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日文化差异论文

时间:2023-03-20 16:14:16

导语:在中日文化差异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日文化差异论文

第1篇

她就是加代子,她相信“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逆转人生 由茶而来

加代子的家乡在日本大阪,一个美丽的岛屿城市。父亲比母亲整整大12岁,父亲是 “反政府分子”,因此进过监狱;母亲是学者,战争后回国艰难发展就业,由于政治原因变窘迫的家庭景况让加代子和两个哥哥都有很强烈的独立意识,加代子从小就想出国留学开始独立的生活,基于家里只有一个女儿,父亲实在是放心不下,只得作罢。

像大多数的日本女性一样,活到30多岁,加代子仍然“以夫为天”,丈夫有外遇,对她冷脸相向,也忍气吞生、粉饰太平。但是,终于有一天,父亲的一句话,改变了她的人生,他说:“尽管你已经不年轻了,但你仍有能力改变你的生活。”

时隔不久,一位妇人给加代子看相,当她看到加代子第一眼,就肯定地说:“你的根不在日本,在中国。”

也许是机缘巧合,离婚后的加代子在命运的推动下,只身来到北京,她选择了北京电影学院学习中文,她的想法很简单,只想找一家日本人少的学校。在北影,她没有亲戚,没有朋友,偶然的认识了赵薇。赵薇被这个执着的日本女子吸引,常常在生活上给予她照顾,并带她去茶馆喝茶。第一次喝茶,加代子就被满桌精巧的茶具吸引,她由最初对茶具的喜好,渐渐的迷恋上了茶道。蜕变在学习中国传统茶道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她逐渐恢复了平静自信,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归属感。

占尽四大幸事的男人

他称她是“中日民间友好文化的使者,在有生之年搭起民间友谊的桥梁”,又戏谑她说:“间谍工作做到内部来了。”99年至今,他们已经波澜不惊地度过了7年婚姻。石先生是加代子的现任丈夫,至今,他保持着中国国籍,加代子也仍保留日本国籍,他们并不打算要个孩子,认为“这样的生活正正好”。

当问及中日的文化差异是否在生活中造成障碍时,他毫无困惑:“文化差异肯定是有的,但没有构成障碍。”初接触加代子的时候,石先生就已经在心里有所准备接受差异。

“中国的茶,法国的衣,美国的洋楼,日本的妻。”男人的四大幸事,除了住的不是美国的房子,几乎石先生都有了,“但是现在中国的房子也不比美国的差啊。”言下之意是说,男人的幸事都给他占了,对生活,真是没有可抱怨的了。

茶道 人道 人生道

茶道精神有四:“和、敬、清、寂、”其中, “敬”是加代子对中国最深的感触。生活上、工作上,互相尊敬,男女之间的尊敬,尊敬长辈,中国人的好客,这一切都对加代子有着很深的影响,包括在茶道里,也渗透着敬客的方式。

原来在东京的生活,工作于大公司,节奏快压力大,虽然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但感觉很空虚,尤其是婚姻的不幸福,更加重了加代子对生活的怀疑,接触中国的茶文化,学习茶道,她发现自己慢慢开始改变,她可以很静心地去读书,她爱上了茶道,并立志将中国文化传入日本。她还就此写了篇名为《日本有可能再次掀起中国茶热》的论文,加代子说,早在唐宋时期,日本就曾掀起中国茶热,那时中国茶只有日本的皇家和高级僧侣才有权享受,后来空海和尚从中国留学后带回茶种,日本这才逐渐茶源多起来,再后来才有的现在建立起的日本茶道文化。现在日本人对茶的了解仍停留在唐朝时传入的那些,并不了解中国的泡茶方法,也不了解现在中国有这么多品种的茶。

一半北京 一半东京的雅适生活

他们在东京的家,是一面朝山一面靠濑户内海的两层楼。为了方便母亲的起居,加代子和先生住楼上,母亲住楼下。楼下一条小石子路,上面浅浅的铺着“曲径通幽”的字样,这条路一直从家通往石先生亲手搭盖的“燕京茶室”。“燕京茶室”的摆设相当中国化,来的有加代子的学生,也有一些过客,在这休憩。曾有一位日本老板来到茶室,感慨地对加代子说,来这里静静地坐一天真是人生莫大的享受。”

东京的日子,加代子教授茶道,石先生则教学生中文。

第2篇

关键词:日本电影 功能对等理论 影视片名翻译

一、引言

日本电影与中国电影的交流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两国电影诞生之日起,两国电影的文化交流除了时期一度中断以外,一直保持着紧密的互动。尤其是以后,中日关系在1980年进入蜜月期,中日文化交流空前繁荣,中国在这期间引进了大量的日本电影,受各种因素影响,20世纪90年代日本电影的引进渐趋衰落。进入21世纪后,日本电影的引进略有起色,北野武、岩井俊二、宫崎骏等导演的作品给中国新一代带来了较大影响。

本文主要以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日本电影为研究对象,对日本电影汉译中的片名翻译部分进行重点论述。论述从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日本电影片名的汉译方法开始,将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论述功能主义在日本电影片名的汉译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不足之处,希望能借此对日本电影的汉译方面的研究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日本影片名的翻译方法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古代汉字传入日本,日本人民开始使用汉字表意表音,发展到今天,汉语词汇已经不是单方面的输入,近代起,大量的词语由日本传入中国。受到这种相同汉字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日本电影片名的翻译过程中,很多译者会选择直译,将日文汉字直接写作中文汉字。但是电影片名的翻译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只需简单机械地照搬原来的片名就可以,影片的译名不仅要保留原片名的内涵和艺术性,同时还要兼顾到商业价值,并且达到功能上的对等。

20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电影基本上都是由国家引进,影片的片名以及内容的翻译都是经过译者们的精心考量做出的翻译,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至今,有相当数量的日本电影用过各种渠道被引进到了国内,由于引进渠道不同,译者的翻译水准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日本电影的片名翻译上质量有好有坏。目前日本电影片名翻译主要采用的方法有:直译法、换译法、音译法、增减译法、移位法等。

(一)直译法

在翻译理论中有一种翻译方法叫“直译法”。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译入语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在译入语中完全保留原文语言指称意义的翻译方法。在功能主义论翻译法原则的指导下,翻译者采用直译法能最大限度保留源语中的民俗风情与语言文化,让观众能再观影的同时感受源语国的文化。在日本电影片名翻译中,这种翻译方法是常用的译法。这是在保留原片名基本信息的前提下,无论是词汇、语义还是语序都与原名一致的翻译方法。在日本电影片名中大多采用直译法,这是由中日两国语言的渊源所决定的。日语中有大量的汉字词,这一特点在日本电影片名中也有所体现。因此,很多片名都会用直译法进行翻译,简便易行又通俗易懂。直译法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完全直译

所谓完全直译,就是指在对日本电影片名进行翻译事,只使用直译法进行翻译。

(1)汉字词、固有词片名

汉字词片名,对于用一定日本语基础的人来说是比较好理解的,因为它们完全对应于汉语词汇,比较直接,也很直白。例如:「白夜行直译成《白夜行》,「告白直接翻译成《告白》,「男直接翻译成《脑男》。但是这种直观的翻译手法对于不熟悉日本语的观众来说还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扰。

(2)外来语片名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大肆学习西方,吸收西方文化,与此同时,从西方语言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语。现代的日本电影片名也都直接用外来语表示,多表现为片假名。汉语中外来语的数量远没有日语中外来语数量那么庞大,所以多数情况下,也是采用直译的方法。如:「プラチナ・デ`タ翻译成《白金数据》。

2.部分直译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电影片名是由外来语和其他词语构成的时候。片名中的外来语主要是人名或地名,而恰好该人名或地名在汉语中又有对应的外来语形式时就会采用音译的方法来进行翻译,而片名中的其他部分则用直译的方式翻译过来。如:「チ`ム・バチスタの压狻狗译成《巴提斯塔团队的荣光》。

直译法是大部分影视翻译中最常见的翻译方法,无论是中国电影翻译成日语,还是日本电影翻译成汉语,或者欧美电影翻译成汉语,这种翻译方法都是最常见也是最简便的,同时也是最忠实于原来作品的。

(二)换译法

汉语和日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具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日常用语和语序的不同,尤其是带有一定文化特性的词汇就不能采用直译法,而是应当遵循功能主义目的论翻译原则,采用换译法进行恰当的补充和完善。在片名翻译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直译或音译都无法恰如其分地反映原片内容和主题,或者会因为直译或音译而产生意义指向不明确、语意模糊、词不达意等情况,这时通常会采用换译的方法。所谓换译,就是指根据电影的内容,脱离或部分脱离电影原片名,有意识地选择其他词语转换原片名的翻译方法。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用换译法要求译者在对影片内容和主题有充分把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个人想象,结合中国观众审美取向翻译出既恰到好处又明确主题的片名。

如:「ギミ`・ヘブン翻译成《第三凶间》,就是对影片内容和主题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根据原电影名进行再创造,观众从译名中就能直观体会到影片属于何种类型。

(三)移位法

尽管汉语和日语词汇有很多相通之处,但是表达习惯和汉字词的意义却不尽相同,语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对部分日本电影片名进行翻译时,一定要按照中国人的表达习惯对语序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是由语言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日本电影中除了由词语或符号构成的片名外,还有很多是以句子作为片名。当片名为句子时,由于汉语和日语语序的不同,采用直译法的话会显得很生硬,在对这样的片名进行翻译时,更适合采用移位法。还有一些片名不是句子的情况下,也会使用移位法进行翻译。这是因为直译过来的片名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为了迎合中国观众的语言习惯而采用这种翻译方法。如:「rをかける少女译为《穿越时空的少女》。「lも知らない译为《无人知晓》。

(四)增减法

增减法是指在翻译电影片名时为了与原片名功能对等所采用的增减词汇的方法。即翻译方法中的增译和减译。在将日本电影片名翻译成汉语时会用到添加一些词语的方法,以便达到更好地迎合中国观众审美心理的目的。如:「暗いところで待ち合わせ翻译成《在黑暗中等待相遇》。另外,减译将原片名中的个别内容删减掉使译名更简洁明了,使译名能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如:「绝体绝命!42.195km 东京ビッグシティマラソン减译成《绝体绝命》。

三、功能主义论视角下的日本电影名称翻译

功能主义论的主导理论是目的论,1971年赖斯(Reiss)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她认为翻译时应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其后她的学生费米尔(H.J.Vermeer)彻底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正式提出了翻译目的论这一功能翻译学派的主体理论,为翻译研究打开了新的视角。“翻译目的论者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译文的预期功能来决定。”[1]也就是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以译文的预期功能为出发点,根据各种因素,选择最佳翻译方法。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总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目的论共有三大法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 “忠实法则”。这三条法则的关系是:“忠实法则”服从于“连贯法则”,而这两者都服从于“目的法则”,“目的法则”是最高法则。翻译中到底是采用哪种翻译方法,都取决于翻译的目的。任何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电影名称翻译也不例外。

电影名称的翻译就是要以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为目标,也就是说要尽量达到传递电影的信息、情感、及审美的目的,又要体现出其商业价值,所以电影名称的翻译应尽量保留原作的信息,表情,审美功能,适当强调其广告功能。上述译法也多是在功能主义指导下进行日本电影名称的中译,并且不仅仅局限于原文与译文的对等,为了追求尽可能传达电影主旨、信息,吸引观众前来观看,实现其艺术及商业价值,采取多种翻译手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功能主义目的论翻译原则的前提下,我国的电影片名翻译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现在我国处在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电影作品也应接不暇,此时,电影片名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好的译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来观看一部电影作品,进而了解到源语国的风土人情和言语文化,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本电影片名的翻译,不能简单机械地照搬,尤其是日语中有很多和汉语同源的汉字词,由于意义之间或微妙或巨大差异,更需要译者多加注意。译者需要在充分分析词义和语境并结合原片内容的基础上,考虑源语和目的语的对等性,考虑时代背景和观众的语言习惯、接受能力,仔细揣摩,这样才能翻译出更准确、更生动、更忠实于影片的电影译名。

注释:

[1]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版。

参考文献:

[1]谭载喜.新版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21.

[2]魏建亮.日本译制片在中国:一种现象学描述[J].贵州大学学报,2013,(4):28.

[3]钕青.文本分析与传播方式研究:中日关系蜜月期中国银幕上的日本电影(1978-1989)[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朱宪文.浅析中日文化差异和日汉翻译[J].科技咨询导报,2007,(30).

第3篇

关键词: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新词 人民网 异化 归化

一、引言

诸家对新词中“新”的时间节点认识不同,有的把时间节点定在改革开放后,有的定在21世纪后,有的把未收入《现代汉语大辞典》的词作为新词。本文认为新词是现有的词汇中,没有的词语及产生了新义的旧词。新词往往来源于新造的词语、附有新义的旧词、本土化了的外来词、使用区域扩大化的方言词、泛化使用的行业用词。

关于汉语新词日译,中日两国已出版了9部词典,此外,还有《北辞郎》等网上辞典。相对于词典翻译、编撰,关于新词日译的论著、论文相对偏少,目前国内只有吴侃(2013)主编的论文集和零星论文。该论文集对新词作了界定,根据新词的来源作了分类研究。关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汉译英领域,汉译日的相关研究还极为鲜见。

近年来,网络新闻以其迅速、便利的优点在对日宣传中被广泛采用。但是,怎样向日本人发出中国的声音却仍然是一个问题。据日本非营利组织“言论NPO”和《中国日报》共同实施的舆论调查结果(2013年8月5日在东京公布),90.1%的日本人和92.8%的中国人对对方国家“印象不好”,日中两国从国内媒体获取对方国家的相关信息比例分别为95.0%和89.1%。只有25%的日本人认为日本媒体客观公正地报道了中日关系(人民网,2013年8月6日)。那么,日本人如果能经常看到像“人民网”那样的日文版中国媒体,就可能改变对中国的印象。本文认为只有站在受众的立场去翻译,译文才能为读者所接受,读者才愿意接受中国媒体的信息,从而实现有效交际。

我国对日宣传的日文版媒体很多,主要有: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人民中国、中国画报、北京周报、国际广播电台、东方网、大使馆主页、政府门户网站及企业网站等。作为本文分析对象的“人民网”是人民日报社于1998年12月1日开设的、较有影响力的新闻网。从上述调查数据可知,日本人从中国的媒体获取信息十分有限,我们需要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受众意识出发,使网站信息符合日本人的阅读习惯,达到外宣目的。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德国形成,80年代其翻译理论研究的中心从以原文文本(Source Text=ST)为导向的翻译理论研究转变为以译文文本(Target Text=TT)为导向的翻译理论研究,从“等价”转向“功能”,从语码转换转向跨文化交际,强调翻译的目的和功能。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弗米尔(Vermeer,1996)提出了“目的论”(skopos theory),认为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产生的语篇。后来诺德(Nord,2005)发展了翻译类型学理论,提出“功能加忠诚”的原则。他们在翻译的类型学、方法、策略、功能、伦理学上提出了比较完善的理论。

本文选取“人民网”(日语版)日语报道中的新词翻译作为研究对象,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分析在“TT”中体现的翻译目的、功能问题,分析新词在“TT”中的异化和归化翻译,探讨把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纳入外宣工作的可能性,以及目的论对译者选择翻译策略的影响及其在译文中的表现。

二、异化翻译

“异化”和“归化”是韦努蒂(Venuti,1995:20)提出的翻译术语。韦努蒂认为异化法则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异化翻译时,译者尽量向原作者靠拢,保留原文的语言文化特色,给译入语读者带来具有异国情调的译文。异化翻译的策略有移植、音译、借用、逐字译等。

(一)移植

“移植”本是植物学中的概念,指整株植物的异地栽培;后来为医学借用,如“脏器移植”。在翻译实践中,如果ST中的一些文化负载词在TT中缺失,这种文化空缺词可以采用移植的方法来翻译。汉语中大量存在的“寿司、刺身、便当、人气、卖萌、写真、宅男宅女”等都是从日语中移植过来的;日语中的汉字基本上都是日本人从中国移植的。这里说的“文化负载词”是指蕴含社会文化意义的词语,社会赋予了它以引申义、联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它与民族心理、风俗习惯和社会变革等密切相关。在译入语中无对应的文化负载词时,可使用移植法。如:

(1)中秋の名月に当たる中国の的行事「中秋(旧8月15日、今年は9月30日)までまだ半月あるが、中国のネット上では早くも、中秋に欠かせない的子「月(げっぺい)の合が始まっている。中国の通大手「淘宝(タオバオ)の月ギフト券・月ギフトセットの上は今月10-16日の1で3500万元(43750万)を超え、前年同期比で200%伸びた。(「月商が早くも幕け 今年はりが人 中国 「人民日本版2012-09-20)

这是“人民网”从《羊城晚报》上翻译过来的报道,译文中对具有中国文化、社会背景的词“中秋节、月饼、淘宝”采用了移植法来翻译,以实现翻译的等价原则。虽然“中秋节”“月饼”不是新词,但为了便于日本读者理解,译者在这些文化词前加上了解释性的词语,在“月饼”“淘宝”后还加上了读音。

(二)音译、外来词

汉译日时,音译是用与汉字音近似的日语片假名来标记地名、专用名词等的翻译策略。此外,有些词语可用音译日语外来词翻译。例如:

(2)中国国院(政府)新弁公室は……上半期、料メッセンジャ「微信(ウィチャット)のユザが4人を超え、インタネットのトラフィック入56.8%につながったという。中国工・情化部のチフエンジニアである朱宏任・道官は、「微博(ウェイボ・ミニブログ)だけでなく、微信も利用していなかったら、代れと子供に言われたことを明らかにした。(きょうの人民日「微博--アジアカップ男子、中国と国が引き分ける 「人民日本版2013.07.25)

在“人民网”的日语版中,“微博”的翻译有“微博、公式微博、微博(ウェイボ)、中国版ツイッタ「微博(ウェイボ)”等。“人民网”对“微信”一词的翻译也尚不固定,有的是加括号注释,有的是在“微信”前加说明性的短语,有以下几种译法:WeChat、ポタルサイト大手「(テレセント)がしたスマトフォン(多能携)向けチャットアプリ、ウィチャット、WeChat・中国版LINE、スマホ向け料メッセンジャアプリ、テンセントの料メッセンジャアプリ、テンセントの料メッセンジャアプリ「微信、スマトフォン向けチャットアプリ、チャットアプリ、テンセントの提供するスマトフォン向けコミュニケションアプリ……

新词的翻译在译入语中很难找到现成的对应词,不同的译者或者同一译者在不同的时间所翻译的新词也不一样。网站管理者或者翻译工作者协会、中央编译局等组织也不可能马上对新词做出规范统一的翻译。这样,一个新词就会导致上述多种译词出现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译学界会自然而然地趋向于使用统一的译词。

(三)借用

“借用翻译法”指译者借用目的语中相似的习语来套译源语中的习语的方法。中日两国在翻译西方语言中的抽象概念时都曾使用汉籍古典中的旧词或重新组合词语来表达新含义,如:“自由、文学、经济、哲学、电脑”等曾经都是利用“借用翻译法”译出的词语。通过借用翻译法传入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有:hot line热线、hot dog热狗、yellow pages黄页、secondhand二手、black box黑匣子、handbook手册、watermark水印、Microsoft微软、bluetooth蓝牙、keyboard键盘等。这种借用翻译法在“人民网”的日语版中也得到充分了体现。如:

(3)在の体制改革の深化は、トップダウンと全体画を重する他、政府体制・独占界・所得分配・金融体制・政および税制体制などの重点分野の改革を着に推する必要がある。(会がもなく幕 5つの要素に注目 「人民日本版2013.03.28)

“顶层设计”是系统工程学中的概念,本义为“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是指介于价值理念与操作实践之间的蓝图。这一概念运用到社会改革领域,就是要加强对改革全局的整体战略谋划。“人民网”在2010~2011年时把它译作“グランドデザイン”,在2012年时译作“(国家理念および造を再する、略的政策立案を指す)”,在2009~2013年间有时译作“トップレベルデザイン”,在2013年时译作“トップダウン”,这是英语“Top-down Design”的借用,强调自上而下的设计,有基层的参与,而“トップレベルデザイン”意为“高水平的、高层的设计”,并无“民间参与”的意思。

(四)逐字译

逐字译是不顾译入语的语法和表达习惯,翻译时以词为单位进行思考,追求译文与原文每个词的对应。

(4)ST:房奴、卡奴、车奴、孩奴与节奴,少不了压力。

TT:「房奴(マイホム地)、「カド奴(カド地)、「奴(マイカ地)、「孩奴(子育て地)、「奴(祭日地)などが少なからぬプレッシャをもたらしている。(中国人は世界で最もせかせかしているか?「人民日本版2010-07-22)

这里基本上采用了原文的语序来翻译,最后加了个日语动词。这种逐字译可以说是日本人翻译中文的最早的译法,出现于佛经、古典著作、汉诗的日译中。

译文是文化交流的载体。由上可知,异化翻译可以在达到交际目的的同时不失汉语文化的特性,可以体现文化的多样性。在语言层面,特别是在翻译人名、地名、政府单位、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常采用异化翻译法。

三、归化翻译

归化是要把原文本土化,以译文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译文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译文的读者靠拢,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归化翻译的策略有意译、同化、省略、加译、注释等。

(一)意译

意译是相对于直译、音译而言的,指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通常用于翻译句子或词组。意译的译文容易理解,简洁明了,少歧义。意译不等于归化翻译,它关注的是语言文字,而归化关注的是文化。

(5)ST:现场聊到为何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汉子”以及范爷是否觉得自己是女汉子时,一向强势的范爷表示其实自己在感情中也是一枚“软妹子”……。

TT:会ではなぜ在「おやじ女子が加しているのかについてが及び、范冰冰にしても「自分をおやじ女子だと感じることがあるか?というが向けられた。これまでなイメジをもたれている范冰冰だが、「は自分は恋において非常にやかでしい女性であり、……と主した。(映画「一夜喜は、8月9日から中国全国でロドショ予定。「人民日本版2013-07-24)

这是2013年7月21日,喜剧《一夜惊喜》在北京举行主题曲MV的会时范冰冰与李治廷的谈话。范冰冰素有“范爷”之称,这里把“女汉子”译作“おやじ女子”是合适的。

“女汉子”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外表是女的但是性格纯爷们”的姑娘,她们的性格特点是:不拘小节;什么都能干;总认为自己是最棒的;不容易认输,却常犯些小错误;说话直率,大大咧咧……。汉语中的“女汉子”强调女子的男性化,而日语的“おやじ女子”在强调女子的“大叔化”,语感稍有不同。

日语的「おやじ义为“老爹、老爷子、老头儿”,主要用在关系亲密者的对话中。《北辞郎》把“女汉子”译作“オヤジギャル”。它源自日本周刊杂志《SPA》上连载的『スイト・スポット中的言语,指像大叔一样行动的年轻女子。而“おやじ女子”指头发稀少、长有胡子的具有某些男性体貌特征的女子,她们对男性、服饰不感兴趣,喝酒豪爽,是男性化的女子。2013年4月日本富士电视台播放了以“おやじ女子”为主人公的电视连续剧《ラスト・シンデレラ》,使“おやじ女子”成为流行语。

(二)省略

省略翻译法指在不同语言的转换过程中,删去一些有累赘的词语或违背译文语言习惯的词语。

(6)ST:不少“血拼”达人选择自由组合假期,飞赴日本淘宝。

TT:休暇をみ合わせて日本にい物に出かけようというきが盛んになっている。(ビザ和で日本へのい物ブム到来か?「人民日本版2010-06-24)

“血拼”“达人”“淘宝”都是新词,但这则日语译文采用了意译法,省略了这三个新词。“血拼”是英语“shopping”的音译,日语有对应词“ショッピング”,中文的谐音字“血”包含了花钱购物后心疼的意思,钱包出血了;“拼”字含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热衷于购物的含义。这个音义结合的词语,即使用日语对应词“ショッピング”来翻译,也译不出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含义,所以,译者只能省略后意译,但仍然没有原文那么生动形象。

(三)加译

为了准确地表达原文的信息内容,译者可以用加译的方法把句子中隐含的意义或句子成分用显性的语言表达出来。加译不能随意增减原文的信息内容。

(7)ST:近年来我国屡次发生涉及瘦肉精的食品安全事件。

TT:中国では近年、豚肉の赤身をやす果のある法料添加物「肉精(酸クレンブテロル)の混入事件が後をたない。(「肉精の 3分で可能に 「人民日本版2012-03-01)

例(7)是注释性加译,因为日本读者并不知道“瘦肉精”,所以,译者在其前面做了注释,把译文写在后面的括号内,这样保留的中文原字“瘦肉精”既保留了异国情调,反映了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又便于读者便于理解。

(四)解释

新词往往反映最新的社会文化事件,它们往往不存在于译入语中。由于原文与译入语之间存在一些异质性的社会文化差异,所以,译者在无法找到合适的对应词时,只能采用解释翻译法来阐释原文,使文化背景不同的译入语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译文,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8)ST:在刚刚结束的“双11”促销中,优衣库的5000张优惠券在半小时内被一抢而空。

TT:11月11日(独身の日)の激安セルにおいて、ユニクロは30分内にクポン券5000枚の配布を完了した。(凡客品 中国での上がユニクロを上回る 「人民日本版2012-11-19)

11月11日这一天有四个形似光棍的“1”,所以叫光棍节。这种流传于中国年轻人中间的娱乐性节日并没有传到日本,因为日语中并没有“1棍子光棍(单身)”的隐喻联想。所以,译者在译文中用括号加了注释。

从以上译文可知,异化和归化不是截然分开的,不是矛盾的,两者往往同时存在于“TT”(译文)中。译者选用什么策略来翻译,要由翻译的目的、译者的经验、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等来决定。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实际翻译中,异化和归化是互为补充的。译文难免会带有浓厚的异国情调,这就要采用异化翻译法;同时译者又要考虑到跨文化交际、读者的理解及原文的顺畅,这就要采用归化翻译法。我们不能选取一种翻译策略而排除另一种策略,异化翻译时译文也要通便,归化翻译时也要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总的来说,为了实现有效交际,以达到外宣目的,应尽量用归化的策略处理语言形式,用异化的策略处理文化因素;但是,一些与日本文化关系较远的新词,为了便于理解,应多采用意译、加译、解释等归化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吴侃.汉语新词日译研究[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

[2]Vermeer,Hans J.A Skopos Theory of Translation[M].

TEXTconTEXT,1996.

[3]张美芳.诺德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王克非译.北

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Routledge,1995.

[5]藤文子.翻行と文化コミュニケション[M].みすず

房,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