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2:38
导语:在数学硕士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导师指导人数;学术论文质量;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of Master of Arts Graduate Academic Paper and The Number of Teachers to Guide Students
Abstract: Academic papers is the important symbol to measure the master graduate student ability and academic level. Tutor of master graduate student i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uidance of the academic papers. Data through scientif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lin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ademic paper quality of liberal arts academic graduate student and the number of students, teacher guidance. The number when it is 6 is good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papers quality of arts master graduate stud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 the number of teachers to guide students; the quality of academic paper; relationship
一、引言
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对其掌握的基础知识、写作和科研能力的反映,它是衡量一名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的重要的指标。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快速增大,而其学术论文的质量增幅速度却相对缓慢,甚至有下降的趋势。同时,伴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剧增,学校准备不足,学校导师数量却没有相应幅度的增加,导致师生比例的失衡。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普遍存在抄袭、写作能力不足等问题。如今,各大高校也要求本校硕士生,在校期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与本人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加强对学术论文的重视。
我国对不同类型、科目的硕士研究生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导师在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时更注重其科研水平的培养,而专业型更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文理科学术型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也不同,理工科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是通过实验,更直观、深刻掌握专业知识。而文科学生由于学科自身特点,导师更多地是通过课上指导和少数课下指导,极少数学生可以参加导师课题研究中。所以,对于文科类学术型学生而言,导师对硕士生专业理论性的指导、前沿性知识的指导,以及学术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能力等诸多方面指导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章研究对象为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论文质量,以及其导师指导学生人数。导师对其学术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文章从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这一因素分析其与学生学术论文质量的关系。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的质量与导师指导学生人数的关系如何?本文在收集整理Q大学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定量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为我们提高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论文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
为了能准确反应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与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的关系,文章选取了Q大学文科类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二、三年级的50位学生作为样本,问卷调查包括考察学生学术的情况(的篇数、的途径、的期刊层次)、导师的影响(包括导师指导频率、指导学生人数、导师对于阅读的要求)等内容。文章在导师影响中提取出导师指导学生人数这一因素,分析学术论文质量与导师指导学生数的关系。
(二)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分析方法主要是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1.0来进行计算。
三、研究过程及结果
(一)研究过程
如何确定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的衡量指标,学者们对此的看法不一,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的质量:的数量、的期刊层次、的途径。同时,文章考虑三个因素是否可以用一个因素代替?因为用一个因素替代就能更清晰地表示出导师指导学生数与学术论文质量间的关系。所以,文章首先对衡量学术论文质量的三个指标进行分析,之后在确定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与学术论文质量间的线性关系。
1.对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的研究
本文从三个因素衡量学生学术论文质量:的数量、的期刊层次、的途径。
(1)检验数据的相关性
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sig值均为零,就代表各个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即衡量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质量的三个因素间存在相关性。
(2)检验数据的可行性
Kmo和Bartlett检验是用来比较变量间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大小,主要用来检验数据是否适合因子分析。Kmo越接近1,意味着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强,越适合于作因子分析,Kmo越接近0,则意味着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弱,越不适合作因子分析。
表2
如表2所示,Kmo=0.761>0.7,Bartlett球度检验具有高度的显著性,说明所检验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3)方差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大于1的特征值有1个,对应的积累贡献率为87.252%。最终确定因子为的数量。
至此,我们已经提取出能87.25%的代表三个成份的主要成份,即学生的数量。
2.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与学生的数量的关系研究
表3
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与学生的数量存在怎样的关系,利用回归分析得出结论。
(1)选择菜单中“分析―回归―线性”,从左侧源变量窗口中选择“导师指导人数”作为自变量进入自变量窗口。在选择“数量”作为因变量进入因变量窗口。
(2)单击“统计量”,选择Durbin-Watson(U)、估计、模拟拟合度选项。
(3)单击“绘制”,将左侧源变量窗口中ZPRED进入X窗口,将ZRESID进入Y窗口。选择直方图、正态概率图。
(4)单击“保存”,选择为未标准化、均值、单值。
(5)点击确定。得到如下图标。
表4
表4表明,只有一个自变量“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人数”进入了模型。
表5
表5的内容是回归模型的概要。“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人数”与“的数量”的相关系数R为0.304,模型判定系数R方为0.092,由于R方受到个案的影响较大,根据个案对其进行调整以后的值为调整R方为0.074。Durbin-Waston的值是1.627,说明随机误差项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
表6
表6是对模型的方差分析与F检验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成,F值为4.892,显著性水平为0.032
表7
表7的内容是回归方程的参数及检验结果。由该表可以得出回归方程为:y=2.259-0.367x。
(二)研究结果
经过分析,得出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与导师指导人数间存在高度相关,并且可以用线性方程表示为y=2.259-0.367x,从方程中可得出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为6人时,是合适的。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年限为3年,那表示每一位导师所带领的每一年级的学生人数最好为2人,有利于导师对学生学术论文的指导,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英.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与学位论文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基于贵州师范大学的实证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6)
[2] 李彩丽.硕士生生源质量与学位论文成绩的相关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9)
[3] 孙晓松.借助spss软件的成绩因子分析[J].同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3(3)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AHP);法学硕士学位论文;综合评价;模糊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212-030引言
法学硕士学位论文是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法学硕士学位论文也是衡量法学专业院校教学质量、学生理论水平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1]。因此,科学、有效地评价方法,不仅关系到法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价,而且关系到法学专业院校研究生教育的水平。目前,我国专业法学院校都制定了一套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通过校内专家和校外专家的双盲审制度,对答辩前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评价。国务院学位办和各省学位办也通过抽检的方法,加强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监督。这种双盲审加抽检的方式,对保证法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但是,法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评价和决策问题,整个评价过程伴随着一定的随机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传统的论文评价方法在论文成绩的评定和评价指标的确定方面存在着一些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盲审专家和答辩专家组采用平均法对学生的硕士学位论文给予评价打分,甚至于主要由答辩专家组和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确定论文成绩,这样有时难免存在客观性和真实性的问题。
在学位论文的评价体系中,影响论文成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每种因素的重要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就造成了评价指标的模糊性。然而,在论文成绩评定中,专家往往直接给出一个精确的分数,这种处理方式是片面的和不可靠的。
当对学生论文成绩存在争议时,缺乏一整套完整的法学硕士论文评价标准作为参考,常常是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举手表决,对学生缺乏说服力。
同样为法学专业,但不同学科之间硕士学位论文所涉及的内容差异较大,评审专家和指导教师很难采用学校制定的分类标准对学位论文进行评价。
根据上述问题,一般的简单线性方法很难解决这一复杂的评价和决策问题。这就需要采用一套合理、有效和简便的法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方法,从系统工程角度处理这样一类复杂的评价和决策问题。本文在传统AHP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法学硕士论文评价过程中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改进AHP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将群组AHP模型和模糊AHP模型引入法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中,根据评审专家的评价体系、评审专家的可变性、指标权重值、论文属性值的差异,构建了法学硕士论文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法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表明该方法具有简便、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特点,对法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1AHP决策优化模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L.Satty等人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以及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把决策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求解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一种简便的决策方法[3]。本文将评价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用一定的标度对专家的主观判断进行客观量化,把专家的思维过程层次化、数量化,从而确定准则权重和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算子的集结,得到法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总体评价结果。
1.1 指标权重值的确定AHP主要包含2方面的内容,一是各层次指标权重的确定,二是根据最低层次各指标的权重和各方案的属性值对方案做出综合评价[4]。如果同层次指标数大于7个,会造成判断矩阵的不一致,所以需将指标分层归类。鉴于AHP本身在求取各层次指标权重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本文采用群组AHP模型来综合确定多位评审教师的意见。
在AHP的同层次确定单权重步骤中,可以采用对数最小二乘法[5],求Z=∑■■∑■■lna■-lnω■/ω■■的最小值,得出ω=ω■,ω■,…ω■■,将其归一化得w=w■,w■,…w■■,∑■■wp=1,其中,aij表示第i个目标与第j个目标的相对重要程度,ω■/ω■表示Saaty标度[6]。当评审的专家数n?燮6时,假设评审专家的判断较为理性,忽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工作。在硕士论文评审时,一般都有多个专家参加评审,所以,判断矩阵中表示不同专家或小组的意见的aij可能取多个值,通过扩展Z,可得有多位评审专家或评审小组的判断矩阵Z=∑■■∑■■∑■■lna■-lnω■+lnω■■,其中b为评审专家或评审小组数目。
对扩展后的Z求ω■(p=1,2,…,n)的偏导数,令其等于0,由于lna■=ln1/a■,所以求偏导数后得:
nlnω■-∑■■lnω■=■∑■■∑■■lna■ (1)
简化后得:
ω■=■■ω■■·■■a■■=t·■■a■■(2)
其中,t=■■ω■■,归一化得w=w■,w■,…w■■,∑■■wp=1。故同层次之间指标权重值为:
wp=■■a■■∑■■■■a■■ (3)
本文利用群组AHP模型,不仅考虑了评审专家个人意见的模糊性,而且还充分考虑了专家群组的意见,对两者进行了有效地综合,解决了同层次之间指标权重值的获取问题。
1.2 模糊算子的集结利用群组AHP模型得到了多层递阶中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向量。为了能够得到法学硕士论文进行综合有效地评价结果,还需要将各层次方案属性值与对应的指标权重值进行集结,将集结后的评价结果作为论文评价的依据。评判着眼于因素和评语构成的二元要素系统,而因素和评语一般都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很难用精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模糊化处理,利用模糊的AHP综合评价法[7]对论文进行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评价。
设U=u■,u■,…,u■为刻画法学硕士论文的m种因素(即评价指标);V=v■,v■,…,v■为刻画每一个因素所处状态的n种决断(即评价等级),m为评价因素的个数,n为评语的个数。
论文因素集U中的单因素ui(j=1,2,…,m)对抉择等级vj(j=1,2,…,n)的隶属度为rij,则m个因素的评价集,构成了总评价矩阵R,即每一个被评价对象确定了U到V的模糊关系R。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9-0125-03
1 引 言
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1984年试点工程类型研究生开始,已经从9个培养单位、1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1千多人,发展到2010年的241个培养单位、4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8万多人、在校生21万余人。在这种趋势下,如何保证我国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工程硕士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水平,这不仅有利于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长远发展。
对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估,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研究,其中张士峰探讨了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学位论文选题及论文指导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建立一套完备的评价准则和责任体系来评价工程硕士论文合格与否。王庆金等构建了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进行了评价。黄秋萍对影响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因数进行了分析,提出需明确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审标准,完善评价体系。李庚建立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肖立山研究指出端正态度,制定科学标准,精确评分,公正评比,以评促进,加强监督,确保长效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工作实践的经验,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工作必须注重的环节。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学者关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理论探讨与指标体系建立两方面,而在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定量分析却为罕见。鉴于学者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估大多是定性评价的方式,专家评阅标准各不一致,导致论文评估时的主观性很强,论文的质量优劣难辨,缺少一定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同时,评审专家在评阅论文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下文选择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估。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解决多目标复杂问题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目标准则体系层次间的非序列关系,有效地综合测度决策者的判断和比较。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作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能够使评估更合理,更符合客观实际,从而提高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判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在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的各指标进行定量化分析,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解决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问题。
2 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造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模型的构建是基于AHP以及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对该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理得出最终结果,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集
据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建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按照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在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集:
步骤2:确定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可以通过AHP来确定。首先,构造判断矩阵。利用1~9比例标度,对在同一准则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评分,在xi与xj之间比较赋值,其中xij代表i指标对j指标的重要性。其次,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通过比较赋值,可以得到若干个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专家将其转化成一个综合判断矩阵,通过特征向量法来计算判断矩阵的排序向量,从而可以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如果构建的判断矩阵为A如下,求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并对这个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
最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由于各人偏好以及知识水平的差异,难以确保评价者对多因素评判的思想逻辑的一致性,因此为了保证层次单排序的可信性,需在得到λmax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即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
其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当CR
步骤3:确立一个评价等级集
根据实际情况及计算量大小,将指标评语分为若干个级别,建立评语等级:
步骤4:明确隶属关系并建立模糊矩阵
通过采用德尔斐法对各评估指标所隶属的评语等级进行考察,从第i个指标对第j个评语等级vj的隶属度rij,由此得出第i个因素u1的单因素评判集ri=(ri1,rr2,…,rin),那么m个单因素的评判集就构造出一个总的评价矩阵R:
3 实例分析
本文通过AHP和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类论文)质量进行评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集
在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研究类论文)的基础上,本文从以下八个方面建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如下图所示。评价指标集U用向量形式表示为:
步骤2: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本文中,作者邀请了多位工程硕士领域专家与教育专家给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评分。然后,利用加权算数平均综合向量法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步骤3:确立一个评价等级集
依实际情况及计算量大小,本模型将待评价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等级分为5个级别,建立评语等级:
步骤4:明确隶属关系并建立模糊矩阵
文中以某篇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为例,采用比值法确定单因素的隶属度,即每一级所占的数目与该指标所有评价项目总数之比为该评价指标的隶属度,详细的评价情况如表2所示。由下可得到指标的隶属度为: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上述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属于(优,良,中,较差,差)的模糊隶属度为(0.1349,0.5044,0.3607,0,0),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求解的最大隶属原则,我们可以确定工程硕士论文质量评估的结论为良。
4 结 论
针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问题,本文提出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的论文质量评估模型,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量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评审专家在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中的片面性。同时,本文充分考虑了评估系统的模糊性,运用模糊评价对论文质量进行评估,能够真实的反映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使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更加科学客观。该评估模型在实际运用中,可实现软件化,即用计算机编程对数据进行统一处理,从而达到简化操作,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此外,该评估模型在其余类型的论文质量评估中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士峰.工程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1):81-82.
[2]王庆金,王炬香,孔燕,等.基于灰色系统的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综合模糊评价[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4):99-103.
[3]黄秋萍.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4):72-74.
[4]李庚.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标准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8):344-345.
[5]肖立山.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评估的几点认识[J].石油教育(双月刊),2009,22(3):73-75.
1.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概况
我院环境工程专业是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共建设点,在招收的攻读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大多数学生选读了《高等环境化学》这门课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毕业后能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而且具备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的能力。我们学院攻读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主要课题方向列于表1。从表1可见,他们的研究方向主要有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和环境监测分析与技术三个方向,研究的内容主要以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脱氮除磷技术、生态区域规划。
2. 课程教学内容与硕士论文课题相结合
与建设理论、循环经济研究、环境污染物分析方法研究等。
从表1可见,大多数学生是从事水污染控制工程方向的,其次是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另外还有一些学生是专攻境监测分析与技术方向的。根据上面的情况,如何讲解此门课程,为他们在结束课程学习后进入到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是确定课程的主要内容。为此,我们作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并结合研究生的课题研究方向,修改、制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讲课的主要内容。由于本课程的教学时数只有36学时,环境化学的内容又是那么多,因此必须进行合理安排。我们把讲解的内容分为六章,每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时间安排见表2。由表1可知,较大部分学生是从事水污染控制工程研究的,他们很需要有关水污染这一方面的环境化学基本知识。我们在这一门课程的教学中就是根据此情况来安排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时间的。由表2可见,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的内容最多,共有10节,教学时数为18,占了总学时的一半。其内容包含了天然水的基本特征、主要离子的形成、溶解性气体,酸碱化学平衡、沉淀和溶解、配位平衡、吸附平衡等的基本原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氧化还原技术和生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等。
在讲解天然水的基本特征时,我们主要介绍了天然水的存在形式,各种水的主要组成、特点和污染物情况。如湖水中含钙、镁、钠、钾、硅、氮、磷、锰、铁等元素,其中氮、磷等元素引起的富营养化问题是湖泊的主要污染问题。在2007年夏天,无锡太湖发生了严重的蓝藻事件,给无锡市部分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蓝藻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是气温比较合适,二是水中的氮磷浓度较高,三是太湖水域水流缓慢,这些都是蓝藻大面积繁殖的必要条件。根据此情况,我们讲解了水体中的异相物质——藻类的基本知识。藻类是湖泊、水库等缓慢流动水体中最常见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浮游类植物,有一个明显核。在没有阳光的条件下,藻类将消耗自身体内有机物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消耗着水中的溶解氧。
对目前经常使用的生化法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有针对性地介绍了水体中的生物氧化还原反应。水体中的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时,有机物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表示如下:
CxHyOz+O2—^C02+H20+能量水体中,细菌、酵母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催化作用的结果使得许多无机化合物的生物氧化还原反应经常发生。细菌等微生物的呼吸过程是在微生物细胞内的各种氧化还原酶和一系列辅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有机污染物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的中间产物生成了各种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在水体溶解氧不足的条件下,将利用较弱的NO;-、Fe3+、Mn4+、SO42-、CO2等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反硫化、甲烷发酵、酸性发酵等厌氧过程,其最终产物有CO2和氏0,以及NHhH2S、CH4、有机酸、醇等。在缺氧条件发生的生物反硫化作用可在淤泥、沼泽、排水池中进行。由此引起硫酸盐转化为HS气体的反应,从而产生Cu、Pb、Zn、Ag等金属的硫化物沉淀,以至减弱了这些金属在所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能力。
另外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物的的迁移转化机理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特别是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更为重要和复杂。到目前为至,世界上已有700多万种有机物,其中大多数都是有毒有害的,如排入到环境中会造成环境质量的恶化。而我们对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控制和处理还较簿弱,需要我们做很多工作。
水中有机污染物以及农药残留的分析、监测是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部分研究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从环境科学的角度,土壤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土壤环境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土壤环境化学就是研究化学物质,包括各种污染物进入土壤后的化学行为及其影响。包括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降解和累积过程中的化学行为、反应机制、历程和归宿。此章重点放在几类有代表性的化学物质,即化学农药(代表土壤中外源有机化学物)、化肥、重金属和固体废弃物的土壤污染化学,并对土壤污染中复杂的化学过程作一介绍。首先,我们介绍了土壤的组成和性质;然后介绍了土壤负载容量或土壤环境容量;让学生对土壤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重金属是土壤无机污染物中比较突出的一类。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的重金属通常以可溶态或颗粒态存在。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可利用性均直接与重金属的存在形态相关。例如重金属对植物和其他土壤生物的毒性,不是与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总浓度相关,主要取决于游离(水合)的金属离子。对镉,则主要取决于游离Cd2+浓度,对铜则取决于游离Cu2+及其氢氧化物。而大部分稳定配合物及其与胶体颗粒结合的形态则是低毒的。仅脂溶性金属配合物是例外,因为它们能够迅速透过生物膜,并对细胞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
我们学院有些教师在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的研究也开展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某些研究成果,并将此作为研究生的研究课题之一。根据此情况,我们给学生介绍重金属形态分析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研究情况。近年来,以北美Tesskr等人提出的五步系列萃取法和欧共体BCR的四步系列萃取法应用较多[3,4]。我们也将这二种方法存在的缺点摆了出来,主要是萃取操作的时间过于冗长,使实际应用不易实现。在此同时,我们向学生展示了国际上应用超声波或微波的能量加速萃取样品中组分和缩短操作时间的研究工作情况,并把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作为研究生研究的课题之一。
3.已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
通过学习,学生们很好地了解和掌握了有关高等环境化学的基本知识。学生使用已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在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和环境监测分析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各类期刊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水污染控制方面的数最多,主要是利用膜生物反应器、生化法技术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如厌氧氨氧化细菌、双循环两相生物处理工艺、磁场对污泥沉降影响、水生植物修复技术等。在环境规划与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果主要是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等。在环境监测分析与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主要在样品预处理现代技术的应用、重金属形态和有机污染物分析测定等方面。如在使用膜生物反应器生化技术处理废水时就运用在此门课程中学到的水体中的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时,有机物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对一体式射流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以及对膜生物反应器的优缺点及改进思路进行了探讨,成果分别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和《江苏环境科技》期刊上。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方面,如对城镇化过程中水环境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和盛泽湖湿地生态恢复初探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分别在《江苏环境科技》和《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在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方面,研究生应用课堂上学习到的关于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
利用超声波或微波的能量能加速萃取样品中组分和缩短操作时间,如对利用微波能进行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与常规的Tessier法比较,使重金属前4步形态的操作时间从17.5小时缩短为14分钟,并改善了萃取效率。研究成果已在《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版)》上发表。
关 键 字:冲压发动机;推力控制系统;模糊PID;MATLAB;鲁棒性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1 引 言
随着航空飞行器的不断发展,其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而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必须设计良好的控制系统满足复杂环境下不断提高的工作性能需求。
国内外对冲压发动机的推力控制均有研究,文献[1]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推进系统部分进行控制系统研究,文献[2-3]应用鲁棒控制器对推力控制回路部分进行控制,其研究结果都能达到了给定的鲁棒性性能要求。但冲压发动机参数变化范围较大,只能提高有限的性能 [4],如果系统要求更高的性能,就必须研究更好的控制策略。传统PID控制器[5]的控制算法及结构比较简单,可以满足基本的性能要求[3],但达不到很好的性能,而采用智能型PID自整定控制器[6],将传统PID控制和智能控制相结合,可以满足更高的性能。
本文利用模糊PID控制算法[7-9]对推力回路进行控制,并进行各方面性能的测试,其仿真结果表明,根据模糊PID控制设计的推力控制器可以使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2 被控对象数学模型
6 结语
本文通过简化的数学模型,在SIMULINK软件上对冲压发动机推力控制部分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 并做出了各种测试信号的响应曲线,与文献[3]中设计的鲁棒控制器及传统的PI控制器的响应曲线做了比较。从结果可以看出,所设计的模糊PID控制器可以很好的保证推力变化的快速性、稳定性、抗干扰性以及不受系统的不确定性的影响,保证系统各种性能优于文献[3]的鲁棒控制器以及传统PI控制器。在将来的研究中,希望根据仿真的基础进行半实物仿真,并考虑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对被控对象的影响,使系统在复杂的环境中表现更高的性能。模糊PID控制方法可以运用于性能要求比较高的控制系统,如航空飞行器的控制系统,使其在复杂的工作条件下实现系统的快速性以及稳定性,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W Curran, P Stiglic. Hypersonic Research Engine Integated Propulsion Control [J]. Journal of Aircraft.1971,8(8): 652-656.
[2] 杨朗. 冲压发动机推力控制系统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
[3] 高耸. 超燃冲压发动机推力控制系统设计[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4] M Heller, G Sachs. Flight dynamics and robust control of a hypersonic test vehicle with ramjet propulsion [C]. AIAA Meeting paper 1998-1521,1998.
[5] K Astrom, T Hagglund.PID controller: Theory, Design, and Tuning[M]. America: Instrument Society of America,1995.
[6] K J Astrom, C C Hang, P Persson, W K Ho. Towards intelligent PID control [J].Automatica,1992,28(1):1-9
[7] H Ying.An analytical study on structure, stability and design of general nonlinear Takagi-Sugeno fuzzy control systems [J]. Automatica,1998,34(12):1617-1623.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因子分析法;产业创新系统
1.前言
近年来,陕西省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先后引进华为、三星、中兴等国内外著名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商,这为陕西省提升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注入了新的力量。陕西省整体科研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同时依托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为陕西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也使得从事该产业的技术人员非常富足。陕西省也在不断探索转型之路,着力发展包括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导向性十分明显。陕西省每年的专利申请数量也在突飞猛进的增长。在这诸多利好的条件下,陕西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综合能力却稍显不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本文正是立足于该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建立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影响因子,利用回归分析法算出陕西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全国范围内的排名,再逐项指标对比四川省的情况,分析出陕西省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对策建议,对陕西省提升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献计献策。
2.分析方法
因子分析法的问世最早是对与智力测验相关的统计分析研究。至今,因子分析法已经成功的应用于经济学、气象学、医学、地质学、心理学等领域实践研究中,这也使得因子分析法的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因子分析法得以在诸多学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关键点在于它是对被研究对象的指标信息的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取出能够充分反映出原有指标信息的因子,再用所提取出来的因子进行数据建模和研究分析。但是,因子的提取也是有其特定的前提条件的,他要求原有的指标信息要尽可能的全面,这才能使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和实用。因子分析方法以研究对象极少的信息丢失为前提,对原有指标进行重组后提取少数因子,将提取出来的因子作为数学建模的基础,继而生成分析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
因子分析法的步骤可以概括为一下几点:第一步,检验(对原有指标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判断该问题是否可以采用因子分析法来分析)。第二步,提取(利用SPSS软件对原有指标进行重组,并提取出少数几个能够代表原始指标绝大部分信息的因子)。第三步,解释(根据因子提取结果,对因子进行命名,来解释这个因子所代表的原始指标信息)。第四步,计算(运用提取出来的因子构建数学模型,并且计算出因子得分)。第五步,评价(根据提取出的因子得分计算出综合得分)。第六步,比较分析,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3.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一是陕西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陕西省该产业的技术创新综合能力得分为负值,排在全国第十一位。其中投入能力和产出能力得分为负值,只有支持环境得分能排进全国前十位。
二是与该产业的传统强省(市)相比,差距依然较大。除去东部沿海发达省份,陕西省在西部地区该产业的技术创新综合能力得分只比同处这一地区四川省低,排在西部地区的第二位。
三是将陕西省该产业的技术创新综合能力得分,在全国范围内各省份间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陕西省该产业的技术创新综合能力整体水平刚刚达到平均水平线,深入挖掘不难发现:拉低该产业整体技术创新综合能力使其刚刚达到平均水平线的主要因素是R&D活动产出能力因子。
综上所述,陕西省该产业整体技术创新综合能力水平与先进省份差距较大,但是陕西省该产业在西部地区的按因子分别进行的排名中占据绝对优势。陕西省该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整体水平的提升空间还有很大。
4.提升对策
近年来,陕西省不断的进行招商引资,使得诸如三星、华为、中兴等一大批电子及通信企业入驻陕西省投资建厂,这对陕西省该产业的发展、优化、升级无疑不是利好消息。在这大好形势下积极促进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这正是陕西省比较欠缺的地方。要把提高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整体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上升到省级政府的重大战略性脚步加以严肃对待。
第一,鼓励R&D活动主体增加投入。产业中的技术创新主体是企业,其R&D能力决定了企业能否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中生存下去。从产业层面上讲,只有不断的研发出新的产品、技术、管理体系才能使整个产业保持活力。
第二,重视产出成果的保护。创新产出保护的强度深度影响着产业内主体的R&D活动的积极性,只有技术成果得以密切保护,企业能单独享受到技术成果为其带来的好处,企业才有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动力。它是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和主要推动力。对于技术创新成果的保障措施主要有申请专利和商业秘密两种,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应用广泛的还是专利保护这一部分。
第三,构建新型产业技术创新系统。产业创新系统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说法,其实质就是为产业整体的创新营造和谐的创新环境,国际上目前比较流行的是一种官、产、学、研、用(用户)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系统。该系统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个社会成员参与到技术创新活动中。(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魏曼.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4).
[2] 王秀义.山西省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硕士论文.太原理工大学,2012.
[3] 董治宏.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及效率评价研究[D].硕士论文.河北科技大学,2011.
【关键词】 技术形态分析 有效性 核回归
一、引言
股票技术形态分析,作为证券投资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一直是证券投资者经常使用的一种工具。但这种“看图艺术”的方式,也使得技术分析一直被诟病主观性太强。本文试图通过使用一种系统性的,科学的方法对技术分析进行定义,使用数量化的方法来度量技术分析形态,通过实证的检验,从而在技术分析与量化金融分析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同样,本文也尝试增加技术分析的方法和工具,使用量化的手段进行技术分析。
二、技术形态分析的有效性研究
2.1 平滑统计量与核回归
核函数为非参数方法,其函数形式是未经设定的,因此对函数形式的约束较少,从而其具有更大的适用性。本文使用最普遍采用的核函数形式――正态核来进行权数的构造。
2.2 技术形态的自动识别技术
本文将构造一种可以使计算机自动识别价格图形形态的算法,我们的算法包括下面三个方面:
1.通过图形的几何性质定义技术形态,例如利用局部极值来确定技术形态;
2.通过给定的价格时间序列,构造核回归估计量,这样局部极值便可以由数值来确定;
3.分析,找出局部极值,确定每一种技术形态发生的频率。
本文重点分析在传统技术分析中常常使用的两对技术形态:头肩顶(HS)和头肩底(IHS),三角形顶(TTOP)和三角形底(TBOT)。我们只需要五个连续的极值即可定义头肩形态。
三、实证分析
在研究中,我们选取的时间跨度为2006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具体个股的选择上,我们从51个证监会股票行业分类挑选30个行业规模较大的行业,再从每一个行业中分别选取1只在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的龙头股票,共30只个股。我们对四种形态的频数及收益率数据进行加总,得到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三角形顶与三角形底这一对形态,其条件收益率与无条件收益率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而头肩顶形态的条件收益率也与无条件收益率有显著差异。这也表明@三种形态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即此种形态出现会对收益率产生显著的影响。
四、结论
首先,本文使用了非参数核回归来对股票日收盘价进行拟合,得到局部极值点;然后我们则对四种形态进行了数学化的定义并实现了计算机的自动识别;最后,我们选取了30只具有代表性的股票与上证综指一起,根据数学定义进行形态发生频率的统计以及其收益率的描述性分析,得出结论:形态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头肩形,头肩顶与头肩底分别出现664次和685次。就收益率的统计分析来说,出现次数最多的头肩底,其收益率均值只有-0.401%;次数第二多的头肩顶,收益率均值为0.295%。而收益率均值最高的形态为三角形底,其值为1.56%,可以看出,出现频率高的形态往往收益率不高,而收益率高的形态则出现频率较低。
然后,我们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方法,对收益率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三角形底与头肩顶比较显著,我们认为三角形底确实能获得更高的收益率,而头肩顶只在三分之一的个股中有效,其效果不如三角形底。
【参考文献】
[1] Andrew W, Harry M and Jiang Wang: Foundations of Technical Analysis: Computational Algorithms, Statistacal Inference, and Empirical Implementation,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0.
在廿一世纪的中非营利部门所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其中,尤以庞大的政府组织最受到实务与上之瞩目。本文采与人民生活之安危息息相关的警政部门做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预算及警力布署是否能响应人民报案及破案之需求,以进一步了解非营利事业对社会资源的使用及对社会需求的满足。主要之研究结果为,我国首都各分局无论在编列各分局刑事预算,或布署员警人力时,整体而言,均有参酌前一年度人民重大与一般刑事案件报案的社会需求加以拟定。此一实证证据亦支持我国政府在使用人民的纳税钱时,并非全无不适合之处,至少在台北市各警政分局是如此。
关键词:非营利部门,社会需求,预算响应,台北市警局
非营利部门对社会需求与预算响应之关联性研究
-以台北市警局为例
壹、前言
非营利部门在廿一世纪中所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在现代社会中,非营利部门包括、大学学院、各种基金会、宗教组织、与庞大的政府组织等均是。其中,尤以政府部门的运作与人民之生活息息相关,人民纳税给政府,并由政府替人民做事,这其间有关政府部门的无效率或官员贪污舞弊之报导更是时有所闻,造成人民对政府行政之不良印象。而且,近年来由于政府财政愈来愈困难,相反地,人民对政府的要求却愈来愈多,尤其是各项社会福利措施或建设等,在人民的需求、政府预算编列、及政府实行绩效间是否有个平衡点,便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政府为人民服务,其中,与民众安危直接攸关者即为警政单位,而警政单位在保护人民之余,由于与犯罪案件站在第一线上,故所出的亦不少,故本研究即以警政单位为例,特别是选取最具指针意义的我国首都各警察分局,对社会之报案与破案需求时,在预算编列上是否有适当地加以响应,或者两者间并无显著的关联性,凡此皆是政府部门在积极为民服务之同时,人民所愿意知道的事实,而本研究即拟由实证的角度来了解此一议题。
本文系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主管单位预算书、台北市警务统计年报及台北市政府所提供之相关文件,采民国八十七年至八十九年间之资料,对台北市政府所属十四个分局之样本进行探讨,以澄清警察机关警力及预算之配置,是否及时因应社会需求之变化,以作为相关主管机构之。主要之研究结果为,我国首都各分局无论在编列各分局刑事预算,或布署员警人力时,整体而言,均有参酌前一年度人民重大与一般刑事案件报案的社会需求加以拟定。此一实证证据亦支持我国政府在使用人民的纳税钱时,并非全无不适合之处,至少在台北市各警政分局是如此。
贰、回顾
一、非营利事业之研究文献
美国学会(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对非营利组织之定义认为区别营利与非营利的基础,乃在于有无营利的动机,非营利组织从其行动上的含义来说,有以下几项特点:(1)无营利的动机;(2)无个人或个别拥有组织的权益股份或所有权;(3)组织的权益或所有权不得任意出售或交换;(4)通常都不可或被要求、直接或按比例给予资金捐助者或赞助人财务上的受益。
非营利组织存在之主要目的在于弥补政府功能与功能之不足。故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上扮演一个重要之角色。由于民主的,人民智识的逐渐提高,地方政府管理的问题更日益受到重视,进而要求地方政府努力改善施政品质的同时,常常对政府的产出与服务感到不满。胡美琳(2001)即以南部七个县市政府为研究范围,来探讨县市政府在组织文化、转换型领导与员工工作态度等研究变量间之关系。此外,李衍儒(2000)亦针对非营利组织采购行为,探讨政府采购法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主要是以非营利组织及政府采购制度为研究之对象,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各种型态与其采购行为所受采购法之羁束,并从非营利组织在法制应有何种建构之角度,以及政府采购法立法之本旨,来非营利组织采购行为之适当规制。
韩意勤(2001)认为信息之非营利组织其信息化成熟度普遍不足,而为了适应型态的未来社会,同时还能够增强非营利组织之间的连结,非营利组织需要进行信息化改革,其目的则在于透过信息技术和工具来达成公益和利他的本质,亦即使其能够更加精确的掌握本身的使命、服务和资源,以有效克服高度复杂和变迁快速的外在环境。
非营利组织在营运管理上的重点,即是针对目标市场的需求,将组织资源做有效的整合,以发挥最大的效益。一个完善的非营利组织应具备的基本运作程序,便是要能够充分结合组织内外人力、财力与物力等各方面的资源,透过一些有组织、有规划性的活动,来提供具有价值的服务给特定或不特定的社会群体。但Todd and Ramanathan (1994)指出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多限于财务面,而忽略非财务结果的衡量,故本文亦将探讨非财务变量的影响。
二、警察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必能提升组织经营绩效。而人力资源要长期保持一定工作水准,对组织而言,无异是一个挑战,尤其警察工作是一种特殊职业,工作对象为不同背景,需求为不定的社会大众;工作环境又是错综复杂,深具高度危险性;尤其工作本身更是具有多元化的特性;故要有效管理及完善运用人力资源,是有效执法唯一最重要的考虑,使之成为组织提高工作绩效的指针。
投入警力的增加是否能提升警察的工作绩效,而有效遏阻犯罪的发生或提高破案率,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蔡俊章(1984)透过对台北市历年人口的剖析,及犯罪量成长的情形,预估未来犯罪量之发展趋势,并分析警力密度对犯罪遏制的效果。结论并指出警察人力资源需针对未来的社会犯罪情事作调整,否则未来刑事案件破获量与发生数之差距会逐渐增大,因此建议建构警力的扩增模式,以增加警力的方式来提高破案率。
警力是警察机构赖以推行作为,发展业务的原动力。高政升(1985)认为警力投入的目的主要在于要求降低犯罪量,提高犯罪破案率,以维持社会治安的良好,当警察机关须扩增警力而发现无适当人员可用或为数不足时,对犯罪遏制的效果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拟订警力扩增准则,以遏制犯罪是有其必要。该研究并针对台北市历年人口,犯罪量成长情形,作为推估未来犯罪量发展趋势的基础,并分析警力密度对犯罪遏制的效果,同时与世界各重要国家、大都市作一比较。其次,根据警力与犯罪遏制因果结构关系构建警力密度模式,对于模式参数值的推估也加以说明。最后,借着警力密度模式的运用提出一套能够因应人口成长、犯罪量逐增,且能有效遏制犯罪的警力扩增准则。结论则指出考虑政府的财力负担及现实环境因素,未来的警力扩增准则,宜采取渐进,逐年调整扩增警力的方式进行。
对于影响警察人力的需求因素,刘世林、陈礼中(1980)则指出共有六大因素,分别为防治重大犯罪、处理游行示威、警察工作量、社会变迁、正常轮休与执法因素等,而其中影响警察人力需求的程度以防治重大犯罪因素为最高,占17.38%;其次为处理游行示威因素,占12.66%。而此六大因素对于整体的警察人力需求有71.2%的影响程度,因此在规画警力时应对这些因素加以考量。
但仅仅警力数量的增加是否能够提高警察效率,当然除了警察预算经费的投入之外,朱孝良(1998)研究发现警察人力虽逐年增加,但素质却并无相对提升(如警察专科班就占83.9%),故无法真正提高警察工作效率,此外,郑安盛(2000)亦认为单纯的警力增加,并不能提高全国警察机关之整体效能,亦不能强化对抗犯罪之组织。因此,应以「质为着眼点,重「质而轻「量,如何将适合、适量、适当的警察人员,在最适当的时间,配置在最适当的地方,使警力得到最经济最有效的运用,以发挥其最大的力量,此乃警察人事管理最重要的课题,也是警察机关永续发展,长保绩效的关键所在。故研究我国警力问题,不能仅单纯地增加警力「数量,而不顾「质精。盖警察人力问题,实有「质与「量两面,必须双面兼顾,双管齐下,方不失之偏倚,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综合各研究的看法,警察人力资源应质与量并重才得以发挥最大之效果,但警力的增加仍对于警察工作的绩效有一定的帮助,故不可轻视警察资源的投入,而必须作一合理的配置,以使警察机关的工作绩效符合社会的需求。
三、政府预算与绩效评估
近年来我国财政困难常有入不敷出的现象,因此,政府对于预算经费的资源配置是否适当,及其预算执行之效益如何,皆为社会大众所应重视之问题,以避免资源过度的浪费或使用无效率,而造成国家财政日益困难。
Barrett and Greene (1993)认为社会大众在评估政府的绩效时,通常着重于效果方面而忽略了效率的衡量,尤其是在人事费用占预算高达60%时,效率评估的重要性更是提高。预算经费的适当配置可提高、医疗方面的比例,而提升效率可采用公营事业民营化、提高生产力等方法。
Jones and Thompson (1986)研究指出若要使预算的资源配置更有效率,则政府预算的执行必须进行实质的改革,因为在现行法令规定之下,行政主管倾向将该年度的预算全数支出,以达到预算达标率的要求并显示出其执行成效,即决算数和预算数相符时会受到奖励,反之则遭受处罚。故常有消化预算的情事发生,以免当年度的预算未使用完毕而下年度遭到删减的命运,进行下年度可能政策执行困难,造成预定目标无法达成。若当年度实质支出可能大于原始预算数时,则可以提出预算追加案,以避免发生决算数超过预算数的情况发生。
Williams, Macintosh and Moore (1990)认为大部分与预算和绩效方面相关的实证研究,多着重于营利事业方面,而忽略了公共服务部门。但只要该组织需要达到既定的效率与效果之目标,则不论何种组织皆可适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公共服务部门的主管如同营利事业之经理人一般,必须将资源做有效的运用,故要有客观的基础来评估。因此,政府预算的编列和执行都应该要符合社会的需求。
杨煜泰(1999)评估廿三个县市地方政府警察局的行政资源运用之绩效,认为各地方政府在编列及分配所拥有的行政资源时,并没有依据前一期施政的结果和社会人民的需求进行考量,来编列下一年度的行政资源。显示各县市政府盲目地运用国家人民所缴纳出来的资源,任意且非理性地分配所导致的结果。因此,地方政府应针对社会需求的反应,适时地调整行政资源-预算经费的投入,使行政绩效能够真正的显现。
四、警政机关之绩效评估
如何有效地掌握员工的工作表现,逐渐也成为一个管理上的重要问题,而对于部属管理才能的发展、工作态度的调整、工作满足的提升等,皆逐渐成为管理者的首要工作之一。为达成组织的目标,以及协助部属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因此绩效评估已变成当前甚受重视的管理工具。
王怡心(1995),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为研究对象,来建立八个回归模式作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台北市警察局的经费预算和员警编制与社会治安需求之相关性是存在的。因此,可推论为经费预算与员警编制的增加,使破案数增加,有助于社会治安的维护。但在警察机关资源有限与人事精简的情况下,增加警力已经不是解决治安问题的最好方法,唯有提高警察素质和工作生产力,才是解决之道。
游金昌(1986)探讨刑事警察侦查行为至破获这一过程,评核其绩效、可能遭遇的问题及其症结。刑事警察的侦查行为可以由其起点、过程及结果三个层面来考量。民主政府行政的要求为响应民众的需求,代表民众的利益,负责完成政府所应执行的任务等。刑事警察因其层级及责任,在侦查执行中要与政策相符合,遵守规范、侦查规范等;在侦查结果方面,要尽其最佳之能力,以完成其刑案侦防的任务。刑事警察的侦查结果-「破案而言,一为工作量,破获刑案的多寡;一为绩效水准,破获率的高低。这两者的意义不尽相同,在评核时其比重的高低,为值得考量的问题。至于如何评价其相对量要性,如何赋予其合理的权责,可由实际评核实施中,不断藉回馈资料,根据实际情况而修正,以得到较令人满意的结果。
Todd and Ramanathan (1994) 发展出一个实证研究的模式,以美国纽约市警察局为研究对象,探讨预算分配和绩效结果的相关性,分析模式涵盖了财务和非财务面的资料,运用数种回归模式来探讨经费预算和警力编制是否与社会治安需求相配合,以及评估所投入的经费和警力所产生的绩效。该研究显示,纽约市警察局的经费预算和警力编制能符合纽约市民对治安的需求;而针对较复杂的案件,所需投入的经费和警力也相对增加,侦破案件所需的时间也较长。其研究是将管理会计的方法运用到非营利事业上,虽然研究对象为纽约市警察局,但他们认为这种分析模式可以推展到其它政府单位或非营利事业团体。
吕忠勋(2000)认为警察派出所具有最接近民众、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之特性,因此派出所能否落实且妥善地完成其工作目标,是影响民众对警察机关的信任与支持的主因,作者采资料包络分析法(DEA)来衡量工作绩效,评估无法以成本及收入衡量绩效的非营利事业机构,且其具有以多重评估指针来衡量绩效的特性,可补强现有派出所绩效评估模式单一指针的不足,并提供全面性考量派出所绩效的新思维。该研究主要是建立派出所多指针效率衡量模式,并结合嘉义县警察局六十三个分驻派出所民国八十八年上半年度之各项资料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分析各派出所之整体效率、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再针对无效率单位提供各投入项及产出项潜在改善值及改善幅度,并以之分析现行派出所在资源分配及工作执行上之问题症结,最后运用敏感度分析解释现行评比制度所存在之不合理状况;经由前述之分析,提供警政管理阶层对派出所评比制度重新考量之方向及未来研究之建议。
邢台平(2001)以资料包络分析法(DEA)评估组织分支相关机构绩效及成员绩效,该方法主要利用实际可观察到的投入产出资料,依据实际之需要选取适当之DEA模式,并以数学线性规划模式求解以运算出一组最佳的投入产出权数。将多项产出加权总值除以多项投入加权值之比率出DMU效率值,以强化警察机关刑事侦防绩效评估的公正性,及提供各机关提升绩效的良好建议。该研究样本为台湾地区二十三县市警察局,于民国84、85、86三个年度进行刑案侦防绩效评估DEA模式实证分析。
黄富村(2001)认为警察组织文化较不重视犯罪的预防,整个警察机关的绩效指针都太强调侦破面及量化面的指针,而忽略预防面及品质面的指针,造成警政机关所标榜的治安改善绩效成果与民众所期待的治安改善观感产生严重的落差。正确的绩效评估制度需要反应出警政的组织目标,且不应该用一个全国一致的绩效评比标准,应该是弹性、因地制宜的不同衡量标准。
钟升(2001) 藉由美国企业界已广泛利用的复源绩效评估制度(multi-source evaluation system)的概念,就目前现行的警察绩效管理制度,作一分析探讨,从中找寻可能的问题与可改进的空间。即评估者不再单单只是受评者的上司,在评核绩效的过程中同时运用多元角度的评估者,包括自己、上司、部属、同僚甚至是顾客。此种多元角度的评量方式,恰能反映出今日管理工作的多样化与复杂性,因警察工作亦有其复杂性与多元性。
参、设计
一、 样本说明
本研究是以台北市警察局所属十四个分局(中正、文山区各有二个分局,其它十个行政区各有一个分局)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台北市乃国内最具代表性之都市之一,如果以其作为样本,则研究结论便可提供台北市及其它地区警政机关作为日后决策上的,具有指针之意义。另外,各警察分局皆以犯罪预防及控制做为终极目标,而各警察分局虽然所辖地区之人口及地区特性不尽相同,但其对于刑事侦防工作之资源投入及产出项目上均相当一致。
在样本期间的选择上,由于民国86年以前并未公布各分局警力之数字,故采有正式公布各分局警力资料的86至89年为样本期间。研究之数据系来自86至89年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主管分预算机关别岁出计划汇计表,及台北市警务统计年报等两个来源。
重大刑案与一般刑案的定义是依据内政部警政署函颁「刑案等级侦防权责区分表规定,重大刑案包括暴力犯罪案件、重大窃盗案件和汽车失窃案件;一般案件即普通刑案,也就是指重大刑案以外的案件。
二、 研究变量
由于本研究系探讨警政机关为响应列报给警政机关之各种刑案需求中,为能侦破人民所列报之案件以符合人民之期望,警政机关所编列办案之预算(其中当然包括了员警之人力需求),并经由市议会审议通过者是否能与人民之期望相符。当然,市议会系同时考虑多项相关因素所决定,其相关因素如前期之重大或一般刑案之报案数、前期之破案绩效、政府之财政情况等。
归纳而言,本文之应变量有两个,其一为每年市议会所核定各分局之刑事预算数,选择刑事预算数之主要理由为此预算与各刑事案件之破案努力间具较明确之因果关系,此一变量亦是Todd and Ramanathan (1994)与王怡心(1995)所建议者。其二为员警人数,警力数量之大小,尤其是刑警人员之数量应与破案间之关联性较强,然限于资料之可取得性,故此处仅以各分局之员警总人数代表之。
在人民对警局破案需求的因素中,本文亦沿用Todd and Ramanathan (1994)与王怡心(1995)之建议,采取重大刑案与一般刑案之前期报案数,做为人民破案需求的变量。此外,无论是警局在编列概算或议会在核定警局预算时,警局之破案绩效亦通常被列为重要之参考因素,为排除此一因素之干扰,故此处将前期之办案绩效纳为模式之控制变量,以吸收其对预算编列之效果,前期之办案绩效则以整体刑案之破案率为变量。
三、 估计模型
由于对台北市各分局之研究期间长达四年,且有14个分局,具有多期间及多部门的列联资料属性(panel data),故在分析模式的选择上,系使用混合(pooling)数据处理模式进行计量分析。列联资料虽可提供较多之样本数、增加自由度和有关个别分局特征之资料,以及区别出属于相同时间个别分局间之差异与不同时间分局内之差异,但却经常存在未观察到的各分局异质之特性,且这些无法观察的特性将会到各分局预算编列之形成。在列联资料分析的计量中,一般都是以固定(fixed)及随机(random)效果模型来处理各部门未观察到之特性效果(关于panel data 模型之讨论,参见Hsiao et al.(1996)及杨志海等(1999)。因此研究中将并同测试共同(common)、固定(fixed)、及随机(random)效果等三种不同之模式截距项假设,以了解各分局资料之特性。
在回归系数符号之预期上,首先,由于各分局之刑事预算与员警人数之编列,主要系响应人民对破案之需求,故人民对一般及重大刑案之报案数愈多,其所拟编之刑事预算数愈多,警力之需求亦愈多,故预期前期一般及重大刑案之报案数与刑事预算之大小及员警数均为正向关系。影响各分局刑事预算之回归估计模式如下所示:
(1)
(2)
其中:
Budget t:各分局每年之刑事预算数,
Felonyt-1:各分局前一年接获重大刑事之报案数,
Misdem t-1:各分局前一年接获一般刑事之报案数,
Fmct-1:各分局前一年整体刑案之破案率,
Police t:各分局每年之实际员警数(人)。
肆、实证结果
一、叙述统计量
如表1所示,台北市各警察分局平均之每年刑事预算为$52,686,024,但其最大值及最小值的差距约达五倍之多,显示出各分局间之规模差异不小。另由各分局之员警人数大小亦可获得规模差异较大之现象,其最大值为509人,而最小值为167人,其差距亦达三倍之多。
相对而言,在刑案之报案数方面,一般刑案之报案数(2,398件)远高于重大刑案之报案数(380件),此亦相当符合一般之直觉。最后,在刑案的破获率方面约有八成。
表1 叙述统计量(1997-2000)
平均数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Budget 52,686,024 18,572,269 24,297,031 106,600,572
Police 315.63 92.29 167 509
Felony 380.160 197.6022 101 906
Misdem 2,398.625 1,578.817 498 6,724
FMC 0.79 0.30 0.49 1.71
Budget:各分局每年刑事警察业务预算(元)
Police:各分局每年之实际员警数(人)
Felony:重大刑案报案数(件)
Misdem:一般刑案报案数(件)
Fmc:刑案破获率
为进一步了解各研究变量在年度间之变动情形,本研究将表1之汇总数据依不同年度之数值分别其年度别的叙述统计量列于表2之中。由表2可知,人民所列报之案件有逐年增加之趋势,尤其一般刑事案件之增加率最高,如2000年约为重大刑事案件10倍之多,且各年之变异性亦相当大。为响应人民列报案件之增加,相对而言,无论是刑事预算或各分局员警之人数,在各年间均呈现相对稳定之情况,只有刑事预算数有较多之增加量,但2000比1999年增加许多预算,系因为编列一年半预算之故,并非响应人民报案数的急遽增加。由表2大概可略知,警政部门在响应人民之破案需求时,可能有潜在的力不从心之现象,尤其是针对一般的刑事案件而言更是如此。
表2 叙述统计量(1997-2000):分年别
1997 1998 1999 2000
Budget 45,271,450(14,488,690) 47,266,071(14,800,883) 48,738,071(14,003,805) 69,468,505(20,573,724)
Police 314.14(93.31) 313.07(95.68) 317.43(96.29) 317.86(94.27)
Felony 362.571(186.5384) 436.2857(230.7598) 362(198.989) 359.7857(181.7311)
Misdem 1,591(909.0565) 1,437.429(800.5988) 3,125.143(1,609.976) 3,440.929(1,746.631)
Fmc 0.77(0.24) 0.77(0.25) 0.84(0.36) 0.77(0.36)
注:各变量之意义同于表1。
二、各刑案之报案数与预算响应关系之实证结果
本文之研究目的系为探讨人民列报给各警政机关之刑事案件的破案需求,与各警政机关是否编列适当预算响应之关系,有关前期一般与重大刑案之报案数与当期刑事预算、实际员警人数间之回归估计结果分别列示于表3及表4之中。由于样本资料为12个分局,各分局均有4年之资料,故回归系数的估计系采混合资料估计法进行。由表3可知,以北市各分局之刑事预算对代表人民期望警局破案需求之前一年接获重大刑案之报案数(Felonyt-1)与一般刑案之报案数(Misdem t-1)进行回归,并在各分局前一年整体刑案破案率之控制下,模式之解释力除了共同效果模型外,其余固定效果及随机效果模型均有91%以上之解释能力,其中又以随机效果的模型对资料的配适程度最高(91.6%)。再进一步观察各估计模式之系数时,发现除了固定效果的前一年接获重大刑案之报案数未达统计显著水准外,其余各估计模型中的各自变量均为5%下显著为正的解释因素。综合前二项之估计结果,可推论出台北市所属各分局在民国86至89年间,在筹编及核定各分局之刑事预算时,确有依据前一年接获重大刑事之报案数与一般刑事之报案数加以研判,而且可预测性极高。换言之,警政机关有依人民之破案需求而以预算编列适切地加以响应。
表3 台北市各警察分局刑事预算影响因素实证结果(1997-2000)
应变量:Budget n=42
共同效果 固定效果 随机效果
截距 16.89874(0.0000) - 16.98149(0.0000)
Felonyt-1 0.000551(0.0006) 0.000240(0.4336) 0.000448(0.0159)
Misdem t-1 0.000185(0.0000) 0.000183(0.0000) 0.000189(0.0000)
Fmc t-1 0.349013(0.0003) 0.246377(0.0232) 0.284544(0.0117)
F value 57.8708(0.0000) 219.2056(0.0000)
0.8063 0.9115 0.9160
注:各变量之意义同于表1。Budget变量系取对数后之数值。
其次,进一步了解与各分局编制预算资源以响应社会破案需求中紧密相关另一重要被解释变量-即各分局之员警总人数。此处系以各分局预算资源的重要组成项目,即各年度员警总人数,来探讨其是否亦能响应人民的破案需求,其估计结果列于表4之中。由表4可知,其估计结果约类似于表3,但仍有若干相异之处,在模式之解释能力上,共同效果模式之解释能力较低, =67.62%,但固定效果与随机效果估计模型之解释能力却均高达99%以上。另外,所有自变量均为1%显著水准下显著为正的解释变量,因此依此估计结果,亦可推论出台北市所属各分局在民国86至89年间,在编列各分局之实际员警总人数时,亦确有依据前一年接获重大刑事之报案数与一般刑事之报案数加以研判,而且可预测性极高。换言之,警政机关有依人民之破案需求而以适当地实际员警总人数加以响应。
综合前述之实证结果,我国首都各分局无论在编列各分局刑事预算,或布署员警人力时,整体而言,均有参酌前一年度人民重大与一般刑事案件报案的社会需求加以共同拟定。此一实证证据亦支持我国政府在使用人民的纳税钱时,并非全无不适合之处,至少在台北市各警政分局是如此。
表4 台北市各警察分局警力影响因素实证结果(1997-2000)
应变量:Police n=42
共同效果 固定效果 随机效果
截距 166.8969(0.0000) - 292.4093 (0.0000)
Felony t-1 0.264739(0.0000) 0.035755(0.0006) 0.049960(0.0045)
Misdem t-1 0.022807(0.0017) 0.001576(0.0103) 0.002134(0.0305)
F value 43.8160(0.0000) 28493.26(0.0000)
0.6762 0.9986 0.9975
注:各变量之意义同于表1。
伍、结论
在廿一世纪的社会中非营利部门所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其中,尤以庞大的政府组织最受到实务与研究上之瞩目。本文采与人民生活之安危息息相关的警政部门做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预算及警力布署是否能响应人民报案及破案之需求,以进一步了解非营利事业对社会资源的使用及对社会需求的满足。
主要之研究结果为,我国首都各分局无论在编列各分局刑事预算,或布署员警人力时,整体而言,均有参酌前一年度人民重大与一般刑事案件报案的社会需求加以拟定。此一实证证据亦支持我国政府在使用人民的纳税钱时,并非全无不适合之处,至少在台北市各警政分局是如此。
参考
王怡心,1995,政府部门预算与绩效相关性之实证研究: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为例,主计月报,80卷3期,页16-28。
朱孝良,1998,我国警察人力资源政策执行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为例,国立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硕士论文。
吕忠勋,2000,资料包络分析法(DEA)于警察派出所绩效评估之研究-以嘉义县警察局为例,中央警察大学信息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李衍儒,2000,政府采购法对非营利组织的影响,国立大学公共行政学系硕士论文。
邢台平,1999,警察机关刑事侦防绩效评估之研究--资料包络分析法(DEA)之应用,中央警察大学行政警察研究所硕士论文。
胡美琳,2001,非营利事业机构组织文化、转换型领导与员工工作态度关系之研究-以南部七县市政府为例,长荣管院经营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高政升,1985,警察人力规画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学警政研究所硕士论文。
游金昌,1986,刑事警察侦查绩效评核方法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学警政研究所硕士论文。
黄富村,2001,犯罪预防绩效评估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实施社区警政预防犯罪措施为例,中央警察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杨志海、荣(民88):研究,技术引进与专利-可数panel data 模型之应用。学会年会。
杨煜泰,1999,我国政府行政资源运用之绩效评估-以县市地方政府警察行政为例,国立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硕士论文。
刘世林、陈礼中,1990,现阶段警察人力需求与配合之研究,行政院研考会委托之项目研究。
蔡俊章,1984,台北市警力扩增准则之研究,国立大学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郑安盛,2000,我国警察人力资源管理之研究--从现有人力评估观察,中央警察大学行政警察研究所博士论文。
钟升,2001,警察多元绩效管理初探-以派出所员警为例,中央警察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韩意勤,2001,信息之非营利组织,国立政治大学社会学系硕士论文。
Barrett, K., and R. Greene. 1993. Public Sector Wonderland. Financial World 162(May): 34-42.
Hsiao, C., M. D. Intriligator and R. G. Bodkin (1996). Econometric Models,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Prentice Hall. 147-159.
Jones, L. R., and F. Thompson. 1986. Reform of Budget Execution Control. Public Budgeting and Finance 6 (Spring): 33-49.
关键词:图像差值;稀疏表示;增强图像;剖面曲率
中图分类号:TP391.41
近年来,随着稀疏分解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稀疏分解的信号处理技术为图像去噪和图像修复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手段。相比起传统的图像修复方法,只要字典选择合适,基于稀疏分解的图像修复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图像修复技术中所存在的诸如修复缺损区域较小、修复后的图像存在边界模糊和图像不光滑、修复后的图像比较模糊等问题;只要字典选择合适,基于稀疏分解的图像去噪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区分开投影后信号与噪声,得到很好的图像去噪效果。此外,基于稀疏分解的图像去噪和图像修复具有实现方法规范统一、计算量明确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围绕基于稀疏分解的图像修复和图像去噪技术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此外,基于稀疏分解的增强图像处理技术还可以很简单地推广到图像识别等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因此深入、系统地开展基于稀疏分解的增强图像去噪和图像修复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图像变换域去噪方法通过对图像进行某种变换,将图像变换到变换域,再利用变换域以及噪声的非相思特征然后在通过变换系数进行合理处理,从而达到有效去除噪声的目的。傅立叶变换是一类比较经典的变换域分析方法,但图像信号与噪声的频域特征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重叠,因此频域滤波在抑制噪声的同时,也会模糊图像、破坏图像的细节信息。除了频域变换分析方法,将空域图像变换到其他变换域的图像去噪方法成为图像去噪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方向。与傅里叶变换相比,小波变换具有低熵性、多分辨率、去相关性和选基灵活等特点。Donoho和Johnstone提出了基于小波阈值萎缩的图像去噪方法。
在图像修复问题中,待修复区域内信息完全丢失,只能根据周围图像信息对待修复区域的内容进行预测、估计和填充,使之在视觉上达到完整。从数学角度来看,数字图像修复是一类病态问题。由于没有足够信息可以保证能唯一正确地恢复出被损坏的部分,它是一个不确定问题,没有唯一解存在,解的合理性取作为一类重要的变换域特征,图像信号在某些专门构造的变换域上的投影往往表现出明显的稀疏表示特征,而噪声或干扰在这些变换域上的投影则没有明显的稀疏特征,显然利用图像信号在变换域上的稀疏特征为图像去噪提供了另一种可行的思路。以小波变换与超小波变换为代表的变换域分析方法尽管具有普适性好的优点,但往往难以充分地刻画和反映信号稀疏特征。与之相对应的是,通过图像样本训练所确定的过完备字典往往能够更好地刻画图像信号内在的稀疏特征。
基于图像分解和稀疏表示的图像去噪修复方法是一种新颖的图像修复方法。如前所述,图像在过完备字典下的稀疏特征与图像信号本身之间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只要图像在空域的污损投影到过完备字典下不影响到对图像信号的稀疏特征,那么就可以从已知信号在完备字典下的稀疏表示重构出原始的图像信号,进而完成图像修复任务。
基于稀疏表示的图像修复是一种新颖的图像修复方法。如前所述,图像在过完备字典下的稀疏特征与图像信号本身之间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只要图像在空域的污损投影到过完备字典下不影响到对图像信号的稀疏特征,那么就可以从已知信号在完备字典下的稀疏表示重构出原始的图像信号,进而完成图像修复任务。
参考文献:
[1]李长洋.基于稀疏性的图像分层修复[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0.
[2]赵辉.应用于图像处理的自适应中值滤波算法的研究[D].东北大学硕士论文,2009.
[3]赵慧民,倪霄.压缩感知的冗余字典及其迭代软阈值实现算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2013,02,15.
[4]王建英,尹忠科,张春梅.信号与图像的稀疏分解及其初步应用[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4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