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3:31
导语:在医学美容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医学美学;实践教学;课题
医学美学课程理论教育的研究在国内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日渐趋向正规化。但是对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却少有研究。然而,对医学美容专业学生来说,医学美学课程不能仅仅停留在纯粹的理论教学,还必须加入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实践,才能更熟练掌握医学审美技能。为此,笔者主持了一项以“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为主题的课题,对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以下是本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概述。
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我们的古代圣贤就提出了“艺术教育”的课题研究:孔子旗帜鲜明地论述了“诗教”、“乐教”;在“五四”时期,先生甚至公开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一批医学专家、美学专家,率先提出了医学美学的概念,并引发了医学美学学科的研究热潮。邱琳枝与我校彭庆星教授主编的《医学美学》开创了医学美学学科史之先河。之后,医学美学课程开始在国内医学院校开设。但是,在医学美学课程的开设方面,国内大多只停留在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几乎为零。我校于2007年率先开始探索医学美学实践教学,于2010年与王诗晗教授共同主编了全国首部医学美学实践教材。然而,因为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开设时间短,国内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尚处在试点阶段,没有建立一定的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这就有了本课题的研究必要。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任务,是希望通过对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促进医学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1.2课题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
1.2.1本课题使学生对医学美学课程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空洞、乏味的理论认识水平,还给他们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医学美学课程的兴趣,同时实践教学反过来又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2.2本课题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对医学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践设置、课时安排、教材选用、教学方法、评估体系等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有效地促进医学美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1.2.3本课题能使学生有效地将医学美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医疗美容临床工作中,将医学审美疗法(音乐艺术疗法、诗歌艺术疗法、书法审美疗法、芳香疗法)等自然医学疗法,以及将人体容貌形体美学测量、分析与评价技能,应用于医学美容临床,为学生的见习、实习以及就业打好基础,实现学业教育与行业教育接轨。
2.实施方案
2.1具体研究对象
本课题主要对以下几个对象进行研究:①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②医学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③医学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④医学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手段(包括用于实践教学的设备)
2.2研究拟达到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达到以下目标:①构建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使医学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②构建完善的医学美学精品课程体系。我校医学美学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省级资源共享课程,通过构建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来完善医学美学精品课程体系,为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做准备;③推动全国高、中等医学院校重视医学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
2.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医学美学实践教学开设时间短,我校为全国开展医学美学实践教学时间较长的院校,仅为5年,全国医学美学实践教学也仅有一本,出版时间距今仅为3年。可以说,能借鉴的东西非常有限。本课题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创新一个科学、系统、完整的医学美学实践教学体系。
2.4实施计划
本课题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①第1年:撰写开题报告,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医学美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②第2年:在对我校美容医学院专业学生开设医学美学课程中,展开医学美学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建立若干个校内外的医学审美实训基地――美容生活馆或美容会所。③第3年:材料的收集,构建科学、系统、规范的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医学美学课程精品课程体系,申报国家精品课程。将研究成果向全国高校推广,推动全国高校医学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
2.5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医学统计、小型座谈会、学生自身实践体验、计算机检索等途径,掌握大量丰富的感性资料和具体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概括,构建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3.课题研究基础
3.1课题组成员情况
本课题组成员共5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2名。主编全国医学课程统编教材2部,副主编2部,参编4部。公开发表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相关论文2篇。无论是从职称还是研究能力方面,本课题组成员都有能力承担这项课题的研究任务。
3.2已具备的研究基础和环境
本课题所有成员均是长期从事医学美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线教师,同时笔者所在院校已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包括:①可供学生见习医学美学实践的医学美容门诊部;②配备各种医学美学实践教学器材的实验室和形体训练室;③医学美学教学实习基地。
4.结论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课题研究,能建立一个科学、系统、规范的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医学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医学美学课程的兴趣,为他们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美容医师、美容技师、美容咨询师等美容医务人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学平主编,医学美学概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2]周金娟,提高医学生学习医学美学课程兴趣的对策探讨 ,《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7期.
曾经有人对比各位明星的护肤心得发现,无论是林志玲还是泰勒・斯威夫特,无论是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还是一线女星范冰冰,其共同的美容秘诀包括:多吃水果、喝柠檬水或用柠檬薄片敷脸,以及牛奶浴。而这些秘诀中都含有一种物质――果酸。
“果酸”是美容保健业的热门话题,凡是提到抗老化防皱的产品,多半含有各种不同含量的果酸,如果酸面膜、果酸润肤露、果酸除皱霜、果酸洗面奶,果酸美容也被细分为果酸美白、果酸活肤、果酸消纹、果酸去死皮、果酸除暗疮等等。
那么,果酸究竟是什么?
顾名思义,果酸就是从各种水果或酸奶等天然物质中提炼出来的有机酸。它的学名叫α-羟基酸,简称为AHA。所以,我们在了解果酸时应该明白这样两个概念:一是果酸是一种酸。二是果酸是天然物质中提炼出来的有机酸的统称。甘蔗中提炼出来的甘醇酸,酸奶中萃取出的乳酸,葡萄酒中所得的酒石酸,苹果中得到的苹果酸,以及柑橘类水果中得到的柠檬酸等,都用“果酸”以蔽之。
果酸对皮肤的美容疗效是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的史考特医师及华裔美籍的余瑞锦所发现。而在果酸被爱美的中国人广泛认知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专修皮肤病性病防治的党宁宁已经从专业角度对果酸治疗开始关注。2005到2007年,党宁宁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圣乔治医院进修深造,其后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科研能力晋升为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皮肤科科主任。目前兼职国际女皮肤病学会成员、山东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委员、济南市医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果酸产品可以减少皮肤角质的聚合力,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老化角质层剥落,新的表皮细胞长出来,皮肤变得细嫩。并且在老化的角质层剥落的同时,自然而然也会把一些浅表的暗斑、青春痘、粉刺、沉淀的色素、细小的皱纹等一并去除。”据党宁宁主任介绍,果酸可以降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的粘连性,纠正毛囊导管角化,减少粉刺形成;刺激真皮胶原蛋白及弹力纤维增生及重排,增加皮肤弹性,淡化皱纹;去除过度堆积的角质形成细胞,加快黑素细胞产生的色素从表皮脱落,淡化色斑,减轻色沉。此外果酸换肤具有抗氧化的能力,因此对提亮肤色、防止皮肤老化有很好的作用,进而重塑一张柔润、健康靓丽的面容。
同时,果酸美容无需设备,药理机制明确,疗效和安全性肯定,病人依从性好。而国内外果酸治疗效果也无显著差异,根据价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时至今日,果酸美容已是全球皮肤科医师应用在辅助治疗及居家保养上最常用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果酸美容有讲究
从业至今,党宁宁发现,经过一个多世纪发展的皮肤科学,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转型。皮肤学科从对异常皮肤状态的关注转变为对正常皮肤状态的关注,满足患者对身心健美的要求,对皮肤进行修复、美化和维护已成为临床皮肤病学科发展的方向之一。
以其所在的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皮肤科为例,早期就诊患者主要以治病为主,前来就诊者多为变应性、病毒性、真菌性等皮肤疾病,随着美容皮肤项目的开展和运行,就诊患者开始向色素性疾病、血管性疾病、痤疮、疤痕等损容性疾病倾斜,继而更关注面部衰老特征,如肤色暗沉,不均匀,肤质不够细腻,皮肤松弛等,或者使自己面部皮肤愈来愈达到东方完美审美皮肤状态。
在党宁宁看来,我国的皮肤科学正朝着一个符合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全方位医学模式的先进学科急速迈进,而皮肤医学美容属于医学美容的范畴,是指建立在皮肤科学基础上的,将皮肤的检测评估技术、皮肤医学美容技术(包括药物、激光、手术、注射、化学剥脱等)与皮肤科学理论充分结合在一起,由专业的皮肤科医务人员,根据不同的皮肤问题提供皮肤医学美容相关的医学治疗、医学咨询和医学研究。全面解决面部瑕疵问题,保持面部年轻化状态。
过了30岁以后,我们的面部开始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色素异常(老年斑、日光性黑子等)、皮肤粗糙、松弛、细小皱纹、毛孔粗大以及与皮肤微循环有关的毛细血管扩张(面部红血丝)、肤色暗沉、无光泽,甚至还可以发生各种良、恶性肿瘤。这些表现在我们皮肤科称之为光老化。果酸在皮肤科除了治疗痤疮、黄褐斑、毛周角化等疾病外,对于早期的光老化如肤色不均、暗沉、毛孔粗大等也有改善。但对于皮肤松弛、皱纹等单纯果酸治疗可能效果不好,需配合非手术抗衰老面部年轻化治疗的其他手段如光子嫩肤、铒玻璃点阵激光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果酸活肤术是改善肌肤问题的好方法,但对于医生的技术与果酸浓度要求很高。”据党宁宁主任介绍,不同浓度果酸作用不同,3%-8%可作为化妆品使用,达到护肤效果,20%-50%能光亮皮肤,去除痤疮、炎症后色沉、黄褐斑,而>50%则适用于深层皱纹,毛周角化症、皮肤淀粉样变等。
如今有一些社会机构打着果酸活肤的旗号,其实所用的果酸与医生的技术是完全不同的,治疗的效果与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医疗级的高浓度果酸活肤治疗必须在具备专业条件的医院进行,由医生亲自操作使用。同时,使用果酸活肤术后,需要遵从医嘱,进行后期养护,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关键词】 光子嫩肤 强脉冲光 医学美容 护理 职称论文
光子嫩肤治疗是时下较为时髦的医学美容技术,它是在激光技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项新技术,发射的是宽光谱强脉冲光。这种光谱是在治疗时具有选择性,光子嫩肤治疗把“选择性光热效应”原理应用在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斑、皮肤老化、浅表皱纹、毛孔粗大、酒渣鼻等皮肤问题上,即让特定波长的光子穿过表皮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产生热效应,选择性破坏病变组织,同时通过“生物刺激作用”,使深部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重新排列,并恢复弹性,达到令人满意的美容效果。它可以治疗所有由日光性损伤和光老化引起的面部限次、毛孔粗大、肤色暗淡等症状。光子嫩肤技术改善表面和深层皮肤,使皮肤嫩化并为深层肌肤带来有益的生物刺激效应,在数次治疗后,面部的色斑明显减少,在治疗处出现光滑的新生皮肤[1]。我院自2003年9月开展光子嫩肤美容项目,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40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5—50岁,每次治疗20分钟,治疗间隔4周,其中235例患者皮肤有明显改善,仅有5为患者出现色素沉着斑,但3个月后均自行吸收。
我院采用武汉奇志公司生产的光子嫩肤仪,光源为强脉冲光源;标准治疗头是560—1200nm;能量密度为最大10—50j/cm2;光斑尺寸为8×34mm;脉冲数为1—3个;子脉宽是2—7ms;脉冲间隔是50ms内任意可调;电源为AV220V/50Hz。
2操作配合 患者取仰卧位,在待治疗部位涂抹冷凝胶。带上遮光的深色眼镜以保护眼睛免受强烈光线照射。遵医嘱调整治疗参数,义务人员均佩戴好护目镜后,将光子嫩肤仪的治疗头滤光晶体离开皮肤表面1—2mm(对于敏感部分应抬高约3mm左右,例如下眼睑,唇周等),对于滤光晶体与皮肤的间距要特别注意。开始释放脉冲光。在耳旁区域3~4个临近测试光斑的照射后立即进行皮肤即刻反应的观察,照射后即刻至1、2分钟内皮肤会出现轻微发红,色素斑处可出现轻微的变黑。周期性的擦去冷却胶并对已治疗部位进行仔细检查。观察皮肤的反应,并与未进行的区域进行比较。治疗完毕,清理冷凝胶,取下患者的眼镜,用消毒冰袋冷敷30分钟。嘱患者面部皮肤1周,避免日光暴晒[2]。
3 护理
3.1 术前准备
3.1.1 适应症的选择
光子嫩肤治疗适应人群比较广泛,除小孩以外,各个年龄段基本都可以治疗。但有一定的禁忌: 1.近期(一个月)接受过或有可能在治疗后(一个月)受阳光暴晒的情况应该避免做光子嫩肤.2.怀孕期间绝对禁忌.3.癫痫患者、糖尿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4.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慎重,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影响。5.瘢痕体质和治疗部位皮肤有感染的患者,可能会发生局部瘢痕或者感染扩散。6.光敏性皮肤及使用过光敏性药物的人群应该避免做光子美容,7. 一旦怀疑有皮肤癌的可能,禁止做光子嫩肤,以为做光子美容会加快癌细胞的扩散速度[3]。
3.1.2 心理护理:现代女性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皮肤状况,特别是前来咨询光子嫩肤的患者更是对自己的皮肤状况有着更高的要求,她们渴望皮肤保持年轻光滑,祛除色斑及减少皱纹的生成,往往对光子嫩肤寄予厚望,期望值过高。因此,必要的心理护理指导是保证治疗及减少法律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治疗前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接受接受新知识的程度以及心理状态,耐心向患者讲解光子嫩肤的治疗原理和疗效,指导患者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皮肤护理。护士亦可通过这些情感性沟通行为,使患者感受到护士始终在关注陪伴支持着他们,从而体现护患间的亲密,友好理解和关心,从而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3.1.3 仪器准备:治疗前10分钟打开仪器预热,并确定各项输出功能均处于完好状态。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光子嫩肤仪的治疗头导光晶体,遵医嘱将脉冲光输出能量调至治疗量。
3.1.4 常规准备:术前常规照相,填术同意书。对于肤色较黑或黄褐斑患者,治疗前外用漂白霜(氢醌霜、Retina—A等)2~6周。
3.1.5 患者的准备:患者取平卧位,清洁毛巾包头,用中性洗面奶及温水彻底清洁皮肤后,为患者佩戴好遮光眼镜,在治疗部位涂满约1cm厚的冷凝胶,准备接受治疗。
3.2 治疗中的护理
3.2.1 疼痛:病人接受光子嫩肤治疗时,在开始释放脉冲光时,可能会有一些疼痛,类似于皮筋轻弹于皮肤的感觉,在治疗前与病人沟通好,一般均能耐受。但于第3---5次治疗时主诉疼痛加剧,并伴皮肤红斑反应加重,能量耐受性降低。这可能与表皮随治疗次数增多而变薄有关[4]。对于疼痛较敏感的患者可使用5%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剂(术前1小时使用)。
3.2.2 皮肤烧灼感:因光子嫩肤仪在治疗过程中放出脉冲光,病变组织内的色素团含量远远多于正常皮肤组织,其在吸收光之后产生的升温也高于正常皮肤,故病人有皮肤烧灼感。在治疗时涂抹的冷凝胶应存放于冰箱的冷藏箱中保存,涂抹在病人治疗部位是要足够厚,至少1cm。
3.3 治疗后护理
3.3.1 冰敷:治疗结束后迅速清理患者治疗部位的冷凝胶,并用冷水清洗干净。用 冰袋冰敷至少30分钟,以降低皮肤表面温度。1小时皮肤温度逐渐恢复正常。
3.3.2 防晒:光子照射后,皮肤对日光的敏感度增加,当患者皮肤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之下时,皮肤会有灼痛感或出现日晒斑。护士应指导患者外出时避免阳光暴晒。
3.3.2.1 光子嫩肤后外出要涂抹防晒指数SPF 20---25的防晒霜,戴遮阳帽.
3.3.2.2 治疗期嘱患者避免日光浴及其他光介疗法.
3.3.2.3 治疗期间禁食感光性食物(如芹菜\香菜\韭菜等)和感光性药品.
3.3.3 保温:治疗后因为皮肤的吸收能力增强,新陈代谢加快,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干燥缺水的情况.治疗后为保持患者皮肤的湿润舒适,指导患者选用不含酒精成分的水质润肤露来缓解皮肤的干燥.
3.3.4 皮肤护理:
3.3.4.1 24小时内吧要使用刺激性的护肤化妆品,建议使用清水洁面.
3,3,4.2 口服维生素E、维生素C或葡萄籽等抗氧化剂一个月。
3.3.4.3 敏感性皮肤禁食会引起皮肤过敏的食品。
3.3.4.4 严禁使用阿司匹林和酒精(包括含酒精的化妆品)
3.3.4.5 切不可挤、压、碰和摩擦治疗部位。
4小结
光子嫩肤技术的治疗原理是强脉冲光作用于皮肤后产生的光化学作用,使皮肤真皮层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内部产生分子结构的化学变化,恢复原有弹性。另外,其产生的光热作用可增强血管功能,使循环改善,从而达到消除皱纹,缩小毛孔的治疗效果。另一种协同效应就是由于病变组织内的色素团含量远远多于正常皮肤组织,其在吸收光之后产生升温也高于正常皮肤,利用它们的温差使病变的血管封闭,色素破裂分解,而不损伤正常组织[5].
在光子治疗中,护士应与医生密切配合,积极制定护理方案,了解光子嫩肤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多于患者沟通,规范操作,避免意外,最终保证光子嫩肤治疗的顺利进行。(本文曾得到太原市医学美容学会主任委员刘小蓉主任医师的指导帮助,仅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李桂兰,光子嫩肤术的护理体会.中华实用医学,2005:7 (4) 103
[2] 朱学骏,顾有守,沈丽玉,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733---736
[3] 吴继聪,张海霞,孙玉萍。美容医疗技术,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53—154
信念坚定,青春无悔
1935年11月29日,鲁开化出生于安徽省全椒县一个清贫的职员家庭。鲁开化的童年是在的烽火中跟随家庭辗转奔波中度过的。在他朦胧的记忆中,旧中国民不聊生,千疮百孔,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憧憬幸福,盼望美好,立志长大要干一番事业。他于1951年初中毕业后光荣入伍,成为了人民军队的一员,并于同年进入西北人民医学院(1952年更名为西北第一军医学院,后更名为第四军医大学)学习,掀开了他人生路上新的一页。回顾那段艰苦的学习生活,那时的他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奋力苦读,不知疲劳。尽管生活困苦,学习紧张,但他觉得充实而快乐。当时的鲁开化担任学生队的团支部副书记,有较出色的组织领导才能,又有乐于助人、刻苦学习的良好品格。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工作突出,曾荣立三等功两次。正是由于当时的磨炼,培养出他坚忍不拔的优良品格,为他的未来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1957年毕业前,他在总院担任实习军医一年余。实习期间,因患者相当多,每个医师需要分管12~16张病床,那时鲁开化每天要帮助患者做检查、写病历、做手术、换药,每日的工作时间长达13~14h,可他却忙得不亦乐乎。那段艰苦、忙碌的日子里,他从未看过电影,也很少到当时西北最美丽繁华的明珠兰州城观光游览。和他朝夕相处的是患者,时时刻刻浮现于他脑海的是患者。那时的他,学习如饥似渴,那时的他,工作兢兢业业。正是那时打下的扎实基本功为他以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医曲折,终成正果
1958年5月,鲁开化结束了紧张而忙碌的学生生活,留校工作。他先后在泌尿外科、骨科、普外科等各个科室轮转工作半年多,并在门诊工作一年。之后又深入基层连队,体验艰苦紧张的部队生活。新环境、新生活给他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他开阔了视野,磨练了意志,增强了与士兵的兄弟感情。时至今日,他仍对那时在河北塘沽新港国防189师当兵的情景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在以后的工作中,他的工作和职务几经变动:曾担任过助教军医;参加过初、中级英语短期培训;在“五七”干校“培训”8个月,喂猪、放羊、种果树等各种劳动样样在行;曾在贫穷落后的县医院带教,为广大乡亲服务。不管生活多么艰苦,工作如何变动,他始终没忘记学习,没忘记探索和追求。他从1958年开始担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住院医师,经过了16个不平凡的春秋,于1973年被任命为整形外科主治医师。在漫长的住院医师道路上,辛勤的工作让他付出了自己几乎全部的精力,但他从未叹息和停滞过,也从不灰心和失望。1960年在我国整形外科泰斗、奠基人之一汪良能教授的领导指挥下,他参与抢救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90%TBSA、Ⅲ度68%TBSA,是当时世界上Ⅲ度烧伤面积最大最严重的病例)并做出了贡献。1979年6月被任命为讲师,1983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并于1988年6月再次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早年的业绩于1992年被《中国烧伤整形外科名人传略》一书收录。鲁开化自从医起便爱岗敬业,视患者如亲人,对技术精益求精,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大面积烧创伤创面处理、皮片移植、皮瓣修复、显微外科技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瘢痕增生与挛缩矫治、手外伤及体表肿瘤的处理,每个专业领域他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这些见解在临床的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励精更始 潜心科研
只有毅力才会使事业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鲁开化不仅在临床工作上尽心尽力,在科研工作中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研究的主要课题是皮肤移植、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及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临床的应用。
他在烧伤创面早期处理及后遗畸形的整形修复方面有独到之处。在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上,进行了烧伤三度焦痂的削痂;对猪皮在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异体皮与异种皮相间移植的观察、功能部位早期植皮、面部深度烧伤的早期处理等整形外科比较棘手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参与合作的课题“烧伤治疗的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自1978年以来,鲁开化又致力于轴型皮瓣与复合皮瓣在整形外科的应用研究。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他在临床上先后开展了20余种皮瓣的移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决了长期以来难以处理的复杂整形问题。他总结了十多篇文章发表在权威杂志上,深受同行好评,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探讨和研究异体皮长期储存,又不致失去成活能力的问题,早在1963年鲁开化便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专项研究持续了20余年,经过实验证实冷冻干燥后组织结构比较完整,在人体的排斥反应又比较轻微。冻干皮能与创面组织形成比较紧密的黏附,能减少创面水份蒸发以及减少蛋白质等物质的丢失,又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在临床应用比较满意。该产品已能长期储存,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是比较理想的生物敷料,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该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1978年以后,鲁开化进行了显微外科吻合血管游离皮瓣实验研究。他在整形外科较早地应用于临床,如前臂逆行皮瓣在拇指再造中的应用、肩胛皮瓣带胸背神经的应用、显微外科在急诊创伤修复中的应用等,都取得了同行瞩目的成绩,部分试验研究成果有较大的理论参考价值,其中有三项荣获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是鲁开化与艾玉峰等在汪良能教授指导下自1984年在国内率先研究的课题。他们用本项先进技术在国内治疗了病例总数近万例。特别是对瘢痕性突发,鼻、耳、等器官的再造,颜面、颈部瘢痕的修复,开创了整形治疗的新领域,取得了相当好的疗效。
2006年我国开展的首例异体颜面移植术,鲁开化教授积极参与其中,发挥老专家的指导作用,提意见,谈想法,全程陪同并参加手术,是课题组坚强的后盾与支柱。
为表彰鲁开化教授的科研精神和对学科发展的贡献,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曾于2004年及2006年两次授予他学科建设贡献奖,《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委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中国医师协会整形与美容分会颁发了终身荣誉会员证书,并且他还荣获中国显微外科杰出贡献奖。
教书育人 无私奉献
俗话说:无古不成今。作为博士生导师的鲁开化教授明白,事业要兴旺,就得有一个好的人才阶梯,为了让青年医师茁壮成长,老一辈就要甘当人梯。汪良能教授已经离开我们,培养未来人才的重担就压在他和一些老专家的身上。
“渴望成才是年轻科技工作者的高层次追求。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知,也不可能去创新。”
他尽量安排一些大的手术给青年医师和自己的学生做,循序渐进地把他们推上主刀的位置。科主任郭树忠教授感慨地说:“记得我在跟鲁教授学习时,在别的医院同资质的医师连边都沾不上,更不要说主刀了,但我们已走上了主刀的位置。我很感谢老师对我的培养”。
为了避免整形外科骨干断层,他更是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既引路压担子,又手把手地教,一个一个地带。病例总结可以说是年轻医师手术实践的延伸。他每两周都要安排一次讲评,对实施的手术逐个进行分析、总结。对年轻医师和自己的学生写的病历、论文,他都精心指导,逐字修改。他培养了众多的进修生,分布军内外,有的已成为整形专业的骨干,作出了较大的成绩,受到本专科的重视。
近年来,他培养的研究生在“动脉化静脉皮瓣活力方面的研究”、“应用超氧化物歧化酶灌注兔缺血皮瓣提高皮瓣成活率的实验研究”、“静脉加游离神经片断复合移植修复神经缺损”、“周围神经扩张延长的研究”、“静脉动脉化网状皮瓣血液动力学的研究与改建”、“皮肤撕脱伤皮瓣坏死机理”、“中性粒细胞在皮瓣缺血坏死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的调节作用”等课题的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自1987年担任硕士生导师、1995年担任博士生导师以来,鲁教授先后培养毕业硕士27名、博士16名,培养专科进修生近300余名。
如今鲁教授除了担任较多的学术职务以外,繁忙的工作之余还抽暇著书立说,勤于笔耕,审修稿件,不辞辛劳。他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以丰富理论知识,传授给同行运用,让他们不再像当初自己那样迷途。他深知时间的宝贵,充分利用分分秒秒。自1962年以来,他先后撰写论文400余篇,除在国内、军内各种专业学术会议上交流外,均已在国内杂志上发表,有20余篇论文在国际会议上交流或发表。鲁开化教授主持了5届中日整形外科学术交流会,对中日整形外科学的发展与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他还主编了《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新编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临床美容整形外科学》、《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手术学全集·整形与烧伤外科手术学》、《新编瘢痕学》、《常用美容手术及并发症修复》、《科学减肥170问》等10部专著,副主编《整形外科学》、《美容外科学》,以及参编的专著40余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整形外科部分)、《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最新诊疗常规》、《整形烧伤国内外文献索引》、《临床疾病诊断依据好转治愈标准》、《美容外科学》、《现代显微外科学》、《现代骨科手术学》、《烧伤整形再造外科学》、《现代战伤外学》、《美容整形外科学》(第3版)等。
1 中医美容发展历史回顾
中医美容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年前, 其发展轨迹大致如下[1-2]:第一阶段为远古至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前),是中医美容起源时期;第二阶段为秦汉三国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64年),中医美容的萌芽时期;第三阶段为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公元265年至960年),此期是中医美容理论体系逐渐成形时期;第四阶段为宋金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至1911 年),中医美容的拓展时期,在理论及技术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第五阶段为20世纪初(1911年起) 至20世纪80年代前,中医美容被冷落,停滞不前;第六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此期中医美容如沐春风,发展壮大。各级医院相继开展中医美容服务项目,学术论文、著作纷纷发表,各级学会、学术团体相继成立,学术水平逐级提高,科研院所积极进行中医美容方面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医美容人才培养方兴未艾。
2 中医美容理论基础及技术运用
2.1中医美容的含义:关于中医美容含义的界定,杨智荣[1]五年前提出,目前根据中医美容的目的和方式,可以将中医美容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类。广义的中医美容,研究的内容广博,其以整体观念、形神合一、天人相应、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中医学说为理论体系的核心,不局限于颜面局部的美化,突出与防疾治病,养生健美、抗老防衰、延年益寿紧密结合,运用中药、针灸、按摩、气功、食物、养生等手段补益脏腑、通调气血、扶正祛邪、综合调理,从而改善人体机能、形态与容貌,达到形体美和容颜美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容悦形美、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目的;狭义的中医美容,重在研究美化、养护容颜及损美性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同时以中医医术与方药为手段,消除个体容貌上的某种缺陷或改善容貌现状,达到中医所言之“驻颜”、“美颜”、“留颜”、“益容”的目的。杨素清[3]指出中医美容是在人体审美的理论原则指导下,运用诸如辨证论治、中药方剂、针灸、按摩、中药护肤品等中医药手段所进行的美容。中医美容四种服务方式,即“维护”(美容保健)、“修复”(损容性疾病诊治)、“改善”(修饰、掩饰容貌缺陷或暇疵)、“塑造”(美容整形术)。中医形神美的定义用语反映了中医学特色,“形”即指人的形体及其形象,“神”即指人的神机、神明、神志、神色,也就是西医说的人的生理、心理现象或谓生命活力,形神美即指形体、容貌和生命活力之美。刘宁[4]对中医美容学给予了定义即中医美容学是一门在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美学,运用以自然疗法为主的方法,研究健康美丽容颜、形体的养护,损美性疾病的防治和损美性生理缺陷的掩饰和矫正,以达到防病健身、延衰驻颜、维护人体形神美为目的的学科。从以上我们可以对中医美容的含义有较清晰的理解。
2.2 中医美容的特点:关于中医美容的特点,许多专家、学者有很深刻的理解和阐释。例如杨素清[3]提出中医美容的基本特点,一是以整体观为指导原则,二是以辨证论治为施术方法,其作用安全长效,措施防治并举;杨智荣[1]在2006年出版的规划教材中提出,对中医美容的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即:整体调养,标本兼治,辨质施调,因人而异;历史悠久,方法多样。可以归纳出中医美容所具有的优势及特点,其核心突出整体观念,标本兼治,辨质施调。
2.3 中医美容理论基础
2.3.1 中医学基本理论是中医美容的理论核心:中医的整体观念、阴阳五行理论、藏象理论、气血津液理论、经络理论等与美容、人体养生保健有着密切关系,这些理论是中医美容基本理论形成的基础,对中医美容技术的运用起到指导作用。
2.3.2 人体体质学理论应用于美容保健实践:1996年,匡调元编写了《人体体质学》。2007年,杨智荣编著了《美容保健技术》,将体质学理论发挥和运用,对人体体质保健理论及技术进行了高度概括和阐述,丰富了中医美容理论体系,对中医美容理论创新起到重要作用。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5],使体质分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对体质辨识及在中医美容保健方面的应用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3.3 中医人体美学理论促进中医美容学科发展: 李红阳提出构建中医人体美学理论体系,促进中医美容学科发展。中医整体审美思想为“形神统一”、“天人相应”。“大医精诚”是中医美学理论的精髓,即强调善是美的前提,不善不美的美学思想[6]。
2.4目前常用中医美容保健技术与方法
2.4.1 中药美容保健:美容保健中药及方剂在内在体质调养及外在容貌美化上有着独特优势。中药美容保健法是指在中医中药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中草药提高或恢复机体的生理功能,美化人体,保持青春健美的一种方法[1]。一般选用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散结等类药物,以内服或外用,平衡脏腑阴阳,调和经络气血,提高生理功能,达到整体美容保健目的[7-8]。本法的最大特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因人而调,辨质施调,充分发挥中药美容作用,它是临床上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中医美容方法。中药内服即是依据辨证论治、辨质施调原则,以内养外,达到美容保健目的,体现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外用则是以不同剂型采取不同外用方法针对不同病症施治,达到局部治疗效果,体现治标;两种方法常同时使用,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常用美容的中草药有补气驻颜的黄芪,抗衰美容的人参,驻颜去皱、悦泽润肤的茯苓、麦冬,延缓皮肤老化、减少色素沉着、养血悦容的地黄,另有黄精、桃仁、杏仁、柏子仁、川芎、芦荟、、冬瓜仁、白芷、防风、辛夷、 五味子、苍耳、桃花等,不胜枚举。
2.4.2 经络美容保健:经络美容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经络、腧穴刺激,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平衡阴阳、滋养皮肤,达到美颜润肤,防病保健目的的一种中医美容技术。其技术方法多样,效果显著。包括针灸、推拿、刮痧、拔罐、耳穴疗法、经皮给药等[10]。
2.4.3 中医膳食调养:膳食调养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采用食物或药食同源的中药通过日常饮食而达到防病治病、美容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1]。其特点是简便易行,经济实惠,易于坚持,适用范围广。
2.4.4 体质调养技术:体质调养是依据中医体质学理论,以辨质施调为原则,运用中医综合美容调理技术内外结合,标本兼治,改善偏颇体质,对亚健康状态进行美容保健及皮肤养护,达到美容延年目的。在预防、调理亚健康状态方面突出中医药优势,体现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1]。现代体质学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种[5],并科学建立了体质评判标准和方法,经过体质评定后,辨质施调,运用药物、膳食、经络、情志等综合调理,达到全身阴阳的平衡,健身延年,驻颜防衰。
2.4.5 其他中医美容相关技术:音乐调养及情志调节也是中医范畴的美容技术。中医尤其重视情志对美容的影响,根据五脏配五音、五志,以中医五行生克制化理论为指导,即能发挥音乐和情志的美容保健作用[9]。
2.5 运用中医美容技术防治调理的常见损容性疾病及亚健康: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疾病有黄褐斑、雀斑、痤疮、白癜风、皮肤角化病、皮肤衰老症、营养不良症、日晒伤、皮炎、湿疹、斑秃、白发、甲病等,全身疾病有失眠、头痛、月经不调、肥胖症、妇女脏躁等。
关于亚健康,孙涛在《亚健康学》中进行了系统阐述,结合多学者理论,提出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11]。世界卫生组织将亚健康定义为反映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表现出不适应,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以下 3~4个征兆可诊断为“亚健康”:浑身乏力、易疲倦、头脑不清爽、思想涣散、头痛头重、面部疼痛、眼睛疲劳、眩晕、立起时眼发黑、耳鸣、声音有异常、郁闷不快、早晨起床不适、失眠、早醒、手足发凉、便秘、心悸 、坐立不安 、肩颈僵硬。亚健康状态调理就是以中医基础理论及体质学理论为指导,辨质施调[1,12]。
3 在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方面的建议
3.1应加强中医美容学、中医美容理论、中医传统美学理论的研究。
3.2注重专科专项的深入研究。在专科专病的防治、调理技术、方法、手段方面推陈出新,临床实践中确有疗效的美容中药、方剂、手段等积极立项、借助学术会议宣传,扩大影响,促进中医药优势的发挥。
3.3学术研究水平避免低层次,应在分子、基因层面上加大研究力度。
3.4善于吸纳经方验方,挖掘古方效方,并利用现代科研手段,通过基础实验研究或临床疗效研究,开发中医美容药方及技术,为中医美容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古为今用。
3.5注重现代美容技术与传统中医美容技术相结合,将成熟有效的美容技术应用于美容实践,西为中用,中医美容才得以长青不衰。
3.6中医美容要国际化[13],中医美容理论要现代化、国家化,中医美容诊断手段现代化,中医药研发和运用现代化,中草药美容制品现代化。
4 展望
未来人们对中医药美容保健会有极大的需求和渴望,中医美容的临床研究与实践会更加深入、系统、规范,达到更高层次的学术水平;随着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中医美容技术将推陈出新,最大发挥中医药美容保健的特色及优势,给我们提出严峻的挑战;中医美容高等教育将得到良性发展,专业人才培养体现校企联合培养的优势,共同培育中医美容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美容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将得到提升,人们美容保健的需求会得到专业技术人才的优质服务和科学保证。
[参考文献]
[1]杨智荣.美容保健技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
[2]吴慧金,何智健. 中医美容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思考[J].亚太传统医药,2009,5(8):1-2.
[3]杨素清.浅淡中医美容学的特点[J].中医药高教研究,2008,36(3):112-113.
[4]刘 宁.中银美容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1.
[5]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制定[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6]李红阳.构建中医人体美学理论体系.促进中医美容学科发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7, 94(1):103-105.
[7]金宏柱.中医美容临床研究近况[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2):131-133.
[8]吴 宁.中药外用法在治疗美容上的历史与现状研究概况[J].江西中医药,2007, (11):79-81.
[9]陈景华.美容保健技术[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
[10]黄藜珊.论皮肤针在针灸美容治疗中的作用[J].福建中医药,2008, 39(3:25-27.
[11]孙涛,王天芳, 武留信.亚健康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
[12]许明辉.论中医美容与亚健康状态的诊疗[J]. 临床进展中国社区医师,2009,23(11):13-14.
关键词:医学英语;模拟教学模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11-0133-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2.04.040
1.引言
医学英语是高职医学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是以基础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为主线,强化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训练。由于市场的发展趋势,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医疗服务岗位与日俱增,医疗行业迫切需要大批既掌握良好医学专业知识,又具备熟练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英语职业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理论知识强但实践操作弱的现象而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因而选择了操作性强,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职业能力的模拟教学模式。为了解医学专业高职学生对医学英语课程模拟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满意度调查,以期找出教学中的问题,为提高高职医学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2.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课题组对本院2010级美容专业和医学检验专业的13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生20名,女生118名。收回有效问卷130份,回收率为94.20%。
2.2 调查方法
由课题小组自行设计“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由5个一级指标组成,分别是“教学目标满意度”、“教学内容满意度”、“教学方式满意度”、“考核方法满意度”和“学习成效满意度”。细分为33个小问题。
2.3 数据采集和分析
调查问卷采用了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Likert Scale),用“A”、“B”、“C”、“D”、“E”5个等级,依次表示为“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对问卷所获的信息进行定量分析,为每个选项分别设置1-5的分值。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每题的平均分和标准差,若平均分M≥3.1,即认为该假设成立,反之则不成立。同时,任意选取了15名愿意合作的被调查者分别用中文进行访谈,就以下问题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1)谈谈模拟教学模式自身体验;(2)模拟教学模式是否能够促进专业英语技能的提高;(3)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每名学生每次访谈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全程录音,转写整理,进行分析。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满意度调查结果
3.1.1 学生对医学英语模拟教学模式的总体看法
由表1可以看出,学生对医学英语模拟教学模式的总体评价较高,5项一级指标M值均大于3.1。标准差相差不大,表明学生的看法基本相似。其中最受学生的肯定为教学方式(M=3.46),40.85%和41.46%的学生选择了“满意”和“很满意”。其次为教学目标(M=3.31)和教学内容(M=3.25),分别有43.07%和36.46%的学生选择了“满意”,33.06%和32.62%的学生选择了“很满意”。平均值较低的为考核方法和学习成效,分别有20.54%和21.08%的学生选择“一般”,14.54%和20.30%的学生选择“不满意”(见表2)。
表1 学生对医学英语模拟教学模式的总体看法
表2 学生对医学英语模拟教学模式满意度情况(%)
3.1.2 二级指标满意度结果。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表3列出了二级指标平均值较低的选择情况。
表3 部分二级指标的满意度情况(%)
3.2 访谈结果
通过对15名学生的访谈,课题组对医学英语模拟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有了进一步了解。大部分学生表示在新教学模式实施初期感觉不适应,随着教改的深入,可以逐渐体会到新模式所带来的学习效果,可以接受且融入其中,并提出了一些要求和建议。现将一些代表性的话语进行归纳:
3.2.1 教学课时和场地的局限性
学生2:老师课堂上经常会进行情景模拟对话练习,但往往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能安排几组同学表演。自己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举手发言时发现已经结束。能否安排专门的口语课?
学生7:到了二年级学行业英语时,每个星期只有一次课。感觉刚被调动出来的学习兴趣就没了,不能持久地保持。一个星期过后,学习到的东西都不记得了。
学生14:校内外实训中心和实训基地等地方不仅是锻炼专业技能的地方,也可以用来进行英语能力的操练,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3.2.2 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学生5:授课的内容都是与医学相关的,学习到了不少医学词汇。但是觉得教材可能更适合护理系学生学习,能够反映我们检验专业的内容不多。
学生12:学的东西都比较简单,能不能更深入一点,更加专业一点?
学生14:能否在课堂之外多多开展医学英语的活动?
3.2.3 立体化学习资源的局限性
学生1:学校的自主学习平台资料不是很多,希望能够及时更新和完善。
学生3:老师有时候会布置网络作业,但是语音室的电脑老是坏的,连不了网。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笔记本电脑。希望老师能考虑这一点。
3.2.4 考核方式的局限性
学生10:希望老师能够注重我们平时的表现,在期末成绩里能够体现我们整个学期的学习成果,而不是只凭一份试卷。
4.结论及建议
目前,我院医学英语课程所开展的模拟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的阶段,存在着许多不足。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结合笔者实践教学的体会,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4.1 转变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英语职业能力的培养。
虽然在表2中教学目标的满意度比较高,但学生反映出的学习成效并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分别有20.53%和20.40%的学生对于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沟通能力感到不满意。这表明了有必要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英语职业能力的培养,即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实践操作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三方面。以此为指导,才能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进行改进,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够通过模拟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进行职业技能双语操练。
4.2 优化教学内容,将语言、专业和实训三个模块有机结合
在访谈中,有学生表示教学内容并不太符合该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材内容偏于大众化,专业性不强。对于教学内容的满意度,有10.15%和20.77%的学生选择了“不满意”和“一般”。目前高职高专医学英语的教材不多,基本框架大体一致,多针对护理专业编写。医学美容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的英语教材并不多见,针对性不强,很难使学生从教材中找到职业存在感。加上大学英语老师本身没有医学专业知识背景,很难凭空将英语中的医学知识点讲深讲透,这样不利于医学高职行业英语的专业化和深度化。因此,根据模拟教学模式的要求和医学英语课程的特点,编写教材时,应该注意专业的特殊性,改变那种单纯展现知识体系的做法,增加专业特殊情境练习的比重,有意识地将语言知识与学生专业特色联系起来。精心编写符合学情的医学小故事和教学案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如何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4.3 教学方法多样化,多层次激发学习动机,形成良性循环
模拟教学模式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功能社会场景,使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情境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综合性的具体理解,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其意义在于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拓宽教学渠道,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构架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学相长。这是教学模式的亮点所在,加上多媒体、自主学习平台、网络等教学方式相结合,在满意度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但在访谈中有学生提出模拟的场地不能仅限于学校,仅限于课堂。更希望能走出校园,走向真正的职业场所。这对教学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系部、学院和用人单位共同协商合作。由教学引发学生的职业好奇,刺激学生的职业敏感度;经过一定的积累之后,在职业场所学以致用,检验所缺,激发职业自尊心;再次回到课堂查漏补缺,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补缺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医药高职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4.4 考核方式的多元化,侧重专业英语实际交流运用能力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一考定乾坤”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他们更注重考核是否能够反映出他们自身的真实知识水平和实际交流水平。调查问卷中的23和25题,分别有18.51%和13.42%的学生选择“不满意”,34.84%和33.38%的学生选择了“一般”。目前,考核方式分考试和考查两种,主要是闭卷形式,题目大多出自于教材,发挥学生能力的题目较少;在考核分数上,期中+期末考试分数占50%;平时成绩以学生出勤率和课堂表现为主要依据,占20%;还有10%来自于学生使用自主学习平台的情况。总的说来还是侧重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情况,而不能考查到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缺少了公正性。
因此,应该改变考核的单一形式,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发挥其判断、反馈、改进、激励和强化功能,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尝试采取开卷考试、小组合作、情景对话、学期论文,联网操作的方式,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能够体现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成果,侧重专业英语实际交流运用能力。同时,尝试进行综合性评价,即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环节,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或是同龄人的眼睛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改正问题,并在自评互评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公正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院 危机公共关系 管理 研究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在向纵深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医院作为社会公众服务行业,通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双向沟通,争取公众的信任与支持,进而更好地开展各项医疗服务工作。
一、医院危机公共关系基本理论概述
医院公共关系指医院为其自身事业发展,实现医院的组织目标,取得内部员工和外部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创造医院的最佳社会关系环境,在处理自身面对的各种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系列科学的原则、政策与行动。医院危机公共关系是医院公共关系特殊表现形式,是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患纠纷等负面事件,给医院带来信任危机,对其声誉造成重大影响,医院针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应急补救行动,具有敏感性、专业性、紧迫性的突出特点。
二、我国医院危机公共关系现状
近年来,我国各地医院深入开展的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取得较大成效,但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依然存在,医患关系时常处于紧张状态。多数医院危机公共关系也因水平低下,阻碍了医患关系的改善,有“危机”无“公关”的现象比比皆是。主要表现有:一是缺乏危机意识。许多医院对危机公共关系的认识不够,危机意识较差。一些医院为了节省开支,没有设立公共关系部,当医院接到投诉、发生了较大危害医院声誉的事故时,没有专门人负责接待处理,导致医患持续发酵、不良影响扩大。二是不敢担当责任。一旦发生医患纠纷,特别是发生严重医疗事故时,不敢直接面对公众的质疑,将责任推给患者,甚至伪造相关检验报告,为自己推卸责任,致使患者对医院失去信任,将医院告上法庭,最终使医院形象受到巨大损害。三是不善于与媒体沟通。发生危机事件后,未能及时将事件进展状况及时通知给媒体并通过媒体强化与公众的沟通,很多医院甚至对媒体的介入调查采取抵制态度。
三、我国医院危机公共关系的原因分析
(一)医患矛盾加剧导致医院形象危机
社会转型阶段引发的医患矛盾是医院危机公共关系的客观原因。随着公民社会的日益成熟,群众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我权益保护意识越来越强。随着就医需求增加,社会公众对医院服务态度、医疗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维权意识、就医需求的快速增长,与社会医疗资源尤其是公共医疗资源发展的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医患纠纷日渐增多,给医院日常营运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医院缺乏危机公共关系管理意识
对危机公共关系管理思想认识不到位是导致医院危机公共关系的重要原因。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管理层存在把医疗技术作为维护和提高医院声誉的唯一渠道的思想误区,领导对危机公共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二是“突发事件”靠“应急解决”的老观念依然存在,靠老经验办事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新危机,危机公共关系管理规范化建设普遍缺乏。三是“专人”办“专案”的错误思想仍占主导,多数医院的危机公共关系管理职责、培训对象仅局限于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对一线临床医生护士基本不作要求,培训也严重不足。
(三)医院危机公共关系管理水平低下
医院危机公共关系管理水平低下是导致医院公共关系危机的关键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组织上缺乏支持力度。公共关系部门地位不高,工作经费、人员没有保障,许多医院甚至未设立公共关系行政管理机构。二是在机制上缺乏协调配合。未建立主要领导负责、行政主管部门统筹、临床一线配合的危机公关领导体制,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形成跨部门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危机管理工作不成体系、缺乏协调。三是在实践上缺乏正确方法。工作缺乏预见性、前瞻性,多数未建立公共关系危机预警应急预案;主动设置并引导舆论议程的能力低下,信息化条件下应对多元化媒体能力不足;危机公关管理日常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不高,临时抱佛脚现象大量存在。医院危机公共关系管理水平差异根本上取决于各医院经济收入与思想认识,此外医院性质也是影响管理水平的又一重要因素。对于公立医院来讲,人们对其信任度要远高于私立医院,其对危机管理的难度也会低于私立医院。
四、我国医院危机公共关系管理策略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院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危机公共关系的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医院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对医院危机公共关系管理给予高度重视,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真正做到有效预防和处理危机公共关系。本人结合自己工作经验,认为提高医院危机公共关系管理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加强组织建设,做好预防和处理
第一,成立公共关系部,完善部门职能,健全工作制度,配强人员队伍,将所需经费纳入预算,从组织领导和舆论氛围上为公共关系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第二,制定危机管理预警方案,组织人员深入医疗第一线,科学预测和评估所存在的危机,根据苗头性动向及时调整预案。第三,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强化医护人员的危机意识,使其掌握处理危机公共关系的方法。第四,掌握“四个第一”的危机处置原则,即“第一时间”组织应急指挥中心, 指定责任人全面负责危机管理工作;合理选择“第一出场发言人”,既要显示出诚意还要留有余地;斟酌说好“第一句话”,正确选择解释、道歉等语境切入点;医院做出的“第一个行为”至关重要,对危机事件处理方法作表态后要言出必行。
(二)重视投诉建议,构建和谐医患
关系
第一,提高服务质量。构建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医院首先应抓好质量管理,建立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全员质量管理机制,并实行有效监督。第二,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服务态度、医德医风等问题是引发医患矛盾的诱因。把医德医风教育列入医院目标管理中,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培训,开展有益于医德医风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不断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素质。第三,妥善处理投诉。时刻把患者满意作为各部门的行为指南,认真对待病人及其家属的投诉,妥善处理各种医事纠纷和公众来信、来访,将可能出现的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
(三)强化信息化条件下的危机传播管理
根据危机事件生命周期,可将其分为潜伏期、爆发期、扩散期、恢复期四个阶段,采取差异化策略加强信息传播引导是危机公共关系管理的关键环节。在潜伏期,应根据医疗服务负面反映较多的薄弱环节,主动策划新闻事件引导大众媒体报道;在爆发期,采取新闻形式,第一时间主动给大众媒体“喂料”,主动邀请有关权威部门参与事件的调查;在扩散期,注重通过博客、播客、微博等网络媒体加强与社会公众平等互动,针对社会大众关切的问题,多渠道危机事件的原委、事态的进展、院方处理态度等信息,平息社会恐慌。在恢复期,邀请主流权威媒体进行后续跟踪报道,把宣传重点放在深化医疗服务改革上,以求重塑医院良好形象。在整个危机舆论传播管理中,要把发挥政府、专家、大众的重要性始终贯穿于危机公关全过程,做到危机事件调查中有权威部门的声音、有专家学者的研判、有普通群众的参与。
(四)医院危机公共关系的恢复和
善后
善后工作是危机公共关系管理的最后工作,也关系着医院未来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开展一系列的善后工作来恢复医院的形象,甚至是提升医院公共形象。例如:对于在危机处理中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应该给予奖励,对于受伤害的人员应该给予激励和关注,使其恢复信心,提高医院内部凝聚力,增强医院应对危机的免疫力。对外开展有媒体、医院和患者共同参与的公共活动,通过媒体正面宣传医院,重塑消费者信心;也可以召开病员代表座谈会,接受舆论监督,消除患者的顾虑;或者开展多种社区服务活动,开展扶贫活动,帮助支援农村卫生,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开发社会公益事业等。危机的背后是机遇,成功应对危机后,要充分抓住危机背后孕育的机遇,变不利为有利,进行公关造势,重树医院形象,进一步提升医院信誉度和美誉度。
(作者单位: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共关系部)
参考文献:
[1]郑思同,吕一军.浅谈医院公共关系[J].中华医院管理志,2000.16(2):121.
[2]蒋宝珠.浅谈我院危机公共管理中的启示[J].医院院长论坛,2011.08(6).
[3]廖为建.公共关系学[M].中山大学MPH教程.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胡晓阳.如何进行品牌营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张立斌.浅谈医院危机管理中的新闻[J].重庆医学,2006.35(2):97-98.
[6]朱正威.危机公共与处理[J].医学美容美学,2006(10).
[7]周朝霞.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策略[J].江西社会科学,2003(6):250-251.
[8]谢玉华.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