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2:34
导语:在多元智能理论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不同的学生,由于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同,所以他们对知识的需求也都不同。如果给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必然会使一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觉得作业过于简单,而另一部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觉得作业太难。这样,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布置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布置,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使他们在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自信心,从而培养语文能力。例如:在学完《诗经•采薇》一课后,我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设计了三道作业题:朗读并背诵全诗;掌握重点词语,翻译全诗;根据诗歌内容,把本诗改编为一首现代诗歌。这三道题难易程度不同,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在做作业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不仅满足了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需要,而且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
二、设计开放性作业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因此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设计作业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内容,设计开放性的作业。例如:小说《项链》,以“唉!我可怜的马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结尾,这给每一位读者都给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给我们设计出了一道很好的开放性作业———续写小说结尾。这样的作业设计,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吸引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作业也应讲究一定的趣味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做作业,才能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在作业形式上要力求多样化、形象化、趣味化,使作业从单一以语言符号表达的形式中走出来,与听、说、读、写与演、唱、画、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使作业富有趣味性,吸引学生兴趣。例如:在学习了毕淑敏的作品《离太阳最近的树》之后,让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办一张以“保护我们的地球”为主题的手抄报;在学习了《诗经•静女》之后,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把本诗改编成一首爱情歌曲的歌词。这种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使学生对作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四、设计实践性作业
语文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所学的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我们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突出语文作业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高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再一次确定了体育在高校教育发展中的地位,明确了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和学生体质逐步下降趋势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健美操运动作为一项充满活力又深受广大年轻大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其影响力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新纲要》精神为指导开展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和实践,成为当前体育教学改革急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探索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新颖有效的途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综上所述,就学科视野而言,目前,关于高校健美操课程改革的研究主要立足于体育教学实践,相比而言,在运用健美操教学实践基础上,借助教育学相关理论,探索健美操教学改革和实践的研究成为当前体育教学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2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解析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霍华德•加德纳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归纳出的人体8项基本智能,包括空间、语文、音乐、人际关系、数理逻辑,、内省与自然、肢体动觉等智能。智能是人类一种最原始的生物潜能和特有的能力。一种能力在文化背景下被视为有价值,此种能力就被列为了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体多感官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突出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在教育学相关学科中应用已较为广泛和成熟。李湘祁认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高校教学与评价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从设置强调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教学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以及建立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多元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而苏娟对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课程开发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一套适合于不同学生潜能发展的多元、多层级、开放、发展性的体育课程体系;傅钦志认为,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开发潜能,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实施数学差异教学的策略包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施行弹性教学分组、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重构数学教学评价模式。
3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中的应用
大学体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健美操课程是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向学生传授健美操的基本技术、技能及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对其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的过程。健美操课程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中的重要一环,因其独特的健身性、韵律性和欣赏性等特点,成为当前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大学体质下降趋势的突显和健美操运动的蓬勃发展,人们对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普遍和深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金新玉将健美操的教学分为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和应用阶段三个阶段,在健美操教学中利用“三阶段”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研究,认为该教学模式较为有效实用;王立红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体育三维教育观为指导,构建了健美操课程的课程目标多元化、教育渠道多边化、授课类型多样化、教学内容多项化和考核评价综合化的新型健美操课程模式;李倩等人对普通高校大学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的设置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围绕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进行论述,设计出合理的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为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1教学设计方面
将多元智能化理论纳入高中历史的教学活动中,对教师准确理解学生心理活动是极为有利的,教师可以依此进行教学设计,同时还可以增加一些游戏和历史典故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比如可以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将教学目标定在学生看得到却需要努力实现的地方,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掌握更多的历史学习技能。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在于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而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承担起高中的学习任务。
1.2教学方法方面
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更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述历史常识时可以按照时间发生的顺序或者是高低起伏配上一定的环境为学生进行解读。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十分有利的。值得注意的是,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的高中历史课程首先要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并不能一味地重方法而轻内容,需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强项,为他们留出更大的舞台让其发展,同时历史教师也为学生指明着方向。历史学习并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以史为鉴,通过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3提高学生自信心和主动性方面
多元智能理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肯定学生的潜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这对提高高中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是至关重要的。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将其分组,实现分组教学。分组教学的意义在于完善信息分享,学生的很多兴趣爱好是能够相互补充的,分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促进班级的健康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实现对他人的督促和管理,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学习效率。
2多元智能理论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导意义
(1)有助于转变历史教师的教育观。
高中历史教育目前仍以应试为主,对学生的其他智能有着一定的忽视,多元智能理论能够帮助教师发现传统教育中存在的缺陷,树立新兴教学观点,转化教师的教育观,从而推动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和进步。这对缓解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历史学习兴趣具有重大意义。
(2)有助于端正历史教师的学生观。
虽然学生历史成绩的好坏与智力有一定程度上的关系,但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学生成绩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智力,而是多元智能发展的方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发展领域,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正是通过多样化、科学化的考核,发掘学生的智能长项,全面认识和培养学生,帮助学生补齐短板,实现全面发展,突出个人所长。对学生来说,历史学习并不只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更多地在于正视历史文化,培养历史感知力,从而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
(3)有助于历史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观。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教学模式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反而能起到更好的效果。高中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智能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自由发展所长,尽显其才。
(4)有助于历史教师发现学生的智力倾向。
有的学生喜欢演讲和发言,而有的学生则喜欢参与活动,也有学生喜欢解答试卷题目。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更多地观察学生的表现力,发现学生的智力倾向,这对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是极好的,同时也是多元智能化理论的魅力所在。
(5)有助于历史教师转变评价方式。
学生身上的各种智能并不是整合存在的,它们其实是相对独立的,有着自身的规律并能够相互作用。因此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如果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评价而非多元化评价是不准确的,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和方式共同作用,以测评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3多元智能理论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的思考
3.1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的探索
语言智能是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掌控力,如果学生的思维混乱,语言表述能力差,那么就不可能实现高智能化学习。其实学生语言智能能力的强弱会影响对历史的学习,历史学要求学生能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成果,完成概述史实、辩论、演历史剧等内容。历史教师可以依照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学生展现语言智能的机会,并加以指导,以改善学生的语言智能。
3.2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的探索
逻辑智能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思考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表现为数据统计和分析,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的历史分析与概括能力。此外,多远智能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还对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同样也是在学生进行可持续化发展中展现的较为重要的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并不是简单地通过习题测试来完成的,同时也要依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上,挖掘教材内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法,比如收集资料、开展社会调查等,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史料分析,以此来培养逻辑—数学智能。
3.3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智能的探索
从已知的一些史前洞穴绘画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在早期就对智能空间有了一定的认识。利用多元化智能理论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空间智能的探索,促进学生视觉的敏感性,丰富想象力,有利于发散思维。如今的多媒体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在空间智能探索中可以与相关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比如通过一些影视、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激活空间智能。很多时候,一些绚丽的画面,声、色、形的立体展示都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3.4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智能的探索
运动智能包括对“身”和“心”的联系,即通过对物体和身体的操控和训练,使得身体拥有极好的展现能力。人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的过程是离不开身体运动的,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课就是身体活动的表现。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智能的指导思想,让学生积极展现身体—运动智能,用以增加对历史的理解。其表现方式可以是让学生自编自演小品或短剧,也可以是编写活动脚本,比如在讲述《两汉与匈奴的和与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历史剧的方式将其演绎出来,剧情可以依照匈奴崛起、白登之围、昭君出塞、双雄出击这四幕进行演绎,其中的皇帝、昭君等角色也可均由学生扮演。
4结语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语文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二十世纪后期,世界各国经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持续遭到挑战。面对严峻的形势,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美国对其“一元化”教育体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力求构建多元的教育体系。198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首次提出“多元智能”概念,提倡培养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人才,突破传统的“工厂批量式生产”的教育模式,这样,多元智能理论应运而生。多元智能理论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包括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作为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认为教师要“因材施教”,从多元方式切入教学,“让不同类型思维方式的学生都能得到满足。”
多元智能理论自提出以来,不仅成为当前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而且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智能结构方面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有较明显的差异,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下面笔者将结合职业学校的教学实际和课程标准,简要阐述这八项智能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 语言智能对听说读写的综合培养
语言智能是语文教学主要培养的智能,而“听说读写”能力又是语言智能的核心体现,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提高听的能力:课堂上老师是灌输知识的角色,学生是倾听者、接受者的角色,因此提高学生有效倾听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为此首先要保证教师自身对语言的把握规范、正确,做到清晰流畅、思维严谨,使学生爱听、乐听,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语言,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其次可以播放一些电视、电台的新闻时事,经典的戏剧对白、小说,文质兼美的诗歌、散文等,让学生在欣赏中主动模仿,并不自觉地被感染、提高。
(2)提高说的能力:说的能力就是语言表达与交际的能力,是语言智能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重头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培养、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比如组织学生开展命题演讲,小型辩论赛,或者即时发表对当下时政热点、奇闻趣事的看法等,如此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反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多得。
(3)提高读的能力:阅读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态度,能促进学生知识增长的同时有效训练其语言智能,并起到提高语文素养,陶冶情操的作用。教师要提倡、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比如可以提供一份科学、系统的书目,特别是一些经典名著和有价值的新书籍;可以组织读书沙龙,传授精读、泛读等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做笔记、写心得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独立思考,更好地理解书本,建立独特的人生观;还可以在交流中形成竞争性的读书氛围,使学生拥有自发性的读书愿望。
(4)提高写的能力: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语言智能表现的重要形式。写作不能思维狭窄、内容空洞,必须有真情实意、真知灼见,因此,教师要有意识、有规划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有话题可写,为此可以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思想的命题作文,如“中学生恋爱利弊谈”“我能行”“校服之我见”等,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写作能力;同时更要倡导学生写日志、写微博,看新闻、写见解,积累素材,勤加练笔。
2 数理—逻辑智能对理性思维的培养
数理—逻辑智能指的是数学和逻辑推理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它不仅体现在数理化等理科课程的学习中,也蕴含在语文、英语等文科课程的学习中。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注重技能训练和思维发展”就是对逻辑—数理智能培养的一种体现。高教版的许多篇目本身亦包含了丰富的逻辑因素,如《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的劝谏逻辑性就很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也具有非常严密的逻辑结构。因此,灵活运用数理—逻辑智能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比如可以通过找寻关键字词,划分文章结构等方式,训练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归纳、整理等思维逻辑能力;可以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涵、作品思想,开拓学生的纵深思维;可以采用比较教学法,通过鉴赏同一单元内的不同篇目,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培养学生类比思维逻辑能力等。
3空间智能对图像认知的培养
空间智能包括了颜色、设计、意象、图案等多种要素,其中视觉化是空间智能的核心。部分职校学生在语言智能的表现上相对薄弱,但他们具有丰富的立体思维,对立体化的设计更敏感、更容易把握,具有在空间智能上的优势。因此,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促使教师要大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例如,可以将教室墙壁的区域充分利用,来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个人感悟,并做到及时更新,营造内容丰富的文化长廊;可以采用视觉化强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和优秀的影视片段、有趣的动态图片等视觉素材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可以利用日常写作,培养、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强化思维构想,帮助学生拓展思路,训练学生逆向思维、换位思考、迂回思考等能力。此外,强化教师的板书设计对于视觉智能发展也有重要作用。日常教学中,教师简洁、清晰的板书既有利于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又兼具艺术欣赏性,是增强学生空间智能的重要方式。以的《沁园春·长沙》板书设计为例:
4 身体运动智能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身体运动智能指的是借助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灵活性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在运动中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是一种效率显著、充满乐趣的学习体验,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一味单调,也要求新求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记忆卡片,编辑读书心得等方式来锻炼动手能力,加深学习记忆;或者选择恰当的小说、戏剧,让学生分配角色,在排演中细心揣摩角色性格、心理特征,把握文章脉络,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文章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氛围。
5 音乐智能对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音乐节奏智能指的是个人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音乐节奏智能占优势的人对各种非语言的声音和日常噪音的节奏都很敏感。多元智能理论认为音乐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语文教学中教师适当、适时地利用音乐,可以帮助学生进入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心灵感悟的体验性学习。比如采取音乐导入,配乐诗朗诵等形式,可以达到营造意境、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习兴趣等作用,教师还可以把一些语文知识编成打油诗或者顺口溜等幽默风趣的形式,便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6 人际交往智能对交际能力的培养
人际交往智能指的是理解他人、留意他人差别的能力。教学中的人际交往主要围绕在师生间以及学生间,因此需要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友好的班级氛围,让语文教学在师生民主、平等的对话中进行。一方面教师要放下姿态,主动帮助学生解疑答惑,虚心接受学生意见,促进教学相长;另一方面学生之间也要建立友好互助的交流,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高教版语文每一单元都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搜集资料,准备讲稿,制作投影,大家各尽所长。这种形式强调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共享这个分工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充满活力,学会尊重他人,起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的作用。
7 内省智能对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
内省智能指的是认识、洞察、反省自身的能力。职业高中的学生对自己不能形成很好的认识,容易产生自卑或自大的情绪,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发挥内省智能,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学习笔记、日记、博客等形式对自己的学习、日常生活进行自我反思,增强其自我认识、反思能力,培养健康、乐观的心态。另一方面教师对每个学生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积极肯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进步。
8 自然观察智能对观察能力的培养
自然观察智能主要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世界,并对他们进行反映、加工、条理化的能力。语文教学不能始终在封闭的教室开展,必要时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贴近大自然、走进社会,引导学生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新学期的语文课,可以带着学生逛逛美丽的校园,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学校的情感,另一方面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灵感,舒缓了他们的学习压力。
总之,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语文教学实践的方法还有很多,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扬长补短”,实现智能强项向智能弱项的迁移,在智能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特色发展。但是,多元智能理论毕竟不是本土化理论,在吸收借鉴的同时,要与我国的教育现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梯度相结合,切不可为了应用而应用。
参考文献
[1] [美]David Lazear.多元智能教学的艺术——八种教学方式[M].吕良环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2-0056-02
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其创造性才能是多元智能理论的初衷。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学相融合,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努力培养出身心素质健全和拥有创造性才能的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正视学生特殊的年龄发展阶段所独具的身心发展特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重视学生先天性的个体差异,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一 素质教育观下语文教学期待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
每个学生由于受到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并非每个学生都具有相同的智能、相同的兴趣。语文教师要正确、科学地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个体差异的存在,在组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时,不必采用相同的方式。如果语文教师能够采用多种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那么就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与互动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加德纳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卓越能力,语言是使别人信服其行动过程的一种能力。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有效地提高语言这种“人类智能的卓越范例”的能力。学生生活在优越的语言环境中,他们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说话训练,无形中提高说话的逻辑性,提高其辩论能力,从而增强其自信与学习能力。具备良好的语言智能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必要保证。然而,很多教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语言智能对学生的重要性,在以听讲为主的课堂上,不仅忽视了让学生“说话”这种必备的技能,而且没有让学生学会如何掌握听讲的技巧,使学生不愿意参与学习,进而造成了教学的失败。
二 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语文教学之中
1.创设一个语文的学习环境
语文教师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实地参观与饱含激情的朗读等方式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教师组织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教师通过认真聆听学生的朗读,可以为学生树立有效倾听的榜样,起到鼓励学生倾听的作用。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应该掌握的最为重要的四个基础技能。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倾听习惯。倾听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堂上教师教授的重点知识,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添学生的活力,使其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能够保持心情的愉悦,享受学习,并能够主动快乐地学习。通过了解伟人的生平,学生可以反观自己,寻找自己与伟人相似的品质,弥补自己的不足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另外,语文教师在每次讲完课后,可以采用提问或者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为每个同学提供发言、辩论、阅读与写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课上积极发言,在课下通过阅读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来提高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其语言智能。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语文教师应该打破以往固定的班级教学模式,组建学习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团队互助意识,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来接触更多的同学、更多的教学资源。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在语文的听、说、读、写方面存在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开展班级讨论、角色扮演和访谈等形式的活动可以有效地使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语文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热情与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课堂讨论当中,教师应该起主导作用,把握讨论的大方向,重视学生讨论的自发性与灵活性,确保学生之间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教师应该在课堂讨论之初明确讨论目的,提出学生参与讨论的要求与标准。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一段时间思考,并控制学生发言的时间,鼓励不爱发言的同学积极参与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整个讨论中,确保讨论围绕着一个主题,指出学生离题的言论并指导其发言要回归主题。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该进行总结与评价。
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为了演好角色,就需要对课文进行精细阅读与记忆。只有在真正了解了课文主旨与意义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学生将人物演得逼真。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中,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心智,更能使学生的多种智能得到开发,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三 结束语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个性健康发展,使广大受教育者在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通过多元化的方法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与技能。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体验到获得知识的快乐,收获自信。
参考文献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首先,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至少具备八项智能,即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使每项智能达到很高的水平。其次,智能存在差异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并且个体内部各项智能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表现为不同的智能状态和特点,这种差异性使得人们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智能表达方式上的迁移。再次,智能发展的阶段性,每个人的智能状态是发展、变化的,只不过在一定的时间内呈现为特定的组合,我们要清楚地了解个体智能发展的最佳期。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
(一)从多元视角审视学生各项智能的发展
相比于传统教育中教学评价的单一性,多元智能理论主张从多元的视角来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价,这种多元性主要表现为:第一,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因为每个学生的智能组合存在差异性,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各有不同,所以,评价标准就需要有一定的层次性。第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每个学生个体存在文化背景的差异,那么,对学生的评价就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评价中不光要有教师,还要有学生本人、其他同学及家长的参与,力求从各个侧面反映学生智能特征和发展的真实水平。第三,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论所主张的评价,不再仅仅重视学生的成绩,更加强调考查学生各方面能力和智力潜能。第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评价方式有口头评价、实地评价、观察、档案袋评价等方式,即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更具有人文关怀色彩。
(二)在真实环境中评价学生
在真实的情景中评价学生的智能,具体而言就是指:首先,个体的智能不可能超越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而独立存在,而是根植于其中,并在与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因此,要让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在自然状态下做出评价;其次,个体智能的核心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和创造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这是在真实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基于此,加德纳强调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处于真实的实践活动和创造活动中,提供对学生来说最为恰当的评价情境。
(三)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一向缺乏发展、动态的观点,用固有的观点和态度来看待学生,因此,加德纳认为任何新的评价方法都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只有适合学生特定发展阶段的评价才具有实践性。评价应具有动态、发展的特性:首先,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学生的发展,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其次,注重学生动态的发展过程,纵向地考查学生所获得的进步,评价应该促进学生学习信心、学习动力的增强;再次,学生的智能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于学生发展历程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表现出多元的认知风格。
(四)用独特的眼光评价学生的差异性
每个人都拥有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它在每个学生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相组合,这使得每个学生的智能各具特点,这就是智能的差异性,评价中要予以一定的关注。第一,正视学生个体智能的差异性,不同个体身上体现着不同的智能分布,具有不同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即使在同一个体身上的表现方式、发展速度等也具有差异性。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智能组合方式,评价不仅要促进学生各项智能的发展,更要完善学生智能整体结构的独特性。第二,应该独立甄别和单独评价,评价中引导学生认识自身智能的发展过程,并为其提出符合他自身特点的智能发展建议,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第三,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更多选择及表现差异的机会,以促进其智能特性的增强。
三、对物理实验教学评价的启示
物理实验教学本身的内容蕴含了人的各项智能,这些智能的具体表现成了物理实验教学评价关注的主要内容。
(一)评价的多元化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长期以来,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实验水平的评价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教学评价主要是教师的事。在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中,学生没有评价的权利,只是被评价,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物理实验应该打破以教师为主的单一教学评价模式,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包括学生本人、同学参与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从而促进教学评价氛围的改变。
2.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评价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第一,对物理概念、实验原理的掌握,可以评价学生的自知—自省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和言语—语言智能等。具体内容有:学生对实验原理的阐述,对教师演示操作的理解,学生操作过程中驾驭实验的能力,对整个实验脉络的思路;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能否正确使用仪器和排除实验中的故障;能否独立进行实验的操作,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第二,实验报告的质量。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报告格式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完整、书写是否工整;对实验原理的描述是否简洁、清晰、完整和符合逻辑;实验原理图、数据图是否规范、完整;测量数据是否准确、真实;数据处理是否规范、合理;有没有用计算机软件,如MAT-LAB、EXCEL等软件处理实验数据;有没有正确地分析误差来源及处理实验误差;能不能独立思考,正确回答实验预留的题目。这些内容可以考核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第三,交流与反思。在实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否及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对自己的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提出改进方案和应用的合理性建议。它可以考核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和交往—交流智能。
3.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物理实验教学评价方式除了纸笔测验,还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第一,“智能展示”的评价方法,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直接观察学生的智能状态和实验操作情景,而不是通过间接表现来判断,有意识地去模糊教学与评价的界限,使评价更有效地融入日常物理实验课堂教学当中;第二,档案袋的评价方法,主要评价学生做实验的发展过程,要求学生提供实验的提纲、步骤、早期实验思路的草稿、修改过或再次修改的,以及最终的作品。通过对学生一连串学习材料的收集,可以提高学生在实验方面的自我认识水平。
(二)评价的情境化与真实化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情景化的评价,因为只有在与具体的物理实验环境的联系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所具备的能力,才能客观地对学生做出评价。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在物理问题情境下进行,教师应设置与现实生活贴近的物理实验事实,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究,当学生参与有意义的物理实验项目和活动时,尽量给他们提供广泛的、有趣的、能激发主动性的场景。评价所得的分数和评语,必须和这名学生自己推荐的物理实验活动相关联。这种情境化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其经验相结合,评价自然成为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在学习之后外部强加的内容,评价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轻松地进行,使学习和评价融为一体。
(三)评价的发展性与差异性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高职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
1983年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出版专著《智能的结构》,在书中他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不止拥有一种智能,而是拥有一组相对独立的智能。每个学生都拥有不同于他人的若干种智能,只是组合的方式和发挥的程度不尽相同而已。加德纳把智能定义为:“智能是一种计算能力——即处理特定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源自人类生物的和心理的本能,是一种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类型的不同,不认同智力水平的高低。这与传统的智力理论正好相反。他认为:人的各项智能是相对独立且相互关联的,没有高低主次之分。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后天的努力,发掘自己的优势智能和组成自己的优势智能结构。同时,人的智能并非单一的,每个人都有多种智能,只是智能的高低强弱不同而已。教育工作者应该一视同仁,帮助学生认识并展示各自的优势智能,重视自己的弱势智能,使各项智能都能得到发展。
2 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语文教学的意义和启示
2.1 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高职语文《课程标准》的实现
2.1.1 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语文课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程标准》指出:“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由此可见高职语文教学除了注重实用性之外,更应该关注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训,教会学生学做真人。多元智能理论则强调要发掘人的潜能,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这与高职校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高职语文课的作用是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而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入,不仅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导向的支撑,而且将从形式上为学生创设一个活泼的学习空间,该理论将帮助语文课堂教学更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很好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2.1.2 多元智能理论进入语文课堂为学生拥有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个体拥有的各种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的时候,需要综合运用多项智能。例如职场中,如何最快速适应环境是企业对每个员工的考评标准之一,而对新工作环境的适应需要许多知识来支撑,会用到人际关系智能、语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智能组合,一个平时在学校就训练有素的学生,就能在最短时间内适应岗位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多元智能理论的这种思想符合《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文化课与专业课相互配合,相互借鉴的要求。
2.1.3 多元智能理论能促使学校对学生进行更积极合理的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一向认为:所有智能只有所属领域的不同,而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所以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智能领域,学校不能简单粗暴地下定论。而应当促使他的优势智能向其他的智能领域迁移。另外,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智能主要指的是人解决问题和生产产品的能力。这些在学校开展的对学生进行的评价活动中极具指导意义,能帮助学校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评价观,探索更适合高职学生的、多元的评价观。这种良性的互动将优化学生的智能组合,提升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2.2 多元智能理论进入语文课堂,有助于(下转第67页)(上接第43页)激发学生自信
高职学生大多在成绩上有些自卑,对课堂较为抵触。教师须根据“每个人都有其智能优势”这一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同学的优势智能,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例如在课堂上采用分组的形式,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分配工作;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的形式来归纳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插图;鼓励学生用有声的方式来解读诗歌,例如朗诵、吟唱;用表演的形式来加深对话剧单元中人物性格的理解。同时,教师的评价标准也应从传统的只关注个别智能转向关注学生身上的所有智能,不仅仅看重与语文学习有关的智能,而是要关注到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
2.3 多元智能理论进入语文课堂,有助于活跃语文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加德纳指出:一个人在解决某项问题的时候,不是一种智能起作用,而是所有智能相互协作,共同作用的一个过程。而学生的情况也并非基本相似,而是各个不同。这两个特点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为所有学生各方面共同发展而尽可能采用适合每一个人的教学方法。多元智能理论进入课堂后,教学工作不一定拘泥于教室,户外也是一个相当好的课堂,在进行户外授课时,有较高自然观察者智能的同学便能汲取更多不易被一般人察觉的信息,这类信息也会很快传递给所有同学,有助于启发所有的同学观察、思考各类现象和现象背后事物的内在联系。同样,分组项目式教学也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再静坐着一味等着教师单方面的传播,而是通过与小组成员的配合,分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分组教学中,有着较高人际交往智能的同学能在小组中发挥积极的组织、管理、协调作用,提高小组的学习效能。由于有着不同智能特长的同学在课堂上都能各得其所,通过与同学的合作与交流,吸收他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课堂气氛也会由以往的沉闷转向活跃。
2.4 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教师,多样化的课堂情境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对个体的影响极大,所以为学生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将直接对学生的发展起相应的作用。语文教师也需要在课堂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其发展的情境——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情境。例如教师在进行抒情散文教学时,可借助音乐的形式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出的相应情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图片展示法也是能让学生有效深入理解课文的方式之一,教师出示与课文有关的图片或由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能反映课文主题的图片,都能让学生对文章有直观的认识,激发对课文的好奇感,进而能对课文展开新的思索。抓住恰当的时机,为学生创设一个对话的情境,能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霍华德·加德纳著.智能的结构.沈致隆,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一、开发主体的多元
如教学一首古诗,有的孩子可能在朗读时朗朗上口,字正腔圆,我们应从中看到他语言智能发展的优势;有的孩子可能会结合诗歌的意境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所描写的景致,我们应从中看到他空间智能发展的优势;有的孩子能读得抑扬顿挫,我们应从中看到他音乐节奏智能发展的优势。于是我在教学中有意地调动学生各方面的优势,适时奖励红五星,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学习进步很快。
二、教材切入的多元
在以多元智能为基础的课程设计中,设有固定的模式,在一节四十分钟的课里,把多种智能全部整合进去显然不可能,还会令人感到挫折,所以教师在教学每篇新课文时,应找准教材的切入点,通过两三种智能的切入,在长期的教学教程中使学生的各项智能都得到发展。
三、教学手段的多元
传统的教学是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形式呆板,效率低下,而多元智能理论的到来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与朝气。
利用信息媒体的多样性可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数据和学习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在多媒体提供的特有的声、图、文、动的学习环境中,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非常轻松愉快,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可充分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
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多种方法。如教《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时,由于课文浅显易懂,我请学生通过表演课本剧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先自愿组合成表演小组,接着组内分工,有导演、编剧、演员、道具等,最后各组汇报表演。小演员惟妙惟肖地表演,让我不由地惊叹孩子们的创造力,使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和音乐节奏智能得到发展。
四、作业形式的多元
关键词:智能化;网络;控制;多媒体;教学系统
0前言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2007国家教育质量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事实上,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它具有生动、直观、灵活的特点,能在单位时间内增加更多的信息量、能将授课过程中的一些很难直观表达的问题,生动、灵活地表现出来。因此,多媒体教学系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个高等学校建立了起来。经济管理院系怎样建好、用好、管好多媒体教学系统,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更大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研讨的问题。
1传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不足
一般传统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由中央控制器、控制柜、投影机、屏幕、计算机、影碟机、录像机、功放、音箱、话筒等组合而成。其核心部分为中央控制器,其他的硬件通过与控制器连接并受控于它来实现多媒体教学。然而,由于传统的中央控制器功能单一以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管理归属不同,建设地点分散,建设时间、规格和型号不统一等原因,给教师的使用和管理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结合传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情况,我们可以将其引发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使用手续繁杂
教师使用多媒体所需要办理的手续繁杂。课前一般需要履行以下手续:填写使用登记表、取控制柜钥匙、打开柜锁、开启必要的设备进行授课;下课后,还需要将所有设备复位、关闭电源、锁好柜门、归还钥匙。
1.2故障排除不及时
多媒体系统的硬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之间的连线复杂,设备的故障率高,排除故障和维护的时间长。出现一些常见故障,只有通过电话或者下课时通知维护人员才能解决,不能及时排除,这样就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1.3维护管理工作零碎繁重
在处理计算机病毒、系统破坏、软件丢失、系统和病毒库升级等问题时,只能在本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必须逐一操作而不能同时进行。这种单机的恢复无疑给维护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量。
1.4使用培训效果不明显
虽然开课前进行使用培训,但是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又忘记了操作步骤。还有因设备不统一而让教师搞混了各自的操作,造成在运用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人为增加了设备的故障率,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且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基于网络环境下智能中控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优势
如何克服上述问题,更好的方便老师们的教学,我们提出了基于智能化集中控制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整体设计。在对各厂商生产的硬、软件产品进行论证的基础上,可选择一些在市场上比较成熟、稳定性高且功能上完全能弥补传统多媒体教学系统不足的先进产品和技术,创造性地建立多媒体教学智能中控管理系统。这样的系统将由中控管理子系统、监控管理子系统、网控管理子系统、流媒体课件实时录播系统组成,与传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2.1批处理开关机
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室的多媒体中控管理子系统实现对所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内的主控柜和各种硬件设施(如电子柜门、电脑、投影、电动屏幕、功放、IP电话等)的批处理开关机。在多媒体教学系统上课的老师就无须填写使用登记表和领用、归还控制柜的钥匙,从而可简化多媒体使用的手续。
2.2内置IP电话与远程控制
能够在中央控制室通过监控管理子系统以及中控管理子系统中的内置IP电话与远程控制功能,及时发现并维护多媒体教学系统出现的故障,做到出现故障能在第一时间内解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故障对正常教学的影响。只需在中央控制室通过多媒体网络中控管理子系统,就可以对每一间多媒体教学系统内的计算机同时进行查杀病毒、软件安装和系统升级,这将大大减轻管理和维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3网络环境教学质量监控
监控管理子系统以及中控管理子系统允许教学管理人员在校园网内任何有计算机的地方,通过授权就可以实时对每间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授课情况进行教学质量监控,方便管理。
2.4实时录播
在中央控制室可通过流媒体课件实时生成子系统,由一名操作人员控制,就能将优秀教师所授课程的内容进行实时的录像、整合、编辑、播放,提高时效性,实现优势资源共享。
3网络环境下智能中控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
3.1系统概述
多媒体智能中控管理系统由智能中控管理系统、监控子系统、流媒体课件录播子系统、网控子系统四部分组成。能根据课表自动开启或关闭教学系统设备,自动诊断故障。通过图形化的显示界面,实时显示多媒体教学系统内中控、投影机、计算机、主控台的工作状态。远程监视教学系统计算机桌面内容并能接管键盘和鼠标,方便进行远程处理与控制,从而实现对故障的快速排查与维护。全方位、高清晰、实时监控,随时提供设备状态预警。系统能自动生成流媒体课件,完成宝贵的课件资源积累。
3.2总体结构设计
整个多媒体智能中控系统,是由总控室、传输网络以及各独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设备三部分组成,其中总控室包括一台专业服务器和多台高配置多媒体计算机,分别完成设备控制、视频监控、网络控制、教学录播、课堂直播等工作。传输网络包括现有校园网和监控网络。多媒体教室内设备都可通过IP数据包在校园网上传送。监控的视频信号、音频信号可通过专用监控网络来传送。各教室相对独立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较多,由智能中央控制器进行集中管理,主要完成上课时教师所需AV设备间的视频、VGA信号的切换等。
3.3主要系统功能设计
(1)智能中控管理系统。
系统应操作简单方便,可实现远程一键开启与关闭教学系统内所有设备(投影机关闭时可设有3-5分钟散热延时),并完成设备检测与故障排查。教师只需按课表安排,进教室即可进行多媒体教学。主控台有蜂鸣器提示教师推开主控台,教师在柜门锁闭时可通过一键呼叫功能与主控室直接联系;非接触式IC卡,可实现刷卡自动打开主控台和多媒体系统。
多媒体控制系统的核心设备可由控制计算机与教室内集中控制器组成,所有操作由控制计算机向集中控制器传送232串口指令完成。集中控制器具有VGA矩阵、视频矩阵、音频矩阵、讲台门磁、投影机断线、电脑断线、大门门磁、投影灯开关检测模块、IP电话对讲、一键开关机等功能模块,通过集成电源管理,控制电动幕、投影机、电脑、功放等设备。
(2)监控子系统。
多媒体教学系统全部实现不间断高清晰数字监控和全数字录像,能实时监控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课堂和设备运行情况。监控系统可同时保持与教务处长及教学主管副校长、校长办公室的连通,真正实现高清晰教学质量实时监控。监控系统的录像(其摄像头可以远程任意变焦、350度自动旋转)、回放、自动保存、更新都可通过内网实时传递,同时还可以通过大屏幕背投系统监看所有多媒体教学系统。监控信息可经过系统录制、编辑后,作为节目源供播放或点播。
监控显示画面可手动、自动切换,可25帧/秒全屏显示,可单画面、四画面、十六画面回放,压缩算法MPEG-4/H.264,录像速度50-200M/小时/路,音视频同步,可设置COM口与485的转发速率,可控制云台镜头与快球。
(3)流媒体课件实时录播系统。
流媒体课件自动生成子系统的功能是通过软件实现完成宝贵的课件资源积累,把整合叠加的视频、音频和计算机图像(课件)数据保存到教学系统端或者远程服务器上。系统可采用流媒体技术课件到Internet。视频课件同步录制、同步生成、同步直播、同步网络存储、实时点播。适应宽带到窄带。
在视频压缩策略上拟采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MPEG-4压缩编码技术,对连续性或清晰性计算机画面采取智能变率的压缩技术,清晰度可调,以调整数据量;采用流媒体格式传输,可以选择不同的编码压缩格式;实现在窄带上传输动态性高的变化。通过VGA采集,不需要在教学用计算机上安装任何特别程序,就可以将计算机显示器能显示的内容全都采集(包括视频画面)。系统通过网络远程控制管理,网页式录入、维护;自动生成、自动同步更新记录库。
(4)网控子系统。
网控子系统可以对教学系统中各计算机进行远程管理,进行系统病毒库升级、远程维护,达到实时维护的效果。具有网络对拷功能,可以快速将一台机器上安装好的系统部署到整栋教学楼的所有计算机上。网控系统通过发射端收集所有网卡的MAC地址,在发射端进行排序,然后将参数传递过去,就能将所有的计算机的IP地址进行自动分配、修改并固定下来、通过传递参数还能实现批处理修改计算机名、设置DNS和网关等。
4结束语
随着国家、省、校三级教育质量工程实施方案的出台,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重中之重。智能化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与管理,与教学改革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济管理院系要在教学活动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
参考文献
[1]彭妙颜.多媒体视听教学系统中的智能化群体互动技术[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1):69-70.[2]万华明,吴军,易力.可管理开放式智能网络化多媒体教室教学系统的设计构建与实现[J].江西科学,2005,(3):259-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