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数据信息论文

时间:2023-03-21 17:03:48

导语:在数据信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数据信息论文

第1篇

数据(BigData)本身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至今尚未有一个公认的定义。Wiki定义“大数据”是利用常用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的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数据集[1]。Gartner这样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2]。也有研究者形象化地描述“大数据”是未来的新石油。不同的定义基本都是根据大数据的特征归纳阐述给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4V定义,认为大数据具有4个特点:规模性(volume)、多样性(variety)、高速性(velocity)和价值性(value)。即数据规模巨大,从TB级跃升到PB级;数据类型多样,包含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多种数据类型;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及蕴含着极高的价值。

2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源将逐渐成为图书馆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决策行为将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做出。作为以数据分析利用和信息服务为己任的图书馆,它的信息安全将面临着大数据带来的挑战。

2.1存储安全问题

图书馆关注的数据已不仅限于书目信息、读者信息、电子期刊等业务数据,还延伸到微信、微博、移动网络等读者活动中产生的很难估量的社会化数据。如此庞大的数据集对图书馆的存储、软硬件设施是个考验。如何防止这些数据丢失、损毁、被非法盗取及利用是图书馆安全存储面临的一项挑战。另外,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为了降低成本,通常会将数据存储在云端,云的开放性,海量用户共存性等都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2.2网络安全问题

图书馆是以网络为基础来传递信息和数字资源,为读者提供服务。在网络上,大数据成为更易被攻击的显著目标。图书馆的“大数据”不仅包含了海量数据资源,还包含了读者行为、敏感数据等,这些海量的信息资源将吸引更多的攻击者,也使大数据成为更有吸引力的目标。另外,黑客利用大数据发起的僵尸网络攻击,能够同时控制百万台机器,这是传统单点攻击做不到的。利用大数据,黑客能够发动APT攻击,APT的攻击代码隐藏在大数据中,很难被检测到。

2.3隐私泄露问题

社交网络、微博、移动网络等这些信息服务新形式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海量的数据。读者的个人数据可能被任意搜索、获取,这将极大地威胁隐私安全。一方面,图书馆的海量数据信息资源、读者信息、读者行为、科研信息等数据高度集中,即使不被盗取滥用,也增加了数据泄露的风险。另一方面,对于某些重要数据、敏感数据以及隐私数据的挖掘分析,其使用权没有明确界定,这都将会涉及隐私泄露。

2.4知识产权问题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虽然会把越来越多的数据资源交给“云”提供商代为托管,但是图书馆应完全拥有这些被托管数据资源的知识产权。然而现实中“,云”提供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图书馆的数据资源进行挖掘、发现、分析进而整合成新的数据产品加以利用,本该由图书馆所唯一拥有的数据,一旦被“云”提供商开发成产品,知识产权的界定就成为图书馆要面临的新难题。

3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信息安全应对策略

大数据资源将成为图书馆的核心资产。图书馆在利用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技术获取大数据蕴藏的高价值,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应重点考虑如何确保数据资源存储安全,如何降低网络安全威胁,如何防止隐私泄露等。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应首先从技术层面保障存储安全,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其次,建立数据监管体系,对读者和图书馆的重要数据、敏感数据、隐私数据进行监管;最后,加强图书馆信息安全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建设。

3.1保障存储安全

图书馆的数据资源在无限增长,规模日益庞大,保障这些数据资源的安全存储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硬件设施也是巨大考验。现有的存储系统无法充分有效地存储、管理、分析大数据,限制了数据的增长。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为了降低运维成本,缓解硬件设施压力,应考虑将数据和信息存储在云端,利用云存储实现数据的存储、管理以及分析。云存储,即基于云计算的存储系统,其可扩展性、灵活性、运算高效性能够解决大数据存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但是,云存储具有数据规模海量、管理高度集中、系统规模巨大、平台开放复杂等特点,这些都将对信息安全带来威胁。因此,保障云安全是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信息安全的基础。图书馆作为云存储服务用户,最关心的就是存储在云端的数据是否完整安全,是否有人非法访问,以及当合法访问这些数据时是否能获得有效且正确的数据。因此,应重点研究运用身份认证、加密存储、数据灾备这3种技术手段来保障云安全。

(1)身份认证。

加强图书馆云存储上数据的管理,实行身份认证,确保管理员、读者用户、云存储服务提供商等经过认证获得访问权限后,才可管理、分析、访问“云”上的数据资源。云存储具有跨平台、异构、分布式等特点,为了提高管理员、用户的访问效率,应建立有效的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支持各图书馆云存储之间共享认证服务和用户身份信息,减少重复验证带来的运行开销。

(2)加密存储。

对文件和数据进行加密保存,确保图书馆云存储上的数据资源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被意外或非意外损毁、丢失、处理及非法利用。加密存储主要包含两部分工作:一是密钥的管理和产生,二是应用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解密读取。云存储系统为每位注册用户生成一个解密密钥,系统将数据加密存储在数据中心,用户读取加密数据后,利用自己的解密密钥恢复数据,得到原始数据。这一过程对存储性能和网络传输效率会有一定影响,因此图书馆一方面要加快对加密存储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先只对重要数据、敏感数据、个人信息数据进行加密存储。

(3)数据灾备。

云计算技术对于数据灾备具有天生的优势。将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结合可实现多点备份、数据自动冗余存储、云节点无单点故障数据级灾备。图书馆可以利用云存储在不同的地方建设两个及以上的图书馆云存储数据中心,构成一个跨地域的统一存储平台,各业务部门和每个用户都可以共享共用这些数据。保证只要有一个数据中心完整,所有数据就不会丢失且能够提供持续服务。

3.2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随着图书馆数据资源总量的增加和新型社交网络下读者原创数据爆炸性增长,网络在线数据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导致黑客的攻击欲望比以往更为强烈,其手段和工具也更为复杂、更加专业。大数据对图书馆网络安全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技术层面来说,图书馆网络安全策略包括漏洞扫描、入侵检测、访问控制和网络安全审计4种技术手段,任何一个单一的防范手段都无法保障图书馆网络的安全性。

(1)漏洞扫描。

漏洞扫描包括检测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各应用服务器OS、应用系统以及工作人员用机的安全补丁、系统漏洞、病毒感染等问题。漏洞扫描系统应及时发现系统漏洞、木马、病毒、蠕虫、后门程序、网络攻击、ARP等,并提供修复、查杀、拦截、防御的有效工具,同时能够对图书馆整个网络系统进行风险评估,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消除系统中的安全隐患。与以往的漏洞扫描不同的是,大数据时代,对于海量数据的扫描,将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因此需要研究解决如何提高网络海量数据检测扫描的精确度和速度。

(2)入侵检测。

随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步伐的加快,图书馆私有云和行业云的建设加快,网络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来自校园网内部和外部的黑客攻击、非法访问等安全问题与日俱增,因此对恶意入侵的检测与防范刻不容缓。大数据对信息安全是把双刃剑,应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技术,通过分析来源信息,能够自动确定网络异常。进一步研究更有效的检测手段,完成APT高端检测,做到多点、长时、多类型的检测。

(3)访问控制。

接入图书馆网络的用户,在使用海量数据资源之前,必须进行身份认证和权限划分,用户通过认证获得授权之后,才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访问相应的数据资源和应用系统,获取相关的数据分析结果等。采用单点、统一认证方式,并结合PMI权限控制技术,加大认证加密技术研究,有效控制不同用户分不同级别访问管理数据、访问数据、获取数据以及应用大数据分析结果。

(4)网络安全审计。

相比入侵检测系统,网络安全审计没有实时性要求,因此可以对海量的服务器运行日志、数据库操作记录、系统活动等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更加精细和复杂的分析,发现更多的黑客攻击种类,其误报率也将低于传统的入侵检测。

3.3建立数据安全监管机制

大数据关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大数据的存储与分析奠定了基础,大数据将成为图书馆的重要资产。但是,海量数据和数据分析结果一旦泄露,相对于以往,对读者个人甚至整个图书馆界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导致声誉受损,严重的还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大数据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因此,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除了要从技术上实现存储安全、云安全、网络安全等方式来抵御外来的信息安全威胁,更需要加强在数据安全监管、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数据隐私保护、敏感数据审计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从管理上防止图书馆核心数据、隐私数据和敏感数据的泄露。力图建立贯穿于数据生命周期的数据监管机制。在技术层面,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数据监管工作,如利用现有隐理、数据预处理等技术保障数据在使用和传输中能够拒绝服务攻击、数据传输机密性及DNS安全等。在管理层面,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加强各业务部门内部管理,明确重要数据库的范围,创新有效科学的数据监管手段与方法,制定终端设备尤其是移动终端的安全使用规程,制定并完善重要数据、敏感数据、隐私数据的安全操作和管理制度,规范大数据的使用方法和流程。

3.4加强图书馆信息安全制度建设

依据信息安全管理国际标准ISO27000,明确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实际安全需求和安全目标,量化各类数据资源的安全指标,建立全方位、立体、深度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以信息安全防御体系为基础,建立信息安全责任人负责制的组织机构;制定日常安全运维制度,包括存储、业务系统以及各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监控制度、数据监管制度、移动终端检测制度、网络安全制度等;制定应急响应制度,包括数据灾备制度、数据恢复制度、故障系统恢复制度等。对于存储在云端的数据,建立数据共享制度和机密保护制度。根据保密级别、共享级别、开放级别等明确访问权限等级划分,制定数据的访问、检索、下载、分析等方面的规定;建立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机制,控制非法授权访问数据;制定数据云存储的安全规定,加密关键数据;制定数据所有权条款,防止“云”提供商第三方泄密。建立相应的法律政策保护数据利用时涉及的知识产权,保障数据资源的合理合法使用,维护图书馆利益,保护知识产权。

4结语

第2篇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有着很大不同。会计核算系统按照实际操作中对企业会计核算流程的要求安排设计,操作固定、内容全面。只需要按照经济业务内容和会计相关法律要求操作即可。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更为复杂。他没有一成不变的决策处理程序,相反在决策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技术分析方法,对比多项数据信息才能得到所需的结果。系统庞大、操作复杂,一但结果失误有可能对企业的发展带来毁灭性打击。因而该系统的建立对数据处理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它所提供的数据量、数据结构和数据处理方式正好贴合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需要。它将企业决策中需要的财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结合起来,为企业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长久以来企业在会计信息化的道路上一味的重视会计核算的信息化,忽视了管理会计的信息化,使得管理会计的各项职能没有在企业发挥出来。随着企业规模发展壮大,经济环境纷繁复杂,管理会计越来越受到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在企业中使用管理会计相关分析方法,建立管理会计的信息化系统可以为企业价值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为企业发展提供全面数据信息当前经济形势风云变幻,纷繁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对企业发展带来巨大打击。及时、准确的信息对企业决策至关重要,而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对企业提供有效帮助。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以海量数据为基础,运用分析技术优势,结合管理需要,经营业务和会计要求,灵活运用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为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提供服务。通过该系统的建立,搜集经营过程中的结构性数据和非结构性数据,利用专业分析技术,深度挖掘数据内含的信息,向决策者提供使用。2.对生产各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该系统的建立,可以通过存货系统、成本计算系统、质量管理系统、价值链分析系统连接企业供应、生产、销售的各环节。其核心流程涉及成本收入要素处理、成本中心分析与处理、作业类型计划与处理、内部订单处理、销售与利润计划、成本核算与结算、成本与作业分配、一般管理费用核算、获利性分析、全面预算与绩效考核等方面。主要的业务对象包括成本要素、作业类型、收入要素、内部定单、控制文档、成本对象、成本核算估计、获利性分析维度、业务计划与预算表以及绩效考核等。通过对各环节的严格把控,降低库存、减少成本,提高利润。3.促进企业完成战略实施目标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绩效评价的部分针对企业员工的完成水平进行评价,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平衡积分卡绩效评价体系是最近几年流行在国内外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它分四个方面进行:企业财务业绩、客户关系、内部业务流程以及学习和成长,对企业进行评价。在系统中将企业的战略实施目标按照这四个部分细化成不同的财务或者非财务指标,对照不同的部门逐级细化,进行考核。该绩效评价系统将企业战略与员工考核挂钩,既可以推动战略目标的完成又可以激励员工成长。

三、在企业中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途径

第3篇

1.1信息化薄弱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的分析已经深入了各行各业,作为医疗的前沿,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对于其他行业相对薄弱。医院信息化薄弱问题一方面来自管理层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重视问题;另一方面,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医院将精力投入在医疗设备的改进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方面,在信息化建设上就难以投入过多的精力。

1.2信息化统计内容单一

在大数据时代,医院信息统计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然而一些医院并没有意识到信息统计数据的重要性,信息统计内容还只局限于对病人的病例进行统计。由于统计内容的单一,难以形成有效的分析数据,对于医院的管理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不能发挥出统计数据实际的价值。

1.3信息化统计专业性差

信息化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缺乏统计的专业性,目前,医院所采用的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HIS医院管理系统和CIS临床信息系统,这两套系统主要功能是降低劳动化强度辅助医院进行人和物的管理,而对于统计数据适用性并不强。所以医院信息化急需具有专业性的统计系统,充分利用数据的价值,帮助医院进行管理和医疗能力的提高。

2发展对策

2.1提高统计信息质量

在大数据时代,大量的信息集中在医院的信息科,如何快速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提取是信息科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信息的准确性是信息统计工作必须严格管控的内容,在现代化医疗体系建设中,把握信息的质量的关键在于建立信息内容评价标准和信息应用规范,信息数据的应用具有3个主要特征,一是准确性,二是适用性,三是及时性。统计信息的评价标准和应用规范主要围绕信息数据这3个主要特征进行确立。

(1)信息的准确性

信息的准确性对于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真伪进行判断,只有准确的信息才能够成为有效信息,在医院中如果误用了错误信息数据则会造成严重的问题。提高信息的准确性首先要明确信息的来源,其次要对信息的真伪进行辨别,最后对信息的价值进行评价。

(2)信息的适用性

在医院的信息管理中,如何从大量的信息内容中获取对信息应用目标有用的数据是信息管理的内容之一。信息的适用性选择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避免“张冠李戴”造成信息错用的问题。信息的适用性原则主要从医院自身的信息采集为标准,因为不同的医院在信息产生上都不相同,只有利用自身的信息才能确保信息的适用性。

(3)信息的及时性

信息具有时效性,相同的事情在不同的阶段所产生的信息不一定完全相同,因此,在信息采集和统计时,必须要以最新数据为价值参考,加快信息刷新的频率,降低失效信息勿误的可能性。信息统计的及时性主要表现在医院建立信息及时交流的基础上,只有增强科室之间、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才能保证信息及时被利用。

2.2科学化管理

利用大量的数据统计促进医院科学化管理是医院信息统计工作的核心内容。医院信息统计科学化管理主要实现以下几方面工作目标:

(1)信息统计的评测

信息统计的评测功能可以对医院的人员、设备、耗材等进行统计,还可以对近段时间的医患病因进行统计,通过对医院各项数据的统计与近期医患病因的统计可以分析出在某段时间医院需要加强某方面医疗的能力。利用信息统计的评测功能还可以对医院某一专项的医疗水平进行评测,统计医疗过程中的不足,帮助医生及时调整医疗方案。

(2)信息统计的决策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完善进行中,对于来自各个层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能够为医院的管理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帮助决策者正确判断医院经营方向。并且通过对本院的统计信息可以快速找到医院系统中的薄弱环节,依靠准确的数据为管理者提供医院改革的参考。

(3)信息化统计的监督

医院医疗和服务的质量是医院水平的重要表现,医院信息统计可以对医院的各个科室、每一位医生及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状态进行一个时期的统计,通过数据可以客观地、真实地反映出不同科室的医疗质量和个人的服务水平。信息化统计的监督功能是保障医患关系融洽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奖惩制度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认真性,而信息化的统计数据则是衡量和监督医生和护士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参考。

3结语

第4篇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也存在着很大风险,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计算机病毒以及恶意盗版软件等,给用户使用计算机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这些还是一些比较基础的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还出现篡改数据、冒名顶替等问题,影响计算机技术服务质量,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另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还出现了许多新型网络技术,针对一些繁琐的问题能够有效解决,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然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网络的真实性,特别是在网络交流和沟通日益紧密的前提下,导致网络信息真假难分,不仅增加了信息搜索难度,而且致使人们无法快速获得真实信息。因此,提高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至关重要。

2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2.1信息采集、加工方面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要进行工作,首先,要采集数据信息,计算机技术都是建立在数据采集基础之上的,数据采集主要是针对目标信息源进行实时的信息监督和控制,并将才觉得数据储存在计算机数据库中,为各个软件提供信息支持,确保下一项工作顺利进行;其次,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按照用户的要求,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最后,将加工好的数据信系进行分类,最终传送到用户手中,实现数据采集、加工以及传送目标。

2.2存储方面

计算机存储技术是将采集的信息储存到计算机数据库之中,在用户需要某一项信息过程中,可以通过数据库直接将数据调取出来,计算机以其储存量大、速度快等优势,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另外,计算机技术还能够实现长时间储存。

2.3信息安全方面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人们感受技术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数据信息安全对人们的重要性。因此,为了能够提高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建立计算机信息安全体系,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投入资金,为构建计算机安全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加大研究力度,开发信息安全技术产品。传统信息安全技已经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需求,为了能够尽快改善数据安全问题,应加大研究力度,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有效避免数据信息受到威胁;最后,重视对重要数据的检测,大数据时代的突出特点是数据量大,无法实现对每一个数据的检测。因此,为了提高数据安全系数,应加强对重点数据信息的检测,从而确保数据信息安全。

2.4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硬件具有一定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云计算网络能够突破这一弊端。因此,推广和应用云计算机网络成为未来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的主要发展趋势。传统计算机网络是将硬件与网络有机结合,抑制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将二者分离开,促使云计算主筋形成云计算网络,从而构建大数据信息网络系统,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

3结论

第5篇

    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最内层结构,物理数据库的主要作用就是存储数据,而且物理数据库中存储的各种数据都属于最原始的数据,一般都是由字符、字符串等共同构成的,因此其大部分都属于用户加工的对象。作为最中间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结构,概念数据库技术对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解释,因此其属于整个数据管理系统的逻辑表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用户使用数据的全部内在联系就是所谓的逻辑数据层,用户会对全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使用。

    2在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现状分析

    计算机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相应的,也出现了包括网络安全问题在内的很多问题。对于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发展而言,安全系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数据库技术要想实现更好地发展,必须先解决可能会出现的数据安全问题。业内人士开展了大量关于计算机数据库的探究,而且在信息管理中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性能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在信息管理中处理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企业的数据资料都具有机密、敏感的特点,他们非常关注数据资料的安全性,因此其具有较高的信息管理技术要求。对信息的管理是数据库管理技术的主要功能,而建立有效的数据模型是对信息进行管理的主要特点。以建立的数据模型为根据,可将数据库体系划分为层次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以及网状型数据库。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技术之间的结合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其已经在包括农业、工业以及其他产业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两种技术结合使很多行业信息管理的条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得以极大提升。在信息管理中充分运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除了能使信息管理变得更加方便外,还可以有效保证信息的安全管理。与此同时,信息系统还具有备份和恢复信息的作用,这可以在数据遭到破坏的时候,实现对有用数据的无成本恢复,从而解决误删资料的问题。如今,数据库的安全系数越来越高,企业机构不仅能更好地保护数据库,还能有效避免信息系统被黑客侵入,防止机密信息流失。

    3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应用的前景分析

    3.1安全性越来越高

    数据不会出现被非法盗取、篡改和使用等各种安全问题就是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的安全性是衡量系统质量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作为数据库的特色应用之一,数据的共享很容易导致数据出现安全问题,因此,一些机密文件不能实现共享。然而很多信息用户并不具备较高的信息安全意识,也没有充分重视网络安全,严重影响数据的安全管理工作。未来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具有越来越高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安全性。

第6篇

1.1简介

(1)对于医院的管理者来说

信息统计对于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医院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能够通过数据进行判断,提高了管理者掌握正确方向的能力。

(2)信息统计工作

有利于对医院医疗的质量控制进行监管。目前,医院的发展趋向于专业化,一家医院的医疗质量和专业化程度是衡量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准。所以信息统计工作,一方面对本院的医疗水平进行统计,通过数据客观的衡量医院医疗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对医疗病例进行统计可以对一个时期的患者患病率和患病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医院具有针对性地建立医疗救治方案。

1.2管理模型医院信息统计管理模型可以分为两大主要内容。

(1)针对病患进行统计,统计内容包括病患性别、年龄、患病原因、病状、住院时间、诊治措施等。

(2)对医院的管理内容进行统计,统计各个部门间的人员流动、工作表现、部门效能等。

1.3对医院管理发挥的作用

医院信息统计工作对于医院的管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医院质量管理的考核和评价

通过医院信息统计客观统计的数据可以对医院质量管理进行考核和评价。对医院各个科室的管理水平、医疗能力进行考核可以发现在科室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做出调整。对于医院员工的考核可以统计出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有利于约束员工行为,提高医生和护士的服务水平,提高医患关系的融洽度。

(2)有利于医院管理决策的正确性

医院的经营市场化形式趋于明显,在面对市场竞争中,医院的管理者每一项决定都关系着医院未来的发展。通过医院统计信息,医院的管理者可以准确地掌握自身的经营能力,同时通过对市场的统计分析可以准确判断出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能够通过统计数据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3)有利于医院资源的整合

医院是集人力和物力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在对医院资源的信息统计中,可以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进行统计,便于医院进行管理。对于医院人力资源的统计主要是统计医生的专业能力和护士的服务水平。通过客观的数据可以了解医生在某一医疗领域的计数水平和护士的服务水平,一方面能够为医院针对某一科室进行人员加强配置,另一方面可以对人员的奖惩制度进行完善。对于医院物力资源的统计可以确保医院设备正常工作和耗材的储备充足。同时还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给医院的经济造成损失。

(4)有利于医疗体系的建设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医院在某一方面的不足,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建设,可以帮助医院建立较为完善的医疗体系,更好地服务与百姓。医院医疗体系的建设是医院立足的根本,在现代化医疗体系建设中,数据的分析是医疗体系完善的基础,只有客观地评价医疗体系的结构和性能,才能够保证医院稳定发展。

2面临的问题

2.1信息化薄弱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的分析已经深入了各行各业,作为医疗的前沿,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对于其他行业相对薄弱。医院信息化薄弱问题一方面来自管理层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重视问题;另一方面,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医院将精力投入在医疗设备的改进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方面,在信息化建设上就难以投入过多的精力。

2.2信息化统计内容单一

在大数据时代,医院信息统计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然而一些医院并没有意识到信息统计数据的重要性,信息统计内容还只局限于对病人的病例进行统计。由于统计内容的单一,难以形成有效的分析数据,对于医院的管理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不能发挥出统计数据实际的价值。

2.3信息化统计专业性差信息化

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缺乏统计的专业性,目前,医院所采用的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HIS医院管理系统和CIS临床信息系统,这两套系统主要功能是降低劳动化强度辅助医院进行人和物的管理,而对于统计数据适用性并不强。所以医院信息化急需具有专业性的统计系统,充分利用数据的价值,帮助医院进行管理和医疗能力的提高。

3发展对策

3.1提高统计信息质量在大数据时代

大量的信息集中在医院的信息科,如何快速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提取是信息科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信息的准确性是信息统计工作必须严格管控的内容,在现代化医疗体系建设中,把握信息的质量的关键在于建立信息内容评价标准和信息应用规范,信息数据的应用具有3个主要特征,一是准确性,二是适用性,三是及时性。统计信息的评价标准和应用规范主要围绕信息数据这3个主要特征进行确立。

(1)信息的准确性信息的准确性

对于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真伪进行判断,只有准确的信息才能够成为有效信息,在医院中如果误用了错误信息数据则会造成严重的问题。提高信息的准确性首先要明确信息的来源,其次要对信息的真伪进行辨别,最后对信息的价值进行评价。

(2)信息的适用性

在医院的信息管理中,如何从大量的信息内容中获取对信息应用目标有用的数据是信息管理的内容之一。信息的适用性选择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避免“张冠李戴”造成信息错用的问题。信息的适用性原则主要从医院自身的信息采集为标准,因为不同的医院在信息产生上都不相同,只有利用自身的信息才能确保信息的适用性。

(3)信息的及时性信息具有时效性

相同的事情在不同的阶段所产生的信息不一定完全相同,因此,在信息采集和统计时,必须要以最新数据为价值参考,加快信息刷新的频率,降低失效信息勿误的可能性。信息统计的及时性主要表现在医院建立信息及时交流的基础上,只有增强科室之间、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才能保证信息及时被利用。

3.2科学化管理利用大量的数据统计促进医院科学化

管理是医院信息统计工作的核心内容。医院信息统计科学化管理主要实现以下几方面工作目标:

(1)信息统计的评测信息统计的评测功能

可以对医院的人员、设备、耗材等进行统计,还可以对近段时间的医患病因进行统计,通过对医院各项数据的统计与近期医患病因的统计可以分析出在某段时间医院需要加强某方面医疗的能力。利用信息统计的评测功能还可以对医院某一专项的医疗水平进行评测,统计医疗过程中的不足,帮助医生及时调整医疗方案。

(2)信息统计的决策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完善进行中,对于来自各个层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能够为医院的管理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帮助决策者正确判断医院经营方向。并且通过对本院的统计信息可以快速找到医院系统中的薄弱环节,依靠准确的数据为管理者提供医院改革的参考。

(3)信息化统计的监督

医院医疗和服务的质量是医院水平的重要表现,医院信息统计可以对医院的各个科室、每一位医生及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状态进行一个时期的统计,通过数据可以客观地、真实地反映出不同科室的医疗质量和个人的服务水平。信息化统计的监督功能是保障医患关系融洽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奖惩制度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认真性,而信息化的统计数据则是衡量和监督医生和护士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参考。

4结语

第7篇

1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的作案者技术性强

鉴于计算机系统有着比较完备的安全保护层,计算机安全系统的设定也是比较谨慎严密的。故而,实施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的作案者大多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大部分的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的作案者都了解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着计算机操作技能。一般情况下,作案者都是采用高科技的计算机操作技巧,结合其他犯案手段,实施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

2危害计算机安全的手法极其隐秘,不易被发现

作案者通过对数据处理设备中数据信息或者应用程序来实施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他们的目标大多都是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作案者在充分掌握了计算机系统的漏洞之后,利用这些安全漏洞,把自己编制好的病毒程序或者破坏程序放入目标设备中。由于作案者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操控这些计算机病毒和破坏程序,所以这些程序是很难被人察觉并能及时处理的。或者设置这些计算机病毒和破坏程序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被激活运行,这样作案进行和获得作案结果可以分隔开来,给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起到了一些掩护,使得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更加隐蔽。

二防范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的对策

1保障计算机物理及网络环境的安全

首先要保证计算机物理实体的安全,确保计算机基础设备、数据存储介质存放场所得安全性。其次,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预防不法人士运用非法手段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之中,获取非法操作权利。运用专门的技术检测计算机安全系统,发现和弥补安全系统中的不足即漏洞之处。同时,可以针对一些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的常见手段,经过合理的严密的设计,加固计算机安全系统,预防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

2运用和完善加密与认证技术以及加固

防火墙加密技术是最基本的预防信息窃取的安全保护手段,分为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种。认证技术是一种使用电子手段证明计算机使用者身份的验证技术,有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两种形式。运用加密和认证技术可以有效的的防止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的犯案者非法获取计算机的操作权限或者访问重要的数据信息。防火墙是计算机安全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其中配置访问策略、安全服务配置和安全日志监控等等技术都为计算机安全技术的完善做出了贡献,但是面对变化多端的计算机安全危害手段,还需要深入发展这些安全防护技术,加固防火墙。

3努力发展计算机安全管理技术

首先要运用计算机安全技术保障计算机设备的基础安全,以及网络安全。完善计算机系统的不足,最大程度的预防作案人员利用计算机系统的漏洞进行作案。再者要加大计算机安全技术的研究力度和应用水平,尽力弥补我国目前计算计安全管理技术的不足,缩小其与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的差距。再者我们要完善计算机技术人员培养体系,培养相关的技术人员,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只有有了高水平、高能力的技术人员才能从根本上去预防计算机安全危害行为。

三结束语

第8篇

系统构成

随着CDMA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近年来以CDMA网络作为无线数据传输的平台,也被应用到了海洋资料浮标上。将CDMA数据终端和数据接收中心接入到CDMA网络平台中来实现浮标数据的传输。浮标总体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浮标系统通讯部分包含了浮标端的数据发射终端和浮标数据接收处理端的数据接收中心。浮标数据发射终端DTU硬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CPU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以及电源模块等。CD-MADTU内部封装了PPP拨号协议以及TCP/IP协议栈并且具有嵌入式操作系统,从硬件上,它可看作是嵌入式PC与无线CDMAMODEM的结合;它具备CDMA拨号上网以及TCP/IP数据通信的功能。并且提供串口数据双向转换功能。另外DTU采用了心跳包,可保持永久在线。浮标数据接收处理端的数据接收中心包括接收系统和数据库。

系统方案

本系统采用点对点数据传输方式。CDMADTU开机之后自动连接到CDMA网络中,并与数据中心建立通信链路。CDMADTU通过串口将数据从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读入,然后对数据打包,使用AT指令以报文形式通过网络发送到具有固定公网IP的数据中心。数据接收中心通过网络接收到数据后,然后对数据解析。数据解析后,显示数据并存储数据。

资料浮标数据中心软件设计

1接收系统软件设计

浮标数据接收中心安装在具有固定公网IP的电脑上,本系统采用专线。若中心电脑是通过路由器上网的,在路由器上要设置数据转发。数据接收中心包含三个方面:数据通信、数据处理及系统配置。上位机软件采用VisualC++进行编程。程序采用了UML建模思想。一是根据采集的参数设计了各个参数组件,如气温、气压等控件。在主程序中调用参数组件显示接收到的数据。二是状态机的设计。根据接收情况分为不同处理方式。

CDMA接收程序中,读取DTU发送的数据包有三种方式:阻塞、非阻塞及消息模式。文中采用消息模式。消息模式基于windows的消息机制,启动服务的时候DSC需要传输一个窗口句柄、一个消息类型给开发包,同时窗口实现一个消息处理函数来处理该消息类型。开发包在收到数据的时候,将向触发消息函数,通过消息函数自动完成数据的读取、处理过程的流程。数据通信子程序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在数据通信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关联中,文中采用了有限状态机FSM思想。有限状态机的工作原理为发生事件(event)后,根据当前状态(current_state),决定执行的动作(action),并设置下一个状态号(next_state)。

本程序采用switchcaseFSM。数据处理软件设计流程如图3所示,其中数据处理程序中还包含了波浪主波向确定方法,即对十六个采样点采用加权平均的方式求出主波向。系统配置:通过查询,可以获得浮标主机参数配置,同时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设定浮标各个传感器的工作模式。包括采样间隔、发送数据时间、是整点发送还是半点发送。

2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包括两个部分:实时数据存储、数据查询和数据管理。实时数据存储:系统整点接收到数据后,不仅在实时界面显示浮标各参数数据。同时为了清晰地看出浮标参数的变化,添加了参数的曲线示意图。而且对整点接收到的数据存入到数据库中,同时根据库中已存数据,进行日统计数据的输出显示。由于浮标存储的数据不是大容量数据,而access数据库操作简洁、方便,不用依赖Server也可以对数据进行操作,因此本系统采用了access数据库存储数据。数据查询:可以查询某个时间段的数据。同时也可以导入到excel表格中。加以改进可以生成每月浮标数据报表。

数据管理:由于实时显示的只是各整点的数据,而中间采样点的数据是以二进制文件存储在计算机中的,要想直观查看采样点数据,就必须对数据进行处理,因此在数据管理中可以看到采样点数据原始数据及处理后的数据。数据管理模块还可以扩展插入、删除数据库数据操作等。

资料浮标数据对比及结论

为了测试浮标的整体性能,海洋监测实验室于2011年8月在上海芦潮港海洋站附近布放SZF型多功能波浪浮标一套,与芦潮港海洋观测站进行一个星期的比测。其气象数据对比图如图4、5所示。从上述对比曲线可以看出,浮标测得的气象数据和海洋站测得的数据基本一致。2012年3月13日至17日于象山海域使用波浪骑士进行了波浪比测试验,其对比结果如表1。国外主波向计算一般采用画方向谱然后分析得到主波向。国内对方向谱研究也有一定成果。如管长龙等研究的扩展本征矢法(EEV)等,文中也对波浪谱进行了分析,结果基本符合要求。

第9篇

关键词:理论基础 会计研究方法 信息有效性 对策

一、中西方会计研究方法比较

(一)西方会计研究方法发展历程

西方国家在1986年以前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以规范研究为主。在对原有的会计理论研究基础上,西方学者采用归纳演绎法等规范会计研究方法对会计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描述,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斯普瑞格所著的《账户原理》(1907)、佩顿编著的《会计理论》(1922)、麦克尼尔的《会计中的真实性》(1939)、利特尔顿所写的《会计理论结构》(1953)、利特尔顿和齐默尔曼的《会计理论与创新》(1962)。这些著作都采取规范性的研究方法对现有的资料加以归纳总结并描述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促进了会计理论的发展,为后来的实证会计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20世纪70年代后实证研究法主导会计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方法经历了一个形成的过程,19世纪50至70年代孔德和斯宾塞提出实证主义思想,继其之后马赫提出马赫主义思想,而后到20世纪20至30年代石里克等人提出了逻辑实证主义思想,后来波普尔提出朴素证伪主义,其学生拉卡托斯(I.Lakatos)在他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精致证伪主义思想。然而,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的首次出现是以1968年鲍尔(ball)和布朗(brown)在《会计研究杂志》发表的《会计收益数据的经验性评价》和贝费在其增刊《会计中的经济研究:论文集》发表的《年度收益报告的信息含量》为标志的。他们首先提出相关假设,然后利用已有的数据加以证明,开创了会计实证研究的先河。从此会计研究从规范会计过渡到实证会计研究,实证会计研究的成果也越来越多,促进了会计理论的研究,有效指导了会计实践活动。

(二)我国会计研究方法发展历程

相对西方国家会计理论研究来说,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由于受到时代特征、经济社会环境、理论研究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一直落后于西方国家。1978年三中全会后广大学者开始审视我国理论研究的实践性和真理性。国内学者加大了对会计职能、会计本质、会计目标等的研究。到80年代初期,国内大部分研究成果还仍然采用规范研究方法。例如杨时展教授提出的会计控制论观点;孙宝厚博士论文《会计系统论》;裘宗舜教授出版《会计信息论》等。在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我国会计理论实证研究成果很少。1988年裘宗舜、王平发表的《会计改革若干问题――一张有意义的社会问卷调查表》第一次使用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会计。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急需使用实证研究方法来促进会计理论的研究。1990年陈少华和黄世忠等翻译了瓦茨和齐默尔曼的实证名著《实证会计理论》,为我国会计实证研究掀起了浪潮。1996年沈艺峰的《会计信息披露和我国股票市场半强式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开创了我国会计界“真正意义上”的实证研究(刘玉廷,2000)。之后关于会计实证研究的论文层出不穷,秦荣生(1997)的《谈我国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张朝宓和苏文兵(2001)的《当代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等。在此之后,我国会计实证研究进一步发展,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实证研究成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趋势。

(三)中西方会计研究方法选择比较

借鉴国内关于中西方会计研究方法选择文献对比中西方会计研究方法的差异。刘亭立、宁凯蒙(2013年)选取2001年至2011年我国《会计研究》论文研究方法使用情况和2001-2011年美国《Accounting Review》论文研究方法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统计结果可知:我国2001-2011年《会计研究》论文研究方法绝大部分都是使用规范性研究方法,而2001-2011年美国《Accounting Review》论文研究方法则大部分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刘亭立、宁凯蒙认为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是《会计研究》刊发论文的主流方法,在《会计研究》刊发论文中,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两种方法有此消彼长的关系。我国与西方国家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发展程度不同,市场数据信息的有效性和对会计研究方法的研究时间长短不一样,导致我国这一时期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绝大部分为规范研究,而会计实证研究成果较少。

二、我国会计研究方法选择存在的误区

(一)我国会计研究方法存在的错误认识

我国会计研究方法一直处在规范会计研究占主导地位的阶段,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后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在会计理论研究上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已经成为现在会计研究方法的大体趋势,但是实证会计研究发展仍然很慢。在会计研究方法选择上,很多学者存在错误的认识,有些人认为会计研究方法的选择就是要在规范会计研究方法和实证会计研究方法之间二选一,其实不然。刘玉廷(2000)认为,会计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两种研究方法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互为补充的,实证研究可以验证规范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而规范会计研究的结论为会计实证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前提。

我国对于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对于实证会计研究还缺乏系统的思想体系,很多照搬西方国家。许多学者认为再进行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很难出成果,于是将国外会计实证研究成果翻译转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著名会计学家于玉林先生认为实证研究及其论文的固定文体是西式八股的典型代表。实证研究方法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基于偏颇的基本理论指导,研究目标不明确,经验实证绝对化,操作方法有局限性,引进吸收不够,消化不良或停滞没有创新。对于会计研究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法,不可一味追求西方国家的实证主义研究。

(二)我国实证研究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以保证信息质量为基础选择会计研究方法

受西方会计研究方法的影响,加之国内的学术生态使得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也朝着实证研究方向发展。实证研究强调“是什么”,是一种比较精确、可靠的研究方法。但是这种可靠性是建立在进行实证研究时所获取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及时的、可获得的。否则,利用滞后的、虚假的、没有操作性的数据信息所做的实证研究,也只会变成为了作实证而作实证,为了做研究而做研究。我国规范会计研究取得比较大的成就,现在更多的是朝着实证会计理论研究发展。保证实证会计研究数据信息的质量需要相关部门规范市场信息的,提高市场信息的可靠性、可获得性、及时性等,减少和防止信息的扭曲。S

参考文献:

1.Fama,E.F.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Journal of Finance 1970,25,(2):383-417.

2.吴水澎,谢诗芬.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余洪翔.波普尔的证伪理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4.刘玉廷.关于会计研究方法问题[J].会计研究,2000,(12):9-13.

5.刘亭立,宁凯蒙.中外会计理论研究动态与趋势分析[J].财会通讯,2013,(7):7-9.

6.于玉林.会计研究:中八股、洋八股和范式[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6):24-30.

7.王立彦.会计实证研究,亟待改变下游徘徊格局[J].中国会计评论,2013,(1):1-4.

8.盖地,吕志明.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评析[J].会计研究,2007,(4).

9.张金松,尹立军.实证研究是未来会计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J].经济理论研究,2013,(7):7-9.

作者简介: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