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计算机基础论文

时间:2023-03-21 17:03:47

导语:在计算机基础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计算机基础论文

第1篇

1.1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

随着时代和科学的进步,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为了熟悉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必须熟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正确了解计算机的特点和分类,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从而让学生对计算机有所认识。到目前为止,计算机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它被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中。所以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是势在必行的。因此,在计算机基础及办公自动化教学的课堂上,首先给学生讲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并尽可能地让他们了解计算机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分析掌握计算机技能的利弊所在,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他们在计算机基础及办公自动化课程中有一个好的开始,才能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另外,计算机基础及办公软件自动化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是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的,教师需要把这些联系分析给学生,让他们体会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才能保障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听课、学习。

1.2基本操作技巧

计算机基础及办公自动化是具有相应的操作技巧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才能保障他们日后熟练的操作。因此,在计算机基础及办公自动化的课堂中,教师需要给学生讲解基本的操作。例如:Word文档的启动、菜单的操作、文档的版面设计、图文的排版、工具栏的使用、文档的复制以及保存等,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Word操作,是熟练使用Word的基础。又如Excel的基本概念、工作栏的使用、工作表的编辑、函数以及数据的编辑使用、单元格的处理等,是熟练使用Excel的基础。还有幻灯片的制作、放映、图片背景的设置、背景音乐的设置、动画的设置等,都是PowerPoint操作的最基本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这些相关的操作给学生讲解并示范,让学生对计算机基础及办公自动化课程的操作有了初步的认识。最后,还需要强调相应的快捷键的使用,提高操作的效率,为学生日后的工作提供方便。例如:Ctrl+A全选、Ctrl+C复制、Ctrl+V粘贴、Ctrl+S保存等,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让学生逐渐适应快节奏的生活。

1.3注重计算机基础及办公自动化的实验课

计算机基础及办公自动化课程是一门偏实践的课程,即使学生掌握了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如果没有实践经验,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够真正地运用到工作中。所以,在计算机基础及办公自动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对相关知识的讲解,还要多给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在确定学生对书面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后,让他们在机房上机操作,既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又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观察学生的操作成果,并及时地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耐心教导学生正确的操作方式,既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又能引导学生不断努力。当然,如果学生的操作颇有成效,也会增强他们的满足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所在,从而提升学习该门课程的热情,这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是非常有效的。

1.4运用到办公自动化软件中

在21世纪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里,各行各业的办公软件都会用到计算机知识,各种各样的办公都会用到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知识。所以,在学生熟悉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巧上,让学生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各行各业的办公软件中,让办公过程逐渐实现自动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当然,办公上网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办公上网的能力,鼓励他们通过办公上网检索更多需要的信息,然后加工、处理相应的信息,不断增强他们的办公能力。

1.5教学评价

无论在何种课程中,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计算机基础及办公自动化教学也不例外,也需要相应的教学评价来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操作成果做出评价,并设定相应的奖罚制度,激励学生更用心地学习。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水平等也是需要评价的,学生可以就自己的个性化特征给教师提适当的建议,确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考虑到所有学生的状况,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质量。

2结语

第2篇

由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只看到了课程内容的效果,而对其具体操作不清楚或记不住,因此在实验中,即使课堂上讲过很多遍的操作,他仍然不会,所以很多人会问许多同样的问题,甚至有时老师还要当着学生的面,亲自一步一步操作给他看。另外,大学教学不同于中小学教学,老师课堂上讲述的内容和实验内容不是一一对应的,需要学生课后根据实验内容提炼总结,才能掌握,而现在大学生很少有课后看书学习的习惯,其它课程的作业可能会去做,但计算机基础的实验很少有人想到多去计算机上练习练习,大部分同学都是应付,其根本原因是现在计算机太普及了,很多孩子上网、聊天、打游戏很熟练,但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听不懂,认为没有用,不愿听课,上机第一件事就是打开QQ,不会的问题不去思考、查书,就是上百度搜,搜完后复制、粘贴,不往脑子里记,更没有意识到计算机知识与技术对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以及将来的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会有多大的帮助。不知道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2教学改革措施

2.1更新课堂教学模式

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积极引导、面向实用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利用问题和任务来驱动教学。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做成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自行讨论,再随机提问各组,既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又可以促进全体学生积极思考,最后由教师给出答案,对同类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做出归纳总结。这种方法既能解决学生个体水平差异的问题,带动基础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为基础较差的学生起到一个缓冲作用,激发他们对上机操作的兴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另外,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前,将下一次课堂教学内容公布给大家,让同学们提前去练习,寻找答案,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提前肯花时间在研究计算机操作上,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2.2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可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对上次课堂教学内容的练习,第二环节是下次课堂内容的练习和查找。在实验中,充分发挥小组作用,每个人的问题先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在小组中询问,小组中也不能解决的,再问老师,这时候老师的讲解,就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多。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学习能力,同时也促进大家积极向学,不甘落后。另外,计算机基础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校应加大机房和硬件设备的投入以保证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学校应主动创造多元化的网络教学环境,可以建立师生互动性的教学网站,学生可以直接在网上提交作业,教师批改作业和答疑解难。

2.3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是检查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手段。考核的重心放在实际应用能力上,促使学生重视基础应用能力的掌握。因此建议考教分离,采用机试形式,即建立网络平台,因在平台上由题库随机出题,同时考试,且每个学生的题目不同,所以每个学生必须自己掌握操作,独立完成。这就避免了相互复制粘贴、作弊等,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合理。虽然考核方式只是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种手段,但对促进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还是非常重要的,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增强应用能力。

3结语

第3篇

1.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机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机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从比例上来看,机试成绩取决定性因素。从近几年的学生试卷分析来看,有的学生平时做实验时,表现得计算机应用水平相当不错,但是最后因为对上机考试系统不熟悉,提交试卷时没能按要求正常提交,结果教师在改卷时出现种种情况。例如,有个别学生不小心将原始试卷提交上来,结果教师阅卷时看到是空白的学生答卷;或者有的学生即使将答卷做的非常好,但是没能提交到系统上,导致的后果是试卷出现乱码或根本没有试卷信息,最后上机考试成绩只能以零分记。

2.问题得不到及时反馈

目前,对绝大多数高校来说,类似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选修课授课教师往往是授课完以后就离开教室,等到下一次授课时再和学生见面,几乎没有额外的时间和地点专门和学生沟通,更谈不上深入了解学生每次课上遇到的难点和问题。长此循环,等到下次授课时,教师只能是按照教学大纲来授课,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学生在听课的时候由于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地解决,随着课程进度的一步步深入,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1.教材的选定应不拘一格

由于我校大一新生在本学年下学期将会选修程序设计等后续课程,所以教 师在授课的同时,除了使学生掌握以上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和Office软件的使用方法等,还应逐步引入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概念,为后续的课程打好基础。如果此时没有适时的引入有关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等到下学期学习程序设计的时候,一方面,教师在教的时候,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很多基本概念还要从头讲起,另一方面,学生常常会感到没有头绪,无从下手。这是近年来很多教授程序设计的教师经常会遇到的尴尬情况。因此,在选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材时,最好不要统一规划指定通用教材,而应该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材,而且尽可能按不同的专业来选定适合该专业学生提高自身计算机素养的教材。

2.教学方法多样化

(1)转换角色,学生上讲台。在传统的大学课堂上,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有时即使老师讲的很精彩,但学生仍然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如果能转换角色,教师在教授基本理论,如请部分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走上讲台,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动手演示当堂课上的内容,教学效果可能会事半功倍。在演示过程中,如果学生出错,教师应及时地进行现场引导。此时,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千万不要有畏难情绪,往往出错的时候,就是提升自我的关键时刻,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同时,计算机水平也就会慢慢提高。而教师要把握好引导的尺度,尽量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知答案。往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自我计算机应用水平的目的。

(2)由学生参与提供教学案例。在传统的案例驱动教学法中,大部分案例都是由教师来编排和确定的。试想如果能由学生参与,按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综合考虑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差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学生参与制作教学案例;或者作为授课教师来讲,能在讲授课程之前及时归纳总结出学生平时遇到的此类实际问题,并且能将该问题融入到课件的制作中,这样当教师在讲授案例时,学生很可能会有更大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重视实验课

虽然,在教学安排上,大学计算机课程安排有理论课20学时,上机实验课16学时,但是实验课的学时安排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高校应进一步重视实验课,适当增加实验课的学时,同时让学生有一定时间来消化本次实验课的知识点,并自己对该次实验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交实验报告的同时一并附上目前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有待于教师下一次讲解。有时,甚至可以考虑将理论课搬到机房上,一边讲理论,一边做实验。

4.考核方式新探索

经过近几年的考核情况来看,学生仅仅通过学期末的上机成绩很难如实的反映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达不到较理想的测试结果。例如,有的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在平时表现的相当不错,但是由于期末上机考试时,对考试系统提交试卷时操作不当,错过提交时间,结果机试成绩很低,有时甚至不及格。这样,似乎有些不太公平,但是对于机试而言,是全程在线考试,每一位考生几点几分登录,几点几分交卷,系统是实时记录的,一旦考试时间结束,该考生的机试成绩就已经确定了,所以授课教师也没有办法改变结果。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提出以下一些改进措施,仅供参考。

(1)改变考试形式

应逐步改变原有的考试形式,一种方法是可以尝试将总成绩分散到平时实验,具体可以通过教师为每次实验现场打分,最后将几次次实验的平均分当作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总成绩,不再设置学期末的机试。

(2)突出动手能力

考试总成绩也可以这样来确定,当学生第一次上机时,教师就布置一个类似于课程设计的综合性实验的题目,该题目的设置应考虑到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可行性。学生可以先考虑考虑,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有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就可以早点动手做,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也可以展开。等到学期末需要对学生考核时,学生只需要将自己完成的该综合性的设计成果上交,综合性实验的分数就当作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总成绩。

5.创造条件反馈问题

为了能让学生听完课以后及时地反馈自己遇到的难点和问题,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例如可以利用目前学生经常使用的QQ群和学生及时地在线交流,也可以利用目前广泛使用的微信功能,及时地查阅学生的问题并在线解决,如果不能在线解决的至少也对学生的问题心中有数,等到下次授课时,将学生遇到的较为集中的问题在课堂上集中统一讲解。此外,如果有些问题需要和学生当面交流的话,教师也尽量地找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可以考虑适当增加授课学时来解决。总之,只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为授课教师来说,都要创造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便利。

三、小结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试方式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也是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应用到各自的专业中。如何开展好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是我们应该重新思考的问题。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刚入校的新生来说,由于地域和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水平差别很大。这就明显地加大了教学难度,基础好的学生对课堂内容已掌握,对上课毫无兴趣,觉得在浪费时间;相反,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课堂内容不仅是新知识,而且要掌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耐心。这使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教学形式多样,方法呆板目前,在许多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大都采用形式多样的授课手段,既有黑板、投影仪,又可以板书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但是教学方法仍显呆板。首先,教学方法没有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师生缺少交流,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有些多媒体课件只是把黑板的内容搬到了大屏幕上,使多媒体教学成为显示在屏幕上的教科书,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实验效果差《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性质决定它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基础课程。现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普遍将课堂讲授与机房实验分开。一般上完一次或数次理论课后才上一次实验课,理论课时比实验课时多,比例不合理,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在实验时,一个实验指导教师有时要同时指导一两个班,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与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考试形式单一,成绩评定方法不科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行教考分离,全校统考的考核方式,考试形式以笔试为主,对于开卷笔试、实践操作考试、演示考试及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等考试形式较少采用。总评成绩主要以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相结合进行考核。但从卷面成绩上不能反映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真实水平,理论成绩比例过重,因此总评成绩体现不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改革的方法与建议

改进教学模式,采用分级教学针对新入校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建议进行分级教学,即根据学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差异分不同的教学班进行教学。如可在新生入学时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摸底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级,甚至部分学生可免修。同时开设相应的选修课,如《办公自动化》、《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基础》等,使免修学生能多学一些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分级教学中,可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使学生共同达到一定的要求,还可因材施教,使优秀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的更多、更深。

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果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虽已采用了多媒体电子教学方式,但还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做作业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的个性受到束缚。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应从“教”转向“学”,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把理论和实践合二为一,全部在机房授课。这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边讲授、边练习、边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改革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都学会使用计算机,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所以《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最佳考试方式就是无纸化考试。无纸化考试不仅能够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考查学生操作计算机和使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能力,考试过程就是计算机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无纸化考试,做到让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能够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有效地杜绝高分低能的现象。同时会增加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绩评定除了百分制外,可以采用等级评分制、模糊评分制、激励评分制。避免学生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只注重分数而不注重实际操作的现象。

利用网络设施,补充教学资源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作为补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突破了地域上和时间上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深、更广的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宽知识面。

通过分级教学、新的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等具体措施的试验与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更明确了,实践操作能力明显增强。当然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涉及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考试方式等一系列的内容。只有通过积极地研究、实践探索与完善,总结出一套适应于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与考核体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欣如,曾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

第5篇

基础教育中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的广泛,不仅有广阔的市场需求,更是有对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提升的现实需求。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掌握更多专业性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能够为学生参与就业竞争提供有力地砝码。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最有效的体现,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的帮助。在基础教育中将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作为专门的课程规划已经成为这个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基础教育中计算机软件技术运用教学实践对策分析

(一)完善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在基础教育范围内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学科教学,只是在计算机教学中作为一个主要的教学方面。因此,完善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课程,将计算机软件作为专门的教学内容,以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促进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革。不断地丰富计算机软件的教学内容,从基础性的软件应用到实现创新应用领域,为软件应用创造更好的平台,顺应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

(二)提升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范围。计算机软件就似乎的应用可以实现和其他基础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实践中以计算机软件作为教学辅助工作,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对计算机软件应用的重视程度。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以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作为依托,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巩固学科学习的成果,同时提升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使用能力。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实现对基础教育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促进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操作能力。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是实现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的前提,在基础教育中存在着很多的可能性,学生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可以发现更多的使用问题,为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提供更多的有效建议。同时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操作能力更是实现计算机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是整个社会进步发展的现实需求。社会想要实践长远发展必须要提升计算机软件在全社会的应用程度,不仅仅在基础教育范围内,而是作为全社会成员必备的一项技能进行培养。

三、结论

第6篇

(一)任务驱动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做什么,所以,帮助学生树立一节课的任务会让学生更好的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从而更好的进行学习。在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先告诉学生需要预习课本哪些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达成目标任务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以做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而在课后,教师应向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

(二)分层教学法

高职学校的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于高等学校来说是比较薄弱的,而且他们的知识学习起点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每一个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可以将教学知识点的难度进行分层,对于计算机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较为简单的题目;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升题目难度,让学生进行尝试。而且,教师应该鼓励计算机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在完成简单的题目后,可以尝试着做难度更高的题目,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会不断拾回信心,也能促进学生往更好的方向进步。

(三)项目创新教学法

在高职学校中,可以创建一些计算机实验室,让学生们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研究。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至两个项目让一组学生合作完成,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合作完成对电脑软件的研发、创新。这样不仅能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效,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运用现代化技术

在现如今的教学中,多媒体和各种现代化设备被广泛应用,网络视频教学也成为最具有争议的话题。但是,实际上视频教学具有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它的优势体现在它的方便性、可重复性以及目标导向性上。通过视频教学,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会因为时间冲突和各种因素而影响到学习的进度。在网络视频学习中,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回放,这样,学生如果在某一部分听不清楚可以及时的重新学习,也能解决学生在课堂上因为走神而错失知识点的问题,甚至能方便学生进行全面的复习。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搜索寻找自己比较薄弱或者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观看,这样就能真正满足学生的自身需要,加强教学效果。由此可见,网络视频教学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意义。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好的教学模式应该要有好的评价模式进行配合,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考试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不能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评价标准。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果仅仅依靠考试进行评价,学生会不择手段地提高自己的成绩,从而出现作弊、偷看等不良状况。所以,教师要依照学生平时的作业情况、出勤情况、学习状态情况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的评测,要合理分配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的分值比重,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还应该进行实践操作的考试,依照学生对电脑的操作状况进行评定。

四、结语

第7篇

1.1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英美法系国家学院的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案例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后来还其他学科的教学当中得以实践,引用到了其他的学科的教学当中.教师们带领学生,在相应的教学目的的要求下,与学生们共同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调查、思考,讨论以及交流,从这一过程中,教师们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和道理,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从这一过程中得以受用,获得知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师们在案例教学法这一理论方法中,运用得当,在实践过程中,带领学生们进行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们能够从实践中获得理论知识,教师们能够从实践中获得教学经验,技能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概念的理解,又能使学生对这一课程在实践中如何操作掌握了方法与技巧,寓教于乐,在实践中使学生通晓了课程理论的实践操作技能.

1.2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旨在培养将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学生能够将计算机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解决理论知识的困惑,将实际问题得以解决,由此,学生就具备了应用计算机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具备了竞争能力,并为日后的求职竞争做好了铺垫,使学生能够掌握技能.案例教学法从实际问题出发,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知道了怎样运用知识,怎样在社会实践中将知识落实的更好.学生能够主动地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与老师进行共同的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寻求更好地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中运用后,就能得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在任何方面的实施效果.教学者应该教授给学生更多的实际经验,学生就能够从中分析出理论知识是怎样在其中运用,就能找到理论知识在实际实践中是怎样运用的,能够找到门路方法,更好的找到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如何实践的方法,同时也能够掌握其他的思维方式,理解理论知识时就能更加透彻,思维方式能更加新颖独特,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所以,计算机基础理论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就是构建主义理论,并且要在合理的模式之内实践这一理论能否带来相应的实际效果.

2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理论中如何应用

2.1案例实施

第一要做的就是呈现案例的全部.在案例的进行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呈现案例时,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对不同的案例进行组织策划,这样就能用一种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学生又能接受,以免案例中有学生不能理清的成分或专业术语;根据案例的自身特点,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将案例呈现给每一个学生,用独特鲜明的方式就能使学生记得住当堂课程所讲述的内容,并熟练掌握,或者学生能够理解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并能提出问题给出建议.教师在讲述案例时,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向问题上思考,运用发散思维;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教师应该集思广益,并引导学生提出与案例有关的问题,这样学生在阅读相关案例知识就能有迹可循.在呈现案例之时教师要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在问题上发散思维,在案例范围内进行思考,给出多元化的建议,同时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主动分析案例,案例的情况、背景需要教师提前告知学生.第二要做的是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将案例进行陈述,更要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案例分析并进行相关的讨论.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要进行讨论,譬如一些简单的例如学生能够自己思考后方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讨论,对于一些涉及范围较广的问题,就需要学生和教师经过共同考虑后才能制定相关的计划.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在其中创造良好的自由的适合探讨的气氛环境,这样学生就能融入其中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组织和协调,学生不能随意按照自己的态度想法进行讨论,教师要合理地控制讨论问题的时间.第三点要做的就是总结案例.案例总结不是总结案例的标准答案,而是总结出案例的分析、讨论、阅读中取得了什么,收获到了什么知识,解决了哪样的一些问题,并指出案例中运用到的知识点,对其中的重要内容加以强调.这样学生就能在这一案例的延伸范围之外进行独立思考,学生就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思考问题中.

2.2案例选取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以及目标去对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就能由教师引导后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教师引导之前,教师应先提供良好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在这一环境中,通过发现、参与、合作互动后,学生能够自主的获取知识,也能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的见解认知能力就能得到高效的培养,情感价值观就能以适合学生的方式的形成.在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之中,所展示的案例并不是进行案例重复,而是对案例进行完整的典型叙述.一个合理的案例叙述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合理的案例叙述,会带引学生进入到情境之中,条理清晰的叙述效果是最好的.教师对案例的选择和编写是要按照教学目标从浅入深,这样才能使学生走进教师所创造的情境之中,教师设计案例之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是否在所设计的案例感兴趣,以及学生是否能在所设计的案例之中学习到内容,设计的案例最好是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作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是次要的,理论知识只是一个概念,案例中学生掌握得到的内容就可以概括所讲述的理论知识,学生就能自行的记住所讲述的内容.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参加程度,教师就能够更好的将学生带领引进所营造的案例条件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乐趣.

3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的特点和优点

3.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计算机理论基础课程实践性、应用性较强,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并得出相关结论,理论知识易懂,深奥隐晦的内容比较少,大部分都能够学生自己理解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够互相合作,互相地提出问题,相互地解答问题,这样一些问题就能在学生的自主之下得以解决.学生也能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时,提高了自我的协作能力,与他人进行合作,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之间就能将理论知识进行掌握,在实践之中学生就能掌握了以就业为方向的相关培养的概念.

3.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采用的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之中,所获得的内容很少,既觉得乏味无趣又不能获得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相关的教学模式的改变.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就不能够将知识有效的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进行相关的改变,改变讲学方式,寓教于乐,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先向学生展示这种方法能够带来的效果,这样学生就能真实地感受到这种教学方式,形象地向学生进行展示,学生被这种教学模式吸引后,就能产生浓厚的听课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培养了自主分析的技能,教师也将自己所要讲授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了高效的展示.学生自主分析后,成功地解决了学习上的问题后,学生将会更加地在学习上投入学习热情,这样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被教师带动了起来.学生就能掌握更多的学习的技能,在自主学习上,更加有目的性,目的性也变得更强了.

3.3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每一个案例都是从生活之中真切发生的,在社会中都是有迹可循的,有着紧密的关系的,学生所学的任何的计算机理论知识都要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学生要掌握综合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技能,这样就能够在实际经验中得到知识,得到启发的能力.学生得到了启发,思维发散后,就能够思维更广地讨论实际问题.教师应当营造这样的发散式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学生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之中,能够在各个方面都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够与教师的联系紧密,从中了解到教师的思维倾向,更好的合作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增强了.

3.4所采用的案例具有针对性

相关的教学案例是在针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后进行摘取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反应了相同的事物的共同的特性,学生能够在问题中举一反三,提出不同的观点,这就得益于教师在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中的提出的案例的针对性,典型性.

4结语

第8篇

1.1计算机基础教学也不可避免的成为应试教育的一部分

由于部分高校将计算机水平与学生毕业证捆绑在一起,因此,学生要想顺利取得毕业证,必须参加并通过学校规定的相应计算机水平考试。因此,为取得比较高的通过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的会迎合考试要求,比如传授一些重点知识点或者是搞题海战术,让学生反复练习题库习题。

1.2在进入高校之前,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虽然有相关文件要求中学阶段就要普及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教育,但由于地理位置、家庭条件和个人兴趣等因素,学生在入校之前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验课上就能明显看出这一差距,有的学生能迅速做完作业并根据需要提出新问题,有的学生不但对计算机知识知之甚少,而且学习兴趣亦不足,在实验课过程中拷贝其他同学作业,消磨上课时间,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吃力而且明显缺乏动力。

1.3减少课时也会影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

自从缩减课时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时大大减少,有的课程甚至被取消。课时的压缩使得教师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把大纲内容讲完,现在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内要接受比之前更多的内容,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在实验课操作过程中,学生由于接受内容太多,来不及吸收消化,不能熟练应用前面所讲操作。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改进。

2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进措施

2.1强调计算机基础知识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重要性由于硬件条件所限,目前大多数计算机课程仍然采用理论与实验相分离的教学模式,即理论课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法,实验课是在机房中进行,理论课与实验课之间有一段时间间隔开来,不利于学生能够迅速将课堂所学用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重视本专业课程,而忽视计算机基础课,认为计算机课只要考试过关即可,从思想上就不重视计算机课,而且计算机基础课老师往往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对医药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这也需要计算机基础课老师加强学校特色专业方面的了解,将计算机课程中的内容与学生的本专业结合起来讲解,例如介绍一些计算机辅助诊断方面的例子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学生出现“计算机课与本专业关系不大”的想法。

2.2改革教学方法

若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才可,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因素都跟关键,在在此两者之中,学生因素更是占主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一系列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下面简单列举几种方法。

(1)案例教学。例如在介绍C语言中的数据类型时,举例介绍某医院部分病人信息错误,经检查,有一字段应该为long型数据,却定义为short型。

(2)互动教学。互动式教学能够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给予引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目前我校网络教学平台已经使用多年,并已有多门课程分别荣获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下时间查看老师授课视频,跟老师线上互动,或者进行模拟练习等。

2.3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计算机课程实践性比较强,因此其考核方式不能照搬其他理论课常见的填空、选择、简答等笔试形式。在考核过程中,成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平时成绩,一部分是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上课过程中的互动情况、实验课过程中的操作情况、以及其他师生之间的问题交流情况。期末成绩可根据具体课程,采用教师出题或者学生自选题两种方式,不拘一格,既客观又灵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3结语

第9篇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除了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还应该突出应用。改革重点在两个方面:计算机原理的教学和培养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以“利用计算机”和“解决问题”这两点为主线展开。当代计算机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可以多角度使用,它可以像汽车一样,通过简单操作来驾驭;也可以像数学原理或公式一样,需要懂得原理才能深度使用。对计算机多层次的不同认识产生了不同的教学理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首先应该定位于肩负历史和时代使命,不能只将计算机作为低层次工具开展教学。面对“利用计算机”的问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该从计算机原理角度组织教学内容,这种定位并非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而是真正将大学计算机回归到大学数学、大学英语同样基础性地位的过程。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要进一步展示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强大能力,就涉及到如何抽象问题的计算特性,如何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是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2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2.1课程设置的调整

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一直是大学本科一年级的必修课,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内的课程体系有很大不同,应用型大学注重的是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为后续专业课提供基础知识和基础技术,如何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是当前热点问题,同时由于学生进校时的个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学生进校后应进行一次摸查,对确实达到要求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其他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分类教学是指在学指导的前提下,基于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不同专业进行的,根据不同专业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素材、教学过程和教学实验等。可以通过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培养计划的缜密分析,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访谈沟通,特别是学生进入大三、大四后对计算机科学的依赖,将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对象分为社科人文类、理工类、经管教育类、大农类等4类,针对不同类别的专业重点强调某些内容,这是面向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所以分类教学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首要环节,不仅体现在课程讲授,也要体现在实验教学环节中。

2.2理论课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它是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教师一定要主动的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摆脱传统教学的死板与枯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现在都使用多媒体教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设计好自己的课件,课件要丰富多彩,同时在内容组织上要合理生动,有吸引力,笔者认为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以讲授和演示为主,而对于文字处理与文档编排、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报告处理与幻灯片制作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应采用渐进式案例教学,每一部分内容设置两个案例,让问题复杂程度从简到难,从基础到综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多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总之,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导向,以培养目标为驱动,以渐进式案例教学为线索,以服务专业应用为目标,在高度浓缩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2.3实验课教学改革

在理论课进行改革的同时,对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就更为重要。实验应注重对已有知识的验证,突出对未理解未掌握知识的再学习以及对知识体系的探索,通过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应用型本科教学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2.3.1对于计算机组成部分的实验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个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组装一下,最后让学生去设计一个方案———配置一台具体的计算机。

2.3.2文字处理与文档编排、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报告处理与幻灯片制作这部分内容的实验则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和掌握理论课所学的内容。笔者所在的学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是让学生使用实验平台,每个部分内容都有一定的练习题,这些是必须提交的,学生是必须完成的,同时每次实验都设计了思考题和实验相关知识,配置了综合学习与拓展学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向更深层次拓展。

2.3.3针对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同时配备一些虚拟实验,供不同专业的学生选做,这些虚拟实验兼顾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训练,考虑到与现行教学内容的关联,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重要理论和概念,培养基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计算意识,在有限的学时内将计算机科学的本质以及专业知识以有效的手段展示给学生,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技术途径。这部分实验可由学生课后自主完成。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