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5:01
导语:在医学英语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英美文学 语言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195-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在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高校的大学英语教育也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众多大学英语教师都在不断地摸索,总结新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目前,很多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用丰富的视听材料给学生创设富有意义的课堂教学环境。作为一种补充,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经典英美文学作品也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兴趣,促进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英美文学教育,作为大学英语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其功能和应用价值的体现不仅仅适用于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同时也适用于大学外语教学,而文学语言也可以作为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范本,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情操及文学鉴赏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语言感悟力。
一、文学语言与英语语言技能的发展
众所周知,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人靠语言来表达思想。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语言艺术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容量。作家可以直接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体验、理解、评价及情绪、情感渗透在作品中,从而以情达理,以理融情,情、理相生。真正的文学大师笔下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是应该细心去体味,沉吟,把玩,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性。因此语言的背后是人的心灵世界。对文学语言美的敏感与驾驭能力,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变得更加美好的不可或缺的方面。文学阅读的魅力与意义也就在于此。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单纯课文教学,语言点讲解等层面上,课本内容相对陈旧,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并无创新之处。其弊端是忽视英语的基本功能即表达功能,也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另外还忽视了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将生硬的课本内容强行“灌输”至学生脑海中,使整个课堂教学环节缺乏生气,长此以往,大学英语教学将陷入僵局。
基于这一现状,以英美文学作品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课文文本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尝试。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最美的语言主要存在于文学语篇之中,所以文学文本可以给英语学习者提供真实可信的阅读文本,对他们语言技能的发展益处良多;文学语言的使用颇讲究遣词造句,词汇的微妙涵义与繁复的句式可以在语言层面拓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交互过程,因此,我们同样需要研究造成语言学习者或群体在对第二语言输入解码方面意愿与能力不同的诸变量,如情感、态度和经历等”。(Gaies,S.1979:48)对多数学习者来说,文学文本也是激励他们去阅读的情感和因素,因为优秀的文学文本本身妙趣横生、令人爱不释手。文学文本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对实现他们自己学业目标或者职业目标大有裨益。Widdowson也认为文学阅读“不是对文本的反映活动,而是通过文本这一中介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互活动。”(Widdowson H.G,1979:74)通过这一阅读活动,达到与作者的对话,提高自身语言的水平和素养。
然而,就目前来讲,英美文学语言的渗透和引入还并未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受欢迎程度也并不是很高。原因一方面在于英汉语言习惯的差异,以及一些英美诗歌中古英语的使用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了一定的语言障碍;另外就是文化断裂问题,学生没有学好系统的英美文化,断章阅读时有很大的理解难度;再加上,现代中国经济发展迅速,高校学习氛围浮躁,各种英语学习模式应运而生,英语文学阅读投入多,见效稍慢,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语言文学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这种现象让人担忧,是我们这些专长于英美文学,并试图将其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师亟待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二、文学语言与大学生的素质拓展
英美文学为大学生实现素质拓展提供有力的文学素养和文化背景支持,这是别的学科无法取代的。文学语言是生活语言,它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具有朴实自然、通俗易懂的特点,易于学生吸收。它不仅能够为英语学习者提供有意义和有韵味的“语言输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讨论,在增加学习乐趣的同时,不仅能提高语言的理解、分析、鉴赏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英语听说读写基本功、克服在阅读原文英语文学作品时遇到语言、文化背景困难,既在语言掌握方面有所长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在逐渐了解异域文化风情的过程中开拓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尽力让学生充分接触文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后布置学生自己赏析文学作品,这能给他们提供丰富的语境,使他们了解语言使用的“特殊性”,在自然状态下掌握语言。在感受优美语言的同时深刻领悟文学作品丰富的内涵。以下以培根的《论美》为例,介绍笔者的授课思路和教学方案。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很少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智慧启迪。关于“美”这个话题,不同层面和不同性别的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在授课的导入部分,教师试着让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接下来再去让学生体会培根在他的佳作《论美》当中对美的阐释,即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文章开头就点出:“Virtue is like a rich stone,best plain set:and surely virtue is best in a body that is comely,though not of delicate feature: and that hath rather dignity of presence,than beauty of aspect.”的确,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
在仔细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领悟到培根对美的进一步深入分析。他认为的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之美是画家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以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In beauty,that of favor is more than that of color,and that of decent and gracious motion,more than that of favor.This is the best part of beauty,which a picture can not express;no,nor the first sight of life.”形体、颜色、行为,这三者中,行为美才是最高境界,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自己的内在美。正如培根在文章结尾处所表达,“Beauty is as summer fruits,which are easy to corrupt,and can not last:and for the most part,it makes a dissolute youth,and an age a little out of countenance:but yet certainly again,if it light well,it makes virtues shines,and vices blush.”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无疑,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学习名家散文的创作手法,在与学生共同欣赏完这篇美文时,记录经典语句,并点出四级词汇,如,virtue,decent,gracious,principal,
corrupt,countenance,at the first sight of, accomplish,等等。这样一来,学生既不会感到文学佳作的高深莫测,又能够真正体会到阅读这类文章对于应试技巧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三、结语
关于渗透英美文学语言教学的话题,以上笔者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阐述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以及对其未来发展前景的见解。如何使中国的大学英语课堂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把它变为智力开发,智慧启迪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摇篮?使其不仅成为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这是一个重大课题,值得我们这些大学外语教学工作者不断地思考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弗兰西斯•培根.培根论说文集[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林燕平,董俊峰.英美文学教育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Gaies,S.Linguistic input in formal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TESOL Quarterly,1979.13/1:48.
[5]Widdowson,H.G.Explorations in Applied Linguistics[J].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9,P74.
The Applied Significance of Literature Language in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影视艺术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以及顽强意志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但它不是靠老师的空泛分析以及“满堂灌”、“满堂练”来达成的,而是靠熏陶感染以及潜移默化而成。我们用各种正面教材影片来直接影响初中生的人格以及意志力,会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师应利用好影视艺术这一资源,关注并搜集高质量与语文课文教学相关联的影视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将两者有机整合,以达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
影视艺术的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教学只是照本宣读,对于有些与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所能理解的内容有较大差距的课文内容时,容易把语文课堂变成枯燥乏味的说教课,使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然而,借助影视作品的导入会使得课堂的开始就能形成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效率。
1.话剧扮演,亲历其境,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影视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以及听觉上的冲击力,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以及记忆。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选择和课文紧密相关的影视作品来为学生播放,或让学生扮演剧中的主人公,模仿作者笔下所描述的人物神态、动作,从而让观看的学生以及演出的学生都能融于其中。如由学生表演《杨修之死》,一节课的时间演下来,同学们就能清楚地明白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而不用逐字逐句的去斟酌去猜测。让学生用心演过一遍,亲历其境,如同已经历过主角的悲喜人生,其之深刻比背诵个上千遍还来得有效。通过影视作品导入,学生能较容易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促进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影视作品的人物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改编课文中的散文、小说,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播放根据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或电影片段,让学生与课本书面文字作对比鉴赏,让学生以“我喜欢剧中的人”,“影片对我有什么启发”等为话题进行讨论和对话,激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产生热烈的交流气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阅读书面文字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加深对作品艺术特色的理解和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有创造性地改编课文中的散文或小说,从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根据苏教版的《孔乙己》、《我的母亲》、《纪念白求恩》等文本改编成简易的话剧或电影剧本,并且让学生选择一些文学作品改编并表演,让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使得学生从改编和表演的过程再到深入的领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功底,更有益于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有效提高。
1.专业教师英语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热情不高。
国内大多数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师一直由本专业教师担任,专业教师一般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虽然专业功底深厚,但英语教学技巧与水平有限,教学仅停留在专业英语课文阅读与重点句子翻译层面。教师过分注重科研,忽略教学,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教学责任心不强,教师在专业英语教学上应付了事,教学质量差。目前,专业英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是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模式,缺少汲取新知识、提高学术水平的热情和动力。
2.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
国内农业院校绝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很吃力,再加上对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有的学生专业词汇功底浅,很少并且很难进行外文资料的翻译和阅读,不能够及时获取国际性的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
3.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平庸。
当前,各院校开设的园艺专业英语课程与综合性学术英语之间缺乏衔接性,英语课程大多围绕专业英语词汇及文章内容的讲解,这种教学内容设置忽视了对学生专业英语技能层面和语言层面能力的综合培养。各高校所用的教材主要有自选原版英文教材和自行选编教材两种形式,自编教材内容编排过于古板、陈旧,还有的教材内容难度偏高或者涉及的专业内容过于简单,不能满足专业要求。再有,各高校通常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偏重于教师的讲解,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形式比较死板,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英语语感的培养,最终导致我国专业英语缺乏创新性的局面。
二、本项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特色与成效
作者在园艺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一系列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改革如下。
1.改“填鸭式”式教学为讨论、互动式教学。
本次改革主要是扔掉以往“填鸭式”式教学方法,积极采用课堂互动式教学,即每节课留有10分钟的专业阅读时间和10分钟的读后讨论时间。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讲授的重点、难点,设计课堂讨论内容,或由学生提出问题,小组内讨论,根据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分析具体问题和个别现象。以小组为单位做出总结,小组间再进行充分的讨论与分析,最后由老师总结,本次教学改革中运用“互动式”教学取得了很好成效。
2.启发式教学。
本次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中广泛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很多园艺专业英语相关问题情境,加大专业英语活动课教学力度。提前布置学生课下阅读园艺方面具有前沿性的科学研究文献,了解国际上关于园艺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与科研成果,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结合PPT课件进行讲述,个别重点难点由教师讲解、补充。课堂通过启发、小组讨论、总结,对学生循循善诱。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同时增强了课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
3.结合实践进行教学。
利用大三学生生产实践,把英语课堂改在实践基地,利用案例的方式把教学内容与实践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参加果蔬栽培与工厂化生产实习时,教师把预先下载打印好的国际先进园艺产业的设施果蔬生产相关英文文献及新闻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我国与其他国家先进生产技术的差别。引导学生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三、提高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1.提升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
专业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具有丰富的专业背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要突显学科的特殊性,做到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背景知识的有机统一。首先,通过英语教学培训与自我学习来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与信息化思维探索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例如,在园艺专业重点培养一名专业教师,专门到师范院校进行英语教学课程与实践经验的学习,提高教师英语教学技巧。提高教师专业前沿领导力,参考网易公开课相关课件准备授课内容。其次,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记录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例如,学校教务处等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每年举行一次全校各个专业英语教学评估或者教学模式改革竞赛,竞赛结果记入教师考核,用这种方法鼓励教师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最后,学校出台相应政策协调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比如担任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在专业及科研成果上考核轻一些,或者把英语改革成果记入职称评定与业绩考核中。
2.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式教学。
针对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专业英语教师要通过教学课堂气氛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检验学生的专业水平与英语阅读能力,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个别辅导。课前分组时,每一小组既要有英语好的学生,也要有水平差的学生,要求英语水平高的学生任务要难一些,多一些,比如进行引文专业文献的查阅与阅读等,同时对水平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同时教师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提高英语能力的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利用小组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其次,专业英语教师利用专业知识雄厚这个优势,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词汇功底与英文资料的翻译和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取国际上园艺方面最新研究动态。
3.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正确选用教材。
园艺科学专业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园艺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应该设置成包括园艺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园艺学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初级学术论文写作,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课堂英语互动交流与讨论活动。园艺专业英语课程一般应该设置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并由具备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承担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教材选用方面,为学生选用一些内容新颖、并且实用的教材,选用一些各个院校普遍都评价很高的教材。同时,专业教师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多所院校合作的形式为本专业学生自编教材,内容要新颖,难度适中,具有本专业国际前沿性。自编教材一定要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以新颖、实用为宗旨完成教材的编写。
4.采用理想的教学模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彻底实行启发式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采用集讲解、质疑、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手段于一体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确定以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为主导,同时结合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进行园艺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应用多媒体教学分期采用讨论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走上讲台,增加课堂互动时间,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之中。其次,教学中教师要精讲、泛讲相结合,注重用英语讲解专业知识而不是过分地强调英语本身。重点讲授园艺专业词汇,要侧重其专业性与实用性,并要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在尽短的时间内掌握它们。最后利用专业实习、实践的机会把英语课堂改在实践基地进行,使科研与专业英语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结语
1.1改革缺乏明确的目标,流于形式主义
当前很多国内的高校都在如火如茶的进行着艺体类英语教学的改革,很多高校首先把艺体类英语的课时砍掉一半,公共英语课学分减半,有的把艺体类的英语教材换了一套又一套;有的把艺体类英语课和学生的本专业的英语专业联系起来,可结果是英语教师由于缺乏艺体专业知识,上课力不从心;有的高校甚至把艺体类英语的期末考试取消,用基于专业的英语技能展演代替期末考试,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们分组做些PPT或是演讲等形式获取期末分数。总之,高校艺体类英语的改革的目标究竟是什么,用什么样的形式去衡量艺体类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状况,这些都不是很明确。而改革首先就是要弄清楚目标是什么,才能依托这个目标去找到合适的衡量学生在高校英语学习的标准和衡量的方法。
1.2对艺体类学生的专业性质和本生的英语真实水平缺乏认识
艺术类专业指的是美术、设计、音乐等专业。艺术类专业学生是一组特殊群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专业学习特点。艺体专业的学生英语学习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艺体类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差,大部分同学在中学对英语缺乏系统学习,基础很不扎实,单词存储量不够;二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必要的学习动机,热情不高;三是很多学生缺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就导致大学艺体英语教育走入低迷的状态,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需要及时的进行改革探索改变现状。
1.3对艺体类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和态度认识不清
笔者多年从事艺体生英语教育,笔者发现英语成绩不理想的艺体生在学学英语方面在以下几种不好的态度:不求上进型,漠不关心型,以难为难型,无法学习型等几种类型。
2当前高校艺体英语教育改革中应该注意的方面
面对目前高校在艺体类英语改革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和多种现象,笔者认为高校的艺体类英语改革在其漫长的改革过程中,首先应该从以下几个重要的问题。
2.1确立明确的艺体类英语改革目标
熟语说:行之有本。高校的艺体类英语改革究竟要朝向那个方向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那就是要适应世界,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对艺体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出能够促进我国在艺体专业岗位做出一定贡献的复合式人才为改革的指导目标,而社会对艺体专业复合式人才在英语方面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再是高分低能的哑巴英语者,而是立足于本专业,能够一定程度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运用于本专业的各种业务当中。因此,随着高校艺体类英语教学的目标的转变,高校的艺体类英语教学也应该随之进行改革,否则,就会落伍淘汰。
2.2应该尝试多样的革新方式
应该尝试多样的革新方式,但不能流于形式,没有达到改革的初衷。目前很多高校的艺体类英语教师都在尽心的探索艺体类英语教学改革,很多教师都贡献出了珍贵的智慧。但是要找到促进艺体类专业学生发展的方式方法还要通过广大英语教师不懈的探索研究,而英语教师在探索研究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充分的研究和认清艺体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英语学习的现状和特点,帮助理清英语学习存在的思想问题。由于学位和英语过级不挂钩后,艺体生对英语的学习变得很不重视,加上基础薄弱,未能看清楚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只满足六十分万岁的现状,这会一定程度的制约他们以后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思想入手,让学生从分认识到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和对自己将来就业发展有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尽可能让他们能从思想上开始重视英语学习。二是高校艺体类改革的出发点一定是有利于艺体类专业学生有效的进行英语学习,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这个宗旨。高校艺体类英语教学的改革宗旨是要找到合适的形式去教授学生评估学生英语学习水平,从这个宗旨出发,探索科学的各种方式方法去达到高校艺体类英语教学对艺体类学生的要求,可从实际实施的改革方法看,很多艺体学生都反应太难,没有从学生应有的实际出发去设置合理科学的改革措施,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引起艺体类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不感兴趣甚至厌学的现象,这种改革是我们不提倡的,必须避免的。比如要求学生去背有着复杂长句和艰深的艺体专业英语知识的文章,就会使学生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可见,改革政策和方法的制定是基于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英语学习,而不是用强制的方法逼迫他们去学一些他们不感兴趣甚至是为难他们的英语知识。三是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促进艺体类英语改革的顺利进行。高校的艺体类英语改革无论怎么改,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都是提高英语教学的必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外应该积极的去思考,找出好的卡唐教学方法,将它们有效的运用到自己的英语教学上来。因此,艺体类英语教师应该积极专研英语教学方法,将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引进课堂,并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创设轻松、和谐、幽默、风趣的学习氛围,引导艺体类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课堂学习,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对音乐专业的学生,英语教师就可以研究学生们喜欢的音乐,在课堂上巧妙地应用音乐来吸引学生,创建优美,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乐于学习英语,其效果最佳,也达到了教学改革的目标。四是高校艺体类英语教学应引进心理学的使用。作为高校一线的艺体类英语教师来讲,研究和懂得使用心理学来辅助教学,对教师个人素质的培养和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同时更是促进英语教学的提高。教师应该话时间去和艺体类学生多接近,多沟通,了解他们的心里状态,对英语学习的目标要求,对英语教师的要求,对英语学习的不足等,然后根据学生实际运用心理学的原理进行教学,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教师要明白其实艺体类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其他专业学生的心理完全不同。他们更为独特,更具专业特点,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掌握了艺体类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会很好的促进其英语教学。比如心理压力在英语课堂的合理使用,会促进学生学习英语。心理学研究认为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英语学习压力过大,可能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甚至可能压垮学生;相反,适当的压力会促进艺体生英语学习,他们才不会失去动力而放任自流。例如,笔者在所教班级要求艺体生必须对每课单词的掌握达到80%以上,如果达不到就有相关的措施保证其达到,结果表明,在教师施加一定的压力后,大部分学生开始主动地课后记单词。
2.3运用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有利于改革的进行
高校艺体类英语教学的考核方式究竟怎样才能科学的衡量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和水平呢?这是一个让众多改革者和英语教师要化大力气去改革的问题。传统的期末笔试已经不能全面的科学的衡量学生学习英语的状况和水平。所以,很多高校开始探索各种形式,t匕如我校曾运用基于专业的英语展演和期末笔试想结合的考核方式,展演包括很多形式t匕如英语PPT的制作,背诵或演讲等等,其考核方式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真正衡量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本学期我校将启用新的考核方式,将计算机网络应用到英语教学上来,将考试分为网上写作和期末笔试两块进行,这讲师一种新的好的探索。总之,高校在改革目标的引领下,积极地从事各种有益的探索,这将促进整个高校的艺体类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
2.4将艺体专业知识合理有效地和高校艺体类英语教学相结合,促进艺体类英语教学改革
笔者认为高校的艺体类英语教学改革的最终方向就是要从某种意义上说,让艺体类英语教学辅助于艺体类英语专业的发展。因为社会的发展要求艺体类学生是一个能够熟练运用英语的基本技能辅助他在艺体专业方面的运用和发展。从这个层面来说,高校的艺体类英语教学就是要将一部分基础的艺体专业英语和本身普通的大学英语知识相结合,培养出具有一定艺体专业英语素养的艺体类学生,有利于他们达到社会对他们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可如何结合,应该结合哪些专业知识,怎么去把握着个度,还有就是艺体类英语教师如何转变自己,学习相关的艺体类专业知识等等问题,都是广大英语教师必须面对和探讨的问题。
2.5顺应社会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艺体类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基本技能
随着社会对艺体类学生自英语方面的能力要求的提高,高校的艺体类英语改革就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可如何培养,面对英语基础薄弱,层次不齐的艺体类学生,这无疑是个头痛的问题。英语教师从何处着手,用何种办法花大力气去提高他们的英语基本能力。这些都是艺体英语教师必须要处理的棘手的问题。要让艺体类学生具备想英语专业学生那样的英语基本能力显然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的,那艺体类学生的英语学习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英语基本能力该如何去提高,显然这需要我们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督促艺体类学生务必要在预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积极配合老师的安排,全力以赴参与课堂教学,大胆开口,积极思考,静心阅读等,最大限度的提高其英语基本能力。
2.6高校艺体类英语教师应该顺应改革的方向,积极学习艺体类
和英语教学相关的艺体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艺体专业英语的素养,满足自身在艺体类英语教学的需要高校的英语教师必须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为教学不断的提高充实自己的能力。面对高校势在必行的艺体类英语教学改革,教师们必须拿出勇气和决心去研究和挑战自己专业之外的艺体类专业英语,用大量的课外时间去专研学习,具备一定的艺体专业英语的水平,才能是自己站稳一尺见方的讲台,担当起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当然,要一个英语教师去学习艺体专业英语,有很多的困难和无法克服的专业障碍。因此,这就提出改革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艺体类英语教学究竟要怎样和艺体专业英语结合,教师怎么去把握这个度等,都要我们去很好的探讨和摸索。作为一线的艺体英语教师更要从课堂出发进行有益的摸索和探讨,顺应改革发展的大潮,积极的发展自己,转变观念,努力的学习,为高校艺体类英语改革尽自己的一点力量。
2.7高校的管理层应该大力支持高校艺体类英语教学改革,为其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 中西文化差异 原因 教授方法
对于英语的学习,传统看法是只要学会语音、语法和词汇,就算掌握了这门语言。但是,随着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和WTO的加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交际。有的英语学习者虽然能够讲出一口语音标准、语法结构正确的英语,但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不能正确理解对方的语用意义,听不懂对方话语中所表达的思想或看不懂文字层面背后的东西,以致在语言交流中产生误解。究其原因,就是在英语教学中忽略了文化素养的作用或对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创新和社会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意味着对人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对他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操乃至创新能力都有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素质,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向学生传授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比较中英文化差异,使学生对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与习俗有一定的了解,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英语的理解能力及运用能力。
一、中西文化的差异
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汉词语反映的文化差异。
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我国很不相同,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词语,它的产生、发展、丰富和词义的演变与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所以对词汇的理解就涉及有关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理解时就会出现文化错误。
比如说,“dog”和“狗”这两个词,在语言意义上两者是相同的,表示一种动物。由于文化差异,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含有不同的意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般都有厌恶、鄙视狗这种动物的心理,所以常常用狗形容和比喻坏人坏事,如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眼看人低等。在汉语中用狗指人就是骂人,如狗腿子、走狗、狗头军师、落水狗等。但是在英美国家,他们非常喜欢狗,并且认为狗是人类忠诚可靠的朋友,常常把人比作dog,却没有丝毫的贬义。英语中dog一词很受欢迎,并且往往含有褒义。例如:lucky dog表示“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表示“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表示“人人皆有得意日”。
2.英汉结构反映的文化差异。
英汉表达的结构差异体现在排列信息内容的顺序、表达中各环节间的关系、话语发展的趋势等方面。比如,英语中的时间、方位、地点表达的排列顺序往往是由小到大的,而汉语则相反。例:
英:at two o’clock on the afternoon of the 28th of May in 1998
汉:1998年5月28日下午2点钟
另外,英语的修饰要求把主要意思放在句子的开头,即“中心词”往往放在首位,然后围绕“中心词”逐步发展,形成先正后偏的现象。而汉语的表达习惯则是由表及里,先交代旁枝末节,最后点明主题。英语的定语和状语往往放在所修饰的词语后面,汉语则反之。
英:This is the book that she gave me.
汉:这就是她送给我的书。
二、形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当然,词序与汉语大体一致的句子在英语中也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好理解,无需比较。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如下。
1.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及观念上的和心理上的差异会带来语言使用上的差异。
如英美人交谈忌谈年龄、收入、信仰等有关的话题,他们认为那是个人隐私,不容侵犯。而中国人见面则问对方:“你多大了?”“你收入多少?”等。
2.不同文化的人对事物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如英语国家对家庭及亲属关系的概念较笼统,但汉语中非常明确具体。如英语中的uncle在汉语中分别表示伯父、叔叔、舅舅、姑父、姨父,而cousin则涵盖了堂兄、堂弟、堂姐、堂妹、姑表兄、姑表弟、姑表姐(妹)、姨表兄(弟)、姨表姐(妹)等12种亲属关系。
三、中西文化的教授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对中西文化的敏感性,我们在平时应多向学生讲述中西文化差异,如习俗文化、思维文化、心态文化、历史文化和体态文化,这样才能对中西文化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加自如地运用英语。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把中西文化差异的掌握及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于英语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好阅读课的教学。
>> 语用交际中的英汉文化差异 论英汉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英汉文化差异 论颜色词在语言运用中的英汉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文化差异在翻译教学中的体现 论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 动物词汇折射的英汉文化差异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探索 初中英语教学应重视英汉文化差异 论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从英汉文化差异角度论析广告语的翻译技巧 英汉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英汉文化差异下的英语翻译技巧研究 探讨英汉文化差异在涉外礼仪中的体现 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 从英汉文化差异探讨习语翻译 引导学生认识英汉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文化差异及翻译 高中生英语写作中英汉文化差异困境与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论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英汉文化差异 论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英汉文化差异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提要:英汉这两种语言体现出了鲜明的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口语教学要关注这些差异。本文对于英语口语教学中怎样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使英语口语教学的成效得到提高。 关键词:英汉习语 文化差异 英语口语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通常人们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就可以了解到这个民族内在的文化形态,一个民族的文化会鲜明的体现在它的语言和词汇上面,因为任何民族的文化现象都必须要通过词汇来体现出来。根据人类学家以及社会学家对于文化所做的定义来看,“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习惯、制度、信仰、目标以及技术的总体模式。美国的语言学家Sapir就曾指出,语言需要具备一个环境,它无法离开文化而单独存在,也无法离开社会所承续下来的各种传统与信念。就目前来看,虽然很多学生都学习了不少的词汇、语音以及语法的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不过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掌握与理解英语,经常无法使用英语深入和灵活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以雅思的口语口试为例,根据统计结果,在2010年的雅思考试中,中国考生雅思口语的平均分值只为5.39分,可以说是全球的倒数第一。在2011年,中国考生雅思口语的平均分值又降低到了5.36分,而2012年和2013年,中国考生的成绩仍旧没有提高,由此可见,学生在实际运用口语过程中,仍然是存在不少的问题。我国于2000年就颁发了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的大纲,大纲明确指出要注重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单纯的语言表达,而是要注重文化内涵上的差异,也就是要把对英美文化的了解与掌握贯穿在口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地道的英语表达,要引导他们自觉的去掌握各种习惯表达法中体现出的文化因素。
一、文化差异在口语教学中的地位
新大纲中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以及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英语来自如的交流,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这就是说,新大纲已经不只是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更要学生具备用英语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的能力,把听说写译列到同一个层次的要求上是新大纲的一个重要的修改地方。这个修改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得到提高,使其能够很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市场与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目前全球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这种形势也就需要更多的具有全新英语技能的人才,听说能力是涉外人员的一种最重要的英语技能,然而将近80%的人员认为他们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听说。因此,在当前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而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进行跨文化的交际训练,因为语言背后还涉及到各自民族的不同文化,文化不同,语言的表述也就会有很大的差异,这在英语的口语表达中尤为明显。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口语中的表现
1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不同
西方人比较注重个体价值,以彰显自身的成就为荣,然而中国文化却是提倡一种谦虚谨慎。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例子,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No,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在西方人看来,这种谦虚不只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否定,还是对赞扬者鉴赏能力的一种否定。在语言的交流中,中国人喜欢用委婉含蓄的言辞,避免直截了当的表述,不希望令对方难堪没面子。尽管英语中也有不少的委婉语,不过西方人在交际中通常更加注重自我的彰显,他们认为人们的交际多是一种思想交流以及对于信息的传递,往往并不会像中国人那样考虑太多的“面子”问题,他们希望对方在回答时可以直接明白。例如,在交谈过程中,西方人已经多次表达出了否定的看法,然而中国人经常把对方的“No”看成是一种托辞或者谦虚,这就是中国人不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念所造成的。
2社会礼仪的不同
中国人彼此见面经常会互相问一声“你吃过饭了吗?”问话的人并不是要知道对方是不是吃了饭,这句话只是见面时的一种问候方式,这样能够体现出人们之间的一种亲切感。然而对于西方人来讲,这样的打招呼方式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尴尬,在西方国家的人们彼此之间没有这样的问候方式。西方人会认为这是对方在向他们询问自己的私生活。对于“Hello,have you eaten your meal?”这样打招呼的方式,西方人通常都不知道要如何来作答,有的会不高兴,会误以为那些和他们打招呼的人认为他们没有钱吃饭,因而他们往往都回答“我有钱吃饭”。在西方国家,人们日常见面打招呼只说一句“Hello”,“Morning! ”或者“Good Afternoon”, “A nice day,isn’t it?”就行了。
再比如,汉语中的“谢谢”其英语的对等词为“Thank you”,然而怎样正确的使用并对其作出恰如其分的回答也是很有讲究的。西方人在受到他人的赞扬或者祝贺时,会使用“Thank you”来回答,这也是他们最为恰当自然的回答,然而我们中国人通常是以谦虚为美德,别人对自己祝贺和赞美时往往都会回答“哪里?哪里?”“惭愧,惭愧”等,如果把汉语直译为英语就成了“Where? Where?”或“I feel ashamed”,这样的回答会让西方人感觉到迷惑不解,最终也会导致交际的失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和英语国家的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在问候、聊天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与表达方式,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些差异,才能避免交际出现失败的现象。
3交谈话题的不同
通常情况下,在交谈中西方人一般不涉及到个人隐私的话题,因此,如果询问他们有关家庭、婚姻、年龄、薪水等问题都会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他们往往非常不喜欢听到这样的问题,更加不想回答。然而在某些特殊的场合这个规则也是可以被打破的。比如,有一对英国夫妇到中国来旅游参观,才谈话中太太告诉中国的朋友她的孙子已经有6岁了,朋友认为她很年轻,就笑着说到,“Oh, really! I think you look very young for one with one six year old grandson.”(你一点都不像有那么大孙子的奶奶啊)。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实际上是:请告诉我您的年龄,由于这句话的措辞非常委婉,因而英国的游客对此也并不是非常反感,就会很乐意告诉对方自己的真实年龄,这样双方的交谈就会继续融洽的进行下去。我们从这个例子中能够看到,这位中国朋友不但了解英语与汉语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之处,而且对于外国游客的文化背景也非常熟悉。因此,我们只有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才会和西方人实现和谐融洽的交谈。
4“预约”的差异
在中国,一般来说拜访他人并不需要提前进行预约,直接登门拜访就可以,然而在西方国家却是完全相反的,西方人如果要去拜访他人一定要提前进行预约。如果弄不清其中的文化差异,就会导致他人的反感。有人认为只需要提前打一个电话告诉对方一声就可以了,不必去征求对方是否同意拜访,是否有时间,这样就会导致一种不愉快的后果。例如,如果你想去看望一个美国朋友,你说到,“I am coming to see you tomorrow morning.”(明天早上我去看你。)这样是根据我们汉语的表达习惯直接翻译为英语的,其实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是“Can I come to see you tomorrow morning?”(明天早上我去看看你好吗?),但是我们的表达在英文中的意思是,“You must stay at home tomorrow morning (because I’m coming to see you)”。 也就是,“你明天早上必须在要家等候,因为我要去看你。”毋庸置疑,这样肯定会引起西方人的反感,从而影响两人之间的进一步交流。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这些文化错误的产生,必须要意识到语言和文化差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努力多创造一些情景来进行练习,以便能够熟练掌握中西方语言的差异以及文化差异,从而和外国人实现流畅的交流。
三、口语教学中对文化差异的处理
语言作为人类表达自身思想以及传递情感的一种交际工具,其中包涵着很多丰富的成语和习语,这些成语与习语在口语表达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英语的成语和习语通常都是由几个单词构成一个词条,词条的意义会完全不同于一个单词的意思,学习英语的人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好几个都很熟悉的普通词,将它们放在了一起却不懂它们的意义。人们经常将“地道的英语”称作是“idiomatic English”,这就可以看出,如果要想把英语说得很地道,就应该能够正确的使用英语的成语和习语。英语的成语与习语往往都是具有悠久的历史,或者是源自于民间,或者是源自于各种宗教典籍,或者源自于文学作品,它是大众智慧的结晶,在经过了长期的累积后,不断的丰富,逐渐用一种高度凝练的形式来体现出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因此,我们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要多加运用这些习语,它会使口语表达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1利用学生对习语的兴趣多加引导与补充
习语的历史往往都比较悠久,其中浓缩着各种文化的积淀与历史知识,学生通常都会对习语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使用这些习语,并补充相类似的表达法。比如,在英语口语中,天气是一个很常见的话题,在讲到这个话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把他们熟悉的有关天气的习语都罗列出来,然后再为他们补充一些能够体现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达法。英语中有成语,“raining cats and dogs”,它的意义是雨下得很大,因为人们听到雷雨声感觉它就好像是猫狗在打架时所发出令人可怕的声音。汉语中有一句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英语中也有一种相类似的说法,“A red sun in the morning,the sailors take warning; a red sky at night,the sailors delight.”这句英语的谚语翻译成汉语就是,太阳出得早,水手的警告;傍晚天上红,水手乐融融。还有其他的一些引申而来的谚语,The trade looks cloudy recently.(最近生意看起来不容乐观。)He gave us a snow job.(他欺骗了我们。)All his money has gone with the wind.他的钱都花光了。)通过对这些习语的引导,让学生们掌握更多的习语知识,从而使他们的口语表达更加自如流畅。
2课后复习,课前检测
现代的教育观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于教学过程的组织、指导以及引导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都参与到教学中,进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针对不同的口语课的话题,教师要善于运用多样灵活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的自主意识转变为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多收集整理一些相关的英汉习语的表达法,让给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在课后进行及时的复习,还要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要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去自主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在课前通过抢答或者听写等形式来对学生掌握习语的方式进行检测。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将自己学过的习语运用到实践中,比如,教师先列出一些谚语,让学生把这些谚语准确恰当的运用到一个故事里,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会得到提高,他们运用口语交流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结语
作为一种社会的产物,语言中凝聚着人类的历史与文化结晶,同时也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承袭的社会意识、价值观念以及风俗习惯等多种特征。中西方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了各自在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多给学生讲解这些文化差异的现象,要加强对语言文化导入的介绍,只有如此,才可以让学生在实际中去自如的运用语言来交际。
参考文献:
[1]郭冰.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口语产生的影响及对策[J].神州,2012(24).
[2]金雪丹; 陶岳炼.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J].大家,2011(11).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
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非常重视对语言形式和结构等知识的传授,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却忽视了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综合使用语言的交际能力薄弱,不能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无法完成交际任务。近年来,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而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这就要求中学英语教师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认识的直觉的敏感性,实现准确并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类文化和知识的载体,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及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和独特的生活方式。文化是语言的底蕴,促进着语言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指的是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有利于消除交际障碍,防止交际摩擦,拓宽视野,促进文化交流。
受到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现阶段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忽视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渗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认为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向学生介绍异域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则是日后大学教师的任务。这种想法导致了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文化知识匮乏、交际能力薄弱。殊不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中。
据笔者长期以来的观察,很多学生在考入高校后进行分班考试时,语法项目正确率很高,语音语调也颇准确,但却总会犯各种各样的“文化错误”。除了称自己的老师为“Teacher”之外,在与外籍教师的交流中,学生还总是会问一些诸如“Have you had your lunch?”“Where are you going?”等在英语国家被人们认为是隐私的、不礼貌的问题。另外,学生们在与外教的交往中,经常会用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来主导交流。有一年,一位外教应邀参加学生的英文演讲比赛并担任评委。当她走进礼堂时,一位学生站起来给她让座,并说“Please sit down,Mrs.Graham.You're old.Don't get tired”。听到这句话,外教流露出不甚愉快的尴尬神情。学生说这句话当然是受到中国文化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影响,也是想表达对教师的尊重之情,但是他却不知道,这事实上已经冒犯了教师,因为英语国家的人们是不希望别人直言自己老的,这也是在英语中为什么有很多代替“老”的含义的委婉语,比如senior或者advanced in age等。
虽然经过多年的中外政治经济交流,很多外国友人已经懂得某些汉语式英文表达的含义而采取了宽容的文化态度,但我们作为教育者,面对学生们所犯的这些错误,却不得不承认,在中学英语教育中,对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忽略是我们工作中一个较大的失误。学生们虽然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基本语法规则,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却经常会因为对目的语文化、交际规则缺乏一定的了解而造成辞不达意、交际失误,严重影响了交际效果,阻碍了交际能力的发展。《语言和文化》一书指出:“学习和运用外语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如果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保证所造的外语句子结构正确,那么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保证使用外语得当。”因此,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项重大任务。
近年来,世界经历了急剧的变化:首先是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传播通讯技术的改进;其次是交通技术的发展进步;多媒体的诞生以及世界性的互联网;还有经济的高度全球化。这些变化带来了全球性的时间和空间的紧缩,给全人类带来了全球意识。全球化使得不同社会、文化以及不同地区的人们产生了相互交往的强烈愿望。正是多元文化频繁的交流碰撞,文化上的差异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理解与和睦相处带来的困难也显得格外令人关注。因此,我国的语言教育界应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基础教育阶段起就应加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代人,将来更好地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参与国际竞争,为祖国和人民效力。这是一项立足长远的任务目标。
二、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途径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语言知识和能力的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才是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师和学生要正确认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应有意识地营造语言环境,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在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适应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帮助学生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学习。
(一)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材的讲授和课堂活动的设计中
现行的中学英语教科书是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极好材料。多数版本的教科书都有意识地安排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不经意间感受到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能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只要结合教材,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显示文化差异的部分,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就可以同时兼顾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实际上,在素质教育盛行的当下,国内教育领域的整体教学策略不断翻新,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性的学习空间,学校的总体教学氛围也较以往有所改善。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讲求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言沟通能力,并能够掌握最基本的英语单词或语法,但鉴于小学生的特殊心理特点,教师只有采取兴趣导向式教学以及差异化方法教学,才能够更好地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强化学校的教学质量。
1.差异化方法教学模式内容概述
所谓的运用“差异化方法”来实施小学英语教学,指的就是在英语课堂中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来巩固教学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及其理解能力等因素放在教学的首位,进而采取灵活多变且有针对性的教学,令不同素质层面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获得收益。实质上,差异化方法教学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并非易事,因其需要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既往学习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通过课堂观察对学生的心理变化也有敏锐的感知,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学,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2.差异化方法教学模式及其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从一段时期以来的教学经验来分析,差异化方法教学的实施不仅得到了教学双方的认可,学习氛围较为良好,而且,运用改模式能够起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尤其是一些成绩稍差一点的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升。从具体来看,则要从英语课堂训练差异化教学、英语小组分类教学以及作业评价分层等方面,来巩固小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成果,进而在不打击成绩稍差一点的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运用差异化方法教学,能够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弱化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对小学生心理成长所带来的压力。例如:在时下,有很多小学生在学龄前接受过英语教育,则其在课堂上的反应就会较为活跃,因为这是有的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一旦谈及到他们擅长的领域,就会勇于表现自己,相反,则有一部分小学生在学前没有接受过英语教育,在课堂上的反应则会过于消极,甚至会产生自备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师就要格外注意那些不善言语的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这样的学生来回答,回答完毕后,通过表扬学生学习能力强的策略来强化他的自信心。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学生英语学习小组的模式,渗透差异化的英语教学内容,从而缩短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英语成绩方面的差距,而且能让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二、结语
关键词:英语教学 问题意识 发展空间 教学过程
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教师讲得多,对问题讨论得少,教师提问得多,学生问得少,甚至学生提不出问题的现象,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要改变当前这种状况,必须对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分析反思,努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增强学生质疑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新目标。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就在每问。因此学生学习提问、学会提问是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使命。
一、英语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原因剖析
英语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究其原因,包括以下主要方面。首先,教师认识的偏差。毋庸讳言,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僵化的教育培养模式下造就的教师,以及他们繁衍的继承者,因为有统一的教材、大纲,有上下一致的教育教学标准,有整齐划一的教学规范等等,可以武断地说,他们中的相当多一部分人已没有什么个性,失去了应属于自己的思想,他们不敢有问题,不能问问题,最后也没有了问题。试想,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教师,又怎会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一个不能体会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重要性的教师,又怎会去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科学方法、怎会有努力去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自觉行为。同时,尽管实践新课程标准喊得轰轰烈烈,当前素质教育也搞得如火如荼,但旧的、传统的观念、习惯具有强大的惯性,还有很大的市场。长期教学观察中,我们认为目前英语课教学中使用较多仍是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学习方式较多也是被动接受式。运用讲授法,教师可将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但这种方法在使用中往往被使用变形,变成“一言堂”、“满堂灌”,有的形似启发、实为“满堂问”,导致学生片面追求零碎英语知识,学生成为知识容器,抑制了学生主动的问题意识。其次,学生学习的态度。学生的态度对积极思维和问题的产生极为重要。因为问题意识的产生首先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自觉的发生过程。如果没有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就没有自觉的、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对学习内容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要想产生问题是不可能的。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当一些学生中还存在着对英语课厌学、怕学的倾向,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缺乏提出问题的主动性,影响了自己问题意识的产生。同时,问题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而提出问题则是一种能力,是对自己思维困惑的明确表述。在英语教学中不难发现,有学生有兴趣提问,但怕问不好,因缺乏提出问题的信心就不敢问;也有学生敢问,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他们缺乏提问的方法,处于一种问题模糊状态,对问题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想问不知怎么问。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越来越退化,这是造成当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提问少甚至提不出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英语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科学激发策略
我们知道英语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受到英语教学中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科学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关键,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区别联系教学内容,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问“Why”、“What”、“How”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例如,在反意疑问句内容教学时,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句子:She is a student, isn’t she? Yes, she is. No, she isn’t.是的,她是。不,她不是。She isn’t a student, is she? Yes, she is. No, she isn’t.不,她是。是的,她不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归纳出“前肯后否”和“前否后肯”反意疑问句的共性和差异。其次,建立良好社会心理氛围,使学生敢问。学校社会心理氛围主要是指学校师生关系,在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一副尊容,足以把学生的“疑问”吓到九霄云外,学生即使有问也不敢问,长此以往学生问题意识、提问习惯不能形成,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自身扮演角色、地位的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与学生肩并肩,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服务者、共同进步者。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提问的学生,以宽厚的胸怀容纳即使是幼稚无理可笑的提问,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优化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环境。再有,创建生动的情境,使学生要问。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的单调教学形式,尽可能利用实物,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创造情景与语境,进行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有感而问。最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生由于知识面较窄,遇到问题往往不知从何而问?因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要做法有:学生还未养成提问的习惯或者所学知识较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讨论,在小组内提问题。教师也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模仿老师提问。提问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就可以在教学中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独立质疑、自我展示;教师采用抓典型,树榜样的方法。通过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等活动,在学生中形成良好风气,使学生由被动提问转向主动提问并养成习惯。
三、结束语
激发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一见地,古代先贤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强调了问题意识与思与学之间的辨证关系;宋代学者陆力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他认为无疑是学之患,疑难能可贵。随着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以及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激发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应该成为我们英语教师教学中必须重点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2002.
[2]李祖超.教育激励理论探讨.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