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03:26
导语:在水产养殖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1教材选择困难GIS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学习GIS课程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培养学生联系本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理想的教材应该是在精简并保留核心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增加与专业实际项目紧密联系的案例。实际上,非GIS专业的GIS课程教材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贾泽露认为陈健飞教授等译著的《地理信息系统导论》是非GIS专业GIS课程教学的一本比较理想的教材。罗琼等[11]认为由黄杏元等编著的《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龚健雅主编的《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以及汤国安等主编的《地理信息系统》等作为非GIS专业GIS课程的教材比较理想。结合本专业来看,目前市面的参考书籍都没有与水产养殖领域相关的实际案例,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存在难度。
1.2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目前国内水产养殖领域的GIS课程大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专业教师较少。在现有的教师中,大多数是GIS专业的科班出身,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缺乏,参与和本专业相关的项目研究也比较少。
2实验教学方式的探索
2.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PPT进行演示讲解之外,视频文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看与模仿,上机操作。例如数据的采集、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专题地图的编制等可以进一步结合实际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此外,通过网络各种GIS论坛辅助教学,针对各种疑难问题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寻找答案,展开分组讨论,争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GIS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基本的理论进行了解外,重点放在了GIS软件的使用以及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首先通过上机操作掌握软件的使用,做到大多数学生了解GIS在其所学专业有什么具体的应用,学生所学专业有哪些具体问题需要借助于GIS工具进行解决,需要用到GIS中的哪些分析工具等等。然后针对真正对GIS技术有兴趣的学生,鼓励他们参与到GIS相关课题的实际研究中。这样就做到了知识普及和重点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
2.3课程内容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尽量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一些实例进行教授。例如数据的采集,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数据采集,了解数据的采集过程。我们也会模拟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案例,例如渔场的选址、流行性疾病的分布、渔业资源的分布以及水资源污染等案例进行讲解,这些案例都是水产养殖领域实际问题,更便于学生理解学习。
3实验教学内容的探索
3.1开课时间作为一门新开设不久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课时间的选择必须要兼顾到GIS与水产养殖专业课之间的关联性。既不能开设的时间过早,因为学生还没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从而体会不到GIS的实际应用价值;也不能开设过晚,由于水产养殖专业的特点,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需要在经过较长的生产实习过程后才能完成。如果开设太晚,势必会与生产实习的时间发生冲突,影响教学质量。所以作者认为较适宜的开课时间应该在三年级的下学期。学生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已经对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较深的掌握,同时又不会占用每年五月份开始的生产实习。
3.2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授课方式是上机操作。通过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可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除了一些基本操作例如空间数据的编辑、转换、分析等实验通过先演示后验证的方式进行讲授之外,我们还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查阅专业论坛、参与小型的研究项目等方式力争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3.3考核方式实验课程考核的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所以目前主要采用实验报告和综合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在成绩比例分配上,实验报告占40%,综合考试占60%。实验报告的书写确保学生掌握GIS软件的使用;综合考试可以有效地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串联,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语
1.1水产养殖密度偏高导致的自身污染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与民众生活条件改善,社会生活中对于水产品的需求量在逐年不断增长。许多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为了片面提高产量、追求效益,盲目地进行高密度投产放养。这样超出合理范围的高密度、高产量的养殖模式,导致了饲料量、药量和换水量的大量增加,也造成了水产类残饵、排泄物、病死水产尸体的增加,从而使水域负担加大,提高了日换水量,污染了水质环境。
1.2水域养殖布局不合理导致的水环境污染由于部分水产养殖地区不懂得合理规划当地水源与养殖品种、密度分布,导致放养密度或品种生态特点远远超过当地水环境承受能力,从而导致一些大型水库、湖泊的水环境恶化、水质超标。
1.3无视本地环境条件,盲目引进高经济价值水产品种,导致引进品种与当地水土环境不适宜近两年,由于河豚等水产物种市场价格较高,部分地区水产养殖者无论有无条件都盲目引进,在当地建工厂式养鱼池,过度开采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导致地下水资源循环被破坏,影响了当地环境和生态平衡。
1.4部分地区养殖人员缺乏基本养殖知识部分地区养殖技术落后,不懂养殖模式,养殖人员文化素质较低,欠缺水产养殖所必须的知识,不能合理控制养殖水域生态系统,在养殖过程中仍然使用抗菌素或消毒剂,导致水产生物感染;且养殖区域进水与排水不分开,导致交叉感染。
1.5水产苗种使用缺陷我国农业部于2005年颁布了《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对水产苗种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提出了明确规定。但仍然有部分养殖人员在养殖过程中贪图表面价格或不懂得专业知识,使用了违规的近亲繁殖苗种、健康检验不合格苗种和带病毒苗种。这样的不合格苗种普遍先天体质弱,环境适应能力差,容易受病害侵袭,死亡率较高。有些甚至先天性就携带有病毒病菌,容易引起群发性鱼病。一旦爆发鱼病,就会超量使用鱼药,引起了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失衡,导致水环境污染。
1.6违规超量使用消毒剂造成的污染部分水产养殖地区大量过量使用消毒剂对养殖水域进行消毒,结果导致严重污染了水质,破坏对当地水域的生态平衡,也影响了水产产品质量。
2关于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策略与建议措施
2.1建立执行水产养殖规范制度由政府相关部门派遣专家对水产养殖区域进行全面规划与评估,确定水产养殖区域分布、养殖规模、养殖方式与品种、苗种规范等。不允许盲目进行水产养殖。水产养殖者必须申报规模与取得养殖许可证,才能进行水产养殖工作。
2.2制定水产养殖用水排放标准目前,部分养殖单位已经向着规模化、工厂化的生产模式发展,其养殖经营已经越来越具有工业化特点。因此,在针对这类水产养殖单位制定污水排放标准时,可以参照对工厂排放污水的管制办法,要求养殖单位对废水排放进行控制,对超标排放者进行处罚。
2.3规范健全水产养殖的行业标准规范与法律法规各地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水产养殖行业标准与法律法规,加强对水产养殖行业的监管与纠正力度。在法律法规方面。目前,相关的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渔业法》等,但尚需要解决具体执法中的细节问题。此外,还需规范水产养殖行业的污水排放制度与排放标准。
2.4加强水产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培训我国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总体文化程度偏低,也缺乏正规行业培训,结果导致不仅养殖技术落后欠缺,而且环境与法律意识淡薄。各地政府部门可以考虑联合专业培训学校开办相关的培训班,定期到农村养殖户中组织培训讲课,教授养殖技术、环境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带给他们。
2.5改进饵料配方,合理使用饲料,控制其对水质的影响饲料生产要注意营养元素要科学配比,养殖人员应学会根据不同品种、水产的不同生长周期、不同水域环境等差异采取不同的饲料配比方法,并注意合理投放饲料,及时清理残余饲料,以增强水产体质、提高水产抗病免疫能力,从而减少饲料对污染,避免药物过量使用,减少对水质的污染。
可持续水产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种养结合”、“净水渔业”是我国发展现代渔业的必由之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在于对养殖水环境修复和保护。我国渔养殖业的发展关键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最主要是削减污染源的排放,必须内源与外源同时治理。发展净水渔业是治理内源污染的关键措施。一定要加大生物修复的投入,国家与民众共同参与修复水环境。只有走净水渔业之路,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才会可持续性发展。推广净水渔业养殖模式而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在宏观上加以控制,微观上给予指导。控制有效养殖的面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控制有效养殖面积,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要合理的规划养殖面积及品种,建立渔业用药限制、制定养殖废水排放水质标准,一定要严格控制滥用渔药现象,加强养殖水处理及废水排放的管理,为发展净水渔业提供充足的法律保障。只有走了净水渔业之路,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才会可持续性发展。
二、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的探索
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既要走对路子,也需要政府相关方面的保驾护航。
(一)必须搞好规划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就是各地人民政府在水域滩涂总体利用规划中制定的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域滩涂规划,这是渔业部门管理的用于水产养殖的法定地域范围。
(二)必须严格执行养殖生产管理制度
各地人民政府要继续推进渔民养殖的有效证明,做好核发工作,养殖证也是渔民开展养殖生产的基本依据。
(三)加强执法监督的体系建制
进一步加强病害防治、水产原良种,渔业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大监督管理,加大对水域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等体系建制;加强养殖水域水质的监测、养殖生物疫病测报与防治工作,以提高从业人员岗位技术的培训,从业人员素质和职业资格鉴定,提高和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安全、环保型、高效的饲料和水产药物,实现技术推广和服务队伍建设的有效提高。
(四)加强管理
各地人民政府应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渔业水域污染案件,保护养殖渔民的合法权益。而水产养殖业发展到今天,来之不易;将来向何处走,值得深思,努力建设现代水产养殖业,解决目前遇到的各种问题,使我国成为世界养殖强国,应该是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推进和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是一条必由之路。
三、结语
课改概况
在考察水产养殖学专业课程设置效果方面,鲁东大学[3]的实证分析发现:学生对基础课中的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大学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动物学等课程较为重视,但对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关注程度较高的课程包括鱼类学、水产动物胚胎学、鱼类增养殖学、贝类增养殖学、海藻学与海藻栽培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等8门课,对水生生物学、水环境化学、生物饵料培养、水域生态学等4门专业基础课关注程度较低。广东海大、海南大学和鲁东大学开始关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出要加强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水生生物学和水环境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强化专业基础课程在水产养殖学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地位。其中海南大学[4]以“水生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为例,积极探索水产养殖学专业基础课的专业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认为水产养殖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应该通过课堂教学的具体事例,结合培养逆向发散思维的失败案例分析并辅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的研究型实验教学,探讨与职业化接轨的引导式教学方法。逐步改变学生“上课、笔记、复习、考试”的传统学习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理想、培养学生逆向发散思维和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能力。上海海洋大学[5]利用行业网站中国水产频道作为专业教育平台,构建由渔业专业频道、渔业应用系统、交互式网络平台和虚拟学校等四个相互交织的层面构成的开放式教育服务体系,探索一种开放式的水产知识传播与信息资源共享的水产教育模式。目前全国开设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的院校约48所。2000-2011年间,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23所院校共发表27篇水产养殖学专业课程改革论文,其中理论课程改革17篇,实验课课程改革10篇;涉及15门理论课和7门实验课。各院校的课改主要通过更新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改革考核方式等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目前大学课堂教学对信息技术的反应大多局限于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没有更深入的探讨信息技术对学习情境和学习文化的影响,尚未形成更适合信息时代的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调查显示,目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讲授仍占最大比重,高达92.3%的教师是一直都站在讲台上讲课,87.9%的教师没有开展针对课堂关键问题的集中讨论;布置作业较少,教材外的作业布置得更少[6]。教学观念创新和教学方法改革迫在眉睫。大学本科教学的四年对大学生的学业发展和人格养成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抓好了关键点或关键阶段,就可事半功倍。一般人认为水产养殖学专业又苦又累,养鱼养虾没有什么前途,因此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很少,生源质量不高。如海南大学近十年以水产养殖学专业作为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仅占11.4%,绝大部分学生是经专业调剂而来,对水产养殖学毫无兴趣的学生占到63.7%;广西大学近三年来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招生平均录取分数全校最低。对专业的不了解和不热爱,使得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学习专业基础课的时候有抵触、不感兴趣;大学四年级由于受到考研、考公务员、预就业顶岗实习冲击,学生逃课现象较严重,很多学校在大四少排课或不排课,造成大学四年级教学过程虚化现象。纵观水产养殖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对独立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较多,对整个专业本科教学过程质量的关键点和关键阶段的课改研究关注较少。近年来以水产品交易为中心的水产品市场和以渔饲料、渔药等贸易为主体的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建立;各种交易形式的运用、水产企业经营管理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需求、政府的渔业管理活动等与水产市场的运作紧密相关。水产企业、水产推广组织等水产组织机构体系多元化和水产营销、技术服务市场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将与水产市场相关的理论与实务知识融入到水产专业的教学中。但现实中精品特色课程和有关水产市场课程较少。如国家精品课程网上的水产类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共16门,其中水产养殖学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只有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贝类增养殖学》,上海海洋大学《鱼类增养殖学》、《鱼类学》、《渔业经济学》和大连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共7门;具有鲜明的渔业市场和经济理论特色的国家精品课程仅《渔业经济学》1门。
课改途径探索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最终目标是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出更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课外活动、学科竞赛等第二课堂实践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但从多数院校水产养殖学专业课程体系来看,实验和实习教学的学分一般只占总学分11%-17%。如广西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实验和实习教学的学分占总学分15%,85%的毕业所需学分通过课堂学习取得,课堂教学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仍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基于此,广西大学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开始进行以下课程改革途径探索。
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教学技术手段丰富多彩,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网络上海量的信息资源构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学习课堂,学习的关键在于将相关的节点、信息源连接起来,形成学习网络;老师的角色也从讲台上的主导者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与变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交流始终是教学的根本。为提高教学质量,老师需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传统意义上的以老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指导从知识的传递到方法的指导,引导和教导学生正确寻找、辨别和使用信息。授课方式从灌输式教学向研讨式、探究式转变,推广应用自主学习、团队学习、合作学习等典型的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以引导学生自主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课程学习,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自主学习,给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如水产渔业网络信息资源包括国家和各院校网络精品课程、水产行业网站和渔业数据库,在课程学习上选用合适的网络资源可以提高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网络资源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课堂外忙起来,有学习的紧张感与压力,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辅相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p#分页标题#e#
关键词 高职院校;水产养殖;生产实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138-02
高职院校的水产养殖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生产实践实习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是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生产实践实习是学生在生产实习基地,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按照教学大纲和指导书的要求,直接参与育苗及养殖生产过程,获得感性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及培养综合素质的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它是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在生产实践实习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制约了水产养殖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培养,所以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水产养殖专业生产实践实习质量。为此,结合多年带队指导水产养殖专业学生生产实践实习的经验,笔者试就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对策进行总结探讨。
1 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生产实习的实习效果。
一是一部分学生不认真领会生产实习内涵,认为生产实习就是图新鲜,在生产实习过程中走过场,应付了事。学生没有将生产实践活动与未来的职业生涯联系起来,对实习热情不高,导致不能积极地参与生产实践过程。笔者多年带队参与生产实习,发现部分学生对实习目的不明确,有学生甚至认为实习就是简单参观生产企业单位,了解一下生产过程,至于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他们根本不予考虑。他们参与实习活动就是为了应付考核,完成学业。
二是生产实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没有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对困难准备不足,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导致生产实习工作比较难以开展。相对其他专业而言,一方面,水产养殖专业实习基地紧靠海边,距城市繁华中心较偏远,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生产实习期间业余生活比较枯燥,而且育苗场及养殖场的工作及食宿条件较差。另一方面,现在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平时缺少锻炼机会,不能忍受条件艰苦的工作环境,导致心理落差较大,造成较大的情绪波动,经常出现请病假逃避实习的现象。尤其是水产养殖专业的女生,由于实习地点、环境、工作的季节性等特殊原因,一些女生对于实习企业基地的生活、实习工作较难适应。另外,实习单位从工作、安全和生活多方面考虑,都不愿意接收女生,从而给女生实习安排造成很大的困难。
三是水产养殖专业生产实习期间需要夜晚值班,一些学生比较厌恶。例如,刺参育苗生产实习过程中,刺参产卵一般在夜间进行,需要有专人值班观察刺参产卵、受精及孵化情况,育苗期间各个环节都必须认真仔细,绝不能马虎大意,稍有疏忽,就可能给生产带来损失。因此,要求从事生产的人员必须每天起早贪黑地观察、分析,体力劳动量较大,很多学生不能适应育苗生产的劳动强度,出现逃避现象,尤其女学生对实习厌恶情绪较严重。
四是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动手能力差,造成育苗及养殖生产中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例如,在文蛤育苗生产过程中,有些学生对文蛤幼体发育不同阶段的特征掌握不牢固,用显微镜观察时辨别不清文蛤幼体发育到哪个阶段,造成育苗生产工作上的被动;在刺参育苗过程中对刺参变态附着的标志不清楚,从而延误附着基的投放时间,对生产造成损失。这些现象的产生基本上是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造成的。
五是从实习报告的批改情况来看,撰写的实习报告出现内容肤浅、缺乏创新、表达不够流畅等问题。这一方面反映出部分学生观察问题不够认真仔细,平时对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缺乏系统的联系和思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论文撰写的基本功底较差,平时缺少论文撰写的锻炼机会等问题,从而造成撰写的实习报告不尽如人意。
六是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与企业员工及领导沟通不够完善,造成相互之间的矛盾和误解,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够融洽。一方面与技术员沟通交流较少,在生产过程中不能主动地向技术员及老员工虚心请教,盲目自大;另一方面与企业员工相处不融洽,产生矛盾,对生产实习的顺利进行造成困难。
2 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措施
2.1 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新生一入学,就要抓住时机及时进行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教育。可以组织新生参观实验室、专业教室、实习基地、优秀毕业生事迹展览,让他们了解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的优势地位及发展前景等,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实习之前召开实习动员大会,阐明生产实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加实习的热情。
2.2 实习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完善实习工作计划、生产实习教学大纲与指导书、实习纪律、劳动安全、总结报告书等,让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和任务;进行必要的物质准备,包括实习用的仪器、药品、用具等物品及生活必需品等;建立保障体系,包括管理、技术、学生信息、后勤服务等。辽宁医学院水产养殖教研室从2006年起对水产养殖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取得可喜的成果,并于2010年被确定为省级品牌专业。每年春季新学期开始,针对生产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给学生重点讲授鱼类增养殖技术、虾蟹增养殖技术、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和名特优水产养殖技术等4门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学生进入生产厂家之前,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水产专业操作技能的集中综合实训,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3 充分发挥带队教师的主导作用
主讲课程的专业教师一般为生产实习的带队指导教师,根据需要或聘请实习基地专业技术人员兼任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在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者之间起沟通和协调作用,全权负责处理学生实习的日常事务,同时还要从专业上、技术上指导学生实习。所以指导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水平与专业知识、丰富的专业实践能力与经验、较强的组织领导与协调能力、严谨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集中精力指导学生进行实习活动。
2.4 建立学生顶岗带薪实习制度
2010年,学校水产养殖专业开始建立学生带薪顶岗实习制度,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进入企业后学生带薪上岗,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工作热情,在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中学生就是企业的员工,学生把企业看成自己的企业,学生按照企业安排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在职业岗位上顶岗训练,接受企业化管理,大部分学生的表现得到企业的首肯,同时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也扩大了水产养殖专业在本地区的影响力。
2.5 严格学生实习守则,合理评定实习成绩,增强考核力度
由校内教师和厂家技术人员共同在真实的生产过程中完成生产实践任务,并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在校外实习,学生除了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外,还要遵守实习守则。要虚心向实习单位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听从指导,服从安排,努力完成实习任务,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模范执行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注意安全。实习成绩的评定实行百分制,评定过程应严格、合理、客观、公正,一般由实习报告、生产实习单位鉴定、实习指导教师评三部分组成,其比例为2:2:1,依据上述考核内容综合评定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如果实习综合成绩不及格,不给予毕业。
3 结语
总之,通过生产实践实习,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实践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增强对海洋水产行业的信心,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就业拓宽了渠道。
参考文献
[1]文琳.浅谈水产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J].河南水产,1998(4):37-40.
[2]郝瑞荣,王伟伟.提高水产专业教学生产实习质量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9(5):91.
人才供求格局发展期望培养模式本科教育水产养殖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水产大学)的水产养殖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具有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多门国家和上海精品课程、多位教学名师等优势。作为我国最早建设该专业、拥有90多年学科专业建设历史和曾经对我国水产养殖专业建设产生过极其重要影响的百年老校,其对水产养殖本科教育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以迎接新时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鉴于目前国内建设有水产养殖专业的本科院校已逾48所,上海海洋大学将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为国家培养输送水产养殖高端人才这一新目标。以培养一大批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社会责任感、有献身国家水产养殖事业志向、具国际视野、专业基础扎实、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创新能力强的水产养殖专门人才。
二、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针对以往专业培养方案的单一化与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之间的突出矛盾,以培养水产高端人才为目标导向,以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律为出发点,对本科人才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进行大力改革和优化完善,从而制订出符合多样化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总体计划和培养方案,使之更符合学术型、应用型和管理型等不同应用趋向的高端水产养殖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深化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包括打造国际化的教学团队;开设具有特色专业课程群以及采用国际化的教学方式方法。
1.国际化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建设
确定每位教师的工作岗位(承担的课程),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完成教师专业转型和职称系列的转型,逐步使职称系列和教学工作相一致。进一步完善保障和激励机制,并以水产养殖学科核心课程(如《鱼类增养殖》、《贝类增养殖学》、《虾蟹类增养殖学》等主干课程)建设为契机,建立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建设热爱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课程组、课程群及专业为中心的教学团队,加强中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2.开设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课程群
开发适应专业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使理论教学切合实际,实践教学注重实效,形成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启动和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群和创新型课程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采用国际化的教学方式方法
在建立国际视野的师资团队的基础上,对国际上流行的教学方法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和借鉴,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四、教学平台特别是实践教学平台的大力建设
水产养殖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极强的学科,学生除了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校内研究基地,给本科生在创新活动和毕业论文等方面提供更强有力的平台支持,形成教育的深入变革。与一批水产养殖龙头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通过“行业发展情况社会调研”、“科技入户夏季行动”“鱼文化节”“河蟹大赛”“观赏鱼协会”等寓教于乐,培养专业感情。
五、建立专业内就业保障制度
通过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提高毕业生质量,促进学生在专业内的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用人单位的多样化需求。
1.学术型人才的就业
水产养殖专业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将成为水产科研院所、高校提供研究生生源。首先满足校方日益增加的研究生队伍生源需求,包括本科生的保研和本硕连读,同时可以向我国水产科研院所和高校输送研究生生源,也可将同学送出国门,到国外深造。
2.创业创新人才(应用型人才I类)的就业
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主要为龙头企业、大型国企提供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与海外科研生产单位建立广泛合作与联系。开拓本专业的海外就业市场,让本来打算出国的同学有可能继续在本行业内就业。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其发展代表了本行业的领先水平,输送学生前往行业内龙头企业实习,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环境。
3.管理人才(应用型人才II类)的就业
此类人才将面向水产行业技术推广和行政管理行业。其就业保障工作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建立渔业主管部门广泛合作关系,与所在地和周边省市渔业主管部门签订合作协议,以向县市一级渔业部门输送技术推广和行政管理人才为目标,共同培养本专业学生。另一方面,大力支持本专业学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村官计划”等国家和地方项目。
参考文献:
[1]蒋廷玉,陈晓春.高校如何构筑创新人才成长高地[N].新华日报,2010-05-04( A6).
[2]杨晨光.找准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结合点[N].中国教育报,2011-04-02(1).
[3]曲晓波.以科研促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89.
[4]申玉春,陈刚,朱春华,汤保贵,操玉涛.鱼类增养殖学精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2):86-88.
[5]李政涛.教育实践的研究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08,(4):1-6.
[6]段德君.建设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4,(3):50-52.
[7]周志刚,朱正国,吴嘉敏.水产养殖本科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3,(9):88-90.
关键词:中职教育 水产养殖专业 英语教学 策略
一、水产养殖专业英语的现状及重要性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位居世界第一的水产养殖及水产品出口大国。因此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对于专业技能强且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综合性技术人才的需求会持续增加。中职学校是输出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源地之一,水产养殖专业学生的就业已从单纯的养扩大到产、供、销等环节。市场对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综合性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对中职水产养殖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中职学校即便开设了英语课程也仅仅是简单的学习公共英语,并不具有专业性,很多学生学无所获,对自己本专业相关的英语资料知之甚少。因此在中职学校水产养殖专业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还可增强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一)坚持全面性和系统性
教学内容的全面性通常指的是教师在进行养殖专业英语素材的选择上应该涵盖水产养殖专业的各个领域。就我校的实际情况看来,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水产养殖专业英语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时坚持全面性的原则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及发展需求,让他们为以后的发展积累更多的专业基础和英语基础知识。而系统的原则着重体现在教学内容各个环节之间前后兼顾和协调贯通,从水产养殖专业英语的基本学习方法开始,到最新的技术成果再到实际的专业技术中的运用,要形成一个系统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不仅对以往学习到的知识点有一个巩固和复习,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
(二)坚持实用性和时代性
水产养殖专业是一个非常讲求应用性的专业,通常情况下,很多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进行水产养殖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时要坚持实用性的原则,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与水产养殖专业的实际相结合,并且能够很好地运用到水产养殖专业中去,让学生能够通过养殖专业英语学习之后得到一些实用的知识。而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一般是注重将英语教学内容与现代各种新兴技术、新成果相结合,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水产养殖专业发展特色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实用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更好的帮助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坚持难度适中的原则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并不具有很高的英语基础,更不用说是与专业相结合的英语,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把握难度适中的原则。笔者认为,对于一些水产养殖专业相关的具有较高专业性的研究型论文不适合作为教学内容进行利用,而是应该偏向于选择比较普遍的、专业性强但是叙述简单的英文材料来当作教学案例。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水产养殖专业英语,让他们能够通过较少的专业材料掌握更多的专业英语知识。
三、水产养殖专业英语的教学策略
对于任何一门外语课程来说,教师都必须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了解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难点问题,并经过经验总结分析出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合理地进行教学内容的筛选,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水产养殖专业英语应该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都进行适当的创新。
很多高校开设的英语课程着重于“学”,而中职学校专业英语则更加关注“用”的作用。所以,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着重偏向于对专业英语词汇、专业英语问题的掌握和理解以及学生在将来工作中常用的口语。对于水产养殖专业英语课程来说,该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以英语作为自己的另一种工具来了解更多水产养殖专业领域的资料和信息,让学生能够读懂更多的水产养殖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和资料,能和外商进行简单的业务交流。因此水产养殖专业英语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养殖专业词汇的学习和口语交流上。专业英语教学的难点在于翻译,因为涉及到很多水产养殖专业相关的专业名词,需要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再进行阅读理解学习。词汇是英语学习的砖瓦和基础,学生掌握了丰富的专业词汇才能够更好的对句子进行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和业务交流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语言
很多英语教师通常都是使用英语来进行英语教学,对于部分已经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来说,用纯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英语学习能力;但是考虑到还存在一部分公共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如果仅仅用纯英语来开展教学,这部分学生就会因为听不懂而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放弃学习英语。因此,专业英语使用的教学语言可以选择英文语言、汉语辅助的模式。要达到这种教学模式的目标,就要创造出一个利于实现该教学模式的环境,首先教师就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还应该学习了解一些水产养殖专业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英文的叙述,同时结合水产养殖专业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慢慢地感受到英语环境,强化英语学习思维,学生逐渐学会运用英语的思考模式来理解专业词汇。在讲解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英语词汇的时候适当地使用汉语,让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词汇的含义,加强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同时,教师也必须要照顾到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利用这一模式进行教学时应该尽量地使用一些简单的,学生能够听懂的英文来教学。
(二)教学方法
在进行水产养殖专业英语教学时,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一些水产养殖专业相关词汇的英语生词教学时可以用“教学一体化”的理念来达到教学合一的目的,在教会学生专业英语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懂得“授人鱼不如授人渔”的道理。
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室等场所,利用一些(标本)和实物展示或实验操作的(视频)指导养殖专业英语的学习。在教学时可以结合养殖专业所用到的专业设备,如“Cage Culture, Filtering system”。教会学生相应设备的英文词汇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如何用英语进行叙述。另一方面可以运用自主探究法,即学生根据教学情景自己提出问题,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探索,从而学习方法,获得知识。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在教学时将问题抛给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如:“How to assemble the filtering system of the tank?”让学生自己讨论出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让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培养了他们英语口语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竞争与合作的气氛中,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欲望得到了激发,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最终让他们牢固的掌握了专业英语知识,寻获学习方法。
(三)学习方法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英语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多进行引导,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传授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肯定学生的进步,使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学好专业英语,当学生有学习的信心之后再选择一些趣味性较高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要帮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定下短期学习计划,根据学习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其次是要着重教习如何记忆英语词汇,职业英语词汇大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学生记忆起来存在很多困难,如果没有科学的记忆方法是不能很好的掌握专业词汇的,教师可以教学生利用音节与发音规则来记忆单词,避免死记硬背容易记错的情况,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来进行巩固记忆,比如让学生扮演渔业销售中的各类角色,让他们用英语进行“货品介绍”,说出该类水产品的产地、特点、养殖方法等,并进行“价格战”这样不仅可以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词汇的兴趣;最后是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职业英语比公共英语的专业性要强得多,学生要学好,只有进行反复的巩固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英语知识。
四、养殖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分析
在中职学校水产养殖专业学生中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可以提升学生对水产养殖专业英语的认识度和重视程度,根据笔者教学总结,在教学的过程中有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协调,使学生对水产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提升,很多学生通过水产养殖专业英语的学习能够熟练地掌握很多专业英文词汇,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相关的知识,也对以往英语的学习有明显的巩固作用;大部分学生的英语语感以及听译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也明显加强。
此外,学生熟练的掌握水产养殖专业英语对于未来就业也是有非常明显的帮助的,学生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不仅让自己具备该专业所要求的技术技能,同时让自己拥有良好的英语运用、交流能力,成为名符其实的复合型人才。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驻国内市场,学好专业英语更能够让学生多一条就业的道路,成为就业成功的重要助推条件。
五、结语
水产养殖专业在中职教育的各个专业学科中属于技术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专业英语也是一堂系统的具有很强应用性的学科,开设水产养殖专业英语教学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来掌握更多本专业的知识内容,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兴的水产养殖技术。所以,水产养殖专业英语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把握好一个“用”字,在教学的内容中融入“实用”、“适用”的概念,在教学手段上着重强调“用”的技能,让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让专业英语能够体现出实际作用,在水产养殖专业学习过程中发挥效用。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学好水产养殖专业英语,让水产养殖专业英语教学达到既定的效果,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易剑英.中职新生英语专业兴趣养成途径浅谈[J].新课程研究.2008(01):P16.
[2]王志平.水产养殖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14):P25.
[3]钟元春,肖调义,史,陈清华,唐家.关于中职学校养殖专业师资现状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2(06):P20.
关键词:水产动物疾病学 标本库 实验教学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以水生动物疾病的发生原因、病理变化、流行规律、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为教学内容。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应用性。观察教学标本是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教学中重要环节,教学标本缺失和不足常成为限制实验课程开设的关键因素。
一般而言,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与养殖生产实践联系紧密,常受到养殖方式、养殖季节、养殖对象与养殖区域等影响,这给标本采集与制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目前全国尚无专门从事水产动物疾病实验标本制作的商业机构,各教学单位不能通过购买商业标本完成实验教学内容,此外不同单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因此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只能依靠本单位的专业教师制作标本,这样才能满足实验课教学的标本需求。因此,必须加强水产动物疾病学标本库的建设和管理是所有水产院校的面临共同难题。结合近10年的实验教学体会,本论文作者从标本库的建设与管理谈谈自己的体会,以供从事水产疾病教学同行的参考。
一、积极建设,不断完善标本库
根据水产动物疾病学的课程内容安排,可分别建立病原微生物标本库、寄生虫标本库、非寄生性或病因不明的疾病标本库,水产渔用药物标本库和病理标本库。标本库的建设离不开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其中前两种标本库除了要收集大体标本外,还要注意收集病原体标本。
1.拓宽标本采集来源,积累标本
水产动物疾病发生受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养殖模式及防病措施的影响,每个地区或同一地域不同养殖场的水产动物病害的发生情况都不一样,这给标本采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因此多方联系,充分利用机会进行标本采集。
结合本单位的科研情况,积累实验教学标本。实验教学的老师积极与本单位从事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教师联系,充分利用从事科研活动的机会,搜集疾病标本。
利用本科生教学实践,积累教学标本。一般本单位的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学的课程实习安排在湛江周边海水及淡水养殖场,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观察到多种水产动物的病害。通过支持本科生在教学实习环节中制作水产动物疾病标本,既能增加同学们对课程讲授内容的认识,提高大家动手实践的能力。
积极探讨病原体外培养模式、建立实验动物感染模型。通过病原体分离,体外培养或组织细胞培养、实验室人工感染的实验,建立水产动物疾病模型,培养学生从水产动物病体中分离病原体的能力,了解水产动物疾病发生、发展和死亡的过程,加深学生理解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实验室病原体感染的方法获得更多的教学标本。
加强兄弟院校的联系,获得教学标本。加强标本的回收再利用,节约标本。
2.提高标本制作技术,延长标本保存时间
标本采集完后,一般都要经精心制作和加工才能用于教学。目前水产动物病害标本的制作都以保存实物为主,如浸泡标本、干制标本和玻片标本等。
大体标本的制作。对于大型标本制作时,着眼于教学需要,要便于学生观察和教师示教。制作注意事项如下:(1)根据标本大小选择合适的材质透明、耐酸碱的固定容器,容器易宽大,口不易过小;(2)提前配好固定液,固定液的量应是标本总体的10倍以上,一般用4%福尔马林固定;(3)采用先进的制作技术最大限度地凸现病变症状,例如制作时会根据要观察的病症部位,选择是否要剪除鳃盖和腹壁。
病原体标本的制作。细菌、真菌类病原一般分离纯化后,放入冰箱保存。实验需要时,取出培养、染色观察或进行感染实验,也可以染色后做成永久封片,存放于玻片盒。寄生虫则一般可采用4%福尔马林或70%酒精固定,但根据病原体种类的不同,也可采用不同的固定方式。
病理标本的制作。通过组织石蜡切片技术,制作大量多种患病水产动物的病理组织切片标本。通过这些标本的收集与制作,不仅为学生实验提供了更多的观察机会,增加并增强学生疾病的感性认识,也补充了学生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标本的损耗,同时所搜集到的新的疾病标本,为增开新的实验内容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材料。
二、合理使用标本与有序管理
标本制好后应放入标本库的标本柜,标本柜应摆放于阴凉干燥处,避免日光照射。标本入库前可以按疾病类别、标本名称、数量登记并存入电脑,或经图像采集系统采图存入电脑。
大型标本的管理。分类存放于标本展示柜中,贴好标签;现液浸标本需要定期更换液体;干制标本要防潮,防霉变;已破损的标本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玻片标本的管理。玻片标本制作完成后,应标明标本名称、制作日期,然后分装标本盒中,按顺序放入专用教学玻片标本柜内。教学标本观察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掌握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标本损坏。此外,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实验室制度及切片损坏赔偿制度,学生故意损坏标本均应登记赔偿。长久使用教学玻片标本标签易损坏或变模糊,应及时更换。切片久置易褪色,每学期结束时应对教学切片进行清理,及时更换损坏和褪色切片。
近年来在标本来源缺乏情况下,通过管理措施保证教学标本的数量,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保证。水产动物疾病学课程教学标本库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教师们不懈努力,建设种类齐全,管理合理的教学标本库。
参考文献:
[1]陆宏达,张庆华,杨先乐.改革水产动物疾病学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高等农业教育,2001,(6):63-64.
关键词:GIS;淡水养殖;适宜性评价;武清区
中图分类号:S966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9.005
Study on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n Freshwater Aquaculture of Wuqing District in Tianjin Based on GIS
LYU Xiong-jie1, JIA Bao-hong1, OUYANG Hai-ying2, SUN Ying-ze2, WANG Xiao-rong1, LI Feng-ju1, HU Jing2
(1.Information Institute,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Tianjin 300192,China; 2.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Economic,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 Beijing 100039,China)
Abstract: Taking Wuqing district as the research area,the natural,social,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ata which were relative to freshwater aquaculture of Wuqing district were collected, classified, analyzed and concluded.We selected twenty-three factors as evaluation index. AHP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was then applied to calculate each evaluation index’s weight, and to construct comprehensive models for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freshwater aquaculture. A integrated calculation wa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using IDRISI, hence the freshwater aquaculture of Wuqing district was divided into 4 grades in terms of suitability: very suitable, suitable, moderately suitable and unsuitable, respectively. The study provided referenced gist for aquaculture pla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GIS; freshwater aquacultur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Wuqing district
GIS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内陆水域渔业管理和养殖场的选择[1-2]。随后其应用主要集中在沿岸养殖区的选址和规划、养殖环境管理、水产养殖冲突预测、决策支持、数据分享支持等方面[3]。20世纪80年代末期,GIS逐步运用到海洋渔业中。综合目前国内外GIS技术在海洋渔业领域,通常涉及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渔海况数据采集与分析、渔业资源与海洋环境关系、水产养殖选址、渔业资源评估与分析、标志放流、海洋生态系统和渔情预报等[4]。
GIS应用于中国渔业起步较晚,应用的范围还非常有限,主要是进行一些数据、资料的整理工作,并建立相关的统计数据库[5]。多数是用于对海洋渔业环境的评价和渔业资源的评估[6-7],GIS 应用于内陆水产养殖的研究还很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综合信息研究中心与世界渔业中心合作开展了河南省渔业养殖区规划研究。利用GIS技术对河南省池塘养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资源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将其结果划分出适宜等级,以此来确定资源结构的等级,使池塘养殖评价方法数字化,拓宽了评价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9]。
本研究结合武清区实际情况,筛选出23个对当地淡水养殖发展影响较大的评价指标。将研究区域划分为326 500个栅格,每个栅格作为1个基本的评价单元。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武清区淡水养殖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IDRISI进行综合运算。将武清区淡水养殖区域划分为4个类别,即非常适宜区域、适宜区域、一般适宜区域和不适宜区域,以期为水产养殖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域概况
武清区位于天津市西北部,位于东经116°16′43″~117°19′59″,北纬39°07′05″~39°42′20″。区境东西宽41.78 km,南北长65.22 km,面积1 574 km2。武清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同季,热量资源较好。武清区境内水域主要包括河流、池塘、水库和湿地。多年降水量平均值为578.3 mm,年际间降水量变化较大。截至2011年,全区淡水养殖面积为6 176 hm2,是天津市第2大淡水养殖区县;实现水产品总产量54 619 t,产值达65 456万元,均位列全市涉农区县的首位;渔民人均纯收入达14 123.58万元,走在全市涉农区县同行业的前列。
2 评价方法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2.1.1 指标筛选原则 评价指标是指参与淡水养殖适宜性评价的诸属性。影响淡水养殖适宜性的因素很多,在本次武清区淡水养殖适宜性评价中选取评价指标的原则:一是重要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对淡水养殖适宜性有比较大的影响;二是差异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在评价区域内的变异较大,便于划分适宜性的等级;三是稳定性原则,选取的评价因素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四是易获取原则,通过常规的方法即可以获取;五是精简性原则。
2.1.2 指标的筛选 基于以上原则,借鉴中国水产科学院在河南池塘养殖适宜性评价项目中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查阅文献、咨询天津市渤海水产研究所和天津市水产研究所专家、走访武清区水产养殖管理部门、与武清区水产养殖户座谈、赴实地调研等多种措施,对天津市武清区淡水养殖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确定了影响武清区淡水养殖的重要地理、经济、社会等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见表1。
2.2 确定评价单元
以武清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10年)和武清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作为工作底图,在ArcMap中利用Georeferencing模块分别对这些栅格图片进行几何校正和屏幕数字化,得到矢量文件。从武清区土地利用现状图提取河漫滩、湖泊、水库坑塘、滩涂、盐碱地;从武清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提取其它农用地、水域、未利用地、盐田、一般耕地;求交集,得到武清区淡水养殖适宜性评价单元图。
2.3 制作单指标评价图层
在ArcGIS中完成武清区乡镇行政区划图的数字化,得到的Shapefile矢量图层。在Excel中将社会经济数据按照乡镇名称进行整理,另存为DBF文件。将Shapefile矢量图层与DBF文件通过共有字段“乡镇名称”进行关联。利用IDRISI导入Shapefile文件,生成矢量地图,然后根据各个指标转换成栅格数据,制作完成23个单指标评价地图。使用IDRISIIDRISI中Fuzzy模块完成真实值向0-1值的标准化,使用IDRISI中Reclass模块完成数值分级为1、2、3、4,分别表示 “不适宜”、“一般适宜”、“适宜”、“非常适宜”。
2.4 确定权重
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必须确定指标权重。由于权重表明各指标对总体的影响程度,因此,权重确定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因而是评价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大体可以划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大类,两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主观赋权法客观性较差,容易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赋权法可以减轻主观因素的影响,但确定的权重缺少稳定性,不能充分体现指标本身的相对重要程度,有时与指标的实际重要程度相悖,解释性较差[10]。
本次研究考虑到水产养殖评价的特殊性,选用了能够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相结合、对非定量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的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天津市水产养殖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权重,见表2。
2.5 建立子模型及综合评价模型
多准则评价(MCE,Multi-Criteria Evaluation)提供了一种在多重因素、多重标准、甚至相互冲突因素影响下,对一系列可行的方案进行评价和决策的方法[11]。多准则的理论和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早期就有大量的相关文献和专著出版,可以在很多适宜性问题中使用[12]。本研究利用计算得到的各因子权重值,采用IDRISI中MCE模块建立子评价模型及综合评价模型。
3 评价结果
武清区淡水养殖适宜性评价结果见图1,可用于淡水养殖面积为7 839 hm2,共划分为一般适宜、适宜、非常适宜三种,尚无不适宜的区域。
一般适宜的区域较少,涉及13个乡镇(街道),多数位于武清区西部,共817 hm2,仅占10.42%,零星分布在白古屯乡、汊沽港镇、城关镇、大孟庄镇、大王古庄镇、东马圈镇、豆张庄乡、河西务镇、黄花店镇、黄庄街、石各庄镇、王庆坨镇和下朱庄街。
适宜的区域涉及12个乡镇(街道),多数位于武清区中部,共2 486 hm2,占31.71%,分布在白古屯乡、城关镇、崔黄口镇、大碱厂镇、黄庄街、梅厂镇、南蔡村镇、泗村店镇、下朱庄街、徐官屯街、杨村街、运河西街,其中,崔黄口镇的面积最大。
非常适宜的区域涉及3个乡镇,位于武清区东部,面积最大,共4 536 hm2,占57.87%,分布在曹子里乡、大黄堡乡和上马台镇。
总体来说武清区可养殖区域的适宜性整体呈阶梯式分布,即东部(非常适宜)优于中部(适宜),中部优于西部(一般适宜)。
参考文献:
[1] Kapetsky J M,Mcgregor L,Nanne E H.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to plan for aquaculture: A FAO-UNEP/GRID study in Costa Rica[M].Rome:FAO Fisheries Technical Paper,1987.
[2] Kapetsky J M,Hill J M,Worthy L D.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catfish farming development[J].Aquaculture,1988(68):311-320.
[3] 郑晶予.地理信息系统在水产养殖中的发展应用[J].河北渔业,2011(12):55-57.
[4] 龚彩霞,陈新军,高峰,等.地理信息系统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20(6):902-909.
[5] 陈文河,冯波,李冬阳.地理信息系统在海洋渔业的应用[J].渔业经济研究,2005(1):40-45.
[6] 苏奋振,周成虎,卲全琴,等.海洋渔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应用与前景[J].水产学报,2002,26(2):169-174.
[7] 贾宝红,欧阳海鹰,孙英泽,等.基于GIS的天津市淡水养殖适宜性评价[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6):64-68.
[8] 杜宁,杨宁生,孙英泽.基于GIS的池塘养殖适宜性评价——以河南省为例[J].中国水产科学,2008(3):102-108.
[9] 杨宁生,欧阳海鹰,杜宁.利用GIS评估地区水产养殖发展潜力的研究[C]//中国农业信息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大会论文汇编,2007:92-101.
[10] 赵美玲,王述英.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5(6):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