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3:42
导语:在产品质量工程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论文摘要:将用户需求的目标客观地反映在产品质量技术特征中是质量功能配置(QFD)应用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用户需求的目标值及QFD建立的质量屋信息,提出了基于产品质量技术特征改善率的并行优化方法,建立了止回阀质量技术特征并行优化模型,得到了优化后止回阀质量技术特征改善率,为该类产品应用QFD方法进行改进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质量功能配置(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简称QFD)是一种用户驱动的产品开发和质量保证方法。它采用系统的、规范化的方法调查和分析客户的需求,并采用结构化的框架将其转换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特征信息,使得设计和制造的产品能真正地满足客户需求。
QFD是通过对产品质量技术特征指标值的改进来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对新设计产品或改进产品的满意度。在产品的设计或改进过程中,对某个用户需求评价目标值的改善,是通过与之相关的质量特征性能指标的改善来获得的。为了对产品进行改进,必须准确地描述出用户需求评价目标值与具体的质量特征指标值之间的内在关系。要准确地描述出用户需求评价目标值与质量特征之间的函数关系,在具体实施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因为它们处于不同的标度上,前者属于离散的或连续的顺序标度,后者则不然,而且每个质量特征指标的度量单位也是不一样的。将一顺序标度变量表达为非顺序参数辨识,尤其是当增加质量特征时,还需要重新设计系统辩识数据进行系统辩识,这在实际应用中显然是不合理的。为了解决质量技术特征并行优化中所面临的这一问题,基于质量技术特征改善率的优化策略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1质量功能配置
质量功能配置(QFD)在20世纪60年代末,由日本学者Yoji Akao(赤尾洋二)教授首次提出。该方法综合运用系统工程思想,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有力工具之一。QFD是把顾客对产品的需求进行多层次的演绎分析,转化为产品的设计要求、零部件特性、工艺要求、生产要求的质量工程工具。它的基本思想是:在产品设计或开发过程中,所有的活动都由“顾客的声音”VOC ( Voice of Custourer)驱动,并把顾客的需求体现到产品设计中去,在满足顾客需求前提下,全面考虑开发时间、质量、成本、服务、环境的关系,实现最优化。
质量功能配置的核心是在获取和综合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和系统的方法,将用户需求分解为产品技术特征、零部件技术特征、制造过程工艺特征及质量控制方法。QFD最常用的方法是四阶段分解方法:产品规划(Product Pl arming )、零部件配置(Parts Deployment )、工艺规划(Process Planning )及生产规划(Production Planning )。它将用户需求分层地转化为产品技术特征、零部件特征、工艺特征和生产质量控制方法等一系列能测量的、可操作的事件、活动或指标。为制订产品规划、工艺计划、生产计划,以及产品和工艺的连续质量改进,提供决策支持。在展开过程中,上一步的输出就是下一步的输人,构成瀑布式分解过程。如图1所示,每一分解阶段对应一个质量屋。
质量屋的规划过程分为质量屋的建立和质量屋的决策两个过程。质量屋的决策部分是利用质量屋中的各部分信息,对质量特征进行并行优化,确定每个质量特征的性能指标目标值。因此,质量屋的决策部分的关键是产品规划中质量特征的并行优化问题。通过质量特征并行优化后的质量特征目标值,是QFD分解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输出信息,是开发新产品及改进现有产品的重要依据和重点。
2质量技术特征并行优化方法
2.1用户需求改善率与质最技术特征改善率的关系
设yi,(i=1,2…m)为用户需求改善率,xj(j = 1,2,…m)为质量技术特征的改善率,则yi和xj存在下列关系:
利用QFD建立的质量屋获取的各部分信息以及用户需求的改善率,来优化得到质量技术特征改善率,根据原有产品的性能指标值,就可确定改进产品对应技术特征的目标值。
2. 2质且技术特征并行优化模型
线性规划是一种解决优化资源分配问题的重要方法。不同的质量特征并行优化策略,对应不同的线性规划优化模型。根据线性规划中的目标规划,结合产品开发的目标和其所具备的各种资源,做出一个有效的产品设计规划,同时能够分析设计的产品达到各种目标的程度和差距。在目标规划中,产品开发的所有目标可以在一个或几个函数里加以考虑,然后求最优解。这个过程是使这些规定的目标离差最小,即最大程度地接近目标。用yi-代表未达到第i个目标的目标离差量,用yi+代表超出第i个目标的目标离差量。这些离差变量必须出现在目标函数和目标约束中。
如果目标规划只有单个目标,则称为单目标规划;有多个目标就称为多目标规划。质量特征并行优化单目标规划模型为:
其中:i为用户需求下标,i=1,2,…m;j为质量特征下标,,j=1,2,…,fi认为第i个用户需求和质量特征的函数关系,反应在质量屋的关系矩阵中;gi为第j个质量特征和其他质量特征的函数关系,反应在质量屋的自相关矩阵中;U为质量特征改善和所需单位总成本的函数关系;V为质量特征改善和所需单位实施时间的函数关系;Rk为除了成本和时间外的其他产品开发资源约束函数;wi为归一化后第i个用户需求的权重;xi为第j个质量特征的改善率,为多目标优化的决策变量;Lj为第j个质量特征允许的最小改善率;Mj为第j个质量特征允许的最大改善率; Y‘为第i个用户需求的目标改善率;Yi为未达到第i个用户需求目标改善率的目标离差量;Y广为超出第i个用户需求目标改善率的目标离差量;;C为预先确定的质量特征实施所能提供的单位总成本的上限值;T为预先确定质量特征实施所能提供的单位时间的上限值;b*为除了成本和时间外的其他产品开发资源约束常数。
该模型是以用户需求的改善率为优化模型的目标,其目的是使未达到用户需求目标改善率的目标离差量总合最小。
3实例
以阀门产品中的止回阀为例。应用QFD方法对止回阀进行产品规划,在产品规划质量屋中确定了9项用户需求,分别为噪音低、不渗漏、体积小重量轻、抗冲击性好、价格适中、水力损失小、易于装拆维修、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9项技术特征,分别为止回原理恰当、密封性、结构尺寸、结构强度好、成本、流阻系数、零部件标准化、可靠性、使用寿命。对用户需求重要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归一化的用户需求重要度向量:
根据QFD质量屋中规划矩阵确定的用户需求改善率为:
根据QFD质量屋信息,得到归一化的用户需求和技术特征关联强度系数矩阵如下:
将上述式(4)、式(5)及系数矩阵代人公式(2)和(3),得到止回阀质量技术特征并行优化数学模型如下:
上述优化模型是以止回阀用户需求的改善率为优化模型的目标,其目的是使未达到止回阀用户需求目标改善率的目标离差量总和最小,同时也考虑了各用户需求的重要度。用单纯形法求解止回阀质量技术特征并行优化模型,得到止回阀质量技术特征改善率如表1:
通过以上的优化计算得到了各质量特征的改善率xj,它表示了各个质量特征项需要的相对改进程度,由于1.0≤xj≤1.5,当xj=1. 0时,理解为“产品该质量技术特征保持原来的程度,不做改进”;当xj=1. 5时,则理解为“产品该质量技术特征应做大的改进,使其达到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当1.0
关键词:怀化烟草;质量管理;探析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一体化,我国烟草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是全球化的,将从国内走向国际,市场容量扩大,挑战更多。虽然我国烟草实行专卖制度,但随着整合力度的加大,国内各烟草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日趋激烈,而且。一旦专卖制度实现放开,我国烟草企业将卷入一场全球化市场竞争行列。实践证明,企业靠市场,市场靠产品,产品靠质量,全面含义上的质量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论文百事通怀化烟草从1984年组建至今,从小到大,如今已经步入了持续、快速、健康的良性发展轨道。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形象,对于怀化烟草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借鉴ISO9001和TQM等知志,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怀化烟草企业的质量管理:
一、企业领导者的重视
首先,加强怀化烟草企业的质量管理,离不开领导者的重视,领导者要充分意志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要带头学习和宣传ISO9001、TQM等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志,在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树立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战略思维,把质量经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树立大质量观;其次,亲自主持制定企业质量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参与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再次,树立质量权威,企业应设置专职质量经理(厂长),配备高素质中高级质量工程师和管理人员。
二、严格采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走过了漫长的道路,经过了传统质量管理阶段、质量检验管理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即现代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最初是由菲根堡姆于1961年提出的。所谓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让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经。它遵循质量管理八项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和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第一次明确提出这八项原则,明确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来说永远是进行时而非过去时。怀化烟草企业在通过了ISO9000认证后一定要量力而行,持续有效地开展内审,全员参与,提高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合作性。建立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改善和不断改进机制。严格按PDCA循环来执行,以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
三、基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绩效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规定了岗位责任,强化了管理程序,明确了工作方法与工作标准,解决了管理工作中分工不清、责任不明、事前无计划、事中无监督、事后无落实等管理弊端,是从传统管理、粗放管理向质量管理、精益管理过渡的最佳载体。绩效考核是对组织中各级员工的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培训等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业绩管理方式,激励和调动组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系统的管理过程的标准,是对“事”的管理。绩效考核规定对管理干部的业绩评估方式,是对“人”的考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绩效考核提供了评价依据,绩效考核弥补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中激励功能的不足,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组织绩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二者相辅相成,使企业的管理更科学、更缜密、更高效。
四、对企业员工进行系统教育与培训
企业一切的生产经营活动均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努力,企业员工对质量管理的认志和执行将决定着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质量管理始于教育,依赖教育终于教育,这是发达国家推行质量管理建设的显著特点,也是诸多企业成功的经验。因此,加强怀化烟草企业质量管理,必须加强怀化烟草企业员工的质量管理教育,必须将其作为企业产品质量形成的第一道工序和质量兴业的基础,企业可通过开展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针对企业各层次人员的工作特点,选择重点内容,反复进行质量管理的教育培训,让他们充分意志到质量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充分领略到如何去有效执行质量管理,从而不断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取得不断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工程项目监理;质量控制;施工质量
1.监理对施工质量控制的五个重要因素
质量控制是监理的首要任务之一,监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是通过对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来实现的。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其中质量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施的质量控制,就是按合同赋予的权利,围绕影响工程质量各种因素,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由对投入的资源和条件的质量控制,进而对生产过程及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直到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质量控制的过程中,无论是对投人物质资源的控制,还是对施工及安装生产过程的控制,都应当对影响工程实体质量的5个重要因素方面,即对施工有关人员因素、材料(包括半成品、构配件)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生产设备及施工设备)、施工方法(施工方案。力法及工艺)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进行全面的控制。
2.监理对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的实施
2.1加强对施工单位人的资质审核
人,是指直接参与工程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作为控制对象,是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①挑选优秀的项目经理进场;②针对工程特点,招聘和使用熟练工、技术工、专业的技术人员,避免人的失误或错误行为而造成质量缺陷;如组织焊工考试;③加强岗前培训、技术交底的监督;④检查施工单位现场质检人员到岗、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等。
2.2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材料质量的控制的内容有: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的性能、材料取样、试验方法、材料的适用范围和施工要求等。在本工程中主要是对管材、防腐及焊条等材料的验收控制。
2.3加强对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的审核
方法的控制,指的是包含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方法是实现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无论方案的制定、工艺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顺序的开展和操作要求等,都必须以确保质量为目的,严加控制,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加强特殊工艺控制,如焊接、焊接检验、热处理、刷漆、涂层、防腐检验及试验。
2.4加强对进场机械设备检验
施工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均有直接影响。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主要着重从机械设备的选型、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等3方面予以控制。
2.5综合全面考虑各种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指的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如工程技术环境(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等)等因素。对环境因素的控制与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紧密相关,如在冬季、雨季、风季、夏季施工中,尤其是土方工程、焊接、防腐等,必须拟定季节性施工,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有效措施,以免工程质量受到冻害、冲刷的危害。
2.6采用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达到监控目的
在实践中应抓好下列几项工作:①技术复合。管沟测量放线、管沟开挖;管道组对焊接及无损检测;管口除锈、防腐补口;固定墩法兰锚制作;管道阴极保护;管道小型穿跨越工程;管道防腐层检漏;管道下沟回填;管道扫线、试压等;②隐蔽工程验收。是监制的主要手段,凡属隐蔽项目,必须进行全面监控,如管道焊接、防腐补口、管道下沟回填、管道试压等工序上面;③材料试验。对钢管、防腐材料,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外,尚须按规定抽样检验;④抽检。随机检查,它灵活,不受时间条件限制,容易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早,整改方便,提检频率也不受限制,是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⑤通水、通球检验。此项检验直接关系到使用功能,必须认真按规程操作严格把关。
3.重视施工安全的监理
从当代世界文明和工业发展趋势看,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能源、资源、环境、安全问题上。这四个问题称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四大支柱,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难题,而要真正发挥其支柱作用,首先要在工程建设、能源开发等方面做到安全施工、安全开采、安全运转、安全操作,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人类的身心安全与健康,保障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快速发展时期,而对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某些工业建设项目,对其破坏生态环境设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而且在工程建设中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加大,城镇规划建设加大(特别是沿海地区),对这些工程建设没有从安全、环保方面进行有序的监理,致使我国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长。这些问题都是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增长的负面效应。
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可持续发展已构成当今决策者考虑的大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应以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的和谐共生、自然活力的维系、资源的永续利用为依据,建立跨世纪、跨区域、跨学科的现代持续发展理论。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论落实到工程建设监理工作上,应该建立安全、质量、综合监理体系,我们决不能低估意外伤害的事故对生命、资源、环境造成灾难性的破坏,给社会稳定及国民经济建设带来的巨大损失。要正确处理工程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安全、质量、在学科专业上有各自的特点和内涵,但在工程建设上又相互牵连、相互渗透,不能完全分割开来。质量和安全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从大安全观出发,应该建立安全、质量、综合监理体系,监理的内容程序在安全、质量、监理内容、程序的基础上将国家有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融合进去,组成一个完整的监理体系,既有分工又有综合。这样在工程建设上,使安全工程技术、质量工程技术互补共用,更充分地发挥其工程技术的潜力,促进我国工程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4.结语
总之,质量控制是通过监理采取巡检、抽检、平行检验、旁站等管理办法,监督和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工程质量,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其所有质量活动进行控制,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和改进措施,监管施工单位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合格。 [科]
【参考文献】
[1]王中朋,鲁强.建筑监理如何进行施工质量控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7卷)[C].2007.
(一)课程实践教学的特色化项目管理体系根据PMI(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关于项目管理的定义,项目管理就是将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目的的要求,并通过合理运用和整合42个项目管理过程来实现,可以归纳为五大过程组,涉及九大知识领域[16]。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涉及较多的软件技术和活动,从而形成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自身的特点,如更加难以量化,成员思维活动更加难以协调等,对项目管理的水平要求更高。对此,我国工信部中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行业资格认证有系统的论述。PMI的项目管理体系中涉及到九大知识领域和五大基本过程,实践教学项目不可能都涉及。针对教学实践活动,需要有针对性地取舍和优化,为此围绕项目管理的几个要素:人员、产品、过程和项目,形成了面向网站开发实践教学的特色化项目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角色划分等,涉及基本的时间、质量和成本管理。整个的课程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涉及电子商务运营和管理、网络营销、物流、网站设计与开发等课程,以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为例,用项目的方式去管理课程实践,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基本前提。举例来说,在这一体系中,由专业授课教师负责组建项目管理办公室,骨干学员参与,负责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综合过程与产品质量控制、专业技术咨询,甚至是相关生活的协调,各角色分工明确;以全班40人为例,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4人,组长担任项目经理,根据所选项目的特点,设立网页设计师、数据库工程师、质量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在教师创设的条件下,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并在完成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开放式实践环境。(二)服务于实践教学的精简型项目管理信息平台项目管理体系的实施需要好的信息系统管理平台支撑,以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实践为例,针对该课程的教学实践特点,建立了以协同知识共享、任务跟踪和版本控制为核心的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协同工作平台是运用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将实践过程各环节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选用开源的技术产品,合理搭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这些技术主要包括confluence、JIRA和SVN。以SVN为例,将所有的版本信息都存放在服务器上,学生每次参加实践活动前都要从服务器下载项目组最新代码,然后进入自己的分支进行工作,快到下课时间时,把自己的分支合并到服务器主分支上,一天的工作完成,并反映给服务器,做到版本的实时管理。此外,还邀请行业专家对学生进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培训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三)支撑课程实践教学项目的管理与开发系列参考文档创新源于模仿,好的模板是项目成功的重要支持,项目管理特别强调规范和标准,而文档模板是保证一致性的重要手段。以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实践为例,针对该课程实践活动,设计了针对管理过程的文档和开发过程的文档,包括需求规格说明书、项目计划书、问题提交单、质量控制单等管理过程文档,以及系统设计文档、详细设计文档(含网站界面原型设计、数据库设计、业务逻辑设计等)、测试文档等开发过程文档。其中项目开发计划为项目实施方案制订出具体计划,应该包括各部分工作的负责人员、开发的进度、所需的硬件及软件环境等。需求规格说明书用来对所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用户界面及运行环境等作出详细的说明。它是在用户与开发人员双方对软件需求取得共同理解并达成协议的条件下编写的,也是实施开发工作的基础。详细设计文档着重描述每一模块是怎样实现的。项目完成后还要安排学员进行测试,以确保运行无误,测试工作完成以后,应提交测试计划执行情况的说明,对测试结果加以分析,并提出测试的结论意见。(四)项目管理体系指导下的课程实践教学流程与评价方法在将项目管理思想运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需要针对学生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进入实践阶段的有些学生虽然经过了软件相关课程的学习,但还是很缺乏项目管理的思维和习惯,因此软件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是培训的重要部分。教学流程包括单元技术回顾、MINI软件项目管理培训、网站开发实践、项目评价四大阶段。单元技术回顾由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或者快速掌握网站开发涉及到的工具、技术,如HTML、DIV、CSS、PHP、SQL、JavaScript,以及一些开源的框架技术;在MINI软件项目管理培训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特色化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内容、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的使用、管理和开发文档的利用,以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规范和要求等;项目评价阶段设计流程和指标评价学生作品完成的情况。邀请企业项目经理来对实践项目作总结报告,应与项目实施计划对照,总结实际执行的情况,如进度、成果、资源利用、投入的人力,此外,还需对各个项目小组工作做出评价,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形成项目评价总结报告文档。例如,项目评价的主要指标如表1所示。
二、应用情况
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的电子商务等多个专业的相关课程采用了这一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在各类信息技术类竞赛中,围绕“以赛促学、赛训合一”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和组织学生参赛,利用项目管理体系下的实践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参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训练,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大赛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师生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专业素质得以提高。其次是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技术等多个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兴趣大、学习效率高,教师传授的信息量大,便于教学质量控制。师生互动更加紧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改变了过去“被动接受”和“注重理论”的学习定位,使实践教学变得生动、活泼。甚至在非典型的实践环节,在基础科目的学习环节,其理念也可被应用。最后在校企合作育人上,这种教学模式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如何达到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大挑战。要达到这个目标,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学生放到企业中学习和锻炼,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工程实践基地,建立校企协同管理的合作模式,在标准项目管理体系下实践教学模式指导下,通过营造企业的研发氛围,按照企业标准建立项目交付流程和目标,由专业的项目经理团队的指导,让学生们在企业化的研发场景整理完成项目的开发,获得实际的项目开发经验和技能,体验项目管理流程,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融入企业职业素质要求等方面的讲座,快速提高职业素养,从而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对接。企业需要众多技术人才,以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实践为例,包括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也包括需求分析师、项目管理师、系统设计师等高级人才,但高级人才一般要求较长的工作经验,高校毕业生是无法直接达到这类人才要求。因此将实践目标定位在设计工程师、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是比较贴切的,实践过程中项目经理、架构设计都由企业的人员承担,他们在项目中既是教练、导师,也是项目的领导者;让学生在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小组管理等角色上获得实际的锻炼。同时通过项目管理团队的指导,学生实际地感受和学习到项目管理、架构设计、需求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实际辅以项目管理体系知识方面的讲座,加深对实践知识的理解和体会,按照这种方式,根据学生的能力安排适当的角色,学生和整个小团队都能获得更实际的体验和锻炼,同时也不乏对标准项目管理体系下专业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能为以后更高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企业也对标准管理下实践教学模式给予高度的评价。
三、结论与展望
关键词:专业特色;比较研究;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62-03
一、专业特色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生产者、供应者和高等教育市场的主体,它在高等教育市场中的生存地位、社会声誉、市场份额等关系到学校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主要取决于市场的竞争(任海泉,2000)。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的转型和市场化的深入,大学之间的竞争正在逐步加剧,地方高校则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竞争环境(杨科正,2009)。当前,“质量”和“特色”是我国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苏三庆,2008)。特色专业建设成为高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获得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黎建新,2012),也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提出,为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在“十二五”期间组织着手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226号)指出: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点,其建设水平和绩效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希望通过专业综合改革充分发挥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通过自主设计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点,引领示范本校其他专业或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建设
市场营销专业作为全国高等院校开设数量最多的专业之一,众多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曾经呈现出高度同质化。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开始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高〔2007〕1号),“特色专业建设”被列为“质量工程”建设的六个子项目之一,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高校的重视。国内部分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为了获取竞争优势,近年来许多地方高校纷纷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及所处的区域特征来提炼本校市场营销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其他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在专业综合改革的背景下,有必要深入了解不同类型地方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之间的具体差异,加深我们对专业综合。改革基本要素(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学管理改革、专业特色等)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进一步推动市场营销专业内涵建设和强化市场营销专业特色发展。据此笔者选择部分地方院校的省级市场营销特色专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研究。
二、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比较①
(一)湖北经济学院:培养企业中层管理人员
湖北经济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于2008年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立项。建设目标:以培养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为目标,建成“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技能突出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专门人才”的特色专业和在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措施:第一,师资队伍实现青年教师博士化,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企业专家来校全程授课;第二,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主线,形成“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层次体系;第三,校企联合培养人才,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衔接,学生学习与就业方向衔接;第四,建立实践教学平台,校内实验、企业实践和学科竞赛结合。
(二)南京财经大学:按照三类规格培养人才
南京财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于2008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专业基础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扎实的经济和管理理论基础,坚实的外语、数学和计算机基础,厚实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方法、技能,胜任市场营销策划、组织与管理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规格:主要培养学术研究型、涉外型和应用型三类人才,特别注重营销与广告交叉人才的培养。
(三)广东外贸大学:坚持国际市场营销方向
广东外贸大学市场营销国家级特色专业于2009年获批省级特色专业。专业定位是:坚持国际市场营销方向,坚持“专业+外语”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全球营销与互联网环境下的国际视野拓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培育相结合的培养思路。总体思路:突出定位、完善计划、创新方法、注重实践、强化外语。
(四)湖南农业大学:夯实措施打造专业特色
湖南农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设始于2000年,2008年成为省级特色专业。特色突出体现在其专业建设措施:派出教师参加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学术会议。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增加了市场营销模拟实践和营销策划教学实习)。推进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建设(精品课程、企业家进课堂)。组织教师参与专业教材的编写。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形式多样化、基地固定化)。本科生导师制。组成2~5人教学团队。建立涉农企业研究所,围绕农产品营销、农村市场营销等“农字号”专题进行学术研究。承办重要的会议与比赛,扩大知名度。
(五)吉首大学:依托“四环合一”教学模式
吉首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开办于1998年,2002年通过新专业评估,2009年被评为校级、省级特色专业。特色体现在:人才培养定位:德智体全面发展,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优个性,服务西部民族地区,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具有职业经理人潜质,能从中小企业基层营销工作做起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管理人才。专业建设目标: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市场营销专业确定的总体建设目标是“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与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教学上水平,科研出成果,人才创品牌”。阶段目标是“经过3年的努力,建设成为西部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市场营销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专业建设思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强化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特色,优化课程设计,创新办学模式,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模式:围绕人才培养定位的特色,以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为导向,树立学生职业经理人职业理想,形成了创新教育环节(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实践教育环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构建其职业志行品德)、研究教育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包括学术研究能力和职业研究能力)、课堂教育环节(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四环合一”的教学模式。
(六)山东工商学院:系统化的打造专业特色
市场营销专业从1992年开始招生,2006年12月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具有系统化的专业定位、专业特色、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专业定位:市场营销专业坚持“应用型本科”的办学方针和知识与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以满足各类组织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为目标,办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营销人才培养基地。专业特色:市场营销专业注重实践环节教学,以诚信教育、绿色意识教育和风险意识教育为特色,推行全过程动态引导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目标:将市场营销专业办成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省级品牌专业。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五个一”:建立一支在省内甚至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教师队伍;出版一套在国内有一定特色的专业教材;形成一种适应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方法;承担一批国家、省部级的营销领域的科研课题,发表系列高质量科研和教学研究论文;培养一批理论扎实、有创新精神,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优秀学生。专业建设思路:注重师资力量培养和引进;强调科研与教学相结合;重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突出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等。
(七)西安外事学院:“三个有效结合”彰显特色
西安外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2011年被评为陕西省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陕西高等学校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有效结合”,即“专业与辅助专业相结合、专业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实践模拟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同时,辅以专业建设措施:独立开设三门实验课程――《市场营销模拟实验》、《网络营销模拟实验》和《网上零售模拟实验》。增设10家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政府部门人员和部分创业企业家进课堂。参与学科类竞赛活动――全国商科院校网上零售技能大赛、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市场营销专业竞赛、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创意、创新”大赛。
(八)山东交通学院:围绕汽车营销形成特色
山东交通学院市场营销省级特色专业于2008年获批立项建设。人才培养模式:“5+X”智能培养模式,即能说、能写、能做、能想、能管,X是指同时培养自己的一种专业特长。汽车营销方向办学特色,依托汽车专业开设课程和安排实践教学。
三、打造专业特色的经验借鉴
(一)局部放大专业构成要素
专业特色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所具有的特点。因此,专业特色不仅能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而且代表了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专业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人员。培养目标即专业活动的意义表达。课程体系是社会职业需要与学科知识体系相结合的产物,是专业活动的内容和结构。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与否、质量高低、实施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状况。专业特色建设的要义可以凝练为“定位是基础、模式是灵魂、课程是核心、教师是关键、条件是保障、学生是根本”。八所案例高校正是抓住专业构成要素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了放大和强化,才彰显出自己的专业特色。许多地方高校在“特色专业”建设方面力度很大、速度很快,所谓的专业特色既有历史积淀的成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最近几年刻意培育的结果。
(二)市场细分与差异化发展
纵观八所案例高校,我们这些地方高校基本上都是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区位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人才市场和教育市场细分后,采取了一种采取差异化战略。如湖北经济学院市场营销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以“培养中层管理人员为目标”,刻意增加企业授课课程门数。湖南农业大学以强化和突出农产品营销等“农字号”营销特色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特色地位,成功打造了市场营销省级特色专业(2008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市场营销国家级特色专业(2009年)以国际市场营销为核心定位,坚持“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西安外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凭借“专业与辅助专业相结合、专业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实践模拟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三个有效结合”显著特色,获批省级特色专业(2011年)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示范点(2012年)。最终,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情况,实现错位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发挥优势与打造品牌。
(三)培育特色兼顾打造品牌
随着大学办学自的逐步落实、大学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大学间竞争的加剧,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逐渐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品质量是最集中、最激烈的竞争。作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取决于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高校特色化发展实质是利用优质资源、创建竞争优势的一种路径。地方高校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发挥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示范效应,通过专业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科技创新可以拓展大学品牌的收益途径(赵学义,2011),满足消费者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获取竞争优势和巨大的教育品牌收益。
参考文献:
[1]任海泉.高校经济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2]杨科正.论地方高校大学品牌建设[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6):64-66.
[3]苏三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凸显特色服务地方[C]//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2008年年会暨大学经营国际论坛论文集.2008:325-331.
[4]黎建新,叶泽,廖水香.理工院校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8):40-41.
关键词:教学质量;指标体系;近端评价;远端评价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教育发展战略也随之调整,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高职教育的规模日益扩大,表明高等教育正在向“技能时代”迈进。高职教育理念在更新、规模在扩大、格局在调整、内涵在丰富,但作为教学质量保障重要手段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却相对滞后。
一、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及问题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可能是当前高职院校在管理实践中最大的现实困难之一。既不能简单照搬本科院校的评价方式,也尚未形成与高职院校发展相适应的评价体系。高职院校的评价难点主要集中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与确立上。评价指标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不同学校的不同定位,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等,均会对教师教学质量产生极大影响,从而使教学质量评价难以驾驭。
(一)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教学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各环节中每个事项的前期准备、中期呈现和后期处理环环相扣、相互交织、密不可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需要从时空中对其诸因素加以考虑。诸因素各自属性、重要性和可比性具有不同特征,在对各因素属性指标进行评估和度量时,评价主体的主观经验又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因此,教学质量评价绝非评价指标的简单量化,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巨大工程。教学质量不同于一般的产品质量,教师教学面对众多的学习者,每个学习者囿于个人的自我体验,同样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学习者身上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种特殊性致其质量标准具有多样性和模糊性,对其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就相当困难。这就要求评价者们对教学质量评价建立科学认识、系统评价方案、评估技术和评估方法。
(二)评价内容的不确定性和不易测性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践中,究竟哪些内容可以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并能真正反映教师对学习者的积极影响,尚未形成公认和统一的标准。如果再具体到一个专业,则又包含了更多专业教学特征的特定评价元素,这使教学质量评价变得更为不确定并难以测量。
(三)评价主体的不统一性
同一个教师任教同一门课程,在同一个课堂开展教学,不同个体的学习效果也大不一样。因学习者学习基础、学习体验及学习方法等不同而带来的这种不同效果,直接导致评价主体认识的不统一,也势必带来评价的巨大差异,这为我们评价标准的设计带来巨大挑战。
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依据
教学质量评价因其内涵的丰富性、过程的复杂性、主体的多样性而需要在相关理论指导下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首先要理顺内部诸要素间结构关系,其次要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再次需要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测量标准,另外需要开发测量和评价工具以解决教学质量评价技术及方法问题,最后需要建立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化实施流程以解决教学质量评价长效运行问题。“胜任力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理论的发展对高职教学质量评价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胜任力评价理论
“胜任力”由哈佛大学戴维•麦克兰德(DavidC.Mc-Clelland)提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教师胜任力的认识基本一致,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或能力、专业态度或价值观”。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师“胜任力”主要表现在社会实践经验和技术操作能力等职业技能方面;对高职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应从主观上的“专业态度或价值观”及客观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两方面展开。主观评价虽难具体量化,但可以被观察和被感知,且可以被模仿;客观评价则可测量可描述,教师优秀的行为表现可通过具体数量或指标等来衡量,也可以具体形式展示出来。但作为评价标准的设计者们必须明白,教师胜任力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胜任力标准应随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的变化发展律动。
(二)发展性评价理论
发展性评价是上世纪80年展起来的教育评价新理念。通过系统搜集评价和分析信息,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旨在促进被评价者不断发展。由于胜任力评价的动态性,教学质量评价应关注教学全过程。发展性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关注评价对象发展的全面性,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着眼于被评价者的未来发展。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要真正实现其评价目标,就必须依据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特征,对教学质量评价实施顶层设计,从而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个性化。
三、国外发达国家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践解读
随着公众对教育关注面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们更为关切教育教学质量。美国将构建教育内容的标准体系视为其职业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将其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杠杆和支点。甚至要求将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构建作为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及学业评价的主要依据,并将其奉为职业教育发展基础中的基础。[1]美国职业教育标准一方面有效激发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相对清晰的指导框架,并为学生学习效果的质量检查提供了实际依据,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德国职业教育外部质量评价标准主要通过外部质量评价予以支持,持续关注过程质量和绩效质量。德国职业教育特别注重过程质量的管理、组织实施与跟踪。重视授课教师的专业化,并努力使之形成一种学校文化;关注学生的学习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各要素间的质量支持状况;考察教师的教学过程特征,将“教与学”作为学校的核心业务,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标准的建立,重点考查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强调“教与学”过程质量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通过制定质量目标战略,形成学校质量项目、推动学校内部评价的设计等。依托绩效质量目标,来衡量学生技能素质、行动能力及其取得的成就程度。[2]英国职业教育从政府层面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有效实现了职业技术教育和资格证书的相互沟通对接;从学院层面则注重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自我评估,实现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标准,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3]
四、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索
美国新教师计划(TheNewTeacherProject,TNTP)组织的执行副总裁丹•韦斯伯格(DanWeisberg)说:如果你不改变教学方法,你怎么能够改变孩子们的未来?如果你不知道最好的老师是谁,你怎么会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如果你根本没有一个好的体系去精确地评估老师,你也无法做那些事。[4]研究显示,教师教学质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比学校所能控制的其他因素都要大,而学生跟着好教师学习一年所能学到的知识比跟着水平差的教师高上三倍。
(一)评价目标的确立
有专家指出,真正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不应将评价焦点集中在如何惩罚最差的或奖励最好的5%教师身上,而应当放在中间90%的教师身上,帮助他们改进并创造必要的工作环境,以便让他们把工作做好。每一所高职院校的建立,都有它深刻的社会原因、时代背景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培养人,但其深层的社会需求决定了人才培养一定要跟社会需求目标相适应,否则,学校自认为最理想最完美的人才也可能一无是处。因此,只有立足学校的服务区域,根据自身各方面条件,找出最佳结合点,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才有可能找到适切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
在多年的评价实践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即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远近关系、工作身份、情感倾向、职责使命等多种相互关系因素对评价结果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差异化影响。据此我们提出了“近端评价”和“远端评价”两种评价方法。1.近端评价。“近端评价”指与被评价者同处一个内环境的“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教研室同专业教师”等日常工作学习或生活最为近距离关系且处于相同层次的被评价群体者之间的相互评价,有人称之为“同行互评”,但通常意义下的同行互评较“近端评价”的评价者范围更加广泛。2.远端评价。“远端评价”指校级各职能部门及以上管理者、社会人士和第三方评价机构等的评价,这些评价者虽然有可能处在同一个教育生态环境,但由于他们所处位置层次、所赋予的管理职能及权限的不同,远端评价者们通常很难站在被评价者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价值观、利益观、效果观等之间存在的矛盾甚至冲突和对立。3.两“端”评价的优劣比较。“近端评价”者因日常工作有较多接触,被评价者相互之间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往往能够给出比较客观中肯的评价,但他们由于不能从管理的角度,系统地思考评价对学校发展带来的影响,且受制于人情关系的制约,就很难从整体上对全局性的评价质量带来实质性推动。“远端评价”者们能从管理的角度去思考教师如何做才能更有效地支撑学校的发展,但往往容易忽视对被评价者所处空间受“学生评价的多样化、差异化、客观化、情感倾向化、个人喜好化”等诸多外在影响因素的挤压而产生焦虑感、被否定感,其评价标准难以接近被评价者的真实状况,导致评价结果不被接受,或是远离预期。实践证明,学校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容易在学校领导者和教师之间建立起信任的和谐关系。[5]因此,如何综观“远端评价”和“近端评价”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并对其进行优化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者的优势,实现评价效果的理想状态,也显得格外重要。
(三)评价因子的选择
目标一旦确定,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因子也就可以紧紧围绕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来展开。如教师岗位职责的核定,是否要主持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门数、承担课程教学的数量有无限制,教学是否需要保持其自身的延续性,是否要担任专业导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也提出相应要求等。教师任教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究竟由谁来评价最为合适,各评价因子在整个评价标准中的何种比重相对合理,教师教学效果是否需要通过一定的显性或隐性的教学成果来体现,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参考意义究竟有没有正相关性等,都是评价者们需要认真界定并加以合理运用的。
(四)分层分类评价的实践
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是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的基础,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等专任教师是否要遵循统一的评价原则和要求,还是应该分层分类评价,实现评价客观公平公正。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苏省示范院校,依据“胜任力”和“发展性”评价理论,多年来一直不断探索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学院以“一本四联”办学思路为指导,以教师岗位聘任职责和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为依据确定评价内容,坚持“应用多种评价手段和形式,实行全员评价、全面评价和全过程评价”的公平原则、“充分考虑教学工作多样性,实行不同单位、学科、岗位分类评价”的多样原则、“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动态调整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手段”的开放原则和“充分考虑教学工作复杂性和特殊性”,采取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从“基本岗位职责要求、课程教学质量标准、教学成果”三个维度展开综合评价。基本岗位职责要求———将教师履行岗位职责作为评价基础,对各专业技术职称专任教师提出相关对等的基本岗位职责要求,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任务、担任专业导师情况以及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工作量等进行明确具体规定,使各岗位教师有法可依。课程教学质量标准———课程教学评价包括“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胜任能力”两个方面。前者评价课堂施教效果,由学生、主管和督导三方评价;学生评价教学有效性,主管评价教学目标达成度,督导综合评价课堂教学。后者评价教师业务素养、教学准备和学习指导投入程度,由同行评价、主管评价和督导评价组成;同行评价教师专业素养和教研能力,主管评价教学准备和学习指导,督导综合评价教师课程胜任能力。教学成果———教师教学成果指教师指导学生或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提升所取得的可测性成果,包括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毕业设计或大学生创新创业获奖;教师参加教学竞赛和重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教学成果奖。学院一定程度上兼顾“近端”和“远端”评价中的合理性,强调教师个人主观努力,从“近、中、远”三个阶段为教师们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五)评价指标的探索
基于学院环境特征及师生在教学中最为关注的兴奋点,在“胜任力”理论指导下,在评价管理实践中,提出了教师“课程胜任能力评价指标”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1.课程胜任能力评价指标。该指标主要从“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学执行、团队合作、服务意识和总体描述”八个方面进行考察。职业道德———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心理品质和行为素养,热爱教育教学,富于奉献精神。工作态度———工作有提前量,热情投入,不唯任务论。专业知识———教学理念新颖、知识结构合理,善于将理论融入教学。专业能力———具有较强专业操作技能,学习氛围好,激发学习活力。教学执行———认真执行校系管理要求,高标准完成,教学各环节严谨规范,又不失灵活。团队合作———有集体荣誉感,愿合作分享。服务意识———主动服务,关爱学生。2.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该指标分别从“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研究、师生关系、教学效果和总体描述”八个方面提出要求。教学准备———会学习,专业理论水平高,教学理念新。教学设计———科学有效,符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解决方案。教学内容———兼顾理论和实践、知识性和趣味性,信息容量丰富,学生乐于接受。教学方法———项目教学、做中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和方式,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研究———积极结合专业建设,研究成果突出,有一定影响力。师生关系———有爱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关系明显,学生有收获,课堂呈良性互动。教学效果———整体良好,学生相关技能提升较快。
五、结语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如何突出评价目标的导向性、评价要素的协同性、评价标准的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评价方法的相对科学合理、评价效果指向具体而实用,反映教师在课堂内的真实表现,为本地设计评价标准和评价形式,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6]真正实现质量评价为师生成长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为社会需求服务,仍然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徐国庆.美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构建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2(6):58-61.
[2]王玄培,王梅,王英利.德国职业教育外部质量评价及其对我国职教评价体系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3(11):22-24.
[3]丁文利.英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4(7):21-23.
[4]美国教师评估改革:你是好老师吗?[EB/OL].
[5]贺慧敏.创新型教师培养:内涵、特征与策略[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