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微企业发展

时间:2023-03-20 16:13:14

导语:在小微企业发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微企业发展

第1篇

    经济新常态之下,中小微企业需要得到更高的关注。项俊波说,目前,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战场,是顶住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重要因素。

    浙江400多万的经济主体中99%以上为中小微企业,广东中小微企业占企业重量的98%以上,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和成长的最主要瓶颈。

    项俊波指出,近年来,中国保监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着力推动贷款保证保险、贸易信用保险的发展,创新投资方式投资小微企业股权,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第2篇

关键词:典当 融资 质押

随着国家信贷紧缩政策的执行,大部分中小企业和生产企业的发展受制于资金瓶颈。为了解燃眉之急,企业主们开始把融资的目光投专业银行以外的其它融资渠道。典当这个金融的边缘行业也随之热闹起来。

说到“典当”,人们可能会联想起老电影《林家铺子》和鲁迅先生笔下的那种灰暗、阴森,以高利盘剥穷人的画面。其实不然,典当行业不但是金融业的鼻祖,而且还是中国国粹。在当今变革和发展的年代,更是赋予了它新的内涵。

1 典当行业的产生与发展

典当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行业之一,它萌芽于两汉,肇于南朝寺庙,入俗于大唐五代,主行于南北两宋,兴盛于明清两朝,衰落于清末民初,停滞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复兴于当代改革。论其起源,可谓中国金融业之鼻祖。典当行业有如“四大发明”,起源于中国,效应于古今,发扬光大于欧美。当前,该行业就其数量而言,中国仍为世界之最。截至2011年末为止,大陆有3900多家,台湾有2000多家。就其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而言,比美、英两国相差甚远。如成立于1987年的美国国际典当有限公司在全国共有连锁典当行700多家,在英国、瑞典设有多家分支机构。每年的营业额达数百亿美元。并且在1990年成为纽约股市上非常活跃的上市公司。就其经营范围而言,比其过去,不论是其内涵还是外延都有了质的飞跃。以清乾隆年间为例,典当行业根据经营品种(不动产、动产).规模划分为典、当、质、按、押五个等级。其当品主要是古玩、字画、金银珠宝、裘皮衣物和房屋地契。而当前,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典当行业其辅融资渠道的作用日益显现。典当的品种已由改革初期的金银、手表、电视等旧“三大件”创新为汽车、房屋、有价证券等新“三大件”。质押和质押的经营范围开始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典当与银行、担保、民间借贷等一起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力量。就其盈利模式而言,比起传统的典当业更趋于理性。清代官方规定,典当利息每月不得超过三分,实际上大大超过。利息需按月计算,过月几天也加计一月利息。当铺在收付款项时,又以所谓“轻出重入”或“折扣出满钱入”的手法盘剥当户。贷出资金按九四、九五甚至九折付款。当户赎当时则按十足偿付。利息也按当本十足计算。此外,还有各项额外费用的征收。押借金额大多在押品价值的五成以下。到期无力取赎,就成“死当”,押品由当铺没收。因其盘剥厉害。当时民间流传“活不进当铺,死不下地狱”,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恢复典当行业经营以来,其管辖权属虽然三易其首,由中国人民银行转由国家经贸委再转由商务部管辖。但在取费标准,“死当”处置等方面始终保护当户权益。因而才保证了典当行业健康发展空间。

2 典当行业与金融业的区别与联系

典当行业与银行金融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世纪末,典当行仍然属于金融行业,在经营管理体系上与其它专业银行业同属中国人民银行管辖。到了2003年它才被划归商务部管辖。如何区分银行和典当行业,要从两者的市场定义来理解。典当是指当户将其动产和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质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且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通常的说,典当就是以财物作质押,有偿有期借贷融资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以物换钱的融资方式,只要顾客在约定的时间内还本并支付一定的综合服务费(包括当物的保管费、保险费、利息等)就可以赎回当物。银行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从上述定义来看,两者有如下共同点:①两者都是以货币资金作为主要经营品种。②两者都是以发放贷款作为盈利手段。③两者都是属于国家政策,严格控管的对象。银行业属于被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严格约束的对象;典当行现由商务部约束。

两者的区别也非常明显:①资本金的来源不同。后者具有吸取储蓄功能可以面向社会公众吸揽资金。这种区别使后者可以借助社会资金,放大经营争取更大的获利空间;而前者只能通过股本金运作获利,其运作空间和发展空间受制,其企业发展速度也不如前者。②借贷的风险防范方式不同。后者可以用动产、不动产、信用担保等方式作为借贷担保;而前者必须是以动产的质的质押为保证,才能实施借贷(有价证券除外)。③借贷时间不一样。后者可以分短、中、长三期借贷;而前者最长的借贷期间为三个月。即使是延期,最多也只能在六个月期限内。不然质押物将作为“死当”处置。④质押物的处置方式不同。后者借贷因为只是票据和证据质押而非物品的质的质押。如借贷对象逾期,只能催讨或者借助司法部们的审判,拍卖变现抵偿;前者对借贷逾期,规定的数额内不需要经过司法部门,可以按期直接委托拍卖处置。《典当管理办法规定》。⑤质押物的价值借贷比例不一样。按照规定:后者可以按质押物品的评估价值的75%借贷;前者在一般情况下只能按其50%借贷。

3 典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

目前的典当市场发展空间令人看好,典当经营主体、典当市场和典当金额都在增加。有关统计资料表明:从2006年起,全国典当行开业家数在2494家的基础上每年以20%的发展速度递增;典当行资产总额在862亿的基础上以25%的速度递增;以上数据表明,典当这个古老而新兴的行业近年发展速度确实比较迅猛。但是也不难看出,其规模太小,其资金量太少。在融资市场上扮演的角色就微不足道了。笔者认为要提升其市场地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与专业银行联手,构筑融资平台,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典当管理办法》规定:典当行业不能集资,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存款。上述限制致使典当行资金来源受限,制约了发展。但是作为企业,典当行可以向其它专业银行融资。成立于2002年5月上海市东方典当行与民生银行、华夏银行联手合作的经验就值得借鉴。上海市东方典当行当时的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其资金量难以满足典当借贷的需求。他们与上述两家银行确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东方典当行将收当当期较长的大件且高价值的物品(包括房产)作质押,转而与专业银行办理转贷手续。获取资金、弥补资金的不足。而专业银行也避免了与一般客户间的借贷风险,缩短了办理手续的周期,加速信贷资金的周转。采用这种银企合作模式,东方典当行成立的当年六个月时间内累计典当总额高达3.5亿元。

3.2 建立区域性连锁公司,组建大的企业集团,增强抗风险能力。本文前面提到的美国国际典当公司的成功经验就是先例。2007年上海百联集团组建的现代典当连锁公司――华联典当连锁公司。该公司的模式至少在两个方面显现出优势。一是在降低成本、抵抗风险和提高竞争力方面;二是企业整体实力得到迅速提高。从政策层面来讲,也是支持典当行业实行连锁经营的。《典当行管理办法》第3、第12条规定:典当行是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典当活动的企业法人。其组织形式与组织机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典当行可以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笔者曾在2002年就提出《典当联行》操作模式。即四统一分,统一品牌(公司名称),统一管理制度、统一人力资源培训,统一资金调度,独立经营,单独核算。

参考文献:

[1]金宏,马怀树.典当业务创新探析,西部金融,2011年第9期.

第3篇

一、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意义深远

(1)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市场主体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就是私有经济。中小微企业自筹资金,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能够有效实现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功能。中小微企业发展,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结构,培植了各类市场主体,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进一步完善。

(2)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营造了强大的动力机制,完善了社会资金的动员机制,提供了一种人才形成机制。大众创业,发展中小微企业,催生了人们的创业精神和致富欲望;自主创业,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把民间资本各种要素联合起来;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一种人才形成机制,为勤于奋斗,敢于冒险的人提供了实现理想的舞台。

(3)发展中小微企业,对扩大就业,和谐稳定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十报告指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民营中小企业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例如,瑞士、法国、荷兰、丹麦等国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小微企业工业产值占GDP的20%至30%,从业人员占社会总劳动力的40%以上。[1]由于大众创业,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劳动力需求,缓解了就业压力。据张家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系统统计,2011年全市小型和微型企业达到10621家,安置就业33.4万人。[2]

(4)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的创新主体。据测算,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约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2010年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小微企业比例达到82.6%。[3]

二、张家口市发展中小微企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政策,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环境不仅是现实的生产力,也是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张家口市投资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是目前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仍然是环境问题,所以国务院2010年5月《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精神需进一步落实,2013年3月,张家口市出台了《张家口市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还需尽快认真落实。2015年两会提出了简化审批、放宽准入更需进一步落实。

(2)张家口市中小微企业虽有一些发展,但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存在着总量偏少、单体规模偏小、贡献偏低、连续生产性差、管理水平低的问题。规模以上入统小微企业仍偏少,小微企业单体规模偏小问题非常突出,工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支撑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小微企业对全市经济拉动作用仍然偏小,占20%的大中企业实现了四分之三的生产总值,占80%的小微企业实现的产值仅占四分之一;小微企业连续生产性差,远高于大、中型企业停产比重;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缺乏现代管理机制、用人机制,小康既满的小农思想意识严重,难以做大做强。

(3)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民间资本并没有较好的激活,其中引领中小微企业到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小微企业资金匮乏,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领了中小微企业到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2014年张家口市中小微企业4家企业已成功上市,近50家企业成为上市后备企业。

(4)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影响着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三、政府进一步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1)强力优化市场环境,政府要提供保姆式服务解难题,培育壮大中小微企业。要确保“新36条”得到落实;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各部在2012年7月份之前“新36条”实施细则;认真贯彻2015年两会决定,要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逐步实现“三证合一”;认真贯彻2013年张家口市政府出台的《方案》。一要放开市场准入政策。二要树立法治政府的观念,切实保障投资者权益。三要在政策上对自主创业及中小微企业给以扶持。

(2)大力培植规模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中小微企业。一要鼓励中小微企业努力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在工业园区内选择一批产业技术质量高,运行质量好,达到一定规模的中小微企业加以重点培育。二要推进产业集群规模的发展,打造特色经济。一方面要通过振兴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靠内力壮大特色产业群;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扩充产业总量。特别是要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梯次转移的有利时机,围绕大企业、大项目嵌入产业链,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壮大特色产业规模。三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3)十报告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对此,政府要通过“放”“扶”“逼”的政策组合,营造中小微企业“实业能致富,创新做实业能大富”的环境。“放”,即放开市场准入。“扶”,就是政府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的投资力度,对民间资本投资成长性较好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通过大力实施“减、免、补”政策等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回流实体重振实业;“逼”,即要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政府每年要增加对中小微企业技术改造的专项资金。

(4)建立各类股份制的小型金融机构,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国有四大行要成立专门机构,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鼓励民间资金发起设立各类股份制的小型金融机构,同时配套推进建立地方性监管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实行利率市场化四项改革,探索动产抵押、股权出质等融资方式。建立融资担保公司、担保商会,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强化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工作;继续设立省、市、县级政府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基金。同时市政府要继续鼓励和支持中小微企业上市融资。

第4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发展问题;对策分析

0 引言

进入2012年后,小微企业成为经济领域中的关键词。在中国经济开始步入低速增长与结构转型相结合的新历史时期后,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群体,同时也是最脆弱的群体,小微企业遭遇了更大困局:用工成本大幅上升、原材料成本难以控制,以及订单量急剧减少。从某种程度上看,小微企业的困局,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困局,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改善与否,关系到中国能否成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对于河南经济顺利实现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显得尤为关键。

1 河南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重点是小微型工业企业,即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年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年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

河南省工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从数量规模而言,小微企业占据了河南省企业总数的绝对多数。截至2011年年底,河南省中小企业约有39万家,占据全省企业总量的98%,贡献了60%的GDP和50%的税收,吸纳了全省85%的就业人员。其中,小微企业功不可没。统计表明,小微企业占中小企业总数的93%,36万余家。

比如,开封市民营企业发展到12,648家,其中小型企业4,763家,微型企业7,225家,小微企业占民营企业总数的94.8%。不只是开封,驻马店、许昌、信阳、漯河等几乎全省大部分地区的小微企业数量,均占到当地企业数量的90%以上。

不仅数量上占据优势,在诸多层面,小微企业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信阳市为例,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8.2%,小微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35.1%,小微企业实现出口增加值占全市外贸出口的35.3%;小微企业新上项目和技改项目占全市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2.3%,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3以上。在信阳,小微企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事实上,小微企业的普遍重要性在于,与就业、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其密集程度决定着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小微企业不仅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更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底层力量。

2 河南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生产成本上升,利润降低

据河南不少小微企业经营者反映,企业普遍人才严重紧缺,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难,不仅招工紧张、熟练工难找,而且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小微企业大多分布在县城,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多为80后90后,他们更向往大都市生活,不甘心在县城呆一辈子,同样的技术人员,在大城市2500元能够招到,在县城就得3000元才能招到。加之客观上南方工资的确比中原高出许多,通常外面稍有机会,便辞职而去。正是由于受资金、人才的局限,小微企业普遍研发能力较弱。一些企业虽然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前景也很好,但由于产品技术研发跟不上,产品附加值不高,利润很少。

根据河南省工信厅的统计显示,近九成小微企业反映去年的生产成本较前年增长30%~40%。人工成本占企业成本比例提高到15%~20%,原材料成本占到60%,倒逼小微企业不断降低利润空间,很多小微企业已是微利生产甚至亏本经营。

2.2 企业税费负担重,发展空间有限

大多数小微企业负责人反映,虽然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比前些年有较大的改善,但有的职能部门行政审批复杂,办事效率不高,乱收费、乱罚款、乱停电现象依然存在。“吃拿卡要”现象基本没有,但巧立名目、变相收费还存在。比如有关部门通常定期检验产品,并且每次都需要企业自掏一笔不菲的检验费。若企业稍有质疑,检验会更加频繁。在税务方面,土地增值税增长过快,现在每季度每平方米均远高于往年。各行各业都有税收优惠政策,像高新技术认定、专利产品、名牌产品等,虽然减税幅度不一,但往往税务部门不认可,减税落实不了。更严重的是,在完不成税收任务的情况下,税务部门竟让企业提前多开票,开票就意味着交税。在消防和环保方面也存在着类似变相收费或罚款的情况。还有,工商部门关于小微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的行政审批程序普遍繁杂而冗长,各种不规范收费也成为压在小微企业肩头的沉重负担。这些成本支出严重限制了小微企业的技术革新和规模扩张。

2.3 融资难问题依旧突出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由来已久,欧债危机的爆发更加剧了融资难度。河南小微企业资金来源构成中,内部融资仍然是微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之一。但从微小企业正常发展所需资金量角度考察分析, 绝大多数微小企业存在权益资本不足或严重不足的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微小企业的 “种子资金” 或“启动资金”主要来自创业者个人的储蓄, 少数来源于家庭或亲朋好友的捐赠或借贷, 自有资金比较少, 导致大部分微小企业注册资本偏小甚至难以全部到位。二是微小企业尚处于创业初期, “滚雪球式”的自我积累少, 融资数量仅供维持企业简单再生产。

另外,据河南省工信厅的调查问卷显示,86%的企业认为融资方面“比较困难”或“困难”;在企业生产经营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占21.7%,大部分小微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79.1%的企业表示流动资金短缺;企业发展目前最需要解决的资金、技术、政策、人才等问题中,资金问题占到55.8%。比如,仅商丘永城市140多家面粉加工企业就缺少流动资金7亿多元,其中90%靠民间融资,银行贷款仅占10%,民间融资利率较高,加重了企业负担,严重制约了行业和企业发展。

第5篇

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全国各地都开始向创新型城市转型。目前,我国有很多亟需转型升级的城市,黄石市作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小微企业作为创新创业的起点以及主要载体,对促进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黄石市小微企业为例,探讨了转型升级背景下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转型升级;小微企业;对策

面对新一轮的转型升级,小微企业在我国创新型建设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过程中,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我国资源型社会向创新型社会的转型升级。湖北省黄石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2007年,黄石市的GDP总值位居湖北省第三,形成了以资源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但由于资源日渐枯竭不可再生,黄石市2014年GDP总值达1207亿,排在湖北省第8位,主要依靠资源型大中型企业发展的黄石市开始陷入困境,经济转型迫在眉睫。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将是实现黄石市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对黄石市和武汉市进行了比较,力图找出转型升级背景下黄石市小微企业的发展路径。

一、转型升级背景下黄石市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一)政策环境黄石市为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和转型,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如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减征免征营业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和印花税、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给予200万元以内的小额担保贷款,给予财政贴息等。但根据对小微企业的实地调查,政策落实情况不太理想,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也不够,更有小微企业反映有些优惠政策门槛过高,无法企及。

(二)金融支持根据对黄石市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实地调研,政府部门利用信息平台,有效整合了小微企业信息共享渠道,努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难题。但是知道并充分利用该平台的小微企业较少。黄石市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金融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适度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督促各银行继续增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网点,但是在实施中相关金融机构还是以自身利益为重,对经济实力不够的小微企业避而远之,小微企业融资仍面临很多门槛。

(三)科研人才黄石市对其研发机构、高新企业资源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充分利用。根据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高新产业无本地产业基础,且人均受教育程度不高,本地尖端人才较少。目前黄石市内有高等院校2所,职业学院3所,相比武汉高校,人才是稀缺的,而且黄石市对当地的高校人才利用率较差,人才外流现象突出。

(四)产业结构目前,黄石市小微企业的产业结构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产业链关联度差,企业之间产业互补性严重不足,企业布局分散,联系不紧密;其次,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薄弱,这种产业失衡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最后,其产业核心竞争力弱,自主创新能力低下,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总体而言,黄石市政府比较重视小微企业发展,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其过于依靠重工业的发展,更重视大型工业企业,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在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依靠重工业发展已不再是长远之计,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二、黄石市转型升级中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融资贷款难据有效调查数据显示,90%的小微企业不能顺利取得贷款。有的小微企业自身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信用评级甚至没有贷款证。有一些小微企业的厂房为租赁所得,没有土地证和房产证,不能提供抵押物等。考虑到风险和自身效益的因素,银行更愿意贷款给优质的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取得贷款的机会更少。银行对于小微企业贷款审批的条件更严格,手续相对复杂,批复时间久,往往使得很多小微企业中途放弃。

(二)用工成本高用工成本高主要体现在工人的工资福利方面。几年前,黄石市小微企业的工人扣除五险一金后的工资水平平均1000元左右,而现在,平均为3000元左右。由于近两年人工短缺,工资增长速度过快给小微企业带来了很大压力。此外,货款回收难度加大,承兑汇票比例上升,也使得企业财务费用大幅增加。

(三)市场开拓难根据对黄石市企业的调查情况分析,市场开拓难的主要原因有:小微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档次较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小微企业产业集聚程度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有的企业甚至陷入恶性竞争的环境;在转型升级的挑战下,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产业行业转型更慢,无法及时满足市场需求。

(四)管理水平低据有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在被调查的小微企业中,70%的小微企业管理者文化程度不高或者是刚创业的大学生,他们缺乏相关管理知识和经验。管理人才的缺乏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五)人才流失大黄石市与武汉市仅距70公里,高速公路、武石城际铁路等便捷的交通方式吸引了大量人才到省会城市武汉谋求更好的发展。同时,由于小微企业自身不能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使得企业留不住人才,人员流动较大,给企业整体运营带来了一定风险。

三、黄石市小微企业发展状况的SWOT分析

综合上述所有问题,本文对黄石市转型升级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做出了一个SWOT分析,从而可以全方位的了解黄石市小微企业目前所处的境地。

(一)内部因素1.优势(S)。S1:可以提供很多就业岗位;S2: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S3:创新探索能力强;S4:可以促进市场自由竞争;S5:发展为大中型企业的基础。2.劣势(W)。W1:融资贷款难;W2:用工成本高;W3:市场开拓难;W4:管理水平低;W5:人才流失大。

(二)外部因素1.机会(O)。O1:武汉“1+8”城市圈副中心,距离近且交通便利;O2:大工业企业多;O3:有高校资源;O4:有湖北省第二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威胁(T)。T1:产业结构失衡;T2:创新型科研人才少;T3:资源枯竭,城市用地少;T4:市场机制不成熟。

(三)战略1.SO战略(发挥优势,利用机会)。(1)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提供他们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S1、O3);(2)利用好与武汉的距离、交通优势,互相交流学习,共享资源。(S3、O1);(3)支持小微企业为大工业企业做配套。(S2、S4、O2);(4)利用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培养更多科技型小微企业,鼓励他们自己独立走出开发区。(S5、O4)2.ST战略(发挥优势,规避风险)。(1)鼓励小微企业向各个产业发展,努力探索新领域。(S3、S4、T1);(2)利用小微企业在市场中的促进作用,推动市场机制的稳定发展。(S4、T4);3.WO战略(利用机会,克服劣势)。(1)利用黄石市的区位优势,学习武汉市小微企业的管理经验,与武汉高校、企业合作,发掘黄石市的市场。(W3、W4、O1);(2)与黄石、武汉等地的高校进行产学研项目的合作。(W5、O3);(3)支持大工业企业带动产业链上小微企业的发展。(W1、W3、O2)4.WT战略(减小劣势,规避风险)。(1)制定相关政策留住人才,鼓励高校人才自主创新。(W5、T2);(2)加大政府对小微企业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市场机制,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环境。(W1、T4);(3)政府减轻小微企业税收负担,给予小微企业用地优惠。(W2、T3)

四、促进黄石市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

黄石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创造了惊人的发展,但近十年的时间褪去了光环。主要原因在于经济转型的阵痛,黄石和武汉有相似之处,偏重工、偏国企,但在改革大潮中转型较慢,与武汉的差距越来越大。针对转型升级背景下黄石市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武汉市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经验,本文提出了如下对策。

(一)探索融资新通道在国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的背景下,武汉众多银行纷纷推出了有针对性的贷款种类,黄石市也可借鉴类似的经验,鼓励银行贷款给小微企业,积极建立银行与小微企业的交流平台,如网上交流会、讲座等;制定优惠政策促使银行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的门槛,如减免税等;市科技局、市交行、市政和担保公司可以签订科技融资战略合作协议,通过简化程序、降低成本、提高融资额度等手段开辟科技型企业融资绿色通道。小微企业本身应加强品牌建设,使企业信用提升;还可以加强与大中型企业的联系,让大中型企业出面采取整体授信的方式,提高担保能力。

(二)降低用工成本武汉市与黄石市用工成本普遍较高,但武汉市已推出相应措施减免小微企业部分税费,开设产业绿色通道,黄石市却仍处于探索中,因此黄石市有关部门可以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对小微企业负责人加强宣传培训,提高企业负责人创新意识和用工管理水平;企业应控制工资总量,科学定员定额,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讲求最佳投入产出效益。

(三)积极开拓市场武汉市企业市场发展更为广阔,因为众多企业积极创新、产品转型升级符合大众需求。因此黄石市小微企业首先应加大与大中型企业的在产品、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配套发展,通过大中型企业带动产业链上小微企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小微企业找到合适的市场,也可以借鉴到更多的经验。再次,产业转型成功,市场才会更加广阔,应充分利用黄石高新区园区的有利资源,为转型做充足的准备。着力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鼓励投资者在黄石经济开发区投资兴业,并牵住创新驱动的“牛鼻子”,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核心,力争在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上走在前列。

(四)提高管理水平根据调查可知,黄石市很多小微企业负责人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差距较大,而武汉市众多小微企业能够快速成长并蓬勃发展,离不开严密的管理机制。小微企业结构简单,管理机制不应太复杂,相关工作不用定额定量完成,应相对加强信息工作和基础教育工作,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各工作人员职责,并严格奖惩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还应注重运用情感管理手段和增强协调能力,可以开展相关活动拉近员工关系。

(五)减少人才流失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武汉市作为中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几乎是人才过剩。地理位置是一把双刃剑,黄石市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地理优势,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是留住人才的必要方式;其次,应充分利用好当地的高校资源定向培养人才,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鼓励大学生留在本地创业,为企业的转型埋下种子。

参考文献:

[1]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研究———以黄石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4,16(5):44-48

[2]黄石市人民政府网站[EB/OL].

[3]张赐.黄石市产业转型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5).

[4]吴松强,沈馨怡,石岿然,贾良定.转型升级背景下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策略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5):6-10,34.

第6篇

【关键词】金融支持 小微企业 经验

一、基本情况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习称“陇东”。东、南与陕西毗邻,西、北部与宁夏和平凉接壤。近年来,庆阳市经济呈现较快发展势头,2014年3季度末,全市完成生产总值520.51亿元,同比增长16.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68.88亿元,同比增长12.3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20.58亿元,同比增长19.2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1.05亿元,同比增长11.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7.98亿元,同比增长8.89%。

2013年底,全市共有小微企业6259户,当年新增1645户,从业人员已达21万人,年生产总值超过300亿元,年营业收入在250亿元左右,年实现净利润近50亿元,上缴税金约15亿元左右,支付劳动者报酬超过45亿元。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为支持地方经济贡献了力量。同时,全市金融机构也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截至今年9月底,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84.25亿元,有力支持了小微企业发展。

二、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主要经验

(一)“引行入庆”战略深入实施

截至目前,庆阳市已成功引进了交通银行、甘肃银行、兰州银行,招商银行兰州分行在庆阳设立了办事处,分行设立正在争取审批中。向中国银监会争取到了“我市村镇银行县区全覆盖”的特殊政策,正积极寻找落实发起行。目前,西峰区、庆城县、合水县已成立村镇银行3家。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由过去的3类发展到目前的5类,分支机构达到359个,基本上形成了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为主体和以地方性商业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补充,竞争充分的地方投融资体系,为全市经济发展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政府扶持性贷款倾力支持

我市发放的各类扶持性贷款对小微企业发展功不可没,截至9月底,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4.25亿元,较上季度增加14.84亿元,增长21.38%。其中扶持性贷款中,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余额2.91亿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37.02亿元,双联惠农贷款余额7.34亿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余额1.49亿元。同时,3季度省政府下达我市2014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5365万元,安排扶贫贴息贷款专项资金3095万元,对贴息贷款的投放起到强大助推作用。

(三)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创新业务

为响应国家支持小微企业政策,全市金融机构创新了多项适合当地的信贷业务。兰州银行创立苹果产业批量贷款业务,通过企业担保+农户之间三户联保的形式发放苹果产业批量信贷业务。合水县农村信用联社创立“果业通”苹果保证担保贷款,以借款人存贮的苹果作为保证担保,按实际已存贮苹果金额的50%为借款人办理的短期信贷业务。华池县农村信用联社创立公职人员担保贷款,以多名公职人员工资及家庭资产进行担保来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庆城县金城村镇银行创立“助友贷”业务,各类个体工商户和企业主相互间组成联保体进行担保申请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庆城县农村信用联社创立“创业通”贷款,对有经营项目、固定经营地点,但无营业执照等证件,能够提供第三方担保的创业者发放贷款。

(四)搭建融资平台

辖区金融机构通过召开小微企业对接会、洽谈会、推进会等形式加强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沟通,同时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做贷款业务。近3年来,全市金融机构共召开各类小微企业对接会等106次,累计与近千家小微企业达成融资意向76亿元,实际落实65亿元,贷款落地率达到85.5%。

(五)民间金融适当补充

截至目前,庆阳市实体机构影子银行已达208户,注册资本54.47亿元。其中小额贷款公司45家,注册资本21.76亿元;担保公司39户,注册资本19亿元;典当企业30户,注册资本3.23亿元;投资类企业94户,注册资本10.48亿元,这些机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小微企业,为小微企业融资起到了适时补充作用。9月底,人民银行监测的39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已达18.5亿元。

三、存在问题

(一)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

调查发现,辖内中型企业基本只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只有小微企业存在向民间金融融资情况。这说明企业规模与其获得银行贷款容易程度成正比。被调查的15户小微企业中有7户通过民间金融进行了融资,共融资7613万元,占其总融资额的15.5%。民间金融融资利率普遍高于正规金融机构,这表示小微企业发展中承受了较高的经营成本。同时,通过对金融机构的调查,为了防范违约风险,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多执行了较高利率。

(二)金融机构贷款审批门槛高、手续繁

调查发现,金融机构贷款办理门槛高、难度较大,所需提供资料及手续繁杂,一般小微型企业很难企及。有1户获取贷款的企业反映,贷款的审批环节太多,程序太复杂,所需提供资料太繁杂。其2014年初申请了一笔贷款,前前后后完善资料、调查、审批直到5月份才办理下来。另有某小型企业在贷款2000万元中,支付利息之外的其他费用共计154.2万元之多,除150万元风险保证金外,尚有4.2万元其他费用,这其中包括保险费、审计费、土地评估费、房产评估费等项目。

(三)小微企业可抵押担保物缺乏

调查发现,全市20家银行类金融机构中,18家认为对小微企业支持不够的原因是此类企业缺乏可抵押担保物。小微企业多创办时间短、规模小,所积累的资本少,可供用于抵押担保的资产缺乏。商业银行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在发放贷款中基本全部要求有抵押担保物,这就导致大批小微企业被排除在银行之外。同时,大型商业银行拒绝与部分担保公司开展合作或是合作条件苛刻,导致小微企业失去了获取贷款的又一保障,这同时也导致了辖内一批担保公司经营出现问题,部分担保公司被迫退出担保行业。

(四)民间金融发展不规范

民间金融利率执行无章可循,借贷利率完全由借贷双方自行约定,利率的高低多取决于借贷双方的关系及利益博弈。调查发现,民间借贷执行利率低者为15%,高者达24%,普遍明显高于银行借贷利率,高贷款利率蚕食了小微企业利润,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调查中某房地产公司反映,按照今年以来房地产业发展态势,该企业已无法承受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同时银行又在收紧房地产贷款,企业经营遇到挑战。同时,民间借贷仍停留在短期流动资金拆借阶段,对小微企业生产投资贡献率低。2013年发生民间借贷的5户企业,其12笔融入资金,期限均在1年以内,都是用于流动资金。

(五)能源行业挤占小微企业贷款渠道

调查中,政府工信部门向我们反映,由于庆阳市近年来能源行业(石油、煤炭)发展势头强劲,对贷款需求量大,同时能源行业又是高利润行业,投资风险小,金融机构更愿意将资金投放进能源行业,在资金供给量一定的情况下,势必挤占其他行业小微企业贷款,导致可用于向小微企业发放的贷款量不足。如某油田服务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取得贷款近1亿元,由于其每年利润均在2000万元左右,有银行主动上门营销贷款,而其他行业的小微企业就不会受到这种待遇。另外,近年来地方政府日益重视大项目、大企业,在一些配套政策、措施等的制定、落实上倾向性非常明显,存在抓大放小的导向性,从而影响了小微企业在金融机构的融资。

四、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助推作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政府部门应创新管理手段,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可加大对金融机构“支小”工作考核,参照目前对涉农贷款考核办法,对金融机构设立“支小”贷款比例,作为奖惩标准。设立奖励基金,金融机构“支小”贷款达到规定比例时,给予奖励。相应,未达规定比例时进行处罚。同时,定期约谈金融机构负责人,防止本地资金被“虹吸”到外地现象发生,确保存款资金在本地转化为贷款。

(二)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审贷效率

正规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及政策性银行,应简化贷款发放中所需资料及手续,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大型商业银行应借鉴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审贷做法,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精简一些重复、多余手续及资料。各金融机构应建立贷款审批时限制度,对每笔贷款审批时长进行跟踪,做到“早答复、早办理”。并配套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督促责任人及时办理审批手续,切实提高贷款审批效率。

(三)规范担保行业,促进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

管理部门应对现有担保机构进行规范整顿,使其达到良性循环。资质低、业务不规范的机构,责成其退出该行业。使管理规范、资质高的机构留下来,并扶持其做大做强。同时,推动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使双方互相了解、互相信任,取消银行对担保机构的一些不合理要求。达到只要是资质合格的担保机构出具的担保证明,银行一律承认的状态。

第7篇

一是群体规模不断扩张。近年来,吉水县小微企业迅猛发展,企业种类明显增多,发展规模不断增大。截止2014年底,全县小微企业个数占非公企业总数的90%,较“十二五”规划初期增长150%。实现增加值由2010年的347575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677008万元,增长了近两倍,2014年占生产总值比重的58.7%,已经真正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主体。

二是群体结构不断调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县小微企业已从过去的商业零售、餐饮、服务等传统行业逐步向高新技术、林化香料、建材等领域延伸,其中林化香料、建材、手套皮革、纺织服装、电子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发展尤为突出,科技型、外向型企业逐年增多。一、二、三产业结构已由2010年的23.7:47:29.3调整为19.2:48.2:32.6,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三是群体效益不断增强。经过几年的重点培植和大力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手套皮革、绿色食品、电子信息、林化香料、冶金建材、粮食加工、物流等七大产业聚群。围绕这七大产业聚群,延伸链条,发展延生产业,已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方向。

二、小微型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虽然小微型企业得到迅猛发展,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水平低,企业发展难

一是管理水平低。从调研的情况看,全县小微型企业80%以上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当一部分企业仍处于规模粗放发展阶段,70%左右的企业仍然实行家族式管理。由于家族式管理模式,造成企业在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企业发展决策的随意性大,从而导致了许多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决策上常常失误。二是企业信誉度低。部分小微型企业没有按国家法律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没有按规定为员工缴纳“三险”。尤其是在建筑行业,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员工素质低。小微型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工资水平低,对高端技术管理人才缺乏吸引力,加之部分家族式企业人才制度的缺陷,致使企业在人才的引进上黯然失色。加上一些企业在用人理念上没有从观念上真正改变过去那种“雇佣”关系的看法,致使许多优秀员工经营管理潜能没有得到激发,影响了企业自身发展。

(二)渠道窄,企业融资难

融资渠道窄、成本高一直是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近些年,由于经济形势不佳,企业的经营状况逐年下降,产品滞销,资金回笼慢,造成许多企业开工不足,资金链条不畅。而国家商业银行从自身的经营风险出发,很少给小微企业信誉贷款。小微企业本身缺少资产做抵押,又得不到国有金融企业的支持。为解决资金短缺难题,小微企业只好向社会融资,走地下通道,借高利贷解决创业和经营的资金需求,不但付高于银行4~5倍的利息,同时也增大了经营风险。

(三)流动大,企业招工难

小微企业大多数以劳动密集型居多,对技术要求不高,劳动强度较大,加上大多企业都没有按国家规定为企业员工缴纳“三险”,工价不高,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一大,致使一些企业员工的流失率高,人员流动性大。更为有甚的是,一些企业为了争夺员工,以“红包”、抬高工价等形式招工、揽工,恶性竞争,就更加剧了企业的用工难。

(四)税负高,企业生存难

除了现行17%的增值税、5%的营业税、以及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等十几个税种外,还要缴纳残疾人保障基金、工会经费、人防费、价格调节基金、社会保险费等,并按照“职工人数”、“工资总额”、“销售收入”等为依据计算缴费。落实到人头每个职工每年须交纳的各费就高达5000元左右。现在企业法人对依法纳税都有了正确的认识,而对名目繁多的收费确有苦衷。

(五)检查多,企业提升难

一个企业从筹建到经营,要接受工商、国税、地税、城建、城管、环保、质监、电力等多个部门的行政审批、执法检查。这么多的部门,都有自己的职权范围,都有自己的条条框框。这般对企业轮番检查指导,企业要办事,跑的环节多、费时长。再加上每年都要接受一次或两次的例行检查和年检,都要付出相应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还有一些行政执法机构,他们的资金来源不是财政拨款,而是“收支两条线”。罚款和收入挂钩,这些部门就成了小微企业的“常客”。

(六)龙头少,产业带动难

近年来,全县工业主导产业虽有了一定发展,但真正能够立乡立县的龙头企业不多,而且各企业间缺乏横向联合,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同行业内部多数企业只是单独作战,产业的集群优势不明显。有的行业还存在无序竞争,造成行业整体优势发挥不出来。

三、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企业管理培训的力度

要进一步加强小微型企业培训,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目前有,国家对下岗职工的创业培训很多,也设立了专项资金,但对非公企业的培训很少。作为负责非公企业教育培训的工商联,一无资金,二无政策扶持,教育培训工作很难落实到位。建议上级政府按照劳动就业的做法从上级财政中安排一定的经费,建立小微型企业教育培训专项资金,由工商联负责落实。只有这样非公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二)企业政策扶持的宽度

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有关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各项政策措施的同时,尽快制定和完善促进县内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办法。制度办法可以一事一策、就事出策、顺时定策。通过制度办法的出台,使得非公经济尤其小微型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刚性处理。

(三)企业资金支持的广度

一是加强银企对接。由政府牵头,组织县内金融机构负责人实地考察县内企业发展情况,与县内中小企业面对面交流沟通,建立一企一行、一企多行的合作交流模式,切实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二是做好小额信贷。要进一步扶持壮大小额信贷公司,扩大信贷资金规模,加强对小微型企业的信用评估、资产评估、效益评估,对发展前景好、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加大贷款额度。三是成立担保中心。由县财政注资,吸纳民间资本入股,组建中小企业担保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职能定位为研究宏观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为企业建立信贷资质,帮助企业进行符合产业政策的贷款和财务管理服务,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等。四是建立基金协会。通过组建行业基金协会,进一步完善资金拆借措施,调节协会内部各企业间的资金余缺,促进企业协调发展。

(四)企业发展帮扶的深度

一是建立领导联系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使每名主要领导时刻关注当地企业发展,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二是实施企业家提升工程。要组织企业代表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开阔眼界,提高素质。同时,不断加强民营企业与相关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广泛引进各类人才和技术,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三是打造非公经济品牌。要因地制宜,倾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非公企业。在主要行业中培养典型企业,实行政策倾斜,促其做大做强。特别是要重点扶持规模大、经济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的民营企业。通过政策上给优惠、资金上给扶持、服务上给保障,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创名牌、抢市场,促其晋档升级。

(五)企业产业培育的强度

要进一步加强手套皮革、电子信息、林化香料等县内产业同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积极组建各类行业专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来实现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减少企业恶性竞争。同时,通过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开展各种培训、咨询、服务活动,开展人才引进、产品展销、贸易洽谈、招商引资等各类经贸活动,从而规避恶性竞争,做大做优产业。

第8篇

一、基本情况

县是个传统农业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近年来,县实行大开放战略,工业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底,全县共有私营企业2054家,其中小微企业1918家,占全部企业的93.4%,它们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吸纳了大部分人员就业。各银行业机构对小微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但因其实力普遍较弱,难以满足银行放贷条件,信贷资金满足率仅六成左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县内小微企业资金缺口达5.6亿元。对工业园近40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显示,7000多万元资金需求未得到满足,融资难问题极大地制约了企业发展步伐。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随着机构改革的逐步到位,县银行业信贷业务得到恢复和快速发展,小企业贷款规模也得到迅速扩大。2011年末全县银行业发放小微企业贷款83901万元,比年初增加24403万元,增长41.01%,高于全部贷款增速31.35个百分点。比如工行县支行2009年共发放7户小微企业余额1626万元,2010年发放10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28万元,2011年发放17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653万元,增速非常之快,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

(二)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审批手续不断优化。根据小微企业贷款特点,县银行业优化信贷审批手续,开辟了审批绿色通道。如工行县支行推出了评级、授信、抵押、贷款四合一流程,有效提高审批时效;农行支行推出一条以县域规模化融资和中小企业服务为基础,以农户为重点,以惠农卡为载体,具有农行特色的服务“三农”新模式。

(三)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不断创新。为满足小微企业贷款需求,县银行业机构不断创新信贷产品,推出了保理业务、商品融资、网贷通、银行承兑汇票、国内国际信用证等信贷新品,为企业现场量身定做信贷产品,较大程度满足小微企业的多元化信贷需求。工行新产品“网贷通”允许企业在授信额度和有效期内,通过网络办理贷款业务,随借随还,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受到企业青睐。农行简式快速贷款也为企业提供了方便的融资渠道。

(四)银行对小微企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多年来县银行业不断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作,通过召开银企座谈会等方式,了解企业信贷需求,有针对性的做好企业服务,推出限时服务承诺,不断提高信贷服务质量。工行实行“白+黑、5+2”的工作模式,白天上门收集资料、晚上审核并组织材料上报,做到一次性收集、一次性完善、一次性签字盖章,加快信贷审批速度,深受企业的好评;农发行对信贷企业实行“一对一”贴心服务,金农米业集团就是其从小一手扶植发展的。该集团2003年5月份改制成股份制企业以来,在农发行的悉心支持下迅速发展壮大,现已形成以大米加工为主业,进行谷壳发电、生产大米蛋白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的集团化企业,先后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国粮食加工五十强”等称号。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微企业管理欠规范、财务体系不完善。小微企业多以家族式经营为主,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主要从事传统行业,经营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在财务管理上,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多数企业聘用兼职会计人员,财务人员素质低下,财务管理混乱,经营者只重视税收与利润,不重视财务报表,货款回笼与货款支付通过多个个人账户进出,同时个人账户间互相转入转出,银行难于通过报表与银行账户流水合理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个别企业甚至编制多套报表应付工商、税务、银行等不同部门的管理和检查,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不敢轻易与小微企业发生信贷关系。

(二)小微企业抵质押物不足、融资成本较高。近年来银行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主要是抵质押贷款,实力较强企业主要以设备、厂房和土地作抵押,主要有两个方面问题:一方面是评估成本高。房屋抵押由县房地产主管部门指定的评估公司办理评估,才能予以登记,土地抵押需到办理评估登记,这种没有竞争的评估市场无疑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抵押物的抵押率整体偏低。目前房产抵押率一般为60%,土地抵押率为50%,机器设备抵押率更低:专用设备在10%,通用设备在20%至30%,有的银行对设备不进行抵押贷款。多数小微企业可用于抵押担保的有效资产较少,经营效益较好的企业可以通过担保公司担保,企业如果通过担保公司获得银行贷款支持,尽管省去了资产抵押评估费用,但担保公司需按企业担保贷款金额的1‰至1.5‰收取担保费,同时要求企业至少按贷款金额的10%缴纳担保基金,有的还要求企业办理财产保险和借款人意外身故残疾险等相关保险,较高融资成本限制了贷款的发放。

(三)银行业经营机制不够合理,小微企业信贷门槛高。一是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引发“惜贷”、“惧贷”现象。金融体制改革后,各家银行加强了风险管理,不同程度实行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较大,导致基层银行机构产生“惜贷”、“惧贷”的心理,宁愿将大量资金上存或购买债券,也不愿对小微企业放贷,造成小微企业贷款投放严重不足。二是贷款审批权限上收,审批时间长。由于实行信贷规模管理,在信贷规模趋紧情况下,各银行一般采取保大压小做法,对小微企业设置较高的门槛,上收了贷款审批权限,决策链过长,手续繁琐。比如农发行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时间一般在30天左右,难以适应小微企业贷款期限短、频率高、用款急的需求。

(四)社会信用环境欠佳,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积极性差。一是信用环境不够好。目前没有完备银企信息共享平台,银行很难获取企业的真实信息,对失信企业没有联合惩戒机制,政府部门对打击逃废债行为存在执行不力现象,银行胜诉债权案件执行难问题普遍存在。二是部分融资性担保公司缺乏有效管理,存在违规经营行为,对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正常开展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三是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风险、责任与收益不对等,影响了银行业支持小微企业的积极性。

四、对策建议

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要政府、监管部门、银行、小微企业四方给力,共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优化社会信用环境。一是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切实维护金融债权,积极搭建银企信息交流平台,通过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和管理办法、建立有效约束和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征信系统建设、健全对失信企业的联合惩处机制等,不断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培育良好的信用体系。二是完善担保机制建设。清理不规范经营的担保机构,根据需要建立和壮大政府出资或控股的担保机构,扶持担保机构增加注册资金,不断提升担保能力,为信贷客户提供有力、有效担保。三是切实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对于金融机构在小微企业融资上的损失,由基金进行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并确定具体补偿标准。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财税支持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措施,进一步清理取消和减免涉企收费。

(二)监管部门发挥引导作用,督促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一是对小微企业、涉农企业的信贷规模单列。监管部门应执行单列信贷规模的政策要求,对于小微企业、涉农企业的信贷支持,不将其纳入银行信贷规模控制的范围,以鼓励银行大力发展此类业务。二是适度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容忍度。根据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成本和核销等情况,对小微企业贷款金额大、占比高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容忍度等指标实行差异化监管考核,并明确容忍度的具体范围。三是落实目标考核制度。督导银行业完善贷款问责制,对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只要授信部门和工作人员勤勉尽职的,不搞终身追究制,对授信部门和授信工作人员不尽职履责应进行严格问责。将银行落实“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水平,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的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评选“良好银行”和“优秀高管人员”的重要依据。

第9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小微企业;融资;金融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模式,生产模式以及我们的生存模式。特别是在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之后,互联网金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除了具有融资的一般属性,即金融的自然融资能力之外,还在时间和空间上起到了资源配置的作用。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方式和融资方式,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并没有打破我们对传统金融的定义,只是对传统金融机构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优化改革,进一步注重了金融媒介与客户之间的互动性、强调了个性化和自我支持的体验感,提高了融资的效率。

网络金融是金融业的一种重要的新模式。但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对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研究还较少,相关系统化的研究更少。在对网络金融模型进行全面系统化的研究基础上,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金融业、以及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面影响。

从积极角度来看,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的金融市场的边界,大数据以及云计算,弥补了中国金融领域的空白,为中小客户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便利性。另一方面,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重叠部分,这一现象的产生打破了传统金融领域的垄断地位,加速了金融业的积极主动性的变革。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有利于重塑金融市场,开辟金融领域的新途径。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高度杠杆化、广泛参与和风险传播的普遍性特征,这一系列特征影响着金融业的系统稳定性。当然,现在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不平衡性、技术风险的漏洞等问题。未来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也伴有很大的潜力和现实的风险。鉴于我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我们需要从经济手段和政策干预等方面给出合理的建议,为政府和金融监管提供参考。

二、小微企业的发展分析

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中的一部分,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创新以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问题上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小微企业具有规模小,信息不对称、轻资产、无抵押的特征,小微企业总是面临很多困难,例如高融资约束以及高破产率。如何解决小微企业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成为理论界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P2P融资模式和网络融资可以有效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成为小微企业融资决策的一个重要选择。但有调查数据显示,小微企业融资决策大多数是以家族和银行借款资金为主要来源,这意味着小微企业融资决策具有保守特性。激进型融资决策是否有利于小微企业成长和发展,是否引导小微企业有很好的成长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考虑到小微企业融资决策及其形成机理,企业文化的变量这样一种非正式制度,可能会影响到小微企业融资决策以及小微企业成长。

在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我们构建了小微企业文化、融资决策和小微企业成长的实证研究模型。小微企业文化会影响小微企业的成长,小微企业文化则会进一步影响其融资决策,而融资决策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参考国际经典量表和相关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我们可以构建出企业文化和小微企业成长之间的指标体系,并利用这一指标体系,进一步验证了理论的模型。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小微企业文化可分为激励机制、制度规范、创新内核心以及人才建设四个维度,而这四点维度关系到融资文化、创新文化、风险文化。小微企业的生长可分为三个维度,即盈利能力,企业发展和成长阶段的三个方面。

第二,小微企业价值和融资决策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如果融资和价值是比较统一的,小微企业融资决策则更加激进的;有小微企业融资决策的关系和文化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文化程度越高,则小微企业融资决策更保守;创新文化和融资决策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创新文化较高,小微企业融资决策则会采取更加激进的风险文化。

第三,小微企业价值观与成长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如果价值观比较统一,小微企业成长性则较高;关系文化与小微企业成长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关系文化程度越高,则小微企业成长程度越高;创新文化与小微企业成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创新文化程度越高,则小微企业成长程度越低;风险文化与小微企业盈利的正相关关系,风险文化程度越高,则小微企业的利润越高。

第四,小微企业的融资决策对小微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有研究发现,保守的融资和小微企业成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企业是否存在债务和小微企业成长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外部融资来源与小微企业成长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小微企业中P2P金融模式应用

P2P借贷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是民营金融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自2007年引入国内以来,伴随着移动支付、信贷配给、金融排斥、自身优势、金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P2P借贷市场呈现着快速发展的趋势。P2P借贷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包括一个简单的中介型、复合型的中介和非营利性的慈善三个类型。目前,在整个贷款市场中,融资平台的数量越来越多,融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它们参与商业模式,并在经济市场上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种融资模式的风险和问题正随着其规模的壮大,而不断地积累。

在贷款市场中,近70%的份额是被小微企业贷款所占据。在现实中,小微企业融资和大多数企业融资具有同样的特点,也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从理论上说,首先,借贷双方通过某个借贷中介进行借贷过程,借贷中介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其次,尽管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但只要小微企业预期收益率超过贷款人的成本和交易成本,则足以弥补其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这样就可以实现贷款交易。当然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可能性就越大。最后,社会资本产生的“软信息”普遍反映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诚信度,并依靠个人信用机制和社会资本的信誉机制,通过对借款人的行为机制、纪律约束和惩罚规范进行安全整合。这对P2P借贷中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我们通过对拍拍贷数据的研究发现,潜在借贷人员的信息,凭借信用评分,其历史借款成功的次数与贷款人的贷款意愿呈现正相关特性;借款人的投标失败次数、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与贷款人贷款意愿成负相关,贷款评分和贷款金额对贷款人的贷款意愿存在微弱影响。

为了能在小微企业贷款融资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将结合对贷款市场的风险和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政府应该明确P2P借贷平台的性质和确定监管机制。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完善监管体制,加大监管力度;加强个人和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其次,贷款平台应加强对平台本身的建设,并建立风险准备金。最后,个人、小微企业要提高自身的信用价值的意识,专注于P2P借贷平台的社会资本健康积累和维护。

当然,我们同样也注意到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有多方面,也经受住了国内众多学者的反复推敲和分析。中小微企业融资本身可以看作是需求特征的深层化的原因导致其融资难。我国现在普遍存在国家服务体系不完善,小微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信用评价机制尚未完善,我国也没有完善企业信用评定的外部支持制度等问题。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小微企业作为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用贷款成本较高现象,三是针对中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会进一步约束更为困难的小微企业。

因此,我们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思路是非常明确的。首先,解决信息不对称性,从而解决贷款人的问题;第二,降低信用成本。这两个想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转折点,同时在小微信用的创新实践中表现出了巨大的活力和光明的未来前景。

四、小结

正是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研究融资模式为小微企业融资带来的创新和变革。根据小微企业融资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提出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根据对小微企业融资和互联网金融理论的简要介绍,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当前小微企业融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导致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小微企业的分析,根据传统的融资模式提出了金融重组的传统挑战和创新的融资模式。总之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新渠道,为我国整个实体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作者单位:南开大学)

参考文献:

[1] 巴曙松.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R].博鳌:博鳌亚洲论坛中心,2013.

[2] 芮晓武,刘烈宏主编.中国金融互联网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3.

[3] 和毅.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供应链融资发展思考.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12):75-77.

[4] 黄海龙.基于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J].上海金融,2013,8.

[5]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8.

[6] 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7)35-44.

[7] 王曙光,张元琦.论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兼谈台湾地区银行也开放的经验[J].山西财经大学雪豹,2005,27(3):89-93.

[8] 刘芸,朱瑞博.互联网金融、小微企业融资与征信体系深化[J].征信,2014,32(2):31-35.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