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04:05
导语:在幼师教育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素质教育
国家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这样一个变革促进了多媒体技术进入了教育领域。在英语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增加课堂教学密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中所体现出来的优势。
一、使学生视听结合,以形象生动的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人的一生中获取信息的方式有很多,但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主要靠听觉器官接受知识,但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发现:学习同样的材料,单用听觉,3小时后能记忆获知的70%,3天后降为10%;单用视觉,3小时后记忆留存72%,3天后降为20%左右;如果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则3小时后保存85%,3天后留存65%。此时能以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方式呈现信息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展现出了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视听觉和其它感觉器官,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从而使学生获得最佳的认知效果。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和生动,能把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形象具体的教育素材,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掌握,由“苦学”变为“乐学”。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动力便会自然提升,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求知欲,课堂上气氛也活跃起来。
二、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机会
对中国学生来说英语学习中最缺少的就是真实的英语环境。虽然英语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练习英语的语境,但局限于母语的影响,真实的语言环境是难以创造的,因此一个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正是英语学习中所期望获得的。多媒体教育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创设趋向于全方位、多层次的模拟语境。刺激学生感觉器官,闻其声,观其形,身临其境,沉浸在英语氛围中,更多的进行语言实践。这种效果是其它教学手段难以做到的。
此外,随着英语学习的继续,英语国家的文化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熟悉这些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语言。因此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一有效工具,把从网络上搜索到的适合学生的背景知识呈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内容,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从而学到更为地道的英语。
三、增大课堂信息量的输入,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上课前备好课,把知识点写在教案中,上课时再用粉笔写在黑板上,学生看了之后,再记录到自己的笔记本上,黑板不够用就要把前面所写的东西擦掉继续使用,这中间就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而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运用,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的教学,利用多媒体系统,把知识投影在大屏幕上,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约了板书时间。此外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通过大量练习的展示来加大训练力度,由此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使课堂密度增加,解决了中学英语教学时间紧、内容多、信息量大的问题。
利用多媒体还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对学过的知识可以随时翻看,不像黑板似的擦掉就没有了,这样可以防止学新忘旧,使新旧知识的联系更加紧密,降低遗忘率。
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避免了传统的弊端
在正规的多媒体教师中,教师在操作课件,学生在各自电脑前认真听讲,避免了后排学生听课效果差的弊端。传统方式下,学生在本子上做完作业,教师花时间去批改,等到讲评时,已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学生很有可能把作业中的错误当作正确知识记忆,知识漏洞得不到及时弥补。在多媒体教室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布置练习,学生用计算机输入答案,计算机可以立即做出评价。这种及时得到学习反馈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迅速查缺补漏,与传统的教师批改作业相比,优势相当明显。另外,针对个别程度较好,练习完成较快的同学可以再发送一批练习让他做,个别程度差的同学,适当发些基础知识练习。这种教学方式,避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良”的现象,体现了个别化教学,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五、促进素质教育开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
传统教育主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直接接触,中间缺少教学手段。教师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教学方式,以一只粉笔、一块黑板进行一言堂教育,教学效果不佳。英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展个性,挖掘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内在潜能,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正好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突破了传统的局限,发展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使教师以新的教学方式面对学习者,师生观念不断更新,并带来教学效益的全面提高。
正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以上优势,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因此现代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倍受青睐。我们要不断研究改进,发挥人的主观努力,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1教材内容枯燥,理论性强
很多中职学校的幼教专业都会开设“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但是很多学生反映书本上的内容过于枯燥,他们很难真正理解。毕竟学生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去把握幼儿的心理,并与教育联系起来。如果教师只顾一味地向学生去灌输这些理念、这些思想,学生根本理解不了,何谈将这些利用应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去。况且书本理论性过强,比如在《学习与幼儿心理》一书中,对“条件刺激”等一系列的词语解释不详细,定义表达含糊不清,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反而会使得很多概念更加难懂。
1.2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
幼儿教育心理学大多考验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但是一般大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多对舞蹈、美术等艺术方面感兴趣,缺乏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书本的内容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对于幼儿心理教育这门课的学习丝毫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是个很不利的因素。
1.3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中职学校幼教专业的教师自身缺乏实际幼儿教育的经验,空有满腹的理论基础,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少考虑到学生实际的专业学习能力。外加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本身就难懂枯燥,学生不会应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懂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经验不足都是目前这门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吸收效果差。
2.提高幼儿心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2.1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多注重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原本枯燥的幼儿心理教育学这门课增加趣味性。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新的元素,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幼儿的思想,比如通过播放ppt,播放小视频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寻找到能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的点。多给学生做一些有关心理学的小测试,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2.2积极参加幼儿教育实践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的要求,更是对于教师的要求。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应多与幼儿打交道,从而充分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一方面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对于幼教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关中职学校可以在暑假开展义务的幼儿支教活动,让每一位幼教专业的学生充分融入到这样的活动中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锻炼自己与孩子交往和相处的能力,无形中对他们自身的专业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多与孩子交流,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恰到好处。
2.3转变思维模式,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了解到,幼儿教学心理学这门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不能只顾生搬硬套,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全方位、多层次地考虑问题,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我们要热爱自己的专业,了解幼教这一专业的就业前景,做好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如今对课程的掌握水平在自己今后的就业中都会体现出来,相信在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必定能对这门课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
3.结语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有的教师偏向技能目标,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为了让幼儿掌握规范的舞蹈动作,教师开展强制性、重复式的枯燥训练,致使学生学得辛苦、无趣。其实,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目标并非单纯地训练幼儿的舞蹈技能,而是促使其体会到舞蹈学习的乐趣,逐步培养与提高幼儿对舞蹈的浓厚兴趣。在创编舞蹈时,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特点,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通过幼儿视角感受各种形象与角色,将故事情节或小品巧妙地融入舞蹈中,使舞蹈教学游戏化,并运用肢体动作灵活展示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使之更具故事性、灵活性与趣味性,提高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参与,自觉、自愿地舞动起来,感受到舞蹈的乐趣,避免了单纯灌输与操练带来的厌烦情绪。如在教学“吸腿跳”的舞蹈动作时,笔者让幼儿把一条腿当成“树”,另一条腿当成“小猴子”,玩“猴子爬树”的游戏,比一比哪位幼儿的“猴子”爬得又快又高,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表现欲。
二、遵循幼儿规律,科学训练,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
幼儿的肌肉、骨骼都十分稚嫩,所以教师应重视幼儿的身心特点,立足启蒙教育视角,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展开科学的训练,增强幼儿的感性认识和学习趣味,培养幼儿的舞蹈感知力,发展幼儿的身体运动技能,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首先,由形象入手。不管是理解能力,还是身体协调性,幼儿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启蒙教育,从身体认知与形象入手,增强幼儿身体感知能力与感性认识。如教师可以借助儿歌的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认识头、腰、肩、腕等身体部位;其次,由日常生活入手。如在教学舞蹈“小鸭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想一想鸭子的嘴是什么形状的,鸭子是怎么走路、吃东西的,然后让幼儿试着模仿鸭子的动作,比一比谁的动作更标准,以提高幼儿观察与辨别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还可以逐步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使他们的舞蹈动作更准确、更熟练、更优美。
三、尊重幼儿差异,鼓励创造,发挥幼儿的舞蹈个性
舞蹈不单只是动作模仿,还是创造性的艺术,需要学生自由发挥、自我表现,进行想象升华。但是,在舞蹈教学中,有的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动性与差异性,采取统一标准,缺乏创造意识与个性,所以导致部分幼儿因动作难度大、性格内向等原因,不敢表现,失去学习兴趣。在启蒙教育视角下,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搭建宽松自由、自主表演的舞台,给幼儿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解放幼儿的头脑与手脚,让幼儿能主动参与舞蹈活动,最大限度地释放幼儿的创新思维与个性潜能,提高他们的舞蹈能力。如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舞蹈材料或道具,营造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的舞蹈激情,然后要求幼儿伴着音乐节奏即兴舞蹈,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一来,幼儿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舞动起来,感受舞蹈的快乐,提高学习舞蹈的信心。如女生可以用“披风”绑头,表演新疆舞;男生可以选择“手环”当“手鼓”,配合女生做“转圈”“踮步”等动作。
四、结语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串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门艺术,而“问题串”则为这一艺术增添了生命活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问题串的教学意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紧扣重难点,精心预设,优化“问题串”设计,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知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问题串教学的概念及其优点
问题串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授课内容,老师将课本知识转化为一个一个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得到反馈,再继续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都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扩展。
问题串教学法的优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师生双方可以互动,不再是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学生通过自己的回答、老师的提问更容易记住所学的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课本的知识,再不用回家死记硬背了。这样一来,使学生不易产生厌学情绪等。由此可见,问题串教学法的优点很多,不管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老师的教学都大有益处,那么,问题串教学法可以随意实施吗?又有什么注意事项呢?让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二、问题串教学的具体做法
1.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
科学地设置问题串,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进行深入地探究,使学生跟随着老师的教学步伐,通过自主思考,寻求到问题的答案,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这样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比如,我在进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夜莺的歌声》一文的教学时,便设置了这样的几个问题串。
第1串:看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内容?在学生说出了各自的想象以及最想知道的内容后,紧接着我再给出另一个问题。
第2串:初读课文,看看你想的和课文中的内容一样吗?课文告诉了你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小夜莺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当学生通过阅读、寻找,有了初步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我再进行引导,最后得出一个大家认可的结论:课文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前苏联的一个小男孩儿,用自己的机智与勇敢和德国侵略者作斗争的故事。小夜莺留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勇敢、机智。
第3串: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中读出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能在课文中画出这些句子吗?请画出来。学生们在我这一串问题的指引下,开始寻找这些句子。比如,表现勇敢的有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表现机智的有: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第4串:通过学习,你能否体会一下作者对小夜莺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读了课文,对小夜莺怀着怎么样的感情?你应该学习小夜莺的什么精神?通过这样一串问题,提升学生的认识,深化对课文的主题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通过“问题串”,引发学生思考并发问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见,提问有多么的重要。老师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传授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问题串引导下,学会思考,学会发问。
3.通过“问题串”,明确学生探究的方向
问题串的设置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以上两种设置的方法外,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大方向的指引。比如,我在进行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端午节》一课的教学时,就是通过问题串: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各地有哪些风俗?你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诗词?除了端午节,你们还知道有哪些重要的节日?知道是哪个民族的吗?通过这样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去寻找、去探究、去总结、去发现。他们知道端午节与屈原有关,还有挂艾叶、香囊以及赛龙舟、包粽子的习俗。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了解到:我国的传统节日除了端午节之外,还有寒食节、中元节、重阳节、腊八节等,除此之外,各民族还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比如回族的肉孜节,宰牲节;朝鲜族的回甲节、回婚节;侗族的花炮节;蒙族的“白节”、祭敖包、那达慕、打鬃节等。
问题串法教学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自然,不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的关键在于老师要教会学生“提问”。只会回答问题是不足够的,重要的是要自己设计问题。学会设计问题,便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思考,学习的深度就会增加,这样,教学效果就得到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内涵,是卓越的学识素养,更是卓越的从教精神;是卓越的专业基础,更是卓越的实践能力。我们提出“尚师德、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以达到国家对卓越幼儿园教师的要求。尚师德:追求高尚师德。师德是从教的基础。良好师德是合格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而高尚师德则是卓越幼儿园教师的首要条件。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虐童”事件时有发生的背景下,强调教师的师德更显紧迫和严峻。由于幼儿园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从信念层面来看,需要有笃实的专业信仰、务实的专业精神、朴实的专业态度;从情感层面来看,需要爱幼儿、爱幼教,对幼儿教育事业有热情、有责任、有理想;从行为层面来看,需要践行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幼儿园教师的培养,首要的任务就是师德教育,不仅要在平时有机渗透师德教育内容,更要通过相关的课程设置将其显性化。厚基础:强调宽厚基础。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从知识深度上看具有启蒙性,而从知识范围上看又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不同于中小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全科与整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提倡围绕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统整性的学习活动,促进幼儿各个领域的发展。显然,幼儿园教育需要的是全科型教师而非分科型教师。这就决定了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具有广而全的特点,不仅要有基本的艺体技能,还要有坚实的专业素养;不仅要有教育理论素养,还要有宽厚的人文科学素养。传统培养模式中那种重艺体技能、轻教育理论素养和人文科学素养的做法不能胜任卓越教师培养的要求。只有做到厚基础,才能厚积薄发、深入浅出。强能力:提升多元能力,重视研究能力。幼儿教育的工作不是看护幼儿,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不仅是会唱歌、跳舞、讲故事。幼儿教育的对象处在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发展水平、学习特点与其后的小学、中学阶段有明显的差别。这决定了幼儿园教育更需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一切教育工作均需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因此,幼儿园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就是了解幼儿、教育幼儿的能力。首先,幼儿园教师需要有研究能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通过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研究有效支持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方法、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将自身的教育实践真正建立在研究证据的基础上。其次,幼儿园教师需要有教育教学能力,成为有实践智慧的教师。要能将理论、观念、研究证据转化为实践操作策略,从教育实际出发,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实施班级管理,沟通家园关系。第三,幼儿园教师还需要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教师。不仅要能实践,还能对实践进行反思;不仅关注自身的实践,还能与同行进行合作与交流。在反思和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经验,实现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重融合:注重多维融合。幼儿教育是关系到个体和人类未来的实践,哲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乃至脑科学等各个学科的发展都有可能对幼儿教育产生深刻影响。当代中国处在社会文化急剧转型的时期,中西文化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各种教育理论和观点百花齐放,这些对幼儿园教师素质以及幼儿园教师培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重融合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使未来教师具有多方面的知识素养基础,更要具有融合和开放的态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多学科的融合。在教师培养中体现多学科的融通与互渗,帮助学生将多学科的视野融会贯通,并将其转化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力。其次是中西视野的融合。既要向学生介绍国际研究前沿的新理论、新进展,也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本土的幼儿教育家和幼儿教育思想,在贯通中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解。第三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既要让学生接触与了解理论的多样性,更要让学生体会与认识到实践的复杂性和生动性,避免纸上谈兵。
二、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具体目标
根据“尚师德、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同时秉承儿童教育家、南京师大学前教育系第一任系主任陈鹤琴先生开创的研究精神和实践精神,本专业设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素养全面、学识宽广、有持续发展潜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幼儿园教师。既是有理想、有信念、有理论,也是基础实、善实践、留得住、干得好、能引领的研究型幼儿园教师。以“研究性”和“实践性”为核心,构建了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目标体系。
(一)具有高尚师德
研究儿童、了解幼教是师德培养的起点。通过参与幼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学生应能:
1.热爱儿童,对儿童和幼教抱有研究的精神和态度;
2.热爱并享受幼儿教育工作,愿意终身从事幼儿教育事业;
3.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
(二)具有全面的艺术、人文和科学素养,并能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工作中
艺术、人文和科学素养作为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养,既是一种个人素质,也是教育实践的保证。学生应能:
1.具备基本的美术、音乐、钢琴、舞蹈等艺术能力和素养,并运用于幼儿园艺术教育实践中;
2.具备全面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兴趣广泛,知识面广。
(三)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专业素养,以及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教育学科基础知识是学生专业素养的基础。它既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教育理论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是学生从事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撑。学生应能:
1.掌握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
2.具备初步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理论兴趣;
.具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组织和评价能力,胜任幼儿园各项教育工作。
(四)具有基本的幼儿教育研究素养,以及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能力
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既为学生进一步从事学术性学习打下必要基础,也是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必备的能力。学生应能:
1.初步掌握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独立开展毕业论文研究;
2.初步形成对幼儿教育实践问题的敏感性,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专业品牌打造综合措施
1.把专业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培养爱幼儿、爱幼教、具有“鹤琴式”研究精神的卓越幼教人
通过《专业入门指导》《陈鹤琴与中国幼教》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南师幼教的历史与传统,了解幼儿教育对人生发展的意义,了解中国幼教对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学生从接到录取通知书开始,第一个任务就是阅读陈鹤琴先生的著作。要用老一代南师幼教人的专业、敬业、乐业、创业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幼教专业的热情。通过我系教师的言传身教,把老师们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对研究的执着传递给学生。我系拥有江苏省“巾帼文明岗”、江苏省优秀党支部等称号,是一支凝聚力强的队伍。要通过师生互动的活动,积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通过丰富的实践类课程,让学生广泛接触幼儿、接触幼教,在实践中体验到与幼儿相处、从事幼教工作的快乐。
2.以宽厚的知识素养为基础,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教师
在课程设置上,通过公共课程、博雅课程、艺术课程等基础素养类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的政治观念、信息技术素养、人文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等,增强学生发展的后劲。利用现有的院级“学业发展中心”,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学业中心可供学生扩展知识提升能力的途径包括:
(1)学涯室:设有学业设计室、职业探究室、舒心交流室和树德工作室等不同的工作室。
(2)技能坊:主要设计了书法技能、演讲与朗诵技能、舞蹈技能、信息化技能、手工坊等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活动,每个学生可以参与多个工作坊。
(3)实践园:组织各类社会性调研活动,分层次的实践训练项目,跨专业专题训练项目,面向各类教育机构的社会性学习活动。
(4)学术苑:组织各领域专家主讲的教苑讲坛,以学生自己为主的教苑沙龙,开办学生自己的杂志《教育家》。此外,各类学生社团,组织读书会、理论沙龙、工作坊,拓宽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对于具有学术潜能和进一步深造需求的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科拓展课程,使其接触学术研究的前沿。
3.提升学生的多元能力,培养以研究能力为核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研究型教师
关键词: 大学文科 有效教学 教学投入
大学文科教学是高等教育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需要,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然而,当前由于自身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课下交流、重知识传授轻学法指导等问题致使大学文科教学处于低效状态。学生学习专业课积极性不高,只重视专业考核通过率,学业成绩低,认知变化不大,能力和素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遑论学以致用,学习收获增值了。因此,面对这一困境,如何以积极有效的教学投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业成绩,帮助学生学习收获增值,最终提高大学文科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大学文科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文科教学为何必须“有效”
自从产生了教育,人们就不断追问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是教学本质的基本要义之一。大学文科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关注教师教学质量的管理和提升,更要关注这种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及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对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触动学生心灵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的教学,才是促进学生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教学。大学文科教学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使命决定了其“有效”的属性。
(一)大学文科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教学过程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是有效果的教学,是有效益的教学,是有效率的教学[1]。大学文科有效教学是遵循大学文科教学规律,追求大学文科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从不同侧面描述了大学文科教学的目标和追求,共同构成了大学文科教学“有效”性这一基本属性。“有效果”旨在表明大学文科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身心影响起到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业成就和认知变化方面;“有效益”则追求大学文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从学生是否学会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与程度及学习收获是否增值等方面评判;“有效率”则意味着大学文科教学并不是投入越多越好,“投入”或者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是衡量有效教学的有力标准,而是追求在一定的投入下,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发展状况。
(二)大学文科人才培养的使命需要“有效教学”。
“有效”是人类教学追求的目标,但凡教学皆追求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自从有了教学活动,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有效教学的追求。遗憾的是,即便“大学文科教学”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但通常情况下,当人们提及“教学”时主要从教师角度通览教学准备情况、教学手段、方法、教学进程、教学熟练程度等方面,而往往忽略学生“学”的方法、进度和内化吸收,进而忽视了教学的效益、效率和效果。如此就很难完成为国家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使命。
“有效”被诠释为教学活动的结果[2],也就是学生的认知产生变化、学习能力和素质有所发展和进步。“有效教学”更注重从学生“学”的方面入手分析其学习的效率、效益和效果。如果说“教学”侧重于教学活动整体存在的“形”的话,那么“有效教学”则追求教学活动之后对于学生所产生的“意”。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大学文科完成教学使命,提高文科生素质,促进学生认知变化等都离不开“有效教学”。
(三)大学文科教学的困境呼唤“有效教学”。
有研究表明,大学课堂作为大学生较佳的学习空间,其地位与作用正日渐式微[3]。大学文科教学陷入质量不高、教学乏力的困窘境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业成就较低,不仅没有引起相应的认知变化,而且没有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思维不在场甚至身体不在场的课堂必然影响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论体系的系统学习)。其次,学生文科知识学习的态度不端正,仅以背诵、记忆所学知识点应对考试为学习目标,很难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难以学以致用,将学习收获增值。再次,教学投入与学习收获难成比例。教师备课、熟悉教材和学生的比例较大,却没有实现既定目标。面对这一困境,大学文科呼唤“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研究必须从理论走向实践才有可能使大学文科教学真正走出低效甚或无效的困境。大学课堂教学日臻“有效”理应成为大学工作的重心。
二、大学文科“有效教学”的意义
大学文科教学需要“有效”,呼唤“有效”,“有效教学”走进大学文科教学不仅可以令人重新审视教要素,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既定目标,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目前文科教学乏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一)引发思考,重新审视教学。
大学文科有效教学进入人们的视野,可以引发教师思考、反思和警醒,帮助教师在“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中合理定位自身角色。当教育学者们追随教育发展,合理批判忽视学生需求、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育时,却让一些人错误领会了一些这样的信息: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尤其是已经成年的大学生,教师教学结束就实现教学目标,不能替代学生学习,至于学得怎样,不在教学考虑之列。在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助推下,加之大学文科学习考核以识记为主,这类想法有了实现的可能。大学文科有效教学力求“有效”,关注学生发展,恰恰有助于纠正这种错误认识,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正名。全面理解大学文科有效教学,追求学生学习后的效果和效率就有必要重新审视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教学结束教师的使命远远没有结束,教师必然要关注学生学习进程和理解状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有益引导者,这便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吸引学生到课堂听课,更要为学生认知变化、内化吸收添能加油。虽然学习的本质要以学生为主体发生,但是学校和教师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文科教育困境面前要积极应对。在学习论研究基础上,以积极有效的教学投入,促进学生提升学业成就。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成功成才加油。
大学文科有效教学将焦点锁定在教学活动发生之后的学生发展变化上,这必然会提高高校和教师对学生的重视程度和关注程度,要求教师不仅关心教案、课件、素材和教学目标等因素,更关照学生课堂表现、后续学习和理解程度,确保学生认知变化和知识增值。这一转变一旦完成,学生的发展进步将成为大学文科教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将会从两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以学生为工作重心,会传递教师的殷切期待,期待效应的奇妙作用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学生为工作重心,教师自然而然地会增加对学生的各种投入,增加学生学习动机激发途径的探索。而“事实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是保证学生学习投入的上策”[4],学生的认真投入是其深入学习、内化吸收的前提。大学文科有效教学引入所带来的以上转变都有益于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在教师引导下对学习不断投入,最终促进他们成功成才。
(三)改变大学文科教学困境。
大学文科有效教学不仅能促使高校和教师思考、定位,审视教育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意义还在于通过各方面努力改变当前大学文科教学的困窘境地。因为有效教学是促成高质量教学的基本保障,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以有效教学为前提,只有实施有效教学,才能解决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切实提高大学文科教学质量。大学文科教学所面临的困窘之境呼唤有效教学,将有效教学理论应用到大学文科教学中,既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摒弃,又是引领当前大学文科教学走出困境的有益探索。
三、大学文科有效教学实践探索
(一)教学内容:整合更新。
大学文科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大学生积极参与并能动地思考,而对所学课程是否感兴趣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的高低。目前,一方面,在网络高度普及的现代校园,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日益便捷,另一方面,大学文科的课堂知识还停留在五年前、十年前甚至更早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用很短的时间获取所学知识,必然对课堂教学丧失兴趣,进而游离于课堂之外。要改变这一现状,有必要在遵循大学教学内容更新的规律下,及时调整大学文科教学内容,去繁就简,重组重构,保证科学性和逻辑性的基础上,凸显知识的更新进程,站在学科的前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大学生思考和创新。只有如此,大学文科教学才可能是有效的,才可能为国家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二)教学方式:灵活有效。
有效教学效果的达成还依赖于有效教学方法的实施。提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研究者多会想到基础教育,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相较而言,基础教育更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摸索和思考,高校则更注重科研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大学文科生的学习积极性偏低,能动性不强,急需激发和培养,加之他们期望老师“能根据自身和学生实际,进行教学方法变革的尝试”[5],所以大学文科课堂需要更加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设置新颖的导入,引起学生注意,为学生持续不断地关注教学内容埋下主线;设置反馈思考环节,设法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尽可能当堂了解,当堂反馈,及时引导学生思考;有效借助网络,保证学生全员参与等。无论哪种方式,只要能促进学生认知发生变化,学识得到增值,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就是有效的;反之,就是无效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加以调整。
(三)教学组织形式:适当放权。
一般高校文科课堂教学多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一位教师,四五十位学生,秧田式的座位排列加固定的教学内容。教师被要求按照既定的教学大纲和知识点囿于固定场所授课,改变课堂教学的权限较少。尤其是年轻教师疲于应对各类检查,没有权限更没有时间进行课堂改革的探索。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积极性的激发,而且大大影响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追求。大学文科有效教学势必要求对教师予以适当放权,给予教师一定的权利改变和组织课堂,在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允许教师根据教学具体内容安排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甚至走出校园,让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评价:视角多元。
追求大学文科教学的有效性势必要求高校改变以往重科研轻教学式的教师评价,同时也要求改变以教师和教学为主忽视学生学业成就式的教学评价。有效教学追求“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每个层次都离不开学生自身的成长,高校教师评价必须围绕其为学生学业成就增值所作贡献开展,教学评价不能仅局限于课件制作、大纲修订和教案编写等内容,应以促进学生成长为导向。大学文科有效教学的评价应该多元化:既有教师层面的考评,又纳入学生层面的考评,既有既定教学材料准备的考核,又考虑学生学习效果,考核不应离开学生当前学业状况和后续学习潜能的评价。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有效教学虽然追求大学文科教学“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追求学生知识增值和身心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及教师作用,只是转变了教师角色而已,极端以教师为主和极端以学生为主都是有效教学所反对的。
此外,在有效教学中,并不是教师投入得越多越好,而是讲求教学的效果、效益和效率,有效教学理论不应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借口。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有效教学涵义初探[J].现代大学教育,2004(5).
[2]冯丰.“有效教学”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19).
[3]韦永琼.大学课堂教学困境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
[4]李焕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与行动[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3).
虽然教师从传统教学中的“主角”变为了现在的“配角”,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配角的引导作用还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促进师生之间的活动和心灵的沟通,与学生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建立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让语文教学课堂更加具有生命力,从而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提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怀有活动的课堂、活跃的课堂、融洽的课堂以及丰富的个性的课堂教学理念,并且在这个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设计和实施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推动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把握课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转交给学生,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在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知识的探索、学习环节中,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来获取新的语文知识,丰富自己的语文基础,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而学生能否自愿参与到学习环节中完全由自己对语文的喜爱程度来决定。也就是说,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学生能否参与其中,能否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否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为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成为了语文教师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果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十分积极和主动,便会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在整个课堂中都保持一种高涨的情绪,神经处于十分兴奋和紧张的状态。这样学生在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学习,才能够使自己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到极点,从而确保语文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文章时,我预先在教室中精心设计了一些丰富多样小动物的脚印图案,有的标有小动物的名字或小动物的画像,有的就没有。在课程一开始,我播放了一些小动物在雪地里奔跑的场景,把学生带进十分愉悦和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我问学生说:“小动物们在雪地里玩得快乐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大声说:“快乐!”我说:“雪地给小动物们带来了快乐,那么小动物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又给雪地留下了什么呢?”此时学生都被我的问题牵引住了,进入了沉思阶段。这时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播放的画面,从中寻找到小动物们留下的事物的特点。这样学生就会比较认真地走进文章学习的主题中,更加专注地来探索和学习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这样教师就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语文课堂的活力和生机。
二、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小学生都有十分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十分愿意在同学和教师面前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而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尽量把课堂这个大的舞台转交给学生,教师组织、引导和帮助学生表现得更好、更完美。”而且还特别强调:“语文课堂只有拥有了学生积极的参与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高效的课堂,只有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活动起来,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才能称得上一节成功的课堂。”为此在我们组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在课堂上手、脑、口等共同使用,积极地参与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表演,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特长。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表演一些课本剧,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完美地演绎出文章中描述的情境;或针对不同的意见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利用这样丰富多彩的、形式各异的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让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会在语文课堂中表现得更加自如,让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发挥到极致,并且会让学生提高参与的积极性,让整个语文课堂更加具有活力。
三、不断激励学生,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的效果要比批评好。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用称赞的眼光和语言来对待学生,给学生营造更加完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勇气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便会很清晰地弄清楚学生的思想活动,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走进文章描述的情境中,体验文章表达的情感,让学生顺其自然地接受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丰富自己的情感态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堂能够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为此教师就要开动自己的脑筋,设计通过各种方式来鼓舞学生大胆地参与和表达自己的意见,提高学生学习“主人翁”的意识。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勇敢地交流、讨论和质疑,让课堂学习的氛围再升一个台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地养成独立思考和学习习惯,逐渐喜欢上自己探索知识的课堂,逐渐对语文课堂活动产生兴趣,逐渐加深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并和教师一起把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活力四射,更加活跃有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整合;优势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46-01
一、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使得语文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重要作用。在同样的时间内,大地提高了语文教与学的效率,有利于学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综合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二、新的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彰显生机。
学生的学习质量,是衡量教师工作优劣的一把尺子。教师为了显示自身的价值,都在不遗余力的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各显神通。他们普遍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他们将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单一感官刺激为多重感官刺机,变单方面进步为多方面进步,变单一媒体为多媒体,变孤立研究为合作研究,变信息传递为信息交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探究的、基于问题的学习,变基于事实和知识的学习为批评性思考并根据信息决策。这种教学环境的转变使课堂变得多彩生动,使学生的学习富于激情。这样的学习情境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而又乐于学习呢?
三、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传统的教学,教师是一切的主宰,学生只能无奈而被动的参与教学过程。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维护。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个局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实际。这样,才能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使学生平等地共享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础、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和发展目标,在开放式的学习空间里创造自主的学习天地。
扬振宁指出:“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一个美国心理学家提出导致失败的九大要素之首的便是不善于与人团结合作。因此,合作的重要性在当今以致于今后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了平台。使学生交流、师生交流,显示出多向性、丰富性、快捷性和交互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打下了初步的良好的基础。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欢迎,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意味着语文教学的一种革命,一次挑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变。
摘 要: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和主动学习意识。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有效实施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课堂提问;语文教学;实施策略;自主思考;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92-01
众所周知,语文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学生学好语文十分重要,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问题分析能力的前提条件。因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广大语文教师都很重视的问题。研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深受教师的喜爱,因为提问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和主动学习意识。研究课堂提问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提问策略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策略,通过课堂提问,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进行较好的互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精神集中地认真听讲。因而,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能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理解问题的含义,并通过组织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这一系列思维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第二,能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而言,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尤为重要,不论思考或者回答得对错,只要具有主动思考和学习的意识,就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习能力。第三,能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提问能够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
二、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
(1)要保C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通过课堂提问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手段。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分心,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办法加以解决。为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势必会自觉提高注意力,认真听教师所讲的内容。有效的课堂提问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保证自己的提问具有有效性。要保证提问具有有效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掌握提问的时机。在提问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与状态进行有效提问,把握提问的时机,保证提问的有效性。第二,要保证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切合。教师所提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切合,是保证提问有效性的关键,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有效途径。
(2)选择恰当的问题进行提问。课堂提问的关键在于问题的选择,因而,选择恰当的问题十分重要,是保证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选择恰当的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问题的难度要适中,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问题太难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问题太简单则无法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很轻易地回答出问题,就会对课堂教学不够重视,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第二,问题不仅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还要贴近课文内容,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教师要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与语文知识相关的内容。以学习《游山西村》为例,这是一首古诗,其中的一些字词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有时很难产生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在提问时,要选择一些恰当的问题。很多知识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提问时需要进行一定的筛选。例如,可以选择课文朗读、课文字词翻译等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选择恰当的人选进行提问。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需要选择恰当的学生来提问,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等进行提问,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因此,选择恰当的人选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十分重要。选择恰当的人选进行提问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学生的性格不同,一些学生较为开朗活跃,一些学生较为内向害羞,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进行提问。对于内向害羞的学生,需要问一些开放性问题,问题的答案没有对错,以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开朗活跃的学生,可以选择各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不同,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情况,恰当选择难度适中的问题,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促使学生勤思考、勤动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考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的课堂提问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被动学习、思维固化等问题,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各方面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简介:郑少艺(1970-),女,广东汕头人,小学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