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级护士论文

时间:2023-03-21 17:03:29

导语:在高级护士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级护士论文

第1篇

(一)建筑物广告

建筑是户外广告的有效载体和基本媒介,但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和谐问题。以西安市为例,有些临街建筑完全被广告牌所遮挡,不是立于建筑顶部就是覆盖建筑立面,在同一视角内广告牌规格多样,就破坏了建筑原本的外观与造型,形式美感被损伤,给人零乱无序的感觉,造成了视觉污染。与此同时,建筑物的采光、通风等使用功能丧失,一些残缺不全的广告存在安全隐患。可以看出,户外广告依附于建筑,然而却并没有与建筑的设计统一进行,很多户外广告都是在建筑完成后加上去的,往往不去考虑建筑自身的特点,同时也忽视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导致广告与环境相脱离,彼此之间缺乏整体性与关联性。

(二)公共设施广告

公共设施可以实现城市的功能性,也是户外广告的重要载体,在西安市的经济文化发展中,公共设施户外广告发挥着重要价值。但有一些公共设施商业性广告较多,致使过分突出了公共设施上的广告,削弱了设施本身具有的功能,忽视了人的因素和人的需要;还有一些公共设施建设本身存在问题,没有被很好地利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科学的规划设计。另外,有些广告设置与设施载体结合不当,导致不和谐现象发生,既无法突出广告所表现的诉求点,又破坏了公共设施本身的功能。

(三)店面招牌广告

店面招牌广告是西安市户外广告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形式,从目前整体情况看,西安市街道上随处可见的店面广告牌存在的问题最多,比如质量低、内容差、形式杂、乱、缺乏地方特色等现象突出,尤其是在一些非主干道路的商店集中密布区域,店面广告牌杂乱无章,堆砌现象严重,材料与设置规格上都不统一,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严重影响了所在区域的形象。

(四)夜间照明广告

夜间照明广告给城市夜晚带来了光明和色彩,也保证了在24小时内顺利传达广告信息的功能,但是目前在实际中夜间照明广告大都忽略与城市环境的和谐。西安市有些商业街上的橱窗广告和投光灯广告只顾突出自己,亮度过高,缺乏适当的标准,没有达到较好的视看效果,且照明均匀度差,在夜间感觉极不协调;有些十字路口周边的店面广告运用霓虹灯或电子技术,在色彩上与交通灯混淆,造成了交通安全隐患;还有一些显示屏广告采用多媒体技术,集声、光、像为一体,若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光污染,而且更会造成噪音污染。总的来说,在城市的不同区域或地段,应符合所处环境,取得视觉上的舒适感和真实感。

(五)独立广告

目前,西安市大部分过街天桥多集中在交通拥堵地段,过街天桥两侧被大量的广告牌所遮挡,而且有些广告牌高出人的普通身高,站在桥上几乎很难看到桥外的情况,严重阻挡了人们的视线,走在上面很不安全。另外,独立类广告本身就是一种较分散,较凌乱的广告形式,缺乏控制,很多忽视与周围空间环境的协调。据了解,从2010年开始,西安市新建过街天桥一律不再审批广告牌,对于已经审批且悬挂在天桥上的广告牌,从2010年开始陆续被拆除。

(六)车身广告

据统计,在我国,平均每天有70%左右的人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车身广告在传播方式上是最为积极、主动地出现在受众视野之中,成为一种渗透力极强的户外广告媒体形式。但它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些商家对其一味商业化要求,在整个车体内外布满了大量图案醒目、色彩鲜艳的商业广告,给本来户外广告就超负荷的城市环境又增添了一分担忧,并且行驶在道路中也会一些驾驶者和行人的注意力。

二、户外广告设计与规划管理

(一)户外广告的设计

随着户外广告的迅猛发展,一些相关人员的知识结构已不适应户外广告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户外广告与城市环境的不协调。目前,广告设计人员存在着对城市规划、建筑、环境艺术的不甚了解,忽视了与城市整体环境的相结合,只是一味实现广告“利润”的目的。相反,城市规划、城市建筑等人员认为建筑才是代表城市的唯一,广告只是附加物而已。其实,优秀的户外广告不仅是信息传播的媒介,更是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能给人以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同时,也要与城市整体环境融为一体,达到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而现在的城市规划、城市建筑中户外广告已有合适的体现,有了应有的空间位置,已经把户外广告纳入到城市建筑的整体,但还有其相当大的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去理处理。

(二)户外广告的规划管理

近年来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较快,广告媒体和区域不断增加和扩大,管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缺少统一管辖单位,导致投放没有统一标准。目前户外广告是多头管理,它可以是一种广告媒体,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对象;它也可以是一种构筑物,涉及规划、市容、市政、交通、公路、园林等众多行政管理部门;同时它又是一种媒介,还涉及宣传、精神文明等部门。市、区、街道等各级政府部门及管理部门都拥有管辖权,各自为政。经营单位、产权单位、管理单位过于分散,缺少沟通,造成户外广告市场秩序紊乱。据了解,在2004年西安市公布了修正后的《西安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条例》之后,同年又出台了首部户外广告设置的规划标准。应该严格遵循户外广告设置的管理条例及规划标准,这对西安市今后户外广告的发展有着指导意义。

三、结语

第2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技术

1.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的重要性

由于高层建筑大多都是在城市的中心地段建设,但是其周边的建筑都基本已经建设完毕,在进行深基坑开挖施工的时候就会对周边的建筑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做好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的施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当稳定的土体被开挖以后,想要确保高层建筑的边坡稳定,大多采用的方法就是采用各种支护,才确保基坑四周的稳定。由此可见,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整个高层建筑当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偷工减料,实际施工与施工设计存在差异

在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当中,一般情况下会用到深层搅拌桩,但是在掺和水泥的时候,都会因为掺和量不足而导致水泥土的支护轻度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水泥土出现裂缝。除此之外,在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中,会发现许多偷工减料的行为,一些深基坑挖土会为了确保支护不发生变形而对挖土的程序有所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许多施工人员为了赶进度,就会不按照程序来执行,出现偷工减料的问题。

2.2深基坑开挖不平整、不规则

在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中,常常会出现挖多挖少的情况,这都是因为施工技术人员操作水平不高和操作的不到位,使得高层建筑深基坑所开挖的边坡出现不平整和不规则的情况。当人工修理的时候,又因为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进行深度的开挖,所以导致经常出现超挖和欠挖的情况,由此可见,边坡修理不达标也是造成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

2.3土层开挖和边坡支护不配套

高层建筑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般大型的工程都是安排给施工队伍来完成,这就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协调管理的难度较大,土方施工单位为了抢进度,造成开挖的顺序较乱,特别是在雨天,给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的操作面较少,时间上也不能够去完成支护工作。除此之外,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不具备技术的条件,只是为了追求利润,导致土层开挖和边坡支护不配套,从而降低了施工现场的安全度,使整个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存在较大的问题。

3.深基坑支护的主要施工技术

3.1锚杆技术

岩土锚杆是埋进底层深处的一种受拉杆件,它的一端连接到工程结构内部,另一端则锚固在地层内部。通过对其施加预应力,来承受由土压力、水压力等所产生的结构拉力,以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岩土锚固技术可以使岩土能量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提高岩土自身强度和自稳能力的同时还能很大程度的减轻结构自身的重量,既减少了工程材料的浪费,也能保证施工的安全性,能从整体上为工程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锚杆技术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可采用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按锚杆机理分为粘结型锚杆、摩擦型锚杆、端头锚固型锚杆及混合型锚杆等等。 近几年,锚杆技术已经在我国的城市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2逆作法施工技术

逆作法施工技术主要分为“封闭式逆作法”和“开敞式逆作法”。是以地面一层楼的楼面结构是封闭还是敞开为依据的施工方法。“封闭式逆作法”可以从地面上或是下同时进行施工,而“开敞式逆作法”则不能做到这一点,只能够由上而下的逐层进行施工,待上部施工进行到若干层后,地下各层的基础工作也将全部竣工。逆作法主要适应与城市建筑中的高层建筑施工,它能够在施工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在基坑施工时,通过地下结构自身的支护能力,也就是利用地下结构的桩、柱、梁、板作为支撑,既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还能保证其稳定性。逆作法的工艺原理是:首先沿着建筑物的地下室轴线或者其他支护结构,给建筑物内部的柱子或是隔墙相交处等相关位置进行浇注或是打下支撑柱,将其作为施工期间底板的荷载支撑,然后逐层向下进行开挖土方和浇注结构的工作,直至底板封底。地面一层楼面结构的完成为上部的结构施工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可以上、下一起施工。

3.3基坑支护监测

基坑支护的监测工是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基坑支护的检测内容主要是主供水管及静压桩与支护交叉的施工安排。在对施工进行监测时,一定要根据施工的进度,分层分段的严格检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问题,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高层建筑的基坑支护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是通过施工中基坑支护的质量监测来提高基坑的刚度和稳定性。在高层建筑基坑施工,如果施工方法不当,施工质量存在问题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事故,例:基坑结构发生变形,土体结构发生沉降现象,支护产生隆起或裂缝;这类质量问题都会对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基坑支护施工时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质量监测,根据基坑开挖期间监测到的数据来对比岩土变化,设计预期性变化,全面系统的对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并掌所致移位变化的方向、大小、变化幅度,做好警戒标准,以防止事故的发生。深基坑支护结构工程监测的主要内容有: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支护结构沉降和裂缝;临近建筑物、道路的沉降、倾斜和裂缝;基坑底隆起的观测等。以上监测除每天进行目测之外,一般每8m~16m设一个监测点,关键部位适当加密,开挖后每天监测2次,位移大时应适当加密。

4.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1雨季挖土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基础底板后浇带的分布状况决定深基坑的主要施工环境有八个,建筑中的每层土都必须按照先东、西,后中间的开发的顺序进行施工,而且要由南向北推进,最终在深基坑的北边中部收尾。在雨季时,基底土层会出现橡皮土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施工人员要在基地上铺设合适厚的碎石并且夯实,让表面土结实。开挖基坑时如果出现流沙河,首先要在流沙的局部使用重石,来稳定流沙,进而减少动水压力,与此同时要加施工速度快速度,迅速开挖基坑。其次,在此土体部位使用一些手段,保持水流压力朝下,让土体处在平衡稳定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迅速施工。施工前要确保雨季施工的每个环节安全,从而防止边坡塌方,全面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

4.2围护结构的监测

在检测时首先确保围护结构完整性及其强度。如果是把灌注桩作为支挡结构,对桩身缩颈、夹泥、断裂、离析等缺陷程度以及缺的陷部位用变动测法检测。如果是以旋喷桩、水泥搅拌桩作为支挡结构,检测桩身强度以及其均匀性时使用变法或轻便触探法进行检测。其次要做好对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深基坑刚开挖过程中,每隔2-3天时间段内进行监测一次,并且监测要伴随开挖的整个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监测次数。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能够直接体现围护结构的变形,是深基坑监测工作中的重点。

5.结语

高层建筑工程中深基坑的支护施工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相关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设计规范以及后施工的程序进行施工,并且对工程要做到边施工边监督。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时刻严格加强对深基坑的施工控制,确保深基坑施工按照相应规范顺利进行,高质量的高标准的完整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第3篇

论文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实施层级管理的效果。方法 通过建立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制订岗位职责,并且制定有效的排班系统,以此对手术室护士进行有效的管理。结果 手术室护士的护理服务质量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得到明显提高,通过这样的管理,让护士本身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保证了手术室护理的工作安全度。结论 实施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可利用有限的管理条件和资源,优化手术室护理专业的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当前医学层级管理中,各施其职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建立护理人员的层级管理制度显得十分必要,其一方面可以根据护理人员的能力等级设定不同的管理层,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护理人员能够享受不同的工作权限和待遇,可以更好的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满足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病人的需要,确保护理质量。

对手术室护士实施层级管理,是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可以让手术室的工作落实到人,让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相应的职责, 这样一来,在手术中,我们就可以使每例手术能够安全、快捷、有序的进行,同时,也可以让患者接受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那么,针对于现在的状况,如何对手术室的护士进行分工才可以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我们做出了以下的分析。

1 运作小组的组成

手术室护理专业护士层由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组成。

2 组成员的作用

2.1 护士长 。

在层级管理中,作为手术室护理团队的核心人,是整个手术室工作能否正常运行的组织者和安排者,一方面要提出手术室护理工作目标,落实各项职能,提供资源,促进全员参与,另一方面,作为护理工作管理者,还应亲自检查绩效,组织实施与改进,落实工作,用自身的领导作用带动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努力的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确保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2 高级责任护士。

高级责任护士作为工作中的领头人物,通常由资历高且工作经验丰富,业绩出色、熟悉医院管理状况的人员担任。高级责任护士在一个组织内对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和改进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作为高年资的护理人员来说,其在工作中一般都起着领导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手术室工作的运行起监督作用;对手术室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起参谋作用。同时,在质量管理方面起沟通领导和群众之间的渠道和纽带作用;起内外接口的作用;在质量体系的有效实施方面起事实作用。

2.3 初级责任护士。

作为手术室专科护士层中资历最低的一层,是手术护理专科的小组成员。需要高级责任护士的指导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服从组织机构分工,从基础做起,认真学习各项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轮转期间按阶段由浅到深参与专科小组的日常手术配合,并参与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工作,处理护患关系,互相监督小组成员工作等。并且在高级责任护士和护士长的协同安排下完成岗位职责。

3 实施效果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分层管理,有效的实施护士层级管理模式以后,医院的手术室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包括手术物品准备、术中配合、感染控制、急救技术、病历书写等质量考核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在工作质量上实现了极高的跨度,以此带来的病人满意度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分层管理,使得工作更加的具有系统性。护士长把握护理队伍建设发展的方向,制定专科护理工作目标,革新护理服务理念,重点加强对高级责任护士的管理,充分挖掘高级责任护士的主观能动性。高级责任护士作为手术护理团队的中坚力量,对科室管理链起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对手术医生提出的建议及需求能及时解决,参与制定各种手术配合流程指引,设置培训计划,掌握下层级护士的专业成长状况,根据每一位小组成员的专业能力给予不同的系统培训及指导。初级责任护士在上级护士的带动下接受系统的手术室专科培训。掌握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了解手术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提供系统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以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同时,手术室护理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可以让其按级别上岗、责任到人,使每一名护士均能在团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成就感。

4 总结

总之,通过对手术室护士的分层级管理的实践和探索可以看出,通过一系列措施后,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上已经小有所成,一方面是较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及专科医生的满意度,让手术室专科护士在层级管理中的作用得到明显的体现,发挥每一个护士在护理团队中的作用,激发了努力工作的热情,同时也转变了服务理念,将以前的对待病人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服务水平,提高了病人的满意程度;而对于一些资历较高的护士来说,通过这样的分工,更加强了他们的责任心,从而担负起带领及指导初级护士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其工作的潜能,临床经验丰富和护理专业知识全面,也让他们在工作中充分的加强人际沟通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好的去解决问题,对工作充满成就感的同时,也为年轻的护士起到带动的作用,并创造更加安全规范和轻松的工作环境,确保其护理的质量。而对于护士长来说,作为手术室护士团队的领导者,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指导者和手术室管理的核心人物,起着带动全局,影响全局的作用,是手术团队能够正常有序运行的关键。由此,这也就对当前手术室各层级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个岗位各施其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安排每周工作重点,锻炼思维及提高总结能力。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应当注重自身业务素质能力的培养,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要善于积累工作经验,在危、重症病人及特殊病例的护理实践和对下级护士的指导中获得锻炼及成长,充分发挥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让患者满意、让整个手术团队满意。

参考文献

[1] 汤秀云,汤银惠,许志军.层级管理在手术室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2010,16,9,100—101.

[2] 林岩,潘丽芬,谭淑芳,彭刚艺.手术室专业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阶段性效果评价[J].护士学报,2010,17,03:044.

[3] 叶灵芝.层级培训在手术室护士培训中的实践[J].全科护理,2010,08,13:323.

第4篇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医院中分级护理医嘱的现状及医生和护士是否认同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及有无能力参与。[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科室的10名护士长和8名科主任为访谈对象。[结果]8名护士长不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医生认为分级护理医嘱没有疑问;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问题,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不过7名医生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表示质疑,6名护士长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在参与方式上,8名医生和7名护士长认为医护合作是比较理想的决策方式。[结论]对于分级护理由谁决策的问题上,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而医生则采取默认态度,不过对护士的能力表示质疑,而大多数护士认为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医护合作是医生和护士都认为比较理想的方式。

分级护理,又叫等级护理,1956年由张开秀、黎秀芳前辈倡导提出,是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分级护理标准和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分级护理在规范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执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专家认为分级护理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应由护士在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1-4]。为了调查医护人员对这一观点的认同情况,于2007年6月—2007年8月对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进行了访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科室10名护士长和8名科主任为访谈对象。收集资料采用面对面访谈法,访谈前向受访者详细说明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方法,获得理解和同意,讨论并选择适当的访谈时间和地点,并承诺用编码替代姓名,以保护隐私;访谈时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变化,并认真记录。时间在30min左右,每例进行l次或2次;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内容,按照N1~N14和D1~D9依次给每位受访者(护士和医生)的访谈记录编序并建立各自独立的文档。

1.2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称、职务等);您对分级护理医嘱现状的认识;您认为护士是否可以参与分级护理;您认为护士是否有能力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访谈中视具体情况和个案的情绪适当调整内容和数量。

1.3统计学处理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判断,利用均数、标准差等指标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推断。

2结果与分析

2.1访谈对象一般情况护士长年龄41.8岁±5.1岁,工作时间21.4年±5.9年,中级4名,高级6名;医生年龄44.5岁±2.5岁,工作时间21.9年±2.8年,高级8名。经统计学比较,两组年龄、工作时间、职称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受访者对分级护理医嘱的争议①8名护士长不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有的病人危重不下一级护理,有的不重反而下一级护理”;医生认为下的分级护理“没有什么疑问”,只不过“有时候护士提出应该改”“有的护士说不对,让我们改”。②医护对分级护理认识的角度不同。护士认为“医疗与护理关注的角度不一样,比如一压疮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从护士角度是一级护理,但是病人病情平稳,没有潜在危险,医嘱下为二级护理”;有的医生坦言“不了解分级护理,下达分级护理只是根据医生的经验”或者“从护士那里学的”,认为“病情重的一级护理,较重的二级护理,不重的三级护理”。

2.3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5名护士长认为可行,认为“护士最了解病人”“护士认真,更敬业可以做得更好”“由护士下,护士长更专业一些”,在决策方式上,7名护士长认为与医生合作比较好。但是也有5名护士长认为不可行,因为“护士没有能力”“病人听医生的”“医疗环境不好,不愿意承担风险”“护士长、主管护师可以下,但是晚上、周六、周日,有的小科室不可能安排有经验和无经验的护士共同工作,就是说这个时候,没有人下分级护理”。

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认为“也行”或者“可能可行”,认为“如果让护士参与进来,或许比现在让医生单独下好一些”“有能力的也可以,省点事”,但是强调“大医院可行,基层医院不行”;也有医生认为“谁下都无所谓。关键是病人没有问题,不投诉就行”;在护士参与决策方式上,8名医生认为是医护合作,但是“医生为主”;有的医师认为“如果让护士独立做,恐怕不行,因为护士对疾病认知与知识水平有限,如果排序,认为是医护合作>医生>护士”。[

2.4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讨论6名护士长认为护士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护士受过正规教育”“护士比医生更了解病人,护理上的一切可以由护士做主”,但是多数护士认为“与知识层次、工作经验有关”“需要是一定资格的”“护士长一般可以,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护士还可能有能力”;在护士没有能力的原因上,护士认为“大多数护士学历低、经验不足”;“聘用护士多,流动性大,继续学习的动力不大”“护士常常转科,在一个固定科室的时间短,病情改变的判断能力较弱”;“护士有学历而尚无承担此任的相关能力”。7名医生对护士下分级护理的能力表示质疑,认为“综合护士素质、学历、待遇等问题,护士可能没有能力,特别是聘用护士的能力差,而且护士总是轮转,不像医生对病人那么了解,如果护士不轮转,由2名或3名护士照看1例病人,对病人的病情很了解,护士也有能力决策”“护士对疾病判断程度不如医生,主要是知识缺乏”,有的医生认为“需要以一整套体系完善后才能有能力,如教育”;但是有的医师认为“有经验的护士也有能力,老护士观察病情也行”。

3讨论

由结果可知,多数护士不很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与毕慧敏等[3]、李风莲[5]的结论,说明护理级别决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问题上,由访谈结果可知,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而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持默认态度,该访谈结果并不否认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与王旭梅等[6]的结论一致,与肖小文[7]、韩淑芳[1]、毕慧敏[2,3]、王芳等[4]的观点一致。在决策方式上,由结果可知医护合作是比较理想的决策方式。

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能力的分析上,由访谈结果可知,大多数护士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尽管大多数医生对其能力表示质疑。王旭梅等[8]从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我国医院护士的发展现状等各个角度分析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理论上认为,护士是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的,但是该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该结论只是在访谈的基础上得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论证。

参考文献:

[1]韩淑芳.谈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1994,9(4):184-185.

[2]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94-1395.

[3]毕慧敏,吴箭,史雅轩,等.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6A):966-968.

[4]王芳,乔巨峰.护理专业自主性发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17-419.

[5]李风莲.内科护士巡视病房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7,22(21综合版):10-11.

[6]王旭梅,韩世范.对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认同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2A):317-318.

第5篇

当你想上学读书的时候,有人送你进了学堂。

当你想得到奖励的时候,你得到了作业本、铅笔、钢笔、奖状等。

当你想唱歌的时候,老师教会了你唱歌;当你想上台演出的时候,你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小学学区的文艺汇演。

当你想顺利升入初中的时候,你来到了附近的初中就读;当你想考上高中的时候,你进入了理想的高中读书;当你想走出农门,成为吃国家粮的工作人员时,你有了一份稳定的职业——护士职业。

当你想继续提高学历的时候,你通过成年高考、自考,陆续取得了理想的大专、本科文凭。

当你想跟医生一样在同等条件下晋级时,你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初级到中级,再向高级攀登。

当你想用自己的行动带领同行姐妹加入省护理学会时,你的同行姐妹积极响应陆续加入了省护理学会。

当你想走出医院,与全国各地的老师和同仁一起交流讨论时,你克服一切困难,写论文、请求领导支持、参加会议并认真记录,回院之后将听课笔记整理成文并向本院护士讲课。你希望每一次开会都有收获,把收获分享给需要的人们。

当你遇到疑难病人的时候,你想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帮助病人解决痛苦和困难。你通过订阅杂志、报刊,不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技能,得心应手处理了许多护理难题和医患矛盾,降低了病人的各种损失,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

当你想通过网络发挥余热,把爱心和热情奉献给需要的人们时,你利用业余时间,尽心尽力,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把现实与理想结合起来,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你不仅结识了众多的良师益友,而且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你已经从自我走向外界,向更多的人群靠近,愿意为大家奉献爱心,发挥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你不会忘记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你的根深深地扎在中国大地,你的生命乃至一切都与这根联系在一起。中国人就应该有中国梦,你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白衣天使。

当你第一次踏进解剖室闻到刺鼻的来苏味时,你差点晕倒了,有的同学已经晕倒了。你没有退却,只想探知那未知的血管、神经、肌肉、骨头、脑髓及五脏六腑到底是什么样,为什么人会得病,又能治好病?

当你知道南丁格尔的名字时,你多么想自己有一天象南丁格尔一样亲自护理病人。从枯燥无味的课堂,到从自身练起的各种操作,再到医院跟在老师身后看着真正的病人得到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再到自己独立在病房穿梭,处理各种各样的病人……

一晃眼,三十年即将过去,你的梦想实现了吗?

当你想得到病人极其家属的理解尊重时,你得到了。你的微笑和认真负责,赢得了所有病人的赞赏,成千上万的病人极其家属在你面前,都是你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你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不管严寒酷暑,不管上班休息,随喊随到,从无怨言。你把委屈吞入肚里,在一个人面对五十多个住院病人的时候,你把医生和病人家属当作了助手,把家人放在一边,把脾气发在家人身上,因为家人知道你的心思,为了别人顾不了自己。即使精疲力尽,倒在病房,你也会说,当护士就应该坚守病房。

当同事改行,并且劝你改行的时候,你义无反顾坚守护理岗位,任凭周围人的挖苦和嘲讽,任凭家境贫寒和职业地位低微的考验。你就是这样认准一个理: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越是人们不愿意干的事情,社会越需要人干。人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勤快与懒惰之分。辛苦钱,万万年。反正,你有理由说服自己爱岗敬业,也有理由驳倒别人的观点。就这样固执,就这样脚踏实地,你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路——当一辈子护士,把思想和言行结合起来,做一个能说会道,能写会做,把工作当快乐,尽心尽力为他人服务的人。

第6篇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基层管理者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某三甲医院的62名基层护理管理者进行调查。结果:基层护理管理者的护理科研的态度与认知均分为4.12±0.48;科研能力均分为1.83±0.44,影响护理管理者从事护理科研工作的主要因素有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和精力(83.3%),单位不够重视(85.5%),缺乏统计学知识(80.6%)等。结论:基层护理管理者的护理科研的态度与认知偏高,科研能力中等偏低,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护理管理者科研水平。

关键词:基层护理管理者;科研能力;科研态度与认知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086-03

护理科研是推动护理学科发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护理科研能力是世界范围内护理专业所要面临的挑战。护士长是基层护理管理者,不仅要完成病区的护理质量管理、业务技术管理等工作,同时要参与护理科研工作,她们的科研能力的高低会对护理科研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护理基层管理者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等的调查,探讨其科研能力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在职的基层护理管理者共62人。入选标准为从事护理管理工作1年以上,自愿参加本研究。

2.方法。①调查工具。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资料:年龄、职称、学历,是否参与本科生毕业论文带教等;2)对科研工作的态度和认知情况调查,包括护理科研对护理学科、临床护理工作、护理质量的提高和对个人的作用等方面,有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非常重要=5、重要=4、一般=3、不重要=2、非常不重要=1);3)对科研能力调查,包括选题、科研设计、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统计分析、论文写作能力等12个条目,评分方法为完全掌握=3、基本掌握=2、没有掌握=1;4)制约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开展科研的因素,为多选题。②调查方法。说明本次调查的意义,取得被调查者同意,采用无记名形式发放问卷65份,回收65份,剔除不合格问卷3份,实际有效问卷6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4%。③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分析采用χ±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以P

二、结果

1.基层护理管理者的基本情况见表1。

2.基层护理管理者的科研态度与认知和科研能力现状。对62名基层护理管理者调查,其对护理科研的态度与认知偏高,均分为4.12±0.48;科研能力偏低,均分为1.83±0.44,在科研能力项目中均值较高的为论文写作能力(2.05±0.59)、收集资料能力(1.90±0.62)、选题能力(1.89±0.60),较低的为科研设计能力(1.73±0.71)、统计分析能力(1.60±0.61)。①不同年龄、职称、学历、是否指导护生科研训练的基层护理管理者科研态度与认知情况的单因素分析见表2。

#:不同学历的基层护理管理者对护理科研态度与认知存在统计学差异,经过两两比较,本科与大专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

#:不同职称的基层护理管理者在科研能力存在统计学差异,经过两两比较,主管护师与副主任及以上护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

3.制约基层护理管理者开展科研的主要因素见表4。

三、讨论

1.基层护理管理者的科研态度与认知情况现状。通过调查,护理管理者对护理科研在护理学科、临床护理工作、护理质量的提高和对个人的作用等方面都有较清晰的认识,均分在4分以上,与董旭婷[2]的调查结果相似,说明随着高等护理教育和护理学科的发展,以及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护理人员对护理科研的态度与认知均有很大的提高。

2.基层护理管理者的护理科研能力现状。科研能力是指掌握一些文献检索、科研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学方法及撰写论文的知识和技能。科研能力是衡量护理高级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护理科研水平的提高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基层护理管理者科研能力中等水平,均分在1.83,其中相对较好的能力为的为论文写作能力、收集资料能力、选题能力,较低的为科研设计能力、统计分析能力,这与王欣鹃[3]、赵梦遐[4]等的调查结果相似。

3.制约基层护理管理者从事护理科研的因素。通过调查发现,制约基层护理管理者从事护理科研最主要的原因为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和精力(83.3%),单位不够重视(85.5%),缺乏统计学知识(80.6%)),学科国内外发展不了解(79.0%),缺乏科研知识和能力(74.2%),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72.6%),与于荣辉[1]对临床护士科研现状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反应出我国目前临床护理科研的实际情况。因此,如何保证护理管理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护理科研工作是医院管理者要想提高护理科研水平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护理管理者因为职务的因素,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促进科研工作的进行,因此加强护理管理人员护理科研能力的培训,重视护理人员科研的需求,提供更多的学习和申报课题的机会等,都有利于基础护理管理者投入更多的精力从事科研工作,推动护理科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荣辉,丁炎明,朱赛楠.761名临床护士科研现状调查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12,12(6):47-49.

[2]董旭婷,赵梅,王维利等.安徽省护理管理者数量统计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护理管理,12,(1):34-37.

[3]王欣鹃,任蔚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科研能力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12,27(20):19-21.

[4]赵梦遐,孔令磷,朱利敏.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调查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15,15(4):283-284.

第7篇

关键词: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62-03

ICU是危重症病人集中监护和治疗的重要场所,病人的病情复杂变化快、医疗设备多进口医疗设备集中、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因此对ICU监护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CU监护人员能力的高低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病人的转归[1]、科室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因此ICU监护人员的能力培养是ICU护理管理的重点工作,其中又以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为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对我国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概念、现状进行综述,思考ICU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方式。

1ICU护士核心能力的概念和内涵

护士的核心能力是个人、职业、专业能力结构中最为重要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是护理教育者应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所需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2]。护士的核心能力又可称为核心胜任力[3],是指ICU护士所具备的能够胜任ICU工作岗位要求的一系列知识、技术、能力和心理特质[4]。乔安花等经过文献回顾、理论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了ICU护士胜任力结构理论框架,ICU护士核心胜任力构成要素包括四个方面:专业知识(包括监护理论知识和专业相关知识)、专业技术(专科护理技术和医疗仪器使用)、专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心理特质(责任心、情绪稳定、慎独精神、服务意识和压力应对)[3]。

2国内对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方式的现状

目前,国内对ICU护士核心能力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培养模式也没有一定的标准,现阶段对ICU护士的核心能力培养主要有以下方式:

2.1以临床带教的方式培养。对于ICU护士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上主要的模式还是以“师带徒”式的临床带教方式。这种方式培养的临床护士可暂时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但只能停留在临床实践的表层,无法对ICU护士所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这种方式所培养的护士也受带教老师自身能力的影响较大。

2.2通过的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制度对护士进行培养。2005年,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至2010年,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包括重症监护、急诊急救等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培养一批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我国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湖南等省市已经实施了ICU专科护士的资格认证制度。实行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一般模式为:具备2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才有资格申请ICU专科护士培训和资格认证,参与培训的学员必须修满规定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一般为一个月的理论授课加两个月临床实践)并通过严格综合考评(考评内容包括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和论文书写三部分)方可获得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但当前的认证培训对象主要为在岗的ICU护士,对于新入的ICU护士并无认证资格要求,部分新护士甚至无临床工作经历,这与国外的认证岗前要求差距较大。虽然部分省市实施了认证培训,但由于国内对专科护士的概念界定不清,导致其要求和培训不尽相同[5]。

2.3通过各级别的培训和进修。ICU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需要高素质的护士,应培养全面的、综合的、应变能力强的全能护士。由于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还未设置ICU专科人才的培养课程,ICU护士的培养都是在岗培养。我国临床上不断增加的病人需求使得ICU护理人力资源医乏,一段时间内边实践边学习的培训模式是切合实际的,被国内大多ICU管理者所采用[6]。在岗培训的内容包括护理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专业理论和技能、仪器的使用,ICU感染的控制等[7,8],在岗教育的形式有院内轮训、科室培训、院外进修、学术讲座。

3对ICU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

3.1加大培训力度。成守珍等通过对我国16家三甲医院的ICU护士专业需求的调查中发现所调查的护士中曾经接受过ICU系统培训的仅占37.6%,其中以科室带教为主的培训为主,只有一小部分护士参加过省市级或国家级较大型的培训班[9],说明相当一部分护士进入ICU后没有接受系统的规范化的培训,在以后的培训中应重视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根据各地和各个医院的实际情况尽量让ICU护士在接受科室培训的同时能参加省市级和国家级的一些较大型的培训班,使其能够接触到一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技能和学科理念以提高其核心能力。不同学历、年资、职称的护士的基础、专业水平、学习能力和培训需求都不一样,在培养方式上要根据不同的培训需求制订不同的培训课程,分层培养。还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如网络、光碟、多媒体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3.2在临床带教中需采用灵活教学模式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哈佛大学有句名言:“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异,不是知识也不是经验,是思维能力。”重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医学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医学专业人员的临床综合能力。因此,ICU专科护士临床思维能力是推进护理专科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护理专业化教育的紧迫任务,是临床教师探索的永恒主题,也是培养护士核心能力最重要的方面。要想促进ICU专科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发展,就应在ICU临床带教中加强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临床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挖掘教学素材,去设计思维的发散点。比如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临床实践中遇到问题引导护士进行思考和文献查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训练,让学员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产生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思维活动,培养学员应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探求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可使学员提高自学能力,还可激发她们的思维灵感,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将大有裨益。因此,思维训练必须是有设计的、有内容要求的、有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的训练,把模仿再现性学习转为有意识的让学员主动领悟的思维方式,使学、思有效地结合[10]。

3.3规范ICU专科认证。实行ICU护士专科认证制度是培养ICU护士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虽然部分省市实施了认证培训,但是各地的培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考核的指标,培养的ICU护士的能力水平也存在差异。 现状当务之急是采用大样本调查和专家论证方法获取我国ICU护士人岗匹配的本底资料,分析不同等级医院对专科护士的需求特点、素质要求和使用范围,确定合理的专科护士编制比例、使用方法和执业标准。借鉴国外经验,设置培训课程,确定理论与实践的学分比例,出版规范化的统编教材,对师资和培养基地进行资格认定,建立专科护士资格认证考核题库,研制常用监护技术多媒体操作模块,确定理论与实践的考核评分标准[11]。

3.4加强对ICU护士教学能力的培养。ICU护士尤其是教学医院和培训基地的ICU护士,充当者临床带教老师角色,对各类实习护生、进修护士的临床教学任务较多,但多数ICU护士没有接受过有关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规范的训练,也缺乏护理临床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指导。这是教学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应当适当安排教学理论培训,综合考虑受教育者的不同背景,在多次的讲课、示范等教学实践中逐步提高教学技能、表达能力[12]。

3.5培养ICU护士的科研能力和英文能力。张会芝等的调查研究发现ICU科研设计和论文写作能力成为ICU护士最为需要的综合能力培训项目[13]科研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护士个人发展的能力之一,同时护士的科研能力也可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医院护理管理者可适当安排科研能力的培养课程,同时ICU护士也可在临床护理专家(clinic nurse specialists)CNS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工作,促进科研能力的提升。

3.6采用分层管理的方法提高ICU护士核心能力。分层管理是现阶段所倡导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将人员按照能力分为不同的层次,形成能级管理的梯队。焦丹丹等报道根据ICU护理人员的职称、学历和工作能力将护理人员分为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建立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管理模式,比较分析分层管理后的效果,发现实施分层管理后,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提高了团队协作效率、护士的管理能力、个人的素质,说明分层管理模式极大培养了ICU护士的核心能力。因此在ICU护士的管理中可考虑引入分层管理来加强对护士能力的培养[14]。

3.7培养ICU临床护理专家带动护理团队的发展。CNS属于高级执业护士,是在护理的某一专科或专病领域,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有丰富临床经验,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高级护理人才。其主要职能是:①临床护理服务职能,为病人进行健康评估,针对患者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做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措施,预测护理效果。②教育职能,主要承担监护技术的培训和教学工作,对专科护士进行带教和指导,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③顾问职能,为ICU医疗小组成员和其他专业人员提供监护信息和建议。④研究职能,针对ICU护理中的疑难问题和有倾向性的问题确立科研课题,并通过研究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护理效率。⑤管理职能,直接参与ICU管理委员会的监护管理工作,考核评价护理质量,尤其注意对护理结果管理的评价和社会效益的评估等[11]。培养CNS可带动科室的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可加强对护士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可增强护理队伍的科研能力。护士在CNS榜样的作用下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能力,因而能促进其核心能力的发展。

3.8重视全方位的培养。21世纪医疗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培养具有科学脑、人文心、大健康观念和具有全球视野的医学生[15]。我们说的培养ICU护士的核心能力和这个大观念是吻合的。ICU护士的培养也不能局限在岗位技能的培养上,而是要注重ICU护士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可借鉴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全人护理”的培养理念,培养“品格与才能并重、关怀与护理同行”的ICU护理专业人才,增强护士的职业自豪感和奉献精神[16]。针对ICU护士面对的病人病情复杂多变、工作强度大和作息时间不规律而心理压力大的问题,让ICU护士能参加一些心理减压活动和讲座,提高护士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以饱满、稳定的情绪投身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ICU病房的特殊性质决定了ICU护士必须具备核心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护理管理者应该关注ICU护士的核心能力培养,采用多种培养方式提高ICU护士的核心能力,促进ICU护理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Kendall-Gallagher, D. and M.A. Blegen, Competence and certification of registered nurses and safety of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Am J Crit Care, 2009. 18(2): p. 106-13; quiz 114

[2]蒋海兰.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2007,中南大学

[3]陈燕华,唐瑞,王英.我国护理核心能力与核心胜任力的概念、内涵指标及框架评价分析.护理研究,2011.25(13):第1214-1216页

[4]乔安花,席淑华.ICU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7):第13-17页

[5]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思路与实践.护理研究,2005.19(23):第2069-2070页

[6]虞献敏,廖燕,田永明.ICU护士在岗培训效果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5):第67-68页

[7]钟爱民.ICU护士分层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4):第20-22页

[8]ICU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对护理质量的影响.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6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2009.中国新疆乌鲁木齐

[9]成守珍等.16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护士专业培训需求及影响因素.护理学报,2008.15(9):第21-23页

[10]王欣然,李淑迦,韩斌如.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护理研究,2006.20(20):第1790-1791页

[11]黄津芳.ICU高级护理入才培养与发展思路.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4.11(4):第25-27页

[12]张艳等.北京地区部分ICU护士专业能力现状调查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2):第1077-1079页

[13]张会芝,史艳菊,吴雪.ICU护士专业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护理研究,2009.23(3):第193-195页

[14]焦丹丹等.分层管理在提高ICU护士核心能力中的应用.当代医学,2011.17(26):第115-116页

第8篇

【论文摘要】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涉外护理人员作为技能型紧缺人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疗市场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教学实践,尝试和探索涉外护理专业护理英语教学的有效模式,以推进护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如何有效解决目前涉外护理专业护理英语教学质量不高、缺少规范、特色不突出,学生不重视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培养合格的高级涉外护理人才,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好的为国际市场服务。

1.形势与现状

1.1 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形势严峻

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一方面是国际护士市场出现了紧俏的行情,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形成了对护士需求新的快速增长。就美国而言,由于护士的奇缺,致使目前美国的很多医院无法正常运行。根据美国卫生部(HHS)护士局的研究,由于美国的人口老化以及医疗机构的改革,而新增加的雇佣护士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造成对护士的需求持续增加,到2020年美国注册护士的短缺量将达到50万人[1]。另一方面是国内护士市场与进入中国的外籍人士同步快速增长,因此对涉外护理人才的英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必须熟练掌握护理专业英语和业务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从业的基本标准和必备素质。同时也给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1 生源英语水平普遍偏低。由于高职高专的招生入口标准不高,生源中既有应届初中毕业生,又有往届的中专生,英语成绩普遍偏差,程度参差不齐的问题更为突出。特别是近年来,规模化扩招后,学生英语水平呈现整体降低的明显趋势。一方面给原有的教学增加了新的难度,使传统和常规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是学生基础差,很难适应目前较高的教学要求,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放弃英语学习。 1.2.3 教学目标不够规范。由于涉外护理专业护理英语教学起步晚,其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标准和规范还在不断完善中,特别是与国际护士教学的接轨尚有较大差距,对提升学生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实用化的英语能力的支撑不够。 2.对策建议

2.1 改进涉外护理招生制度。涉外护理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发展潜能,如果在招生中搞一刀切,就不能保证生源达到与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所需要的基本要求,对后续教学形成障碍。所以,今后在招录涉外护理考生时,外语考试成绩应作为一项录取的一项硬指标,除考生总成绩达到录取线外,外语成绩合格才能录取,切实把好考生入口关。

2.2 强化教师英语知识培训。从涉外护理教学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制定长效培训教育机制,为教师提供后续教育保障。一则提高涉外护理英语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二则为护理教师提供英语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综合教学和管理能力。这样才能扭转教师被动教学的局面,保证教师及时完成英语专业知识的更新,并具备应知应会的英语知识,达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涉外护理人才的目标。

2.3 进一步规范教学与管理。加强与国际护士教育的接轨,建立健全标准化、规范化的涉外护理英语教育体系,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和责任,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有序开展,提高涉外护理英语教育与管理的水平。

第9篇

1.中医护理本科生毕业实习质量自评问卷的研制

2.中医本科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3.提高中医毕业实习生综合素质的尝试及思考 

4.对西医院校毕业护理人员进行中医传统技术培训的效果

5.中医临床型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电子病历与中医毕业实习生病案书写问题刍议

7.中医院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改革在毕业考核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8."导悟式教学"在西医院校毕业新护士中医理论与技能培训中的运用效果研究 

9.高职高专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思考——毕业顶岗实习生及其实习单位问卷调查分析

10.加强过程管理,提高中医专业七年制毕业论文质量

11.中医妇科毕业实习带教方法探讨

12.中医本科生毕业临床考核方法的改革与效果实践分析

13.中医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及建议

14.中医护理本科生毕业实习模式的构建

15.OSCE考核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毕业考核中的实施 

16.中医儿科毕业实习带教探讨

17.世界针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首届国际传承班在京毕业

18.对中医函授生毕业临床实习之管见

19.关于中医儿科本科学生毕业实习的几点建议

20.中医专业七年制毕业临床技能考核的改革与实践

21.“中医针灸”首届国际传承班学员毕业

22.中医儿科毕业实习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讨

23.我们是怎样带教中医护士毕业实习的 

24.振兴中医事业 广开人才之路——天津市首批高教中医自学考生毕业

25.辽宁中医学院函授大学中医医疗专业八七届毕业典礼在沈阳举行

26.我校中医专业毕业考核实践探索 

27.中医研究院83名毕业研究生首批获得医学硕士学位

28.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2014年博士毕业盲审学位论文查新项目统计分析

29.《中医内科学》毕业考核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30.中医专业学生的毕业考核指标和方法

31.85级中医班中医诊断学毕业考试试题质量和成绩分析 

32.586例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聚类分析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33.从辩证的视角看中医科学性问题争论  

34.关于改革中医专业本科生“毕业综合考试”的构想 

35.浅析中医跨文化传播 

36.本院中医专业78级学生开始毕业实习 

37.中医药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38.中医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39.中医住院医师毕业后教育初探

40.名老中医经验共性规律及个性差异比较研究 

41.中医研究院首届中医研究生举行毕业论文答辩 

42.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骨伤科专业毕业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43.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奋斗到底

44.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骨伤科专业毕业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45.我院召开首次中医系专科定向毕业实习工作会议

46.新疆首届盲人中医函授大专学员毕业 

47.我院运动医学系中医骨伤科专业举行医学士毕业论文答辩会

48.南京中医学院中医专修科毕业 

49.省中医学校举行教学研究班、医科进修班毕业典礼

50.中医系中医专业七七年级学生毕业  

51.辽宁中医学院八六届中医函大毕业

52.中医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分析——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

53.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技能考核模式探索 

54.中医院校医学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

55.深化毕业考试改革 培养高质量中医人才  

56.中医儿科本科毕业实习阶段的现状及对策  

57.从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看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本科生毕业考试

58.中医儿科毕业实习教学的难点与对策

59.中医类学生毕业综合考试改革的初步探索

60.中医专业护生毕业实习现况调查与分析

61.加强毕业后教育及继续医学教育 促进中医人才培养

62.中医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63.中医妇科学毕业实习教学方法探讨

64.中医院校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与分析──67名毕业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报告

65.五年制中医本科生毕业考核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66.中医七年制妇科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方法探讨

67.试论中医临床医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设计与要求 

68.浅谈中医医学生临床毕业答辩 

69.“高等中医教育毕业实习评估体系”研究

70.试论中医专业毕业实习提前的教学配套改革

71.大肠癌中医辨证及治疗概况 

72.中医护理大专生毕业实习质量调查分析

73.设立答辩考核环节 确保自考教育质量——中医自考本科毕业答辩考核规范化研究

74.基于临床病历数据化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方法学研究 

75.难治性癫痫中医证候的判别分析 

76.加强大专毕业护士再培养 造就高级中医护理人才  

77.我校中医专业毕业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78.中医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初探

79.转变观念抓改革 适应需要求质量──试谈中医高校毕业实习的改进与提高

80.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吴克清在光明中医函大骨伤科学院毕业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81.为培育中医新苗贡献力量——介绍我院指导毕业实习的一些做法

82.继续发展中医药成人教育事业 

83.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本科班79级毕业综合考试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

84.天津市93名考生获得中医大专毕业文凭

85.福建中医学院第四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毕业

86.杰出校友屠呦呦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87.上海中医学院首届中医专业生毕业

88.中医护理培训小组的设置与管理

89.中医院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效果评价 

90.东北地区银屑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91.多项措施并举 提高中医妇科临床实习质量

92.中医临床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93.补泻兼施 以气为先——朱南孙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验 

94.中医内科实习中加强急症教育的做法和体会

95.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医医院的应用研究 

96.中医胃肠病病机与防治研究的新思路——访中医内科学专家白兆芝教授

97.我院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及技能现状调查与培训对策 

98.浙江中医学院恢复中医函授教育  

99.浅谈中医实习生急救能力的培养 

100.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班(西苑班)招生通知  

101.中医养生保健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102.原发性肺癌中医证型规律与化疗及靶向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103.关于构建中医恶性肿瘤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路和问题  

104.定性访谈法在名老中医传承研究中的应用:思路与体会 

105.肥胖、超重与正常体质量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比较研究

106.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分布及证候特点研究

107.中医辩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网状Meta分析

108.人类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与中医体质学

109.近30年大肠癌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

110.新疆冠心病患者(汉、维)中医体质特点分析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111.基于文本挖掘探讨中医外治法和食疗在糖尿病中应用规律

112.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进展 

113.中医护理工作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114.《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修改建议及分析

115.8448例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健康状况关系的分层分析

116.中医养生探幽

117.中医健康体检在“治未病”中的作用

118.中医体质分类判定与兼夹体质的综合评价

119.660例寻常型银屑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