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03:00
导语:在中等职业技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宏观决策和法律法规研究,为职教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
1、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教育部的统一部署,继续做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职教专题的调研工作。重点开展对“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改革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等问题的调研,并对调动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性、农村职业教育等问题开展深入的课题研究。
按照教育部《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公告精神,动员各地学会和下属机构积极参与,并对职业教育战略专题调研和《规划纲要(草案)》展开大讨论,广开言路,广集众智。学会网站开辟《谋划职教改革发展》专栏,并开展“我为职教献计献策”征文活动。
2、配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学会积极参与会议相关筹备工作,并做好会后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德育工作委员会为主)
3、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进程,年内上报国务院审议”的安排,配合教育部相关司局,参与修订工作。
4、配合教育部“制定中等职业教育督导基本标准,开展评估试点”工作,积极参与相关研究、试点工作,并作为《规划纲要》的课题研究。
5、高职研究会组织“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创业人物与机构评选”活动。
二、开展职教学术研究和评选表彰活动,提高职教社会影响力
1、围绕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制定学会2010年工作计划,召开2010年工作会议。
2、以“抓住机遇和挑战,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主题,举办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委员会负责组织策划,进一步提高年会质量。年会期间召开学会理事会第三次会议。
3、举办第二届民办职业教育发展高峰论坛。(拟成立的民办职业教育分会负责)
4、举办首届 “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 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教学名师”的评选工作。(农村与农业委员会)
5、举办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百名杰出校长”评选表彰活动。
6、修订、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励条例》(草案),启动第二届 “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评选工作。(学术委员会)
7、举办第五届“中青年职教论坛”,开好“2010年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学术委员会)
三、开展职教科研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继续完成以学会名义开展的国家级的职业教育课题研究。
做好学会2009-2010年度课题立项评审工作,并出版《优秀成果选萃》。(学术委员会)
做好教学、德育、管理、高职、农村与农业、轨道交通、卫生、职高等分支机构开展的科研教研课题工作,以及相关的评奖活动。课题研究和评奖活动中,要把提高研究和活动的质量摆在突出的位置。
2、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新的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促进新教材编写、审定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德育工作计划委员会)
3、办好各分支机构组织的“论坛”、“研讨会”等形式的活动。务须做到认真准备、精心策划、广泛参与、提高水平。
组织好教学工作计划委员会和其他分支机构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以及部分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教学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
4、配合有关部门举办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办好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支持分支机构办好农业、医药、护理和轻工食品等专业学生技能大赛。
5、配合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在天津举办第七届全国职教现代技术装备(教材)展览会。
6、合作开展第十一届全国职教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搞好期刊编辑、高职、商科、德育、学生、管理、卫生、轻工、教材等分支机构的论文征集、评选活动。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论文水平。
启动学术委员会主办的“优秀职业教育硕士(博士)论文”评选活动。
四、围绕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为科学决策服务
1、继续组织力量进行农业职业教育资源、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调查。(分别由农村与农业、少数民族、期刊编辑专业委员会组织)
2、就当前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应对,举办高层次形势报告会,加强行业学会间的沟通联系。(轨道交通委员会为主,相关行业协会配合,秘书处协调)
3、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专题,继续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办好管理、高职以及其他分支机构举办的相关课题研讨和培训。
4、开展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及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高职研究会举办“与高职毕业生在一起”的主题会议。
5、针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展职业指导专项调研,做好职业指导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
6、配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继续开展“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做好“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发展报告”的编纂工作。(师资专业委员会)
7、继续开展职教科研(教研)机构调查,筹备职教科研工作会议。开展中专学校实训能力建设专项研究和精品专业建设方案展评。(科研、中专委员会)
五、开展国内外校长教师培训,加强境内外交流合作
1、继续组织学会和分支机构开展的职教院校长和教师的国内培训交流活动。(培训交流部)
开展东西部职教合作交流和调研。(职业高中、卫生)
2、继续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组织好研讨和经验交流。(培训交流部为主)
3、继续组织职教工作者和教师赴国外(境外)考察和培训交流活动。(培训交流部负责)
4、筹备举办2010年 “国际职业教育论坛”。(学术委员会负责)
继续开展职教装备国际交流。搞好商科、轨道交通、医药、轻工等分支机构的对外交流活动。
5、组织开展对香港职业教育的考察,加强与香港职业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
六、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益
1、办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各地方学会、分支机构、内设机构都应成为网站的地方编辑站,学会网站要加强对其指导和帮助。推动学会系统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电子办公和网络传输,提高工作效率。
2、扩大和健全学会组织,增强学会活力,改进单位会员入会办法。重视吸收民办职业院校和民营企业为会员单位。做好理事会已同意成立的新分支机构的申报工作。
3、加强学会下属机构建设,完善工作总结和计划制度,不断提高组织和活动水平。制定《学会工作规则》,加强规范化管理。
论文摘要:荷兰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也非常有特色。文章介绍了荷兰的职业教育政策,并对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荷兰;职业技术教育;启示
荷兰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其职业教育与培训非常有特色。荷兰政府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积极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形成了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同时,职业教育也为荷兰培养了各种不同层次的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根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2003年出版的《教育一览》中的数据,与其他邻国相比,荷兰20—24岁的年轻人受教育比率较高。2001年,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接受普通大学教育的比例仅为35%,其余大部分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已经毕业的和直接进人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比例低于10%。近些年来,荷兰劳动力失业率起起伏伏,使其深感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也因此促进了荷兰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的发展与成熟。
一、荷兰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相关政策
荷兰政府早在1987年就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改革职业技术教育。Www.133229.COM这项改革历时三年,于1991年完成,改革的重点主要涉及中等职业教育。1993年8月1日政府又颁布了业余职业教育课程培训法,为学徒制、在职人员以及重要行业培训建立了规章制度。1996年1月1日,荷兰政府颁布了职业与成人教育法。这是首部将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包含在内的法案,首次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分开,目的在于加强和进一步整合初等及初等后职业教育体系。法案建议,在许多小规模职业学校之外,开办一些大规模的区域培训中心,这一举措对于荷兰的职业教育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法案另一个积极和成功的举措就是出台了国家职业资格体系。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以能力为基础的新的职业资格体系目前正在开发和建设中。从2006年开始,荷兰教育文化和科技部对成人教育的预算及财政支持,仅限于对较高层次的、以荷兰语为第二语言的课程提供资助。对于较低层次的职业培训的资助则转由移民局治理(隶属司法部)。
二、荷兰的职业教育体系
荷兰学校有公立和私立两种。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原则和指导思想建立私立学校,进行自主化治理,公立学校则由地方政府来治理。两类学校均是由国家财政资助,并且必须符合办学的基本标准,遵循教育部颁布的相应法规。荷兰教育呈现出两个明显的分支,即普通教育分支和职业教育分支。
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这两种教育类型。荷兰实行12年义务教育,大多数孩子5岁开始接受义务教育,但少部分学生从4岁开始就上小学。小学学制为6年。小学毕业后,学生根据个人的学习成绩、爱好、愿望和小学教师的评价进行分流,分别进入中等教育阶段的大学预备教育班、普通高中教育班和职业预备教育班。第一类选择是大学前预备教育,学制6年,毕业后可以升人大学接受教育,当然也可以选择到高等职业院校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第二类是选择升入普通高级中学,学制5年,毕业后可以升人高等职业院校(hogeschoo1),也可以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第三类是选择升人初等职业教育学校,又称职业教育预科,学制4年,它主要是为普通中学教育的学生培养职业能力提供一个预备学习环境。
三、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启发
(一)全社会要形成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共识
荷兰社会的各个阶层都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政府从立法上为职业技术教育提供政策上的保证。社会大众的观念中,虽然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区分非常明显,但是两者一样重要,只有教育的人才规格、人才类型的区别,并没有研究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高低优劣之分。少数具有一定天赋的学生去研究型大学学习,从事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大部分学生都愿意选择职业技术学校(院)。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两种教育系统下毕业的学生,进入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市场,一样受到社会欢迎。在荷兰,人们对年轻人成才的看法并不是毕业于名校,只要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干的出色就行。职业技术学校(院)毕业的学生和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基本工资差距不大,很多学生并不认为学习职业技术低人一等。因此,荷兰职业教育学校远远多于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也远远高于后者。据笔者对ede—wageningen市的调查,该市人口仅有1.5万人左右,有1个普通高中,1所综合性大学,却拥有2所职业技术学院和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人数约是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学生人数的2.5倍。而在我国,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对于大学教育,处于一种十分劣势的地位,培养的人才低人一等,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为了促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国家应该立法,保证职业技术学校(院)的学生毕业后的薪酬水平与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基本一致。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使全社会形成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风气。政府要为职业技术教育买单,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一方面改善现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兴建更多的职业技术学校,争取通过努力,使各个县都有2~3所高水平的职业技术学校(院)。
(二)面向产业,与企业联合是培养高质量学生的重要途径
荷兰职业技术教育与产业发展密切联系。每所学校除教学设施外,还要设置与专业相匹配的实训场所,按产业的要求运作,学生从人学就开始接受企业环境的熏陶。鹿特丹leerparkproper学校,是一所学习汽车维修、理发美容、酒店经营管理的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技术设计、车间实践、企业实习等教学过程,都聘企业指导教师参与指导,这样培养出的人才符合企业的要求,受到企业的欢迎。
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应该与产业需求一致。荷兰是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第一、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很少,因此,社会对这些产业的人才需求也很少。根据笔者对荷兰5所职业技术院校的调查,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专业主要是:社会工作、计算机、经济、贸易、物流管理等。这些专业毕业的学生都从事第三产业工作。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三产业必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也应该多开设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以适应时展的要求。
(三)根据当地经济的区域优势,办出有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
荷兰政府支持职业技术教育的区域化发展,注重考查学校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只有那些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学校,政府才给予投资,避免了由于专业设置、办学定位雷同而造成的竞争和重复建设,使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海牙的modiaan职业学校,是一个规模化、集团化的大型职业技术学校。它根据海牙的经济发展,设立了5个分校,各分校专业之间不重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学校。我们国家的职业技术学校大都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的设置很少考虑到与地方经济的接轨。今后政府在职业技术学校审批和建设的时候,应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对于那些专业设置雷同、没有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学校,要进行撤并,相反,对于有办学特色的学校要给予大力扶持。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技术教育要注重职业能力培养。荷兰职业技术学校根据行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确定各个专业的职业能力,并将职业能力细化到教学中去,另外还要根据本专业涉及的行业,职业道德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社会的职业精神。海牙modiaan学校要求,经贸类专业学生毕业时要递交一份就业计划,凭此就业计划学生可以到银行申请开业贷款,银行和用人单位可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在考试方法上,根据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不拘泥于一种方式。ede—wageningen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每学完一门课程要填写一份考核评价单,评价单设定了考核的内容、形式、分值。课程考核设定手工制作、调研、撰写论文等形式。学校认为考试的形式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否达到所要求掌握的程度。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很多借鉴于普通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还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子,因此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一个人不可能通过一次学习获得未来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职业教育重要的是把受教育对象培养成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技术的人才。
一、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宏观决策和法律法规研究,为职教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
1、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教育部的统一部署,继续做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职教专题的调研工作。重点开展对“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改革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等问题的调研,并对调动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性、农村职业教育等问题开展深入的课题研究。
按照教育部《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公告精神,动员各地学会和下属机构积极参与,并对职业教育战略专题调研和《规划纲要(草案)》展开大讨论,广开言路,广集众智。学会网站开辟《谋划职教改革发展》专栏,并开展“我为职教献计献策”征文活动。
2、配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学会积极参与会议相关筹备工作,并做好会后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德育工作委员会为主)
3、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进程,年内上报国务院审议”的安排,配合教育部相关司局,参与修订工作。
4、配合教育部“制定中等职业教育督导基本标准,开展评估试点”工作,积极参与相关研究、试点工作,并作为《规划纲要》的课题研究。
5、高职研究会组织“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创业人物与机构评选”活动。
二、开展职教学术研究和评选表彰活动,提高职教社会影响力
1、围绕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制定学会2010年工作计划,召开2010年工作会议。
2、以“抓住机遇和挑战,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主题,举办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委员会负责组织策划,进一步提高年会质量。年会期间召开学会理事会第三次会议。
3、举办第二届民办职业教育发展高峰论坛。(拟成立的民办职业教育分会负责)
4、举办首届 “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 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教学名师”的评选工作。(农村与农业委员会)
5、举办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百名杰出校长”评选表彰活动。
6、修订、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励条例》(草案),启动第二届 “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评选工作。(学术委员会)
7、举办第五届“中青年职教论坛”,开好“2010年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学术委员会)
三、开展职教科研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继续完成以学会名义开展的国家级的职业教育课题研究。
做好学会2009-2010年度课题立项评审工作,并出版《优秀成果选萃》。(学术委员会)
做好教学、德育、管理、高职、农村与农业、轨道交通、卫生、职高等分支机构开展的科研教研课题工作,以及相关的评奖活动。课题研究和评奖活动中,要把提高研究和活动的质量摆在突出的位置。
2、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新的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促进新教材编写、审定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德育工作计划委员会)
3、办好各分支机构组织的“论坛”、“研讨会”等形式的活动。务须做到认真准备、精心策划、广泛参与、提高水平。
组织好教学工作计划委员会和其他分支机构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以及部分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教学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
4、配合有关部门举办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办好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支持分支机构办好农业、医药、护理和轻工食品等专业学生技能大赛。
5、配合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在天津举办第七届全国职教现代技术装备(教材)展览会。
6、合作开展第十一届全国职教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搞好期刊编辑、高职、商科、德育、学生、管理、卫生、轻工、教材等分支机构的论文征集、评选活动。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论文水平。
启动学术委员会主办的“优秀职业教育硕士(博士)论文”评选活动。
四、围绕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为科学决策服务
1、继续组织力量进行农业职业教育资源、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调查。(分别由农村与农业、少数民族、期刊编辑专业委员会组织)
2、就当前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应对,举办高层次形势报告会,加强行业学会间的沟通联系。(轨道交通委员会为主,相关行业协会配合,秘书处协调)
3、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专题,继续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办好管理、高职以及其他分支机构举办的相关课题研讨和培训。
4、开展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及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高职研究会举办“与高职毕业生在一起”的主题会议。
5、针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展职业指导专项调研,做好职业指导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
6、配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继续开展“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做好“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发展报告”的编纂工作。(师资专业委员会)
7、继续开展职教科研(教研)机构调查,筹备职教科研工作会议。开展中专学校实训能力建设专项研究和精品专业建设方案展评。(科研、中专委员会)
五、开展国内外校长教师培训,加强境内外交流合作
1、继续组织学会和分支机构开展的职教院校长和教师的国内培训交流活动。(培训交流部)
开展东西部职教合作交流和调研。(职业高中、卫生)
2、继续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组织好研讨和经验交流。(培训交流部为主)
3、继续组织职教工作者和教师赴国外(境外)考察和培训交流活动。(培训交流部负责)
4、筹备举办2010年 “国际职业教育论坛”。(学术委员会负责)
继续开展职教装备国际交流。搞好商科、轨道交通、医药、轻工等分支机构的对外交流活动。
5、组织开展对香港职业教育的考察,加强与香港职业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
六、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益
1、办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各地方学会、分支机构、内设机构都应成为网站的地方编辑站,学会网站要加强对其指导和帮助。推动学会系统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电子办公和网络传输,提高工作效率。
2、扩大和健全学会组织,增强学会活力,改进单位会员入会办法。重视吸收民办职业院校和民营企业为会员单位。做好理事会已同意成立的新分支机构的申报工作。
3、加强学会下属机构建设,完善工作总结和计划制度,不断提高组织和活动水平。制定《学会工作规则》,加强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体育社团;现状分析;对策
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与改革,体育健康教育已被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校体育社团"这种新型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式为代表的社团式的教育模式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主要发展方向[1]。因此,探讨高校体育社团的构架与建设,提高在校学生体育参与度,是增强学生体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本文对郑州市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影响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的因素。探讨郑州市职业技术学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模式,为促进职业技术校体育社团规范化、制度化及市场化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郑州工业贸易学校、河南省建筑工程学校、河南省轻工业学校、河南省化工学校、郑州测绘学校等5所郑州市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社团。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查阅及网络检索等方法对学校社团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归类、整理、分析。
1.2.2 问卷调查法 对上述5所学校在校学生,学校体育社团成员及学校体育社团有关操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发放学生问卷共200份,回收有效率97.5%,有效率100%。
1.2.3 访问调查法 对上述5所职业技术学校体育社团的有关负责人和专业研究老师就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发展要求进行了访谈。走访了郑州市商业体育俱乐部中的艾格健身俱乐部、郑州澳瑞特健身俱乐部及河南省体育中心俱乐部3家商业体育俱乐部,了解其经营情况。
1.2.4数理统计法:对有效问卷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归类、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郑州市在校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社团的情况
2.1.1 在校学生参加校体育社团的频率
表1在校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活动(次/周)调查统计(人)
从表1在校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活动频率的调查统计,可以看出;男生参加学校体育活动以每周2-3次居多,分别为28.57%和30.61%,每周4次以上(含4次)为21.43%;女生则参加学校体育社团在每周1-2次居多,分别为35.05%和24.74%,每周4次以上(含4次)为11.34%,女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3次以上(含3次24.74%)明显低于男生(52.04%),而不参加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的女生又明显多于男生。
2.1.2 在校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的持续时间
表2在校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活动持续时间调查统计(%)
从表2在校学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活动持续时间的调查统计,可以看出,男生持续时间30-60min为38.76%,60-90min为23.47%,而女生为31.96%和9.28%。女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的持续时间在30min以下的为38.14%,另外从表1显示不参加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的也占15.46%,这反映出绝大部分学生参加学校体育活动的时间远远小于教育部规定的每周300分钟的要求。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校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学校体育社团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1.3 郑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目的(愿望)
表3在校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目的(愿望)统计(人)
从表3在校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目的(愿望)调查统计,可以看出: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的主要目的依次为:强身健体、扩大体育乐趣、提高体育素养,同时他们也把参加学校体育社团活动作为调剂生活,有助学业、防病治病的途径,这充分反映出现今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社团目的的多元化,对社团期望值很高。
2.2 影响在校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社团的因素分析
2.2.1 郑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社团基础因素
表4显示:影响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的主要因素是缺少场地、缺少器材、指导以及功课比较忙,也有一部分学生则是由于学校体育社团的经费高,活动少或是不感兴趣。另外访谈中反映出,其中影响男生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场馆的有限,女生则是由于功课忙。说明在校学生中男生比较偏向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女生则比较注重主观因素的考虑。
表4 影响在校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的主要因素(人)
从访谈中获知,学校场馆闲置现象非常严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校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来解决场馆固定资产损失与开放利用之间的矛盾[2]。
2.2.2 郑州职业技术学校体育社团项目开设
通过对郑州市职业技术学校体育社团目前开设项目的调查,当今的中专学生在体育运动项目类型的需求上不断向时尚与休闲的方向发展。单一的运动项目已不能满足当前学生对时尚休闲的要求,除部分传统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仍受广大学生喜爱,大学生更加注重诸如网球、保龄球、台球、户外运动和体育旅游等以休闲时尚为主的项目。(详见表5)
表5在校学生最希望在学校体育社团的体育项目(人)3 发展郑州市职业技术学校体育社团的建议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体育社团健康发展,在学校体育体制改革中更好的发挥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结合郑州市学校体育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3.1社团作为学校体育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发展趋势,学校领导及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创造有利于学校体育社团朝着健康道路发展的条件。
3.2在学校学生体育社团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社团运营的优胜劣汰制度。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加强对社团内部的管理。
3.3加强对学校学生体育社团后备人才的培养,建立起相应的培养机制。只有培养好学校体育社团的后备人才,学校体育社团才会有美好的未来和健康的发展延续下去。
3.4加强对学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与商业体育俱乐部"联姻"的发展模式是只适用在过度时期的发展模式。学校体育社团必须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 范桂玲. 普通高校"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4):2-4
2014年3月22日,教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生长高层论坛上表现,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据鲁昕先容,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能技能人才的高考,测验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便是如今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离开(京华时报,2014)。附着社会和经济的生长,职业教诲越来越受到器重,高等职业教诲作为职业教诲的高等阶段,在中国高等教诲体系中占据紧张的职位地方。
1.1.1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第三级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包括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和从业后的有关继续教育。”(顾明远,1990)。《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 1号)这样界定:“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陈英杰从教育分类、教育层次、培养目标、联合国教育分类和专家学者的分类等多个角度对高等职业教育概念的界定进行了综述,并这样界定高职的内涵,即:“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和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这是在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基础上,面向职业的,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专门教育。”他的描述包括了 5个要素:(1)受教育者的文化基础应具有高中文化水平,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技毕业生以及具有相当高中文化水平者;(2)培养面向是为经济建设第一线服务的实用型人才;(3)教育层次是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高级人才;(4)教育形式是专门教育,包括有学历的专业教育和非学历的专门培训;(5)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当于国际教育分类标准中的5B类教育阶段(陈英杰,2007,p21)。目前我国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按照体制分类,主要有五种办学模式:一是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和地方举办的职业大学;二是独立设置的高等专科学校;三是成人高等学校;四是部分重点中等专业学校;五是普通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学院(明立军,2006,p20)。高职生源有普通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后学生(五年一贯制学生)、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包括技校生、中专生、职髙生)及其它类型的学生(彭志武,2007, p54)。
1.2国内外职业数学课程
在高等职业教诲中,作为大众底子课的高等数学,它有着怎样详细的定位,它与别的专业类课程之间的干系。通过对中国知网关于高职数学教诲的学位论文(搜刮效果全部为硕士或教诲硕士学位论文)举行梳理,从文献中相识中国高职数学课程的近况。同样,借助文献相识外洋关于职业数学教诲的环境。由于外洋的教诲体制与我国的差别,别的,成人与职业数学教诲生长得较晚,这里笔者简朴提到英国、澳大利亚、丹麦、葡萄牙的相干研究结果。以及简朴先容了与中国高等职业教诲雷同的美国社区学院和新加坡理工学院的数学课程。驻足国际视野,审视我国的高职数学课程。
第2章文献综述
在第1章中我们确定了两个研究问题:(1)基于某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运输专业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哪些数学知识与技能?(2)基于某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运输专业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哪些与数学知识和技能相关的信息技术?中国高职数学教育的相关研宄,一批学者致力于高职数学课程的研究,通过各种研究方法,为不同专业的学生确定合适的数学知识技能,并建议使用信息技术。某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运输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技能与信息技术,国际上已有一些国家的研究者及团队,深入了各行各业探索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技能与相关的信息技术,积累了有效的研宄方法及工具。美国的社区学院与新加坡的理工学院与中国的高等职业学院同属5B类教育,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美国的社区学院数学课程的建设集中了来自各种相关利益者的合作,是大家合作研究智慧的结晶。新加坡理工学院的数学课程,为各专业开设的数学模块,以及模块之间的组合,合理的解决了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矛盾,以及数学课程与学生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两个国家的数学课程的建设对本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宄的目的是为某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运输专业学生建设合适的数学课程,作为课程设计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合适的数学内容,在内容的选择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它将怎样与后续的课程建设完整地融合。己有的研宄成果,及理论框架,会带给我们很多启发。
2.1中国高职数学教育的相关研究
笔者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介绍了高等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数学课程。从总体上对高职数学教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它的定位和现状。
论文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应把握时展的脉搏,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基础教育,注重职后培训,改革教学模式,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面对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挑战,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等职业教育应转变单纯以学科为中心、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教育思想以及过分专业化、单一模式化的观念,在注重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等符合现代社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总体要求,构建起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能使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把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及综合提高的开放式、多样化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
一、加强基础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强调实用性,但如果忽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片面强调实用性,则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在科技日益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21 世纪,个人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但这一点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普遍认识不足。目前在国内的中等职业教育中,重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现象较为普遍,基础文化教育环节十分薄弱,从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数、理、化、语文等基础文化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过于强调实践教学,各专业的实习时间大大增加,而基础文化课时则一减再减。基础课程具有系统性,学生在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其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及自身素质也会得到提高,这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基础课程开设的课时不足,将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分析、思考及判断能力,妨碍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
此外,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每个中职学生毕业后仍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而这需要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自主学习能力是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一个人一生不断发展的基本能力。但由于基础知识教育的不足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中职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有限。因此,从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出发,中等职业教育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技术,还需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应切实重视和加强基础文化课程的教育。
二、注重职后培训
随着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学生从学校教育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很快就会变得陈旧,如果不及时进行更新,将无法适应社会和工作要求。继续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日益突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个人的发展历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后的培训。多渠道地建立培训基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脱产进修,也可在职培训,时间可长可短。在培训内容上应注重讲求实效,学以致用,根据培训目的以及不同培训对象的需要和学习基础,设计各种“菜单式”课程,在培训方式上可根据内容及其他因素采取小讲座、讨论、案例分析、求教与实习等多种形式。另外,要按照人才需求来进行设计、安排课程并组织教学,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学习,并与工作实践相衔接,使被培训者能够结合本职工作,对培训的目的、意义和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并能转化为工作、学习中的自觉行动。通过大力发展职后培训,对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上的再教育、技术上的再提高、能力上的再培养,是加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转贴于
三、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片面强调知识传承,比较单调乏味,教师只是起到知识传播的作用,没能起到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作用,也不太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难以适应21世纪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人去主动研究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和书籍,从而导致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为此,我们应废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教师创造性地教学,通过采取启发式、探索式等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创造力放在首位。
教师在知识的传授方面应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其产生的基础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相互联系,即应加深面向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以面向过程作为学习重心,其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创造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必然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创造精神,获得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其智力水平和全面素质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间的差别开展多侧面、多层次的诱导,对不同的学生施加不同的影响,以满足不同的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并唤醒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教师应善于选择带有情绪色彩的教材,善于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避免公式化地表达自己的判断等。为此,教师应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有效训练,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教学的水平。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遵循教育规律,深入实践素质教育观、可持续发展观、终身教育观,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创新提升实践,以实践取得突破,使中等职业教育适应21 世纪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余茂辉,孙勇.国外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启示[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0,1.
[2]成尚荣.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5,5.
[3]洪燕,中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4]刘莉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4.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回顾;展望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7-085-03
一、概述
1999年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师培训研究主要围绕如下五个方面展开:一是教师培训模式的探索及创新;二是教师培训相关政策的研究;三是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及完善情况;四是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五是国外教师培训经验介绍及借鉴。职教师资基地的完善、教师培训课程的开发、兼职教师的选聘及管理等处于未来中职教师培训研究热点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学者以全球教育发展的视野,运用比较的方法,重新审视我国中职师资培训问题,在借鉴国外的经验、成果和教训的基础上,着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职师资培训理论构建与实施路径。
近年来,虽然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研究的数量依然少于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相关研究,但在研究内容上,已从相对的单一化、一般化、经验化逐渐走向了多样化、可操作化、理论化;在研究范围上,突破了传统的研究领域,中职教师理论与实践素质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对教师“人性化”的关注,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工程。教育部职成司司长黄尧说:“这次中央财政为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建设而投入的5亿元资金,超过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央财政用于这项工作的经费总和,力度之大是空前的。”…随着此项工程的不断推进,一批针对中职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模式、经验、问题及对策等方面的研究陆续涌现,为探索我国中等职教师资培训乃至培养开辟了更宽广的道路。
二、研究成果
(一)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的研究。研究者对中职师资队伍的关注度日隆。一批调研资料描述了我国中等职教师资的整体情况,分析了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打造更为完善且能够满足中等职业教育需求的师资队伍。
1.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的整体性研究。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十五”期间着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已取得了显著成果,职教师资整体水平较“九五”期间得到普遍提升:一是在学历层次方面。2000年,中职教师中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的仅占职业教师总人数的24.43%;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专任教师已达75万人,具有本科学历教师的比例提高到71.84%。二是高职称师资数量有所提高。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的比例为17.9%,其中普通中专为23.1l%,职业高中为13.1%,分别比1996年提高8和6个百分点。三是兼职、外聘教师比例稳步增加。外聘兼职任教人员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比例,由2000年的不足9%增加到2005年的超过12%。随着“十一五”期间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聘教师支持计划的推进,特聘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在中职师资队伍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2.中职师资队伍建设共性问题的研究。与中职教育的发展速度相比,师资队伍的建设仍普遍存在一些不适应现象。武春霞指出,教师数量不足是师资队伍存在的首要问题。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超过了21:1,而这个比例在2000年是16:1,2003年也不到18:1,五年来生师比逐年增高。但据测算,即使按照现在的生师比21:1计算,也还有很大的缺口。其次是“双师型”教师匮乏。新兴专业课教师、实践指导教师比例偏少。再次是专业课教师比例偏低。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比例为1:0.6,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1:1的要求相距尚远。武文军、向晋文系统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总体状况,分析了中职师资在学历构成、来源渠道、稳定性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徐肇杰等学者在多处文献中表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匮乏、培训力度与针对性不足、职教教师管理制度欠完善,都是制约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3.对现状研究背后的对策分析所体现的整体性关注点。研究者既有对传统对策的解读、重构,也有对调研资料的创生性阐释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对策的可行度及操控切入点。主要集中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对中职教育师资培训机制的探讨。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是构建我国职教师资培训体系的关键。该机制的创新是以观念的创新为先导,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职师资培训的制度、组织、内容、形式等各方面进行改革。李华娟、崔晓静认为,要具备战略意识;加快职教师资培训政策体系建设;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以重点建设师资培训基地为中心形成有效的组织管理系统;目标明确,开发个性化特色培训;注重教师人文精神等。
(2)关于中职教育职教师资培训模式的探讨。多数文献均显示,培训模式的创生性和内聚力才能使培训工作更富有成效,才能使职业教育更具备强盛的生长姿态和欣欣向荣的总体图景。培训应以学员为基本中心,以社会为导向,从需求与能力人手。我国自“十一五”规划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无论从国家到地方都体现出这样一些原则:一是改革指导思想,更新培训理念;二是培训方案的修改和创新;三是教师队伍的结构构成;四是评估体系的确立和应用;五是其他方面的创新。
徐丽华提出了开放式师资培养的新模式。其模式的“开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师资培养机构的开放,实现师资培养机构的多元化;师资培养生源的开放,即实现生源来源渠道的多元化;课程和学籍管理的开放,主要体现在课程实现模块化和阶段化。其构建的开放式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多元开放的职教师资培养机构,力求提高师资培养质量;二是拓宽生源渠道,培养多层次、多类别的职教师资,以满足职业教育对师资的多样化需求。其实,具有创生性和内聚力的新模式,不是单一的、排外的,而是混合多样、独有兼容性的。
结合国际教育发展的视角来透析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而进行借鉴、批判和汲取,来深化当前我国职教师资培训的研究。石美珊通过借鉴澳大利亚的职教经验,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具体为:以社会、行业、学校的需求作为培训导向,以培养培训学员掌握通识技能和专业技能、方法为本位;在教学及其管理中以学员为中心;在课堂内外的讲授和活动中师生实现互动;教学过程的监测、评估围绕培训目标进行。实施效果非常明显,2002年和2003年培训班学员的满意率为80%-90%,并逐步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
广。
(3)关于健全现有培训体系的探讨。建立和完善职教师资培训体系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之举。对培训体系阐述比较详细的是王子原,他将完备的师资培训体系分成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两类。其中非学历教育含“双师型”师资培、“校本培训”、“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实践教师的师资培训、职教师资的自我学习等五种模式。学历教育则包含职教师资“专升本”培训和职教师资的“研究生”学位培训两种。各类培训在教师职前和职后、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宫雪在比较了丹麦、西班牙及英联邦等国家所采用的培训方式之后,针对我国职教师资的现状提出要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一是要加大专业带头人的培训,二是要鼓励获得硕士学位。
(4)关于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现状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教育部先后选定了54个国家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同时依托大型企业建立了36个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且建成130多个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各基地学校积极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成绩显著。
刘丹在对我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发展现状的研究中指出,基地还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教学研究、实践能力水平不高;二是大部分基地还未形成一整套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培养培训模式和规范化的管理办法;三是许多基地实验设备陈旧、实习场地不足影响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四是职业教育中一些新专业、短线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亟待加强;五是现有基地整体功能发挥不够,整体的资源利用不足。
应对培训基地现存问题的对策,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制定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二是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工作开展评估;三是促进基地与基地之间、基地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四是鼓励基地建设与国际接轨,从而推动我国职教师资培训总体水平的提高。
(二)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有效实施路径的研究。
1.构建中职师资培训体系模式的保障机制。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角色定位,全方位为职教师资培训的发展铺平道路。政府支持,法规健全,保障培训体系健康发展;及时制订或修订职教师资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职教师资培训体系;加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营造有利于师资发展的和谐环境;拓宽师资培训的资金来源渠道等。
2.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黄侃、凌云在研究部分国家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推进职教师资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即凡是在中等职业学校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教师资格,将未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调整出教师队伍,同时将具备教师资格的优秀人员补充进来。
3.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教育教师标准体系,围绕这一标准体系进行师资培训和评聘,充分实现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资格的科学化和制度化。
四、展望
(一)关于兼职教师的选聘的标准、已聘任教师的分配、管理等后续工作的开展,如何将已聘教师所具备的专业技能转化成中等职业教育需求的形式教授,均成为日后关注的重点。
(二)“十一五”期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等培训结束之后,对于各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所进行的投入及由此产生的变化,如有益的培训模式探索、成功的经验等,都将成为研究的热点。
(三)参训教师培训效果是反映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指标。培训成果的转化及衍生、效果的检验、评价方法的选用等方面的内容,也将成为未来职教师资培训研究的主要关注点。
(四)如何加强对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缓解因教育传统、学生分流而给教师带来的心理压力,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针对有效改善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社会地位状况的措施的研究,也会成为研究的兴奋点。
参考文献:
[1]http://moe.edu.en/.
[2]国家教委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3]武春霞.浅谈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09,(14).
[4]武文军,向晋文.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8).
[5]徐肇杰,徐素贞.高素质中职师资的培养必须以优秀生源和最佳的培养方式为基础[C]//科学发展和谐社会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
[6]李华娟,崔晓静.试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9,(20).
[7]徐丽华.开放式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保障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06,(4):28-30.
[8]石美珊.对职教师资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中澳(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成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4):30-31,34.
[9]王子原.浅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的有益模式及保障机制[J].中国市场,2007,(31):102-104.
【10]宫雪.20世纪上半叶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制度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7-9.
论文摘要:鉴于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是师资培养培训的纲领性文件,又是中职师资培训包项目开发的基石,故我们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除了加强对有关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更注重对相关企业、职业学校以及师资培训基地进行广泛、深入地调研。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十一五”期间,54所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按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开发70个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形成一系列具有应用价值和示范作用的培训包,为全国中职师资培训提供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指导,以切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素质。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承担了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教材开发项目。根据项目开发的要求,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则是在整个项目当中处于首要的地位,故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开发这一标准,以促进整个培训包项目的开发与推进。
一、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背景和指导思想
美术设计作为物质和文化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它在中国古代被称作“百工巧艺”,其显著的特点是美术设计与生产、设计与制作紧密结合。在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中,先人们创造了丰富的广为世界称誉的成果。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美术设计的外延远远超过了过去以手工工艺为核心的产业圈,而涵盖了从手工到电脑的所有技术产品。
作为培养美术设计相关产业的初、中级专业人才基地,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设计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美术设计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乃当务之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的素质也迫在眉睫。
制定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为指导,以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促进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素质为目标,广泛吸收其他师资基地、中等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构建一个以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导教师专业成长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休的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标准程式。
二、相关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文献资料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完全是一项首创性的工作,现今只有一些相近或相关的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文献资料可供参考,对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较有参考意义的主要是:
(一)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4年12月。这是为贯彻落实((2003-2007年教育行动振兴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网络联盟计划,组织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而开发的一个标准,教育部将以此为依据研究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这个“标准”把相关人员分为“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三类,其中“教学人员”的能力区分为4项: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
(二)《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试行)))[2]02007年7月的《中国一澳大利亚(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国家报告》称之为中国的首个专业教师能力标准,它借鉴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经验,从职业道德教育能力、行业联系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鉴定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9项能力领域,“能力领域、能力单元、能力要素、能力表现水平”等4个层面,对职业教育的教师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三)《教师能力标准》[3],这是一本介绍“IBSTPI教师能力标准”的书。2004年,国际培训、绩效、教学标准委员会(theInternationalBoard‘StandardsforTrainingPerformanceandInstruction,简称IB-STPI)了修订的教师能力标准,包括5个维度、18项能力以及98条具体绩效指标。这5个维度是专业基础、教学计划和准备、教学方法和策略、评估与评价和教学管理。这是一个迄今为止较为权威、最为全面的国际教师能力标准。
(四)《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项目的成果,2001年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颁发。它的内容包括美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专业设置标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等,是实施学历教育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教学文件。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指导方案从专业教师教学工作需要的角度制定了能力标准,即对专业教师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业务范围、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三、对美术设计行业企业、相关职业学校及师资培训机构的调研
为了给制定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提供客观依据,课题组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调研:一是美术设计类行业、企业,二是各地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学校,三是目前正在开展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基地学校。
(一)调研的内容
1.对行业企业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美术设计产业在我国的分布、发展趋势及其物质文化人力资源的配置,相关行业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规范、人才需求状况以及从业者的素质构成,上述用人单位对中职美术设计类毕业生职业技能、知识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评价,在制定培训美术设计职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技能的标准时,如何处理地域分布广泛、门类繁多所形成的美术设计职业技术人员培养中差异性与普适性的协调问题。
2.对职业学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在一些不同地区的大致分布情况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和原因,中等职业学校现行美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对培养美术设计从业者的适用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学习动机、就业展望,美术设计专业师资素质的基本状况以及接受培训的意愿和具体要求。
3.对国家级培训基地学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充分收集目前正在开展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的有关信息,重点是借鉴他们所确立的培训目标。
(二)调研的基本结论
1.行业、企业的调研结论。“美术设计”涵盖了所有企业或商业活动中与美术有关的设计工作,这一庞大的行业从照应职业教育专业的角度来细分,可以大致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和数字艺术设计四类。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多样化需求的增长,美术设计行业已受到广泛重视和政策扶持,发展迅速,分布广泛。同时,与美术设计相关的观念、工具、技能等更新换代快,地域差异大,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业内人士对从业人员的观点大致如下:目前我国美术设计从业人员,特别是来源于中职学校的员工,大多数的基本职业能力较低,表现为专业化程度不高,实践技能不强,知识面不广,外语水平较差,而从业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素质(关键能力和跨专业能力、应变能力)更是巫待加强。
企业对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的评价是中职师资已经具备的大学本科以上的专业知识,是美术设计流程中的上游,他们缺乏的是处于动态中千差万别、不断更新的中下游的技能知识。重点要加强实践运用和技能培养.丰富行业的实践经验.培养美术设计专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以及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与行业实际要求相联系的主动性等。他们在本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所接受的行业应用流程和技能训练愈多,其所培养的美术设计人员就愈能适应高度细分的行业市场。
2.中等职业学校的调研结论。资料显示,近20多年来,美术设计专业在我国发展很快。但是,美术设计专业的人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仍难以满足迅速发展的国内美术设计行业的需求。我国的中职美术设计教育是在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未完全成熟;教材存在信息滞后、内容空疏化的问题;由于资金投人不足、企业参与不积极、实训基地缺失等诸多原因,该专业实训或实践课的安排仍不够理想。
从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师资的现状来看,总体数量尚有不足,美术设计专业教师课时任务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都巫需加强。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技术给作品的设计及作品信息的传播带来极大的便利,这些刘美术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各中职学校开始设置新兴专业方向。然而,美术设计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以及创作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一些从事图形图像处理教学的美术设计教师无法胜任,即使是包装、广告、展示设计、模型制作、商业插画等传统美术设计专业课,教师的能力表现也因人而异。另外,相当一部分美术设计教师在组织教学方面不规范,在职业教育学、心理学、美术设计专业教育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能够承担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开发工作的人才更是稀有。
目前,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从事相关实践的机会不多,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难以做到统一,反映到具体的教学中则表现为对美术设计这种面向市场的商业行为掌握不足,不具备应付多元多变要求的实际设计能力,也较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创业动机,难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承担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基地学校所确立培训目标的分析。2008年,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任务由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吉林工程师范学院、河南技术师范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五所院校承担。综合分析其培训目标的要件,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了解职业教育的形势、任务和政策,掌握专业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掌握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熟练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软件,掌握若干种类美术设计作品的创作技术,具备指导其他教师进行专业教学的能力,熟悉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与需求,进行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培训。
四、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构思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德育教育 创新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5-2016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现代职教视野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HDY2015023)。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74-01
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实用技术型人才,这些人才对中国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时代不断地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复杂,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就需要从学生的教育出发创新教育形式,以使德育发挥时效性。
一、德育的内在涵义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所发挥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精神培育功能、思想引导功能和道德教育功能。德育具有精神培育的功能,通常是围绕着爱国主义而展开的教育,同时将时代精神渗入其中,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解,以培养学生提升民族自信心并因作为中国人而充满自豪感。开展德育所发挥的是思想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得到正确的引导,并能够对德育内容正确领会,以端正学习态度。德育所发挥的道德教育功能,是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以培养,特别是在教学中,要将社会生活内容融入其中,以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社会道德理想。
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创新形式
(一)德育中要注重生活现实性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离校后就会步入到社会参与职业竞争。与高校毕业的学生相比,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社会具体较强的敏感度,且时代感很强。因此,在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就有必要将社会生活内容融入到德育中,以吸引学生接受德育引导,获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要将抽象的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内容相结合,以使得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接受德育的引导而对生活更为热爱,对生命更为珍爱,逐渐地,就会将这种意识落实到行动中,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的社会时期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就会有所不同,在德育中就要不断地注入新的内容和新的思想观念,以使得德育教育更富于生命活力[1]。宿舍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开展宿舍文化活动,将德育内容融入其中,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引导式教育。比如,可以定期地开展文明宿舍评比活动,每逢节假日的时候,都开展宿舍设计征集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寝室为单位的艺术比赛,以丰富学生的宿舍文化生活,让中等职业学校的课余生活充实、丰富而有意义。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受到熏陶,有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生活以及社会,从中体会到生活的意义。
(二)德育中要注重音乐文化的运用
好的音乐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具有感染力,不仅在于音乐旋律的优美,而是透过音乐对人的心灵产生净化和引导作用。
中等职业教学校的教育可以与音乐教育相结合,或者开展音乐学习活动,或者组织音乐比赛活动。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将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音乐传递给学生,指导学生对音乐正确理解,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审美层次。有选择性地选取音乐开展道德教育,可以灵活地运用音乐对学生的道德意识进行培养。在对学生开展音乐教育的时候,音乐教师自身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并提高艺术气质,以在形象上对学生产生感染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在此基础上,音乐教师发挥自身的典范作用对学生以道德培养,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完善。
音乐具有激发人的情感的功能,不仅可以引导人的艺术审美,而且对人的气质具有塑造作用。在校园文化中,音乐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途径。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塑造音乐文化环境,以环境感染学生,对学生的身心起到净化作用,并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培养[2]。比如,午休时间可以播放名曲,让学生感受经典音乐的魅力。“七一” 期间,中等职业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办民族音乐晚会。民族音乐是中国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品,每一个民族音乐作品的背后都蕴含着故事内容。在组织学生准备民族音乐表演的时候,教师要对音乐进行解析,让学生对音乐旋律有所领会,以帮助学生树立思想道德意识。此外,中等职业学校还可以组织校园歌曲比赛,让学生演唱充满教育意义的歌曲,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具有正向引导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这些人才在各个行业领域中都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性,是推动中国快速发展的重要的群体。教育以德为先。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多数都会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基层工作,要提高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就需要重视德育形式创新,以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史文生.论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管理――对《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办法》的诠释[J].河南教育(下旬),2011(Z1):37―38.
[2]刘智华.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与探讨[J].决策与信息,2016(08):109―110.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