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社会管理创新论文

时间:2023-03-21 17:03:20

导语:在社会管理创新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社会管理创新论文

第1篇

【摘要】档案信息化实质就是数字化、网络化,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将大量的档案信息用数字来表达、存贮,再通过网络来传输交流,实现档案资源高度共享的时代。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是档案工作在网络时代的必由之路,是深化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档案信息网络化

一、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必要性

作为档案信息化,我认为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开发和提供利用服务的过程。据报道,保存大量珍贵档案文献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将馆藏的“大事材料”转换成了便于下载保存的图像、文本等形式,通过现代网络技术进行传递与交流,以满足社会利用者的多样化需求。而在我国,利用网络技术环境开展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仍然主要以馆藏介绍、目录查询等为主;馆藏档案的全息上网、档案信息的网络利用在国内较为鲜见。同国外一些国家相比,差距显得尤为突出,这说明我国目前档案信息服务的可获得性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因此,《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明确提出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较长时间内档案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工作始终还处于从属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方面:一是档案信息形式多样、年代跨越大、内容宽广,很难把握,同时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少、事情杂、整天忙于简单的琐碎的工作之中。而对所藏档案价值也不完全了解,更不可能去研究,所以就无法超前地为社会开发提供服务,利用率就不高;二是档案面对的利用者,是一群要求各异又是及其复杂的需求者。档案人员很难预见利用者的利用意图,显然就不能按需主动提前编辑提供利用,也就只能是被动的要什么找什么的服务方式。就主动而言,也只是简化查阅手续、熟练查阅工具的一种初级形式,而不能象计算机网络那样真正实现档案查阅快捷、准确、高效化;三是档案传统利用方式决定了档案的从属性。档案的价值是早已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体现出来,但是不被人们所重视,故而人们在档案发展上投入不足,造成人为的制约档案工作的发展。

信息网络时代能够改变这一现状。打开计算机,网上浏览一圈,就知天下事。这是信息网络时代的突出特点。人们在小小的电脑前,可以快捷、准确、高效,远距离地实现自己的愿望,真是方便又明了。这就是信息网络时代对档案利用者带来的优越,也是档案工作的一种变革,更是一种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网络的连通,档案工作者只有随时代的发展而提高自己,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用档,才能准确、高效地为利用者服务,才能让档案信息体现出真正的有效价值。

二、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必备条件

随着网上政府工程的完善,电子文件的运作将成为办公的主体,作为政府直属的部门来说也不例外,也要积极地响应政府的号召,努力实现档案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把档案信息和网络化融为一体。2001年,重庆市政府已开始利用政府办公网并向区、县政府、市各委局发电子文件,要求上传的文件等均须以电子文件的形式上报。2002年,我区政府也实行了网上办公。实现档案信息网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其主要条件是,一要有储存和传输信息把纸质档案转换成数字档案并传输上网的硬件设备;二要有档案信息上网、利用、组织等系统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三要有过硬的编辑和操作档案信息的高技术人才。现在就对这三个条件分析如下:

1.档案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配置。档案信息上网,一要有输入、输出的终端设备计算机;二要有储存、管理档案信息的中央处理器;三要有编辑档案信息的管理软件;四要有将纸质文件转换成数字信息的扫描输入器。这是四个基本设备。这四个设备的配置,关键就是领导的认识、重视和资金的投入。实现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开通,从大环境上讲,这些条件容易实现。但对于档案界这个小环境而言,还摆不上席位,档案工作的资金完全来源于财政,一些党政领导对这项工作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本来财政资金就困难的情况下,投入就更少,根本就无法购置现代化设备。人为的因素和资金的短缺制约了高科技在档案管理和利用中的运用,所以许多档案管理还处于手检档案的低级阶段。

2.制定统一的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规范。第一,档案信息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极其复杂的信息源。要保证人们轻松、快捷的在网上查档,就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上网目录标准。否则,形式各异的检索目录,就会影响利用者快速、准确的查阅档案。第二,档案具有保密性,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对文件的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应进行全程管理,涉及到文件的流程、管理规划、管理方法以及质量要求,对重要的、保密的程序和数据要加密并备份,随时进行病毒检测、制定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和电子文件管理制度,规范重要的场所(如机房、库房等)的出入规则,制定保护政策、管理规划、管理方法以及质量要求,从而建立一个涵盖档案信息资源、计算机全部管理活动的目标体系、程序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第三,档案信息资源保管单位利益的保护,也应有一定的规则。因此档案信息的编辑、保管、转载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由于网上用档、利用者与管理者不直接接触,该收取的一切费用,就只好在网上进行,这样就应该建立档案信息利用收费网站。国家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和自动计费软件。对每次的访问收费,都必须有一个系统而详细的规定。这样才能保证利用和管理人双方利益均等或不受损失。

3.建立一支会计算机编辑、会操作计算机网络的高技术管理人才队伍。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的实现不是档案馆(室)某一部门的工作,也不是单靠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所有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与配合,档案队伍素质对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档案队伍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是目前档案部门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三、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对策

随着网上办公、网上用档的普及,档案部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针对网上用档的条件,我们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为档案实现信息网络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1.加强网上用档管理理论研究。为了更好地开展网上工作,保证提供系统、完整、真实的电子文件信息给利用者,我们必须加强归档电子文件的理论研究,其探讨的理论主要包括:(1)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归档时应有文字存储格式、属性和文字处理平台的说明材料。(2)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图像电子文件,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等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等如何归档的理论研究。(3)档案信息上网后信息如何管理、利用的理论研究。(4)档案信息源如何系统编辑上网的理论研究等等。

2.加强档案部门网上办公先进设备的配置。现阶段档案部门设备十分落后,现代化程度不高。因此,我们要加强宣传,争取社会的支持,争取政府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再就是要把档案事业推向市场,让档案体现其经济价值,把档案信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经营,增加社会对档案事业的投入。总之,要采取多种方式来解决档案资金的不足,以便档案界配置先进的管理设备。

3.加强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人才确定事业成败,档案事业发展与否,关键在人才。网络时代,档案管理人才必须重新更新自己的知识,争做档案信息网络管理软件的编辑开发人才,争做网络档案信息管理人才,争做网络档案信息源组织编研人才和其它载体形式的管理人才。

4.加强网上用档的法律、制度的制定。必须加强风上用档工作立法和制度的建设,用法律和制度来保障档案资源的齐全完整。为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规范:(1)加强网上用档的立法规定,对那些非授权访问,冒充合法用户破坏数据完整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利用网络传播病毒、线路窃听等形式的犯罪分子,要以法律为武器进行坚决的打击。(2)制定应急计划,进行安全检查和审计,撰写安全情况汇报的规定;(3)严格进行权限管理,包括授予完成工作所需最小特权、回收特权的规定。(4)网上查阅档案信息目录的规定。(5)定期进行安全评估,不断改进、优化系统的规定。

第2篇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社会管理创新

一、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滞后,难以满足社会管理的要求。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登记的非政府组织数量达到了近42万个,但是从总体实力上来说依然非常薄弱,数量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数量也偏少。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美国每万人拥有的非政府组织的数量达到了53个,而中国只有1.1个,这种差距是非常悬殊的。另外,美国非政府组织的收入占GDP的比重也远远超过中国,这说明了我国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从横向比较来看,我国的中小企业的数量是非政府组织数量的3倍之多,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只是一种辅助的、次要的形式,其滞后的发展步调导致其难以在社会管理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社会管理能力较差。非政府组织在我国掌握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其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最终导致其在社会管理上显得捉襟见肘,能力不足。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来源渠道比较狭窄,主要靠政府的自主和帮扶进行组织规模的扩大和组织结构的完善,而西方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主要依靠民间志愿捐款得到主要的资金,对政府的依赖性很小。根据2008年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非政府组织当年获得社会捐款和捐助金额为103亿元,按照全国十三亿人口来计算,平均没人捐款不足8元,而美国当年人均捐助非政府组织的金额为460美元,巨大的差距说明了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先天不足。我国非政府组织资金来源过度依赖于政府,这使得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独立性受到很大阻碍。在经济环境发生波动或者国家面临经济危机时,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关注和捐款必然会减少,在这种情况下,非政府组织发展受到资金有限的制约,难以开展各项社会管理活动,自身将处于生存危机之下。总体来看,非政府组织参与到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都比较差。

最后,我国非政府组织普遍存在着诚信问题,导致其参与到社会管理的威信比较低。非政府组织参与到社会管理, 利用在政策上的优势对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投资项目进行管理,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回报,以此获得长久的发展,由此可见,非政府组织的职能决定了其发展中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特征比较明显,但是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大多只在条文中列出非营利性字样,但是却对非营利性的含义和界限没有明确的规定,指望民间组织能够自觉遵守非营利性要求的可能性比较小,捐款人和非政府组织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非政府组织可能利用这个“优势”做出背离组织宗旨和公益性标准,使其不仅不能完成自身的使命,降低了其社会公信力,也无法弥补“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加重了资源获取的难度,组织发展面临着诚信危机。

二、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到社会管理创新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我们要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管理中之所以吸引力比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其在社会管理中地位低下。我们可以在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议中分配名额给非政府组织,使其具备政治发言权,非政府组织可以委派精英人物作为候选人参与到人代会、党代会和政协会议之中来,提高非政府组织参与到社会管理中的能力,另外,在制定重要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时,政府可以咨询非政府组织的建议和意见,给予其投票权和否决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选拔那些优秀的、又能力的非政府组织人才到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之中担任领导职务,在工资待遇、职位晋升和档案管理上做好配套相关工作,改变传统的以法人登记制度判断非政府组织合法性的肤浅工作态度。在主观上改变由既有意识形态、社会管理制度路径依赖所形成的对非政府组织的不信任或一定程度的敌视。

第二,我们要提高非政府组织参与到社会管理中的能力。现阶段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阶段,政府可以将一些社会管理职能转交给社会组织,使其为社会提供群众性、服务性、社会性和公益性的社会管理服务,建立完善的政府授权、合同管理和评估兑现机制,使得社会管理机制变为非政府组织协同政府共同管理的新格局。对政府委托社会组织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向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购买。各部门委托或授权非政府组织开展服务性工作,应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出年度购买服务事项及要求,财政审定后纳入部门年度财政预算。

第三,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诚信建设是提升非政府组织参与到社会管理之中的有效措施。非政府组织应该不断完善内部制度建设,以健全的规章制度不断提升管理效率,不断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能,以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提升组织的运行效率。另外,非政府组织应该发挥其对本行业的监管作用,以有效节约政府的监管成本,使得本行业的监管水平进入到专业化的阶段,对于抑制行业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有很大的推进作用。非政府组织在维护群众的利益上应该快速反应,维护好政府的信誉和诚信,减少社会摩擦,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稳步、健康发展。

第四,构建非政府组织的参与管理管理的长效机制。参与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能否建立,要看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是否得到完善,社会公众的参与度是否较高,只有自身建设得到完善,非政府组织在加大对自身的社会宣传时才能更加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才更具有社会公信力。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内部建设,需要建立健全内部各项制度,建立和完善内部人事招聘管理制度,制度企业和组织的行为章程,定期公开自身业务活动的有关信息,要加强与政府、其他社会组织的相互信赖与合作,强化社会责任。要依托各自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不断提高社会对自身的信任程度,加大社会对自身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邓宁华.我国非政府组织能力:资源状况检视[J].闽江学刊,2011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