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03:20
导语:在护士学位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创设互动的氛围、提高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的过程就是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首先要建立起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大胆的展现自己,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教小学语文识字的教学中可以先将课文中的生字讲解后,请学生来领读课文,这时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不同的组别进行连读练习,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表达力,这种氛围是教学变得轻松活泼,学生在争着学的氛围中,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互动交流的畅通把学习变成了一种乐趣。
二、适当的鼓励、促进互动交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细节的把握,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学生的性格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同样是问题有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疑问,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的思想变化,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与学生一起共同制定一些课堂的奖惩方法。如对大胆发言的,发表不同意见的,表达真实感受的,帮助同学解答疑问的等同学给予奖励,对不尊重同学,嘲笑别人错误的同学进行批评,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在教学《火红的枫叶》时,读完课文,班里一位不大爱说话的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树叶都是绿的,为什么枫叶是红的呢?课文印错了吧?”听到他的发问,首先表扬了他,然后认真地讲解枫叶的变化过程。看到他那专注的神态感到欣慰,鼓励学生向他学习积极思考的精神。
三、通过疑问、增加交流互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会产生疑问,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利用问题进行互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疑问可以开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利用疑问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在教《我的影子》一文时,课文内容提到了光学知识,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不能很好的理解,有的学生问:我为什么有影子?有的学生问:影子有多大,别人踩了我的影子我还能动吗,面对学生提出的各式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真切的感受一下对影子的感觉。学生们在阳光下看着影子,争相说着自己的看法,这时适时的向学生提出问题“太阳在我们的上面,影子在哪里”“太阳在左边,影子在哪里”“在树荫下,影子呢”等问题,学生们抢着回答,在疑问中学到了知识,这种带着疑问式的互动交流方式很好的展现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再如《浅水洼里的小鱼》,请学生开展小组内讨论交流。品味小男孩努力地救鱼的词句。问:你从哪些词语知道小男孩努力地救鱼。有的学生:从“他走得很慢”,知道他怕把鱼儿踩死和生怕漏掉任何一条小鱼。有的学生:我找到“不停地弯下腰”,知道他会很累,但他没有停下来,没有放弃。有的学生说:我找到“用力地扔”,知道他是多么想小鱼儿能顺利地回到大海里快乐的生活师。同学们通过互动讨论,都成了学习的小主人。
四、融入情境、提高交流互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在情境中开展充分的想象力,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情境教学提高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主动探索学习内容的能力,增强了对语文课程的理解能力和对内容概括总结的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如在学习《推敲》时,在学生熟练的朗读课文后,先将课文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环境,当学生还回味在故事里时,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有的学生演贾岛,有的学生演韩愈,还有的学生表演门,学生之间的互动表演提高了对学习的热情,更有学生在表演推和敲的动作时,旁边的同学配合着发出了推和敲的声音,令观看的学生忍俊不止。这种情境的方式很好的诠释了课文的内容,师生,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合作,提高了教学的互动性。
五、敢说敢做、培养交流互动
小学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样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创新意识的培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有话可说,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个性发展,在教与学的互动中,精心设计课程计划,利用情境教学与设疑、鼓励等教学方法相互结合的方式,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敢说敢做的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思考,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例如口语交际课《应该帮助他们》,教师可根据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看图,角色说演。创设情境是为了双向互动,而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双向互动仅有一、两次是不够的。教师可提出“假如你在路上遇到了一位需要帮助的残疾人,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是不是只有残疾人需要帮助?还有哪些人需要我们帮助?你会怎样帮助他们?”等问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双向互动中学会帮助他人。
总之,互动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搭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通过互动式教学培养了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了,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使课堂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洋.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出版社.2007
1学历、资历
申报人员的学历(学位)是指国家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正规院校学历。取得国外相应学历学位的人员,需提供国家教育部国外学历学位认证证书。
1.1护理副高级:具有护理专业本科毕业学历,取得中级任职资格后受聘中级职务5年以上;具有护理硕士研究生毕业学历并获硕士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后受聘中级职务4年以上;具有护理博士研究生毕业学历并获博士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后受聘中级职务2年以上。
1.2先工作后取得卫生类硕士研究生学历并获得学位者,除了符合申报条件中所规定的任职和聘用年限外,获取学位后必须在专业工作岗位上聘任满1年。
2专业实践经历
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要结合岗位设置要求,与个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相结合。工作业绩和专业实践能力包括:参加护理专业工作天数;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天数;参加抢救危重病次数;主持、参与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次数;主持护理查房数;参加护理专科门诊天数;康复指导次数;护理质量评析次数;质量持续改进项目数;护理差错、事故。
3学术论文、科研成果
申报人员须具有跟踪护理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护理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任现职期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撰写与申报护理专业相关的论文,并在省部级及以上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
3.1论文要求
3.1.1提交杂志原件,论文刊登的杂志需取得CN和ISSN?统一刊号,所有申报的国内论文,必须提供新闻出版总署网站(网址:http://gapp.gov.cn)期刊在线查询详细结果打印页面。
3.1.2提交外文版的论文需翻译成中文。发表在国外杂志的论文,不能提供杂志原件的,需提供文献检索证明。
3.1.3《论文宣读审定表》要求
送审论文按要求进行宣读,并认真填写表中的内容。如日期、标明文章所在页码等;核心期刊文章需在表上标注核心期刊目录的序号。
3.1.4日期截止为申报年6月30日。
3.1.5不能送审的论文
3.1.5.1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中的“新闻机构查询”栏目中查询不到的期刊不能作为送审论文。
3.1.5.2综述、个案报道和译文不予受理,对罕见的个案报道由单位组织同行专家审核后予以受理。
3.1.5.3所有杂志的论文清样稿、论文录用通知、录用证明不予受理。
3.2科研课题、科技成果、奖项等方面
护士的科研能力影响了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求在完成专业技术职称工作的基础上,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承担危重症的护理,挑战高难度的技术操作,主动搜索资料,阅读文献,确立研究课题,解决临床工作存在的问题,拥有局级以上的在研科研课题≧1或获得科技成果奖的主要负责人或主要参与者前三名。
3.2.1科研课题或成果均须提供课题计划任务书、项目合同书、结题验收等材料。
3.2.2有关科研奖项,均为政府或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申报时须提供正式的获奖证书或证书复印件,评选获奖证明材料不能作为申报材料。
4职称外语合格证
4.1卫生类英语:A级有效期4年(如2014年申报的2010年考的有效)。
4.22013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并获得相应合格证书,在有效期内可以申报。
4.3从外省市引进人才申报职称时,需参加全国职称外语考试,并获得合格证书。
5职称计算机合格证
5.1考试模块要求
1956年1月1日至195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员需考2个模块;
1960年1月1日至1969年12月31日出生的需考3个模块;
1970年1月1日起出生的需考4个模块。
5.2证书有效期一般为4年,计算时间从最后模块考出日期起计算,有效期时间延长到当年年底。
5.32013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组织的职称计算机考试,并获得相应合格证书,在有效期内可以申报。
5.4免试条件
5.4.1取得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中高级资格的,可以不参加职称计算机考试。
5.4.2博士毕业四年内可以不参加职称计算机考试。
6继续医学教育合格证书
由上海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颁发的继续教育合格证书。提供任现职期间取得的合格证书,申报年的年中必须要验分。
1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创新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具有实践性、职业性、综合性3个基本特性[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创新性培养的主要代表,轻视甚至忽视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特性。事实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创新性为本质属性,以培养创新性的各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2]。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点在于新技术、新手段和新工艺等的创新,把特定的行业要求与部门实际问题和人才培养以及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它和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同样具有创新性的特征,不同点在于创新的方式: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注重创造出超越前人的成果和对未知领域的开拓;而专业学位要求创新性地将现有理论和规律运用于实践并创造出新价值[3]。
2 国内外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
我国自1990年开设护理硕士教育以来,培养了一大批高级护理人才,但培养的人才以科研型为主[4]。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护理人才素质,以满足有针对性的对不同职业背景专门人才实施培养的要求,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批准设置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结束了我国只有护理硕士科学学位的历史,并确立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5]。
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护理硕士教育具备两套体系,即专业学位和研究学位,毕业后分别授予护理学硕士(Master of Nursing,MN)和护理学科学硕士(MSN)学位。专业学位护理学硕士是培养拥有专家才能、在某一专科或专病方面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水平的高级护理实践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6]。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已开始通过研究生教育培养APN,包括临床护理专家、执业护士、注册麻醉护士、高级助产士、高级个案管理护士等5类专门人才,后又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先后设置了家庭护理、危重症护理、精神科护理、公共健康护理等护理专业。英国的护理硕士教育有2种类型,即授课式和研究式,前者侧重于护理科研与理论的研究,后者旨在培养高级实践护士[7]。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为临床和社区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护理专门人才,对提升临床护理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3 我国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较强的研究与教学能力的护理专门人才,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5]。由于目前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转型阶段,护理专业学位教育处于刚起步状态,尚缺乏培养经验,只有国家对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原则性和指导性的要求,缺乏本专业规范的、具体的专业标准和要求,大多数院校还未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护理专业特色明显的研究生实践方案,出现培养方向不够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评估体系不健全的现象。
3.1 树立创新性的教育理念
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虽然培养的是临床护理应用型实践人才,但区别于本、专科教育的在于其培养的是专业领域里的专家。专家不仅需要有较强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还应具备创新能力,方有可能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中有所建树。
3.2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目前尚缺乏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为适应医学发展和社会需求,护理学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必须细化、专科化,应大胆借鉴和学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验,培养具有专科性质的高级护理实践护士,注重其核心能力的培养。同时,应集中国内护理学专业优势力量,联合研究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不单单停留在描述性研究层面,应广泛开展调研或进行实验性研究,以明确有护理专业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培养目标。
3.3 确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受制于培养目标,在护理硕士培养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制订具有现实指导性和操作可行性的培养方案,参照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模式,先从招收在职护理人员开始,合理设置课程,突出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思考能力,通过强化外语培训、课题研究的训练、专科操作能力的提升,达到解决专科问题能力的凝练。
3.4 改革教学方式
改变通才教育以及专业研究方向不明确的培养方式,以临床实践为主,同时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的应用,训练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加强循证护理与实践。针对不同专科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应采用个性化的实践内容和计划安排,对于其专科方向的科室应重点实践[8]。毕业论文应该以临床护理病例分析、护理方案创新等为主,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体现学生创新性,将现有护理及相关学科的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5 创新考核形式
为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在考试为主的方法基础上,可借鉴和学习国外的经验,采用多形式、灵活的考核方式,包括在一定时间内提交固定内容的小论文、小的调查研究报告,进行小的演讲、试讲等,在实践中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科研及创新能力的形成。
3.6 建设创新型导师队伍
研究生导师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作用,需严格遴选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导师。可通过校院联合培养的方式,从医院遴选聘请本专业领域临床经验丰富、解决专业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兼职导师,以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确保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处于初始阶段,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更是刚刚开始,需要明确创新性的重要性。广大护理教育专家和临床护理专家应共同努力,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可操作性的实践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碧金,陈子辰.我国专业学位的产生与发展:兼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0(5):49-52.
[2]曹瑞红,包水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6):61-64.
[3]李娜.科学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视野下的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4]朱海利,陈洪华,张银华,等.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21(11):64-66.
[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金融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EB/OL].[2011-10-12]. 省略/xwyyjsjyxx/gjjl/zcwj/268310.shtml.
[6]李亚洁.护理研究生教育[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1.
关键词:老年护理;硕士教育;专业学位;实践模式
我国于2000年成为老年型国家,社会对高层次、高质量的老年专科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老年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可培养从事临床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有影响力的老年护理专科人才。其培养模式以临床实践为主,辅以一定的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但目前的临床实践多实行统一轮转,缺乏专业特点,难以满足老年护理硕士研究生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2]。依据国家要求,课题组根据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结合国内外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采用Delphi法对我国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指标进行了2轮函询,构建了以能力本位的老年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包括6项一级指标、45项二级指标、64项三级指标[3]。经过2年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老年护理专业性人才培养奠定了一定基础,为我国完善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提供了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及学业安排
研究生均为统招全日制,学制3年。学业安排采取“前期趋同,后期分方向”的原则。前期趋同指所有研究生第一学期均在校完成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如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文献检索、医学科研方法、老年护理理论与实践等,并取得规定学分。后期分方向指第二至第六学期,研究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进行相应护理专科实践和护理科研训练。目前共有4名老年护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按照此模式进行实践。
2实践模式管理
最终通过完成64个三级指标进行临床实践模式管理。
2.1实践目标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理论指导实践、研究临床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在这一培养目标定位下,结合老年护理方向特点,制定了如下具体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老年护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如老年病防治、老年保健康复、老年心理护理、家庭护理、临终关怀等;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如治疗护理、生活照顾、康复技能、镇痛技能等;具备临床思维的能力,能发现并分析解决老年问题;具有有效沟通交流的能力,如口头表达,护理文书书写等;在老年领域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如科研设计及实施、成果推广、循证护理等;具备进行教育的能力,具备如临床带教、护理查房、健康教育等;具备医院及老年机构管理的能力;与其他老年护理相关人员合作的能力;能为自身制定专业发展的能力,如职业规划、自主学习等。
2.2实践基地与时间
为体现老年护理专业特点,重点在老年病多发的科室及老年人聚集的相关机构进行实践。总时间为22~28个月,具体安排见表1。
2.3实践内容及形式
实践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日常护理工作,如老年护理基本操作与技能、老年急救护理、心理护理、健康评估、健康教育、保健与康复、营养与膳食管理、家庭访视与居家护理、临终关怀等;行政工作,如病区管理、运行管理、健康档案管理等;此外还有护理门诊、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讲座、病例讨论、循证读书报告会、临床带教等内容。
2.4导师
学生培养过程中,成立指导小组,其成员包括,双导师及实践指导老师。双导师为学院导师和临床导师,均为在老年护理方面有影响力,副高及以上职称。2.4.1实践指导老师选取依据各实践基地不同情况,实践指导老师选取方式亦不同。医院实践导师要求:本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带教经历、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社区实践导师要求:专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带教经历的社区护士以及本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带教经历的社区医生;老年机构及临终关怀机构实践导师要求:专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带教经历的护士。2.4.2指导小组职责校内导师和临床导师共同对研究生全面负责,包括政治思想、临床工作能力、临床带教及管理、科研各环节的质量。实践指导老师主要负责研究生实践期间的指导。
2.5实践过程
2.5.1制定个性化的实践方案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前,导师小组及研究生通过座谈会,根据实践要求、研究生特点等,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实践方案,集中完成在机动时间6个月。2.5.2指导方法整个实践过程中,采取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方法。临床指导形式为分管床位制,要求每个轮转科室管理床位数不少于5张,整个过程中做到放手不放眼。指导方法主要为讨论法、讲授法。此外,要求研究生组织护理查房、病例讨论,参加科室学术活动、医疗查房等。在社区医疗机构实践时,主要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采用家庭访视、居家护理、社区健康教育等形式进行实践。
2.6考核
2.6.1临床实践考核实行“出科考核与结业考核并重”,即每结束一个科室,均要根据培养标准和实践考核标准对其综合素质和轮转科室的实践技能水平进行考核。结业考核于第六学期进行,考核思想品德素质、临床实践能力。其中,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内容包括病历答辩、病历资料评价及护理技术操作考核。2.6.2科研要求实践期间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科研思路与方法,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要求针对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或循证方式设计解决方案,提出对策;类型为含文献综述的病例分析报告或结合临床实践的调研报告。
3对该模式的评价
研究生临床实践结束后,将评价表发放给实践机构、临床实践研究生、研究生导师三类人群,主要采取开放式问题收集对该模式的评价,包括该模式特点,能否满足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要、学生实践能力水平、临床实践结束后学生存在的不足。
3.1研究生评价
研究生认为该模式最大特点,增加了老年护理实践场所,特别针对社区、老年养老公寓、老年临终关怀安康医院,服务的老年人群包括正常老年人护理、慢性病老人护理、临终关怀护理,体现老年护理特色,实践时间安排合理,对提高其临床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分管床位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但研究生反映在社区医疗机构和临终关怀机构实践时,由于我国社区医疗发展缓慢,尚未形成一定模式,老年护理的专业性还没有体现出来,真正开展老年社区护理工作难度较大,因此建议这两个地方的实践时间可相应缩减。
3.2实践机构评价
实践机构认为该模式总体能体现老年专业特点,满足老年专业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但感觉研究生对各种老年人护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护理手段不够,特别是社区护理场所应增加老年养生、老年慢性病中医护理手段,如按摩、食疗、艾灸等。这些手段对老年病人的居家护理更容易开展。希望在临床实践强化之前把老年专业理论课程体系适当调整。增加老年人心理护理理论知识,强化老年人护理的专业理论知识。
3.3导师评价
指导老师认为在增加老年护理实践场所的同时,又保证了学生科研临床实践的需要,同时还结合学生兴趣安排实践场所,总体对研究生水平的提高有了实践的保证。但学生普遍缺乏总体职业规划,所以对机动实践安排还没有合理的选择,主要考虑了科研的需要。通过临床实践后,学生病历答辩、病历资料评价考核明显得到提高,老年专业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这种病历答辩的方式对导师的要求也高,有助于教学相长。
4讨论
4.1转变观念,把老年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放在首位
有研究显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认为带教老师不能满足其实习需求,实践收获与护士长的重视程度相关[4]。为避免学生过度注重外界因素,在实践前与学生讲明情况:临床实践过程中的老师,学历不是很高,不一定达到其理想的指导状态。因此在实践时,要培养研究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在临床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不断主动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临床实践安排中可以针对中医养生、中医护理实践增加一对一跟师学习。4.2加强监管实践过程中,实行两周向校内导师汇报,一个月向实践科室指导老师汇报,一学期向导师小组汇报的形式,内容包括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方法、国内外的做法等。研究生表示该方法对科研题目的选择及提高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4.3加强师资培养
虽然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实践质量,但临床实践指导老师普遍存在:临床经验丰富,但理论水平欠佳、科研能力匮乏等问题。因此在师资方面,应组织专门机构定期对临床实践指导老师进行培训、考核,要求其为双师型教师。此外还需加强国内外交流,共同探讨研究生培养策略,促进导师队伍的成熟,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4.4进一步完善实践模式
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专业必修课课程较少,如缺乏老年护理理论与实践、老年心理护理理论与实践、传统体育保健与中医等,尚不能凸显研究方向特色,因此还需进一步借鉴国内外课程设置。对于研究生反映的实践时间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整,一是把医院临终关怀1个月调整为艾灸科室临终关怀和艾灸科室各0.5个月,二是把社区门诊和家庭护理各缩短1个月,增加营养食疗搭配、制作2个月。目前尚无专门的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借鉴国内外做法,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目前,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仍处于初始阶段,课题组针对老年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模式进行了尝试,由于实践模式应用范围较小,还需要增加实践范围,调整和完善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金融硕士等19种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学位[2010]15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2]马玉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10):2200-2202.
[3]张璐,孙建萍,宋丹,等.运用Delphi法构建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临床实践模式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4(11):269-272.
关键词:腹式缩唇呼吸视听训练;COPD;生命质量;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1]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高,因病程长、易复发、损害不易逆转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在世界上,COPD的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第4位,且有逐年增加之势。COPD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有研究显示,至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住院治疗COPD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66~88岁,平均年龄(72.9±11.2)岁,肺功能测定为2~4级,其中2级44例,3级61例,4级15例;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胸部X线及肺功能测定,所有患者均符合COPD及其稳定期的诊断标准。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有氧康复训练,其中住院训练15~30 d,其余时间在家中训练。
本研究针对老年人特点,制作专门用于COPD患者训练的《腹式缩唇呼吸视听教 材》[2],由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面授、讲解、操作示范,为其播放腹式缩唇呼吸光碟,发放光碟给其回家训练使用,由专科护士定期随访学习情况,确保其掌握并熟练运用腹式缩唇呼吸,并观察评价训练后生命质量有无改善。该研究旨在探索针对COPD患者健康行为训练的新方法,以便在各级医疗机构及社区推广使用。
1.2研究内容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制作腹式缩唇呼吸训练视听教材,对观察组成员进行呼吸训练,确保其全面掌握;在训练前后,对观察组及对照组成员均进行生命质量评定,判断视听训练干预产生的影响。
1.3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运用《腹式缩唇呼吸训练视听教材》,对观察组成员进行呼吸训练6个月。蔡映云等[3]设计的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存质量评分表进行评分,内容包括日常生活能力(13项)、社会活动能力(7项)、抑郁症状(8项)和焦虑症状(7项)四部分。每项按1~4级评分,分值越高提示生存质量越差。在训练前,观察组及对照组成员均进行生命质量评定,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因子、社会活动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四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实验后判断视听训练干预产生的影响。
训练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判断视听训练干预产生的影响。将资料录入数据库,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统计方法包括:统计描述、方差分析、相关分析。
3结果
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缩唇呼吸视听训练,训练6个月观察两组日常生活因子、社会活动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四项指标。比较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4.1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本研究为国内首次制作音像资料对COPD患者进行腹式缩唇呼吸训练,避免了训练的随意性;音像资料可复制、可携带,保证了训练的便捷性、可及性和可重复性,有得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创新COPD患者健康行为训练的新方法,以便在各级医疗机构及社区推广使用[4]。
近年来,老年慢性患者的生命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对与生命质量的改进密切相关。老年人动作变缓,记忆力下降,接受能力减退,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本研究针对老年人特点,制作专门用于COPD患者训练的《腹式缩唇呼吸视听教材》,由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面授、讲解、操作示范,为其播放腹式缩唇呼吸光碟,发放光碟给其回家训练使用,由专科护士定期随访学习情况,确保其掌握并熟练运用腹式缩唇呼吸,并观察评价训练后生命质量有无改善。该研究旨在探索创新腹式缩唇呼吸训练的教学材料。
4.2腹式缩唇呼吸训练的病理生理依据 COPD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呼吸道壁和肺实质的慢性炎症及结构改变,致呼吸道重塑,最终导致呼吸道管腔狭窄和进展性气流阻力增加,表现为呼吸浅速,可由于呼吸疲劳而导致胸腔矛盾呼吸,这些异常的呼吸模式又进一步降低了通气效率。通过人工阻力呼吸训练可以延缓呼气,使气流下降,提高气管内压,防止支气管和小支气管过早压瘪。腹式缩唇呼吸除具有改善COPD患者肺通气、换气功能,缓解气促、缺氧症状,增强呼吸肌肌力和耐力等作用和临床疗效外,还可锻炼和增强患者的体力及活动能力。
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活动后往往出现或加重气促症状,使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社会活动。本文生存质量评定结果显示,COPD患者通过系统的有氧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抑郁症状及焦虑症状的平均评分均显著下降,生存质量显著提高[5]。提示腹式缩唇呼吸视听训练对缓解期COPD患者延缓和控制肺功能进一步恶化,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袁学枝.缩唇呼吸对COPD患者呼吸功能主要指征变化的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8):87-88.
[2]邓丽金,陈锦秀."六字诀"呼吸操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预后的干预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学位论文,2009.
[3]蔡映云,李倬哲,方宗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评估[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4):225-227.
[论文摘要]针对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现状,阐述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及应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护理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关于人的学科,护理专业是直接维系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专业,护理服务更是对人的集科学、艺术、爱心于一体的工作,护理——充满着鲜明的人文色彩。当代的护理教育以科学教育为核心,但是伴随着护理工作人性化、人文化特征的日趋明显,护理人文教育也应该成为现代护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影响,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只重视科学教育和技术层面的训练,相对忽视学生关爱病人、关爱生命等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越来越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的需要。如何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护理教育工作者积极思考的问题,也是高等护理教育的光荣使命。论文百事通本文试就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现状及培养的必要性和措施进行探析,以期为推进护a事业的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1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现状
众所周知,护理专业的学生理科生居多,他们在高中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了人文知识、人文素质的先天不足,进入大学后,由于繁重的课业压力,以及在“实用哲学”考试风的带动下,护理专业学生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认识不足,对博大精深的人文知识或偶尔问津甚或无暇顾及。虽然很多院校都意识到了良好的人文素质对护理专业学生将来更好地从业的重要性,并为此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部分护士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缺乏症”仍然清晰可见,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价值观迷失,出现信仰危机
人文精神和德育是沃土和庄稼的关系,土壤不行是种不好庄稼的[2]。在繁重、单一的课业压力下,加之缺少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引导,部分护士生出现了信仰危机,精神家园迷失,没有远大的理想,对未来感到迷茫困惑,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极其淡薄。
1.2缺乏奉献精神,专业思想不牢
部分学生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严重,只因护理专业就业市场相对宽松,便出于功利目的而选择了护理,却缺乏专业所需的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再者,认为护理工作属于技术含量低、重复、繁重、琐碎的体力劳动,这个职业不被人尊重甚至被人瞧不起,因而专业思想不稳定,专业观念不牢固的学生大有人在。
1.3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能力较差
有的护士生专业知识、书本知识掌握很好,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对于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和文化艺术修养把握较差,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单一。各方面能力比如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心理承受、抗挫折能力等比较匮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难以担当跨世纪的重托。
2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
古人云“医乃仁术”,自古就有医学、人文和谐统一的思想,而对从医者人文素质的提高,则是在本世纪中叶以来才开始为医学界所广泛关注。时代的发展、医学的进步、职业的性质等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应更加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2.1现代教育的双向需求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两个羽翼,没有科学教育,人类将永远落后;没有人文教育,人类将坠入科技进步带来的文化黑暗及全社会灭亡之中,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结合体。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基础,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灵魂,二者相互支撑,缺一不可。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物质文明极速发展的今天,更应该高度重视承载着未来和希望的大学生的人文教育。
2.2医学发展的时代需求
如今,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与此同时,护理模式也发展到今天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人们对于医疗护理的需求越来越倾向于人性化、个性化,对21世纪医学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多的涵盖了人文理念、人文情感,这是医学发展的大势所趋,可以说,重视提高护士生的人文素质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要求,势在必行。
2.3就业市场的形势需求
新形势下,护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有机遇更面临着挑战,许多用人单位对护理专业的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掌握扎实的护理理论和规范的操作技术之外,还要拥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应变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强烈的同情心责任感以及举止高雅的气质仪态等,这些就业素质的要求恰好和人文素质的内容相吻合,在就业市场日益严峻的今天,培养护士生的人文素质无疑会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质。
2.4护理工作的内涵需求
护理工作是以母性的慈爱为基础,以对人的关心照顾为目的来维护人的生命与健康。护理职业不但要求会理解人、尊重人更要心甘情愿地为人服务,这种以关爱、尊重、奉献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体现了护理工作的本质,如果去除了人文精神这一信念,人文关怀这一行动,任何娴熟的技术、先进的设备都可能在实践中流于冰冷的形式和机械的程序[3]。作为护士生,提升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
3探索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伴随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日渐融合,摸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途径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力度,形成立体多维的人文素质教育结构,以适应医学模式的人文回归尤为重要。
3.1更新教育思想理念
转变大学教育培养目标和教育观念是实施护士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先导。时代的发展对今天的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以人为本的现代整体护理模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者、管理者高瞻远瞩,顺应时势变化,树立综合教育思想,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战略性地位,确立人文学科在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把握住护士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独特内涵,培养由“专才”向“通才”转化的护士生。
3.2改革课程结构设置
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许多护理院校在课程的编排上都存在着“重专业轻人文”的倾向。为了提升护士生的人文素质,高校一方面要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在资源的配制、经费的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同时对护士生人文素质培养依然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大胆进行课程结构改革,大幅度增加一些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尤其是文学、历史、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采取学分制的形式、强制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办法,使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逐渐脱离旧有模式,既体现出专业特色,又渗透着人文教育。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教师要深刻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价值和深远影响,增强人文素质教育意识,并通过各种宣教方式使全体教职员工认识时展对护理教育的内涵和护生素质的要求,使之树立新的护理专业教育观念;其次要整合人文师资力量,抓好两支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经常性的师资培训,加强对专门从事人文素质教学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还要转变人文素质教育是社科教师、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职责的观念,加强对护理专业教师的人文学科知识的灌输,使护理专业教师能有意识地把人文素质要求与专业课教学融会贯通起来,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讲授专业同时,润物无声地提高护士生的人文修养。另外,教师的敬业精神、人格魅力、仪态风貌等都会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人文精神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3.4彰显校园文化功能
校园文化通过感染、暗示、激励与心理调适等多种功能,改变着学生的情绪、情感、行为规范与生活方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凸显校园文化功用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首先,在校园的规划、绿化,校园的建筑设计,以及人文景观建设上都力求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比如在校园中设立南丁格尔的塑像,布置南丁格尔的名言等,能给护士生以美的熏陶,对学生有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4]。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比如通过“生命关怀教育”“护士礼仪大赛”“护士形象设计”等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的舞台,更使学生的知识、人格、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升华。再次,引导护士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在临床实践的亲历亲为中感知患者所需的人文关怀,从而认识到加强自身人文素质的紧迫性、必要性;组织学生深入到社区、农村、乡镇送医送药,访贫问苦,进行志愿者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奉献意识,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人文素养。
3.5发挥文学鉴赏功效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经过历史长河的洗刷,沉淀下来的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它们运用高雅优美的语言,传达着浓郁博大的情感,渗透着意蕴深刻的哲理,饱含着对人生社会的思考,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愉悦和莫大的感染力量,对丰富护士生的人文知识,培养高尚的人文精神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成立各种文学社团,象诗社、戏剧社、小说协会等,或者把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音乐、美术、书法和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还可以经常举办一些吟唱、朗诵和创作展览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地接触经典文学作品,并教会学生如何去分析、鉴赏、创造作品,这个过程必然会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情绪、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能力等人文素养。新晨
3.6构建科学评估体系
培养是目的,评估是手段。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促进护理人文教育的有效措施。护理院系应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护士生培养的整体规划中,完善护生人才素质的评估标准,形成综合评估体系。比如将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种社团、文体活动、艺术竞赛、演讲比赛以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时所取得的成绩与表现,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各项评优挂钩;把学生见习、实习期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修养和学生的实习点分配、就业推荐、学位授予挂钩,逐步完善护士生人文素质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
[参考文献]
[1]贾彩风,黄志红.护理专业人文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26):2439-2440.
[2]吕一军,赵降英.树立“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教育理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9(7):414-416.
关键词:本科 实习 护生 人文关怀 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221-02
1969年,Sobel在《美国护士杂志》上首次提出了人文关怀(human caring)一词,并认为人文关怀是一个人对他人的关心、喜爱和尊重的情感[1]。至今,护理业内已明确认识到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本质和核心”[2],人文关怀的培育也被列为护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本科护生是护理专业高等教育的主体,临床实习是其专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因而该阶段本科护生的人文关怀状况尤其值得关注。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探究国内近20年来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对本科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现状进行分析,为其人文关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与筛选
以中国知网(CNKI)提供的检索方式,以“关爱/关怀”+“护生”+“实习”+“本科”为主题词,时间段2004―2014年,检索获得文献较少。故将主题词拓展为“关爱/关怀”+“护生”+“实习”重新检索,得190篇。文献纳入标准:以调查国内本科护生实习过程中的人文关怀状况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以及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根据纳入标准,先从文献类型、题名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再阅读全文进行筛选,最后纳入12篇。
1.2 文献整理与分析
对纳入的12篇文献进行第二次全文分析,从发表年份、调查实习单位、实习时间、涉及人文关怀具体内容、调查问卷等方面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的基本情况
整理发表年份、作者、文章名称情况,见表1所示。
2.2 文献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实习单位等级方面,有5例为三级甲等医院,1例为三级和二级甲等医院,其它6例情况不明。调查实习时间方面,实习3个月及以上、6个月及以上、8个月及以上、实习中后期、实习中末期、实习结束前一两周各1例,1例有多个实习时间,其它5例情况不明。涉及人文关怀具体内容方面,关怀能力9例(75.0%),关怀感知3例(25.0%),关怀行为2例(16.7%),关怀认知1例(8.3%)。对于相关内容的概念界定,只有3例(25.0%)引用了学者的诠释。
2.3 文献调查量表情况
12篇文献中,1例为质性研究,其余11例均为现况调查。现况调查使用各式调查表13份,合计使用18例次,有信度或效度报告10例次,7份调查表有信度或效度数据报告,具体情况见表2。
3 讨论
3.1 涉及内容较广,内涵有待界定
人文关怀,又称为关怀、关爱等,相关概念较多,如“关怀行为”“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品质”等。从文献分析看来,12例调查主要涉及关怀能力。除此之外,还涉及了关怀感知、认知及行为等方面,对本科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状况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究。人文关怀内涵宽泛,学者们对相应概念各有诠释。Wolf等将人文关怀视为主观的交互过程,在护士和患者共同脆弱性时出现,同时具有自我以及他人双重指向[3]。李小妹等认为护理关怀是“护理人员应用专业技能帮助病人恢复或保持健康的一个过程”[4]。刘于等提出人文关怀品质是“护士经过特定文化教育形成的带有稳定性倾向的,能够通过护理人文关怀行动体现出来的内在专业禀性或特征,包括护士的关爱情感、社会责任、人道主义思想、价值观念、意识、意志、知识、能力等专业特征的组合”[5]。在当前概念较多内涵尚不统一的状况下,12篇文献中仅有3例对相应内容进行了界定,其中2例引用了黄弋冰等提出的人文关怀能力概念,即“护士秉承人性、德性,融体力、智力、知识、观念、情感、态度、意志等为一体的内在素养外化为自觉的创造性的服务于患者的实际本领与才能”[6],另1例则引用Pryzby提出的护理关怀行为概念。
3.2 现况调查为主,方法有待增进
纳入文献中除了1例属于质性研究,其他均为现况调查。人文关怀是一个复合概念,传统的演绎式研究方法难以把握其复杂性,而质性研究正能弥补定量研究的不足。如果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则更利于明确本科护生实习阶段的人文关怀状况。12篇文献基本均只抽选护生进行自评,只有1例分别从护生和患者角度进行了调查。护生人文关怀状况如何,护理对象最具发言权,而相关研究也表明关怀行为与患者满意度呈正相关[7],仅仅从护生自评角度进行调查显然不足以真正明确人文关怀状况。除此之外,11例现况调查共使用调查表13份,其中4份报告了部分信度和效度指标,3份仅仅报告了Cronbach’s α系数;调查实习单位往往仅限于三级医院;调查实习时间多样;多采用方便取样等等;可见在研究方法上确实还有较多问题,方法有待增进,从而更科学地为人文关怀的培育提供依据。
4 结语
从目前发表的相关文献看来,近几年,国内护理学者们已开始关注本科护生在实习阶段的人文关怀状况,且从关怀能力、关怀感知、关怀认知和关怀行为等方面做了一定实证性的探究。但基于人文关怀的复杂性,研究仍需不断深入,从而为人文关怀的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Sobel DE.Human caring[J].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1969,69(12): 2612-2613.
[2] Bassett C.Nurses’perceptions of care and car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2002(8):8-15.
[3] Beck CT.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caring[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999,30(1):24-32.
[4] 李小妹,何贵荣,顾炜.关怀与护理专业[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1,23(20):119-126.
[5] 刘于.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测评工具的构建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我叫X,今年x岁,是来自急诊科的一名主管护师,自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X年参加工作,X年由外院调入中医院,X年主动申请到急诊科工作,至今已八个年头。
在急诊科这样一个时间就是生命,与死神赛跑的前沿阵地,在日日夜夜的急救工作中,我得到了全面的磨练和考验,已经从当年的一只默默无闻的丑小鸭成长为急诊科的一名护理主力军,其间倾注了科主任、护士长无数的心血,也渗透着急诊科护士姐妹们的关心与支持。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这演讲台上参加急诊科副护士长的竞聘,我演讲的题目是:心怀感恩,勇往直前。
急诊科输液室病人多,急诊病人病情急、重,这一切要求急诊科护士必须具备娴熟的操作技术和超强的应变能力;于是我苦练内功,积极学习业务知识,不仅练就了过硬的静脉穿刺技术,经常被患儿家属点名打针;还熟练掌握了急诊急救技术,参与科室的重大抢救工作,经常加班加点,随叫随到。在管理方面,我还是护士长的得力助手,能主动帮助护士长协调科室的繁琐事务,能为科室的工作出谋划策,深得护士长及护理姐妹的信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护理部举行的三基理论和操作比赛中成绩优秀,X年受护理部委派到南京市儿童医院进修小儿头皮针穿刺技术,在省卫生厅急诊科专项检查中操作考核得到专家组的肯定和表扬;X、X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X年12月8日新门诊楼输液大厅正式启动,原急诊中心进行了扩建,这对我们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是机遇更是挑战;X年3月受护理部委派到南京市鼓楼医院进修急诊急救护理,进修期间我认真学习先进急救技术,细心钻研管理经验,领略了她们的新职工培训和实习生带教计划,还有幸参加了省卫生厅举办的护士长管理培训班在鼓楼医院为期两天的实践课程。知不足而思进取,进修结束后我将把我所学的先进护理理念和急救技术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去。
我知道护士长工作十分重要,她既是护理工作的管理者,又是护理工作的执行者,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她的职责就是带领全科护士圆满的完成院领导交付的各项任务。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广大患者的满意。
我也深知护士长工作十分辛苦,她们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象竹一样掏空自己,甘为人梯。正是她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时刻影响者我,也促使我努力向她们学习,向她们靠拢。参与这次竞聘,我愿在求真务实中认识自己,在积极进取中不断追求,在拼搏奉献中实现价值,在市场竞争中完善自己。如果我竞聘成功,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在护理部主任的领导和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按照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认真履行护士长的职责和义务。
以“五服务一提升”为标准,严禁生、冷、硬、推,实现护理服务“零”投诉。抢救室逐步推行无陪护护理,出院后回访避免形式化。优化输液室工作程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二、不断加强医患、护患沟通,培养爱伤观念,促进有效沟通,定期征求各方意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扬长避短,积极调动科室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三、重点管理护理安全,杜绝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
开展法律意识教育,培养慎独精神。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及时完成各种有效记录,加强新职工培训及实习生带教,把好护理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关。
四、培养经营意识,善于进行成本效益核算。
病人收费明细化,增加收费的服务项目如大力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特别注意科室医疗设备的保养与维修,确保正常运转,为科室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五、科室做到年有目标,月有计划。
以身作则带领护士每人每年完成1-2篇论文。定期开展静脉穿刺技术、抢救技能大练兵和科室业务学习、护理查房,提高护士临床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
1. 一般资料。
结合医学心理学开课情况, 选择我院2015级临床医学系160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 将所有学生随机分为两组, 各80名。对照组男45名, 女35名;年龄21-25岁, 平均年龄 (23.570.89) 岁。观察组男43名, 女37名;年龄20-25岁, 平均年龄 (23.830.92) 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P0.05) 。
2. 方法。
两组学生均由同一位授课教师, 学时数与开课学期均相同。对照实施传统教学法, 以教师讲授教学。观察组实施TBL教学法: (1) 确定学习团队。将80名学生以均衡团队成绩的方式平均分为8组, 每组10名, 并选择活跃性与责任心较强的一位学生为讨论组组长。 (2) 课前预习。授课教师在教学前一周将预习提纲和上课相关资料发放到每个团队, 由每位学生自行预习和储备相关知识。 (3) 课堂学习。正式上课后, 教师以个人阅读评价测试的方式考察每个学生的自学效果, 测试内容涉及到此节课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点, 难度适中。考核结束后, 授课教师向团队提出病案综合性问题、拓展性问题, 由组间讨论后总结出小组成员均认可的答案, 并实施组与组之间讨论, 对有异议或不足之处予相互辩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印象, 最终得出学生均认可的结论。最后授课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进而使学生更全面、深层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 (4) 课后总结。课后授课教师补充学习不足之处, 指出团队合作存在问题, 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互评个人表现, 促进课堂和谐。
3. 观察指标。
从期末考试成绩、案例分析、论文写作三个方面 (各20分) 评估两组学生教学效果, 分数高低与教学效果呈正比。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 收集观察组学生对TBL教学法的评价。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 教学效果。
观察组学期末考试成绩、案例分析、论文写作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提高,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2. TBL教学法评价。
观察组调查问卷80份, 回收率为100%, 均为有效问卷。结果显示, 大部分学生对TBL教学法持肯定意见。见表2。
三、讨论
医学心理学课程是每位学医者的必修课程, 但目前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教学效果较差。有学者认为,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教学, 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进而促进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提高。[7]
本研究分析TBL教学法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显示, 观察组学期末考试成绩、案例分析、论文写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明TBL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大部分学生对TBL教学法持肯定意见, 表明TBL教学法受学生欢迎度较高, 且能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主要是因为TBL教学法的授课教师在上课前仔细研究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教学, 能有效提高每位学生的参与度。TBL教学法对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均有较高的要求, 不仅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基础, 还对病理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灵活运用, 从而能较好地为学生解答疑惑。TBL教学法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参与团队合作。TBL教学法中小组成员参与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但最终成绩却基本相同, 这会使部分学生产生不公平感, 后期仍需改善。[8]
综上所述, TBL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性与自主学习能力, 且学生的好评度较高, 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具有较高的推行性。
参考文献
[1]朱宏晋.护士在职培训中实施TBL教学法的设计与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 29 (3) :541-543.
[2]邹鑫, 李小飞, 周勇安, 等.PBL和TBL的双轨教学法在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 (7) :1345-1349.
[3]刘翠芳, 杨柳, 瞿远珍.TBL教学方法在急救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实践[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35 (1) :125-127.
[4]张清伟, 宋佳玉, 王锋, 等.CP结合TBL教学在妇产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重庆医学, 2016, 45 (8) :1133-1135.
[5]周敏, 周亮, 杜敏, 等.TBL教学法在外科学总论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 2016, 20 (4) :809-810.
[6]赵亚利, 郭爱民, 刘小平, 等.LBL+TBL双轨模式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8 (4) :436-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