收获。为了解学校各子课题研究情况,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及自主性学习平台与各学科教学技能综合运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学校要求各子课题组集中展示各组的特色教研活动。其中英语组和政史地组还对全区进行了展示,取得了区内领导和老师的一直好评。下面是对全区展示的两个子课题的特色教研活动。

教研组 内  容 形 式 时  间 地 点 主 持 负责人

英语 “三动课堂”研究

——听说导入 微 型

课 堂 12月18日

(周四)

2:10—3:10 四楼多媒

体教室 丁红

汪芳 王传礼

郭艳华

政史地 “全效课堂”研究

——有效提问 案 例

研 究 12月18日

(周四)

2:10—3:10 二楼多媒

体教室 刘胜荟

阚晓东 

3)团队展示活动:在课题结题阶段,学校组织了子课题团队成果展示活动,此次团队展示活动是各子课题组这一年来研究工作的浓缩,展示了各自的研究特色,呈现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展示活动分六个子课题组一一开展,各组凝聚每一位组员的智慧,精心准备,以多样的形式多角度、多方位展现了各组的研究行动。此外学校还开展了“有效技能”论文评比、先进课题组评比活动。在综合考核各子课题组这一年来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呈现的研究成果后,评选出优秀子课题团队――政史地组,同时评选出优秀教学设计 27 篇,优秀论文32 篇。

3. 成长档案袋建设

为了促进教师及时反思研究行动,总结研究成果,我们引导每位教师都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因我校现代化设备完善,老师们具有便捷的上网条件,因此,为了便于分享与交流、方便更新,我们要求教师以博客的形式制作成长档案袋。成长档案记录了老师们在这一年多时间里的专业成长的点滴,或是失败的教训,或是成功的经验。

    为了督促和检查档案袋建设工作,我们还开展了档案袋评比活动。在信息组教师的全力配合与指导下,各组教师精心收集、整理资料,生动的再现了组内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展示了自我学科特点,同时通过制作评比也大大增强了老师多媒体使用技能的提高。

评比结果如下:

特等奖 英语教研组 语文教研组

一等奖 政史教研组 理化生教研组

二等奖 数学教研组 艺体教研组

4. 教科研先进评比

为了促进教师反思总结,学校还开展了“有效技能”论文评比、先进课题组评比等系列先进教科研评比活动。在综合考核各子课题组这一年来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呈现的研究成果后,评选出优秀子课题团队――政史地组,同时评选出优秀教学设计 27 篇,优秀论文32 篇。

五、研究成果

1.教师教育技能显著提高

(1)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教育教学技能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及高效运用,在课堂提问技能、课堂讲授技能、课堂环节的架构技能等方面得到有效拓展,专业技能的提升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在研究过程中,百分之百的教师参加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技能大大提高,70%的教师参加自主学习平台的培训,大部分教师会利用PPT或Authorware制作简单的课件,利用自主学习平台备课、教学。

2. 人人建立了教育博客

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使每位教师都建立了成长档案袋——教育博客,加强了教师内部有关教育教学的交流,从而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3.形成了有效技能培训模式

研究过程中我们基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教育技能培训方法,即“三步法”研修模式,即:学习---实践—反思。”

1、培训学习:行动研究需要理论先行,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和完善需要理论的指导,同时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也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掌握新的教育技术。

学校在教师理论学习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方面,提倡多样化的方式。我们提倡同伴互助,通过师徒结队的方式形成一对一的互助,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除了这种一对一的互助方式外,我校还形成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2、行动研究:教育教学技能最终通过课堂实践实现,教师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因此,我们引导教师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以此为研究的切入口,使研究活动对教学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3、反思促进:学校制定一套激励制度,每学期的教学月评选优秀课堂,每学年评选出优秀论文、案例,并将评选结果和教师的月考核、年度考核相联系,这样的激励措施可以促进教师在思想上更加重视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重视自身的专业成长,并积极付诸实践。

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参与课题及钻研课题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由于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模式,研究能力和精力有限,课题研究的深度还不够。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个有机的整体过程,只有进行整合教学的教师本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有效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要不断提高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特别是在整合过程中的应用能力。

4.学生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才参与整合教学活动。

 

第5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改革实践;成果

Abstract: From reform research contents, goal, problem 3 solved to wait of course describe the achievement that the reform is made.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 the reform is practised; achievement

中国高等院校食品类专业与其他传统专业相比设立较晚,属于发展中的学科。然而,“国以民为先,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物质条件。饮食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食品工业是消费品工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整个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和吸纳城乡就业人数最多,与农业关联度最强的产业。中国食品工业已经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字增长,成为全国第二大行业。山西是传统能源重化工基地,正经历着从“黑色经济”为主向“绿色经济”为主转变的关键时期。在“绿色经济”中,“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无疑是其中关键一项,食品工业作为促进山西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支柱行业。但是由于食品类专业属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迫切需要大量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山西师范大学于1989年成立农副产品加工与贮藏专业,2000年转为食品科学专业,属于学校“十一五”重点扶持学科,这在全省高校办学历史上仅次于山西农业大学。而且在学校办学历史中,本专业曾多次获奖。2004年,“高纤维食品的制作技术”、“汉硒营养挂面的制作”分获发明制作类三等奖、优秀奖;2005年,“高活力阿尔法-淀粉酶菌株的筛选研究”获山西省首届“新晋挑战杯”新东方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铜匠、山西师范大学第三届“挑战杯”青年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自然科学类一等奖;2006年,“挑战杯”作品“糯玉米发酵酸奶的研制”获校一等奖;“不同方法对苦荞类黄酮提纯得率的影响分析”于《食品科学》发表,并获校二等奖;“绿色食品增白剂在面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获校优秀奖。同年,中国蛋品科技大会论文集收录了“奶酪片的生产研究工艺”、“鸡蛋营养苦荞面条的研制”、“醪糟苦荞鸡蛋糕的研制”、“低脂全蛋使劲沙拉酱的研制”等6篇“挑战杯”论文。其中,“奶酪片的生产研究工艺”获优秀论文奖;“低脂全蛋使劲沙拉酱的研制”获优秀论文奖,并在《中国家禽》发表。17年来,经过专科、本科的多层次办学,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实验条件、生源数量,可以保障培养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自2007年起,根据21世纪高等教育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山西师范大学工程学院为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良好个人魅力的优秀毕业生,在实践教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1 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构建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新形势下食品工业对人才的需求,山西师范大学工程学院,构建了一个互相衔接、互为补充、高起点、高要求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按不同年级分别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实基础准备阶段形成的各种计划、制度及措施。这个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综合大实习、第二课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1)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改革与创新。大一年级要重点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和专业认识问题。山西师范大学工程学院以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为普及心理知识的主要渠道,以专职教师为专业形象的主要体现者,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专业咨询热线”,大一新生还可通过参加各种相关协会来解决自己心理健康问题,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2)设立第二课堂设立第二课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第二课堂和创新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知识结合自己兴趣爱好,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有意义的科研和实践活动。大二年级以“第二课堂”为主要活动平台,学院组织学生按兴趣参加相关专业协会,各开放实验室按规定向学生开放,重点满足学生进行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杯、发明制作等动手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第二课堂和创新活动,学生可多角度多侧面的了解中国食品工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食品工业对人才的需求,对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实力和完善个人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大三年级以教师科研项目为主线,师生双向选择,参加有关的科研活动,开展导师“寄读”活动,以校园网络媒体为中介,跨专业选修课程。

(4)综合大实习的改革与创新。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验课的基础上,由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人员作为综合大实习的指导老师,利用食品工艺室先进的成套设备进行典型食品的生产示范。实习项目包括面包、饼干、饮料、果酒等中高档产品的生产。通过典型食品生产示范,不但解决了专业课实验中由于设计不合理而出现的问题,而且使学生掌握了相关食品生产的实用技术。

(5)加强毕业实习管理,规范论文设计程序。大四年纪以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为重点,自选主题,完成现场实践性解决生产工艺问题的考核和相关专业选修课的成绩考核。通过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学生在生产劳动观念、人文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创业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锻炼和提高。

2 强化应用能力培养,构建应用型能力考核体系

为了适应实践教学的改革,山西师范大学工程学院建立了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具体考核包括对学生的考核、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和对实验人员的考核。对学生的考核由指导教师来进行,具体考核内容为学习态度、基本技能、实践成果等,努力经过4个轮次本科大学生的培养,建立完整食品科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3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构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根据学校已有的教师管理条例,补充完善“双师型”要求级待遇,完善教师岗位考评、任聘、考核制度,确立以实践性能力为基础的竞争体制。对指导教师的考核由学生和院教学督导组来进行,学生对指导教师的学识水平、责任心和改革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打分,督导组对指导教师的综合水平和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实验人员的考核由指导教师和实验中心主任来进行,指导教师对实验人员能否及时、全面的提供易损仪器、消耗材料和对仪器设备的保养好坏等进行评价,实验中心主任对实验人员的出勤、工作态度、协作精神等给予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影响其各个实践环节的成绩,进而影响其学期综合测评名次和奖学金的等次。对指导教师和实验人员的考核结果直接与岗位津贴和职称晋升相挂钩。实践证明,完善的考核制度有力的保证了实践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保障了实验教学质量。 4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构建应用型教学管理体系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管理监控与评价体系。

5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构建应用型教学管理体系

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学院领导和老师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进行培养总结,修改培养计划及内容,落实培养方案,撰写论文、论著,申报成果。

第6篇

“优秀教学能手”是陕西省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设立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教育工作是行为影响行为,生命润泽生命的过程。优秀教学能手,自然在该学科业务非常精湛,不仅是学科改革的引领者,更是学科改革的实践者。那么如何发挥这些优秀教学能手的作用,带动和引领辖区内的教师呢?本期让我们带你再一次走进教学能手的世界。

费红刚,西北工业大学附中初中数学教师,陕西省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工作坊主持人,陕西省教学能手,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站长。先后在宝鸡市第一中学和西北工业大学附中就职,自从工作以来,他始终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以他卓越的教学技艺,不懈的追求精神,高尚的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学校的师生。

家长们说:“把孩子交给他,咱放心。”

学生们说:“费老师,上课形式多样,特别贴近我们,是我们的朋友。”

同事们说:“他是我们大家公认的优秀教师。”

他自己说:“我爱我的这份职业,我爱我的每位学生。教书育人是我的本分。”

……

优秀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费红刚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一名工人,经常给他说“吃亏是福”“待人要真诚”……母亲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对母亲来说崭新的生命充满希望!

费红刚的小学和中学是在陕西省岐山县城度过的,在那里有他一生都要铭记的启蒙恩师,也有他一辈子不能忘记的谆谆教诲,甚至至今他还能想起帮助、教育过他的老师姓名。费红刚小的时候很调皮,没少挨老师的批评,老师经常评价他是很聪明也很调皮。

2003年本科还没有毕业的费红刚就与刚成立3个月的宝鸡市第一中学签订了就业意向书。在宝鸡第一中学开始了他10年的专业成长之路。2004年7月下旬刚到学校的他就参加了宝鸡市教育学院组织的“新课程新理念培训”。在这次岗前培训中他第一次接受了专业的、系统的理论学习,接着学校又选派了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汶改莲老师和雷震云老师手把手的教他备课、上课,到现在他还记得备的第一节课的教案足足写了7页。通过自己辛勤的付出,工作第一年的费红刚被评为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工作之余他还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数学竞赛,并获得“希望杯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

认真钻研让他荣获殊荣

在教学中,费红刚每学期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学科教学计划,并做到深入教材,认真备课,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学习新的课堂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学生都比较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带班级数学成绩名列前茅。2013年5月获得宝鸡市教学能手,同年8月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还经常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名学生撰写的数学小论文均被推荐参评“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彭元铎在他的指导下,设计的运动会徽标被宝鸡市第一中学采纳。2009届1班孙骜同学中考数学成绩名列宝鸡市第一名。

在教学之余,他不断反思和总结,写了数篇教学论文,有的发表于“中学生学习报”教研版,有的参加省市级优秀论文评选并获奖。撰写的《角的度量与表示》论文荣获宝鸡市基础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撰写的《浅谈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论文荣获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陕西省义务教育段课程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子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8月,撰写的《优化导学设计 构建高效课堂》荣获宝鸡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8月,撰写的《数学课堂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荣获陕西省教育学会二等奖。2013年9月,撰写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荣获陕西省第五届优秀教学设计三等奖。2014年12月,参加省级课题《初中数学课堂练习分层教学的研究》顺利结题。2015年1月,主持的省级课题《大班额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顺利结题。2014年8月,参加陕西卫视主办的“超级老师”的录制,2015年2月26日播出了所讲授的内容另类讲解“黄金分割”让在场评委以及家长眼前一亮,深受好评。

班主任工作让他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费红刚从上班的第一年就担任班主任工作,一直在坚持向书本学和向同事学,并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形成了自己班级的管理特色:“三坚持”。坚持“爱”字当头。视学生如亲子,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尽心尽力地帮助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时间不长学生就亲切的叫他“费爸”。坚持民主管理。鼓励学生毛遂自荐当班干部,然后让学生监督、评选出大家最信任的班干部;班会课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的精神,开展自我教育;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每个时段都有人管理班级,班级的每件事都有人管,可谓是“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坚持打造班级文化。充分调动学生自己选班歌、写“班级宣言”、征集“班级口号”、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学生自己的“凡人名言”等等一系列措施,创建了班级文化,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潜移默化地洗涤了学生的心灵。

“三重视”。重视班会和团会的组织召开,重视理想教育和感恩教育,重视德育量化管理制度的创新。并做到“三勤”即眼勤、口勤、腿勤;“三抓”抓细节、抓习惯、抓品德;2011-2012学年度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

学生家长郑景元的妈妈是这样评价费红刚老师的:“他课上幽默轻快,给孩子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孩子积极踊跃兴奋的学习热情,同时他也静默地发现着每个孩子的支点,课后他会找合适的机会用力撬起这个支点,使孩子们有了力量,热情洋溢地奋发学习数学,这是我从我孩子这里感受到的。费老师是一位用心教学的好老师,也是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感谢费老师!”李欣翊妈妈说:“费老师是孩子喜欢,家长喜爱又放心的好老师。处处给孩子传递着老师不抛弃每一个孩子的正能量。”梁梓纯妈妈说:“费老师走到哪里都是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2015届9班王h童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在课堂上,我才逐渐感觉到了在这个平凡的数学老师身上所蕴含的不凡魅力――幽默的语言、渊博的学识,几乎可以称作‘神奇’的解题思路,让我越来越对数学的课堂产生了好感……”“看了我的试卷,他耐心地帮我分析了每一错误的原因……每次考试下来,我必定会找他,整个过程我都手捏一把冷汗,而他,却始终面带微笑,不时地看看我,他那深邃眼睛里所闪烁着的除了智慧,还有关爱……”

工作站立足课堂教学引领教师成长

2013年12月6日,费红刚工作站正式成立。工作站以课题为抓手,吸纳了七名成员,三名省级教学能手:雷震云、马小卫、车芳文,一名市级教学能手:邓向龙(现为省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一名市级教学新秀:杨峰,还有两名年轻教师:赵欣、吕庆兰。为了积极落实工作站在校本研修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广大教师专业成长,自2013年12月24日起,至2014年5月28日,费红刚组织本站成员或其他教师共进行了多次课堂教学听评课活动。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参与听评课教师感受很深、收获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教师成长。

2014年5月9日,费红刚组织工作站成员前往宝鸡市长岭中学进行听评课活动,这次外出听评课活动是在总结前几次听评课活动基础上大胆迈出的第一步“走出去”,下一步是“请进来”。在听取了长岭中学老师精心准备的公开课,费红刚和工作站成员也受到巨大的启发和课堂教学方面的收获。听课后,在场听课老师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评课,在评课过程中,两校老师都有相当精彩的表现,有专业思想、有知识深度的各抒己见让这次普通的听评课活动顿时异彩纷呈。给工作站的活动增添了新的气象,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14年4月3日,参加了宝鸡市中小学“高效课堂・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有效地发挥了引领辐射的作用。

费红刚认为培养教师专业成长是工作站的神圣使命之一,为了促进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所在工作站的教师年轻教师居多,培养带动年轻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就成为了一项主要任务。除了以听评课为促进方式外,费红刚经常进行专业素养的学习,购买了许多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为站内成员提供业务成长的“专业营养”;不定期地进行教育教学的交流活动,谈体会、悟心得、思教改;鼓励站内成员勤动笔、多反思,在扎实落实好每天的教学反思之余,多记录教育教学方面的点滴感悟,形成有价值的论文。

承担课题,探索高效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是充分发挥工作站对教研工作积极探索的重要方面,也是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费红刚重视以实际教学为根据所产生的教学问题、教学感悟,善于总结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形成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乐于提炼在平常使用和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在研究中破解实际困难、在研究中不断提升自己、在研究中引领身边教师成长。

2013年12月,所在学校开展了校本小课题申报,他积极主动地申报了《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同年,在宝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小课题2014年度个人申报中,他积极申报填写了宝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小课题个人申报书。

第7篇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aduate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through perfect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e key link, building academic environment, it formed a comparatively perfect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of graduate education.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environment and academic atmosphere, it stimulated the graduate study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accelerating talents training.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全过程

Key words: graduate education;quality management;overall process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108-02

0引言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必须进行全程质量管理。全程质量管理,不仅包括对各个关键环节的显性的管理,也包括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术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不仅包括对教学培养过程中人和事的管理,也包括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不仅包括对质量的控制,也包括对卓越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懈追求。几年来,针对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实际情况,我们初步建立了能涵盖研究生全程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体系;通过对关键环节的规范与控制,确保了教育质量;通过对学术环境的建设。

1基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法

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均明确指出,研究生教育必须实现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近些年,我所研究生教育也经历了跟全军大部分院校相同的情况,出现了培训规模迅猛增长,培训层次进一步提高,考生来源多样化,培训形式多元化等新情况。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强化管理,确保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我们必须面对并认真加以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进一步浓厚了学习氛围,逐步形成了追求卓越的治学精神。

1.1 健全规章制度近几年,我所研究生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学位授权点数量从原来的三个硕士点,增加到现在的四个硕士点和两个博士点;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还开展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育和工程硕士教育。以上这些变化,给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何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规模和质量的有机统一?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加强了对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的学习和思考,明确了依靠规章制度加强管理、提升质量的思路,确立了“规章制度是实施管理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提升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程”的共识。为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区分不同培训形式,我们制订了《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各任务承担单位的责、权、利,规范了研究生课程各个培养环节。为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制订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实施管理办法》、《研究生学位论文全盲审组织办法》等涵盖学位论文工作各关键环节的系列规章制度。为加强拔尖人才培养,制订了《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专项科研基金资助管理办法》。几年来,为规范研究生教育过程,制定颁发了10余项管理制度,健全了法规体系,初步形成了科学的管理机制。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在全所树立起依法管理、按章办事的理念,促进了管理工作的正规化和科学化,调动了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教风学风建设。

1.2 严把关键环节全程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坚持以点带面,把握关键环节。科研院所狠抓了研究生入口、课程教学、课题研究主要环节监控和学位论文审查等关键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①严把研究生人口关,确保生源质量。生源质量是影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大了宣传力度,以实地宣传、寄发宣传资料,与知名高校建立合作互动机。②加强学位论文审查组织,严把出口关。学位论文审查答辩是研究生教育过程的最终环节,科学、客观、准确、公正地评价学位论文质量是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我们积极探索改进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形式和方法:一是较早实行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全盲审制度。在2003年0004年连续两年实行抽查盲审基础上,从2005年起实行学位论文全盲审制度,每份论文分送三名专家进行双盲评审,其中所外专家至少两名。几年来共有近20名硕士研究生未能通过论文盲审。我们对存在问题的论文,责成作者重新修改,并区别不同情况,推迟半年或一年重新提交论文,组织审查和答辩。二是建立了复议制度。对在学位论文送审或答辩中,成绩较差或排名靠后的学位申请人,由科研院所机关重新组织专家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复议,复议的结果作为科研院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学位发放的重要参考。三是建立了高水平的评审专家库。按不同学科和研究方向,建立了包括军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知名专家的评审专家库,遴选送审专家,保证了论文审查的公正有效。同时,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学位论文评审互动关系。四是推行了质疑和申诉制度。在研究生或导师对论文评审结果提出异议时,由科研院所组成专家组,对论文送审的结果进行评议。几年来,共受理了五名研究生的质疑和申诉,并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处理。

通过以上措施,强化了师生的论文质量意识,树立了“质量是生命线”的观念,学位论文质量逐步提高,较好地把住了研究生毕业出口关。

1.3 加强学术环境建设全程质量管理,不仅要加强关键环节的监控,同时也要重视对研究生培养环境的建设和管理。科研院所在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拔尖人才培养和学术活动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1.3.1 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培养良好学术道德和规范学术规范是研究生必须遵循的学术准则,近年来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中曾出现了个别学员违背学术道德,部分研究生学术规范意识不强,论文撰写不够规范标准的现象。我们重视加强教育引导和行为规范,一是加强学术规范教育,经常性组织导师和研究生学习相关规章制度,为导师配发《学术规范通论》,并专程邀请该书作者来院为师生讲学。二是加强对学位论文撰写的规范要求,在全所开设了《学术规范与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强化学术规范意识,规范学位论文的撰写;三是实行了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制度,规定研究生在学位论文中增加《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从制度上保证了论文成果的原创性和真实性。通过学术规范教育,进一步明确了学位论文规范化、形式化要求,强化了导师和研究生的学术规范意识,优化了良性健康的学术环境,促进了良好的学术道德的形成。

1.3.2 加强拔尖人才培养,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拔尖人才培养,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是加大经费投入,设立专项研究生科研基金,对基础理论扎实、方向明确并有良好预期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给予资助。

1.3.3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科研院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极开展学术活动,拓宽视野,提高学术水平。一是开展学术月活动。在每年五、六月份,组织论文质量好、学术水平高的应届毕业研究生开展专题学术报告,邀请院外答辩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浓厚了科研院所的学术氛围。二是开展学科交流活动。依照导师职责,每年组织导师和回所博士开展学术报告;组织研究生在学科内部阶段性地汇报课题进展;研究生调研结束后,完成调研报告并在学科内部进行专题汇报和交流,非内在在所网上公布;开设《学科新专题》课程,由导师为研究生介绍学科前沿的最新发展。三是建立所外专家讲学制度。制订学术讲座计划,每年邀请10名左右专家来院讲学,与研究生沟通交流。广泛深入的学术活动,扩展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科研思路,促进了不同研究内容的交叉融合,提升了研究生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培养质量。近年来,科研院所研究生课题研究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均有较大突破,70%以上的研究生承担了国家级课题研究任务,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2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效果

科研院所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开展全程质量管理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2.1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显著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主要标志。近几年,科研院所研究生学位论文被评为省部级以及校级优秀学位论文的数量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学位论文水平得到专家的高度认可。

2.2 学位论文水平得到专家的高度认可近几年来,我所研究生以学位论文为主要内容的方案,共获得某专项优秀论文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这些成果不仅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认可,而且大部分成果已进入装备的研制和生产环节。

2.3 毕业研究生获得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用人单位对毕业研究生的评价,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又一重要考核指标。全程质量管理,旨在通过对学习过程和环节的控制和管理,从而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素质和能力。经近几年跟踪问卷调查,科研院所毕业的研究生,经过全程质量管理,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绝大部分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和技术带头人,还有部分毕业研究生已经担任了所在单位的领导职务。

2.4 学科竞赛成绩优异学科竞赛成绩,也是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考核的一个方面。近几年,科研院所通过相关措施,极大地激励了广大研究生参加高水平的学科专业竞赛的积极性,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3结语

研究生培养,既有其在培养环节上的共性,也有其在培养方式上的特殊性。基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法,也必须兼顾共性与特性。在把握原则性的同时,不能抹杀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个人之间的特殊性。以上只是我们基于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法的一些探索,尽管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要对其科学性、完备性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李蓉.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J].发展,2010,(2):118-119.

[2]王书会,王丽华,李俊.金融危机形势下研究生择业状况调查分析――以上海市三所高校的调查为例[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17-19.

[3]黄远. 研究生低补助引发的心理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0, (02) :165-166.

第8篇

区教育科研室是本区域内教育科研管理的职能部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工作对推动课程改革及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区域科研管理部门,针对教师队伍的现状,如何运用科学的管理策略来促进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本文以龙港区教育科研室管理工作为例,总结“十一五”的成功做法,为以后的区域教育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可参考的范例。

关键词:区域科研管理 策略

【正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工作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达成共识。但针对中小学教师科研素养的良莠不齐、参与课题研究的意识薄弱的现状,作为区域科研管理部门,如何采用科学的管理策略来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下面,我们总结 “十一五” 龙港区教育科管理的成功做法,为以后的区域教育科研管理工作提供可参考。

(一)健全机制,运行顺畅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已成为广大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在这种理念下,各级领导对科研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十一五”伊始,我区建立了“区进修科研室——学校科研室——课题主持人”三级管理及培训网络。区、校、课题组三个层面的工作机制非常完备。区科研室起草了《龙港区“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并制定了《龙港区教育科研管理与研究评价标准》。各校科研室根据区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校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好学校科研活动,并进行学期总结。课题主持人结合课题方案,负责带领实验教师制定年度研究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及材料筛选、归档工作,并做好研究的阶段总结工作。各级分工协作,运行顺畅,各校科研管理与课题研究井然有序。

(二)优化课题立项结构,壮大实验教师队伍

为了改变课题研究由少数人参与的 “纸上谈研”的现状,让课题研究由 “望而生畏”变成广大教师成长的需要,“十一五”伊始,针对国家、省、市课题立项难、研究的范围大、参与实验的人员定量少、研究成果不易提炼的特点,我区采取两级立项方式,既各校在已经立项的省以上课题的大背景下,由实验教师提出一些与教育教学结合比较紧密的子课题在区级立项,分别带领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来。采取层层提炼的方式,来提高各级课题成果的档次。

我们提出区级课题的选题要做到“四立足”:即立足于课堂教学提升,立足于研究学科本位,立足于教师和班级学生实际,立足于成果推广应用。 我们对上报的100多个立项申请,经过赛选与反复指导修改,批准立项67项为区规划课题。各校课题结构得到了有效优化,例如:二小由2个省级课题分解成8个市课题,12个区课题,基本上做到人人有课题。区级课题的启动,促使了我区科研队伍的壮大,参与研究的比例由“十五”期间的56%增加到77.86%。

(三)强化培训,细化指导

以往的区级培训,只能解决课题研究存在的共性问题,不能涉及到具体的每一个课题,因此效果不是很明显。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区科研室结合我区的区域小及教师人数少的特点,我们采取了“跟进式培训——学期跟踪指导——定期成果推广——年终量化考核评价”的工作思路,来强化培训,细化指导。

(1)“跟进式”培训,促课题研究脚踏实地。即区科研室根据课题进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形式的微格培训,有专题讲座、实地指导、现场展示等等。“十一五”期间,区科研室对各校管理者或主持人进行10余次的培训,包括课题的选题方法、如何进行课题论证、怎样起草方案、如何进行课题开题、积累材料的方法、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等等。针对各校课题研究的现状,又开展了讲座进校园的活动。此外,每学期进行了科研常规调研活动,与实验教师交流研讨,不让一个课题搁浅,促进了我区各课题脚踏实地的开展研究。

(2)指导“细化量化”,促课题研究步入常态。为了严控过程管理,促课题研究脚踏实地,按“三级管理培训网络”责任到人,我们提出了校级教育科研工作的“四把关,三落实”。“四把关”即①实验方案要把关,看流程是否清晰、切入点是否准确、操作性是否强。②年度计划要把关,看教师制订的计划研究目标是否准确、方法是否可行。③材料积累要把关,看过程资料是否真有价值。④学期总结要把关,看是否真实,是否结合研究提炼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经验成果。“三落实”:每学期4次的课题小组活动要落实;每学期一次的校级科研交流研讨活动要落实;每学年一次的课题组计划、总结会要落实。

“十一五”前期,我们要求各校市级以上课题的实施方案,必须通过区科研室把关后方可开题,开题会要至少有一次通过区科研室的验收。

区科研室特别关注并强调教师参与的度。在年度参与教育局的质量评估中,侧重对各校 “四把关 三落实”的落实情况的检查;在“评优”活动中,政策向实实在在开展研究的实验教师倾斜,如省年度优秀论文的评比,我们采取与研究挂钩的方式,有效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研究的热情,为我区高效开展课题研究搭建了一个平台。

经过三年的研究实践,我们各级课题做到了用实实在在的研究、实实在在的探索,去寻求实实在在的成果,真正实现“研究既工作、工作即研究”的理想状态,有效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

(四)成果推广,典型引路

在与实验教师共同研究、探索过程中,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了在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惑,对课题研究或管理中出现的闪光点,抓住时机,搭建平台,以汇报研讨的形式,进行典型引路及推广。

如:2007年我们在区实验小学开展了创新实验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活动。2008年在实验二小开展了科研管理经验及课题研究交流活动,2009年市科研所在调研中,听取了实验二小的省级实验课题《和谐校园建设的研究》的阶段汇报,对刘校长以科研为导向在“和谐领导班子建设”、“和谐教师队伍建设”和“和谐课堂教学”的一系列创新做法给予肯定,认为是对“研究即工作、工作即研究”的很好地诠释,于是在实验二小召开市科研现场会,主持人刘少勋校长亲自向全市做经验交流,引起了轰动。这项研究获得了省优秀科研成果奖。目前,我区各校科研成果推广的形式更加丰富,其中网络平台最为活跃,大多数主持人和实验教师都有自己的博客,把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的点滴体会及时公布,实现资源共享。

(五)现场验收,严格把关

第9篇

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和问题解决型人才。但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学校,课堂教学是完成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班级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单元细胞,是学生展示自我、满足成就欲望的自主空间。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才能,就要在班级状态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地体现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将40~50名学生集聚一堂,采取“等量、同速、同要求”的教学模式,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每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会造成优生“吃不饱”、学习困难生“吃不了”的局面,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形式、从教学时间到教学空间、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学过程到教学结果、从教学手段到教学评价等方面都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地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作用,了解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我校在“九五”期间就开始进行分层教学的试点实验研究,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教学,并取得显著的成效。“十五”期间,我校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挂牌为“分层评价”的实验单位,在“九五”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学的实验与推广。这一实验证明,分层教学、分层评价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更新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及学生观,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全面提高数学学习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进程

1.精心设计,充分准备(2001.10―2001.12)

1)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实验方案

2001年,在课题启动前,我校首先成立以隗永博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亲自负责,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小组成员会认真学习与领会有关文件的精神,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定实验课题并拟定方案初稿。随后,我校邀请有关课题的专家进行考证,对原课题进行修改与完善,最后确定“分层评价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实验研究”这一实验课题,以数学为先导,进而带动全校其他学科,如语文、英语、物理、化学、历史、音乐、生物等的研究。此次课堂涉及我校3个年级,共2 150名学生,由各学科的教研组长或该学科的骨干教师担任课题负责人。

2)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培训教师

课题领导小组通过认真分析、研究,组建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电教人员、学科教师共170人参加的课题组,根据课题承担的主要任务划分组织进行指导。在实验中,各小组成员各负其责,有机结合。为了确保实验工作的有效进行,我校会通过多种形式对课题组及其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培训。

3)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

我校青年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1/3,为了使他们能够迅速地成长起来,学校会选配20多位业务精、能力强、有敬业精神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订合同、议措施、帮思想、传作风,对一时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扶一把、送一程,加快他们成长的速度。岗位的“练兵”活动,不仅会在教学主阵地上营造一个你追我赶、龙腾虎跃的局面,还会促使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我校规定,每个学期高级教师要做5节好课,听课20节以上;骨干教师要做5节以上的示范课,听课20节以上;青年教师要做5节以上的达标课,听课20节以上;校长和副校长要听课50节以上,主任、副主任要听课60节以上。我们以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为先导,在学习、教研、科研与管理中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4)加强教学硬件及环境建设,确保实验稳步实施

在承担实验任务后,我校在教委的关怀下建造了现代化的实验大楼,通过多种渠道,自筹资金200余万元,装备了多媒体教室及化学、生物、物理等一流的实验室,购买部分软件,为实验工作奠定了物质的基础。

5)规范管理,建立奖励表彰制度

我校根据岗位的目标和职责,实行全程目标管理,进行全员量化考核,突出公开、公平、公正、及时、认真、准确的特点,根据研究成果的获奖级别、等级,给予教师较高的物质奖励,并在大会中进行表彰。

6)做好前期准备,面向实际

各课题组利用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现状,组织学生的问卷调查,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工作。

2.实验研究,探索规律(2001.12―2003.3)

1)实验目标

运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数学分层测试卡》会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新理念下和谐、上进、民主及主体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取成功,变学生“被迫型”学习为“主动型”学习。

通过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由“教书型”变为“科研型”,进一步培育骨干教师队伍,从而达到整体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2)推进措施

(1)做好“二实”,即各子课题的计划落实要到位和课题领导小组的检查、指导落实要到位。每学期初,课题领导小组要研究制订学校的实验计划。在计划中,课题组要做好“布点”、“选点”工作。教务处根据各子课题的实验计划,井然有序地排列出学期的“实验课时间一览表”、“高级教师观摩课一览表”、“骨干教师示范课一览表”、“青年教师达标课一览表”,分发到每位教师的手中。课题领导小组采用岗位责任制,实施校长、主任听课制度。

(2)抓好“三风”,即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学校提出了“重教研、兴科研,创名、争优,做人民满意教师、创人民满意学校”的口号。学校领导率先垂范,全体教师人人争先,在广大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教学研究出现了百舸争流、万象更新的可喜局面。

(3)搞好“四课”,即集体说课、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集体说课就是说大纲、说教材、说重点;集体备课就是要求做课教师依据实验目标和内容集思广益,设计方案;集体评课就是讲完实验课后,边放实验录像课,大家边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感受,分析与评价教学效果。

(4)开好“五会”,即工作会、交流会、培训会、评审会、表彰会。学期初,课题领导小组会组织全体成员召开实验工作会,总结前段实验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布置本学期的实验任务,明确实验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会组织课题组成员的座谈交流,相互沟通借鉴,取长补短。领导小组成员也会深入各子课题组,听实验课,掌握实验情况,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验教师遇到的困惑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是共性的则会请专家进行集中培训指导,特殊的则会进行个别指导。每到学期末,实验教师要对实验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撰写实验小结或报告,在此基础上,学校总课题组会召开评审会,评出优秀课、优秀教案、优秀论文。最后,学校也会召开课题研讨与表彰大会,形成学有楷模、争当标兵的人人积极进取的氛围,也为具有一定水平的成果参评、发表、交流创造有利的条件。

3.深刻反思,总结提高(2003.3―9)

这一阶段主要是各子课题组进行实验总结,之后学校总课组也会对整个实验活动进行实验总结,整理相关的实验资料,准备进行鉴定验收。

三、研究体会与结果

通过分层教学课题的实验研究,在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在教学实验研究中,学校领导树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教育观念是前提,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严格、规范、科学的组织管理是保证,良好的环境建设是基础,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是根本。

通过分层教学课题实验研究,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由原来的厌学到今天的爱学。以《数学分层测试卡》的教学实验为例,数学曾经让一些学生望而生畏,但由于分层教学,他们努力地“跳一跳”,就会摘到“桃子”――“属于他们的100分”,这会大大地激发各个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喜欢数学和主动学习数学的人数,如表1、表2所示。

由表1、表2可以看出,两个实验年级的学生在实验后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会大大增强,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显著的进步。

同时,《数学分层测试卡》的使用与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也表明,它会促进学生主体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形成,如表3所示,这是我校在这一实验后参加“全国迎春杯数学竞赛”获奖人数的情况。

注:全区获市级个人一等奖的只有一人,即我校的吴越同学,实验年级在各级数学竞赛的获奖率均居全区第一。

此外,通过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我校构建起分层教学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各个课题组的实验教师开始潜心钻研,积极探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如图1所示。这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大增强,主体意识与创新意识也得到培养。

而且,这一分层教学实验研究也使得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以全面提高。2002年,我校中考成绩各科的优秀率在全区名列第一(如表4所示),并囊括全区中考前三名,连续两年夺得区中考状元,中考升学率、毕业率、巩固率也均名列全区领先地位。两年来,我校有200多名学生考入市区重点高中,这些学生在他们所在的学校仍处于领先位置,赢得较高的社会声誉。我校还多次接受区电视台的专题采访和兄弟单位的观摩、指导。仅在2002―2003学年度上学期,我校共组织参加市、区教科研活动100余次,校级的教、科研活动160余次,市、区级优秀课8节,校优秀课40余节,评出校级优秀教案60余份,得到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可以说,“兴教研”、“重科研”是促“优质”、创“名校”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分层教学课题实验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仅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校学生参加区、市、全国等各类竞赛共有586人次获奖,在“迎春杯数学竞赛”、“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全国初中英语新星杯大赛”、“春蕾杯作文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另外,分层教学实验研究也促进我校干部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提升了他们的教学能力,让他们更加自觉地学习,增强科研意识。我校的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实现了有机的结合,科研是为教研服务的。各个学科在每两周都会召开一次教研会议,做到学期活动有主题,每次活动有专题。校长、主任均会成为教学研究小组的一员,出现组内、外跨学科的听课、交流与学习的情形。“人人参与教科研”在我校已蔚然成风。仅2002―2003学年度上学期,我校教师作出分层达标课127节,校级示范课30节,区级示范课11节,市级示范课5节。在以上的各项活动中,各组的听课率均在98%以上。教师到外校听课的主动性大大增强,达43次,外出参加教研活动累计155次,学校领导每学期听课节数在80节以上,参加教研组活动20次以上。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提升教师的教研与科研能力,仅在2001年9月―2002年6月,我校教师共作出各级优秀课83节,写出各级优秀论文105篇和各级优秀教案40份。教师在实践研究中得到锻炼与提高,一大批实验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其中校级骨干教师28名、区级骨干教师13名、区级学科带头人1名,75%的教师取得“英特尔未来教育”结业证,80%的教师获得北京市科干局计算机模块考试A级证书,25%的教师取得“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一支素质良好、适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已逐渐形成。我校也初步摸索出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律与途径,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学习与实践促进他们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他们的业务理论水平,通过“压担子、搭台子、指路子”,让教师在实践和总结中锻炼与提高。而且,我校对如何开展科研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五个结合”的理念,即与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与教研活动相结合、与培养青年教师和技术培训相结合、与专家指导相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两年来,我校正是通过“五结合”的科研之路,达到“双提高”的工作业绩,实现教师科研水平的整体提高与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跨入新世纪,良乡二中会在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优良办学传统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努力追求在更高层次上办学的新思路。新一届的领导班子经过深入探讨和研究,确立“全面育人,多出人才”的办学目标,提出以学校管理为重点,使管理工作规范化;以改善办学条件为基础,使教学设施现代化;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使培训工作多样化;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使教研、教改系列化;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以教育评价为保障,使监测考核科学化的整体工作思路。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