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九年级物理论文

时间:2023-03-21 17:03:40

导语:在九年级物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九年级物理论文

第1篇

物理教师九年级上学期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主要任务有五单元的内容,分别介绍声音、光、物态变化、电路四个方面的内容。教材改革以后,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物理与社会怎息息相关,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除了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本学期初二物理的教学力争平均分、优良率、及格率和各项排名都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新教材主要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尤其要求学生将知识与社会相联系,因为新教材增添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科学、技术、社会”,目的就是要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理解物理并应用物理。而新教材不设习题,也说明了新教材对培养学生的新的要求。学生只需理解了所学的物理知识,然后与身边的现象相联系,学会理解和分析身边一些常见的现象。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班级情况分析

xx班的学生上课纪律良好,但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活跃,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xx班的学生上课纪律好,且学生比较活跃,对新教材比较能适应,但也欠缺学习的主动性。

总的来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四、具体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认真备课,上好第一堂课,认真批改作业,鼓励学生提问,耐心给学生讲解。认真做好备课、上课、课后总结的工作。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物理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多向他们提出问题,尝试找到更好更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3、加强阅读,多些了解新闻、新科技,在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分享,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积极开展物理实验,也多些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令学生勇于讨论,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

(二)、基础知识教学。

1、新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点不多,所以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讲解更着重于将知识用于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当中。

2、将各知识点归纳、总结和分析,每讲完一章书都进行测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的内容。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验。

1、课堂实验演示。

课前准备好实验用具,并先作实验演示,看检查实验的可行性,保证课堂上实验成功。

2、学生实验。

课前将实验的要求同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并顺利地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思考、和观察等能力。实验后检查学生的实验册,看学生实验的结果,从中发现问题,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和理解所学知识。

(四)、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首先对学生的期望不能过高,要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尽管老师对重的内容细嚼慢咽,重点内容重点过关,但学生还是不回去消化,因而造成成绩的两极。要解除这种现象,应从三个方面下手,第一、国家要重视初中物理教学条件的投入,创造良好的条件来配合教材的改革,第二、教师要针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等薄弱环节巧下工夫;第三、辅助后进生加强知识的巩固。

物理教师九年级上学期工作计划

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我继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做好教研、教改

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本期主要做好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同其他老师共同探讨,由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

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四、教学中的方法措施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

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初三的教学紧张而繁杂,在真正的操作中争取做到尽心,圆满。

物理教师九年级上学期工作计划

本人将立足于行动研究,务实求真,开拓进取地将物理教研、教改、培训等工作做好,作出成效来。

一、工作目标

1、提升课堂研究的氛围。通过各种课型的研究来指导和提高本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研究,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向本组学习如何评课,如何,如何鉴别一堂有效的课,并包括如何评价检测课堂教学效率(包括如何命题)。

2、进行相关培训工作,更快地提升个人的教科研能力。定期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培训,突出案例培训及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相关培训。

3、本学期面临期中考试,如何进行有效练习与讲评是目前本人重点探究的一个问题,期望能探索出适合本组教学的一些模式。

4、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结合课题初步建设物理教学资源库,重点是备课和练习资源的建设。

二、工作重点

(一)进行相关培训工作,更快地提升本人的教科研能力。

1、定期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培训,本学期重点学习《物理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如何做课题》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并用这些理论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

2、加强案例培训,例如如何撰写教学、教学案例、教学等,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相关培训。

3、积极参加组内教师间理论学习,参与和其他方面组织的论文撰写工作。

(二)提升课堂研究的氛围。

通过各种课型的研究来指导和提高本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研究,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与本组教师学习探讨如何评课,如何,如何鉴别一堂有效的课,并包括如何评价检测课堂教学效率(包括如何命题)。

(三)教学资源建设。

积极主动参加备课组活动,结合课题初步建设物理教学资源库,一方面收集物理学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资料(包括典型的案例集,配套练习集),另一方面整理出物理学科的教学资料(包括有主题性的课堂录像,开发的校本化的课程,富有学校自己特点的课堂设计方案,特别是备课组所积累的系统的拓展性的练习资料)。

三、具体措施

1、每学期初制定好个人工作计划,做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措施有效。

2、认真贯彻好教学常规,对自己备课、听课作如下要求:备课具体要求:

(1)钻研,备详案,内容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有化解方法。重点突出教师如何指导学习知识,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是详细的介绍教师怎样把知识教给学生。

(2)加强与本组教师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定时、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听课:主动多听本组教师的课。

3、认真做好教材分析。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分析,要从单元结构分析,到每课时的分析,并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4、改进本人作业的批改方式,要求批改要保证质量,对后进生可提倡面批,对作业进行评定,针对性的给予批评和表扬,以此促进学生。

5、定期参加本组教学情况分析,交流研讨活动,根据每个班的学生特点,成绩的差异,找出每阶段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出好补偿练习,争取每章知识减少差生面。尽量统一练习。在每课时分析时,针对本人所教学生配备怎样的课堂练习,配备怎样的课后练习,要进行认真组合、筛选与变化。

6、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观摩课。每学期上好一节示范课或教学研究课,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第2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物理,办学条件标准,实验教学

 

1 引言

新课程理念下的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标准重视实验的教学功能,要求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了解常用的实验方法,掌握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性能,并能够正确使用;掌握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等。与原有教材相比,增加了许多新的摘要的仪器设备。实施方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调查法等。

2 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2.1 实验教学的相关概念

实验教学是以实验室为教学场地,以仪器设备和实验教材为媒体,以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或按照实验方案与步骤)操作仪器、控制条件、观察现象、测量记录、处理数据、总结规律、分析规律、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撰写报告为基本内容的教学环节。

物理实验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物理教学目标,在实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包括物理实验知识、技能、方法、物理实验设计,对物理实验的态度情感实验教学,物理实验教师的素质,物理实验室的建设,物理实验仪器的配备情况,物理实验信息的储备等等。物理实验课程资源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既可以是学校内部的,也可以是学校外部的;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既可以是目前已经被利用的,也可以是还未被利用的怎么写论文。有利于实验教学活动的一切因素,都可看成是物理实验课程资源。

初中物理实验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传统的分类标准认为,中学物理实验主要有四种方式,演示实验、边学边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当今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3] 初中物理实验主要有六种类型:测量型实验、探究型实验、演示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开放型实验和操作型实验。

2.2 与实验有关的认知学说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4] 认知学习理论中与实验有关的观点主要有:重视人在学习活动(包括实验)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强调通过实践对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强化的功能;主张人的学习的创造性。

3 本课题的实证调查和研究过程

3.1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解读

物理实验既是产生物理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也是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所不可或缺的途径和手段。实验教学同其他教学过程一样实验教学,不应只注重单一目标,而应当追求多维目标;不仅要通过实验教学传授知识与技能,也应当使其成为学生体验过程与方法、形成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为此,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实验教学应着眼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改变实验教学的命题形式,发展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的能力;改变信息的呈现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改革实验结果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实验作为探索科学事实的过程;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5]

3.2 人教版和北师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实验梳理

学术研究团队和一线教师合作,选取北京使用较广的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作为基础进行分析,[6] 第一步是熟悉教材中的实验和要求,按照课标的顺序查找实验,在此基础上具体列出两版教材的实验。[7] 学术研究团队有两位教师和一位硕士整理两版教材的实验情况,两位一线有经验的教师同时也整理两版教材的实验情况,他们分别将人教版和北师版的初中物理八年级上、下和九年级的实验进行了细致的归纳,按照编号、年级、章节、页码、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备注、实验仪器这八个方面就行统计,然后每一版本教材综合学术团队和教师团队的结果进行整理,人教版共有137个实验,其中学生分组实验46个,演示实验91个,北师版共有100个实验,学生分组实验43个实验教学,演示实验57个。然后学术团队的两位教师将两版教材的实验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物理教材的实验为模板,基于其实验的顺序安排,将北师版相同课程内容的实验进行一一对应,并找出重复和未重复的实验,取二者的并集。北师版的实验用不同颜色的字标明,并将重复实验标出,与人教版的实验相区别和分析,找出两版教材实验的特色,声现象举例如表1。

表1 声现象一章两版教材的实验统计

 

版本

章节

页码

实验名称

实 验 类 型

实 验 仪 器

演示

分组

必做

选做

 

  8

人教

一、声现象

p14

真空罩中闹钟

玻璃罩、闹钟、抽气筒

9

人教

一、声现象

p17

人耳构造挂图

挂图

10

人教

一、声现象

p19

音调和频率关系

钢尺

11

人教

一、声现象

p21

观察声音波形

音叉、示波器

12

人教

一、声现象

p21

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铁架台、细绳、乒乓球、音叉

13

人教

一、声现象

p22

观察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

不同乐器、话筒、示波器

14

人教

一、声现象

p24

音调可变哨子

筷子、棉花(碎布)、塑料管(竹管)、水

15

人教

一、声现象

p24

水瓶琴

8个相同水瓶、适量水

16

人教

一、声现象

p25

观察噪声波形

示波器、铁钉、玻璃、音叉

17

人教

一、声现象

p29

声音传递能量

去底塑料瓶、橡皮膜、三根蜡烛

18

北师

四、声现象

p48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鼓、纸屑、鼓槌

8

重复

四、声现象

p50

真空罩的闹钟

闹钟、真空罩、抽气机、柔软的泡沫塑料

10

重复

四、声现象

p54

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

钢锯条(较窄,长度约30厘米)

11

重复

四、声现象

p55

观察声音波形

二胡、音叉、圆号、示波器

12

重复

四、声现象

p55

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音叉、水槽、水(或音叉和示波器)

14

重复

四、声现象

p57

水瓶琴

第3篇

摘要:初高中物理教材的衔接对于师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以“司南版”初高中物理教材为例,从教材编写的理念、内容和体系的设置、教学策略的延续以及版式和栏目的安排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在传承、扩展上凸显着教材衔接的螺旋上升性。

关键词:教材:衔接: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2)2(s)-0001-4

初、高中物理教材的衔接一直是一线教师们非常关注的问题。由于近年来物理教材的选择更加自由,经常出现不同版本的教材在不同的学段使用,导致教师在短时间内很难把握教材的变化,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障碍,本文以“司南版”物理教材为例,希望从该套教材的衔接出发,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1教材理念的衔接

从教材的编写理念上,“司南版”初高中物理教材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材设计的出发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培养目标体现教材的设计。无论是八年级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中,对三维目标从“走进神奇”到“探索之路”,继而“站在巨人肩膀上”一一的展示:还是必修绪论中“撩开物理学的神秘面纱”里,“物理学与自然规律”、“物理学与社会发展”、“怎样学习物理学”、“高中物理教材的特点”,无不体现着对新课程下物理课程理念的充分融人。

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上,初高中教材都体现着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特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促进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初中八、九年级的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有专门的一节以科学探究做为节名,体现着新课程下对科学探究的注重。高中教材中,虽然在节名上不再出现“科学探究”的文字,但是在对关键概念和规律的解析上,仍然凸显着对科学探究的重视,其主要以“实验探究”的段标或“实验与探究”的栏目来呈现。总的来说,“司南版”初高中教材一以贯之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追求。

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物理的时代性。既融人了现代科技的内容,又讨论了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还探究了物理学进步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呈现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如:在八年级第三章第三节“超声与次声”中,不仅有“蝙蝠发出的超声导航”,同时也包括“超声探测鱼群”、“超声诊断仪观察母体胎儿情况”等关于学科渗透、sTS的内容。同样,在高中必修2教材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第三节“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中,就从“古希腊人的探索”、“文艺复兴的撞击”、“牛顿的大综合”、“对太空的探索”等内容设计上体现着该套教材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总的来说,在理念上该套教材较为统一地实践着新课程对物理学科的要求,在物理知识与技能、探究过程和研究方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科技进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终身发展以及科学观等方面有着统一的设计和延续。

2教材体系和内容的衔接

初高中物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高中物理的学习以义务教育物理为基础,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物理进行延伸和拓展,再通过选修模块使学生的物理学习获得螺旋式的发展,最终建构其知识框架。

在体系和内容上,“司南版”教材的衔接也很注重螺旋式的发展。初中教材根据课标按照“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设置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声的世界、多彩的光、熟悉而陌生的力、力与运动、密度与浮力、压强、机械与人、小粒子大宇宙、从水之旅谈起、内能与热机、了解电路、探究电路、从预测家庭电费说起、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电从哪里来、走进信息时代、材料世界、能量和能源”等二十章。从体系来说,基本上延续了光、声、力、原、热、电的结构划分,也融人了主题式体系的特点,有一定的学科内和学科间综合。

高中阶段的物理教材在必修模块中。主要从“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这五个二级主题来组织教材内容。包括“撩开物理学的神秘面纱、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与运动、功和功率、能的转化与守恒、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相对论与量子论初步”等十二章的内容。从内容来说,高中物理在知识水平、内容深度及难度方面较初中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从对初高中教材体系设置上的比较(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该套教材在编写体系上基本上进行了传承。从运动展开整个力学的研究,进而描述力、再将力与运动联系起来,再到机械和能量,这种初中铺开、高中升华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来说体现着认知心理学从实践到理论再到思维的飞跃过程,更能帮助学生认识问题的深人和层次。

从对该套教材知识体系的梳理可以发现。在教材内容上,初高中之间确实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高中扩充了抛体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量子论等新内容。但是这种差异依然存在着紧密连接,分层递进,高中内容是初中内容的扩充和深化。从现实对比中,可以看出该套教材在内容体系上的衔接非常自如。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初高中教材都有该节内容,初中八年级以“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为节名,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两个段标的内容,主要希望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而在高中阶段则直接以“牛顿第一定律”为节名,包括“力与运动状态、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物体的惯性”三个段标,从段标的设置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初高中内容的传承。也能体会到初高中内容的衔接,高中主要从运动状态变化的角度去反思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体现着力与运动相结合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高中物理对力的矢量性的要求。

总的来说,从对“司南版”初高中教材编排体系的研究可以看出,高中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螺旋性,是一种往复提升的创设,而这种衔接更适应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

3教材在教学策略上的衔接

“司南版”物理教材非常关注师生的教学策略问题,在教材的编写中体现着目标教学策略、新的教学模式以及多样化的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

“学习是知识的建构”的观点是当前教学理

论中一个比较主流的观点,其强调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和复杂性等。因此,在“司南版”初高中物理教材上延续着对学生问题解决与推理分析能力、记忆与构建知识的结构能力的要求。

3.1重视探究学习

科学探究是建构主义学习方式所提倡的教学方式之一,这种以问题解决为基础的学习是当前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极为重要的教学策略。在“司南版”教材中,对科学探究的关注尤为突出。在八年级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有专门的一节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各种能力――“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培养学生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的能力、“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则以培养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为主、“科学探究:摩擦力”以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为重、“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培养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在每章节的科学探究中,教材渗透着对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要求,充分体现着探究教学问题、情境的核心要素。

在高中必修物理教材中,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也非常突出,比如在“动能的改变”一节中需要通过“实验与探究”去认识“恒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教材中就以“设计实验、实验方案、记录并分析数据、由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等环节来体现探究的内涵。

虽然与初中科学探究中以探究的要素来进行设计有所差异,但是更体现着初高中教材的衔接性。高中探究的整合和深入,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科学探究的本质,使他们获取科学探究的能力,但是该能力的获得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初中探究要素的掌握上深化,所以这种基于问题的探究学习策略,在“司南版”的教材上非常明显。

3.2重视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这也是当前物理教学中非常受人关注的一种学习方式。“司南版”物理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无论是初中阶段的“交流与讨论”还是高中阶段教材中的“讨论与交流”栏目,都体现着讨论式合作学习的要求,这种让学生对某一内容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实施自我教育,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目的的教学策略在整套“司南版”教材中也反映得较为明显,比如:九年级教材中让学生交流与讨论“什么情况下蒸发快”、“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节水的方法”等,充分体现着对初中生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交往意识的培养。此外,高中必修2教材中讨论与交流”重力做功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有关吗?”、“跳水过程中的能量转化问题”等则从更高要求的思维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演绎、分析等思维能力。而这种以栏目的形式体现教学策略的方式,也体现着该套教材教学策略衔接的巧妙性。

当然,该套教材也体现着重视自主学习和STS学习策略的思路。比如:“请提问”这个栏目就体现着需要学生自我监控、自我管理的元认知培养要求,对于学生来说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一种开放性的设计,并没有太过统一的要求,这种模糊的要求反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丰富多彩的STS内容学习也是该套教材非常凸显的部分,比如:“能量和能源”一章中“能源与社会”、“开发新能源”;“走进信息时代”一章中“让信息飞起来”、“踏上信息高速公路”:“内能与热机”一章中“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从水之旅谈起”一章中“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等内容无不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新理念和新策略。

总的来说,在教学策略的延续上“司南版”教材非常协调,这也为学生和教师的学和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通过不同学段教学方式的衔接更能帮助学生体验新课程下对其进行三维目标培养的要求,也有助于其形成学和教的新策略,从而达成教学相长的目的。

4教材栏目和板式的衔接

教材的板式是教材的外观呈现,美观、新颖的版式设计应该体现艺术性,这样才能给学生视觉和美感的冲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司南版”教材在板式设计上非常统一。首先它们都有统一的“司南”图标,模式上较为一致的精美图片,板块栏目的分割,这些都能让人感觉到从外设上物理学习的统一性。

需要强调的是在栏目的设置上,初中教材设置了如“探究点拨”、“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迷你实验室”、“信息窗”、“加油站”等丰富多彩的小栏目。这些栏目的内容具有强烈的互动性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意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有趣、有用的物理。

而在高中教材上,设置的栏目有“讨论与交流”、“方法点拨”、“信息窗”、“作业”、“迷你实验室”、“拓展一步”、“例题”“请提问”、“实验与探究”。这些栏目与初中教材中的栏目有的完全相同――“信息窗”、“迷你实验室”、“作业”、“请提问”、“例题”;有的似曾相识――“交流与讨论”、“方法点拨”、“拓展一步”。其实,这些都说明它们存在一定的传承和改革,这是因为有的栏目如“加油站”和“拓展一步”,其实从功能上较为接近,但是从语言上他们各自更具有针对性,对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别占主导地位的不同学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喜欢具有其语言风格的教材,所以这种栏目上的衔接对教材的整体性发展而言是非常有益的。总的来说,初高中物理教材的衔接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课题,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材的衔接来减小学生初高中学习之间的坡度,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这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物理8年级[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

第4篇

又一学期结束了,做好学期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大家怎么看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下学期工作总结教师,以供大家参考,我们共同阅读吧!

下学期工作总结教师(一)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4、6班的物理教学任务,在此期间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向老教师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

二、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发现《物理新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此,我不断教学理论理念,深入研究拳的课标,明晰的目标,从而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了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

本学期,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实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不断提高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课后认真写反思,记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性学习,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期考成绩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分别为……

四、改革评价方法,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学期彻底改变了过去单一用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方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学习热情,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另外,我又与同组的朱老师、吴老师承担了本校的青少年电子制作比赛的辅导,并且在整个比赛过程,参赛学生发挥稳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人也因此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通过我一学期来不断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后我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下学期工作总结教师(二)

本学期来,我按照教学大纲的精神,认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中,我努力的做到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多讨论的方式开展课程。在不断的摸索教学中,总的来说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现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学生课外调查活动的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大多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多数课程都是学生身边的事物。在开展课程时,我都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调查,让他们通过访问,上网收集资料等方法来完成课程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但让课程活动活起来,而且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一学期下来,学生订立计划的能力、分析的能力、统计收集的综合能力都比上学期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作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每一节课中都渗透了许多的动手操作项目,这些项目都是一些非常有趣的小活动,我会与学生一起在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的制作材料,并让学生在假期期间合作完成自己喜欢的项目。一学期下来,我班同学的手工制作与小发明都有了丰硕的成果。制作的人造卫星、小鸟的家、民居等非常精致。

三、重视把知识学以致用,增强实用性

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大多很有实用性。例如:有的环节就设计了绿化改造工程。在课后,我都让学生回家一一对照绿化规范的要求,认真检查自己家庭的绿化不足,深入思考改进的措施

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它不是“可教的”课程,而是“可做的”课程,是实践性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课程,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为了要突出学生主体,我在活动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我则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也迷茫、忧虑和担心,但是我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综合实践活动会实施得越来越好!

下学期工作总结教师(三)

这是高三的最后一学期了,时间短,任务重。高三下学期以来,本人更积极地去了解学生,去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便以更好的“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行了英语学情分析

这一学年教授两个班为理科普通班的学生,英语基础不太理想,没有一个学生能达到优秀(120分)档次,而且能及格的学生人数微乎其微。不少学生感到英语特别难学,对英语学习比较头疼。开学之初即对学情进行了认真分析。在日常教学中认真落实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

二、把教学计划落到实处

本年度教学工作重心即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上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工作安排上把重心放在了对课本知识的复习上。三轮复习中,首轮复习是高一年级课本22个单元,高二年级课本20个单元,高三年级课本16个单元。课本复习安排是每单元课本复习用时1节课,优化设计1节课,英语周报1课时,单元基础知识总结和反馈1课时。平时复习中把高中英语复习语法项目中的13个专题适当融合进去。通过练习和讲解,增强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和对英语用法的复习巩固。

三、大量练习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课本复习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关键。从开学之初即对课本知识点认真归纳和总结,通过练习的形式进行学习反馈。主要是各地市的模拟试卷,认真把握教学工作中的练习环节。

四、听力训练作好提高成绩保障

征订了两套听力风暴,共有80套,供学生在课上或课下时间进行听力训练之用。这两套材料都是高考播音者录制的,含金量高,所以标准的听力材料成为学生最为得益的听力助手。

五、扩大阅读,培养英语能力

课外阅读必不可少。给学生提供了两个网址:一个是21世纪报,一个是ChinaDaily。网站兼顾新闻、娱乐、科技、校园、地道美文等多方面内容。学生除了可以增加阅读量还可以把一些精彩的文章当作范文来背诵。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六、认真批阅学生英语作文,推荐学生优秀作品

本学期为近十个学生的英语作文进行多次单独批阅,主要是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又要送走一届学生了,不管成绩好坏,作为一个新老师,在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学期工作总结教师(四)

高三下学期,我担任了高三三个班的英语课教学。担任三个班的教学工作虽然非常辛苦,但却也是受益匪浅。下面我将本学期工作的情况全面进行一下总结。

高三(_)班是理科尖子班,承载着学校的希望和家长的重托,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我做了详细的计划和周密的安排,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一、了解学生,沟通交流

作为优秀的英语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和思想情况,才能“因材施教”有的不矢地开展教育活动。实习期间,我积极主动地向班主任了解班集体的基本情况,并通过语文老师的介绍初步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在整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细心的观察,熟悉每个学生的姓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情况。

每天提前到学校,监督学生做操、晨读、课间眼保健操和自修情况,确保班秩序有条不紊地进行。通过修改学生的英语周记、英语作文、试卷和课间跟学生的交流,我了解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成绩情况,并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和悉心指导,引导他们积极健康地成长。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我的英语教师工作开展得很好,深得学生的喜爱和班主任的赞扬。

二、尊敬学生,一视同仁

我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感情。我很尊敬他们,对他们一视同仁。学生都是勤奋好学的好学生,虽然有个别同学的成绩不够好,有时也不按时交作业,但是我能够发现他们的亮点,对他们进行表扬,重拾他们的自信心。学生都喜欢老师的表扬,毕竟他们还是个孩子,适时的赞扬能够激励他们向前走。

由于我对他们一视同仁,很多学生对我都爱戴有加,他们都喜欢向我倾吐他们的苦闷,希望得到我的鼓励。从学生的诉说中,我懂得了教师不但要充当指导者、的身份,也要充当他们的朋友,扮演父母的角色。要成为优秀的老师,就要尊敬学生,维护他们的人格,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三、取得的成绩

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稳居学年榜首。多篇论文和电子课件省市级奖项。

下学期工作总结教师(五)

本人在本学期担任九年级1、2班的物理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按照开学初制定的复习计划,对物理学科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努力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积极参加“高效课堂”范式教学实践。使今年的中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给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自身思想修养和业务素质

为了更好的把教学工作搞好,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自始至终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每天坚持收看新闻,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以适应以新更旧的教育状况的需要,坚持以校为家,以教为乐,做到乐业、敬业、勤业,力争精业。

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向同事们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本学期,组织并参加了《初中理化实验教学课堂实效性研究》市级立项课题研究。

二、精心备课全面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新课程标准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大纲,课前认真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阅读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上每个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都没有过多的束缚,充分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根据学生的的基础制定教学计划、方案、教学设计等。

三、正确把握中考物理命题思路和方向,能有效的提升复习效果

中考命题以《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内容标准为依据,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

1、突出基础性。

中考题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具体的情景下进行考查,使多个知识点融合在-起,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2、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与解决过程来考查学生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

3、注重科学探究,注重过程与方法。

中考题更加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注重“过程与方法”。

4、注重考查学生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中考题中通过文字描述、表格数据、数理图象、曲线或统计图、示意图等方式呈现大量的信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方法,对题给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综合。

5、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中考题特别关注环保、能源、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热点问题。此类题重视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突出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6、注重学科渗透和综合。

考题都比较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渗透与综合,注重不同学科知识内在融合与渗透,特别是人文思想的渗透。

7、注重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

有了明确的命题思路和方向,我们通过制定复习计划、上复习研讨课、专题复习、复习反思等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

四、激发兴趣和调整心态,稳步提升复习效果。

九年级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易出现“复习疲劳综合症”。在复习课上积极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特别在最后冲刺阶段要注意把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好,把握节奏,愉快复习,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努力做好针对性的疏导工作,力争使学生能以较好的竞技状态进入考场,发挥出他们的学习和复习水平。

五、及时辅导,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利用课前或课后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当堂课或课后作业中的个别疑难问题,随时随地解决,不积压问题;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主动问耐心听,尽量照顾到全体学生。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学生的课外辅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课外辅导中,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一方面我优生差生同时辅导,难题易题都不放弃,另一方面我也针对考试要求,按照不同层次学生要达到的不同高度进行针对性地辅导。辅导工作的时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过我本人已尽到了的努力,事实证明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六、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此期除做完、做好教学所要求的实验外,还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及远程教学设备开展物理实验的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大部分学生能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出实验目的、本质,初步具备了物理的思维品质和独立操作的能力,能独立完成此期书本所要求的实验,部分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实验设备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七、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少批评学生。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八、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着重介绍了我国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介绍了我国历和现代科技成就,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作风。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作为物理教师要紧跟科技发展时代进步,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才能实现终身教育教学。

第5篇

本人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已有十多年了,每年都教四个班的物理。在我们学校,八年级十六个程度相同班级的学生,分给四个物理教师,到了九年级毕业,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总是会有很大的差。我们知道,教学的落脚点不在"教"而在"学","教"要为"学"服务,怎样"学"比怎样"教"更重要。教学不是教知识,更在于"教"学生怎么"学"。教学理论的学习让我开始反思,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创造适合学生的物理教学?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归结为一点就是,作为物理老师,今天,我们怎样才能上好初中物理课?下面,我就从自身的物理教学实践出发,来探讨一下我们物理课堂应该着力的地方。

1.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其实,物理是很有趣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很有实用价值的一门学科。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又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走向物理,又从物理中走向生活,是我们每位物理教师的重要使命。若我们在教学之前,能潜心钻研教材,挖掘出在教学中可能给学生带来兴趣的教学突破口,并找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实例、事件、问题等,将学生引入这些情境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增。

八年级沪科版学习惯性时,我们当地出现了这样的一则交通事故:一位刚退伍的军人开着一辆小车欲超车行驶,在刚超车时迎面开来一辆满载毛竹的龙马车,眼看两车就要撞上去了,于是双方均采用了紧急刹车。然而,就在这一瞬间,小车司机怎么也没料到对面龙马车顶的一根毛竹从正前方穿过窗玻璃,直刺其心脏,造成他当场毙命的惨剧。这个例子虽然有点血腥,但这的确是一个活生生的物理情境。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惯性,分析惯性就比简单的实验及平白的说教要更震撼许多。

一个良好的情境设计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能第一时间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是使学生走向乐学、好学、学好的开端。

2.要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材料、事物进行教学

教师若能在教学当中,随时发现并利用与学生相关的材料、物品进行教学,往往能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学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我们为了让学生能较准确地记住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我站在讲台前,向两侧伸开双臂让学生把我的头和身子当作凸透镱,脖子中心当作光心,伸长两手的各个关节对应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处。通过随意晃动手的某处向学生示意这是物或像的位置,要求学生快速得出像或物的位置及成像情况。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得出"物远像近小,物近像远大,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的成像规律。

教学电学时,可以让学生把老师的头当作电源,耳朵当作正负极,两手臂当成导体或干路,五对手指当成五条支路或五个电阻。对学生区分串、并联电路及掌握电阻的串并联特点有很好的帮助。

此外学生的课桌、凳子、物理课本、人体、学生喝的矿泉水、窗户、天花板上的灯、风扇、黑板、墙壁及各类文具、学生的衣物、鞋、自行车都是可以在教学中顺手拈来为教学服务的物件,这些物件利用好了学生会觉得亲切,也掌握得牢。

3.教师要在平时加强学习与反思

学习是无止境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要有一桶水。在上课前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教材,要领会新课标教材的精、气、神,体会新课标编者的意图,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理清学习的层次。我们除了熟悉自己的物理专业知识,还有就是要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如适合教育理论、生本教育理论、先学后教理论等。

除了向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在团队中学习。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大校,同年段教师每周一上午会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同学科的教师每周三下午会进行一次教研活动。作为备课组长,我在这些活动中组织大家进行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对大量的经验论文进行学习探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争取与名师同行,不断吸取名师经验来充实自己。积极、用心的参加这些活动,能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在这些活动中,特别是听课及评课中发现他师的亮点及意想不到的教学方法;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团结与协作。

我们也常常进行同题异构的教学研讨活动,这样的活动最能让我们得出怎样去处理一堂课才能收到更加理想的效果。近几年来,我们团队的教学水平在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远远超过了其它学校。这与我们团队的集体学习是分不开的。

此外我们也常听其它学科的课,当然主要是方法的探究。

当然,我们更应该走出去。我们学校组织大家到永威中学考察,到广州听有关郭思乐教授主持的生本教育课堂。这些考察让我们大开眼界,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记得前几年我到市里听了省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大赛,来自不同地区的十几位教师全部上机械效率的的课,众多高手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人大饱眼福、耳福的同时,也让人觉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用得当、用得通、能为教学服务,能带来效果的就可以用。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如果能多听那样的课,所有参与的人在教学能力上都能有快速的提升。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课下来就算再感觉良好,但细细回味,总觉得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可能表现在设计、时间的把握、重难点的突破、练习设计、提问、引导语言等方面。我们要养成常常反思的习惯,用专门的本子把教学中不足和闪光点记录下来,并常常阅看和思考,争取在今后的教学中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加完美。

4.注意教学语言与教学态度,并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语言的表达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位教师纵然有满腹才华,若不能准确及恰如其分的表达教学内容,是很难教好的。较好的语言表达应当做到清晰、响亮、简洁、流畅、富有启发性、激励性及亲和性。教态要自然,言行举止争取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要有一种全身心投入教学的感觉。每个学生都爱听好话,爱有成就感,各层次的学生都渴望被表扬,这是每个人根深蒂固的内心需求。满足这些需求,才能开发学生的潜能。

对待任何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都不得有讽刺、挖苦、歧视的言行。只要学生有一点闪光点我们都应当及时捕捉并将其在班上放大。时间长了,学生觉得我们亲切,能力强,愿与我们交朋友并会主动与我们交流,时间长了一大片的学生就被吸引过来了,进而为我们找学生谈心、谈学习、谈理想、做思想工作都容易多了,就这样与学生的关系搞好了,反过来对教学的帮助却是无穷大的。

5.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注重实验教学

第6篇

关键词 中学化学实验 微型化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中学化学教学中所包含的教学实验虽然与科学研究所进行的实验有所不同,但它们在实验中的认识过程本质是相同的。

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基础化学教育始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的积累,轻能力的培养等现象。受高考的影响,中学化学教育仍普遍以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为主,而传统的常规实验教学已经不能适应于新的课程理念的要求“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微型化学实验具有采用微型化的实验仪器装置和使用尽可能少的试剂这两个主要特征,因此微型化学实验具有节约药品,节省时间,反应时间短,现象明显,便于携带等优点,且兼具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育功能。

1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研究和推广微型化学实验的意义

1.1 传统的常规实验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

(1)常规实验以演示实验为主,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我国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形式以演示实验为主,约占实验总数量的80%以上,一般都是老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记结论。极少有同学会主动动手做实验,出现的现象通常是一人做、大家看。长久下来,大多数学生都养成了懒动手,害怕动手的坏习惯,更遑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了。

(2)常规实验中验证性实验占的比例过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大多是按照课本或实验册上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试验,程序化过于严重,只是单纯的验证所学知识点,并不能引发学生去思考、创新。就算是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也常常是教师做过演示实验之后,学生进行模仿、重复,或是教师进行有关的知识点讲解之后,学生拿着写有详细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的实验手册进行实验,做实验也只是流于形式,完全体现不了实验教学的功能。

(3)常规实验的药品用量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实验中,常常涉及到三废的处理,而常规化学实验由于仪器设备的体积较大,所需试剂量较大,因此产生的废气废液的量较多。且三废的处理一直是常规化学实验的薄弱区。这样就不仅造成了药品的浪费,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学生长时间接受着这样的实验课程教育,它本身就在进行着环境的破坏,根本就不存在对环保意识的培养。

1.2 微型化学实验具有良好的教学功能和教学效果

(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微型化学实验还能够密切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行微型化学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有很多都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代用品,如:酒精灯可用青霉素药瓶做灯体,试管可用无色小药瓶代替,导管可用废圆珠笔芯、输液管代替;碳酸钙可用鸡蛋壳代替,剪下石棉网的一段,刮去油漆即可用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等。微型实验仪器价廉,学生可人手一套,且安全性高。

(2)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基于微型化学实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一改往常老师在做常规实验演示实验时,学生无动于衷的现象。利用微型化学实验,学生可以完全掌握实验的主导性,通过手、眼、脑并用,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重新认识化学实验内容以及方法。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学者来说,首先需要通过观察来积累对物质的感性认识。微型化学实验是在微型化的仪器中进行的,需要的药品非常少,仅为常规化学实验药品用量的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因此大大缩短了化学反应进行的时间,这样就需要学生有更高的观察能力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4)有利于人文教育。微型化学实验因其仪器精巧美观有利于促进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微型化学实验是绿色化学实验的一部分,它是严格按照绿色化学思想设计实施的,它并不是对常规化学实验的简单微缩,它在“三废”的处理,药品的回收利用方面做得很好,微型化学实验是影响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手段。

2 开展中学微型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

2.1 做好对国内外微型化学实验进展的宣传,加强认识

自1990年以来,微型化学实验一直是ICCE的热点话题。我国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开始于1988年,1989年我国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把微型化学实验课题列入科研计划,由华东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学院首先成立微型化学实验研究课题组。经过努力,一些学校成功开发出了30多个部件的仪器实验小箱以及40多种初中微型实验箱,举办了多场研讨会,出版了论文集《微型实验》和《师范教育研究文集》等。也有许多论文在《化学教学》、《化学教育》、《化学通报》上发表。

2.2 加强对中学微型化学实验的设计与研究

化学实验的微型化,不单单是指仪器的微型化,试剂的微量化,它更注重的是利用微型化学实验对化学实验进行深入的认识和研究,进而获得更多的化学信息。用微型化学实验替代常规化学实验,由于仪器与试剂用量的变化通常会引起试剂浓度,反应条件的变化,因此并不能完全按照常规实验的条件和方法进行实验,更要在设计实验时考虑到实验的可操作性。

2.3 加强对中学微型化学实验仪器的研究与开发

微型仪器的生产应有微型、新颖、美观、规范、标准、配套、实用性强等特点,且应同时具有组装灵活,封闭性好等优点,生产厂家应及时与一线教育工作者联系,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情况,及时进行相应的改进。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在仪器的选用,组装方面多做研究,寻求最佳效果,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用合适物品代替某些仪器,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4 促进化学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全面提高

可以通过创建中学微型化学实验研究协作网,定期举办中学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创建中学微型化学实验专栏主页和网站等途径,加强各地研究人员,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特别是相关的网站的建立,能大大地帮助有志于中学微型化学实验研究与应用的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更方便,更有效地查找相关资料。

3 微型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改进

3.1 中学微型化学实验设计的思维方法

在进行微型化学实验设计前,首先要先掌握该项化学实验所遵循的反应原理,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然后猜想,在什么样的化学条件下,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例如,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喷泉实验,该实验设计应该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喷泉实验是利用某种气体极易溶于某种溶剂,从而引起盛装该种气体的器皿内的压强骤减,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大气压的原理制成的,水可作为溶剂物质的首选,所以就可从极易溶于水的多种气体中选择一种相对容易制备且水溶性较大的气体,一般选择氨气。(2)若选择的气体为氨气时,可以利用氨气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能够使指示剂变色的特点做出彩色的喷泉。(3)设计时,可充分利用气体的体积(压强)因外界温度的改变会产生很大的变化这一特点。

3.2 分子的性质实验的改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对探究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这一性质时,所设计的实验是这样的:向盛有约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的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其溶液的颜色。然后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大小均匀的小烧杯中,另外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的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B烧杯放在大烧杯外面,然后观察现象。经过几分钟后发现A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而B烧杯中的溶液不变色。

此探究实验需要用到4个烧杯,不易开展学生实验。改进后的实验为将A、B、C三个小烧杯改为载玻片或是玻璃片,在载玻片上分别滴上一滴相应的溶液,然后用小烧杯罩住A、B两载玻片,可以很快地发现A载玻片上的酚酞液滴变成红色,而B载玻片上的液滴不变色。这样设计的实验能够大大地节省实验试剂,并能缩短反应时间。

3.3 氧气的制取及其性质实验的改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对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的设计为:把少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按照质量比3:1混合,混合均匀后将其平铺于试管底部,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然后对试管底部进行加热,用向下排水法收集氧气,后用带火星的木条,铁丝等进行氧气的性质验证实验。

改进后的试验为:取一干燥洁净短试管放入大约1.0g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用带有尖嘴管的橡胶塞塞住试管口,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口处,木条复燃;从废旧的石棉网上剪下一条细长的铁丝,刮去表面油漆涂层,在火柴棍上缠上4~5圈铁丝,在酒精灯上点燃火柴棍,烧到近铁丝时将其放在尖嘴管处,可观察到铁丝燃烧起来了,火星四射(做此实验时应尽量远离反应装置)。

4 结论

微型实验作为一种实验方法有很多的优点,但它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推广应用仍存在困难之处。微型实验仪器本身精致小巧,操作灵活自由,较忽略操作的规范性且在搅拌、抽滤、分液、萃取、控温加热等操作上难度较大,不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微型化学实验大大节省了实验时间,有些实验现象转瞬即逝,不易观察,不适于进行演示实验;学生的实验水平相差较大,进行实验教学时不易组织管理。我们应该采取常规实验与微型化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常规实验中训练学生的实验规范操作能力,利用微型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后雄.新理念化学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66-269.

[2] 王群立,崔景尧.推广微型化学实验,创新中学化学教育[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7):155-156.

[3] 潘丽霞.在中学推行微型化学实验势在必行[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7):184-185.

[4] 李风海,苗深花.浅论中学微型化学实验的功能及开展[J].菏泽学院学报,2006(4):117-119.

[5] 姚如富,李艳婕,张骅骝,周泽尚,施巧月.绿色微型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6):125-129.

[6] 黎芳伦,蔡凌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绿色化学与微型实验[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111-112.

[7] 董春来.科学新课程中微型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J].新课程·综合刊,2006(10):35-36.

[8] 张彩文,张建夫,刘玲.中学化学微型实验研究[J].考试周刊,2008.17:207-209.

[9] 黄亚丽.微型化学实验及其推广应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

第7篇

一、对个性化阅读教学设计的认识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别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的计划过程。

综观目前语文教学,不难发现存在着诸多弊端,因此致力于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1)使人们更加完整合理地看待学习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2)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3)促使教师必须精心安排教学过程。

二、对个性化阅读教学学生心理流向的认识

“阅读教学心理流向”这一理念的提出,本身就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突破。“在传统教育中,知识的授受被看作是教育的中心,甚至把教育等同于知识的授受,这样,传统教育中的智育不过是知道的灌输”。(引自钟启泉《现代课程论》P314)传统教学观视教学过程为知识灌输的“物理过程”,全然不顾学生个性心理特点,无视学习心理流向的质和量;传统教学观把阅读教学中的人际关系,看成是师生之间的单向、线性、静态的知识授受关系,至多也只承认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三角形关系。对于传统教学观的弊端,人们早已有所认识,但可叹的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明白地告诉我们,自觉重视学生心理流向的语文教师还少得可怜!所以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们必须在深刻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认识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流向。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本质,不是知识的授受,而是以知识为载体,在实现知识转化、迁移的过程中,实现智能活化、情操陶冶、意志培养、人格完善的“化合过程”。教学心理流向正是这一化合过程中的思维流动。由于心理流向很不稳定,具有可变性,所以就产生教学设计的预制性与机变性的矛盾。要使二者统一起来就得精心设计,既要全面周到地预想其可能的变化,又要在过程中随机调整预想的安排,及时调控学生的心理流向,以动态的标准去要求教学设计!

三、对优化设计,提高心理流向质和量的思考

个性化阅读教学心理流向的质和量,不仅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还影响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实现,更影响到学生作为一个人的素质的提高。那么该怎么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来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心理流向的质和量呢?

首先,要不断协调教学人际关系,让学生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保证心理流向的畅通。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民主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发展的宽松氛围。教师要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答结果,对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对不完整的要加以补充,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要给以呵护,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老师提出不同的想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实现,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出来。

由此观之,优化教学设计,便是在教学中,尽可能创造条件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愉快、自觉的心理沟通,缩短其心理距离,形成一个多向、动态网络式的心理流向渠道,学生心理流向的量增加了,而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都将成为智能发展的“促进酶”,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心理流向便纳入了一个亢奋的轨道。

其次,要自始至终地协调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活动,尽可能减少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心理流向的负效应,增强其正效应。

在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动非智力因素的顺向参与,而不是逆向参与,笔者在教学中,常有意识地设计不同质量和难度的问题给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热情鼓励,使学生都能得到求知欲的满足,获得成功的愉从而“着迷学习”。总之,调动学生的思维兴趣,激活其求知情绪,磨砺其学习意志品质,尊重并发展学生在心理流通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个性十分重要。

例如,在《杨修之死》(九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提出“杨修之死谁之过”时,八位学习小组长先后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有的意见对立,有的怯于争执,难置可否,我以认真的态度聆听了他们的发言,并推迟了原先设计的下一个环节,保证学生的充分思考,我观察其他学生几乎也都参与了这场意见对立的讨论。小结时我说:“八位同学各抒己见,虽然还不能相互说服,但可贵的就在于他们积极思考,重要的不在于答案,而在于寻求答案的思考,没有发言的同学边听、边想也投入了思考,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以参加者的身份,发表了已见,更以教师的身份,鼓励了学生的投入。

根据语文学科蕴涵着智、情、理三要素的特点,调动非智力因素的顺向参与,协调与智力活动的关系,可遵循以下几条操作原则:

1.标新立“疑”,创设情绪氛围的导入原则

这是一种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奇、趣、疑、情的心绪感受,诱发学生心理流向所奇、所趣、所疑、所情的目标,在好奇的内驱动力作用下,不断思索。在九年级下册的《变色龙》教学中,一位教师先板书加问号的“变”字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又板书加问号的“不变”,激发学生对任务本性的思考;最后在两个问号的后面分别加上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启发学生理解主题。学生的心理流向由表层的奇,进入深层的疑和思,产生了一种寻求答案的内驱力。而这三个板书的适时出现是应当在教学中作机变调节的,必须在学生心绪达到既定的活跃效果,让学生的兴趣转化为求知的动机时,才能转入下一个环节,并保证每一环节的充分的思维流动。

2.滋情激思,实现情感迁移的原则

初中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智力活动的品质试待培养,教学不能单凭学生一时兴趣,情绪体验,而要不断地滋情激思,不断实现情感迁移。这是深入协调智力与非智力活动的过程。

实现情感迁移的实质,是实现师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脱离了感情的智慧是空虚的,无意义的。甚至说,要‘往往使人沦为非人的状态’。”(引自钟启泉《现代课程论》)可见,教学心理流向,应当是师生协调一致的渗透着教材情感因素的心理共鸣的流向。这里,关键是教师对教材蕴涵的情感因素的发掘、体验、感受。任何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当它植根于情感基础之上,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

3.激励竞争,强化立体意识的原则

这也是深入协调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中学生的好胜心理,决定了激励竞争的可能,教学设计应当有计划地适时地安排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或竞赛,这是激励竞争的主要形式。但是讨论不能撒手不管,看似热闹,实则平淡,学生也会趁机胡扯闲聊;讨论也不能刚一展开,就急于收网,釜底抽薪,扫了学生的谈兴,学生消极参与,弄虚作假,因此,关键在于教师的适时调节,才使学生有兴趣参与,情绪饱满的参与,教师对学生参与过程中的心理反应,智力反馈,始终给予热情的鼓励。

综上所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心理流向,的确是需要教师在预制教学设计和实施设计的过程中,应引起充分重视的新课题。

四、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课堂设计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形式,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与应试教育相对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

1.读书报告课

例如,在学《威尼斯商人》(九下)时,我把学生分成三组作报告:第一组主讲“人物”拟题是《机智的鲍西娅》、《夏洛克其人》;第二组主讲“情节”,拟题是《一磅肉的作用》、《巧妙的矛盾冲突》;第三组主讲“语言”,拟题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语言在戏剧中的作用》。六个报告从分析戏剧人物、情节、语言入手,化解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可谓事半功倍。通过作报告的形式,课堂“活”了,学生“乐”了。

特级教师钱梦龙解释“以学生为主体”时说:学习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学生是主角,老师是导演,导演代替不了主角的演出,只能带领他们去体会当主角的乐趣。“读书报告课”和我后面将提到的“小教书先生课”正是落实这种思想的典型例证。

2.专题讲座课

钱梦龙解释“以教师为主导”时说:课堂上教师要达到一种什么目标,就要引导学生朝目标攻克,达到目标,为落实这一思想,我增设了“专题讲座课”。该课有两个作用:其一学生学习有的放矢。可以在授新一单元之前上此课,由老师主讲本单元知识点,先把理论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去意会、去实践、去落实教学目标。其二,学生复习有章可循。也可在整个单元学完后上此课,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的或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纳、总结,使散落的个体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这样做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更有助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当然,这对于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更高了。

3.答学生问课

例如,在一次“答学生问课”上,学生对古代官职更动中的“迁”字发生了争议:一方认为是降官,举课内文章《岳阳楼记》为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一方认为是升官,举课外文章《张衡传》为例“再迁为太史令”让我仲裁,我借机引导学生复习了几个官职更动的常用词语,又回答了“迁”有升、调、降三种用法。

4.学法交流课

学法问题早就提上语文教学日程,加强学法研究与交流,切实提高语文的学习水平,这是师生共同的呼唤与期盼。但由于学法具有很大的个性特征,所以研究学法更应集思广益,集腋成裘。在“学法交流课”上我一方面请学生谈自己的有效学法,一方面让学生到报刊中去查找后大家交流,课后汇编成册。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一句老话,要能游泳必须下水。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习游泳的本领。“学法交流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多学一些技能,在学习上少走弯路,以达到早日学会。因此,倍受学生的青睐。

5.小教书先生课

俗话说:久病成医,那么能不能赋予学生以老师的职能,让学生走上讲台呢?为此,我尝试了“小教书先生课”。选择结构清晰、容易理解的课内外短文若干篇,每学期安排三、四位语文学业突出,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来上课。我给他们提供资料,帮助他们备课,辅导他们做课,安排他们试课,直至上课。“小教书先生”们经历了由紧张到不紧张,由不自信到自信,由不适应到适应,由不自如到自如的转变过程后,成效可观,受益非浅。

实际上,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本来就是师生双方的事情,学生不应只是学也要参与教;教师不应只是教,更要帮助学,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相辅相成,才能出色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盛群力,李志强编著.《现代教学设计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2]冯克诚主编.《实用课堂教学设计全书》.国际文化出版

[3]温世仁著.《教育的未来》.三联书店

第8篇

冯碧奎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自2014年8月,市教育局全力启动高效课堂建设以来,我校围绕教育局决策部署,积极观摩、探索、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2015年我校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精神,以课堂打磨为重心,周密部署打磨环节,着力夯实打磨过程,全力抓高效课堂模式建设。2016年以“双争”活动为动力,以“一师一课”为契机、以“小问题”“小策略”的“微课”探索为抓手,举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向纵深发展。以期达到“临模-入模-出模-建模”之目标。

杨业中学不是“高效课堂”首批试点校,现有教学班9个,每个年级3个教学班,学生人356人,教师51人。2014年秋,我们认清形势,在七年级语、数、英三科中试点运用导学案教学,2015年春逐步实行七八年级学科全覆盖,2015年秋,九年级渗透高效模式教学,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高效课堂建设正有序开展,稳步推进。

现期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加强三个层面建设,开展‘两课’模式研究,争创‘双争’示范学校”。

一、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共同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其中,学校为高效课堂建设提出顶层设计和条件保障,教师参与高效课堂是关键,学生通过高效课堂学有所成是目的。

(一)学校层面:制订科学的制度体系,作好顶层设计与引导。

(1)建章立制,明确职责。为“高效课堂”推进做好顶层设计。不断修定和完善了《杨业中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杨业中学高效课堂领导小组工作制度》、《杨业中学高效课堂推进层级责任细则》、《杨业中学高效课堂常规管理制度》、《杨业中学教师工作评价》、《杨业中学班主任工作评价》、《杨业中学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星分评价表》,《高效课堂合格教师评选标准》,制定了观课、议课、巡课、磨课制度,特别完善了《杨业中学高效课堂巡课制度》,将巡课真正落到实处,行政领导与教师共同巡课,重点巡查“一班一教师一个教学环节”,并作及时记载,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推行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及时整改。在推进工作中,适时进行调整修改,力求有效落实。

(2)加大投入,提供保障。为切实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学校对6个班级的班班通进行了彻底的维修,购买了用于小组展示与评价物品,为教师配备了必用的U盘和导学案类书籍,用于备课组编写导学案和教学信息储存。

(3)强化研讨,落实常规。着力谋划课堂高效,重研讨是中心,抓常规是关键。根据学校实际,成立了高效课堂工作室,对导学案的优化、教师磨课晒课及微课题作指导。同时,在宜昌或本市观摩学习的教师的引领下,练习编写导学案和高效课堂授课模式。并根据《杨业中学高效课堂常规管理制度》的规定,团结协作,狠抓学科研讨等常规工作的落实。如落实巡课奖惩;落实评价激励;落实“认真作业”常规要求。

(二)教师层面:教师参与是高效课堂推进的关键。

一是实实在在,加强理论培训。理论先行,培训跟上。营造氛围,培训充电,为高效课堂提供环境保证和理论导航。

客观地说,我校的高效课堂还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教师对高效课堂建设,在思想上有抵触情绪,为了解决思想问题,学校在逢会必讲“高效课堂”的同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高效课堂推行的必要性和必须性,让老师明白高效课堂改革没有退路,只有坚持实施下去这一条路。也让教师认识到推行高效课堂,犹如奔驰列车,势不可挡。

(1)不断加强师生培训:暑期开始安排领导、教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培训考试。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听过高效课堂的示范课、观摩课,对高效课堂的教学流程不是很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推进过程中少走弯路,我们多次安排教师学习观摩实验、华严、马口、刘隔等校或地区组织的交流活动。组织有经验的老师为其他教师开展电子白板技术培训、电子导学案编写培训等,一系列培训活动为教师积极地投入到高效课堂研究和实践中打下了思想基础,作好了理论准备。

(2)校本研训提升教师的入模能力,落实课堂效率。不断的培训练兵,使师生的思想更加统一,高效课堂的理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强化和消化,推进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群策群力,全力推进导学案的编写工作。

依托11校资源,已完成七八年级导学案编写工作。除极少数年龄偏大教师外,老师们对导学案使用基本正常。对于导学案的编审用,学校经研究作出硬性规定:(1)学科组每周必须召开1次集体备课研讨会,形成定案,着力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教师必须全员参与研讨;(2)备改检查教师“施教案”,纳入月量化。

(三)学生层面:推行高效课堂,目的在于学生得到发展。

我校制定了“杨业中学学生课堂星分评价表”(每节课发放5颗星)该方案以“自主——合作”两种精神为教育内涵,实行目标引领和捆绑评价,引领并助力学生发展,通过逐层晋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相互管理、合作共进的意识,逐步形成规范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评比的操作方法是日公示、周统计、月评比。经过一年多的高效课堂实践,学生个人、小组、班级间形成了良性竞争,全校形成了全员育人、人人参与管理的氛围,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得到培养。

二、开展“两课”研究,周密部署“打磨课”,探讨高效课堂中的“小问题”、“小策略”,鼓励教师开展“微课”研究。

(一)加强课堂打磨。高效课堂的推进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利用全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高效课堂优质课竞赛,积极进行高效课堂教学实践。部分教师主动互相听课,并利用课间时间就教学中的问题积极进行探讨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位教师上一节高效课堂达标课,教师积极听课、评课,共同提高。同学科组教师积极参与备课、评课,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修改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了群策群力,共同提高。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要想课堂真正由有效走向高效,真正由临模走向入模、出模、建模,就必须真抓实干,周密部署好各个打磨环节,确保打磨不走过场。

(1)打磨思想观念。思想决定行动,思想观念不转变,行动就难以跟上。为了切实转变全体领导、教师、学生的思想观念,学区先后多次召开学学校领导座谈会、学校骨干教师座谈会,老教师座谈会,学习宣讲高效课堂理论和教学理念及先进地区、学校(如:宜昌、马口、刘格等)的推行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学习宣传市教育局的决策部署和坚定决心,统一思想认识,消除思想顾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全校逐步形成了领导齐心、教师顺心、学生安心推行高效课堂的可喜状况。

(2)打磨教学技能。针对少数领导、教师不会使用电子白板(班班通)上课,不会制作电子表格和PPT,不会下载、传输文件,我们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办法、通过校内与校外、集中与分散、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教师进行了多批次多层次的培训打磨。目前,全校有80%以上的领导、教师基本掌握了电脑、白板的操作技能。教学行为日益规范。

(3)打磨导学案。我校首先依托11校资源,在借鉴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在领悟中编写。为确保编制质量,我们参考宜昌分区优秀教师所编制的案例,结合市教育局要求,尝试编制学校模板式的导学案。召开各学科编制组长培训会,学习研读,明确要求,分配任务。每周集中安排时间进行集体备课研讨。针对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打磨,修改完善。

(4)打磨课堂教学。根据实践探索以及在巡课、研课、赛课中所发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做好课堂教学打磨尤为重要。我市推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导入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评价、释疑解难、检测反馈、归纳总结等七个环节。其中“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是重中之重的环节,我们在初步打磨的基础上,重点反复打磨发现的问题,确保打磨工作的精细化和实效性,避免打磨走过场。

(5)打磨课堂评价。评价激励是高效课堂的一大抓手,目前学校已试行制定的师生评价激励方案,对学生的评价已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与学生“六会”养成教育相结合;对学生的激励也从单一的发星发赞,评选公示优秀小组、个人的层面转向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趣味物质奖励,组织开展各种奖励性活动,对教师的评价激励已从只重视考评教师个人向重视考评教师团队转变,充分调动了全体师生参与高效课堂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开展小问题,小策略的“微课”研究。

鼓励全员参与,要求年轻教师与领导率先参与。积极倡导教师从工作实践中适时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或实际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困惑,可以是一份研究案例、一节测评课及、或写出课后的反思、总结,或围绕学校主题选题,将问题细化,结合教学实际来研究,做好过程记载。选题从“小而实”出发,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小而实的问题。教师撰写“三小”成果和反思性小论文,教科室每学期要对微型课题检查考核一次。

三、以“一师一优课”为契机,科学制定双争规划,争创“双争”示范学校。

为深入贯彻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争当高效课堂合格(优秀)教师、争创高效课堂合格(示范)学校”的通知精神,推进学校高效课堂建设,加快学校高效课堂“临模-入模-出模-建模”的进程。科学制定双争规划,争创“双争”示范学校。

1、成立活动管理小组,组建学校课堂打磨考评验收小组。

2、打磨验收项目及标准:课堂教学、导学案编制、打磨及使用,另设考评奖励(“四奖”)。

(1).优秀“三案”奖:鼓励教师编写优秀教案、学案、练案(即“三案”),并逐级上送参评,依获奖等级设奖。

(2).优秀论文奖:激励教师对实践过程中的所惑、所思、所得及时归纳、总结、提炼,积累经验,并形成论文,依获奖或刊发等级设奖。

(3).优秀课件奖:发挥教师主观能动作用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发教育资源,制作精品课件,依获奖等级设奖。

(4).高效课堂奖:组织教师参与“晒课”、优课评选活动,并逐级上送参评,依上送级别或获奖等级设奖。

3、班级建设与班主任工作考核:

(1)看班级文化:班名、班规、班训、公约、组名等体现班级管理特色;班级“学生课堂星分评价表”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及教师教学行为。

(2)看精神风貌:师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师生言行规范,健康文明等。

(3)看小组建设:实行科学分组,体现组内成员合作互助;进行合理分工,明确组员职责;开展系统培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关键作用,训练组员技能;确立小组公约,形成人人遵守的行为准则;制定评价办法,激励组员参与,小组成员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形成小组间竞争向上,小组内合作互助的良好氛围。

评价标准为《汉川市中小学高效课堂评价表》。验收达标的在期末发放校级高效课堂打磨验收证书。

4、抓打磨、讲示范、重督查

(一)以“五抓”为突破口

(1)抓评价。

①抓好每周“班级课堂星分评价”工作,督查、督促师生完善课堂教学行为。

②教师课堂评价抓住“活、变、灵”,奖励“新、奇、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③教研组做好教学设计与电子导学设计检查审核工作,督促教师课前准备工作。

(2)抓磨课。

①课堂侧重电子导学的实效性。

②突出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③重视当堂检测达成度与学生的参与度。

(3)抓研讨。

①实行集体备课,重点研讨电子导学的“三明确”设计,教师精讲的设计。

②研讨评价的运用策略。

③研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运用经验。

(4)抓巡查。

①学校加大日巡堂力度,制定新的日巡堂标准与制度,课堂巡查有针对性,找出教师的精彩与不足,并及时与之交流。

②巡查人员灵活多变,行政领导挂帅巡堂,教师人人都是巡查者,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③巡查结果与教师月考评挂钩,直接影响教师考核结果。

(5)抓分步。 高效课堂打磨活动分四步走。第一轮高效课堂尝试课打磨,第二轮高效课堂研讨课打磨,第三轮高效课堂过关课打磨,第四轮高效课堂展示课打磨。

(二)示范引领,骨干带头,全员参与。

领导带好头,作好任务分工,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健全“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领导机制和责任机制。倪厚超,吕相雄、倪喆彦、冯群杰、陈茂堂、陈长金要率先成为校级合格教师。

年轻人率先,2016年6月底:王琦、田丽芳、董良学、谢威、王慧、谢娟、舒荣、涂婷、付义红、袁成良、冯知军率先成为镇合格教师。

(三)加强督查,层级考评,促进常态,巩固打磨成果,不断创新争优。

1、进一步完善课堂打磨考评办法,实行分层多轮课堂打磨。做到有要求就要见实效,有要求就要严格考评。

2、加强督查促常态,巩固改革成果。学校将通过巡课的形式进行不定期巡课或随机推门听课,凡过关教师不合乎验收标准者,一律取消其合格课资格,重新接受打磨。

3、加大过程考评结果运用。教师评模树优,实行示范教师优先制,合格教师准入制,非合格教师将视为不具备相关评先资格。

四、探索及问题:

从汉川开始学习夷陵经验,打造高效课堂之际,我们杨业中学立即着手行动,从学习试点学校教学模式入手,借鉴导学案,探索课堂高效教学。我们的做法是:

1、全力启动:成立专班,制定方案,极力宣传,营造氛围。

2、培训促动:召开学校、学科组、年级组会议,培训带头人。分享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3、示范带动:推行“四课”活动,以议促研。一是示范课引路。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二是评优课激励。开展高效课堂校际教学竞赛,评优激励;三是研讨课提高。围绕主题进行专题研修;四是常态课指导。现场诊断,跟进指导。达到了锻炼一人成长一群的目的。

4、校际互动:学校多次派多人到实验、官备塘、马口、华严、刘隔中学学习、观摩高效课堂模式。

5、竞赛推动:2015年全年,通过校级打磨,推出教师参加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美术等科目的高效课堂赛课、导学案评比、微课、优课的制作。

总的情况看,采取了一些实实在在的行动,取得了一点成绩:

1、绝大多数教师理念更新。通过外出观摩、观看视频资料,不断的培训与实践,我校近90%教师对高效课堂及其创建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课改氛围不断浓厚,中青年教师均能上模式课,部分中老年教师也在尝试新的教法学法,涌现出了一批工作推进骨干。

2、教师教学方式变化明显。导学案的编写及运用,使得精讲精练要求基本落实,教师业务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教与学更有针对性。

3、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通过小组合作模式的运作,一部分学生的能

力在展示、合作、点评中明显提高,课堂教与学自信、效果不断提升,学生行为习惯大有改观,师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竞争意识明显增强。

初步完成了角色的转换与观念的更新,取得了一点微小成绩,但问题与困惑也突出:

1、用高效课堂的模式教学,培训了大部分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激励了一部分教师,加速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个别学科教师因年龄偏大和对新事物的理解能力较低,对高效课堂仍有抵触与怨言。对高效课堂模式教学不能坚持,课改能力有待提高,课堂有形无实的问题仍存在。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与真正意义的高效课堂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想学生与教师全员参与,还需一定的时间考验。

2、高效课堂推进中班级文化特色不鲜明,小组建设,学生分层转化,兵带兵效果不明显。

3、相关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完善。评价、督查机制尚未成体系,执行力大打折扣。

4、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发赞评价、如何激励学生讨论探究,还值得教师思考。

5、磨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进度,磨课势必在教学内容上有重复反复之弊端,如何克服有待思考。

今后工作打算:

1、进一步营造氛围,制定督查及层级责任评定机制,强化奖惩落实,有序推进高效课堂相关工作。

2、加强小组分工、管理、评价培训,进一步发挥小组功能。

3、结合“一师一优课,一科一名师”工作,落实磨课过关课,加强巡课和

课堂评价与诊断,力行模式课常态化,努力开展微课题研究。

4、加强以“议课”为重点的观课议课等研讨活动,落实教师自培与集中

第9篇

一所普通的城市初中,为何能够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历久弥坚?其中有些什么值得人们去追寻探究的地方?

上篇:让师生都有合适的发展

“教育的真谛是要发展人的个性,是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健康发展,其智慧在于找到教育支点,去撬起学生能力发展和生命成长,进而为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让每一个孩子潜在的灵性都闪耀出迷人的光芒。”二十四中人一直坚守着这一崇高的教育理想。他们以此为基础创造性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在学生成长的同时,教师也获得了发展。

1、“丑小鸭也能成为白天鹅”

看上去活泼开朗的王佳樱同学,现在是九年级(6)班的一位优秀学生。刚进二十四中校门的时候,她只是班级里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女生。但她知道,二十四中是以成绩优异而著名的,因此,她每天勤奋学习,暗中与其他同学比着分数的高低。然而,让她大惑不解的是,同学们并没有像她想象的那样“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些同伴们常常为《班级公约》的制定而争论不休,积极参加学校的“阅读经典”演讲比赛;回收易拉罐卖得款项捐给“希望工程”,艺术节上,自编自演的歌舞倾倒全校师生,他们一到下午的课外活动课,马上就呼啸而去,直奔自己喜欢的项目……尽管这样,她还惊讶地发现,同学们学习就是棒,见解就是高,办事就是灵,老师们还似乎很喜欢这样的学生。而她成天心无旁骛,出来进去手不离书,口中念念有词,却总是赶不上。

在老师的鼓励下,王佳樱也尝试着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科技活动小组。等她走进这片神奇的天地,才发现这里真是趣味无穷,机器人、生物园地、科技视频、参观科技馆等内容异彩纷呈,并有“科普板报”、“小发明”、“科技小论文”、“科普网页设计”、“趣味实验创新设计”、“科学幻想画、科普海报大赛”等竞赛性项目。她一下子被迷住了。三年中,不管学习负担有多重,她从不缺席。现在尽管初三学习压力不断增大,但王佳樱依然正常参加科技小组的活动。

2008年,她获第二十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江苏地区)金钥匙竞赛特等奖。在获奖感言中她激动地说:“参加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两年中,最大的感受是知识丰富了,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更重要的是。我把参加科技活动的体验触类旁通地应用到考试学科的学习上,居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王老师高兴地评价王佳樱:“参加科技小组活动,使她的自信心大大增强,思维缜密,主动学习的意识被激活了,学习成绩也跃居班级前十名。当年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了。”

像王佳樱这样,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的同学不在少数,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学校一系列的社团活动中。二十四中包括科技教育在内的各种社团活动已经走上常规工作规范化、活动形式多样化、具体工作制度化的良性发展道路。个性化的教育旨在创设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学校在认真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努力彰显办学特色,先后自主开发了“智能机器人”、外籍教师编著的“英语口语”、“名著阅读与欣赏”、“心理咨询与辅导”等校本教材,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

2、“给学生一片蓝天,让学生在自主的管理中成长”

2007年秋学期开始不久,校园公开栏里张贴着一张公告,吸引了很多同学驻足观看。

原来,这是校教导处与团委联合发出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竞聘的通知,通知公布了参评条件,号召同学们争做学校的主人,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参与学校管理。具体做法是:班级推荐、竞聘演说、学校确认。

吴卡嘉心动了。吴卡嘉同学刚进二十四中的时候,只希望将自己的精力放在学习上,父母也表示了这样的意思,以“影响学习”为由请班主任岳老师不要安排孩子担任班干。一学期下来,她看到同学们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学会了待人接物,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自己却总是冷眼旁观,在同学们眼里,似乎成了一个渐渐被人遗忘的角色。压抑,孤独,自闭,使她感到“孤陋而寡闻,独学而无友”。

班主任岳老师也一直在关注着吴卡嘉的一举一动,她悄悄把吴卡嘉的变化与其母亲进行了沟通。在做通了吴卡嘉母亲的工作后,又鼓励吴卡嘉参加竞选。有了班主任和家长的支持,吴卡嘉终于走向了演讲台。

选举结果当场揭晓,她如愿地当上了第二届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主席。在同学们热烈掌声中,她又一次走上主席台,郑重承诺:“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奉献校园,服务同学,把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建成一个师生之间心灵的桥梁,一个同学真正热爱的团体。”

担任了学生会主席后,吴卡嘉的潜能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成功组织了多项活动,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身边的朋友多了,吴卡嘉的脸上又恢复了开朗而乐观的笑容。“选择二十四中,就选择了一条追求卓越的路。”初中毕业,吴卡嘉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省常中。

自主发展是学生发展中的核心和灵魂。二十四中在学校管理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给学生一片蓝天,让学生在自主的管理中成长”的管理理念,让学生自我设计、自主创建、自我参与、自主提高、自我磨砺、自主管理,学生在自主管理中锻炼了能力,树立了信心。

3、教育的细节关系人的灵魂

一天早上,一位班主任正在带领学生进行卫生打扫。他看到不远处有个纸团,就走了过去,用脚在地上点了点,对正在打扫的学生说:“喏,这里有个纸团,捡起来。”

这一幕,恰好被从旁边经过的赵卫勇校长看到。他连忙走过去,弯下腰,捡起地上的纸团。

一个小小的事情,却引起了学校领导的思考。在班主任会上,学校领导专门把这个画面“回放”出来,请大家讨论。班主任们在反思中认识到,在学生常规管理中,许多老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检查和批评等强制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养成习惯”。结果是,许多新生刚进校门就接受了“日常行为规范的量化评估”,可是,三年后毕业,学生原有的一些陋习、恶习似乎并未随外力撤去而自觉改变。

教导处提出用榜样引领和提醒的方式,先从捡纸开始,要求学校每个人,都要随时随地做榜样,随时随地提醒学生,持之以恒,在全校形成一种氛围。尤其是教师本身,看到一张废纸,不应该绕着走,也不应该只动嘴不动

手,而是要自然而然地捡起来。

一段时间后,捡碎纸的学生多了,校园干净了,同学们不忍心破坏美好的校园,不会去扔掉碎纸了,好习惯真的就这样形成了。

这样的活动,透射出一个鲜明的主旨――关注细节,努力延伸教育的过程,增进学生体验的强度和深度。通过这些细微点滴的做法,“养成教育”的理念渐渐浸润到师生的心田,渗透到他们日常的言行中。

“教育常常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随风潜入夜的润泽,把司空见惯的事做好了,更能彰显思想的深度。”老师们深有感触地说。

“二十四中的精神渗透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时刻影响着我,与我终生相伴。”虽然没有考上大学,却在商海游刃有余的毕业生王刚说。

“我把孩子送到二十四中,就是因为看到孩子在这里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许多家长由衷地说。

教育是伟大的,但,这种伟大缘自于一份厚重的责任感。当我们时刻想到,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乎人的灵魂与精神,关乎人的价值追求与人生道路,我们就会在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在乎他们的幸福感,在乎他们的未来,我们就会亲近教师的核心气质,走向博太、高贵与智慧。

4、“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2006年,常州市教育局为实施教育公平。均衡优质教育资源政策,取消了“小升初”的择校,要“择校”到民办。

这对二十四中这样一所公办名校而言,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众所周知,笼罩在名校头上的眩目光环,多少都会沾一些政策的光。没有了千挑万选的“择校生”,取而代之的是以本施教区的地段生为主体,那么,是否还能像以前那样保持领先态势,人们就拭目以待了。面对一些基础薄弱、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部分教师不免有些“本领恐慌”。“这一届学生没有上一届好”,“这个班的学生没有那个班的学生好”之类的怨言也多了起来。

出路在哪里?强化内功,自主发展,适应差异。在二十四中工作了三十年的何老师深有体会地给出了答案。

她班上有一个学生小强,在刚进学校的时候就“全校瞩目”。一次期末考试前,监考老师刚走进教师,他马上就带头起哄拒绝考试。这样一个具有叛逆意识、行为习惯差、爱吃零食的同学,可没让她少费心。何老师没有用“管、卡、压”的办法制服他,而是根据他爱管闲事的特点,任命小强担任班级的“后勤部长”。可是,事情进行得并不顺利,刚开始请他负责关锁门窗,小强却常常因为贪玩而忘记,何老师就加派两个学生“协助”他。久而久之,他习惯成自然,即使做广播操,他也会主动把门窗和灯关好。班主任何老师抓住他的进步及时给予了表扬。他越干越积极,又主动对何老师提出,班级里换纯净水的“苦力活”也由自己“承包”。根据他的表现,何老师在学期结束时特意颁给他“关心集体奖”。现在的小强像换了个人似的,跟老师非常亲热,遇到事情,主动找老师交流。最后,何老师又开始寻找小强新的生长点,她说:“小强尽管其他学科成绩并不理想,但是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考试都达到90多分,又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老师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当我们面对学生的差异的时候,不要忙着去埋怨学生难教,而是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已经被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束缚住自己的头脑和手脚,是不是自己已经开始重复着陈年旧事,不能与时俱进,是不是已经对新鲜事物产生了对抗和抵触情绪。如果发现自己因循守旧,那就要推陈出新;如果发现自己抱残守缺,那就要赶紧洗脑;如果发现学生差异,那就采取“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做法。

在“精英教育”占主导的时代,学生们都锁定目标勤奋刻苦,最后的考试成绩当然是比别的学校优秀,老师教起来也似乎非常“顺手”。而现在则要面对个性各异的学生,老师所做的就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教学的方法,要更加关注全面发展。二十四中的老师响亮地喊出:“教育学生一个也不能少。”而二十四中领导则反复强调:“适应差异的老师才是能力强的老师。”

下篇:让师生优质发展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要达到这一个目标,必须通过教师来完成。校长赵卫勇说:“一个学校的优质与否,不仅是看大楼,而是要看大师。”他所说的“大师”。当然是指教育教学的大师。他要求教师人人都要“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1、“80后”老师的成长

一次,年轻的班主任王老师,在办公室里批评一位不做作业的学生。那位学生似乎满不在乎,带着傲慢的语气回敬老师:“作业太多,我来不及完成。”遭遇“90后”学生的无礼,这位“80后”年轻班主任委屈得掉下了眼泪。

王老师的师傅董老师语重心长地开导他:“老师和学生的谈话其实具有一定的隐私意义,如果在办公室里交流,似乎就把隐私的东西公开化了。如果因为学生犯错了,把学生拉到办公室里,这样的话,气氛就更加不对劲了,因为没有人愿意当众接受别人的批评,哪怕是明知为了自己的好。”

师傅的一番话,使得这位青年教师如醍醐灌顶,猛然省悟。是呀,作为“80后”的青年教师,自小也是在父母的百般宠爱中娇滴滴地成长起来的,也曾经像这些学生一样任性。看来要教好这帮学生,就要了解他们,理解他们。

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王老师不仅注意协调各任课老师的作业量,而且注意跟学生谈话的方式和时间。他明白,看上去,跟学生谈话不过是小事一件,但小事中依然有教育艺术。针对“90后”的男生那种嗲声嗲气的娘娘腔,他甚至每天到班都要带领男生振臂高呼“我是男生”,以唤醒男儿的那种顶天立地的粗犷、豪迈、豁达。

像这样师徒结对的“盯人战术”,从学科教学到班级管理,徒弟全方位地跟着师傅,只是二十四中培养教师的“招数”之一。除此而外,学校为了让年轻教师早日成熟起来,还启动了校级“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的评选,督促教师制定了“个人主动发展规划”,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记录手册”,帮助青年教师业务“充电”等措施。而今,二十四中已基本形成一支年龄结构优、敬业精神强、教育理念新、业务素质高、爱生爱校、团结合作的优秀教职工群体。

2、杨老师的教研故事

杨老师,自从进入二十四中的物理组团体中,就马上感受到这里和谐的氛围和只争朝夕的进取意识,并在学校浓郁的教科研氛围中成长起来的。

有一次,学生对杨老师抱怨说,物理好像没什么用。杨老师敏锐地感觉到,如果只关注书本知识。学生就觉得物理知识离我们很遥远。于是,他让同学们回家观察常见的热水器,然后阅读铭牌回答对应的问题。

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告诉杨老师他们的收获。

“我从铭牌中知道了‘MJ/h’是什么单位,‘65MJ/h’化为该物理量的国际基本单位是什么。”

“我昨天还给我的爸爸解释了‘9L/min(温升25℃)’的意思,铭牌中‘1.40Kg/h’的意思。”

“我还计算出这种燃气热水器当燃气产生1000J的

热量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多少J。”

“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物理知识呀!”

杨老师经常让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事物,寻找与物理有关的知识。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学以致用,不仅让物理知识为生活服务,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006年他自编的《热水器综合应用》在“江苏省初中物理优秀试题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同时捧回江苏省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比赛评优课一等奖。八年来,他辅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超过了100项。2008年,他获得“江苏省中青年物理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荣获“常州市骨干教师”、“江苏省中小学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二十四中的老师,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以“实”为核心,扎实、踏实、务实、平实、真实地开展学术沙龙、案例分析、专题研究等活动,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步履坚定地走了下来。这样的课堂教学大受学生欢迎,不仅在省市级教学公开课比赛中频频获奖,而且教学成绩也高歌猛进。

3、谁配合谁?

这是一节公开课的评课活动。

台上,刚刚上完课的张老师,也许觉得自己的这节课上得不成功,红着脸,非常惭愧地连说了四个“不”:“学生配合不默契”,“举手发言不积极”,“讨论不积极”,“不会主动提出问题”。

言下之意,失败的原因是学生,而不是老师的问题。

评课的时候,老师们畅所欲言。

有的说:“张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虽然没有平常我们所见到的热闹情形,但是,我认为,课堂上不仅是学生的肢体活动,更重要的是,要看老师的问题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大脑是否处于积极的活跃的思考状态。这一点,我从观察学生的表情、眼神可以看出,所以我认为张老师做得不错。”

也有老师提出了不同看法:“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的参与者,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彼此教学相长。若说配合――只能是教师的教,去配合、去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校教育,其实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服务,正如树苗的茁壮成长,需要雨露、阳光和土壤一样,归根结底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努力从各个方面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设有利的条件,营造适合的氛围。”

针锋相对的讨论,引发了二十四中老师们对课堂教学的本质问题的追问。

像这样的观摩课堂,在二十四中是一种“常态”,力图给大家呈现的不是看上去完美的作秀课,而是本真的研究课。也就是,通过一节课,你将给听课者以什么认识和启发。每次研讨,都可以说是一次思维的碰撞,没有客套的寒暄,没有空洞的恭维,没有宏大的理论诠释,没有话语霸权的操持,在这个辩论席上无论是多么激烈的唇枪舌剑,意见相左,课后下来仍然是一群好伙伴,“让岑寂的心灵,邂逅你的笑靥”,在彼此真诚的微笑里,蓄满挚爱教育的阳光。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总之,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教育情境中,如何找寻到一条适合自己且有所作为的教学科研相结合的道路,二十四中的老师们可谓用心良苦。

4、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

一天下午临近放学,赵校长在例行巡视校园的时候,遇见一位女教工刚从校外进来,手里拎着两个装着蔬菜的方便袋。她见到赵校长,非常不好意思地说道:“晚上回家太晚,菜场关门了。”原来,这位女教师的孩子正读高三,而作为母亲的她又总是勤勤恳恳地工作,每天回家几乎连买菜做饭的时间都没有。赵校长没有批评这位女教工,反而安慰她说:“女教师的成功不仅在事业上,还有家庭里。是我们工作没做好。”

没过几天,赵校长便召集领导班子,专门讨论如何让教职工既安心工作,又能照顾好自己的家庭。这次会议后,学校食堂不仅每天为教职工准备了可口的饭菜,使老师们能在学校吃饱吃好。而且,还特意为教职工准备净菜,教职工们提前预订,放学时领回去。赵校长在全校教师大会上郑重承诺:二十四中教师的幸福指数要年年攀升。如今,教师子女入学入托的安排,教职工食堂伙食的改善,教师停车位的安排……这一幕幕人性化的关怀细节,营造出“家”的氛围,让教职工收获的是感动,分享的是快乐。人心齐了,心气顺了,归属感自然而然就建立起来了。

多年来,二十四中强调“精细管理”与“人文关怀”并举。一方面,学校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规范管理,在“执行力”、“精致化”上下功夫;一方面,又注重用思想培育文化,用文化进行管理,让每个人都有成就感,即使是教职工开会,教师听到最多的词语是“思想”、“文化”和“成就感”、“幸福指数”。在当下,教师负担重、压力大,职业倦怠感递增的情境下,二十四中领导以“不断提升教师幸福指数”为己任,一点一滴营造教师发展的良好氛围和条件,始终要求自己把教师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关心教师疾苦、体察教师冷暖放在第一位。

“跨过罗汉路,走进省常中。”面对坊间流传甚广的说法,赵卫勇校长只是淡然一笑。他知道,这是家长、社会和学生基于分数对二十四中的评价。赵校长对“高升学率”并不讳言,相反,他认为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优秀的学业水平正是高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是学生卓越发展的主要体现。“一个不少,人人都好”,从学生这一层面上说,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人人都找到自己合适的发展空间;作为教师,要与学生同成长,以卓越引领卓越,在此基础上,促成学校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优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