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形式与政策的论文

时间:2023-03-20 16:12:33

导语:在形式与政策的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形式与政策的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行政事业单位的机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这意味着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升,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率,确保创造社会服务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眼下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上还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需要不带完善与创新。

一、国内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财务管理的理念

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企业,其的运营管理不是以经济营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为运营目标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都是由政府直接拨款或者相关补贴得来的,属于无偿性的资金,所以在行政事业单位分配以及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对资金的科学合理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会通过经营国有资金来获取更多的资金收入,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风险分析较少,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存在很大的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率较低

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预算不规范,经费分配不合理、费用的支出无计划且无记录,或者是费用支出计划得不到落实。财务管理部门对于经费的管理基本都是在使用后进行核算与记录,这样的管理模式导致经费支出往往超出,规定项目的资金使用经常被挪用等等。最重要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时,只追求收支平衡,不考虑资金使用率问题。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直接就理解为单位资金状况的管理,忽略了最为重要的固定资产管理,很多固定资产的闲置,重复购买等都造成了资金使用率较低。由于缺乏对资金使用率的考核,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也会随之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效益降低。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预测与控制管理

财政拨款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所以预算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但在日常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对于预算及控制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预算编制开始,行政事业单位准备不够,编制的时间较短,不从行政事业单位的需求出发,这样的预算编制通常都不够准确合理,对于实际的资金使用以及财务管理没有任何约束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财务预算只是纸上谈兵,预算资金拨下来之后,行政事业单位不会根据预算来进行合理分配使用。所以,实际资金使用往往超出预算,还会出现专项资金被挪用到其他项目上,从而导致财务管理混乱。

(四)行政事业单位不具备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专业人才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的特殊性,一般事业单位只设立了会计岗位,负责单位收支计算等,缺乏管理知识与经验,大部分的单位由于未设立财务管理部门,所以会计人员兼职财务管理工作。由于自身所拥有的相关知识经验缺乏,再加上自身工作职务繁忙,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落实,或则管理出现偏差,从而影响财务管理效果。

(五)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尽管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都构建了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还是存在很多漏洞以及在执行过程中效果不佳的问题。其中,很多单位经费支出的控制管理上不够严格,造成了超支现象严重;还有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票据等管理制度不完善,往往造成了工作人员报销超出实际使用资金的情况,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缺乏,行政事业单位大量的设备闲置,或者被单位、个人私自处理转让等等现象都是导致了国有资产以及国家资源的浪费;最重要的是缺乏监管制度,这导致了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较低,并没有起到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作用。

二、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

(一)转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理念

行政事业单位尽管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作为社会服务性机构,也应该考虑到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主张应用科学创新的财务管理理念,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提高社会影响力,在同样的资金条件下,为人民、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利益、服务与财富。不仅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声誉,同时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充分合理利用。

(二)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序高效进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出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其中应该包括资金管理、收支审批、稽核以及监督管理制度。要求所有费用收支都必须要经过管理部门的审批,在核算过程中,所有收支费用都应该有相应的票据、原始凭证作为收支凭证。规定统一的核算标准,当中包括固定资产的估价、折旧等。监督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财务管理力度以及国有资产的安全,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定期向政府部门递交财务说明,对于日常收支等等可以采用公开透明的方式来公布,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应该每年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考核,确保预算控制管理得当,固定资产有效利用,经费收支平衡,财务会计账真实可靠等等。

(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加强,应该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为了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应该配备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选用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拥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如果是原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聘用,则应该进行财务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确保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财务管理知识以及业务技能。除此之外,由于财务管理的特殊性,还应该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宣传,要求做到细心、用心、忠心。也就是工作要求细致努力,同时应该不受金钱诱惑而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事。由于当下市场经济发展迅猛,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新知识以及新业务技能的培训,确保财务管理工作与时俱进。

(四)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提高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应该从预算的编制开始就应该把好关,从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以及以往的资产使用情况出发,将固定与不确定因素分开考虑,从而最终分析总结出预算,在编制预算时还应该做到详细具体,以便日后的执行。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严格根据预算编制执行,不得随意调整或更改。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预算执行的考核与评估,确保国有资金的安全、有效、科学使用。

(五)严格管理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资产之一,其管理效率也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的效果。所以,财务管理部门应该严格管理固定资产,将已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并根据新旧程度进行估价,将使用不到的陈旧设备进行合理处置,并记录在案。对于所需购买设备数量进行计算,确保不会造成固定资产闲置。固定资产日常的使用与保养也应该严格把关,不能刻意破坏或者替换。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担负着为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责,其财务管理对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影响较大,不仅关系到国有资金的安全使用,对社会的安定以及发展等都有着积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转变财务管理理念,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对财务预算以及固定资产的监管,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绦明林.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状况.[J]财政监督.2009,(22).

第2篇

一,课程名称:(会计毕业论文) 课程负责人:

二,学时与学分:14学时 14学分

三,适用专业: 会计本科专业

四,课程教材: 无

五,参考教材: 无

六,开课单位: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会计系

七,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

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论文选题;

查阅相关资料;

撰写论文提纲;

修改论文提纲;

撰写论文;

修改论文;

论文定稿.

九,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学生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通顺.

2,毕业论文选题应在所学专业范围以内,其形式可以是学术论文,也可以是调查报告.

3,毕业论文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使用正规稿纸,字数不少于15000字,正文前必须附有写作提纲.

十,说明

1,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建议成绩;

2,经过口头答辩,由答辩小组根据毕业论文与答辩情况给予评定成绩;

十一,考核方式

考核标准: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1,优

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观点明确,能深入进行分析,并有独到见解.理论联系实际,对经济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中心突出,论据充足,层次清楚,结构合理,语言流畅.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重点突出,语言简练.

2,良

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中心明确,论据较充足,层次清楚,语言通顺,结构合理.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3,及格

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尚欠充实.中心论题较明确,材料较充足,具体但不够典型.尚能联系经济工作实际,但论证不够充分.文章有一定的条理,一定的论据,文字尚通顺.答辩中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4,不及格

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或在经济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未掌握已学的有关专业知识,技能差.文章无中心,层次混淆不清,主要论据短缺.论点论据脱节或严重搭配不当.抄袭他人文章,成果,书籍者.凡具有以上条款之一者,应判为不及格.在答辩中对大多数问题都不能正确回答者,也应判为不及格.

第3篇

一、论文的基本构成

1、封面(标题、中英文内容摘要、目录)

2、内容摘要(3、正文

(1)引言

(主要说明选题的由来和意义、主要概念的界定、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主要创新之处、章节安排等。可借用开题报告中的相关内容。)

毕业论文不同于一般论文,要在前言中交待必要的问题。读者往往先阅读论文的内容摘要、前言、结束语,就能初步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否则,论文都比较长,怎么看得完?

这是一种学术规范,方便后续的研究。

(2)文献综述

(首先陈述现有相关问题文献研究的方法、观点和结论,然后对现有研究进行评述,指出其研究不足或局限。如果文献内容不多,可以不必单列为一章,并入引言即可。注意文献的引用方式:张三(xxxx)、、、)

(3)正文主体部分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政策建议;问题、模型、政策建议)

(4)结束语

(结束语部分是对全文的简要概括和总结,提出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思路:先概述一下论文的思路,然后说明主要的观点和结论,最后提出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的方向。

4、注释(按照要求的格式)

5、参考文献(按照要求的格式)

6、致谢(如果你有需要感谢的人)

注意:内容摘要、前言、结束语很重要。内容摘要中的语言可以与正文重复,是前言和结语的综合。

二、论文写作常见错误及注意事项

?

?

?

?

?

?

? 常见的语句错误:无主语、我们、我 语句无逻辑 论文所有部分合并在一起,每次提交修改稿时依次标号1、2、3、、、 严格遵照学校毕业论文要求:组成部分、格式(字体、注释、参考文献) 乱copy文章,牛头不对马嘴,前后文之间没有逻辑关系,出现断层现象。 绕弯太多:在、、、之前先谈谈、、、 口语严重:一共

?

?

?

?

?

?

?

文学语言、抒情语言 口号性、政治性语言 病句太多:无主语、无连接语、逗号太多 目录三级标题即可 点面结合 标题宜采用名称性词组 页码设置不当、致谢不是真情,落款时间应为2014.4.25。

三、论文提交时间

开题报告:根据学校规定的时间,以组为单位统一提交打印稿。

论文初稿:不迟于2014年3月15日,将电子稿传到我的邮箱(wang_hc@163.com)。 修改稿:按修改批示,及时提交修改稿。

定稿:2014年4月25日前。

注意:

1. 每次回复修改搞,请将文件名按0张三、1张三、2张三、、、的形式传给我。

2. 邮件的主题上标上姓名。

3. 传过来的文件应是完整的毕业论文版式,不要分为封面、目录、正文等几个部分。

四、温馨提醒

? 后工作论文的写作及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 如果不按要求去做,我不会在论文上签字。

? 1、认真通读全文,修订可能存在的错别字、笔误、病句等问题。

第4篇

关键词:科学数据出版;数据共享;数据开放;学术交流

作者:邱春艳,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烟台路80号276826

近年来,科学数据出版在国际上不同领域引起了关注和讨论。欧盟的欧洲科学开放云(EuropeanOpenscienceCloud)计划旨在推动欧洲170万研究人员跨国共享科学数据,为此引发了欧洲产业界和学术界的争论,学术界认为科学数据出版能够给公司等减少科研成本,而产业界则认为科学数据的出版会给科研主体带来竞争劣势[1]。2018年9月4日,欧盟、欧洲研究委员会(EuropeanResearchCouncil,ERC)等共同推出cOAlitionS计划,要求自2020年开始,ERC以及其他机构资助所产生的科研成果必须在开放获取(OpenAccess,OA)期刊或OA平台出版[2]。通过科学数据出版来保障科学数据的共享和再利用、推动开放科学的发展,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出版界共同研究和实践的新热点领域。

许多国内学者已经开始关注数据出版问题。张小强等[3]对数据出版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讨,着重分析数据出版与传统论文出版的异同,并指出数据出版在伦理规范和标准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李小燕等[4]着重分析了国内外数据出版实践案例,提出政策规范、数据中心和期刊编辑部等方面的建议。何琳等[5]从科研人员、科研机构、期刊3个方面对国内外数据出版进展进行归纳。涂志芳[6]则对数据出版概念、作用和模式3个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由此可见,当前对数据出版领域进行的宏观探讨多从总结实践经验出发,着重分析数据出版实践不同参与者的伦理规范、模式以及实践标准等问题。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当前国内外科学数据出版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厘清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而发现我国科学数据出版领域理论研究的不足,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从实践出发归纳科学数据出版内涵

在研究领域,对科学数据出版内涵的认识多来源于对实践的归纳和提炼,当前关于科学数据出版内涵的观点基本可分为2大类:遵循传统学术出版内涵的科学数据出版和基于互联网开放精神的数据。

1.1基于传统学术出版关键特征的科学数据出版

多数研究从传统学术出版的关键特征出发来对科学数据出版的内涵进行界定,重点突出科学数据的评审和引用2个环节。科学数据出版既有传统学术出版的特征,又包含了数据的存储、管理、挖掘和共享等服务[4]。张小强等[3]认为数据出版是围绕科研数据展开且与出版相关的活动,包含组织、审查、共享、保存4层含义。Lawrence等[7]将科学数据的引用和同行评审作为科学数据出版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认为数据出版本身能够为科研工作者带来良好声誉,而同行评审是保障科学数据质量的有效机制。杜伟等[8]认为数据出版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对数据进行同行评审和公开,创建标准且永久的数据引用信息,供其他研究性文章引证。Assante等[9]主张以数据论文形式出版数据,即将数据以数据论文的形式进行出版,遵循传统学术出版的流程。在传统学术出版中,引用能够保证传统学术出版的学术思想交流功能,科学数据出版的目的之一是提升科学数据在学术交流体系中的作用,科学数据的引用则成为科学数据出版的关键环节之一。还有学者着重强调同行评审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科学数据经过同行评审、正式出版后,对科学数据成果的评价才有可能有序地进行[10]。科学数据出版能够为科研人员带来学术信誉,而同行评审能够推动科学数据出版的正规化[7]。数据论文的同行评审有开放和封闭2种形式,评审的内容涉及前期质量控制和数据与论文的一致性评审[11],同行评审是传统学术出版体系中学术研究成果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之一,因而成为科学数据出版的关键点之一。

1.2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的科学数据

鉴于科学数据出版形式的多样性,特别是网络给科学数据公开带来的便利,部分学者将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的科学数据公开认定为科学数据出版。该观点对科学数据出版持有最开放、最宽泛的态度,不着重考虑科学数据是否经过传统出版所包含的同行评审等环节。刘凤红等[12]认为数据发表是指将数据在网络或其他媒介上,在遵循版权协议的前提下,他人可以引用、下载、分析和重用。中国知网新增了数据论文出版,将数据出版界定为利用互联网数据。而数据论文是通过网络在线方式出版的一种学术出版物,主要提供学术数据以及相关的信息,包括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等,但不一定提供科学结论。以网络公开作为科学数据出版方式的规范性受到了质疑,认为通过网络公开数据缺乏任何形式的长期保障[13]。无论是否经过传统出版的严格审查和标准化过程,科学数据出版的结果都是将科学数据公开,并通过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平台对外,互联网是当下科学数据出版的基础设施。与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标准化处理的传统出版相比,单纯通过互联网公开科学数据的自由度较高,形式多样,但难以为其质量监管和长期保存等提供保障。

2科学数据出版与否的争议

有研究者对不同利益主体的态度和意见进行调查,是否具备数据管理技能和组织支持、是否在法律和政策上给予数据所有者认可,是影响科研人员进行数据出版的关键因素[14-15]。科学数据出版能够带来诸多益处,特别是在科学数据价值的挖掘方面,而与此同时也会带来诸如数据的不当利用、隐私破坏等方面的消极影响,不同主体对科学数据出版与否观点不一。

2.1促进科学数据价值的充分挖掘和发挥

科学数据是科研活动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产品,科学数据共享已成为出版界以及科研利益相关者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规范科学数据出版对于科学数据共享有重要意义[16]。本着开放的精神对科学数据进行出版,有助于推动研究的深化,同时可以避免重复劳动[17]、保持数据的完整性、防止科学造假、减少资金投入、提高数据发表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减少跨学科研究的障碍、提高科研合作机率[5]。数据期刊弥补和完善了传统学术出版在数据共享上的不足,提高了数据共享的效率[18]。无论通过何种形式开展科学数据的出版,都能提升科学数据的传播度和再利用程度。通过科学数据的出版拓展其受众范围,通过引用提升科学数据的复用率,而出版过程中对科学数据质量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科学数据再利用的可能性。

2.2对科学数据出版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的担忧

就当前的出版实践和评价体系而言,科学数据出版给科学研究本身以及科研人员带来的价值具有一定的隐性和长期性,当下较难立现。与此同时,对数据的不恰当挖掘容易带来虚假发现,公开获取科学数据可能给非科研人员甚至持有商业利益之心的机构带来便利,数据存储在何处以及数据公开可能带来隐私丧失,这些都是进行科学数据出版面临的问题,也因此带来了多方担忧[19]。Lindenmayer等[20]提出在生物学领域,数据的易获得性给濒危物种保护领域带来诸如信息泄露、助长非法行为等问题,因此对生物学领域数据的出版应当谨慎。在能源领域,伦理和安全性的考虑、违背意愿的对外开放、额外的工作负担、机构或者个人的惰性都是科学数据出版面临的阻力[21]。欧洲科学开放云遭到来自产业界的质疑和抗拒,是因为数据的出版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科学数据出版牵涉多方利益和隐私,因此,当前存在担忧科学数据出版甚至不支持科学数据出版的观点。

3科学数据出版的主体与客体

3.1多主体参与和合作

科学数据出版受到了出版界、图情界以及自然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广泛关注,科学数据开放涉及政府、图书馆、出版社、数据中心、大学、企业、联盟、科研人员和社会公众等的利益[22]。从OA到科学数据共享与管理,再到科学数据出版,国际科研资助机构、学术出版商、数据中心等一直是主要推动者。国际科学理事会(InternationalCouncilforScience,ICSU)、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NationsEducational,ScientificandCulturalOrganization,UNESCO)、欧盟等科研机构、科研资助机构在利益均衡中选择推动科学数据出版,传统学术出版行业如数据库、期刊等也纷纷加入数据出版的大军。

在实践领域,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开展科学数据出版,当前科学数据出版的主体主要包含学术出版商、科研机构、数据中心和图书馆等。诸多出版商如Nature出版集团等创办了数据期刊,支持数据论文出版。全球生物多样性机构(GlobalBiodiversityInformationFacility,GBIF)的数据出版框架工作组与Pensoft集团合作开展科学数据出版实践探索。诸多学科领域期刊对科学数据出版持积极态度,如化学领域期刊通过政策约束和激励科学数据出版[23]。科学数据联盟(ResearchDataAlliance,RDA)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科学数据共享问题的研究,近几年则从技术标准、基础设施等方面不断推动科学数据出版[24]。RDA的数据出版服务工作组(PublishingDataServicesWorkingGroup,PDS-WG)与OpenAIRE合作开发数据与文献互联服务,在技术上实现了数据与相关文献的互联,以保证科学数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25]。科研资助机构如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NSF)等通过政策约束,推动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以不同形式进行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图书馆为了适应并赶上学术交流体系的变化而逐步转变成科学数据的“牧羊人”[26]。陈秀娟等[27]对图书馆开展特定学科领域的科学数据发表服务进行分析。图书馆特别是学术图书馆,已经在科学数据管理和出版中发挥了一定作用,而科学数据出版实践需要图书馆员进一步发挥其技能优势[28]。科学数据出版涉及多个主体,不同主体在实践中并非各自为战,而是寻求合作,共同探索并推动科学数据出版发展。

3.2对科学数据出版客体的探讨

有些学者将科学数据作为出版客体[12],Borgman[29]援引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AcademiesofScience)的提法,认为数据是描述对象、思想、条件、情况或其他因素的事实、数字、字母和符号。政策制定者、学术出版商等利益相关者对数据的定义通常较为宽泛。Elsevier将科学数据广泛地定义为用以验证发现的观察或者实验结果。欧洲水平线2020计划(Horizon2020)则将数据定义为被收集并作为推理、讨论和计算依据的信息,特别是事实或者数字[30]。Liu[31]认为数据出版的原则在于元数据、实体数据、数据论文的关联一体出版、保存和共享,即认为数据出版的客体包括元数据、实体数据和数据论文。张小强等[3]认为数据出版既包括数据的,又包含数据相关信息的出版,即科学数据出版的客体为数据及其相关信息。由此可见,研究者通常将科学数据、科学数据集以及元数据等相关信息作为科学数据出版的客体。

4科学数据出版模式的归纳与分析

4.1多种数据出版模式的总结

当前对科学数据出版模式的研究主要从不同主体所承担的责任和角色以及科学数据出版的形式等视角展开。张小强等[3]从出版主体出发,构建出版机构控制模式、非出版机构独立控制模式、混合模式和二次出版模式。Lawrence等[7]提出独立数据出版、数据出版、附录数据、期刊驱动的数据存档、复合出版5种模式。张丽丽[32]基于Lawrence的观点,提出作为科研附属产物出版、独立出版、数据中心的数据出版3种模式。张静蓓等[33]将科学数据出版模式归纳为数据论文、数据独立出版、合作出版和期刊自行出版。梁子裕[16]认为数据论文出版、数据独立出版、数据合作出版是国外科学数据出版比较有代表性的3种模式。黄国彬等[34]根据科学数据产生的情形,归纳了科学数据集成出版和独立出版2种模式,不同模式在数据集描述方式、质量审核方式与出版费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当前对科学数据出版模式的归纳,从不同视角相互补充,使之既有传统出版的特色,也有科学数据出版的独立特征。

4.2具体模式和典型案例分析

李红星等[35]专门研究了数据中心与传统学术期刊联合开展科学数据出版的模式。马瀚青等[36]则对期刊编辑部与数据中心联合出版数据论文的模式和流程进行分析,该模式以期刊编辑部为主体,与数据中心联合开展数据论文出版。学术论文与科学数据集成出版模式通常体现为数据存储在数据仓储中,通过数据描述符或引用与论文关联集成、基于数据仓储平台集成出版和以数据期刊方式出版数据3种形式[37]。而数据期刊出版模式包括以数据论文为特征的数据期刊、以整合出版为特征的数据期刊和以数据作为补充资料的数据期刊3种模式[38]。高雅等[39]认为ENCODE项目通过对DNA领域数据的出版,集成科学数据挖掘与重用,并实现功能的工具化处理,从而提升用户利用数据的程度和效果,是科学数据出版的创新模式。对科学数据出版模式的宏观总结、对具体模式和典型案例的分析,都为科学数据出版实践提供了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参考。

5科学数据出版工作流程的勾勒

5.1科学数据出版的形式

当前科学数据出版形式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有些学者认为以学术期刊出版商为主体的科学数据出版通常采取3种形式:将相关数据注册到数据仓储、以补充材料的形式与论文一同、提交第三方备份[40]。还有学者认为科学数据出版的形式包含传统研究论文提供数据下载信息、基于DOI系统的数据网络出版、通过专门的数据期刊以数据论文的形式出版[35]。丹[41]则认为科学数据出版分为将科学数据作为独立信息对象存储在知识库中、以数据论文形式出版和以论文附录形式出版3种。涂志芳[6]则从出版客体出发,总结了数据附属于出版物、独立的数据出版和出版物附属于数据3种形式。

总体而言,科学数据出版形式的区分主要是根据其出版载体的不同,出版形式的多样性则是科学数据出版与传统学术出版交织和分离的结果,几种形式各有优缺点(表1)。科学数据出版的主要形式包括传统出版物的数据附件、学术仓储、以数据论文为主要形式的数据期刊、单纯通过网络进行数据等。从与传统学术出版之间的关系来看,将数据作为传统期刊文献的附件和附加材料提交出版这一形式由来已久;通过学术仓储进行科学数据出版是OA运动、开放科学建设的必然结果;数据期刊和网络出版形式脱胎于传统出版。

表1不同科学数据出版形式的特点

width=729,height=238,dpi=110

5.2科学数据出版的流程

科学数据出版遵循基本的出版流程,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ointInformationSystemCommittee,JISC)与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aturalEnvironmentResearchCouncil,NERC)在《地理科学数据期刊》(GeoscienceDataJournal,GDJ)的基础上共同开展了PREPARDE项目,规范该领域数据文章提交、文章与数据集关联、数据存储、科学数据同行评审等环节和流程[42]。美国国际开发署(UnitedStatesAgencyforInternationalDevelopment,USAID)对数据出版的流程作了简要概括,包括数据识别和认证、评审和数据3个环节[43]。美国劳工部开展的数据开放主要有数据的分析和认证、元数据描述、数据的提交与等环节[44],首先分析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性特征,区分数据所属类别;其次通过元数据描述揭示数据特征和类别区分;最后根据数据特点进行区别开放和。吴立宗等[45]认为数据出版包括数据提交、同行评议、数据和永久存储、数据引用以及影响评价5个基本环节。屈宝强等[46]认为数据论文的出版流程包括论文手稿的撰写、论文提交、同行评议、修改、定稿和发表等环节。无论科学数据以何种形式和平台,从宏观视角对科学数据出版过程进行分解,其过程通常包含数据的生产、作者预处理(主要指面向数据出版要求的格式化处理)、数据出版商的评审、数据出版预处理(包括元数据生成、DOI生成、格式规范、出版形式确定等)、数据、数据存储等环节。在具体的科学数据出版实践中,因为主体、形式、平台、政策和存储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呈现不同特点。

5.3数据出版中的质量控制

对数据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有助于促进可信任数据集的产生,也有助于促进数据的再利用。就出版形式而言,当前多数传统期刊未对数据质量控制提出相关要求,数据仓储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质量控制,而数据期刊的质量控制保障相对完善[41]。李修[47]通过对国外数据期刊案例进行分析,认为论文结构标准和同行评审是进行数据期刊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涂志芳等[48]通过对比国外科学数据出版实践的典型案例,认为我国在科学数据出版的质量控制方面,需从理论探索、政策制定、标准研制、系统开发、工具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质量控制是发挥科学数据出版价值的重要保障,技术实践正在不断推进,而理论探索也应进一步深入。

6科学数据出版与学术交流体系的关系

科学数据出版给整个学术交流体系带来了重要影响,国内外学者从对传统学术评价系统带来冲击、加速学术体系转变等视角探讨了科学数据出版与学术交流体系的关系。

6.1对传统学术评价系统的冲击

科学数据出版对学术评价系统的冲击主要体现在扩大了学术评价对象的范围。传统学术评价侧重于对著作和学术论文进行评价,而且评价结果的多途径使用趋势越来越明显。通常以学术成果出版作为学术评价的前提,学术著作、学术论文成为最重要的学术评价对象。科学数据出版为学术评价、学术规范和学术质量的控制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49]。刘凤红等[50]将科学数据作为一种研究要素,而科学数据多以研究要素论文的形式出版,研究要素的出版体现了开放科学的内在精神,即简单、可靠、可被引用、可被发现。将科学数据纳入学术评价,特别是对数据论文、附加材料等形式的数据进行评价,拓展了学术评价的内容范围,也可进一步提升科学数据在整个科研成果中的价值。

科学数据出版对学术评价系统的冲击还体现在将科学数据作为学术评价对象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科学数据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毋庸置疑,但将科学数据纳入学术评价系统时,对何种形态、处于何阶段的数据进行评价,由何人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如何制定都还在探索。虽然研究要素出版代表了学术出版的新方向,但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如其在学术和科研评价中的作用和未来发展。随着科学数据出版的标准化发展和接受程度的提高,科学数据成为学术评价对象具有更多可能性。

6.2加速学术交流体系的转变

Murphy[51]认为包含互联网在内的技术突破,以及正在发生变化的政策制定者和科研资助者的优先考虑事项,正在不断联结形成新的学术交流模式。2012年,英国皇家学会ScienceasanOpenEnterprise(《科学:开放的事业》),将开放科学定义为开放数据、科学出版物的OA和科研内容的有效交流[52]。“开放科学”这一术语提出之后,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以及出版的认可和实践程度均大有提升。透明性、开放性和再现性本就是科学研究的关键特征,在推动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中,数据共享标准的设立激励科研人员将科学数据存储在公共数据仓储中并开放[53]。Campbell等[54]早在2002年就提出,不对科学数据进行开放对于科学活动有消极的影响,减弱了对出版成果的确认能力;Piwowar等[55]通过调查发现科学数据的共享、开放能显著提高被引率。科学数据出版把单纯的数据共享和数据存储纳入到学术传播的过程,提升科学数据在整个科研体系和学术交流中的地位,使科学数据成为一流的科研成果[16]。当然,数据与研究文献密切相关,科学数据的、存储、引用以及与相关研究文献的关联,自然成为科学数据出版应当关注的关键环节。科学数据出版为科研人员合作提供了更多机会,增强了学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7科学数据出版对开放共享的拓展与深化

7.1科学数据出版是科学数据共享与管理的拓展

在中文期刊论文中,与“数据出版”共现率最高的关键词为“科学数据共享”和“数据共享”。可见当前研究将科学数据出版作为数据共享的实现方式之一,通过出版将科学数据的存储、共享以更为开放的姿态纳入学术交流体系中。数据出版模式、资源池模式、数据交易模式等一同被看作数据共享的主流模式[40]。科学数据出版能够解决数据共享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避免责权纠纷,被视为数据共享的新模式[56]。科学数据出版成为推动科学数据共享的最根本途径,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获取和利用数据的渠道,保障科研人员能够在学术交流体系中获取其应得的学术声望及相关的知识产权等权益[49]。

国外对此种观点的认可度也较高。Griffiths[57]指出数据出版、数据集出版与数据共享并没有实际的区别,都有使数据公开、可获取之意。Burton等[58]基于澳大利亚ANDS项目研究,认为数据的出版包含可引用、可获取、可靠、被公开公布、对作者权利的声明等。vandenEynden等[59]认为英国已经从注重科学数据的存储与管理转向推动科学数据的出版和。Candela等[60]认为数据出版是对数据进行公开的实践活动,以方便数据被他人重用,保证数据来源和归属的可追溯性,一般与相关政策紧密相关。Vision等[61]认为通过期刊论文的附加材料、作者网络在线提供等方式进行的科学数据出版并不能充分实现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而学科数据仓储建设能够弥补其不足。归根结底,这些观点都是将科学数据出版作为开放共享的实践方式。

7.2科学数据出版对OA的深化

OA早期以机构库和OA期刊为主要路径,而今科学数据的出版对OA有了进一步深化。张丽丽等[22]认为在推动科学数据OA的过程中,科学数据出版是一种应当关注的解决方案。在OA柏林宣言提出之初,Klump等[62]就该宣言所带来的科学数据出版问题进行探讨,着重讨论科学数据出版牵涉的版权问题,指出将OA宣言运用于科学数据需要一个能突破传统的出版体系。Spires-Jones等[63]提出当下科学研究不仅需要传统的期刊文献,也有对完整研究成果特别是原始数据的需求,可以通过OA和数据共享来满足数据需求。Smeaton[64]认为爱尔兰的OA行动已经从传统出版物的OA拓展到科学数据的出版。Doldirina等[65]对科学数据开放出版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政策制定者、出版者、图书馆人员、数据中心管理者、高校管理者、公共机构和科研人员等在科学数据出版中可采取的法律手段和措施。OA推动了开放科学的发展,数据出版是开放科学的必要环节[66],科学数据出版进一步推动了数据的OA和再利用,不断实现数据与学术体系的真正融合。

8研究趋势及启示

回顾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当前科学数据出版领域理论研究的特点、趋势以及启示可以概括如下。

8.1科学数据出版内涵:从实践归纳到本质揭示

对科学数据出版内涵的讨论,是科学数据出版研究深入和拓展的基础,科学数据出版内涵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科学数据出版的流程、模式等关键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动向。虽然当前科学数据出版的界定尚在探讨中,不同的学者和机构持不同观点,但对科学数据出版关键要素的界定基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从传统出版的关键环节来概括;另一种则是从互联网的开放特点进行界定。无论何种界定,均来自于对科学数据出版实践的归纳和总结。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科学数据出版实践的推进,对科学数据出版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应当从实践归纳上升到对其本质的揭示。

8.2理论研究的宽度和深度有待提升

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当前科学数据出版研究处于典型案例分析、出版形式、科研人员态度等实践经验探讨以及动机和影响分析的层面,对科学数据出版的研究多为零散的、单个环节的研究,其中,国内的研究呈现出重实践技术、轻理论的特点,对科学数据出版深层的理论问题涉及较少。此外,鲜有研究涉及科学数据出版在整个学术出版中的地位和贡献,特别是在国内学术出版环境下,科学数据出版将会带来何种影响。科研人员对科学数据出版的认知以及认可程度,特别是科研人员对科学数据出版的需求、对科学数据出版实践平台的功能需求等问题,国外研究有所涉及,而国内目前涉及较少。

8.3研究参与度和研究合作程度有待提升

经初步统计,国内科学数据出版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刊载于图书情报、出版等领域的期刊,自然科学领域如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期刊对该主题也有所涉及。但总体而言,相比OA、科学数据管理等相关主题的理论研究,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投入略显不足。从研究人员来看,当前国内科学数据出版领域的研究者集中在出版领域和图书情报领域,该领域的国外研究者主要来自于科学数据出版实践者如平台或系统的开发者、出版商等。由于科学数据本身的特性,跨领域交叉学科研究将是科学数据出版研究乃至实践的重要动力。科学数据的管理、共享、开放和出版等紧密相关,牵涉的主体众多,其在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以及科学数据出版的不同环节承担不同的角色和功能,且科学数据的产生和再利用几乎在所有学科领域都存在,因此科学数据出版研究需要不同领域研究者共同关注、合作开展。

第5篇

【关键词】 硕士;创新能力;现状

一、我国高等学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取得的成绩

(1)政策法规方面的不断改善。对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与实践是随着创新教育思潮的产生而产生,并逐步通过各项法律、政策、文件深入开展,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一育法》、《关于加强和改进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区域合作的意见》、《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实施基本要求》等等。这些、法律、政策、文件集中反映了教育主管部门对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实施思路与逐步规范的具体措施,属宏观的指导性文件。使我国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高等学校在提高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取得的成就。第一,教育结构不断优化,培养形式多样化。近年来实施的“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和发展了一批重点学科、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确立了较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门类比较齐全、结构和布局比较合理、覆盖面较宽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位体系。”截止2008年上半年,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已累计招生86.5万人,其中学历教育招生24.6万,占专业学位总体招生数的28.4%;在职攻读招生61.9万,占专业学位总体招生数的71.6%。目前我国参与专业学位教育的院校总数为431个,占我国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总数的60%。我国初步建立了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专门人才。

第二,高等学校日益重视,积极探索各种途径提高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高等学校日益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研究与实施硕士研究生穿心能力提高的各种途径:

二、我国高等学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总体不足。在2002年10月召开的全国硕士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上,参会者一致认为: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 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

已有的许多调查数据也显示出我国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国务院学位办专项课题“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现状调查与研究”,从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共选择7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发放了3500份问卷就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现状展开了调查,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总体上一般,其中9%和38%的导师认为硕士生的创新能力为“优”和“良”, 53%的导师和47%的教育管理人员认为硕士生的创新能力一般甚至较差;硕士研究生在这方面的自我评价也较低:硕士生创新能力自我评价“一般”和“差”的分别为51%和34%;用人单位认为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一般”和“差”的比例达68%。我国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创新性的高质量论文数目少。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数量因其较强的客观性而成为衡量高校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近几年我国高校发表国际学术榜论文的数量有较大增长,但总体而言,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仍然非常明显。不只表现在学术论文的数量偏少方面,更主要表现在学术论文的质量差距较大方面。即论文的被引用次数。

我国2005年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不到美国的五分之一;2006年我国的Nature论文被引次数超过期刊IF值的,不到美国的五分之一;Science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IF值的,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三。”

此外,普遍认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是硕士生创新能力的体现。但在我国当下的硕士生培养中,学位论文的质量却不容乐观:第一,相当一部分硕士生论文写作过程中缺乏第一手资料,多是“闭门造车”,由于学生自身水平所限,搜集的资料不全面,很难做出具有创新性的学位论文。第二,部分硕士生的学位论文题目由导师指定,忽视选题过程学生发现研究创新点、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第三,硕士研究生文献检索和资料处理能力不足,严重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第四,部分硕士研究生研究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不强,逆向思维与独立判断能力不足,对已有的学说或学术成果盲目信任、赞同,而较少的思考、质疑,较少把自己的观点、看法或实践表达出来,难以得出严密的结论。第五,论文答辩形同虚设,答辩组的成员多为校内相近专业的老师,彼此间互相照顾,论文通过率达到90%以上,甚至100%,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使得导师以及学生放松了对学位论文重视程度,毕业论文的质量难以保证。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结论,客观地反映了国内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足。

第二,参与科学研究少。硕士研究生既是学生又是研究者,既要学习又要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有所创造。硕士研究生要在科学研究中培养自身独立科研的能力,科研是硕士研究生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参与课题研究其实就是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实践过程,它与硕士研究生学习是相互补充的,硕士研究生能在参与课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到自身的不足,推动自己进一步扩充知识。我国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硕士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太少。

第三,参与社会实践少。实践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创新思维能力可得到巩固和发展,使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知识的掌握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最终都将通过实践活动来体现。硕士研究生要走进社会,了解社会,最终服务于社会,就必须走出校园,以实际生活为基础,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极为重要。“社会实践”是硕士研究生接受锻炼、增长知识、施展才华的舞台,是新思想、新文化、新科技的“源头活水”,也是能更好地将科技新成果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参与实践最明显的结果就是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动手能力水平低历来是我国硕士研究生能力结构中的薄弱环节。

参考文献:

[1]吴启迪.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J].学位与硕士研究生教育.2006.1:1一9

第6篇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工科 毕业论文 质量

本科毕业论文作为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和检验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是应用型普通高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同时在培养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毕业论文质量日益下滑。研究目前工科 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应用型普通高校工科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各级部门对毕业论文重视不够

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学校的经费筹措不足,造成学校毕业论文人均经费和仪器设备供给不足,而工科专业毕业论文实验材料相对比较昂贵,学校的经费杯水车薪,对于没有课题经费资助的教师而言,较难提供相应的实验条件,这造成部分论文实验工作量不足,甚至出现数据造假现象,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

另外,当前教育部将大学生就业率作为考核大学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再加上社会也以就业率作为主要标准来评判一个学校的优劣。在这种情况下,有些高校出现“重就业轻论文”的政策倾向。比如,对毕业生因找工作而耽误毕业论文的情况采取容忍态度,以及在执行管理制度上打折扣;有些学校甚至出台了签订就业协议,就可免毕业论文答辩的政策。

(2)指导教师的数量及水平有待提高

①高校招生人数迅速增加,师资队伍建设速度相对滞后,造成某些专业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甚至出现一名教师指导十多名学生毕业论文的情况;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过重,挤占指导毕业论文时间。以嘉兴学院为例,年教学工作量为360学时,还有学术论文和科研经费的要求。造成一些教师忙于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课题申请、理论教学等,学生的毕业论文从选题到提交,只与学生交流两三次,指导毕业论文只能是走过场;③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由于学校“重科研轻教学”,“重就业轻论文”的政策导向,影响了部分指导教师的指导积极性,再加上整个毕业论文过程缺乏有效监督,也造成部分老师出现应付毕业论文工作的现象;④有些指导教师业务素养不高,学校缺乏对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特别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由于刚走出校门和社会接触较少,尚无相应的科研项目,再加上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致使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也影响了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3)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投入不足

由于当前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除了要求大学生具有基本素质、基本技能之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上岗能力,这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和难度。因为目前大学生毕业论文一般是在大学四年级下学期开始, 直到六月份毕业前的毕业答辩,这个时间正好和找工作、考研及考公务员复试时间相冲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学生在毕业论文期间奔走于各大招聘会现场,很难静下心来进行学习。即便签订工作协议,也不能保证在校内正常学习,因为就业单位往往要求学生到单位实习,以考察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均无法保证做毕业论文的时间和精力,进而影响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

(4)毕业论文选题不当

选题是毕业论文最关键同时也是最难控制和把握的环节,它最终影响了整个毕业论文的质量。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开拓性、难度。另外,毕业论文工作量要适中,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经努力能够独立完成。

从近年来生物工程类毕业论文的选题的调查来看,有些题目过于简单,如:“市售头孢类药物的部分质量因素考察”,无法体现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研究方法陈旧,内容空洞,缺乏创新点。有些选题又太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如:“苯硫酚类化合物的水溶解度的测定及QSPR研究”、“取代苯硫酚对明亮发光杆菌T3的毒性及QSAR研究”,导致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毫无进展,最后编造数据,拼凑内容,形成文不对题、随意编造的局面,这既背离了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的初衷,也不利于学生求实作风的培养。另外还存在少数指导教师学生的选题重复、内容类同,缺乏创新,如:“不同消毒方法和保鲜剂对常温下鸭蛋保鲜效果的影响”与“常温下鸭蛋消毒、保鲜技术的研究”题目、内容基本一致,没有做到“一人一题”。

二、提高应用型普通高校工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学校各级部门重视毕业论文工作

学校各级部门首先从政策上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经费支持、实验场地提供、仪器设备配套等方面。在整个毕业论文工作中,学校应加强领导和监督,保证论文的质量。校主管部门及院系领导应深入实际,认真听取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规定和评价指标,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改进、充实和完善毕业论文管理、监控和评价体系。

(2)调整毕业论文的时间和组织形式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适当地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一方面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另一方面将有效地毕业论文时间提前到大三的第二学期或大四第一学期,指导教师提前下达论文题目,让学生了解论文的相关情况,查阅资料,尽可能提前完成毕业论文,避开考研和找工作的时间,从而在时间上保证毕业论文能够完成。

为了保证学生能得到真正的训练,避免有的学生投机取巧、抄袭作弊,要求严格执行“一人一题”,针对当前指导教师数量不足,一个指导教师要指导多名学生,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建议成立“课题组”,即同一指导教师所带的学生组成小课题组,他们在选题上具有相关性,并承担不同的研究内容。通过在课题组内开展各种科研活动,加强相互学习和交流,不仅缓解了指导教师数量及精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3)重视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的主导作用

指导教师的态度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科学、客观的指导教师资格评价体系和切实有效的激励方案能最大程度上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建议由学校实践能力强、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组成评审组,对指导教师选题的科学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考察;结合指导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后对其工作评价情况,综合考察指导教师资格。对其综合考察优秀的指导教师,提供一定的发展提高机会,如:参加学术会议,出国进修等。

另外新引进的青年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新生力量和学校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承担了部分毕业论文工作。由于他们平时接触社会和参加生产实践机会较少,生产实践经验缺乏,再加上繁重的教学科研压力,使得青年教师时间、精力和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建议为青年教师配备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老教师作为其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青年教师的论文指导能力。

(4)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教师的科研项目关联

教师的科研项目与毕业论文的选题相关联,即真题真做。作为工科专业教师研究项目多为来自生产实践的横向课题,真题真做使毕业论文工作和指导教师的科研有机的结合起来,能最大程度上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外科研经费也能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经费在毕业论文中投入的不足。学生在真题真做的过程中,参与了生产实践,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

三、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应用型普通高校工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但毕业论文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质量的提高涉及到学校(学院)的政策导向、教学管理、教师职业道德、学术科研水平、学生学风等方面,需要学校各级管理部门、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通讯作者:刘晓侠

基金项目: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杨泽林,耿光华.当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与有效提高的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40:184-185

[2]秦文珍,聂朝昭,常平安.地方高校生物技术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0):15072-15074

[3]余伟.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2):66-67,78.

[4]周国海,杨美霞,于华忠.大学生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3):5-6.

[5]柯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J].学术论坛,2008,10:203-205.

[6]王志俊.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与学生综合能力之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0,2:

101-102.

[7]段蕊.教师在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9,s4:39.

[8]楼盛华.浙江省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抽评结果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2):122-124.

[9]欧春艳,李思东,杨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体系建设[J].高教论坛.2008,3:93-95.

[10]吴鸿娟.建立工科专业“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论文)模式[J].学术论坛.2008,28:230-231.

[11]李青.论大学生毕业环节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108-109

第7篇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其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掌握和运用法律专业技能以及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衡量硕士研究生学习、科研能力和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确保学位论文质量,笔者认为应该从研究生一进入写作阶段就严抓、严管。保证选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加强开题报告的指导与管理,特别136是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应当由一个教授小组来对开题报告进行评价。通过导师指导选题和开题报告会以及思想教育等各类形式,首先教育研究生在思想上要引起高度重视,不要在论文写作上存在任何侥幸心理,要有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踏踏实实的严谨学风,这些是能否通过论文答辩的必要前提。在论文选题上,作为导师要把好第一关,学位论文不应当视为学校毕业前的一个作业,在两年或者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期间,连贯的科研指导与教育过程是导师长期以来要坚持的,逐渐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兴趣帮助学生选好研究方向。研究生的选题质量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整个研究生群体的培养结构。调整培养结构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学位点的设置、院系管理模式和学位管理的组织体系之间的关系处理、导师的研究方向的不断更新,对调整学科结构有重大影响的资金投入政策等等。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来看,只有培养的结构符合当代科技发展、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及遵守科学本身发展规律,整个研究生群体的培养质量才能展现比较高的水平。就一个具体课题而言,高水平的选题是高水平论文的基本前提,确定学位论文题目是导师发挥指导作用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确定论文课题,特别是博士生的课题并不容易。一个好的选题也许要占到整个成果的30%或者更多一点,因为,首先选择的课题要为学生留有相当的创造空间;其次,课题应该或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或者具有工程和开发应用的价值;第三,课题要在规定的时间、给定的研究条件下可以完成。最后,选题的难度应当与学生的自身水平相当,这样才能创作出真实的成果。在满足这四个条件下,导师还要把获得创新成果的机会留给学生。选题这一关非常重要,从研究工作来说,选题好就意味着方向对头,不至于半途返工。从近年来我校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管理工作中,有一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如有的导师将自己的科研项目分解为若干子题目,作为所带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这样既便于导师自己进行科研工作的同时随时了解指导学生的学位论文进度,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高水平的学术实践,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位论文创作。当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选题不当,中途改变论文题目的情况。此外,开题报告是检查研究生论文准备情况重要环节,是保证论文质量的前题。

多年来,我校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已经形成相应的制度,并有效实施。但是,近年来,有的专业开题报告有流于形式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无法按时举行开题报告会西南政法大学近两年的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都是在第四学期末,个别专业甚至推迟到第五学期初进行。按照培养方案,研究生的硕士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博士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两年。由于开题报告的滞后,造成一系列恶性循环,如学生论文写作时间有限,导师指导时间仓促,给最终的成果制作、评阅、审核造成很大压力,从而影响学位论文的质量。因此,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的创作时间充足与合理,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应当安排在入学后第三学期末至第四学期开学后两周内进行。论文创作时间未达到一年的硕士研究生,一般不予推荐其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博士论文的创作时间,导师可以根据论文写作情况,可推迟一年时间但必须由本人写出书面申请,说明其理由,导师签署意见报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方能推迟。

(二)对开题报告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对开题报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表现:首先是研究生对开题报告的准备不充分,包括本有的开题报告资料不充实,所选题目没有明确的写作目标,对写作中的难点无法预计。其次是开题报告会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张,个别专业有时一天要进行十几个研究生的论文开题,使得参加开题的老师根本没有时间思考研究学生的报告,提不出实质性的学术建议。所以就经常出现个别研究生在写作中途更换论文题目的情况,甚至在答辩中为论文题目是否成立引起其他答辩老师的质疑。因此,要认真完成开题报告的一系列步骤方能事半功倍,在导师指导下选好论文题目,研究生在调查研究、查阅大量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选题的学术价值,即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本人拟研究的具体内容和重点解决的问题。2.论文的总体构想。3.论文工作的安排与进度计划。4.资料占有情况和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与解决的办法。参加开题报告会的导师和其他老师,应当在认真听取和评议每个研究生的书面报告和口头汇报后,再经集体评议并填写相应学位的论文开题论证报告书。要将开题报告当做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工作的正式总结和考核,凡未获通过者,都不得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只有顺利通过开题报告会之后,研究生再根据大家提的建议,与导师一起共同修改、商定学位论文的写作计划。如此,从一开始就注重对学位论文的方向把握与态度纠正,使论文能够具有明确的既定目标与合格的水平,使研究生在论文创作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抓好论文工作阶段检查,认真举行论文工作报告会

在顺利开题之后,研究生就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期间导师不仅要注意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而且还要经常注意论文工作的检查,给予适当与及时的指导。简而言之,要引导研究生把本科生以听课、考试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开放式的思想交流、独立思考、研究创新以及追求完美的学术思维模式上来。其中,衡量博士学位论文最重要的标准是创造性,导师要鼓励同学们发展个性,独立思考,形成卓有见识的认知模式与知识领域,鼓励学生突破导师的研究领域局限;要克服与杜绝极少数学术腐败的现状,提供机会让学生比较正规地独立发表他们自己的研究工作成果进展;对于研究生的工作和成果要不断地提出新指标、新目标。另一方面,阅读和修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同样是导师指导作用的重要体现。通过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论文,使学生不轻易放弃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磨砺学生大胆分析矛盾和重视实践的学术品格,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追求完美的治学态度①。按照学校规定,研究生至少每月向导师汇报学习和论文工作的进度情况。但是,近年不少研究生利用论文写作阶段到全国各地考公务员、联系毕业工作,少则二三月,多则半年之久无法及时给导师汇报论文进度,这就使得导师无法了解学生的论文进展情况。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坚持和贯彻导师见面制度,只有双方有效的交流沟通才能保证学位论文的撰写质量。其次,认真举行论文报告会(预答辩)同样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论文报告会就是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完成初稿之后举行的汇报会议,时间一般会安排在第五学期开学初。各学科指导小组在教研室组织3一5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初稿进行评议以及提出修改意见,因此研究生必须在报告会前完成论文初稿,至少应该有详细的提纲。这个环节是为了对研究生的学位论一次中期的督促检查,实际上也是对研究生论文质量的一次筛选,同时也给他们的学位论文提供了最后一次质量提高机会。西南政法大学对近几年的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都举行了预答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参照该种方式扩大到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求,这种方式对修改学位论文和最终答辩都能提供很好的帮助。最后,法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打造并非临门一脚,更要重视日常的学习积累。作为科研型人员,在独立学习研究的同时,更要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导师应当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聆听国内外知名专家的学术报告,这样不仅能使研究生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工作,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开阔研究生的专业视野、丰富研究生的知识储备。同时,在学术活动中提倡和鼓励研究生批判学习,积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种良性的交互式开放环境,以提高学生开展法学研究的兴趣,启发和完善创新思想的重要途径②。在课题组内的学术讨论可使导师了解、把握学生的写作方向,学位论文的进展,使学生有必要的紧迫感,同时启发、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促进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进行积极交流和借鉴,以便能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来审视自己的现有成果。综上所述,学术活动的作用是单纯的课程学习所不可替代的,也是学位论文研究所必须的条件。

三、严格要求论文撰写规范

内在质量是指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主要包括论文研究的题目、观点、研究方法、逻辑结构、资料和语言文字等方面。外在质量不仅仅是印刷、装饰等物质载体方面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指论文的形式与格式,即学位论文写作所要求的一些固有规范。一丝不苟的态度,怎么会容许肤浅的形式错误?因此很自然地,学位论文规范就成为评价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学位论文的规范要求应当引起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普遍重视。一般认为,合格的学位论文在规范要求上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学位条例和培养学位管理办法对学位论文管理的各项具体要求,是针对学位论文这一个对象的特殊要求,也是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最需要重视的部分。二是学术著述的一般规范,它是指学术界所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在学术成果方面的体现,作为接受学位教育的研究生必须懂得自觉遵守,一般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都应当熟悉与贯彻。三是所有正式出版物共同遵循的文字印刷规范。它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以文件条例的形式所作出的正式规定③。这类文字印刷规范代表着整个中国文化在当代最正式的表达形式,因此每个受教育的有文化的中国人都应当遵循,研究生更应当在自己的论文中自觉遵守这些规范。除了以上要求,虽然我国高校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范上有不少规章制度,但是在工作中还是存在普遍的不足。一是有些研究生未理解学位论文摘要的重要意义,学位论文摘要简而言之是对学位论文的一个简要介绍,目的是使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对学位论文整体有一个简单而又清晰的全面了解,因此它是对全文的高度概括,但是区别于一般论文的摘要,学位论文的摘要需要更简练的语言表达和更丰富的内容涵摄。学位论文摘要主要是有利于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在较短的时间里对论文的学术水平作出评价。其次,学位论文的评阅时间要给予充分保证,如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阅期为一个月,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阅期为二个月,只有这样,评阅人才有合理的学习时间,对学位论文作出公正有益的评价,毕竟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普遍具有较高的水平,即使是教授级别的专家也需要好好消化。最后,为了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有公平公正的良好氛围,我们可以尝试构建一种导师回避制度。即导师不得参加自己学生的答辩委员会,让答辩委员会在讨论中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实事求是,开放地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和评价论文水平,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匿名投票表决。相对应的,为了保证对每位研究生作出公正的评判,我们设计了一套检验学位论文是否合格的量化指标,在现场让答辩委员会的每位成员对论文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这样就对该学科专业的优秀论文评选有了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重要依据。目前实施的这一系列做法,得到了我校导师和答辩委员会的广泛认可和大力支持,对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以及促进答辩的效果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深化管理机制

第8篇

实习学生可在各类工商企业、外资企业、服务行业等领域从事市场开拓、营销策划、采购管理、营业管理、销售管理、办公文案管理、网络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运营等项工作。

二、参加实习班级、人数及实习形式

(一)实习班级及人数:d04营销1、2班,共计76人,

(二)实习形式:系部集中统一实习与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分散实习相结合

1、推荐实习就业

由学院、系部统一联系实习单位,原则上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对于不服从分配的毕业生,不再参与第二次分配,学生必须自行寻找实习单位。

目前的实习单位有:

张店牵引电机厂、山川医药机械有限公司、黄河龙集团公司、金帝购物广场、淄博糖酒站、淄博商厦、胜大集团、奥德隆集团、淄博可口可乐公司、大福源超市、桓台聚鑫化工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淄博分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淄博分公司、淄博鸿运物流、淄博弘志外运、淄博新星集团、华光陶瓷、东泰集团等

带队教师:巩象忠、张长学、赵传波、白雪、刘萌、崔子龙

2、自找单位,自行实习

由学生自行联系单位,自愿组成实习小组,进行与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有关的实习活动。

具体指导教师:赵传波、巩象忠、张长学

三、市场营销专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袁长明 毕思勇

组 员: 巩象忠、张长学、赵传波、白雪、刘萌、崔子龙

实习小组的任务是:

(一)帮助联系或落实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

(二)检查实习进度,反馈实习意见,帮助解决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联系实习指导老师及有关事项;

(四)考核学生实习成果。

四、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实习时间及进程安排

系部实习就业动员大会定在xx年1月9日下午14:00—15:00,地点6306教室。实习分为二个阶段,即毕业实习阶段和毕业论文撰写、答辩阶段。每一阶段的实习内容和主要目标如下:

(一)毕业实习阶段(xx年2月10日至xx年4月10日):所有学生均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岗位上进行实岗操作。具体实习单位原则上由学生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并结合日后工作意向自行确定。自行安排实习单位的学生须在2月20日前把实习单位接受函交与辅导员;没有联系到实习单位者,与辅导员联系,由系部协调安排。

1、实习要求:

通过实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已学习过的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进一步缩小理论教学与企业营销实践的差距,为以后学生很快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成为优秀的营销管理人才打下基础。

2、实习内容:

(1)在实习指导教师和所在实习单位有关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深入到企业营销活动的有关部门与科室的具体业务中去,进行实岗操作,尽快适应相关岗位要求和熟悉岗位技能。

(2)实习期间撰写实习报告,字数不少于xx字。

(3)结合工商系网站给出的论文参考题目、也可自行设计初步确定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

3、实习报告格式要求:

(1)、封面:论文题目(字体3号)、系别、班级、姓名、学号。字体为:黑体、四号。

(2)、正文:仿宋、小四号。

(3)、纸张:a4。用微机打印。

(4)、实习报告中须有实习单位对毕业生的实习鉴定(实习单位盖章),指导教师对实习报告写出评语,并根据实习情况评定成绩。

(5)实习报告不少于2千字,上交一式三份。

(二)、毕业论文写作、答辩阶段(xx年4月10日至xx年5月26日):

1、毕业论文写作目的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学生的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是:

(1)、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2)、检验学生专科阶段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3)、对学生科研能力的综合训练和全面检验

3、毕业论文要求

(1)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搜集、整理毕业论文题目的相关资料,拟订毕业论文的提纲,撰写毕业论文。

(2)毕业论文结构布局的基本格式由标题、中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具体参见工商系网站上的论文指导书)。

(3)在论文的撰写方面,要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专业知识,对实际问题作具体的分析,把观点和材料密切结合起来,力求做到:观点明确,材料可靠,分析透彻,论证有利,结论科学。论文不少于3千字。

(4)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凡毕业论文的书面主要内容为抄袭,或弄虚作假,伪造数据者,成绩以不及格论处。

4、毕业论文选题。各位同学请参考以下论文题目作为你的毕业论文选题,也可以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题目。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见附表一。

5、论文指导教师安排见附表二。

五、实习成绩考核

(一)实习报告考核(占20%)

第9篇

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由于就业率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评价指标,高校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就业上,学者的研究也多是以企业需求为主进行教学体系研究。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在校期间持续时间最长的动态教学过程,是总结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探究、研究和发现的最重要的表现方式。但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建立和运作问题近年来呈现出“两极化”的认知态势,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根本原因就在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下滑。

从形式上讲,国外的很多大学在本科阶段没有毕业论文,也没有毕业论文答辩,但这不代表对学术论文没有要求。实际上,国外的许多大学,每一门课都要写许多小论文,每门课程的成绩往往是由多个小论文成绩组成,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的学习过程就是研究与写作学术论文能力的训练过程。需要写毕业论文的国家也会给予足够的教学延伸、时间、政策等方面的支撑,澳大利亚的大学将学术研究与写作纳入课程体系,日本留给大学生一年的时间专门用来写论文,德国的论文答辩只有一次机会。国内有相当数量的学者在研究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以及提升措施,归纳影响论文质量的原因主要有学生的不重视、缺乏写作时间、师资不足以及教学管理方面的不完善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提高论文的方法和措施,如加强过程监管、增加指导经费、增加撰写时间、改革评定方法、改革教学模式等。但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特别是广西的物流管理专业进行的论文质量研究还很少见。加强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从而形成一套强而有效的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各高校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1。

我国还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型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入发展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地位的提升,广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物流通道和交通枢纽作用越发突出,广西政府在近年来对公路、铁路、港口、机场以及物流园区等物流硬件设施建设上不断加大投资,物流业的规模也随着传统物流企业的壮大、新兴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以及物流企业装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但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制约是在物流业硬件提升的同时也急需解决物流人才方面的软件配备。在广西物流产业飞速发展的形式下,从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入手,构建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广西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评价体系的建立

本文通过对2010级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答辩、论文写作以及论文答辩过程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五个方面。

第一,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即使进行第二次答辩也肯定会通过。这样导致了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没有认真地去完成,极少数学生到了论文提交时才着手去做,从而严重降低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第二,由于物流业在国内的发展时间短暂,许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只是从其他专业中转化过来,缺乏足够的物流活动实践经验。造成了在选题过程中为了向物流方面靠而牵强地将相关理论生搬硬套。因此导致论文选题狭窄,过于追求论文的创新点以及追求论文的层次,而没有考虑论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及与自身能力相结合,导致最终脱离实际。选题应结合学生兴趣与特长、体现专业特色、难度适宜和选题可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2。

第三,时间不够,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不能等同于某一门课程或传统意义上的某一个教学环节,而应视为一个必须谨慎规划的、长期的、动态的教学过程。但实际情况是,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与求职、备考研究生等学生认为更为重要的事是冲突的。造成了真正用到毕业论文的时间很少。

第四,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也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很多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期间与导师没有任何交流,最终的方向也可能与之前的方向相差较大,论文的质量在撰写期间没有控制。导师指导风格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是有一定影响的。

第五,评阅者给出的评价和导师给出的评价是基本一致的,在论文质量特别是跟研究方法方面评阅者往往会给出比导师低的分数。

本科毕业论文的实施包括三个关键环节,即选题阶段、实验阶段和论文撰写阶段。因此建立的指标体系需要在这三个阶段的不同时期,通过阶段性小组答辩的形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成绩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状态进行追踪,通过成绩的反馈及时调整学生的工作状态,从而使毕业设计的质量最终得到整体性的提高。

为了评估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结合前文的分析,本研究设计了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为重视度、选题质量(难度)、论文工作量、互动性、导师评价成绩、答辩成绩。其中选题质量这一指标是为了改善物流管理专业论文选题与实际的偏差而提出的,与专业结合越紧密则分数越高;互动性指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交流越多、效果越好则互动性的得分也越高;导师评价成绩为该轮答辩中,导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答辩成绩为答辩小组在该轮答辩中给出的学生答辩分数。各准则层和指标的重要性由参与教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老师共同制定。而制定的原则是从教师以往教学、指导毕业设计中的经验中总结。

3.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现

对于学生每次论文阶段性答辩成绩的评价,考虑使用专家调查法进行评判,通过反复汇总不同教师的意见,得到六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0.1,0.1,0.2,0.3,0.2]。从成绩结果来看,学生A的总分在三轮之后有所提高,从原来的平均分之下提高到了平均之上,说明提高了重视程度以及导师的指导力度。学生B的总分在第二轮答辩中有所下降,从分值来看,是与导师的互动性降低了,实际原因是该生在第一轮与第二轮答辩周期中忙于找工作,因此减少了论文工作的投入,在第三轮答辩中又恢复到了正常的毕业设计中了,所以总分又提高了。学生C的总分一直低于平均,从分值来看该生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比较低,工作量也不够,需要在后面的阶段加强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