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4:06
导语:在企业经营统计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生产日报;生产管理; 决策依据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 A
一.企业统计的意义与作用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系,构成国民经济的统一体,因此,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数量、结构和生产经营状况。企业的结构合理、素质好,生产经营保持良好循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发展速度的增长,才有坚实的基础。为此,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统计,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我们选矿企业而言,生产日报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生产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份完整的生产日报统计报表,不仅可以详细地反映一天的生产情况,为领导准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它更能为一线的工人师傅们提供一个生产情况的反馈,让工人师傅们能够了解每一种矿石的特性,原矿品位等,并适时调整当日的操作方式,让生产操作适应矿石性质的变化,从而获得更好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同时,完整、真实、科学的统计报表还能为职工的奖金考核提供依据,真正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按劳分配原则,从而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软件”基础。
二.生产日报统计在生产管理中要做好以下工作
1.生产日报统计员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执行统计法,不虚报、瞒报、漏报,准确、及时、全面做好生产日报的各项统计工作,并发送到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矿山单位。这些数据对上级主管部门和企业内部组织指挥生产有着重要的依据和指导作用。目前大屯选矿厂,在矿种多、调矿频繁的情况下,准确及时的做出各种统计报表,并将统计结果及时在生产岗位公布,让操作人员及时知道各岗位生产任务完成情况。了解当前选别矿种的原矿性质,对当天生产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积极协助产品管理员如实提供锡、铜金属产量,使他们的产品销售有了依据。
2.生产日报统计,每天都要搜集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发现原始数据有误时,就及时向有关单位提出意见,进行修正。,如实向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的所需资料。在大屯选矿厂,生产车间有时需要对某台设备或某个岗位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技术部门首先要了解改造前后的生产情况,如产品产量、产品质量、实收率等情况,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对比,得出结论,再进行合理的改进。同时,车间、工段、小组、个人年终总结评比、工人技师写论文等都需要了解一年或者几年来各个岗位的生产指标完成情况,这些都需要通过生产日报的统计台帐,及时给予提供所需资料,使他们的技术改造、年终总结评比和论文写作等有了可靠依据。
3.以科技为手段,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强化企业统计信息决策功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时代已经进入到各行各业,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统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实行企业联网直报,使统计信息既可及时地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统计需要,又可立足本企业,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及时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这就要求企业统计信息系统必须做到规范、统一。总之,企业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管理水平和计算机技术,广泛收集信息,加快信息处理、传递和反馈速度,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快统计信息的传递与应用,强化企业统计信息决策功能。
三.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系统的统计工作却需要具有一定统计业务基础、专业技术和相对固定的统计人员来完成。相对稳定的统计队伍,可以积累经验,为企业管理做出更大、更快捷的贡献。如果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业务素质低下,势必贻误正常工作。统计人员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同时,企业单位,行业系统,尤其是企业集团需要具有责任心、富有时代感,并有开拓创新精神与较高业务素质,能带领同事一道学习与工作的统计负责人。
在这种情况下,统计人员要有自信,要自强,方能自立。统计人员务必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争取创新,多出成果。与此同时,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也应为统计人员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学习统计知识及相关的业务知识、法律制度和微机知识,支持他们参加统计工作会议,鼓励统计人员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引导他们积极提供统计资料,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在主观上能勤奋者,加上客观条件之改善,统计工作受重视,将水到渠成,必将使企业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企业基层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目前统计工作在统计分析,统计监督方面相对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拓宽统计空间,了解国内、甚至世界同行业的管理方法、手段及其枝术、指标,使统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努力提高统计的工作质量和数字质量,增强效益意识;
3.提高统计参与预测、监督的能力;
4.建立先进的统计网络系统,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5.加强统计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业务水平;
6.加强统计的执法力度,从源头上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
总之,企业生产与管理都离不开统计,作为企业统计人员必需充分认识统计在生产过程 、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为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努力工作并不断提升业务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苗敬毅.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2.
[2]李瑛珊.对统计工作改革的几点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3.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制度;管理模式
近十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的崛起和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论文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国民经济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组成部分。就飞速增长的GDP而言,民营经济是当代经济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也是加快中国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但是,很多民营企业都存在着直接从非规范性的家族管理模式演化而来,缺乏系统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阻碍了民营企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我国部分民营企业已朝规模化、公司制方向发展,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而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发展内部审计,因此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建设势在必行。
一、转变策略,走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审计道路(一)民营企业主应转变观念,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公司领导应认识到审计并不是可有可无,审计工作开展得好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领导者要为内审人员创造一种有利于内审人员工作的环境和氛围,通过授权让内审人员参与到公司的各种管理活动中去来推动审计的发展。(二)内审人员应更新观念,树立服务的思想,努力使内审部门成为创造价值的部门,认识内审的“增值服务”职能,内审工作既是监督也是服务,但更侧重为企业服务,突出其“内向性”。
二、以服务为导向,扩大审计范围,转移审计重点,加强风险管理审计(一)在开展审计实务时,重点突出内审的服务职能,以服务为导向设计审计内容,培育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朝着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正确方向发展。(二)在实施财务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等营运性工作的同时,应突出战略审计和风险评估,通过内审人员加强企业对经营风险的控制,起到保证作用。(三)在企业经营的过程要改变传统的事后审计,形成以事前、事中审计为主,并以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方法。在审计涉及面上,既要对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重大投资项目及占用资金数额较大的购销业务进行事前审计,又要通过审计来监督、评价有关可行性理论资料、预算和经济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及时反馈信息以防止失误。
三、加强审计手段的多元化、先进性,建立先进的内审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及其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记录,以及整个财务运作过程逐步实现无纸化。公司管理方式也由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发生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审计手段面临新的挑战,为此企业可以购买或者开发内部审计软件,促进内部审计的智能化,为提高经济活动的分析、评价水平,可采用新的市场信息识别技术,经济活动的比较技术,以及运用经济模型和统计学原理的择优技术等,大力发展审计的服务职能。内审流程的监管范围:(一)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以管理审计为重点。民营企业进行财务审计是一项基础工作,是进行管理审计的基础。民营企业进行财务审计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一是保证企业组织科学合理,生产流程规范运行;二是保证内部控制系统提供的信息真实及时,以便保证实现审计目标,提供决策有用性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发挥内审的管理职责,实试论提高施管理审计,达到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内审人员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组织成员,提高组织机构的效率,合理配置经济资源,达到企业经营的既定目标。质量审计。开展质量审计,促进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发展壮大,以质量求生存。ISO9000系列标准的内容几乎包括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各个方面,要达到ISO9000的标准,需要企业组织成员共同努力,对每个工序、流程、作业方式、管理模式、质检过程等进行严格控制和规范。所以内审有责任也有权威结合ISO9000搞好质量审计,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内审目的。
内部控制审计。民营企业目前正面临经济转型期和第三次创业的考验,民营企业的家族经营模式还没有形成一个企业家队伍,企业领导者对未来经营环境和核心竞争力的洞察力、预知力和创新力都不够敏锐,对新兴行业经验不足,定力不够。这些不利条件使得民营企业举步维艰,一旦出现投资决策、经营决策错误,就有可能出现企业现金断流,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民营企业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战略性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期望内审能够对组织管理的业务性质、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市场、组织的市场形象、运营机制等战略问题进行审计和评估,协助保证组织规避市场风险、获取战略优势。
动议审计。对经批准立项的举报项目及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裁临时要求的审计项目进行查证和处理。四、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纳入国家审计机关业务指导和监督的范围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还是一个还不很成熟的事物,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要使民企在进行自我完善的同时接受国家审计机关业务指导和监督,同时也要和职业组织、会计师事务所等一些外部团体进行学习。要严格规定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程序,赋予民营企业内审机构必要的审计权限和审计手段,国家审计机关或内审协会要制定内部审计准则,统一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高内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石油企业;规范;统计基础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近几年来,我国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这对石油企业的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油企业的统计工作应该从企业的全局出发,同时要很好的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为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以利于企业决策。为适应这种变化,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改进和提高势在必行,因此要更加系统的来规范石油企业的统计基础工作。
规范石油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要以统计专业理论为依托,按照现代企业标准化的科学理论,结合石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统计工作的需求,将石油企业的统计基础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和过程进行科学化的统一规定和系统的标准化。并对统计工作中的原始凭证和统计报表以及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以及汇总都进行严密而又科学的规范。石油企业的统计基础工作的要素有:统计部门和工作人员、统计的报表、统计的档案、统计信息自动化等。规范石油企业的统计基础工作就相应的要对这些要素进行科学化的建设和有效的管理。
一、建立专门的统计部门,提升统计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随着石油企业的经营发展,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专门设立统计机构并选拔一批业务能力强的专职统计工作人员,同时制定相关的工作规范使得企业的统计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石油企业应该系统而又有计划的组织统计工作人员进行多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利于提升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并使得企业的统计工作能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二、对统计运行过程进行科学化的管理,规范化统计报表制度
1.建立全面的企业统计名录库。
统计名录库的建立是确保企业统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企业集团的统计机构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统计登记制度,依照相关统计法规分级别的全面监督企业内的所有部门和单位设立、变更以及注销统计名录库的记录。通过建立企业内各基本单位和部门的名录库,并对统计单位名录库进行及时动态而又有效的维护和管理,有利于统计工作在企业内的有序开展。
2.科学合理的对统计原始记录进行管理。
企业的统计原始记录是整个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基石同时也是统计工作管理的重点,因为这些统计工作的原始记录是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初记录方式。统计工作的原始记录应该结合实际统计工作的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同时在符合国家计量标准和内控制度的前提下,对统计原始记录各个相关参数的统计范围和计算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定。对于企业内同一单位和部门的相关统计原始记录要进行编号和格式的统一化,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制度对统计原始记录的传送、保管存档、更新等相关操作进行有效的约束。按照统计原始记录的繁简程度可分为综合性统计原始记录和专业性统计原始记录。其中综合性原始记录一般主要是关于综合性的生产记录,比如关于劳动者的设置以及生产设备和产品的设置的一些记录,专业性统计原始记录则主要包括产品入库单、设备事故报告单等专门记录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某一方面的工作。
3.建立合理有效的统计报表制度。
统计报表是一种经由政府部门的统计机构以及企业公司统一规定和设计的调查方式,在企业中是各级部门和机构通过统一的格式和程序自下而上的上报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企业的管理者和相关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这种能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统计报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适当的调整。基层单位的统计报表必须要建立在原始凭证的基础上,按照报表制度的规定并对原始凭证进行认真的审核,经由统计人员和各相关领导的签字和盖章后逐级上报.
对于统计的数据要建立多方位的审查制度,严格审核以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高质量。一般对统计数据的审查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即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统计数据的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以及结果的准确性,还有就是统计数据与企业单位实际情况的适用性。一旦发现统计数据出现差错,应该立即申请上级部门予以更正,如若错过当期的更正,则应该在下一报告期说明更正。对于统计数据在审查的基础上还要有责任追究制度,以强化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进而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
4.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完善统计工作。
企业的统计工作应该充分的应用ERP信息资源,通过对企业统计工作的信息平台建设,应用计算机全面管理企业的统计数据的采集、处理、查询等各个环节,以利于实现企业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更好的发挥统计数据的利用效果。
通过建立统计数据的各类数据库比如单位名录库、年报数据库等,以及开发各类服务统计工作的软件和统计数据查询系统,使得统计数据的上报以及分析汇总形成一个有序的科学流程。
5.对统计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
企业的统计部门对统计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可以为企业领导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与此同时企业的统计部门还要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对外工作的管理,只确定特定的机构,并且对企业的重要性的具有商业性的统计数据不得随意对社会公布,这些数据需要经过领导部门的审核后才可以。
综上所述,为了加强和规范石油企业统计的基础工作,统计部门工作者必须要多方位地征求领导意见,在部门内部建立协调性一致的部门运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好对统计数据信息的监督作用,为石油企业提供准确到位的统计信息服务,促进石油企业的进步,开创石油统计工作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阿玛都.统计分析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2009
2. 张雷鸣.浅谈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
3. 向蓉美,等. 统计学导论 [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 李伟星.丁士圣. 浅议ERP在石油企业计划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5.
关键词:统计学;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C829.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i.issn.1672-3309(x).2010.08.2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8―66―02
一、引言
统计学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之一,它是一门研究各种随机现象的本质与内在规律性,对各种类型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及统计推断的学科。随着人类社会各种体系的日益庞大、复杂、精密,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统计作为信息分析、处理的主要工具,其重要性越来越大。它应用遍及于国民经济管理、工农业生产、公司企业经营、金融、证券、保险、投资决策等各个领域。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对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定位、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多次修改与完善,这促进了统计学科的发展和高校统计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社会培养了一批统计学专业人才。但目前我国高校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尚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如何改革并完善现有高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时展需要,为社会输送更高质量的毕业生,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高等学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第一,教学模式单一。目前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课堂教授做为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统计学内容的教学主要是从概念和公式定理出发,对统计理论进行介绍,而不是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来说明统计理论和方法产生的背景、应用的条件、基本统计思想。
第二,课程设置不合理。统计学作为横向性学科,要注重学科交叉,从学科的整体发展与综合化发展出发,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注重其他学科知识对本学科的影响以及在本学科领域的运用。目前,各院校统计学专业对本学科课程比较重视,而对统计应用日渐深入的金融学、会计学等学科重视不够。这使得统计学专业的学生熟悉统计指标体系和基本的描述性的统计分析,但经济基础理论底子薄,对现代化统计调查、分析、预测方法的掌握也较为薄弱。此外,计算机的应用也不能满足要求,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的课程内容设置较少,学生能力培养不足,限制了学生向更深层次发展。
第三,教学实践环节有待加强。统计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但当前的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方法、轻应用”的弊端。在理论上,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环节比较少,给学生提供的实习、实践机会不足,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快速、有效的转化为专业能力,不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三、对高等学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第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统计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方法论学科,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社会对统计人才的需求主要是政府、企业,其最大价值是具备运用所学的统计学专业知识解决政府、企业等经济管理统计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统计专业的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统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背景,这样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可以将我国高校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界定为:培养具有良好的统计专业思想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有扎实的统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具有相关行业知识背景,能够在政府、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风险监控、统计调查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统计专业人才。
第二。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根据统计学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建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深化课程与实践教学内涵,使课程特色化、体系规范化。统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要有利于“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高素质”统计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要体现强调基础知识、注重灵活应用、突出定量分析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在课程结构上,强调数学、统计学、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和经济学等应用学科4个方面课程的有机结合。
第三,构建统计学“自主一互动”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为基础。探索自主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以及探究式教学模式。自主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合作教学模式侧重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探究式教学模式倾力于模拟实验教学来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3种教学模式的诸多长处,并恰当地应用于统计学的教学与实践,构建统计学的“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建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提出集课堂实践子系统、社会实践子系统、教学实习子系统、毕业实习子系统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课堂实践子系统包括实验教学内容和案例教学:社会实践子系统包括参加统计调查大队的城调队、企调队、农调队的实践调查;教学实习子系统包括市场调查与入户调查等:毕业实习子系统包括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实习,适应统计实务的需求。
第四,建立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提高的实训检验平台。建立统计学专业学生的调查员体系,根据统计实务活动,以调查员参加统计普查全过程,同时检验其专业素质与能力程度。聘请在统计实务部门工作的专业人士模拟统计工作实践环节,进行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统计调查实践、统计数据处理等,检验学生处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数据分析能力检验平台,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选取所需要的数据,决定应当使用的统计方法,并组织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其可信性,以检验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五,构建统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为了保障统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首先,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保障教学的顺利完成;其次,加强教学软环境建设,包括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教学软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再次,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进和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最后。改善管理机构及其运行机制,
关键词: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计划;实证研究
收稿日期:2007―12―15
项目来源:该论文是山东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探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6TA016。
作者简介:于运会(1966―),男,汉族,山东省莱芜市人,泰山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会计学研究。
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其培养目标要充分体现其职业性、实用性的特点。而具有高职特点的教学计划,是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前提和保证。
为了使我们的教学计划更加科学,更加贴近工作实际,培养“零距离”上岗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我们召开了三次专家座谈会,进行了两次大范围的社会调查。调查的范围包括各类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财会人员,各大专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以及各单位、各部门的负责人。我们通过网络或直接向被调查人员发放问卷,以及到有关单位座谈等形式,共收到有效问卷312份。现将调查研究的结果汇总分析如下,以便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财会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注:重要记100分,一般记60分,不重要记30分。分数=重要比重*100 + 一般比重*60 + 不重要比重*30(下同)
从上表可以看出,财会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按其重要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会计电算化理论、会计核算方法、财经法规知识、会计基本理论、计算机基础知识、文化基础知识、统计知识、数据库基本知识、数学基础知识、管理知识、外贸知识。
二、财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从上表可以看出,财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按其重要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会计核算能力、会计分析能力、会计监督能力、业务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社交语言表达能力、财务软件操作能力、财务文件撰写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协调公共关系能力、管理能力、计算机维护能力、塑造自身形象能力、财务软件开发能力、英语日常会话能力、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文娱特长、体育特长。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制
经调查发现,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制在2~年为宜。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修完必需的理论、校内实训课程应当需要2.5年,再有0.5年的校外实习,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制定为3年是合适的。
四、公共课及其重要程度
通过调查,公共课按其重要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计算机文化基础、法律基础、思想道德、大学英语、经济应用数学、体育。这和财会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是一致的。
五、公共专业课及其重要程度
通过调适公共课按其重要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财务软件操作、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税法、EXCEL与财务管理、财经法规、珠算、点钞、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会计、经济法、汉字录入、数据库、审计学、财经应用文、统计学原理、管理学基础。
这和财会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基本是一致的。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税法知识和实务对会计人员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要办理纳税业务,而且纳税业务的会计处理也是较难的,因此应加强这些方面的教学。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社会对珠算的要求有所降低,但是点炒对出纳、收银员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六、专业模块课及其重要程度
因为现行会计制度分为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及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所以我们把专业方向模块分为企业会计模块、金融会计模块、预算会计模块,每一模块又设置了两门课程,经调查发现各门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
七、选修课及其重要程度
从上表可以看出,选修课按其重要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企业经营与管理、电子商务、金融学、市场营销、外商投资企业会计、社交礼仪、国际贸易概论、证券投资、就业指导、书法、心理健康概论、演讲艺术、音乐欣赏、美术基础。这和财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要求是一致的。
八、实践教学的开展
经过调查发现,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教学大都是通过见习、校内实训、毕业实习等环节进行。多数学校采取的是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学生到实习单位参观,或者让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去参观的方式进行学生见习。也有的学校利用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业务流程方面的音像资料,分行业设计会计电算专业见习系统,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见习。
校内实训一般是在校内建立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编写会计专业实训资料,让学生进行手工记帐和会计电算化操作。
九、考核方法及标准
理论课考核一般采用笔试,基本技能训练课一般通过实际操作进行考核,岗位技能考核按国家标准执行。另外还通过综合实训、毕业设计、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答辩和综合测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十、学分构成及实施办法
学分构成一般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公益劳动、就业指导、理论课、实践课、选修课、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每项一般按16~18学时为1学分计算。学生必须拿到规定的学分,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毕业。
十一、定单培养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会计电算化专业定单培养一般是结合短期培训进行,也有的是在学生就业前与用人单位协作,在岗前培训中进行。但真正需要象培养技术工人一样的定单培养很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计划编制应灵活一些,可以按企业会计、金融会计、预算会计三个模块编写教学计划,在第五学期按模块分班教学。
总之,编制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当综合考虑社会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合理设置课程,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充实,以真正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员工建言; 内部控制; 有效性;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4-0026-05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资讯的传递越来越迅捷、广泛,企业经营不但要对新的讯息做出及时反映,而且要对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因此,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是靠人来执行的,其有效性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参与内部控制员工的品德和能力。员工建言是组织成员主动提出建议的促进,旨在使组织有所改进,提高对组织的满意度,对组织变革、团队建设、知识管理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1-2]。它是员工品德和能力的重要体现,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也可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怎样的员工建言能够正向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呢?怎样对待员工建言才能更好地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呢?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目前,有关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因素的研究不断发展,已经得到验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公司规模[3-4]、公司成立时间[3]、审计委员会的效率[4]、公司治理结构[5-6]、高管特征[7]、领导者权力[8]、公司财务状况[3]、财务报告和交易的复杂程度[4,9]、企业文化[10-11]等内部因素,以及制度环境[12-13]等外部因素。也有人研究了员工素质[14]、行为及动机[15]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但是,尚未有人就员工建言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进行研究。
本文就此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使用SPSS 21软件对员工建言行为和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分析,以期从员工建言角度提出有价值的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贡献是发现了员工建言行为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机理与路径,丰富了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弥补了日前研究的不足。
本文余下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通过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第三部分进行问卷调查和调查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第四部分解释研究设计并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组织内员工既主动实施内部控制,又会受到内部控制和他人的约束,是对内控有效性有最直接影响的群体。员工在参与企业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现企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进而提出建议,这种建言行为也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本文拟从建言积极性、建言内容结构、建言被采纳程度、建言形式四个角度分析其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
(一)员工建言积极性与内部控制有效性
员工对组织工作和活动满意度较低时可能做出两种反应:建言或离职[16]。员工个体特征[17-19]、忠诚度[20]、权利距离[21]等因素对是否向上级建言、建言积极性都有影响。主动性个性特征明显的员工会更积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忠诚度越高,员工在面临离职或建言两种选择时,越可能选择建言;此外,公平、创新的组织氛围和权利距离越小的组织层级越能正向促进员工建言。而建言往往源于对现有状况的不满意感,合理化的建议需要员工对现有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并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法[18]。正如LePine所说,对既有程序和实践活动的挑战能推进创新和发展。员工建言能很好地反映组织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建言越多越有利于企业反思从而改进,进而有可能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员工建言积极性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正向的作用。
(二)员工建言内容相关性与内部控制有效性
已有研究对员工建言内容结构进行了划分,一部分研究将建言行为分成促进性和抑制性建言[21],也有研究将其分为亲社会性、防御性和默许性建言[22],夏丽萍[23]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将建言内容分为四个维度,包括学习型、流程型、财务型、客户型。这一划分与本文研究内容较符,因此笔者选用此类划分标准。学习型建言指员工为达到工作目标,对需要学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建议;流程型建言指对企业的具体业务、程序等提出自己的看法;财务型建言指在财务方面提出建议;客户型建言指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针对满足客户和股东需求而提出的建言。员工在参与企业活动过程中从事的业务和关注的重点会因人而异,建言的关注点也会有所不同,而内部控制是一种为实现经营目标,保证经营活动经济性、效益性、合规性而自我调整的措施和方法,这四类建言都与内部控制相关,但相关程度不同,对内控的改善作用可能也会不同。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建言内容不同,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也不同。
(三)员工建言被采纳程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
管理者对员工建言的采纳程度能够体现其对员工建言的态度[24],而支持型领导更加关注员工个人需求,重视员工的意见和看法,对员工建言采纳程度也会相对较高,这种行为能够提升团队创新有效性和效率,并且会强化这种正向关系[25],这一研究已经证明了员工建言的采纳程度对团队活动有正向的促进作用,采纳程度越高,正向作用越强。企业采纳的建言数量越多,即对建言采纳程度越高,越可能改进更多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内部控制更有效。此外,领导者对建言的采纳程度越高,越能使员工感受到被认可和支持。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员工在满足生理和安全的低层次需求后,会有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更高需求。建言被采纳,能使员工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即实现其社交和尊重的需求,进而会在工作中更加主动、负责,并且更多地从企业利益考虑,这将推动员工在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更规范严谨,使内控有效性得到提高。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
H3:员工建言采纳程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正向作用。
(四)员工建言形式与内部控制有效性
员工建言从形式上可分为书面建言和口头建言。书面建言指采取信件、书面提案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和电子邮件)等有文件凭证,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向上级提出意见和建议等,而口头建言则指双方通过口头对话和沟通的形式,面谈或者通过电话沟通提出看法。书面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可见性或有形性,这种形式有利于当事人谨慎行事,对所书内容更严谨认真地考虑,而口头形式传递信息更迅速便捷高效。口头形式因其形式的自由性,日常生活中更常见,但缺点是事后无据,容易忘记,建言者容易思考不谨慎,当信息通过多人传递时,可能导致内容失真或歪曲。由于两种建言形式的不同特点,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可能不同,书面形式内容更严谨,更容易让管理层深入考虑进而采纳并改进企业不良之处;同时,书面建言可以同时、高效地将建言内容传递至组织内各层级员工手中,避免了口头建言存在的传递失真缺陷,并为高层管理者在事后组织会议讨论提供书面依据,有利于会议过程中把握问题关键,使制度调整更合民意。因此本文提出假设4。
H4:相比口头形式建言,书面形式建言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更显著。
三、问卷调查与调查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一)问卷设计
1.内部控制有效性问卷设计
本文将内部控制有效性理解为在某个时间段内,满足经济效益性、设计一贯性和适时适量性特征并且合理保证五要素存在和有效且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程度。而目标能否实现依赖于内部控制内容的系统化和健全程度,即五要素有效程度,因此,笔者认为内部控制五要素能够体现三目标。
依据这一定义,本文对内部控制三特征和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监控、信息与沟通五要素分别设计题目并进行评分,问卷将题目测度分为五个等级,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分数从1至5表示程度逐步加强,分数越高代表参与问卷者越认可这一问题。
2.员工建言行为问卷设计
本文拟将员工建言积极性、建言内容、建言被采纳程度、建言形式作为自变量研究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其中,员工建言内容分为学习型、流程型、财务型、客户型四个维度,员工建言形式分为口头形式建言和书面形式建言,因此,从以上角度分别设计题目并进行评分。除建言形式外,其余每个维度都设计了3―4个问题,同样将量表题目测度赋予1―5分,代表问卷参与者对题目涉及内容的不同认可程度,最终选取平均值作为各维度变量的评价指数,分数越高,表明员工建言越倾向题目设计的角度。建言形式设计为虚拟变量,1代表口头形式,2代表书面形式。
此外,本文为保证研究的精确性,共选取了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所在职务、工作种类、行业类别、公司性质8个控制变量。
(二)数据收集
本研究借助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的发放和数据的收集,共收集问卷170份,并遵循以下原则剔除无效问卷:(1)答题时间过短的。问卷共涉及45个题目,笔者通过小规模发放问卷并计时发现,完成问卷的平均时长为120秒,收集的170份问卷平均时长284.6秒,笔者将答题时长低于100秒的问卷剔除。(2)答题者不符合要求的。作者在“所在工作岗位”问卷设计中,设计了学生或其他无业者选项,接受问卷调查的参与者有部分为学生,部分为其他无业人员,他们的答案研究价值较低,甚至可能误导本文的研究,因此剔除。(3)答题过于规律性的。本文剔除所有问题选择同一分值的答案。删除不合格部分后,共有147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6.47%。
(三)信度检验
1.员工建言行为调查量表信度检验
对这一部分量表进行信度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各变量的Cronbach's Alpha值均高于0.68,说明员工建言行为的量表设计信度较高。
2.内部控制有效性调查量表信度检验
对此量表进行信度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8个因素的Cronbach's Alpha值均高于0.67,说明内控有效性量表信度较高。
(四)效度检验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两种量表进行效度检验。先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观察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若适合,则提取特征值>0.5的部分作为量表的因子。
1.内部控制有效性效度检验
内部控制有效性KMO值为0.933,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统计值显著性为0.000,表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本文进行旋转成分矩阵分析后提取了8个因子成分,与最初设计要求一致,可见该量表有良好的效度。本文将此量表中的8个因子分别定义为控制环境因素、控制活动因素、风险评估因素、监控因素、信息与沟通因素、经济效益性、设计一贯性、适时适量性。
2.员工建言行为调查量表效度检验
因问卷中有关建言形式的调查不采用调查量表法,本文只对量表设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量表KMO值为0.926,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统计值显著性为0.000,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进行旋转成分矩阵分析后共提取出6个因子成分,与笔者最初的设计一致,可见该量表有很好的效度。本文将这6个因子定义为建言积极性,学习型、流程型、财务型和客户型建言,建言采纳程度。
四、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一)研究设计
为验证H1、H3、H4,本文构建以下回归模型:
ICE=α0+α1Zea+α2Deg+α3For+[∑]αkControls(1)
由于文中H2与其余假设属于不同层级的划分,因此对H2单独构建模型如下:
ICE=α0+α4Stu+α5Pro+α6Fin+α7Cus+[∑]αkControls
(2)
公式中ICE为因变量,代表内部控制有效性;自变量Zea代表员工建言积极性,Stu代表学习型建言,Pro代表流程型建言,Fin代表财务型建言,Cus代表客户型建言,Deg代表建言采纳程度,For代表建言形式;a0为常数,代表截距;ai为各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对应的系数。具体变量说明见表3。
(二)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的问卷包含员工建言行为和内部控制有效性两部分内容。调查结果如表4。结果显示,内部控制有效性极大值为90,极小值为25,平均值为72.85,这表明当前我国各企业的内部控制仍处于中等水平,亟须提高。员工建言行为的问卷调查表明,建言积极性均值为3.39,说明员工建言态度积极程度不是很高,从被采纳数量调查结果看,管理层对员工建言的采纳程度也较低。在参与问卷调查的人群中,女性比重相对较高,约占57.1%,且年龄有一半左右集中在25岁以下,超过一半的参与者工作年限不多于三年。此外,参与调查的人员以本科学历为主,72.8%为普通员工而非管理层。工作种类的统计结果显示,技术类、管理类的工作人员各占一半,而参与问卷者的工作单位多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
2.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对问卷数据进行Person相关分析,以此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员工的两种建言形式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52,且显著性值为0.536,其余都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这说明,员工建言行为的积极性、不同建言内容、建言采纳程度都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建言形式与其相关性并不显著。
(三)研究变量的回归分析
对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自变量容差在0.353―0.792之间,大于临界值0.1,说明本文所选自变量不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问题,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可信度高。
本文分别对模型1和模型2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表5所示结论。对两个模型分别进行Anova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ig.均为0.000,说明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结果可信。
1.员工建言积极性、建言采纳程度、建言形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回归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调整后的R2=0.416,说明自变量对内控有效性的解释程度为41.6%。除建言形式以外,员工建言积极性和建言采纳程度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均远低于0.05,而建言形式的标准回归系数较低,t值也较小,Sig.过高,因而认为员工建言积极性及其被采纳程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存在显著正向作用,即H1、H3成立,而不同建言形式对内控的影响不显著,H4不成立。
2.员工建言内容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回归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调整后的R2=0.345,说明员工建言不同内容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解释程度约为34.5%。回归结果显示,流程型和客户型建言双尾检验显著性概率小于0.05,而学习型建言和财务型建言的标准回归系数较低,Sig.过高,说明流程型和客户型建言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学习型和财务型建言对内控有效性的影响不显著,即H2得到验证。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员工建言行为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后,本文发现:员工建言积极性、建言采纳程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建言形式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性不显著;不同建言内容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流程型和客户型建言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学习型和财务型建言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员工作为参与企业活动的主体,应该树立主人翁意识,认识到建言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升和企业综合实力的改进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积极建言、主动建言。
2.建言的内容不同,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程度不同。企业要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必须注重经营业务流程是否合理完善,关注客户及股东的需求,关注流程型和客户型建言。同时,不能忽略员工对学习和财务方面所提的建议,只有规范财务制度,才能更真实、合理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现状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只有满足员工自身的发展需求,才能使员工感受到他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更好地凝聚人心,提高员工的参与度。
3.现阶段企业对员工建言的采纳程度较低,而建言采纳程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正相关,因此企业应加倍重视员工的建言行为,对企业中规章制度进行调整时要结合员工建言内容,使企业各项章程更合民意。
4.员工建言行为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口头建言和书面建言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大致相同,因此不需刻意追求建言形式,但在建言过程中应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尽量保证逻辑清晰。
【参考文献】
[1] CARSTEN K W,et al. Managing relationship conflict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1,22(3):309-328.
[2] 段锦云,张倩. 建言行为的认知影响因素、理论基础及发生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2012(1):115-126.
[3] DOYLE J,et al. Accrual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5):1141-1170.
[4] KRISHNAN J. Audit Committee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An Empricial Analysis[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5,80(2):649-675.
[5] 程晓陵,王怀明. 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J]. 审计研究,2008(4):110-111.
[6] GOH B W. Internal Control Failure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s: A Post Sarbanes-Oxley Act (SOX) Analysis[D]. Doctoral dissertation,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7.
[7] 祁恒庆.高管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8] 吴秋生,郝诗萱.论领导者权力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5):32-39.
[9] ASHBAUGH-SKAIFE H, COLLINS D W, KINNEY W. 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Prior to SOX-mandated Audit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1-2):166-192.
[10] 焦国荣.基于企业文化视角的内部控制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11] 吴秋生,刘沛.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丹尼森企业文化模型的问卷调查[J].经济问题,2015(7):106-114.
[12] ZHANG I X.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74-115.
[13] 刘启亮,罗乐,何威风,等. 产权性质、制度环境与内部控制[J]. 会计研究,2012(3):52-61.
[14] 魏志强. 论员工素质对内部控制的影响[J]. 会计之友,2012(4):54-55.
[15] 张华. 行为导向内部控制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6] HIRSCHMAN A O. Exit, voice, and loyalty[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0.
[17] LINN V D,et al. Helping and Voice Extra-role Behaviors:Evidence of Construct and Predictive Valid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8,41(1):108-119.
[18] 梁建,唐京. 员工合理化建议的多层次分析[J]. 南开管理评论,2009(3):125-134.
[19] 陈可. 主动性人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0] 段锦云,张倩,黄彩云. 建言角色认同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2015(5):65-74.
[21] LIANG J,FARH J L. Promotive and prohibitive voice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A two-wave longitudinal examination[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hird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 Guangzhou, China,2008.
[22] BOTERO I S, VAN D L. Employee voice behavior:Interactive effects of LMX and power dist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olombia[J].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Quarterly,2009,23(1):84-104.
[23] 夏丽萍. 员工建言的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关键词:制度环境;多元化经营战略;企业家社会资本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2-27 -0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跨国企业的数量飞速增长,企业在实现跨国经营时,需要考虑不同国家在制度环境方面的差异。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在向发展中国家拓展的同时,需要面临更为多变的制度环境,这主要是因为新兴经济体在制度转型过程中,制度环境的变化迅速。跨国企业的兴起迫使战略研究者们更多地考虑国际间制度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跨国发展的影响,并将理论广泛应用于企业跨国经营及创新等领域。
在制度环境理论研究发展进程中,世界范围内的制度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深,而这些国家的企业战略行为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现象引起了大量学者的研究兴趣,使得对新兴经济体中企业战略行为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
一、概念界定
(一)制度环境
Meyer & Scott(1983)给制度环境下了定义,他们认为,制度环境是指“组织为了从环境中取得合法性与支持,必须遵守的规则与必要条件”。此外Scott还提出“制度化的信仰体系、规则和角色是个体和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多元化战略
最早的关于多元化问题的讨论,应该追溯到Coase在1937年提出的关于企业边界的相关问题。Ansoff也曾在1957年从企业成长的角度提出“多元化是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寻求长期发展而采取的成长扩张”。Penrose(1959)指出,“多元化是企业在基本保留老产品生产线的情况下,扩张其生产活动,开展若干新产品的生产”。Gort(1962)认为“多元化是单个企业服务的不同性质市场数量的增加”。此后,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多元化概念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使得多元化这一概念包含了多方面的涵义。Rumelt(1974)从公司经营的产品领域的动态扩张对多元化概念进行了定义,认为多元化是公司一种市场活动,即公司进入以前没有进入的新市场的活动,包括公司进入全新的行业和产业、引入了新的产品线等。Hill & Hoskisson(1997)认为公司可以通过不同方向(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复合式方法)的整合方式实现多元化经营的经济效益。刘孟飞,张晓岚,张超(2012)认为,各个公司的形成的多元化在实质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公司的多元化实现的是公司的经营的范围的扩大和公司实现经济利益的渠道的增加。
(三)企业家社会资本
在国外文献中,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概念涉及较少,国外学者使用较多的是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Yli Renko H.(2001)等人分别从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交往两个角度对企业家社会资本进行研究。他们指出,企业家社会资本在内部管理中,主要作用在于促进企业内部合作,提高企业内部信任度,构建良好内部经营管理氛围,从而提高企业凝聚力;而在对外交往^程,企业家社会资本是企业家通过自身已有的或潜在的社会关系网络,为企业目标实现获取所需资源的能力。Wesdund(2003)等认为,企业家社会资本应广泛应用于发现新方法、创立企业并解决社会问题。
二、理论综述
(一)制度环境对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影响
Peng(1994),方军雄(2007)研究发现,就国有企业而言,一方面,由于国有控股企业与政府的联系较为密切,企业在资源约束方面较为宽松,尤其是国家掌控的限制性资源方面,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往往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但在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虽然享有区域内的政策优惠和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但当地的既得利益也容易导致企业产生路径依赖与行为惰性,多元化动机逐步降低。Tan(2002)提出,国有企业在享受政府多方面优惠的同时,其经营目标也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向多种经营目标转变,需要同时考虑企业实际控制人的政治要求和社会目标,如降低失业率等。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大部分国有企业经营需要承担地方财政收入的部分压力,因此,地方政府出于多方面的需求,通过提供大量的优越条件的方式,将国有企业留在本地,并辅助其在本地发展。
Guillen(2000), Chang & Hong(2000)等学者的研究表明,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授权、政策支持、直接投资等)有助于刺激企业扩大经营,从而帮助企业提高多元化程度。陈志军,薛光红(2010)的研究表明,国有控股比例高的企业集团,相对其他企业来说,拥有更为丰富的战略性资源,因此实行多元化战略的意愿更为强烈。
殷瑾(2009)着力于探究制度环境对企业多元化战略行为的影响机制。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在中国制度环境影响下,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的多元化程度更高,制度环境对中国企业的多元化程度有着显著影响。于克信和谢佩洪(2011)提出了中国企业多元化领域内基于制度基础的范式“制度―行为―绩效”为新的分析框架,为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长期发展给出了建议。
(二)企业家社会资本的调节作用
1.制度环境与企业家社会资本
石秀印(1998)认为,企业家是将企业与外部制度环境进行衔接的关键要素,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源可以通过企业家社会资本进行获取,企业家可以通过自身已有的或潜在的关系网络将企业内外部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为企业提供其所需的各种资源。李璐璐(1995)在其研究中提出,在正式制度没有发展完善的外部环境中,企业行为缺乏正式制度约束,因此,人们在进行利益活动时,需要寻求某种正式制度的替代物,用来弥补当前的市场经济制度不健全所带来的困难和风险,进而建立并维持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活动,乃至整个社会经济交往所必需的规则或规范。这时,最容易获得的替代物即为非正式制度约束。
有关制度环境与企业家社会资本之间关系的探讨,不同学者也有其各自的见解。边燕杰和丘海雄(2000)认为正在转型经济时期的中国,在信息获取、交换等方面,由于完善的市场性制度尚未完善,企业会更多地利用企业家社会资本来获取和使用信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家社会资本的作用会相应减弱。
2.多元化战略与企业家社会资本
Hambrick & Mason在1984年修正了之前将企业战略制定与决策者的特性隔离开来的研究假定,提出高阶梯队理论,随后的部分研究以人口统计学特征作为企业家认知的替代变量,研究其与多元化战略的关系。随着社会资本理论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其与战略管理理论的联系逐步加深,尤其是体现企业家个体异质性特征的相关研究,在战略管理领域中开始受到关注,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张书军,李新春(2007)认为,中国企业的多元化决策,会受到企I家通过其社会网络动员资源的影响。巫景飞等(2008)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公司高层管理者政治网络与多元化战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陈传明,孙俊华(2008)综合高阶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两种视角,将嵌入企业家社会网络中的资源分为信息、知识和通用资源,分析企业家社会资本对多元化战略的影响。
三、结语
通过文献回顾,本文发现对于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民营企业,而对我国的传统行业研究较少。由于行业间多元化经营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当前的研究成果对于传统行业来说适用性较低。同时,在我国,对于传统行业尤其是制造企业领导成员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政形式,这最终导致企业家社会资本会影响企业的战略制定。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于公司战略的影响,来选聘和培育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家,以此优化企业经营结构,提高经营效率,进而提高制造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 方军雄.所有制、制度环境与信贷资金配置[N].经济研究,2007,19(12): 82-92.
[2] Peng, anizational Changes in Planned Economies in Transition: An Eclectic Model[J]. Advances i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Management, 1994, 9(2): 223-251.
[3] Tan, J. Impact of Ownership Type on Environment-strategy Linkage and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a Transitional Economy[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2, 39(3): 333-354.
[4] Chang, S. J. , Hong, J.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Group-- Affiliated Companies in Korea: Intragroup Resource Sharing and Internal Business Transaction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43(3): 429-448.
[5] 殷瑾,王琼山.政府宏观政策与企业绩效关系及对当前危机的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9,14(2):298-302.
[6] 于克信,谢佩洪.转型期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制度根源及范式构建研究[J].管理世界, 2011,23(7):180-181.
[7] 石秀印.中国企业家成功的社会网络基础[J].管理世界,1998(6):187-196.
[8] 李璐璐.社会资本与私营企业家――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特殊动力[J].社会学研究,1995,31(6):46-58.
[9] 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12(2):87-99.
[10] 陈传明, 孙俊华.企业家人口背景特征与多元化战略选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19(5):124-133.
[11] 张书军,李新春.战略选择与企业绩效[C].北京:首届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议论文,2007:1-15.
[12] 巫景飞,何大军,王云.高层管理者政治网络与企业多元化战略:社会资本视角―基于我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21(8):21-33.
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现代企业的经营范围逐渐扩大,涉及面广而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平行发展,投融资渠道和领域多元化;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企业生存发展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程度逐渐加深,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经济环境,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受到空前挑战,新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不断涌现,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多元化的知识体系、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沉着的应对能力。这就要求工商管理教育能审时度势,以市场需求为基准,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
1.1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转变
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表明,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对管理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管理教育应该从传统的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通过使用经济学、统计学、行为科学和其他学术领域的分析手段和概念工具,学生逐渐善于解决复杂的商业问题及明确商业机会。
1.2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和灌输成为当今工商管理教育的基本方向
随着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企业要获得成功与发展,提高竞争力,就必须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战略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把创新渗透到管理全过程中,并以此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工商管理教育也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为目标。
1.3由传统的知识传播到技能的培养,注重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时代,企业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意识,还要有迅速应用信息技术和统计分析工具获取信息、解释和分析统计数据的能力。
2实现工商管理教育国际化的途径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在教育教学中通过使用原版教材进行教学,并引进外教进行口语教学,以追逐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其实,工商管理教育的国际化并不仅仅是采用国际原版教程,或聘请几位不懂国际管理的外国教师进行英语语言锻炼,实现工商管理教育的国际化需要多方面着手,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以及师资的构建、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的配套等均需要符合全球化经济发展对管理人才的需求。
2.1人才培养标准国际性
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应培养适应全球化的、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能够驾驭国际、国内市场,快速决策的高级管理人才,应具有较强的管理理论功底和外语水平,以及对国际市场规则和法则的深入研究与了解。这样,根据人才的国际性标准,我们应对高等教育中人才素质和培养目标做出新的调整。
2.2课程国际性
课程国际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尽量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性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二是教学内容与教材选用上与国际接轨,既要选用本学科在国际上最先进的教材、注重国际案例分析的训练,同时也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将具有国际化内容的教材本土化。
2.3师资国际化
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是实现工商管理教育国际化的前提条件。工商管理教育国际化,首先要有一支熟悉国际经济管理的理论知识、具有分析研究和解决国际工商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胜任国际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2.4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国际化
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为培养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管理人才,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一方面要总结自己的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要研究和学习别人的先进教学方法,将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与我国特定的教育环境相融合。
2.5工商管理教育评价的国际性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跨国经营、国际经济往来频繁的发展趋势、人才的跨国流动和服务,需要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或认可)的质量评价标准,以促进工商管理教育体制的健全和促进办学方向的市场化需求。
3工商管理教育的改革
3.1课程建设问题
专业建设首先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适应全球化的、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能够驾驭国际、国内市场,快速决策的高级管理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内容。从课程体系的设置来看,通过课程的合理设计,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而且要传授给他们一定的知识转换技能和通用技能(genericskills)。根据这样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理念,在工商管理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目标是为企业和员工获取更大的利润,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熟悉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2)管理理论课程,管理理论知识是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3)通用电脑技术和统计方法知识,让学生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以快速及时地获取管理所需的统计信息。(4)国际案例和国际前沿性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或对国际前沿性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了解国际管理和实践中的发展动态,了解国外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以及国际经营法则法规,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对能力。
除本科教学外,MBA教育是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国际上普遍将MBA的核心课程体系分为四个大类:即管理信息系统类课程、决策科学类课程、会计类课程和操作管理类课程。统计、数据分析方法、决策等课程包含在决策科学类中。美国一项调查表明:在调查的26所学校中有25所学校要求必修决策科学课程,财经和管理会计课程包含在会计类中,在调查的26所学校中有25所学校要求必修会计类课程,生产管理和供应链课程包含在操作类课程中,100%的学校要求MBA的学生必修该类课程。可见从课程的设计上来看,MBA教学应培养学生除专业知识以外的如下技能:(1)信息技术与分析技能;(2)理解和解释统计数据的技能;(3)解决问题的技能。这些技能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欧美等国家相比较,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课程设置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增加管理沟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家精神等课程。(2)统计、数据分析方法、决策等课程的选择余地较小,开设的课程较为单一,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求灵活选择所需的数据分析工具课。因此,在MBA教育中为培养国际化的管理人才,在借鉴国际先进的课程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设置不同于本科教学的立足于培养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的目标设置课程体系,选用既国际化又适合我国生源状况的教材,必修中设选修,即同一大类中设置多门可供选择的课程,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需求做出选择。
3.2构建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入,工商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在逐步提升,培养适应国际市场的国际化管理人才是每个工商管理教育者追逐的目标,而实现该培养目标首先需要有一支知识过硬、技术过硬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其次,随着知识半衰期的缩短和新知识的迅速发展,开发一些能展示给学生交叉学科间的关键联系和多学科视野的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从而相应要求具备多种知识技能的师资力量。国际上对工商管理教育的师资普遍有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有博士学位;第二要有研究成果;第三要有综合实际能力,教师既是大学教授,又是咨询公司的专家,或在金融机构、公司里任职。台湾大学管理学院庄正民教授认为,台大工商管理教育的师资团队拥有其他大学管理学院不具备的三个特点:(1)师资队伍除管理或商业专长之外,还需具备涉及经济学、心理学、数理研究、工程领域等专长的知识,这种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跨学科的通才管理人才;(2)师资队伍中有丰富的实际管理经验的人才,这些人才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素材,另一方面能为学校与企业界、政界的互动牵线搭桥;(3)师资队伍要求来源多样化,聘请教授时不偏重特定地区、特定学术机构、特定专业。由于长期以来台湾各大学管理学院的师资多出自于北美大学商学院,近年来台大开始注重到欧洲或日本招聘教授,以资互补。根据国际师资队伍的构建经验,结合培养目标和多元化的培养趋势,组建一支国际化的师资团队,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引进吸收具有国际管理经验或国外知名管理学院的学者,借助于国际师资力量引入先进的国际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2)派教师到知名企业或国外进修。派教师到知名企业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有助于积累实际管理经验和教学案例,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到国外进修可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管理理念,将国际化的管理知识引进来。(3)鼓励教师跨领域开展研究或撰写论文,以培养具备多领域知识的教师。(4)实行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机制,一方面在人才引进时不偏重于任何地区和任何机构,以实现不同学术机构知识结构体系的互补,避免近亲繁殖,导致知识结构的单一化。另一方面,根据课程设置体系,引进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高级人才,以实现专业知识的相互融合和交叉。
3.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配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培养掌握独立获取知识,自己处理和获取信息,并运用科学方法去适应社会且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为此,教学模式应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转移,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控制学习环境,鼓动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学习,从而逐步引导教学方法从系统讲授向边学边用转移,教学环境从课堂向真实的工作环境转移。
3.4建立国际化的管理教育评价体系
目前国内对高等教育的评价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教育部组织的高校评估,二是一些机构根据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对高校的排名,至今还没有专门的对高校工商管理教育的专门评价。工商管理教育要走得远,走得快,还需要建立一套专门的管理教育评价体系和标准,评价体系可借鉴国外经验,根据管理教育在市场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市场化程度,在教育体系中的自身发展和持续发展能力,以及教育绩效水平等方面建立多元化的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的构建将有利于工商管理教育的改进和提升。
关键词:上市民营企业 资本结构 公司绩效关系 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F83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091-03
一、引言
企业筹资活动形成了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决定着企业的财务结构、财务杠杆的运用以及制定融资决策。资本结构不是“从一而终”、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筹资方式与不同的组合决定和影响着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所以,企业作出融资决策、投资决策是建立在资本结构基础之上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吸引不同的资本成本,自然会对自己企业的最终价值产生影响,现代企业投资融资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资本结构研究已成为众多专家学者重点关注的热点。因为资本结构不仅与公司财务状况、治理结构、规模状况和成本直接相关,而且与公司业绩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直接相关,因此,这一研究在现代公司理论研究中分量很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与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如何构建自己企业的资本结构,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益,已成为许多理论研究者与企业家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公司绩效从客观上反映了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的生产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以及投资价值,是指企业在这一特定时期的经营效益与业绩情况。公司绩效与资本结构相关,合理的资本结构既能提高企业的绩效,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优化内部治理结构,为企业找到最佳的资本结构,切实保证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成长。
一直以来,如何评价资本结构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方认为,资产负债率越低公司的绩效就会越好,即公司绩效与资本结构成负相关。另一方则认为,公司绩效与企业资本结构成正相关的关系,即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能够给企业带来比较好的效益。在实践中,不同的两种观点在不同的研究对象与不同的研究环境中都得到了验证,所以,在目前我国特有的资本市场条件下,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国民生产总值多年来位于全国前三位,然而民营经济与广东、浙江等省的民营经济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提升民营经济的发展日显重要。目前山东省民营上市公司在资本结构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其一,大多数民营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不合理,使得企业的经营绩效都不高,采取负债的合理避税的作用无足轻重;其二,流动负债在企业债务期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非常之大,造成企业财务状况不乐观,经营者短期行为严重,负债成本居高不下;其三,由于企业普遍存在着不合理的股权结构,过度集中抑或是过度分散化,致使公司激励机制与治理机制无法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合理的资本结构使企业的各项治理机制都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进一步优化民营上市公司企业的资本结构,全面改善与提高公司绩效,是山东省民营上市公司在目前经济新常态下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独辟蹊径,实现转型升级,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稳脚跟的根本途径。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管作为稀缺的人力资本开始有了一定的市场。随着一些企业高管天价薪酬的曝光,高管薪酬是否过高也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焦点。对高管激励是否有效也成为了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之前国内学者从企业规模、行业等方面研究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较多,而将资本结构与高管薪酬结合起来的还比较少。
因此,笔者拟通过本研究民营上市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提升公司绩效,为山东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文献回顾
30多年来,对于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相关性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浩瀚的研究,由于每位学者所采取的视角、变量、侧重点乃至研究方法不同,因此未能在实证研究中得出一致的结论。从已经对公司绩效与资本结构的研究来看,主要分为:一是根据现有的资本结构理论对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二者之间的关系开展直接的验证;二是基于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行业各自的环境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以及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等进行分析。以下笔者将对国内外比较重要的文献进行回顾。
1.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1983年Masulis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检验了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得出了企业价值或绩效与资产负债率成正相关关系,且资产负债率的变动范围在0.23~0.45间变动能够对企业绩效的变动产生影响。
1988年,Titman和Wessels研究了美国49家上市公司在1972―1982年间的相关数据,对影响资本结构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得出了盈利性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的结论。
1995年,Rajan和Zingales研究了7个工业化国家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不同国家不同的资本结构存在的差异、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的结论。
2001年,Booth等人主要研究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他们研究了韩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巴西、土耳其、津巴布韦等10个国家的数据,发现除了津巴布韦一个国家外,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公司结构与企业绩效都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同时,影响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与GDP增长速度等因素,同样也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结构。
2006年,Berger和Patti收集了美国银行企业的数据样本,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来研究企业研究与资本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绩效与资本结构是正相关关系,同时,公司绩效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则是非线性的。
2.国内相关文献回顾。
1995年,陈小悦、李晨通过对1993年7月―1994年3月财务数据的研究,对上海股市的收益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两者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1998年,陆正飞、辛宇分析了影响沪市35家制造业A股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相关因素,他们采用多元线形回归分析法研究的结果表明,企业的规模、成长性因素对资本结构并无太大的影响,而资本结构与获利能力呈现负相关关系。
2000年,洪锡熙、沈艺峰在《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分析了上海证券所1995―1997年221家工业类公司的相关数据,他们所采用的CHI―SGUAE检验结果显示,公司权益和成长性对企业资本结构没有影响,盈利能力、企业规模这两个因素与负债比例呈正相关关系。
2002年,王娟、杨凤林通过研究2000年沪、深两市中非金融类公司,对845家上市公司做了实证分析,指出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结构呈现正相关关系,影响资本结构变动的第二大因素为盈利能力指标。
2008年鲁靖文、朱淑芳对2003―2006年234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其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在部分年份中上市公司存在着二次线性相关,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为负相关关系。
三、研究假设
1.研究方法。在本文中,笔者通过线性回归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省民营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与资本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具体采取以下步骤:第一,对这些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指标采取描述性统计;第二,对反映其绩效的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以因子的得分作为反映公司绩效的数据;第三,将公司绩效作为因变量,将资本结构作为自变量,高管薪酬、公司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对回归结果开展显著性检验;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2.指标的确定。
(1)绩效指标的确定。本文参考国内外已有的评价体系,选取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五个维度指标,即盈利、偿债、运营、发展以及现金获取能力(见表1),以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例等在内的15个指标作为因子分析的基础。
(2)资本结构指标的确定。本文采用广义资本结构的概念,把资产负债率作为衡量资本结构的指标。即: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3)控制变量。除了资本结构以外,还有一些变量同样能够影响绩效。因此,要是没有很好地处理这些变量,将会导致错误的结论。而且考虑到民营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因此选取以下控制变量:其一,企业规模,企业规模是影响着公司的战略与决策。本文采用企业总资产作为衡量企业规模的变量。其二,高管薪酬,不同的薪酬对高管产生不同的激励作用。本文采用一个公司前三名高管薪酬总额的平均值作为衡量高管薪酬的变量。
3.数据来源以及样本选择。笔者从财经网、上海证交所、深圳证交所以及相关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中,基于研究山东省民营上市公司目的,选取了该省86家发展的比较好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同时,对这86家公司2010年的财务数据展开研究。为了保证分析数据的有效性,笔者在选取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时,依据了以下原则:其一,上市公司上市已具备了一定的年限,财务数据比较全面、完善,并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二,只反映沪市和深市的A股,不包括S股与H股;其三,将企业绩效与资产负债率已经非常严重、财务状况很糟糕的ST等类的上市公司剔除在外。基于这样的原则,选出了86家样本公司。
四、实证检验结果
1.KMO检验和Bratlett检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是常用的测度因子分析模型有效性的统计指标。KMO值是介于0到1之间的数值,如果该指标在0.5到1之间则表明该样本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如果该指标小于0.5则表明不适合做因子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KMO值为0.624,满足介于0.5到1的要求;Bartlett球形假设检验结果显示Sig(显著性)为0.000
2.因子分析。通常情况下,SPSS默认的是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可以作为初始因子,结合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观测因子的贡献率来去定因子个数。由表3可以得出旋转前四个个因子解释方差的比例分别为26.889%、22.376%、16.095%、11.063%,旋转后四个因子解释方差的比例分别为20.880%、19.207%、18.320%、18.014%,这四个因子的累积解释了总方差中的76.423%。
从表4可以看出,因子1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有较大的正负荷,流动和速动比率代表着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表明因子1体现的是偿债能力。因子2在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上有较大的正负荷,而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均反映企业对资产的有效利用能力,它们代表企业的运营能力,因此因子2体现的是运营能力。因子3在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有较大的正负荷,而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是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因子3体现的是盈利能力。因子4在销售现金比率和总资产回收率上有较大的正负荷,销售现金比率和总资产现金回收率反映了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因此,因子4提下的是现金流量状况。解释变量为企业资本结构的主要指标
综上所述,综合因子得分为:
F=0.2088F1+0.19207F2+0.1832F3+0.18014F4
3.回归分析。将因子分析所得的综合得分作为资本结构和企业绩效相关分析的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为企业资本结构的主要指标,企业的资本规模和高管薪酬作为控制变量,试构造如下回
归方程:F=a+b1x1+b2x2+b3x3+u
F表示企业绩效综合得分,x1,x2,x3分别对应资产负债率、资产规模和高管薪酬,对回归方程进行参数估计,结果如表5:
由表5可知,R2的值为0.306,即样本回归线性的可决系数为0.306,表明模型对样本观测数据的拟合程度比较低,绩效的总变差中由模型做出解释的部分所占的比重较小,说明还有其他主要变量未纳入方程。
F值为12.038相伴概率值P=0,表明回归方程的整体显著性较高,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认为资产负债率和绩效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由表7可知,回归模型资产负债率的t检验值为0.000
五、关于提高山东省上市民营企业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对策建议
实践证明,企业绩效与资本结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唇齿的,科学、合理的资本结构不但能够增加企业的自身价值,同时也可以在长期不断地提高生产经营绩效的过程中对资本结构产生影响,从而使企业的资本结构更加趋于合理,达到比较理想的比例。
山东省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2016年上半年实现GDP31688.3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三。相比广东和江苏、浙江省,山东原有的工业基础比较好,以国有经济为主,市场化程度不高。与浙江、广东等省比较成熟的全国知名民营上市公司相比,山东省的民营上市公司存在盈利能力偏低、发展缓慢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笔者针对山东省上市民营企业资本结构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要将保持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作为促进公司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是会由于各种因素而发生变化的,因此,保持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就是要在上市公司的管理能力、盈利水平、投资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等等发生变化之时,也能够从容面对,做好顶层设计,及时调整与改进企业的资本结构。因此,促进公司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的关键,是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科学、合理。每一家上市公司都应该建立良好的、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可持续发展的资本结构,从而更好地提升上市公司的绩效。
其次,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管理层激励体制。从山东省民营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来看,公司的内部治理状况、企业管理水平、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等并不理想,具体表现为“责权利”不明确、现代企业制度形同虚设、经营者更换频繁、老板个人行为影响等问题直接导致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科学、合理,致使企业难以快速发展。因此,要将资本优化作为上市公司的“生命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公司内部控制,进一步加强出资者对公司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无论是股东、经营者还是债权人之间,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制约机制,树立“底线思维”,杜绝一切违规行为。
从实证结果来看,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应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将管理层的实际利益与公司的绩效挂钩。
虽然本文得出了一些结论,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旨在抛砖引玉,需要大家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景(导师:王建琼).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0.4
[2] 张凌慰(导师:刘瑞霞).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的相关性研究..西安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11.12
[3] 李丹(导师:张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的关系研究江苏大学硕士论文,2010.12
[4] 曹[(导师:孙亚范).食品饮料业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实证研究.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5
[5] 李淑云(导师:张孝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4
[6] 李得安(导师:孙长江).生物医药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东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4
[7] 曲太郎.社会服务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2)
[8] 陈小悦,李晨.上海股市的收益与资本结构关系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l):23-30
[8] 陆正飞,辛宇.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8(8):34-37
[9] 洪锡熙,沈艺峰.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114-120
[9] 王娟,杨凤林.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2(8)
[10] 肖作平.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互动关系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5,18(3):16-22
[11] 鲁靖文,朱淑芳.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