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幼儿文学论文

时间:2023-03-21 17:03:45

导语:在幼儿文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幼儿文学论文

第1篇

目前,新的教育观念已经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灵,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有些教师较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穿新鞋走老路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眼中无儿童……鉴于此,提出了对幼儿园歌唱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

一、多元歌唱教学模式

我们本着“系列层次活动”式的“多层次介入”的程序,让幼儿从“多渠道参与”、“多角度感受”,从而探索出系列多元的歌唱教学模式,在不断的研讨—实践—反思—再研讨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一系列多元歌唱教学模式。

1.选择多元的教育材料,丰富幼儿的音乐生活

我们本着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原则,尝试从多方位去发掘和拓展幼儿歌唱活动的资源。并将资源进行了分类、筛选,建立了五个资源库,即优秀的中国儿童歌曲资源库、民歌歌曲资源库、外国优秀歌曲资源库、时尚流行歌曲资源库、戏曲资源库。

2.多元歌唱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确立了歌唱活动材料选择的定位后,我们借鉴、融合了许卓娅的系列活动理论和预知学习理论,并以这两大理论体系为支撑,以多元智能为依据,进行多元歌唱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我们依据歌唱材料的分类,对不同类型的歌曲进行分析、尝试、反思、创新,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多元歌唱教学策略。

二、多元的歌唱教学策略

1.优秀儿童歌曲的教学策略

传统经典的儿童歌曲是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精品,这类歌曲不仅具有鲜明的儿童特点和较高的艺术性,其内容与形式也是极其丰富的。

(1)角色探究法。针对有情节有角色的歌曲,让幼儿在探索歌曲中不同角色的表达和情感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歌曲《有礼貌的小山羊》、《黄鼠狼拜年》。

2.音画转换法。借助能为幼儿所理解的图画、符号、帮助幼儿理解歌曲,通过互动,可以帮助幼儿有效地记忆歌词、表达情感。

3.情景互动法。借助歌曲所表达的意思来设置情境,让幼儿参与到情境中来,通过在情景中的游戏、谈话学习歌曲。如《老师,让我亲亲你》、《祝福歌》等。

4.畅想生成法。在简单理解词意的基础上不直接教歌词,而是引导幼儿通过大胆想象或迁移以往的知识经验,经过过滤、组织来创编歌词生成歌曲,促进幼儿的创新精。如《摇篮曲》、《小河之歌》、《蒲公英的故事》等歌曲。

2.外国歌曲的教学策略

为培养幼儿接纳、尊重多元文化与艺术,在我们探讨的过程中,明显感到通过我们的多元教学模式,幼儿不仅能轻松地学会演唱,还引发出幼儿对国外的风俗习惯、建筑风格、语言、货币等系列的生成活动。

(1)游戏协作法。根据歌曲的民风特点,创设相应背景的游戏情境,通过参与游戏活动,感受欢快的气氛,让幼儿在协作、交流中学会大胆、自由的演唱歌曲。如捷克民歌《跳吧、跳吧》,威尔士民歌《欢度节日》,英国民歌《伦敦桥》等。

(2)填充创造法。在理解歌曲民俗特点及其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创编、填充歌词或旋律来学习演唱歌曲,让幼儿在一步步的参与中不知不觉的学会歌曲。

(3)对比欣赏法。借助图片、幻灯、媒体等途径来展示歌曲的背景及风格,通过与本地歌曲的对比,学习演唱不同风格特点的外国民歌,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每个幼儿得到不同成度的熏陶,培养发展幼儿的艺术潜能。

(4)唤醒自主法。通过幼儿提供尝试不同形式的演唱方法,唤醒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探索、发现不同演唱形式的效果,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如《新年好》《铃儿响叮当》《小杜鹃》等。

3.民族歌曲的教学策略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歌曲资源十分丰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歌曲的风格非常鲜明,其韵味、旋律以及歌词中的语言都有极强的感染力,让幼儿在民歌的海洋中徜徉,将提升幼儿的艺术素质,并使幼儿在体验、感受民族歌曲的同时,增强幼儿的民族意识。

(1)发掘笑料——多种表演法。寻找民歌中诙谐逗趣的内容,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出教学内容,让幼儿通过表演,熟悉旋律与歌词体验幽默情绪,感受歌曲的风格。如山东民歌《哈蟆》、河北民歌《回娘家》、《两个蝈蝈吹牛皮》等。

(2)层层切入——多渠道参与法。不同民族、地域的民歌在语言上往往具有突出的特点,这些与幼儿生活经验和环境不同的语言特色,对幼儿来讲是有极大吸引力的,尤其是一些简单、有趣、易模仿的词或音节。如“巴扎嘿”、“哎哟哟”、“啷啷仓”,针对这类语言特色突出的歌曲,采用“层层切入——多渠道参与法”,能使幼儿充分体验歌曲的风格,并用自己理解方式去表达出来。如《龙船调》、《刘三姐对歌》、《花儿与少年》、《太阳出来喜洋洋》等。超级秘书网

(3)探索特色——融入器乐法。民歌的特色除体现在语言上,最重要的是歌曲旋律,让幼儿沉浸在婉转的水乡民歌,流畅的平原民族、嘹亮的高原民歌,高亢的山歌,悠扬的草原牧歌之中,将会给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艺术修养带来终身益处。如《恭喜》、《阿拉木汗》、《小格桑》等歌曲适合采用此方法。

4.戏曲的教学策略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艺术性和思想性极高。随着中国传统文化进课堂的要求,我们让幼儿通过感受名家名段,体验多种戏曲的风格和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1)诗韵交融法。将唐诗与戏剧曲调相结合,让幼儿体验唐诗美的同时,感受戏曲旋律的美,使诗与曲相互衬托,相互交融,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学的欣赏能力,这种方法可根据不同的诗风配不同的曲调。如抒情诗可配黄梅戏曲调,言志的诗可配京剧或豫剧的曲调。

(2)角色体验法。通过欣赏体验不同角色的外形、声音、动作,让幼儿体验京剧中生、旦、花脸等行当的特点,如旦角唱段《苏三起解》、《老生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5.流行歌曲的教学策略

时尚这一词正在逐渐被现代人士认可,我们改编吸纳了一些流行歌曲,如《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让爱住我家》、《波斯猫》,让幼儿与环境互动、与文化互动、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音画时尚法,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让幼儿通过欣赏MTV、FLASH、MP3等形式学习健康、有趣的流行歌曲。

总之,多元的歌唱教学模式,使原本枯燥的歌唱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减轻了教师教与幼儿学的负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幼儿情感创造性的发展,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课堂成为“唤醒”和“激励”的地方,在教师的“唤醒”和“激励”下,使幼儿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情在弦上”,让幼儿在关注中学习,在尊重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参考文献:

[1]许卓娅.艺术.

[2]曹冰洁.试论音乐教育新理念.

[3]曹冰洁.音乐教育与幼儿的发展.

第2篇

创设良好的情境能让孩子全神贯注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却“忘了”自己在学习,更不会觉得数学枯燥、对数学产生厌恶、惧怕感。比如,为了让孩子进一步认识人民币,以及进行一些简单的有关人民币的计算,我精心设计了孩子购物的游戏活动。我先用课桌拼成货架,然后摆上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更多时候只摆包装盒子),并在商品上标上价格,还有一些小额的人民币。这些基本的东西准备好以后让部分同学扮演营业员,更多的同学

扮演顾客,让他们模仿超市购物,在此过程中他们很自然地对人民币进行了简单的加减计算;同时,教师只扮演一名普通的顾客,参与购物(其实主要观察幼儿的购物情况,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孩子们不但很好地学习了数学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按需购物,注意节俭等精神品质。

二、在操作游戏中学习数学

幼儿园的教室里一般都有各种各样的积木和其它学习用品,这也为幼儿的操作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慧之花开在手指尖上。”可见操作活动对促进幼儿掌握初步数学知识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才能借助于作的物体获得数学感性经验,整理数学表象,主动领会和构建起抽象的初步数概念。在操作性游戏中,我首先为幼儿的操作活动创造合适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如在认数的教学活动中,我为每个幼儿提供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冰棒棍、瓶盖,然后让幼儿在足够的场地里充分思考、探索、操作,在点数的同时学习记录,从而感知5以内的数量,同时让幼儿互相交流、讨论。这样,通过对具体的实物操作来发展幼儿初步的数概念,学习了初步的数学知识。这是一种让幼儿通过操作实物材料获得数学知识的一种游戏。为了让幼儿对立体图形产生空间感,初步体会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我为他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搭建城堡,让他们在看、摸、拼的过程中对各种立体图形产生深刻的表象,达到寓教于无言之中。

三、在体育游戏中学习数学

我有意识地将数学内容渗透到体育活动中,使幼儿在玩玩乐乐中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获取数学知识。如在教学小班的幼儿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我做老鹰,选10个同学做小鸡,再选一个同学做老母鸡。我先和他们玩了一会儿,然后故意抓住1个,就问他们,有几只小鸡被抓住了?还有几只小鸡?抓住3个,我又问类似的问题。我又让2只小鸡逃回母鸡的翅膀下,再问他们有几只小鸡被抓住了?逃走了几只小鸡?还有几只小鸡?又如,在小班的数学活动“认识1和许多”中,我们设计了“小鸡捉虫”的游戏,教师、幼儿分别扮演“1鸡妈妈”和“多小鸡”。“鸡妈妈”以游戏口吻要求小鸡:“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到草地上去捉虫,每只小鸡捉1条虫子,然后来交给妈妈。”在这一系列情节中渗透“1”和“许多”的数学概念。这样既让幼儿熟练的掌握了数学初步知识,同时又促进了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在玩橡皮泥游戏中学习数学

总是为幼儿提供现成的学习游戏工具,久而久之必然对游戏活动失去兴趣。于是我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玩橡皮泥活动中。一节“筑城墙”的活动使幼儿们乐此不疲。我们放弃了平时所用的工具,直接用一双双小手拍、压、夹、垒起一座座各种形状的“城墙”: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等等。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巩固了幼儿对长短、大小、几何形体等数学知识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幼儿玩橡皮泥的兴趣。

总之,把数学教育溶入游戏活动中,不但能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喜欢数学,而且能使幼儿在自主探索和有趣、新奇的游戏体验中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

第3篇

(一)大班幼儿绘画认知及学习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幼儿开始表现出较明确的主题意识,开始表现现实对象。虽然对色彩怀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用线条来变现物体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往往不顾色彩与物体的现实关系,只是根据自己的情绪来使用色彩,比如,把人画成红色或黄色的。这种色彩选择方式固然有一定的心理学意义,但带有强烈的个体性。幼儿与色彩的初期关系主要是由情绪上的特征来决定的,这一阶段的幼儿对色彩的使用将会成为很愉快的经历,色彩本身能为他们带去无穷的乐趣。

(二)促进幼儿对色彩的审美感

大班的幼儿思维逐渐灵活起来,画面开始丰富,想象画、主题画逐渐增多,幼儿颜色辨别能力增强。这时,如何协调的搭配画面颜色,关系着画面是丰富多彩,还是单调乏味。幼儿最初会依据个人的偏爱选择用色,往往较为单一。这时,大多数幼儿都会评价为“不太好看”……其实,色彩本身没有美丑之分,只要搭配合理,就能达到美的效果。因此,配色就尤为重要了。配色是幼儿在感知颜色的基础上,依据直觉感受进行创造。它从幼儿对颜色的审美感受出发,表现了个人对颜色的爱好。幼儿基本上是应用深浅之间的明显对比,探索原色与原色之间,原色与间色之间,同一色相不同彩度与明度的颜色之间、冷暖色间的对比,使画面色彩鲜明。

(三)趣味美术活动对幼儿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幼儿参加活动的动力,活动材料是幼儿参加活动的物质基础,多种多样的操作材料则是激发幼儿兴趣的源泉。除了日常使用的彩色蜡笔、水彩笔、水分笔画、棉签、剪刀、布、彩纸、手工纸、彩泥、糨糊外,教师可收集一些袋子、盒子、废旧图片、瓜果壳等。

二、色彩的感知、运用对儿童发展的特殊作用

在儿童的绘画作品中,最直接反映儿童情绪和心理的就是色彩了。一般认为比较活跃的儿童:男孩使用的色彩没有明显的差异,女孩普遍比较喜欢绿色,不喜欢土黄色、紫色、古铜色、蓝色。一般认为比较活跃的儿童大都不喜欢蓝色。精神上比较安定的儿童:男孩喜欢橙色的比喜欢黄色、黑色、土黄色和绿色的儿童更安定一些。女孩喜欢古铜色的比喜欢绿色的更为安定。支配性强的儿童:男孩喜欢橙色的要比喜欢土黄色的支配能力强一些,女孩喜欢蓝色,绿色、古铜色的要比喜欢紫色的支配性强。易冲动的儿童:与喜欢橙色的男孩相比,喜欢土黄色的男孩性格更冲动,而喜欢红色的女孩要比喜欢蓝色、绿色、土黄色、古铜色、紫色的更加冲动。女孩如果喜欢红色和黄色,一般性格都比较冲动。善于思考的儿童:男孩在这方面很难看出差别,而相比女孩更喜欢紫色或蓝色的女孩,或者相比古铜色国更喜欢绿色的女孩,比较善于思考,思维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儿童:相比蓝色和土黄色,喜欢绿色和橙色的男孩社会适应能力强。相比蓝色和黄色更喜欢红色的女孩,或者相比黄色更喜欢绿色和蓝色的女孩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总结

第4篇

一、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寓绘画于游戏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

兴趣是学习动力,如何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是我教学的重点。我们都知道,孩子最喜欢玩,喜欢游戏。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把绘画寓于游戏中,是我主要的教学方法。如在进行蜡笔画教学中我让幼儿游戏的方式进行构图,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让每幅画有创意。在涂色方面,指导孩子学习了相似色、渐变色等多种涂色方法,鼓励幼儿有自己的想法。新鲜有趣的事物,幼儿都乐于接受,为了提高幼儿某一方面的绘画能力,我注意开展一系列不同形式的绘画活动。线条绘画是一个重要表现手段,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为了提高幼儿对线的表现力,我们由浅入深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绘画活动,有《我设计的线条》《蘑菇》《花瓶》《小姑娘》等,让幼儿随意联想线的装饰,用不同的线(直线、曲线、波折线)自由组合起来装饰动物、花瓶,以致整个画面,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对“线描画”的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为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线的表现力,又用黑白配的方式强化了画面效果,增强了幼儿绘画的自信心。大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我们在组织绘画活动中也非常注意主题的选择。《我家后院的花奶牛》《我想去天上玩》《沙漠变绿洲》《苹果船》等绘画素材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在活动中能表现自己的想法,有积极的创意。

二、给幼儿以绘画的自信,根据不同的绘画形式或内容,采取不同的指导

要正确地指导幼儿进行绘画,首先应了解幼儿绘画的特点。幼儿绘画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幼儿绘画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幼儿的绘画能力,是靠本身的理解认识和感受力来发展的。作为教师不可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强加于幼儿身上,要求幼儿模仿,这等于抹杀了幼儿所特有的灵气,压抑了幼儿的创造力。我先了解一下幼儿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画,成人的作用在于鼓励、帮助幼儿把自己所想的绘画下来。“鼓励”是指导幼儿绘画的首要方法。

“鼓励”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树立绘画的自信心,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在绘画教学中,我肯定幼儿的想法,肯定幼儿绘画的成果,让每个幼儿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不同的绘画形式或内容,相应的指导方法也不同,指导的重点也有所侧重。如在蜡笔画的构图活动中,我鼓励幼儿把根据主题进行构图,然后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合理的添画、想象,这样幼儿的绘画容易重点突出,而且有自己的创意,杂而不乱,从而提高幼儿的美术能力,逐步提高了幼儿绘画的技能技巧。

三、重视幼儿作品的评价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态度、标准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态度,对美的鉴赏能力。

第5篇

为了更好地提升幼儿园数学环境创设的效果,在创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环境与人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幼儿园数学环境创设的主体之一,通过科学的引导和鼓励,启发幼儿对园内环境中的数学知识等进行了解和学习。同时通过数学环境创设内容、方法、目标的优化,与同事、幼儿共同创设数学环境,提升环境创设的共同性和人文性。在幼儿园数学环境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应用已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家长帮助等途径进行数学材料的收集,然后在一个统一的时间和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亲自参与数学环境的创设与布置,提升幼儿的数学环境认知与构建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认知能力。例如:在教室的数学角里面,可以通过摆放颜色、尺寸不同的几何图形,引导和启发幼儿进行这些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幼儿辨别和认识不同图形并说出其名字等途径,来发展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

二、幼儿园数学环境创设与利用,要遵循科学化原则

为了进一步提升数学环境为幼儿发展服务的效果,需要幼儿园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升对数学环境的创设与认识,提升数学环境与幼儿园自身教育开展的契合度。在幼儿园数学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既要以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与认知能力为主线,也要把握数学环境与其他教学环境创设的一致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幼儿园数学环境创设的效果。同时,幼儿园数学环境的创设过程中,不能够仅仅考虑学习的效果,而必须将幼儿的主体性、学习的过程性结合在一起,在充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围绕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作出系统的规划与构建。同时,幼儿园数学环境的创设,力求以数学内容为主线,也可以按照实际的状况,在环境中亲身体验社会、自然等相关的内容。比如在幼儿园小班“自选超市”里面,可以通过陈列大小、颜色不同的物品,让幼儿在购物的时候,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学习,提升幼儿的认知与生活能力。

三、幼儿园数学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要注重游戏法的贯穿

第6篇

1.幼儿园办园不规范

目前,我国幼儿园的整体教学水平低下,其主要原因是幼儿园办园不规范。所谓幼儿园办园不规范,就是现在的许多幼儿园由私人成立,幼儿园的选址也是私人住宅,而非正规的学区建筑。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正规的公办幼儿园只存在于市级、县级,且数量较少,不能满足社会幼儿数量的需求。因此,不规范的私立幼儿园逐渐增多。而家长将幼儿送学的主要目的仅仅是在家长工作时间有个负责任的单位能够照顾孩子,就将幼儿送往就近的幼儿园。

2.教学方式落后

幼儿教学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是教学方式落后。其主要是现在以教师为主进行教学活动,而非以幼儿为教学主体。幼儿是汲取知识的新个体,幼儿课本知识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造力均需全面提高。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能够一边学习一边思考;教学过程形式化,教学内容也相对陈旧。教学方式落后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幼儿智力的发育和创造力的培养。

3.幼儿教育机构中部分幼儿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幼儿教学过程中,因幼儿年纪过小,没有是非对错的观念,所表现的行为举止皆为自己的主观意识。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本性,吵吵闹闹,与同伴玩耍。面对如此小的孩子,教师很少主动配合幼儿的天性成为孩子中的一员与孩子打成一片,而是以教师严肃地警告、禁止孩子的行为举止。教师的这种教学态度,不仅不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还让学生对上学产生厌倦。而幼儿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极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产生职业倦怠感的教师,不仅对幼儿教育工作失去了热情,且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开始迷茫,对自己存在的价值与事业发展的方向产生疑惑。其次,不规范的幼儿园,教师的能力培养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不规范的幼儿园没有正规的对教师的考核标准,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自身素质提不上去,导致教师的整体素质低下。

4.幼儿的小学化教育严重

因幼儿教育是与小学教育接轨的,现行许多幼儿教育机构,已开始偏向于将幼儿教育小学化,让幼儿能够顺利升入小学,并能够在小学崭露头角,能够提升幼儿教育机构的升学率与社会口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以对小学生的态度来对待幼儿,以对小学生的要求要来求幼儿。侧重于规定课程的教学,要求幼儿能够规范课堂规矩,上课时要安安静静、坐姿必须端正,课下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要求幼儿对当日学习内容进行回顾以及对次日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幼儿园为自身业务发展,还开设许多特色班与兴趣班,对小学教学内容进行补习。

二、对幼儿教育教学的建议

第7篇

浅谈研究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是中小学研究性学习向幼儿教育阶段的一种延伸。它是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获得了自身的发展,积累了许多有意义的经验。

探究型主题活动已不仅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根植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更是通过它所反映出来的符合世界幼儿教育改革潮流的先进理念,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中。也就是说,我们倡导幼儿园开展探究性教育活动更多的是在倡导一种理念,我们强调的是这种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影响,即活动是否真正以幼儿为主体,儿童能否在教育过程中自由、主动地参与,能否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现和创造,教师是否能够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以及好奇探索、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合作的学习精神的培养等等。

随着周围世界的变化和教育的改革,我们头脑里原来一些固有的认识日益受到冲击,教育活动中的单一性正被多元性所替代,知识的惟一正确答案受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观念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又直面幼儿的学习问题,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是幼儿的学习,什么是幼儿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的研究,让我们对幼儿的学习又有了新的理解,让我们看到了幼儿的学习还有另一半--一种充分展示智慧和个性的学习,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幼儿的学习,并非只是成人教学的结果,常常也是幼儿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儿童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的学习,往往正是儿童真正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学习。

为了查找恐龙的资料,幼儿到公园里去拍摄恐龙的模型、从电脑上下载恐龙的资料、打电话询问、到娃娃资料库里查阅最后,共查到27种恐龙,自己发明6种恐龙。在高楼的主题中,幼儿研究高楼不倒的原因:每一块砖要对齐、对直房子的底座越牢固,高楼就越稳不能一边重,一边轻,两边要一样下面要大,上面要小,这样不会倒我,对中班幼儿来说是个有趣的主题。从探索我的名字的由来到我从哪里来;从我出生时是怎么样的到我的身体上有什么幼儿产生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生成了一个又一个主题。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往往是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中获得的。幼儿有意义的学习所要得到的东西,常常不是依靠每天一二节集体教学活动所能实现的。真正有意义和有效的学习,可以打破单一性和封闭性,在时间与空间上充分地开放、在内容与方式上充分地多元化,使幼儿能尽兴地探索、尽兴地活动。(语文网中网文秘频道)

声音在哪里?以往,教师在教室里,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教幼儿认识声音。现在,幼儿们探索的天地扩大了,探索的内容丰富了,探索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在自己身上找声音,在教室里、在操场上找声音,在家里、在花园里、在马路上、在田野里幼儿们用耳朵找声音,用手和脚制造声音,还用脑想办法创造声音声音的主题探索,给幼儿带来了除了知识以外的更多的经验。

幼儿有学习的需要,也有学习的潜能。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的学习,可以说是幼儿学习方式上的一种革命。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索型学习。因此,幼儿的兴趣得以激发,幼儿的各种潜能得以开发。

第8篇

一、识字方法探究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泥于一。任何稚嫩的方法,只要能成为学生记字的“良方”,教师都不应予以否定。当然还是需要对一些好的方法进行肯定和发扬,这样学生就可以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需要来选择自己愿意并能接受的识字方法。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学生用以下几种方法识字具有很好的效果。

1.生活环境识字

很多生字的认识渠道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如路牌名、站台名、商店超市的名称、物品标价牌、电视节目(如广告、节目名称等)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只要有一个学生提出,其余学生也能相继回忆起,并在日后自发加强对生活用字的注意。

例如教学生字“南”:

师:(出示几个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哪个字?

生:我认识“南”,这个字我在“南京路步行街”的石碑上见过。

生:我也认识这个“南”字,20路的站牌上就有。

生:“南方商厦”中的第一个字就是我们学的”南”’。

师:再来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这个字宝宝?

(此时,教师似乎是不经意的点拨,却把学生的“视线”拉到了自己身边,引发学生无穷的探究热情。)

生:对了,我的同桌的名字里就有个“南”字。

生:教室后面的地图上有“东南西北”的标记,中间就有这个“南”字。

生:我套抹布的塑料袋上写着“南瓜饼”,就是这个“南”。

学生通过“自我回忆参与同学回忆自我积累有新发现”这一过程,尝到了发现的喜悦、识字的快乐。

2.象形识字

中国的汉字有一部分为象形字,它来源于对生活中实物形状的摹仿。如:“山”“石”“田”“水”“火”“日”……在课堂上,这类象形字不用教,只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字形看看,说说,画画,学生就能一目了然。

例如我在教《四季歌》这课中“春、夏、秋、冬”四个较为复杂的字时,就结合字的象形特点进行启发,引导学生用象形法既快速又正确地记住了这些字。

师:(出示春、夏、秋、冬)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它们?

(……学生自由议论,教师不做方法好坏的评定。)

师:我也来说说我认“春”字的一个好方法:春天太阳暖洋洋的,有三个人都出来晒太阳啦!(同时电脑显示:

春念春)

(学生此时一下子活跃起来,议论纷纷。)

生:老师,我也发现了认识“夏”字的好方法。(学生是那么激动、惊喜)“夏”上面这部分像我们夏天用的百叶窗,可以遮挡热辣辣的太阳。

生:还有,还有!“夏”上面这一模最长,就像人们夏天戴的凉帽。

(教师在学生说的时候适当板画或出示有关多媒体课件。)

生:对,对,很像!

(此时,其余学生也自发地用自己的方法识记这几个字。)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请你们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再来认认这几个生字。

(老师从“台前”退至“幕后”,成为帮助学生、鼓励学生发现真知的引路人,而不是给学生现成答案的人。教学显得轻松愉快,学生思维活跃。)

生:我还有不同的好方法……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不错,请你们也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这几个生字。

(不框死学生思维,不求唯一答案,鼓励学生用自己能接受的方法发现认识字形的好方法。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予以肯定,使之成为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2.字义理解识字学生喜欢用编顺口溜、猜字谜等形式来认识生字。如:

编顺口溜

坐──两人背靠背,坐在土地上。

垦──星星宝宝哪里来?太阳妈妈生出来。冰──三点水少一点,一点水变成冰。猜字谜

一点,几点,大点,九点──卜,凡,犬(或是太),丸。我是一只鸟,走路摇啊摇──鹅。上小,下大──尖。

一口吃下一条虫──虽。运用以上方法既让学生自己记住了生字,又锻炼了他们说话的能力,发挥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当然,还有很多五花八门的识字方法,如:形声字找声旁,音近字比较,按照对生字的理解写几句话,组词法,结合课文认字法等。总之,在孩子内心深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的孩子获得了心灵上的满足,在满足中体验和创造着成功,之后就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再去“探索新知”。

二、识字环境自我选择

学生识字本来应该是个体行为,但在教学活动中如果独自面对每课的大量生字,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孩子们发现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自由选择、自行决定组员,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下互相合作、互相促进,就能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小小年龄的他们有着合作的原则和标准,在以他们为群体的小组中,孩子们充分显示了他们的主动精神。

如今他们又发现在自己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与其他小组调换组长后,能把各小组好的想法带给别的小组,这样讨论的效果更好。

三、巩固识字

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在于他们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方法就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记住汉字。

通常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游精:开火车(各种形式)、接龙,摘苹果,放鞭炮,叫号,猜字,排字,搬砖头,举字……多种多样的游戏给学生带来了乐趣也使他们记住了生字。

例如我在引导小朋友们巩固识字时说:“请小朋友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用你们喜欢的游戏来记住这些生字。”在小组开展游戏时,我发现有些小组把几种游戏结合在一起。如:把举字和排字游戏相结合;在叫号游戏中加入数学的加减法;把猜字游戏和卡片识字结合起来,变成了“翻牌”游戏等。

这一切让我惊喜不已,也使我认识到学生不断需要更新更有趣的游戏。于是,我又在进行新课教学时,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设计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游戏。如:

教学《风姑娘送信》,由于风姑娘送的是落叶信,于是,我就在每个小朋友的桌子里藏了一些落叶,每片落叶背后是字宝宝和由字宝宝组成的词宝宝。开展“读落叶信”游戏时,学生异常活跃兴奋,因为游戏规则是谁读得最多最正确就能得到最多的落叶。

总之,让孩子们在喜欢的游戏或竞赛中巩固识字,可以达到识字记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9篇

听了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话,我的心中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很不是滋味!孩子们看到水杯视而不“捡”,因为他们觉得水杯不是自己的,认为别人的事情不用去管。很明显,这是幼儿公德意识淡化的体现。

公德意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公德意识的培养不容忽视。3—6岁是幼儿心理成长、人格塑造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养成的内在态度、自我概念、性格习惯,会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带来及其重要的影响。我深刻认识到,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公德教育刻不容缓。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他们还不能理解一些抽象的道德观念。《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因此我将社会公德教育贯穿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贯穿在幼儿游戏、学习和同伴交往的方方面面。

由于儿童的年龄尚小,缺乏生活体验,自制能力弱,行为表现不稳定,对是非善恶的分辨还比较模糊,对道德的认识还很肤浅,对抽象的道德概念难以掌握;但他们对于儿歌、故事等文学作品兴趣浓厚。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描述人物的行为、营造生活情景;鼓励幼儿针对这些表现,讨论行为的对与错、好与坏;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行为。如:儿歌《我是大班哥哥姐姐》中提到“帮弟弟扣纽扣,给妹妹讲故事,帮爸爸拖地板、帮妈妈倒杯水、帮老师擦桌子、帮阿姨剥豆子”等,明确了小朋友们的行为,为幼儿的表现做了很好的指导。又如,故事《孔融让梨》,在简单地故事语言中引出深刻的哲理,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与人分享,愿意把好的东西先让给别人,帮助幼儿消除自我中心的意识。

幼儿具有很强的观察、模仿能力,模仿是幼儿学习分享行为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的重要模仿对象,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以身作则,保持言行举止的得当,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走进校园看见地上有垃圾,我会很自然的将垃圾随手捡起。次数多了,孩子们也会由起初的惊讶变成了习惯。教室里的垃圾能随手捡起,校园里的垃圾也能随手拾起,这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自然。校园里的花开了,我会带着孩子们一起闻闻花香、捡捡落花,告诉孩子们“这是大自然送给我们幼儿园的礼物”。小朋友们在离园时不再吵着要爸爸妈妈带花儿回家了,而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幼儿园的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