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情景教学论文

时间:2023-03-21 17:03:48

导语:在情景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小学英语的教学水平虽然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的:一是英语教师的素质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现状,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将会影响自己的教学观念、方法和行为,出现对教学理解以及课堂师生关系理解不当的情况。二是学生间的个性化差异较大,大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情景教学的有效开展,从而导致学生个性发展受到压抑,学习的热情与活力逐渐被磨灭。三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更多的是以分数来了解学生、以分数来权衡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有的英语教师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开展情景教学环节。

二、情景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对策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要研究出适合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景教学法,让他们在欢乐中能够高效学习英语。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课堂中开展情景教学。

1.恰当使用实物创设情景教学

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若是能够把客观事物展现在小学生眼前,创设出与该事物相关的情景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既容易接受与理解新知识,又能快速灵活应用。例如,在讲解“desk、chair、blackboard”等与教室设施有关的单词时,教师可以手持或者指向具体的物体进行提问。在教学“pen、ruler、pen-cil”等学习用品时,让学生把文具盒中的文具一一摆出来,教师每教念一个新单词就让学生拿出相应的文具然后再跟读三遍,等学生读熟后,教师再转换方法,拿出文具让学生说出英语单词。此外,在教学颜色、水果、交通工具、动物等方面的单词时,教师也可事先准备相关的实物或卡片。实物情景教学不仅方便进行,还能有效地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2.适时使用体态语言创设情景教学

眼神、姿态和动作等属于有形却无声的体态语言,它们比起口头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更富有情景创造力。如讲解有关“go”的短语:“gotobed,gotoshool,getup”等时,则可以安排一些学生在讲台上用体态语言表演这些短语,台下的学生进行猜测。背上书包作出快步行走的样子表示“gotoshool”,伸懒腰和用手揉眼睛表示“getup”。这样的体态语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在一些英语单词的巩固练习上也可以使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尤其是体态语言,通过情景的再现来完成教学目标。如进行动物、交通工具单词的复习时就可采用体态情景来教学了。以模拟动物cat、dog的行为动作让学生猜测是哪种动物来代替学习新知时的卡片教学。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变得高昂,对英语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3.有效利用游戏的优势创设情景教学

第2篇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日语专业实施的情景教学改革经历了诞生、探索、延伸三个阶段。改革的契机源于《基础日语》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阶段只是局限在《基础日语》课程实施。之后延伸到专业核心课《实用商务日语》和《日本商务礼仪》等课程中。

1.1情景教学改革的契机

为了充分发挥课程考核评价的诊断、评定、激励功能,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练、以考促改的目的。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自2011年以来推进各门课程的考核改革,《基础日语》课程是其中一例。为综合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在平时成绩中加入了对听力和口语的考查。通过让学生分组自编、自演情景剧,制成录像上交给任课教师。教师对学生录像中的发音、语法运用、肢体语言、情感表现给予评价。这种考核方式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积极发挥想象力,主动参与到日语情景剧的制作中,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日语听说水平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2《基础日语》课程的情景教学改革情况

《基础日语》考核方式的改革达到了以考促改的目的,带动了情景教学的改革。在情景教学改革的探索阶段,主要以《基础日语》课程为试点,探索情景教学的各种方式。主要从课堂情景教学和课下情景教学两方面着手进行研究。课堂情景教学又分两个环节,一是课堂情景剧表演,二是日剧、动漫的情景分析。课堂情景剧表演主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演练,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情景剧表演。让其他学生提出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评价,最后教师总结评价。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利用日剧、动漫,搜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情景用于课堂教学,提供一个直观、生动的语言情景。用录像软件录制其中需要的部分,时间不宜过长,保持在几十秒到三分钟之间。时间太长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并且往往只关注故事情节而忽视情景下语言的运用。例如,在讲解语法「~もの/もん时,给学生播放截取的宫崎骏的动画片《龙猫》片段,其中第36分55秒到38分44秒这短短的不到两分钟的情景中,「もん的用法出现了五次。通过这个简短的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个语法点的使用情况,比起任课教师单纯讲解语法的意义、例句印象要深刻得多,还能提高课堂氛围。课下情景教学主要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拍情景剧,然后交给任课教师。目的是锻炼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运用情况,让学生琢磨、体会什么情景下运用什么样的语言,习惯运用日语思维考虑问题,逐渐掌握地道的日语。任课教师针对学生的视频作业,从发音、语法、思维方式几个方面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存在的问题。

1.3专业核心课程的情景教学改革

情景教学改革在《基础日语》课程上做的尝试主要局限于生活情景。为了提高专业核心课《日本商务礼仪》和《商务日语会话》的授课效果,情景教学改革也开始在这两门课中展开。主要让学生练习面试、入职介绍、电话应答、机场迎接、酒店入住、退房、商务拜访、商务接待等商务情景,拍成情景剧并制作成视频作业。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院级精品课程群《日本商务礼仪》、《商务日语会话》、《商务日语函电》的建设也积极推动了情景教学的改革。

2在情景教学改革中发现的问题及下一步计划

2.1存在的问题

情景教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部分学生为应付作业,制作的情景剧录像比较粗糙,细节注意不够;还不习惯口语的简体表达形式,尤其是在生活场景中,和朋友、家人聊天时频繁使用了敬体,这不符合日语的表达习惯;表演生硬,动作不自然,没有真正融入到情景中去。

2.2计划

第3篇

1.学生学习基础差距大。目前高职教育在招收学生时,放宽了入学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入学学生学习基础差距大。在教学上,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无法做到较好的调控。如果对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采用相同的教育方法,必然导致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拉大。使部分学生降低对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对英语学习的掌控力逐渐降低。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平衡发展。同时,教师采用单调的教学手段,将会使学生对于英语的吸收能力大大降低,在实际口语应用中,也会对职业需要产生不少的压力性。

2.课堂教育模式效率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对于学生学习英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大班教学往往会产生这样的弊端,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教师对于整个课堂的掌控不足等等。同时对英语学习缺乏的积极性也会促使学生对英语的吸收能力变慢。往往简单的语法与单词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会变得非常困难。学生在课堂上对英语的学习能力与对知识的吸收能力下降将会不断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

3.对旅游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小。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培养,而目前旅游英语主要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在当前发展环境下,学生对于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将会对有效的面对职业带来的需要。学生对于英语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目前的高职旅游英语教育中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而把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下的操作能力与实际能力的培养,将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把握与掌控。

二、情景教学下学生的学习模式

1.以提高综合素质。情景教学旨在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去处理问题,以提高学生面对实际职业操作中的应变能力以职业技能。事实上,这一教学模式能更好的使学生通过真实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其在教学任务中不断提高对于旅游英语的理解力,教师也可以在情景教学中指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效地吸取教材中的内容,符合目前教学环境下对于学生学习的要求。旅游服务的对象是非常广泛地。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头百姓。旅游服务的专业人才都有可能接触到。情景教学旨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在实际教育中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在将来面对客人时有更好的语言组织能力。

2.培养职业技能。情景教学能够有效的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情景教学以学生中心主义教学为目的,充分的发挥了教学的实际操作性,并充分的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情景教学在具体应用中,由于其自身的真实性,使学生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情景教学对学生带来的求知欲的激发。促使学生能有效的接受课堂上的英语知识,并不断的适应将来在职业中的需要。情景教学下,不止能培养学生对于职业英语学习的需要。更多的是对于英语学习的职业技能的大幅度的提高。

三、对于目前情景教学改革的建议

1.对学生分阶段培养。目前的教学环境下,课程改革的内容应该适应环境与教学模式的发展,对于英语教学上的理论知识可以适当减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优化学生组合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分组管理的方式,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把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提高教学的兴趣与质量。注重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多的实用性的教育。

第4篇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思维培养。活跃的思维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的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比较的枯燥乏味,不容易理解学习,所以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没有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需要在高中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的学习水平。数学情景教学需要结合高中数学教材对课堂情景进行优化,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在数学教学中得以体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不断的探索中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景环境,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并且通过创设的情景环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例如,数学教师在进行“直线与平面的垂直”这部分知识内容的讲述时,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的知识。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学校工人在进行学校的绿化工作时,如何确定种植的植物与地面是否垂直,教师通过这个情景向学生发出提问。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认真的学习这部分内容。

2.确保实践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情景教学是为了通过相应的数学情景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情景教学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不断的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将学习和应用相结合起来,对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好情景教学,并通过合适的情景不断延伸数学的教学空间,为学生的全面培养打下基础。情景教学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情景,为学生创设一个有价值的情景。例如,数学教师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可以创设一个相应的教学情景。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三角形内角和与三个角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让学生结合相关的器材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分析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容易。情景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通过相应的情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5篇

目前,高职院校的经济法任课教师大多是“双师”或“双师素质”教师,能够胜任情境教学对师资的要求。以我校财经系经济法教研室的老师为例,他们均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和中级职称,有较为深厚的法学功底以及较丰富的科研经历,通过多年的经济法课程教学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其中有三位教师已经取得执业律师资格证,同时拥有“讲师+律师”“双师”证书,并经常利用假期到律师事务所实习,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积累了较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因此,我们的教师完全满足情境教学对教师提出的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双重要求,能够很好地组织和实施情境教学环节,驾驭好课堂。

二、高职经济法课程情境教学的创新研究

(一)克服单一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兼顾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以往教学中,常用的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经济法教学内容,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必然很难同时兼顾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我们现在探索的情境教学内涵丰富,它包含模拟考证情境法、问题驱动情境法、模拟仿真情境法、真实情境法等多种不同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经济法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在模拟情境中消化理论知识,并逐步学会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思路和系统的知识结构。

(二)深化政校行企合作模式,与政府、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建立经济法情境教学案例库我们将深化政校行企合作模式,邀请法官、检察官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资深律师、企业法律顾问等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合作开发实用课程、教材,并建立专门的经济法情境教学案例库,从理论研究、知识教育、实践演练、经验积累等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收集和编审情境案例材料,提高情境案例的真实性、实用性和质量水平。同时,我们会将情境教学案例库中的全部案例材料上传到经济法教研室正在建设的经济法网络课程中去,今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并获取案例材料。

(三)结合网络课程的建设,将经济法的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情境教学将经济法教学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让教育空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为保证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我们要求学生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包括预习课本知识、阅读分析情境模拟材料、学习相关理论、查阅大量课外资料等,分配好角色并熟练演练,进行小组讨论等,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广开思路,积极发言,使情境教学真正达到效果。此外,法庭旁听、法制宣传和校园法律咨询等真实情境教学环节也都需要学生在课外开展,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合作精神。同时,还可以结合经济法网络课程的建设,给学生提供情境案例库、教学课件、案例视频、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文书范本、在线测试等学习资源,为学生课外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已经有效开展的经济法情境教学实践

(一)积累了丰富的情境教学素材和实践教学的成功范例项目组的教师在平时已经积累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图片、视频、热点案例等情境材料,并且已经在日常的经济法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有效的情境教学实践。例如,在今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时,我们组织了财经系的法律志愿者们成功举办了一次“维权3.15,公平我做主”的校园法制宣传活动,通过现场法律咨询、有奖知识竞答、派发传单等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在讲到“经济诉讼”时,我们设计了实践性、可操作性强的情境案例,采用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分别扮演原告、被告和法官的角色,通过角色的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讲到“商标注册”时,我们通过“法律诊所”环节,让学生分组扮演注册商标申请公司和法律顾问,一问一答,然后再进行角色互换,检验学生能否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商标申请过程的实际问题……这些情境教学的探索实践都已经制作成了完整的、可操作性的课件、视频等加以保存,为情境教学实践积累了成功范例。

第6篇

关键词:数学情境教学创设创设问题

Abstract:Mathematicsteachingsituation’sestablishment,isreferstomathematicsteachingpresentstothecoursecontentusesthespecificmethod,achievesstimulatesthestudenttoassociate,theimaginationonowninitiative,positivelythethoughtthatobtainssomekindandthenewstudycontentrelatedimageorthethoughtachievement;Orcausesthestudenttohavesomekindofemotionexperience.Theconstructionprinciplebelievedthatthestudyistheknowledgeacquisitionprocess,theknowledgeisnotteachesthroughtheteacherobtains,butisthelearnerundercertainsituation,withtheaidofotherperson’shelp,usestheessentialstudymaterial,obtainsthroughthemeaningfulconstructionway.

keyword:Mathematicssituationteachingestablishmentestablishmentquestion

前言

《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那么,在创设数学情境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教学者注意的: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入情境要注重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爱学,才能以最大限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案例1:七年级下《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导入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一个抢“30”的游戏,这个游戏在两个人之间完成,规则如下:第一个人先说“1”或“2”,第二个人要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然后又轮到第一个人,再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这样两人反复轮流,每次每人说一个或两个数都可以,但是不可以连说三个数。说到30为止。谁先抢到30,谁就获胜。谁来和老师比一比?

生1:老师,我来!

……

生2:老师,我和您比一比!

……

生2:老师,再来一次,我不相信我赢不了您!

……

(一连几个学生都输了,学生心有不甘。老师又和一个学生耳语了几句。)

师:我收了个徒弟,谁愿意和我的徒弟比一比?

(又一轮比赛开始了,终于有学生发现了赢游戏的窍门)

生3:老师,您这个游戏不公平。

师:为什么?

……

此例中,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习。引入情境除了可引用游戏外,还可以是趣味性较强的名人轶事、历史故事、数学趣题等。事实证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趣味性较强的情境,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情境创设应注重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内在需要

情境的设计必须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基点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根据新学知识,方法特点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设计一个包含新知识、新方法或新思维的新问题情境(旧知识,旧方法或习惯思维不能解决的),学生运用旧知识、旧方法、习惯思维于新问题情境时便会产生认知冲突,由此产生疑问和急需找到解决方法的内在需要。在这种需要的驱使下,教师展开教学,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案例2:《因式分解》的引入

先用多媒体演示酸奶中乳酸菌杆的营养,介绍活性乳酸杆菌在0℃~7℃的环境中存活是静止的,但随着温度的升高,乳酸菌会快速死亡。然后请学生思考下面问题:每升酸奶在0℃~7℃时含有活性乳酸杆菌220个,在10℃时活性乳酸杆菌死亡了217个,在12℃时又死亡了219个,那么此时活性乳酸杆菌还剩多少个?请列出算式,并化简结果。

此例中,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220-217-219,呈现出较高的成就感,但怎么化简呢?学生不知所措。显然,这是三个整数的减法,可以把三个乘方先算出来,再相减,但这样做不合题意,学生处在一个知其可为,但不知如何为的境地。此时,认知冲突已被引发,学生有了急需找到解决方法的内在需要。这时,教师告诉学生,学习了《因式分解》后,我们就能很方便地解决这个问题;而悬念的设置,无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本节课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围绕问题动手实验也是一种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动手实践与其他数学学习方式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融合能够营造一种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情境,而这种情境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为理解数学知识做好准备,为发现数学原理提供帮助,并且能够为学生提供与数学有着直接的和重要作用的经验,以及情感性的支持。

案例3:在讲授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时候,有的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境:让学生做出一张等腰三角形的半透明的纸片(如图),每个同学的等腰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不一样,把纸片对折,让两腰重合在一起,你发现什么现象?请你尽可能多地写出结论。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交流写出了如下结论: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B=∠C;

3.BD=CD,即AD为底边上的中线

4.∠ADB=∠ADC=90。,即AD为底边上的高;

5.∠BAD=∠CAD,即AD为顶角平分线。本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感知,可操作,可体验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蕴于简单的实验之中,促进了学生的认知理解。又如,在讲授《旋转的特征》时,可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得出“图形的旋转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所决定”的结论。总之,教师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动手实验情境,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体验和感悟中成长。

四、“逐层以深入,循序而渐进”——探究

性教学中的情境设计要注重递进性

探究性教学中,教师一般都需要创设出多个情境,这些情境根据教学需要,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由于探究性学习在总体上应呈现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上升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创设的多个情境之间呈递进关系,要体现出层次性——既要防止步距过小,探究起来缺乏难度和挑战性;也要防止步距过大,导致经验获得不足,探究脱节。

案例4:探索《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情境1:让学生观察动画,讲述我国科学家曾向太空发射勾股图试图与外星人沟通的故事;讲述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采用弦图作为会标。设问: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它蕴涵着怎样迷人的奥秘呢?

情境2:用几何画板作一个直角三角形ABC(∠C=90°),量一量两条直角边,斜边的长度;改变直角边或斜边的长度,再量一量。多进行几次,并完成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情境3:展示格点图(1),图中的三个正方形之间存在怎么的关系?由此你能得出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吗?

情境4:展示格点图(2),图中的三个正方形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由此你能得出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吗?

情境5: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不得有地方重合),你能根据面积与恒等式的知识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吗?

此例中,情境1为引入情境,作用是提出研究对象,将学生注意导向新课的学习,同时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情境2是通过量一量的方法,获取数据,并对数据中可能的数量关系进行猜测。情境3,情境4是对情境2的猜测结果进行验证,后者相对前者,更具一般性和更高的思维要求。情境5是对猜测结果的数学证明,也是对由前面情境所得知识的归纳和肯定。这一系列情境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最终建构起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事实证明,探究过程中递进性的情境链的设计,能给学生综合应用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验证等多种活动的机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性,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五、“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情境创设应追求高效益

情境的功能可体现为引入与过渡,吸引与调节,支持与促进。作为教学者,应使情境的功能得到最大化的体现,即在注重情境有效性时,更要追求情境的高效益,以使课堂教学达到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案例:错题的妙用

(分式的加减讲完后,开始练习。其中一题为:++

。老师请三位学生板演,其中生1,生2过程完整,结果正确。生3出现了问题)

生3:原式=

(显然错了。老师开始点评生3练习,学生轰笑)

师:错在哪里呢?

生4:原来的分母没有了。

生5:把分式方程的变形(去分母)搬到解计算题上了。“张冠李戴”!

(生3眼睛不再看着黑板,低下了头)

师:很好!生3由于粗心,把分式的加减当方程来解了。解法虽然错了,但是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若将此题去掉分母来解,则其解法简洁快捷。因此,我们能否考虑利用解分式方程的方法来解它?

(生3的头慢慢抬了起来)

(学生讨论,一个新颖的方法出来了)

解:设

去分母得,

解得:A=

学生:真巧妙!

师:确实,生3的解法错了,但他这种“用方程的思想解分式计算题”,却是一种寻求简便的思想,是将自己思维的真实展示,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生3笑了,脸上荡漾着自信)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情境教学的出现,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但同时也给小学语文教师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教师应清楚的认识到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含义及特点,遵循情境教学的原则,不把内容局限于教材,也不把学生的视野禁锢在教室里,积极的创设问题、生活等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肤浅看法:

一、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1、含义

所谓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将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2、特点

情境教学是以:“在哲学上坚持的实践论,在心理学上主张情知对称论,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乐学论,在培养目标上追求全面发展论,在语文教学中灌注中国文化源流的文道统一论。”为理论依据,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不同,创设适宜的学生学习环境,并力图通过现实或模拟现实的材料来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以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优化的情境中进行,让学生参与到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情境教学,以它独特的魅力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学生在高昂和愉悦的情绪中,随问而思,随引而发,时而凝神谛听,时而驰思遐想,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具备两个特点,其一是情真意切:在具体的情境教学中教师是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教师丰富语言、真实的情感,使教学内容以及课堂的学习气氛成为一个欢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正是抓住促进儿童的情感,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的。以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获得与实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真切之感。其二是蕴含理念:很多的情境环节中都蕴含着生活、做人、做事等各方面的真理,是伴随着学生真实情感的,是真实、生动的。这不仅是感性的、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而且是对事物相互联系的作用和感受。

二、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

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实本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实情感和态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从学生的身边的事物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样才能保证情境的真实性,才能发挥出情境教学的作用来。

2、趣味性原则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所言: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的很多行动都是由兴趣来驱使,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年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特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诱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轻松、愉快。

3、思考性原则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思考总结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还应注意遵循好思考性这一原则,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有利于学生思考,使其从中获得启发,培养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的有效途径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语文既是我们的母语,也是我们进行一切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语文教学具备较强的生活性,教学中,教师应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再现课堂,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真确的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如,教学一年级的识字内容,对于“树林、田野、花丛、蝴蝶、蚂蚁、蟋蟀、蜻蜒等”的教学,鉴于许多学生对其中的“蚂蚁、蟋蟀”等没有直观的了解,教师在教学前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动画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情境展示:春天的田野可真热闹,远处是一片片的树林,田野里开满了各色鲜艳的花,花丛中蝴蝶飞舞,蜻蜓也点水般在花朵上跳舞,几只蚂蚁爬进了花蕊里,蟋蟀弹着钢琴……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说出自己从动画中发现了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学生能有效的将识字内容与事物相呼应,能有效的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2、创设问题情境

读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小学情境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有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要善于在无疑处设问,在有疑处发难,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用学生的好奇心去驱使学生学习、探究。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尤其强烈,往往决定着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要尽力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脑子积极主动地转动起来,促进学生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的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会学习,会思考的好学生。

总结:以上只是笔者自己的几点看法,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其开展策略还有很多很多,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探究新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吸收知识,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

清境教学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热点话题之一,它主要指以学生的“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真实的或虚拟的情境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更有利于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观的生成和体验精神的成长,所以情境教学的兴起正是符合国际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数学的教学中,关于情境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在国内外也大量开展,并形成许多模式.但我们认为,数学情境教学的关键步骤还是在于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本文主要对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问题进行了探索.我们认为,数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结合数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把握好情感性、生活性、问题性、全体性、适度性和参与性等原则.具体而言,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立足学生经验,提炼现实生活;培养问题意识,巧设悬念和疑点;揭示知识生成背景,体验数学化过程;开展数学活动,提供操作平台;注重合作交流,展开师生互动;介绍数学史料,讲述数学故事;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由于一节课并不是只用一种教学方法或创设一种情境就可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情境教学的原则、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多种教学方法和情境有机结合,达到优化数学教学课堂,优化学生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效果.

关键词:情境教学、数学情境教学、情境创设、原则、方法、反思

目录

中文摘要

1.问题的提出

1.1研究的背景

1.2研究的问题

1.3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数学情境教学的基本理论

2.1情境的内涵

2.2情境教学的内涵

2.3数学情境及数学情境教学的内涵

2.4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2.4.1人本主义心理学

2.4.2认知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

2.4.3现代数学观与数学学习观

3.国内外关于数学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及启发

3.1国内外关于数学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

3.1.1抛锚式教学

3.1.2’‘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实验

3.1.3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3.1.4新五环节教学模式

3.2国内外关于数学情境教学的研究给我们的启发

4.情境创设的原则

4.1情感性原则

4.2生活性原则

4.3问题性原则

4.4适度性原则

4.5参与性原则

4.6全体性原则

5.情境创设的方法

5.1立足学生经验,创设现实生活情境

5.2关注知识迁移,创设实际应用情境

5.3巧设悬念和疑点,创设深层问题情境

5.4展示数学化历程,创设知识生成情境

5.5提供操作平台,创设数学活动情境

5.6注重互动合作,创设平等交流情境

5.7指导自主评价,创设自主反思情境

5.8介绍数学史料,创设趣味故事情境

5.9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过程演绎情境

6.情境创设教学实践综合案例及评析

6.1综合实践案例:关于“折纸中的图形性质”的教学过程的简单记录

6.2综合实践案例评析

7.情境创设教学反思

7.1走出情境创设误区,避免两个极端

7.2投身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7.3情境的创设与情境的展现都不能脱离教学实际

7.4教材应为教师创设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

参考文献

后记

1.问题的提出

1.1研究的背景

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思想经历了以传授和掌握知识为主的“知识本位”阶段,到不仅重视知识,也重视智慧与能力的“能力本位”阶段.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教育思想又发展为关注“人的发展”,充满人性关爱人文关怀的“人本位”阶段.这种教育思想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对人的素质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随着教育思想的进步及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我国的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包括:第一,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强调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强调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第二,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第三,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由此可知,我国新课程的理念正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1.2研究的问题

贯彻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达到人本主义教育的目的,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肯定是无法适应的.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教育思想下,开展了大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教学理论的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如:项目式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情境教学等等应运而生.其中,情境教学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因为情境教学重在一个“情”字,主要是以学生的“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真实的或虚拟的教学情境来进行教学,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文性”.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还可以促进学生将所构建的知识于真实情境中运用、拓展,而生成新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情境教学还有利于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观的生成和体验精神的成长.新课程与老教材的最大区别在于“新课程是情境带知识”.新课程的教学几乎都是围绕“情境”展开的,情境教学成为新课程提倡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所以说,情境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有效方法.厂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一直以来,我非常关注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也乐于参与其中.我认为,创设一个有效的、适宜的数学情境,是情境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本文在浅谈情境教学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问题.

第9篇

创设故事情节,发散思维

我在讲老舍写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时,先讲一个故事给学生听,一上课就把学生带入亲情的情感体验中。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2000年秋,广西一组游客到贵州兴义马岭河峡谷风景区游玩,在乘坐缆车时出现意外,造成5死11伤。其中一家三口,在缆车下坠的时候,父亲用手高高托起年仅二岁的儿子,使儿子幸免于难,但小孩的父母永远离开了人世。事后歌手韩红以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作为素材,并以小孩的口吻,创作了《天亮了》这首歌。韩红还毅然把孩子给领养了。故事讲完后,许多学生还沉浸于故事的氛围中,于是我缓缓地说到“的确,父母的爱是世上最纯洁无私的,在关键时刻他们甚至可以不顾个人安危来保护他们子女的安全,今天我们来学习老舍的文章《我的母亲》,看看在作家老舍眼里,母爱又是怎么样的。”我顺势将他们的思绪引入老舍的《我的母亲》,在情感的潮流已经流畅之际,他们很快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适当播放音乐,激活思维

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作品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景,创造气氛。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的。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播放,是创设语文教学情景,渲染气氛的一种重要手段。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巧妙融合,教学中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到张若虚的诗歌《春江花月夜》时,我先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把学生带入一个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中,学生在音乐声中深情吟诵诗歌,进入一个深邃、清幽的意境。结果一堂课下来,一些学生居然能把全文背诵下来。

画面再现情境,启发思维

用图画再现课文情景,比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学生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特点。在课堂中,用多媒体展示的图画来创设情景,直观、形象、贴切,运用图画再现情景时,不仅画面有“形”,还有“境”,配以教师讲述时的“情”,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景,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如在讲《孔雀东南飞》这首长篇叙事诗时,我借助于画面将整个故事情节展现出来,其栩栩如生的画面从视觉感官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主题思想,其中我穿插了让学生介绍《天仙配》及《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梗概的环节,然后我又启发学生们思考:这两个民间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同学们认为都是爱情悲剧,反映了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及封建社会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追求幸福生活的压制与摧残。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热情鼓励,然后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学生总结道:当时的社会,要求青年男女在个人的婚姻大事上必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选择的权利与个性的自由。这同样也是造成刘焦悲剧的社会根源。学生们在读、观与听的过程中将刘兰芝、焦仲卿、焦母的人物形象分析得很到位。

创设问题情景,诱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