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03:16
导语:在临床分析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要:目的:掌握护理计划现状,探索推行标准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间,住院病人采用标准护理计划的随机抽样100份病历为分析对象,检查护理计划的内容及实施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对策。结果:评估缺乏连续性占50%,找不出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28%,缺乏抓时机和技巧实施健康教育占22%。结论:提高整体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抓住时机掌握技巧实施健康教育,就能促进整体护理计划的实施和护理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护理计划;护理管理
ClinicalAnalysisof100SharesNursingCarePlan
Abstract:Objective:Toknowthepresentofnursingcareplan.Toexploretheeffectiveinterventionforstandardnursing.Method:100sharesfromsamplesrandomlyfromJul.2004toJun.2005withstandardnursingcareplan,wereexaminedthecontentsandresults.Weanalyzedtheexistquestiousandputforwardthemanagements.Result:There''''s50%withdeficiancyofcontinuousevaluationnosolvedproblemsfor28%,deficiancyofhealtheducationskillsfor22%.Conclusion:Itcanimprovethenursingqualityandwholenursingcareplantostrengthemtheabilitytousenursingprocessandtheskillsforhealtheducation.
Keywords:Nursingcareplan;Nursingmanagment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本,从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全面诊断,护理实施整体护理计划,进一步提高护理的服务素质。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自我院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妇产科住院病案,均为女性,年龄在20~38岁间,平均年龄为28岁。
1.2方法:对产科住院病人采用标准护理计划的病案,用计算机按住院号,随机抽样100份病历作为分析样本,检查护理计划的内容及实施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对策。
2结果
2.1评估:缺乏护理计划连续性的50份占50%,在标准护理实施过程中找不出确实需要解决问题的28份占28%,缺乏抓时机和技巧实施健康教育的22份占22%。
3讨论
3.1本次抽样调查发现缺乏护理计划连续性占绝大多数。病人入院时采用标准护理计划,住院期间效果评价不及时,不符合实际,住院期间护理计划变化不大,呈固板型,因此新的护理问题提出少,这与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密切相关。护理程序是护理人员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方法,是护士工作的工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应用正确的方法评估、如评估时,应从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准确无误地诊断出病人的护理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及时作出合理而适当的效果评估,及时纠正偏差,随时修改护理计划。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整个护理过程都要严格按规范的程序进行,并遵循管理学的原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修改计划―再实施,如此循环往复,就能使工作得以见效。这就需要真正提高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而目前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笔者认为要采取不同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护理程序的能力。同时护理人员要掌握病人的治疗方案,明确护理内容并深入了解患者对护理的需求,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需要,作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与患者亲密无间的交谈,就能保证病人得到主动的、连续性的有计划的整体护理服务。护理管理中加强护理的质控,深入了解护理程序实施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这样就能有效地保证护理程序的连续性,并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3.2护理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适应千差万别的病人变化和需要处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要时时、处处都离不开对病人的严密观察。实施整体护理,需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对所管病人进行效果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护理计划的偏差,从而保证护理质量。这就需要对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愈、康复的全过程进行不断的、系统的临床护理观察。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调整护理计划,循环式地评估。在实行整体护理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定向观察,更要重视机遇观察,通过机遇观察,便可发现患者的心理、行为上的异常变化,去启发我们发现护理问题。所以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善于思考,能及时识出护理问题,提高预见性护理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及时地,准确地发现护理问题,使整体护理连续地落实到实处。
3.3在整体护理中,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护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次资料抽验中发现,护理人员强调无时间去实施健康教育,实质上是没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与病人的交谈开展健康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因此没有抓住时机,掌握技巧实施健康教育。可运行护患沟通和交谈技巧,抓时机采取非正式方法实施健康教育,如抓住给病人铺床、换床褥时结合病情和急需了解的问题,或者患者和家属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教育。此外,全面提高在岗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护患沟通和交谈技巧的讲座,促进护理观念的更新,使护士尽快掌握护患沟通和交谈技巧,不断地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整体护理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银雪,曲维香.在整体护理中如何进行病人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53-54.
【关键词】肾衰竭;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小球血管病变
100casesofacuterenalfailureanalysis
PENGPeiLIXinhu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auseofacuterenalfailureandtheclinicalfeatures,for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earlyandprovideatheoreticalbasis.Methods:Thehospital''''s100patientshospitalizedpatientswithARFreviewed.Analysisofrenalago,afterthekidneyandrenalsubstantiveobstructionofthevariouscausesofARF,ARFandkidneysubstantiveanalysisofakey.Results:100patients,beforethekidneyofARF20cases(20%)ofgastrointestinaldiseasebecauseofloss,heartfailure,nephroticsyndrome,suchasafterischemia.SubstantiveARF70kidneypatients(70percent)ofwhich42cases(42%)renalsubstantiveARFisclearfromthekidneydevelopedfromtheformerfactor.AftertheobstructionofARF10renalpatients(10percent),becauseofcancer,stones,prostatehyperplasia,retroperitonealfibrosis,urinarytractmalformations,neurologicalbladder.Conclusion:ThekidneyoftheARFareoftenignoredbefore,failedtotimelydiagnosis;tubulointerstitialsubstantiveARFkidneydiseaseisthemainreasonisthefirstdrugcauses.
【Keywords】Renalfailure;Tubulointerstitiallesions;Glomerulardisease
急性肾衰竭(ARF)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肾功能在数小时至数周内急剧恶化,体内代谢产物潴溜,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我们对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月资料齐全的100例ARF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和诊断标准。2003年1月~2007年1月我院住院的ARF患者。ARF诊断标准为:①原肾功能正常者,短期内血肌酐SCr))2mg/dl(≥176.8umo/l)[1]和(或)肌醉清除率下降≥50%[3];②原有慢性肾衰竭者,短期内SCr较前升高50%和(或)肌配清除率下降15%。③-SCr每天上升≥0.5mg/dl。
1.2ARF的分类:ARF按病变部位不同分为肾前性、肾实质性和肾后梗阻性。肾实质性ARF又分为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小球血管病变。同时寻找原发病因和继发因素。
1.2.1肾前性ARF:根据全身情况如口干、皮肤皱褶、药物使用情况、血压、尿常规、尿/血渗透压(>1.3)、血尿素氮(BUN)上升幅度>血肌酐(SCr)的升高、尿Na浓度(<20mmol/l)、尿Cr/血Cr(>40)、尿比重(>1.020)、尿渗透压(≥500mOsm/L)等进行综合判断。
1.2.2肾实质性ARF:排除肾前性和肾后性梗阻因素,并寻找各种继发性因素。除上述指标外,尚需仔细询问病史、药物使用情况,根据病情需要检测血清肌酶、血尿肌红蛋白、溶血指标、流行性出血热(EHF)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肾小球基膜抗体(抗GBM抗体)、免疫指标、血、尿蛋白电泳等指标以及骨髓穿刺,必要时行肾血管超声和肾脏同位素扫描。肾实质性ARF病因未明时行肾活检。
1.2.3肾后梗阻性ARF:行泌尿系统B超、必要时核磁共振或CT检查可确诊。
1.3预后判断:肾功能转归以发生ARF后30天的肾功能状态分为肾功能恢复、肾功能未恢复但不依赖透析、需依赖透析以及死亡4组。
2结果
ARF的病因分类:肾前性20例;肾实质性70例(70%),其中肾小球血管病变24例,肾小管间质病变46例;肾后性10例,其中有4例患者既往有慢性肾脏病的病史,占ARF的4%。
2.1肾前性ARF:常为恶心、呕吐、腹泻造成的胃肠道失液(21.1%),其次为心衰(193%)、肾病综合征(17.5%),术后缺血(1.05%)等引起。
2.2肾实质性ARF:肾小管间质病变共46例,占总ARF的46%,主要病因为药物、感染、休克、流行性出血热(EHF)、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等。其中药物占首位,占总ARF的23%。引起ARF的药物中以抗生素居首位,其次是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以及脱水剂。药物引起的ARF大多合并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肾动脉硬化等)。感染18例(肺部7例、尿路5例、腹腔2例、胃肠道2例、胆道1例、败血症1例)。RM所致ARF5例,占ARF5%,肾小球血管病变ARF24例,主要以RPGN最多见(71.8%)。其中42例(42%)肾实质性ARF是由明确的肾前性因素发展而来。
2.3肾后梗阻性ARF:共10例,占ARF10%,病因分别为各种肿瘤3例、泌尿系结石3例、前列腺肥大1例、泌尿系畸形2例、糖尿病致神经源性膀胱1例。
3讨论
ARF是一组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高。引起肾实质性ARF最常见原因是ANT,占ARF的45%[1],还有AIN、血管性疾病、肾小球肾炎。本研究显示肾后性ARF的常见原因为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腹膜后纤维化、泌尿系畸形以及糖尿病致神经源性膀胱。
综上所述,ARF是临床危急重症,其病因类型多、病情复杂,防范意识病因所致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部分ARF的发生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能够提高应提高对不同ARF的认识,早期诊断,对有指征的ARF患者早期行肾活检明确病因,最大程度地降低ARF发生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本组用美沙拉嗪治疗非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36例,1g/次,3次/d。结果完全缓解25例(69.44%),有效6例(16.66%),无效4例(11.11%)。1例急性爆发型合并肠穿孔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在我国近
年来有增加趋势[1]。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我院共收治3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3~42岁,平均32.5岁。病史:6个月~12个月16例,13月~24月8例,25月~30月6例,31月以上6例。本组病例均为非初发型病例。
1.2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大便次数最多12次/d,最少3次,平均6次。有腹痛-腹泻-疼痛缓解的规律。贫血28例,低蛋白血症16例。肠外表现:外周性关节炎4例,口腔复发性溃疡3例;全部患者均经结肠镜检查确诊。治疗经过:本组患者均不规则的应用过柳氮磺吡啶。
1.3临床分型慢性复发型28例(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慢性持续型7例(症状持续,间以加重的急性发作),急性爆发型1例(急性起病,病情严重全身毒血症状明显,可伴有并发症)。
1.4方法患者用美沙拉嗪片3.0g/d,分3次口服,8周为1个疗程。对于急性发作患者,同时给予泼尼松40mg/d。治疗前后均行血、尿及大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疗程结束后7d内给予结肠镜活检。
2结果
2.1疗效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2000年重庆会议标准:①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大致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③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
2.2临床结果完全缓解25例(69.44%),有效6例(16.66%),无效4例(11.11%)。1例急性爆发型合并肠穿孔转外科手术治疗。
3讨论
3.1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1.1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糜烂或溃疡;③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①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③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黏膜病理学检查: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表现。活动期: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②隐窝有急性炎症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④可见黏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3.1.2鉴别诊断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CD、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具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在排除上述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UC。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3项中之任何一项和(或)黏膜活检支持,可诊断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和钡剂灌肠检查3项中之任何一项,可诊断本病。
3.2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虽然尚未完全清楚,但是已知肠黏膜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在UC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的参与下,启动了肠道免疫和非免疫系统,最终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活动期肠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反应。固有膜内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浸润是UC的基本病变,同时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浸润,在固有膜、隐窝上皮,隐窝脓肿及表面上皮。当隐窝脓肿破溃,黏膜出现广泛的小溃疡,并可逐渐融合成大溃疡。造成组织的损害,使肠黏膜不断破坏和修复,甚至因为癌变。
3.3美沙拉嗪的药理作用美沙拉秦主要是通过抑制白三烯,前列腺素E及自由基的产生而挥抗炎作用,5-氨基水杨酸(5-ASA)是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药物成分[2],与柳氮磺吡啶(SASP)片比较,国产美沙拉嗪肠溶片不含磺胺吡啶,系pH依赖性缓释剂,可定向在回肠末段和结肠释出。治疗UC的有效成分5-ASA,在结肠局部发挥抗炎作用。SASP是传统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可控制70%左右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活动和诱导缓解.新的5-氨基水杨酸制剂与柳氮磺吡啶相比同样有效.在其治疗的50%~75%患者中,病情明显改善,而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3]。但是,由于美沙拉嗪价格较贵,对初发型的病例,且家庭状况较差者,建议使用柳氮磺吡啶正规治疗,仍然可以获得较满意疗效[3],只是要注意防止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6-412.
【摘要】目前虽然对于松花粉药理作用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于其作用机制缺乏深刻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松花粉的作用机制做更深入的研究,阐明其作用机制并开发新型药物。
一、鉴别、分析方法
盛明智等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拍摄显微图像对松花粉进行鉴定,并用理化方法进行鉴别,显示具有甾醇和黄酮类的显色反应。王亚敏等建立了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l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对4种松花粉和破壁马尾松花粉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和常见微量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并发现4种松花粉中无机元素含量差别较明显等结果。徐科等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来研究松花粉粒中矿物质元素的分布规律,不需对松花粉样品进行化学提取分离,操作简便、分析迅速、选择性强。
二、药理作用
2.1对生殖系统的影响牛嗣云等研究发现,松花粉具有改善衰老雄性大鼠下丘脑-垂体-轴功能紊乱的作用。经松花粉给药后血清中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三者均有显着下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睾酮含量明显提高。陈丽等实验表明,高、低剂量松花粉均可提高D-半乳糖衰老大鼠数量、活动度和存活率,表明松花粉具有抗生殖腺衰老的作用。丛涛等认为松花粉不仅能够降低机体雌、雄激素水平,调节微量元素代谢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抑制前列腺增生,同时其有效成分还可以通过非激素途径在细胞水平上发挥选择性抑制作用。实验表明,松花粉组大鼠前列腺增殖状态明显低于安慰剂组,血清睾酮(T)和雌二醇水平与安慰剂组相比均显着降低。
2.2抗氧化作用鲍善芬等实验表明,松花粉对生化反应系统所产生的过氧化氢、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和次氯酸等活性氧系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以浓度依赖关系抑制反应的发生并发挥抗氧化作用,对涉及炎症反应的髓过氧化酶(MPO)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松花粉在用铜诱导的LDL氧化反应模型和RoseBengal反应模型中均发挥很好的抗氧化能力。松花粉乙醇提取液具有较好的自由基链式反应阻断剂的作用,有效地推迟人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生成共轭二烯,以清除自由基和螯合铜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发生。牛嗣云等实验表明松花粉可显着提高亚急性衰老大鼠肝脏抗氧自由基的能力,具有一定延缓衰老的作用。松花粉灌胃给药后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着提高。宋成军等认为松花粉可显着提高亚急性衰老大鼠抗氧自由基的能力,提高的数量、活动度和存活率,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罗艳红等发现,松花粉能降低血砷含量,提高GSH-PX活性,有排血砷、提高抗氧化能力作用。用松花粉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砷中毒对照组相比,两项指标差异显着。刘协等实验发现松花粉能对抗酒精中毒引起的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有效的保肝作用。各剂量松花粉使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肝组织MDA含量与乙醇模型组相比均降低,高剂量组有显着差异;低、高剂量组肝组织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均高于乙醇模型对照组,各剂量组肝细胞内脂滴比乙醇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
关键词:甲亢;并发症;遗传;治疗方法;预防
第一节疾病概述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进入循环血中,作用于全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机体的神经、循环、消化等个系统的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总称。甲亢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从新生儿到老年人均可能患甲亢,但最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食、消瘦、畏热、多汗、心悸、激动等高代谢症候群,神经和血管兴奋增强,以及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和眼突、手颤、胫部血管杂音等为特征,严重的可出现甲亢危相、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按其病因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约占全部甲亢病的90%,男女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4~6。
目前我国女性人群患病率达2%,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由于人们对预防的认识不足,往往忽视可医治。使原由甲亢症状突然加重达到危机生命的一种状态(主要表现为高热、大汗、极度心动过速、呕吐、腹泻、烦躁不安,重者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临床还有一种甲亢很容易被误诊误治就是桥本甲亢,桥本病发病初期往往有甲亢症状的表现,在疾病没有完全确诊单纯按甲亢疾病治疗就会使原发疾病被忽略。
第二节疾病主要类型
甲亢有许多类型,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发病与遗传和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但是否出现甲亢的症状还和一些诱发因素(环境因素)有关。如果避免这些诱发因素有可能不出现甲亢症状,或延迟出现甲亢症状,或减轻甲亢的症状。
临床上除典型甲亢之外常见的有:
(1)T3型甲亢。T3型甲亢是指有甲亢的临床表现,但血清TT4和FT4正常甚至是偏低,仅T3增高的一类甲亢。
(2)T4型甲亢。又称甲状腺素型甲亢,是指血清TT4、FT4增高,而TT3、FT3正常的一类甲亢。
(3)儿童甲亢。以3岁以后发病逐渐增高,11~16岁发病率最高,女孩多于男孩,几乎所有患儿都有弥漫性甲状腺肿大和典型的高代谢症候群,突眼比较常见。
(4)老年性甲亢。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性变化,其全身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甲状腺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纤维化和萎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外周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也发生改变。
(5)淡漠型甲亢。该型是甲亢的特殊表现类型。症状与典型甲亢的症状相反,表现为神经抑郁的一种甲亢。
第三节临床表现
临床上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或因甲状腺激素(T3、T4)在血液中水平增高所导致的机体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系统的一系列高代谢症候群以及高兴奋症状和眼部症状。
心慌、心动过速、怕热、多汗、食欲亢进、消瘦、体重下降、疲乏无力及情绪易激动、性情急躁、失眠、思想不集中、眼球突出、手舌颤抖、甲状腺肿或肿大、女性可有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男性可有阳痿或发育等。甲状腺肿大呈对称性,也有的患者是非对称性肿大,甲状腺肿或肿大会随着吞咽上下移动,也有一部分甲亢患者有甲状腺结节。
1神经系统
患者易激动、精神过敏、舌和二手平举向前伸出时有细震颤、多言多动、失眠紧张、思想不集中、焦虑烦躁、多猜疑等,有时候出现幻觉,甚而亚狂躁症,但也有寡言、抑郁者,患者腱反射活跃,反射时间缩短。
2高代谢综合症第五节甲亢的并发症与遗传性
1并发症
1.1甲亢性心脏病
主要症状:心悸、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过早搏动(早搏)或阵发性房颤,甚至出现持久性房颤。
1.2甲亢性眼突
主要症状:眼突的急性阶段表现为眼外肌及眼球后组织的炎症性反应。眼外肌可显著变粗,较正常增加3~8倍,球后脂肪和结缔组织、浸润、体积增大可达四倍之多。慢性阶段性的改变以增生为主。泪腺中也有类似的病理改变。自觉症状有眼内异物感、灼痛、畏光及流泪等,当眼球肌部分麻痹时,眼球转动受限制,并发生复视。由于眼球突出明显,可至眼睑闭合困难使角膜及结合膜受刺激而发生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充血水肿等,影响视力,严重时溃疡引起全眼球眼以致失明。
1.3甲亢性肝损害
主要症状:除甲亢症状以外主要为肝病改变,肝脏肿大、压痛、全身瘙痒、黄疸、尿色深黄、大便次数增多,但食欲尚好,无厌油。
1.4甲亢病白细胞减少症状/何甲亢性贫血
与甲亢的免疫调节功能障碍、消耗增加、营养不良、铁代谢障碍、肝功能损害有关。
1.5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麻痹(简称周麻)
周麻的发生可能与甲代谢异常、免疫因素、精神因素有关。也很容易死于阿-斯综合征或呼吸肌麻痹者。
甲亢可以引起糖尿病也可以和糖尿病同时存在。
(1)甲亢引起糖尿病:甲状腺激素可以拮抗胰岛素的作用。甲亢时超生理的甲状腺激素含量拮抗胰岛素的作用更强,并且可以促进肠葡萄糖的吸收及促进糖原异生,因此引起血糖增高,导致糖尿病。这种糖尿病是由于甲亢引起,故可称为继生性糖尿病。甲亢引起的糖尿病在甲亢病情控制后,不予降血糖药物治疗,血糖即可完全恢复正常。
(2)甲亢和糖尿病并存:甲亢和糖尿病都和家族性遗传有一定的关系。这两种病的基因缺陷往往发生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因此可能会连锁在一起遗传给后代。在临床上,两种病同时发生在一个病人身上的病例并不少见。这种糖尿病属于原发性,不是继发于甲亢。在甲亢病情控制后,糖尿病依然存在,不予隆血糖药物治疗,血糖不能降至正常。但是,甲亢可以加重糖尿病,使血糖进一步增高,故控制甲亢对减轻糖尿病也很重要。
2遗传性
甲亢病确定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临床上的甲亢病患者,大多是有家族性的,患甲亢病的母亲,其子女的甲状腺对甲高亢病原体的易感性就较其他人高,虽然他们对甲亢病的易感性较高,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患甲亢病,得有另外两种因素的参与,才会患甲亢病,一是接触到了甲亢病原体,还有一种就是因过度疲劳或精神因素等原因,使自身抗病力下降,这三种因素叠加到一起就可引发甲亢病。
第四节甲亢的饮食调养与预防
1饮食
在甲亢调养过程中,患者的饮食尤其重要。因为甲亢病人由于代谢亢进,营养物质需求明显增加,如果营养补充不足,消瘦会更为明显,甚至出现类似晚期癌症的症状,因此,饮食是否得当十分重要。
患者饮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每日进食的热量,男性至少2400千卡,女性至少2000千卡。多吃高蛋白食物,年轻患者还需多吃脂肪类食物,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水果、蔬菜、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少吃含碘多的食品,如海带、海虾、海鱼等。尽量不吸烟,不引酒,少喝浓茶,咖啡,患者特别注意心理情绪及精神生活水平自我调节,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情绪稳定,避免受风感冒,劳累过度,高度发烧。
甲亢病人在服药期间及饮食上应注意:
(1)禁忌辛辣食物:辣子、生葱、生蒜;
(2)禁忌海味:海带、海虾、带鱼;
(3)禁忌浓茶、咖啡、烟酒;
(4)保持心情平静、避劳累。
2预防
2.1未病先预防:情志因素在甲亢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济生方·瘿瘤论治》说:“瘿瘤者,多由熹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故,预防甲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首先应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其次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同样是重要的预防措施;同时起居规,勿枉作劳;扶助脾胃,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等都很重要。
2.2既病防传变:防病于未然,是最理想的预防。但若甲亢已发生,则应早期确诊,早期治疗,以防止本病的传变,即防止病情发展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素问·玉机真藏论篇》云:“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因而,要根据甲亢并发症发生的规律,采取预防性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控制疾病的转变。
2.3愈后防复发:俗语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形象的比喻病后机体尚有一个待恢复的状态。津液耗伤有一个恢复的过成此时若不慎重,原有的病情有可能迁延和复法。因此,初愈阶段,药物、饮食、精神药膳等要综合调理,并要定期检查,认真监控,是病后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
总的来说,(1)沿海地区应注意膳食中含碘食物建议勿用高碘饮食防止碘甲亢;(2)内陆地区(缺碘地区)补碘日期应有限制服用甲状腺片剂也应有时限;(3)普查身体健康时应加测甲状腺B超或甲状腺功能,以早期发现甲亢患者,被动发现甲亢患者时病情多有延误2~3年之久,避免精神诱因。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对预防发病有好处。
专家指出,对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的患者除应坚持食用合格碘盐外,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或补充含碘药物;对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来说,每日食用合格的碘盐已完全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没有必要再补充其它各种含碘强化食品。
患者怕热多汗,常有低热,危象时可有高热,多有心悸脉速,胃纳明显亢进,但体重下降,疲乏无力。
3甲状腺肿
多呈弥漫性对称性肿大,少数不对称,或肿大明显。同时甲状腺血流增多,可在上下叶外侧闻及血管杂音和扪及震颤,尤以腺体上部明显。此体征据特征性,在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4眼征
分浸润性突眼和非浸润性突眼后者又称良性突眼,患者眼球突出,眼睛凝视或呈现惊恐眼神;前者称恶性突眼,可以由良性突眼转变而成,恶性突眼患者常有怕光、流泪、复视、视力减退、眼部肿痛、刺痛、有异物感等,由于眼球高度突出,使眼睛不能闭合,结膜、角膜外露而引起充血、水肿、角膜溃烂等,甚至失明。也有的甲亢患者没有眼部症状或症状不明显。
5心血管系统
诉心悸、气促、稍活动即明显加剧。常有心动过速(多系窦性)、心律失常、心脏肥大、
扩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重者有心律不齐,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严重表现,也有发生突发心室颤动的报道。
6消化系统
食欲亢进,体重却明显下降,两者伴随常提示本病或糖尿病的可能。过多甲状腺激素可兴奋肠蠕动以致大便次数增多,有时因脂肪吸收不良而致脂肪痢甲状腺激素对肝脏也有直接毒性作用致肝肿大和BSP潴留、GPT增高等。
7血液和造血系统
本病周围血肿WBC总数偏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及单核细胞增多,血小板寿命也较短,有时可出现紫癜症,由于消耗增加,营养不良和铁的利用障碍可致贫血。
8运动系统
主要表现为肌肉软弱无力,少数可见甲亢性肌病。
9生殖系统
女性月经减少,周期延长甚至闭经。但部分患者能妊娠、生育。男性多阳痿。
10皮肤及肢端
小部分患者又典型对称性粘液性水肿,但并非甲减,多见于小腿胫前下段,有时亦可见于足背和膝部,面部上肢及头部。初起暗红色皮损,皮肤粗厚以后呈片状或结节状叠起,最后呈树枝状,可伴继发感染和色素沉着。在少数患者中可见到指端软组织肿胀呈杵状形,掌指骨骨膜下新骨形成,以及指或趾甲的邻近游离边缘部分和甲床分离现象,称为指端粗厚。
11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除影响性腺功能外,肾上腺皮质功能于本病早期常较活跃,而在重症(如危象)患者中,其功能相对减退,甚或不全;垂体分泌ACTH增多,血浆皮质醇浓度正常,但其清除率加速,说明其转运和利用增快。甲亢时引起的眼部改变。
第五节治疗方法
1内科药物治疗
1.1治疗方法与适应症
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辅助治疗和加强营养的生活治疗等。抗甲状腺药物以硫脲类化合物为主,此方法是内科治疗中的主要方法。辅助治疗主要是采用心得安、利血平等对症治疗。生活治疗是适当休息,饮食给予足够的营养和热量,包括糖、蛋白质、脂肪及B族维生素等,并注意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疲劳。
1.2治疗甲亢的抗甲状腺药物副作用
治疗甲亢的抗甲状腺药:丙硫氧嘧啶、他巴唑等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症,一般发生在用药后的头几个月,如及时停药,多在1~2周内恢复,故在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血象。
治疗甲亢的西医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最严重的副作用是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由于粒细胞过少全身抵抗力显著下降,继而导致全身严重的感染,对生命的威胁极大。因此,在用药期间应注意有无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如果及时发现,治愈的机会还比较多。粒细胞缺乏症发生多在用药1~3个月期间,但也可见于用药后的任何时间。因此,在用药1~3月期间应特别警惕。
2手术治疗方法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仍然是目前治疗甲亢的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抗甲状腺药物不能根治甲亢,也不能代替手术。根据统计,单纯以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病例,约有50%不能恢复工作,而经手术治疗的病例,只有5%。因此,如果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4~5个月后疗效不能巩固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对于手术治疗,除了青少年患者,病情较轻者及伴有其他严重疾患不宜手术者外,均可手术治疗。对于继发性甲亢和高功能腺瘤,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或131碘治疗的效果都不甚显著,同时还有恶变的可能存在,更宜以手术治疗为主。业已并发有左心扩大,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心律失常者,更应手术,始能治愈。企图完全治愈上述心脏症状,然后再行手术的办法,是本末倒置,反而导致病情恶化。
至于妊娠妇女,鉴于甲状腺机能亢进对妊娠可造成不良影响,引起流产、早儿宫内死亡、妊娠中毒症等;妊娠又可能加重甲状腺功能亢进。因此,在娠妊早期、中期、即4~6个月,仍应考虑手术治疗;到晚期,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妊娠间的相互影响已不大,则可待分娩后再行手术治疗。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科于2000年3月~2006年12月运用浙江大学医疗仪器厂生产的微量注射泵治疗胰腺炎、糖尿病、高血压、休克、肝移植术患者共536例,男250例,女286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33岁,平均41岁。使用微量泵时间3~30天,其中急性胰腺炎308例、糖尿病105例、高血压100例、休克8例、肝移植15例。
1.2微量泵特点微量泵具有完整的报警指示系统,带有蓄电池,连接交流电可自行充电,充电15h可连续使用3h,在交流电中断时可自动转为电池供电,不因停电或转送患者而中断给药,能确保药物定时定量持续有效泵入体内。流量可在0.1~99.9ml/h之间选择,可根据药液多少选择30ml、50ml等规格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为临床护理服务提供了便捷、省时省力、用药剂量准确无误的有效途径。
1.3操作方法(1)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根据药量选择)抽吸所需剂量、浓度的药物,接泵管、排空气,在注射器上注明开始用药时间、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速度[1]。(2)将微量泵安装在稳妥位置,放松微量泵旋钮,推动滑座,将注射器正确安装并与静脉通路相连。注射器针头须向下倾斜,可使注射器内的少量空气残留在注射器内,同时便于观察剩余药液,微量泵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3)接通电源,打开开关,微量泵系统开始自动检测,设置所需速度,按开始(START)键,自动推注开始。黄灯亮闪。(4)需改变注射速度时,按停止(STOP)键,重新设置速度,再按开始(START)键,开始注入新的泵速。(5)注射结束按停止(STOP)键,并关开关,取下注射器,将微量泵擦拭干净,备用。
2护理体会
2.1心理护理微量泵是一种新型仪器,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注射前须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使用微量泵的目的、功能、优点、发生报警原因和注意事项,介绍药物名称、作用、需要注射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对该仪器及药物有一定了解,消除紧张心理,主动配合治疗,确保药物有效实施。
2.2选择适当注射部位根据药物性质尽可能满足患者要求,选择血管较粗、较直、易于固定、便于观察、不影响活动的部位,宜选择留置针。
2.3加强巡视,观察不良反应(1)使用微量泵时应加强巡视,观察输液部位有无药液外渗、肿胀,局部颜色、温度,血管走向有无条索状红线等,若出现以上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及时更换穿刺部位。(2)观察黄灯亮闪频率、微量泵工作状态及速率是否处于正常。(3)需更换药物及改变速率时应及时记录,并作好交接班。嘱患者及家属勿随意调节微量泵速度,以免出现不良后果。(4)观察泵管及针头有无脱落,被污染需及时更换。(5)观察用药效果及副作用,在治疗过程中若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通知医生。
2.4用微量泵时宜单独建立静脉通路勿在同一静脉通路上输入其他液体,避免受输液速度、压力影响或因推药等其他操作影响药液持续泵入,使药物浓度忽高忽低,血药浓度受到影响,而引起病情变化,延误治疗,出现不良反应。严格无菌操作,使用24h需更换注射器和泵管,若有污染及时更换,注射开始后,在活塞上覆盖无菌纱布。
2.5正确处理静脉回血
2.5.1使用微量泵时,注射速度宜缓慢,需用肝素稀释液2~5ml推入留置针内,以免回血阻塞针头。同时微量泵放置须高于注射部位,减少回血。使用高浓度药物直接泵入(如10%氯化钾)时,可用生理盐水静脉缓慢滴入,以减少血管刺激,减轻患者疼痛,使药物准确及时泵入。
2.5.2发现静脉回血时,应根据所用药物性质和回血量采取不同措施,如抑制生长激素、胰岛素、硝酸甘油等药物不能简单地按快进(FAST)键处理回血,应将装有生理盐水的针管接在针头上,将回血缓慢推入[2],如回血较多至延长管时,需更换泵管,切勿将针头接在泵管上直接推入,直接推入可造成给药过速引起不良后果。如生长抑素注射过速,可出现恶心、眩晕、面部发红、发热等。胰岛素注射过速,可出现注射部位红肿、脂肪萎缩、瘙痒,低血糖反应表现为出汗、心悸、乏力等。硝酸甘油注射过速,可出现头痛、眩晕、性低血压,治疗剂量可发生明显的低血压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虚弱、出汗等。
2.5.3对给药速度要求不严、回血量极少的药物,可直接按快进(FAST)键。
2.6常见微量泵报警的处理(1)当药液在3ml以下时,微量泵会自动报警,红灯亮闪(NEA.EMPTY),此时可将注射器和滑座向后移动1~2cm,红灯停止亮闪,可使注射器内剩余药液全部匀速注入体内(2000年出厂的微量泵用此方法无效),避免药液浪费,保证药物足量供给,确保有效血药浓度。夜间消除报警声音,使患者睡眠充足,消除紧张心理。此时,可准备好另一注射器的药物。(2)微量泵通路完全阻塞,如泵管折叠、针头阻塞。应检查泵管有无折叠,针头阻塞需重新穿刺。(3)蓄电池能源耗尽,应立即接通外电源,使其继续工作。(4)发现电源插头松脱,应立即接好电源。(5)无意碰撞使注射器松动,应检查注射器是否处于正常位置。(6)药液外渗:只有外渗达到一定程度产生一定阻力,才会发生报警,此时需更换穿刺部位。总之,使用微量泵时,应加强巡视,出现报警应检查原因,针对不同原因及时处理。
2.7加强微量泵保养微量泵用后应清洁除尘,每次用75%酒精纱布擦拭,有胶布污渍用汽油擦净,特别是推进器和导轨摩擦处,以免影响微量泵速度的准确性,并常测试微量泵速度是否准确。
【参考文献】
【摘要】化疗性静脉炎严重影响着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导致护患纠纷的危险因素。虽然深静脉置管术可有效防止药液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但价格昂贵,在基层医院难以推广。我们施以科学的护理措施,外敷自配金黄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30例,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2例均为2005-03—2008-03我院肿瘤内科化疗导致静脉炎住院患者,肺癌21例,肝癌14例,胃癌12例,乳腺癌5例,淋巴瘤6例,大肠癌4例;应用药物为环磷酰胺、5-氟脲嘧啶(5-FU)、甲氨喋呤、铂类、足叶乙甙(VP16)、长春新碱、紫杉醇等。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3~76岁;病程4~6个月。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3~76岁;病程4~5个月。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
予金黄膏外敷。药物组成:大黄75g,黄柏75g,姜黄75g,白芷75g,天南星30g,陈皮30g,苍术30g,厚朴30g,甘草30g,天花粉150g。诸药研成细粉过筛,凡士林500g加热成液体状,徐徐加入药粉100g调成20%的膏状,冷却后即成金黄膏。把金黄膏均匀涂在双层无菌纱布上厚约2mm,外敷于患处,面积略大于病损处,覆盖2~3层无菌纱布宽松包扎,每日换药1次;若局部有水疱,碘伏消毒剂消毒后用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出水疱内液体,保留痂皮,再予金黄膏外敷。3日为1个疗程。
1.2.2对照组
用50%硫酸镁制剂浸湿纱布3~4层外敷于患处,每日3~4次,每次1h。湿敷过程中经常用注射器喷注药液防止纱布干燥。3日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2组药物起效时间、静脉反应及皮肤毒性反应。
1.4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1个疗程,症状消失,局部静脉红肿消失,弹性恢复,血管通畅,肤色正常。好转:治疗2~3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皮肤红肿热痛消失,硬结或条索状改变未完全消退。无效:治疗4个疗程,静脉炎仍不见好转。以治愈+好转统计有效率;以局部红肿、疱疹消退,自诉疼痛明显减轻时间为药物起效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
二、结果
2.12组疗效比较
2.22组药物起效时间
观察组为(5.12±0.32)h,对照组为(23.94±0.36)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目前已有不少肿瘤可以通过化疗达到治愈,但静脉炎是肿瘤化疗常见的并发症。病因有:①静脉给药时细胞毒性药物刺激或渗出,给药的静脉通路内壁造成静脉炎;②细胞毒性药物由皮肤脉管系统浸润到周围组织造成局部组织损伤;③与细胞DNA结合的药物常导致组织坏死;④化学刺激反应及诱导增殖细胞成熟停滞的作用导致局部组织毒性。化疗药物大都为强刺激及细胞毒性药物,发生外渗的化学灼伤不易愈合,所以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重于处理,护理上的细节把关尤为关键。
护理上要注意,化疗前加强静脉选择,避免使用同一静脉远端;识别使用的是发疱性还是非发疱性药物,同时用多种药物时,先注入非发疱性药物;2种均为发疱药物,先注入稀释浓度最小的一种,2次给药间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冲洗管道,输完全部药液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充分冲净管道和针头后再拔针;整个操作由有经验的护士执行,一旦外渗,立即停止注射,保留针头,尽量抽出3~5mL液体,避免局部按压,外渗部位及时给予解毒处理。
文献介绍的化疗性静脉炎处理方法及所用药物名目繁多,如阿霉素和柔红霉素外渗可用二甲亚砜涂于患处;单独柔红霉素外渗可局部注射8.4%碳酸氢钠;丝裂霉素和氮芥等烷化剂外渗,可用硫代硫酸钠注射于外渗处;长春碱外渗可用透明质酸酶或0.9%的氯化钠注射液局部皮下注射;大部分外渗主张冷敷,但长春碱类禁忌冷敷适于热敷。上述种种名目繁杂,情况紧急时用错解毒药会造成严重后果,外渗处注射药物也会增加疼痛。硫酸镁治疗化疗外渗所致静脉炎,具有成本低,配制、使用方法简便等优点,但起效时间慢,治愈率低,且治疗后容易遗留静脉条索变硬、结节改变,尤其是Ⅲ度静脉炎效果不理想。
依照中医学活血化瘀则肿消痛止的原理,我们选用《医宗金鉴》著名方剂金黄散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该方传统用于疮疡阳证,与静脉炎早期表现皮肤红肿、疼痛相符合。方中黄柏、大黄清热解毒;天南星、天花粉、白芷、姜黄消肿止痛,活血散结;厚朴、陈皮、苍术理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理气活血之功效。用凡士林作为基质,对皮肤渗透性强,同时可以滋润皮肤,软化痂皮,防止药粉干燥及皮肤干裂。
本观察结果显示,科学的护理方法配合金黄膏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起效快,治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渗透性强,药性温和,方法简单,使用方便,基本无毒副作用,治疗后无任何后遗症,是防治化疗外渗所致静脉炎的高效、价廉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青,傅卫红,高炳趁,等.黄金膏外敷治疗物性静脉炎95例[J].陕西中医,2005,26(6):528.
[2]潘宏铭,徐农,耿宝琴.肿瘤内科诊治策略[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5.
[3]宋林萍,郝秋莲.常见抗癌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55-556.
论文关键词:老年女性高血压临床特点及家族史分析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探索女性高血压的发病特点以及家族史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特点,我院对168例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168例,所有患者的疾病诊断按照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血压≥140 /90mmHg(1mmHg=0.133kPa),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明显的心、肝、肾功能异常和甲状腺疾病患者。按照有无家族史分为家族史阳性组和家族史阴性组,高血压家族史系指家族中父母至少1人,直系亲属中有1人或1人以上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其中,家族史阳性组84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65.1岁;家族史阴性组84例护理论文,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指标检查 采集两组患者空腹12h的静脉血,分离血浆,检测血糖、甘油三酯、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和血压级别进行对比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构成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家族史阳性组患者发病年龄较家族史阴性组患者小,差异显著(P<0.01);在血压级别比较中,1级和2级高血压的发生率家族史阴性组明显高于阳性组(P<0.05),但3级明显低于阳性组,差异显著(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和血压级别的比较(%,±s)
组别
n
发病年龄
高血压1级
高血压2级
高血压3级
家族史阳性组
84
41.2±10.2
25
16
43
家族史阴性组
84
47.3±11.4
38
28
18
x2或t
3.65
4.29
4.43
16.09
P
<0.01
<0.05
医学论文是医学科研工作的最后阶段,通过文字形式记录医学研究的最新结果。因此,撰写医学论文要把握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选题方法及一般体裁,从而达到主题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1 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1.1 创新性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体现在:①理论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见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独创见解,又要提出这些见解的依据;②应用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技术等,也就是要写出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关键,或揭示原有技术移植到新的医学领域中的效果;③创新性还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进或突破。
1.2 可行性 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 实用性 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
1.4 科学性 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逻辑性强、经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生命
1.5 前瞻性 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新学科和新理论。2 选题的基本方法
2.1 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 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以科研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寻找主题;③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2.2 在科研过程中选题 医学科研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现象或问题,作者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可以在这些偶然中获得新的选题。
2.3 在临床实践中选题 临床工作是医学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在临床中会经常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或理论问题,对此,只要从本学科实际出发,用心思考,会从中产生很多好的主题。其包括:①探讨发病机制与预后情况;②分析临床症状与表现;③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 从文献资料中选题 医学文献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医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阅读最新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当前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开拓思路、激发灵感,从而挖掘提炼出好的医学论文主题。
3 医学论文的一般体裁
3.1 实验研究 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①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②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③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④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3.2 临床分析 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
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3.3 疗效观察 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
3.4 病例报告 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
3.5 病例(理)讨论 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床病理讨论则以对少见或疑难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为主。
3.6 调查报告 在一定范围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处理因素,对某一疾病(传染病、流行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给予评价,并对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