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3:40
导语:在开放教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加强多种媒体建设
为学习者提供的学习资源应该有多种媒体的运用。对于开放教育而言,资源不仅仅是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的有机结合,更重要的应该是教与学双方信息交互的体现。目前,我校外语学院正在加紧制作各学科的微课和三分屏课程,为学习者顺利完成学习提供多种选择,避免单一选择造成的学习上的技术障碍。另外,要建立资源之间的关联。没有一个知识点是完全不依托其他知识点而独立存在的。因此,对资源进行跨专业的关联便于开阔学习者视野,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对不同教学环节的资源进行关联,对在一个资源中出现的其他资源进行关联,为学习者快速找到所需要的资源提供便利。
2.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研究和开发教材资源,重点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解读能力,在教学重点和理解难点上要取得一定的突破,外语学院所制作的微课正体现了这一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建立国际优质课程比较研究机制,引进国际优质课程和优秀教师,建立国际优质课程实施办法,充分利用国际优质课程优化学校课程;建立基础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库与资源共建共享的服务体系,以互联网为依托,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推进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化仿真实训教室建设,构建网络环境下开放教育教学新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促进各种数字化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外语学院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提出“分层次、自主式、个性化”教学指导思想,设计一系列英语基础课程、应用技能型课程、语言文化素养类课程等课程体系。针对现有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尝试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制定出一整套教学管理文件,积极主动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为学习者服务。
二、课程的评价、督导与反馈
1.各级电大对双证模式重视不够
首先,各级电大尤其是下级电大对“双证”模式不够重视,对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缺乏深入的了解,被动依赖于上级的政策,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能积极主动地将“双证模式”推向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电大的“证书课程”教学都没有按照职业资格的标准去进行,造成了学生实际能力达不到证书考试的要求。
2.师资水平良莠不齐,管理困难
“双证”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非常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熟练掌握专业职业技能。但各级电大能够满足上述条件的“双师型”教师十分缺乏,基层电大的教师情况更差,加上教师分散,管理起来十分困难,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难以保证“双证”模式的教学质量。
3.学生基础差,能力不足
开放教育专科的学生来源复杂,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也较差,又面临工学矛盾突出的困难,所以,学生学习的压力大,一旦课程成绩不理想,部分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从而影响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积极性。
4.学历课程与职业资格考试课程的衔接不顺
在开放教育“双证”模式中设置的“证书课程”,应与学历和职业证书双重相关,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学历和职业证书双重标准,但在实际上,电大“证书课程”的教学和职业资格证书内容却没能很好地衔接。“证书课程”统一使用中央电大的教材,这些教材在内容上侧重理论多一些,实践性的内容偏少,与职业资格考核的内容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仅凭“证书课程”的成绩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二、解决策略
1.充分了解市场需求
各级电大应全面摸排开放教育学生对于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情况,如果市场预测有潜力,学生需求量比较大,那则需对这个群体全面加强宣传、引导、组织和管理,使学生能主动提高其学习目标,电大应提供充足的资源、师资、管理和服务,严格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使这些学生达到并获得职业资格水平;如果市场评估结果不乐观,那就取消“证书课程”,避免造成各种资源浪费。
2.试点先行,逐步推开,完善“双证”管理体系
电大不同于普通高校,系统有优势也有劣势,从目前来看,“双证”在全国范围内推开的时机还不成熟,要改变“大锅饭”的做法,先在部分教学点进行试点,通过试点,完善教学资源建设、完善教学过程管理,建立一套相对成熟的“双证”教学管理体系,再将这种模式加以推广。为此,中央电大应将成人教育的“双证”培养模式科研项目分解为若干子项目,吸纳下级电大教师积极参与,共同研究如何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如何开发适用的教材、如何建设优秀的教学资源、如何进行组织和管理等课题,切实发挥电大的系统优势,建设优秀的教学资源,系统内免费资源共享,互相取长补短,才能不断提高“双证”教学的质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双证”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需要教师不仅有广泛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扎实的专业实践功底。从电大系统来讲,通过以下方式可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第一,有目的地选派教师“走出去”参加进修和访学,或者把“双师型”专家“请进来”授课或培训,不断提高本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第二,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证书课程”的教学面临职业资格考试的压力,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各个教学环节与普通课程不同,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为鼓励“证书课程”教师积极进行“双证”教学探索,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如以立项的方式给予一定量的课程启动费,鼓励电大教师积极进行“证书课程”的教材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使之与职业资格的标准相适应。
4.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一是在开放教育教学管理上,对“双证”模式的学生要加强监督与管理,完善面授考勤制度,狠抓课堂纪律,最好有相对固定的学习场所,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引入淘汰机制,每学期结束后筛查,对于“证书课程”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应建议其重修课程,直至合格,才能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5.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一)职业农民宣传少,社会歧视思想顽固
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问题,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已经很重视,党的十也特别提出要求。可是“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在社会民众中知名度很低。笔者通过网络进行“你对职业农民是怎样认识的?”的调查,只有2%的人能够正确回答。但是,在“你是否愿意做一名职业农民?”问题回答中,只有3.2%回答“愿意”。歧视务农的世俗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大量80后、90后远离农村家乡,不选择学习农口专业也不见怪了。如何从思想舆论上重视职业农民,我们的宣传教育部门任重道远。
(二)开放教育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建设与模式创新有待加强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党的十提出的战略目标。在国内是个新生事物,因此,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刚起步,教学、管理模式有待探索。开放教育职业农民培育创新研究缺乏,教学、管理制度缺失、模式落后。
(三)开放教育职业农民数字化教学资源短缺
适合职业农民教育的开放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短缺,甚至是“零”起步。开放教育如何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高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已迫在眉睫。
(四)开放教育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基地建设和利用有待加强
如何利用开放教育现有的农民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和创业基地,为新型职业农民服务,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加以改革。
二、开放教育拓展职业农民培育业务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开放教育网络作用,做好职业农民重要意义的宣传
在电大网站开始专栏,广泛宣传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宣传新型职业农民的优越性和光荣感,特别是要宣传身边“新型职业农民”的成功案例,以榜样的力量吸引社会关注,消除传统轻农思想的影响,鼓励青年一代积极选择农口专业学习。
(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电大为平台的职业农民培育管理体系
在市(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统筹各县(区)培育工作。电大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业务指导单位,负责制定指导性培训计划、师资统筹、督导评估、认定组织等工作。各县(区)落实培训单位,负责培训组织、教学管理、档案管理、认定材料申报等工作。
(三)创建适合职业农民特点的管理与教学模式
针对职业农民的特点,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形成组织高效、务实管用、农民欢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要顺应务农农民学习规律特点和生产生活实际,以方便农民和贴近生产为原则,电大要采用校社融合的模式,就地就近下乡进村办班,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基地开展培训;紧密结合农时季节组织培训,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交替进行,促进学用结合和学习、生产“两不误”,避免不尊重农民意愿和脱离生产的远距离和走国场的培训。
(四)创建适合新型职业农民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一是开发“微课”形式的“通识”与“专业”课程。在“微课”设计的目标上要符合现代农业发展,培育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能力和技术,具有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生产经营理念,能够从事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在“微课”设计的内容上,包括农业“通识”与“专业”两个方面。“通识”一般包括现代农业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农产品营销与品牌建设等等。“专业”要分类,一般分类为:蔬菜生产经营专业技术、果树生产经营专业技术、水产生产经营专业技术、茶叶生产经营专业技术和畜牧生产经营专业技术等等。二是创建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证考核的无纸化考试模拟试题库。三是在电大网站主页开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栏目。包括:农技资料、技术鉴定、三农信息、培训管理等。四是创建丰富的由教师团队统一制作培训辅导视频和农业专业技术讲座的微课视频资源。
(五)做实做新创业基地,培养示范型职业农民
1.1开放实验室体系建设完整,为通识教育开展节省成本
开放实验室是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因此,各高校开放实验室工作蓬勃发展,已经取得丰硕的果实。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种类越来越丰富,仪器设备总值大幅度提高,实验室用房面积逐年增加,实验条件得到改善。大部分高校都有完整的开放实验室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和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开放实验室体系就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开放教学体系,与通识教育有相似的功能,在开放实验室进行通识教育可以使用开放实验室已有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这样一个完善的、开放的实验平台上进行通识教育,将为通识教育节约许多人力、物力成本,也有利于通识教育的大规模开展。通识教育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立体化的,应该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通识教育氛围,这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在教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节省资源就显得尤其重要。
1.2通识教育需要融入实验
纵观各高校设置的通识课,都是以理论课为主。虽然课程种类丰富,涉及各个领域,但是缺乏实践环节,没有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是通识教育的重大缺失。长期以来人们重理论轻实验,这种思想表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会安装计算机的内存条、网卡,物理专业的学生不会换灯,这都是很平常的事。专业教育尚且如此,何况通识教育?现在社会需要动手能力强的人,有些用人单位甚至直接提出“动手能力强,理解能力强,才是好用的人”,直指现在大学生动手能力差。这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有关,学生从小就没有动手实验的习惯,进入大学后有些专业实验课又少,更没有机会锻炼动手能力。实验应该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是以动手操作为主的教学模式,各种实验技能、实验技巧都要在实验操作中体现出来。这就需要学生“敢于动手、学会动手、善于动手”,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大学里有很多专业,由于专业特点,学生没有机会做实验,文科专业尤为突出。通过开放实验室内的通识教育,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接触到实验,有机会体验实验的乐趣,在实验中获得锻炼。同时理工科学生通过与文科学生的接触、合作,可以感受到更多的人文思想。此外,多学科学生的交流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氛围,这是通识教育良好的环境基础,因此,通识教育不应该离开实验,需要融入实验。
2开放物理实验室开展通识教育的优势
2.1物理实验与生活密切相关
物理实验与其他专业实验相比,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许多实验与生活常识密切相关。物理学具有广泛的学科基础,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小学都开过科学课,初中都开过物理课,高中都上过通用技术课,这些课都或多或少地要介绍一些物理知识,因此,学生做简单的物理实验并不缺乏理论知识。物理实验本身有难有易,近代物理实验比较难,需要专业的物理基础,而力学、光学、热学中可以设计出一些很简单的实验,贴近生活。如力学中的单摆、光学中光的干涉、热学中的熔解与凝固,生活中没有人没见过,只是没有深入探究和实践过。再如电工电子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有关电的问题,电灯中零线和火线的接法,空气开关的作用等,这些实验不仅容易理解,在生活中还很有用。
2.2物理实验趣味性强
物理实验是非常富有吸引力的实验,因为它很好看,也很有趣。如电学实验,早在18世纪中叶,就在法国和荷兰成为娱乐表演项目,法国人诺莱特曾邀请了路易十五的皇室成员临场观看莱顿瓶放出静电的表演,表演队伍有700人参加,十分壮观。光学实验也十分好看,光的色散、光栅光谱的形成,为人们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这样有趣的实验有很多,实验的趣味性本身对学生就有强烈的吸引力。通识教育需要有吸引力,现在的通识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吸引力,导致学生不愿意参与,本来应该乐在其中的学习变成“烦”在其中。物理实验本身的趣味性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有助于科学素养的形成
科学素养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科学技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素养没有准确的定义,通常是指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价值观等。国际经济合作组织认为:“科学素养是运用科学知识,确定问题和作出具有证据的结论,以便对自然世界和通过人类活动对自然世界的改变进行理解和作出决定的能力。”只有具有科学素养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理解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这就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也成为教育的目标之一。学生应该对待事物有科学态度,能够掌握科学方法,运用科学现代技术,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实验教学有助于科学素养的形成。实验是以事实为依据的科学,具有客观性,所有的科学理论都必须通过实验的验证才能被人们接受。实验将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展示在学生面前,与理论相比,学生更容易接受实验事实,实验更有说服力。对于一个完整实验来说,应该具有明确的实验目的、严密的理论推理、合理的实验方案、准确的实验操作、正确的结论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容不得半点马虎,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实验失败。不能说做好一个实验就能培养出科学素养,但一个完整的实验的确包含了科学素养中的众多要素。科学素养是通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融入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4作为通识教育途径的有益补充
1.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
硬件设施是进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先决条件。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互联网络、计算机、网络设备、网络多媒体教室及其他相关设施。由于河南农村经济和教育发展比较落后,卫星接收设施、计算机和网络宽带普及率比较低,网络双向互动实时课堂、CAI课件、授课视频、多媒体课件等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传输不畅。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互联网还不通,现代远程开放教育难以得到有效实施。在网络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开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面临着诸多困难,远程教育的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严重影响教育质量。
2.师资力量不足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其采用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这就决定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要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远程教学。要能够自主开发适合远程教育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主持和引导学习者参加讨论和互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还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然而,现在农村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一方面,由于对教师缺乏培训,致使能够熟练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数量不足,且教师大多同时负责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受精力所限,无法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大多采取引进的方式,对资源本地化改进不足,无法满足本地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教师由于面对的学习者众多,难以掌握每个学习者的情况,无法做到因材施教,难以有效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资源匮乏,缺乏吸引力
目前,河南农村远程开放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学资源不足。农村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涉及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种植业、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等许多方面,这就要求教学资源也要面面俱到。然而,河南农村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主要由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开发建设,受到人力、财力、物力的制约,全面建设教学资源的难度较大。因此,如何将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是目前农村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从整体上看,河南农村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仍然匮乏,不能满足农村学习者学习的需求。二是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一方面,对资源共享的利益如何分配,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制作人的经济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导致制作人不愿意共享。另一方面,资源共享渠道不畅。目前资源建设采取的是资助方式,资源建成后产权归个人,资源共享时必须征得产权所有人同意,在资源共享方面需要协调的难度很大,限制了资源共享。三是教学资源形式单一。在教学资源内容上,只偏重于满足一些硬性的技术指标,忽视了学习者对于教学资源形式多样性和层次多样性的需求,制作过程很少考虑到学习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学习者实际操作能力的内容所占比例也较低,难以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4.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农村学习者大多是在职人员,他们有着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但是理论知识相对欠缺,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及辅导过程中加强互动,消除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然而,目前农村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仍延续着传统的观念,只注重教师的教,轻视学习者的学,没有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上虽然也有论坛、网上双向实时课堂等方式与学习者互动,但由于教学过程以教师的教为主,不能充分顾及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难以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者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种情况若得不到改善,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学习者的热情。
5.学习者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不同于全日制高等教育,实行的是“宽进严出”的政策,对学习者入学要求较低。高中或者中专毕业生只需要参加入学测试即可学习。从学习者入学前学习经历来看,60%以上的学习者为普通高中毕业,20%以上为职业高中毕业,只有不到20%为中专毕业。他们大部分都只学习过高中阶段的基础知识,没有专业学习的经历,对入学后的专业学习信心不足。从学习者的年龄来看,主要分布在20到30岁之间,他们虽然有较高的学习需求和旺盛的精力,但是要面对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和来自家庭的生活压力,工学矛盾突出,大多数人是从工作、生活中挤出时间进行学习,往往不能满足课程学习的需要。总之,河南农村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开展农村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应对措施
1.加大对农村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资金的投入
农村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经费是否得到保障。当前,国家、省和部分地方政府对农村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已经安排了部分经费,但对于资金缺口来说,经费扶持力度还不够。政府和作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实施者的各级广播电视大学,需要不断加强对农村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一是各级广播电视大学要积极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向政府阐明农村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意义、前景和必要性,争取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二是要积极整合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共享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完善网络系统,改善农村学习者的学习环境,为远程教育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三是通过“政府+企业+农户”的模式吸引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农村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由政府主导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进行招商引资。企业采取“企业+农户”的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经营的同时出资对学习者开展远程教育,提高农户生产水平,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实现企业、农户的双赢。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对新型农民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我们需要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师资水平,创建一支学科齐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能够适应农村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特点的师资队伍。一是要把好教师的“入口关”,选拔专业知识强、计算机运用熟练和思想素质高的优秀毕业生充实专职师资队伍;二是通过进修培训、聘请兼职教师等方式解决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短缺等问题;三是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技术、教育理念的培训,使其树立现代远程教育理念,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技能;四是建立全省电大师资共享机制,由省级电大牵头,以教学团队建设为契机,充分整合各级电大的师资力量,形成系统合力。
3.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农村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学习指向性明确、目的性强,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就业、创造财富和提升职务。因此,农村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对自己所渴望的知识学习主动性较高,对行政管理类、小企业管理类、实用技术类、技能培训类及种养技术类需求强烈。在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农村学习者的需求,降低理论学习的深度和难度,加大实用技能的培养力度。农村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构成复杂,所具有的知识基础也呈现多元化,这就决定了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呈现多样性。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考虑学习者对远程开放教育多样化的选择与需求,迎合农村社会发展对各种类型和层次人才的强烈需求。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农村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也随之改变,最终会引起农村远程开放教育的连锁反应。所以农村远程开放教育需要不断地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进行调研,及时掌握学习需求动态,不断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学资源,使农村远程开放教育紧随时展需要,满足学习者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以其灵活的入学方式、灵便的学习时间和场所、便捷的学习途径为特点,满足农村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其教学模式与普通全日制和其他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有着本质区别,其课程体系也应该区别于普通全日制和其他成人教育的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充分发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潜力。
4.提供多种学习途径,解决工学矛盾
1了解学习情况,进行课程设计
(1)确定实现的目标及措施一是激发学生阅读选文的兴趣。通过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充分认识阅读文章在学学语文这门课程中的重要性。二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就要掌握不同文体阅读的方法。掌握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阅读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让学生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重点让学生养成阅读各类文章的习惯,不断提高大学语文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四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听讲读写为核心能力的语文能力对学习本课程的目标。
(2)分析课程重难点,摸清学习困难,找原因、定方法课程涉猎散文、小说、诗歌,古代叙述性文章、现代的叙述性文章,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写作常识等等。重点内容明确,但难点因学生个体差异,出现不同。学生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对古文的学习有困难。原因分析:一是平时学生接触的少;二是因时代变化,古代文选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与现代语言差异较大。解决办法:注重平时的阅读;结合《学习指导》学习古文;掌握古代汉语常用的一些规律性的常识。
2主要实施了四个环节:
(1)沟通电话沟通和QQ沟通是采取的主要沟通方式。通过电话询问每个同学对学习课程的情况,其兴趣和学习条件,告知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学习的要求;通过QQ给学员传达学习的要求,学习的资源
(2)要求学期初,将本门课程确定为个性化教学后,在与学生建立联系时,就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每个同学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给教师反馈与交流学习中的问题,至少两个,多则不限。
(3)反馈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对教学进程中,对没有反馈的学生进行进步沟通,询问学习中的困难和收获。
(4)解决通过交流、传送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采取有效方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解决学生课程考试的问题传送期末教学辅导资料、期末考核要求等。
二、实施结果
1可以提升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于网络学习资源的远程开放学习与传统的集中面授学习不同,它强调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以远程指导为辅。所以,直属学院一些课程不安排面授辅导而开展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有完成一些规定动作,所以,模式的实施避免了学生在没有教师情况下的不学习的自由放任。
2有效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由于成人学生的年龄、事业、学习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在课程学习时的具体需求有明显的差异性。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和问题,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和职业能力的提升进行帮助和引导。
3在学生便于自学的课程开展,有可操作性实践证明,“有要求,就有一定的反馈”。大学语文课程,主要涉及的是对精选文章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对文言文的学习困难较多,个别同学反映作文写作也是他们的弱项,并且文体不同,各自的难易程度不一,所以,在学期初,就要求同学们反馈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习收获,到学期末,有一半学生表现主动反馈问题和体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处理被动与教师反馈与交流,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说“学习中问题不多”或“没有时间复习暂时没有问题”等等。从直属学院13春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大学语文》及格率为91%。
主导型学生工作模式,以全体学生为服务的主体对象,从广大学生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到学生工作的实践中去,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生工作的终极目标,将教育、管理与服务三者完美结合在一起作为学生工作的核心价值,为学生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二、服务主导型学生工作模式的主要特点
1.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理念
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深入到服务主导型的学生工作模式中去,将传统的“管理学生”的教育理念改为“引导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为学生服务”的教育宗旨。无论是展开教学活动还是社会实践活动,都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2.系统规范的服务内容服务主导型的学生工作模式
科学扩大了为学生服务的工作范围。同时,还特别设置了一个服务部门专项负责学生服务工作。该部门本身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广大学生谋求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方面的便利;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与学校教务处的沟通与合作,构建更加系统化的服务体系。
3.丰富多样的服务实践形式
传统的学生工作不仅形式僵化且数量单一,不能满足社会上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主导型的学生工作模式大力推动由经验教育变为科学教育、被迫灌输转变为理性传授、单一教学变为综合发展的转型进程,大力倡导学生工作的新型服务形式。同时,在进行学生工作的服务地点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创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上课教室,服务地点也逐渐转移到学生寝室等其他学生聚集地带。
4.训练有素的服务
工作人员服务主导型的学生工作管理人员不仅要求具备主观思想方面的高素质,也要求具备客观能力方面的高水准。一方面,工作人员必须拥有高度的革命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秉承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从本质上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谋求利益,无私奉献;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广泛的服务学识,顺应不断深化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对服务型学生工作做出正确的战略目标与策划。
三、构建服务主导型学生工作模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服务主导型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首先,要设立一个专项部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价值观的整改与培育工作。优化该专项部门的人力资源配置,以实现部门内工作力量稳定性与流动性的有机统一。其次,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由全职人员组成的学生思想道德政治培训队伍。有组织地计划并安排各个学生工作者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同时,还要善于发掘工作能力强、工作业绩好的学生工作者,对其进行重点培优,将其推荐到更高的平台以锻炼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要积极为学生工作者创造学习条件,统一规划专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工作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与职业道德修养。第三,要实行严惩分明的工作激励制度。在升职、聘任、出国深造、退休养老等各方面通过优惠政策倾斜,激励更加广大的学生工作者更加积极地进行服务性学生工作构建工作。最后,要建立健全学生工作考核机制,确保工作考评结果的科学与规范,确保工作考评程序的制度化。
2.积极开拓服务主导型学生工作的途径
鉴于学生工作的服务效率将直接决定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质量,校方从广大师生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促进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求高校加强服务平台建设。一方面,加强服务主导型平台的软件设施建设,其中主要包括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安排、部门设置、体系构建及其执行策划。优化工作人员配置,把握部门设置的科学方向,建立健全服务型学生工作管理体系,制定正确的执行策划方案。另一方面,要加强服务主导型平台的硬件设施建设,其中主要包括学生工作的活动举办地点及其物质使用资源。
3.创新学生工作的服务机制
高校学生工作服务型机制的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服务于开展学生工作的外在物质条件。要求加大资金投入,给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拓展就业渠道,为学生谋求更多的就业机会选择;推行优惠政策倾斜,给予贫户学生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的物质帮助;展开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及处理世事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服务于开展学生工作的内在修养条件。要求在全校范围内推行思想道德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四、结语
1、以人为本,探索和充实开放式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开放式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能拘泥于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而是要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更要使之贴近学生的思想、贴近学生的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大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能够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小到要帮助大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大学生解决好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问题。新时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推行开放式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以人为本,充实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力促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以帮助学生不断改正和完善自我的道德情操与思想灵魂。与此同时,负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也应及时发现开放式教育的漏洞与局限性,紧密依据教育的现实情形,不断改进、丰富和创新开放式教育的内容要点,搞活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具备独立人格、思想和深厚的人文素养的“四有”新人。
2、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局面,充分将课堂教育的主导权“移交”给学生。这样一来,大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极大的自,会更进一步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师生关系,学生们也会彻底转变观念,由过去“对思政教育厌倦”变为如今“愿意接受思政理论教育”,从而清除学生主动学习的障碍。在思政理论教育过程中,教师可充当一个引导者,而学生们则是整个课堂的主人公。教师要大胆破除灌输式的教学套路,让探究性学习成为教学的主流。一般而言,教师先布置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力促学生以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创新。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在教育全过程中大放异彩,提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建立多层次的开放式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体系,推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得以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开放式教育教育决不能停留于表面,在不断扩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转变教育模式的同时,必将要求开放式、多层次的教育评估体系与之相配套。开放式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体系可以分支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学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这是最基础性的评价,因为没有理论做支撑的行为将是不自觉的,因而也是不可能长久的。第二层次,是对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学理论的实际践行状况的评估,这是实践性的评价,是对学生能否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实践的考量,是知与行的切实统一。第三层次,是需要评估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后,是否具备在复杂的现实条件和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能否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即始终坚持“跟党走、爱祖国、尽全力、做贡献”的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对受教育者综合能力的评估,是最高层次的评估,也是终极评估。这三个层次的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是统一和递进的关系,步步深入,使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学习到实际践行的各个阶段落到实处。
二、创新思想政治开放式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大学思想政治开放式教育的内容与方式绝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间的推移不断产生相应的变化。开放式教育不是让学生无限制地对问题进行夸张、绝对化、极端化的分析与理解,而是旨在开拓学生认知客观事物的眼界,并以开放式教育为契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鉴于此,首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及时发现开放式教育的漏洞与局限性,紧密依据教育的现实情况,不断改进、丰富和创新开放式教育的要点与实施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时,知道怎样将科学的、先进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彻底打破空洞化、死板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此同时,思想政治辅导员及思想政治任课老师应将人文关怀与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融入到思想政治开放式教育工作当中去,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打造开放式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新文化,“润”育新世纪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一种持续、稳定、系统、活跃、开放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优秀的创新文化“润”育创新型人才。从人才成长环境的角度看,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位一体组成高校创新文化。高校创新文化重在建设,只有通过文化建设形成精神、环境与制度三个层面相互影响,内在动机、外在环境与制度文化相互推动,个体的创新需要、群体的创新热情与制度的创新引领相互作用的浓厚创新文化。另外思想政治辅导员、思政课任课老师要有带头创新、教会学生创新的育人意识和教学方法,发挥思想政治辅导员和教师在建设大学思想政治开放式教育中的模范作用;最后,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广泛深入开展开放式、创新型的高水平学术报告,形成以创新为荣、创新为本的学术导向,建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四是创造鼓励创新、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宽松舆论环境。以此坚定学生正确的思想信念与政治方向,搞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具备独立人格、思想和深厚的人文素养的“四有”新人,最终顺利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三、结语
一、作为基层电大的兵团电大红山学院实际情况
学员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学习志趣高低不同,思维能力强弱不等,生活、工作阅历深浅不一等;他们大多来自乌鲁木齐市各层面或是乌鲁木齐打工人员,从事着各行各业,他们的年龄从二十岁到五十多岁,跨度较大。他们大多有理想,有热情,但不够勤奋努力,没有刻苦精神,缺少学习所需的毅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容易退缩,这是由于学员大多迫于社会对学历、知识储备的需求及迫于生活生计的压力,同时又担负着多种生活角色,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学习准备,往往会出现种种困惑。[3]电大开放教育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对大多数学员来说,相对于他们曾经的在校学习经验会出现新的学习方式、作业完成、自学能力等方面的新问题,学习时间的延长,学习空间的改变等都需要做出新的心理适应与方法改变。电大教育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条件下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改革,部分学员会由于对计算机网络学习、技能的生疏与不适应而产生畏惧,直接影响学习信心与学习追求。要让学员在参与电大开放式教育中能够学习好、工作好,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克服畏难心理,保持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提高学习质量,班主任工作就起着牵一发动全身的枢纽作用。
二、开放教育班主任具体工作策略
第一,深入了解学员动态,掌握学员反馈信息。电大开放教育管理中班主任要面对新的管理群体了解清楚学员家庭、学历、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对学员做出学情分析,以利于根据学员不同差异进行学习指导及心理沟通。开放教育学员不同于普通学校的学员,他们采用业余学习的方式,他们的学习以自学为主,学习地点、学习时间不统一,所以班主任不能仅仅做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更应该做好学校与学员之间的“桥梁”,及时准确地将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传达到学员中。第二,明确电大开放教育班主任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努力提升班主任自身综合素质与管理能力。学习并熟悉关于学员管理的教学、教务的业务要求,学习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学习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努力提高计算机等现代媒体的操作技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向学员及时发送短信,使用qq群与学员沟通信息,具备在网络形势下指导学员完成作业及了解学员作业进展,进行成绩评定等工作的素质与能力。第三,参考《开放教育手册》《学习指南》等,指导学生在开课前先从思维、心理、学习方式等方面了解开放教育的学习要求及管理制度,了解开放教育的学习特点及学习过程。第四,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过程引导。班主任在抓班级管理和常规教育中,通常要处理学员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远程开放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很多学员对这种教学模式一时还不太适应,他们大都习惯于传统的面授教学模式,不知道如何进行自主学习,有的还不知道如何上网。对于这些问题,班主任都要对新学员进行上网培训,教学员如何上网浏览教学资源,如何上网注册,对个别缺课学员,进行补课和个别辅导,使学员都能掌握上网技能,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第五,有效建立与学员互动交流的良好师生互信关系,提高基层电大开放教育班主任工作的人文性和艺术性;及时了解学员心理困惑、学习疑难,甚至家庭、工作中的困难。虽然网络是一种学习工具,但班主任与学生平等温暖的交流,能有效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第六,适时组织联谊活动,增加学员之间相互了解的机会。远程开放教育的学员来自不同的地方,从事多种行业,平时接触少,除集中面授辅导和小组活动外,大多数时间都互不来往,学员们一学期过去还互不认识,这就需要班主任为学员创造认识交流的机会。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利用节假日或集中面授时间,组织一些联谊活动,让学员加强交往,彼此熟悉,增进了解,加深情谊,也有利于学员间开展更多的协作学习。综上所述,电大开放教育其实就是在规范管理、严格要求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班主任自身素质与能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心、使命感,找准工作的角色定位,适应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并渗透人性化的沟通与交流,在国家教育多样化方针与基层电大教育目标、学习梦想追求之间,起到铺桥搭路、春风催绿的承上启下作用,就是以班主任工作优质的服务,为国民素质的提升献出绵薄之力。
作者:赵莉 单位: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