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3:59
导语:在经济系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云南本地经济协调发展
一、高职教育要适应云南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l、高职教育应坚持以就业、市场、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也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对企业来说,就是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对高职院校来说,就是培养出圆满完成学业、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产品的销售过程就是毕业生走向就业的过程。毕业生能否顺利、充分地就业,对扣叶立学院的形象、打造学院的品牌、增加“入口”的旺盛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可以说: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也就等于以市场、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
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必须遵循市场运行规律,在市场经济的新格局下,实现学校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当前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它的市场切入点主要是学院所在地及其周边地区。因此,探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必须首先研究当地经济的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势,而探究云南经济发展的特点就是探究云南就业市场的背景和潜力。我们只有把握本地经济发展的脉络,才能更好地把握就业市场的发展走向,保证毕业生充分就业。对我们学院来说,要结合云南经济及就业市场的发展特征、需求状况,不断调整教育模式和培养重点。云南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气候复杂多变、地质条件复杂的省份,而地质、冶金、煤炭等行业的地质类专业人才相对缺乏,我院就可抓住这一特点,大力发展地质类等相关专业,培养能充分适应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大力推进“订单式”教育,发挥学院优势,为本地经济的发展培养有用人才。
2、本地经济结构的特点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影响
为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级蓝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职责所在。换句话说,本地经济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发展方向就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最佳依据。就云南来说,它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地方,一方的经济发展和平安,就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出大批应用型、综合型的高级技术人才。可见,本地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依据。
二、云南本地经济发展的特点
云南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咽喉要塞,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其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尤其是“九九世博会”以来,云南抓住全球信息fh高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在加快本地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同时,以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对经济结构进行了战略性的调整。
1、云南的经济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产业结构不合理。“九五”以来,云南的GDP从1995年的l20.68亿增加到2002年的2231.88亿,增长率却从l995年的l0.4%降至2001年的6.5%。尽管2003年又回升至8.6%,并趋于稳步增高,使社会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但总体来说,投入与增长率攀升力度还不够,成效还是不明显。
2、农业基础薄弱。2002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的21.0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个百分点,但缺乏龙头性企业,规模较小,产业运行机制不规范、不成熟、基层组织发挥作用不完全、农户对农业产业化组织不适应等等,远赶不上内地农业发展态势。
3、工业发展进程缓慢。制造业不发达,导致第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02年其比重只占GDP的42.8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个百分点。传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已丧失,烟草行业也因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而走下坡路,矿业、采选、冶炼成本在不断增加,最占优势电力工业也面临着挑战。
4、第三产业自l995年以来以超过9%的增长率快速增长。2002年占GDP比重的36.1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虽然云南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其内部结构、远期规划等方面仍存在着不合理性,还有很多发展潜力未被发掘。结合本地经济状况,笔者认为对本地经济特征、产业结构以及社会发展的准确定位,就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而云南当地行业的实际人才结构与合理的人才结构间的差异,正是就业市场上高职毕业生需要占领的空间。
三、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与本地经济结构及教育市场间的关系
据我省2004年初教育厅学生处公布的就业数据显示,省内高职院校间、同校不同专业问的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别。就我院2005年应届毕业生“双选会来说,只有地质系、机电系专业的毕业生倍受用人单位青睐。经笔者了解,省内院校部存在这样的现象,有这样结果,主要是因为就业好的专业与云南的经济特点、本地主导产业联系比较密切。因此,高职院校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强这些专业的建设,为培养优秀毕业生创造条件,树立院校在社会上的诚信形象。过去较为热门的会计、经济、计算机等类的专业现在就业情况变差,可以说是学校对就业市场缺乏及时、科学的评估和了解。所以转变办学理念,坚持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办学是高职学院唯一的出路。
四、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三个导向”为原则的人才培养策略
高职院校应了解本地经济结构、行业发展状况和教育市场、就业市场间的关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性培养方案。近几年云南的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大,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第二三产业也迅猛发展,而重点培养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化上业、农业和旅游业的各类应用型“高级蓝领”将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重要使命。作为高职院校本身,要使课程设置和教学系统形成有机的结合,构建一个科学的专业平台,形成灵活多样的专业开发机制,为我们的学生提供全方位发展的条件,使其在理论千¨灾际动手能力方而有一个多元化发展的空间,增强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培养出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学体系建设和专业课程开发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笔者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通过“产教学研”合作,实现高职院校与本地市场人才需求的合理衔接,实现校企间“双赢”,这是我们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实行对口培养,加强针对性和适应性,灵活安排教学、实习实训。在教学上,以企业为依托,重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及时修订教学计划,使我们的教学内容和企、的岗位需求“零距离”贴近。按企业对知识、技术能力的要求,使教学现场与生产现场步,与企业共同探讨·一些课程的设置,对不符合实际生产的专业课程要精减或停开。别外也可以使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缩短了毕业生思想观念和实际工作的转变过程,让企业真实地了解、考查我们的毕业生,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提供条件。总之,学校要把学生的实作能力培养和理论基础教育提到同一高度,不断强化学的实习实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增强教师的职业意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建设一支“双师型”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教育体系上强化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灰践教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做到以课堂教学为辅助,企业实践
毕业论文致谢词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问题不仅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也是管理学、科技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争鸣的领域。作者读研期间一直关注这个问题的研究,深感这一领域理论的复杂性和开拓的困难。所幸,读研期间所从事的创新极化问题的项目研究丰富了我这方面的知识,锻炼了我研究分析的能力,能够形成这篇论文,也确实是我在这方面积累的结果。
能完成这篇论文首先要感谢我的恩师邓向荣老师。两年前蒙邓老师首肯,得以进入师门,这是我读研期间最幸运的事。邓老师以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勤勉的工作态度教导了我踏实求学,使我的知识层次又有所提高,打牢了研究基础;在学术探讨中她又以对问题高屋建瓴的专业见地使我茅塞顿开,逐渐掌握了许多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在生活上,邓老师更是平易近人,亲人般无微不至的关怀,常带给我许多温暖和感动。可以说无论是我在学业上的进步还是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她的关怀。每思及恩师教诲和为此付出的辛劳,常自责未能达到恩师期望,唯有在以后的道路上更加勤勉努力,望能不负师恩。
感谢产业经济学教研室的王述英教授、刘纯彬教授、马云泽老师、胡秋阳老师,他们在论文开题时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对提高本文质量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感谢经济系其它老师两年来对我的教导和启发,他们对经济学不倦的探求和对学生的关爱让我永远充满敬意。
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这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方法论学科。随着统计方法在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生物学等实质性学科应用的不断深入,很多高校的经济系本科专业普遍将统计学确定为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开课以来,经济系统计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就不断开展,在很多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相对于专业教学来讲,由于统计学课程的特殊性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导致统计学的教学仍主要处于理论部分教学阶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也仍然延用中学时期的思维方法,偏重记忆和解题,而没有实际分析问题的锻炼,忽略了统计学的实用性。此外,由于课程中概念较多且彼此之间关系复杂,公式多且计算复杂、难度大,导致许多学生对课程学习思想负担较重,缺乏学习主动性,无法对所学内容展开深入的思考。面对这种形势,我们该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开展实验教学,课堂学习与上机学习统计软件相结合
学有所用,这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却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导致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非常少,另外,现在计算机网络已经非常普及,统计学中的计算过程已经不应该再被视作教学的重点,而统计思想和案例应用才应该是教学的重点。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已经离不开统计软件的处理技术,而且在统计学中使用统计软件,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变得更为简单、直接和精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枯燥乏味变得简单轻松,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经济系学生自学统计专业软件,如sas、本文由收集整理spss、eviews,难度较大,而excel软件作为一款常用办公软件,它提供的统计分析工具虽然比不上专业的统计软件,可由于它简单易学,更便于学生掌握。此外,很多高校都会在大学一年级为学生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具备excel的基本知识,并且熟悉excel的操作,因此,对于本门课程,我们可以采用excel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结合统计案例,进行统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另一方面,如果把excel软件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演示,不仅可以简化分析过程中繁琐的计算,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统计分析能力,也可增强学生使用常用办公软件的能力。这种加以计算机辅助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统计实用性的认识。
二、推进考试考查方式的改革,尝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以前,很多高校对于这门课程的考查方式是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掌握,却没有实际应用方面的考核,这很难评价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为了通过考试,学生主要靠死记硬背,对于统计学原理无法深入理解,导致教师很难真正了解学生对统计分析方法应用的掌握水平,达不到考查的目的。
因此,为真正提高学生的统计实际应用能力,我们建议在统计学教学的新模式下,对现有的考试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尝试将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对于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采取传统闭卷考试方式,而对于数据处理等应用性部分的考核,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要求学生对于已给数据,利用计算机的辅助功能,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选用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用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相应的结论。这种开卷考核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助于考查学生对统计软件的应用能力。
三、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学中引入实践活动
考虑到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最初开设统计学时,我们建议任课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实践教学方式,注重强调统计原理学习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在第一堂课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自己组成团队,要求每个组不超过5人,针对一个实际问题,或让学生依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选择一个需要做统计分析的、推断规律的问题,根据该问题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做出调查报告。学生期末时上交三个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调查问卷,并说明发放问卷的过程,第二部分是数据处理的过程,最后是一个调查报告,在调查报告中要完整说明整个问题的提出、分析与结论。教师事先对调查涉及问卷中的问题个数、问卷数量都有一个要求,并明确要求学生在数据分析中必须用到课程中所讲授的四类主要方法——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线性回归中的至少三个。在统计学的学习中,我们并不需要求选题与经济学挂钩,选题可以相当广泛,如对学生喜爱运动的调查、食堂调查、图书馆调查、信用卡使用情况调查等等,我们应该通过实践过程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例如,课上讲到“抽样的时候要有随机性”,让学生们自己做调查问卷,自己进行抽样,就会有自己的体会,这些体会如仅仅通过课上教学是很难得到的。通过这个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分析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思维,还能为以后的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定量分析基础,对于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从事相关数据处理工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并符合经济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004年,我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前往当时的塞黑共和国做访问学者。一开始,很多朋友可能出于对波黑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的印象,对于我这个目的地的安全性表示出怀疑。但实际上,除了在科索沃地区仍然有些种族冲突外,塞黑的绝大部分地区的社会治安相当好,民风也可谓之淳朴。姑娘晚上12点钟后一个人坐公共汽车回家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有一些朋友聚会,我和同寝室的朋友也曾有晚上一、两点钟坐公共汽车回家的经历。经常能看见一些姑娘这个时候独自坐车或步行。比较起世界上其他一些国际化的都市,贝尔格莱德的社会治安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人民的素质也比较高。虽然他们的官方语言是塞尔维亚语,但是英语的普及程度在中东欧地区据说是最高的。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可以用英语交流。少数不太会说的,至少都能听懂。这也许同塞黑位处欧洲的地理位置有些关系,但很多年轻人告诉我他们的英语就是通过看电视听歌曲学习到的。贝尔格莱德的电视台播放的英文电影和电视剧,几乎都没有配音,只是有塞语的字幕。老年人会说英语的也不在少数,很多会说俄语。所以,只会英语的我,在官方语言不是英语的国家,并没有碰到太多交流障碍。
由于不太认路,我经常会在路上求助于过路人。有一次,我向两个年轻的小伙子问路,他们说“跟我们走就行”。我想也许他们和我顺路,于是一路跟随。走了大约两三里路的样子,他们说“到了”,结果就折身往回走。我这才意识到原来他们完全就是送我到这个地方,根本就不顺路。惊讶之余,我只能重复“Thankyou”,完全不知如何表达感激之情。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还有一次问路,对方不仅一路把我送到需要坐车的公共汽车站,而且还上去嘱咐司机到了站告诉我下车。一路上司机也极尽关切,不停地告诉我还没有到站,不要着急。即使有的时候恰巧问到了也不知道如何走的过路人,他们也会帮着我打听其他的当地人。甚至当你站在路上露出茫然的神情的时候,会有人主动向你提供帮助。当地人这种友好、乐于助人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
塞黑是一个能够让人体会到放松和闲适的地方。大街上鲜见行色匆匆的行人。有一次因为赶公共汽车,所以像在国内那样紧跑了几步,结果惹得众人驻足回头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路边的露天咖啡馆在春夏秋三季总是客人满座。路过的人欣赏着悠闲喝咖啡的人,喝咖啡的人欣赏着路人。咖啡本身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而在咖啡馆和朋友喝咖啡也是消费得起的生活。
塞黑人讲究生活的情调。买菜的老头老太太,个个收拾的光光鲜鲜。左手拎着几袋菜,右手常常是握着一束鲜花。相对于其它的物价,鲜花卖得非常便宜,摆在菜市场里和蔬菜一起卖。一把漂亮的不知名的花,常常是人民币两三元钱就能买到。花比莱还便宜,也使得生活能够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优雅起来。
当地人的家庭布置非常注重装饰。温馨的居家常常在很细微的地方能看出主人的用心。画是家里必不可少的装饰品。未必都是出自名师之手的昂贵油画,有时候甚至是主人自己的大作。这些画作无疑为居室增加了一些艺术和优雅的情调。
塞黑人讲究对生活的享受。他们挣钱为了享受。虽然他们的收入也不高(很多大学教师也就三四百欧元左右),虽然他们的消费很高(蔬菜、水果、肉类、米面等生活必需品是中国国内价格的两倍左右),虽然他们也抱怨,也失业,但这些仍然改变不了他们享受生活的态度。商店周六周日都关门.只有一些超市周六营业半天。他们认为在周末工作对于那些工作的人来说是不人道的。所以,即使是美发厅,在工作日里也就营业到最晚8点钟左右。如果需要买什么或者办什么事情,最好在周末之前解决问题,否则就会吃闭门羹(露天的菜市场除外)。甚至连大学里的学生食堂周末两天也只提供早餐和午餐。
对于塞黑人来说,不仅周末是法定的,每年夏天的休假也是像咖啡一样必不可少。学校的老师自不必说,公司的职员,政府的公务员,甚至来学生宿舍打扫卫生的清洁工都有固定的休假。不管老的少的,有钱的没钱的,只有到什么地方完完全全地放松十来天甚至是几十天,才能算是过了夏天。在贝尔格莱德星罗棋布的大大小小的旅行社中,夏天几乎找不到类似于国内几日游的旅游项目。所提供的都是一些海边宾馆和车票机票的预定服务。临近夏天时,朋友们见面问“今年去哪里?”几乎都是两句寒暄后直奔的主题。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根本没有夏天必须度假的意识(尽管作为教师每年都有寒暑假)。刚开始朋友们问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呆在家里写论文”。可是到了假期,整个楼几乎都空了,连我这个向来能耐得住寂寞的人也终于忍耐不住了,收拾行囊和室友直奔黑山海边。即便是到了黑山,我们还是在心理上承受不了“度假”这个奢侈的概念,结果还是按照我们习惯的旅游方式,在4天的时间内把黑山海边的城市大体走了个遍,累得筋疲力尽,体力几近极限,着实来了一回“花钱买罪受”的中国式旅游。而和我们一起同住一个私人旅馆的3个马其顿女孩,4个塞尔维亚女大学生,还有6个来自科索沃的青年们,则是上午睡懒觉.下午在海边晒太阳,晚上泡酒吧或者是夜总会,这样一呆就是十多天。
三
贝尔格莱德大学像欧洲的大多数大学一样,没有校园,各个学院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贝大共有30多个学院,我在位于火车站附近的经济学院进修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学校教授的造诣都非常深厚,在欧洲也较有名气。我的导师之一翁科维奇教授曾经担任过塞尔维亚副总理兼科技部长,自1995年12月起至2001年1月任南联盟驻华大使,所以不仅对中国有着非常友好的态度,而且对中国非常了解。在同贝大经济系的教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我发现他们更是在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直接担任要职(不只是顾问或咨询之类的角色)。比如给我们授课的其他三位教授曾分别担任过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局的局长,贝尔格莱德旅游局的局长,和贝尔格莱德会展中心的总负责人。教授这种直接“教以致用”的角色扮演给我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塞黑的大学教育也是4年制,但不是强制4年毕业。结果五六年能毕业的算是好学生,上七八年大学的屡见不鲜。这一方面和塞黑人闲散的生活态度有关,另一方面同塞黑的社会和教育制度有关:上大学的费用非常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学生食堂和宿舍都有很高的政府补助,在学生食堂一天三顿饭花的费用,在外面只能买一个汉堡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资格住低费用的学生宿舍,只有成绩达到一定标准的学生才有资格,达不到标准的只能在外面花钱租房子住。据说取消学生食堂和宿舍的政府补贴是欧盟提出的同意塞黑加入欧盟的条件之一。另外一个让学生们乐而不疲地上学的重要原因是,工作非常难找,就业率非常低。所以滞留在大学里反而成为逃避生活压力和费用的一种方式。
虽然学校里有些学生在混日子,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非常认真。我见过一些学生的科目结业论文,他们为结束一门课而写的论文认真程度不亚于我们的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而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的厚度和一本厚厚的书相差无几。
四
虽然经历多次战争.塞黑还是保持着良好的生态和自然环境。城市中心以高大参天的树木为特征的街心公园随处可见。树木粗大,树龄至少有几十年或者是上百年,两三个人才能合抱得拢的大树比比皆是。公园内为市民和孩子们设置的休息娱乐的设施都很完善。即便是身处闹市,自然之声也不绝于耳。各种鸟类昆虫的叫声,树林中随处可见的松鼠、鼹鼠、喜鹊和一些不知名的在树林中草地上笨拙行走的大鸟。
我居住的学生宿舍后面就是一片森林。春天晨跑于芬芳的新枝嫩叶中,秋天吃完晚饭后徜徉在厚厚的落叶中,时不时摘点野果,或者到一个高处欣赏着银带般的多瑙河和缓缓绿色山坡上的红屋顶,心情真是无比的舒畅。
现代工业工程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制造工程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学科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工程,它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为导向,采用系统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决策等工作,使之成为更有效、更合理的综合优化系统。美国田纳西大学工学院郭位教授认为,工业工程只有贴近当地社会,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服务于社会,解决工业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1]。作为交叉学科,工业工程是一门在原有基础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中所产生的新学科[2]。因而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很宽广,与相关学科也没有一个明晰的界限。
在美国,工业工程与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工程、航空工程并称为七大工程[3],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开始引入工业工程。在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面,2004年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工业工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及主要实践环节》规范[4],对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规定了明确的要求。2006年7月,由天津大学齐二石和西安大学汪应洛为主任和名誉主任的“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开发出版了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规划教材。按2004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基本要求》,编审委员会编制了《工业工程实验与实习教程》,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实验项目和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
在《工业工程专业实验与实习教程》中,列出的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包括:基础工业工程实验、人因工程实验、制造计划与控制实验、质量管理实验、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综合实验和信息技术基础实验。如何保障培养质量,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工业工程专业来讲,实验教学系统是关键环节,因此,为了能够培养现代企业需要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构建符合我国高校现状的科学的现代工业工程教学实验体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直到1992年才在西安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设立工业工程专业,迄今已发展了十余年。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工业工程的应用已经引起了广泛重视,一些企业应用工业工程也取得了初步成效,这就加剧了工业工程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研究。然而,在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国内高校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各教学环节设置仍不完善,特别是其实践教学体系更是落后于课堂理论教学。从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多数高校工业工程专业教师非常注重工业工程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研究,缺乏对实践教学的足够认识;2)各实践教学环节独立,多为具体的课程服务,缺少衔接纽带,没有形成体系;3)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先进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有效性,主要是因为设备条件有限或实验设备陈旧,很多实践教学内容脱离科技发展和企业的需要;4)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使得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5)对实践环节处于一种失控状态,特别是某些实践环节缺乏具体的目标与任务,致使实践过程成了“随便看看”、“随便做做”的完全失控状态。目前有关工业工程实践教学环体系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从仅有的文献资料来看,他们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研究成果不深入具体,仅仅泛泛而谈,并不能形成有效的指导;(2)对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研究,各个高校开设工业工程专业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如何结合特色进行相关实践教学的创新,应该予以研究;(3)研究成果几乎没有借鉴与参考作用,难以推广。
2面向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由于工业工程专业是一门多学科相交叉的新兴学科,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因此,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必须能够适应多学科的特点。实践环节的构建既要达到工学实践(实验)数据要求的准确性,又要满足管理学要求的柔性,而且还要能够适应不断推出的多学科交叉性、复杂性以及服务性;因此工业工程专业实践体系可以考虑从以下创新思维进行构建:1)构建从“点—线—面”逐步强化的全面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工业工程循序渐进的思维。2)完善对接地方企业生产实际的实践教学,强化工业工程的应用性思维。3)开发若干极具能力的综合实践教学项目,培养工业工程创造性思维。
(1)课程实验模块。该模块有机械类课程实验与专业方向类课程实验组成,机电类课程实验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工程力学以及电子电工技术等实验。专业方向课程实验包括基础工业工程、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物流设施与规划、生产计划与控制、人因工程以及现代质量工程等实验。机电类课程主要突出的是专业的应用背景。
(2)课程设计模块。该模块主要由机械设计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及物流设施与规划等课程设计组成。本模块突出了设计类课程的作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专业设计的技术与方法。
(3)常规实践模块。本模块主要由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组成。金工实习模块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机械制造的各种加工方法;认识实习安排在专业课学习之前进行,让学生对专业问题有一个初步认识,对后续专业学习起到一个奠基的作用;生产实习安排在专业课程学习期间或之后,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毕业实习安排在毕业论文之前进行,主要是结合毕业论文来进行专题研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新实践模块。本模块主要由汽车拆装实践、综合实验、商务实习及专业技能实训等项目组成。汽车拆装实践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汽车制造与装配的工艺过程,为专业应用的行业背景提供了帮助,因为本学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汽车行业;综合实验主要是通过设计一个典型的制造工艺过程,将本专业的大部分重要课程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整个专业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也加强了本专业各类重点课程知识的掌握;商务实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了解产品的市场运作过程以及培养学生进行市场调查的能力;专项技能实训主要包括生产线产能平衡实训、生产系统建模与分析、工艺流程的设计以及现场设施规划布局等专题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专业工作的实际能力。
对高等学校来说,教学改革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它涉及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等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从高等学校教学这一范畴出发,教学改革是包含培养目标与模式、课程体系与内容、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多层面的具有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的系统工程。近年来,不仅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方针、政策,而且各高校制定了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教学改革方案和措施。
本文结合兰州大学的实践谈我们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与体会。
第一,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树立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程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树立以下教育思想和办学思想: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以贯之的思想。这是因为:新世纪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对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发展的机遇,各高校之间人才竞争和质量竞争加剧;从教育规律上讲,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必须常抓不懈。因此,要强调质量建设,形成质量优势,走以质量取胜的道路。
(2)教学科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思想。科学和教育密不可分,是源流关系,共生关系。与之相应的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必须以人为本,提高教学质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大学要走在知识发展的前沿,就必须重视科学研究。同时,科研为教学创设一种学术氛围和探索研究的环境;将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成果及时引入教学,则能更新教学内容,形成办学特色和优势,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学生通过作毕业论文等环节参与教师科研,可有效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决不能长期在教学科研孰轻孰重等问题上兜圈子,争论不休,而要努力建立教学科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体制与机制。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教与学的关系是高校中的基本关系。怎样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体现了不同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在扬弃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逐步转向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强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从这一原则出发,就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监控和评估,要把注意力放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教师的指导仍是学生学好的关键,要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实行探究式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产生与知识发展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要处理好统一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在教育目标指导下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学相长,本来就是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终身倡导并亲身实践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方式。现代高等教育中日益广泛采用的Seminar即对话式的研究班教学方式亦是启发式教学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式。
(4)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思想。在高等教育领域倡导素质教育,不是以素质教育替代专业教育,也不能把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起来,而是要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融为一体,要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各个教学环节中去。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体现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我们要以素质教育的理论指导和强化专业素质的培养,而不再仅仅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统筹考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要进一步拓宽文化素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强调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逐步形成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从传授知识到知识与能力并重,从知识与能力并重到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统一,体现了人才培养的时代特征和教育思想的发展与跨越。
(5)群落建设、网状联系的思想。随着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已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流和知识增长的主线。与此相适应,我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必须贯彻群落建设的思想,即要按照学科群的思想抓学科建设,特别是伴随着物质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系统科学等大科学的出现,人类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日益成为多元化、多层次的复合巨系统的情况下,各学科之间如果仍是单兵作战、壁垒分明,无异于作茧自缚。要以专业群方式抓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淡化专业界限,拓宽专业基础,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基础课;积极抓好公共基础课课程群、主干基础课课程群、实验课课程群建设。同时,要注意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点增多,新的学科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交叉地带的特点,加强学科之间合作与交流。要积极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合作与联系,坚持产、学、研相结合。采取或继续采取联合承担科研项目、联合建立实习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开发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大学与社区、与社会各界的交往与合作,建立网状联系。在交往与合作中确立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自身资源,走出一条合作与发展之路。
(6)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化社会发展的思想。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发展势头迅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将导致教育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终身教育将是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高等教育不再是教育的终结,而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阶段;学历教育不再是惟一的教育形式,人在一生中必须不断地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同时,个人、组织、社会都必须具有学习能力,才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发展的要求。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功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大学真正成为社会的教育中心。
第二,教学改革是一种理,应当建立在研究工作的基础之上。我校认为,教学改革是一种理,应当建立在研究工作的基础之上,改革的思路、方案、措施应当符合理论理性、逻辑理性,还要符合实验理性。为此,学校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的决定》,设立教学改革研究专项经费,走“立项研究、年度检查、形成成果、实践推广”的道路;立项采取“确定重点、指南、专家论证、择优支持”的办法。在开展教学研究、为教学改革提供思路、方案、措施的基础上,学校做出决策,提供组织支持和经费支持,有针对性地抓教学改革,形成自己的优势与特色。
第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我校近年来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课程设置上打破以往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层楼”结构,代之以按一级学科设置学科基础课,按“专业群”的方式设置课程体系;按院系招生和跨类招生,前两年不分专业,学习共同基础课,后两年根据学生特长及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分流培养(从2001年起,学校开始在新闻传播、经济管理、生命科学等领域实施“2+2”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学生攻读辅修专业,双学位等;国内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人才等等,都为学生个性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第四,推进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保证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优先投入和持续增长,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特殊作用。坚决扭转在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和弊端。积极推进实验室建设向综合共用方向发展,根据学科发展及其建设的需要,对全校实验室建制进行大幅度调整,逐步形成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教学实验室、学科专业实验室等构成的相互配套、资源共享的现代化实验室体系。逐步按照国际惯例对实验室实施新的管理办法,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益。通过各种途径,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实现实验设备的更新换代和补充配套。在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先后进行了化学学科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生物学科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地学学科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由于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有保障,这些改革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五,体育教学改革。多年来,高校体育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按体育专业方式教学,教学效果差等问题。学校提出,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上来。2001年实施了“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方案”。在一年级基础课中加强理论课教学,二年级体育专选课中加强体育运动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对三、四年级学生进行健康状况群体分类,开设体育选修课,对不同健康条件学生选择不同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教学。成立各种项目的体育运动俱乐部,为学生参加适宜的体育运动锻炼创造环境和条件。目前,新的体育教学方案已取得明显成效,受到学生欢迎。
第六,考试改革。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是其他环节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学校一直重视考试和考试改革工作,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考试纪律,一手抓考试改革。我校在考试改革中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视命题的科学性和考试方式的创新,强调结合课程特点,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公共基础课等量大面广的课程实行考教分离;知识点密集的课程考试实行闭卷考试;注重能力测试的课程尝试开卷考试;文科的专业课引入口试。通过考试改革,试卷命题质量比以往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增强了考试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考试形式的多样化,打破了多年来闭卷笔试的一统局面,体现了能力和素质导向,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第七,管理制度的改革。学校的办学理念只有通过一定的制度才能具体化。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近几年,学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学习管理办法、转专业管理办法、学生违犯考试纪律处分的规定等进行了修订。从2000年开始,实施新的本科生学习管理办法。本科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取消留级、补考,实行重修制。实行延时攻读双学位制。新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和发扬学生个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第八,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学校充分利用兰州地区科研院所相对集中这一优势,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教学科研联合体,在科研机构建立本科生创新教育基地、实习基地。设立本科生创新基金,鼓励高年级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向本科生开放。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的实验题目,并开出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鼓励建立面向本科生的开放实验室。提倡毕业论文选题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注重毕业论文的内容与质量。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对教学改革有了切身的体会和认识,主要是:
(1)教学改革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纵观教育发展史,学校教育从诞生之日开始,教学改革就从未停止过。从目标到过程,从课程到内容,从方法到手段,从硬件到软件,只要有教学活动存在,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就要不断进行、不断深化。
(2)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现代高等学校的功能向多样化发展,其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这一点并未改变。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下,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要求,始终主导着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方向。
摘 要 本文对市场经济形势下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搜集地方文献的必要性,以及搜集范围、搜集利用手段等问题作了论述。
众所周知,对每个具体的图书馆来说,必须按照本馆的性质、任务及本馆读者的实际需求确定藏书范围。地方综合性大学担负着为本地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服务的重要使命,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浪潮中,它在教学和科研上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建设的结合更加密切。与此相联,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无论是为满足本校师生在新形势下对文献的新需求,还是出于自身主动走向市场经济、为本地区建设服务的目的,都必须有选择地搜集反映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的文献资料——地方文献,并把其作为藏书重点加以开发利用。但我们注意到,一些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由于片面理解地方文献属公共图书馆藏书重点的观念,对地方文献的搜集利用缺乏应有的重视,个别馆甚至连最起码的本地区经济统计资料也无法完整地提供给读者,这既不符合图书馆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原则,也严重影响到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的服务效果。本文拟就市场经济形势下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搜集地方文献的必要性、以及搜集范围、搜集利用手段作一浅述。
一、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搜集地方文献的必要性
笔者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不仅要搜集地方文献,而且应把其作为藏书重点加以开发利用,这是因为:
1、为广大在校学生服务必须搜集地方文献
高校图书馆为在校学生服务集中体现在配合学校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由于地方综合性大学对人才的培养主要是满足本地区的需要,因此,大部分在校学生来源于本地区,毕业后一般也留在本地区工作,甚至一些外地籍学生也因受本地区宽松的人才环境吸引,毕业后主动在本地区扎根。因此,大多数在校学生都希望了解本地区的风土人情,尤其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以便毕业后尽快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图书馆成了他们查阅有关地方文献的最佳去处。有些学生甚至有意识地把研究本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与自己的学业结合起来。以我校经济系学生为例,近几年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来馆查阅宁波改革开放、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地方文献。特别是随着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就业由原来的国家统包统配改为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择优录用”,这迫使学生主动去了解本地区的人才需求状况,他们除了经常查阅当地报刊上有关人才需求状况、各单位招聘信息外,更希望图书馆履行情报职能,系统搜集本地区人才需求方面的地方文献,及时供他们参考,以便找到最能发挥他们自身才华的工作岗位。
2、为本校教师服务必须搜集地方文献
高校教师作为学校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直接承担者,是高校图书馆的重点服务对象。就职于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广大教师,同样需要本校图书馆为其提供地方文献服务。 改革开放促进地方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及人才流动的加快。在地方综合性大学尤其是建校历史较短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每年都有大批教师调入。譬如我校自1985年建校以来,年年扩大规模,每年调入的教师中,绝大多数原在外地工作,即使其中有一部分是本地籍人士,也因长期工作生活在外,对本地区状况反而人地两疏。这些新调入的教师为尽快熟悉当地环境,适应当地生活,并且在对学生因材施教的同时做到因“人”施教,迫切需要图书馆能提供有关本地区历史、现状的地方文献。我馆所藏的《宁波实用大全》、《宁波大观》等,历来是我校教师的阅读兴趣所在。
地方综合性大学一般是当地科技人才的集结地,学校也组织各学科力量承接了部分有关本地区的重点攻关项目,要完成这些科研项目,需要查阅有关地方文献。我校两位教师在参与编写历史上第一部有关宁波的综合性词典——《宁波词典》时,就曾多次来馆查阅有关文献。我们所藏的有关宁波经济研究、浙东文化史研究等专题资料,都是为不少教师所青睐的热门资料。
3、为本校科技产业服务必须搜集地方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少地方综合性大学为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主动引进市场经济观念,逐渐形成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科技产业,如何积极主动地为这些科技产业服务,是当前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深化服务功能的一个重要课题。图书馆有必要把搜集地方文献作为履行情报职能,为学校科技产业服务的重要手段,即着重搜集以本地区科技发展状况、厂矿企业对新产品开发需求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文献,供本校科技产业部门参阅。这样,一方面便于这些部门集中力量开发当地市场急需的科技产品;另一方面,也便于他们为已有的科技产品找到满意的“婆家”,使之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4、图书馆自身走向市场经济,向社会开放必须搜集地方文献
高校图书馆在为本校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同时,应以本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为依托,主动投身市场经济的浪潮,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这已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界的共识。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着眼点。首先是在本地区。但是,尽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十分丰富,若不及时了解当地经济建设对信息的实际需求,盲目投入人力物力搞信息开发,即使编成的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再多,也只是劳命伤财。因此,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要真正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有效信息,工作人员首先就必须走出馆门,及时搜集有关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动态,如市场经济信息、商品供求信息、科技开发信息等地方文献,然后才有可能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利用本馆信息资源编成商务信息、科技产品信息等,提供给本地区信息需求用户。而且,图书馆也可视具体情况向这些信息需求用户收取一定报酬,使之成为一条开报资源、实行有偿服务的新路子。
二、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搜集范围
综上所述,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把地方文献作为藏书重点加以开发利用是十分必要的。这也并不违反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分工合作、资源共享的原则。我们知道,公共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收藏包罗一切,凡涉及到本地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等等的书刊资料,不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的,都是其收藏对象,而且,凡是能搜集到的都作为永久性史料保存。由于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读者类型众多,不可能专门依据某一高校师生的需求来开发利用地方文献。对任何类型的图书馆来说,从自身读者需求出发收藏的文献中,必有一部分与其它类型图书馆收藏的文献重复。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搜集正是出于新形势下本校师生对文献的新需求,并为自身走向市场经济创造条件。也正是基于此,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搜集决非照搬公共图书馆的收藏范围,而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实用性原则,即从本馆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出发,有选择地加以搜集;二是时效性原则,把地方文献作为一种重要信息源加以搜集,力求搜集最新资料。因此,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当前搜集地方文献的范围应是:
1、介绍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的普及性读物。
2、与本校所承担的有关本地区的科研任务密切相关的专题研究资料。
3、反映本地区社会经济信息的各类资料,如反映本地区人才需求、商品需求、科技开发等方面信息的资料,本地区社会经济统计年鉴等等。
三、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搜集开发利用手段
与本地区公共图书馆相比,地方综合性图书馆与当地社会的联系相对较少,搜集地方文献确有一定困难。形势的发展又要求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快、准、新”地向读者提供地方文献。因此,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必须把地方文献的搜集作为日常业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确定专人负责,又强调内部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具体搜集过程中讲究搜集方法的科学性和多样性,力争快速高效地收齐所需地方文献。笔者认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搜集地方文献的主要途径有:
1、订齐公开发行的有关本地区的图书、报纸、杂志。
2、从本馆收藏的外地报刊中选辑有关地方文献。
3、与本地区有关部门建立经常联系,及时搜集由这些单位参与编写的内部出版物,以及与本馆搜集范围密切相关的信息简报等零星资料。这是一种极为简捷有效的搜集方式。如与本地区人才交流中心等单位挂钩,搜集本地区人才供需的最新信息;与统计部门挂钩搜集本地区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与政协文史委员会、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等部门挂钩搜集本地区文史资料及其它介绍本地区的普及性读物;与科技情报所挂钩搜集本地区科技动态资料等等。
当然,与本地区有关部门挂钩搜集地方文献,并非一味索取。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可利用文献信息资料丰富的优势,满足这些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对地方文献的需求,实行互相合作,互惠互利。这也不失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在新形势下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的一种好形式。
4、与本地区地方文献的主要收藏单位——公共图书馆和档案馆密切合作,互通信息。因为这些单位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历史较长,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较大,对本地区信息比较灵通,地方文献搜集相对较全,向他们了解搜集线索,可以减少搜集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必要时还可利用文献复制等方式从他们的馆藏中选藏急需的地方文献。当然,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也应向他们提供有关线索,以便他们及时收藏有关地方文献。
[实践任务]
对计算机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查阅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准备。
[实践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与此同时,单位技术成本也逐年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办公室里的人事费用却不断增加。在国外,花费在专业、管理和行政人员上的成本占了办公室总成本的2/3—4/5,这一现象使人们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要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尽快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高了统计工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应用,将为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干部统计作为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干部情况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准确数字的依据。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之外,还包括干部的工资统计,干部编制情况统计,干部奖惩情况统计,军转干部安置情况统计,老干部情况统计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干部的统计工作,大致要经过干部统计调查,干部统计资料的整理,干部统计分析三个过程,但这种手工统计过程,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说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及时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 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为其他管理的优化得到根本的保证。
管理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实施也需要协调发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事管理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把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概括地说,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人事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现代化和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现代化。
人事来之不易系统化,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点。研究人事管理,必须研究这个系统所处的环境,即研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统,人物系统和大管理系统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影响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的反影响。离开周围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现代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系统最佳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技术并使之数值化。用系统工程来分析系统问题是比较科学的,利用系统工程这门学科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人事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人事管理系统内有多种元素,如:管理人员、管理机构、办公设备、规章制度、各业务环节,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它的“元素”。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是否有序,联系的方式和效果是否最优,直接影响着人事管理的水平。在不同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元素是不相同的。人事管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围绕着责任制和考核制,逐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干部“进”、“管”、“出”制度。实现系统化,除了要解决制度问题外,还有一个掌握系统方法的问题,即学会应用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法,这对搞好人事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根据我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的现有材料和工作特点分析来说,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人事管理的方针政策
2、确定人事管理体制、编制人事规划
3、编制人事计划,设置人事管理机构和岗位
4、制定人事管理的条例办法;
5、教职员工的业务培训;
6、人才选拔、使用、交流(流动);
7、考核、奖惩、任免;
8、工资、福利与保险
9、离休、退休、退职。
作为人事干部(人事管理人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才能?这是人事管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对这个问题进行个体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够的。因为个体寓于群体之中,群体对人员才能发挥之影响作用,可利用系统原理去指示。通过群体研究来寻求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来取得令人满意的配合效果等。
过去,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工作信息滞后, 传递慢、“马后炮”,人事管理数据加工不及时。比如:干部考核、人员的工资计算、人事的统计、人事档案的填写,贮存等等。这些人事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准确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和单位在人事管理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老同志的帮助,他们:
首先,开发了“中华职专职工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其次,将学校或单位人员的档案内容的所需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里,需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查询、检索、维护,还可以将有关数据打印出来。
第三,还用计算机进行了日常办公现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检索新的变化数据。
使其单位人事管理初步实行计算机化,让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使人事管理者总是根据准确、及时的人事信息来进行决策,实现管理。只有计算机才能将现代化社会中,成倍增长的人事信息量,进行及时收集、加工、整理、贮存、检索、传递、反馈给决策者。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即:(1)对输入的人事数据,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求解各种问题。
(2)对人事信息进行加工来解决各种数据处理问题,为人事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
(3)对人事管理的各种资料数据和计算机顺序,具有记忆存贮的能力。
实践证明,当管理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达到某一限度时,即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存贮等,可以使用人事基础信息,高效、合理、恰当地管理。这样,人事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完善,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为如此,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现代人事工作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保密性越来越强,而且信息的密度不断提高,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人工操作手段已经无法搞好人事管理工作。而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有:
(1)计算机能够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价值的人事数据;
(2)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新的人事数据;
(3)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加准确的人事数据;
(4)计算机能够比人处理更多的人事数据等等。
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人事信息系统,即计算机人事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人事信息,大幅度地提高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时掌握整个人事管理系统的全面情况,提供系统的准确的人事信息,可以促进人事工作的规范化及各项管理制度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种加工处理了的人事信息,以满足人事管理的特殊要求,适应新形势对教职工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帮助选择方案,实现优化决策。
当前,不少单位的人事部门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仅限于简单的单机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复杂、用户的需求,其应用还会
总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适应了社会经济发的客观要求,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大进步。今天我们运用计算机进行了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初步现代化的开发和使用,它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它把人事干部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精力从事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和其它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去;它能使决策、计划和其它管理活动更加科学、精确、灵活。因此,建立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客观发展必然趋势。尽管在人事管理方面还不可能普遍使用计算机,但从长远来说,人事管理现代化和计算机是不分割的。轻视或者拒绝利用计算机技术,就不可能真正地、全面地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的,人才开发管理的加强,我们一定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使用计算机的人事管理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电子商务中的收入问题研究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理论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EDI在美国使用,标志着电子商务的开始,并由此得以迅速普及。2000年7月美国商务部发表的《2000民工数字经济报告》统计,截止2000年6月底,全球使用因特网人数达到3亿,比1999年增加了80%.而且2003年电子商务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例将达四分之一。在我国,电子商务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但发展极为迅速,据国家最新统计,2003年我国网民已达7000万,而且现在还将继续以几何级数方式增加。
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使社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随机性和复杂性充满了这个世界:
1.边际收益递增
边际收益递减是经济学边际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但是由于知识信息具有可共享性、外溢性、扩散性,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领域边际收益递增取代边际收益递减成为新经济的第二大规律,正在引发经济学新的革命,经济发展流程正因此而发生转折性的重大变化。
2.免费的午餐
按照传统的供求关系理论,厂商的边际成本就是产品的价格。但在网络经济下,例如互联网、软件开发,硬件制造这些新兴产业生产的是数字产品或数字化产品。这种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复制,那么它们的边际成本很低,甚至几乎等于零,所以价格也几乎等于零,形成了极高的固定成本和极低的边际成本。因此在网络社会里,我们经常有“免费的午餐”,但这种现象也给供求理论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3.投入与输出不成正比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现在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投入很多,但得到的却很少,甚至非但得不到,还要再赔钱。网站的建设就说明这一点,虽然电子商务能极大地减少交易费用和交通运输的负担,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能力,但企业建立的网站大多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而且目前企业依然沿用着传统的运营方式,在大多数人眼中,网站是“烧钱”的事情。
4.非线性增长
与传统经济和传统产业相比,新经济和高科技产业更多地呈现非线性增长的态势,如IT产业、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都不同程度上表现出非线性爆炸式增长的特点,电子商务更以年均翻一番的超常规速度成长。
由上可以看到,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不但给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影响,同时也对传统的社会科学理论产生巨大的冲击。也就是说,网络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同时,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复杂化,产生的很多现象已不能被传统的理论完全解释。
以经济学为代表的社会科学理论在解释电子商务中的现象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原因是现代网络社会中,市场已不是那个市场,厂商也不是那个厂商,而消费者更不是那个消费者了——在信息时代,由于没有时空的界限,地理优势对于企业已失去了作用,在网络中所有的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而且真正可以做到“酒香不怕巷子深”:由于信息的爆炸性增长,我们的生活每天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等等。所有的一切都说明:如果还按照过去传统的思维(线性思维),那么根本无法解释当代网络社会出现的许多现象,只有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才能获得广阔的天空!——这就是非线性理论存在的现实意义。非线性理论的研究为我们开辟了很好的电子商务理论研究路径。
二、非线性理论
非线性问题是在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并不是一个新的科学概念。由于在确定论的系统中发现了混沌现象,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复杂性问题的热情,同时也逐渐改变了人们观察周围世界的思维方式。所以非线性科学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的前沿与热点,它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飞跃,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深刻的哲学方法论意义。它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由线性现象进入非线性现象。
那么究竟什么是非线性系统呢?非线性系统是相对于线性系统而言的,是对线性的否定,线性是非线性的特例。简单来说,“线性系统”就是那种“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系统,而“非线性系统”往往会有“白吃的午餐”,或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状况。线性系统结构具有高度规律性,被人类研究与应用的较早,而非线性系统却复杂得多,研究的困难度较高,这就是“非线性系统’丰富的地方。我们常常听到的“混沌”、“蝴蝶效应”,“碎形”、“复杂”、“湍流”甚至是“类神经网络”等都是非线性系统的重要领域与课题。
在线性系统中,表现出两种性质:一是叠加原理成立,即部分之和等于整体,线性系统的方程遵从叠加原理,即方程的不同解加起来仍然是该方程的解。叠加原理成立说明该系统的子系统间没有非线性相互作用。二是指系统内物理变量间函数关系是直线,变量间的变化率是恒量,这意味着函数的斜率在其定义域内处处存在且相等,变量间的比例关系在变量的整个定义域内是对称的,即成正比关系。
在非线性系统中,叠加原理失效,非线性方程的两个解之和不再是方程的解,而且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不是直线。例如直线是曲线的特例,在非线性程度较强的情况下,即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较强,它对各子系统的性质及系统整体的性质有不可忽略的贡献时,线性叠加原理就不适用了,整体的性质就不是各部分性质的线性叠加之和了(如强子相互作用的结合能与强子自身的能量可比的情况,国际贸易与国内生产总值可比的情况,这时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可忽略的),从而就会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或整体小于部分之和的结果。
非线性具有多值性。例如,100家成功的企业有
理方法,这仅仅是针对传统企业而言,若对于网络企业来讲,一个企业可能会有多种管理方法。
非线性具有有限性,抽象地说,有限的事物相对于无限的事物而言丧失了许多对称性,因而作用于其上的操作及结果都可能对应着由有限性直接导致的非对称性。信息的不对称性说明网络中的个体是有限的,而信息是无限的,所以才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
对于处理线性问题,已经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等。
而对于非线性问题,长期以来科学家往往束手无策,因为非线性具有复杂性,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也应看到,在这些极为复杂的现象背后实际上也存在着某种规律性。非线性科学的任务就是要透过这些无序的复杂现象去揭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性的东西。
三、非线性理论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兴起了许多交叉学科,电子商务即是其中一例。电子商务是一门关于管理、经济、计算机和法律等的新兴交叉学科。交叉学科的特点是随机性和复杂性,而非线性理论对于交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思路,所以将非线性理论应用于电子商务是有现实意义的。
1.电子商务具有非线性特征
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下的产物,而网络世界本质上是非线性的。首先,最直观的来说,网络永远都是曲线而非直线,其次,在电子商务的链条中,企业、市场、消费者行为等也都表现出非线性:
(1)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个性消费的回归,消费需求的交叉性等使消费者行为表现出非线性特征。
(2)在电子商务市场中存在两个基本法则:一是摩尔定律(More’slaw):计算机硅芯片的功能每18个月翻一番,而价格以减半数下降;以传统的理论,产品的功能增加,其价格应该增加,但该定理刚好相反,说明在网络社会中,电子商务市场表现出非线性特征。二是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law):网络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或者,网络价值随着网络数量的增加而呈指数增加。这也说明在网络社会中,叠加原理不成立,节点之间不存在线性相互作用。
(3)由于市场和消费者是非线性的,所以企业也同样是非线性的。
2.非线性科学的普适类适用于电子商务
非线性科学研究对象不是这些非线性问题本身,而是它们的共性,即所谓的非线性普适类,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非线性科学的三大理论。
(1)混沌(chaos)。什么是混沌运动呢?在确定性系统中存在着对初值极为敏感的复杂运动形式就叫做混沌运动。混沌揭示的有序与无序的统一、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
在某些牛顿力学方程所描述的运动中,如果精确地从同一点出发,得到的仍是同一条确定的轨道,然而,只要初始条件有无论多微小的改变,其后运动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变得面目全非。用一个模型来描述:在一个T型架上,挂着三个圆,无论你怎样转动T型架,三个圆永远没有相同的轨迹,因为你不可能保证每次转动都精确地从相同点出发,这些运动的结果可能同掷骰子所得的结果一样,是随机和不可预测的。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推动了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微观市场的微小变动,就能引起整个宏观经济体系中一场“龙卷风”似的经济波动。
(2)自组织现象。是指自然界中自发形成的宏观有序现象。如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同时也是理论研究较多的典型实例如:贝纳德(Beinard)流体的对流花纹,贝洛索夫—扎鲍廷斯基(Belousov-Zhabotinsky)化学振荡花纹与化学波,激光器中的自激振荡等。
耗散结构是自组织现象中的重要部分,自组织耗散结构理论可概括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由于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或能量才能维持,因此称之为“耗散结构’(dissipativestructure)。
同样地,企业和个体都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们的发展就是一个通过与外界不断地交换物质和能量,从量变到质变,从无序到有序,从非平衡态到平衡态的演变过程。
(3)孤立子(soliton)。非线性系统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稳定而持久的动态过程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极为重要的现象即拟序结构,一直受到科学家的重视。孤立子是拟序结构的最纯粹的形式。
孤立子理论无论是对于非线性科学来说,还是对于整个科学体系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孤立子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木星的红斑旋涡、用隧道电子显微镜成像方法发现的晶体中的电荷密度波、在小尺度湍流环境中长期存在的有序大尺度组织、神经元轴突上传递的冲动电信号、大气中的台风、激光在介质中的自聚焦、晶体中的位错、超导体中的磁通量等。社会经济系统中也广泛地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由非线性机制产生的孤立子,无论其现象还是本质,都可能启发我们更好地理解某些社会经济现象,如社会财富、社会权利等的稳定集中,某些社会意识等的长时间稳定传播。
孤立子深刻地反映了非线性系统相干结构中惊人的有序。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从稳定性角度考察事物的新方法。
电子商务发展为什么有很大的阻碍?在当今社会中,传统的经营方式仍占主导地位。比如,经营者宁愿靠传统的人情关系来发展企业,而不实现电子商务,人们更喜欢传统购物方式,而不愿意通过网上购物,这种观念意识就象孤立子一样还将持续稳定地传播一段时间。孤立子理论可以为我们研究如何改变这种或类似这种的社会问题提供解决的途径。
(4)元胞自动机理论(cellularautomata)。生物体的发育过程本质上是单细胞的自我复制过程,50年代初,计算机创始人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VonNeumann)曾希望通过特定的程序在计算机上实现类似于生物体发育中细胞的自我复制,为了避免当时电子管计算机技术的限制,他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模式。把一个长方形平面分成若干个网格,每一个格点表示一个细胞或系统的基元,它们的状态赋值为0或1,在网格中用空格或实格表示,在事先设定的规则下,细胞或基元的演化就用网格中的空格与实格的变动来描述。这样的模型就是元胞自动机。
80年代,物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对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兴趣大增,原因是这类简单的模型能十分方便地复制出复杂的现象或动态演化过程中的吸引子、自组织和混沌现象。一般来说,复杂系统由许多基本单元组成,当这些子系统或基元相互作用时,主要是邻近基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基元的状态演化受周围少数几个基元状态的影响。在相应的空间尺度上,基元间的相互作用往往是比较简单的确定性过程。
根据元胞自动机理论,在一维模型中,是把直线分成相等的许多等分,分别代表元胞或基元;二维模型是把平面分成许多正方形或六边形网格;三维是把空间划分出许多立体网格。那么,在研究电子商务中,我们可以把复杂的商务链条分解成许多简单的直线链。就像当初科学家将两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后来将几台甚至更多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一直到现在的无数台连在一块,构成了现在的互联网世界,计算机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了现在网络世界的复杂性,如果我们将电子商务链条看作是由最简单的商务链条形成的,而简单的直线商务链具有确定性,那么这种方法对于研究电子商务规律性很有帮助。
(5)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神经网络就是通过对人脑的基本单元—神经元的建模和联结来探索模拟人脑神经系统功能的模型,并研制一种具有学习、联想、记忆和模式识别等智能信息处理功能的人工系统。
神经网络的主要特征是:大规模的并行处理和分布式的信息存储,良好的自适应、自组织性,以及很强的学习功能、联想功能和容错功能。与当今的冯·诺依曼式计算机相比,更加接近人脑的信息处理模式。
在未来,应建立一种具有神经网络功能的社会经济网络,使信息处理象人脑一样迅速、及时,并且能够通过学习进行自我调整、具有自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商务发展起来。
企业也是如此,因为企业本身处于社会经济大网络之中,所以在企业内外部建立神经网络商务链才能生存。现在类似的有企业内部ERP管理、企业的内外部供应链等等。
3.非线性问题可以转化成线性问题
在理论上,一些非线性问题,可以通过数学变换而转化为线性方程来研究。如非线性的KdV方程通过散射反演方法化为线性的可积方程,从而求出了精确的解析解,一些非线性不强的问题,可用线性逼近方法将其转化为若干线性问题来求近似解,这是已在各门学科中广泛采用并相当有效的方法。事实上,寻求电子商务规律的过程就是由非线性向线性过渡的过程。
四、总结
1.电子商务本身是一门涉及到管理、经济、技术和法律等方面的交叉学科,而当今研究热点—非线性科学的突出特点就是交叉性和复杂性,所以用非线性理论来解释电子商务是科学的。
2.非线性问题可以转化成线性问题,使我们看到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能够有确定性结果,所以用非线性模型来研究电子商务也是可能的。
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电子商务飞速前进,但同时也使我们这个社会更具复杂而不可捉摸。在社会和我们生活当中常常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但当我们用非线性的观点来思考这些问题时,就会感到豁然开朗!
参考文献:
1.Jackson,E.Atlee,Perspecturesofnonlineardynamic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9.
2.P.G.DrazinandR.S.Johnson,“Solitons:anIntroducti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9.
3.伊·普里戈金:《从存在到演化:自然科学中的时间及复杂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
4.张本祥:《社会科学非线性方法论》,哈尔滨出版社,1997年版。
5.魏一鸣;“复杂性科学”,《中国科普》,2002年第11期。
6.张本祥孙博文马克明:“非线性的概念、性质及其哲学意义”,《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