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医学院督导检查

时间:2022-10-16 06:55:57

导语:在医学院督导检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学院督导检查

第1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教学质量;测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10-02

教学工作是高等院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医学院校担负着促进人类健康、培养医学后备人才的重要使命,其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同时,在我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医学院校比例增大、院校间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是攸关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

教学质量测评是教学质量评估中的重要环节,是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使教学质量评估工作更科学、更规范,我国多数高校逐步建立健全了课堂教学质量测评体系,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制度保证。

一、教学质量测评体系的现状分析

吉林医药学院原是一所军队医学院校,2004年整体移交吉林省办学。转隶后招生规模屡创新高,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构建了一套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如督导制度、专项评估制度、听查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等。建立了督导评教、学生评教、教师同行评教、教学管理人员评教的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测评模式,四项测评结果权重分别为30%、30%、20%、20%,该测评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测评标准单一,体系不完善

目前学校不同类型的课程(如理论课、实验课、体育课)质量测评使用的是统一的考评量表,学科和专业的针对性不强,且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缺乏科学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另外,对于校外见习、临床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测评尚缺乏一整套规范统一的标准。

(二)测评结果缺乏区分度和信度

笔者对近两学年的教师教学质量测评的进行了统计,结果见下表:

从上表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两学年综合测评率均为100%。各主体测评结果中,除督导专家测评外,优秀率几乎为100%,很显然该测评结果呈显著偏态分布状态,不够客观,没有区分度,缺乏信度。

(三)各主体课堂教学质量测评不平衡,测评率低,综合测评覆盖面窄

部分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质量测评不够重视,未能及时认真地做好教学质量测评工作。近两年的教学质量测评率见下表:

上表统计数据显示,学生测评率较高,教师同行、教管人员及督导专家测评率都较低,原因是学生测评由教务处于学期末统一组织学生测评,授课教师基本都能测评。多数教师疲于教学,教管人员忙于行政管理事务,听查课制度执行不够,导致测评率低。督导专家测评率较低的原因是督导组成员少,而教学期班多,授课教师多,加之多数督导专家由高职称教师兼任,本身也承担者教学任务,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导致测评率较低。综合测评率较低的原因是测评频率不平衡,部分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期班多,而多次测评。相反,部分教师教学期班少,授课学时少,因而未能及时测评。

(四)评价反馈信息统计缺乏科学性

教学质量测评的反馈信息只经过简单的统计分析,未建立一个动态多因素的分析平台,对教学质量的监控缺乏时效性和动态监控。

二、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的对策

基于以上情况,为建立健全医学院校教学质量测评体系,提高测评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加强对师生责任意识教育

要使师生明白,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估是学校管理者了解学校师资水平的一种手段,它是为了使管理者及时发现每位被评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本人,让教师明白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了解自己的实际教学水平,促进自我提高和不断完善。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师生的教育[1],增强他们对学校、对自己负责任意识,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如实反映情况的原则,使他们能够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支持学校的这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收集到真实、可靠的资料,提高测评的信度。

(二)组建精通专业、主体多元的测评团队,实现对口测评

医学学科众多,不同学科的督导专家及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可能对不属于其专业的课程较为生疏,为克服这一问题,可以建立以督导专家、教研室骨干和专业、课程负责人作为测评主体共同组成的教学质量测评团队,并由教研室骨干和专业、课程负责人承担测评的主要任务。这样一方面可克服督导人数少、听课任务重、专业限制等实际困难,另一方面能实现对大面积教师的对口测评,增强测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建立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完善质量测评体系

校外实习、临床实习是医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所学医学理论知识内化为素质,外显为能力的必要环节。其带教水平直接决定着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和水平。学校一方面要每学期统一组织实习基地的一线带教医生进行带教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执教。另一方面要制定临床带教等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建立临床教学质量测评制度,并将测评结果作为临床带教人员的职称晋升的参考项目之一,激发临床带教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四)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测评指标体系

学校要加强教学质量测评量表的研究,在制定教学质量测评量表时应考虑指标应有可比性,不同的学科、专业有其特殊性,只有从特殊性中找出共性的内容确定为评价指标,才具有可比性,也要考虑指标的权重赋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经过反复论证和探索,根据医学课程的特点,制定出信度和效度较高的教学质量测评量表,做好量表的统计分析工作,根据量表提供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应的教师,并且适当做出调控[2]。

(五)加强与其他医学院校的交流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各医学院校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测评制度并逐步加以完善。因此,学校要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学习其宝贵的经验,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教学质量测评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晓野.当前独立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9):77.

[2]秦蕾,李国春.医学院校教学质量测评体系探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32(6):81.

第2篇

[摘要]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的培养,在该学科研究生硕士点的建设中占重要地位,本文对医学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的培养实践进行反思,旨在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

[关键词] 生物化学;论文质量;医学院校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a)-119-02

Study on the degree thesis quality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students in medical couege

FU Xinhua, YANG Xiaoyun, WANG Shouxun*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Weifang Medical College, Shandong Province, Weifang 261053, China

[Abstract] Training graduate students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have an important station in biochemistry development. We reflected the practice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training in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sis.

[Key words] Biochemistry; Thesis quality;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

当前我国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从而加大了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校招生规模的年平均增长率是26.9%。在此形势下,如何调整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已成为各大高校研究生教育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因此探讨研究生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是造就高层次人才的渠道之一,如何加强对医学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保证培养质量,是目前高校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建立医学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教学督导制度及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质量监控,是保障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1-2]。

1 我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实际培养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对研究生培养环节的监控不到位

长期以来,研究生培养多注重对结果的评价,以研究成果、毕业论文和就业状况等来衡量研究生培养的优劣,而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管不足。

1.2 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投入不足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增多,导师整体负荷增大,师生间的直接互动减少,加之导师工作忙,事务多,时间和精力投入都难以到位,以致出现一些研究生培养“放羊”现象,如课题未经论证、开题报告时间滞后、毕业论文答辩匆忙等,从而制约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3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有下滑趋势

招生规模扩大以后,导师压力增大,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高质量的完成学位论文,造成同年毕业的研究生论文质量良莠不齐。

2 提高医学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

研究生阶段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而学位论文能全面衡量研究生的综合水平。其中,论文选题和开题的严格把关是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保证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至关重要[3-4]。本文分析了医学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论文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其质量监控的具体措施。

2.1 美国研究生教育模式

美国研究生教育在世界研究生教育中占重要地位,19世纪以来,美国以培养大学教师和高水平研究人才为研究生教育目标。研究生教育便担负起培养各学科高级研究人才的任务。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美国研究生教育始终保持较高的整体质量、宏观质量和体系质量[3]。

目前美国研究生教育的评估力量主要来源于社会和高校自身,且以社会评估为主。内部评估遵循“宽进严出”的原则,从招生、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中期考核、考试、论文写作、答辩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4]。美国通常采用高校(系、科)评分的方法评价高校质量,通过评价高等院校的实际办学水平及在大学群与社会中的相对地位来促进其质量提升。培养过程有规范性要求,并严格按计划和程序实行淘汰[5]。

2.2 提高我国医学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论文质量的建议

根据我国的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生应当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引起教育界及社会各界的关注[6]。质量管理系统的功能是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系统的具体组织与执行,它直接决定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系统功能的发挥。

2.2.1 研究生培养中期考核培养过程的督导包括导师遴选、培养条件、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的监督、检查,重点是中期考核。实施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中期考核未达标者,可给予一定形式的警示,令其限期达标。

2.2.2 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培养方案与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审查与督导审查与督查是督导工作的重点。一方面对其培养方案进行审查,另一方面查阅所选学位点的研究生培养计划,重点审查其培养目标是否合适,课程设置与安排是否合理等。

2.2.3 加强教学与管理研究生部加强学籍管理、宏观管理、质量检查与评估等工作,全面监督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成绩考核、论文评审、学位答辩等工作。

2.2.4 学位论文质量监控是重中之重学位论文监控包括开题报告、论文把关、质量评定、论文质量等级及学位授予。督导的重点是检查毕业论文质量,进一步完善论文“盲审”制度能更好地确保毕业论文质量。①开题报告质量监控:开题报告是提高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开题报告重点检查文献是否满足论文课题的要求、有无书面报告书等。中期的学术报告或阶段总结重点检查论文进展情况、后期计划、存在问题及指导小组人员的评议意见,以促进论文质量的提高。②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是评估研究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必须加强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与督导。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重点是检查论文质量,协助研究生部对论文进行质量抽查,将该部分论文送予外校专家进行双盲审查,查阅专家评审意见,并参加论文答辩会,提出意见,供导师、管理部门参考和质量抽查,从而保证论文质量。

2.2.5 开展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导师的督导工作着重从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学术活动、学术交流、学位论文质量与论文答辩等方面对导师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本文通过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问题的分析,围绕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从控制的重点、手段和主体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实施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控制的相关措施,以期对研究生培养工作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沈岚,刘新平,药立波.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0(6):701-702.

[2]蒲云,代宁,王永杰,等.谈创造性拔尖人才成长规律-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调查启示[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4):12-15.

[3]郭岩,刘爱华.优化研究生课程评价,保障培养质量[J].高教研究,2005, 29:48-49.

[4]王则温,章丽萍,张君.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建设高水平学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11):29-31.

[5]汤磊.医学硕士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实证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04,3(1):47.

[6]路凡.医学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8(1):85-86.

第3篇

1.1研究设计与参与者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对照研究,所有的参与者都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三年制临床专业2011级、2012级,进驻我院进行二年级临床理论课教学的学生,总计64名。其中2011级33名学生被分配到对照组,即只参加常规的体格检查课程学习;2012级31名学生被分配到试验组,即接受改进的体格检查课程学习。当三个月后课程培训结束时,两组学生水平能力都通过客观性临床考试来评定。该项研究获得了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大兴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同时得到了院教学科研基金的资助。1.2常规体格检查课程(对照组)体格检查课程由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组成,理论课由16节在教室进行的讲课组成;其中4节是病史采集课,12节是体格检查技巧课(每节45分钟)。另外,学生们还必须参加在教学医院病区内进行的8节相对应的体检教程辅导课。课程以3人为一小组,每节辅导课共90分钟,其中包括高年资临床医师演示查体技巧和小组间同学互查的时间。有的学生也有机会检查真正的病人,但这取决于病房和临床指导教师的安排。在8节课中,有5节课练习一般体格检查,3节课练习耳鼻喉科、眼科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1.3改进的体格检查课程(试验组)临床教学医师在负责常规体格检查课程教学的同时,与高年级医学生合作,开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即学生助教为基础的体格检查教学模式。自愿参与该种教学模式的是大四或者大五的学生。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这些学生助教需要根据查体的内容先行培训,然后再得到临床教学医师的认证。在该课程的开始,五位教查体课的临床教学医师轮流向该试验组中的学生演示检查技巧,分别是眼科、耳鼻喉科、腹部、胸部和神经系统。之后,学生们以3人为一小组,每周在经过培训的学生助教督导下学习体格检查。一开始在学生助教的督导下学生们互相查体,后来在学生自己的督导下互相检查,最后再在学生助教的督导下检查病人。每个学生助教在所有课程中只教一种体格检查内容,如果在病人选择方面出现问题,学生助教可直接联系临床教学医师。1.4教学结果的评估三个月的体检课程培训结束后,两组的学生都要参加客观性临床考试(OCE),OCE考核的内容都来自体格检查课程,但学生与教师均不清楚OCE考核的细节。学生需要在标准化病人身上考核技能,评定人员用评估表来考察学生是否达到要求,而独立的考核评定人员对学生分组情况并不了解。如果每部分的查体技巧正确时即可得分,五部分考核内容中每部分最高分均为40分,其中35分是检查技巧,5分是沟通技巧,总分为200分。最后该课程的考核结果通过标准换算方式反馈给学生、学生助教和临床教学医师(>74%的最高分为优秀,63%~74%为良好,54%~62%为一般,38%~53%为及格,<38%为不及格)。1.5统计学分析所有参加OCE考试的学生,其数据都均是完整的;将两组学生的考核数据存入SPSS数据库,OCE得分换算成最高得分的百分比。数据描述采用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频数和百分比等指标。因为一些OCE数值不呈正态性分布,所以本研究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来检测组间差异。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

2结果

总计64名学生参加了本研究,2011级33名学生被分配到对照组(n=33,平均年龄21.32±1.06岁);2012级31名学生被分配到试验组(n=31,平均年龄20.80±2.15岁)。64名学生均参加了OCE考试,在最终的OCE考试数据分析中,对照组的学生得分的中位数是46%(第25百分位为39%,第75百分位为54%);试验组为70%(65%,73%);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U=2.15,P<0.001)。试验组第25百分位值比对照组最高分位还要高,试验组只有一名学生的分数低于对照组的最高分位。在OCE每一科目的考试中,试验组学生都较之对照组得分高,差异有显著性(U=1.96,P<0.01)。在试验组的评价中有8人评价优秀,23人评价良好,2人评价一般(图2);在对照组中没有学生评价优秀及良好,仅有7人评价一般,21人评价及格,3人评价不及格。在最后的总结及反馈调查中,所有的学生和学生助教都反映试验组教学效果非常好,并且认为学生助教有能力教好该项体格检查课程。另外,临床教学医师反映,在学生助教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导致额外的学业负担,而且病房内常规诊疗秩序也并未受到影响。

3讨论

在诊断学课程的教学中,体格检查技能培训成功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间的小组互动及实践教学。然而,有限的资源使得医学院校很难做到这一点。本研究致力于融合了经典教学的多模式课程教学,其优点在于一方面减少了病人和临床教学医师的负担,另一方面同时提高了教学课程的效率。无论从实践还是从教育学理论方面,学生助教的概念都是不可或缺或者非常实用的。这种教学模式以3名学生为一小组,由来自大四或者大五的学生助教作为教学督导,而床旁教学则是临床教学医师演示查体最好的地方。为了评价新教学模式的效果,本研究采用一项可靠且有效的能力评估考试-OCE。在OCE每一科目考试中,参加学生助教教学模式的学生要比常规课程的学生得分高很多(眼科、耳鼻喉、腹部、胸部和神经系统)。在本研究的64名学生中,对照组2011级33名学生得分的中位数是46%(第25百分位为39%,第75百分位为54%);而在2012级31名学生的试验组析中,中位数为70%(第25百分位为65%,第75百分位为73%)。最终的评价结果表明,试验组的OCE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因此说明这项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明显地提高了该课程的学习效率。体格检查课程设在医学院校第三年是为了学生能够充分练习技能,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都较之对照组得分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试验组的评价中有8人评价优秀,23人评价良好;而在对照组中则没有学生评价优秀及良好,仅有7人评价一般,从而充分说明了该督导学习模式有效性。在最后的总结及反馈调查中临床教学医师反映,在学生助教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导致额外的学业负担,而且病房内常规诊疗秩序也并未受到影响。因此,该研究提示我们在学生助教的课程教学中,因学生常常在同学身上或在没有明显阳性体征的病人身上练习,这样在接下来的临床课程中,当学生遇到真实病人时就可以充分锻炼临床诊断能力和解释病情的能力,而不用再花时间练习查体技能。本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学生助教也可以在很多方面受益。为了教学,他们必须更仔细地学习查体技能,必须以助教的角度而不是学生的角度来重新学习。因此,他们就会更努力地想出新的学习方法,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程学习当中,这样既可以为成为临床医生提前做准备,也可以培养领导才能及自信。

4结论

第4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临床医学;特色专业;打造

汕头大学医学院是1983年由汕头医学专科院校并入汕头大学而成立的,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并有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权。2002年获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同年该专业获广东省首批名牌专业。在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在李嘉诚先生的直接关注下,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精品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确定“医德医术兼优”的人才培养方向,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构建以系统整合为基础的新课程体系,建设一流的实践教学基地,坚持能力培养贯穿全过程等,打造临床医学特色专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广东省精品课程6门,广东省示范教学实验中心2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该专业200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一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 “精品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

首先严格控制招生数(200~220人/年),坚持高起点,高质量,新生录取全部为国家重点分数线以上且为第一志愿,同时每年选拔30名优秀新生组成全英教学实验班,实行滚动式管理;在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突显“精品”教育的内涵,坚持对学生进行精雕细刻,形成医学精品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1]。

2 “医德医术兼优,爱心奉献济世”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汕头大学是国际著名的企业家及公益慈善家李嘉诚先生捐巨资兴办的综合性大学。李嘉诚先生对医学院不仅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给医学院的题词“医德医术兼优,爱心奉献济世”,成为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既掌握扎实的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较强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具备宽厚的医学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临床医师。

二 以精品教育为出发点,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专业培养方案

按照国际、国内医学教育标准,以精品教育为出发点,结合国内医学实际需求和医学发展趋势,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致力于精雕细琢培养知识、能力、品德俱佳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精心优化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1 基础与临床整合的新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医学院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参照英国威尔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的医学教学模式,将以往的“以学科为主”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转变为基础课、临床课和临床实践“系统整合”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模块教学。创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新型医学整合课程体系,为实现人才精细培养奠定了重要基础。

新型医学整合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以器官系统为基础重整教学内容,以新进展更新教学内容,以临床问题带动医学专业知识与人文社科、基础医学知识的衔接与渗透。

新型医学整合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核心课程占56%,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人文社科课程、系统整合模块、技能模块及临床核心模块5大类;第二部分临床实习占20%;第三部分选修课程占24%,选修课包括社会科学、语言文学、艺术、自然科学、专业选修等5个课程组,选修实践包括预防医学实践和基层临床实习、专科临床实习或回归基础科研训练[2]。

新型医学整合课程体系打破传统老三段教学模式(基础、临床、实习)及学科完整性,体现出基础学科之间、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双向整合与重组,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后期回归基础。

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突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致力于使学生获得主动摄取知识的能力,而创新了一系列教学方法。

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提供网络学习平台。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医学院非常重视并投资建设教学资源,利用校园网络环境,为师生搭建起教与学的桥梁。“新教学模式网站”、“临床技能中心网站”、“机能学实验教学网站”、“病理学教学网站”、“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网站”等遍布各个学科。网络学习平台方便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及课外知识的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广泛开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PBL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要求各门课程采用多种形式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其中以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 - based learning, PBL)的讨论方式为主,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学时数采用PBL教学,而且实施过程要稳步扎实,并认真编写PBL教案、课件等。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可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实现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医学院于1998年建设卫星远程教学系统,师生通过卫星频道和国外、境外大学用英文开展临床病例讨论会(CPC)、医疗研讨会等。2004年又与西澳大学签约,两校通过Internet-Ⅱ同步进行远程教学活动。高年级学生都要参加远程教育会议并热烈发表意见或提问题。用最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传统课堂的屏障、延伸课堂的涵义、扩大学生的视野。

在临床技能实践课程教学中,采用模拟技术与虚拟技术、标准化病人(SP)及病人,分小组训练与考试,真人实际操作网络教学相结合[3],这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充足的动手训练机会,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基本操作。

在临床核心模块教学中,打破传统的大班授课以及先理论后见习的模式,采用以床边教学、PBL教学、小组讨论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2~3人为一组,每天上午跟着带教教师查房,诊治患者;下午上课,8~10人为一组进行PBL床边教学或小组讨论;晚上自主学习理论知识,教师将理论课教案或课件上网,让学生参考,也可以通过网络师竹探讨问题。教学中以典型病例作为切入口,启发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充分结合起来,分析解决临床问题。

三 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一流实践教学基地

1 创建临床技能中心

医学院2002年在国内率先建设设备一流、功能齐全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该中心实用面积1300平方米,按照“微型医院”的要求设有规范化培训室、标准化诊断室多个、标准病房多个、动物外科手术室、标准手术室、产房及中央监控室,配置各种先进教学模型、电视摄像系统、多媒体及远程教学系统。应用虚拟技术、模拟技术、标准化病人和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技术,集内、外、妇、儿、诊断学基础等技能培训为一体,架设医学生早期临床培养的重要桥梁。本中心2006年获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成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 优化基础医学实验室

2000年以来投巨资对形态学、机能学、病原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和人体解剖学等实验室进行改造,安装空调机、多媒体,配备先进的教学仪器,成为网络化实验室,并整合成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于2007年获得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流的环境与设备,为学生实验创造优良的条件,实施开放性管理,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

四 坚持精品教育,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一贯坚持精品教育,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从控制招生数、保证高起点,到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均注重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对学生精细培养,经过几年探索与实践,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1 实施系统整合模块课程教学,实现基础与临床融合、早期接触临床

(1) 基础与临床融合。新课程体系将医学基础课程及临床相关课程重新整合为人体结构、基础学习、心血管和呼吸、消化与营养、感染与免疫、神经学、肌肉与骨骼,生殖与生长发育、机体平衡、疾病机制、药物治疗、肿瘤学等十二个系统整合模块,各模块对各学科相互内容优化整合、交叉渗透,教学实施中体现基础与临床相互融合。

(2) 早期接触临床。新课程体系将原来内科诊断学基础、外科学总论、妇产科学、儿科学及精神病学等课程基本技能内容整合为最具特色的综合性课程《临床基本技能》,该课程教学安排在第2~6学期,授课时间跨度长,架设起医学生早期进入临床的桥梁,学生早期接受系统的临床技能和思维训练。该课程设计先进,建设成效明显,2005年成为唯一以此命名的国家精品课程。

2 “四个坚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突显能力全面精细培养

(1) 坚持临床能力培养全程不断线。以“《终身学习》、《临床基本技能》、《沟通技能》和《机能学》”等四门技能课程为龙头,以“模拟技术、虚拟技术、网络技术、标准化病人”等四种现代教学手段为依托,以“第7、8、9、10学期”四个学期临床实践为保证,以“实验课考基本操作、技能模块考技能操作、临床实习转科技能考试、毕业技能考试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等四种技能考试为手段,全面培养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熟练的临床技能,为开创医学事业打下坚实基本才能[4]。

(2) 坚持英语教学全程培养不断线。医学水平的进步依赖于与其它医学发达国家进行广泛交流,这不但需要扎实专业能力还需要良好英语水平。因此坚持第1学期实施浸入式英语教学完成计划内教学任务,通过面授、网络自学和课外活动等立体化教学模式快速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第2学期实施医学英语教学,帮助学生从公共英语向专业英语过渡;第3~8学期在专业课中实施全英教学和双语教学,培养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第9~10学期通过采用英语临床教学查房等,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同时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学生赴香港、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国家进行教学交流和临床实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3) 坚持人文关爱、医德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医学道德素质是行医之本,因此将医学人文教育内容纳入必修课《健康与社会》,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生授课,同时借助李嘉诚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将宁养院、医疗扶贫项目建成医学人文培养基地。有目的、有计划安排每位学生参与,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1~2年级学生参加2~3轮的医疗扶贫活动,3-4年级学生参加宁养义工队参与对绝症病人的临终关怀活动,5年级学生通过参加大学生医德医风宣传队而得到医德教育。

(4) 坚持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对杰出大学生科研项目资助4-8万元/项,一般项目资助0.4-1万元/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学生学到严谨科研方法、态度和思维方式;在机能学、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开设30%探索性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并制定大学生科研奖励条例,构建起大学生科研平台。

3 引入国际先进评价标准全面评价学生知识、能力和水平

(1) 客观结构化临床多站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2004年以来医学院引入OSCE,对毕业生进行临床技能考核。不断完善发展到现在10个考站(内外科问诊SP、儿科问诊SP、医德与沟通技能、视频纠错、急救技能、辅助检查、妇产科技能、外科技能等8个短站,内外科面试、体格检查等2个长站)。聘请国内著名专家作为考官,全程监控,提高评价力度。

(2) 美国医师执照考试题库。2007年以来医学院引入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USMLE)题库,通过多方测试逐渐投入使用。基础综合考试采用题库第一阶段考试(Step1)题目,临床综合考试采用题库第二阶段考试(Step2)题目,同时各门课程期末考核10~30%题目采用题库中的试题,高标准训练与评价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能力。

五 建设高水平师资与质量监控机制,保障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1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特色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前提与基础,医学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经多年建设,现已形成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敬业精神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激励机制,如年薪制、科教奖励条例、优秀创新团队计划和引进人才优惠政策等,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和吸纳广泛人才。目前已通过国际著名杂志《Nature》和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刊登招聘启事,引入大师级学科带头人,引领学科快速发展。同时提高引进外籍教师比例(25%),并有计划分批选派教师出国深造,从而引入先进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手段等。

2 质量监控机制

一流的质量,不仅需要一流教育,更应有一流的保障和监控。建立了医学院、教研室、临床学院三级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成立了医学院教学委员会,宏观指导全院教学工作及质量监控;新教学模式专家委员会,严格审核新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评价实施效果;医学院教学督导组、临床学院教学督导组,具体执行教学督导,对教学秩序、质量进行全程的监控;在实施中督导专家们经常深入课堂、临床科室听课;网络学生评课系统常年开通,学生对所有课程任课教师以及临床见习带教教师进行教学全过程的评价。近三年来定期或随机听课共670门次,网络评课1007门次,结果优秀994门次,占59.24%,良好576门次,占34.33%,授课优良率每学年不断提高[5]。

六 人才培养的成效

围绕未来社会医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态度的要求,坚持走精品教育之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培养优秀的临床医师,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已取得明显效果。

1 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扎实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参加全国执业医师理论考试,2003~2007年通过率均名列全国前列,通过率分别为94.7%、91.61%、93.94%、91.67%、88.19%,在全国排列分别为第15名、第12名、第3名、第4名、第5名,充分体现本专业的教学质量。

2 学生临床基本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对2001级、2002级、2003级学生毕业技能考核(OSCE,平均分分别为74.11分、78.16分、78.49分)进行分析,结果为成绩逐年提高,可见本专业临床技能培养不断进步。

3 学生英语水平较高

2004-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四级英语考试取得优异成绩,超过425分均在90%以上,2004级、2005级、2006级、2007级分别为96%、96.1%、92.27%、95.5%,说明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英语能力和水平是较高的。

4 学生综合素质好

大力建设特色专业,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考研率达到27%,本科生一次就业率99.35%,在广东省医学院校名列前茅;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参加第六、七、八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2项;第七、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分别获二等奖各1项。

5 毕业生社会评价高

为全面了解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与水平,对近三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27所医院,185名毕业生,结果表明,学校办学质量受到好评,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李玉光,廖烈庆,陈俊辉,等.改革创新 努力实施医学”精品”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3):1-2.

[2] 杨棉华.深化教学改革 构建适应现代医学科学观的新型课程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6,(7):30-32.

[3] 许杰州,施楚君,梅维等.临床技能的网络教学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6):3-4.

[4] 杨棉华,何萍,许杰州等.构建全程能力培养体系 全面提高医学生临床能力[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4):

82-84.

[5] 蔡绍先,杨棉华,林若薇等.构建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2):741-742.

Exploit the Advantage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Building up Distinctive Clinical Education

――with the example of the distinctive clinical education of the Medical College of Shantou University

ZHENG Shao-yanHUANG Dong-yangYANG Mian-huaQIU Xiu-huaLUO Tian-rongGU Jiang

(Medical College of Shantou University, Shantou, Guangdong 515041, China)

第5篇

关键词:医学类实习;实习质量;监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011-02

医学类教学是救死扶伤、挽救生命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在医学教育教学中,实习成了医学教学实践过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成分,也是医学类学生将理论性的医学转化为医学技能的一个重要过程,最近这几年,医学类的“教学质量”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随着招生规模正逐步扩大,高校获得教学办学自后,许多的高校为了能在高等教育市场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质量评比活动和相关研究。可以说,建立医学专业学生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强医学学生学习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才能符合培养合格医生的要求。

一、医学类学生实习质量现状分析

各类高校在学校学生实习质量监控管理上,逐步完善了相关的制度和标准,例如各高校制定的《医学类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检测与质量评估办法》、《毕业实习出科考试实施办法》、《医学院临床技能考核评分标准》等。医学类学生实习质量的评价体系包括现场考核、学生临床工作考察、理论考试和整体考核四个部分。

1.医学类学生的现场考核是最为直观了解医学学生对实习现场和临床实习质量的考核形式,通过现场考核的方法来考核医学学生实习情况,有着不可克服的弊端,但是现场考核的考核结果已经是最大限度地了解医学学生实习的情况,也是对医学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等相关方面的现场实习能力的考核,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临床实习的质量评价。对医学学生的现场考核具体做法为:对实习学生进行抽样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教学课程上的内、外、妇、感染科等科目的掌握情况,抽取相关的病人,要求学生对病人进行床边问诊考核,一般包括对病人询问病史到全面体格检查,撰写相关的病例等相关项目,通过了解学生针对考核时做出的反应和答卷,发现学生在实习现场的不足之处,做出实习质量评价。临床技术操作能力考核是通过对学生在手术准备、手术过程等的操作情况,这些考核包括一些常见的手术操作模拟、真实考核,其中含有皮肤无菌操作、切皮、缝皮、换药、拆线等,这种临床技术操作能力的考核,一般也是通过对实习学生的随机抽取考核,通过实习学生对诊疗技术操作能力做出评价。现场考核中还包含了对临床相关的基本知识及相关理论的考核,一般来说这种理论知识的考核主要是通过试卷作答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对临床医学知识和相关理论的掌握情况,但有时候也可使用病例分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了解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运用情况。

2.对医学类实习生临床实习工作考查情况。这种考察方式主要是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在实习单位所管理的病床数,实习时主要遇见的病种和针对这些病种的治疗情况,在实习过程中的技术操作等一系列情况,考察主要分为查看实际实习情况,例如对课间实习制度的执行情况、带队教师的名单和实习进度表、学生通过平时的实习见闻以及填写《实习手册》,这种考察方式可以通过抽查20名左右毕业实习学生的《毕业实习手册》,了解医学生的课间实习情况与效果。通过学生座谈了结毕业实习情况。期间还可以召集数名参加座谈会,座谈会内容包括了解实习中的一些困难和其他同学实习的一般情况,并核实《实习手册》填写的相关内容是否具有真实性,通过座谈了解并发现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3.学生的实习情况考察除了对实习情况的调查了解外,还包括理论考试,这类考试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理论考试测试并对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评价。这种测试包括两种:(1)医学基本理论考试。通过抽取各医学院校的试题库,对学生进行统一考试、统一评卷的考察。用成绩来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水平的掌握情况。(2)对学生平时考试成绩的检查。这种考察主要根据教学计划的相关课程内容,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各类分析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4.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评价指标,主要通过临床教师座谈会和学生问卷调查和查看政治理论考核等了解学生的素质情况,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状况、政治要求、道德品质、服务态度、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知识运用情况等相关指标对学生整体素质做出评价。

二、医学类实习管理质量监控系统的建立

医学类学生的实习管理系统应当明确建立,在实习过程中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分层,一般情况下分为四层: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层,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层层落实实习规章制度,有利于实习教学工作的开展。医学类的实习相关的文件管理规范和完善,包括《临床代缴质量管理办法》、《临床教学主讲教师管理办法》、《临床专业培养指导原则》等规范的临床教学管理文件。对临床带队教师队伍的有效建设,有利于提高带教教师的水平提高同时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通过选派临床教学人员进行选派进修、定期组织专家对带教教师进行培训或举办针对临床知识的讲座等,对带教教师进行动态管理,明确规定各带教教师的责任和教学目标。同时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奖惩制度,保证教师带教意识的提高和质量评估的有效。在实习生管理方面,针对目前各高校都有队内、外、妇、儿等学科有一定的临床带教质量评估相关的规范制度,然而这些制度不仅完善,缺乏全面性和普遍性的评估,于是笔者建议对医学教学实习过程中的评估表,应当规范制作,完善管理,实习生人手一册的评估表,评估表的内容包括在科室的实习过程中对自己实习情况的评价和对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水平的评估,科教科应当建立完善的存档机制,对学生提交的评估表在进行分析统计后存档,根据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情况对带教教师提出提高教师带教质量的意见,并做出一定的调整。根据学生各科室的实习情况在各科室定期安排示范性讲座、临床性讲课和临床技能训练等的相关实习教学课题,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通过医院现有的医学医师资格实践技能水平考试基地的资源,充分利用这种资源优势对临床实习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强化,加强学生的临床处理疾病的能力,同时还必须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临床实习生的敬业精神,使之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忘我的献身精神,这些才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教师带教水平的提高,还要学校作为最强有力的后盾做支持,学校应当加强与医院的联系,学校各教学部门定期对临床教学情况进行了解,做到与医院在临床教学管理方面达成相关共识,这是临床教学工作必须正确对待的重要一环。临床实习工作的相关管理人员也要定期与学院进行探讨和沟通,尽快了解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商讨和解决,使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增加医院师资培训的机会,提高医院教师的带教水平。

三、医学类临床实习学生质量管理改善

医学类临床实习学生的质量管理要有自己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这质量管理制度要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和实习信息反馈机制的作用,通常可以通过聘请临床实习教学专家,让这些教学专家作为临床实习质量管理队伍中的成员,根据对教学工作的监控和评估结果,发现问题并及时地解决问题,将反馈制度发挥到最大的效能,提高临床实习教学的管理质量。通过定期对实习生的实习情况抽查、考核,并适时地开展讲座,了解临床实习的具体的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学校高层要及时发现并且认清,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有效指导各科室主任、带教教师教学督导员,对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和欠缺进行知识讲座的培训,使之保持对临床实习等各方面高度认真的态度,加强学生的临床技能和临床制度的学习意识。完善的教学管理质量应当具有科学合理的轮转实习计划和系统的临床实习,在安排医学学生实习的临床实习轮转计划,根据临床实习的大纲,由医院、医学院及各科教研室的反复研究后经过综合考虑做出的决定,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科学、合理有效的临床学习目的制定,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更加有效地完善临床实习的任务。这是充分的提高临床实习技能和临床医疗制度的有效指导。在构建临床实习质量保证体系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三级教学督导体系实施,各高校的三级教学督导体系由专家、临床实习管理人员和学生组共同组成。教学带教人员对实习学生的跟踪并发现学生临床实习的问题,不定期地对学生的基本临床技能进行考核,指导帮助带教教师解决临床实习中的问题,提高带教水平。

总而言之,医学学生实习质量要有所提高,就要从根本去改变,通过学校、带教教师和实习学生的共同努力,是提高实习质量的根本,有效、完善的临床实习质量监控系统是关键,只有加强完善科学的实习全程监控系统,才有可能高效地完成学校教学任务和目标,只有不断地完善实习监控系统,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可靠,且实习实践经验丰富的医学精英。

参考文献:

[1]方庆.关于临床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J].教改教法.,2013,(5).

[2]陈黔,吴殿源,林月秋.浅谈临床型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中的医德量化考核[J].西南国防医药,2005,(2).

[3]陈文.毕业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药学教育,2006,(5).

[4]朱锡光.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监控和评价体系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3).

[5]刘建东.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监控的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05,(2).

第6篇

Abstract: Based on some problems in the medical practice, the medical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whose core content includes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system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skills training system and quality control system is constructed in this paper to train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 and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关键词: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能力

Key words: medical;practice teaching system;practice;capacity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231-02

0引言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指出: “高等学校要积极创新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平台的建设”。我校依托综合性大学的优势,经过深入教学一线、查阅文献检、专家咨询与研讨、借鉴兄弟院校经验比较研究、边探索边实践,建构新的医学实践教学体系。

1医学实践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1.1 校内实践教学不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医学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方法落后,绝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很少有创新性、综合性实验,难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动性。

1.2 传统实践教学体系落后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临床技能培养,长期沿袭基础-临床-实习“三步曲”模式,学生接触临床晚,前后期课程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在管理模式,对各项制度的执行强度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样就缺乏统一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表现对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考核等方面方法不一、手段不一,标准不一,导致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不严格和不规范。

1.3 学生实践机会和质量的下降现阶段教学基地都比较注重经济利益和自身行业竞争,重医疗、轻教学倾向严重;新医患关系建立,病人生命价值观,质量评判标准及法律意识增强,患者不愿成为临床教学“实验品”,尊重病人“知情权,同意权,隐私权”,在至今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是困扰医疗教学一大难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法规使许多临床实践操作面临许多尴尬;临床带教教师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不放手也不放眼;科室的细化,实习学生的增多等因素造成学生动手机会减少、与病人接触的机会减少。实习与就业、考研的矛盾、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学基地多且分散,教学质量监控不理想,这无疑都影响着实践教学质量,特别是临床实践能力。

1.4 人文教育的淡化医学实践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蕴藏着巨大的育人潜能,医学生的职业素质,人文修养良好,健全的人格是在实践教学中培养训练出来的[1]。我国医学教育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人文精神,教师也忽视关怀精神在教学环节、医疗实践的灌输和融入。不少同学受医护关系、医技关系、医患关系的困扰,在医疗行为中不知如何进行人文关怀,甚至出现医德的下滑等现象。

2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多年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按照目标性、系统性、渐进性的原则,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对实践教学的各组成要素进行整体设计,落实各实践环节[2],构建了以医学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体系、技能培训体系、质量监控体系为核心内容的五大实践教学体系。

2.1 医学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2.1.1 重组实验教学内容整合实验课程体系,并打破原有的课程界限,按照功能相近、学科相关的实验课进行优化重组,更新试验内容;积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机能学实验为主编写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材》;利用第二课堂、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训练项目开设研究创新型实验。建立了涵盖验证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2.1.2 改进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手段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将“PBL”、”RISE”等教学方法引入教学活动中。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建立多个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大体解剖数码互动系统实验室。建成“医学生实践学习网”,网站包含内、外、妇、儿等课程的教学图片、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料,构建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为一体的互动的网络学习平台。

2.1.3 课程体系建设引入早期接触临床理念早期接触医学是医学教育改革趋势之一、我院开展多种形式让学生早期接触医学、早期接触专业、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课程体系。包括:一年级开设医学导论课、深入延安市、宝塔区疾病控制中心,了解预防疾病控制中心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二年级了解社区、参观医院;三年级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开设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训练项目等。

2.1.4 创新医德教育形式坚持延安精神育人不断线。延安大学地处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红色资源,学校通过开设黄土文化、红色文化公共选修课、进行红色革命主题党、团活动、各种报告会、讲座、演讲比赛、辩论赛、才艺演出等加强对医学学生的延安精神塑造和良好人格的熏陶。

坚持人文教育不断线。为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除了公共必修课以外,学院还挖掘内部资源,成立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研室”;开设“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展“认识和重视医患关系”、“三生教育”、“医疗纠纷防范”等系列讲座和专题活动,加强了学生人文素质。

2.1.5 重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内容编写了跨学科、集教、学、训、考、赛为一体的《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手册》等系列实用型实践技能培训内部教程。

2.2 医学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

2.2.1 建立多级教学管理网络实行“学校-医学院-教学基地(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教研室组成的多级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实践教学由主管校长统一领导,教务处协调、医学院全面负责,并设有主管院长、系主任和秘书分级管理机构,各教学基地均有分管领导,并成立科(医)教科从事实践教学管理。

2.2.2 建立健全临床教学管理制度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临床实践管理工作职责》、《医学类专业毕业实习工作暂行条例》等制度。制度的建立使临床教学实践工作有章可依,有轨可循,在规范运行中保证质量,强化其教育管理职能。

2.3 医学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体系构建

2.3.1 完善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早期科研活动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学院对诊断学实验室和外科学实验室进行了重组,建立了医学模拟中心并进行重点建设,配置了心肺听诊触诊模拟人、多功能穿刺模拟人、超级多功能综合模拟人,外科基本操作技术模拟训练系统等。附属医院等实践基地大多建立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打造了功能齐全的实践教学平台,满足了医学生实践教学和培训的需要。

2.3.2 强化实习基地建设按照国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严格临床教学基地准入制度,不断拓宽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渠道。学院本着“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建设了一批稳固的临床教学实践基地,目前我校共有附属医院4家,教学医院3家,实习基地27家,预防实习基地2家,分布在陕西省内各个地区,均为三级以上医院。为培养具有高技能临床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2.3.3 加强与基地之间的合作交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委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教学基地教师进行医学教育和教学方法专题讲座,带动教学基地教师教学能力,同时邀请教学基地专家来校开展“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系列报告会”;启动《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连续召开8届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实现了与陕西省人民医院联合培养研究生。以项目和会议建设为平台,强化了学院和临床教学实践基地间的互动交流,形成了“内引外联、比翼双飞”的实习基地互动模式,建立了“互惠,双赢”的合作机制[3];同时通过学院和临床教学实践基地合作的扩大,创造了就业途径,扩大了就业范围,提高了就业率。2010年在教学基地就业的学生达21.3%。

2.3.4 推进实践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医学院教学医院兼职教师职称、职务聘任实施办法》做好临床教师的遴选工作;制定了各项教学制度,如听课及课后评教制度、试讲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多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名师示范性教学、临床教师讲课比赛、教师实验室操作比赛等措施,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建立“双师型”临床师资队伍,一方面鼓励部分医学院教师取得双职称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聘医院指导实践教师为学校名誉教授。

2.4 医学实践教学技能培训体系构建 经过逐步的探索和发展,实施分阶段的校内实验实训(三阶梯)-见习-实习(三重点)-毕业考核“四个阶段”的校内校外不断线的实践技能培训体系。

2.4.1 校内实验实训阶段为了加强学生进入临床后 “三基”的训练,实行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三阶梯”制度。首先把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实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最基本的临床技能操作方法。第三阶梯开设研究型创新型实验,属于拔高阶段。学生完成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训练项目或参与导师的课题,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科研精神。

2.4.2 临床见习培训要求在见习期间了解和熟悉以下内容:医院的一般工作程序及各种医疗制度;病区基本情况及工作的内容及方法;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方法;所在病区常见病的诊疗方法。

2.4.3 临床实习培训包括三个重点:实习前的岗前培训、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临床岗位技能训练。

①实习前的岗前培训。为了加强实习生规范化管理,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强化“三基三严”知识,对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实习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德综合专题讲座、外科、内科技能操作训练理论专题讲座、临床常用药等,加快角色转化。

②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内科培训的项目有体格检查(包括模拟心肺听诊训练)、心肺复苏术、四大穿刺;外科培训的项目包括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消毒铺巾、打结、换药、拆线、切开、止血、结扎、分离、缝合等。

③临床岗位技能训练。以系统的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能力,系统的体格检查能力,运用各种检查手段的能力,临床诊断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疾病初步诊断能力为主,重视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

2.4.4 毕业考核阶段改革毕业考试内容和方法,改革后毕业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两部分。临床技能考核基本内容与范围包括:诊断学、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常见临床技能操作,与医师资格考试接轨。考核形式与方法的选择:笔答、口答和模拟人上实操。考核评价方法量化制,制定了详细的考核知识要点和评分标准。

整个过程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理论转化为实践,实践回归理论的理论实践相结合;实践过程中模拟环境,模拟人操作,真实环境,病人身上的实际操作的模拟实训相结合的“三个结合”教学组织形式。

2.5 医学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5.1 强化教学督导功能各临床教学基地建立相应组织机构,系统地搜集和分析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以获得有效的教学管理信息,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专家督导内容包括:检查教学计划和制度、查阅教学档案、考核授课质量、开展示范教学、组织座谈讨论和问卷调查、考核评价学生等。

2.5.2 加强临床教学评估构建多维质量监控体系,即由四层面管理(学校、学院、教学基地、教研室)、四个评价(督导组评价、教学管理者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三环节(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考核)、三时段(开学、中期、期末)重点检查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4];调研、座谈、问卷,教学质量无记名计分评比等措施切实可行,实现了实践教学质量的多层次、全方位、全过程监控。

参考文献:

[1]线福华.医学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医学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1-2.

[2]吴他凡,李建华,薛磊.构建应用型医学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56-57.

第7篇

【关键词】 能级管理;护理质量;医院管理

护理能级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能级就是能力大小的级别,能力不仅是一种管理能源,而且也是一种制约的因素。按能级使用人和安排人,把人放在相应的岗位和职位上量才使用,同时建立各级不同的工作规范和标准,使管理的内容能动态地处于相应的能级之中,以利于进行有效的管理[1]。目前,医院因护理能级管理不到位而引起的护理差错、事故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了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甚至医院的声誉。近几年来,我们加强护理能级管理,使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有效减少了护理差错,杜绝了护理事故的发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院领导重视护理管理,提高督导质量

一是医院领导重视护理管理工作,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护理质量督导组织。成立了医院护理质量领导小组和专家督导组,为医院护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专家支持,从而保证护理管理的权威性。二是科学制定了医院护理管理总体目标、具体指标以及操作性很强的护理质量管理实施计划。将医院护理管理做到细化、量化、数据化、指标化,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正规化。三是结合医院护理管理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质量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医院护理领导小组和专家组进行任务分工,明确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职责、任务,从而使医院护理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用制度保证护理管理质量。

2 机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一是医院机关护理职能部门建立了医院护理检查指导的各项规章制度。主要是部门领导、护士长、主任(副主任)护师的院查房制度、院病例讨论制度、院教学制度。二是充分发挥医院高年资护理人员,主要是护士长、主任(副主任)护师的作用,走“老师带学生”的路子,发挥其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优势,使其参与管理、指导医院护理管理工作,对医院护理管理实施全方位、全过程检查指导。三是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护理质量奖惩机制。为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医院制定了护理质量奖惩机制,对护理质量好的科室、个人与年终评功、评奖、个人晋职、晋级挂钩[2],对有质量问题的科室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制,大大提高了医院护理质量。

3 加强科室护理管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一是各科护士长针对本科室实际情况,结合本科室专业特点,制定护理质量管理目标、指标及护理实施计划。二是发挥本科室高年资护理人员的作用,成立科室护理质量检查小组,对科室护理工作进行日常检查、带教、指导,以提高科室护理工作质量。三是将本科室护理管理目标、指标落实到具体人、具体岗位,实行护理管理责任制。四是护士长积极组织开展科室护理知识学习,积极开展典型护理病例讨论,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总之,医院护理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护理管理密不可分。只有遵循护理管理工作规律,充分发挥医院各级各类护理管理人员的作用,加强护理管理的科学性,才能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从而达到杜绝护理差错、减少护理事故的目的,更好地为广大伤病员服务。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临床医学;培养模式

0引言

为了培养能胜任医疗岗位的合格医生,使医学毕业生上岗后能快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必须对学生加强职业素养、非技术技能、临床实践技能和临床诊断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岗位胜任力[1]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以及相关专家论证等,提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设想

1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人才需求分析

1.1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自2014年湖北理工学院成为湖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以来,学校积极探索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医学院也成为了改革试点学院。医学院根据国际高等医学教育的经验、现状及发展趋势,参照国内医学院校课程体系,结合本校医学院实际情况,对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线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2]、临床医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两加强一优化的课程体系、系统整合模块教学模式等。在教学中,有机结合和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PLB教学、联组教学、实践性模拟教学、小班课床边教学法、理论课与见习课一体化、推行“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等。无疑,这些教学改革手段对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非技术技能培养及职业素养教育方面存在欠缺。因此,加强非技术性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教育是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必须强调的指导思想。

1.2医学生非技术技能教育现状

非技术技能是一种重要的和工作有关的技能,主要包括合作、领导管理、情境意识和决策制定等技能。沟通贯穿于非技术技能培养的始终,是必要手段[3]。目前,医学教育中非技术技能教育现状如下。1)医学生非技术技能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①对非技术性技能重视程度不够,日常教学中给学生们灌输非技术性技能的知识甚少;②在开展非技术技能类课程教学时,以理论课讲授为主,实际操作训练的机会少,忽视了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2)由于人文教师数量相对较少,人文课程主要根据学校现有人文教师的能力或聘请校外专家来开设,没有经过论证和调查,造课程片面化、零散化,不成体系。3)人文课程教学内容与医学教育脱节。人文社科类的教师大多没有医学知识背景,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规律、目标及考核等相关问题无法准确把握,很难与医学生产生共鸣。4)对人文精神缺乏正确认识和足够的重视。由于人文素质教育不完善,对人文医师概念的理解不够充分,导致医学生毕业后在医疗岗位上暴露出人文素质教育的短板,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如出现医疗纠纷,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技术性技能与非技术性技能同等重要。“医乃仁术,无德不成医”,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中,非技术性技能教育举足轻重,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3医学生临床技能学习的现状

为了保证临床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加强了医教协同育人模式。但现阶段医学生临床技能学习仍存在如下问题。1)医学生动手机会相对不多。因教学对设备的需求量增大,教学仪器设备的改善不配套,原有的临床技能操作模型较少,且台套数相对不足,没有足够的教学模型对学生进行训练。2)由于各种原因,医学模拟教学和虚拟仿真教学还未得到全面开展。3)医学生临床技能学习时间分配不足。①医学生对临床实践技能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临床实践技能训练所花时间甚少;②医学生迫于就业压力,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去找工作或考研,无暇顾及临床技能的学习或提高。4)临床教师对临床技能培训重视程度不够。目前一些医院的临床带教老师自身的临床技能操作欠规范,加上少数教师仍然存在“重医疗,轻教学”的观念,造成对临床教学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教学不严谨。

2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我校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专业自开办以来,多次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教育理念和观念不断更新。我校医学院一手抓规范,一手抓创新,将“以特色求发展”作为办学思路,努力探索以将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2.1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培养目标

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的培养目标为:①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②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③善于合作与沟通;④精于循证医学法;⑤拥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协调管理能力、学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其中以临床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为核心要素[4]。

2.2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整合课程体系

以市场需求和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查阅相关文献,组织广大教师讨论,经过医学教育专家论证,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重组优化,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新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即1236课程体系:①1个核心,即以医德教育为核心;②2个体系,即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体系;③3个渗透,即人格培养与医德教育渗透、技术性技能与非技术性技能渗透、基础知识与临床技能渗透;④6个模块,即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预防医学与科研方法模块、临床基本技能模块、临床专业课与见习模块、非技术性技能及人文素质课程模块。

2.3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临床教学标准体系

1)临床主干课程教学的同质化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过程、考试、教学监督和质量评价的统一性和同质化。2)临床实践教学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如临床见习、实习教学质量标准,临床见习、实习教学规范,教学查房规范,病案讨论规范,临床技能仿真实训教学规范,临床实习出科考试规范等。

2.4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

2.4.1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又不增加教学成本,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重新按功能设置实验教学模块[5-6],构建基础实验教学平台。2.4.2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多元化临床技能训练体系为了使医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医疗岗位要求,结合培养目标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技能训练体系。1)临床教学基地互补体系。进一步加强医教协同,规范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巩固现有临床教学基地规模,强化社区卫生、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基地规范化建设,适度新增大城市临床教学基地点,形成直属和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基地与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基地互补。2)临床技能培养体系,即基本技能训练体系[6]+岗位技能训练体系[6]。3)非技术技能培训体系[3]。结合医学特点,制定符合医疗岗位胜任力的非技术技能培训体系,包括制定培训目标、确定培训方法、采用评估工具进行评估。4)骨干教师培训选拔体系。首先,教师自愿报名,且乐意接受临床技能规范化培训;其次,教师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且要经过严格考核合格后才能成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教师。5)网络课程中心。2014年,湖北理工学院建成了网络课程中心,主干课程相关资源全部网上共享。临床学院计划将临床诊断思维教学软件进一步优化并实现在线学习和培训,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以信息技术支撑教育创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6)“一对一”导师制。建立本科生实习期间“一对一”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学术训练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将非技术性技能训练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学业导师制。

2.5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新的诊疗技术不断问世,许多“临床疾病指南”每3~5年就会更新。这就要求医学生要不断“充电”,更新知识和技术。因此,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显得尤其重要,如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病例引导式”教学法,让学生查阅资料,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将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思考;采用“虚拟仿真训练”“床边教学”“标准化病人(SP)教学”“临床思维训练”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胜任医疗岗位。

2.6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综合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业成绩的科学体系。为了加强对师生的考核力度和过程管理,实施教学全过程评定,学院结合中国医学教育质量认证标准内涵和医学教育现状,构建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综合教学评价体系,分为对学生的考核、对教师的考核及对带教科室的考核3部分。2.6.1对学生的考核对学生的考核包括单科结业考试、医学基础综合考试、医学临床综合考试、出科考试、病例报告的撰写、实习表现、毕业综合技能考试。为了进一步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增设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临床多站考试(MSE)方法,以提升医学生岗位胜任力。2.6.2对教师的考核对教师的考核包括教书育人、专业素质、教学技能、教学效果、个性特色等方面,由学校和医院2级督导专家、同行专家、学生等对教师进行评价和考核。2.6.3对带教科室的考核对带教科室的考核包括对实习生入科教育考核、员工入职培训考核、临床教学双向考核(师生双向考核)、医疗安全管理考核、依法行医管理考核等。由学校和医院2级督导专家进行每月1次的例行检查考核。

第9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昆明医学院2007级临床医学肿瘤方向班的40名学生.

1.2方法

在大课的课堂上由SP和教师共同构建模拟临床工作场景.在讲台附近设置开放式模拟诊室,授课开始,SP即进入诊室,教师开始模拟诊治过程.经典的PBL教学过程包括以下步骤: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归纳总结[1].针对我们学院的师资和学生特点,我们采用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实施教学.在讲课前一段时间,先要告之学生要讲授的内容,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针对讲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在模拟诊治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加以适当的补充和讲解.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补充SP无法模拟的体征,如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关节畸形等[2].以多媒体展示SP所模拟病人的辅助检查资料.在不断地提问和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引出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授课内容.诊治完毕,授课内容也讲授结束,再利用SP进行课堂总结,回顾授课内容并提出课后思考题.

1.3质量监控

课后向学生和随堂听课教师及教学督导组成员发放对于课堂教学的评价表.学生评价表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方面设计10个评分点,教师和督导组评分表增加了表达能力、教学教态等方面,设20个评分点,均以好、一般、差三个等级进行评定.教研室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和授课教师交流,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发放学生评价表40份,教师评价表6份.

2结果

相对传统大课授课,临床场景教学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教学程度高,教学互动广泛.PBL教学法使教学富有启发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其临床思维习惯得到培养和实践能力大大增强.

2.1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表收回40份,仅在“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合理”这一选项中认为一般的有4人,差为1人;其余选项中评为好的比例均超过90%.具体见表1.

2.2教师评价

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都一致认为,PBL教学法与临床场景教学相结合使以前的灌注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方向转变,将单一的教师授课转变为学生主动参加到学习中来,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3讨论

《临床肿瘤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理解和掌握.将需要讲授的课堂教学内容以模拟临床场景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丰富了教学手段,增强了感性认识,使得学生在对疾病的认识之初就进入了临床思维模式.加上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进行修正和补充并从理论上阐述和讲解,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教学内容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也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医学生从基础知识学习到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之间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但是,要真正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就需要引入PBL的理念.

PBL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