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消费国外论文

时间:2023-03-21 17:03:50

导语:在消费国外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消费国外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价格竞争待遇品牌工厂生产基地

论文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服装业基本是一片空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三来一补”业务的发展,我国服装企业逐步成长壮大。在东部沿海地区涌现了一大批“外向出口型”服装企业,这些企业凭借低成本的优势。产品大量出口,在世界各地攻城掠地,从1997年开始,就一直是世界最大的服装出口国。2005年,我国服装出口170亿美元,占有全球1/4的市场份额。然而,伴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我国服装企业既有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如何适应国内外经济生态环境的变化,转变单纯的低成本经营模式,寻求合适的发展道路,实现我国服装企业新的飞跃,成为业界急需破解的命题。

一、我国服装企业面临的困难。经过二十多年的顺利发展,2003年以来,我国服装企业开始遇到了严竣的挑战:企业内部,各要素价格上涨推动了生产成本的上升;国际市场上,“特保调查“反倾销诃查一层出不穷,不断有新兴发展中国家提出把发展纺织服装业作为拉动本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

(一)生产成本上升。价格竞争优势正在消逝。我国服装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低成本基础上的低价优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据美国默瑟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最新的报告显示,在同等劳动强度下,我国工人的年薪比印度工人多500美元。而在1999年,差距还仅在200元以内。同时土地价格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资本价格等要素价格的上涨,共同推动了生产成本的上升,服装企业平均利润率不断下滑。目前,全国服装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仅在3-5%之间。我国服装业一直以来的低成本、低价格竞争优势正逐步消逝。

(二)竞争对手的实力正在增强。印度、越南印尼等南亚、东南亚国家与我国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相同,是我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这些国家都将扩大纺织服装业出口作为拉动本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收入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各国政府都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出台优惠政策扶持本国纺织服装的出口。在政府的扶持下,这些国家的纺织服装业竞争实力不断增强,逐步蚕食我国的市场份额。如印度政府在全国范围规划了25个纺织工业园,特别推出“纺织业增长基金”,对增加投资的纺织企业根据其投资额提供高达的财政补贴,并在产品出口方面享受一定的优惠。2005年,印度纺织服装出口额达170亿美元,远超过了原定135亿美元的计划。今年1q月,印度对欧美地区的出口增速为13%,超过我国9%的增长率。国际社会开始有人预测,很快“中国制造”将被“越南制造”、“印度制造”取代。

(三)在消费国受到不公正待遇。随着我国服装企业的发展,“价廉物美”的产品畅销全球,大量挤占了国际市场。进口国政府或基于保护本国产业、或基于某些政治目的。2003年开始,不仅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就连南非、秘鲁等发展中国家也利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妥协条款,即《中国人世议定书》第16条“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中国加入工作纽报告书)第242段“纺织品条款,以及《中国人世议定书)第15条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规定,对我国服装采取“特保”、“反倾销”等限制措施。2005年一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受到的“特保-.-NN~”调查涉案金额就达90亿美元。

迫于压力,全球配额取消不到一年,我国就先后同欧盟、美国达成主动延长限制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协议,新配额限制的终止时间分别是200年、2008年年底。

由于贸易的不确定性,许多买家开始将原本下在我国的订单转向印度、印尼、越南等竞争对手。比如,日本国内最大的服装制造零售商uNIQLO就决定到2009年将目前9∞依靠中国生产的比例减少到600/0的水平。同时增加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生产。

(四)人民币长期升值的压力。抑制我国服装出口。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放弃执行了l年之久事实上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对美元升值20/0,由8,2761升值到&l1,并扩大每日汇率波动幅度为上下03%,人民币开始走向升值之路。至今年9月28日,突破7.90大关,达到7.8998,累计升值4.54%。据专家预测,人民币这种“小步慢跑”的升值趋势将维持很长的一段时间。人民币升值,意嚷着以美元计价的我国产品价格的上升,消费者购买同样的服装要花更多的钱,必然会抑止购买欲望,从而抑止我国服装产品的出口。

二、我国服装企业的发展思路。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未来十年,世界纺织品服装的年增长率将达到6-8%,超过3-35%的世界经济年增长率,贸易额将达到并超过40O0亿美元。

根据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PeterKidut教授提出的纺织制造业经济持续发展5阶段的新理论,目前,我国服装业整体上正处于由第三阶段——大规模多样化生产与整合向第四阶段——高附加值转化的关键时期。作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我国服装产业,只要准确定位,找准自己的发展思路,就能突破面临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成长出世界著名的服装企业。

(一)创立自有品牌。品牌意味着市场,意味着利润。我国服装企业低利润的根源就在于缺乏自有品牌,只能在低端的加工市场竞争。因此,刨立自有品牌,是我国服装企业最终的目标。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服装产业的制造水平已经跃居国际主流市场的重要位置,完全有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服装品牌。但是,由于品牌营销完全不同于产品营销,投资大、风险大,因此,仅有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具有一定的利润积累的企业才适合走创立自有品牌的发展路子。

创立品牌有2条路可选择,一是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与国际品牌短兵交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分享国际市场的超额利润;二是从我国市场做起,慢慢做大,随着我国经济在全球影响的增强而逐步成长为国际品牌。

对于多数企业而言,走本国市场的发展之路更明智的选择。因为,在成熟的国际市场,现有的品牌基本上已经瓜分了市场,他们有强大的计能力和品牌号召力,拥有大批的忠实消费群体而且,品牌中文化元素比重很大,在一个不熟悉文化环境,与有上百年历史的国际品牌竞争,对大多数没有品牌经营管理经验的我国企业而言,投入太大、不确定性太高,风险太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是世界服装消费第一大国。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从2000年的75公斤上升到I4公斤,几乎翻了一番;衣着类消费金额由3375亿元人民币增长至6526亿元,年均增幅超过15%,这一趋势还在继续。我国服装消费市场进入2O世纪9o年代后,发展趋势与国际更加接近,已开始进入品牌消费的时代。西班牙的MangoInditex公司,日本迅销公司,意大利DieselspA等国际巨头先后进入我国市场。在这样一个群雄逐鹿的新兴市场,我国服装企业正可以利用熟悉本国文化环境,知晓消费者需求的大好机会,在自家门口,与国际品牌一争高低,发挥“地头蛇”的优势,在竞争中成长壮大。

(--)打造“品牌工厂”。打造“品牌工厂”,就是成为加工工厂中的“品牌”。尽管品牌工厂依然是一个贴牌加工工厂,但与普通加工工厂不同的是它不再单纯依靠低价格取胜,而是以稳定、上档次的加工质量,快捷的交货时间为主要的竞争手段瞄准的不再是低端的加工市场。而是中高端的国际品牌加工市场。品牌产品是让消费者需要购买肘想到你,品牌工厂是让品牌商在需要加工肘想到你。基于本国劳动力成本等原因,许多国际品牌必须把生产环节外包,外包环节更加关注稳定的质量和快捷的交货,这正是我国服装企业的长处。尽管生产加工成本上升使我国的加工费与东南亚、南亚竞争对手相比,已不再有优势。但完整的区域供应链保证的快速交货、大批熟练技术工人保证的加工质量是竞争对手短期内很难跟上的。因此,尚无足够实力打造“自有品牌”的服装企业应逐步放弃低端市场避免与东南亚、南亚等国的同质竞争,发挥特有的优势,关注加工质量和交货时间的控制,成为“品牌工厂。成为品牌工厂。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积累同时,在代客加工的过程中,也是学习国厮÷牌品设计、营销理念的过程,可以为企业创立自有品牌积累丰富的经验。

(三)产业转移。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劳动力、土地、原料、能源等要素成本不断提高,服装产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而安徽、江西、河南、新疆、陕西、重庆、黑龙江等中西部地区具有纺织服装产业基础较好,劳动力、土地、能源、原辅材料等要素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服装企业主动向这些地区转移,有利于保持现有的低成本竞争优势。

这种转移不是把过剩的、落后的设备转移到中西部去,而是一种产业升级的转移。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将东部企业市场化的理念、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的管理,与丰富的资源优势相结合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综合利用资源,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推进企业做强做大。

为推进我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发展目标,今年我国十部委联合了《加快纺织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鼓励东部纺织服装企业向中西部转移。服装企业应抓住政策利好的大背景,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企业竞争优势的升级。

第2篇

(黑龙江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每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联系,当各国之间的物品、劳务以及资本进行流动的过程中,如何衡量它们价格的变量便成为了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汇率便是这种重要的工具,汇率时刻影响国家经济的诸多方面,国际旅游作为也受到了汇率的极大影响,汇率的波动会导致一个国家出入境旅游以及国内旅游市场的变化,从而使得一国的旅游收入受到影响。

关键词 :汇率;中俄;国际旅游;影响

中图分类号:F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262-01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简介:魏建伟(1990-)男,山西大同人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旅游的本质是人离开常住地去往其他地区的非经济性行为,国际旅游由入境旅游及出境旅游构成,是单个的个体跨越国境去往其他国家的一种行为,涉及到人员和服务的流动,国际旅游又被称为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新技术革命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国际旅游的发展速度超出了任何一个产业,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产业。

一、汇率的基本概念

经济学家经常用来衡量国际交易价格变动变量的指标就是汇率,通常来说存在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本文采用名义汇率来探讨对国家旅游的影响。汇率的出现其实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媒介,是国与国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转换指标,受各国政治经济等综合实力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或下跌。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于20世纪70年代崩溃,全新的牙买加体系建立,以浮动汇率制度为核心的多种汇率制度得以确立。牙买加体系制度下,各国无论固定汇率制度还是浮动汇率制度都可以自由选择,但是多数发达国家采用的是浮动汇率制度,导致汇率波动较大,给国际贸易带来了不可预估的风险。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涉及多种国民经济基础行业。国际旅游市场作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人员、资金、服务的跨国流动,因此汇率的变化对于国际旅游产品的价格和国际旅游外汇收支都产生巨大的影响。汇率的变动首先会影响一国的国民经济,而旅游业涉及范围广,覆盖行业多,因此不可避免的受到本国经济变动的影响而产生联动变化。特别是涉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其价格与外币兑换汇率直接影响着国外潜在顾客的出游意愿。随着体验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国际旅游的顾客群体的旅游需求日益个性化和多样化,汇率的变动对于国际旅游市场的影响将更为明显。

二、中俄两国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接待的入境游客每年都超过20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保持在400亿美元左右。中国入境游客的主要客源地集中于亚太地区(主要指亚洲与大洋洲),占全部游客数量65%左右。入境旅游市场受地缘因素影响较大。随着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渐增加,中国已经成为国际旅游市场重要的客源地。中国游客强劲的消费能力成为了世界经济危机后救市的强心针,2010年出境消费总额548.8亿美元,而到了2012年已超过1021亿美元,对全球国际旅游消费增长贡献率超过30%。出境旅游市场规模目前已经位居世界第一,2012年中国出境超过8000万人次,出境游客消费1020亿美元,超过美国等传统旅游强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

三、汇率对中俄国际旅游市场的影响

国际旅游市场上人员、资金和服务的跨国流动多以美元结算,因此使国际旅游产品的价格和国际旅游外汇收支都受到汇率的影响。

(一)对入境旅游的影响

2005年7月21日中国开始实施浮动汇率制度后人民币就保持小幅升值状态,到2009年底,累计升值21.4%。国际贸易的长期顺差、日趋庞大的外汇储备总额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国际压力,特别是美国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看似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值钱,然而以美元定价后的中国商品失去了唯一的价格竞争优势,对于国内旅游产业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国际旅游产品价格的不断走高,使得高速增长的国内入境旅游市场增幅大幅下降。2008开始的金融危机又对国际旅游市场造成了冲击,2009入境人数比2007年下降了16%。国内接待入境游客主要来自港澳台、日韩、俄美,港澳台地区游客占到入境总数的80% 以上。由于港币与美元挂钩,而澳门元与港币挂钩,因此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也意味着对港币与澳门元升值,价格的变化会使具有价格优势的国内旅游市场失去潜在的港澳地区游客。

(二)对出境旅游的影响

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各国政府的鼓励引导支持都使得国际旅游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中俄两国作为世界重要的国家,人民收入迅速增长,出境旅游人数增长迅速,因而汇率对出境旅游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人民币实现浮动汇率以来一直呈升值状态,国际市场上以美元标价的旅游产品折合成人民币的价格就相对越来越低,人民币购买力的增加极大的刺激了国内游客的出境。2008-2009年,俄罗斯卢布对美元的汇率出现小幅贬值,导致2008-2009年俄罗斯出境人数及出境消费总额出现下降,当然人数下降还有诸如全球经济整体形势较差,人们收入下降等其他因素影响,但不能否认的是卢布的贬值直接会导致卢布购买力的下降,必然会影响俄罗斯出境游客在境外购物消费的勇气。此外,汇率的变化还会对游客选择出境的方式、出境的目的地、甚至对出境旅行社的产品结构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 桑颖,论国际旅游与国家形象的塑造[J].东南亚纵横,2009,9.

[2] 杨睿,汇率变动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

学位论文2012,9.

[3] 高根,国际汇率制度变革及中国的参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

第3篇

摘要: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国家对烟草行业进行严格控制是很必要的。烟草专卖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了促进了烟草行业的良性发展,然而烟草制度也开始面临各种挑战。本文先从专卖制度的本质、特点入手,对其制度的优势和弊端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烟草专卖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烟草专卖制度;优势;弊端

一、引言

(一)烟草专卖制度。

我国烟草专卖制度萌芽于清朝末年,并在民国初期初步形成。1983年国务院《烟草专卖条例》的颁布和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的通过,标志着中国烟草行业的生产经营和专卖制度步入了法制轨道。

《烟草专卖法》对我国实行烟草专卖制度作出明确规定:“国家对烟草专卖品的生产、

销售、进出口依法实行专卖管理,并实行许可证制度。《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进一步规定:“烟草专卖是指国家对烟草专卖品的生产、销售、进出口业务实行垄断经营、统一管理的制度。” 自此,中国烟草行业开始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

(二)烟草专卖制度的特点。

1.专卖的国家性。

烟草税收作为全国财政收入的重中之重,国家必须把烟草经济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并采取措施使之稳定增长,这样才有利于统一的大流通市场的形成,也符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期这样一个基本国情。

2.专卖的全方位性。

专卖的全方位性,具体表现在专卖对象不仅包括烟草及其制品,而且还包括与烟草经济密切相关的烟机和烟用辅料;不仅在生产领域内专卖,在经营领域内也实行严格的专卖,是对烟草行业产业链全程的管制。

3.专卖的法律性。

该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为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的,《烟草专卖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为烟草行业的产销活动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烟草行业必须严格按照《烟草专卖法》的具体条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保证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健康的发展。

4.专卖的竞争性。

烟草经济的独占并不等同于计划经济,他在行业内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在行业内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更有利于促进烟草行业快速良性的发展。

5.实行专卖制度的利弊分析。

国家烟草专卖制度实施以来, 各界人士对其的讨论就此起彼伏。有些人认为,对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中国来说,烟草行业进行行政垄断显得格格不入,甚至阻碍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良性发展。有些人则认为,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点行业,对烟草实行专卖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国家强盛的保障。下面具体从优势和弊端两个方面来分析实行烟草专卖制度所带来的影响。

二、优势

(一)烟草专卖制度的本质是提高烟草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以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一方面,烟草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国家通过实行烟草专卖,提高烟草制品的质量,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危害消费者健康,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烟草是需求弹性很小的商品,由于其特殊性国家对其征收高税。实行专卖制度,对烟草行业进行市场垄断可以维持较高的价格水平,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国家的财政税收收入,我国是正处于经济转轨期的发展中国家,实行烟草专卖制度,正是国家累积资本的重要手段。

(二)对烟草实行专卖制度有利于控制总量,保持产销平衡和防止盲目发展;有利于加强宏观调控,保持和促进烟草生产经营的有序发展和合理布局。

(三)烟草专卖带动了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为社会带来福利。烟草行业涉及到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为各个行业的人士提供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烟草行业正在以务实的行动诠释自己的社会责任观,它们在主动融入社会环境,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四)通过严格的许可证管制来提高烟草市场进入壁垒, 阻止那些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国外烟草公司对国内市场的侵入, 并把拥有3亿多消费人口的国内烟草市场牢固地控制在自己的企业手中, 为国内烟草企业实现高额税利创造有利的市场条件。

(五)烟草专卖制度有利于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整顿和规范烟草市场经济秩序。

以上阐述及事实都表明,烟草专卖体制的存在有利于中国烟草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在一段时期内,它仍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弊端

(一)由于实行烟草专卖制度,对行业进行市场垄断,并随着国家的日益发展,支撑烟草专卖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背景因素发生了变化,再加上相关法律制度缺失,烟草国家垄断、国家经营,产业缺乏适度的竞争,致使烟草业整体缺乏竞争力与活力,监督和行使不到位,经营者缺乏有效激励,导致产业效率低、缺乏创新管理、技术进步缓滞。

(二)烟草专卖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消费者的利益。吸烟有害健康,但是消费者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吸烟,这是因为他对吸烟的期望收益大于其投入的成本。只要消费者觉得吸烟带来的满足和享受大于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他就会选择吸烟。由于垄断使得消费者不得不支付更多的货币,因此烟草专卖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烟草专卖体制在抑制消费、控制危害方面,并未起到其所宣传的作用.

(三)烟草专卖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市场竞争。中国烟草专卖体制本质上是一种行政垄断,这种行政垄断违背了自愿、平等的市场交易规则,破坏了竞争、统一、有序、开放的市场竞争秩序,直接阻碍全国统一开放大市场的形成,从而根本上限制了中国烟草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四)烟草专卖助长了不良风气。由于烟草专卖制度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行政权力与经济利益相互纠结,政府在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同时,也会凭借行政权力为地方、部门甚至个人谋取私利,使得的不良社会风气得以滋长。

(五)烟草专卖不利于社会和谐。因此,烟草专卖造就了高额垄断利润,造成了行业闻收入分配不平等,造成了行业内员工收入的不平等,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总结

综上所述,烟草专卖体制已经呈现出“ 弊大于利”的发展特点,而且难以阻挡废除烟草专卖体制的世界趋势。因此,在目前的专卖体制下通过渐进的改革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已经是关系到我国烟草产业兴衰成败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王万松.新形势下我国烟草专卖管理体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91001.

[2]张中祥.中国烟草专卖制度的存废之争与制度创新.学术论坛.2008年第5期.

第4篇

[论文关键词]外汇储备多元化经济贸易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所占比重大约是70%。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05年11月底,中国实际持有美国国债的总量为2500亿美元左右。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人民币的升值就意味着美元的贬值;虽然升值意味着购买力的增强,但是由于外汇储备几乎都是美元资产,又意味着外汇储备的跌价。因此,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今天,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和必要了。

一、关于外汇储备

(一)什么是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只有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对外贸易与国际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外汇储备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

(二)外汇储备的作用

1.调节国际收支

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

2.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为了保持稳定,本国管理机构可以通过自己手中持有的外汇储备,去进行干预。

3.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

一个国家的偿债能力,很大一部分是体现在他的经济实力上,经济发展是基础。外汇储备是最直接的保证能力的体现。

4.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外汇储备代表着我国央行的资产,外汇储备越多,央行资产就越多。我国进行国际事务就越有经济支持。同时,当国际发生金融危机时,我国就越有能力去面对。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一)现状

自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便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从体制改革之后的1995年到2005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从736亿美元迅速扩张到8189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将近10倍。这在我国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增长的历史上都是从未有过的。进入2006年以来,由于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增长的继续推动,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至2月底攀升至8536亿美元。与日本同期8501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额相比,高出大约35亿美元。这意味着我国首次超过日本而成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二)存在的问题

1.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意味着我国大量的资源正被国外利用。国外需求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但也意味着我国大量的资源被外国所利用。大量外汇储备的背后,实际反映的并不是国民财富的增长,而是我国大量的实物资源不断地输送到美国等国家。

2.外汇储备大量增加,需要付出高额成本。我国外汇储备70%以上是美元资产,而美元汇率自2002年至今已缩水40%以上,且市场预期,今年美元会持续贬值,潜在的利率损失不容忽视。因此,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意味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3.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容易引发通货膨胀。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加,使得外汇占款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途径,这会对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形势构成不利影响,给我国货币政策带来中长期的通货膨胀压力。

4.外汇储备过多,将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从2006年7月21日起,美元与人民币的固定比价被颠覆,渐进式升值已成定局,这会导致我国商品出口竞争力的削弱,继而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外汇储备也不宜过多。

5.大量的外汇储备,不利于对外低成本融资。

(三)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的必要性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我们现在超储备的情况下,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尤其是我国外汇储备中,以美元所占份额最大,而从全球经济情况来看,美元在持续走低,并还有进一步贬值的风险,这无疑对我国外汇储备大大缩水。中国现本身是一个非常需要资金的国家,却用外汇储备大量购买美元资产,等于变相地向美国提供了低息贴现贷款。

三、我国实行三、外汇储备多元化对我国经贸的影响

(一)外汇储备多元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1.汇率体制的改革。外汇储备要想保值必须进行多元化投资,如实施多元化的外汇储备策略,加大其它货币的投资权重等。但现在政府的决策也是步履维艰,如果提高利率,则会抑制消费信贷和投资的增长,目前互补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所以汇率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2.产业的升级。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的过程多,过多的货币储备政府应如何处理呢?我认为政府可以将这些外汇储备投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通过资本来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升级,同时,这也有助于企业在不同区域开展不同的生产经营计划,缓解沿海地区的生产压力,实现区域的平衡发展。

(二)外汇储备多元化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储备主要是美元,其在美国的投资渠道主要是美国国债和银行储蓄等。RoubiniGlobalEconomics的经济学家布拉德·塞泽尔表示,估计中国外汇储备中大概有70%为美元资产,20%为欧元资产,另外10%为包括日元和韩元在内的其他货币资产。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便是美元比重过大的问题。我们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因此有利于我国货物的出口。尤其在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就显得更加重要。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这只是一条缓兵之计,最终出口形式又不是外汇储备多元化所能根本解决的。

四、做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的见议

(一)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是一个渐进过程

首先,中国直接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调整外汇储备的数量非常有限,这既不符合中国利益,也可能人为加大来自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的压力。无论将美元资产换成何种形式的外汇金融资产都可能导致美元贬值或美国债券价格下跌,这将给本已受累于贸易伙伴制裁的中国企业制造更多麻烦。

其次,中国目前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配合经济改革和宏观调控。

(二)应加大黄金和能源储备比例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中的黄金储备为1929万盎司,约为600吨。目前我国黄金储备仅占外汇储备的1.3%,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采用的3%-5%的一般标准。而在当前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中,我国是惟一尚未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而美、日、德的石油储备量分别相当于其158天、169天、117天的消费量。所以黄金和能源储备对于我们来说也是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钱荣,《国际金融》,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张泰欣,“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有望突破5%外储运用成焦点”,《中国证券报》,2007年02月09日版。

第5篇

关键词:电动汽车;发展现状;技术瓶颈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危机逐渐被提上不得不改变的地位,在众多的能耗大户和环境污染大户中,机动车是一个不得不提到角色。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了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家,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美国。201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8.5亿辆,消耗全球石油产量的55%,排放15%的二氧化碳。庞大的机动车消费给我国能源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而由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也加剧了环境的恶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动汽车逐渐出现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应用。

2 电动汽车产业现状概述

2.1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电动汽车,研究的主要方法集中在纯电动汽车方向。早在我国“九五”期间,电动汽车技术就已经被列入了国家重大科技产业。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确立了以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整车控制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为“三横”的研局,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我国电动汽车自主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动力电池方面,我国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目前我国已经自主研制出了大容量、超大容量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功率密度从2001年的491瓦/千克提高到2008年的2500瓦/千克,增加了5倍多,循环寿命达1000次左右。动力电池企业的投入也大大加强,2009年底国内车用镍氢和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年生产能力分别超过1.4亿瓦时和9亿瓦时,从而攻克了电动汽车动力源不足的瓶颈;另一方面,对于动力电池的安全技术方面,我国通过自主研发设计,也已经实现了大规模应用的安全技术保障。

(2)在城市化应用方面,我国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深圳等众多大中城市试点运行电动公交车,并有计划的推进电动小汽车的运行测试和考核;同时,上海、盐城、重庆等电动汽车研发生产基地的建立投产,也从技术层面进一步保障了我国电动公交车和电动小汽车运行的稳步发展。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国动用了近600辆自主研发设计的电动汽车运输游客和运动员,充分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电动汽车的蓬勃发展现状。

3 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瓶颈及其解决办法分析

3.1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及其瓶颈

结合上面的分析,尽管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诱人,但是依然存在着众多的技术瓶颈,在电动汽车的发展道路上依然存在着许多技术问题,概括起来,我国当前的电动汽车发展技术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核心技术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的整车制造技术基本没有大的问题,但是对于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问题,如电机驱动技术、电池系统技术、动力耦合技术、变速箱控制技术及发动机技术等等,在诸多的核心技术领域,我国目前仍然缺乏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或者是相关产品,更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在这些核心技术领域内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进展。根据我国发改委相关职能部门的统计,在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及其核心零部件的进口方面,2005年用于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引进及相关技术转让的费用大约在200亿元左右,而到了2010年费用上升至360亿元,2011年更是突破了400亿元大关。

(2) 配套产业链跟不上

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不仅仅需要解决汽车的电池动力、控制等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相关配套设施的发展也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充电基站无法配套

电动汽车采用电池供电,一旦电池电源耗尽,就需要充电,因此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广布充电基站。我国目前已经建成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站仅仅才6座,而在建的也不过20多座,远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充电基站的建设也受到了极大的技术制约,这主要是充电时间过长,国外充电时间一般在2-6个小时即可充满,最大行驶里程在100-200公里左右,而我国目前的充电技术相较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正常充电时间需要18-24小时,最大行驶里程也不过才100公里左右。

②核心零部件制造技术跟不上

对于电动汽车内的核心零部件,我国目前在材料制造领域、机械加工工艺领域内,都无法实现技术突破,只能依靠进口国外整套零部件或者是生产线,而整条生产线的引进,价格动辄上千万元,并且在关键技术方面还受制于人,导致零部件造价过高,比如,比亚迪所生产的电动汽车电池,其容量已经超过了国外电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是造价过高,是国外同类产品的3-4倍,这就极大的限制了比亚迪电池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已经跃升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国家,在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材料及制造技术方面无法实现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那么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永远得不到长足健康发展。

③维修4S店无法配套

由于电动汽车的结构复杂性,目前我国尚无成套的面向电动汽车设置的维护维修保养4S店,这一点与国外电动汽车巨鳄无法相提并论,以日本丰田为例,不仅有众多的油动力车4S店,同时其本土和海外还有多达3500家的油电混合4S店,其中80%的4S店同时兼备具有纯电动汽车维护维修保养的功能。丰田重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建设,这一点应该值得国内电动汽车研制厂商的学习;而国内很多电动汽车厂商往往容易忽略售后技术和服务的配套,这也是导致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的原因之一。

结语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紧缺,过去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给环境带来了巨大污染,因此电动汽车在我国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从技术层面详细探讨了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以在发展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并有针对性的给出了若干具体的技术解决措施,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电动汽车发展速度和技术应用水平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当然,更多的技术解决措施有待于广大技术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我国电动汽车的长久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A.T.科尔尼,川原英司.孙健,丁涛,苏苗苗译.电动汽车时代的企业战略革新[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欧阳明高.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J].汽车工程,2006,(4):317-322.

[3]曹秉刚,张传伟,白志峰,李竟成.电动汽车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1):1-4.

第6篇

(1)科技研究问题的全球化。随着跨国界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日益增加,不同国家的科技工作者在探索自然界奥秘方面所关心的问题不断趋同。在当代,人口、资源、污染、生态、核扩散等所谓“全球问题”的提出,正是全球化的反映。

(2)科技研究资源的全球化。科技研究资源的全球化是科技全球化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其主要特征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次描述。首先,在研究者的层次上,不同国家科技工作者进行的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发明、论文由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合作完成。其次,在企业层次上,跨国公司已经在大力推进R&D全球化的进程,在许多高科技领域中,各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不同R&D的机构,争夺信息,争夺人才,多方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最后,在国家层次上,各国政府之间以双边或多边形式进行的科技合作也日益增强。

(3)科技活动规范的全球化。与科技活动全球化相关的是科技活动规范的全球化。这是科学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结果。这种制度安排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的规则,其中既包含科技活动的学术规范和行为标准,也包括市场规律在科技活动范畴应用的基本准则。

(4)科技活动影响的全球化。科技活动影响的全球化,也就是科技活动及其产出的影响远远超出国界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应用周期的缩短及其在全球应用范围的扩大,科技产出对不同社会及文化的影响将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教育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普遍趋势,只是长期以来我们囿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对此熟视无睹罢了。学者吴华认为,“教育全球化”有三种基本的表现形态:第一种形态是教育资源的跨国界流动,日益壮大的留学生潮是其典型表现;第二种形态是全球性的教育现象,比如义务教育制度;第三种形态是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教育活动,基于互联网的现代远程教育使得独立的跨国教育体系成为可能。“教育全球化”的第一、第三种形态与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AgreementonTradeinServices,GATS)》中的四种服务贸易提供方式: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在服务消费国的商业存在;自然人的流动相契合,第二种“全球性的教育现象”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建立在现代教育基本观念全球传播和普遍认同基础上的文化融合现象。

教育全球化与科技全球化是世界全球化进程中两股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潮流。首先,科技全球化促进了教育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中科技资源的全球性流动,必然带动教育资源的全球流动,促进全球性教育合作与竞争关系的发展。其次,教育全球化又促进了科技全球化。教育资源的跨国界流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教育活动造成了科技资源的全球性流动,提高了世界范围内各种科技主体的相互依赖性,从而促使各国积极参与各种全球性科技活动,参与各种全球性科技制度安排与规则制定。

2科技全球化与教育理念的发展

教育一向被认为是需要保持本国特色也必须保持本国特色的国内活动,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这些所谓的特色正在逐渐减少,而在各国教育活动中相似和相同的方面却越来越多。首当其冲的便是教育理念。世界各国虽然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发展水平、意识形态各不相同,但关于教育的基本理念却越来越趋于一致。比如教育宗旨,正在形成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核心的“人本主义”共识;在其他方面,由生理科学、心理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分支以及自然科学各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正在构筑起关于教育活动的核心观念: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终身教育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教育产业理论等等。而在理念层面的融合与趋同为制度层面的仿效和教育技术的扩散提供了基础。

科技全球化对教育理念的变革产生重大的辐射,能否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前景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教育全球化的一个关键是教育主体与客体都必须转换“范式”,即作为主体的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视野拓展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共同生活”之后,必须自觉完成从“教书匠”到“合作者”、“指导者”的角色置换,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以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而作为客体的学生也应该转变以往的追求目标,不仅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更应该让自己做一个完全的人、健康的人、具有自我发展意识的人。

究其原因,“范式”的转换与科技全球化是息息相关的。科技全球化提供的环境充满了残酷的竞争和激烈的争夺,教师必须对教学活动实施灵活机动的策略,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外在情境,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反过来,学生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寻求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提升,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要将这种教育理念物化为现实,应做到:①转变教育思想,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在各层次教育中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战略措施;②按素质教育要求,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按素质教育的要求,重新设计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体系等,一切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③坚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育;④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在实践能力培养。3科技全球化与教育实践的发展

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教育活动的全球化亦日趋明显,这与科技全球化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天然联系相关。结合学者郭扶庚、吴岩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科技全球化对我国的教育活动从宏观到微观均有着深刻的影响。

(1)教育全球观的树立。根据我们在教育服务方面的承诺,我国教育将融入国际教育中,直接参与国际教育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发展必须树立全球观,应特别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使公民拥有理解、包容不同文化、习俗的胸怀和品质,树立世界公民意识。

(2)教育的重新界定。根据我国入世有关教育服务承诺的条款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我国教育并不产生根本性影响。学界一般认为,对外资开放教育市场不需要设置禁入领域,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非义务教育,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一切教育服务领域都可以允许外资进入,但应该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设置不同的市场准入规则,以控制市场风险和保护消费者利益。

(3)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对教育人才培养标准提出新的要求。教育应培养熟悉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具备优良的外语水平和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国际意识、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国际型专门人才以及符合国际职业资格标准的劳动力。这必将促使中国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新的变革。全球化背景下,市场必将逐步规范,竞争和人才流动也必将加剧,由于规则透明,投资环境有所改善,个人待遇有所上升,来华投资、就业的外国人及归国的留学生会越来越多。他们带来的资金、信息、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会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成长。

(4)课程教材逻辑体系的创新。人才流动全球化、人才标准国际化将要求作为教育核心领域的课程教材改革走上高速公路。教育国际化要求确立全球化课程理念,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引进、合编、改编、借鉴国外先进的教材,增加国际竞争和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全面改革以应试、升学为特点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己任的课程体系,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力推进课程和教材的国际化程度和水平,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5)教育发展空间的延伸。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长期存在需求与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长期处于“卖方”市场的状态之中。知识经济的到来使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升级。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潜在价值及发展空间早已被发达国家看好,尤其是中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市场价值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发达国家的教育机构、企业已进入中国教育市场。只要善用这种资源,我们就能面向世界办学,培养面向世界的人才,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补充。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国内学到与国际接轨的知识。在国外教育资源走进来的同时,中国的教育也会积极地走出去。向外国人提供教育服务所需的教育资源,可以来之于国内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也完全可以是国外教育机构和学校;教育服务的实施地点,可以是中国境内,也可以在中国境外,当然,我们更愿意在中国境内向外国人提供教育服务,不但可以增加外汇收入,而且还可以增加国内就业,也更有利于实现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传播目标。应该说,中国发展“外向型教育产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优势。如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发展“外向型教育产业”取之不尽的特种教育资源,再如遍及中国各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既是旅游资源,也是教育资源,可以在此基础上把教育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实现教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等等。

结合科技全球化看中国教育发展是全球化时代必须具备的战略思维能力。一种不设上限的教育发展新观念正在成为全球化时代确定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新基点。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我们应延伸思维半径,以全球主义的精神进行教育观念和制度上的创新。过去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必须加以重新审视,对不适应全球化的教育观念、制度、内容、方法等辩证地进行变革。

参考文献

1林慧岳,易显飞.科技全球化对R&D的影响及对策[R].课题研究报告,2003

2吴华.“教育全球化”与中国教育发展的全球战略[N].中国教育先锋在线,2004-01-30

3李如密,孙元涛.新世纪教师教学艺术策略[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01

4王建平.健康教育:世纪的呼唤[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01

5郭扶庚.加入WTO,教育事业需主动应对.光明日报[N],2002-01-08

第7篇

相关资料显示,2009 年全年,我国共计消费了 22.5 亿吨油当量(约折合 32.2亿吨标准煤),比美国多出了 0.8 亿吨油当量(约折合 1.15 亿吨标准煤)1。这也说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2012 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 36.2 亿吨标准煤,消耗全世界 20%的能源(消费煤炭占全世界总消耗量的 5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方面,我国明显高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墨西哥等国,并且是世界平均单位 GDP 的 2.5倍,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更是有很大差距。有数据显示:中国每消耗 1 吨标准煤的能源仅能创造 1.4 万元人民币的 GDP,而全球平均水平是消耗 1 吨标准煤创造 2.5 万元人民币的 GDP,美国则是 3.1 万元人民币,日本则高达 5 万元人民币2。由此可见,中国单位能耗所创造的 GDP,即耗能量与能源利用效率都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我国已处在能源形式十分严峻的阶段,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可见,改变我国现有的用能状况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已迫在眉睫。本文所研究的淋激式换热器就是一种可以将污水废热变废为宝的供热空调系统。城市污水中蕴含着丰富低位热能的可再生能源3-11。污水源热泵空调技术则是以城市污水为建筑的供热源和排热汇、为建筑提供冬季供热、夏季空调和全年热水供应的重要技术3-5,12-15。目前在我国、日本及部分欧洲国家(尤其以北欧地区为主)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3-7,10-16。能源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来说,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源动力,节能减排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主题,也是必须执行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来推行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并且能源效率已经逐渐成为了能源政策的基本执行工具17。高能低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分别是美国的 4.3 倍、德国与法国的 7.7 倍、日本的 11.5 倍18,这些事实和数据显示,我国的能源形势不容乐观19,20。淋激式换热器是污水源热泵换热的重要部件,设计开发该类设备的基础就是污水在水平管段外壁面的降膜换热理论。

1.2 淋激式换热器特点

目前常见的污水换热器有以下几种:浸泡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淋激式换热器。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各种换热器的优缺点。浸泡式换热器:优点:结构简单,便于运行和维护。缺点:污水流动速度低、换热系数小、工况适应性较差、对放置位置较为苛刻。在国内首先提出淋激式换热器概念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马最良、姚杨教授等人,他们不仅仅从理论角度上对淋激式换热器进行了研究,同时还模拟了水平管降膜流动特性、换热特性以及稳定特性,为新型淋激式换热器在污水源热泵系统中的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降膜蒸发器应用较广,应用行业有制冷、海水淡化、热能工程、石油冶炼、纸浆干燥、牛奶加工和医药等。21 世纪以来,多个有关污水热能回收的热泵研究项目:请记住我站域名或工程项目已在我国陆续开展,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位于河北省以及天津市的两个工程项目便是很有代表性的案例。其中河北秦皇岛海港区污水处理厂的日平均污水处理量为 12 万吨,并且采用二级出水的温差作为输入能,供该厂区内的集中空调系统使用。较冷水机组相比,每年可节约运行费用 60%左右。而位于天津的天津公馆,利用污水源热泵回收原生污水的热能用于空调系统,实现了该工程 A 座建筑0.88 万平方米(1-5 层)的空调供冷和供热、3.48 万平方米(6-26 层)的采暖供热以及 450 户的生活热水供应。对整个系统的模拟分析有姚杨、宋艳、邵奕文等人,其中针对空气源热泵中螺杆式压缩机的特性的神经网络模拟已由姚杨教授等人完成,他们运用的是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对网络的连接权值进行学习和调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第 2 章 实验设备及工作原理

2.1 主实验台

如图 2-1 和图 2-2 所示,主实验台主要由 1.冷源、2.冷水箱、3.冷水循环水泵、4.过滤装置、5.冷水阀、6.电磁流量计、7.蓄水箱、8.加热器、9.热水阀、10.热水循环水泵、11.布液器、12.换热管及 13.热水箱等设备组成。当开启热水循环水泵开关时,热水循环水泵将底部蓄水箱中的水抽送至顶部的热水箱中,当热水箱中的水位高于布液器导流管所在的高度时,热水箱中的水会经布液器导管流至下方的布液器中。若此时热水循环水泵送至热水箱的水流量大于布液器中流出水的流量,则热水箱中的水位继续上升,为保证热水箱中的水不溢出,我们在热水箱的另一侧、布液器导流管水平面以上约 10cm 处设有溢流管,故一旦热水箱中的水位达到该高度时,则会自动经溢流管流至下方的蓄水箱中,不会造成外溢现象。当开启冷水循环水泵时,冷水箱中的冷水被送至三根换热管中,从而换热管中的冷水与布液器留下的热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对换热管中冷水的加热。如图 2-3 所示,系统上方的热水箱中装有两个点加热棒,功率分别为 12kW和 4kW,可以通过控制柜根据不同的实验工况对热水箱中的水温进行调节,升温速度快,调节较为简便。

2.2 控制柜

控制柜如图 2-4 所示,其中控制柜的控制界面采用了台湾威纶通生产的触摸式控制屏幕,并内置了 Easy Builder 8000 人机交互软件。并通过该软件对操作界面进行设置。并与 PLC 模块和模拟量输入模块相交互。该触摸控制界面还支持设备故障报警、历史数据保存等功能,可将数据保存至 SD 卡中,也可根据实验要求通过触摸屏幕对各个参数进行单独设置。实验用水为清水,直接来自实验室自来水。在学校实验室建设实验台,对于生活污水取水而言,取水距离较长导致取水不变。由于本文主要介绍淋激式的流动特性和换热特性,故本文采取先以清水作为实验工质来观测淋激式换热器的换热特性。该套电控滑轨系统及布液器如图 2-7 所示,全套设备均由不锈钢制成,主要由横轴、竖轴和转轴三部分组成。其中横轴滑轨长度为米,其中测量区域长度约为 1000mm。竖轴可移动长度约为 200mm,可分别测量实验台上中下三根实验管段。转轴的理论可转动角度为-22.5°—22.5°(实际测量范围或略小于理论值),可分别对同一管段的不同周向角度的液膜厚度进行测量。

第 3 章 水平管外壁面液膜厚度研究....17

3.1 实验背景..........17

3.2 不同喷淋密度及管间距对液膜的影响..........17

3.3 管外不同周向角度对液膜的影响..........41

3.4 本章小结..........49

第 4 章 水平管外壁面液膜厚度对换热效果的影响分析....52

4.1 实验前的理论分析及资料查阅......52

4.1.1 国内降膜传热理论模型的相关研究进展....52 4.1.2 国外降膜传热理论模型的相关研究进展....53

4.2 实验背景..........57

4.3 实验要求..........57

4.4 管外液膜厚度与换热效果的研究..........58

4.4.1 同种液膜流态、不同管间距工况下的水平管段换热效果 .......58

4.4.2 同种管间距、不同液膜流态工况下的水平管段换热效果 .......64

4.5 本章小结..........66

第 5 章 论文结论........... 68

  5.1 论文结论..........68

第 4 章 水平管外壁面液膜厚度对换热效果的影响分析

4.1 实验前的理论分析及资料查阅

哈尔滨工业大学宋艳的模型:该模型不区分绕流区和喷流区,忽略液膜内压力梯度和曲率影响,假设液膜表面无波动,无破裂,为壁面完全润湿的稳定层流,以每根管的入口温度为污水物性的定性温度,区分液滴、液柱、液膜等不同流态分别求取初速度,边界条件为定热流式。模型的求解过程中,先进性变量变换和无量纲化使方程的求解域更加规则的矩形求解域,进而将方程和边界条件都无量纲化。接下来将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基于有限差分法建立离散方程,把物体分隔为有限数目的网格单元,把原来在空间、时间上连续的物理量的场转变为有限个离散的网格单元节点,针对各个节点采用泰勒级数展开法或热平衡法建立离散方程。整理成适于计算机求解的迭代形式,以 Matlab 为平台实现计算机求解,并结合控制方程,用高斯-赛德尔法(G-S迭代法)使其收敛和加速计算。求解得出了污水液膜沿圆管的液膜厚度分布,速度 u 和速度 v 的分布,以及液膜内各点温度分布。从而还可以进一步得到平均液膜厚度、液膜各点沿切向和纵向的平均速度、液膜在圆周上的平均速度。上海交通大学刘振华模型:该模型先分析饱和液体,改变边界条件后得到过冷液体的模型,饱和液体气液分界面处温度取饱和温度,过冷液体气液分界面处为绝热边界条件。忽略气液分界面的切应力和供液高度,液膜的物性选用窄缝出口液体温度对应的物性。液膜绕流圆周的流动可划分为顶部喷流区和液膜绕流区。顶部喷流区分停滞区和平板区。

结论

首先,由衷的感谢北京市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建筑大学城乡建设与管理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项目(cxy2012018)的支持,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3C20060)和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KM201310016009)的共同资助。对污水源热泵系统中与污水直接接触污水换热器的换热方式和结构形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通过搭建相关实验台,对淋激式换热器中换热管段降膜的流动特热性及换热特性进行实验分析与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设计搭建并模拟了污水源热泵淋激式换热器实验台,保证了淋激式换热器中水平管段降膜换热可以合理的运行,通过对喷淋装置进一步设计和改进,保证水平测试管段外表面能够形成良好的液膜效果,尽量使液膜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整个水平管段,并保证在较大喷淋密度是基本保证无“干斑”存在。

(2)本文研究分析了管间距分别为 0.23D、0.56D 以及 1.20D 时、液膜流态分别为滴状流态、柱状流态和膜状流态时的液膜成膜情况,以及完成了对不同液膜厚度的测量,并且通过实验初步得出了水平管间流态之间的临界 Re 数。

第8篇

【关键词】期货市场;创新

1.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的现状

1.1 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特点

1.1.1 现有期货交易品种太少

我国期货市场经过治理整顿,上市品种大幅减少。交易品种数量过少直接限制了中国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使大量的资金只集中在对几个期货品种的投资商,容易出现对市场的人为控制,使期货市场难以发挥本应起到的作用。

1.1.2 我国期货品种创新遵循政府供给导向的创新模式

表现为:(1)管理当局往往直接介入期货品种创新的过程,决定某种产品投入市场与否。(2)一些金融监管法规限制了期货品种创新的空间。供给导向的创新模式事实上使金融机构围于“除了监管者许可的业务,其它业务均不得开展”的被动局面。

1.1.3 品种创新以吸纳型为主,原创型创新较少

目前我国上市的期货品种基本上是引进国外已有的品种,真正属于我国首次开发的期货品种较少。

1.2 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制度约束

1.2.1 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和不健全

我国期货市场监管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和《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颁布于我国期货市场整顿时期,强调风险防范的禁止性法律规范居多,而鼓励衍生品发展和创新的授权性法律较少。

1.2.2 期货品种上市审批机制繁琐复杂

一个期货新品种上市,首先要经过期货交易所的反复研究审核,之后上报中国证监会;证监会做出相应审核后,再向国务院上报;国务院则需要征询国家相关部委、现货管理部门以及有关省区市意见;综合各方面反馈后,国务院再作出同意或不同意的批示。按照此路径,中间只要是有任何一个部门或环节出于种种原因提出异议,这个品种的降生就要卡壳,面临暂时搁浅甚至夭折的命运。

1.2.3 创新主体――期货交易所独立性不强,缺乏创新激励

在实践中,交易所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免,会员基本上没有什么权力,交易所理事长、副理事长由中国证监会提名,理事会选举产生,交易所总经理、副总经理由中国证监会任免。交易所的“行政层级”治理结构使其缺乏产品创新的内在激励机制。

1.3 期货品种创新滞后弊端

1.3.1 遏制了期货市场的交易需求

期货品种是期货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功能是依托于期货交易品种展开的。上市品种过少,不仅不能满足大多数行业规避风险的需求,而且容易积聚市场系统性风险―巨量资金相对集中在少数几个品种上,形成堆积效应,使个别品种不堪重负,造成市场过度投机。

1.3.2 削弱了期货市场的自主创新

在严格的审批制下,行政审批程序冗长繁琐,新品种命运多架,符合规定条件的上市品种往往难于批准,这使得交易所在品种创新力一面的投入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无疑会对交易所实行自主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久而久之,削弱和挫伤了交易所的自主创新意识。

1.3.3 助长了期货市场的垄断地位

目前期货品种资源选择或期货品种上市地点的选择基本上由证监会来协调,且一个品种一般只确定一家交易所上市交易。这一品种资源的分配力一式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交易所对品种资源的平等开发权力,有违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原则。

2.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的途径

2.1 立法先行

为保障期货市场的规范运作,原有的法律法规中的一些条款和规定,由于市场的发展而显得不合时宜,急需修订。例如现有法律在监管期货市场方面仅有一个《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急需制定《期货法》。立法当局和市场监管者应高度重视法律法规力一面的完善,立法原则是注重防范风险、加强监管的同时,为今后发展留下一定空间,保证立法的灵活性和前瞻性。

2.2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品种上市机制

2.2.1 成立期货品种上市审批委员会

期货品种上市审批委员会由期货行业主管部门、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学者以及行业协会的代表组成,以投票的方式审批交易所提交的拟上市品种设计力一案。审批机构应该为常设机构,并定期召开审批会议。

2.2.2 实行期货品种的退市机制

上市期货交易品种,不能只追求数量,不重视质量,要强化市场效果的检验论证工作,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应该建立期货品种的退出机制。

2.3 完善现有期货品种体系

2.3.1 增加大宗商品期货品种

我国是一些大宗基础性产品如农产品、能源、矿产资源等的主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大宗品种有较深厚的现货基础,在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条件下,形成的期货价格具有代表性,能够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改革服务。2006年新上市的白糖、豆油期货合约为我们开了个好头,其他如石油、大米等品种也应加快上市。

2.3.2 尽快上市金融期货品种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各力一面条件的不断成熟,尽快推出金融期货品种,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抗风险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在国际社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民币与国际货币市场的联动将增强,价格变动的风

险将加大,因此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势在必行。

2.3.3 早日上市商品期权

期货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如能发展减小期货市场风险的期权交易,利用灵活多样的期权交易策略为广大市场参与者提供进一步的投资避险工具,不仅有利于投资心态的稳定,更有助于完善期货市场运行机制,提高期货市场运行质量,促进期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总之,我国期货品种的开发和选择,应从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借鉴成功的经验并在汲取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的失败教训的同时,还要着眼于我国现货市场的发育程度、经济市场化的水平和所处阶段等多力一面的环境,以有利于金融衍生品的规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军峰.基于协整理论的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长期均衡关系的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刘逛.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第9篇

Abstract: Tobacco brand risks form a great threat to the sustained profitability of brand. In order to manage the risks effectively, brand risks should be identified overall and systematically first.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tobacco brand risks, the approach of HHM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of tobacco brand,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is made from various aspects. It is to be the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next step to access, monitor and control those risks.

关键词: 卷烟品牌;风险识别;HHM

Key words: tobacco brand;risk identification;HHM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118-02

0引言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国与消费国,其烤烟种植面积、烤烟产量、卷烟产销量、吸烟人数等均为世界第一[1]。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卷烟市场是一个潜力十分巨大的消费市场。但是,目前国内卷烟品牌仍然处在“多而不强”的阶段,国外烟草巨头正在以各种方式抓紧、加强对我国烟草市场的渗透。

伴随着各种内外部环境的冲击,我国烟草行业大多数卷烟品牌都面临着众多的风险。国内品牌之间竞争异常激烈,国外烟草巨头又伺机进入国内市场,国内市场即受到行业政策的压力,又面临着异常激励的潜在竞争[2]。面对众多的风险,如何有效地识别、防范和管理品牌风险,是我国烟草企业急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对卷烟品牌风险能够进行有效地管理,必须要对这些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估、监测、控制的基础,只有在多视角、多方位识别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才能进行高效的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等。本文为了对卷烟品牌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采用了更加全面的HHM分析法,HHM分析法的运用能够更加完整和全面的捕捉和展现卷烟品牌风险的内在特征和本质。

1卷烟品牌风险的概念

目前,风险的定义还没有在学术界达成统一的共识。有的学者认为风险是损失机会和损失可能性;有的学者认为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长期以来,统计学家把风险定义为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离差或者概率。本文认为,风险的定义是事件未来可能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

在本文中,从风险的一般原理出发,烟草品牌风险可以界定为品牌的持续盈利能力受到不利因素冲击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在卷烟品牌建设中,由于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薄弱点,各种不利因素通过影响这些薄弱点来达到影响卷烟品牌的目的,当卷烟品牌受到各种不利的外部因素冲击时,品牌的持续盈利这一结果将会变得不确定。

虽然不同的风险源冲击能够产生了不同的风险,但是这些不同的卷烟品牌风险具有下面共性的特征[3]:①客观性和普遍性。卷烟品牌风险的出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②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风险的本质,它反映了一个特定事件在未来有多种可能的结果。③潜在性。风险的出现只是一种可能,这种可能成为确实的事实还需要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④可控性。烟草企业可以通过运用适当的方法回避风险,或者降低风险发生的损失程度。

在给出了卷烟品牌风险的定义和特征的基础上,本文将运用HHM分析法对卷烟品牌风险展开完整、系统的识别,帮助烟草企业了解各种潜在的品牌风险,提高烟草企业风险管理能力。

2基于HHM的卷烟品牌风险识别

卷烟品牌风险识别是对烟草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确认的一个动态的和连续不断地过程[4],卷烟品牌的风险识别作为烟草品牌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卷烟品牌风险管理的基础阶段,风险识别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卷烟品牌风险管理的成效,卷烟品牌风险识别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影响卷烟品牌持续盈利能力的主要风险。一般地,可将风险识别分为三个环节:筛选、监测和诊断。在这三个过程中,都使用疑因估计、仔细检查和征兆鉴别三个相同的元素来描述风险识别流程[5],具体如图1所示。

下文采取HHM法(等级全息建模)来识别卷烟品牌风险,HHM法是一种全面的思想和方法论,其目的在于展现一个系统(在其众多的方面、视角和维度中)的内在不同特征和本质[6]。思想的主旨是:复杂系统及其组成部分无法以单一视角、单一模型来描述,而用多个独立的描述模型则又不利于模型间的通讯,HHM将复杂系统以互助、协作的方式分解为部件、子系统等等级,每个等级都是完整系统的某一特定视角结构[7-8]。HHM法为卷烟品牌风险识别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框架,具有多个角度、多个层次的特点,相对于常用的风险清单法、流程图法、组织结构图法、德尔菲法等等,HHM法提供了全息视图,能够更加全面的辨识出绝大多数的风险[9]。

本文结合烟草企业管理者经验及头脑风暴法,采用HHM模型较为全面系统地对卷烟品牌风险因素进行了辨识,并将卷烟品牌风险分为外部环境风险、生产价值链风险、商贸流通价值链风险和行业竞争与企业决策风险,更精确的风险来源分类如图2所示。

因为在本文中,主要考虑的是卷烟品牌在市场中的风险,所以本文不对生产价值链风险进行研究。下文将对外部环境风险、商贸流通价值链风险和行业竞争与企业决策风险进行简单分析。

2.1 外部环境风险外部环境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变革、经济运行、烟草商业模式、消费结构和新闻事件。

2.1.1 社会变革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政策法规风险、文化风险和技术应用风险。社会环境变革作为约束企业行为的外界力量,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面对的。

2.1.2 经济运行风险主要包括经济环境风险和财政收支风险,经济环境风险是指当经济出现不景气的时候,会对卷烟品牌带来一定的风险,主要包括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和GDP变化;财政收支风险主要指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可能导致国家增加对烟草企业的税收,降低烟草企业的利润。

2.1.3 新闻事件风险主要指媒体中负面事件,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负面的社会舆论,很有可能对烟草品牌发展起到致命的破坏作用。

2.1.4 消费结构风险消费结构关系到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在烟草方面的支出比例,消费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人们在烟草方面的消费支出明显减少。

2.1.5 烟草商业模式风险主要包括市场行政分割、分销渠道、烟草经济地位等。烟草公司作为中国烟草总公司设在各地的独家分销商,其商业模式在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形成,但是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和烟草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变化,会逐步弱化,从而导致结构性风险,导致一系列运行方式的不确定性,并可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整个行业的洗牌式动荡。

2.2 商贸流通价值链风险商贸流通价值量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营销策略、货源保障、仓储运输、零售意愿、客户服务、正牌可得性。

2.2.1 营销策略风险营销策略是指企业根据历史销售记录和已有的销售合同,综合考虑企业的发展和现实的市场情况制定的一定时间范围的销售指标(数量或金额),企业以此为龙头来指导相应的生产作业计划、采购计划、资金筹措计划以及相应的其他计划安排和策略。主要包括市场供需、市场营销、价格制定等风险。

2.2.2 货源保障风险主要包括信息传递保障、沟通保障、物流服务质量、供应商供应保证等风险。货源保障性关系到烟草品牌的持续性,卷烟货源得不到保障,很容易使市场出现倒卖、涨价等情况,破坏品牌的市场秩序,不利于卷烟品牌的良好发展。

2.2.3 运输仓储风险运输仓储是卷烟在市场流通中的保障,是产品的储存和流通过程,其风险性主要集中在流通的过程中,运输仓储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运输方式、运输工具、作业人员、意外事故等。

2.2.4 零售意愿风险零售意愿直接反映了顾客的需求情况,是品牌在市场流通中的直接表现,是品牌面对竞争和环境变化所做的决策。零售意愿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潜在竞争、各市场价差、零售商订货意愿、零售预期利润等。

2.2.5 客户服务风险客户服务作为卷烟品牌在市场流通中的后期服务,为品牌成功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客户服务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客户关系管理、顾客预期、客户投诉等风险。

2.2.6 正牌可得性风险正牌维护是卷烟品牌在市场流通中的终端,目的是保护品牌溢价度、认可度等不受侵害,它是品牌维护和管理的关键。正牌可得性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正品供应、打假力度、防伪标识等。

2.3 行业竞争与企业决策风险行业竞争与企业决策风险因素包括品牌定位、品牌规格组合、短期行为、竞争品牌、品牌营销、品牌保护、网络保障和非市场支持力。

2.3.1 品牌定位风险品牌定位关系到消费者对卷烟品牌的感觉和认知,其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功能定位、质量定位、包装定位、广告定位和价格定位等风险。

2.3.2 品牌规格组合风险品牌规格组合即公司所拥有的不同卷烟品牌的规格组合,一般可以从四个要素分析:宽度――品牌的数量,广度――所有规格的价格上下限,深度――每个品牌平均包含的规格数量,关联度――各品牌规格在分销渠道、消费者选择方面的关联程度。其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品牌线弹性、规格组合策略、规格功能替代性、品牌的互补性风险。

2.3.3 短期行为风险短期行为风险包括销售性短期行为和短缺经济行为风险。销售短期行为风险:在各种销售服务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过分的强调销售利润,是销售短期行为的典型表现,不利于品牌的维护,主要体现销售服务规范的降低,导致销售服务满意度的下降。短期经济行为风险:产品计划变化是指企业进行的一些短期经济行为,如某个短期项目的实施,导致的主打品牌生产、销售计划的变更等事件;或者是短期经济行为导致企业成本压力而不得不压缩在主打品牌上的投入,进而引发品牌风险。

2.3.4 竞争品牌风险竞争品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品牌危机的潜在发生,其风险主要包括竞争品牌性价比、竞争品牌产品质量、潜在竞争品牌的进入等风险。

2.3.5 品牌营销风险品牌营销作为企业创造品牌价值、形成品牌效应的营销策略和过程,其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品牌个性、品牌传播、品牌销售、品牌建设等风险。

2.3.6 品牌保护风险品牌保护的目的是防止来自各方面的侵害和侵权行为,其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商标保护、防伪技术、品牌渠道控制、打假行动等风险。

2.3.7 网络保障风险网络保障体系关系到卷烟品牌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行,其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组织保障体系、质量保障体系、生产保障体系和企业文化保障体系风险。

2.3.8 非市场支持力风险非市场支持力是指政府、社会公众等非市场因素对卷烟品牌管理的影响,其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政府、社会公众、媒体、供应商关系、分销商关系等。

通过运用HHM模型分析,本文从多个视角图像来辨析了外部环境风险、商贸流通价值链风险和行业竞争与企业决策风险的风险来源,但是风险识别是一个动态性和连续不断地过程,需要针对环境的变化持续进行,HHM采取反复迭代的方法将能够很好的满足要求,完整地捕捉所有的风险来源[10]。

3结束语

卷烟品牌风险严重地危害到了卷烟品牌的持续盈利能力,为了对品牌风险展开全方位、多维度的管理控制,进行系统的风险识别是十分关键的步骤。

本文面向卷烟品牌在市场中的风险,运用HHM(等级全息建模)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识别,克服了传统风险识别方法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不足,为进一步的风险识别、监测、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提出的HHM法辨识卷烟品牌风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动态和持续不断的过程,所以在卷烟品牌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应该重复运用HHM法来识别卷烟品牌风险。

参考文献:

[1]赵全意.探索中国烟草的品牌之路,中国经贸导刊,2001,(22):32-33.

[2]荆志瑞.卷烟品牌风险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07,11:133-135.

[3]周彦.基于HHM的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与控制[D].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刘笑霞,李明辉.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系统化过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4):76-81.

[5]3C框架课题组.全面风险管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6]Yacov Y. Haines,(译).风险建模、评估和管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7]刘政方,吴广谋,王旭东.基于HHM的新产品开发风险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4):161-163.

[8]巫英,向刚,杨一杰.基于HHM的企业持续创新过程中的经营者人因风险识别研究[J].科技进步与决策,2010,27(14):68-72.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