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4:36
导语:在审计研究生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2006级财务X班的学生XX,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是XXX老师。我的论文题目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虽然做财务分析的人很多,但我仍选择了做财务分析,主要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也是为了系统的学习这部分理论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因为之前并没有系统的学过财务分析;另外,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出现分离,利益主体出现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学会并进行财务分析也已显得非常重要。而我之所以选择以中石化为例,是因为我认为中石油是一个财务体制相对健全的企业,对这样的企业做出的财务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信息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充分性。
下面,我将从: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论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论文的优缺点以及写作论文的体会四个方面作具体地介绍,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我写这篇毕业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繁盛的市场经济推动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利益主体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当今,权益投资者与中介机构、债权人、治理层和管理层、雇员、顾客、政府及相关监管机关、注册会计师等都主要依据有业务往来的企业的详尽的财务报表,判断这些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前景,并据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而财务报告是一种非常专业的信息披露方式,一般的投资者面对深奥的、专业的财务报告有时如坠雾中不知所云,所以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地、相比较的分析。
由于受财务分析主体利益的制约,不同的财务分析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不同的。但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有很多,唯有正确使用财务比率才能从中挑选出对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财务报表的分析不仅是评价财务状况、衡量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挖掘潜力、改进工作、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投资者合理实施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
其次,我想谈谈我这篇论文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本文首先在文章开头简单阐述了对上市公司报表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在目的中,我谈到:不同的财务分析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不同的。在文中,我通过投资大师巴菲特的几句话主要介绍了财务分析对投资者的重要性。
接着我便以2008和2009中国企业500强之首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做出具体的财务分析。在做具体的案例分析之前,我先从宏观方面综述了2008年世界和中国的石化工业状况,并简要介绍了中石化在2008年的经营概况。我之所以要对这部分做介绍,是因为金融危机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 、筹资活动有着不同程度的财务影响。面对金融危机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减少库存 、降低人工成本、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在投资活动中要减少投资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抓住投资机会提高权益性投资;在筹资活动中要提高借款比重、充分利用应付账款。通过对这些宏观背景的介绍,可以得出一些后面对三大报表的分析中具体项目变化的原因。
开展财务分析需要依据一定的财务数据和其他信息,这些数据和信息除了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外,还包括财务报表附注、管理层的解释和讨论、审计师意见、其他公告、社会责任报告、媒体和专家评论,以及监督部门处理公告等。由于分析的主体不同,获得信息的数量和难度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搜集可能获得的各种信息,防止片面性。
财务报表是财务分析最直接、最主要的依据。财务报表最主要的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正因为如此,我对中石化07、08年三大报表做出具体分析,对于资产负债表,我选取的是中石化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而不是集团公司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作分析,因为这部分的内容基本一致,除了在股东权益部分分了归属于母公司和少数股东的权益。而其他两张报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我则是分析的集团公司的”合并利润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分析报表后,我还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具体的变动原因,并做出对投资者的建议。在分析原因和得出结论时,我主要结合国内外的宏观经济背景和公司内部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充分利用了财务报表的附注进行分析。
在进行三大报表分析时,我充分利用了财务分析方法中的趋势分析法,也就是:通过对比中石化07、08两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进行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得出它们的增减变动方向、数额和幅度,以揭示中石化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趋势。其中,我具体主要运用有两种方式:财务报表的比较和财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接着,我对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主要的财务指标进行了分析。具体做法是将08年与07年的各个相应指标做出对比,并分析引起指标变动的具体原因。财务指标有很多,因此,在选取指标时,我只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意义和对我分析有利得指标。在进行各项财务指标分析时,我充分利用了财务分析方法中的比率分析法,也就是: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经济活动的变动程序,有构成比率,有效率比率,也有相关比率。
对中石化进行财务分析时,我也选用了一定的评价标准与之对比,以便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评价。这其中有历史标准、行业标准、也有经验标准。
论文的最后一部分主要论述现行财务分析的局限性及其产生原因以及相关弥补措施,对于这部分,我主要是通过阅读几本报表分析的电子书对这部分的介绍,综合它们的观点,并结合一定的实际,分析而得出的观点,所以,更偏向于“文献综述”。同时我对财务分析面临的挑战及财务分析的发展方向做了一定的介绍。虽然这部分参考价值并不大,且很多方面已体现出来或已开始改革,但由于并未完全变革,所以,我也就顺便提了一下。
再次,我想谈谈我这篇论文的优缺点。
优点:
1:结构
2:格式
3:分析
4:重点
。。。。。
缺陷:
1.删除、剪切内容不完全:从初稿的56页到最终定稿时的47页,这篇论文在最后阶段进行了大量的“瘦身”,但在瘦身过程中,存在一些删除不完全的内容,比如:第5页的表头。而有些地方应该有的,在截图时又截掉了,比如:第22页合并资产负债表的非流动负债的部分项目以及第24页股东权益的部分项目。
2.还存在一定的错别字或语句不是很通顺的地方。
3.对某些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比如因素分析法和某些比率计算
4.分析三大报表的具体变动原因还不够透彻、全面,多数地方只做了客观的分析,对投资者的主观建议偏少,对其他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建议也不够突出、具体。
5.计算有部分错误,在计算指标时,出现了一定的错误。例如:第9页净利润的计算,第16页的发展能力指标的部分计算。
6.没有进行综合分析,本来是打算利用改进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综合分析的,但由于在最终定稿时,内容过多,有56页的内容,且由于改进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图做的不够好,所以在X老师的建议下进行了删除,回避了这部分我认为相对重要的部分。
最后,我想谈谈我写这篇论文的体会与收获。
关键词:ST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方式偏好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074-03
盈余管理是在法律和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管理层利用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控制或调整企业对外财务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以达到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ST公司(Listed Company under Special Treatment)是中国资本市场所持有的现象,是指证券交易所对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给予的特别处理。按照证券法及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对其股票暂停上市,在限期之内没有能够消除的,将对其股票终止上市;如果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的运营正常,且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正值,则企业将被撤销特别处理。因此,ST公司出于为避免被暂停上市或退市的目的,会有较强的盈余管理行为。通过对其ST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方式的研究达到帮助各个报表信息使用者减少盈余管理对决策的影响,和帮助政策制定者完善制度减少盈余管理的空间。
一、ST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方式
在获取筹集资金的机会、得到高额管理报酬、避免证券监管部门的惩罚等动机的驱动下,ST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不仅利用现行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而且还利用关联企业、股东以及政府的扶持进行盈余管理。
(一)不恰当地确认收入和费用
由于现行中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会计政策具有一定的选择权,在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基础上,一些交易和事项的相关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往往需要依靠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这就给ST公司利用会计方法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通过人为地改变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原则以及改变交易确认的时点来调节盈余,以达到平滑收益、虚增收益或转移收益的目的。不恰当的确认收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未满足确认条件下确认收入;二是虚构收入。不恰当的确认费用体现在以下方面:加大企业的投资、筹资费用,预提或者少提各种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如加大企业的大修理费用,提前大额提取折旧或者加速企业的折旧还对企业各种基金的提取等等。
(二)关联交易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2006)》的规定,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即为关联方交易。如果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是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则不会对交易结果产生异常影响。然而许多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并不是采取市场价格,而是内部制定价格,这就造成一方或者两方对自己的盈余能够进行操控的空间,由此虚增或者虚减企业的利润,当然还可以达到企业避税的目的。关联交易的行为体现在关联方之间进行的购销商品与提供劳务、资产的托管经营、资产转让和置换等交易行为。
(三)政府补贴
为了保护国民经济的发展,维持国民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合理性,政府部门被允许能够给予某些行业、公司必要的扶持补贴。另外,公司利用上市募集到的资金对于推动当地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些当地政府为了保留当地企业的上市资格,常常会给予企业行政支持。常见的方式有财政补贴的政府扶持、税收优惠、利息减免和政府暗中给予的补贴。例如对企业所得税的返还,上市公司先按照税法规定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然后地方政府给予10%的返还,由此实际仅仅支付了15%的所得税。
(四)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即在债务问题上债权人做出债务上的让步。会计准则上规定债务重组中被豁免的金额可以计作企业的营业外收入,上市公司利用这一准则规定,采用债务重组方式调增企业利润。
(五)合理规划合并报表范围
根据相关规定,集团公司应确认合并报告编制范围,以此编制合并报表。因纳入合并报表编制范围的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会直接影响合并会计报表的结果,所以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就成为了编制合并报表的重要问题。因为合并报表的范围可以变更,所以上市公司就可以通过改变合并报表范围来调整公司的利润额。通常做法为选择盈利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剥离掉一些亏损或盈利能力差的子公司。
二、ST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方式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择深市证交所A股和沪市证交所A股,在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由于连续两年亏损而被特别处理且当年度实现扭亏为盈的上市公司即ST公司共89家作为研究样本。
(二)研究假设
已有学者对于ST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实证验证,证实了ST公司在扭亏为盈年度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由于进行盈余管理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会和公司的成本以及其他一些关联,因此提出本文的假设:ST公司在扭亏为盈年度的盈余管理行为方式上存在偏好。
(三)模型建立
结合所要研究的内容和上节对于盈余管理行为各种方式的介绍,将构建一个线性回归方程对ST公司进行检验,见公式1。
=b1+b2+b3+b4+b5(1)
其中,ΔNPt表示第t年净利润与第t-1年的净利润之差;ΔMBPt表示第t年主营业务利润与第t-1年的主营业务利润之差;ΔNNOt表示第t年营业外收支净额与第t-1年的营业外收支净额之差;ΔIIt表示第t年投资收益与第t-1年的投资收益之差;ΔSIt表示第t年补贴收入与第t-1年的补贴收入之差;At-1表示第t-1年的总资产,将其作为分母是为了有效的消除样本公司经营规模变化对模型检验的影响。
通过前面的叙述,ST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时往往并不只采用一种方法,而是多种方法的混合,公式(1)中并没有包含公司所有的非经常性损益方式,比如关联交易、税收减免与返还和减免利息、预计负债的转回等。因为这些指标的测量非常复杂,在企业中不容易区分,即这些指标对于净利润的影响数值很难从中分离出来。在公式中没有单独设置关联交易、税收减免与返还、资产重组相应的这些变量指标,而是通过把这些变量指标分散在每个变量中来体现。
对公式(1)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中如果回归方程中的自变量的参数估计显著为正,即变量系数显著为正,则代表该变量对公司的净利润的变化起到了正相关的作用;如果回归方程中的自变量的参数估计显著为负,即变量的系数显著为负,则代表该变量对公司的净利润的变化起到了负相关的作用。同时,我们可以根据参数值的大小来估计该变量对公司利润影响程度的大小,即通过参数值的估计大小来判断公司管理当局更加偏向于利用哪种方式进行盈余管理的操纵。
(四)检验与研究结果分析
对89个样本数据进行回归检验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方程回归系数检验结果
资料来源:运用SPSS18.0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
本方程的拟合度调整的R2=0.71704,说明回归方程较好的解释了样本数据;在显著水平0.05下,F的检验值15.616,大于F临界值,说明该线性方程在95%的置信水平内显著成立。
从模型的系数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模型自变量系数的T检验值分别为5.170121、6.411288、3.703130、2.165312,大于在显著水平0.05下,T检验临界值。所以各自变量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在各自变量系数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各自变量系数为正,说明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补贴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对ST公司在扭亏为盈年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依各个自变量系数的大小进行排序,分别为投资收益(2.103210)、营业外收支(1.512301)、主营业务利润(1.435212)、补贴收入(0.513219)。因此,我们可以看出,ST公司在扭亏为盈年度,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净利润的作用大于主营业务利润。且投资收益对ST公司的扭亏为盈起主要作用,即是ST公司进行盈余管理较偏好的盈余管理行为。
通过证明,假设得到验证,受到特别处理的ST公司在扭亏为盈年度利用调增盈余的会计行为方式选择上存在偏好。盈余管理偏好顺序为: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补贴收入。
三、政策性建议
为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上市公司保证盈余管理方式的合法合理性,继而也就保障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对于稳定市场经济秩序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健全和完善会计准则机制
ST公司在利用手段进行盈余管理行为时,其目标动机是为了避免被特别处理和被退市,即为了摆脱ST帽子,这些行为之所以会发生就其原因是企业的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使得ST公司可以就此钻了会计准则的空子。虽然中国证监会已经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已经和逐步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防范,但采取的力度还不够大和范围还不够广,因此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措施来建立一个高质量的会计制度,健全会计准则和完善会计机制的建立。一是明确会计准则制定人员的范围;二是建立会计准则评估机制和完善会计理论、方法。
(二)健全ST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是指公司内部一系列制度措施对公司进行管理控制的过程。相关研究已表明,如果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力度较为薄弱,则这样的公司会更加容易进行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如何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形成抑制盈余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三)加强对ST公司的监管和审计
为了对ST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应该强化对ST公司的外部制约机制,即从监管和审计两个方面入手实施控制。一是完善证监部门监管,也需从强化市场监管力度和稽查力度和改进ST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标准两个方面出发;二是加强和完善审计监督,从增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和建立完善的审计职业规范体系两个方面体现。
参考文献:
[1] 戴娜.ST公司的资产重组和盈余管理[N].证券市场报,2001-01.
[2] 杨微,王伶.关于ST公司扭亏的分析[J].财政研究,2002,(4).
[3] 卢冶飞.ST公司上市公司操纵资产减值准备探析[J].浙江统计,2005,(12).
[4] 李艳玲,钱锐.新会计准则对ST公司摘帽方式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8,(3).
[5] 甘克敏.ST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分析[J].财会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