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04:11
导语:在计算机信息与技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如果是中小企业,刚刚起步发展,没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专业人员较为缺乏,没有应用较多的IT,没有较高的个性化需求,那么通用性就需要重视,个性化专业性可以稍微忽略一点,通过共享云,来将企业信息化建设给开展下去。对于成熟的企业,有着较为稳定的生产流程和业务流程,通过IT服务,需要促使生产效率得到提升,竞争力得到强化,那么云服务中的计算资源是企业所需求的,也就是运行在平台上的应用程序被企业所独享,可以自主定制和管理独享程序的相关流程。
2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2.1安全问题
首先要对数据安全性进行审查,避免有风险出现于用户的接入过程中,供应商需要将管理员的详细信息给提供出来,以便对系统管理员充分的了解;因为在云计算环境下,可以共享所有的用户数据,那么企业就需要将一系列的加密措施应用过来,以便有效隔离企业的数据;其次是筛选安全数据,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些核心数据存在,为了保证可以安全转移于云平台中,企业需要首先向云平台中转移非核心数据,没有问题之后,方可以对其他核心数据进行迁移。最后是容灾备份计划,为了避免有崩溃风险出现于云计算提供商系统中,企业需要向自己的数据中心实时备份自己的数据。
2.2网络问题
对于云计算来讲,要想提升云计算的效率,就需要保证高速网络连接不会出现中断问题,如果无法连接到网络,或者没有较快的网速,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为了避免云计算应用受到在线和离线问题的制约作用,就可以将在线交付和离线应用的模式给应用过来,也就是即使处于离线模式下,用户依然可以在本地虚拟服务器中存储相关的业务数据,之后恢复网络连接之后,向服务器中在线传输数据,这样数据同步就可以实现。因此,在将云计算技术应用过来时,供应商就需要将离线应用方案提供给企业,并且为了保证可以稳定和可靠的使用,需要不断的测试,这样方可以不间断的使用在线服务。
2.3费用问题
部分企业将一次性付费模式采用过来,这种云计算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来了诸多的问题,那么就需要应用按需付费的模式,企业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对计费体系进行构建,对比每月的租金和管理费用,计算何时方可以平衡收支,避免有预算超支问题出现于云计算中,并且为了避免日后出现超支问题,对于一些不需要的IT服务,就不要接受。而将按需付费模式应用过来,企业在衡量计费的时候,就可以从TCO角度出发,这样更加的全面,云计算的隐性支出成本也可以得到考虑。
2.4内部管理问题
对于云计算部门的人员,企业需要大力培训,丰富他们的知识,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为了与互联网的发展要求所适应,企业需要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替代过去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将客户或者服务对象的导向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将单个功能的系统发展到大系统大业务,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共享资源和信息,整合业务流程,推动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3结语
参考文献的格式是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参考文献应该参照GB/T7714--2005著录,我们在精选相关的著名的文献资料,按顺序编码标注,依次列在论文的末尾。关注学术参考网查看更多优秀的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数据库论文国外参考文献,给大家阅读欣赏。
数据库论文国外参考文献:
[1]艾孜海尔江·艾合买提.基于Web数据库的数据库挖掘技术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24(27):217——219.
[2]刘霞,赵鑫,吕翠丽.数据库挖掘技术在网络安全防范中的应用[J].动画世界,2012,20(06).
[3]尚世菊,董祥军.多数据库中的副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工程,2009(05).
[4]吕安民,林宗坚,李成明.数据库挖掘和知识发现的技术方法[J].测绘科学,2010(04):123——130.
[5]曾霖.基于Web数据库的数据库挖掘技术探究[J].软件,2013,27(02):174——176.
数据库论文国外参考文献:
[1]宋安,习勇,魏急波.基于μCLinux的NAT设备的设计与开发[J].电子工程师,2005-05-15.
[2]徐叶,袁敏,李国军.嵌入式Web服务器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3-02-27.
[3]王俊,郭书军.嵌入式Web服务器的实现及其CGI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11-11-05.
[4]高建国,崔业勤.ARTs-EDB的内存数据存储管理[J].微计算机信息,2010-01-25.
[5]陈嘉.嵌入式主存数据库索引机制的研究与改进[D].湖南师范大学,2006:278-282.
[6]刘志东.基于嵌入式Web技术的远程射频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2-04-01.
[7]贺永恒.基于IAIDL的信息家电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04):154-156.
[8]陈一明.嵌入式数据库的智能家居网关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9-04-15.
数据库论文国外参考文献:
[1]余明辉,胡耀民.基于SQLServer2008决策支持系统模型的研究和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10,26(2-3):178-180+192.
[2]张克友.基于SQLServer财务数据库安全技术的探讨[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4):587-590.
[3]胡家汉,李景峰.对SQLServer数据库的安全和管理策略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101-102.
[4]胡登卫.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SQLServer数据库安全策略研究与实施[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25(3):96-99+106.
[5]吴可嘉,姜莉莉,刘昌祺.Delphi下利用ADO技术实现对MSSQLServer数据库存取[J].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2002,20(1):75-78.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 网络安全 应用与影响
引言: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现实生活需求这两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产生的。这一技术的出现,顺应了时展潮流的需要,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了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1.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现状
从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主要通过信息传播来促进各个领域之间的交流。这一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与每个计算机用户的切身利益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在计算机安全性检测领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性进行检测,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会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这一功能的发挥带来不利的影响,此外,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如果管理不善,也会影响这一技术对信息访问的控制。控制信息访问是从源头上控制信息资源的一种体现,控制信息访问对保障广大网络用户的信息安全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对信息访问缺乏控制,就等于是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信息泄密的概率。因此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还要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2.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问题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2.1注重对操作系统的安全维护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运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计算机操作系统是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运转有着重要作用的系统,也是最容易出现漏洞最容易引发网络安全问题的系统。因此,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问题中的应用过程中要对操作系统的安全维护进行重点关注。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安全防护系统的方式来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维护加以保障,通过建立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可以及时发现一些网络操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在对这些安全漏洞进行修复以后建立一个完整的安全防护系统,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入侵检测,防火墙等方式对一些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2.2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完善的管理制度也是促进计算机管理技术网络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它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把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运用到网络安全问题之中以后,我们也要对相关的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在日产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对人才管理制度加以完善,我们可以加大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对专门人才的培养,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没我们也可以采取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的模式对网络软硬件设施进行安全检查。信息安全管理小组的设立对信息管理技术的安全运行也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3数据加密技术的运用
数据传输加密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形式,第一种方式是线路加密。线路加密主要指的是人们针对所要保密的信息,根据其传输线路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安全秘钥对信息进行安全防护的措施。由于线路加密主要侧重的是对数据线路安全的保障,因而它对信息的信源和信宿没有一种重返的考虑。数据加密的第二种方式是端对端加密的形式,端对端加密是信息通过特定加密软件进行传输的一种体现。在使用端对端加密形式进行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信息的发送者需要在自己的发送端口运用加密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再将信息进入数据包封装以后进行发送。信息接收者在疏导信息以后,通过对应的解密软件对信息进行解密处理。使用端对端加密技术,可以有效遏制存储环节产生的数据泄密问题,因此,数据加密技术对网络安全的保障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影响
3.1为网络信息传递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运用,对计算机防火墙技术的发展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这一技术模式之下,网络防火墙可以加强对网络之间的访问状况的控制,可以更好的对其他用户通过非正常渠道对网络资源的内部访问行为加以控制,这就对网络信息的传递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3.2对计算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提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网络安全问题的存在与人们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的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运用,计算机操作人员为了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就会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重点关注,这样,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结论: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顺应了网络信息迅速发展的趋势,对维护网络安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各种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中的优点进行总结,还要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这些优点加以应用,以便更好地为网络信息的传播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崔小龙.论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J].计 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0:181-182.
有部分学生不清楚毕业论文的书写方法,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感到很吃力,特别是论文格式上的修改,往往会发生学生多次修改论文也无法完全满足格式要求的情况,对于教师来说要完全规范学生的论文格式也很困难。根据开放教育以及计算机专业的特点,笔者开发了一个毕业设计在线指导平台。该指导平台主要是以指导教师和学生作为服务对象,不仅包括了毕业论文的在线指导,还包括课题的设计指导平台和论文写作平台。
系统实现的技术方案
毕业设计在线指导系统采用了B/S架构,学生、指导教师使用浏览器通过Internet向毕业论文指导平台提交请求、接收反馈结果,客户端不需要安装额外的客户端应用程序。毕业论文指导平台部署在学校内部的一台服务器上,服务器包括网站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其中网站服务器用来处理所有的用户提交请求,数据库服务器存储和处理相关的数据。该系统是在VisualStudio2008平台上进行开发的,采用和C#语言为前台开发语言,采用SQLServer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下面将介绍该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数据库的设计。
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系统一共分为四大功能模块
1用户管理模块
本系统主要有三类用户:管理员,指导教师和学生。管理员的管理权限主要是进行用户管理,针对两类用户,指导教师和学生。系统提供教师和学生的注册平台,教师和学生注册成功后,由管理员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教师和学生就可以登陆该平台,进行相应的操作了。
2毕业课题设计辅导功能模块
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部分进行复习和巩固,在线给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案例以及系统开发的难点解答,方便学生进行学习。采用比较形象的视频演示和文字描述的两种形式,符合学生在线学习的习惯。如图2所示,该功能模块针对两类用户,对于教师来说,教师需将信息系统案例的文字和视频信息进行上传和编辑,本平台提供教师以网页和word文档的形式上传案例的形式,以流媒体的形式上传信息系统案例的演示视频。教师可以实现对上传的内容进行删除和修改。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学习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如完整的信息系统概念和演示,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演示。既有文字信息也有视频信息,方便学生自己在家学习。通过该功能模块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补充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开发思想。
如图3所示,该功能模块提供给学生一个编辑论文的平台,学生可以选择要编辑论文的条目,如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然后在对应的编辑平台上进行文本的输入和修改。论文会根据教师事先设置好的论文条目格式自动生成。学生可以选择在线编辑,也可以选择导出为word格式。由教师在后台设置好论文编辑的条目和格式。这一功能方便学生统一论文格式,也方便教师随时监控学生完成论文的情况。
4师生互动的在线答疑功能模块
该功能主要是方便学生和教师之间实现在线互动,由教师设置好课题组,每个课题组统一在一个讨论平台上,学生只能在教师分配好的课题组平台上发言。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向教师提问,也可以通过该平台与同一课题组的同学进行讨论。这一平台不同于其他毕业论文指导系统只有一个统一的讨论平台,而是以课题组为讨论单位,这样便于教师管理和指导,也利于学生之间对同一类课题进行交流。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方案
论文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培养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高职院校必须正确处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要把培养目标全面在课程体系上反映出来,要精心设计课程体系,绝不停留在课程教学的浅薄层面上,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入手,以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为基点,给学生营造充分的实践机会和施展才能的空间,这样才能在时代的发展中,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健康培养。
一、明确高职专业人才目标,实施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在高职院校中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而是要更加明确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使学生能够满足企业需求,掌握上岗技能。同时,应了解和研究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前景,并挖掘市场需求,通过调研,分析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和对应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此确定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职业关键能力及应取得的技术等级或职业资格证书。因此,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完全建立在以行业服务为依托的基础上,将行业创新、行业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定位。突出应用能力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高职培养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应向以下三个方面的人才倾斜。
一是信息处理技术人才的培养。随着互联网、计算机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推进,企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异常迫切。二是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和开发人才的培养。目前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如火如荼,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就离不开信息系统管理、维护和开发这方面的人才。三是图形信息处理人才的培养。在计算机领域中图形、图像处理,及平面设计和三维动画技术是工作中不可或缺重要部分,因此,培养好此三方面的人才,是高职培养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长远目标。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实施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坚持强化实践、精化理论、主重能力的教学方针。具体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方面是课程设置紧跟企业需求。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要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岗位群进行追踪调查,把握企业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动态,运用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思路,确保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需求相联系,进而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岗位的技能;另一方面是课程整合跟随市场变化。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做铺垫、以技术做重点,全面承载课程的实质目标。一切为学生负责,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特点及毕业后的就业道路,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课程进行全面改革。[2]在制定课程项目和设计学习规划时,把所有的知识点巧妙地融入实际的训练之中,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以强烈的感性认识和实际动手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实操训练过程成为高职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坚强后盾。
二、体现高职专业特色,改革教学摸式
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体现在学生的实操技能接近企业岗位技能,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专业宜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坚持工学结合的培养途径;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专业培养方案,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设置和开发的出发点,开设3-5门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任务驱动式教案,将满足工作任务需求为课程讲授的出发点,使学生达到零距离上岗。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教学,现场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每门课程可根据不同章节的特点以及学生所需达到专项能力的要求,把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让学生亲手操作,强化应用,强化实践,在有些实验、实训场地没有落实的情况下,教师制作一些与实验、实训相联系的多媒体教学片,或者制作实际操作过程的录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达到教学目的,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较好的解决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考核方式应采用理论、实验和实训相结合的方法,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综合评定出成绩。
同时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也是有利于学生技能发展的教学模式。利用参加各种技能大赛的方式,组织学生报名参加,分配指导老师进行全程指导。并通过大赛的组织分类,创建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锻炼。老师给学生提供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例如顶岗实习,经过双向选择,一部分优秀学生走到企业,在企业完成本课程的部分学习任务。采用顶岗实习,以就业为导向,在企业具体工作岗位上,实现了“教室与实习地点一体化,职场与学校一体化,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一体化”。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雄厚的师资队伍培养专业人才
首先要培养出心理健康、高素质的学生,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就需要学校尊重和塑造学生的性格,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开设心理咨询部门,对学生常见心理障碍进行心理诊断与咨询,同时学生社团成立专门的心理协会,帮助学生宣泄情绪、缓解压力、改变不合理认知方式、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利用墙报、黑板报、报刊,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提高学生心理保健意识。
另外要提高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高职院校应以课程改革为动力,促进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安排和设计学科拓展的内容,使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出知识全面、基础扎实、能力过硬、备受用人单位欢迎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好的课程设置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好的教学方法同样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做到两者相为辅翼,互为照应,才能促进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推动整个课程体系的建设,还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教师的专业精神。因为,学生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源头往往来自于教师强烈的专业精神,包括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所抱有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操守等。要使教师认识到专业精神在其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有自觉培育、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用爱心、责任心和事业心去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实现自我,贡献社会,对塑造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专业能力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二是良好的校内环境。培养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要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因此,高职院校还要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如健全和完善考核机制、发挥有经验教师的带头作用,老教师指导和带动青年教师等,给教师提供学习进修、出国考察等机会,确保对教师做到既使用又培养,努力满足教师专业、职业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三是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由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决定了高职教师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只在课堂和学校里是无法实现的,必须深入社会、深入企业,及时了解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前沿技术、企业岗位所需技能,进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只有形成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雄厚的师资队伍,高职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
四、加强培训实习环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内实验、集中时间的项目实训、毕业实践三个部分组成,协调合作实现技能目标。主要开设的实训课程有数据库技术实训,管理信息系统实训,网页设计实训,办公软件实训,微机维护修理实训等。
(二)从时间、师资、场地和技术服务四个方面强化实践教学,一是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与时间,加大实践学时比例;二是进一步加强“双师型”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从企业聘请一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同时选派老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三是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营造良好的实践训练环境;四是鼓励教师大力开展科研与技术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专业技能水平,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作[5]。
(三)利用较长的毕业实践时间,让学生进行顶岗工作,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得到锻炼,获得真正的工作体验。除了毕业综合实践,有必要增加8-10周的机动时间,使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进行顶岗实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四)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本专业第二课堂以开发学生对本专业兴趣和技能为着力点,开展有助于学生提高专业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技能训练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挥特长,提高职业技能。
通过构建以上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技能培训环节,增强学生现场工作能力,让学生真正拥有一技之长,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信息管理课程能力就业
1 从主修课程上比较
两所学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有些课程两所学校的叫法不同但是课程内容是大体相同的。
山东某职业学院的信息管理专业更注重语言类课程的学习,由于是外贸学院,还增设了多门外语能力的课程;陕西某职业学院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侧重点是财务信息管理方向,深圳某职业学院开设的课程更偏重于在数据库上的学习,而北京某职业学院的信息管理专业课程除了讲解语言类课程和一些数据库课程还增加了信息类的课程的讲解,如信息采集、信息组织、数据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就业都应证了我们当初增加这些课程是明智的。
2 从专业能力培养上比较
山东某职业学院是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和技能,能从事计算机信息处理、信息系统分析、应用和维护管理的中级技术人才,而且外语能力要比较强。陕西某职业学院培养的是财务、管理、数据库开发于一身的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深圳某职业学院是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和技能,能从事计算机信息处理、信息系统分析、应用和维护管理的中级技术人才,而且外语能力要比较强。
北京某职业学院是培养具有信息采集、组织与数据分析的能力、程序设计技能、一般数据库的设计维护能力、ERP实战能力、EXCEL在企业中的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和商业网站的规划、建设、管理与维护能力的人才,在现代信息服务业第一线从事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网络构建、信息系统维护、信息系统运作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3 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上比较
几所学校的主要教学方法大体相同:山东某职业学院、陕西某职业学院、深圳某职业学院多是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辅之开篇以问题引导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和任务完成式教学的全过程。北京某职业学院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和演示法通过项目教学结合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考核方法也大体相同,但是根据不同的课程会有相应的变动,如开卷与闭卷,上机与笔试。但是两所学校的考核内容基本一致。
山东某职业学院、深圳某职业学院考核内容以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为主;考核学生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辅助以课程设计、前沿论点分析论文或案例分析进行考核。
北京某职业学院考核内容以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为主;考核学生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4 从就业方向上分析
山东某职业学院:从事计算机信息处理、信息系统分析、应用和维护管理的中级技术人才。由于是外贸学校,就业方向一般为贸易公司,所以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外,外语水平相对其他院校要高。
陕西某职业学院:从事财务信息管理、数据库项目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计算机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学生学习了信息管理专业的知识又侧重财务方向,所以在找工作上,对口率比较高,而且对于会计的工作信息管理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们学校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对学生学习和就业都有益处。
论文摘要:本文指出了监控建筑工程质量工作的特点,分析了传统人工监控的不足,在改进传统流程的基础上,说明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实行建筑工程质量动态监控的特点,并阐述了信息管理监控的功能。
一、引言
我国工程质量事故已经有很多血的教训,除其本质原因外,政府授权的专职机构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等在行使工程质量监督时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建筑工程作为系统工程,具有质量指标多、耗工料多、施工周期长、人工控制费时费力、破坏因素多等特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职能是承担大量政府委托的建筑原材料、预制成品或半成品、竣工后建筑结构等质量监督和检测任务。其项目种类繁多,客户面广,检测费用收取时间和方式也各有不同,所以检测任务相对繁重,收费管理流程复杂,且监督员数量明显不足,给监督管理造成了相当的难度[1]。
当前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腐败现象,监督员独自工作,一手遮天,手写记录,没有图像,缺乏监督。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和规范管理,能够及时将大量业务信息在各部门之间进行传递,方便呈报主管部门和与客户联系,有必要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对建筑工程质量实行动态监控。
从目前普遍的工程质量现状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多数施工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并未真正落实质量保证标准;其二,在质量评定过程中随意性过强,数据准确性和真实性难以保证,无法进行实时管理和监督;其三,质量评定手段原始,基本依靠技术人员手工操作,信息处理效率低、周期长。现有的监控管理软件多数偏重采集检测数据、形成处理报告等,而忽视了检测机构在管理需求方面的多样性。所以有必要将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使其易于存取和共享,以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信息管理水平。
二、信息管理的特点
计算机信息管理实行的建筑工程质量动态监控,用于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质量评定与控制,包括各种报表的生成、各种实测数据的收集,从而对分项工程质量等级加以评判,进而对工程质量提供保证[2]。其特点包括:
(一)可以灵活采集、修改、编辑数据
传统方法中数据的收集主要依赖于各种质量评定表,由质量控制人员根据各项要求填写相应的实测数据。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实行工程质量动态监控,可以直接依照顺序提供的相关表格,在屏幕上填写对应的数据信息。
(二)系统稳定可靠,共享性强
管理系统可采用三级系统管理制,实现从底层权限到流程权限的多重管理,能够确保系统安全。为每位操作人员设定唯一的登录名和密码,各类权限必须经过管理程序的严格设定。由于该系统的数据均集中在主机端处理,要求其必须具备不间断的可用性和相对高的可靠性。要建立对数据进行多方面统计分析的能力,监控系统资源的运行状况,方便数据备份。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充分体现数据共享的优越性,同一条数据信息仅需录入一次,即可供其它部门利用,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系统各模块之间高度结合,可方便地进行各种统计分析,使管理层在任何时候都能方便地调用各种资料,为决策的做出提供有力帮助。
(三)数据结构清晰
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实行建筑工程质量动态监控,所需的数据包括基本数据、保证数据、允许偏差的实测数据等。填写时,可设计成首先填写保证数据,如不符合规范要求就不能继续填写,直至改正为止。这样可以保证每道工序都建立在质量合格的基础之上。
(四)可以生成便于长期保存的文本文件
可以设计生成如下表格:质量保证资料检查表、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表、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屋面分部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表、装饰分部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表、门窗分部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表、地面与楼面分部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表、主体分部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表、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表等等,其中每项都包含着若干分项工程表。
(五)根据采集的数据,逐级生成质量评定结果
要设计为逐级生成各分项工程、各分部工程、整个工程的质量评定结果和质量等级。这样做可以排除人为因素干扰,使结果具有客观性和说服力。
三、信息管理的功能
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实行建筑工程质量动态监控,可以弥补人脑记忆的不足,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增强质量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其单位工程可包括主体工程、地基基础、地面楼面、装饰门窗、煤气工程、屋面工程、电气工程、采暖卫生、电梯安装、空调通风等等,采取动态管理模式[3]。
各模块包括收费管理、委托方信息、检测通知、分包合作、系统管理等等。每一项的工作流程均包括数据录入、表格处理、统计查询、打印报表等功能[4]。
委托方信息管理可实现对委托方基本信息的收集存档。收费管理模块其功能为自动计算委托方产生的费用、付款额登记、生成缴费单、各项费用统计查询等等。分包与合作管理模块其功能为录入分包合作项目的委托单。检测通知管理模块包括消息的录入、审核、通知、打印统计报表等功能。系统管理模块可以对数据进行各项统计,生成各类图表便于分析。整个系统采取任务流的方式,当某用户进入系统时,即可看到其已经和将要完成的任务[5]。
四、结束语
由于建筑工程具有时效性、流动性、专业性等特点,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实行建筑工程质量动态监控,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人为失误,在确保工程质量、为领导提供决策信息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海琳,何梓健.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计算机管理系统探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4,11:43-44
[2]辛新,郑平.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实行建筑工程质量动态监控[J].工程质量,2001,4:15-16
[3]毛义华.计算机辅助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10:45-47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 专业技能培养 高新技术考试 自主学习 优化教学
随着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实现由“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的转变,尤其是职业教育,其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直接服务于学生的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因此,以就业导向为指导调整课程设置实施教学,提高高职学生的技能水平刻不容缓。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结合所学专业的发展特色,明确只有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走进社会才能服务社会,学习过程中必须加强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1提供良好平台。加强实践教学
根据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要求,我们在设置一定量理论课的同时,特别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计算机专业理论面广、内容深、发展速度快、操作性强,要使高职学生较好掌握其内容,应做到知识与能力兼顾,基本理论与技能培养相辅相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们从以下几方面构建良好的教学平台:①精选课程设置,突现课程的技能性与实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②选择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老师授课,保证授课内容的有效性与实用性。③根据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状况与就业要求,技能培养侧重于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与应用能力的强化。④提出并实施技能课全部机房授课的教学计划,确实做到“在操作中学习,在认知中实践”,为学生的技能提高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
2选择优秀的教材。安全可行的系统
技能课的特点主要以学生“做”为主,所以教材应给以学生明确、具体的操作任务,练习系统应保证学生安全、有效使用。根据这些标准,我们曾使用过“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指定教材的若干模块系列,如办公软件应用、数据库应用(VisualFoxPm平台)、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平台)、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平台)、网页制作(Dreamweaver平台)、视频编辑(Premiere平台)、多媒体软件制作(Authorware平台)、因特网应用(ASP平台)等,教学效果良好。这些教材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①每个模块由两种指定教材组成,其中一种是用于系统教学使用的《培训教程》,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一种是汇集了本模块全部试题的《试题汇编》,满足学生的技能培养。②《试题汇编》共分八个单元,每个单元有20道题,共160题。试题中融会贯通了软件的主要知识点,每一道题的操作要求和样文清楚规范,实用模拟性强,目标明确。学生通过上机反复演练,达到熟练掌握软件。提高专业技能的目的。③与《试题汇编》相配套的电子题库文件系统,安全可行、资源丰富,形声并茂、图片精美,引用的文字素材,文笔精美,哲理性强,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熏陶与提高。④《试题汇编》即可用于平常练习技能,也可供学生正式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时使用。正式考试时,由考试服务中心为每个考生随机在《试题汇编》的每个单元中抽取一道题号。共抽8道题,形成选题单。考生根据选题单上的单元和题号。按照《试题汇编》中的操作要求和样文,调用计算机中考试前已安装的题库电子文件,选做相应题目。因此,只要熟练掌握本试题汇编中的全部试题,并在考试时正常发挥,一定能通过考试。这样,通过事先大量练习,达到了使学生既通过考试,又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目的。
鉴于上述,且根据多年的教学效果,我觉得“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指定教材的若干模块系列,是学生技能课中值得首选的教材。
3在参与中学习。在实践中认知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认为:要使“人人都能学习”。学生就必须人人参与教学活动。我觉得在学生的技能培养课中,很好的实践了这一教学理论。首先,学生必须认真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在授课过程中,按照教学计划,每章节的主要知识点都贯穿于若干套的上机任务中,每套上机任务由学生逐一操作完成,完成后由老师按统一标准检查其正确性、熟练度。每章节结束时,学生要通过参照“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标准进行的模拟考试,决定是否通过该章节的学习与练习。所以学生必须认真参于每个教学环节,否则就无法进入下一章节的学习。通过此举,一方面杜绝了学生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的现象,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参加标准化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布鲁纳“发现法”认为:教学既非教师讲,又非学生听,而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去概括、去亲自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发展他们目的的过程。在技能培养课的授课过程中,我觉得较好地遵循了这一教学理论:先由老师针对重要知识点对每章节进行引入性教学,使学生对重、难点有所认识。然后老师结合本章知识点给学生设置上机任务,并配合“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指定教材《试题汇编》中相应章节的20道试题,让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自己咀嚼、消化知识点。最后由老师引导学生理顺本章节知识点,老师根据学生上机操作情况,罗列出有针对性、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已见,得出正确答案,比较最佳方案,概括总结本章节的知识要点。让人惊喜的是学生往往能根据实践操作,总结出一些书本上也无法找到的做题“秘笈”,真是“实践出真知”。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热情高,学习效果好,有效地培养了他们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较好地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4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于权威认证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信息系统具体系统开放、资源共享、介质存储高密、数据互动、信息繁生、保密困难等特性,这些特性都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构成了潜在的隐患,因此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尤为重要。所谓的信息系统安全指的就是对计算机数据信息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而保护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等各项数据不受到破坏和泄露。
一、计算机信息系统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网络配置的缺陷
网络的配置中包含很多原件,服务器、路由器以及防火强都属于网络配置的重要硬件设施。服务器的配置不当造成网络传输的效率地,特别是路由器的配置出现问题会造成无法链接到网络,同时防火墙也会降低对系统的保护能力,同样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从总体上概括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网络的管理机制存在漏洞,电子文档在生命周期内,文档的授权访问与传输过程存在一定的缺陷,网络的内部控制薄弱。[1]另一方面,网络安全体系不健全,密码保护系统脆弱,登陆系统的信任体系不健全,对系统的监控不到位。专用的控制软件安全意识不强,对系统的监控和审视都不到位,数字签名的安全性不强。
2、系统维护管理不科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系统中的软件更新随度也在不断加快,而在系统升级或维护的过程中,由于防火墙过滤规则太过复杂,很多的日常维护都无法全面保障系统安全,甚至可能制造新的系统漏洞,这也从侧面要求了计算机系统在进行升级时要做到高效升级、全面维护,使系统管理风险降到最低。
3、病毒的大量入侵
所谓的病毒就是在计算机编制的过程中能够自我复制的入的对系统有破坏的程序性代码。一旦被激活,就会通过网络快速扩散传染,导致计算机运行速度减慢,计算机主板遭到破坏。造成数据丢失。更有一些人通过网络下载一些病毒植入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各个节点。从管理手段与技术手段两方面来看,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实不到位等,是造成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威胁的主要原因。同时,没有安装防火墙、缺乏安全管理意识,也是系统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
4、计算机操作系统漏洞导致的泄密隐患
目前绝大部分计算机使用的都是windows操作系统。事实上,该操作系统存在着许多漏洞,安全隐患尤为突出。如多数情况下我们认为笔记本电脑与互联网连接,不处理信息就不会出现泄密的问题,但检测发现,使用无线互联能够取得该笔记本电脑的所有控制权,还能将麦克风打开变成窃听器,致使该笔记本所在房间的通话内容被他人通过网络监听到。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管理措施
1、合理设计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身份证认证技术:在计算机管理中可以应用身份认证技术,可以将黑客等不合法身份的侵入者拒之门外,为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1)口令认证:这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常用也是最基础的方式。口令通常为相互约定的代码,可以由系统自由分配,也可用户自定义选择。一般情况下,由用户输入标志性信息,如账号、户名等,由系统询问口令,在口令匹配的情况下,则允许用户进入系统。
(2)生物特征认证:生物特征认证目前尚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通过个人的生理特征,如指纹、声音、手型和视网膜等实现鉴别,安全性较高。
(3)PKI 认证,:PKI 指的是用用户私钥机密性特征来实现身份验证过程,然后利用数字证书给合法的用户提供证明,建立映射关系。PKI由应用系统及证书生产系统构成。其中,应用系统提供了加解密、身份认证、签名验证等安全服务,实际上,PKE身份认证属于一种强制性认证系统,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摘要算法以及数字签名等先进技术,将高效性与安全性密切结合。
2、安装防火墙及杀毒软件
现如今,各项杀毒软件与防火墙充斥着网络资源市场,用户只需根据自己平时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主要操作来选取需要用到的软件即可。防毒软件的安装能够自动检测出浏览网站的不良信息,确保用户不会进行点击操作,这样一来,一些病毒或是恶意程序就不会侵入到个人电脑中,也不会对电脑中信息造成损害了。[2]同时,杀毒软件可以定期、定时的对计算机中的软件进行扫描,对于会修改计算机操作的程序或是目的地不明确的程序能够及时找出并向用户通报。同时,杀毒软件会将用户在网络上自行下载的资源进行自动扫描,对于含有病毒的程序或是发现有异常的程序能够自动将其毁灭,保障用户计算机安全。
3、运用漏洞扫描技术
漏洞扫描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或者其他网络设备进行信息安全检测,以查出安全隐患和系统漏洞,然后进行排除。由于漏洞是系统本身不可避免的,因此各种软件常通过“打补丁”的方式修补漏洞。系统开放的服务越多,存在漏洞的几率也就越大。因此不要同时运行太多的软件,以减少漏洞隐患,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漏洞扫描的结果实际就是对系统安全性能的评估,定时运行漏洞扫描技术,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必要手段。
4、对传输的信息实行安全保护策略
传输信息安全保护策略主要涉及到分级保护这方面的内容,从技术这方面出发,实现对方案的设计管理,规范其中的安全性。其中具备了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严格落实安全保密体系,按照信息的安全程度划分网络,同时对网络的安全控制实行全面的保护和控制。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测,实现边界防护。强化内部控制和安全保密的策略,提高人员的安全保护策略。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网路信息的安全管理,实现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
5、对信息进行备份和回复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备份主要由备份设备和备份系统构成,常见的设备有光盘、磁盘等等。备份系统则是用来快速恢复计算机中的数据与信息。一般情况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备份策略主要为: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分备份。每种被封都有其特点和优势,操作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备份方式。备份的恢复非常重要,可分为全盘恢复和个别文件恢复两种形式。为了避免备份的数据丢失现象,应做好恢复计划,并定期进行演练恢复,确保数据与信息完整、安全。
6、分时保护
计算机信息的存储与利用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因而其安全防护也是动态的、连续的,贯穿于信息生成到删除的整个生命周期。基于该特点,可以以时间为轴线,对计算机所存储的数据信息进行保护、检测以及响应,在不同阶段为信息存储安全制定不同的防护策略,及时发现与处理存储信息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将因信息泄露或破坏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如在存储信息初期为硬件设备选择适当的硬件部署环境,选取信息存储与管理方式;在信息存储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更换密钥,修复系统或软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使用更先进的防护技术对所存储的信息进行防护,使用容灾备份技术保障信息的安全性以及可恢复性;在信息存储生命周期的最后使用数据替换、数据销毁技术等删除数据信息等。
三、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信息网络已经涉及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此,作为相关的计算机安全维护人员,要做到实时做好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问题的防护,采用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改进计算机信息安全传输途径,有效解决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刘广良.建设银行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策略研究(学位论文). 湖南:湖南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