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4:48
导语:在安全监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兽药市场监管措施
一、成效与问题
l.l监管成果2002年我市共立案查处兽药案件47起(其中有涉及配合饲料和预混料中不规范添加兽药的饲料案件8起),在查处的纯兽药案件中,取缔无证经营、无证生产兽药的22起(其中无证经营兽用生物制品案5起,无证生产销售兽药案2起),占案件总数的56.41%;违法经营违禁药品案6起(违禁的药品有呋喃唑酮、丙酸睾酮、己烯雌酚、氯霉素、土霉素残渣等),占案件总数的l5.38%;违法经营未标注主要成份兽药案l6起,占案件总数的41.0%;违法经营未经批准人药转兽用药的II起,占总数的28.21%;违法经营含量不足兽药案l起,占总数的2.56%;饲料加工点违法直接向饲料中添加兽药的1起,占总数的2.56%。
l.2存在问题我市兽药市场违法经营状况呈现七多三少一低的特征。七多为:一是饲料经营点无证偷卖兽药的多;二是养殖大户利用规模优势带卖兽药的多;三是在职乡兽医,尤其是村畜技员无证经营兽药的多;四是持证经营人员超范围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的多;五是合法经营者经营未标注主要成分等标签不合格兽药的多;六是人药未经批准擅自转为兽药销售的多;七是经营和使用违禁药品的多。三少为:严把进货验收销售质量关的少;建立完整兽药进、销、存台帐的少;经营的场所、仓库符合兽药经营陈列与储存要求的少。一低是:合法经营者整体专业水平低。实际从事购销活动的直接经营人员一半以上不具有专业资格或未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对兽医、兽药知识和法规知之甚少。
二、措施与对策
2003年兽药管理重点是进一步强化兽药监督力量,完善兽药审核,加大兽药质量抽检力度,提高产品合格率;大力开展养殖业产品兽药残留检测,认真清理、规范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继续推行安全使用各项制度,协助相关单位指导养殖场所科学合理用药;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和超范围使用药物添加剂的一切行为。
2.1积极宣传,为规范兽药市场营造良好氛围继续推行行政执法宣传回执制度。将兽药管理、禁用药清单、两院关于违禁药品的司法解释印制成宣传资料,一边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等多种形成广泛宣传,同时将宣传资料直接送给有关单位和个人,请当事人签字,将回执存档待查。这样让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并广泛参与,提高法规的社会知晓率,把规范市场秩序、确保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2加强培训,从源头上确保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结合,每年《兽药经营许可证》年审工作,对兽药生产、经营、使用者进行兽药知识培训。聘请专家教授讲授兽药、兽医法律法规以及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推广绿色兽药和饲料。通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职业道德观,规范市场秩序,从源头上确保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
2.3全程监管,依法整治,不留死角,为规范兽药市场秩序,确保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法律法规,重点对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加大监管力度。(1)取缔无证经营者,即未取得《兽药生产许可证》和超范围经营兽用生物制品者。(2)取缔四无产品,即无《生产许可证》、无批准文号、无产品说明及无产品质量合格证的兽药饲料产品;(3)没收违禁药物,对有严重违法行为人员给予行政处罚,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违禁药物和不按规定超量超范围使用兽药的违法行为。(4)按照减少执法成本的要求,对抽检的兽药产品先行初检,初检有问题后再送有关部门进行检测。
三、意见和建议
3.1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实行执业兽医处方制。一是初具规模的养殖场所,更要配备专职兽医,以确保兽药的安全、合理、有效。二是实行兽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销售制度,以此规范兽药经营秩序。
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事关百姓的生活,并且与农民增收以及社会稳定密切相关,目前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畜产品安全监管的重要认识,加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领导,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把疫病、兽药残留、“瘦肉精”检测、私屠滥宰等监管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顺利开展。
2强化动物防疫、检疫和监督工作,保障上市畜产品卫生安全
对于动物防疫、检疫以及监督工作要从以下方面来着手进行:一是要进一步做好动物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工作,有效地预防动物疫病发生。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以确保出栏和出厂的动物及其产品的安全。三是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督,严格查物验证,禁止无证动物及动物产品上市。
3实行动物产地生产全过程监管
畜牧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养殖场(户)的监管。对于养殖户要从以下方面来着手进行:一是对动物养殖场(户)、交易市场、屠宰加工场所以及运输环节病死畜禽处理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建立病死动物处理制度,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二是对动物防疫、兽药、饲料的使用、饲养管理等环节要严格执行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未能严格执行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的,要监管并予以督促改进。三是对于畜产品加工、运输等是否按卫生安全规范执行要进行严格监控,未能按卫生安全规范严格执行的要督促改进。
4完善检测体系,充实检测力量,完善仪器设备和检查手段,提高检测能力
要加大对兽药、饲料市场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监测,确保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而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完善检测体系,充实检测力量,对于检测体系是否完善要通过畜产品是否安全来进行最终检验。二是完善仪器设备和检查手段,通过相关设备以及检查手段的完善,来最终提高检测能力。
5建立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对于畜产品准入制度要予以足够重视。对于检疫合格的畜产品要加施合格标志,把无证以及未经检疫的畜产品要拒之于市场之外,使经营者严格按照市场要求的标准从事畜产品生产和经营,才能最终保证畜产品的安全。
6加强执法力度和宣传培训
从现阶段中小学安全管理的方式看,尚没有形成全面、规范、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校园安全事故,多是在事故发生之后进行弥补,少有从根本上预防事故发生。部分学校对校园安全工作不够重视,只是应付上级检查,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应试教育上。有些学校对校园安全比较重视,但缺少一套适合有效的事故预防管理方法。我国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从学生方面分析,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青少年欠缺安全防卫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任务相当紧迫和重要。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比较,我国学校现行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包括:问题纠正多,检查多,预防性措施少;有效的管理措施缺乏继承性;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不系统,不全面,没有形成制度化;学习安全管理制度和文件缺乏定期的评审和持续改进;重视伤害事故,忽视健康影响与教师职业病伤害。
2“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系统化模式
建设“安全学校”是指在实现学校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在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安全、环境和健康的管理措施,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力量,保障学生及教职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全面提高师生安全素质的学校。将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即OSHMS),又称系统化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理念,运用于学校的安全管理之中,用它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校进行安全和健康方面的管理,借以改变目前学校安全管理模式,将系统化的学校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作为学校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使学校管理的所有方面都与安全管理体系相结合,
2.1“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创建步骤
“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创建“可分为五个步骤:计划、组织、实施、评估和改进。
(1)“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策划与设计。计划、组织步骤是“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策划与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应该拟定“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实施程序。
(2)计划。在学校决定实施“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后,应成立工作小组,首先由学校初步状况分析(ISR)及初步危害分析(PHA)开始,了解学校的现行情况。初步状况分析(ISR)。通过相关部门颁布的学校适用的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与学校现在的执行情况比较,找出创建“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应达到的底限。初步危害分析(PHA)。对整个“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初步的危害因素分析,根据相关标准、学校的意外统计数字、已经进行的评估和安全检查找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初步找出学校存在的危害。如果学校没有意外统计数字、已经进行的评估报告和安全检查记录,那么在以后工作中,这些部分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补充部分。根据初步状况分析(ISR)及初步危害分析(PHA)制定学校的安全、健康工作重点,估计需要的人力、资源投入等。
(3)组织。在这个阶段,工作包括确定“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安全方针、职能分析和确定机构、职能分配和制定“安全计划”四个环节。确定“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安全方针;职能分析和确定机构;职能分配,即把“安全学校”管理体系中各要素所涉及的职能逐一分配到部门;制定“安全计划”。“安全计划”应该详细列出学校工作中遇到的危害及控制措施、学校内的安全及健康推广活动,“安全学校”体系实施的要点、步骤和程序。
(4)“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运行。“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运行就是执行“安全计划”、实现“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目标、保持“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和不断优化的过程。体系的有效运行,是依体系的组织结构进行组织协调,实施监督,执行考核,信息反馈,并通过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实现的。“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运行涉及组织学校的各个部门,学校应抓住体系设计的要求,按照严密、协调、高效、精简、统一的原则,调整学校的内部机构,并配备能胜任工作的管理人员,同时明确各部门的关系以及协调方式,牢牢抓好体系的运行机制。当体系运行中发现问题,要采取纠正措施体现PDCA的原则。
(5)“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评估和改进。学校对自身“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评估是为了检查与确认体系各要素的实施效果是否按照计划有效实现,它是对体系运行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目标所作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是“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一种自我保证手段。在“安全计划”中应该包括这个步骤。管理评审通过年度计划安排,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体系评估的重点为:制定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事故调查、处理情况;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实施管理体系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否合适;体系要素及其文件是否要修订;对体系符合性、有效性的评价等。
2.2“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这部分工作在制定“安全计划”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因为体系建立后的工作将依据该计划执行。同时,在制定学校的“安全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到PDCA的原则,将检查、持续改进的具体行实施步骤,列入计划。“安全学校”管理体系考虑制定“安全计划”时,计划中应该包括6部分内容,分别是:安全政策、安全管理、安全环境、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文化和与社区关系。各部分内容在学校的“安全计划”中应该分别详细的列出实施计划,包括现状分析评估、设立分步目标、实施原则、实施内容措施及最后效果的评价、检讨与计划修订。
3结束语
1.1建筑成本和信息管理出现的问题
建筑业在成本的管理的思想上比较落后,建筑业在控制产品的成本上的范围有所狭窄,它只是将生产消耗的费用算到了成本管理方面,而忽略了企业内部的其他的非生产的部门所花费的成本问题,比如在设计产品过程中的费用消耗……因此,建筑业在成本管理上过于局限,认为成本的管理也只是是一些专职人员,但是全员却没有参与到其中,因此,导致许多资金都浪费了。这样的成本管理会大大浪费建筑企业的成本,对企业的利益有极大的损害。另外,对于建筑业的成本信息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我国的建筑业发展的很快,但是目前还是处于学习阶段,因此,在一些信息管理方面存在很多漏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一些企业也不例外,但是建筑业对于信息的管理的技术水平不够,关于信息管理的软件的开发远远跟不上现在企业发展的进度,因此,在信息的管理方面会有很大的难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1.2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出现的问题
对于人们来说,建筑就是为人们服务的,因此,质量安全管理的问题也是关键所在。建筑单位在建设工程质量起的是主要作用,当然在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上就有一定的责任。建筑的原材料的质量差也会导致建筑的质量问题。由于建设工程企业为了保持利益的最大化,它也会对原材料的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要求有所下降,从而导致在施工的时候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相关部门只是重视最后的成品的质量,但是却忽略了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从而使建设工程看不到它本身的缺点,因此,不能进步更快。而且建筑企业的管理力度不够,会导致在施工的方面不会达到理想的状态,还会影响工作进度,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还拉低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其实除了施工单位和建筑部门本身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问题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上,我国的相关法律尚不完善,其实现在我国的相关法律并不是统一完善的,大多是地方政府的一些条例,但是它只是适合局部地区,还有就是我国建设工程发展的极为迅速,工程建设方面的变化也十分迅速,因此,现在的法律更新的速度很慢,远远不足以满足这样变化迅速的市场。
2对建筑管理的思考与探究
2.1完善企业自身的管理机制
现在的建筑管理管理机制跟不上发展迅速的建筑业的脚步。因此,建筑业也需要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企业要加强成本管理和建筑的质量管理,使成本更加全面化,除了生产成本还应该将非生产成本也加入当中,以减少出现成本的浪费的事情发生。还有就是质量问题的管理,要想在建筑的质量上他有明显的提高,企业自身就应该加强监督管理。实行建筑管理责任制,虽然不同的分工的工作重心不同,但是在管理方面的核心其实是一样的。建筑企业要明确建筑管理责任人与各施工生产单位的管理责任,规范建筑管理行为,制定建筑管理考核办法及奖惩制度,因此来加强责任制的可实行性。除此之外,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建筑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有良好的竞争与合作的工作氛围,从而加快建筑企业的发展和完善建筑的内部管理。当然在建筑企业内部一定的规章制度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严厉的管理中有不乏人性化的一面,要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2.2对建筑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管理
另外,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建设企业应该多引进一些技术人员,多培养一些技术人员,在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养成的同时,要树立执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企业可以设立一些经验交流会,邀请一些建设工程监督管理方面的专家进行演讲和培训,使工作人员对建筑监督管理的概念更加清晰,还可以在施工单位的内部进行工作人员的经验交流,加强工作人员的联系,是他们的工作更加协调,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让他们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高素质、高专业的人才团队来使建筑工程更加完善。企业还可以做一些策划,建立一些制度,来激发技术人员的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也就会间接提高了建设工程。在监督管理的方面,还可以多创新出新的管理技术,在现在的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支持建设工程中的质量监督。因此,加强对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2.3加强政府对建筑质量的管理
一、水电安全管理的工作特点、主要现状
水电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众多,由于很多的水电站建于深山、崇山峻岭、陡峭山坡中,加上设计、施工手段、施工环境、施工时间等的差异,使得水电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不可控性增大,复杂程度增加,使水电的安全管理难度增加。目前,水电安全管理工作压力大、安全隐患多,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不足;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将安全和效益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争取效益的同时放松了对安全的管理工作;安全管理人员的责权不相符,安全管理人员力量不足;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不够等等。
二、水电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点
1、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一是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并促进安全监管网络的建设,建立项目第一责任人为首的安全委员会管理机构。进行水电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以安委会的指导为基础,安全管理工作要按照“整体设计、集中组织、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的原则实施。克服长久以来的多头管理、多头执法的问题,减轻水电安全管理的负担,使监管力量分散到各级各地,逐步解决现存的安全会议多、例行检查多、危险排查少等问题。二是要完善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指导原则,开展对各级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劳动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安全法》、消防管理制度、奖罚制度等公司管理制度为依据,促使各个部门的人员清楚自己的责任,用严格的制度使员工的行为受到约束,推进安全管理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在安全管理部门,采用轮岗制度,使安全生产意识真正深入人心。三是划清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由于专门性的安全管理工作比较缺乏,当前主要存在于安全管理部门的问题是职责划分过多、专业性不足,必须成立专门性的安全管理部门;增加水电安全管理从业人员的数量,保证各项规定等能够落实到人,加强对水电安全的管理工作。
2、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工作有综合性的安全检查、专项安全检查,共同构成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安全检查活动要每月定期、不定期举行,主要检查水电站的设备、环境等,并及时准确地进行记录,然后对其中的安全隐患及时分析,采取有效手段进行预防。一些安全管理硬件一定要到位,比如消防水带、安全绳,充分利用宣传栏等进行安全检查记录公布等。完善水电监测设备、汛雨情测报设施、预警设施等。还可以制定安全日志制度,给安全管理人员发放安全检查工作记录本,在公司内网上设立安全检查日志管理一栏,监督安全管理开展实际工作,做好安全检查,及时巡查,不断纠正隐患,限时整改,防范风险。
3、做好安全管理培训工作
现阶段,水电安全管理任务繁多,安全培训的次数、效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具体是:在安全管理培训的认识上,认为其浪费时间、精力,缺乏培训的积极性;在培训的资金投入上,很多水电站不愿投入,让员工自费进行培训,员工不愿意;培训次数过少,安全管理培训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安全管理培训的进行必须是全员参与的,横贯全部安全管理活动,要加强对管理层的安全管理培训,增强其安全意识、丰富其安全知识。在水电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培训,提高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在水电站的高风险的环境下,安全管理人员也要取得安全员等相关证件,当地政府应该建立专业性培训机构,组织水电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获得相关证件。
4、危险源的辨识与防控工作的进行
一是要组织管理层开展危险源的自查和辨别工作。组织管理层按周进行危险源辨识活动,在每天的工作中,仔细查找危险源,加以辨别,明白危险源有哪些、怎样控制这些危险源,从而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比如通过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对物的危险状况进行消除;既要做好对人的安全隐患的制约,又要消灭掉物的危险因素;在人和物之间建立安全防护屏障,从而避免危险性因素。二是要尽快建立并完善重大事故应急处理以及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员工开展实战演习。重大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完成,要依照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比如做交通事故、消防、地质灾害、防汛预案,必须定期组织演习,不断发现问题,加以改进,通过认真的演习,对救援、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应急水平等有所提高,增强管理层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比如,应对泥石流地质灾害现象,必须提早了解泥石流发生的环境、天气等因素,知晓一些避灾措施,提高安全防范的意识、应急处理能力,在泥石流发生时确保尽快转移,避免灾难的发生。
作者:安钻萍
对护士的违法行为及时纠正,对潜在的护理隐患制定防范措施,使护理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多方面的教育培训一是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加强护士素质培养,注重护患沟通,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舒适的服务,让患者在就医期间有宾至如归之感,提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二是加强法制教育,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通过一些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学习教育,坚持依法护理,严格遵守医疗、护理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树立责任意识。三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业务学习,掌握新知识,对各种仪器的操作要熟练掌握,定期组织护理技术操作训练,通过强化护理技术操作,使护士的业务技术逐步走上正规化、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每个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一是合理排班,护士长在这一过程中知人善任,用人之长,做到新老人员合理搭配,力争使每个护士都处于最能发挥其才能的职位上,加强夜班护士力量,在患者量多时临时调配增加护士,避免超负荷工作。二是在工作中以人为本,要理解护士,善于关心和体察护士疾苦,护士长应尽可能照顾护士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需求;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加强药品的使用管理一是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查对制度,转抄医嘱后查、抄输液单后查、摆药后查、配药前查、给药前查、给药后查。查对内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有效期、质量,口服药还要核对规格。二是特殊用药或小儿用药者,在输液单上用红笔做警示标识,认真计算用药量,剂量太小时稀释后再抽取,以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性。三是每张输液单上只能抄写一个患者的治疗项目,遇有同名患者要在床号上用红笔做标识,执行后打钩签字,并注明执行时间。四是护士配液体时,打开一组药物,配制完毕放在指定地点后再开启另一组药,不可以同时开启多组药。五是特殊情况执行口头医嘱时,医生说完后,护士再复诵一遍,无误后执行,保留安瓿,并立即记录执行时间及用药情况。六是高危险药物如氯化钾、浓氯化钠等不能与普通药物混放,做好标识;物加锁保存。加强护士对药名、剂型或外观等相似或相近的药品的识别技能。七是严格输液配伍的安全管理,确认药物有无配伍禁忌,续加液体后要观察2组药无反应才可离开,严格按病情、年龄等控制静脉输液滴速,预防输液反应,控制输液药物的浓度。药物过敏患者标识醒目,体温单、床尾卡、治疗桌上均做标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一是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掌握洗手指征、洗手方法以及手消毒。二是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患者安置原则,加强传染患者管理,防止交叉感染。三是各种治疗检查前,认真检查卫生器材的有效期、质量、包装等,以保证使用合格的医疗器材。四是供应室人员要保证灭菌物品合格率100%。
及时采取恰当的救护措施认真执行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坚守工作岗位,经常巡视病房,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救护措施;小儿、昏迷、躁动患者要防止撞伤、坠床等,加床挡,使用约束带;地面要干燥无水,防止患者滑倒;行动不便患者活动时给予指导,下床时应搀扶,以防摔倒;给患者热敷时防止烫伤;长期卧床患者给予皮肤护理,使用气垫,防止压疮;使用特殊药物如化疗药、升压药、钙剂等防止外渗引起皮肤损伤;有各种导管的患者,要妥善固定,防止导管滑脱;加强危重患者的管理,密切巡视,保证急救药物和用物齐备完好、定点存放、专人负责、班班交接。做好对患者的识别和告知工作一是提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每个住院患者手上戴识别腕带;给患者做治疗检查前,让患者或家属自报姓名确认;手术患者,术前在手术部位做标记,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发生错误,主动请患者参与认定。二是认真履行告知义务,患者入院时告知有关规章制度和安全须知;治疗护理前告知接受治疗护理的项目、目的、如何配合、注意事项、副作用等;特殊治疗检查前应征得患者同意,履行签字手续;患者出院时告知出院后的疾病康复知识、饮食和活动注意事项、复诊时间等。
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风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不断增长,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逐渐增多,建筑业越来越显示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大,工期长,技术要求高,在建设工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因此,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均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风险,如果不加防范,很可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使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和安全目标不能顺利实现,甚至酿成严重后果。为此,就需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本文将对建筑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谈一些看法。
一、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识别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是要确定在建筑施工中存在哪些安全风险,这些安全风险可能会对工程产生什么影响,并将这些风险及其特性归档。为此,就需要了解建筑施工中主要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哪些及引起这些事故的原因。 下面将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分析发生这些事故的原因: 1、事故的直接原因 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CTB6442-1986)的规定,可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施工机具、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统称为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1)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①安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②机械设备、设施、工具等有缺陷; ③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手套、护目镜及面罩、防护服等)缺乏或有缺陷;④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主要包括现场照明不足、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混乱、交通线路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和地面滑等; ⑤恶劣的气象条件或现场条件,如暴雨、酷暑、严寒、台风、龙卷风、洪水、泥石流等易造成事故。 (2)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操作错误,忽视警告; ②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③使用不安全设备; ④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和工具等)存放不当; ⑤手代替工具操作: ⑥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⑦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吊车吊钩等); ⑧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⑨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调整、检查等工作; ⑩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⑧在必须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企业管理论文,忽视其使用; ⑩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等。 2、事故的间接原因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建筑物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②安全教育培训不够,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③劳动组织不合理; ④对现场工作缺乏安全检查或指导错误; ⑤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 工程管理人员可参考有关检查标准或规范规程及上述发生事故的原因,对照本工程的建设环境、建设特性、建设管理现状和工程技术文件等方面采用检查表法来分析可能出现的主要安全风险。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是安全管理中的必要环节,对于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并且获得关于它们的核心与外延信息很重要。而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是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优先权的基础,包括确定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 工程管理者可以采用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首先,识别出某一特定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重要的安全风险,列出安全风险调查表;其次,利用专家经验,对所有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进行评价。
三、建筑工程安全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法规方面。建设工程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也需要完善。据统计,我国自建国以来颁布并实施的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障方面的主要法律法规约280余项。其中以法的形式出现,对安全生产和和劳动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以及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这无疑对规范我国建筑市场,加强我国建筑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政府部门安全监督管理方面。一直以来,建筑工程安全监督都局限于大检查、标准化验收,而现有监督机构的安全监管人员正在做大量本该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员应做的工作。事实上,无论是从人员数量、工作范围、工作深度,安全监督人员绝对代替不了施工企业安全员应做的工作。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往往是以点代面。监督机构仅能发现检查的那几天的部分工程的安全问题,而对大量不在现场检查时工程的安全就无法顾及了。
3、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方面。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安全投入不足,在安全上少投入成为企业利润挖掘的一种变相手段,安全自查、自控工作形式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领导最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安全工作口头化,往往落不到实处。其次,企业安全检查工作虚化。安全工作有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没有形成严格明确细化的过程安全控制,全过程安全控制运行体系无法得到有效运行。而实际上,安全工作是保证利润的前提,如果一个工程在安全上出了事故,它的利润将受到非常大的损失。
四、加强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落实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
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能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对新进入的职工和调换工种的职工进行基础安全教育,包括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技术的一般规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明施工要求、工程基本情况、现场环境、施工特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另外施工项目要经常性组织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定期进行教育培训,对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规定、新法规进行教育培训,使之在施工项目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2、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材料、机械相当集中,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企业管理论文,在错综复杂的施工现场对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是施工管理的重点,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充分调动人的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对于违反安全规定的错误行为予以坚决制止,用人方面也要从人的身体状况和业务水平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控制。施工现场把机械、物料、及其他生产对象存放位置,存放状态,存放条件进行控制,体现“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原则。准确及时的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有效的控制,施工生产用电、特种设备作业现场、水灾、高空作业、滑坡、塌方危险地址地段、塔机作业、重点防火防盗区域、爆破材料的管理和使用、化学品的使用储存与使用、机械伤害等。
3、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
各地方应该有专门的建设工程安全职能部门,对重大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检查,并督促整改。政府官员应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尊重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施工合同,尊重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避免以不合理的行政命令干扰施工的正常进行。
4、监理单位安全监督是保障。监理单位作为整个工程建设过程的全程参与者,其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较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要重要得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树立“工程质量、百年大计”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切实履行法律法规的原则,积极保障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营造文明和谐工程建设环境。
1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信息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我国各个产业都开始对信息技术进行运用,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加入了这一行列。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提高管理质量、提升管理效率、促进科学管理。很多企业开始建设公司网,通过网络对自身事务进行管理,改善原有的工作方式,促进信息时代管理体制的形成,同时对众多企业资源进行整合,提升企业在这个时代的竞争力,让企业获得更高的发展空间。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其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信息化建设在我国企业之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行为,几乎每一个企业都在对信息系统以及网络设施进行建设,公司网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的标配。部分企业领导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视,在其中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力求提升自身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某些企业已经针对信息化建设制定了长远的计划,这些计划将在2~3年之内完成。安全管理问题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这一方面,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具有较大的差距,而且自身技术手段不够先进,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各个企业应该重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从整体上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
2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网络安全管理人员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进行的安全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因此,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素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在进行之中,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培养也处于初始阶段,他们的工作能力与素质还达不到各个企业的要求。相比于对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引进,我国企业更热衷于对各类杀毒软件、安全软件进行购买,没有对培养网络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正确的认识,也没有将招聘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列入到自身的工作计划之中,这就导致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缺乏,即使有也不具备相关的能力与素质,在出现安全方面的问题时很难将其进行解决,给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增加众多风险。
2.2企业员工安全管理参与度较低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为了让在企业中工作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够使用安全、高速的公司网络,让企业员工了解到网络安全以及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平时使用网络时增加自身安全意识,但是很多企业没有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安全管理方面的教育。企业员工不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以及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更不知道如何进行安全管理来消除这些安全隐患,在网络安全管理方面参与程度较低,不了解与网络安全以及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自身网络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进行处理,对自身管理、工作成较大的影响。
2.3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安全保障,可以保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但是目前,我国各个企业的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很多关键性内容在体制中没有进行规定,这样的结果就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面临安全隐患的威胁。内部管理较为松散是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的直接体现,正因如此,很多与安全管理相关的指令不能被全面地了解、认真地执行。安全监督机制是安全管理制度最为致命的缺陷,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督,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众多行为无人监督、无人管理,相关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操作失误,由此而导致安全问题,部分人员甚至会进行违规操作,但是由于无人进行监督管理,一旦出现问题,企业无法找到直接责任人对其责任进行追究,并解决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3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安全管理的对策
3.1培养专业安全管理人员
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安全管理,需要有人参与其中才能够正常进行,因此,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各个企业应该对这一点有着清醒的认识。企业应该注重对专业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培养,提升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素质,让他们能够符合时展的要求,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为企业解决众多安全管理问题。同时,企业可以外聘专业管理人员,让他们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在进行工作的同时要求原有的安全管理人员学习他人的工作方式与工作方法,以此对自身的技术水平进行提升。企业应该针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制定奖惩制度,以此来提升安全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改变他们对自身工作的态度,让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2向员工普及信息安全管理知识
企业应该在内部进行与信息化建设以及安全管理知识相关的讲座,让每一名员工对自己正在使用的公司网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晓其中的建设过程以及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安全管理问题,认识到公司网络信息安全对自身的重要作用,提升自身的信息安全管理意识。每一名企业员工都应该积极参与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安全管理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出自己作为企业主体的作用,在企业进行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企业应该培养全体员工处理安全问题的技能,让每名员工都具备在网络上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促进员工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3.3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各个企业需要了解安全管理制度对自身信息化建设以及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同时知晓自身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及时对自身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避免因此而遭受重大损失。在安全管理制度中需要加入监督管理、风险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让安全管理制度可以进行更加全面的管理工作,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预警方案;对安全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避免失误操作以及违规操作的出现。减少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让每一个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能够使用良好的企业网络,让企业自身的网络安全以及信息安全得到保证。
作者:李雯 单位: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1法律意识淡薄
在建筑施工现场,很多企业的设计方案和工艺措施的执行都未按遵从法律规定,安全教育执行不到位,多数为形式主义。而施工现场的脚手架也未依照国家指标搭设,且周围杂物较多,所用材料不规范,这些都未按照法律规定执行,是重大事故的诱因。
1.2施工现场监管不到位
建筑施工的一个特点就是劳动密集性,但是多数从事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这就导致施工管理较难。而且,在施工现场上,施工工具随意堆放、施工材料规整差、施工步骤不合理等现象多发,从事人员之间没有协作精神,现场没有严格的纪律管制。
1.3建筑施工单位不重视
建筑施工单位的领导安全意识薄弱,对经济效益的重视程度高于人员的安全,这就导致安全生产的责任制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甚至于一些单位未签订安全保证责任书。部分单位为了节省开支,不设置安全员或者监督人员较少,且专业能力不达标,导致施工过程中无人监管或者监管不到位。
1.4安全监管投入不到位
建筑企业为了降低项目成本,缩减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费用和保障设施,安全管理所需的资金配备较少,导致事故频发,影响恶劣。甚至于有些施工企业完全忽略安全管理,不仅不进行安全教育,施工过程还存在违法行为。有些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利益,在采购环节大打折扣,降低建筑质量,而监理单位也未履行自身职责,造成安全隐患。
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对策
2.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完善安全生产责任管理制度
安全施工和企业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安全施工直接关系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管理人员要做好安全意识教育工作,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避免出现安全隐患。首先,责任到个人,制定奖罚制度。其次,通过对设备故障率、事故起数以及人的精力等方面的评判找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完善责任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能够提高施工的安全性,每个员工都明确自身在安全施工中的责任,一旦事故发生则追究责任。
2.2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利益,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施工安全。在采购材料时要做好调查工作,对比市场上的材料,开阔进货渠道,采购部门还要简化采购环节,避免中间环节出现材料偷工减料等情况,对供应商提供的材料进行检验,确保材料合格。材料发放要进行跟踪,避免施工现场中有材料随便堆放现象。
2.3加强监管力度
建立专门的安全监管部门,对监管人员专业能力进行考核,确保其能力合格;制定监管制度,责任到人,每天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细节进行检查,避免微小隐患,发现隐患后要立即根据有关标准和施工现场情况进行整改。
2.4加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结合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纸,对工程施工的工序进行合理优化,落实施工方案,有效的管理施工组织。对已经完成的工序进行测量和排查,确保每个工序都符合标准和施工要求。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熟练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确保各个施工工序的规范性。
2.5做好施工前的管理工作
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建设工作做好准备,通过图纸和技术人员对施工的难点、重点以及易出现安全问题的环节进行讨论和分析。负责施工现场管理的工作人员要对施工中的各管理项目熟悉,确保在管理和施工中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在工程开建前,将组织工作做好,对多使用的机械、采用的技术和所用的工程材料要全面了解,做好质量工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科学计划、落实方案、符合规范。
2.6建立信息化的安全动态管理模式
息化安全动态管理模式依靠的是计算机技术,建立动态管理平台,实际上是采用信息技术,将施工安全进行分解从而分配给不同层级的相关人员,也就是精细化和责任化一体的计算机系统。这个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工程的进度查看最新的安全规范,对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进行计划并指导到实际的工程施工中,从而减少因沟通或者技术等因素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动态查看工程进度,安全管理的计划和引用情况清晰化,可以将整个施工阶段的安全重点准确的传达给施工和监管人员,从而避免了粗放式管理中出现的隐患。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