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02:41
导语:在教师教育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塑教育 契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17-01
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自塑教育是成才的有效的途径,对学生的终生都具有很大影响。小学语文这门课程的最显著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四大方面:听,说,读,写的训练,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与人文素养相关的学生人格的塑造与教育、情感的培养与教育、审美的渗透与教育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都知道:儿童文学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的构成部分,是小学生成长过程的非常重要的精神食量,小学生通过对儿童文学的阅读,学生可以从中寻找到自我,确立正确的自我,是提高小学生自塑能力的必由通道。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诠释自塑教育与小学语文学的契合。
1 自塑教育促进小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动力
小学语文的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持久的发展的过程,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懂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核心是:今天的语文教学是为了明天的学生的更好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够只侧重对学生的“今天”教学,更要呵护学生的明天发展的条件和动力。其实也就是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的语文教学目标:学生明天的自塑能力水平发展。实现学生的自塑教育有五个方面:(1)让学生具有高昂的学习热情;(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3)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能力;(4)让学生成为小学语文知识学习的主动者;(5)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自我教育的满足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渐渐产生,学生通过自我参与,得到创造的快乐体验,这种体验能让学生得到正向的积极的自我发展的心理强化,学生就会得到语文学习与自塑发展的温床,教学发现小学生的自塑力量是很小强度的。而学生的主动性建构学习的力量是强大的,它是学生得以自然、健康,正向发展的重要条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与学生的健康的人格结构才是真正对学生的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2 自塑教育唤醒了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参与意识
2.1儿童的语文课堂参与是小学自塑教育的基础与出发点
教育活动是一种对人的心智进行开发的有益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过程中时,才能实现学生的有意义的学习。当然对学生进行自塑教育也是如此。自塑教育的实质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中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体验性,这个教学特点提倡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切实关注重小学生语文知识的主动建构,还要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对话与交流。所以小学语文的自塑教育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能称其为 “自塑”。因为它否定了学生的能动参与作用,压制了学生主体的自主学习性与自主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使语文自塑教育失去了发展的根本源泉。
2.2小学语文的自塑教育能够唤醒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
小学语文的自塑教育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明白进行语文自塑教育的主要职责所在,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反思自我,还要帮助小学生明晰这堂课自己要学习获得什么知识和获得什么技能;耐心帮助学生设计,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课堂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己学习过程的潜在的需要;还要帮助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建构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评价的内在化。在小学语文一线教学中,这种自塑教育理念下,学生们的学习探究的需要得到加强,积极追求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欲望渐增,获得外界认可和被欣赏的需要水平也在提高,学生责任承担的需要在自塑教育中能够切实得到满足;以及对学生以往的语文学习的经验得到激活、提高,语文知识的建构、学习和运用知识,认知与语文学习的策略科学改进,自信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实现。
3 小学语文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自塑个性
3.1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程观,强调培养儿童的自塑个性
新课程小学语文课程明确:“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观,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被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已成为新小学语文课程的根本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求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个体意识、情绪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等内在因素所起的巨大作用。这也是小学语文课程较为显著的个性化特质。比如:在教学实践中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积极引导小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新小学语文课程观念的实质是对促进小学生自我个性的尊重,也是对作为“发展中的人”的有益塑造。
3.2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能够促进小学生自塑能力的培养
新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理念明确: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构成教学的主体,二者之间应该是民主的“交往”与“对话”的关系。何谓“交往”,即“认为教学要建立在师生亲密友好交往之上的一种教学主张”。有教学实践经验的老师大都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是存在多元的、综合的平等交流,只有建立这种平等、持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不乏味,变得快乐。在小学语文知识的传递过程中,教师既肩负着“传递知识”的使命,还肩负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供学生能够自由地,以自己的爱好探索知识和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潜能有足够的信心,其次教师还要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的空间,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教学交往与对话。让学生的精神生命得到自由的呼吸与滋长。
参考文献:
[1]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英语;教学;研究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的知识面和要求越来越宽,学习的方法也越来越多。这样,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尤其是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英语教师无论在教学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技能等方面都要接受新的挑战。因此,英语教师要想在这些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努力做新型的现代英语教师。
所谓新型的现代英语教师就是不仅仅要拥有丰富的英语学科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牢固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知识、扎实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而且要具有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务实的研究能力并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即,研究型教师。
英语教师不仅要了解并掌握Whomtoteach?Whattoteach?Howtoteach(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还要懂得Whytoteach?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之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由关注教学到关注学生的教育理念的转化,也才能在教会学生学会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和指导他们养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
1英语教学与教学研究现状
我们分别对我市的15所初中(其中示范校10所,非示范校5所)进行了关于英语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情况的调查问卷和学生问卷。首先,调查了15所初中的英语教师的学历情况。从这部分的调查结果得知:80%的教师的学历是大学英语本科及相关专业,20%以上的教师是专科及相关专业,这说明大多数英语教师曾接受过正规大学教育,他们既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又具备一定的教育实践能力,更具备教学研究能力。但是,我们的调查结果是教师们的研究论文和出版的著作寥寥无几,参加教改项目并结题的也不多。他们对中学英语新的课程标准的了解更不多,有部分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目的的认识还很模糊。个别教师甚至说不清楚英语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有很多教师对于基本的教学理论知识尤为欠缺。有些教师甚至不了解“交际法”“认知法”“听说法”和“语法翻译法”到底有什么区别。每课时讲解的时间绝对多于学生活动的时间,仍然以“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为中心。很多教师仍乐于照本宣科地使用教材,没有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范例和媒介,更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精神。尽管多数教师业已树立了科研意识,迫切盼望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但普遍认为得不到有效的条件支持,在岗参培的方式也单一,等等。????从学生问卷中也发现一些:初一学生喜欢上英语课,但初二、三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却在逐年下降。各校学生主动向老师提问题的仅占20%左右,初一和初三的近半数的学生认为老师只鼓励围绕所学内容提问,很少分析学生的问题的归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教师经常使用的辅助教学的手段仅有录音机,有的学校几乎不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些教师很少在作业本上写评语,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他们的教师“只改错误,不写评语”。考试的频率很高,一个月搞一次考试在各年级都是普遍的。而且评价方式也很单一,主要是书面语言知识的测试。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多数英语教师由于缺少对所教的学生和所从事的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导致自身素质不高,不仅研究成果少,更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改革中学英语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
2.1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慨说
应该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是一对不可分离的孪生兄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
(1)制订英语教学计划能力,即学习和深入理解英语课程标准,把握读、写、听、说及基础知识等方面的教学要求,理清读、写、听、说训练的具体内容,弄清基础知识的具体内容,把要求和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分解到各个年级,既循序渐进,又适当重复,增强训练效果。
(2)钻研教材的能力,对英语教材的编写意图或改编意图、体例安排、知识结构,范文特色,要研究得一清二楚,并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使用教材。
(3)设计教学的能力,教师要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的,确定教学重点,然后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年龄和心理安排教学程序,确定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搭起实现教学目的的桥梁。
(4)驾驭课堂的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尤其是语言能力。英语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规范,能对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目标语起榜样的作用,而且所用的语言要有激情,要新鲜、优美、风趣。
(5)处理作业的能力,学生的英语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与学的质量,它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与问题,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正因为如此,处理学生作业不能停留在只判断正误,应重视作业的反馈作用,并认真写评语鼓励、引导并帮助学生。
2.2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包括:
(1)确定研究项目的能力。确定研究项目就是教学研究活动的开端。项目一旦选定,研究的方向、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步骤等也随之在某种程度上被确定。英语教学研究的项目(目标或课题)是指英语教学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任务。所谓普遍意义,是指教学中有规律性的、能解决某一层面的、反映某些本质的现象;所谓特定问题,是指目标明确、讨论的对象和范围清晰。选择研究的项目就是寻找研究英语教学问题的突破口,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突破,逐步扩展,逐步深入,以达到对英语教学规律有越来越深刻的认识的目的。
(2)收集资料的能力。围绕课题收集资料,力求范围广一点,内容实在一点。一是检索古今中外的文献资料,做摘记、笔记、卡片;二是开展调查。既可以做问卷调查,也可以开座谈会或者访谈。抓住典型,作较细致的了解。资料是研究的依据,越具体,越典型,越有研究的价值。资料收集后将其排列梳理归类,分清主次。
(3)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英语教学研究论文是英语教学研究的结晶,撰写时应做到:论证以事实为依据。内容的阐述有逻辑性,结构完整并有层次。语言准确、明白,不含糊其辞并表达流畅。引用文献资料应注明出处。教学研究论文有论述性的、描述性的以及实验性的研究报告,即指开展教改实验以后形成的报告。
3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研究能力的必由之路
英语教学研究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由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大多数教师勤于做(教学)而疏于总结、积累和研究。平时几乎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日常的教学和考试中,搞研究深感力不从心。他们往往把具体的常规教学(研)工作当作研究活动,他们的科研多数还停留在总结平时的教学工作、教学情况汇报、综合别人经验、从别人的研究成果中找些自己所需的材料等。加上学校经费短缺等因素,教师进修和再学习的机会很少,特别是对新课标的不了解,教师的知识老化、观念陈旧、教法古板,因此,“费时较多,收效甚微”的现状就在所难免。要从根本上达到让学生和社会都满意的目的,教师们除了要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外,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能力的必由之路!当然,校本研修必然就要要求包括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从实际出发,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实施继续教育和教研培训。组织并鼓励教师们参加多层次、多形式和多渠道的教学科研活动和评比(竞赛)活动,如:观摩课、研讨课、经验交流(课)会、制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改编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处理作业等。应当鼓励并教会他们以教学为突破口,将教学经验变成教学成果促进教学。
4研究学生的需要是教师发展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因素,更要重视兴趣培养。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不再是负担,而是执著的追求。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影响兴趣的因素当然很多,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服务于学生的方法是其中最重要,也是很关键的因素。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就必须在课堂活动上下工夫。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的水平要体现在备课中、能力要发挥到课堂上,即我们要“抓在出现时、点在需要处;化在关键时、用在可用处。”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体验、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不应该仅仅是围绕所学内容提问题,或者所提问题没有挡次,或者以教代学。教师要时时研究学生并做到:课前指导不指令;课中参谋不代谋;课后到位不越位。否则,学生可能是知识学到了,创新能力却失去了,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更得不到有效的体现。
总之,研究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饱满的热情、极大的兴趣参与到学习英语中去,在参与中得到乐趣和自身提高不仅是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要求,更是我们教师发展、改善、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摘要】语文教学是所有学科中的基础,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它与其他知识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教育教学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学一定要坚持创新,开展新型教育,发挥语文的基础作用,满足教学要求。
关键词 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开展方针
一、不断增添语文教师队伍的新活力
(一)调整语文教师知识结构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深厚的语文功底,还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素养,如政治、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等知识,这样才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旁征博引、灵活应用,从而切实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人文性和工具性。譬如《人生的境界》这篇课文,需要教师对我国古代的老庄思想和哲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又如《科学是美丽的》,还需教师能够理解“太阳风”、“黑洞”、等科学知识。
(二)不断提升教学业务能力
业务能力是决定教师能否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因素,教师应该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为语文教学高效开展奠定基础。针对学生基础薄弱、有厌学情绪的问题,教师要用足够的耐心和合适的方法来激发兴趣,帮助学生找回自信。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研究,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来灵活处理教材,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适时采用例证、展示、设疑等种种激趣方法,诱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此外,语文教师还要有过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二、不断注入语文教学内容的新血液
(一)不断更新语文教学内容
首先,要剔除与学生实际不符合的教材内容。如《逍遥游》、《咬文嚼字》等文章难度较大,与基础较差的学生实际不符合,应该予以剔除。其次,要调整教材内容安排。有的议论文安排过多,有的则文言文安排过多,内容陈旧,比较单一,缺乏时代气息和涉及现实中各行各业交叉学科的文章。故此,在安排教材内容时,要注重“新”,应该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切实增强语文教学内容的时代感。要注重“真”,即教材内容应与生活相结合。要注重“美”,加强对学生审美价值的培养。
(二)教师可以灵活处理教材
语文课程结构中既要有必修课,又要有选修课,还要有活动课,以促进学生个性多元化发展。同时,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如教学《项链》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将课文呈现出来,然后再进行点评。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整个小说的脉络。在设计课堂作业时,教师以“我眼中的玛蒂尔德”为题,要求学生画出来,结果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结论:有的认为“玛蒂尔德爱慕虚荣,可怜可悲”;有的则认为“玛蒂尔德坚强善良,可敬可佩”,教师可以由此而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学生为了在辩论中说得有理有据,都纷纷深入钻研教材,将一些
关键词 句找出来。下课时,再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续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将续编的内容表演出来,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方式,最大可能地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不断引入语文教学方法的新元素
(一)采用竞赛法教学,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正处于青春气盛时期,大多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好胜心理,教师可以将竞赛法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在语文学习竞赛中,学生为了获得良好的成绩,通常会比平时更加专注地投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可能地激发学习兴趣。一是开展语文智力竞赛。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设计一些问题,答对者加分,答错者扣分,并评选出最佳个人和最佳小组。如开展“猜猜他是谁”抢答竞赛活动:乱世奸雄,挟天子而令诸侯,他就是?她葬落花,焚诗稿,她就是?二是课本剧表演比赛。不同小组学生编排不同的课本剧,进行表演竞赛,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课时,分两组表演比赛。为了获得比赛胜利,他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准备道具、背诵台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精彩的表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在表演更加准确、深刻地理解了文本。三是开展趣味比赛。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猜谜语、成语接龙、对对联、对歇后语等游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趣味游戏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喜欢语文。
(二)利用多媒体网络,增强教学实效性
多媒体将文字、图画、声音、视频等集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生动感,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以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朦胧清幽的荷塘月色美景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在教学《雨巷》时,让学生一边看课件中展现出悠长悠长的江南雨巷,一边倾听诗词朗诵,能让学生有一种身处雨巷的感觉,好像自己就在雨巷中徜徉。在教学《鸿门宴》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霸王别姬》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悲壮的音乐声中初步感知文章表达的悲情。在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可播放《高山流水》,让学生一边静静地聆听这天籁之音,一边理解文章的情感波动变化。通过多媒体网络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感,而且能够极大增强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切实创新教学理念,不断整合教学内容,灵活处理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促使语文教学不断迈上新台阶,从而收获新的喜悦。
参考文献
[1]王峥.语文创新教育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04
[2]陆丽娜.如何在中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河北师范大学,2006
论文关键词:高中英语,图式,阅读教学
一、引言
阅读是个认知过程,语篇的意义不仅需要从句子中发现,还需要从读者的背景知识中导出。【1】背景知识也叫图式。图示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进行推理和加速理解过程。对背景知识的另一种解释是情景框。说不同语言的人的情景框有些相同,有些不同。语言知识和情景框或背景知识都存在于人们的长时记忆中。阅读第二语言写成的语篇时,如果读者头脑里情景框与语篇中情景框不一致时,即使他的语言知识没有问题,阅读理解也会遇到困难。阅读理解不仅是语言问题,教学生阅读的时候,不能只教语言,还要教学生背景知识和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根据这一理论,阅读理解首先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当足以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被找到以后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就可以说产生了理解。德国哲学家康德最早提出“图示”(schema),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Rumelhart)建立并发展了图式理论。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来决定,即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摘要传递的意义,达到读者与作者相互交流的目的。否则,阅读理解就失败。笔者将图式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实效性作以下探索。
二、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建立语言图式
语言学家Goodman认为:“阅读是一种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是一个选择的过程”。【3】在这个心理语言学的过程中,读者根据语言符号不断地进行猜测,随时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分类、归纳、预测,并不断地进行判断,然后检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也就是说,读者根据自己的体验和需要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而影响这种交流的常常是词汇障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遇到语篇中的词汇障碍而频频查验词典,一则影响阅读速度,二则中短信息及逻辑思维的连续性,必然会严重影响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例如词根log(言、说)可与不同的前缀或后缀组合产生出几十个不同的词来,如:dialogue, eulogy, prologue,monlogue, antilogy......。如果学生熟悉这些英语单词的前缀: dia-相对 ,eu-美好, pro-前, mono-单独, anti-相反,经过分析, 即猜出它们分别为:“对话”,“赞颂”, “序言”, “独白”, “自相矛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词汇分析技能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常用的构词法,牢记常见词汇,扩展词缀范围。久而久之,学生即可运用词汇的部分线索判断词义,克服词汇障碍。此外,还帮助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各类辞典, 推断、预测、猜测词义练习, 掠读及略读技能的综合运用。词汇和语法的导入也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起促进作用, 如熟词新义, 固定短语, 表达方式以及种类繁多的俗语、俚语、术语、委婉语, 俏皮语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都会增加阅读理解的难度, 适当的导入会使学生举一反三, 大大提高阅读效率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2)建立内容图式
阅读过程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过程。世界上不同社会不同人种,对于自然环境、气候、宗教、服饰、饮食等等,自然形成了不同的认识和自己独特的观点,这些认识和观点既有差异性、也有共同性。帮助学生意识到这些民族间的差异性,可以更透彻更准确地理解原文。此外,文化禁忌也是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阅读中值得注意,例如,大多数西方人都非常注意保护个人的“privacy”。 阅读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白不能以母语文化的习惯来衡量西方人的社会习俗,应见怪不怪,理解原文的真正意义及文化内涵。高中英语阅读材料涉及科普、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生活等许多领域,内容涵盖日常生活、人物、社会、文化、史地、科技、政治、环保、经济等诸多领域的热点、焦点问题,范围极广。这些文化知识,学生十分缺乏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是学生提高阅读水平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应增加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教学中应根据每课课文的体裁、内容、难易度、对背景熟悉程度的不同,不断变换讲授方法,将背景知识传授巧妙地融合于课文讲解中。例如:在The Birth of A Festival一文中,让学生知道Kwanzaa(宽扎文化节)的起源及其庆祝方式,并了解了theSeven Principles of Kwanzaa,即人们对新世纪的期盼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此外,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英文报刊杂志也是一个有效途径。例如可有组织地订阅“英语沙龙”,“二十一世纪报”等一些语言浅近的英文报刊,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通过不断的积累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图式就会越来越丰富,阅读时就会激活相关图式,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
(3)建立形式图式,
语言学家Harris 指出“语言并不存在于一连串的单词或句子之中,而存在于联系着的语篇中。”阅读的根本目的是领会语篇的整体意义,获取所需信息,与读者进行交流。指导学生熟悉各类文章篇章结构的特点有助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语篇的逻辑结构、谋篇布局和关键词要特别讲解,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文章的思想连贯起来,才能达到真正理解这篇文章的意思。因此,教师应从语篇的角度去向学生介绍和讲解各种文章结构及其特点,训练学生运用标题,语篇标记和关键句去识别文章结构,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文体的写作特征及修辞手段,通过分析修辞语言让学生了解文章体裁结构,增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提高了阅读效果。通常,一份高考英语试题的阅读部分通常会包括人物经历或事件描述类的记叙文、介绍社会现象或现代高科技类的说明文、提供各种信息的应用文、话题谈论类的议论文等。教师应加强这几种文章体裁的阅读指导。学生熟读这些文章后,就能应付试卷中出现的各种题材的文章,而不至于感到陌生,增强他们在考试中的信心,使他们在应试中发挥出最高水平。
三、结束语
德国教育学家芭斯多惠曾经说过: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去学习。”将图式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思维,特别是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贯彻与实施《英语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作为重要的阅读理论之一,图式理论无疑对英语阅读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激活有关图示,帮助他们把已有的背景知识与阅读材料中的文字信息联系起来,培养他们在阅读中运用图示的能力,使学生从以往那种被动的、单纯接受信息的阅读过程变成一种主动的、积极与作者交流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程东元.外语教学技术[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32-33.
[2]Rumelhart, D. E.. Schemata: the building blocksof cognition,In Rand J. S., B. C. Bruce & W. E. Brewer (Eds.), Theoretical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M],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80.
[3]Goodman, K. S.. Reading: A Psychological Guessing Game[J], 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1967,6:126-135.
[4]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5-6.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
一、选题缘由
1984年,厦门大学获得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截止到2014年恰好走过了30年的历程。学位论文是传播学科研究的理论成果和普及学科知识的重要资料,统计分析一个学科以往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勾勒出该学科发展的历程,明确该学科未来的研究方向,促进研究者更好地把握该学科的研究重点。而且,具有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水平高,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的较高水平,其涉及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对高等教育学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二、选题概况
以高等教育学实力最强的14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其中拥有高等教育学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2所(厦门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师范类院校8所(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综合类院校4所(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大学、西南大学)。这14所高校均拥有高等教育学博士点,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较高水平。
选取“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网络检索,学科专业名称为“高等教育学”,检索时间段为“2010-2014年”,学位为“硕士学位论文”,以这14所高校为学位授予单位,经过两个论文库的比对和筛选,去除重复的论文篇数,检索出共1056篇硕士学位论文,其收录情况如表1所示。
在所选的1056篇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中,作者最后入学时间是2011年,该年全国有高等教育学博士点16个。其中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近5年的硕士学位论文数量为0,因而本研究未对这两所高校的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
三、选题领域分析
将所选的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研究领域分析,所借鉴和参考的理论或分类标准如下。一是李秉德先生的教学七要素说,即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反馈、教师等七个要素。如,高校教师和学生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高校课程教学和科研是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二是参照《高等教育研究》编辑部关于高等教育学杂志的分类标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基本理论、教育体制与结构、教育经济与财政、院校研究、民办与职业高等教育、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课程理论与教学改革、学生工作与学生事务、教育学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史、国际比较高等教育等基本栏目。三是受陈学飞分类方法的启发,并借鉴赵苁蓉有关高等教育研究主题的划分法,对1056篇高等教育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主题分析,得到如下分类结果及主题释义表。
原则上每篇论文只统计到一个主题中,如果研究内容涉及两个主题,则以比重较大的主题为准。
按照本研究的统计标准,对近10年刊载的1056篇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进行数量统计,并按照数量多少进行排列,刊载论文研究领域的分布情况见下表。
第一类是大于10%的主题,有高校课程、教学、科研工作研究,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研究,比较高等教育研究和高校管理研究,总计比例为51%,关于这些方面的研究都在100篇以上;
第二类是大于5%而小于10%的主题,有高校学生研究、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高校德育工作研究和高等教育评价研究,总计比例为38%;
第三类主题的研究比例低于5%,分别是高校教师研究、高等教育史研究及其他方面研究,总计比例为11%。
通过对CNKI和万方论文库数据库中有关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分析,可以明晰当今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重点所在,为今后硕士研究生选题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关键词】语文实践教学;教学模式;职业教育
王洪才《论教育学的三重视界》,指出实践的视界是教育学的第三重视界,是“教育学的归宿”。实践教学这一独特的教学形态,以突出学生主体参与,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实践能力为特征。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主要指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为核心的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的总称,不仅包括专业课程,也包括文化基础课。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堪称百科教学的基石,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教学的探索意义重大。
一、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教学的几种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而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并体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随着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教学探索的深入,一些卓有成效的模式也应运而生。
1.模式一:案例探究研讨式
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案例探究研讨式,即借鉴基础教育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选择合适的案例作为切入点,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与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一模式中的案例,既可以来源课文,也可以根据生活的热点选定。如《胡同文化》的教学中,教师提出“北京胡同文化与地域的关系”这一问题后,可先让学生寻找阅读校图书馆及网络中“胡同文化”的相关研究文献,阅读后分析思考形成小论文,先在小组范围研讨修改,然后在全班交流分享。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理论的探究研讨,的主要环节有:设计研讨案例——搜集相关资料——形成初步结论—组织课堂讨论——形成创新观点。
2.模式二:参观考察交流式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日新月异的今天,职业学校的语文实践教学也必须走出课堂,甚而走出校门。参观考察交流模式主要在课外进行。教师在明确实践教学的主题范围后,组织学生个人或分组进行实地的参观考察,最终形成成果。基本流程为:确定参观考察选题—制订参观考察计划——开展参观考察活动——归纳总结形成成果——组织成果交流汇报。
如组织学生聆听学校周末大讲堂讲座《走近孔子》,通过聆听讲座、撰写感悟、交流分享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模式三:仿真项目训练式
借鉴职业学校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尝试经验,语文实践教学也可充分利用教学条件和教学素材,在课内营造仿真的场景,进而调动学生的感官,将学生引入真实的环境当中进行,即采用仿真项目训练模式。
这一模式一般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或在专门的实训室展开。如口语交际的教学,即可在教室利用多媒体创设相应情境进行训练。而应用文写作中也可采用这一方式。如一位老师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讲授“调查报告”时,就结合实际设置了一个情境:为了改善教学条件,学校打算购买100台电脑用于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每台电脑单价控制在4000元以内。要求学生对当前的计算机市场进行调查,完成调查报告,提出购买建议,两周后提交报告并向全班同学介绍调查成果。
4.模式四:综合表达评议式
加德纳在专著《智力的结构》中提出,每个人智力至少有语言智能、空间职能、音乐职能、身体运动智能等七项智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多元化职能的发展。语文实践教学中的综合表达评议模式为学生多项智能的展示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综合表达评议式,指教师根据语文实践教学的目标,开展调查研究、采访、朗诵、表演、主持等综合性实践活动,并在活动基础上由教师或学生组织,在课内进行共同分享和评议。经由真实的语言环境和真实的语言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获得丰富多元的感受并提升语言应用的能力。
如戏剧单元的实践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课本剧的编演。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课内或课外选定剧本,并进行修改,确定角色分工,进行练习,最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交流并由学生评委打分。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增强了对戏剧知识的了解,也锻炼了想象、创造、口语表达和表演等能力。
这种这一模式的主要环节有:确定活动内容与形式——调查搜集研究资料——明确分工练习准备——开展综合表达活动——进行活动效果的评议。
5.模式五:专题竞赛提高式
竞争是个体或群体为充分实现自身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处于竞赛之中对胜利的渴望是最强烈的,所做的投入是全身心的。以竞赛方式进行语文实践教学,既可以有效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能使人的竞争意识和自信心得到强化。
运用这一模式,确立竞赛主题时要注意由点到面,有一定代表性,同时选题要使学生乐于参与。如讲到古代诗歌单元时,在学生学习背诵《将进酒》、《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的基础上,可适时在班级、年级举办诗歌朗诵比赛。形式可相对灵活,个人单独参加或小组协作参赛都可,在自主练习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通过比赛,以赛促学,展示学习的成绩,巩固诗歌朗诵技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这一模式的主要环节有:确定竞赛主题——制定竞赛方案——选手训练准备——教师指导点拨——组织开展竞赛——总结汇报经验。
二、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教学的注意点
著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如果使学生惯于简单的接受和被动的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职业学校的语文实践教学中,作为参与者、合作者的教师应遵循职业性、实践性、层次性、有效性等原则,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类语文实践,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诱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力求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
1.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在一定情境中对知识的建构过程。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教学要重视与学生“先前经验”的联系,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学课文《芙蕖》引导学生以文章为案例研讨时,可以播放荷花各个时期各种情态的图片,通过一幅幅生动靓丽的荷之影,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相关的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我们也可以通过巧妙设问等方式创建良好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采用新型的评价方式
职业学校的语文实践教学在评价方式上呈现出主体多样化、方式多维度、结果多鼓励等特点。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教学评价的主体应和评价的情境有关,可以是任课教师、同学,也可以是班主任老师、相关教学参与人员,并重视自评和互评的作用。评价内容则应联系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素质一起纳入评价视野,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并重,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采用包括口试、笔试、观察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结果旨在激发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融入专业的知识元素
“专业课要以文化课为基础,文化课又要在专业课中得到深化。”语文实践教学不能忽略语文学科与专业的联系,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并从这个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同时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挖掘并整合语文教材中与职业素养有关的内容。语文实践教学的成果也可鼓励学生采用专业技术手段表现。如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文字处理与Powerpoint技术进行主题演讲等等。
4.保证充足的训练时间
对于以技能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如果没有大量的时间去磨合实践,就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语文实践教学同样如此。首先必须保证语文实践教学的课时,只有这样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才能获得实际保障,才可能取得质变效果。在保证课时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校内外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张健.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出路研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
[2]张巍.关于高职五年制语文课实践教学的新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7(9).
[3](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沈致隆译,1999,10.
1.1问题
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试点的启动和奥鹏中心的成立,推动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成效也十分显著。然而关于试点过程中的教学质量问题,从一开始就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质疑”,远程教育在教学质量上存在着严重问题。作为开展远程教育教学试点的68所高校,在进行远程远程教育教学的初期,对自己网络学院的定位就不明确,各高校在校外设立的学习中心,条件也参差不齐,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以及质量保证体系各不相同,致使远程教育教学教学质量得不到根本保证。
1.2建议
(1)课程设置:①发展电子学习课程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课程开发要与院校的整体战略目标和质量提升相统一;②电子学习课程要对课程学习对象有明确的了解和界定,必须考虑学习群体的特征;③要培养称职的设计、管理、运行、评估人员,包括课程管理者、教材编辑、导学教师、技术指导者和质量管理人;④要为学习者预先提供有关学习电子学习课程的相关信息,要他们了解电子学习的特点,为进入电子学习的学习状态做准备。
(2)教学方法:①电子学习课程目标符合相关的专业教学方法的目标;②电子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应体现在课程中;③课程结构应容纳多样化学习方法和多种教学方式;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是电子学习课程的主要特征,这种互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以促进;⑤电子学习课程内容与课程大纲和测评体系相统一;⑥对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及使用第三者内容等方面设定基本原则,要明确最低标准;⑦对教材定期审定,以确保它们能够始终符合课程目标和标准要求;⑧对学生作业要及时反馈,对学生问题要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⑨学习目标、学生作业和学生测评的关系应遵循一种连贯性,形成统一的框架结构;⑩测评的依据是相应的专业标准,要对实现目标有效力。
(3)基金筹划:①在发展电子学习的过程中,院校提供的资源(包括资金、软件与硬件)应符合课程设计的目标;②课程的运作、发展与资金应把握一种平衡,特别是对课程中包含的电子学习比率要做到合情合理。
(4)技术设施:①选择技术应注重技术对教学法的实用性,要从学习者和教学人员两个方面考虑;②设计电子学习应有信息技术策略,对近期使用的技术要加以描述,同时对维修和未来技术发展要有所考虑;③对技术传输系统的可靠性要给予控制,要有文字记录。软硬件服务防议要到位,从而保证运行的可靠度;④电子学习传输要采纳从最佳实践中总结的建议,充分重视科学性和可用性;⑤采用的技术应保证对内容和未来的再利用,要支持内容与信息的可持续研发。
(5)组织结构:①院校能够通过现有运行的必要基础设施支持课程提供;②院校能够对参与设计和管理课程人员的能力进行开发,并发展相应人员进修策略,特别是要重视那些参与电子学习课程开发人员的能力培养;③院校制定的有关实施电子学习课程的工作程序要非常明确,以便使所有参与者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一目了然;④院校要对一门课程进行连续的质量评估,以便使课程得到改进;⑤院校要重视学员的投诉,特别是对学员提出的有关电子学习课程中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答复。
2教学过程监控
2.1问题
目前,远程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学员们关心最多的往往是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而对学习过程质量如何并不在意。笔者认为,对成人在职教育,终结性考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教学过程。因为远程学习者与普通高校学生有着很大差异,因而在质量控制上不能简单采用传统教育中以终端结果为准的办法,应当把过程质量和课程终考结合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向过程质量倾刹。
2.2建议
(1)入学测试:成人远程教育教学虽然属于开放教育范畴,但它却不同于自学考试等形式,入学测试是必要的。可能由于利益的驱使,部分高校为了广揽生源,从中获得丰厚经济收益,以“开放”为由,放松了入学测试环节,使入学测试完全流于形式。远程教育教学与传统教育相比,它的最大优势是学习过程中有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从现在参加成人远程教育教学的学习者看,很大一部分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并不理解,始终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知识也比较缺乏,对远程教育教学很长一段时间并不适应。因此,加强学前教育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前教育和培训,让有意参加远程教育教学的对象明确远程教育教学的特点、优势和基本学习程序,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有关网络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然后进行相应内容的考试。考试过程严格把关,不放松要求,只有成绩合格者,才能进入网络学院学习。
(2)改进、完善在线作业系统:通过作业,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我国网络课程的大部分在线作业系统还是停留多为基于某门课程的形式,实现的功能大多是单项选择题的在线作答与提交。现有的可以跨学科的在线作业系统并不成熟,使用功能也十分有限。
(3)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作业评价应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主体得到尊重,使学生更多地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在WebAssign中,学生的一份作业可以多次提交。教师从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反馈意见;学生也能从教师的反馈中,感受到教师的激励和希望,这有益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关心自身的学业提高、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
(4)提高形成性考核分值比例:远程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教学过程至关重要。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建议形成性考核成绩作如下调整:平时作业20%,参加课程学习讨论5%,学习笔记5%,实践活动10%(包括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应用课程理论解决问题方案,小论文等),这样形成性考试成绩在终结性成绩中可以占到40%,以后可以逐步提高到50%。
3网上学习效率
3.1问题
(1)学习时间利用率低: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网络学员上网条件一般都能保证,但学习者在上网的这段时间里又有多少能够做到有效学习?!他们经常是一边观看网络课程一边聊天,网络课程的讲授有时成了他们聊天、看小说或打游戏的背景声音,娱乐成了主题,学习却成了“见缝插针”或“走马观花”的事。
(2)学习资源利用率低:在远程远程教育教学中,学习资源主要指网络学院(或其它机构)提供的网络课程(课件)、教学服务信息、课程练习、教学大纲、学习进度指导、BBS,E-mail信息、其他Internet资源等。看似内容非常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的“魅力”似乎没有发挥作用,学习者对这些资源并不感兴趣,所以许多资源还是被白白地浪费。
(3)学习成效低:许多学员只为能够轻松拿到文凭才参加远程学历教育,学习目标低、缺乏学习动力。他们不会主动地充分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去认真系统地学习,关心的只是网上的期末考试复习题或模拟试题。
(4)自我评价低参加远程教育的在职学员,一般对自己的学习评价都不高。他们对自己目前学习的方式、所处环境和学习现状并不满意,认为这种选择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从来就没有高要求。
3.2建议
(1)学习者方面:①从学习者来源即生源方面严格把关。远程远程教育教学并不是适合所有求学者的教育形式。学习基础较低,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习者,仍然需要采用以传统面授为主,辅之以网络学习的形式;②强化学习动机,确立科学学习观。心理准备、思想准备、技术准备,是引导学生参加远程教育教学的前提。在心理准备阶段,让学员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在思想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撰写学习心得,转变学习观念;在技术准备阶段,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测试,要求人人过关;③多方引导、全员指导、全程督导。多方引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引导,引导的内容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着重从远程教育教学的优势进行引导;全员指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主要包括技术指导和学习指导两个方面;全程督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督导;④培养学习者学习策略。远程教育教学机构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习者这方面的训练和指导,学习者自身也要通过学习相关理论,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
(2)学习环境方面:①设计探索性学习环境,基于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观念,它强调“把学习过程放置于有典型意义、综合运用知识的情景中”。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理解和掌握内含在问题中的知识点,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形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②建立答疑辅导与防作学习环境,现代网络教学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缺乏学生之间的防作气氛,致使教师不能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控,也不能获得调整教学方案的信息反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BBS系统进行非实时交互;通过聊天室的文字、语言实现在线实时交互;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求助专题解答,进行异步交互。
4校企结合,开展职业教育和实训教育
4.1问题
去年引发学者争论的“成人教育偏离本义面临转型之痛”,在远程教育领域引起强烈反响。教育部在普通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启动时就明确提出:“在试点阶段以非学历教育为主,同时举办少量的成人本、专课的学历教育,以及研究生专业学位的非学历教育”。然而,现在我们的远程教育教学,绝大多数网络学院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始终存在着一种过于注重学历教育而忽视职业技能培训的现象,与企业合作越来越少。
4.2建议
在远程教育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中,校企合作应该是最主要也是最实际的一种办学模式。继续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形式。校企合作办学的具体模式有:①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用人单位根据企业自身需求情况,向远程教育学院提出订单,并与学院签订培养防议。学院根据培养防议从社会上组织生源进行培养。学员学成后,主要协议单位就业;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一起指导和培养学生。这种校企合作培养方式有利于培养有针对性的高素质、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③工学交替式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防议,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把整个培养过程分为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技能和流程。培养完成后,学生最终还是进入防议企业或同类企业工作;④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既降低了远程教育的教学成本,又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使学校、学生、企业以及政府都满意。
参考文献
[1]陈东.开放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评价[G].外国教育资料,2005,(2).
[3]贺丹丹、丁兴富.美国远程教育指导原则及对我国网院的适用性分析[J].远程教育,2005,(5).
[4]杨清珍.美国远程教育及其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3).
[5]李嘉岭.远程教育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J].现代远程教育,2006,(2).
摘要:近年来,由于规模的迅速膨胀和经验的相对不足,致使现代远程教育问题林立、质量难保、社会信誉下降。面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作为教育工作,只有敢于正视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认真全面地分析这些问题,找出原因、研究对策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才会使现代远程教育得到健康持续发展。对我国当前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结合目前社会上的需求、远程教育教学机构的实际,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和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论文摘要:本文是作者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尝试运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开设一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作者首先明确了该教学模式的要求和特点,巧妙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组织灵活多变的师生互动,且运用电教手段反馈强化,鼓励学生发现和探索新的问题。适当注意选择合适的探究题材,活动的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能力。
一、 何谓“问题探究”模式
“问题探究”模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题意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以发现问题作为教学的开端;(2)以探究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3)以解决问题和引申问题作为教学的归宿。
我在设计“液体表面张力”一课时,利用讲故事和让学生做游戏的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再经过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的深入观察和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经历过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验、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运用“问题探究”模式设计课题的导入
问题是教学的主线,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使教学过程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因为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是发现问题的来源。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应生动直观、富于启发,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此外,教师的态度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课题导入阶段,我首先通过讲述牛顿观察苹果落地的故事,教育学生要善于从司空见惯的平淡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一种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的科学方法,然后我要求学生观察手指尖下的水滴和肥皂泡。学生在观察肥皂泡时会发现光的干涉现象,会提出肥皂泡体积大小不同,会发现肥皂泡的体积由大变小,甚至有些大的肥皂泡拉成椭圆形等等。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指向肥皂泡和水滴的“形状”,我要求学生比较水滴和肥皂泡在什么方面有共同的特征?它们的外形有无棱角?经过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和热烈地讨论,逐渐将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向课题。
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问题使人的注意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和选择性,对持续进行有目标的思维探索活动具有显著的激励功能。美国哈佛大学流传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学会思索、学会发问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师应力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用风趣的谈吐,和蔼的态度努力营造宽松活跃的民主气氛,鼓励学生多方面观察、大胆发问,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为实施素质教育开辟肥沃的土壤。
三、 设计探究性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概念规律
在物理学中,许多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对于实验现象要善于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故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的探究发现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性质,我给学生提供了有关的信息和材料,将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结合起来,通过观察细线形状的变化、液膜表面积的变化以及与橡皮膜进行类比,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发现液面的这一特性,然后通过分析讨论指导阅读的形式,使学生能够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去解释液面收缩的原因,建立起“表面张力”这一概念。
在教师引出了研究“液体表面的性质”这一主题后,如果直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既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又费时费力降低教学效率。因此我既没有这样做也没有完全将实验步骤方法详细交代给学生,而是把实验设计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利用桌上的器材进行研究。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巡视、指导和启发,并适时地给予评价。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研究方法,通过教师的启发,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概括。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建立正确的概念,教师必须通过最有效的教学手段突出问题的要害,以便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实质,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概括出规律性的结论。
四、 运用电教手段和已获得的概念探究新问题
当学生通过上述探究活动获得概念和规律后,应利用效果的反馈强化,通过独立或非独立练习,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巩固。在设计“液体表面张力”这一课时,我运用了电教手段,启发学生对课题导入阶段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一边看录像,一边讨论录像中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增强了运用知识的兴趣、能力和习惯。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而是要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出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并不需要也不可能在课堂上立刻就得到答案,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眼、动脑在课后探究,把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习惯。为此,我在“液体表面张力”这一课的结尾提出了几个联系生活实际的思考题和小实验,要求学生课后收集有关资料和实验器材,自己去观察研究,把探究活动的结论在下次课上告诉教师和其他学生,教师在下次课上再给予对比和评价。这样做可有效地将问题引申拓展,把探究活动由课内扩展至课外再反馈回课内,形成良性循环。
五、 运用“问题探究”模式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师 继续教育 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机制
一、引言
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诸多期待和挑战,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应该引起教育教学界管理者、研究者和教师本人等各方面的更多关注和思考。
我国目前有近6万名大学英语教师,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这一系列工程的操作主体和英语教学改革的先锋,但他们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科研薄弱、理论素养不足等问题。相关大学英语教师素质调查表明,相当部分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智能、经验和教学态度上都需发展或成长。[1]从全国范围来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主要由中青年教师,特别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担任,这些低教龄和低年龄的教师只是具备了英语学科的知识,其教育专业知识(教学技术)还远未成熟。束定芳在《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中指出,师资状况调查表明目前许多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理论培训,教学缺乏理论研究的支持。[2]
由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于2002年初对全国48所院校900多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教师有很强的意愿来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但对于应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却比较迷茫。[3]这种状况将根本上阻碍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推进,因而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素质将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二、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途径
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大学英语教学硬件环境可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有效的改善,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却是缓慢的、隐性的、循序渐进的,但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是至关重要的,是保障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前提和有力措施,可强有力地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必须改革和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教师的发展进程。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在职研修等通盘考虑,总体设计。目前,教师教育已建立起包括教师的职前专业准备、入职专业辅导、在职专业提高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4]英语教师教育不应试图一步到位,一次性地培养出专业成熟的教师,而应扩大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与教师继续教育相挂钩,是终身持续的过程。本文将着重讨论大学英语教师如何通过继续教育自我发展。
大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是传统意义的学历培训和简单的知识更新,而是指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是教师能力水平、知识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由旧到新的发展过程,是教师作为主体的人的一般发展到作为职业人的专业化发展。[5]它不仅包括教师个体生活中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情感的发展,还涉及教师工作环境中的学校组织文化和结构。教师的发展需要集体和教师个体的共同努力。
由于主观和客观的种种原因,如教学任务繁重或自我缺乏科研意识等,不少大学英语教师对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投入不多,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问题不关心,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实践相脱节。因而,要通过继续教育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首先要强化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意识,加大科研投入。除去教学这一教师最重要的本职工作,科研同样是教师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它能反映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受学科内容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原理与技术所制约的,教学实践就是对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与技术的合理运用,教师的专业程度就是凭借这些专业知识、原理、技术的熟练程度来保障的。因此,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应侧重于教学内容再处理、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教学课程调控、课堂管理、突发事件处理、师生互动中的技艺的追求。在继续教育中具体体现为要着重提高以下专业能力:(1)认知能力:包括归纳能力、演绎能力和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2)教学反思能力:主要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课堂教学整体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评估的反思等。(3)设计创意能力:主要包括英语课程的构思和设计、教学的构思,教学整体设计,教学过程的调整,教学材料的编制、组织、调整和使用等。(4)执行能力:包括实施课程计划和整体教学计划、实施具体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保持课程计划、整体教学计划和具体教学计划的一致性,教学过程的随机处理策略等。(5)观察能力:包括课堂现场观察,学生群体行为观察,学生个体行为观察、心理观察,观察信息的有效收集和分析等。(6)话语能力:主要包括询问方法、交谈方法、领悟技术、有效表达技术、母语和英语的使用策略、学生话语失误策略处理、课堂交际英语的系统掌握等。(7)互动能力:主要包括师生间的互动模式的养成、互动模式的转换和变化、真实交际中的互动技术等。(8)群体控制能力:主要包括班集体的建构、课堂的管理技术、课堂活动类型的运用、课堂活动类型的转换、群体学习行为的养成、教师对教学群体的领导方式等。(9)表现和操作能力:主要包括运用电脑进行教学的技能、形体技能、课堂表演技能、课堂造型技能、使用各种教学工具的技能等。(10)研究能力:主要包括设计并实施教学研究方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设计研究程序、撰写研究报告等。[6]
教学研究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新的教育思想、课程要求、模式等新事物的出现要求教师不仅要更新知识结构,不断调适情感与技能,而且要具备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科研。
根据我国英语教学的改革形势,大学英语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研究课题,如变化研究、行为研究、角色研究、关系研究等。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的途径也很多:(1)由大学英语教研室组织申报校级或省级课题,教研室全体成员参与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活动,共同探讨、合作研究、积极总结、互相借鉴,总体推进改革步伐。(2)以培训、观摩和研讨等形式,相互学习、资源共享、经验共享、共同提高,积极开展教研活动。(3)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对各种教学行为、教学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案例实证研究,通过教学实验得出第一手资料,经过分析、总结,写成学术论文或实验报告。以目前流行的“反思教学”为例,“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与由此带来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基于教学实践的自我意识、自我检察和自我评估的能力。行动研究着重教师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教学中加以实践。[7]在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写出科研论文,提升科研能力。(4)当然还可以借鉴国外教师教育的理念,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批判性的反思,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实践;借鉴国外教师教育的培训内容:教学理论、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交际技能、应变决策等;借鉴国外教师教育形式,开展行动研究,沟通理论与实践,强化专业能力。[8]
三、结语
完善的教师教育机制的建立需要时间的积累。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无论在研究方向还是在培训方法上都有很多不足之处。对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是请专家作报告或讲座,培训内容着重于语言学理论,而这些理论往往是机械的、固定的,缺乏灵活性,不能与时俱进,也没有与具体的课堂应用研究相挂钩,无法对教师如何教语言提供实用可行的技术指导。
教师教育的完善既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大学英语教师的自身努力受个人的时间、精力、经济、资源的局限,毕竟是有限的,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更需要管理层或学校在政策、资金、资源方面的支持,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借鉴国外外语教师发展的研究成果和培训体系,对国内教师教育形式进行创新,使之教学相长、教研相依,确实地推动课堂的教学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辛广勤.试述大学英语教师在岗自我发展[J].国外外语教学,2006,(3).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4]葛丽芳.关于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3).
[5][6]孙耕梅,刘正泉.论大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