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4:52
导语:在工科实践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筑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我国还刚刚开始,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但可持续发展主要强调的是发展。
2.科学技术是可持续发展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为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六项保障措施:即运用行政手段,运用经济手段,运用科教手段,运用法律手段,运用示范手段,加强国际合作。这六条缺一不可,但以运用科教手段为基础。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技术、先进的制造技术以及环保技术的发展,为缓解资源短缺、抑制环境恶化、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强有力的支撑。
3.科学技术的现状决定了中国人的消费方式
同样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也有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缺乏、基础性研究工作严重不足,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我们不能无视眼前的问题,更不能幻想可持续发展会自动实现。因此,加强基础性研究,加强技术创新,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目前所面临的中心任务。当然这是一个缓慢而持久的过程,因此我国目前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改变我们的消费方式来适应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使用更少的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和对健康、安全的危险等等,来逐步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4.我国的建筑业及其施工是能耗与污染的大户
建筑业是目前对天然资源和能源资源消耗最高、建筑能耗已接近中国社会终端总能耗的30%,同时也是破坏土地最多、对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是对不可再生资源依存度非常高的行业。
据统计,每年建筑工程的材料消耗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比例大约为:钢材占25%、木材占40%、水泥占70%。我国水泥产量目前占世界总产量的50%左右;据测算,60%的水泥用于商品混凝土或现场混凝土的拌制,则全国混凝土总的用量约为15亿m3,由此估算用于混凝土中的砂、石、水泥等基本原材料年用量分别约为10.7亿t、17.3亿t、5亿t,每年须开采砂石近30亿t,资源消耗数量惊人!
砖瓦行业是对土地资源消耗最大的行业,目前实心粘土砖在我国墙体材料中仍占相当大的比重,是我国建房的主导材料。我国至今仍有砖瓦企业约8万家,占地33万多hm2,每年烧砖7000多亿块标;隹砖,取土14亿m3,相当于毁坏土地了万多hm2。
其他建筑材料如玻璃、纸面石膏板、轻钢龙骨、塑料型材、建筑涂料、防水材料等等这些材料的生产与消费,同样消耗了数量惊人的自然资源。
我国建筑工程的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要高,反过来,我国对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比例却很低,也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还有液压设备液压油泄漏的污染,柴油设备引起的空气和噪音污染,水泥加工和运输造成的空气污染,沥青池、石灰池所造成的空气污染等等由建筑行业引起的污染也很严重。
5.我国建筑施工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依据我们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这些问题要完全到解决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5.1材料的使用和资源的匮乏
我们目前所用的模板中,常用的有木模、组合钢模、竹子模板等,但由于我国森林资源匮乏,国家提倡使用组合钢模、竹子模板等,但从使用的方便性和保证工程质量(不漏浆)的角度看,木模是比较好的,因此目前相当多部分的工程还在使用木模。
还有用于围护和承重的砖,由于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国家提倡使用利用工业废料制成的砌块,尽量少用或不用黏土砖,但从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隔音效果以及砖的质量和制砖的污染等方面还是黏土砖好。
5.2液压设备的优势与漏油问题
目前土方工程机械有90%为液压操作,且相当部分设备为国产设备,时有机械油外漏问题,不仅造成对土壤的污染问题,同时还造成资源的浪费。但液压操纵设备较钢丝绳操纵设备的力要大,吃土深,使用方便,施工效率高,目前在建筑行业使用非常普遍。
5.3柴油锤的污染
在预制桩的沉桩方式中,由于柴油锤较其他沉桩锤使用方便,沉桩质量容易保证,技术容易掌握,价格也合适,目前大量使用柴油锤,从而引起噪音和空气的污染严重。
6.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6.1基础施工中避免污染、节约资源
基坑的围护尽量采用可回收利用的钢板桩,不仅钢板桩密封效果好,而且可节约资源。沉预制桩尽量采用震动沉桩,避免柴油锤的空气和噪音污染。在深基础中,尽量设计成现场灌注桩,可避免预制桩的接桩和截桩所造成的材料浪费,还可减少配筋,做到尽量节约资源。
6.2混凝土施工中避免污染、减少浪费
在受力钢筋的连接中,尽量采用目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的机械连接,机械连接避免了传统焊接的明火、空气的污染,而且操作方便、安全、连接可靠。混凝土投科中的投料顺序,要注意将水泥夹在骨科之间,避免水泥灰扬尘,造成环境的污染。尽量采用商品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可减少砂石现场散堆放、倒放等造成的损失达5%~7%,节约水泥10%。混凝土的养护尽量采用太阳能、洒水等自然养护,以节约能源。
6.3工人偷工造成质量问题和浪费应该尽量避免
公路是由路基和路面组成,路面则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组成,为了节省材料、降低费用,我们往往作成几个面层和几个基层,而工人有时工作不负责任,想到反正上面还有几层,因此不认真施工,不仅造成公路的质量问题,还加大了上层好料,造成浪费、提高了费用。内外墙粉刷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教育工人尽量避免。我们应该大力推行每一次施工到位,减少耗材、耗能和环境污染。
6.4废弃砖瓦在建筑工程中的再生利用技术
城市老建筑和小城镇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砖混结构,这些建筑报废后产生的大量废弃砖瓦将可以在建筑工程中得到重新利用。
在废弃混凝土公路的处理上,我们目前进口的设备“平地王”,可将废弃的公路的混凝土破碎成大小均匀(约2~3cm)的颗粒,重新利用其作为混凝土的骨科使用,这就是国外推行的公路路面再生和废旧材料的利用,既去掉了破碎的混凝土路面,减少了污染,又利用了废料,节约了资源,可谓一举两得。
6.5加强工地现场管理
加强工程物资与仓库管理,避免优材劣用、长材短用、大材小用等不合理现象。尽量就地取材,减少建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坏及浪费。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使建筑垃圾产生量占建筑材料总用量的比例尽可能降低。工地还要重点加强对沥青池和石灰熟化池的管理,减少空气污染。
7.结束语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且我们面临着技术与经济的困难,需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在引进国外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同时,发展我国建筑施工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工程机动车污染控制技术,建筑垃圾处理处置、废弃物的再生与利用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装备等等,来加快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步伐。
在本科教育中推行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学生可对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和应用,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开拓创新,达到创新的目的。
一、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概念及如何实施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过程具体如下:项目一般由3~4个成员组成,在指导教师提供的一个或者多个研究课题中选择;对这些课题有兴趣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并和教师进行联系,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团队对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的内容、课题的思路和方案等进行研究。整个项目需要经历团队的组织、项目的申请、项目研究和实施、项目结题等过程。
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在本科教育中的作用
(1)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有助于大学生开阔眼界,丰富在校的学习生活,提升动手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对知识技术的了解,有利于他们对以后工作的了解,提高认识。
(2)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有助于学生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现在的很多高校学生都注重学习课堂上的知识,却忽略了在实践中的运用。通过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增加了大学生和社会的联系。学生可以走出校门,与社会进行联系,在外出调研、采购和联系加工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看清楚了现在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和技能知识,可以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些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片面追求高大上。在申请项目时不顾课题项目的实践性,只图吸引大众的眼光,而实际脱离了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初衷,导致很多项目不能顺利完成。
(2)学校教学计划上的滞后。很多创新训练项目都是为大三、大四的学生准备,很多学生都会在此时准备毕业论文,投送简历,寻找工作等,这样导致他们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创新训练项目中。很多学生都会为了结题而草草了事,他们不会从中获得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给他们带来的实践意义,违背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初衷。
(3)一些大学生在知识内容的准备上还有所欠缺。如需要运用到很多相关专业知识,涉及的层面也很广,他们现在所准备的知识还有所欠缺。在动手实践方面,还不能完全正确使用和操作,由此耽误了课题研究的进程。
四、几点建议
(1)学生应该尽早参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尽早参加有助于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课题的研究和探讨,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学生既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课题,也能让他们在宽裕的时间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2)大学生在设立实践创新项目时要有所突破,积极创新。摒弃片面追求高大上,既要使项目合理,又要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让他们学习的专业知识在项目中得到充分体现和运用。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建筑施工;教学
教育评价这个术语多年来一直被狭义地理解为教育测量,又进而被限定为教学测试。在教学实践中,只重视测试形式,忽视非测试形式的现象更为严重。其实,教育评价的对象十分广泛,教育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教育评价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同功能,分为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种。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而传统的评价方式存在着过度强调应试能力的培养,阻碍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自主性的发挥等诸多弊端。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质性评价,能够为师生提供促进发展的信息,其目标在于改进教学,促进发展及提供决策依据。形成性评价强调评价的形式、内容和方法的元化,适合建筑施工技术教学的特点。
1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形成性评价理论是综合人文主义、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从而设计出的一种评价方式。
人文主义将动机描述为可以使人成长发展及实践其潜能的内在动力。学习者的动机取决于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好的教育是鼓励学生将自己看作是有能力的,有价值的,可以自我学习,并且鼓励他们自觉地做到行为一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的驱动下,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因而各人的知识建构方式不一定相同。
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学习和评价的观点都由原来的一味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从评价具体的、孤立的技能转变成整体和跨学科评价。
认知心理学已接受了一种构建主义的哲学,也就是当学生们构建自己的学习时,他们学的最好;运用自我评价时学的最好;目标明确时学的最好。
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盲目的,以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评价自己的学习及进步。
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也就是发挥潜能和实现自我的过程,认为人的潜能和价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潜能是主导因素,是价值的基础,环境是限制或促进潜能发展的条件,其作用归根到底在于容许人或帮助人实现他自己的潜能,人的潜能及其社会价值并无矛盾,创造潜能的发挥具有最高的社会价值。
人文主义、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在过去的四十几年中已对如何使学生们学习得更有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综合上述理论成果来设计评价方式,可以创建出更有效的评价模式供教师借鉴,这些评价方式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机会,使其能知道自己了解了哪些,可以做些什么。
2建筑施工教学中引用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大土木工程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土木工程中各主要工种工程的工艺原理、施工方法,以及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因此内容覆盖面广,实践性极强。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式还是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考核的方式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而学生具体学到什么程度,将来工作中能利用多少都不清楚。而形成性评价强调过程性,用评价来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从而使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能够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参与教学中,主动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弥补目前教学方法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
3形成性评价在施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3.1评价形式的多元化由传统的单一教师评价形式改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主体,使学生从被动受评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将施工课程教学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例如施工技术中的混凝土浇筑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内容完成后,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学到的情况,并与实际工程相对应,同学间互相评价,了解同学的学习情况,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学生可以说出他们的忧虑,听取他人的观点,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可以弥补教师评价等外部评价的不足,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3.2评价方法和内容的多元化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试和考试来检查学生对施工技术这门课的学习情况,倡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形成性评价方式有座谈、访谈、测试、生产实践、课程设计等多种方式。
例如布置实际工程情境作业。将在施工现场常见到的问题设置成情景作业,布置在课堂上,并且将大家所得出的结果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即培养了同学们交流学术问题的习惯,也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进行几项施工实习操作,如施工技术中讲到绑扎钢筋的方法时,可以直接带学生到校内实习工厂进行绑扎钢筋的实践操作。在绑扎钢筋的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了解绑扎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满足规范的要求。并对学生实际操作的结果进行评价,促进学生认真领会其中的要领。
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举办专题讲座,主要讲授一些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法、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等,同时也可聘请有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来讲课,使学生了解现代建筑施工中的最新前沿知识。同时讲座结束后,让学生自由提问,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指导下一阶段的教学[2]。
加强生产实践的考核,生产实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是整个实习过程仍是在指导教师控制下进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工地的巡视检查与指导,分期递交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后检查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情况鉴定,在组织实习答辩和认真审阅学生实习报告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考核[3]。
改革课程设计内容,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作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检验,也是为培养学生日后从事施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必要手段。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课程实际中的一部分,力求课程设计的最后成果达到施工的要求。通过课程设计的学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通过对课程设计内容的考核,有效的促进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提高[4]。
关键词:本科;工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综合素质;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085-02
工科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生教学环节中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人才培养质量全面的、综合的检验。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或设计,进行科学研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重要教学形式,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评价和检阅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通过一次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的能力,理论分析和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设计、计算、绘图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为学生日后参加工作或者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探讨高校工科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对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析了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的特点,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改革探讨与实践,推动本科教学改革。
一、毕业论文在本科教育中的作用
在大学本科教学中,毕业论文作为一种学术性论文,是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锻炼和提高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研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能够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向学校所交的最后一份综合了知识和能力的作业,而不是学生所学知识的简单运用。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是教师对学生所做的最后一次执手训练。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写论文在他们的经历当中还是第一次。他们在导师的指导下,更加认真、深入地分析问题,把握事物的规律,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去突破、创新和提高[1]。形成论文大纲,依据大纲完成论文初稿,经过不断修改,最后形成论文。这一过程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2.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科学严谨精神。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开展科学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创造科研成果的过程。从毕业论文课题项目的确定到实验方案的实施,从文献资料的查找搜集到论文的写作完成,从论文的评审修改到参加答辩,无不在浓厚的学术气氛中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生动反映,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次全面反馈。
3.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写作水平。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各种写作前的准备,包括对论文框架的初步设计,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实验设计,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各种数理分析,作图等。毕业论文能否撰写成功,最能反映一个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毕业论文写作的训练可以很好地锻炼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养成良好的学风和文风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3]。
4.毕业论文是毕业生留给学校的一笔宝贵财富。教学是一种双向交流的过程,学生从学校获得的是文化知识和综合素质,同时,学生也用自己的才华、见识、道德以及党性修养等方式给学校和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毕业论文则是学生留给学校的另一份特殊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学校可以用它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启发教育后来的学生。可以用它来分析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填补这些领域科研的空白;还可以推荐给有关部门或报刊杂志,以扩大影响。
二、当前工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工科本科毕业论文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的、综合的检验。近年来,对我校本科毕业生调查分析发现,在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1.毕业论文教学工作没有受到充分重视。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教育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但毕业论文的教学在许多学校一直都不太重视[4]。一方面,很多高校都没有开设论文写作指导的相关课程,在教学中也未讲授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甚至没有举办过相关的讲座。换言之,学校未给学生提供毕业论文撰写的教学帮助,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仅局限于指导老师在毕业之际给予的短暂性指导。另一方面,一部分毕业生会认为找到一份好工作远比做好毕业论文更重要,将大量的时间花在找工作、化工实习上,即使是学校开设的论文指导课也很少有学生来上。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毕业论文的写作缺乏热情,也就无法使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等环节顺利展开,所完成的毕业论文质量自然就下滑。
2.指导教师指导力度不够,对学生毕业论文投入精力不足。高校教师任务量大,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同时承担着大量的科研工作任务,同时有些教师忙于自己的工作和校外的业务,对学生毕业论文实验指导不多,科研态度不够严谨。教师的懈怠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质量。
3.学校缺乏严格的论文评审机制,对论文评审缺乏合理性。本科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与其他课程考核形式不同,论文的评审主要依靠指导老师的主观评定,加上目前各高校对本科论文的答辩大多流于形式,既没有比较具体的评定细则,也缺乏严格的考评机制,因而在论文评审过程中会因为一些人为因素而产生不合理的问题[5]。
4.其他一些因素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除了上述主要的原因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还受到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如实验室资源不足,本科生数量太多,导致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根本不够用;还有实验室药品不足,即使本科生想做科研,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根本完成不了预期实验。这些都是造成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重要的原因。
三、我校工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
1.学生要认真选题,教师为学生选题严格审查。毕业论文选题,我院近几年采用学生和教师共同选题,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实验题目,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专业和学习需要选题。这样,教师发挥自身优势,针对自己熟悉的领域对学生悉心指导;学生也能配合其学习的专业特点和自身兴趣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实验设计。这样的毕业论文实验出现了双赢,学生爱做,教师爱指导,毕业论文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2.高校鼓励学生多进实验室做实验,允许学生提前完成毕业论文。学校为了给学生赢得更多的考研以及实习时间,使得毕业论文与考研和实习都不发生冲突。学院鼓励学生多进实验室做实验,让学生尽早完成论文实验内容。这样学生不但不耽误毕业实习就业时间,也为考研赢得了时间。同时,也避免毕业时期高峰进入实验室,导致实验室拥挤、设备药品不足的缺憾。
3.高校要为学生开设专门的论文指导课。由于本科生第一次接触到毕业论文,并且对毕业论文了解不够,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写作。鉴于此,学校应开设论文指导课程,定期举办论文写作指导讲座,传授学生论文写作知识: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明白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兴趣;另一方面,论文写作指导课程通过对论文写作规范、基本结和框架,以及写作思路进行系统讲解,让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有全面的认识。
4.高校要积极搭建并完善教师指导工作的考核机制。本科生可以采用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行导师制度。学生自己的写作态度和自身写作能力对于论文质量起着决定作用,但指导老师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建立并完善教师论文指导工作的考核机制,对教师的论文指导工作定期检查和考核,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指导老师的责任心,促使他们在本科论文指导工作中尽职尽责。学生可以一边学习专业课,一边做毕业论文实验,在毕业论文实验项目中还可以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这样既发挥了教师学术优势,又有利于指导学生。
四、结束语
本科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是结合我校工科学科特点,对工科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改革探讨,进而推动本科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考研或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9):78-79.
[2]项金枝.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6):295-296.
[3]黄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4):96-97.
关键词:理工科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教学质量 实践探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理工科教学中最重要的集中实践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检验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一学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因此,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直接反映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然而,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新形势下学生就业的严峻性,各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普遍都存在下滑趋势,如何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如何通过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来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目前高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针对当前理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几年来的实践探索,提出一些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
为了规范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我们学校建立了学校、学院、指导教师三级管理体系。学校制定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办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等规章制度,进行宏观地管理;学院制定了详细的实施细则,明确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流程及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使每位教师和学生都能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管理;指导教师则具体负责学生的管理和指导,保证学生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要真正做到对毕业论文(设计)规范管理和监督,学院对毕业论文(设计)三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监控,前期学生完成查阅文献、文献综述、开题报告,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制。中期重点检查工作进度,学生提交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英文文献翻译和进展报告,指导教师提交工作日志,学院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和学生,做到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了毕业论文(设计)能按时按质完成。终期检查包括学术不端检测、答辩和成绩的评定以及毕业论文(设计)材料的归档。三个阶段的检查都分为两个层次:教师自查和学院督导专家检查,对不能及时完成各个阶段任务的学生首先提出警告,在规定的时间内仍然不能达到要求的学生,经指导教师和督导专家审议,不能参加答辩。这既保证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严谨、高效的学习习惯。
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学院完善了评阅制度。学生的论文(设计)除了由指导教师评阅外,还邀请相近课题组的两位老师进行交叉评阅。在答辩环节,学院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答辩阶段采取三级答辩:预答辩、小组答辩和公开答辩。预答辩由指导教师负责组织相近课题组的学生进行答辩;小组答辩由学院统一组织安排各专业分小组正式答辩;参加公开答辩的是各答辩小组推荐的优秀学生和答辩成绩为及格的学生,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各专业负责人、教授等组成公开答辩委员会,如果二次答辩不能评为优秀,则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评定成绩,从而保证了优秀论文(设计)的名副其实。相反,如果在小组答辩中成绩为及格的学生不能通过二次答辩,则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为不及格。
二、加强思想教育,做好动员工作,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由于扩招后导致师生比例失调,一名指导教师要带6~10名学生,同时教师承担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因此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足;对于学生来说,找工作、考研面试、工作实习正好和做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冲突,学生无法保证能用心做好论文(设计),加上工作单位、考研深造的学校对毕业论文(设计)也不重视,学生也就应付了事。针对这些问题,学院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第一,学院召开毕业论文(设计)动员大会和师生见面会,一则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明确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二则让指导教师和学生能面对面沟通交流,对课题的性质、要求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减少了学生选题的盲目性。
第二,学院调整了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从第七学期后半学期开始,学生可以提前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由于学生在这一阶段课程不多,课余时间充裕,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特别是选择就业的学生开始一些阶段性的实验或毕业实习等工作,避免了学生忙于应聘或考研造成的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的缺失。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也带来了教师积极性的提高,保证了学生论文(设计)能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
三、严把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关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质量也是影响论文(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选题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有的选题过大过难使学生无从下手或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满意的结果;有的选题过窄,工作量明显不足,也容易导致抄袭现象;设计类选题过少,一则是因为教师缺乏工程背景,二则学校更重视论文。因此,学院采取了一些方法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首先,学院严格遴选具有教学和科研经验的副教授以上职称或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对初次带学生的教师,还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加以指导。对于具有讲师职称的教师可以加入到相关课题组辅助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不仅使年轻教师得到了锻炼,也减轻了指导教师的负担。对于工科的指导教师普遍设计能力弱这一现状,学院一方面在制度上保证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要进入工厂或设计院进行至少半年以上的工程实践锻炼,同时也与企业联合,聘请有能力的专家担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有助于学生紧密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制定科学的选题审查制度。由学院学术委员会对教师申报的选题逐一进行严格审查,保证课题的质量。选题来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省基金项目、企业攻关项目等,体现了选题的多样性原则,满足了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要求。选题实行一人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工科专业,设计类题目要求达到80%以上,要求选题要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指导教师要带学生进厂实习,提高设计的实用性。
四、强化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指导
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不仅要发挥主导作用,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在任务下达书中明确任务,召开小组开题报告会,介绍选题的背景、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实验方案、时间安排提出建议,最终明确方案,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怎么做?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仪器设备的培训。在指导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实验或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中期检查中,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做阶段性实验的汇报,总结前段时间的实验结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计划,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整个的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更多地是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鼓励学生质疑,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建立奖励机制,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为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学校每年都要对获得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以及优秀指导教师在全校范围内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并把评选出的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作品装订成册。
经过3年的改进和探索,学院通过制定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证了这一实践环节的顺利展开,教师积极申报选题,认真指导学生,发挥了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也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很多学生都能够按计划出色完成论文(设计),文献检索和综述能力、初步地开展实验或设计的能力、论文撰写、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为学生继续深造或从事实际生产、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2]黄世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高教研究,2003,(3):81-82.
[3]田玫,王晶,姜艳丽,杨丽娟,陈宝久.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12):142-144.
[4]吕芳.工科本科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156-157.
关键词:科技查新站 ;建设 ;查新工作;注意问题
要建成一个好的查新站,首先应明确“查新”及“查新机构”的内涵。科技查新是指对某一课题(包括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收集检索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并与委托课题相比较,从而为确定该课题的新颖性和先进性提供有效的文献依据,并出具查新报告的过程。科技部在2000年12月颁发的《科技查新规范》中又明确指出,“查新是科技查新的简称,是指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按照本规范操作,并作出结论”,“查新机构是指具有查新业务资质的信息机构”。科技查新为科研管理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科技成果及新产品的鉴定和奖励、专利申请及科研立项的评审等,提供了可靠的文献依据,因此,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图书馆从1990年开始计算机检索工作,于1999年6月成为山东省科技情报所查新代办站,是国家一级查新代办机构。在2004年6月石油大学图书馆又被教育部批准为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几年来,查新站进行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现代化设备、网络及技术设施建设、查新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及档案管理建设等一系列建设,为石油大学校内外用户课题立项、成果鉴定、申报奖励、申请专利等查新课题1500余个,遍及油气田勘探、油气田开发、油气钻井、油气储运、石油机械、化学工艺等各个学科。
通过几年的查新工作,我们认识到,要建成一个好的查新站,做好查新工作,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的查新意识
查新意识,实质上就是用户的信息意识。我国的查新用户对查新缺乏真正的、自觉的需求,往往是因为科研管理部门的要求和规定而使他们不得不进行查新,属于一种被动行为。工作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在项目验收前几天乃至前一二天,查新用户才匆匆忙忙到查新站申请查新,给查新人员造成很多人为困难,这样很难保证查新工作的质量。而对查新用户来说,似乎只是为了一纸使课题验收顺利通过的空文。为此,我们应对查新的意义、内容以及通过查新取得的科技、经济效果进行广泛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查新意识。使科研的主管部门和科研工作者了解到查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减少科研工作的盲目性,避免重复浪费。
(二)搞好信息资源建设
提高信息资源保障能力,加强现代化检索系统建设,是保证查新质量的重要条件,从事查新工作的单位,要求具备至少10年以上完整的、连续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有完备的成果、专利、产品的检索手段。在当前文献经费短缺的情况下,为满足查新对文献的基本要求,应重点订购查新利用率较高的文献。一般应尽量订齐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检索工具及外文主要检索工具,订齐我国的专利文献,还应根据本地区科技、经济发展战略,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同时还要重视和加强国内、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的建设,积极引进和建设有关的数据库,这是顺利开展查新工作的保障。另外,由于查新涉及的范围广、时间跨度大,任何一个查新单位的信息资源都无法满足各种查新项目的需要。为此,各查新单位应通过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手段,主动与国内外著名图书情报机构联系,积极加强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拓宽信息资源利用的渠道,使查新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三)提高查新人员的素质
查新是一项技术性、责任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查新人员不仅要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和办事公正等良好的思想品质,而且还应具备如下业务能力:①熟悉检索理论和技能,掌握在查新中应用计算机及其他现代化设备的能力;②在掌握1-2门学科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尽力拓宽知识面,以便了解查新课题技术内容和要求;③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特别是外语阅读能力;④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
基于上述要求,各查新单位在配备查新人员时,要综合考虑他们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注意查新人员之间的专长互补,以形成群体优势,同时各级查新管理部门要分期分批培训查新人员,提高他们的检索技能、外语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查新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科技查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建立更加规范的查新规章制度。从用户的接待到最后出具查新报告,全程各个环节都应有一系列的规范化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内容应包括查新课题用户接待规则、查新必须使用和可选择使用的检索刊物及数据库;检索词及分类号的选择标准;检索策略、查新报告应包括的内容及形式;查新结论的写法,查新报告的审核等,从而规范查新人员的行为。查新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查新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撰写的查新报告应实事求是,抛开一切感情因素,使查新工作更加公平、公正,确保查新质量的稳步提高。另外,为调动查新人员的积极性,奖勤罚懒,还应建立一定的查新工作激励机制,使查新人员在提高查新课题质量的同时,提高查新课题的数量。
(五)加强查新人员与委托查新用户之间的有效沟通
查新人员和委托查新用户是否能够充分合作,关系到查新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一般来说,查新人员不可能是在查新项目方面的专家,因此,一定要虚心向委托查新用户请教,搞清楚项目的真正内涵。在查新过程以及查新报告撰写和审核过程中,要随时保持与委托查新用户之间的联系,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认真听取委托查新用户意见,从而避免重复劳动,消除委托查新用户可能出现的抱怨和分歧。
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沟通方法,避免简单草率,坚持站在对方角度实现自己目标的原则,明确查新人员与委托查新用户之间的目的一致性,注意营造良好的交谈环境和谈话氛围。由于查新工作开展时间还不长,一些委托查新用户对查新的程序还不熟悉,查新人员应该帮助其尽快了解查新工作特点,不仅对提高查新质量有利,而且对委托查新用户的科研活动也会大有好处。
(六)重视查新报告质量
查新报告是查新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对科研成果鉴定、报奖、科研立项等具有一定行政判决力的文件,查新报告的内容,应反映查新工作的步骤和内容,如:课题名称;主研人姓名;查新目的;检索策略;检索范围、时间;分析报告及查新结论等。撰写查新报告应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和严谨,报告内容一定要有据可查。查新结论是整个查新报告中具有认证效力的关键部分,它应该根据检索结果进行文献分析和对比,说明相关文献与查新课题的相关程度。对课题中具有实质性创新或技术进步的成份,应肯定其新颖部分,但不对其学术价值进行评价,避免使用“达到……水平”等鉴定用语。总之,客观和严谨必须贯穿报告的始终。
(七)建立专家咨询与审核体系
目前查新工作的专家咨询与审核工作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专家咨询工作缺乏制度依托,查新报告的审核也主要集中在对查新工作程序和查新报告撰写的把关方面,成为有可能引起查新质量下降的隐患,应该注意咨询和审核专家与查新人员、委托查新用户之间的全程沟通和协作,建立相关的政策要求,以减少中间环节,避免工作盲目性,减少重复性劳动,保证查新质量。
(八)制定统一的查新质量标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于没有统一的查新质量标准,目前对查新质量的好坏尚无作出全面、量化的评判,甚至出现有的查新项目在不同的查新站得出不同查新结论的情况,即使对于结论基本一致的,也无法准确判断出查新论述和查新深度的区别。缺乏查新质量标准,对于查新员来说,等于缺乏一个详细、量化的业务指导书,工作起来随机性较大,失误产生的可能性较大;对于审核人员和审核部门来说,则是缺乏审核标准,靠主观经验进行审核,这对保证查新质量是极为不利的。有关部门应该尽快组织人员,制定出能切实符合查新工作需要的查新质量标准。
(九)做好定期意见反馈
撰写完查新结果,完成查新报告,提交给用户,一项课题的查新咨询工作暂告一段落,绝大多数查新咨询单位都是这样做的。然而,要了解用户对查新报告的反映如何,是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何优点与缺点,需要我们与用户再次沟通。因此,用户意见反馈应列入查新的重要环节之中。通过反馈调查,从中了解查新检索的效果如何,其经济效益如何,查新工作中尚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以查新用户反馈意见来衡量我们查新工作的质量。
(十)争取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要使查新工作顺利开展,争取上级领导在人员培养、设备、资金及政策等方面给予重视和支持是非常必要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历届校领导都非常重视图书馆工作,一直把图书馆当作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来对待。由一位副校长分管图书馆工作,并成立了图书情报委员会,审议和制定图书馆的重大发展问题。图书馆的文献经费年年递增,近几年来每年图书与设备经费达到1000万元。较为充足的经费使图书馆能够购置相对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硬、软件设施,为图书馆的查新工作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相信,通过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一定能使查新站建设的更好,使查新质量有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蔚.影响查新结论的因素与对策. 广西医学,2006,28(6)
【关键词】研究生 自学能力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89-01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研究生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如何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人才也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课题。研究生教育应该是培养具有深入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技能、独创精神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研究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本人在多年担任研究生导师的工作中,对研究生的学习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一些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的方法。
一、研究生学习现状
1.自主学习意识有待提高。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过:“一切教育归根到底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归根到底都是自学,学习就是学会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应该贯穿到学生学习的每一个阶段。尤其是研究生学习阶段,要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或与他人合作完成相关科目的实验(试验)、调查、研究、撰写报告和研究论文等相关工作,学会自主学习更是提高学习效率,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但现阶段由于高校扩招生源素质的下降,研究生培养体制的局限,应试教育下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的缺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生的自我独立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都亟待提高。他们依赖性较强,存在知识面狭窄、动手能力弱、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往往是等着导师布置任务,然后被动的接受。还不能形成和导师共同就某项课题项目进行研究和探讨,发表有见地的观点和思想的学术氛围,能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的就少之又少。
2.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总理在2008年9月与美国《科学》杂志的主编会见中谈到:要培养我们自己的大批创新人才。我常讲: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我们正是需要这样的人才。“许多高等教育界的有识之士认为,在研究生院也应该推行通识教育;研究生教育要培养的研究生,应该是具有宽广基础理论和掌握学科知识的创新人才。”[1]现在有些研究生对创新的认识还不够,大部分时间还用在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上,富有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论证开展的却很少。有些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就是一本资料集,但对资料的分析又缺乏理论深度,更没有掷地有声的独特见解。前人树下好乘凉的心理尤甚,总想沿着前人开辟出来的道路前进。缺乏脚踏实地的科研态度和开拓垦荒的精神。有的学生在两年或三年的学习时间内,主要工作是在导师的指导和要求下完成各项数据的采集、各项调查,独立的科研能力却没有提高,论文没有创新也就不足为奇。甚至科研论文的抄袭现象也时有发生。
3.主动沟通能力较差。研究生学习阶段,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的自学为主的学习经历。有的研究生抱怨导师事务太繁忙,见不到导师,沟通很少,基本上是自己在摸石头过河。在我国现行的高校教育体制中,确实存在着研究经费不足,导师带的学生多的现状。这就需要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尤其是研究生本身,如果不主动沟通,那只能是导师推着走,学习就变得很被动了,导师的指导也会流于形式,更别谈什么创新了。上面诸多问题的产生,反映出很多研究生依赖性较强,缺乏主动沟通能力。其实本阶段的学习主要是跟导师学做科研的态度,科研思路和技巧等。研究生阶段导师不会为了主观培养而培养学生,而是在客观上培养有学习欲求的学生。
二、研究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途径
基于研究生学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学习的实践中,也要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自学是对所学的知识、智能自我体验的过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是开发、研究、创新的过程,也是自我实现和自我跨越的过程。
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定位。“正如有论者指出,市场取向和学术取向对于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应该彼此协调和整合。”[2]导师要给学生自己制定的研究生规划提出合理建议,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比如对于理工科的学生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知专业,对专业开始作真正的思考,加深对理论学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所学专业的社会意义,然后再认真的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导师可以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实训,增强对研究方向的信心和对专业的热爱。这对研究生在专业技能的掌握上、对专业的理解程度上,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生对这一行的认知,有助于研究生自身潜力的挖掘。客观地进行自我定位,积极思考如何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并在研究过程中有的放失,同时对自己所欠缺的技能、知识方面主动进行知识补给和深入探究。
2.重视学习中的交流互动。导师大多承担多项课题或项目研究。尤其在理工科院校,导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在共同的项目研究中,采用探讨交流的方式,组织学生提出问题,导师也向学生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交流。完成知识点的掌握后,导师把对于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怕挑战权威。最后自己做总结,形成有价值的论文。通过实践中的交流实现认知的理论跨越。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一定的专业知识,还指导了他们如何去做科研。同时提供一个舞台来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和发挥自己。对学生来讲,导师“不经意”的一句话,综合自己的思考,很可能对解决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会借助多种平台和团队的力量来学习。研究生的学习不能局限或依赖于导师的指导,导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学习的平台。如平时要多关注与自己专业和研究方向相关的论坛动态;关注影响度高的专业网站,了解最新学术动态。关注国内、国际会议;关注相关文献 ,不仅要学会收集整理文献,而且要对好的文献反复研读,反复领会。也可以向感兴趣的文献作者请教,或与他们交流;关注图书馆的专业书籍、网络等资源也是很好的学习途径。“有效的研究生教育系统由成千个实验室和讨论班的小世界组成,对于这些小世界,像行会和学徒制这种描述性的术语仍然是适合的。”[3]通过团队的力量也是实现自身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和其他专业的同学交流,往往能够得到很多启发和好的想法。作为低年级研究生,学长也是不容错过的学习资源,真诚地与他们交流、沟通。他们掌握或领悟到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步骤,他们的一句话或者指点一个实验步骤也会使后来者少走很多弯路。同时导师对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指导以及和课题组其他成员的交流,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高校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多重功能。培养研究型人才也是高校的根本使命,始终处于高校的中心地位。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的人数更是成倍增长,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人才,成为高校教育重要的任务。“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化的转变,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纯粹的量上的扩张,更重要的是理念的变化、模式的创新。” [4]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研究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还将在高等教育中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将有助于高校培养人才这一核心职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许迈进,叶林:《迈向21世纪的研究生教育――当前世界研究生教育的若干动向和趋势》,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
[2]王源升等:《.论研究生教育质量观》,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4)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信息化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一、信息化教学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作用和意义
20世纪末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预示人类在本世纪又将经历一次重大变革。如果说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人类从依靠体力的劳动中摆脱出来,那么今天的信息革命将使人类社会从繁杂的形式化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大规模的记忆容量,亿次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互联网的交互管理能力,各种智能数据库、CAD等应用软件的功能,以及它们的准确性都是人脑所不能比拟的。21世纪人类对待这类脑力劳动将如同操纵机器完成体力劳动一样简单。也就是说在信息化时代,脑力劳动性质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站在这个角度来思考,对未来科技人才的培养应着重探索、创新和开发方面能力的培养。信息时代需要大批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同时信息技术将人类从形式化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引发了信息化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任何时代都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时代给予我们的优越条件,出色地完成时代赋予我们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大学物理实验反映了理工科及各个学科科学实验的共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人才需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10 多年来,围绕着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校以教育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创建国家名牌课程、“985工程”、“211工程”教育部理工科基地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项目为依托,全面进行了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了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条件优良的优秀教学成果。学校实验教学硬件设备、实验室条件也发生了大幅度、跨世纪的改观,由过去的教学弱点转变为教学改革中的亮点。
当前如何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如何进一步巩固和用好已取得的成果,是目前我们面临的又一课题。尤其在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正在进行新老交替的今天,该课题显得更加重要。
我们认为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尤其是如何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研究是巩固十多年来的教学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举措,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长期以来,我们的理工科教学,特别是物理实验教学长期受到教学环境和师资水平的限制,因袭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客观上引导学生向形式化、记忆型方式学习,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科学素质的形成;近几年来我国面临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学校扩大招生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都需要大量优秀的教育资源。优秀教育资源的缺乏成为严重困扰教学质量的难题,成为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近几年来,我们以大学物理实验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为平台,运用信息化教育思想和技术进一步研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改革实验中的“模仿型”教学,建设丰富的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创造培养创新人才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1、注重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
实验教学中获得实验数据,是实验课的必然结果,也是在实验课教学中师生都十分重视的重要环节,相对而言,对实验教学过程重视不够。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角度来看,实验的教学过程非常重要。实验课的教学过程是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过程,也是正确获得实验科学数据的重要保证。
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读懂实验的原理、设计思想、实验方法及实验仪器的结构和运行机理等基本知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实验教学课堂中积极思考,主动投入,发挥他们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这也是实验课成败的关键。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知识密切相关,但是它们之间往往又没有直接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实验教学中,往往一个实验要用到几个学科领域的知识点,并且更加强调实验的方法和知识的综合应用,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综合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新知识、新方法,这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物理实验课教学中的难点。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以实验方法为主线,应用精品课程丰富的网络资源,将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作为切入点,采用研讨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读懂物理实验的原理,理解物理实验设计思想、实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实验技能,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实验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热烈场面。
2、注重实验的设计性、研究性、开放性
实验的设计性、研究性、开放性是实验的教学方法的重要表现形式,同一个实验,同样的教学设备会因为教学方法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模式常常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照葫芦画瓢,抑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使得本来就有限的教学资源没有发挥出最好的教学效果。注重实验的设计性、开放性、研究性是在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并能充分用好已有的硬件和软件教学资源。
开设设计性实验时,由教师给定的实验题目、实验要求及可供学生选择的实验条件,由学生自己提出设计思想、拟定实验方案,选择测量仪器、确定实验条件、实验参数,并基本独立完成实验的全过程。
开设研究性实验时,教师组织若干个基础物理实验涉及领域的课题,以科研方式组织教学 。学生在通过查阅资料理解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及其应用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或研究内容、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最后写出研究性小论文等。 研究性实验可以学生个体或团队的形式进行。
实验的开放性,是指实验的内容、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开放。上述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内容和题目由学生自命题或部分自命题,由教师审核命题,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我校注重实验的设计性、研究性、开放性。在每一
学期物理实验中都安排有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内容。设计性、研究性、开放性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创新学习的平台。学生在设计性、研究性、开放性实验中,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找到了自己在实验教学中应有的主置,并从实验教学中获得了成就感、满足感。设计性、研究性、开放性实验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三、建设精品课程丰富的网络资源系统
营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信息化物理实验教学环境
1、建立精品课程丰富的网络资源,营造教学互动的信息化平台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国家级精品课程,应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应建立一个优质的课程资源体系和网络共享平台。
我们认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优质网络资源体系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系统必须能反映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建设的先进理念、课程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提炼物理实验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体现先进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成果;提供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平台和师生交互的平台。
我校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系统综合了几十年来我校物理实验课程的优秀教学资源;融合了10多年来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成果;反映了与实验教学相关联的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思想、新方法;并不断提高实验的开放性、教学的交互性,满足了各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校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系统按照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新体系提炼了实验课的教学大纲、实验的教案、实验的重点、难点、仪器的原理、结构、运行机理,使用方法和常见故障分析等指导信息;围绕学生实验课程的知识点提供了系统的网上讲座,以便学生从看起来零散的各个实验中,系统地领悟实验的思想、方法、技术和应用;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围绕现代物理技术类实验和研究型实验提供了系统的网上现代物理技术讲座。目前我校大学物理实验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系统已包括4个学期,224学时,78个实验的授课教案和100多个实验的习题;由物理学史,物理实验方法,不确定度和数据处理方法,力、热、电、光学量的测量方法与应用,现代物理技术讲座等内容组成的28 讲物理实验系列讲座;力、热、电、光、近代物理实验等各类常用仪器的仪器库,其中包括仪器的实物照片、内部结构、运行机理及使用指导等。为便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资源库系统具有很强的交互功能和扩充功能。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资源库系统中动态更新自己的教案,引导学生学会读懂实验,指导学生建立实验教科书与实验室实物仪器之间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批学生的优秀教学实践论文脱颖而出。目前在我校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系统中精选了40篇学生的代表作。
2、建设基于web的远程仿真实验系统,营造多元化教学模式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物理理论的理解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有限的学时内,要学生完全理解实验原理和仪器的运行机理,满足学生自己选择参数设计实验,或进一步做研究性实验内容的强烈欲望,有一定困难。学生往往在教师设定好的参数和步骤中完成实验的内容,这个过程中学生缺乏思考,很多是盲目操作走了过场,这样实际上把物理实验教学变成了一种呆板式的模仿型教学。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与实际实验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来解决。
由我校研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媒体,是国际上第一套实验教学软件。它利用软件建模设计虚拟仪器,建立虚拟实验环境,学生可在这个环境中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参数、操作仪器,模拟真实的实验过程,深化理解物理知识。《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可用于学生预习、复习以及自学物理实验,营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和与真实实验相结合的二段式、三段式教学模式,并使实验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得到延伸。在此基础上,1999年以来建设在校园网上的虚拟实验远程教学系统进一步营造了多元化的物理实验教学环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目前虚拟实验远程教学系统已包括力、热、电、光、近代物理实验在内的56个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多年来在开设网上实验选修课、网上实验辅导课、强化师生间的交互,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软件是不断发展的教学媒体,它的动态更新、动态和维护是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教学软件方式是用光盘等硬拷贝模式,常常存在着升级和维护困难等问题。为此,近年来我们研究了基于web的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系统,用户无须手动安装仿真实验软件程序,只需通过浏览器就可实现仿真实验等各种类型教学软件的自动下载、更新、运行。基于web的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系统更方便更广泛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不断更新的优秀教学资源。同时也为解决由于扩大招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增加的教学资源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途径。
3、建立网络选课系统,教学交互系统,管理系统,实现全方位开放的教学模式
开放性教学模式是满足学生个性化教学的模式。在开放实验室,学生可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设备,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设立实验题目、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因此它能有效地满足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实验教学的开放模式。
为了对大面积学生实现在时间、空间、内容上的开放教学,我们建立了网络选课系统、教学交互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并在2个学期内,对2800名学生开设的开放性实验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4、建设《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和立体化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它反映了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由我校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陆续出版的面向21世纪教材,《大学物理实验》(一、二、三、四册)(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融进了我校近几年来在教学、科研中积累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学思想和教学成果。在反映我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体系、新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大多数实验增加了设计性内容或研究性内容、研究型课题;并配有基于web的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系统、大学物理实验资源系统等。应用信息技术建设了体系新颖、内容丰富、适应于各专业、各层次学生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立体化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