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02:43
导语:在种子科学与工程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高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2-0117-03
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现象和教育类型在我国是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科技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不断升级对知识与技能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背景下产生的[1]。在我国,应用型大学是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大学而言的,它是按照我国目前大学培养的特点,在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本科教育[2]。目前,我国本科高校总数的1/3定位为应用型大学,由于这类高校大多设在地级市,所以又称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1]。安徽科技学院于2009年获批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2014年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确定了“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的办学定位。
1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3]。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向行业内部的实际需要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立足之本;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出发点;培养基础知识比高职高专生深厚、实践能力比传统本科生强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3-4]。因此,实践教学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许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制度不健全、队伍力量不够、基地建设不完善、评价体系不科学、监控不到位等等[5]。具体表现为: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新教师多数是从高校到高校,缺乏实践经验,老教师不能及时掌握现代实用技术,因此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资金和场所不能保障实践教学的正常运行,学生不能及时对课堂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现场实践;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合理、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教学质量的评价执行不到位,实践教学教师也各自为战,无统一的标准,监控与管理较为混乱;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不科学,多数仍采用传统的“笔试”形式,不能真正放映学生的实践教学水平,极大地挫伤了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主动性。
2 种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为适应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需要,我校种子专业主动出击、全面调研、统筹规划,紧紧围绕地方应用型高水平种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科学构建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独立又相互呼应、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实习与实训相结合的“三能合一、十六个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科基本素质的基础上突出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三能合一、十六个环节”即专业课程实习、专业生产实践、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鉴定、企业实训、毕业实习,创新创业培训、创新创业论坛、大学生创新课题、创新创业大赛、校企合作创业课题,个性化拓展实习、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村官、暑期企业营销实战。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规定课内实践教学不少于26周、课外不少于17周,在166个总学分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占3分,加上课内实验折合的学分,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39.6%。此外,根据种子专业特点,实行农忙学期制(6月下旬至9月底),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岗位实战训练,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更突出学生社会活动综合能力的培养。
3 种子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为确保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执行,并取得实效,我校从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实践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实践教材、实践经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及监控等方面构建了以系统论为支撑,办学理念先进、培养方案科学、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条件保障得力、运行机制规范、效果评价科学合理的地方用型本科高校种子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
3.1 制定规章制度,确保实践教学有章可循 要确保实践教学各环节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只有制度健全了,才能保证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监控有制度可依。为此,我校在学校层面制定了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实验教学与成绩考核评定、课程实习管理规定、实践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细则等实践教学相关制度。学院结合种子专业特点,对相关制度进行了补充和细化,从实践课程、实践师资、实践教材、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及质量评价与监控等方面对实践教学相关环节进行了细化和完善。
3.2 强化队伍建设,确保实践教学师资力量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行业企业专业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但目前许多应用型高校教师主要来自刚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这些青年教师大部分是从学生直接过渡到老师,缺乏实践教学的能力和经验,从而导师应用型本科高校所要求的“双能型”教师缺乏。针对这种情况,我校主要通过“内培”与“外引”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实践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内培”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对新进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由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其导师,制定指导计划,通过指导,2a内获得“双能型”教师资格。二是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挂职锻炼或利用课余和假期担任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的专业指导老师,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三是鼓励和引导中青年教师参加行业、职业培训和相关资格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四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申报、技术服务等,通过项目和实战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外引”主要是通过弹性引进或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承担相关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如种子生产、种子加工、种子营销等实践环节邀请种子企业技术人员或种子管理部门相关专家指导学生,以弥补校内实践教师的不足或实践经验的不足,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3 加强基地建设,确保实践教学场所需求 实践教学场所一般包括专业实验室、校内实践基地(训练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等。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场所存在实验室利用效率不高、校内实践基地管理混乱、校外实习基地流于形式等问题。我校种子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加强实验室建设。通过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卓越农艺师支撑计划等项目的建设改善实验室软硬设施,在原有遗传育种实验室和种子学实验室的基础上,筹建了分子育种室、种苗培育室(组织室)、创新实验室,并根据种业岗位群建立了种子检验室、种子加工室、种子发芽室等功能室,实验室面积超600m2以上,仪器设备价值1 000余万元,完全能满足种子专业实践和种子科技创新的室内要求。二是加强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利用省振兴计划和高水平大学创建专项资金加强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规范管理,新建种质资源圃、种子生产试验田、微型种子仓库等,并推行校院二级管理,确保校内课程实习有保障。三是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与皖垦集团、安徽隆平等种业企业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负责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聘请企业专家在种子生产、加工及销售等关键环节全程指导,从而确保校外实习见成效。
3.4 完善教材建设,确保实践教学地方特色 质量高、操作性强的实践教材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有力保障。为了充分体现地方性、应用型和高水平的特点,学院组织种子专业课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深入行业、企业及生产一线进行专业调查,了解社会对现代种业人才的真正需求,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编写能体现地方特色、实用性强、系统规范的种子专业系列实践教材,如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和安徽沿淮淮北种植业特点,编制地方性、操作性强的《种子生物学实验指导》《种子生产技术实验指导》《种子加工贮藏实验指导》《种子实践》和《种子实训》等实践教材。
3.5 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实践教学经费 目前许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实践经费得不到保障,使得实践教学停留于纸上,得不到很好的实施。我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保障充足的实践教学经费:一是学校每学期划拨实验室易耗品维持费,确保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二是利用省级振兴计划、高水平大学创建等专项经费,确保实验室、校内实践基地硬件设施建设。三是利用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卓越农艺师支撑计划等,通过项目驱动,确保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创新训练等正常运转。四是通过种业企业的横向合作经费,确保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通过以上几种渠道,种子专业的实践教学经费充足,确保了实践教学扎实有效开展。
3.6 科学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目前许多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仍采用传统的“笔试”形式或根据实践报告或实物进行评价,缺乏对过程的考核评,导致考核评价结果不能真正反映出实践过程,很难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准确判断,不仅挫伤了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我们根据学校和学院实际,构建了学生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以及企业、行业、学生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以上3个层面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评价体系主要以过程操作考核为主、结果(目标)考核为辅,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结果只作为评价的参考。教师评价体系主要依据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过程考核标准的制定及执行、专业技能大赛指导成绩等方面对实践课教师进行考核。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根据学生实习企业的评价、行业对实践内容及成效的评价、学生家长对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满意度以及被研究机构采用的评价指标等情况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
3.7 全程监控,确保实践教W落到实处 一是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不能由任课教师说了算,要通过课程组、教研室和学院讨论后制定执行,避免了实践内容的重复性,保证实践内容的连贯性;二是学院督导组对实践教学过程的全程监督和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三是学校督导组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督导,杜绝师生散漫实践教学思想的产生。
4 种子专业实践教学成效显著
通过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及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我校种子专业实践教学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学生的实践技能显著提高。毕业生获得国家级“作物种子繁育员”和“农业技术指导员”的比率达100%,部分学生获得了省级种子检验员资格证书。二是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明显增强。通过构建“三个环节、三项课题、三大训练、多种大赛的专业实践创新体系”(即“学科带动―项目驱动―教师指导三个环节,大学生创新课题、企业创新课题、科技创新兴趣课题三项课题,暑期专业技能训练、学生综合训练田、企业专业实训三大训练,种子检验技能大赛、生物标本制作大赛、农科学子风采展之农科专业技能大赛、挑战杯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等),并以“三进二促一创”(即“应用性研究进课堂、进教材和进学生毕业论文,科研促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的开展,通过科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平台”)为途径,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90%以上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生产实践,近3a来,学生参与申报专利的达20余人次,学生参与发表的论文达20余篇。三是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2012-2014届种子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8.4%、98.6%和100%,学院多次获校就业先进集体称号,学校连续3a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荣誉称号。四是企业和社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从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对种子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素质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思想道德素质”过硬,90.1%的单位认为专业基础扎实;在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评价中,选择“很强”、“强”的分别占到93.8%、95.1%和92.6%;毕业生能“完全适应”或“基本适应”工作岗位要求,58.0%的毕业生获得过销售冠军、优秀员工、工会活动积极分子、优秀新闻奖等单位、县级、省级奖励;在对毕业生工作满意度、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的调研结果中,超过98.5%的用人单位表示“很满意”或“满意”,毕业生技能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达到74.1%以上,29.6%的单位指出,种子专业社会需求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需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
参考文献
[1]陈小虎,吴中江,李建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征及发展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6):4-6.
[2]王良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10-13.
[3]金晶,陈斌,臧靖.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J].科教文汇,2012(12):27-28.
[4]王丽霞.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17):13-14.
[5]陈平.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质量监控问题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7(7):28-31.
【论文关键词】:林木种苗;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对策;青海互助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命脉,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林业发展的关键[1]。为进一步做好互助县林木种苗工作,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对全县林木种苗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理清了今后发展方向。
1种苗基地建设现状
1.1育苗基地
全县现有苗圃214处,总面积334.2 hm2,其
4发展对策
种苗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现代林业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分类管理、分区突破战略,坚持科技兴种、依法治种,搞好良种繁育,逐步实现生产区域化、苗木供应基地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多样化,形成种植、营销一体化的市场网络。
4.1积极调整育苗结构,培育适生树种
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2],按科学规律办事,根据川、浅、脑不同自然地理、气候条件,适当减少沙棘等当地树种的育苗面积,增大抗旱、速生、经济价值较高树种的育苗面积,如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和油松等。现调整的基本格局是:川水地区主要培育青杨、新疆杨、山杏、油松和花灌木等速生、抗旱、经济价值较高树种;浅山地区主要培育青杨、榆树、沙棘等造林树种;脑山地区和林区周边主要以发展常绿针叶树小苗和种源苗木及野生适用品种苗木为主。同时,完善种苗引种、驯化程序,结合县情实际,引进耐干旱、耐寒冷、耐瘠薄、无病虫种苗,经过苗圃苗期培育,上山造林后逐步成活成材、开花、结果,繁衍后代,最终取代退化树种。
4.2加强国有苗圃科技培训,提高育苗技术水平
目前,互助县林业重点工程及城镇绿化建设相继启动实施,种苗供不应求,迫切需要采用新技术,建立稳定的育苗基地体系。因此,必须抓好国有苗圃建设,发挥其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一是重点在苗圃领导班子建设、技术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和苗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二是在苗木生产的树种、品种、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强化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求市场、以质量求生存的市场竞争意识,不断调整苗木生产结构,培育出名、特、稀、优、新的市场急需的高质量苗木,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在苗木生产中,要与造林单位密切配合,制订种苗生产计划,搞好种苗生产与造林计划的衔接,尤其是与工程造林相结合。四是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实行科学育苗,采用先进的育苗技术,重点抓好容器育苗、大棚育苗、全光喷雾扦插等技术,广泛推广应用ggr生根粉,实行育苗全过程质量管理,层层把关,严格管理,以提高育苗质量。五是积极做好国有贫困苗圃的解困工作,要尽快制订贫困苗圃脱贫方案,加强管理,积极引导,增强改革开放意识,提高适应和驾驭种苗市场的能力[3]。
4.3加强采种基地建设,提高种子利用率
良种繁育基地是林业工程的基础和出发点,要在保护和利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建设新的良种繁育基地,主要抓好优良资源的收集、繁殖和推广,提高采种技术,建立健全种子采收、分级、贮藏等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一整套林木结实预测预报体系,引进林木种子采集和调制的机械化研究成果,加大采种基础设施、种子贮藏冷库的建设力度。
4.4引导多方参与,实现多种方式的苗木产业化生产
要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种苗是主要的发展模式。积极鼓励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单独或合伙参与林木种苗的开发和建设。同时,要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林木种苗建设的法律地位,统一税费、资金利用和投资等政策,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从目前互助县种苗结构状况看,国有、乡村和个体经营成分各占1/3,但从市场经营和投资渠道看,个体育苗更具活力,只要技术服务到位、引导有方,个体育苗可作为农村种苗产业的主体和骨干力量[4]。
4.5拓宽思路,多角度发展苗圃
小城镇是青海省城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园林绿化和新农村绿化是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因此,抓住时机培育连翘、榆叶梅、丁香、旱柳等主要绿化树种,使苗圃从多角度发展,调整苗圃的经济运行机制。绿化树种以多样、层次分明,空气净化,环境优美方面,还要从常绿阔叶树种、秋花树种、彩叶树种等,实现县城周边绿化、美化、净化、香花、彩化等多方面的角度考虑。
4.6加大建设投资力度,实行林木良种补贴制度
种苗工作是林业建设的基础,是影响林业建设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根本因素。因此,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和支持林木种苗工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尽快实行林木良种补贴制度,鉴于林木良种和农业良种相比,有其自身特点:一是林木良种基础投入大,生产成本高;二是林木良种推广面积不固定,单位面积内重复使用林木良种周期长,不像农业年年重植,年年收获,林业造林一定管“终生”;三是林业良种生产、使用、推广,需要经历“种子、苗子、林子”的“三子过程”,与农业相比,多了一个育苗环节,林木良种推广更多表现为良种苗木的销售与使用(相对苗木造林而言,种子直播造林比例小)。
建议实行林木良种补贴:一是对林木良种生产、选育基地进行补贴;二是对良种造林推广实行补贴。前者对良种生产者进行补贴,有利于林木良种基地的稳步发展和良种的稳定生产,后者对良种推广者进行补贴(即造林直补)可以促进良种使用率的提高,间接拉动良种销售与良种育苗。
4.7加强依法治种,强化种苗质量管理
要加强《种子法》的贯彻执行,尽快出台《互助县林木种苗管理办法》,保护和利用种子、苗木,维护种苗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实行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规范种苗生产经营活动。加大种苗执法力度,依法整顿种苗市场,严厉惩治经营伪劣种苗的行为,使互助县种苗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同时,强化种苗质量监督,建立种苗质量抽查制度。目前,互助县林木种苗还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尤其是直播造林种子质量较差,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效。因此,要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督,充分发挥县林木种苗管理站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检验检疫职能,加大种苗质量抽查力度,对生产、流通和使用中的林木种苗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5参考文献
[1] 邹向英,刘大伟.谈加快林木种苗的发展[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7):93.
“我就是想为中国农民做点事情,从小在农村长大,我对农民有着根深蒂固的感情。”朱玉贤院士的赤子情怀让人感动。“做点事情”,就是让中国的棉花纤维再伸长0.3厘米,就是这点事情,将改变中国棉纺织产业在世界市场的地位,在高端棉花需求上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而对于中国的广大棉农,这也将为他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
朱玉贤院士对科学真理孜孜以求的感人事迹,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之所以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科研成就,在于他对创新境界的自觉追求。朱玉贤认为,科学研究想获取创新成果,不仅要培养在学识上的远见,更要求具备追求目标时的坚韧态度和行动,还要对研究方法的灵活选择和变通。
秉持这一自觉追求,十余年来,朱玉贤和他带领的团队攻克了一个个难关,通过功能基因组研究发现乙烯能够促进纤维细胞伸长,这前所未有的研究结论为提高我国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使我国的棉花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提高棉花纤维0.3厘米为中国棉升级奠定基础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朱玉贤说:“我大学专业选的就是农业,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可以为中国农民做一点事情。所以当1998年科技部生物工程中心负责人找到我,让我申请棉花这个项目时,我一下子就答应了。”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棉大国,年产量四五百万吨,但是每年仍需从美洲进口约100万吨的原棉,主要原因是我国棉花的品质偏差。”朱玉贤说。我国生产的棉花纤维平均长度不足3厘米,而美国产的棉花平均长度为3.3厘米。纺织品中必须有1/3以上的棉花纤维长度大于3厘米,低于3厘米棉纤维之间的接头太多,生产出来的棉布会很毛糙。生产实践中,90支纱以上的高端纺织品都必须掺入3厘米以上的原棉,越高支纱的棉布、掺入的长绒棉就相对越多。
就是这0.3厘米的微小差距,使我国的棉纺厂每年都要进口来自北美的长绒棉(绒长在3.3厘米左右),以提高纺织品质量。因此,我国每年都会有国产原棉积压,使棉农和纺织业喘不过气来,承受了很大压力。
“当初获得这个项目时,我第一感觉就是心中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农民做点事。”朱玉贤说。
朱玉贤和他的团队制作了棉花芯片,将野生型陆地棉和它的无纤维突变体进行比较,最初是想通过这种比较,找到两者在基因表达上的差异。实验过程中发现,比较芯片中12000多个棉花基因,居然有5000~6000个基因表达有明显的差异。
怎样才能找到控制棉纤维伸长的关键基因呢?研究一度陷入了困境。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一段时间,有一天我在办公室苦思不得其解,突然一个念头在脑中闪过,既然从芯片中很难找到控制纤维伸长的关键基因,为什么不能在纤维高表达的生化途径上试试呢?”
经过慎重考虑,朱玉贤放弃了以往研究单个基因表达的惯性思维,转向高表达生化途径的研究。2005年,朱玉贤和他的团队通过生物信息软件来系统性地检测纤维发育期间生理生化代谢途径的表达变化,最终发现乙烯是该期间变化最显著的生化途径。
“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棉花本身就含有这种激素,通过基因工程提高乙烯的释放量,能够促进棉纤维的细胞生长。”这个研究结论让朱玉贤和他的团队喜出望外,加快了研究进程。之后,他们相继取得超长链脂肪酸调控乙烯合成,乙烯通过调节果胶多糖生物合成来控制纤维伸长等重大发现。
通过功能基因组研究发现乙烯能够促进纤维细胞伸长,这个前所未有的研究结论为提高我国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使我国的棉花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0年,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进行栽培试验,实验结果证实了朱玉贤的研究结论,在纤维显著伸长的10个株系中,有8个都来自他的实验室,其中效果最好的品种纤维平均长度为31.49~32.05毫米,比转基因母本品种的原始纤维长度提高了超过3毫米。
对这个实验结果,朱玉贤仍然感到一丝遗憾,他计划把实验得到的转基因品种与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长纤维品种进行杂交,期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棉纤维的长度,以期为整个棉花产业做出实质性贡献。
朱玉贤对记者说,陆地棉的伸长问题已经解决,实验室现已进入第二阶段研究,下一个目标争取让长纤维的海岛棉长出像陆地棉那样多的纤维。这将是一个更大的难题,因为海岛棉的纤维虽然较长,品质也很好,但单株海岛棉上的纤维数量太少,因此生产上无法大面积推广。如果我们能大幅度增加海岛棉的纤维产量,不仅可以提高棉农收入,还将使我国的棉纺织产业进入一个可持续发展阶段,完成产业的升级换代,增强其在国际市场高端棉纺织品行业的竞争力。
负笈美国学成归国感恩母亲报效国家
“我做事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受我母亲的影响”,说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朱玉贤由衷地感谢母亲在他成长过程中为他付出的艰辛。
小时候上学时,早晨6点半钟朱玉贤从家里出来,走路到学校。母亲每天都很早起来给他做饭。母亲下地劳作一天,回家后还要做很多家务。那个时候,母亲每天可能只睡两三个小时,四五点钟就起来给他做饭。
那时家里没有闹钟,而母亲每天都要准时起来,估计很难安安稳稳地睡觉。母亲的这种坚韧与付出,让朱玉贤从小就坚定了一个信念: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报答母亲。
从小学到初中,喜欢学习的朱玉贤成绩一直很好,很受老师喜欢。“”开始后,学校停课了,朱玉贤只好回家跟着父母做农活。离校前,他找到当时的语文老师,请他帮忙找一套“”前的高中数、理、化、语文教材。老师给他找了整整一网兜的书。朱玉贤背着这些书和简单的行李,从富阳镇上的学校步行逾12公里,回到家乡。之后两年,他利用工余和晚上的时间,把这些书通读了一遍,做了大量的笔记。这是朱玉贤积累的第一笔人生“财富”!
1975年1月,朱玉贤应征入伍,在舟山度过了3年多宝贵的部队生活。军人生涯锤炼了朱玉贤的百折不回的性格。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1978年退伍的朱玉贤,经过短暂复习之后,参加高考考进了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种子专业。
1986年1月朱玉贤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修植物学,主要从事植物激素与豌豆的衰老研究。留学所读专业也是与农业紧密关连,朝着为农民“做点事情”的目标,他又迈出了坚定一步。
留美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深深刺激了朱玉贤。读博士时,朱玉贤的导师拿了一本美国的《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杂志,封面是一个巨大的漩涡,漩涡边上有一艘小船,上面写着China Economy!以此暗示中国早晚被这巨大的漩涡吸进去,中国经济早晚得完蛋!当时国际上就是这么看中国的。朱玉贤对记者说,即使现在,欧美一些国家的人还是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偏见。看不到中国这30多年为世界经济和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他们愿意用一种有色眼镜看中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
当1991年完成学业和研究之后,朱玉贤毅然选择回国创业。当时很多同学都劝他留在美国,朱玉贤告诉他们:“我的根在中国。”卖掉了在美国买的二手福特车,朱玉贤与夫人一起返回中国。
编写教材刻苦钻研自觉追求创新境界
回国后,看到国内没有系统的分子生物学教材,朱玉贤就联系了李毅博士等人,编写了70万字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教材。这本书15年间印刷量超过30万册,已成为国内高校分子生物学的最主要教材,今年推出第4版。
朱玉贤一心献身科学,但科研道路上也会遇到坎儿。1993至1994年间,他没有拿到任何一个国家科学研究项目,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申请都失败了。那段时间很困惑,朱玉贤怀疑自己选择的科研道路是不是还能走下去。但如果遇到困难就撤退,就换方向,不一定能走得很远。最终他咬咬牙决定坚持走下来。
但从另一角度看,做科学研究,永远坚持一个方向不变,也不一定能出成果。朱玉贤在康奈尔大学读博士时,导师就对他说,做研究需要在黑暗中不断摸索、校正,再摸索再校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失败、斗争,再失败再斗争。什么时候要换方向,什么时候要坚持下去,这恐怕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好学者的重要品质。所以科学家要有第六感觉,要能把握科研方向,大致判断此路是否能走通。而第六感的形成,朱玉贤认为需要学术背景、对问题系统性的认识、对世界前沿科学的把握以及对所拟研究的问题的独到见解。
“做学问,最终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匹配”,朱玉贤说。科学研究想获取创新成果,不仅要培养在学识上的远见,更要求具备追求目标时的坚韧态度和行动,还要对研究方法的灵活选择和变通。
正是“各种素质的合理匹配”,促成了朱玉贤在棉纤维发育和拟南芥细胞分化机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朱玉贤和他的团队首次展开棉纤维中差异表达基因的大规模克隆分离工作,建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型高通量陆地棉cDNA芯片,发现植物激素乙烯在棉花纤维细胞伸长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发现超长链脂肪酸(VLCFA)在转录水平上调控乙烯生物合成,发现同时受乙烯和超长链脂肪酸调控的果胶多糖生物合成是棉纤维细胞初生壁合成和细胞伸长的限速步骤。由于在乙烯信号通路上下游长期而系统性的研究,世界植物科学著名的综述期刊《当代植物学观点》邀请他撰写论文,阐述他们对棉纤维这个特殊细胞的认知。该研究于201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朱玉贤和他的团队研究还发现了拟南芥乳腺癌抑制因子同源基因BARD1是干细胞决定因子WUS和WOX5的抑制因子,BARD1缺失突变体中WUS的表达从顶端的组织中心扩展到所有外表层细胞,使顶端分生组织分化受阻。在拟南芥根尖,BARD1抑制了WOX5基因表达,从而控制植物向地性生长和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分化。
带团队如同选种子为国选材悉心培养
作为学术带头人,朱玉贤认为,研究生的培养,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为自己的学科培养可以为国家做研究的栋梁之材。
朱玉贤带领团队,采用了选种子的经验,优选“种子”,并采取恰当的“培养”方法。带领研究生,朱玉贤第一年可能不会主动跟他们接触,先观察他们,看他们会不会主动找自己谈问题,因为提问题的时候,可以知道他们对这个专业了解的深度和广度。
有个学生叫施永辉,他2000年5月到朱玉贤实验室,先跟师哥师姐一起干些“杂活”,做本科毕业论文。
2001年夏天,施永辉找到即将毕业的师兄姬生健,希望能继续做他留下的课题。刚接触这个课题的前一两个月,施永辉就多次主动向朱玉贤汇报工作进展。这使朱玉贤感到很吃惊,新生一般都很怕见他,害怕被问实验进展如何,害怕挨呲儿。连续几次听了施永辉的汇报后,朱玉贤感觉他是可造之材,于是每次都给他布置很多新工作。施永辉花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学会了包括测定文库滴度、体外剪切、cDNA文库序列测定、多序列比对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工作。这期间,施永辉不断总结经验,主动反馈实验结果,促使朱玉贤最终决定立即开展大规模棉花cDNA芯片研究,并决定由施永辉负责该项研究。
说到姬生健,朱玉贤同样充满了自豪感。他说,这也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学生。那时,实验室主要用“差异显示”技术筛选与棉纤维伸长相关基因。当年,全世界通行的模式是对“差异显示”实验中获得的单个基因片段进行深入分析,证明该基因与人们所研究的性状有关联。有一天,姬生健突然跑来找朱玉贤,说应该把“差异显示”实验中得到的所有基因片段建成“差异基因文库”,进行高通量DNA序列测定,这样,理论上就能一次性获得所有与棉纤维伸长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这当然是个好想法,朱玉贤马上同意了。姬生健发表在《核酸研究》上关于棉纤维“差异基因文库”构建与分析的论文,施永辉发表在《植物细胞》上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调控棉纤维发育代谢途径的论文均已成为近十年来全世界棉花研究领域影响最广泛的十篇科研论文之一,成为享誉世界的重要科研成果。所以说,一个好学生必须是一个会思考的人。
朱玉贤不赞同“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套说法。人生不是百米赛跑,人生是马拉松,而且是N多个马拉松,与“起跑”基本没什么相关性!条件不是决定成败的唯一因素!老师对学生起“一杆秤”的作用,用自己的学识,去“称量”所选“种子”的重量和质量,给学生指明最合适的发展方向和方法。
“科学工作者要取得突破,面对失败的态度很关键。因为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失败必然要多于成功,如果不能理性对待失败,就不能保持长期工作热情,更不要提最后的成功。”朱玉贤说,“作为农民的儿子,我对农村孩子较为了解。在我研究室,不少人是来自农村,他们做事情比较有韧性。当他们遇到困难,我会尽可能地提供帮助。”
这一期,我们为大家展示的是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第一中学。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一中是湖南省示范性中学。为了推动学校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学校从2005年起,由学校科研处、教务处和团委会共同发起,举办了新田一中“云梯科技节”。
新田一中的科技节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个系列。竞赛活动即科技创新成果竞赛,是科技节的主体内容。其主要项目形式有:发明创造及工程设计类作品、科学研究论文等。
我们的教材是完美的吗?
新田一中的老师对于同学们的科学创新进行指导,要求同学们从自己身边的事情入手,通过观察自己身边的小事物发现创新之处。
升入初三,同学们会接触到一门新课程――化学。化学不仅需要掌握好课本知识,还要同学们具备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掌握老师们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面对新课本,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对自己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上课的课本、做实验的设备都成了他们的研究对象。功夫不负有心人,郑捷、王柱、陈杰三名同学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理解,对初中的化学课本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质疑:课本是完美的吗?来看看初三化学教材的发现:实验方面的内容还是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的。
他们认为在初中化学全一册(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教材16页[实验1-9]中可以增做“水底生火”(即白磷在热水底部燃烧)实验,要这样做的理由有两条:1.该实验就是收集一瓶氧气,太单调,学生观察的趣味不浓厚;2.KCIO3制取O2产气较多,如不利用浪费可惜,增做实验后充分利用了O2,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为18页讲燃烧的条件做好铺垫。
而教材53页[实验3-4]也可以补充两个对比实验:1.用嘴吹一个肥皂泡再用H2吹一个;2.用纯H2吹一个肥皂泡点火,再吹一个H2与空气混合气体的肥皂泡点火。这样做操作简单,学生观察积极性高,无危险,效果好。
还有教材47页“研究性学习”后面可以增加一个“污水与生物”的家庭小实验。1.用污水养几条鱼;2.用污水养几盆花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污水有进一步的认识。
这样的建议还有很多,由于版面限制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三名同学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的科学探知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多功能实验装置
初中化学是一门新的课程,理论和实际操作密不可分,有很多课本上的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和记忆。同学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领略到了化学世界的无穷奥秘和乐趣。
C224班的黄丽、蒋俏娟、谢鹏飞三位同学在多次做实验后,面对众多实验设备,心里就想能不能设计出一个多功能的实验装置,也可以做其他的实验呢?他们把这个想法同老师讲后,得到了老师的大力支持,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出了这个多功能化学实验装置。(如图)
这个实验装置构造很简单:广口瓶、试管、导气管、橡皮塞、胶皮管、U形管、红墨水等。优点很明显:制作简单、操作方便。
这个实验装置用途十分广泛,可以进行多个实验:
温室效应检测器
将一只厂口瓶内充满空气,另一只广口瓶中充满CO2气体,还有一只广口瓶内充满CH4,将这三只广口瓶都与三个U形管连接好,用100瓦的灯泡等距离地照射广口瓶5分钟,观察U形管中液面的变化情况,作好记录,然后停止照射后过一小时再来看U形管中的液面情况(作好记录),与一小时前的液面记录作一个比较,得出的结论是:CO2、CH2会造成湍室效应,且CH4比CO2温室效应更显著。
做动物、种子呼吸作用实验
在广口瓶中放一些昆虫或刚萌发的种子,再放一小杯NaOH(溶液),塞好广口瓶,放置一段时间,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结论:动物,种子的呼吸作用要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除此之外,这个设备还能完成其他实验,比如:测试物质间混合放热、吸热的判断实验;铜和稀硫酸的反应实验;测气温变化(或天气冷热警报器);香烟毒素收集器、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以上几个实验做后,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只要多动脑筋,多做实验是有很大收获的。
城市白色污染研究
为了培养同学们科技创新的精神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新田一中的老师让同学们走出学校,走进社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于目前比较受到关注的“城市白色垃圾”的污染现象,高184班同学黄璜做了一个题为“合理处理垃圾,营造清洁世界”的科学小论文,论文中对城市中出现“白色污染”的现象及现状做出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垃圾吞噬资源、污染环境,怎样才能使垃圾处理既切合本地的实际,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为后代留下一个和谐美丽的环境呢?
作者根据自己的见解和指导老师的帮助,对这一问题做出相对应的制止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环保立法,建立健全一系列法律、法规体系,让人们有法可依。建立废品回收系统,将垃圾变成宝贵的可再生能源。
而我们则应该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将废弃的垃圾分类收集、集中送至附近的回收站,配合资源回收工作的顺利实施。对于那些生产厂家来说,也应该建立起回收、再生利用体系,并扩大经营、管理。
论文摘要 分析了影响聊城市优质小麦生产的因素,包括品种混杂、品质不稳、产量较低、种植不规范、产业化水平低、种麦效益低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配套的技术措施和发展对策。
聊城市发展优质小麦有较长的历史,早在1986年就从山东农业大学引进PH82-2-2小麦品种种植,主要分布在东阿县、茌平县,1988年面积达1.67万公顷,1995年以来又引进了PH85-4、PH85-16、济南17、济麦19、烟农19等。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聊城市优质小麦发展一直没有起色,2005年种植面积仅达16.53万公顷,属于起步早,进度慢。
1影响优质小麦生产的因素
1.1品种混杂
许多优质品种在生产推广过程中由于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造成新品种引进后,很快混杂、退化,不仅严重影响产量,同时也严重影响品质。
1.2品质不稳
小麦品质年度之间变化很大,许多优质品种往往生产不出达到企业指标要求的商品麦,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除品种自身原因外,主要是栽培技术不配套,生产条件差,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作用。
1.3产量较低
由于生产条件、栽培技术、品种不配套,优质小麦产量4 500kg/hm2左右,比普通小麦产量偏低,影响农民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影响农民收入,限制了优质小麦的发展。
1.4种植不规范
优质小麦种植分散,缺乏区域性主导产品,单品种种植面积较少,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按照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不仅不利于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同时加大了管理和收购的难度。
1.5产业化水平较低
本市大型小麦加工企业较少,在实行订单农业过程中,由于技术不配套,生产不出合格商品,使订单无法落实。
1.6种植效益低
由于技术不配套,种麦成本高,加上没有实行优质优价,使种植优质小麦和种植普通小麦效益基本一样,在产量偏低的情况下,甚至出现不如种普通小麦收入多的现象。
2优质小麦生产发展对策
2.1应用优质专用小麦品种
品种是决定品质和产量的基础,经过大量田间试验,并与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筛选出了适宜聊城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济南17、烟农19、济麦20;中筋小麦品种:济麦19、淄麦12、济麦21、潍麦8号等优质小麦新品种,促进品种的更新换代。
2.2科学配比肥料,实行配方施肥
经大量试验证明,用肥不科学是小麦成本高的主要因素。在各种元素种类上,各种必需元素配比不合理,某一种元素偏多或过少;在施肥方法上表施较多,造成浪费严重,同时对提高小麦品质不利。因此,一要增施有机肥料,不断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供肥保肥能力;二要根据土壤各种养分状况,实施配方施肥,适当增加微量元素;三要改进施肥技术,采用深施、分层施、集中施的施肥方法,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四要在氮肥应用上采用氮肥后移延衰技术,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春季追肥由返青期或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期,提高小麦品质,使小麦产量、品质、效益三提高。
2.3采用综合节水栽培技术
农水浪费是小麦成本增高的又一因素,在节水技术上实行工程节水与农艺节水相结合,在工程节水方面有:塑管深埋代替渗漏严重的水渠,利用“小白龙”输水软管直接灌溉,以节省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在农艺节水方面有:秸秆覆盖,采用化学保水剂拌种,适时中耕等,减少水蒸发损失。为提高小麦品质,在用水量和时期上,视农时季节情况把浇水安排在小麦需水关键的起身拔节期及孕穗期,在浇水量上,禁止大水漫灌,并后期适当控水。
2.4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为使小麦生产保持持续发展,在耕作技术方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有机械化秸秆还田,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建立浅耕与深耕轮耕制度,减少对土壤的破坏,以免造成流失;有一定坡度的地块适当采用免耕技术。
2.5完善改进传统技术
主要有适期播种技术,根据品种特性,我市适期为10月5日左右;提高播种质量技术,采用机耕机播,淘汰普通耧播;大力推广精播和半精播,节省种子,达到适宜播量,提高播种及出苗质量;开沟造墒技术,节约用水,使小麦达到足墒播种的目的。
2.6综合防治病虫害
采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减少污染,重点做好对小麦地下害虫、蚜虫、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提高小麦的抗逆性。
2.7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政府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好农业、种子、农机、水利、科研等部门的关系,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采用边试验示范、边加强技术培训,边加速推广的技术路线,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要采取区域化种植,实行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统一管理、统一供种;实行订单农业生产,提高产业化水平,根据企业加工对小麦品质的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订立生产合同,以质论价,统一收购;实行优质优价,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宋璐,瞿爱莲,常辉.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07(3):19-20.
[2] 原野,崔树芳,申振江,等.优质小麦示范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科技推广,2006(2):13-14.
关键词:综合实验;生物工程;保障体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202-04
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1],工科类学生的实践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其中综合实验课程是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既体现专业特色又注意与实践应用接轨的重要环节。开设综合性实验,使教学内容与科研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受到更为直接、实际、全面的研究创新训练,从而提高其综合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符合高等工程教育规律。生物工程是将生命科学领域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领域人才的培养对生物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现代高校实验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长期以来传统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只会“照方抓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影响全面素质的提高。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针对生物工程实践环节的具体特点[2,3],本专业开设了《综合开放实验》课程。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查阅资料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4]。
一、综合实验课程教学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开放式、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是本科生综合实验教学的最终目标。其核心是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融合发展而不仅仅是专业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全面发展而不局限于在校期间的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按统一模式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二、综合实验课程的特点
综合实验是建立在传统的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实验课程体系,经过几年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选题由教师或学生自己确定,实验方案接近工程实际,积极应用新技术,体现高新技术向课程的渗透。其中与教师科研相结合的课题使得实验层次有所提高,更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其次,选题一经确定,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认真查找资料并设计实验方案,由过去的被动实验变为主动参与,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创新意识。最后,在教学组织上,实现2~3人一组,组长负责协调,学生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教师对各环节给予有目的的指导,推进和保障实验内容的顺利实施。
三、综合实验课程实施的内容及步骤
综合实验教学过程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阶段:实验分组、选定研究课题。综合实验选题的一般原则[5-7,11]。
1.具有相对完整性。综合实验应选取比较典型的工程问题,涉及本科生所学课程的多个知识点,实验内容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工程训练体系,达到训练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
2.具有可行性。应根据实验经费和实验室具体情况,结合学生所学知识,选取工业生产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问题为实验内容。大多数问题应该难度适中,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可以解决,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具有应用性和可拓展性。开出的综合性实验要联系企业对工科大学生在技术层面上的要求,给学生一个较大的处理问题的空间。通过实验设计将各门课程学习的各种实验技能有机整合,并且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实验的每个环节能深能浅,各自都能相对独立和深入拓展。学生在实验中既有规范指导而又不受到规范的约束,重在通过实验而得到思维过程的训练,基本上掌握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途径。
4.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知识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实验中所包含的知识之间并非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综合实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知识的覆盖面,而且要着重考虑知识间的联系,使整体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可充分利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以及所掌握的实验技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自行设计多种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完善课题方案,锻炼提出假设、构想技术路线和预期结果的能力。第二阶段:开题论证。对学生初步方案的可行性、难度进行论证、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完善课题方案,填写开题报告。培养学生提出假设、构想技术路线和预期结果的科研能力。第三阶段:实验设计。教师先讲解有关的文献资料及查阅方法,然后明确实验的内容、意义、重点、难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设计实验方案奠定基础。学生在课下根据自己所感兴趣的课题,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要求学生在报告实验方案过程中,明确本课题实施的技术路线、实验内容以及实验方法,使不同课题组之间达到课题方案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效果。根据每个组的实验方案,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条件,教师对课题方案进行评定,强调课题的理论依据、意义、创新性及可行性,并指出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第四阶段:课题实施。学生根据方案分组实验,课题组独立完成实验方案实施的全过程,教师主要是解答问题,宏观调控,把握进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其动手能力,同时使学生将各专业课知识融会贯通,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术讨论,通过讨论使各组互相了解实验内容、研究思路和创新点等,也便于指导教师掌握各组的实验进度、存在问题,并指出努力方向。要求学生随时汇报工作进展,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为每一位同学提供讲解的机会,锻炼其表达能力。第五阶段:总结成果,进行答辩。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按科研论文的形式写出规范的研究报告。由教师组织答辩。根据学生资料查询、实验方案设计、实际操作、实验报告写作、答辩记录等几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四、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开设了“人白细胞介素2原核表达系统的建立”、“大豆中脲酶的提取、分离、鉴定、活性以及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产纤维素酶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筛选”等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包括了原核系统的建立、表达、分离,生物活性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活性测定、定性定量检验,培养基的制备、实验材料的收集、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及产物鉴定等数十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覆盖了整个生物工程产业的上、中、下游过程,涉及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物物质分离及现代仪器分析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使学生得到全过程、全方位的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作的责任心,为学生的就业以及再深造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施过程中,以下几方面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一是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指导教师在确定实验题目时,结合实验室经费、科研立项基金或教师的科研项目内容和研究目标,选择适当的科研项目中的部分研究内容,作为学生综合实验教学中的课题。不仅加深了实验课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消除学生对科研的畏惧感和神秘感,大大提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和自信[8]。二是教学方法上讲授、讨论、实验研究三结合。在综合型实验中,教学方法由已知知识的“传授法”变为探索未知的“指导法”。教师对课题要求、新仪器与设备的应用、科研的环节和方法进行专题讲授,引导学生检索、查阅文献资料和工具书,对查阅的文献资料和方案进行集体讨论,有效地锻炼学生检索文献资料,分析与评价他人研究工作的能力。在教师组织下,通过讨论,制订和完善实验方案,根据方案分阶段实施。教师的精讲、解疑和指导都是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学生讲述和争论为主,教师及时给予解疑和帮助。这种教学方法将学生本科后期从事毕业设计乃至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方法引入专业基础课实验,为突破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法提供了新的途径[9]。三是加强实验教材改革,综合实验课程教学中我们注意了实验课题的设置水平,确保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时必须参考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据统计,每位学生平均查阅期刊5种,参考文献9篇,多的达20多篇。四是重视实验前的准备,综合实验课程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使学生懂得每做一个实验不仅要花费不少财力物力,而且还要付出大量的辛苦劳动,更加珍惜每一次实验,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些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普通食用黄豆和黄豆种子在脲酶活性上有差异,于是自己跑到杨凌农科所购买了黄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高涨,求知欲望更加强烈,学习效果更为显著。五是加强实验中的指导和结果分析。首先,必须使学生对实验的目的、步骤及所用仪器、工具、药品等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后才能动手,切忌盲目行事。其次,必须具体讲解观察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再次,对某些技巧性较强的步骤,教师需精心指导,并让学生反复练习,比如在脲酶分离时的装柱。最后,对某些实验,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或本校的实验条件,适当改变实验方法或步骤进行指导,不必拘泥于教条式的教学。强调学生做好操作过程的纪录,注重对实验效果的分析,要求学生实事求是,不受主观臆断约束,不可抄袭书本或他人的实验结果。成功的实验结果易于分析,而失败的结果分析往往使学生感到困惑,找不出失败的原因所在。例如有些学生第一次装柱后发现有大量的气泡存在,花费了很多时间仍不能使气泡除净,以致影响实验的进程,通过查阅资料及多次尝试,找到了煮沸的诀窍。虽然因查找原因多用了时间,但却教会学生必须以科学态度认真对待每一步实验操作,并且要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实验中的各种问题。六是实验课程论文的写作。改革了罗列实验数据、叙述实验过程的做法,要求学生以科研论文的形式撰写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增加了文献资料查阅、方案设计、实验结果分析和实验结论等内容[9]。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考核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综合实验时间安排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前进行,为期半个月。将考核内容分为3个部分:实验设计占30%,实验过程综合表现占30%,实验课程论文占40%。考核标准在实验开始前予以公布。强调考核成绩不是单纯以实验结果好坏评定,而且要看学生的实验的综合能力,包括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技术、实验结果及分析、综合能力等。打破了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模式,逐步形成由教师、学生、实验技术人员,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将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0]。
五、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第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通过综合实验课程的开设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不再是机械地做实验,而是主动阅读教材,查阅资料,与同学和教师共同探讨实验过程和结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个同学提交的方案都显示了他们的努力和能力,表明他们是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积极的思考后写成的。大大激发了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要求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必须强调实验的可行性,同时也强调实验室在开放实验中,实验器材、器具等实验用品不可能样样俱全,要求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因地制宜自行设计和制作,解决实验中的具体问题。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约开支,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质,综合实验使学生对科学研究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还是在实验中遇到问题,除了教师的指导外,都需要同学们自己查阅文献资料,完善实验设计,解决遇到的问题。为此,他们不断地跑图书馆、资料室,掌握了多种文献检索的方法,也更加熟悉了相关的资料、刊物,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拓宽了知识面,也使他们初步掌握了寻找课题、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每次实验前,实验安排、实验步骤的欠缺和不清晰是造成同学们实验混乱、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有些组在设计方案时用丙酮作为脲酶提取剂,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提取液非常粘稠以致于无法进行后续分离,不得不重复提取实验。实验完成后,同学们切实认识到了写好实验方案、合理安排实验、做好实验记录、熟悉各个实验环节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使实验顺利进行,获得科学的结论,尝到成功的滋味。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由于同学们是第一次按照这种模式学习实验课内容,一开始很兴奋,想得也很简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才发现这种学习方式是想着容易做着难。面对大量同一操作的重复,面对实验的失败,他们必须投入比过去多的多的时间和精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除正常的课堂时间外,还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实验。两周的实验做下来,同学们认识到进行科学研究需要缜密的思维、正确细致的实验操作,需要毅力、胆识,更需要吃苦耐劳和敢于面对失败和坚持到底的精神。科学实验的全程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从查文献到确定实验对象,从实验原理到具体操作,从实验仪器到实验药品,从药品主要指标的测定到国家的有关标准,从实验数据的采集到实验数据的分析,最后形成实验报告。一系列的实验过程都是由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己设计和完成,没有统一的模式要求,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学生在独立准备、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操作技术普遍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实验中,尽管教师多次强调实验操作要正确、严谨,但同学们仍不够重视,直到他们从失败中接受了教训。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过程、探讨实验中遇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同时也学会了用计算机处理实验小论文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方法“由死变活,由被动变为主动”,他们不仅加深了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还熟悉了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第三,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风,提高了他们的道德素质。由于常常会有几个课题小组同时在实验室做实验,实验室的卫生和秩序就显得更加重要。整个实验进行过程中,同学们逐步认识到了这一点,从开始的手忙脚乱、杂乱无章到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并相互为对方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提高了他们的公共意识,这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的来说,综合实验充分给予了学生思考、选择、自学、尝试和失败的权利,约束力大大减小,特别是思维约束的打破,使他们勇于思考、勇于创新,活跃了思维,开阔了思路,体会了乐趣。
六、综合实验课程的体会
一要加强实验室管理,确保综合实验课程顺利实施。在综合实验过程中,学生对药品、器具、仪器的使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为了确保实验合理、有序地进行,应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对综合实验的模式进行深入摸索,进一步拓展学生选题的广度和深度,同时逐步改进实验室的现有条件,逐步实现生物工程实验室全面而有序的开放。二是综合实验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个性、素质、思维方式不同,在预习学习、讲述和实验中提出的见解和问题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对实验操作、专业知识等有扎实的基础和实践经验,还要对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动态和新成果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指导综合实验的教师不但知识面要宽,而且要有实践经验。要善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细节,在刻意或自然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善于学习的习惯。教师要组织好小组内各个实验方案设计的答辩会、小组间交流会,可以此作为学生中的学术活动。特别是综合实验后的小结,让学生总结哪些是成功的做法,哪些是失败的做法,失败的原因,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教学相长,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
综合型实验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随着学科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标准的提高,我们的实验教学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而就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实践,也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和解决。我们将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推进生物工程本科生实验教学的改革,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2007[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中国大学教育,2007,(3):9-11.
[2]蒋群,李志勇,张雪洪.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9):88-90.
[3]粟桂娇,莫祺红,阎欲晓,李小梅,冯家勋,白先放,庞宗文.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独立设课及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7):107-110.
[4]李江华,房峻,郑飞云,孙军勇,张梁,丁重阳.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222-224.
[5]段德君,梁运祥,陈守文,葛向阳,阮丽芳.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111-114.
[6]林建国,王常高,蔡俊,汪江波,胡家俊.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58-159.
[7]杨绍斌,杨萌,韩佳言,李晓楠.普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40-41.
[8]赵玉巧,钱志刚.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6):51-53.
[9]阎欲晓,李有志,粟桂娇.生物工程专业设计性实验多元化考核体系的构建[J].2012,31(4):302-305.
[10]张,王薇,任贤,乌日娜,邓洁.以科研促进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32-134.
[11]杨廷桐,李秀杰,文小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实验教学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7(2):198-200.
【关键词】聚羟基脂肪酸酯;发酵优化;两步发酵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及试剂
HZQ-F160数显全温振荡培养摇床(金坛市岸头中旺实验仪器厂);DNP-9082电热恒温培养箱型(上海精宏试验设备有限公司);YXQ-LS-50SⅡ全自动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帕特泵业制造有限公司);Anke TGL-16G高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DHZ-DA 全温摇床(江苏太仓市实验设备厂)。葡萄糖、蛋白胨、酵母膏(北京市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氯化钠(天津市北方天医化学试剂厂);琼脂(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等。
1.2方法
1.2.1补加氮源法
配制发酵培养基,碳氮比100/4,其中葡萄糖为碳源,蛋白为胨氮源,初始pH为7.0[1][2],将菌株Rhizobium sp.H2-5 种子液按照4%的接种量接种至装液量为100mL/500mL的三角瓶中,在32℃,16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至24h后得种子液[3],补加氯化铵溶液,至氯化铵浓度达到0.125g/L为止。继续发酵,至67h结束,每4h取样一次,观察发酵液吸光值OD660、菌体干重、PHA提取率等变化情况。
1.2.2两步发酵法
培养条件与1.2.1中相同摇床培养36h后,测定种子液的吸光值OD660,并离心收集菌体,离心转速5000r/min,离心时间15min[4],菌体经过发酵培养基两次洗涤后加入到装有100mL发酵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继续培养[5]。每8h取样一次,观察发酵液吸光值OD660、菌体干重、PHA提取率等变化情况。
2、结果
2.1补料发酵结果
补加氯化铵后,菌体干重不断升高至47h时达到最大1.473g/L后又逐渐降低;发酵液OD660至50h时始终升高后呈降低趋势,PHA提取率亦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63h时PHA提取率达到最大60.93%。
2.2两步发酵结果
发酵液吸光值OD660、菌体干重、PHA提取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均是先升高,在发酵时间为49h时,达到最大值,此时菌体干重为1.894g/L,PHA提取率为68.48%,随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3、讨论
从实验结果来看,补料加氮法和两步发酵法均可提高PHA提取率,是有效可行的发酵优化方法,且对菌株H2-5来说,两步发酵法优于补料加氮法发酵,这一结论与文献[6][7]中结论达为一致。
此外,本研究还针对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对PHA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比对,结果发现当葡萄糖浓度达到5g/L,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PHA提取率最高[8],因此本试验将葡萄糖的初始浓度定为5g/L,所以本试验将葡萄糖的初始浓度以及碳氮比分别设为5g/L再补加适量的氯化铵溶液,为菌体细胞提供氮源用于自身的生长繁殖[9][10]。
参考文献
[1] 朱博维,焦宁宁,等.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合成和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3,10(5):62-63.
[2]Steinbuchel,A.and Lutke-Eversloh,T.,metabolic engineering and pathwayconstruction for biotechnical production of relavent polyhydroxyalkanotes in microoganisms,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15(2003):81-96.
[3] 祁红兵,陈钧. PHB 高产菌株的选育[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 1) : 48-51.
[4] Amara, A. A. and Rehm, B. H. A. (2003) Replacement of the catalytic nucleophile Cys-296by serine in class II polyhydroxyalkanoate synthase from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ediated synthesis of a new polyester: Identification of catalytic residues. Biochem. J.374,413421.
[5]ADAMG.Transcriptional analysis of Ralstonia eutropha genes related to poly-(R)-3-hydroxybutyrate homeostasis during batch fermentation[J].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5,68:663-672.
[6]Sung J J,KenM, Chean R L, et a.l Improveme t of poly( 3-hydroxybutyrate) [ P (3HB) ] production in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by codon optimization, point mutation and gene dosage of P(3HB) biosyn thetic genes[J].Bioscience and Bioeng ineering, 2007(104): 457-463.
[7] 涂绍勇,杨爱华,张艳文,等.产壳聚糖酶菌株的筛选及发酵产酶条件研究[J].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09,46(03):790-792.
[8] 杨金水,黄建新,倪晋仁.细菌发酵生产聚羟基烷酸的摇瓶条件优化[J].农业环境科学报,2005,25(02):240-244.
关键词:母语、儿童、教师
前不久有幸参加了全国教育名家精品课例展示交流会,历时两个整天的回忆,听了窦桂梅、盛新峰等四位教育名家的展示课和专题讲座,领略到了名家的教学风采,受到了心灵的启迪。现在就窦桂梅老师的一节课和她的讲座中我的一些收获和体会与大家交流汇报。
窦桂梅的这节《我的爸爸叫焦尼》是一届绘本语文课。书中以图画为主体,配以简单的文字,述说了一个感人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狄姆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她不能经常见到爸爸焦尼,然而只要能和爸爸在一起,每一分钟都是珍惜的、快乐的。
他告诉电影院的伯伯、热狗店的阿姨、比萨店的邻居、图书馆的姐姐、车站的人,告诉所有人他身边的就是他爸爸。“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简单的表达,在不同的场景中先后出现五次。窦桂梅通过让学生场景再现、体会着表述,一遍一遍地引导,最终使学生们从一开始的“枯燥无味”逐渐体会到小主人公的不同感情,让学生们知道用简单的语言同样表达丰富动人的情感,进而引导学生大胆主动地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学生从中感受并真实地理解母语的丰富。
在这个环节中,窦桂梅教师对学生个性化解读尊重很值得我们借鉴:她在课堂上说道:“你想怎样表现就怎样表现,我们就来得出属于自己的滋味好不好?再比如,她课堂上交给苏俄生质疑的方法:“你们看我刚才提问题的时候,从课题到文章的字句以至课文的内容,只要有疑问,就可以提出。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学习的科学态度。”再比如,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交际技巧:“你得评价呀,说说人家答的怎么样?”“握握手,说声谢谢。”窦桂梅认为教育是由细节组成的,教学细节最能体现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教育是由细节组成的,教学细节最能体现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而对教学细节的思考则是衡量一个教师专业素养底蕴是否深厚的标志。
听了这节课,让我知道了好的课堂是行云流水、余音绕梁、是高山仰止,是美的享受,是心灵的触动。
要和大家汇报交流的第二方面内容是:窦桂梅老师的讲座《回到教育的原点》。讲座长达两个小时,会场热气冲天,却亚鸦雀无声。大家都被窦桂梅的语言魅力、崭新的教育理念,不凡的教育生涯而折服!内容很多很多,提炼出几点自认为有价值更贴切我们课堂教学的和大家交流交流。
第一,我在窦老师的讲座中提炼出了一些精彩语录和大家分享:1. 大国小语;2. 先出彩,后说话;3. 作文是做人的过程;4. 别只读人家的书,而不想自己的事;5. 现在的教育是培养“愤青”的教育;6. 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
窦老师在报告的开始就提到:小学语文教学,要以母语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现在“大国小语”、“拿母语不当回事”、“中国人不注重中国文化”等严重畸形的社会现象。 她还幽默地说:“等咱中国强大了,全叫老外考中文四六级!文言文太简单,全用毛笔答题,这是便宜他们,惹急了一人一把刀一个龟壳,刻甲骨文!论文题目就叫:论三个代表!到了考听力的时候全用周杰伦的歌,《双节棍》听两遍,《台》只能听一遍。告诉他们这是中国人说话最正常的速度!阅读理解全是是政府工作报告,口试要求唱京剧,实验就考包粽子。”
请大家看屏幕,这是北京某小学老师发考卷,喊了多少次:“林蛋大,林蛋大……”都没有小朋友领取考卷,到最后老师问还有哪个小朋友没有领取考卷请到前面来。只见一名小男生很委屈地走到老师跟前:“老师我不叫林蛋大,我叫楚中天。”窦老师的这个让人发笑的案例让我思索,让我汗颜。这一幕不也是我们平时语文教学中常见的现象么。培养学生写一手好字的确不容易。窦老师教学中先从学生的写字姿势抓起。请看屏幕: 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开写……每次她要求学生写字前都要求学生读口诀。汉子的识与写,是语文学习的奠基工程,贯穿于小学1 到6 年级,是常抓不懈的工作。这就是回到教育原点的教育,这就是母语教育。
论文摘要:21世纪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世纪,同时也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表现为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的竞争,国家迫切需要各种创新人才。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人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让学生“百花齐放”,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之一,其基本内涵是:“人类社会的任何活动都要以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为目的,它强调人是自然、社会、自身的主体”。现代教育对“以人为本”赋予了新的内容,就是面对学生这一特定的群体,教师如何把社会发展过程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有能力继承传统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科学和未来科学,在不断延续人类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自身健康成长,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认识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它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在教学中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研究差异,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学习。既关注那些可能成为“家”的少数学生,更要关心那些成为“匠”的多数学生。实现教育面前无差生,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育人之本
教育的真谛绝不是捧上一张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而应是捧出一个个鲜明而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的使命就是让每个生命成为他自己。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对学生采取同一评价标准和整体划一的评价方式,以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观点,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的“学生观”,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基本看法。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如果我们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教鞭下,教师是教书的机器,学生是学习的机器,教师看重的是学生的分数,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那就是应该视为教育上的失误。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于20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向传统的评价学生能力的观念提出了挑战,对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1983年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指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做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九个方面组成: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存在智力。
多元智力理论拓宽了智力的范围,学生智力的不同主要是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所致,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学校里不存在所谓的“差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独特性意味着差异性,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该把它视为一种财富来珍惜和开发。
这样的“学生观”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如果我们都用这样的“学生观”去看待学生,就会对每一个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三、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1.从学生实际出发是备课之本。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前期工作,这项准备工作关系到教师施教过程的质量。课备得好,讲课有条理,重点突出,难点容易突破,对问题解释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备课不仅要关注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还要充分了解学生、考虑学生需求。具体地说,就是以课堂作为教育背景,设计一个从人到物和谐发展、变化的可行性方案,重点关注的是人而不是物,物只是人在此背景下完成思维变化、发展的附属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是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习取决于他本人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为他们呈现了什么内容。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从学生倾向于“直接的形象思维和整体观察”的认知心理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了解事物,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意识,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是认识世界、增长才干的过程。例如,生物课中的“细胞的分裂”就以橡皮泥做实验的形式进行,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理解了“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进而发展到从抽象思维模式中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这种能力的培养与“讲究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于学生的思维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也要给予关注,什么时候强调形象思维、什么时候开发或强化抽象思维,在备课中都要有全面的安排。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少关注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过程,备课中教师并没有太多的考虑,只是理清如何把完整的理论知识讲给学生听,求的是自身清晰的思路,而学生感觉怎样、如何思维,是通过形象思维模式还是抽象思维模式获得知识,或通过学习学生思维能力要提高到何种程度则不尽然。因此,教师所讲并非学生能听、会想、能展。新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即备课时设计的教案、学案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通过教和学的过程,实现学生素养的形成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全面贯彻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
2.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是授课之本。新的教学理念强调,课堂上要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激活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因子,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牵着学生走路的状况,尽量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独立思考,从多角度、多方向去分析问题,质疑问难,主动探索知识规律,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来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给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讨论、有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另一方面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不强求一致的标准答案,而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通过穿针引线、启发、点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自己来推导结论过程,领悟发现、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例如,“种子的结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描述出花生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可采用实验的方式进行。课堂开始,通过学生介绍自带的种子,引出问题:这些种子外形不同,内部结构是否一样?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由教师演示玉米的胚乳被碘液染成蓝色的实验(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再经过学生动手实验、相互讨论、教师引导,结合教师展示出的种子结构图,找出胚轴、胚根、胚芽、子叶、种皮等各部分的位置,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各部分的功能,逐步发现花生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如小组实验应强弱搭配,实现合作学习,教师的重心应向能力弱的学生倾斜,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容易的题由他们展示;点评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对他们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通过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使全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获得知识、构建知识,增长能力,这就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结果。
3.关注学生发展是评价之本。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技能及综合能力的提高程度,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是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课题,按现代教学改革的理念,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则是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教学评价形式多种多样,这里就笔试形式谈点看法。笔者认为: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评价结果;有什么样的评价结果,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如要想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命题就要侧重知识的再现(如概念、结构名称等),这类题目只能评价学生的记忆力,而评价其他能力的因素甚少;要想评价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命题时需侧重学生对事物的观察与判断、实验的操作与实践、对文字的描述与表达、对图文的理解与转换等(如综合性和开放性题目),并且对这类试题的评分没有刻板的标准,答案不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的,只要符合要求,具有一定的综合水平且言之有理即可。考生做这种试题不仅没有恐惧感、压抑感,而且充满着创造的激情和情趣,这不仅能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较好地评价学生的知识迁移、知识拓展等应用能力,对学生个人成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示例1: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人借“酒”表达情怀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一句带“酒”字的古诗句(前后要连贯) , 。
示例2:生物实验探究一般可分为五个步骤:①提出问题;②建立假设;③设计实验方案;④实验检验;⑤作出解释、交流和评价。有人以“绿豆种子的萌芽与哪些因素有关”为题进行了实验探究,以下是实验探究中的两步:
提出问题:干燥的绿豆种子不能发芽,浸没在水中的绿豆种子不能发芽,而潮湿的绿豆种子在合适的温度下却能发芽。那么,绿豆种子萌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建立假设:请围绕“绿豆种子萌芽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你的两个假设。
假设一:绿豆种子萌芽与温度高低有关;
假设二:
假设三:
基于这一认识,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充分认识“能力”的多样性和具体表现形式,把握好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应提高的能力标准。只有这样,才利于把握现代教育的本质和评价的意义,落实“以学生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终生发展”的能力。
总而言之,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备课、上课、评价都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教案的设计、内容的导入、质疑的激发、知识的传授、疑难的化解、能力的评价等各方面都要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把握好实施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教师的努力,挖掘出每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漆权.创新与创新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余伟.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8.
[3]张向葵.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