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工艺技术论文

时间:2023-03-21 17:02:45

导语:在工艺技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工艺技术论文

第1篇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逆作法施工时,需要使用地下连续墙,其不仅可以起到挡土防渗的作用,还能够作为主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外墙。在施工前,需要仔细测量土压的强度,然后进行地下连续墙与中间支撑住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之后挖掘地下一层土方,做好构筑顶部的圈梁、腰梁、被扣和纵横支撑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之后在进行地下二层土方的挖掘工作,然后方能进行楼板的施工操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工民建的钻孔排桩挡土结构中也可以利用逆作法来进行施工,这就使得逆作法有了更为广泛的使用空间。

2逆作法的施工特点

在工民建筑中使用逆作法进行施工,其中的一个最为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很大程度上缩短施工周期,这是由于逆作法可以满足地下和地上同时进行施工,采用立体交叉的方式进行施工今儿讲施工周期大为缩短。不仅如此,逆作法的另一个优势就是能够使基坑变形极大的缩小。这是由于逆作法主要是通过将地下围护进行封闭,这样就能够极大的减小周围建筑物以及环境对建筑本身所造成的影响。封闭式的地下维护结构作为挡土墙有着极佳的防渗漏功能,作为外墙,也有着较好的承重作用,地下室的柱、墙、板还能够当做水平支撑系统,减小基坑的变形。除以上功用外,在现代施工操作中,使用逆作法进行操作施工还会使得工民建的地板设计更加趋于合理,当进行地下室板封底的过程中,由于此时的主体施工已经进行到了一定的进度,这时地下室的柱、墙、板可以作为水平支撑系统,减小基坑的变形,最终提高建筑物的强度以及使用性能。

3逆作法在工民建中的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使用逆作法进行施工可以对施工中变形和沉降进行有效的控制,相对于正做法墙体和楼板以及柱都是在混凝土地板封闭之后再开始施工,施工中所需要维护的结构在开挖过程中变形就已经结束,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施工操作,可在测量后在进行支模、绑钢筋等工作。对于逆作法的施工操作,楼板和柱不仅作为临时支护结构,还作为结构墙体的组成部分,需要严格控制变形和沉降的发生,加强施工过程的检测力度,对于地上工作以及地下工作要严格掌控。在进行逆作法的挖土工作时,特别是在有顶盖的地下工程中,进行挖土时对施工工艺有较高的要求,施工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施工单位需要对挖土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施工安全更要特别注意。

4新型施工工艺在现代工民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意义

第2篇

球铁薄小件因冷却速度快,过冷度增大。过冷产生额外的液态体收缩,以及过冷度大导致形成大量具有较大体积收缩的奥氏体枝晶,增大了铁液的收缩倾向,而其石墨化膨胀相对滞后,不能有效自补缩[1]。因此球铁薄小件为获得致密的组织,必须利用冒口在铁液共晶凝固前,对孤立液相区进行液态补缩。根据铸件结构特点,工艺设计将有孤立热节的一侧置于上箱,以便放置冒口补缩。由于铸件单重较轻,为提高浇注效率,采用一箱两件树脂砂生产。

1.1铸造工艺设计

球铁补缩系统设计通常采用简单模数法,先绘制铸件模数-体积份额图,再根据铁液输送判断式M2/M1≥0.8[2],选择非散热面将铸件分为若干补缩区,分别用冒口补缩。但对于结构较复杂的球铁件,这种方法较繁琐,且不能很好的结合铁液冶金质量综合分析,有较大局限性。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先计算不含浇冒系统的铸件凝固液相分布,从铸件凝固阶段补缩通道的畅通情况和孤立液相区分布,确定铸件分区补缩方案。如图2所示,当铸件凝固32s时,出现9处孤立液相区(0-8区)。根据模数计算公式[3],求解图2各孤立液相区模数分别为:1.25cm(1区)、1.2cm(2区)、0.91cm(3区)、1.25cm(4区)、2.1cm(5区)、1.3cm(6区)、1.5cm(7区)、1.1cm(8区)、1.1cm(0区)。以上各区模数结果表明,如果不用冒口补缩或冷铁激冷,铸件可能会产生收缩缺陷。按照铸件整体超声波检测质量要求,工艺设计在0区、8区采用热冒口进水并补缩,2区、3区、6区用冷铁激冷,1区、4区用发热冒口补缩,5区、7区因孤立液相区域较大,采用冷铁与发热冒口配合,控制热节凝固顺序。针对铸件磁粉检测要求,为减少铸件产生一次夹渣和二次氧化夹渣,浇注系统采用缓流封闭式,避免铁液充型过程中产生紊流,浇注系统截面比:∑A直∶∑A横∶∑A内=1.4∶3.1∶1。铸件浇冒系统及激冷系统设计见图3。

1.2数值模拟

(1)色温充填。铸件充型3.36s时(图4),液流前沿温度出现短暂低温(1344℃),远高于凝固临界温度(1154℃左右),铸件不易产生冷隔。(2)充型速度。充型10.2s时,铸件充满,铸件高26cm,铁液充型液面上升速度平均2.55cm/s,大于同等壁厚铸件最小液面上升速度1.0~2.0cm/s[3],因此浇注系统流量足够大。在浇注前期1.93s时,仅内浇口区域出现短暂150cm/s流速,铁液通过热冒口后,速度都低于80cm/s(图5),铸液在型腔内产生紊流的可能性较小。(3)充型压力。模拟结果显示浇注前期从内浇道到冒口颈区域出现瞬间位置不固定的间断负压区(图6),总体充型过程平稳,因此铸件产生卷气夹杂的可能性不大。(4)液相分布。铸件凝固32.53s时(图7),左侧铸件4区、6区、9区和右侧铸件对应的11区、12区、14区出现孤立液相区,这些区域可能会产生收缩缺陷。(5)定量缩孔。设置孔松率为0.01,判断缩孔、缩松,图8显示铸件不会产生缩孔,但局部可能会有缩松。(6)Niyama缩松。图9显示有些位置能产生严重程度不明显的缩松缺陷。综合以上模拟结果,铸件充型过程中,铁液流量较大,流速较低,型腔内没有明显紊流现象,总体比较平稳,铸件产生冷隔、卷气、氧化夹渣缺陷可能性不大。铸件凝固过程中,图7确定了孤立液相区位置,图8从液相、相变、固相收缩总量的大小,判定孤立液态区可能产生分散的缩松缺陷。图9从球铁糊状凝固阶段,各区域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的严重程度判定缩松位置[4]。因图7-图9显示缩松位置并不完全一致,因此铸件产生收缩缺陷的可能性不大。图10所示收缩缺陷+液相分布,综合分析显示铸件产生收缩缺陷风险较小。但薄壁球铁件凝固过程中收缩倾向大,为使批产的每个铸件在整体表面超声波检测和磁粉检测过程中都合格,还必须严格控制冶金质量。

2工艺试制

2.1冲击韧度影响因素分析

球铁基体组织中,珠光体和渗碳体显著降低材料冲击韧度,在硅、磷含量较低的条件下,铁素体越多,冲击韧度越高[5]。由图11[6]可知,在20℃环境下,铁素体基体是使三个夏比“V”型槽冲击试样的冲击韧度平均值获得17J的基本前提。在石墨球数量方面,20℃环境下,从图12可见,180个石墨球/mm2的试块冲击韧度高于310个石墨球/mm2试块冲击韧度,但球墨数量减少时,石墨球径大,引起非球状石墨,晶间碳化物、晶界偏析和显微缩松增多,低温冲击值较低[7]。

2.2铁液化学成分控制

为防止产生珠光体、碳化物,原生铁选用Mn、Cr、Mo、W、V、Ti等微量元素含量较低的抚顺罕王核电铁。铁液化学成分(质量分数)控制:碳当量4.25%~4.35%,碳3.65%~3.80%,原铁液硅0.45%~0.55%,终硅1.8%~2.0%,若生铁Si含量高,可增加纯净废钢加入量,用增碳剂调整,锰<0.15%,磷<0.03%,硫<0.012%,残留镁量控制在0.03%~0.05%。为保证铁液纯净度,熔炼前炉料表面要除去锈蚀和粘砂,熔炼过程中要及时清理粘附在炉壁上的炉渣。

2.3球化和孕育处理

球化包深径比不小于1.8∶1,出铁流量尽可能大,使铁液在球化包内充分翻滚,在提高铁液镁吸收率、去氧脱硫的同时,尽量控制中镁低稀土球化剂的加入量,减少铁液夹渣和收缩倾向。孕育剂选硅钡长效孕育剂,共四次分别在出铁槽、包内、浇口杯、随流孕育中用不同块度充分孕育,其中,浇口杯内孕育量0.05%,用以消除起浇阶段来不及随流孕育而导致的孕育不足。

2.4浇注控制

根据铸件壁厚较薄容易出现冷隔的特点,浇注温度控制在1370~1420℃,因铁液高温静止、孕育、球化、运输降温约50~100℃,熔炼温度在1500~1520℃。浇注前,要多覆盖、勤扒渣,减少铁液表面氧化及反应夹杂。因为试棒在铸件浇注完成后浇,为使试棒与铸件材质性能一致,铁液覆盖、扒渣、运转过程要求快速,缩短球化至浇注的时间,保证球化后铁液在10~12min内全部浇完。

2.5铁素体化高温两阶段退火

铸件进行完全奥氏体化和铁素体化两阶段高温退火,可以减少和去除铸件基体组织中的碳化物、渗碳体和晶界偏析,获得均匀细小的铁素体晶粒,提高铸件的冲击韧性。铸件去除浇冒口后入退火炉,缓慢升温至(920±10)℃,保温3h,再炉冷至(730±10)℃保温3h,随炉冷至600℃出炉空冷。

3试制结果

3.1铸件理化检测

铸件化学成分(质量分数):3.76%C、1.94%Si、0.1%Mn、0.012%S、0.03%P、0.047%Mg残、0.010%RE残、0.019%Ti、0.006%V、0.008%Ce。试块力学性能:抗拉强度385MPa,屈服强度225MPa,伸长率24%;20℃环境下,三个夏比缺口冲击试块冲击功值分别为:19.5J、18.8J、19J。试样微观组织如图13所示,球化分级2级,石墨等级6级,铁素体含量>95%,每平方毫米石墨球数约175个。

3.2铸件无损检测

铸件整体表面超声波检测,关键区符合AS2574-2000标准Class1级,其他区域符合Class2级要求。磁粉检测符合AS4037-1999标准15.1要求。样品UT、MT检测后剖切,对剖切面进行着色PT检测,铸件符合检测要求。

4结束语

第3篇

1.1受煤

尽管煤炭筛选的工序很多,但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受煤,这主要是保证煤矿井作业的稳定开展,促进煤矿的连续输往井上平台。同时,受煤不但能大量从矿井底部输出煤矿资源,送往附近的煤矿仓库,还能对接其他的井下程序,促进矿井底部的煤炭存储。

1.2筛选

从含义上来说,筛选主要是对从煤矿井底部输出的煤炭进行选别,按照混合物的颗粒原理分批选出不同等级的原煤。作为初级阶段,筛选的方法很多,可结合原煤的外形进行分类选别,并通过空心状的筛子进行干筛或者湿筛,有针对性的进行原煤处理。

1.3破碎

煤矿井底部的原煤包含多种混合物,有的原煤形状比较大,简单的筛分无法有效地推动选煤工作。所以,对于尺寸比较大的原煤可利用机器设备进行破碎,将单块体积较大的煤块磨碎、敲碎、压碎等方式进行破碎操作,并把随后的煤粉或煤渣进行提取,分理出优质的煤种。

1.4选煤

通过筛分、破碎原煤之后,就需要自诩地去掉原煤中的杂质和混合物,利用机器进行选别,,从而获得最优质的煤种。并且,在杂质祛除之后,进行煤炭的等级分类,并按照目标客户的需求进行深加工。近年来,我国富含煤炭资源地区的选煤工作主要是开展机械加工、中心选煤等作业方法。

1.5运输

在煤炭分类筛选以后,就必须对客户的需求进行运输,并开展市场营销,保证生产的稳定。同时,针对销售市场,还要做好相关调研工作,将煤炭分门别类地存储,才能在交通运输过程中提高转运效率,早日占领市场优势。

2以重介质选煤技术为例,分析选煤的工艺制定方法

2.1原煤分级准备

在煤炭仓库的原煤需要进行有效的筛选,这需要将其分成不同的等级,并根据原煤的尺度和形状,在筛分厂房中进行筛分。事实上,一般所谓的毛煤有多种尺寸,普遍在7mm到15mm之间,而不同的原煤具有对应的分级方法。

2.2重介质筛选流程

块状的原煤得到筛孔分级后,需要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湿法来脱掉煤种中的混合物和泥土,而大于筛孔的原煤将被运到重介质筛选过程中,在重介质的浅槽池内再次被筛选,从而将选出的块状精煤和块矸石分类。比如,等级比较高的煤种可用于动力煤,而末煤能制成电煤产品,脱泥后的煤会在末煤离心机的作用下得到有效的脱水,然后运到电煤系统。等级比较差的煤种、优质动力煤、普通煤等脱泥以后的物质,将和合格介质再次进行充分的调合,从而在泵带的动力下重回重介质旋流器中,得到多次的筛选,直到没有任何煤质为止。

2.3介质回收

所谓介质回收就是专门针对块煤与末煤而开展。拿块煤来说,把块煤经过通过脱介筛过滤选择后,合格的介质就会被运往对应的介质桶,并进行多次的循环利用。这样一部分合格的介质与介质筛里的普通介质就共同输送到磁选机,而磁选机发挥高度筛选的功能,将优质的精煤放入合格介质桶。

2.4煤粗泥筛选

把-1.6mm以内的煤矿进行水流喷湿,将其含有的泥土进行冲掉,这样就能筛选出精矿与尾矿。一般而言,精矿主要是在弧形筛与离心机的作用下,保证充足的脱水后,从而加入精矿产品。尾矿也是要经过弧形筛的作用,不过必须使用高频筛才能把回收的粗煤泥,进行有效的回收。

3结语

第4篇

1.注重发散性思维

注重发散性思维是艺术创作应当具备的特征之一,因为艺术创造不是工业产品,不能局限在固定模式中,没有可以套用的思维模式,这也为艺术创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而发散性思维是利用这一空间的重要方法。发散性思维要求设计师不受传统管理方式或模式的束缚,从不同角度和途径进行创新,将以往那种单一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的方式,从而让自己的工作兴趣得到激发,创造出更加具有艺术感的作品。

2.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变化

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变化强调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东西。工艺美术设计的作品会因为设计师的不同而不同,这是因为他们个性的不同而形成的。工艺美术设计的多元化也反映了艺术作品的丰富,这对艺术发展而言极为有利。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变化强调设计师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的利用,对思维定势持否定态度,所以设计师要注重对自身思维变化规律的把握,从动态发展中利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实现自身创新能力的发挥。

3.强调现代信息科技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信息元素运用于现代工艺美术设计中也成为工艺美术的一大特征,并且为了工艺美术的进一步推广和传播,现代信息科技越来越受到强调。目前,使用十分广泛的Photoshop就是其中的代表,它大大简化了设计人员的操作流程,可以让他们把精力投入工艺美术的创新工作。另一方面,工艺美术信息化也是其一大趋势,所以,要想实现现代工艺美术作品的进一步创造,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大量采用信息材料和资源。

二、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主要着力点

1.创造性的艺术构思是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首要环节

创造性的艺术构思是实现工艺美术设计的指导思想,一个形象的孕育必须在艺术构思中进行,这就对设计师提出了很多要求:第一,必须对思想文化的新方向给予关注,这样才能萌发新的思想观念,创造出更具创新性的作品;第二,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理念,注重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隐喻、联想、暗示等手法,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知识积累;第三,设计作品要向民族性、时代性方向发展,并且以时代性为主轴,与民族性紧密结合,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第四,突破对传统的模仿,注重自身对世界的独特领悟,向更加多元化的审美思想、价值取向方向前进。创造性的艺术构思强调在设计中要关注各种风格,避免过多的修饰,充分显示艺术作品的简洁性和概括性,体现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设计师的观念也要具备动态发展的特征,从而提高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表现力。艺术世界包括微观和宏观,这都需要设计师对其进行捕捉,将美学和艺术完美结合。

2.双重性是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方向

现代工艺美术设计除了要具备观赏性之外,实用性也是其主要要求。如,在市场中的家具或者工艺装饰品可能具备比较高的观赏价值,但是如果其没有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同样会遭到冷遇。因此,双重性成为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双重性是指工艺美术设计既要体现设计师的个性,又要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必须从二者的共性出发进行考虑,达到协调一致的效果。随着人们审美和使用要求的提高,设计师在设计中不仅要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个性,而且要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对工艺进行创新。上文提到的以主动性管理为中心、注重发散性思维、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变化、强调现代信息科技的运用等工艺美术设计创造特征,就是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双重性的具体表现,也是双重性得以实现的基本要求。

三、结语

第5篇

随着我国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飞速发展,自然环境的恶化让人们尝到了环境破坏带来的恶果,使人们深刻的认识到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意义。同时,随之而来的现代文化理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这一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设计理念僵化陈旧,缺乏创新性。现代文化理念的多元化变现形式和发展特征,严重冲击着传统文化理念,过去受公众青睐的雕塑类环境设计已逐渐被一些娱乐、实用、时代性作品取代,创新设计理念成为当下任务。二是设计局限性很大,且方式单一。目前单一的艺术设计方式很难符合现代文化发展需要,其个性化文化设计未能充分展示,使具有时代性和地方性文艺风格的作品未能问世。三是设计空谈人文内涵,严重背离大众审美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环境设计目标多元化特征的形成,设计作品不仅要体现某种艺术特征,更应该呼吁公众参与,迎合大众审美,设计以大众审美和实际需要为前提,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公共环境艺术作品。

二、基于现代文化理念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现代文化理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了极大冲击,如何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巧妙融合现代文化理念,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在更好的体现现代文化理念的同时,不断满足时展要求和公众对精神文化的渴求,成为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重中之重。那么基于现代文化理念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设计要做到实用性和公众审美的高度统一。

从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历程可以得知,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不同于其它艺术设计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种特性要求设计的作品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效益性。随着现代文化理念的介入,实用性的设计原则被置于更高的地位,现代人对环境规划的要求是既要满足公共环境设计的功用性也要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这就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做到实用性和公众审美的高度统一。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从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中,通过调动多种感官细胞,身临其境地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审美体验。

2.设计要在确保经济性的同时关注环保性。

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将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经济性特征置于十分显眼的地位,因此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设计目标在满足人们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可忽视其对环境带来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求人们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同时关注经济性与环保性两方面内容。环境公共艺术设计也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现念,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确保生态平衡十分重要。现代文化理念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不能单纯立足于经济效益,更要体现对环境的积极性,以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设计要注重文化内涵与自然性的完美结合。

公共环境艺术是一项综合性设计工程,其包含较多内容,尤其包含着人们对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的积极处理和相互协调,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等问题。公共环境艺术所附带的文化性,无论是从政治性还是商业性层面来看,都应该与公众效应、价值取向、审美需求完美结合,从而将艺术作品的自然性特征完美体现出来,即公共文化设计要注重文化内涵与自然性的完美统一,以不断迎合现代文化理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

4.设计要在继承传统性的同时关注时代性。

文化发展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而非混沌盲目、僵滞不前,因此,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在充分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代性。目前,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吸引力有增无减,其表现形式与艺术设计理念或多或少的反映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折射出人们对环境的某些审美需求。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的自然和社会属性不尽相同,人们的思想文化也会产生极大的差异。于是,随着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深入和渐进式发展,时代文化的差异性受到越来越多环境设计者的高度重视。更多的设计者也认为,在继承环境设计传统性的同时,要更加关注艺术设计的时代性。近年来,由环境设计时代性催生出的生态性,和长久存在的人文性也成为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容忽视的因素。

三、结语

第6篇

以往的工艺美术专业实践课教学,通常是学生围在教师身边观看教师演示技能的操作过程,之后学生再进行独立的实践操作。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众多专业人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必须分组演示,相同的内容重复操作多遍,费时费力;第二,学生往往只有一次观看教师演示的机会,由于所站位置不同,对教师演示的领会往往也不相同;第三,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如果用于演示的时间过多,指导学生的时间就会相对较少,学生实践操作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如利用动画或影视演示实践工艺流程,学生可以边看演示边做,反复比较,逐渐领会设计制作的要领。这样教师就可以抽出时间巡回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技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与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今社会,人才应用呈现开放型格局,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应当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设计教育应从实际出发,注重探索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教学途径。实验证明,人类各感官接受信息的能力与程度是大不相同的,在工艺美术专业设计与制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与工艺美术专业相关的图片、作品,并配以音乐,对学生的感官进行有效刺激,充分调动学生探索与制作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工艺美术所蕴含的情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从感性的角度触类旁通,自主收集和分析材料,相互交流,拓展思维,对现代工艺美术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具备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在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总有一些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的知识点,以往教师就需要一对一指导,或者反复讲解、操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增加了教师教学的劳动强度。如果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将制作好的教学内容上传到校园网的教学资源库,那么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得到无限延伸。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完全掌握的内容,可在课余时间结合自己的需要自主学习,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为知识的巩固和再学习提供了保障。这不仅解决了一些学生在课堂上遗留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组织讨论、辅导答疑、研讨教学和进行创新。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师的备课和组织教学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优化了教学效果与教学过程。

四、结语

第7篇

无锡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色彩观念更是独具江南水乡特色,如惠山泥人绘彩工艺运用其传统彩绘七法“拓、涂、勾、点、掸、晕、刷”,构成一个完整的色彩观念,色彩对比富有激情而注重法度,彩绘笔法轻灵而不放纵,造型生动传神而不呆板乏味;体现出“简易而意全,巧密而精细”的特点,彩绘纹饰以江南水乡所特有的花草为表现对象,绘质方法独到,形成了一批技艺绝招。无锡惠山泥人绘彩工艺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独特行话,如:“落笔如飞,厚薄均匀”、“直线要直曲线要活”、“亮而不艳,雅而不俗”等。在教学中将这些传统本土语言与观念进行渗透与融入,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有助于学生审美意识、民族素养、创新精神的提升,有助于装饰艺术设计本土化进程和文化内涵提升。同时也有助于传统工艺美术融入当代生活,促进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传承。

二、装饰艺术设计教学对传统工艺美术吸收与借鉴的路径

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现代审美意识和掌握扎实的艺术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同时要对祖国传统工艺美术艺术知识有深入了解。对此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应当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元素的研究,寻找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审美趋向的融合点,提炼其内涵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装饰艺术在形态语言方面保留了较多的相似点,可结合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初步》、《设计色彩》、《图形创意》、《装饰工艺》、《软装饰品设计》、《装饰材料与工艺》、《项目模拟训练》、《项目综合训练》等进行形式多样的专业教学。在此基础上经过加工逐步在形态语言方面寻找新的结合点。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具体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教师可采取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优秀案例,讲解这些案例是如何借鉴传统工艺美术形成独特风格,通过对案例设计过程的剖析,使学生知道如何吸收传统工艺美术元素中的精髓,借鉴其中的造型元素,使学生能够了解整个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流程,学习并掌握其中的方法。在《设计素描》、《图形创意》、《装饰工艺》等课程中,安排课堂练习绘制设计草图,特别是针对典型人物、器皿进行造型元素提炼,研究其人物的神情表达和器皿的构成特点,吸取传统工艺美术适度夸张的表现手法,利用嫁接、移植、拼合等设计元素与手段,表现具有象征意义和夸张的造型效果。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具体课堂教学的第二阶段可采取项目模拟训练法,引入工艺美术企业真实的实践项目,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按照项目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每组完成一个项目。明确组员的分工,要求学生首先通过实地调研中国泥人博物馆、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无锡非遗传承与创新中心,借鉴其造型设计手法,提出创作方案和构想,最终确定创作方案。在《软装饰品设计》、《装饰材料与工艺》、《项目模拟训练》、《项目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中,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多种不同的表现风格,指导学生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有市场需求、有地方特色和有文化内涵的作品,改变当下本土装饰艺术设计作品模仿外国、缺乏本土特色的局面。

三、装饰艺术设计对传统工艺美术

第8篇

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包括技术原理和使机电一体化产品(或系统)得以实现、使用和发展的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个技术群(族)的总称,包括检测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伺服驱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械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

1)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的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的要求。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3)系统技术。即以整体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标出发,将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功能单元,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机连接的保证。

4)自动控制技术。其范围很广,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现场调试、控制技术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再现、检索等。

5)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就越高。

6)伺服传动技术。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装置,伺服系统是实现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转换装置与部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质量和功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纵观国内外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朝着智能化、高性能化、网络化、微型化、模块化、绿色化等多方向发展。

2.1智能化

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随着制造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将会出现智能制造系统控制器来模拟人类专家的智能制造活动,并会对制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例如,在智能化房屋建设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岔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2.2高性能化

高性能化一般包含高速、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可靠性。它采用多CPU结构,以多总线连接,进行高速数据传递,采有精简指令集机,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并进行处理。设置多重缓冲器,故障诊断,自动检错、纠错,系统自动恢复等技术保证该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高性能。

2.3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例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这就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随着微处理器性能价格比的迅速提高和微机械电子(MEMS)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机电一体化模块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利用这些模块,可以迅速方便地设计和制造出各种新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2.4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以及人们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eolnputerintegratedappliancesystem,ClAS),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

2.5微型化

微型机电一体化产品向微米、纳米级发展,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微机电系统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

2.6人性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显得愈来愈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还是一种艺术享受,如家用机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将会加速它们与生命机体的相似性,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人一机的协调)并与人共生(人一系统一一体化),更关注适宜人的使用与操作、人的可靠性及安个性问题。

2.7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同时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并成为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绿色化成了时代的趋势,产品的绿色化更成为适应未来发展的一大特色。

第9篇

【关键词】房屋建造;施工技术;问题

房屋建造不仅是指各类房屋及附属设施的施工与建造,还包括对建筑配套的线路、管道、水电等项目的装修。人们能否在日常的室内工作、居住中享受到健康、舒适的家居生活,全依赖于房建施工技术的完善与施工细节中的精益思想。因此相关单位要对当前的房建技术进行梳理,不断进行革新与创造,建立完备的房建施工体系,最终实现工程施工的高效与房屋建筑的高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

1.当前房建施工技术阐述

1.1地基建设技术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充分强调了建筑的地基对于整体建筑质量与主体架构稳定的重要作用。当前在地基施工中,常用到的两种技术手段为洞室架构技术与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由于地基建在距地表有一定深度的地下,在地基开挖时不可避免的会对该地段的地质结构与土层进行翻动,造成土层松动与岩土的脱落。因此在对当前的地质状况、施工标准与施工流程进行详细规划与勘探的基础上,对一些地质结构松动的地段采取钢架支护技术,防治石土脱落造成的施工困难;针对一些地段因地底深挖造成的地下水溢出问题,采取斜井引流等措施,合理把握水位的变化,同事对一些等受地下水影响较大的设备要注意位置的摆放。

另一技术为桩基的承受试验。在地基建设之前利用一定数量的试桩,将之打入地下,然后不断加荷,根据试桩形态与沉降量的变化进行基桩最大承载力的测量。桩体本身采用混凝土浇筑,根据建筑规格来确定其本身的设备参数。利用该实验可以有效确立其承重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地基建设,可以有效保证地基及楼体架构的稳定。

1.2建筑的钢筋架构施工技术

首先,在建筑的整体架构形成后,为了使纵向长短筋之间更好的协调与链接,一般采用梁柱节点法,对支架节点进行焊接与拼接;其次在是在主体架构的纵筋施工上,利用塔接技术,使纵筋尽可能增大与钢筋拼接面的面积;最后,为防止因高空重力因素而导致主体骨架的倾斜、保护层掉落等问题,一般进行对厚度在45mm以上的纵筋层进行钢丝保护网搭建工作[1]。

1.3梁柱的搭建技术

在主体骨架建设完成后,紧接着就是进行房屋模板的施工建造。一般来说,房屋模板的建造规律是先柱后梁。首先利用竖轴线确定建设脚板的位置,借助对角线及垂线法则计算柱模板的长度与宽度,并在梁底标高处设置一壶口,方便支架组装;其次在建造梁模板的同时,利用实现测算好的轴线确定房梁的方位与净长。在承重梁与普通梁的接触点要注意对主梁的凸起处理,并分清主次原则,承重梁的长度与厚度应大于普通梁,一般直径在3.5mm左右。

1.4施工原材料的选用

现代房屋施工的原材料一般采用钢筋与混凝土混合使用。在混凝土原料的制作时,要首先注意材料之间的适配性,进行材料试配试验,在确定各个原料科学配比的基础上进行振捣与搅拌。在水泥的选择上,兼容性是制配师考虑的第一要素,尽量选用制造时间近,热点低的水泥方面与其它原料融合。对于材质较硬的粗砂,应选用钙质较多的外加剂进行配套。而在混凝土的浇灌中,尽量使钢架保持倾斜,合理分层,确保浇灌的高效率与质量。如果在使用前发现混凝土的配比造成材料的质量不过关,应及时重新进行配比实验[2]。

2.房建施工技术要注意的问题

2.1房屋渗水现象

由于一些建筑墙体与房梁设计上的不精细,致使在屋顶的墙缝或梁柱间出现裂缝,造成漏水现象,一般多发生在厨房或卫生间。这不仅会造成房屋使用寿命的减少,一旦漏水接触到电力线路,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在房建施工中加强防渗技术的使用,注重保温板的固定与粘贴。另外,对于墙体砖块的检测要严密把关,确保每一块专题的密度、用料均匀,以防出现因挤压或膨胀造成渗水现象[3]。

2.2建筑裂缝现象

现在许多开发商为了赶工期,忽视了对建筑的检查与施工的精细,经常造成用户使用后墙体出现裂缝。不仅影响了用户的居住体验,还会造成建筑本身结构破损的安全隐患。因此要注意运用墙体建设中的防裂技术,一方面要对施工流程进行控制与优化,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过关。另一方面,由于墙体开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墙体中的水分流失造成干裂,因此要不断对建筑架构进行水分添加与后期维护,保持墙体结构的湿润。

2.3混凝土结构松散造成的粗糙面

由于施工前在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出现失误,致使加水量的计算错误出现的砂浆成分缺失或是搅拌时间不够从而使得混凝土各成分不能很好融合,密度不均造成的缺浆、蜂窝麻面现象。虽然没有造成钢筋材料的外漏,但也是施工环节的疏漏。因此要确保制配员进行严格的配比实验,确定水泥、砂石、外加剂及水的成分比率。而且在混凝土的振捣中也要进行充分搅拌,避免硬质原料出现沉淀,保证各部分的均匀与成形,防治墙面出现粗糙现象[4]。

3 结束语

房建施工技术对于建筑质量的好坏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各个环节施工技术的精准与实时反馈,对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处理以确保工程项目完成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晓祥.房建施工技术以及需注意的几点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4,09:296.

[2]杨敏强.浅谈房建施工技术以及需注意的问题[J].四川水泥,2014,12:23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