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4:41
导语:在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如何建立适合施工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使其在行业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我认为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并取得持续盈利,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营销技能和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对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结合企业自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意识、环境、职工素质等特点,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本质的内容,它反映着企业的精神风貌、竞争姿态、进取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企业精神既是企业内部的内聚力,又是在企业外部表现出来的企业拼搏能力、竞争能力、辐射能力和爆发力。就象华为的铁血精神――群狼精神:“象狼一样嗅觉灵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象狼一样的团队合作精神,像狼一样去战斗”。就是这种精神的指引,使华为成为一个年销售收入六百多个亿、唯一一个可以与西门子、朗讯、阿尔卡特等国际巨头竞争的一流企业。这种铁血精神、铁的意志,造就了今天的华为,成就了华为的企业领军地位。施工企业与其它的生产经营性企业有着截然区别,它大都为高空野外和危险作业,且流动分散,施工条件艰苦。在这种条件下,只有培养高尚的企业精神,才会形成一股合力去迎接挑战,战胜危险和困难。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适应时代的特点,面向未来,根据企业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提炼出适合自己的,具有高度号召力的企业精神,而不仅仅是挂在墙上几句大而化之的口号。让全体职工拥有共同的信念与信仰,通过科学、有效的企业文化体系,用精神的动力来凝聚职工的思想和行动,整合企业的管理、品牌和形象,才能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适应市场经济,适应多元化的建筑市场。
二 企业形象品牌建设
企业形象是社会大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整体感受与评价,是企业文化构成的整体综合反映。是企业通过实践、多种方式在社会树立起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企业吸纳招收优秀人才,激励员工士气,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企业形象可以通过各项荣誉和知名度来表现,最应关注的应是工程信誉、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质量一流,服务一流,人品一流,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而良好的品牌不仅代表着优秀的企业形象,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施工企业要有意识地建立企业的网络和宣传工具、宣传手段,扩大企业知名度、信誉度,升华品牌的文化层次,把施工企业的文化不断推向新领域、新境界。“品质重于泰山,服务跨越五州”的中建集团以精神、品牌、诚信、合和的企业文化铸就了中国建筑的灵魂,“中国建筑”成为企业乃至整个中国建筑行业的巨大无形资产,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品牌效应。施工企业好应牢固树立“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品牌意识,强化全员的质量和服务意识,引导职工立足岗位,履行职责,把好工作流程中的每一道关口,积极打造精品工程,严格对待建筑质量,关注品牌、售后服务、环保性等等,提升企业信誉,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三 企业人本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离开人,企业文化就无源、无本、无根。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职工通过愉快的工作,从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由此凝聚力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富士康”跳楼事件以及每年愈演愈烈的“民工荒”恰恰反映了企业在用人制度上情感的缺失。实践证明,员工不单单追求物质利益,他们有时会更看重心灵的愉悦与情感的尊重。而建筑施工企业员工,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高空作业多,危险系数高。职工远离家人和基地,长年在外频繁流动,夏顶烈日、冬冒严寒,生活单调。因此,他们最需要理解、尊重、关爱。他们对情感的认同感,对企业的归属感表现的也特别强烈。因此企业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关心他们的生活,用“情”感召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心理环境,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的良好氛围,建立“人企合一”的企业文化氛围,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力”协调和引导职工,用人本关怀温暖职工。不仅仅在物质基础的保障、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合理薪酬上满足他们,更要为他们创造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空间,建立有利于员工成长和上升的机制,为员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机会。通过企业健全的人才培训体系,为职工的每一步成长提供助力,让员工从工作中获得使命感、归属感、责任感、成就感。建立不断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企业氛围和制定引人、用人、留人的激励政策,把员工的能力开发出来,潜力释放出来,惟有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实现企业和个人可持续的发展,形成双赢的局面。
四 现场文化建设
【关键词】 文化建设 塑形 育人 强企 和谐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既有自然形成,也有积极构建;既有表层建设,也有内涵延伸;既有形象塑造,也有理念深化。笔者认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战略引领,从塑造基础形象、培育核心价值、打造优势品牌、培育优质人才、建设和谐之家入手,最终实现文化建设塑形、育人、强企的目标。
一、塑造基础形象
建筑施工企业由一个个分散的工程项目组成,工程项目的形象成为企业形象的直接展现。尤其是位于特殊位置环境和地标性的工程,因其具有明显的识别系统,有效和快速的视觉传播功能,对一个企业形象的塑造十分重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做好项目驻地形象建设,需要扮亮“施工区、办公区、员工生活区、民工生活区”的形象窗口,在符合企业形象、理念、文化塑形要求的基础上,细致策划项目的形象宣传,保持基础形象的一致化和形象认同上的一体化,如在现场设置宣传栏、宣传标语,员工的个体形象也要展示企业风采,统一佩戴出入证、统一着装等。要组织现场文明施工,维护场地容貌、做好现场材料、设备、安全、技术、保卫、消防和卫生生活等方面的管理。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项目管理,项目部员工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与文化建设。要规范现场形象活动,在施工过程中积极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联系沟通,为各项工作赢得主动,并根据施工进度和社会热点相关要求,与周边居民、地方政府搭建良好沟通平台,通过与社会群体进行互动,吸引公众对工程建设的持续关注,提升企业的良好形象。
二、培育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和依靠,在完全竞争的建筑市场中,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成熟的技术优势可被竞争对手迅速复制和超越,但核心价值和奉行核心价值的行为日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应从全面参与竞争、拓展市场、树立形象、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出发,提炼和完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具体而言,就是要树立以质量树信誉,以创新求发展,以管理求效益,以顾客满意为宗旨,以员工幸福为目标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并通过诚信、管理和创新行为来确保价值理念的落地。要让“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占一方市场”的经营理念要成为企业与员工的共同价值追求,达到以“现场保市场”的效果;要让“盈利光荣、亏损可耻”的业绩理念凝聚起广大干部职工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力争承建的工程项目无一发生亏损;要让“以发展定进退,凭业绩定职级”考核机制激发广大员工的激情斗志,保障德才兼备者“有为有位”;要让“务实、效率、创新”的行为文化推进公司的执行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并凝聚起全员的思想智慧,推进企业升级发展;要让“依靠职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员工”成为发展的落脚点,致力于让广大员工都能过上富裕、体面、有尊严、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幸福生活。
三、打造优势品牌
企业发展“短期靠机会,中期靠实力,长期靠品牌”,品牌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建筑企业,很多情况下比拼的不仅仅是规模、资金、装备等硬件条件,还有质量、安全、服务、信誉等软实力。想在竞争中达到更多的市场占有,需要着力打造建筑主业品牌,围绕安全质量、核心技术、服务意识、团队建设开展工作。
1. 坚持质量创优战略
力争让公司的每类产品都有重要质量奖项作为支撑。诸如房建施工企业,应着眼施工安全质量管控,积极创造条件争创国家优质工程奖、全国满意用户工程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等,无论是在住宅、办公楼、写字楼还是工业厂房、医院、学校等建筑施工,均有典型的样板引领,均有自己的拳头产品。
2. 打造核心技术优势
铁路站房方面的快速施工和组织能力、超大体量综合体、深基坑施工、钢结构尤其是大跨型等结构技术和整体吊装滑移等安装工艺……这些,均可以构成一个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例如:中建三局承建了全国半数超高层建筑,是超高层摩天大楼施工的王牌军;中铁建工承建了国内外近150座铁路客运站房,在业内享有“铁路站房王牌军”的美誉,这些核心技术铸就了企业各自的靓丽名片,在市场持续占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要急业主之所急,想业主之所想,面对业主安排的紧急任务,要组织参建人员,高效率高标准地完成施工任务,树立企业不畏艰苦、敢打必胜的美名;要盖房人想着住房人、用房人,施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想办法解决,提出修正意见和建议。
4. 打造优秀管理团队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时候与其说是业主对施工过程的认可,不如说是对一个项目管理团队的认可。作为管理团队可以执行力强,敢打必胜;可以对质量把控精准,注重每一个细节处理;可以技创新能力极强,这些;可以成本控制极有特色;均构成了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说,作为施工企业提升竞争力,要专注现场安全质量,铁手腕保安全,零缺陷塑质量,传、帮、带育人才,精细化创品牌,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四、培养优质人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每位员工都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要抓好人才选、育、留三大环节,培育优质人才队伍。首先要在人才选用上拓思路,以员工的多维度使用为突破口,搭平台、压担子、给待遇,深入挖掘员工潜能,缓解管理资源紧张问题。坚决摒弃平衡、照顾性的干部提拔做法,既可破格提拔,又要能上能下,公开竞聘、基层推荐、任命提拔,确保将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其次要在人才培养上见实效,构建企业人才培养发展链条,明确新入职员工培养目标和标准,例如:“新入职人员两年成长为管理骨干、项目主管三年进入管理团队、现有管理团队30%三年成长为优秀项目经理”。为此,要广泛开展导师带徒、轮岗交流、委外培训;实行个性化培训、“菜单式”选学培训模式,“送出去学、请进来教、派下去练”,“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既有集中授课、专家辅导,又有参观学习、业务座谈,为全面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畅通渠道;组织形式多样的业务技能竞赛以比促学,优秀业务骨干“传帮带”。过程中要克服重招聘轻培养、重培训轻考核的管理模式,加强员工培训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将人才培养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打造全员人才培养机制。再者要在人才留用上出新招,待遇、职位、培训、感情等多手段留人,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分配是激活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推进企业薪酬改革与市场接轨,体现绩效第一的原则,薪酬分配更倾斜一线基层、核心骨干,构建完善各层级集工资、奖金、津贴等多形式相结合的薪酬体系,稳步提升员工收入水平。探索员工属地化管理,关心员工事业、住房、生活,鼓励员工扎根区域,实现企业战略落地与员工区域化管理相融合。最终让广大干部职工成为企业思想建设的“排头兵”、智力资源的“发电机”。
五、建设和谐之家
职工群众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是企业的主人翁。要始终牢记并践行企业宗旨,即企业的发展要依靠职工、为了职工。要千方百计地营建和谐之家,构建“家”文化。深化“三工”建设,按照“宿舍设施配备标准化、环境卫生优美化、食堂供应品种多样化、文娱场地实用化、教育培训制度化、企业标识规范化”的基本要求改善项目职工生活工作学习环境。
第一、为职工宿舍配备空调、电视机;购置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等娱乐设施,配置图书室,丰富文娱活动;提高工伙食标准,可以开展“用餐调查”,让员工填写调查问卷,对食堂饭菜进行打分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项目部将收集到的问题和意见进行统一整理,反馈给职工食堂进行改进提高。
第二、对员工在思想上、情感上给予关怀,切切实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企业党、政主要负责人在工作安排上尽量考虑到员工的兴趣、爱好、性格和潜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不断拓展“家”的范围,采用多种交流和联谊方式,为青年员工牵线搭桥解决婚姻问题,为探亲的员工家属调配夫妻房,配备床、桌椅、衣柜等生活设施,以及有线电视、饮水机、空调等家用电器,打造探亲温馨驿站。
第三、关爱劳务工,真心为协作队伍排忧解难要坚持“合作共益”的原则,从政治上关心、管理上支持、技术上指导、生活上帮助,建立农民工夜校,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
第四、要重视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推行厂务公开,通过厂务公开栏、网络平台等方式公布生产经营重大决策、工资福利等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并通过党政联席会、召开生产分析会等会议,让职工进行民主评议和监督,切实维护职工利益,让职工快乐工作、尽职工作,努力实现共同富裕,打造休戚与共、利益交融的命运共同体。此外,作为国有建筑企业,和谐之家建设还应包括更多的社会责任担当,就是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还要义不容辞地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提供就业岗位,开展公益援助、抗洪抢险、警企共建等,成为社会的典范象。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有一套完备的安全文化体系和运行机制,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之举。调查资料显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不安全操作行为造成的,其比例超过因安全工作条件不到位而造成的事故发生率。这些存在于管理层和作业人员思想行为上的问题,已经不是安全管理所包涵的范畴。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构建和完善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体系来完成,通过安全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引领管理者和广大员工转变思维方式和安全理念,养成正确的安全行为习惯,促进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建设,确保企业长治久安,和谐发展。
1.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认识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管理有效运转的保证体系。安全文化建立的软硬件设施,决定着安全生产系统运行的成败。已形成积极有效安全文化体系的施工企业,其安全生产状况必然处于稳定向好状态;而消极的或没有形成安全文化背景的,其安全管理的作用则难于发挥,生产状况则处于不稳定的波动状态。成功施工企业的发展经验证明,安全文化建设是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
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从企业所创造的建筑工程产品、所处的施工环境和自身发展规模的要求出发,对传统的安全管理进行辨证扬弃,使企业安全管理从以“物”为主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突出“人”在安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真正树立起“人是安全的动力,人是安全的主体,人是安全的目的”的基本理念,以体现安全价值为核心、以治理安全行为为重点、以优化安全模式为导向,创建本质型安全文化企业。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积极有效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实现本质安全型的基石。论文格式。要构建和谐安全施工环境,就必须转变传统的企业安全管理观念,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处理安全管理出现的问题。企业应该将安全文化建设看作是保障安全生产、维护员工安全与健康、实现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成功阶梯,而并非是由于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的要求才不得不进行的表面工作。精明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安全文化的塑造和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凝聚人心,发展壮大的成功要素,是实现综合效益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内鼓士气,外扬名气,树立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成功宝典。
2.建立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运行机制
施工安全文化的功能,不是片面的、孤立地去解决安全生产出现的问题,而是系统地化解各种安全矛盾。
我们倡导安全文化建设应突出三个运行机制,即:总体目标、管理控制和文化发展动力。具体来说,没有安全总体目标管理做基础,安全文化建设就会无的放矢,也难以凝聚员工的心。再就是要把长短期目标与实际结合在一起,用正确的安全信念来指导行为,目标计划才会如期实现;没有安全管理控制流程,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就难以规范,安全文化建设就难以产生实效。论文格式。控制手段包括四个方面:奖惩管理、组织结构、作业程序和员工综合素质等内容。如果试图靠单一的管理制度或办法,目的是很难达到的;没有安全文化背景的发展动力,没有文化动力的引导,员工就没有工作激情和干劲,安全管理就会随之失控。动力包括合理的安全人才选拔制度、安全岗位任职资格、安全业绩考核、自我价值实现等运转机制等。应该说,安全文化发展动力的核心就是激发员工发挥更大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潜力。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激励方式比较单一,而且过度依赖金钱刺激,过度强调安全职责和目标任务的短期效果,员工的安全自我防护能力、相互监督和自我价值难以显现,更不会展现独特的企业安全文化。施工安全文化三个运行机制,基本具备了安全文化体系的核心要素。
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机制的运行和管理,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一场深刻的企业文化变革和管理创新活动,将对主业未来发展壮大产生深远影响。安全文化创新需要时间、力量、成本和责任的投入,因此,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程,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手段、长期有序推进。论文格式。
3.如何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应把重点放在创造安全文化实体的综合要素上,并不断给安全文化注入新的源头和生命活力,推进安全文化健康成长。安全文化建设要和工地思想政治工作、施工大干劳动竞赛、安全隐患治理、工程质量创优、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以及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的执行结合起来,形成党政工团,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上级组织下达一个红头文件或推广一个先进模式就能实现的。安全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失败和企业领导层的态度与行动有着必然和直接的联系。因此,要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安全文化管理者和具体实施的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就显得十分重要。专家提出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要“以人为本”的观点是正确的。把以满足广大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实现员工的内在价值追求,不管是在精神上或物质上都让员工对企业产生温暖感、归属感和满足感,对工作产生成就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进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这也是安全文化涵盖的核心内容。
如何把安全文化理念深入广大员工心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遏制安全事故发生,这几年,我们施工企业在安全质量管理活动中,制订出诸多的年度管理目标。譬如提出实现“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等等。高标准、高起点、零事故是我们安全管理追求的最佳目标值,也是安全文化所倡导和遵循的起码基点。实践亦充分证明了“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的道理,就看你如何卡控,付出多少。“安全零事故”管理目标,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普遍追求。“安全是企业的命脉”和“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等价值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那么,怎样有序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有效卡控安全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呢?笔者认为,应具体从六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不断教育培养员工的安全危机意识,充分营造全体从业人员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变革创新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培训来丰富提升员工的安全知识与岗位操作能力。二是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种行为手段,需要经营成本投入,还要获得最高管理层的“尚方宝剑”。项目主管要带头严格执法,把已形成的安全文化体系和安全设备管理融入日常安全管理活动,相互制衡,形成合力。三是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和工期要求,制定出安全战略远景目标,为职工提供一套完整的、激励人的、有资源支持和员工能享受到实惠的发展蓝图,让员工觉得有奔头。四是让一线员工全面参与安全管理活动全过程,落实安全控制制度,赋予员工建议和表决权,让他们有一席之言,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找出身边的事故易发点,随时消除事故苗条。按群众意愿修订和革除安全健康发展的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的弊端。五是总结表彰安全管理阶段性工作成果,对绩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适时进行表扬和奖励。六是利用选树典型,推广标杆和借鉴睦邻单位成功的安全管理模式等辅助手段,确保施工安全文化建设持续推进。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是古人理政治国之谈,同样适用于今天的安全治企方略。
关键词:企业 文化 管理 作用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158-02
1 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
1.1 企业文化特点不够明显
企业文化的内核中包含着各种价值因素、信念因素、道德因素、心理因素等,是作为一种精神氛围存在于特定人群之中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目前本企业的文化缺乏特点。
1.2 企业文化内容与内容结合不够紧密
在创建企业文化的内容与形式结合上不够紧密长期以来,本企业在文化建设中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比较突出,喜欢沿袭大轰大嗡的形式,而不注重实实在在的具体的工作,大有哗众取宠之心,而无实事求是之意。
1.3 企业文化的中心不够突出
创建企业文化工作的中心不够突出“以人为本”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立身之本、取胜之道,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本企业还没有真正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培养、使用、管理人才机制。
2 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因探究
2.1 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思维的桎梏,在本企业,有些员工把企业文化建设视作“软任务”或是文体娱乐活动,只承认其在局部或边缘发挥作用,而忽视其在经营管理的重要位置,这些偏颇的认识,决定了本企业文化艰涩后倡导者的不自觉性,亦很难将其放在重要位置和重要议事日程,这是导致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2 规范制度方面存在问题
没有规范的制度、目标,是存在问题的重要因素,本企业在文化创建工作上有些忽冷忽热,表面上红红火火,实质上内容贫乏、空洞,其根源就在于规范性制度没有形成,欠缺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致使工作没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存在问题的另一原因还在于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始终没有真正确立企业文化建设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
3 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3.1 提高员工素质
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专业水平及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环节员工是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其文化素质的提高,必然会规范着企业活动的健康发展。因而要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必须把提高员工素质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环节。企业文化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合体,因此员工的文化素质是由诸如知识、价值、尊重、认知等构成的多层次的系统。高文化素质的人力资本是企业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员工的文化素质高,可以转化成巨大的创造力,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尊重人、尊重人的创造,而人的创造力关键在于素质的提高。
(2)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就是强调把管理的重点从物的管理转移到人的管理上来,理解员工、重视员工、培养员工、激励员工,充分尊重员工并激发其主人翁责任感,把管理从“成本控制”型的资源管理转向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上来,实现人力、知识、技术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统一的“人本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把员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安排在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地方,做到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3)市场竞争归根就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企业是以桥梁施工为主的建筑施工企业。①注重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着力提高员工的市场意识,积极营造人企合一的企业人文环境。②强化思想教育,实施以德治企战略,不断加强员工的思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入手,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适时地开展员工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③加强员工的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为企业发展提供永不衰竭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④实施以法治企战略,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普法教育,使广大员工知法、懂法,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依法维护企业和员工的正当权益,力求使企业行为制度化,规范化,从而培育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
3.2 丰富员工生活
丰富员工生活,培养并加强员工凝聚力、向心力,使员工有一种归属感,使企业形成真正有效的群体。
(1)实行人性化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特点就是人文管理,管理的主体对象是人,以人为本,调动、激发人的能动性,提升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2)顺应时代,弘扬文化,突出特色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向精神文化方面深入。提出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以确立和认同新的经营理念,适应新的经营管理机制,使全体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敢为人先,形成公司规模经营、技术领先、勇于创新,善于拼搏的新企业形象。
3.3 领导决策的科学性
可以增进企业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及领导行为的影响力企业的成败关键在领导。领导是企业管理的主体,领导行为是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关键因素,领导决策的科学与否,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
(1)企业文化可提高领导的自身素质领导自身的素质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就会相应提高。在全新的社会条件下,企业对领导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知识水平、工作水平及组织才能,管理才能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企业各级领导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走向。
(2)企业文化还影响着企业领导行为的有效性企业员工队伍的士气,在企业文化范畴中员工就是面貌的整体反映。团结的领导班子才会有战斗力。领导班子分工协作,班子成员之间互相补台,而不互相推诿,开展工作和谐默契,这样的共事氛围自然会影响下属、部门,会传递到每个项目部。这样,对于领导发出的信息,下属、部门能从领导班子和谐的共事氛围中,增强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干劲,员工队伍才会显得有士气和活力。
(3)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领导干部队伍的价值标准企业员工队伍共同具有的价值标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领导的价值取向,言行操守时刻影响着企业干部队伍价值标准的形成,从这种意义上讲,领导就是榜样,领导就是形象。有人说,选好企业主要领导是对企业最大的投入,那么,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层面看,企业各级领导和领导班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端正领导行为,就是对企业文化建设最大的投入。
①在“权与“法”的取舍方面,企业各级领导要习惯依“法而不是依“权”办事。
②在人才的取舍方面,企业要在用人上体现企业的人才价值观。
③在言行操守的取舍方面。领导要严格要求自己。
综上所述,企业在注重管理的同时,一定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使之与企业管理相辅相承,创造出企业文化教育与管理相交融的生产经营环境,共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为企业做贡献。
以此来看,我们企业无论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员工都要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秋红.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C].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2008.
[2] 陈霞.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J].北方经济,2006,20.
[3] 汪晓民.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J].当代经理人,2006,1.
(1)施工企业流动分散,互联网技术出现前,难以得到资源共享,大都只有一二个单机软件在运用,无明显的效益。
(2)施工企业的业务涉及面广,信息源纷杂,不像银行、证券企业仅靠一两个软件就可解决新问题并发挥效益,且各业务软件,尤其是管理软件因各单位做法不同难以标准化,因而开发及推广难度较大。
(3)财力、人力、管理资源等投入较少,企业对其重视不够。
(4)电脑应用的基础较差。
(5)存在观念新问题,认为建筑行业是以粗放经营为主的行业,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相距甚远,不可能也没必要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单项专业软件的应用效益较低,施工企业的业务工作,尤其是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没有计算机手工也可完成。
随着电脑技术及软件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国内施工企业电脑应用已逐步向软件集成化、施工管理信息化方向发展,也逐步意识到企业的基础数据库的重要性,许多国内电脑应用先进企业加大财力、人力、管理资源的投入,为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经济效益树立或改善企业形象起到了良好效果,预计今后几年将是施工企业电脑信息技术应用快速发展时期。
2电脑信息技术的应用前景
2.1专项软件方面的应用
(1)工程管理方面。招投标标书制作、网络计划和控制、预决算、成本控制、财务管理、工程量计算、钢筋翻样、模板配置、施工场地布置、合同管理、质量平安管理、统计报表、财务管理、施工现场监控等。
(2)专业技术方面。实时控制,模板及脚手设计、计算及配置,深基坑围护方案、设计、计算,结构设计计算等。
(3)办公自动化。财务、统计、报表、文字处理、档案管理,办公信息资料管理、人事管理,固定资产、决策等。
2.2计算机信息网络方面的应用
(1)国际信息网的应用。企业主页广告、电子邮件。
(2)企业信息网络。以文件交换为基础的无纸办公系统、各类资料查询系统、电子公文可视电话、电话会议系统,学术交流,方案汇编及会审,分类论坛,技术咨询、软件共享租赁服务、远程监控等。
近年来,建筑施工管理软件产品已配套并向产业化发展,在技术上已有很大突破,为施工企业计算机信息化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推广应用的深入,计算机信息网络方面的应用及企业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也将比单体软件的应用更为重要,它可使单体电脑的效能大大提高,通过资源共享方式可使许多软件、信息资料实现共享,大大减小投入,提高使用效率。
3施工信息化系统的筹建
(1)领导理解、重视是前提。各级领导理解、重视电脑应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肯于投入是推广应用的关键。许多企业领导已重视电脑应用,但在观念上还存在偏差,表现在肯于硬件投入,软件及系统开发维护方面不愿作过多投入,结果电脑信息技术应用虎头蛇尾,后续软件系统及维护开发体系跟不上,应用达不到预期效果,未给企业产生明显效益。
(2)因地制宜,做好规划。首先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长远目标。除了要求一些业务或专业工作在一定时期内应明确达到要求的应用程度外,同时还需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规划是极为重要而难度较大的环节,它的合理先进和否涉及整个系统的成本及实现后的效果和有效、持久性。施工企业建筑施工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各个业务工作的环节,并非购买几台电脑、软件就可解决新问题,具体规划、系统设计时,应从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和健全改革工作和管理制度三方面考虑、展开。
a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远程网络两个部分,这方面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对于小型局域网处理速度要求不高,采用10M网卡、3类布线即可满足要求,对于中型或大型局域网宜采用100M网卡、5类布线,必要时还可考虑加装交换器;远程网络目前根据企业的应用状况宜采用电话远程拨号连接,有条件的地方可加装“一线通”,以弥补拨号网络速度低的缺陷,目前设专线对于分散的施工企业尚不实际。
b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信息数据库三个部分。对于微小型网络,采用window95/98即可满足要求,且成本及维护费用低;对于中型、大型网络宜采用NT或Linux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信息数据库须根据系统工程的总目标,分专业、分块依据各模块间逻辑关系进行组织、设计,为了使整个系统不易过时、难升级,必须精心设计总控模块,建立先进、通用基础平台,建立数据信息交换标准格式,各种专业软件、模块及信息资料库在此基础平台上依据一定的模式或格式进行开发或引进,对于个别专业软件则也可加入数据转换系统后纳入系统平台。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类工程软件的开发平台由DOS全面转向到基于Windows的开发平台,软件界面友好,可操作,开发手段更丰富、先进,开发周期短。开发语言采用可视化开发语言,如VC、VB、Delphi、VFP、及LotusNotes等。数据库技术目前已越来越流行,传统的文件系统已逐渐被弃用,常用数据库语言有Foxpro、SQLServer、Access等。近来,一种新的软件系统开发模式已经萌发并将成为主流,这就是基于信息网络系统及浏览器平台的应用系统,以往许多软件的人机对话界面转入浏览器界面,用户只需把握使用浏览器工具就可得到各种软件功能。
c传统的工作、管理方式、制度有许多方面和计算机信息化不相适应,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推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同时不断改革现有的不合理的传统制度和习惯,规划好业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引入先进的工作方式、方法。
(3)分块开发、引入,逐步完善。施工信息化这一系统程,不可能在短期内速成,首先应从轻易实现、能见初效的模块上着手,建成一个,使用一个,见效一个,逐步完善。模块的开发采取引进和自行开发并举。在已建成的先进、通用基础平台上,不一定所有软件要购买,有许多工作不一定必须要有专业软件来实现,目前基于Windows平台上的通用软件很多,如Word、Excel、Vfp、LotusNotes等可以直接完成许多统计、计算、表格、图文方面的业务工作,且数据可以互相对接、共享,我集团亦有在施工现场只依靠网络系统、数据库而不依靠专业软件实现施工管理的成功例子。对于施工管理方面的专业软件,目前国内已涌现一批起点高、集成化的软件产品,如北京梦龙公司,理正软件探究所,广联达公司,上海广运公司,深圳斯维尔公司等。软件引入时,要充分考察软件的先进性、适用性及可集成性,避免重叠引入、浪费。
4系统的运作和完善
(1)企业的推进机制及系统的维护开发体系。没有完善的推进机制及维护开发体系,整个系统难以长久见效。系统的运作过程就是系统见效的过程,不仅要维护、更新系统,还需不断开发、完善。目前不少施工企业对这方面理解不足,维护开发人员往往是精简对象,造成人才流失,企业电脑应用大起大落。
(2)加强基础工作。大力推进专业工作的改革及标准化,这直接决定了电脑应用的顺利开展并向系统化、集成化的纵深方向发展。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其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的根本创造力,它是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融入到现代企业内质体系之中,为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提供支撑,从而使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环境条件下取得主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就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安全、进度、质量、成本的有效控制,同时兼顾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诸如,可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竞争优势的先进技术以及无形资产,比如企业精神、形象以及管理组织能力等。
二、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在企业的诞生与成长过程中结合发展实际而形成的,其目标是建立共同价值观念体系、行为准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企业文化是现代建筑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可的特色价值观、作风以及团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与其他行业文化比较,建筑施工企业文化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建筑施工业工序繁杂,协作性强,对企业员工的责任心、自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以员工职业道德培养,责任意识、协作意识以及质量意识的提高为目的。第二,建筑施工的分散性、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企业文化的地域性和多元化。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临时用工以及异地施工比较多,而且强度也非常的大,以致于建设难度比较大。因此,实践中应当将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施工现场,深入到每一个职工的心里,从而对建筑施工企业产生归属感。第三,建筑施工建设周期一般比较长,所以企业文化建设也需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才能完成。一个工程项目从设计、招投标、施工、验收以及交付应用和售后服务,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还会涉及到诸多影响因素,这也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实践中可以看到,建筑企业对文化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定位,以至于具体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是将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二是用标语、口号甚至考核等企业管理方式开展企业文化。三是企业文化建设只停留在表面,工作留于形式,未将企业文化纳入企业发展规划的整体战略中。
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施工企业文化构建策略
1.重视领导因素。建筑企业管理层必须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真正把企业文化视为企业的灵魂。企业领导在文化建设中要成为员工的楷模,以身作则,其体现的创新精神、竞争精神、奋斗精神等都会影响企业,影响员工观念的形成,影响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的建设。
2.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能提供有效的学习机制,可以增加企业的知识含量并有利于创新。建筑施工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者所受教育程度都相对较低,对施工现场人员的培训就尤其重要。那么,就需要让更多创新的、有实用价值的点子用于生产中。集思广益,为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石。
3.创新项目文化。我国绝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是采用的职能型或事业部型组织结构,那么对于直接产生利润的项目部门,其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项目文化是一种特色和重点,应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设,并且将新的经营理念、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创新项目文化,实现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升级,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良好的形象。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可从以下方面努力。首先,项目文化创新,加强基础管控。实践中,积极引入计算机技术,结合微机管理系统,实现项目信息化管理和办公数字化;其次,创新项目制度。实践中,建筑施工企业专门给项目经理建立既可确保项目管理效率、又能反映和维系项目文化的相关制度,以此来强化项目文化创新的责任感;最后,创新项目精神文化,聚拢人心。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文化创新过程中,应当坚持人本原则,尊重和帮助企业员工,挖掘和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创造性。
4.确立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性。实践中可以看到,企业员工的态度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当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切实保障以后,员工们的劳动与物质利益之间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使员工们的精神面貌能够焕然一新,使企业充满生机。对于员工而言,应当尊重和体现其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主人翁的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与企业融为一体、共荣辱,才能关心企业的发展,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应当最大限度地做好本职工作,将个人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挖掘和奉献出来,不断丰富和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为企业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直接推动企业优良文化的建设。
5.建精品工程,创行业品牌。建筑产品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产品,其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严格的质量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所追求的目标是质量第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和公共安全,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立足实际,树立品牌形象,严格按照国标质量管理要求进行施工建设,将企业的品牌建设作为形象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从员工素质出发,培养他们的质量意识,增强质量责任感。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实践中应当引导员工树立质量荣誉感,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强化质量意识教育,用实例对员工进行教育;第二,设置合理的奖惩机制,严格执行、有效地落实到实处。只有企业员工树立了质量荣誉感,才能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充分发挥自己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6.通过强化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监控,全面提升建设施工企业的形象。在建筑施工现场,不仅要展示建筑企业管理水平,而且还是一个建筑企业实践创新的良好平台。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企业开拓市场、生产经营的能力,同时也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彰显。
四、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的危机管理有着特定的含义,主要是指在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危机和风险,其中危机和风险具体为两类,即:自然灾害引起的危机、违章操作带来的危机。在这两类危机中,最容易发生的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危机和风险。目前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危机管理中,通常倡导主动发现安全隐患和风险,防患于未然,强调了对危机的预防。在现实的建筑施工企业危机管理中,必须把危机预防放在首位。因为一旦危机和风险产生,就是不可逆转的,就会对建筑施工企业及员工造成永久的经济和人身伤害。于此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的危机管理还可以着重应对危机和风险发生之后的善后过程。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工作的特殊性,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危机和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要想将危机和风险造成的后果尽量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并且尽快的恢复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秩序,就要加强危机管理,使危机管理为建筑施工企业发挥最大的作用。所以,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加强危机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建筑施工企业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行业属性中具有一定的高风险性,即使在管理完善的情况下,事故的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一旦出现了事故,对企业和个人都会造成难以磨灭的创伤,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强危机管理工作,要尽可能的降低危机和风险发生的概率,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对危机和风险的预防,切实做好危机管理工作。
一、危机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内在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和利润的稳定增长,首先要保证的就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许多安全事故的例子就是血的教训,不但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形象,也使建筑是工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从现实的事故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的建筑施工安全亡人事故,对受害者的赔偿额度逐年增大。此外,安全事故还会对建筑施工企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使企业的经营利润受到影响。所以,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就要搞好危机管理,让危机管理真正的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企业服务。因此,危机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内在要求。
二、危机管理为建筑施工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环境复杂,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人员流动性大、人员成分复杂、工作条件差、安全设施欠缺等不利因素,这些因素都容易成为诱发安全事故的诱因,所以,建筑施工企业的危机和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不可避免的。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会存在潜在的风险,因此,要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加强危机管理,依靠危机管理来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安全保障。由此可见,危机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风险和事故发生的几率,能够促使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危机管理能够为建筑施工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三、危机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执行我国各项安全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
随着我国法律制定力度的加大和人民对于法律的重视,国家在生产安全方面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促使企业搞好安全危机管理。其中最主要的法律要算《安全生产法》,在这部法律里,对生产过程中需注意的安全事项以及安全事故的处置方法,做了详细的规定。其中也包括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除此之外,国家还制定其他的安全法律法规,用来约束生产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由此可见,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加强危机管理,不但是内部管理的需要,也是执行我国各项安全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
四、危机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中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都要构建属于企业自己的企业文化。建筑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必须要与施工过程紧密结合,必须要切合企业的实际,要从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做到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而危机管理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应该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从企业文化的角度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危机管理取得实效。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的时候,就要将危机管理有效融入其中,使危机管理的作用和意义得以明确,使危机管理真正为建筑施工企业服务,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健康良性发展的有力保证。
建筑施工企业危机管理的具体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的危机管理包括危机和风险发生前的提前预防管理、危机和风险发生过程中的控制管理和危机和风险结束后的后期善后管理。在这三个管理阶段中,提前预防管理无疑是最重要的,只有消除了危机和风险发生的隐患,才能真正的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过程是安全的。而过程中的控制管理和风险结束后的后期善后管理依然重要,只有这三个管理阶段都做好了,才能有效的搞好建筑施工企业的危机管理工作,才能使危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所以,需要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危机管理执行到位:
一、建立危机和风险的识别机制,并对其进行有效评价
在危机管理中,要学会对危机和风险进行识别,要将建筑施工中的危机和风险按照其特点和危害程度进行区分,并按等级划分,使得危机管理工作精细化,达到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目的。此外,还要对危机和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价,使得每一个等级的危机和风险都是可控的。目前在成熟的危机管理方法中,已经将建立危机和风险的识别机制作为主要的手段之一,而对危机和风险的有效评价关系危机和风险的识别机制是否健全,所以,建立危机和风险的识别机制,并对其进行有效评价是加强施工企业危机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1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不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且还面临着发展的机遇,这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各方面管理及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加强控制具有关键性作用。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有效规范企业正常运行。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为了达到经营目标实现的目的,有时候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违规行为,导致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不规范现象。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及各个环节进行高效的监督及把控,针对企业内部运营过程中发生的任何问题,都能够做到快速反应,立即行动,进而充分的履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更有效地捍卫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所以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规范企业运营情况,从而建立健康的施工环境,保证工程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2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则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应该结合施工企业实际的情况,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过程中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则。
第一,适应性。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应该以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施工工程进行全面性、周密性及多样性的思考,严格履行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详细的规划,进一步改进企业管理的程序,能够有效的规避各种风险。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应该结合企业现在的管理状况,避免发生过高或过于严格的内部控制水准现象,从而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必须考虑到企业的近期及远期的发展目标及战略规划,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施工企业所面临的艰难及比较若的关节,不但要保证内控控制制度能够被普遍认可,而且还要确保有效及履行起来比较简单等。
第二,突出重点。企业内部控制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全部的经营过程,还波及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运营管理环节,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周密,而且还要突出重点,关于企业比较重要的组织机构、重要的业务及程序、具有风险比较大的关节应该实行严格的控制手段,对比较大的风险进行回避。比如,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材料采购等方面较为明显,那么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时,应该对这些环节加强把控。
第三,协调配合。建筑施工企业各个运营过程中,要求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及工作人员之间进行有效的配合,各个环节应该步调一致,业务操作一定要保持严密联贯,防止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产生中断的现象,使企业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及内耗降到最低,确保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联贯性及高效性。与此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执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部门应该是单独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内部控制以上的特别权力。
3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3.1建筑企业文化问题
目前,一些建筑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看作企业的外在形象和娱乐活动,注重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娱乐设施,以及员工的着装。但是,这并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内涵的体现,不能起到提高企业凝聚力的作用。
3.2建筑施工管理人员根本就不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达,社会经济逐渐发展,然而建筑施工企业并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仍然延用过去老套的方式进行企业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人自以为建筑施工不必使用高科技的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就能达到企业的运营目标,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越来越大。现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是企业依旧以项目管理为主体,从而造成施工企业内部的管理及控制缺乏条理性,不能有效地展示内部控制的关键性作用。
3.3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缺少科学性、合理性
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过程中必须符合全面性、及时性、合法性及有效性等基本规则,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准确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从而使生产效率大大提升。然而目前绝大多数的施工企业还是采用计划经济的方式,施工企业还可能同时进行多个不同的项目,因为每个工程项目的周期比较长,因此往往出现控制对策不到位的现象发生,最后对工程项目失去有效把控的情况,从而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使工程项目面临着严峻的风险。除此之外,在进行建筑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出现了恶劣竞争的现象,造成标价极低,而且这方面的内部控制也不完善,不能对工程项目创造的经济效益进行有效的保护。
3.4建筑施工企业对项目风险评估的制度不健全
根据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实际发展的情况来看,现在建筑施工企业不能有效地规避市场上存在的各种风险,原因是:第一,建筑施工企业对隐藏的风险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认为是市场竞争环境所导致的,并没有考虑到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也是风险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第二,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对市场行情进行充分的调查,为了能够尽快占领市场,缺乏对本身优劣等特点进行详细的研究,于是就立即答应客户的恶性压价及垫资的请求。第三,关于承接的项目,应该在进行全面的搜集相关信息之后,再对项目做出严格的风险评价,最后再做出是否投标的决定。第四,对于客户的资质、条件、资金等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价之后,再决定是否投标。然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很多项目的风险评估制度并不健全。
3.5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监控制度不完善
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内部监控制度能够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但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者认为,没有制定内部监控制度必要,因而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监控制度,导致参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能进行良好的内部控制活动,增加了企业的资源耗费,不利于企业营业利润的增加。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制定内部监控制度的时候没有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因而导致内部监控制度如同虚设,难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
4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4.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环境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人才才是企业最大的生产力。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特别是对中高层人员,这是做好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过程中应该主要吸纳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理念,然后结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及企业制度等其他方面,才能做出准确的决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另外,施工企业还应该建立健全企业考核制度,加强能者上的原则,充分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及积极性。
4.2加强风险预防控制策略
建筑施工企业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及暂时性等特征,施工企业必须进行风险预防知识的培训,逐渐健全、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可以采取对风险的识别、预警及评价等手段,预防及把控施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下面以规避财务风险为例,财务指标越精确,越能反应该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而做出准确的判断。把工程项目作为企业效益的源头,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项目部首先要把质量、安全、工期责任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人,大力开展标准化作业,坚持动态管理、节点考核,以一次成优确保全面创优,从而有效规避对业主承诺的质量风险;再者,要选准适合企业实际的核心技术作为培育对象,使之发挥持续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4.3内控制度应随企业情况变化加以调整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一定要大力加强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同时还需要不断加以调整和改进,一定要强化内部审计部门效率,从而在内部控制中不断发展。为了能够更好的减少建筑施工企业经营开支,如果财务部门较弱,可以将其变为外包单位,不断强化制度。
4.4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
进入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人才在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为了对内部的财务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在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之后,还要对与内部控制活动有关的人员进行教育,以管理者为例,企业要帮助管理者获得更多的与管理有关的知识,进而增强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对于内部控制的参与者来说,企业要增强参与者的责任意识,从而督促参与者按照内部控制制度从事相关的工作,进而提高企业生产的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4.5对企业内部控制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为了在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制定内部监控制度。首先,与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者来说,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然后再根据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制定内部监控制度,从而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督促与内部控制活动有关的人员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进行相应的经济活动,以此来降低企业的资金损失,增加企业的利润。
5结束语
总之,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企业更好的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要求,进一步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白淑萍.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浅析[J].现代商业,2010,(36):32-49.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
文章探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构成内容,阐述了建筑企业对于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注意的各个方面内容,以保证企业能够长期在行业竞争中占有优势。
1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和特点
1.1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建筑施工核心竞争力可定义为:建筑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部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竞争的能力。
1.2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根据以上对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长期价值性,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建筑企业的创建与经营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长期积累才可能在市场上立足。由于这一特性,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具备价值性的同时,还应具有长期性,才能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和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才能使企业存活于市场;(2)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竞争者难以复制模仿的,难以被替代的,且是稀缺的,但并不是说核心竞争力只有一家企业独享,而是指该企业拥有的某一竞争力水平比其他竞争企业都强,这一竞争力也可以是普遍存在的技能;(3)整合性,核心竞争力并不是指企业单一的构成要素,而是几个要素优化组合而成。虽然其中的某一要素可以外购,但外购得到的要素只有通过企业各方面的磨合,且适应企业长远发展之后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2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心层(质量、成本)、企业核心竞争力中间层(管理、技术、企业文化等)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外部层(工期、业主满意度)。
2.1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心层的打造
(1)质量的打造。建筑质量的打造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也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成品保护的质量控制,每一步都严重影响建筑的最终质量。但是我们很容易忽略关键的一步:打造建筑施工质量的最终目的———打造建筑品牌。品牌是建筑企业打造质量体系的最终归属,也表现了业主对建筑产品的认可。产品质量是品牌的基本要素,因此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2)成本的打造。成本就是效益,建筑工程项目的直接工程费用由人工、材料和机械使用费构成,所以,降低工程成本通常会从降低人工、材料和机械使用费入手,而制定最佳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使用新的建筑材料,也是控制工程成本的有效途径。从原料、人工和机械使用费中降低成本是最直接的方法,而勇于且巧于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新型技术和新型工艺才是在这个时代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2.2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中间层的打造
(1)管理的打造。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使工程项目在约定时间和预算内按照质量要求,得到最终的建筑产品。要实现对企业管理的打造,在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应以人为本,强化施工企业员工的素质;以施工班组为重点,强化企业的组织和管理;以技术为指导,强化施工的效益。(2)技术的打造。越来越多的应用现代新技术和新工艺,是目前使建筑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得以提高的必然因素,也是使工程成本得以降低的必然趋势。在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当今,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寻求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3)企业文化的打造。企业没有一定的企业文化做支撑,发展和壮大就难以实现。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当中应该充分融入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使其深入渗透。随着建筑企业走向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最终通过在建筑市场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2.3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外部层的打造
(1)工期进度的打造。进度打造的目的是要求承包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施工进度要求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施工进度计划是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各主体、各工序的顺利衔接与配合,并合理配置人力和物力资源,保证各分部分项工程按计划要求完成施工。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具有周期性,即编制进度计划、实施进度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最后是纠正计划的实施,并根据项目进行情况对工程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2)业主满意度的打造。信息时代,建筑施工企业已经越来越多的把注意力转向业主,转向围绕“获得和保持客户”理念下的竞争力打造。业主对建筑产品的满意度就是企业服务能力的体现。核心竞争力中心层和中间层的打造是建筑企业打造业主满意度的基础,而外部层业主满意度的打造则是中心层和中间层打造后所产生效应的外在表现。
3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企业发展战略将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展开。随着建筑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升级和愈发激烈,只有认真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采用合理的竞争手段和战略,才能够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企业具备持续前进和发展的原动力。
作者:郝东东 单位:山西省霍州市白龙矿云厦公司土建分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