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比赛教学法论文

时间:2023-03-20 16:14:08

导语:在比赛教学法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比赛教学法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由着重传授知识,到注重能力、素质教育培养,而创新教育更接近本质的观念性变革。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也有很大的潜力。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已是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本文就高校女生篮球教学中如何运用创新教学作简要分析。

在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创新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作用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时代,于是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就成了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任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创新是教育改革的出路,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的责任。为此,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老式教育教学制度,这为我们更加清晰了深人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1、传统教学模式的剖析

1.1教师中心论:九十年代前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考虑自己如何教,而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教学中采用的“讲解一示范一练习”比较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为目的,教师与学生变成了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学生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跟老师练习,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把体育课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边活动。

1.2考试为主论:教学内容主要是考试内容,考什么教什么,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中心,以技评、达标为目的,忽视了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忽视了基础理论知识、健身方法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统一考核标准,结果造成素质好的吃不饱,素质差的吃不了。

1.3封闭教学论:教学中由于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从听教师讲到看教师做到跟教师练”都是处于一个封闭状态中,主要表现为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灌输,轻启发引导,使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受到了限制。

2、创新教学模式在高校女生篮球课中的运用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认识活动,它是认识论为基础的“主体一客体”论,其内涵是将人类认识关系结构限定在单一主体和单一客体之内。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而高校女生是高校体育人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是高校体育中的主要载体,有其特殊性。因此,在高校女生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现代的教育观营造师生学习共同体,注重学生的兴趣,提倡自主学习和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提问,从而激励学生创新的内在动力。以下为自己所授课班级进行相应教学方法的运用,收到较好的效果,深受学生的喜爱。

2.1开放式教学法

在课前准备活动时采用开放式教学法,每学期开始我会把每班学生分成6人一组的若干组,每组负责一次课前准备活动15-20分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还学生一个自由发挥,追求创意的舞台,学生可以把从教师那里学来的知识加以改编运用,也可以是自己根据有经验思维加工,创造出新的内容。如原来课前游戏“贴膏药”经学生改编成:将班级学生分成两个组,利用篮球场的两个半场,围成两个圆,游戏规则同“贴膏药”一个跑一个追,但不同的是要换人时跑到圈上两名同学之间,同时用手指明左或右面,那相应的右或左面的同学跑,休息的同学到跑走的同学位子上。这样一改在原有游戏的基础上,又加上学生注意力,反应灵敏的练习。开放式教学法既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2.2尝试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讲解一示范一练习”模式,而是教师根据动作的科学原理,首先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有关线索,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探求和学习的兴趣。在每次教授新的技术动作时,先向学生提问,如原地运球,先问学生原地运球怎样运球,球落点始终控制在一点上?怎样运球才能使球粘在手上?球落地后反弹高度大概多高?提出问题后学生自己练习结合问题,边练边想,然后集中,让学生自由回答问题,根据学生回答的结果,对的及时给予肯定,不对的先打个问号,这时再根据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进行示范,讲解,针对刚才学生的回答强调对在哪里,不对在哪里,这样更加深了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在尝试教学法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和组织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认同学习内容,体验学习过程,领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2.3分层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实行不同步的教学进度,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高校女生篮球课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为了避免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根据学生的情况分两个以上的层次,一般分为较好,好,一般,对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教授行进间传球推进时,技术一般的学生进行两人一组面对面传接直线球推进,技术好的学生进行三人一组直线和8字型弧线传接推进,技术较好的学生进行背后交叉长传传接球推进。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上无所事事,同时让所有学生都体会到学有所成,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2.4比赛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众所周知,为了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动作技术,必须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这样一来,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单调,这时运用比赛教学法有积极的作用。如行进间运球练习,采取比赛教学法,把班级学生分成4组,为了更好的掌握运球技术,可采取直线的方法进行比赛,这样不仅练习了运球技术,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节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实行比赛教学法后,我发现课堂学生活动越来越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比赛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学生求胜的竞争意识越来越强,同时也更加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取胜。

第2篇

论文关键词:篮球辅修课;教学质量;教学比赛

论文摘要:根据“领会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对教学与比赛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讨论了如何教学比赛来提高篮球辅修课教学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教学比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练习,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方向的主流,为推动和适应民族地区素质教育顺利进行,改革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本文讨论了如何利用教学比赛来提高篮球辅修课教学质量。

一、“领会教学法”教学的核心内容

“领会教学法”的主要思路就是通过比赛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战术、规则和裁判法。通过领会教学,以“比赛”过渡到“技巧演示”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效果。

二、教学比赛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教学比赛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效果影响非常大,学生对教学比赛有极大的热情,利用好学生参加比赛的积极性,对搞好教学工作非常有利。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90%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利用这种积极性,强调比赛必须要有基本技术,战术作保证,并且要掌握基本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比赛能促进学生学习基本技术。参加比赛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一次成功的助攻、快攻、三分远投和运球过人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体验,学生为了在比赛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体会比赛的乐趣,就会不自觉地进行基本技术的练习,并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技术。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84·3%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促进他们学习基本技术,这是教师进行基本技术教学的最好时机。

(三)教学比赛能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基本的战术配合。参加比赛除了掌握基本的技术以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战术配合,学生通过配合完成一次攻防战术并获得成功,这其中的乐趣是仅靠个人能力获得局部成功无法比拟的。通过集体配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使得教学比赛充满了乐趣。.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85·7%的学生认为,比赛有助于他们对战术配合的理解和掌握,有些战术练习的跑位、传球是基本固定的,只有在比赛中才能深刻体会掌握跑位、传球时机的重要性,才懂得如何去运用所学的战术进行配合,什么时候起动、什么时候运球、什么时候传球及如何跑位等是进行成功战术配合的核心,仅依靠练习是不够的,必须在比赛中去实践、去领会、去掌握。

(四)教学比赛能使学生基本掌握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本文研究对象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打过篮球,更不用说参加篮球比赛,他们对规则和裁判法了解的并不多。实践已经证明,8学时的理论讲授和对规则条文的死记硬背是无法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只有通过比赛和裁判实习,结合理论讲解和课堂讨论,才能使学生基本掌握篮球竞赛的一般规则和裁判方法。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90%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使他们基本掌握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三、教学比赛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篮球教学比赛只是一种手段,主要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并渴望掌握基本的技术、战术、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这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有责任在此基础上努力钻研业务,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比赛分析能帮助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教学比赛既然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就有必要对教学比赛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通过对篮球教学比赛的进攻、防守和攻守转换这三种情况的观察和分析来确定下次课的教学方案,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比赛分析必须围绕教学进行。

(二)教学比赛指导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对教学比赛进行指导,不论是战术还是技术,必须在比赛中有针对性地安排和指导所学的技、战术内容,必须想办法贯彻到教学比赛中去。否则,就失去了教学比赛的意义。

(三)教学比赛能促使学生进行课外练习和提高教学质量。体育辅修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不仅仅是掌握基本的技、战术,了解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还必须掌握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篮球教学。因此,使学生掌握教学方法和技能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仅仅依靠有限的课时是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的,学生也无法在一、二次教学课中掌握基本的技术和战术,必须进行课外练习。在教学课中,教师不但要会讲解、示范,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为什么这样学,使之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91·4%的同学认为教学比赛能促使他们去进行课外练习,利用学生对教学比赛的积极性,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练习,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外练习作业,使学生尽快掌握大纲中规定的知识和技能,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相当大的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1)教学比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基本掌握脚步移动,双手胸前传球、罚球、传接球技术、运球技术、跳投技术、行进间不同方法的投篮技术,掌握和理解两三人之间的局部战术配合及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教学比赛能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有目的地进行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练习,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议。在篮球辅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技术动作原理和战术配合要求并进行适当的练习,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通过比赛来领会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裘文.园艺植物组织培养[M].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

[2] 冯天哲,余舒.养花解疑1000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 孙可群,张应麟,龙雅宜,等.花卉及观赏树木栽培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策略

一、前言

在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已经占据"半壁江山",旨在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劳动者。要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践训练环节。机械类专业更需要重视实践训练,然而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尽如人意,实践能力不强,实践技术不扎实。如何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必须慎重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1.实践能力培养观念比较落后

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其实并不缺少实践教学环节,但是机械类专业中很多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容乐观,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基本属于被动实践,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所谓被动实践,就是所有的实践活动目标、内容、步骤等都由教师一手安排,学生只是按照教师规定好的套路进行实践,显而易见,这种实践过程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实效性大打折扣。

2.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比较呆板

众所周知,机械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才算完成学习任务。但从目前来看,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在理论教学中也多是采取"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法,这势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够充实

目前,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基本是从学校到学校,即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工作,这样的教师虽然理论功底扎实,但是缺少应有的实践经验,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也难以胜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日后的就业增加筹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

三、提升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

1.优化课程体系

要想切实提升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必须优化课程体系,可以针对专业特点,设置两类课程,一是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实践能力培养为辅的理论类课程体系;二是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兼顾理论知识传授的能力类课程体系。在理论类课程体系中,教师要将机械制造技术知识、先进制造技术、理论力学知识、工程制图技术知识等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在理论授课中,要使用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法,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开设英语、计算机等工具类课程,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能力类课程体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应有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生产实习、机构设计实践、制图设计实践等活动。在学生实践活动中,教师不要刻意为学生安排好所有的实践活动和步骤,这样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该适当放权,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树立起实践自信心。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双重作用下,学生能意识到机械类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有意识地提升实践能力。

2.推广阶梯式实践能力训练体系

要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有鉴于此,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基地,推广校园科技文化,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构建阶梯式的实践能力训练体系就是建立在这两大平台基础上的。

高职院校要与社会上优秀的机械类企业加强联系与合作,安排学生进入这些企业进行实习和见习,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服务项目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要向学生开放部分创新课题,吸引学生参与,学生要在实习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参与企业的工艺设计、技术开发和设备改造等活动,使学生拉近与企业、社会的距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基。

高职生科技创新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又一大平台。教师要将高职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到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比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实践活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要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反馈意见,光靠教师评价是远远不够的,要将学校、企业和学生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高职院校要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将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引导和反馈功能。必须指出的是,企业评价至关重要。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企业已经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学生也在企业中进行过实习,所以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更有说服力,而且企业往往是基于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他们提出的意见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参考作用,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而查缺补漏,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背景下培养机械类专业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才能以更好的面貌参与到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在职业生涯内发挥应有的人生价值。高职院校必须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傅维利?陈静静:《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教育科学》2005年第1期?

[2]平萍:《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3]姚茜:《强化工程类本科生实践能力的若干问题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4]纪颖:《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型大学课程体系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5]张晓婕:《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模式的构建》,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第4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法;综合素质;探索与实践

预防医学是当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又具有群体性和独创性,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以往的实验教学长期作为理论课的补充而存在,可以说学科各自单独成立自己的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时数、教学经费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实验教学方式常常采用“菜谱式”操作和“越俎代庖”方式,即实验教师及教辅人员准备好全部试剂及器材,学生们被动地按部就班地按照老师的指点和实验指导进行操作[1-5]。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有较大影响的。于是本中心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对“‘四结合’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等进行了探索,经过多年的实践,成绩显著。

一、“四结合”实验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6]

(一)“四结合”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1)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本中心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贯穿于实验教学始终过程,除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外,还经常带学生到工厂、农村去做社会调查,了解当前工矿企业、农村基层单位的基本情况;试图了解国有企业、涉外企业及乡镇企业的劳动保护状况;强化学生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到基层调查的实践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对调查的目的、操作的步骤有一初步了解,以便使他们把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2)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

传统教学方式由原来学生所描述的“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毕业扔笔记”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步为启发式的教学法都已远远不够用了。启发式法虽比填鸭式教学法好得多,但仍有很大的局限性,然而改变不了教师的角色只是“教”,是传授知识;而学生则只能是被动地“学”,接受知识的现象。当今现代的教学方法在传统实验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了诸如师生互动、PBL、SBME(从广义来说,SBME指的是为了让预防医学教育工作者通过模拟预防医学教学场景增强教学信息而使用模拟辅助设备的一切教学活动)等先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应用,提高了学生们大预防的思维技巧,加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3)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本中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在校外建立了28个适应教学需要的教学实践基地,还经常邀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相关企业的专家到课堂为学生们上课。学生们在课堂上掌握理论知识,参与指导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如调试仪器、配制试剂、预做新方法,熟悉掌握实验方法原理、实施步骤及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讲解实验课,与同学们共同解决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进行实验小结,真是名符其实的“小老师”。再把课堂上学到的实践操作技术应用于现场,如环境监测、职业病体检、食品检验等,目睹实景,印象深刻,形成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紧密结合的良好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本中心把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统筹安排,紧密结合,采用诸多形式(如课堂上的互动教学、基层的社会调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暑期社会实践、毕业专题实习、第二课堂等)有机整合,使传统的单一理论教育模式有了一个飞跃式的突破,针对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安排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活动,此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特色[7,8]。中心从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训练入手,让学生们有更多的实践机会,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通过与企业工人接触,使他们懂得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此方法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在长期的实践中,使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活动相结合方法的顺利实施,保证了教学质量,锻炼了学生,提高了教师。

(二)实施“四结合”实验教学法的显著成效

(1)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本中心让学生到企业、下基层去,以此方式来努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从而增强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如:①到深圳市开展了建市以来对工业企业职业危害的普查,当调查完10826家工厂后,学生们体会到: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最关键问题是有部分涉外企业存在有法不依、领导不知晓职业危害的严重性、组织落实不到位、监督监察不力等现象。学生们认为我国在正式颁布《劳动法》的基础上,还应制订相应的《劳动卫生法》,与《劳动法》配套管理。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还预见性地提出“农民轮换工”的劳动保护、健康监护等问题,由于这类人群有流动性大、工种变化多等特点,给职防人员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给职业卫生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②学生们参加湖北省近20年来使用农药及其污染情况的调查,他们深入到乡镇,了解使用农药的种类和数量;了解其污染程度(在土壤和食物中的残留;每年中毒人数和中毒程度等);通过调查摸清了该省农药使用品种以有机氯为主,有机磷次之,为预防工作人员农药中毒提供了可靠依据。③学生们参加高温作业工作场所气象条件的测定和调查,同时开展现场防暑降温措施效验等项目。所取得的科学数据为制订国家标准提供了可靠依据,如《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以及《高温作业现场气象条件测定标准》等,学生们受益匪浅。

(2)实施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学生们在读本科期间参加老师们的科学研究课题,然而所取得的成果最终转化为生产力,直接为社会服务,并且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激发了学生们的科研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有的已编入国家规划教材;获奖的实验教学研究方法已用于历届本科生课间实习和毕业实习。

学生们在服务中学知识、长见识,将自己参与研制的“高温饮料”(获湖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抗氟灵饮料”(获湖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亲自送到职业作业工人手中,使学生们认识到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直接应用于企业的广阔前景。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到厂矿企业,为基层工人做义务咨询、健康检查,把他们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工人们服务,体现了他们的价值。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9,10]

(一)“参与式”教学法实施方式

学生们通过参与理论教学、实验操作和科学研究等形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一般从第四学年下学期开始,现在第二学年也可),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参与老师的部分科研、教学和实习任务,让他们直接深入到教学、科研第一线,学生们也可以依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理论兴趣组、实验兴趣组和科研兴趣组三种不同的形式实施。理论兴趣组:是指老师把一小部分理论课的讲授内容分配给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检索文献、分析查找观点、文献综述、初步拟定讲稿,然后经过预讲合格后,再插入到主讲教师的内容之中,最后让学生们亲自讲解。实验兴趣组:是指带教老师、教辅人员及学生们共同做实验前的一切准备,如调试仪器、配制试剂、新方法的预做以及熟悉实验原理、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等,最后通过合格预讲并讲解实验课。科研兴趣组:是指学生们参与到教师的科学研究课题中,与老师们共同进行文献检索、项目设计、实验操作、数据统计分析,最后撰写论文并交流。

除了上述的安排以外,还有组织地让学生到工矿企业、乡镇基层实地考察、开展现场教学,还特邀请知名专家或有经验的博士生给他们传授科学前沿、创新技术,交心谈心、举办各类演讲比赛、讲座等,在实施的全过程,学生勇于实践,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了极致。

(二)“参与式”教学法实施成效

此教学法2005年获批为湖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课题立项(编号:20050034),它把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采用的诸多形式有机整合,改变了原有传统的单一理论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训练入手,给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近八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学生的教学实践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学生们深有感触,科学工作者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艰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灵感,不是像以前那么有神秘感,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有些同学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思维非常敏捷,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好前景思路被老师采纳,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主人翁精神,通过实践,他们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及收集科研信息、熟悉教学内容、认真撰写讲稿、通过合格预讲到正式上台讲授的全部授课程序,为他们步入社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学生的各种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在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本中心要对学生进行演讲、授课、大班、小组发言及撰写论文等多种方式的训炼,使他们从不敢说话到大胆表述,从结结巴巴到流利自如,教学法采取“人人参与”的方式,通过训练后,学生们无能是授课还是演讲,都表现出从容不迫、条理清楚的状态,同时还伴有几分幽默。其产生的效果还体现在他们毕业时找工作方面,在供需见面会上表现得得心应手,使他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

3.学生们面对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学生们参加活动时,有很多的机会跟老中青年专家、研究生接触,在这个群体中,始终充满学术氛围;老师和研究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默默奉献的敬业精神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厂矿企业参观学习,与社会零距离的接触,使他们懂得作为21世纪的主人肩负的重任,加强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三、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教育如何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三创”型(创造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素质人才,让他们成为21世纪的主人,使我国拥有强大的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使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本中心开展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实施多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1]。

1.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实施目标与方法。此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要以运行机制和实验教学方法创新为突破口;以能力(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为主线,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法紧扣如下环节:

2.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实施成效。注重个性发展教学法实施多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参与的各类科学研究课题多次获奖。1986年至2011年,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30余项;市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12项;参与制订国家卫生标准5项;申请专利15项;同时获湖北省、校级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挑战杯、求实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二、三等奖50余项。撰写科学研究学术论文、心得体会280余篇,学术论文大部分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交流。另外有4项科研成果已转化为产品用于企业,使企业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应,其内容已充实到实验教学中,形成了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舒为群,孙梯业.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75-76.

[2]孙维权,王月云,熊光练,等.新时期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2):278-280.

[3]林立,张春之,刘永春.预防医学专业开设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5(4):309-310,313.

[4]张凯,王学春,陈廷,等.改革预防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1006-1007,1011.

[5]徐兆学,梁升禄.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实习教学与建设[J].医学教育探索,2006,5(4):311-313.

[6]陈国元,杨克敌,运络珈,等.武汉市某高校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与社会,2010,23(11):102-104.

[7]陈国元,邬堂春,杨磊,等.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开展教学、科研、服务整合教学模式探索13年回顾[J].医学与社会,2000,13(增刊):116-117.

[8]陈国元,邬堂春,杨磊,等.整合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及展望[J].西北医学教育,2000,8(3):141-142.

[9]陈国元,邬堂春,杨磊,等.“参与式”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教学模式浅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3):132-133.

[10]陈国元,邬堂春,徐顺清,等.关于“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3,16(12):57-60.

[11]陈国元,杨克敌,刘烈刚等.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与社会,2008,21(7):54-55,60.

第5篇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保持“乐之者”的角色,教法必须改革创新,灵活有乐趣。

我校积极探索与研究如何上好专业生产实习(技能训练)课,如何引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与认识,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都应做好乐中施教和感兴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我校在专业生产实习课上新的教学模式――趣味教学法。

趣味教学法在教学上有较多的形式与方法,具体也要根据不同的实习情况而选择不同的方法。我校在趣味教学法上进行了多次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得出了各种不同的专业性较强的趣味教学方法。

一、趣味教学法在我校教学中的运作方式

1.在模块教学实习当中,首先必须完成本实习模块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再增加趣味教学实习课题,但可以在一开始实习时引导学生或布置与趣味教学实习相关的课题作业等,让学生设计趣味教学实习课题。

2.可以在空余或晚自习时间安排趣味零件的设计(由于实习班级在晚自习时,作业相对较少),这样可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

3.在实施趣味教学课题时,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为指导思想,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与爱好,以及个人潜力,而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或引导,并且给予技术难度或课题范围之内的指导控制。

4.单一的模块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习,设计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零件,并由学生自己完成制造,加强综合能力的运用。

5.在设计专业教学计划或实习课题时,可以考虑学生从开始实习至毕业期间,所实习的课题是前后关联的,能组装并完成一件作品(产品或设备)。或者,先让学生设计或构思一件物品(产品),该产品的所有零件可在未来2~3年的实习当中自己去加工去实现。

6.根据实际情况,可安排每学期未进行一次趣味教学作品(课题)设计比赛,作品由学生在本学期实习期间自行设计、制作等,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7.在高职班级,可采用趣味教学法,让学生制作或编写的毕业作品或毕业论文,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在设计毕业论文时的兴趣,提高毕业论文的编写质量。

二、趣味教学法在我校各专业生产实习课中的教学实例

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模具综合训练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模具设计与绘图、铣床、车床、磨床、模具装配、试模调模等操作技能。依据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实际教学模式和师资条件情况,运用趣味教学法:

同时,该零件加工制造模式,接近于企业模具制造的实际模式,有利于培养与企业接轨的模具制造技术人才。

2.模具专业的钳工技能训练

模具专业的钳工技能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模具或模型的锉配、角度锉配、尺寸精度控制、螺纹加工等钳工技能,以及结构构思能力、零件装配的基本概念、间隙配合锉配、组配件锉配加工等钳工技能。根据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实际教学模式和师资条件情况,运用趣味教学法:

通过趣味教学法,可加强学生对钳工专业的认识,增强学生对钳工实习的学习兴趣,掌握钳工基本技能知识,并能合理或巧妙运用钳工综合技能,进行制作或设计作品,从而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学有所用,并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技术运用和思考能力,增强或突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3.机械加工技能训练

机械加工技能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铣床、车床、磨床、电火花线切割,铣床加工基本操作技能、尺寸精度控制、组合件的加工与配合,零件造型与设计技术与能力等技能训练。根据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加工中心与电加工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实际教学模式和师资条件情况,运用趣味教学法:

通过趣味教学法,可加强学生对机械加工技术的认识和兴趣,能合理运用不同加工设备的不同机械加工特点,综合运用技能,进行设计或制作组合件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技术运用和思考能力。

4.数控加工与雕刻技能训练

数控专业的技能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掌握机床切削加工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加工主要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和使用维护方法,掌握数控机床基本操作与本专业相关的机加工操作技能,了解数控车床的控制原理,熟练掌握编程操作方法,具备机床的使用和维护保养能力。根据我校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加工中心与电加工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实际教学模式和师资条件情况,运用趣味教学法:

通过趣味教学法,可加强学生对数控机床基本操作以及技术和技能综合运用,球面、曲面等复杂零件的编程与加工,组合件的加工,数控产品的设计、制造的综合能力,从而成为能进行数控机床的编程、操作、维护的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5.机械电子工程一体化技能训练

机械电子工程或机电一体化技能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钳工基本技能、配合件锉配、机械加工的基本操作、组合零件结构要点、典型机电设备的原理和安装、掌握机床基本操作方法、机床基本维护保养能力、电工基本知识和技能、电路板的设计与运用、机电综合运用等。根据我校机械电子工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实际教学模式和师资条件情况,运用趣味教学法:

通过趣味教学法,可加强学生对机械加工的基本操作、组合零件结构要点、典型机电设备的原理和安装方法的掌握,电工基本知识和技能、电路板的设计与运用、机电综合运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实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三、趣味教学法在我校各专业生产实习课教学中的总结

(一)趣味教学法在我校各专业生产实习课的教学中的优点

1.提高学生的学习(实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或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提高学生的综合技术运用和思考能力。

3.提升课堂学习的气氛。

4.加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认识。

5.增强或突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6.触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

7.弥补实习设备的不足因素(当部分学生没安排上机操作时,可进行课题设计)。

8.对趣味教学法的推广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

9.增强学生家长对小孩在校所学的技能的认识和了解程度(部分零件或作品可以带回家里)。

10.增强学生就业的有利条件与就业机遇(学生可带着自己制作的零件或作品去参加就业面试)。

(二)趣味教学法在我校各专业生产实习课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与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有所冲突,部分需重新制定教学计划。

2.对教师自身能力(综合技能)要求较高。

3.受实习设备或实习条件、场地影响(部分课题可能会跨越几个实习模块)。

4.现有教师观念思维改变(解放思想)。

第6篇

任务教学法 大学英语教学 必然性 可行性 启示

20世纪80年代初,任务教学法由英国外语教学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人员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具有重大影响的语言学习方法与模式,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也有明显进步。但就大学英语教学(指公共英语教学)而言,多数教师的教学仍注重课堂讲授和传道授业;缺少学生的参与、互动和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教学与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的链接。我们针对目前的问题,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探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广任务教学法的必然性,对策等。

一、任务教学法的概念、原则及特征

1.任务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以运用交际任务和互动任务作为中心单元,来执行教学内容的计划和传授的一种教学法。该种任务可为语言教学打下有效基础,因为它们:进行有意义的交际、互动和协商,使学习者通过运用地道的语言而习得语法。任务语言教学法是交际法原则的延伸,也是把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的尝试。(A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using of communicative and interactive tasks as the central units for the planning and delivery of instruction .Such tasks are said to prove an effective basis for language learning since they involve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and negotiation enable the learners to acquire grammar as a result of engaging in authentic language us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s an extens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d an attempt by its proponents to apply principl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o teaching.)这是译者管燕红和唐玉柱在《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第三版)中根据英文对“任务语言教学法”翻译之后做的定义。此种解释准确的说明了任务语言教学的精髓。

2.任务教学法的原则及特征

龚亚夫(2006)提出任务语言教学的七条基本原则,即: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真实性;循环性;相依性;做中学;扶和互动性等原则。任务教学法最突出的特征是“做中学,用中学”。同时,程晓棠(2004)提出教师在执行任务时可以通过六方面体现: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强调学习活动和材料的真实性;学习活动以传达意义为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非教师为中心;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鼓励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按照上述原则、特征及《要求》,在执行任务中体验任务,有章可循的完成任务。

二、任务教学法的理论假设及任务界定

1.理论假设

任务教学法理论,源于斯蒂芬・可拉申(Stephen・Krashen)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假设,基于语言和语言使用分析基础。Breen(2001)的假设认为,当学习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意义上时,学习的产出值最大。学习理论的依据是认知习得。Ellis(2003)把学习的理论归纳为:①任务为语言习得提供输入和输出的平台;②任务活动及活动中学生的进步都是对学生的激励;③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可以与教师协商解决,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任务教学法强调通过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素质来提高教学水平,把教学重心由形式转向意义,学生通过语言的有效组织,寻求问题的答案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另外,任务教学法强调学生参与的重要性。从此意义上说,任务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要求。任务教学法把语言能力目标与任务完成目标紧密链接,使学生在任务中发展认知潜力,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和交际能力。这是英语教学目标与功能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的实用化转变,把“教师中心”变为“学生中心”,即把关注教法变为关注学法,更加关注学生认知,习得语言的自然过程。Gray(1990)认为,语言学习是交际性的。所以,语言教学应注重将语言交际层面的工具性,教师教学中应注意任务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差异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交际需求。

2.任务的界定

任务作为任务教学法和任务大纲的主体,对两者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根据任务教学法的要求,任务应能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交际环境,使学生体会真实场景下的语言应用。教学活动任务本质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做的事情。Nunan(1989)认为,一项完整的任务应由目标、输入、活动、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和环境六部分构成。在任务活动中,问题激发主要来自学生间的分组活动,而活动环境给学生提供协商与表达的机缘。此活动才是真实的、有意义的活动。

三、任务教学法运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任务教学法在国内外中小学外语教学中成效显著,将其应用于缺乏目的语环境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之中的可行性。我们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1.大学英语改革现状

英语作为世界性的语言工具日益重要,已成为大学必修课程。掌握好英语必将为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1985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迄今已29年,为适应形势发展几经修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以下简称《要求》)表明:“学生具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能听明白英语课程和讲座、能较流畅和准确地对话或讨论、能较成功地阅读英语文献和资料、能用英语写作简短的报告和论文。可见,《要求》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规定大学英语教学要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标明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向。因此,大学英语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交流能力,能作为国家和社会的精英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并有作为的、高素质的、各专业的或综合性的人才,大学英语教育工作就是在此背下改革和发展的。

2.教师因素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备受重视,教师的教学观念迅速转变和改进。教师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实践能力。实践证明,任务教学法着实让学生体验了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并且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另外,高校教师通过教师培训和国外学习,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进步,在设计任务、活动中执行语言功能和运用的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把课堂活动内容与学生的就业紧密串联。

3.就业和学生因素

英语作为学生竞争职场和交际的工具,学生本身产生了动机和需求,他们需要更真实的任务活动、更多的自主体验和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并且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和同学的合作。而这些都与任务教学法所倡导参与、交流、合作等理念相符合。调查发现,参与过任务教学活动的同学普遍认为教师在实施任务教学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词汇、语法的运用灵活性提高了;在面试中能根据考官的话题随机应变;在工作中能巧妙准确的处理英语语言问题。因此,学生乐意接受和尝试这种教学方式。

四、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实施中的问题、对策及启示

大学英语教学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时面临诸多问题,我们应实事求是的解决问题、寻求对策、总结经验。因此,我们应考虑以下方面。

1.语言环境

从宏观方面来说,对外开放的范围广、速度快,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英语在我国的普及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一些发达城市和公共场合营造使用英语交流的氛围,如机场、港口、口岸、进出口边防站、国际会议、贸易、跨国公司等。要鼓励使用外语交流(包括英语在内的多种语言)来推动对外开放,增进与世界的交流,积极对外宣传我国的良好形象。面对这些问题,大学教师和学生适应时代要求教授和学习未来就业的相关知识及技能。从微观方面来说,我国高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加大英语的使用范围和力度。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方面欠缺。大学外语教学可以通过课内、外构建英语的环境。如小组、话题、每周口述、翻译竞赛;校园广播、大学英语角、歌曲比赛、英语论文比赛。

2.语言目标

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多次调整。很多学生经过8~12年的外语学习,却不能轻松自如地阅读英语原版书籍,特别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以直接与外国人沟通,这说明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应当重视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此现象一针见血地指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摆在首位,切实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能有效地使用英语解决现实中的任务。我们认为任务教学法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和解决实际问题角度适合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行。

3.语言教师

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学科知识,还要有娴熟的教学技能。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师主要来源于英语专业培养的以英语语言文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硕士或博士(早些时候甚至学士),他们所学知识也主要包括英语语言学理论,英美文学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虽然他们具有较好的语言功底,但由于本身知识结构所限,很难满足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学科知识和技能要求,不能顺利完成《要求》中规定的教学任务。为此,语言教师新的任务是与专业课教师结合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内容才能帮助学生解决现实中的任务,同时有利于科学研究的进步。这样就解决了搞科研的学生因为语言障碍而阻碍科研的进步。学生解决了语言障碍,那么英语为他们通向更高层次的科学进步架起了桥梁。

4.语言材料

教材是语言任务的主要来源和载体。目前呈现出教材百花齐放的局面,如新视野和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上外版和浙大版大学英语教程等。一是说明大学英语教学繁荣发展,二是因为外语学习理论研究的发展、教学法的演变、教学目标的提高、教学手段的改革、学生视野的拓展和水平的提高等。现有教材已经不符合大学英语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新的教学目标和模式提出了更高的教材要求,而高水平教材的建设需要科学的教学大纲做基础和科学的教学法来实施。目前,大学英语教材多以语言机械训练为形式,不考虑与学科知识结合和学生批判性思维训练。我们认为以任务大纲做理论指导,以任务教学法教授教材是科学的选择,因为它们以科学的课程观、语言观、学习观为基础,并且自产生以来全世界得到实践和验证。

大学英语教学以《要求》为导向,以任务教学大纲指导下的教材为载体,以与学科内容相结合的真实语言材料为操作任务,通过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实践,我们认为任务教学法能发挥出它的优点。叶澜教授曾说,改变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大量时间不是听教师讲,就是听教师与其他同学一问一答的被动听课的情景,要求教师努力提高每个学生参与课堂和任务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和学生在实施任务时,做到准备、操作、归纳任务。用任务语言教学法真正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名副其实的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就业者或职业者。

参考文献:

[1]管燕红,唐玉柱.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1(3):649.

[2]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程晓棠.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Breen,M.P.‘Syllabus Design’in Carter,R.,and Nu nan.D (Eds.)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ber Languag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151-159.

[5]Ellis, Rod. Task - based Language and Teaching[M].Oxford:OUP,2003.

[6]Gray,K.“Syllabus Design for the General Class:What Happens to Theory When You Apply it?”[J].ELT Journal,1990,44(4):261―269.

第7篇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国际贸易 讨论 兴趣 能力

   

国际贸易是中职学校外贸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理论性较强。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效果不佳。而案例教学法生动直观,学生易于掌握相关知识。它讲究教学角色转换,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适应了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学生容易掌握相关知识。笔者在《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推行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特点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在上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被引入到我国。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国际贸易学科的教学上,就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中职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自我,基本具备了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

案例教学法开放式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具体地说,案例教学法有以下特色:

    1.方式灵活,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打破了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从被动汲取知识转变为接受知识和主动探索并举。比如,在案例教学前,可以布置学生根据题目收集资料;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发表见解,进行辩论。案例讨论不追求标准答案,多角度的回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在教学商品倾销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收集调查本地遭受反倾销案的任务。学生通过调查,发现慈溪在外贸行业这些年蓬勃发展的背后、出口企业遭受的反倾销案不少,如有宁波新海打火机韩国反倾销案、宁波环驰轴承印度反倾销案等。通过调查走访,学生了解到国际贸易中的倾销与反倾销其实离自己的生活并不远,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重视过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案例教学法着眼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过程。在教学中,先要对案例进行解读。再以商品倾销为例:中国企业连续遭受反倾销调查,原因何在?我国中小企业能从宁波新海打火机、宁波环驰轴承反倾销案中学到什么?通过案例引发学生思考,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3.注重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不把课堂还给学生,你就永远不知道学生的潜力有多大,他们往往会比你想象的更出色。”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讨论、发言,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各类相关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案伽来自现实,它能促使学生更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

    4.教学相长,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中,教师也是学员。教学前教师应坐针对理论问题选择好典型案例,例如:学生在查找反倾销案例时,教师也需要有所行动。比如到遭受过反倾销调查的企业进行实地调查,找到有关反倾销调查的实际资料,与学生共同思考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等等。在课堂上还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分析讨论结束后,还要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认真总结,做出评价。这也是提升教师素质的一个过程。

    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案例教学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不论何种模式,都离不开几个基本实施环节。只有有效实施这些环节,才能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通常而言,案例教学法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一)教学前的案例准备

案例教学法围绕案例来开展,选取的案例质量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效。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收集整理相关素材,准备好案例。笔者认为,教师在案例准备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考虑目标性。当我们需要学生透彻理解理论概念、形成思维习惯、激发学习动机等的时候,可编选适当的案例来实施案例教学法。

(2)考虑现实性。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并强调案例的真实性。

(3)考虑类型的多样性。案例可分为引导案例、实务操作案例、角色扮演案例、辩论型案例等。教学中要根据需要编选某类合适的案例。

引导案例在教学中适用于主题的引导,例如:在“外汇倾销”的讲解上,引入当前热门话题—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的案例,帮助顺利导入理论知识体系,以启发学生思考。

实务操作案例,让学生进行实务操作,掌握相位的技能。例如: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2005年7大21日的8.27:1升值到2009年12月28日的6.828:1可让学生讨论,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美国同种被品出口到中国市场可能采用的销售定价策略。

角色扮演型案例,由学生按照要求来扮演角色,模拟实际活动过程,加深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并获指角色感受的经验。例如:由学生分别扮演中美两家么司的业务代表进行价格谈判,讨论在美元贬值的惰况下,美国公司在什么幅度内的降价仍可保持比贬值前获取更多的利润等问题。辩论型案例,指根据问题和素材,学生分成正反两方,提出对立的论点和论据,通过辩论,扩展相关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例如:组织学生辩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利弊等。

(二)学生的准备

根据案例类型的不同,课前或上课时学生的准备要求也不同。如引导型案例,需要学生课前根据题目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如角色扮演型案例,需在课前把角色扮演资料分给要出演的学生,让学生熟悉角色,必要时先进行排演。辩论型和实务操作型案例,可进行分组。分组时可实施自愿组合。针对不同案例,可以由各组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比赛抢答,也可对各个组分派不同的任务,如要求几组对案例进行分析,要求其他组进行评论等。

(三)案例呈现

教师可以以多样的方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如可以口述,可以打印分发,也可以用视频和幻灯的方式呈现。这一环节,是教学的切入口。在案例的呈现中要注意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畅所欲言。

(四)案例分析

根据案例类型的不同,分析的要求和形式也不同。辩论型的案例,正反双方的辩论过程就是一个分析讨论的过程,辩论结束后,也可再组织学生进行补充。角色扮演型的案例,学生能从角色扮演中获得体验,扮演结束后可再组织分组讨论。实务操作的案例,一般可先由学生个人分析,再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表现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鼓励,也可由一名学生主讲,接受其他同学询问。分析讨论有时不要求有统一的标准答案,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案例总结

该阶段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由教师来实施。由于学生知识的局限性,分析可能不到位,需要由教师来补充和总结。教师要适时地把案例中包含的知识点引出,指出案例讨论思路的正确与否,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评价,指出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必要时与学生进行再讨论,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课堂内容,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激励。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若干思考

(一)要处理好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

本文上面提到案例教学法有一定的适用性。要有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各种教学手段相辅相成。案例教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不能为了实施案例教学法而生搬硬套。从《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过程分析,多数时候特别是基础教学阶段还是应采用传统教学。

(二)避免“灌输式”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的精华是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这是其与传统教学法本质的区别之一。要避免在课堂上把案例呈现给学生,但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灌输式”的教学。课堂若没有学生的参与,不能称其为案例教学法。要利用各种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把兴趣集中到案例讨论上来。教师要善于引导,要让学生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

(三)教师要掌控案例讨论过程

第8篇

一、我们的模式和做法

我们的课堂总体模式是:“三七”教学法。

“三七”教学法是指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展示—巩固训练”三个阶段和“明确学习目标、布置自主学习、检验自学效果、指导自主质疑、合作探究释疑、总结知识学法、巩固拓展训练”等七个基本教学环节。

“三七”教学法是一种注重课堂结构的教学模式,侧重于每堂课教学流程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三维目标落实到位的实在性。为使“三七”教学法能落到实处,我校同时实施 “学案先行”的辅助教学手段。

为全面推行“三七”教学法,我们着重抓好两个质量关。

(1)拆掉讲台,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我们天天谈教学质量,什么是教学质量?我认为,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让教师走下讲台,深入学生当中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课改的第一步。

(2)学生讲解,自我体验就是教学质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智慧和创造性都是学生在课堂的亲自参与中得到发展的,因此,我认为,在新的教学质量观中,自我体验就是教学质量。我们的课改就是要学生去参与,去体验。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思考,然后将每一个知识点都牢牢地烙印在自己的脑海中,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

为全面落实“三七”教学法,我们着重抓好两支队伍的建设。

一是备课组队伍。我们实行集体备课,案和学案,学进度。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集体是一个志同道合者的创造性友好集团,这个集团中每个人都为集体的创造转嫁出他的个人贡献;每个人借助于集体的创造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同时他又使他的同事们在精神上充实起来。”我们坚信,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是学习组队伍。学生学习小组的建设是课改推行的关键,我们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商量、研究,按照课改要求,根据学生潜质,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以小组组织学生自学、展示、探究和知识巩固。如果教师的聪明才智“深化”到培养每个学生“创造性的能力”上来,如果教师所讲的话善于激励学生投入创造性的能力的竞赛,那么,学校里将不会有一个平庸的学生。

二、我们的足迹和经验

1.教师在课改中迅速成长

实施“三七”教学法,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一批教师脱颖而出,在各种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奖。2010年以来,我校教师在省、市、县级教学竞赛中成绩显著,胡芳姣老师获湖南省高中历史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一名,黄飞老师获湖南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竞赛一等奖,邹聪玲老师获湖南省主题班会课教学竞赛一等奖;2011年7月,徐娟老师在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中获省特等奖;在2011年10月邵阳市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比赛中邹龙章老师获特等奖,并将代表邵阳市赴省里参赛;2011年10月,在由湖南省教科所和湖南省电教馆联合举办的“三优联评”说课比赛中,我校黄娟、邱双娟两位老师获省一等奖,邹龙章、肖爱树、刘英和徐娟等四位老师获省二等奖;另有30多位教师在市、县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学校2010年被评为邵阳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和隆回县优质教育学校,2010年被评为隆回县小学、初中教学质量前十强学校。

2.教研在课改中得到强化

我校广大教师通过课改实践活动,其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高。2010年以来,我校教学论文、课件、教学设计获省级以上奖励180多项;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70多篇;刘明彰老师主持的国家级课题(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经典美文与语文课堂读写教学研究”)荣获二等奖;阳希明副校长2010年被评为“湖南省中小学德育优秀研究工作者”。

3.质量在课改中稳步上升

我校自2010年2月实施“三七”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课改班级课改科目的成绩提高很明显。2010年在生源质量较差的情况下,高考二本上线66人,二本以上的升学率远超同类学校。2010年,小学六年级、初三学考成绩全县名列第二,初二学考和调研考试全县名列第一,小四调研考试名列全县第一,高一调研考试、高二学考名列县同类学校第一。课改班级的课改科目在县调研考试中成绩明显好于湖南省隆回县第一中学平行班的成绩。2011年高二学考一次性合格率达95%,位居全市市级示范性学校第二,高考亦稳居同类学校之首。

4.能力在课改中全面提升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改变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对不同问题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采取不同方法,全面而灵活地作出综合分析,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一年多来我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屡创佳绩。2010年,李嘉伟、周晶羽、陈雨洁设计的“能快捷转变为救生头盔的书包”,苏婧瑜的“植物壁画研究”,陈巍、彭洁设计的“乐翻天喜庆雾焰”均获得湖南省第三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我校成为全省获一等奖最多的参赛单位;2011年4月高60班蒋梦倩同学参加“中国中学生作文大奖赛”获全国一等奖并获邀免费去南京大学参加颁奖典礼;2011年《美文》杂志第10期一次发表我校学生习作5篇。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教育是一种信仰,课堂教学改革当然也是一种信仰。课改对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国家的意义和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现实中,我们一些领导、一些教师的认识不到位,行为不到位,还没体会到课改带来的幸福与快乐,课改还没成为他们的信仰。

(2)统一模式难免有呆板僵化的弊端。

(3)大班额使教师点评很难到位,教学进度压力大。

(4)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大,因为社会对学校“质量”的评价,对学生“质量”的衡量,其观点不同,稍有闪失,将让老师喘不过气来,老师的心是悬着的。

(5)众所周知,高效课堂讲究两个字:一个“活”,一个“动”。“活”即灵活,活跃、活生生;“动”即灵动,走动、动中学,但要做到“活”不生乱,“动”而可控,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有很多规则做保障,并必须规则明确,执行严格,全员遵守。

杜郎口关于展示有“我自信,我最棒,聚焦点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嘴里说,心中想,脱稿不再看师长;一握拳,一挥掌,肢体语言来帮忙”等规则。而适合我们自己的规则还需一个摸索的过程。

(6)教师艰苦劳动的付出与报酬间的差距有时让人一筹莫展。

(7)“导学案”制作等大量经费从何处寻。

第9篇

教师专业化水平不仅决定着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决定着培养学生的命运和发展。笔者学校大多数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就直接到学校任教的,不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导致教学往往与企业岗位要求相脱节,培养的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岗位的要求,专业教师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组织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具有“双师”素质、能引领团队建设的专业带头人不足,专业的骨干教师亦比较缺乏,生师比偏高又成为制约学校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因素。如何根据学校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成为学校跨越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模式”成了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教师专业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结合学校实际和国家示范校建设,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目标可以归结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构建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模型及培养的有效途径;二是建立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长效机制,突出五支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骨干教师队伍、品牌教师队伍、教科研教师队伍)的建设成效;三是创新教师专业化管理的模式。

三、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实施过程

为做好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工作,需要分步实施如下几项工作:

1.进行调研,制订方案

首先要调查研究教师专业化现状,收集相关资料,从而制定详细执行计划。根据收集的资料,研究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培养计划和执行方案,建立教师专业化标准。

2.征求意见,逐步完善

其次通过召开教师、企业参与的讨论会,听取教师和企业对项目的意见,再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及总结了解研究对象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效果,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修订与进一步完善,逐步进行相关文件的制定。

3.建立制度,构建培养途径

再通过建立“教师成长工作室”,制定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制度,组织一列教师培养活动,来构建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培养途径。笔者学校教师培养主要包括五种途径:

(1)制定《关于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习和职业资格等级培训考核奖励办法》,鼓励教师学历与职称提升。

(2)制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出国学习培训及考察经费分担的规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外出学习培训补助与加班、用车补助的管理规定》,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培训。

(3)制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管理办法(试行)》,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

(4)制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教学与科研成果奖励的试行办法》,激励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和教学设计。

(5)重新修订《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专业技能培训及大赛奖励办法》,激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全区等各级别技能大赛。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管理制度建设更加完善,逐步形成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教师专业化建设长效机制,形成了教师专业化建设的“125”模式,创新“成长记录―机制激励”管理模式,通过制度管理和机制激励,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活动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计划,学校逐步建成了五支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骨干教师队伍、品牌教师队伍、教科研教师队伍,同时有效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五个对接”的目标: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四、主要成果与成效

1.构建中职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模式

(1)形成教师专业化建设的“125”模式。“1”是指:突出一个标准――教师专业化标准。“2”是指:把握二项主题――教学专业化和教师培训培养专业化。“5”是指:掌握五种能力――持续学习能力、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与信息化手段使用能力、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控制能力、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持续学习能力:职业教育的教师只有掌握了新技术、新知识,才能够胜任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形势,所以必须有持续学习能力。

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要实现“教育教学界”和“专业技术界”的跨界,教师必须有很强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与信息化手段使用能力:职业教育必须根据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通过教学设计,将其转变成教学过程,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直观、有效。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要掌握这种能力。

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控制能力:中职生并非智力低,只是智力类型不同,这一类型的学生身体、动觉智能较高,这注定了他们对一般教学方式的适应性较差,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能对整个教学过程有很好的控制能力。

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这一能力可以说是教师职业成长的标志性能力。在从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够针对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结合行业和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进行探索与研究,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教育教学的科研能力才能获得不断进步。

(2)构建了教师专业能力结构模型。根据对教师五种能力的分析,项目组构建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整体能力结构模型如下图:

通过该模型,不难得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要经过三个阶段。在初级阶段,要培养教师的持续学习能力,这是教师成长发展首先要具备的能力;第二个阶段可以说是教师向专业化成长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职业教育的教师实现“跨界”,教师的三种能力在这个阶段都得到明显提升;最后一个阶段是升华阶段,在教师专业化培养过程中,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培养与磨炼之后,教师的能力应该要得到升华,不仅会做、会教,而且开始反思、总结、创新。

(3)形成“成长记录―机制激励”管理模式。建立教师成长记录档案,了解教师各个阶段的所需,做到培训培养能有的放矢。成长记录包括:教学督导记录、学生测评记录、教师业务档案记录、教科研记录、教学质量量化考核记录。同时建立相对应的激励和管理制度,用制度去管理人,落实激励的举措,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积极性,保证队伍建设的质量。其中教师考核依据主要是《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学人员教学质量考评及津贴发放管理的试行办法》。

2.出台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制度

学校先后出台了《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专业带头人的评选、培养与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管理办法(试行)》《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评选与奖励五星、四星级教师的试行办法》《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双师型”教师培养与使用管理的试行办法》《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外出学习培训补助与加班、用车补助的管理规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规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开展专业教研部间业绩考评奖励的试行办法》《关于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习和职业资格等级培训考核奖励办法》《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出国学习培训及考察经费分担的规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学督导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为促进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3.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

建成 “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教师成长培训工作室”,构建了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培养途径。工作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起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关文件,主管教师培训培养工作,包括新教师的岗前培训、指导教师参加校内外的教学设计大赛和说课比赛、组织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帮助教师等等。

项目组编写了校本教材《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教程》,该教程把理论和实践融合在一起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技能提高很快,接受培训的青年教师易学易懂,实用性更强。广大教师通过教师成长工作室的运作,参加校内外各种培训学习职业教育教学法和专业技能,教师在培训中找到了“如何教”的答案。

4.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骨干教师

2010年以来,学校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项,获奖校外奖励16项,公开184篇,获奖论文175篇,获得自治区级以上教学设计与说课奖励60项,具有高级专业职务专任教师的比例由之前的20.3%提高到26.5%。目前学校已培养专业带头人20名,培养骨干教师35人,“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从四年前的54%提高到现在的80.3%,评选出“五星级”教师6人、“四星级”教师24人。专业带头人在学校管理、专业建设、教学及督导、科研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形成了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模式研究的理论

在构建“成长记录―机制激励”管理模式,形成“125”教师专业化标准,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模式研究的理论体系。

参与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研究成员先后参与编写了教材《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广西科学出版社)、《职业教育教学法实用教程――教师培训专用》(校本教材);撰写了论文《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探讨》,并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并发表在《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上;论文《实践和创新中职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模式――以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为例》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论文《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获广西教科所论文评比二等奖,并发表在核心期刊《课程教育研究》上;论文《通过校企合作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讨》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论文《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现状调查研究及建议》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论文《提升教科研能力,中职名师成长长的必经之路》发表在《广西农机化》上;论文《执着杏坛,乐于奉献――论“中职名师”应具备的特征》发表在《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上;论文《浅谈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论文《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的探讨与实践》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论文《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讨》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论文《关于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获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

五、影响与评价

1.在校内推广应用的情况

如前文所述,学校从制度建设和完善到实施“双师型工程、名师工程”,开展了“星级教师”评比,采取教师到企业锻炼、国内外、校内外进修培训,参与教育科研、教学改革等多项措施,使教师队伍迅速成长起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

在教师业绩考核、教科研工作、技能比赛等工作中,学校积极推行“成长记录―机制激励”的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成绩和科研水平稳步递增,近三年学校在教学改革和学生技能大赛指导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2013年学校被广西教育厅授予“广西第三届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下表是学校近三年参加各种校外比赛的成果总数汇总,明显呈递增状态。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项目组所起的作用

教学获奖统计 180 340 488 577 989 致力于推动“成长记录―机制励”,为提升教师的积极性起到积极作用

2.在广西区内的推广应用

(1)项目成果――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模式,成为广西区内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建设交流学习的模板。建设期内,成果为广西中医学校、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广西第一工业学校、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防城港理工学校、贵港职教中心等近10所中等职业学校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模板。

(2)对校校联合办学的带动作用。在与学校联办的广西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桂林平乐县职业学校推广项目教学法教学,有效推动了联办职校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其中与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利用我们的教师专业优势,共同交流教师专业化建设的体会,达到了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3)对校企合作的作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力带动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2010~2014年,学校新建校内实训室12个,扩建校内实训室6个,新建校外实训室11个,专业教师为本地企业编写培训教材5种。

3.在广西区外的推广应用

建设期内,湖北宜昌机电工程学校、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陈村职业技术学校、贵州省畜牧兽医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专程到笔者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学习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模式。

六、一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