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2:46
导语:在客户关系营销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新形势下客户关系管理与电力营销的相关概述
新形势是指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以及我国国内的发展状况,也是各项时事发展的新动态。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的进步与发展,电力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与顾客接触最多,并且这些顾客主要是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为主。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此来树立电力企业的信誉与形象。不仅如此还能够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实现企业与顾客的友好交流,构建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交易网。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或简称CRM),是指企业与客户之间的长久关系,能够有利于促进企业与客户之间的长期交流,以求提升企业成功的管理方式,其目的之一是要协助企业管理销售循环。[1]提高新客户的客流量、保证旧客户的持续购买是企业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重点,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提升顾客的忠诚度。积极利用营销工具,提供创新式的个性化的客户商谈和服务,辅以相应的信息系统或信息技术如数据挖掘和数据库营销来协调所有公司与顾客间在销售、营销以及服务上的交互。[2]电力营销主要是指在变动的电力资源销售市场中,电力企业以顾客的需要为根本,利用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向顾客提供符合其要求的电力产品,从而实现销售的目的。这些电力商品主要是安全、功能齐全、物美价廉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够被顾客所接纳。
二、电力企业营销过程中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电力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没有认识到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关注力度不高,基础相对薄弱,因此不利于电力营销的可持续发展。电力公司的领导团队对客户关系管理理念比较陈旧与落后,没有及时更新理念知识,在客户关系管理方式转换方面投入的人才、资金和时间资源比较少,相关方面的销售人员对其工作的流程与内容了解不足。
(2)电力销售团队内部对自身的责任认识不清,客户关系管理的人员变动大,并且管理系统比较陈旧与传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这样就不利于电力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导致内部之间的信息交流比较少,没有将有价值的信息灌输于销售全过程中。在这种情形下,电力销售过程中的顾客忠诚度也在逐渐降低,不利于企业的长期性发展。
三、在新形势下客户关系管理的基础之上电力企业的营销措施
(1)根据电力企业内的经营状况以及销售情况来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顾客关系管理体制。电力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认识到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领导者要逐渐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意识,加大相关方面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的投入。不仅如此还要打造一支实力比较强的销售队伍与客户关系管理队伍,有效的促进两者之间的结合,加强电力企业的销售业绩,提高其市场占有率。
(2)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要逐渐完善与发展相关方面的制度,制定一个比较完整的客户关系管理流程,以此来加强电力销售的经济效益。[3]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不断改善电力销售的方式,提高客户关系管理在销售过程中的作用,促进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不仅如此,电力企业内部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其销售人员和客户关系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此提高其实际的工作能力。
(3)在电力销售过程中建立监督机制,这样才能够提高客户关系管理工作的质量,保证电力企业能够长期的与固定客户进行贸易,保证电力企业有固定的客源。监督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审议、评价客户关系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奖惩建议,督促、检查客户关系管理队伍的工作。[4]同时监督部门应当定期的向销售人员汇报相关方面的情况,帮助销售团队改进与提高,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制定有效的对策加以改进,这样才能够保证其销售工作有效开展。
四、结论
关键词:顾客忠诚度 关系营销 企业盈利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272-02
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企业营销实质上是企业利用内部可控的因素对外部不可控因素作出积极的动态反应,进而促进产品销售的过程。但是,企业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而是处于激烈竞争、瞬息万变的环境之中,企业与环境发生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现在企业广泛采用一种全新的营销概念和方法——关系营销。关系营销是指企业在盈利的基础上建立维持和促进与顾客和其他伙伴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参与各方的目标,从而形成一种兼顾双方利益的长期关系。
一、关系营销的内涵
关系营销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强调交易与关系的结合。关系导向营销观认为,营销既是一个管理过程,又是一个社会过程。营销中既要通过相互交换,实现交易过程,又要通过承诺、建立和巩固各方关系。从交易到关系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的过程,只有两者的结合,才是完整的营销。
2.强调关系的系统与多元性。关系营销理论把企业的活动放在整个社会经济的的大系统中来考察,认为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经营活动是与周围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与一切“参与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是营销活动的核心,是营销成功的关键。关系营销强调,不仅要注重关系的识别与建立,而且要注重关系的维持与巩固,通过利益各方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磨合,形成稳定的、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关系。
二、关系营销的必要性
关系营销与传统的市场营销的区别。传统营销的核心是交易,企业通过诱使对方发生交易并从中获利;关系营销的核心是关系,企业通过建立双方良好的互惠合作关系从中获利。
传统营销的视野局限于目标市场上;关系营销所涉及的范围则包括顾客、供应商、分销商、竞争对手、银行、政府及内部员工等。
传统营销关心如何生产,如何获得顾客;关系营销强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强调保持现有顾客,因而其运行原则应该围绕“关系”展开,以求得关系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三、实施关系营销能有效提高企业顾客的忠诚度
提高顾客的忠诚度是实施顾客关系营销给企业带来的最大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的竞争力强,谁就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概念,顾客忠诚度是竞争力一个重要内容,顾客对企业忠诚度越高企业就越有竞争力,反之则相反。实行顾客关系营销以赢得顾客忠诚,还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据西方营销专家的研究和企业的经验,吸引一个新顾客所耗费的成本,大概相当于保持一个现有顾客的5倍。进攻性营销通常比防守性营销成本更高,因为前者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费用去劝导那些满意的顾客从他们目前的供应商那里转换到本公司。企业在发展中要不断赢得用户信任,这是企业一项无形资产,也是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
四、如何实施关系营销
1.实施的客观条件。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也更加激烈,这为关系营销的推行也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企业应设专人管理客户关系,通过客户管理者建立与客户的长期关系。
此外,中华民族的优良理念和道德规范为关系营销的运用也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例如“信、仁爱、和能生财”等观点对处理和协调关系各方的利益很有指导意义,企业必须有相应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持。
2.实施的原则。一是主动沟通的原则。在关系营销中,关系各方都应主动与其他关系方接触联系,相互沟通信息,了解情况,形成制度或以合同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碰头,相互交流各关系方需求和利益变化情况,主动为关系方服务,为关系方解决困难和问题,增强伙伴合作关系。二是承诺信任原则。在关系营销中个关系方相互之间都应作出一系列书面或口头承诺,并以自己的行为履行诺言,才能赢得关系方的信任。三是互惠原则。在与关系方交往过程中必须做到相互满足关系方的经济利益,并通过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条件下进行成熟、高质量的产品或价值交换,从而使关系方都能得到实惠。
五、关系营销的实施方法
关系营销不是搞庸俗的关系,它的目的就在于赢得企业的核心用户,保持自己的核心用户,这种关系不是靠花钱就能争取到的。建立并维持与顾客的良好关系是企业营销活动成功的基本保证,以“为顾客”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一是必须真正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一切从消费者出发,切实考虑他们的需求和欲望以及愿意为之付出成本。二是切实关心消费者的利益,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和购物的方便性,使顾客的利益落到实处。三是要加强与顾客的联系,密切双方感情。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情感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
建立维护与顾客的良好关系的具体手段包括数据库营销和顾客组织化。
数据库营销是通过采集、积累有关消费者各方面的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并加以科学的分析,从而更加完善为顾客服务,节约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率,并为新产品开发提供准确的信息。利用数据库可以挖掘出对公司利润贡献最大的金牌客户,制定不同的优惠及服务计划,为顾客创造更大的价值。利用数据库还可以对信息进行分析,帮助挖掘潜在的商机。
顾客组织化是通过有效的消费者组织战略,把顾客纳入企业的组织系统中,使企业与顾客更为紧密地结合,培养顾客对企业及其产品品牌的忠诚,并使企业能对顾客形成比较有效的控制。
实施关系营销,树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形象,还要进行适当的企业合作,通过各种横向或纵向的企业间的合作巩固已有的市场地位,开辟新市场,进行多角化经营,减少无效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在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上,企业应保持积极的态度,遵循国家有关法规,协助研究国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保证企业营销成功。
展望未来,企业用以计算价值的单位不再是商品,而是客户关系。关系营销的本质特征就是将关系营销的对象分为顾客、供销商、竞争者、内部员工和影响者,要积极研究如何与这些对象建立关系的策略,以及如何具体去实施这些策略,追求各方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詹国新.崭新的营销关念:关系营销.商业文化,1999(3)
2.钱力.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国地区3C战略研析.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7.6
3.陈磊.大型医疗设备制造企业在华经销渠道优化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7.5
4.曾伟球.企业利害关系者的关系建立与关系营销.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5.云平.泰格公司关系营销应用研究.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4.9
论文摘要: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中小食品企业带来了威胁和机遇,中小食品企业应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把握机遇、规避威胁,从而获得持续的良好的营销绩效。针对我国中小食品企业的营销现状,运用战略地图对其营销战略进行分析,中小食品企业营销战略应从传统的交易营销战略向关系营销战略转变。
食品市场历来是经济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我国,食品产业具有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进人21世纪以来,中国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2010年食品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达3万亿元,成为国内第一大产业。但由于中小食品企业自身的特点,如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等,导致中小食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自身的特点,中小食品企业应扬长避短,制定适合本企业发展需要的营销战略,才能使企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1我国中小食品企业营销市场营销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中小食品企业无论从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也得到了改善,但从市场营销方面看还存在诸多问题。
1.1缺乏专门的营销部门
大部分中小食品企业缺乏专门的营销部门,没有统一的营销规划。即使有少数企业设有专门的营销部门,但存在组织结构简单,职能不健全的问题。受中小食品企业发展初期人员和资金的限制,中小食品企业往往没有设立专门的营销部门,而是将营销部门和市场部门结合在一起,但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中小食品企业营销部门将不能在承担更多的营销任务或市场开发任务,往往照成顾此失彼的问题。
1.2缺乏有效的营销过程管理和控制
为了加强营销管理,中小食品企业习惯采用目标管理方法,将营销目标分解到各个环节,但往往营销的结果却不是很好,这是由于中小食品企业未建立有效的过程管理和调控机制,导致整个营销执行过程较为混乱。
缺乏过程管理和控制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尤其是财务监管机制,往往导致营销费用的超支。在销售的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总习惯通过钱来解决问题,增加了营销成本。第二,缺乏有效的员工工作监督机制。虽然最终将营销目标分解到个人,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调控,部分员工不能及时的完成营销任务,导致整个营销目标不能圆满完成。
1.3营销管理观念单一落后
中小食品企业往往以交易管理理论和4P理论为营销指导思想,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市场营销管理的要求。交易营销理论重视短期交易利润,忽略客户关系管理,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营销理论的20/80原则认为,企业80%的利润来源于20%的客户,而这20%的客户往往都是老客户,由于公司不重视客户关系,造成老客户的流逝,公司只能不断地开发新客户,导致成本的大量增加。现代营销理论不再是单个营销理论的运用,而是多种理论的融合。4P理论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全部,中小食品企业应从产品和成本为主的营销观念中转变出来;引人新的营销理论,如关系营销理论,重视公司同客户、物流商等各个方面的关系,又如合作营销,不再将同类企业仅仅当成竞争对手,也当成合作伙伴,共同创造价值,实现双赢甚至多赢。
2基于战略地图的我国中小食品企业营销战略各层面分析
战略地图是由卡普兰和诺顿在平衡记分卡之后提出,是指以财务、客户关系、内部流程、人员学习和成长四个层面相互关系为内核,通过因果关系链条串连,将企业使命和战略更细化、更动态的战略管理方法,它提供了用于描述任何战略的普遍框架和语言。在规划中小食品企业时引入战略地图将会使管理者与员工更加清晰的了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1财务层面分析
任何企业存在的最终目的都是获取利润,为企业股东和公司带来价值。卡普兰认为,增加股东和公司的价值往往通过两种战略,即生产率战略和收益增长战略Pl。对于中小食品企业来说,为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应将生产率战略与收益增长战略相结合,即提高企业生产率和收人增长相结合,实现中小食品企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协调发展。
为实现短期的生产率战略,中小食品企业应注重加强为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提品服务的效率,包括产品成本的降低和营销效率的提高。具体应考虑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改善成本结构。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和营销成本,减少营销间接成本;加强营销部门与其他部门沟通合作、提高一般资源和信息共享程度,从而减少和降低不必要的开支。第二,提高资产利用率。降低支持特定营销业务水准所需的运营成本和固定成本;加快营销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提高其回收率;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
2.2客户层面分析
任何一个经营战略(将一个公司的内部流程与改善客户结果相联系)的核心内容是把“价值取向”传递给客户。价值取向描述了供应商提供给客户的产品、价格、服务、关系和形象等事物的独特混合体。价值取向不仅定位企业营销战略的市场群体,也能使客户清晰明确的了解产品的各种特性圆。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客户获取产品和服务信息的途径愈来愈多,但在这个商品繁多和顾客至上的时代,如何将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取向准确的传递给客户,从而稳定现有客户和获取新客户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讲,客户价值主张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作业优势战略、产品优势战略、客户关系战略。作业优势战略要求企业必须在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感觉、购物所花时间及准时提交产品的环节上,创造远远高于竞争者的优势;产品优势战略要求企业在产品功能、特性和性能上取得竞争优势;客户关系战略要求企业不断加强与客户间的关系,并提供相应的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要。
2.3内部运营层面分析
一营销战略应使企业内部行为与客户价值取向协调一致,价值取向和如何将其转变成对股东和公司而言的增长与利润是战略的基础[4]。但客户价值取向和财务损益仅是公司期望的结果,只有当他们能明确指出公司内部应做些什么事才具有执行价值。毕竟优异的客户绩效来自企业中发生的各种内部行为。
企业内部运营层面体现在价值链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创新流程、客户关系流程、运营流程,每一个流程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环节,但不同企业战略目标的不一致,使企业在内部运营层面的各个流程中的重点也存在差异性。通过客户层面的分析,中小食品企业的重点在于客户关系流程,中小食品企业必须在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取得竞争优势。当然,为满足目标客户的需要,创新流程和运营流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2.4学习与成长层面分析
学习与成长层面是所有战略的基础,从计划、决策到实施的任何企业过程行为都源于人,在学习与成长层面取得的成果将有助于其他三个层面的战略目标实现和业绩提高。一个企业要取得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才能在激励的竞争中取得常胜不衰的竞争优势。
中小食品企业要创造最佳的营销绩效,就必须重视对学习与成长层面无形资产的开发与运用,以支持企业的营销活动,从而创造高价值的客户关系。具体来讲,中小食品企业应从三个方面行动:战略能力、战略技术、营销氛围。
3构建我国中小食品企业关系营销战略
通过对我国中小食品企业营销战略分析的结果,中小食品企业营销战略应从传统的交易营销战略向关系营销战略转变,中小食品企业的营销理念不能再以单独交易为中心,而应以企业和最佳客户之间建立坚固的、强大的关系为中心,更加注重企业的长期营销绩效0。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小食品企业面临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的客户需求和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还要处理企业内部员工关系,应对复杂的外部关系如与政府机关等的关系。
3.1顾客关系营销战略
顾客是企业利润的创造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对顾客的竟争,在公司的关系营销中,顾客始终处于中心位置。顾客关系的好坏是公司成败的关键。顾客关系营销战略的实质是发展新顾客、留住老顾客;与顾客建立长期的关系。
(1)发展新顾客是重点。发展新顾客是中小食品企业前期关系营销战略的重点。公司初期阶段急需大量的顾客来提高公司的品牌形象,提高公司品牌的知名度。寻求办法与顾客建立联系,通过数据技术为每个顾客建立资料库,掌握顾客联系方式。这个时期不要把追求企业利润放在首位,要以吸引到尽可能多的顾客为目标。保证食品较低的价格并通过与顾客建立的关系了解顾客的需求。
(2)留住老顾客是保障。中小食品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顾客关系营销策略的中心要转到留住老顾客上来,即重点加强发展顾客对产品的忠诚度。顾客的意度与忠诚度对利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即以顾客忠诚度为标志的市场份额质量比市场份额的数量对利润有更大的影响。争取一个新顾客要比保持一个老顾客多花5一10倍的费用,留住老顾客能为企业节省很大的开支。
3.2竞争者关系营销战略
精明的市场营销专家和企业家们不把同行企业视作对立面,而是视为合作伙伴,试图与他们建立一种长期信任和互利的关系,双方通过不断承诺和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良好的服务、公平的价格,以及加强经济、技术、社会联系来建立伙伴关系,并且在相互合作中加深信任、了解和关心,进一步发展这种伙伴关系,以此来实现双方长期互利。与竞争者之间的合作建立在相信任的基础之上。在此基础上中小食品企业与竞争者建立联盟,实施信息共享,共同维持食品价格;减少无益的竞争。
(1)诚信为本、坦诚相待。诚信是一个公司应具有的的基本品质,诚信对待对方才能换来对方的信任,失信与人就不会有公司愿意与其合作。与竞争对手之间虽有竞争但不应通过欺诈的形式。诚信代表了公司的形象,拥有信誉的公司会赢得竞争对手的尊重也会有更多的同行业企业愿意与其合作。
(2)相互合作,实现双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每个企业都面临着众多企业的竞争,在加上市场形势变化大,单独的一个公司应付市场变化需要的成本太大,并且食品市场庞大,市场信息瞬息变化,一个公司得到的信息往往是片面的,在制定策略时往往也会忽视很多因素,企业间相互合作交流公司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相互讨论分析后得出全面的市场信息,制定适当的策略。
3.3其他关系方关系营销战略
与顾客和竞争者间的营销策略是中小食品企业关系营销策略的关键,但是与其他方面的关系营销策略也对中小食品企业关系营销起着重要作用。
(1)与政府机构关系营销战略。政府机构是相关市场法规的颁布者,在市场中起着维持市场秩序的作用,中小食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政府机构之间首先要遵守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与其沟通,积极配合政府工作,自觉维护市场秩序。
(2)与公司员工关系营销战略。公司内部环境的和谐对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具有很大作用。和员工之间,公司要关心员工的工作及生活,让员工有归属感;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工作技能。
(3)与社会公益组织关系营销战略。社会公益组织包括消费者协会等机构,和这些组织之间中小食品企业要加强交流。积极资助这些组织,处理好这些组织的关系能为公司赢得社会的赞誉,从而提高知名度和消费者的认可。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提升核心竞争力。文章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提升工商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思路。
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前各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工商银行作为国内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在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笔者从对核心竞争力内涵理解的基础上,谈谈如何提升工商银行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1990年,美国著名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了著名的“核心竞争力”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核心竞争力战略”,诠释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同。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怎样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学识。”按照他们给出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赋予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养料、实物和稳定性基础,并通过向核心产品、组织结构和最终产品不断传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孕育的强于竞争对手的信息和知识,最终赋予企业动态、持续的市场竞争优势。
从核心竞争力特征看,主要体现以下六个方面:一是价值优越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它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价值和效益。二是异质性。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是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核心竞争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性。三是难模仿性。核心竞争力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形成,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四是不可交易性。核心竞争力可以感受和识别,但无法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买卖。五是延伸性。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专业化战略而建立,能够延伸到其他经营领域,为企业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持。六是长期性。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同样需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主要是由组织结构、金融技术和人力资源三种竞争能力构成,三者之间相互依赖。具体说,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流畅的业务流程,银行的工作效率不会高,也不可能及时发现市场需求,不可能及时将市场需求转化为银行产品;没有坚实的金融技术支持,推出的产品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由于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也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超越;没有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银行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上三者关系反映了银行业的实质,即以人为本,通过以金融技术为基础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个性化的需要,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因此,金融技术是市场竞争力的基础,组织结构是市场竞争力的制度保障,人力资源则是市场竞争力的载体。
二、提升工商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工商银行经过股改上市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经营环境,全行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问题和矛盾,差距与不足,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也要看到自身的基础与优势,看到新的机遇和条件,坚定必胜的信心,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压力和挑战。要紧紧抓住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一战略任务,进一步制定具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形成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和评价全行竞争力的成长与变化,指导和促使全行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转型和促进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全行要提升核心竞争力,要从以下六个方面上下功夫:
1.继承与创新互补,提升综合发展能力。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银行业的突破点在哪里呢?最主要的是,要继承与创新互补,及早进行结构调整和业务转型。虽然银行业经营总规模在扩大,但仍有大量的社会金融服务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给银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工行应积极实施业务战略转型,把综合化经营作为未来业务发展的战略方向,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是金融形势及市场变化给我们提出的崭新课题,是日益成长的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对我们的要求,更是我们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同业竞争的主动应对。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新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法则已经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领先于竞争对手开拓新的市场,谁就能获得更大的利润。业务、产品与服务创新是银行创新的关键和载体。银行的创新说到底是要满足市场的需要,依托客户需求所进行的不断自主创新,是打造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管理思想的创新和体制模式的创新形成了创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将创新落实到具体的业务、产品上,体现到具体的服务中。工商银行作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也面临着产品、业务与服务创新的挑战。因此,我行市场竞争战略应该着眼于找准价值创造点,开创市场所没有的业务模式,领先对手,获取优势。我行要在秉承传统稳健经营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和客户的不同需求,加大体制、机制和营销方式的创新力度,在体制上要简化,拉近与客户的距离;在机制上要灵活,要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还要创造客户需求;在营销方式上要防止单调,要因户施策,因户而异,巧打组合拳。讲究营销技巧,大力发展高、中端客户业务。跳出传统业务营销框框,建立综合营销、重点营销、分类营销、联动营销、捆绑式营销相结合的市场营销机制。充分利用全行的业务资源、技术资源、网络资源、人力资源,为客户设计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提高业务营销的技术含量和对金融产品的综合营销能力,增强客户的认同度、满意度和归属感。
2.市场调查与同业分析兼用,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市场需求和竞争的不断变化,需要银行有足够能力对市场作出迅速反应。目前市场竞争不再仅仅局限于存款或贷款等单一品种意义上的狭窄领域的争夺,工行需要在更为广阔的市场范围内为客户提供混合型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市场细分、定位及产品的设计、开发和营销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只有当全行的业务和管理被真正视为一项工程,真正贴近市场,全行未来的发展才可能具有更多的内涵。工行还需要有品牌意识,随着市场逐渐发展、成熟,产品的同质化会越来越严重,产品的功能、包装都可以模仿,而唯有品牌是独一无二的,它帮助客户在繁多的产品中迅速做出自己的判断,有品牌才有可能创建“品牌忠诚客户”。
商场如战场,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抓住政府的整体规划、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招商引资项目等相关信息,密切关注其动态和进展情况,研究服务方案和营销策略,做到出其不意,招招致胜。同时,要关注他行客户的情况,研究工行进入的时机和方式方法,了解他行的营销动作,制定出防范对策和措施。
3.上下配合与左右联动呼应,强化整体营销功能。科学进行目标市场选择和定位。树立质量、服务和营销融为一体的关系营销理念,按照关系营销的要求,根据市场竞争和客户的实际情况确定标准,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全面了解每个细分市场上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弱点,正确地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寻找向客户传递卓越价值的机会。同时,确定目标市场,设计特别的营销组合,为客户量身定做现金管理、理财、外汇买卖及投资方案,使营销策略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塑造外部形象、打造产品品牌、创新服务手段、培育一流员工,使目标客户能够充分感受到比竞争对手优越得多的差异性优势,从而为关系营销战略奠定基础。增强在营销和服务上的整体效能。从源头上抓住客户市场,对上层洽谈的重大项目,要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对行业、系统大户,要完善“一对一”的承包责任制和部门挂钩工作机制,充分挖掘系统大户潜力,开展深度合作和跟进营销,必要时要成立客户经理服务小组和专门的营销小组,充实服务手段,完成服务功能。引入内部客户关系管理模式。所谓内部客户关系,就是指在银行内部实行对待上下级之间、同级部门之间及部门内员工之间,就像对待客户一样,做到相互协调、共同协作、增进友谊、共同发展的管理方式。工行在日常管理和市场竞争中,专业部门之间、员工之间乃至上下级之间,如果都能引入客户关系的内部管理模式,那么,全行服务客户的能力、市场竞争的核心能力都将得到很大提升。
4.标准服务与个同步,提高优质客户的忠诚度。要选定目标,通过精细化、个性化和人性化的营销措施,深入挖掘客户潜力,在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个性特征及偏好的基础上,正确选择适合客户自身特点的后续跟进服务措施,大力“挤占”市场份额。对重点客户要实行定期回访制度,进行“四必访”,即客户资金异常变动必访,高层领导变动必访,他行公关力度加大必访,经营形势突变必访,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全面推进和实施关系营销管理战略。通过三个层次的关系营销策略,做到有的放矢,全方位提升银行客户关系。第一层次的关系营销是通过将财务利益增加到客户关系中去,以此来创造客户价值和客户满意;第二层次的关系营销是为客户增加财务利益的同时,更注重为客户增加社会利益,即在了解特定客户的需要和愿望基础上,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个性化与人格化,来增进银行与客户的社会联系;第三层次的关系营销是为客户增加财务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同时,再与客户增加结构联系,建立新型的银行与客户的伙伴合作关系。上述三个层次营销策略的关系不是平行的,而是递进的。当银行与客户真正建立起结构性联系时,客户也就转化成了忠诚客户。针对目前情况,应重点推进第二层次的关系营销,即根据客户的需求,通过发掘自身优势实现多方位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经营理念和银行文化创新等,全面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为客户增加社会利益,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个性化和人格化,增进银行与客户的社会联系,同时为客户增加财务利益。在条件具备时,有重点、分步骤地开展第三层次关系营销,即与客户建立结构性联系,营造相互依存、相互帮助、共建和谐企业文化的良好氛围,真正掌握和长期拥有客户资源,实现银行与客户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5.审慎进入和灵活退出并行,优化客户结构。正确处理新客户营销和老客户维护的关系,整合现有存量客户资源。银行维护与客户的合作关系既包括对新客户的营销,也包括对老客户的维护。新客户营销和老客户维护的关系就如优生与优育的关系。优生是前提,在新客户拓展方面,不能为了争取客户而降低准入门槛,制造先天不足的“低能儿”;优育是优生成果得以保持的关键,新客户营销成功以后,能否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关键在于配套的金融服务能否跟上。一般情况下,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贷款客户群,但若客户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或银行服务跟不上,客户就可能发生转移。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现有客户的稳定是保持市场份额的基础,而且现有客户是扩大业务范围的最好来源,是潜在的新客户。因此,我们在积极营销新客户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老客户的维护。
加大对高端客户市场竞争的力度,做优高端客户、扩大中端客户、培育潜力客户,形成层次清晰、定位准确、覆盖所有目标市场的业务品牌,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结合地方小企业发展势头迅猛的实际,加快对小企业的市场培植力度,提高综合议价能力,提升小企业的贡献度。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行业政策的研究,掌握企业的市场动向,关注其上、下游企业的经营情况,选择合适的进入和退出时机,降低风险成本。
以科学发展观引导信贷工作方向,建立信贷进退机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发展趋势,加强对经济、行业发展的分析和研究,准确划分贷款支持类、适度支持类、限制和退出类的产品、企业和行业,从而使信贷业务能根据市场变化,不失时机地从衰退产业、夕阳行业、劣质企业、市场萎缩的产品中退出来。对已发放贷款的企业,根据企业的市场经营状态、自身盈利与还款能力情况,从市场性退出、结构性退出、预期性退出等方面设计合理的退出机制,决不能等企业出现败象、经营发生困难时再退出。总之,我们要通过建立积极有效的信贷退出机制来约束企业的经营行为,规范信贷管理,提高资产质量,保全银行资产,实现最佳效益。
关键词:客户关系;核心客户;客户价值评估;核心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传入我国是在一九九九年,但全面大规模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是在二零零年底,我国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更多的是对国外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引入和应用,它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客户关系管理概念的引入阶段,第二阶段是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阶段。田同生发表了大量的关于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成果,对在国内的实施企业进行了长期的跟踪性研究,其主要研究成果是《客户关系管理的中国之路》的研究小组的王玉荣、孔祥云等,他们翻译了国外大量的翩研究成果,在与,的关系与整合、的实施等方面都作了大量的研究王广宇在其著作《客户关系管理》中对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和应用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川。纵观国内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国内研究还主要集中于吸收和引进国外主要学者的研究成果,自己还并没有相关的系统研究。和国外的情况相似,国内也出现了不少的系统集成上和软件供应上,如汉普咨询、联成互动、用友软件、中圣信息、金蝶软件、创智公司等,其中联成互动是国内中小企业解决方案的代表,用友、中圣、金蝶、创智等公司也都推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一、核心客户关系管理
核心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和关系营销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企业所面临的众多客户之中,是那一小部分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价值,核心客户关系管理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核心客艄芾硎锹舴讲捎玫囊恢址椒ǎ目的是通过持续地为客户量身订做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特定需要,从而培养出忠诚的一批客户。
二、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一)核心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分析
在对关系营销、客户关系管理进行文献资料研究后从管理理论沿革中探索核心客户关系管理的起源和发展,及其对企业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二)客户价值评估
在对客户价值的概念进行界定和分析之后,参考现有客户价值评价手段,提出了一套针对核心客户管理工作设计的客户价值评价方法。
(三)核心客户管理
借助于客户价值评价的工具,从发现找到核心客户,到分析了解核心客户,再到核心客户的针对管理,对核心客户管理工作的全部流程进行详细探讨,并对具体实施进行研究。
三、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诞生
从年开始,客户关系管理得到了诸多的关注,众多学者纷纷撰稿研究客户关系管理,国内很多软件厂商也不寂寞,在国外大的软件厂商如,纷纷介入中国市场的同时,国内软件厂商如用友、金蝶、联成互动、中圣信息、创智等也纷纷上马,推出本土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开始实施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这一切的产生和转变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的进步为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施在技术上创造了条件并提供技术支持管理理论的进步特别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的确立,是客户关系管理的灵魂然后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声音直接推动了客户关系管理的发展。〔来自这三方面的动力,使得客户关系管理在近些年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很多企业得到具体应用,并带来了显著的效果和良好收益。
随着实物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以产品为中心的观念也朝着客户转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必然导致对客户的重新认识。客户的获取、保持、流失对企业所造成的影响,以及企业的客户成本和客户对企业的贡献等都需要新的思想来经营,将客户作为企业的资产。在传统的管理理念以及现行的财务制度中,只有厂房、设备、现金、股票、债券等是资产。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始把技术、人才视为企业的资产。对技术以及人才加以百般重视。然而,这种划分资产的理念是一种闭环式的,而不是开放式的。无论是传统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论,还是新出现的人才和技术资产论,都是企业能够得以实现价值的部分条件,而不是完全条件,其缺少的部分就是产品实现其价值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主导者就是客户。
赋予客户“资源”的含义,那么客户就可以像企业里面的那些为企业带来直接利润的资源,比如货币资金、存货、成品一样处于重要的地位。更进一步,如果我们称之为“资产”,将其纳入会计核算的范围,那么客户资源就可以因为具有可用货币衡量的准确价值,使得客户的增加、客户的流失以及位个客户带来的收益的变化等等平常的经营现象引起每一个员工乃至企业管理层的足够重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资产的定论,资产必须具有以下三个要素:1必须是一项经济资源,未来可提供收益2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3可以用货币计量其价值。首先,客户资产是以客户为载体,通过与企业的交易活动来体现出客户的价值,客户与企业的交易活动可以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提供未来收益,其符合资产的第一属性。其次,客户资产的所有权是属于客户,但在客户与企业发生交易活动时,客户必须遵守企业所制定的交易游戏规则,或客户与企业达成长期的合作协议,在协议期内客户是受企业所制定的规则所控制的,基本符合资产的第二属性。再次,客户的获取、发展、维系都需要一定的成本,同时客户也可以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价值。目前的会计计量体系是可以对其进行计量的。这符合资产的第三属性。所以是可以把客户确认为企业的资产的。
核心客户关系管理是一个提出相对较晚的营销管理理论。它的提出与人们对一个企业客户的深人研究直接相关。核心客户关系管理的思想基础是被确定的某一企业,其客户群中能够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并不是全部,且只有小部分大致为,这些客户支撑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对这一小部分客户关系管理是一个提出相对较晚的营销管理理论。它的提出与人们对一个企业客户的深人研究直接相关。核心客户关系管理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有关它的理论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根据核心客户关系管理具体实施的需要,提出了核心客户关系管理工作的支持手段,即建立客户推动的组织结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高效的客户团队以及信息技术的支持。论文充分探讨了核心客户关系管理的意义和实施方法,在此基础上探索企业推广核心客户关系管理的运作方式和组织架构,从而为身处激烈竞争环境中的企业管理提供指导。在理论上就核心客户关系管理研究做出新的尝试,为关注与客户关系管理的学者提供参考,在实际应用方面可为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提供指导。
四、结论
核心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相对落后同时,核心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展开,未来的研究工作有必要继续从核心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和实施两方面展开继续深入的研究。并且虽然核心客户关系管理有助于企业在客户关系管理上面作出新的尝试,有效开展核心客户管理,但是核心客户管理自身也缺陷,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展开对有效防止核心客户管理缺陷的研究,使得核心客户关系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时间中一项有效的工具。核心客户关系管理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有关它的理论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核心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相对落后同时,核心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展开,未来的研究工作有必要继续从核心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和实施两方面展开继续深入的研究。并且虽然核心客户关系管理有助于企业在客户关系管理上面作出新的尝试,有效开展核心客户管理,但是核心客户管理自身也缺陷,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展_对有效防止核心客户管理缺陷的研究,使得核心客户关系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时间中一项有效的工具。
参考文献:
[1]李品睿,许守任,许晖. 基于RFM模型的核心客户识别与关系管理研究――以保险业为例[J]. 现代管理科学,2015,(06):24-26.
[2]张莺. 基于客户价值评估的A半导体公司核心客户关系管理[D].电子科技大学,2013.
一、关系营销理论的提出和营销范式从交易向关系的转变
在关系营销出现以前的营销理论以交易或者交换为研究的中心,早期重点研究营销渠道的效率,其后消费者行为逐渐成为研究的中心,其中以4Ps营销组合作为主要手段。关系营销的思想出现的很早,Magarry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营销的6项功能,其中的“契约功能”(contractualfunction)指的就是发展市场伙伴中的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60年代和70年代的两篇论文催发了关系营销理论的建立:其一,AdlerLee(1966)发现,企业之间的象征关系与传统的营销者——中介关系没有直接联系;其二,JohnArndt(1979)指出,企业趋向于与关键顾客和供应商建立持久关系而非仅仅只关注一次性的交易,并把这种现象定义为“内部市场化”。这两篇论文在欧洲和北美产生很大影响。在他们提出的关系营销思想基础上,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关系营销进行研究。其代表性的研究有诺丁学派(Nordicschool),从服务营销的研究出发,研究企业如何进行流程再造、实施内部营销以对外部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及价值增加;IMP学派(IndustrialMarketingandPurchasingGroup),研究的重点是产业市场的关系和网络;社会交换学派(SocialExchangeSchool),从社会交换的角度研究企业与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内部雇员、政府等关系。
关系营销各学派从不同的角度入手,采取不同的方法研究关系营销,因此对关系营销的定义也不同,主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如Bickert(1992)认为,关系营销就是数据库营销;Jackson(1985)认为“关系营销是与关键客户建立牢靠、持久的关系的一个营销导向”;Gronroos(1990)认为“营销就是建立、保持和加强与顾客以及其他合作者的关系,以此使各方面的利益得到满足和融合。这个过程是通过信任和承诺来实现的”。Gummesson(1990)从关系与互动的角度定义关系营销,认为“关系营销是市场被看作关系、互动与网络”。有些学者从更宽广的角度认识关系营销,如Morgan和Hunt(1994)认为“关系营销是指所有的旨在建立、发展和保持成功的关系的一切活动”。本文的研究建立在Morgan和Hunt对关系营销的定义的基础上。
关系营销与交易营销是两种对立的营销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的以交易为导向的营销认为市场是由同质性的无关紧要的个体顾客组成(至少在同一个细分市场是如此),关系营销认为市场并不是由大批无关紧要的个体顾客组成。每个顾客是需求和欲望、购买能力差异很大的个体,对企业来说,每个顾客对企业的价值也是不同的,市场营销学的“20/80”理论,即企业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顾客说明,卖方不应对每个顾客都同等对待,应将有价值的关键客户和其他客户区别对待。
(二)交易营销认为市场中交易双方的主动性不同,即存在“积极的卖方”和“消极的买方”,买卖双方是各自独立的因素,市场营销就是卖方的单方行为,卖方用产品、价格、促销等营销组合手段刺激顾客购买,即S—O—R的刺激—反应模式。关系营销认为市场并不都是由“积极的卖方”和“消极的买方“组成,具有特定需求的买方也存在寻找合适的供应商的过程,双方是互动的关系。
(三)交易营销的交易活动是由具体的单个交易事件组成,各个交易活动之间不产生相互作用;关系营销认为供求双方的交易是连续过程,大量的交易都是重复进行的,前一次的交易往往对以后的交易活动产生作用。如果顾客有一次满意的购买体验,也就是在购买中得到超过预期的价值,那么,他就会把这种体验带到下次的交易活动中去。一次购买行为只是双方关系序列中一部分。
(四)交易营销的产品概念主要是指产品的实体价值,而关系营销认为产品的价值既包括实体价值,也包括附在实体产品之上的服务,如按照客户的要求定制产品、从与供应商接触过程中得到的愉和咨询服务等。
(五)交易营销完全依靠市场价格机制发挥作用,供应商与顾客都是完全的理性“经济人”,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关系营销以“关系”作为研究的核心,认为顾客在交易中不但要得到经济价值还追求经济价值以外的其他价值,顾客是有限理性的“社会人”,关系以互惠为基础并存在“利他主义”倾向,关系的维护因素是信任与承诺,因此交易是处于市场价格机制与科层组织的行政指令之间的“关系范式”发挥作用。
(六)交易营销的价值来源于产品交易活动完成后价值在供应商、消费者、分销商等在价值链上的分配,而关系易注重新价值的创造。关系营销认为,客户购买产品并不单纯依据价格的高低,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可保证的稳定供货、低的失败概率、弹性的生产容量等。企业在与顾客、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相互的合作关系过程中,由于资源相互依赖、共同开发、信息供享、组织学习等因素,与交易营销相比,带来更高的价值创造(MorganandHunt,1994)。
从关系的角度看待营销是人类商业活动的本源的回归,关系营销是对市场营销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它将传统交易营销学研究的视角从关注一次性的交易转向保留顾客;从有限地满足顾客期望转向高度的顾客服务;从有限的顾客联系转向高度的顾客联系;从只关注顾客市场扩展到“六个市场”;营销的目的从获取短期利润转向与各方建立和谐的关系,大大扩展了市场营销学研究的视野。但关系营销是一把“双刃剑”,由于长期的“关系”带来收益的同时,也有不可忽视关系的成本和负面作用。关系营销的应用必须具备一些条件,在效益与成本之间、长期与短期现金流等方面达到平衡。
二、关系营销的应用和价值分析
根据在企业营销的哲学、战略和具体方法的不同,关系营销共分为三个层次(LouisE.BooneandDavidL.Kurtz,1998):(1)一级关系营销。是企业通过价格和其他财务上的价值让渡吸引顾客与企业建立长期交易关系。如对那些频繁购买以及按稳定数量进行购买的顾客给予财务奖励的营销计划;(2)二级关系营销。当企业不仅用财务上的价值让渡吸引顾客,而是尽量了解单个顾客的需要和愿望,提供并使服务个性化和人格化,来增加公司与顾客的社会联系时,就进入二级关系营销。二级关系营销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建立顾客俱乐部;(3)三级关系营销。是使企业和顾客互相依赖对方的结构性变化,也就是双方合作伙伴关系。在存在专用性资产和重复交易的条件下,一方放弃关系将会付出转移成本(Switchingcost),关系的维持具有价值,从而形成“双边锁定”。良好的结构性关系将提高客户转向竞争者的机会成本,同时也将增加客户脱离竞争者而转向本企业的利益。
关系营销认为,一级关系营销是低层次的,尽管这种方式对消费者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但却很难创造持久的顾客关系,因为竞争对手很快就会模仿从而失去优势。三级关系营销是高层次的,因为关系营销不仅仅是手段而且是营销哲学,双方的关系是互惠、稳定的,给双方带来长期的价值,可以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二级关系营销是界于两者之间的层次。
关系营销理论认为,应用关系方法可以给企业带来价值,主要体现在:
(一)关系是减少不确定性的手段。企业在变化急剧的环境下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从供应商方面看,供应商可能根据市场情况提高价格使企业付出更高的成本,供应商也可能转向更加有利的客户而使企业不得不付出更换供应商的成本和不确定性,特别是因不确定性而使原材料供应中断使客户遭受重大的损失。企业可以通过供货合同约束供应商行为,但这种约束在一定的情况下并没有很大约束力;从客户方面看,需求的变化常常使企业的生产量供应不足或大量过剩,难以预期;从企业内部看,企业管理者不仅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同时还要面对内部许多限制因素,多数人没有足够的分析数据及精力去分析。在决策过程中,管理者必须减少可能采取行动的可能性数量,设定某些因素是不变的。
关系易提供了解决复杂性的有效方法。为了克服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企业可能选择一次易与内部交易的折中——长期、重复交易。一次易代表的是典型的市场行为,而内部交易则是企业内的计划组织,长期的关系交易恰好可以克服两种机制的不足而具有灵活性和效率。关系方法是市场价格机制、科层组织行政手段之间的配制资源的有效方式。
(二)关系易可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新收益。在关系中,有几方面因素减少交易成本。(1)有限的供应商数量减少交易成本。包括花费较少的时间收集信息和评估新的供应商,谈判、协调、行为的控制和检查等;(2)因双方行为协调而降低单位成本,以及共同学习、经济规模交易而降低价格。(3)因减少在几个供应商转换而降低的运作成本,其中包括双方磨合成本。关系易新的收益来源于交叉销售、发展新的产品和服务,和进入新市场的收益等。
(三)利用外部资源实现效率。单个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必须具备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同时,在变化迅速的环境下,企业拥有全部所需要的资源也使企业失去灵活性。为解决内部资源的有限性与企业经营的灵活性矛盾,企业从孤立地依靠自有资源转向建立关系。关系易在提高新产品开发速度、构筑进入壁垒、能力互补等方面具有优势。
(四)关系营销可使企业获得经济价值之外的社会价值。在单个公司来说,关系是一个重要资产。他们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创造效率和创新,还表现在提供信息、影响其他公司。在许多公司,关系可能是最重要的资产。关系是组织之间学习的良好途径。
但在实践中,许多企业不愿介入关系,这是因为关系具有两面性:(1)相互依赖与失去独立性的矛盾。关系意味着相互依赖,介入关系的一方不放弃一些独立性是不可能的。关系的一方必然介入另一方的内部事物。建立关系对合作双方还需要一定的资源需要,甚至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也要作相应的调整。关系限制了供应商和客户选择的自由性。如果介入关系,就不能自由地向其他供应商转移。(2)双方预期的价值的不对称性。供应商和顾客对建立关系的意愿和条件可能不一致。从消费品市场来看,更多的情况是消费者缺乏关系的意愿。(3)关系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关系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实际上是很难避免的。关系的管理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关系管理涉及双方的互动过程,如主动适应、学习与一定的忍耐能力。因此,单方面的信任与承诺并不能一定保证关系的顺利发展;(4)关系方法限制竞争,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如供应商对关系客户与其他顾客区别对待,有人认为是一种对消费者的歧视行为。其造成的结果是:有的新顾客只好介入关系,但另一部分新顾客因此而转向其他供应商;(5)长期价值与短期收益的不一致性。建立关系需要双方对关系进行投资,有些投资的回收要等待相对长的时间。而现有的企业财务现金流没有能力反映其价值。企业的管理者在实现企业长期利益与获得短期利益取悦股东的两难选择中,往往会选择后者。
三、关系营销与交易营销的演化和兼容性
营销采取关系导向还是交易导向关键在于双方的意愿,而不是单方面的行为。也就是说,只有在双方关系意愿匹配上达到平衡的基础上,才可能发展关系易。如下图所示:
在上图中,如果供应商与顾客都是交易导向(Ⅰ),或者双方都是关系导向(Ⅳ),那么将达到平衡状态;如果一方是交易导向而另一方是关系导向[(Ⅱ)、(Ⅲ)],表明一方具有关系的动机,而另一方却以短期利益为目的,机会主义行为就会发生,由于双方交易意愿不匹配,必然会向(Ⅰ)移动而不会向(Ⅳ)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更长的时间内,(Ⅰ)、(Ⅳ)的平衡也可能是相对的,如在供、求双方关系失败的情况下,如果还维持交易,那么必然是状态(Ⅰ),即双方都采取交易导向。
如果考察为什么供应商或客户会采取交易或者关系导向,则取决于双方各自希望从交易中得到什么,以及对交易方的了解程度,即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对交易导向的影响。更多的情况下,企业营销中往往同时使用关系营销与交易营销导向,而不应说取其一而否定另一种方法。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关系或交易动机决定于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表现在:从客户方面看,不同的客户营销导向不同,同一客户在不同情况下营销导向也不同,并不是所有顾客都愿意建立关系,有些则缺乏关系的意愿。从供应商方面看,对有的客户希望建立稳定的长期关系,而对有的客户则不希望建立关系。从产品和服务的性质看,有些适宜关系导向,而另一些则适宜于交易导向。如当产品定制化、差异性时,往往希望选择特定供应商以满足特殊需求;当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时,则缺乏关系交易的动机。从市场环境来看,关系营销在环境不确定性高的情况下成效更大,而交易营销适用于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双方选择交易导向还是关系导向,要看在交易目的、意愿、资源等方面的匹配情况。
(二)营销手段的应用应使短期收益与长期利益的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均衡。无论关系营销还是交易营销,其实施都要分析一定时期内收益与成本,及时进行评估和决策。关系营销注重长期收益,而交易营销立足于即时经济收益。由于关系价值的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关系价值的评估有时需要管理者的主观判断,不能完全采取精确的财务上的计算方式。
(三)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与顾客的距离缩短,双方的沟通更加便利。关系营销的核心之一是双方关系过程中的互动,即通过直接接触与沟通实现价值,而交易营销主要是通过分销渠道与顾客间接沟通。在买卖双方的关系中,双方直接接触的距离越近,建立关系的愿望就越迫切。在通过分销渠道间接面对大量消费者时,厂商主要是通过提高品牌宣传忠诚度来加强与消费者关系的。在过去,之所以存在“消极的顾客”与“积极的厂商”,根本原因在于双方沟通的便利性的不对称,而不是顾客缺乏主动沟通的意愿。企业可以通过媒体、促销活动向消费者传递信息,而消费者却缺乏有效的渠道。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特别是国际互联网,双方的沟通与接触更加直接、频繁、快捷。从这一点上看,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关系营销与交易营销在技术支撑上进一步融合。
(四)关系性营销方法与4Ps营销组合可以演化与并存。在关系营销的三个层次中,其中第一层次的关系营销与4Ps营销组合近似,是界于两种方法之间的混合方法。在交易营销中,产品的差异化满足顾客特定需求,需求满足导致顾客满意,顾客满意又引致重复购买,重复购买意味着双方有可能建立长期关系。因此,可以说产品的差异化是交易营销向关系营销转化的动因之一;从企业的品牌看,消费者对特定品牌的忠诚也一定程度体现了关系营销的理念;从关系本身看,关系不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还是一个演化的过程。关系即可以是紧密的伙伴关系,也可以是松散的客户关系,其深度决定于双方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看,从不建立关系、松散的关系到紧密的关系形成一个序列,他们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演化的。
参考文献:
[1]AndrianJ.Palmer:Relationshipmarketing:auniversal;paradigmormanagementfad[J],Thelearningorganization,Vol3,Number3,1996.
[2]ChristianGronroos,:Frommarketingmixtorelationshipmarketing:towardsparadigmshiftinmarketing[J],Managementdecision,Vol.32No2,1994
[3]FredericE.Webster,Thechangingroleofmarketing[J],Jr,Vol.56(Oct1992),Journalofmarketing.
[4]JaquelinePels:Exchangerelationshipmarketinginconsumermarkets[J],Europeanjournalofmarketing,Vol.33No.1/2,1999.
论文摘要:煤业公司要成功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就必须对自身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并制定煤业公司产品策略、煤炭价格策略、煤炭渠道策略、煤业公司客户关系营销策略等有效的煤炭营销策略。当前煤业公司面临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重挑战,部分矿井资源枯竭,煤业公司尚未完全建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营销组织的设置和运作尚不够科学合理,各种营销策略的实施尚未完全到位。
当前我国煤业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首先,部分矿井资源枯竭,产品开采成本居高不下,优质产品比例下降,产品市场竞争乏力;其次,煤业公司尚未完全建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营销组织的设置和运作尚不够科学合理,各种营销策略的实施尚未完全到位。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对煤炭营销策略的实施和技巧做出了分析。
一、煤炭营销策略的具体实施
(一)煤炭产品用途与目标市场选择
煤炭产品从具体用途上看有许多分类,不同煤种、煤质又有其特定的使用方向。首先,煤炭作为燃料,在我国的能源构成中占70%以上,其广泛应用于动力锅炉、取暖锅炉、蒸汽机车、船舶、炊事及民用生活等:其次,作为工业原料,主要用于炼焦、气化、液化、煤化工和煤制品(石墨、碳素)等;再次,煤炭作为辅助材料可用于建材业:如水泥、石灰、陶瓷制品的烧制等。煤炭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不用于直接燃烧,而是作为工业原料进一步加工转化,这是煤炭产业的发展方向。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只要认清这些用途和用向及用户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寻找与本企业生产条件、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目标市场,为特定的用户服务,煤炭企业就可以掌握市场主动权,按需组织生产,达到企业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二)明确煤业公司的市场定位
1.价格定位。精明的营销人员知道他的用户的总成本是多少,然后制定自己产品的价格。企业通过降低产品成本和交易成本(运杂费),使得自己在竞争中获得价格优势,处于有利地位。
2.质量定位。以高质量的产品赢得用户。产品质量的提高对于企业的市场份额、利润等各项指标都有积极的影响,如南屯矿选煤厂建成后,煤炭质量大幅提高,价格也由原来的380元吨,上升到490元吨,在以前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仍出现预付款排队购买的现象。质量定位常常是企业获利颇丰的定位方法。
3.服务定位。例如:根据用户的设备状况,为用户做严谨的、切实可行的燃煤技术经济分析,根据用户的炉型进行配煤,从而会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三)实施市场占有策略
要和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特别是大、中型用户,要保持质量和价格的稳定性,也可签订中长期合同;要利用一切销售渠道,采用直销、经销、、配送、联营、易货贸易等方式,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的市场营销网络;要采取灵活的销售手段,如销售提成、超价按比例分红等方式促销。
二、煤业公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在企业的整体营销战略计划过程中,如果说目标市场的确定在于选取主攻方向,市场定位在于确定进攻方位,那么营销组合策略则是制定进攻的战术方案。企业的营销组合围绕对目标市场用户的心理定位而展开,各策略要协调配合以形成对目标市场作战的整体优势,而非某一单个策略的优势。企业在目标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经营特色,通过营销组合充分体现出来。煤业公司必须根据自己的目标市场特点,进行各种营销策略的有效组合,以提高市场营销的整体功效。
图1市场营销组合战略图
(一)煤业公司产品策略
1.适销对路。煤炭企业要根据目标市场用户对煤种、煤质的不同要求,搞好煤的洗选、筛选和各种煤的粗加工、精加工及深加工;提高煤炭的洗选率,减少原煤出矿;开拓无烟煤、精煤的高炉喷粉市场;利用洁净技术,发展型煤加工;建立水煤浆厂;开发煤层气;发展煤汽化、煤液化;发展配煤。
企业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煤炭配送中心,根据用户的需要配成合适的煤种和煤质。其次,实行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包括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工序、阶段都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实行全员全方位管理,形成全过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最终达到煤炭产品的灰分、水份、硫分、含矸率和发热量等均合乎用户要求。
2.提高信誉,完善顾客服务。顾客服务是为使顾客满意并为了与顾客保持长期友好互惠关系,建立顾客忠诚的活动。急用户所急,想顾客所想是搞好服务的前提,而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则是提高服务质量的保障。即:买前及时为顾客提供本企业及煤炭产品有关资料,减少用户采购的盲目性,节约采购费用;售中解答顾客疑问,介绍保管使用知识,解决客户实际困难,帮助车船装运等,售后及时走访用户,了解使用情况和满意程度,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给予合理解决。
(二)煤炭价格策略
1.制定有利于煤炭价格合理。长期以来,煤炭价位一直偏低,煤炭价格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致使煤炭企业长期亏损,依靠国家补贴维持再生产。需求导向的按质定价有利于煤炭价格既反映价值,又反映供求,从而符合用户和煤炭企业双方的利益。
2.是煤炭企业生存发展的要求。任何一个煤炭企业随着开采强度的增加,资源的减少,都要经历兴盛、衰老、报废的过程。因此煤炭企业的价格必须要为企业带来收益,积累资金,为以后转移、转产做准备。
3.是由煤炭产品的特点决定的。煤炭开采后进行销售主要以固体颗粒和粉状出现,产品具有可延伸性,能够混配、洗选加工,从而扩大了煤炭的产品结构。
4.是由需求状况决定的。需求量大、销路好的煤炭要适当提高价格,需求量小,销路差的煤炭要适当调低价格。
由以上分析得出需求导向下的按质定价,煤炭企业在采用需求导向下的按质定价后,还要采用适应的议价技巧,即高质高价的煤炭产品要强调质量,把用户的注意力集中在“质量好”的方面;低质低价要强调煤炭价格,使用户的注意力集中在“价格低”的方面,从而提高交易的成功率。
(三)煤炭渠道策略
第一,确定以直接销售渠道为主,力求主渠道长期稳定。对大型用煤企业实行直销定点供应,购销双方应在全国或省级订货会上直接签订购销合同,由铁路部门确定运量,负责承运。第二,选择合适的中间商。利用中间商的销售网络、业务经验、专业化和规范经营的优势,通常可以得到高于自营销售所获得的利润。第三,建立有效的销售渠道管理系统。在用户调剂、价格确定、运力安排、货款回收、商务纠纷处理等方面实行统一协调管理。
(四)煤业公司客户关系营销策略
1.建立用户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营销。建成用户信息数据库,可以借此准确寻找目标客户,详细了解每一客户对煤炭产品特性的要求,保证按需生产、按需供货,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率。利用数据库还可以经常保持与用户的沟通和联系,了解其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营销方案,有效防止客户流失。
2.建立情感联系渠道,实施感情营销。企业的产品能否销售出去,不仅与质量、价格等有关,也与用户的情感联系相通。只有打动顾客的心、赢得顾客的爱,才能顺利地把产品销售出去。关系营销要求煤炭企业与用户之间不仅要建立购销渠道,而且要建立起情感交流渠道,加深双方的情感联系,培养用户对企业的信赖。
三、结论
煤炭企业要适应竞争形势,继续转变观念,运用现代营销理论和策略,努力开展关系营销活动,克服困难,真正走出低谷,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面对当前煤炭市场出现的好转趋势,煤炭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要真正实现全行业增盈增效、可持续发展仍是一项很艰巨、充满挑战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董政玲.浅谈国际市场煤炭营销策略[J].中国经贸导刊,2003,(3).
[2]PeterK.Nevitt,FrankFabozzi.ProjectFinancing[M].EuromoneyPLC,1995.
关键词:商业银行;客户服务与管理;IT支持体系
一、 构建IT支持体系的原则与重点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主要分为三类:集团及战略客户、一般机构客户、中小企业及零售客户。其中,集团及战略客户属于我国商业银行的重点客户。当前,受到信息科技部门资源有限的约束,在IT资源不足的条件下,应按照客户的贡献度、重要程度等指标进行客户分类管理,为不同类别的客户提供不同的信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客观上,信息科技部门的发展通常会经历单项应用阶段、跨部门整合阶段和战略规划阶段。在不同阶段,IT支持体系的原则也有所不同。
1. 单项应用阶段。在单项应用阶段,商业银行对信息科技部门的要求集中于技术层面,包括软件系统、硬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软件系统、硬件系统故障的排除,即“消防队员”的角色。此时,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部门创新的原则为:(1)保障全行业务安全平稳运行与发展;(2)优先保障重点客户的需求。
2. 跨部门整合阶段。在跨部门整合阶段,在保证数据库安全与稳定的同时,信息科技部门还需要满足用户对高级技术支持和信息及时到位的需求,信息科技部门的目标逐渐转向管理职能。此时IT支持体系创新的原则为:(1)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根据成本和效益相匹配的原则,尽力解决自身和内部其他部门的新的IT需求;(2)在满足重点客户的需求下,解决绝大多数客户普遍的需求。
3. 在战略规划阶段,信息科技部门从技术服务部门转变为跨信息技术和业务的管理部门,并逐渐从支持保障部门过渡到战略部门。此时信息科技部门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客户的需求,并以IT支持驱动业务的发展。(1)保障所有客户提出的合理需求。(2)能够根据信息科技的最新发展,主动提升对客服的IT服务与支持,提升内部管理的效率,增加业务的附加价值、延长业务价值链。
我国银行业正处于从单项应用到跨部门整合的过渡阶段,兼具两个阶段的特点,此时的客户管理与服务创新的重点应该是提升信息部门的效率,以保证信息科技部门能够在保障全行业务安全平稳运行的基础上解决客户的普遍需求。
二、 IT支持体系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
根据现代银行业的实践,在上述IT支持体系构建原则的指导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从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与信息科技建设等几方面构建客户服务与管理创新的IT支持体系。具体地,在制度建设方面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首席信息官制度;在组织建设方面能够准确定位并且提供高质量、高效信息服务的信息科技部门;在信息技术建设方面建立能够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1. 制度建设。
(1)人力资源管理。①明确人力资源计划目标。科学制定与信息规划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计划,有利于改变IT部门人力分配不合理,知识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为银行业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人力保证。②合理的人才需求结构。合理的、相互匹配的人才需求结构有利于互不专业人才群体的形成,同时高度细化分工的信息科技团队可以实现商业银行经营信息化的目标。③持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信息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需要企业管理层与信息部门有计划地进行开发与培养,,我国商业银行可使专业人员通过实践,通过持续学习培养信息科技人才。
(2)首席信息官制度。首席信息官制度,即在高级管理层设立首席信息官一职,直接对行长负责,领导信息科技工作,并制定和实现商业银行的信息化战略,使信息科技因素能够成为各项相关业务的决策依据,从管理的角度提升信息科技的重要性。首席信息官的具体职责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和技术方案;②实施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和技术方案;③开展企业信息化管理与服务
2. 组织建设。从组织建设来讲,科学的IT支持体系的核心是商业银行合理定位IT部门。对于现代银行业来说,IT部门终将成为战略部门。因此,IT部门与业务部门是“鱼和水”的关系。在未来的发展中,IT部门不应仅仅充当“消防员”的角色,而是应当围绕建设客户中心型的信息化银行这个目标做出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全社会的经商环境更加信息化,这就要求必须尽快建成全面信息化的银行。也就是,IT部门除了要负责领导银行的信息化和系统运维之外,还要拟定信息科技发展战略,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的发展作为全行发展的战略任务。同时当好银行的“智囊”,承担传统信息科技技术职能和决策支持部门的职能。
IT部门的职能应当符合目前金融信息化的战略目标,科学划分各职能之间的界限,缩小部门间由于信息传递损失导致的沟通不畅。按照信息科技部门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决策支持部门的定位,应当将承担传统信息科技技术职能和决策支持部门的职能划分为:(1)IT系统基础设施的运营与维护;(2)维护IT系统数据库;(3)规划IT系统总体功能结构;(4)为企业决策提供IT支持;(5)规范与标准化相关技术标准;(6)企业职员信息化培训;(7)制定、完成企业信息化战略;(8)领导企业信息化工作,再造企业工作流程,推动企业变革。
3. 信息技术建设。“以客户为中心”是银行开展业务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商业银行要想从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营销理念就必须从传统的关系营销向现代的服务营销转变。随着金融服务业的外延不短扩展,金融机构内部的界限也逐渐模糊,银行业金融机构也逐渐向横管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机构发展。在传统金融业面临着具有较低成本优势的的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金融业日益开放的背景下,完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拓宽客户服务渠道,必将成为IT部门信息技术建设的重点。
(1)建设科学高效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客户是银行最重要的资源,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商业银行越发重视市场拓展与维护,相应的,识别客户贡献度、吸引有价值的客户并维护好客户管理就成为银行利润最大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开发包括分析型客户关系管理(ACRM)系统和分析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OCRM)在内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对客户数据整理、分析并用其做出响应的决策,开展相关业务就势在必行。一个具有完备功能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通常在以下几方面能够帮助商业银行进行客户关系管理:①促进银行产品创新、再造工作流程、提升营销服务水平;②批量处理、分析客户相关信息;③根据不同需要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进行分析;④整合分散在各独立系统中的数据资源,实现数据共享;⑤通过多渠道综合比对分析形成统一客户视图。
①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与数据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将各独立交易系统中的数据以合意的方式整理、加工、保存、更新,使得各个信息系统的协同运作成为可能。
②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与流程再造。CRM的理念就是要以“客户为中心”,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从运营、决策等多方面再造流程,对工作方式产生了根本性变革。
③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与服务创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使得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行为习惯、偏好、运营特点等有针对性的提供差异化服务。
(2)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有利于银行更好地服务客户,进一步拓展银行业务的价值链。不少著名的跨国银行已经将大数据技术应用至风险评估、产品创新、决策支持、差异化营销等多个领域。①风险评估。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增加信用风险输入维度,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动态管理客户的信用风险,降低违约概率,同时预防信用欺诈。②差异化营销。银行可以依据大数据分析,预知企业客户未来资金需求,提前进行预约,提高客户体验。可以依据大数据分析报告,进行差异化营销,提高客户满意度。③需求分析和服务创新。可以利用整体样本数据,如从客户行业,收入,所在地,行业,资产,信用等各个方面对客户进行分类,依据其他的数据输入维度来确定客户的需求来定制产品。④运营效率提升。大数据可以展现不同产品线的实际收入和成本,帮助银行进行产品管理。还可以帮助市场部门有效监测营销方案和市场推广情况,提高营销精度,降低营销费用。⑤决策支持。大数据可以帮助商业银行为即将实施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可以依据大数据分析归纳出规律,进一步演绎出新的决策。
(3)增加客户服务的渠道。对于银行业来说,电子银行服务能够在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提升客户体验,有效降低服务单位客户的成本,是实现多渠道客户服务的重要手段。
电子银行业务较之于传统柜面业务有如下特点:①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银行突破了物理条件对银行服务时间、服务地点和服务能力的限制,使得大量银行业务的办理脱离了银行网点,从面对面的服务方式改为用户通过事先获得的电子证书获得更为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②用户的便捷自助操作。电子银行业务将商业银行从大量的固定资产与人力成本中解放出来,降低了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从客户角度来看,电子银行业务优化了业务办理流程,通过电子渠道,客户可以自主办理金融业务,提升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同时,电子银行服务使得客户摆脱了时间和空间对办理业务的限制,解决了全球一体化下金融交易可以全天进行,而金融机构还处在8小时工作制下的茅盾。③科技含量的投入使得边际成本低。对于电子银行来说,所能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功能越多,所提供的服务越安全和便捷,客户黏性就越大,所能吸引到的客户就越多,因而为单个客户提供服务的成本随着客户规模的扩大也逐渐趋于零,形成正反馈。④电子银行的发展提升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而电子银行是信息科技与银行业务结合的产物,因而随着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更加需要既懂金融业务,又懂IT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三、 我国商业银行客户服务与管理创新IT支持体系的实现路径
当前,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高效的客户服务与管理创新的IT支持体系,应该通过以下路径来实现:
1. 建设一支高素质、复合型IT人员队伍。(1)培养一支高素质、懂银行业务、IT技术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在前台业务部门、风险控制部门以及一些关键岗位配置信息科技部门人员。(2)完善信息科技人员业绩激励机制,拓宽信息科技人员发展空间。建立职务、职级与职称并行的薪酬体系,打破信息科技人员晋升的“天花板”。(3)明确核心能力发展要求,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基于信息科技发展战略明确信息科技人员核心能力要求,科学制定信息科技人才培养方案。做好需求管理,加强专家级领军人才的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4)针对不同岗位的需求,制定更为细分和差异化的培训目标,建立涵盖入职与履职全方位、立体的培训体系。并结合业界最新变化调整培训方案与培训目标。
2. 向首席信息官制度过渡,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水平。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部门已经可以满足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的绝大多数需求,正处于从“单项应用”阶段到“跨部门整合”阶段的过渡期。为了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化水平,实现银行业务向信息驱动模式转换,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客户需求新变化,继续保持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优势,应当考虑建立起首席信息官制度,负责领导IT部门制定、完成企业的信息化战略。
增设一名高层管理人员涉及很多需要考虑的因素,同时还要履行相关的组织程序和法律程序,审批流程所需时间较长。因此,可采取渐进式方式向首席信息官制度过渡:例如,设立银行信息科技委员会(领导小组),由商业银行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任委员会(领导小组)主任(组长),由委员会(领导小组)领导信息科技工作。
3. 明确IT部门的定位,构建能够动态满足客户主要需求的组织架构。本质上来说,企业信息化的程度要与企业信息科技部门的定位相匹配。企业信息化程度与信息科技部门的不匹配会造成企业资源的错配,降低了企业资金运用效率与企业的工作效率,对企业信息化发展无益,因此应合理调整IT部门在银行业务与经营中的定位。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IT部门的定位不应当只是“救火队员”的角色。IT部门在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必须更多地了解业务部门的状况,积极疏通业务部门进行信息化整合后的业务流程,为各个业务部门提供一个共享的数据与信息平台。除了保障基本业务正常运行外,银行业务流程和客户关系管理再造也应该作为IT部门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还应优化信息科技组织定位,根据银行业务部门的发展需要明确信息科技发展策略,依据内部控制与合规性的要求,建立涵盖IT风险管理、IT审计、IT专业技术的职能部门。提升信息科技的业务支持和决策支持功能。
4. 全面建立分析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以使用操作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主,多个系统间的数据形成了信息孤岛,数据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因此,应当全面使用能够对数据价值深度挖掘的分析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ACRM),为业务运营和决策提供支持。
在统一的系统下建立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模块,模块之间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在统一系统下共享数据相互联系。建立数据仓库,为识别客户贡献度,细分客户类型,管理层决策储备相关数据。同时参照国际通行模型开发符合本行情况的客户贡献度模型,综合考虑与收入成本相关的多个因子,为提升决策水平、开展营销服务提供依据。
5. 运用大数据技术强化我国商业银行的IT服务能力。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营销服务水平。一是拓展客户资源。通过对大数据的获取与处理,我国商业银行可有效扩展客户信息接触面,获得更多市场机会;二是获取全面的客户画像,真实呈现客户身份、资产、喜好、情绪、行为、社会关系等“立体视图”。三是开展精准营销。
利用大数据技术强化风险管理能力,通过对大量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可以有效识别授信人风险,提升整体的风险防控能力。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运营管理模式,可以利用大数据提高决策效率、优化处理流程、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6. 强化电子银行渠道,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安全便捷服务。(1)提高呼叫响应系统的服务质量。在未来我国商业银行电话呼叫中心和网络平台咨询服务体系应拓展为跨多种终端设备的交互系统,能够向电话、PC和移动端等多种终端设备提供咨询投诉等服务;(2)提升电子银行的客户吸引力。随着客户对全能银行服务的要求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所能提供服务数量和质量都会影响资金的沉淀量。因此,银行信息科技部门需要与业务部门共同努力丰富网上银行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使商业银行能够提供更多元的电子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 雷陈光,陈运娟.大数据时代下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思维变革[J].金融与经济,2015,(4).
[2] 侯敬文,程功勋.大数据时代我国金融数据的服务创新.财经科学,2015,(10).
[3] 周林洁.金融集团信息科技机构组织设计与管理模式研究――以平安集团、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为例.南方金融,2014,(9).
[4] 骆鹏.成都银行IT治理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0.
[5] 严盖.我国商业银行服务管理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2.
关键词:客户关系,核心竞争力,客户定位,客户流失,客户忠诚度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越强,就越容易建立和获得竞争优势,使竞争对手越难以赶上或超越。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提供给企业进入多个市场的潜在途径,增长了企业把握市场机会的实力,能引导企业满足客户多个不同的需要,并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产,这种战略性资产能给企业带来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1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密执安大学商学院的普拉哈拉教授和伦敦商学院的哈姆尔教授于1990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的论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提出的。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长期形成的、蕴含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它不仅仅表现为企业拥有的关键技术、产品、设备或者企业的特有运行机制,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为上述技能与机制之间的有机融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包括:核心技术能力、核心生产能力、战略决策能力、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企业文化等等。这些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有无形的也有有形的。
2 企业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某些构成要素在形式和内容上将发生变化。企业与客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彼此之间以及与各类信息之间的连接,这不仅使客户可以寻找到能够满足其需求的最佳服务供应商,而且消除了现存市场上固有的进退壁垒。对于今天的企业来说,客户的需求就构成了市场,也成为企业获利能力的显在或潜在的根源,客户的满意就是企业效益的源泉。企业在市场中获取所需的要素组合,例如资源、人力、资本、信息等都可以很快被竞争对手复制。但是,良好的客户关系是竞争对手模仿不了的。企业通过客户关怀,了解客户的需求,专注于建立长期的客户关系,并通过在全企业范围内实施“以客户为中心”战略来强化这一关系,为客户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服务,增强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促使客户回头购买更多的产品,企业整个业务也将从每位客户未来不断的采购中获益,实现企业与客户双赢。所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体系(图 1),培育良好的客户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3 “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下对客户关系的重新诠释
Internet正在改变着企业管理的模式,也彻底改变着企业与客户交流互动的方式,从传统的“以销售为中心”的时代走人了一个全新的商业运营时代--“以客户为中心”的关系营销时代。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体系,就要研究如何留住客户,与客户的关系如何相处,如何维持客户的忠诚度并通过他们影响潜在用户、扩大市场份额,如何让客户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从而增进彼此的信任和感情等等。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企业目标与客户的目标往往是背道而驰的。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企业希望尽可能提高价格多得利润,而客户则希望尽量降低价格,以少受损失。现在,新的商业模式强调合作的价值,客户和企业都希望在他们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合作关系。由“一方受益,一方受损”的“零和博弈”、“输输关系,转变为总体利益最大化的“赢赢关系”--企业与客户共享所创造的价值,而不是一方独吞,这种趋势表现为客户或供销商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而一同来解决问题。
4 研究客户关系的第一步--客户定位
4.1 客户是谁?客户的概念有外延和内涵之分 (图2):外延的客户是指市场中广泛存在的、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有不同需求的个体或群体消费者;内涵的客户则是指企业的供应商、分销商、以及下属的不同职能部门、分公司、办事处、分支机构等。企业不仅要满足外延客户的需求,而且也要满足内涵客户的需求,使企业的价值链顺畅发展。
4.2 客户定位的步骤。(1)准确识别客户:通过分析来自于内部账目、客户服务部门和客户数据库的客户记录来了解客户群,获得客户的真实、具体、详细的身份,以开展下一步的交流和互动。 (2)区分客户群中的不同客户:有些客户相比之下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利润,有的客户则更具有长远的价值。衡量客户对企业的价值的标准要看客户对企业产品消费的增加潜力和对企业的长期价值。对企业价值最大的客户被称为“最具价值”客户;对企业的价值仅次于最具价值的客户被称为“最具成长性”客户;还有一类被称为“低于零点”客户,是因为企业为支持和服务于这一类客户的成本可能会超过边际收益,对企业意味着负面价值。在最具成长性客户与低于零点客户之间还会有多个其它类型客户,他们没有明显的长期价值,但仍然会给企业带来利润。(3)与有价值的客户发展一对一的互动营销。可以肯定,企业对于以上三类客户必然要区别对待。比如通过让最具价值客户参与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流程设计,让他们知道企业是按照他们的需要提品的。对于最具成长性的客户,在一定范围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促使其成长为最具价值的客户。对于低于零点的客户,提高价格,使这批客户或者转变为有价值的客户或者转向购买竞争对手的产品。(4)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采取措施最快最准确地发现客户的真正需求,并致力于满足客户的这种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培育客户对企业忠诚度。
5 客户流失分析
5.1 企业价值链与客户流失分析。企业经常面临的一个难题和困惑就是客户流失问题。这是客户关系研究中应该研究的内容,包括对客户流失的状况进行监控、分析客户流失原因,使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其经营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环节。我们运用企业的价值链来分析客户流失的原因。客户之所以终止与企业的商务关系,表明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存在某些或多方面的缺陷。价值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对企业为客户创造的价值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只要沿着价值链的相反方向,从客户价值链的缺陷出发,逐步细化,追溯到影响并降低客户价值的各种因素,进而反映出企业各项价值活动中出现问题的环节。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包括市场营销、销售、生产、服务、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导致客户流失的原因可能存在于上述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中。比如在销售活动中,客户与企业的许多职能部门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每一个可能的接触点(图3)出现问题,都可能使销售活动中断。企业在认识了客户接触点的重要性后,要把客户接触点作为建立良好客户关系的开始,致力于培养具有“以客户为中心”服务观念的员工团体,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减少客户流失,甚至吸引来新的客户。
5.2 客户流失的补救措施。客户因不满而离去,他很可能会向其亲朋好友和周围的其他人传播这种不满,从而使企业的声誉受损。为此,企业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弄清客户不满的原因,迅速采取纠正措施,清除存在的缺陷、不足或隐患,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2)用最短的时间与不满的客户联系,表示歉意,采取补救措施。(3)调查竞争对手“挖”走客户所用的方法和策略,从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或失误,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6 客户关系研究的核心--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使得许多商品或服务在品质方面的区别越来越小,这种商品的同质化结果,使商品品质不再是客户消费选择的主要标准,客户越来越看重厂商能否满足他的个性化需求和能否为他提供高质量与及时的服务,这样对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行研究的工作便越来越重要了。
6.1 什么是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客户满意度是指客户对其要求已满足的程度的感受。客户忠诚度是指客户愿意继续购买本企业的产品,愿意向其亲友、同事宣传本企业的产品。从图4可以看到,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满足客户的期望,能达到客户的满意;进而了解并满足客户潜在的需求,才能实现客户的忠诚。对于企业来说,达到客户满意是基本任务,否则产品卖不出去,而获得客户的忠诚,是参与竞争取胜的保证。
6.2 反映客户忠诚度的指标。企业在研究客户忠诚度时应设置一系列的指标来考核工作目标。下面是一些能够反映客户忠诚度的指标:(1)客户重复购买率:重复购买的次数越多,对此商品或服务的忠诚度越高。(2)客户对本企业商品或品牌的关注程度:对企业的商品或服务予以关注的次数、渠道和信息越多表明忠诚度越高。(3)客户对竞争商品或品牌的关注程度:关注程度提高,对本企业的商品或品牌的忠诚度下降。(4)客户对商品价格的敏感度:对产品或品牌的价格敏感度越低,表明忠诚度越高。(5)客户购买行为的选择时间:客户选择产品所用的时间越短,表明忠诚度越高。(6)客户对产品质量事故的承受力:客户对出现的质量事故越宽容,表明忠诚度越高。(7)客户对商品的认同度:如果客户经常向身边的人推荐本企业的商品,或间接的评价中表示认同,则表明忠诚度越高。
6.3 如何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如何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呢?那就是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不断丰富客户价值。(1)改进企业形象,包括创造名牌产品、名牌企业等无形资产,为客户增加更多的“附加值”。(2)与客户合作,让客户更多地参与产品实现的过程,使产品更加适应客户的特殊需求和期望。(3)不断给客户提供“欣喜”,使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得到超越。(4)与客户加强沟通和联系,让客户知道自己在企业心目中的“上帝”地位。
7 培养良好的客户关系--企业建立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7.1 “客户让渡价值”--高质量客户关系的基础。客户让渡价值,是指客户购买产品或服务实现的总价值与客户购买该项产品或服务付出的总成本之间的差额。客户购买实现的总价值指客户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所获得或期望获得的利益总和,包括产品的价值、服务的价值、消费活动的价值和潜在价值等;客户购买总成本则指客户为购买该项产品或服务消耗的货币、时间、精神和体力等成本的总和。企业只有实现了客户让渡价值的增值,才能保证客户真正满意,也才能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因此,客户让渡价值成为企业建立、维持和增进高质量的客户关系的基础。由于客户将购买他们认为能提供最高客户让渡价值的商品,因此,只有那些能够针对具体客户群提供比竞争对手更令客户满意的商品、实现客户让渡价值更大增值的企业,才能长期保持住客户。
7.2 客户关系的类型和选择方法。企业在具体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建立何种类型的客户关系,必须针对其商品的特性和对客户的定位来做出抉择。在研究中,常把客户关系分为以下5种。
这5种客户关系类型之间并不具有简单的优劣对比程度或顺序,因为企业所采用的客户关系类型既然取决它的产品以及客户的特征,那么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在对待不同客户时,都有可能采用不同的客户类型。比如一家生产日用化妆品的企业,与它的消费者之间常会建立一种被动型的客户关系,企业设立的客户服务机构或联络中心将听取客户的意见、处理客户投诉以改进产品;但这家企业同大型的超市或零售企业及连锁的美容产业机构之间,常可能建立一种伙伴型的客户关系,实现产销企业之间的互惠互利。企业可能根据其客户的数量以及产品的边际利润水平,根据国5所指示思路,选择合适的客户关系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