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贸易摩擦论文

时间:2023-03-21 17:04:07

导语:在贸易摩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贸易摩擦论文

第1篇

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在技术层面来说,贸易摩擦主要有以下几种: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包括反倾销、反补贴、配额、许可证制度和技术壁垒等。

总得来说,贸易摩擦的发生由于两方面原因导致:(1)外部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的到来,货物,资金,人力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这就对各国的贸易制度和规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些要求不可能很快实现,随着双方贸易关系的日益密切,双方贸易摩擦不可避免。(2)内部原因:我国自身的贸易中也存在诱发贸易摩擦的原因。我国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相似,国内企业的无序竞争导致大量项目重复,产品存在很大雷同。国内企业对发展中国家提起的贸易摩擦的应诉积极性不高。

二、发展中国家与我国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分析

1.发展中国家对华贸易摩擦的现状。综合1980年~2005年期间的世界对华的贸易摩擦数据时,可以分析得出:上个世纪的80年代,对华提起反倾销指控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等。而到了9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入到对华反倾销的行列中,如印度,土耳其,巴西,希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世界各国对华反倾销案件剧增,短短三年就有151件,发展中国家发起了99件,占到65.6%,发展中国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已经远远多于西方发达国家,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摩擦呈现出以下的一些特征:贸易摩擦程度较浅,在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发生的贸易摩擦中,贸易摩擦形式比较单一,常常表现为“反倾销”;涉及的领域主要是集中在纺织,化工产品,金属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贸易摩擦涉及中国的案件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执行反倾销的力度大,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的反倾销执行率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而在反倾销税率上,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常采用敌视性的超高反倾销税率,带有明显的恶意性。

2.贸易摩擦特征分析。(1)发展中国家执行反倾销的力度大的原因。一方面我国的政府和企业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欧美市场,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反倾销诉讼案件不太重视,造成了这些国家得寸进尺,另一方面是由于发展中国家法制不太完备,反倾销法律和诉讼程序透明度低,行政机关拥有过多的影响力,中国企业在信息极不充分的情况下不知道如何应战。(2)涉及领域不广的内在原因。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均GDP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导致了其居民的消费购买力较弱,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不透明,政治环境不太稳定等各种原因,影响了企业间进行贸易来往的想法。到目前为止,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量在我国整个对外贸易的份额中所占的比例不到20%,决定了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领域不会很广。

3.涉及中国的贸易摩擦案件越来越多的原因。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公司纷纷把注意力投向亚、非、拉等第三世界。这就造成了中国大量“价廉物美”的产品的大量的涌入,给当地的相关行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且从宏观来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法制并不健全,保护主义思想在其国内也比较盛行,从而导致我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摩擦越来越频繁,各种贸易摩擦屡见不鲜。

三、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策略

第2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摩擦的现状、主要特征、贸易摩擦爆发的原因及影响,针对目前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的趋势,关于如何解决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摩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对策

一、贸易摩擦概述

“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在技术层面来说,贸易摩擦主要有以下几种: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包括反倾销、反补贴、配额、许可证制度和技术壁垒等。

总得来说,贸易摩擦的发生由于两方面原因导致:(1)外部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的到来,货物,资金,人力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这就对各国的贸易制度和规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些要求不可能很快实现,随着双方贸易关系的日益密切,双方贸易摩擦不可避免。(2)内部原因:我国自身的贸易中也存在诱发贸易摩擦的原因。我国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相似,国内企业的无序竞争导致大量项目重复,产品存在很大雷同。国内企业对发展中国家提起的贸易摩擦的应诉积极性不高。

二、发展中国家与我国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分析

1.发展中国家对华贸易摩擦的现状。综合1980年~2005年期间的世界对华的贸易摩擦数据时,可以分析得出:上个世纪的80年代,对华提起反倾销指控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等。而到了9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入到对华反倾销的行列中,如印度,土耳其,巴西,希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世界各国对华反倾销案件剧增,短短三年就有151件,发展中国家发起了99件,占到65.6%,发展中国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已经远远多于西方发达国家,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摩擦呈现出以下的一些特征:贸易摩擦程度较浅,在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发生的贸易摩擦中,贸易摩擦形式比较单一,常常表现为“反倾销”;涉及的领域主要是集中在纺织,化工产品,金属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贸易摩擦涉及中国的案件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执行反倾销的力度大,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的反倾销执行率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而在反倾销税率上,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常采用敌视性的超高反倾销税率,带有明显的恶意性。

2.贸易摩擦特征分析。(1)发展中国家执行反倾销的力度大的原因。一方面我国的政府和企业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欧美市场,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反倾销诉讼案件不太重视,造成了这些国家得寸进尺,另一方面是由于发展中国家法制不太完备,反倾销法律和诉讼程序透明度低,行政机关拥有过多的影响力,中国企业在信息极不充分的情况下不知道如何应战。(2)涉及领域不广的内在原因。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均GDP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导致了其居民的消费购买力较弱,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不透明,政治环境不太稳定等各种原因,影响了企业间进行贸易来往的想法。到目前为止,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量在我国整个对外贸易的份额中所占的比例不到20%,决定了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领域不会很广。

3.涉及中国的贸易摩擦案件越来越多的原因。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公司纷纷把注意力投向亚、非、拉等第三世界。这就造成了中国大量“价廉物美”的产品的大量的涌入,给当地的相关行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且从宏观来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法制并不健全,保护主义思想在其国内也比较盛行,从而导致我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摩擦越来越频繁,各种贸易摩擦屡见不鲜。

三、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策略

第3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摩擦;非市场经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产业结构;内需;政府职能

一、贸易摩擦的概念

贸易摩擦是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摩擦。它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了另一国的产业。

二、中美国际贸易摩擦形成的原因

当前我国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贸易摩擦是各种政治、经济错综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外部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因素,也有内需不足等内部经济结构和体制因素。

1.中美产生贸易摩擦的外部原因

(1)美国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采取歧视性贸易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市场经济体制也已基本形成并逐渐趋于完善,然而仍有许多国家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虽已加入世贸组织,但根据中美达成的协议,中国入世十年内美国仍可以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根据世贸组织的《反侵销协议》,对于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的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时,可以不用其国内价格进行比较,而用“替代国”类似产品的国内价格来比较,这就意味着中国产品将失去相对优势(相对于国内廉价的资源优势),因而将无法与其他国家产品竞争。美国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和经济霸权地位,将会遏制中国经济的发展,美国为维护其本国相关产业利益,将对世界贸易组织的这一反倾销条款进行滥用。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中美贸易摩擦。

(2)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回流

随着我国贸易规模扩大和在国际经济政治事务中的影响力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一些国家对中国的防范疑虑加重,国际上出现了形形的“中国”。从最早的“军事”、“安全”到现在的“能源”,所有这些论调都为外国对我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舆论支持,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贸易摩擦案件的增多。

2.中国经济自身的不足,是导致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

不可否认,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然而国内经济发展却是不平衡的,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这些自身的缺陷成为了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阻碍,也成为了中国与美国等国家产生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

(1)中美进出口商品结构特点

根据大卫里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两国进行国际贸易的原因在于生产某种产品具有相对优势。我国劳动力充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优势。这就决定了中国出口的产品基本上是资源性产品、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而这些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附加值低,此类产品大量出口给美国产生巨大冲击。美国为维护本国利益,必然设置种种贸易壁垒,引发贸易国之间的摩擦。

(2)内需不足拖累了进口增长,扩大了贸易顺差

内需不足使得国内企业产生了过剩生产力,增加了出口的压力。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和储蓄习惯影响,外加中国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使得大众的消费潜能没能很好的发挥出来。而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我国出口就形成了巨大压力,导致了中国出口的迅猛增大。而由于内需的不足,进口增长明显滞后,使得中国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不可避免的会发生高频率的贸易摩擦。

(3)中国企业自身和政府的一些不当做法

在中国,许多企业存在着“薄利多销”的传统理念,外加我国长期对外贸企业进行的出口补贴,使得不少企业为了扩大国外市场,对产品定价过低。企业习惯于利用价格战术一窝蜂地降价。相互的竞价不但使得获利空间下降,而且还容易使得国外将其销售行为视为反倾销,这便助长了国外的反倾销势头,产生更多的贸易摩擦。而我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时更多则是放弃应诉。

三、为缓解中美贸易摩擦所采取的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

中美贸易摩擦案件中所涉及的产业基本上是那些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其替代性非常强,其低价值决定的低价格容易被认为是倾销。因此,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竞争为动力,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等措施,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工业各部门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2.扩大国内需求,降低我国对外贸出口的依存度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扩大社会保障的受益范围。其中关键是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机制,使得人们不必过于担心由于未来的某个突发事件而使自己陷入经济困境,减少人们的因预防而持有的货币数量,减少储蓄提高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增加其当前消费。其次,应当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范围。最后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通畅的融资多元化渠道。

第4篇

[论文关键词]中欧;贸易摩擦;对策

中欧自从1975年正式建交以来双方贸易发展迅速,近几年来中欧之间的贸易额更是屡创历史新高,欧盟已经连续三年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然而中国入世不到三个月,便与欧盟发生了动物源性食品的贸易摩擦。随着中欧贸易摩擦愈来愈激烈,欧盟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立案也越来越频繁,这一现状为中欧贸易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阴履,设置了阻滞,损害了双方的利益,给中欧双方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中欧双方学者的高度重视。除此之外,中国的劳动力优势进一步得到了释放,再加上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全部取消,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激增,中欧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

一、中欧贸易及贸易摩擦概述

(一)中欧贸易额

自从1975年5月中国与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迄今已30多年了。30年来,本着友好、合作、互利的精神,双方在贸易、投资、技术和资金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2173.1亿美元,是2000年的3.15倍,“十五”期间年均增速超过25%,约是建交初期的100倍,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据统计,2012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同比增长5倍多。

(二)中欧贸易结构

自从中国一欧盟开展贸易以来,双方都充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广泛、深入开展经贸合作,合理配置市场和资源,优势互补,带来了贸易扩大、投资收益、技术进步、就业增加和经济繁荣,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赢”。虽然中欧间贸易实现了双方的互补,但是中欧间贸易结构还是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中国主要靠输出劳动密集型产品,初级产品,多数没有自己的品牌,这些也导致了中欧间大量贸易摩擦的存在。

(三)中欧贸易摩擦特点

1.贸易摩擦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

劳动密集型产品、原料或半制成品,是中国劳动力廉价、资源丰富的竞争优势所在,也是欧盟与我国发生贸易摩擦的主要产品领域。近年来,欧盟利用反倾销和进口管理对我出口产品进行限制,在欧盟对我国的反倾销名单上,除某些传统商品外,又列入彩色电视机、聚脂纱、录像带、电脑磁盘、自行车等机电、轻工纺织产品,钢铁和矿石产品也列入其中。

2.贸易摩擦的案件数量越来越多

据世贸组织统计,从1995年至2005年,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在世贸组织成员发起的反倾销案件中,约六分之一针对中国。欧盟是对华反倾销案最多的发起国之一。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欧盟不断要求我国增加进口,并对我国出口产品设置各种限制。近年来,欧盟已成为利用贸易壁垒限制我国产品进口最多的地区之一,直接导致了中欧贸易摩擦案件数量越来越多。

3.反倾销制裁措施越来越重

随着中国对欧盟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欧盟对中国出口的反倾销制裁也越来越严厉。近几年来,不只是在彩电行业,包括汽车,纺织品等众多行业,欧盟对华征收的反倾销税率都是极其高的。2011年5月,总部位于佛山的蒙娜丽莎陶瓷公司表示,欧盟此次对华瓷砖实行反倾销调查的诱因,是中国内地向欧盟出口的陶瓷砖,价格长期低于欧盟瓷砖生产商的出厂价。除此之外,大部分案例欧盟对华的反倾销诉讼已经立案调查,并且中方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一定的惩罚。

二、中欧贸易摩擦影响

(一)对欧盟的影响

1.消费者的利益减少

欧盟的消费者得到的最大实惠,大量来自中国的消费品价廉质优,欧盟消费者剩余增加,这大大缩减了欧盟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用品开支。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欧盟从中国进口了1966.2亿美元的商品。

2.进口商利润空间减小

欧盟进口商和零售商享受切实利益,中国消费品的价格优势给销售商带来了可观的利润空间。为此,欧盟的进口商和零售商一直反对欧盟对华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比如在2005年的中欧纺织品贸易纠纷中,欧洲商会联盟(Elifo Commerce)就坚决反对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因为在欧盟纺织品特保措施的影响下,欧洲消费者不仅要面临更高的价格,而且在服装种类的选择余地上也大不如前,小型销售商则极可能面临破产。

3.物价水平不稳定

中欧贸易摩擦有利于欧盟稳定物价、降低通货膨胀率。欧盟从中国进口大量商品,平抑了物价,提高了居民的真实收入水平,带动了高档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这对于主要靠需求拉动的欧盟经济增长来说至关重要。从宏观上看,中国产品降低了欧盟通货膨胀率,支持了欧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欧盟经济的健康增长。

4.就业形势严峻

中欧贸易失衡对欧盟弱势产业和就业的影响复杂,由于生产要素成本高涨、产业竞争力提升较慢,欧盟各国经济增长相对缓慢,就业形势严峻。中欧贸易失衡的加剧,更为欧盟以产业成长和就业面临威胁为借口对中国商品实施进口限制提供了理由。事实上,由于中欧在产品的比较优势上存在较大差异,欧盟的就业问题只能在社会福利政策、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等方面寻求解决的途径,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不仅无助于欧盟劣势产业增加,反而会为已经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二)对我国的影响

第5篇

 

[论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摩擦的现状、主要特征、贸易摩擦爆发的原因及影响,针对目前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的趋势,关于如何解决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摩擦提出一些建议。 

一、贸易摩擦概述 

“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在技术层面来说,贸易摩擦主要有以下几种: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包括反倾销、反补贴、配额、许可证制度和技术壁垒等。 

总得来说,贸易摩擦的发生由于两方面原因导致:(1)外部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的到来,货物,资金,人力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这就对各国的贸易制度和规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些要求不可能很快实现,随着双方贸易关系的日益密切,双方贸易摩擦不可避免。(2)内部原因:我国自身的贸易中也存在诱发贸易摩擦的原因。我国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相似,国内企业的无序竞争导致大量项目重复,产品存在很大雷同。国内企业对发展中国家提起的贸易摩擦起诉的应诉积极性不高。 

二、发展中国家与我国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分析 

1.发展中国家对华贸易摩擦的现状。综合1980年~2005年期间的世界对华的贸易摩擦数据时,可以分析得出:上个世纪的80年代,对华提起反倾销指控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等。而到了9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入到对华反倾销的行列中,如印度,土耳其,巴西,希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世界各国对华反倾销案件剧增,短短三年就有151件,发展中国家发起了99件,占到65.6%,发展中国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已经远远多于西方发达国家,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摩擦呈现出以下的一些特征:贸易摩擦程度较浅,在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发生的贸易摩擦中,贸易摩擦形式比较单一,常常表现为“反倾销”;涉及的领域主要是集中在纺织,化工产品,金属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贸易摩擦涉及中国的案件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执行反倾销的力度大,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的反倾销执行率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而在反倾销税率上,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常采用敌视性的超高反倾销税率,带有明显的恶意性。 

2.贸易摩擦特征分析。(1)发展中国家执行反倾销的力度大的原因。一方面我国的政府和企业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欧美市场,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反倾销诉讼案件不太重视,造成了这些国家得寸进尺,另一方面是由于发展中国家法制不太完备,反倾销法律和诉讼程序透明度低,行政机关拥有过多的影响力,中国企业在信息极不充分的情况下不知道如何应战。(2)涉及领域不广的内在原因。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均gdp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导致了其居民的消费购买力较弱,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不透明,政治环境不太稳定等各种原因,影响了企业间进行贸易来往的想法。到目前为止,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量在我国整个对外贸易的份额中所占的比例不到20%,决定了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领域不会很广。 

3.涉及中国的贸易摩擦案件越来越多的原因。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公司纷纷把注意力投向亚、非、拉等第三世界。这就造成了中国大量“价廉物美”的产品的大量的涌入,给当地的相关行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且从宏观来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法制并不健全,保护主义思想在其国内也比较盛行,从而导致我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摩擦越来越频繁,各种贸易摩擦屡见不鲜。 

三、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策略 

1.我国政府和行业的应对策略。(1)宣扬“和平崛起”。我国应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的第一步应该是向世界宣传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给很多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重要机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2)调整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商品结构。要注重提高自己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的建设,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努力摒弃低价竞争策略,打造自己的名牌,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并实现差异化的市场策略,增加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结构的互补性。(3)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参加多边贸易谈判。我国政府应该继续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加快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增强集体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在关于贸易摩擦问题的立法和修改问题上,我国更是应该积极参与谈判,使反倾销的规则向更公平的方向发展。 

2.企业自身的应对策略。(1)规范我国企业自身的管理。我国企业应熟练运用国际市场游戏规则、从财务制度、资金分配、人事制度等方面做起规范管理,向国际规则靠拢。(2)积极应诉。面对国外的反倾销调查,特别是法律制度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诉讼,很多企业往往是消极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wto解决争端的机制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只有进行应诉才会有机会争取有利的结果,否则就只能遭受损失。(3)开展国际化经营。在过去的几年,我国的外贸企业遭受着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减少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目光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海外投资。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成本,资源,能源及市场容量方面都是具有比较大的优势的,但是在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方面则落后于我国,我国企业应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开展国际化营销。 

 

参考文献: 

[1]钟秋绮: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特点及对策.经济纵横,2007.(1) 

[2]冉宗荣.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动因及我国的应对之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5.(4) 

[3]何智美:我国屡遭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1) 

第6篇

论文摘要:纺织品服装长期以来都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出口产品之一。随着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及纺织品配额的全部取消,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量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进口国家,频繁的贸易往来使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运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对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进行分析和讨论,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策略。

纺织品服装是我国出口贸易创汇的主要产品。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国,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快速增长,形成巨额的中美贸易顺差,美国政府采取各种贸易壁垒与配额设限等措施来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增长。文中分析了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运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着重讨论了基于合作博弈的前提下,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如何利用合作关系,积极主动地应对贸易摩擦;如何有效制定优化企业发展的战略和措施;提高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一、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及摩擦现状

(一)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现状

基于特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纺织品服装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出口的强势产品。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纺织品出口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出口额不断攀升,短短数年间便从2003年的790亿美元增长至2007年的1771亿美元。200年,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据中国纺织品贸易报告数据显示,2008年1至8月,中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包括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已达l189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9.1%。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国,2006年,美国进口纺织品服装达932.77亿美元;其中,我国20o6年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服装达270.67亿美元,与2005年同比增长20.81%,占美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的比重为29.02%t~3。中国的贸易出口增长对美国本土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形成巨大压力,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和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及进口国,中美两国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不断,成为近年来中美经贸关系中的焦点。

(二)中美纺织服装贸易摩擦原因分析

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原因主要可归纳为经济原因和政治原因两个方面。经济方面由于中国对美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短时间内激增,对于正处在衰落调整期的美国纺织服装产业形成压力。此外,巨大的贸易顺差也是产生中美贸易摩擦的关键经济诱因。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为1141.73亿美元,而主要部分是纺织品与服装的进口,美国认为巨额的顺差背后是美国工人的大量失业。在政治方面,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是引发贸易摩擦加剧的直接诱因。由于美国很多州都存在失业问题,而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高就业率的产业,为了争取更多的选票,竞选者都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态度。此外,墨西哥、印度、东盟、中美洲等发展中国家也同样是对美国出口服装和纺织品的大国,美国政府对来自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实施贸易限制,可以给上述国家带来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换取他们给予的各种回报。

二、中美纺织服装贸易摩擦博弈分析

(一)博弈、囚徒困境

博弈是指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基于直接相互作用的环境条件,各参与人依靠所掌握的信息,选择各自策略(行动),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成本最小化的过程闭。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的不断摩擦过程就是在贸易关系下双方为了实现各自利益的博弈过程。一次性博弈常常导致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典型的非合作博弈的例子,其内容是: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犯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8年。若二人都保持沉默,在警方没有证据指控对方时,则二人同样判监1年。若两人同时认罪作证,则二人同时判监5年闭。解析囚徒困境,可以看到这样的局面,即在两个参与者和一个庄家之间,参与者如何运用属于自己两次机会即合作和沉默。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就个人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低。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即选择坦白。因此,这场博弈中最可能达到的结果,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选择坦白,结果二人同样服刑5年。二人均只追求自己个人利益,而视另一方利益与不顾,这就是“困境”所在。双方利己的选择毫无疑问没有任何合作的可能,当然不可能达到双赢的结果。

早在2003年11月17日美国决定对我国针织布、袍服、胸衣3种纺织品出el设限;2004年又发动12起纺织品特保措施调查,同时继续对针织布、袍服、胸衣3种纺织品出口设限。针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2005年5月30日,中国财政部宣布自2005年6月1日起对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关税进行进一步调整的决定,规定对2005年1月1et开始征收出口关税的148项纺织品中的78项产品停止征收出口关税,原定于2005年6月1el提高或降低出口关税的相关产品同时取消。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的降低出口关税针锋相对,双发的博弈关系走向囚徒困境。

由于中美都期待双方有长期的贸易合作,在双方博弈过程中一方获利并非建立在另一方完全利益损失的基础上,因此激烈的贸易摩擦最终引发了两国关于贸易问题的谈判,在摩擦一博弈一再摩擦一再博弈的过程中走出囚徒困境,走向双方合作的重复博弈的过程,

(二)“合作博弈”实现双赢

所谓合作性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合作博弈采取的是一种合作的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妥协。妥协之所以能够增进妥协双方的利益,是因为合作博弈能够产生一种合作剩余,这种剩余从合作关系和合作方式中产生出来,且以合作关系为条件。因此,妥协必须经过博弈各方的讨价还价,达成共识进行合作,以获得最大的合作剩余闭。由于在合作博弈过程中,任何一个博弈方的不合作行为,都会受到对方的报复或惩罚,而不合作方由于担心引发惩罚行为,就需要积极与博弈方合作,因此合作博弈通过对合作关系的合理利用可达成双方共赢的收益。’

由2005年贸易摩擦引发的中美双方谈判,最终于2005年i1月8et,由中国商务部部长和美国贸易代表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后简称为《备忘录》)。《备忘录》中明确了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产品及出口量等,例如中美双方同意在协议期内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棉制裤子等21个类别产品(包括11个类别服装产品和1o个类别纺织产品)等实施数量管理。《备忘录》的签署为中美两国创造了暂时稳定的贸易环境。然而2007年以来,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社会责任标准和反补贴等贸易壁垒成为美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设限的新手段,国际市场竞争等不利因素使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2008年《备忘录》有效期的结束(2008年12月31et止)、四年一次的美国大选、美国的贸易赤字和经济滑坡等因素进一步引发中美双方的深层贸易摩擦。在整个中美贸易摩擦过程中,我们看到,由于中国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大于美国对于中国的依赖,当双方出现摩擦时,选择让步和牺牲更多的是处于劣势的中国,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和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实力,从被动应战转变到主动出牌,从而在合作博弈中争取更多的利益。

三、建议和策略

(一)政府积极创造贸易环境

首先,中国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激励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从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来看,加快产业升级成为我国纺织产业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整合国内现有资源,完善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是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的重点。其次,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行业自律,避免行业间恶性竞争。

国内一些纺织品企业为抢得订单,向国外客商的报价越压越低,利润空间被压缩到极限。恶性竞争的结果不仅损害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秩序。只有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才能拥有健康的贸易环境。第三,建立贸易预警体系,构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如利用现代高科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国内外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定期编写纺织行业预警报告,通过相关的信息数据库和网站,为国内企业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减少企业由于遭遇贸易壁垒带来的损失。

(二)企业从求“量”转向求“质”

第一,企业应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由于国际贸易市场竞争激烈,中国的生产力成本和产品原材料优势消失,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市场竞争力明显下降。面对贸易摩擦中反倾销、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一系列贸易障碍,中国的企业生存艰难。只有具有自身技术优势,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如江苏某植绒有限公司,注意收集欧美市场的流行趋势和市场动态,保证公司的产品研发和产品种类贴近世界行业的前沿。企业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以产品的多样化和高品质参与市场竞争。第二,企业应注重人才培养,扩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企业需要的不只是生产型的技术人才,市场分析、产品开发、国际贸易以及政策研究等各类专业型人才都应成为企业的生力军。企业应重视人才的储备和培养,重视与高校等专业研究机构的合作,构建创新研发平台。企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及优质的人才队伍,才能使企业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使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真正实现企业从求“量”向求“质”的转变。

(三)拓展多元化的市场空间

第7篇

本届成果奖共评选出获奖作品28篇(部),其中获奖论文17篇,著作11部,一些作品对我国外经贸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届成果奖的评审工作在前四届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首先,在国务院机构调整后,成果奖领导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做了局部调整。请吕福源部长、于广州副部长出任领导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适当增加了计量经济学、法律、海关等领域的专家,并建立了临时评委专家库。其次,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了评审程序,使评审工作更加透明、公平和公正。第三,今年申报的作品数量有所增加,内容涉及更为广泛,其中不少作品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成果奖每年评选一次,第六届成果奖的参赛作品申报工作将于2004年6月开始进行。根据商务部加强内贸、整合外贸、理清外资的职能调整方针,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也将贯彻这种改革思路。第六届成果奖的评审也将扩大研究领域和评审范围,把国内贸易这部分研究成果吸纳进来,让成果奖逐步成为商务领域里的全国性社科类奖项。(肖前)

第五届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入选作品论著奖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

《加工贸易―――工业化的新道路》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隆国强等

《跨国经营理论与战略》

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王林生 范黎波

三等奖:

《跨国公司财务战略管理―――入世后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现实选择》

作者: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 赵月园

《全球化与经济摩擦:日美经济摩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赵瑾

《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江小涓

优秀作品荣誉奖: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论》

作者: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吴林海 吴松毅

《国际贸易法研究》

作者:南京财经大学 沈木珠

《国际竞争法研究―――竞争法实施中的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

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黄勇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郭铁民 王永龙 俞姗

《WTO例外条款解读》

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陈卫东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研究》

作者:安徽财贸学院 冯德连

论文奖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

《WTO绿箱支持政策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赵玉敏 王红霞 林学贵 马宇

《工商行政管理对电子商务秩序的有效监管研究》

作者: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

课题主持人:金明路

《拓展均衡―――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评价与调整》

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华晓红

《中国证券业:现状与WTO的挑战》

作者:中澳政府合作项目课题组

中方课题组组长:赵锡军

三等奖:

《中国外贸三强省贸易模式比较分析》

作者: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张小蒂 李晓钟

《如何应对贸易壁垒和建立我国的贸易保护体系》

作者: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吕博

《促进加工贸易本地配套和研发政策研究》

作者:商务部科技司、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王晖

《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新调整及我国的对策》

作者:杭州商学院经济学院 俞毅

《中日农产品贸易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何秀荣 陈永福

《对外承包工程市场多元化研究》

作者:天津大学管理学院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赵闯 何伯森 吕文学

《论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弹性”》

作者: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 丁剑平 于群

优秀作品荣誉奖: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形势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高志前

《新一轮农业谈判的减让模式和我国的选择》

作者:商务部中澳EFTT合作研究项目课题组

课题主持人:何宇鹏

《中国保险业应对入世开放政策研究》

作者:商务部中澳合作研究项目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刘玮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思路与政策建议》

作者: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赵伟

《多边投资框架与我国对策研究》

作者:中澳合作研究项目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葛顺奇

第8篇

论文摘要:现阶段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主体已经从发达国家转变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主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频繁使用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征服反倾销税。尽管现阶段我国与发展中国家产生贸易摩擦事件的教量和金额还小于发达国家,但从长远看,战略影响要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因此,中国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把战略重点从数量价格竞争转移到质量效益竞争的轨道上来。

一、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现实状况

当前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频繁使用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据《国际商报》报道,截至 2006年6月,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反倾销立案比例,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 3%快速上升到目前的40%,而发达国家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数量比例则从 20世纪8O年代的 97%降低到目前的60%。从1979年到2005年6月,其他国家对中国共启动了713起反倾销案件,位列前10位的发起国(地区)就占了604起,其中发展中国家共发起了292起,占到了604起的 48.3%。这些国家分别是印度f86起)、墨西哥(52起)、土耳其(45起)、南非(44起)、阿根廷(42起)和巴西(23起)。

2005年,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仍然比较严重。全年共有 18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 63起。涉案金额 21亿美元。其中,发展中国家对中国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全年的数量就达到了37起,约占调查总数的 60%。

二、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影响

(1)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措施过于严厉.沉重打击中国相关出口地区和产业的发展。在 1996年至 2004年间.埃及对中国生产的 11种商品征收反倾销关税,其中对 6种产品的反倾销关税是100%至 300%。墨西哥对中国产品征收的反倾销关税更高。2004-2005年,墨西哥对来自中国的26种商品征收了反倾销税,其中有19种产品的反倾销税是105%-533%,对中国产的鞋类产品曾经有过高达 1105%反倾销税率。发展中国家对我国产品征收的奇高的反倾销关税,严重影响了我国相关出口地区和产业的发展。以印度对我国绸缎实施反倾销为例.2005年,四川这一丝绸出口第一大省对印度的丝绸出口下降了25%,出口金额下降50%,对四川丝绸业打击沉重。

(2)贸易转移效应失灵,中国可能要丢失一部分国际市场。一般来说 ,由于中国出口商品和欧美等发达国家互补性较强,所以一直以来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出口依存度都比较高。但是随着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升级,中国将从这些地区丧失大部分的市场,这时候中国需要把大部分市场转移到亚非等发展中国家。但由于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 ,亚非市场和欧美市场具有很强的关联。中国很多产品在欧美市场遭受反倾销后,如果在亚非地区再次遭受反倾销措施 ,那就意味 中国可能面临全球市场的丢失。

(3)容易引发反倾销效应。表现为一是如果一个国家对中国的某种商品实施反倾销,那么将会引发其他国家相应的采取对同一产品的反倾销措施。比如 1997年,南非对华自行车实行反倾销后 ,欧盟 、加拿大、阿根廷、美国、波兰、马来西亚也相继分别于 1991年 、1992年 、1994年、1995年 、1997年和 2002年对华 自行车实行反倾销。二是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一种产品采取了反倾销措施,那么也会引发这个国家对中国其他相关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比如,至 2004年底,南非共对中国发起 31起反倾销调查,涉及轻工、土畜产、医保、纺织、五矿等各类产品其中大部分都征收了高额反倾销税,迫使我国多种产品退出南非市场。

(4)导致中国国内的就业压力增加。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争端涉案金额不是很大,但其对特定行业的就业影响深刻。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品大多为附加值不高的制造业产品,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很多是一些城镇下岗职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而这些人员正是中国的隐性失业大军。

(5)有可能导致中国在发达国家市场的份额下降。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争夺发达国家市场的贸易摩擦加剧。发展中国家加大与中国争夺各自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 。由于中国的出口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如果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这一块市场的争夺中失利的话 .就会威胁到中国的对外贸易利益。

三、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

1.外部策略

第一。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贸易保护主义是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爆发贸易摩擦的根源。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逐步推进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努力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第二,中国应加强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协调,积极地向发展中国家宣传中国对外贸易的互惠特征。中国应该加快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平衡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原料产国之间的贸易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贸易摩擦。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多边援助机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其次以我国成功的发展经验和模式为基础,通过咨询、培训等非经济手段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帮助,妥善处理双边的贸易摩擦。第三,中国企业要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政府要大力鼓励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这样可以缓解与当地政府产业之间的关系,把对外出口变成当地的国内贸易,有效地规避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第四,对发展中国家在贸易问题和经济利益上不能让步。中国在对待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问题上,态度一定要坚决,要按照公平的国际原则和这些发展中国家展开平等对话,不能让步,一旦现在让步于发展中国家。以后它们就会得寸进尺,严重危害到中国与它们的贸易往来。

第9篇

关键词:东北亚区域;农产品贸易。

1 东北亚农产品贸易的特征。

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差距大,其中,日韩为发达国家,其2009年的人均国民收入分别为4。1万美元和1。7万美元,而蒙古和朝鲜的人均GDP只有0。16万美元和0。18万美元,还不到日本的1/20。

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中国与东北亚区域各国呈现一定的互补性,这为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重组争取了很大空间。在自然资源方面,中、俄、蒙三国地大物博,其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而日韩两国人多地窄,资源十分匮乏,其农产品主要依靠进口来维持供需平衡;在劳动力方面,中朝两国劳动力富足且劳动力成本低廉,而其它四国存在劳动力不足的瓶颈;在生产技术方面,日韩两大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而其它四国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产品相对较为低端。这些差异的存在为各国的农产品贸易合作提供了可能性。

2 中国与东北亚各国的农产品贸易现状。

本文采用的农产品国际贸易额数据是按照HS分类的,其中我们普遍将HS前1-24章产品归为农产品范畴。

总体来说,中国与东北亚区域国家贸易关系最密切的是海产品,2009年贸易总额占农产品贸易总额的45。8%,一方面,中国作为出口市场向日韩俄三国出口海产品,另一方面,中国又作为进口国向俄罗斯进口大量该类产品;其次为蔬果类产品,2009年贸易总额占农产品贸易总额的24。

5%,主要由中国向各国出口,且连续多年保持顺差状态。

正是由于这种持续的贸易顺差,使得日韩两国迟迟不愿对中国完全开放农产品市场,甚至不断增加贸易壁垒。中国同各国贸易排在第三位的是谷类,其后为残渣废料类和其它可食用制品。

根据中国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同东北亚区域各国的贸易往来总体上讲进展较快,每年是以一个很客观的增长率增长。从贸易收支方面来看,中国同日、韩、蒙三国连续多年均表现为贸易逆差,而与朝、俄两国连续顺差。但就农产品贸易来说,中国除了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保持逆差外(仅2008年为微小顺差),与其它各国连续多年均表现为贸易顺差关系。

由于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经济走向低迷,整体消费需求大大下降。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中国同日、韩、俄三国的总额在经过2007年的小高峰之后均有所下滑,尤其是同韩国的贸易合作,2008、2009连续两年负增长指数均高于10个百分点。其中,降幅最大的为海产品和谷类产品。(由UNComtrade统计数据整理而得)3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与东北亚各国的农产品贸易对策。

有专家预测,本次经济危机已经见底回暖,但后经济危机时代东北亚区域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态势并不稳定。中国在农产品贸易往来方面的连年顺差导致日韩等国纷纷采取行动来对抗中国产品,反倾销、保障措施、特保和反补贴等措施屡见不鲜;另外,一些国家还利用知识产权、劳工标准、技术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措施来限制进口产品。在这种形势下,东北亚若想效仿欧盟和北美形成一个自由贸易经济体,就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一个新的积极的突破点。这需要各国共同努力,相互协调,力求能在贸易合作中找到一个互利互惠的平衡点。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应通过完善自身来适应东北亚这个大环境。

(1)中国应加强与各国间的贸易合作与交流,积极组建自由贸易协定。

(2)严格把关产品质量,积极将高科技引入农产业,产出高端优质产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紧我国农产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将重心从增加产品数量转移到提高产品质量上来,发展多样化产品,提高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

(4)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建立贸易摩擦协调机制,对在无防备状态下发生的急性贸易摩擦,要有紧急应对机制,能快速从突发事件回过神来,积极做好“售后服务”,并从突发事件中吸取教训。

(5)完善农产品贸易服务体系,设立贸易咨询机构,向贸易双方提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政策、市场信息、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咨询。

(6)完善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和执行透明度。

虽然现阶段东北亚农产品贸易依然存在着重重障碍和贸易摩擦,但东北亚农产品自由贸易是各国经济合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目前能做的就是从内部改善自身条件来适应这个大环境,同时加强与各国的联系沟通,积极融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

参考文献

[1]李广勳。东北亚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展望[J]。北方经贸,2009,(5)。

[2]胡国良。后危机时代东北亚经济合作机遇及对策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