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彩票营销论文

时间:2023-03-21 17:04:22

导语:在彩票营销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彩票营销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在清晰界定体育产业的“营销者”以及体育产品范围的基础上,归纳出体育产品的特点,并且与旅游产品和一般消费品形成比较。并且通过供应链分析,提出如何加强渠道成员之间的合作。?

?

1 问题的提出?

“体育营销”与其看作严格的学科意义的术语,毋宁说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提法。它是营销学原理、方法运用于体育产品经营,或借助于体育事件进行体育或非体育产品的推广和品牌传播等的通俗表达。 ?

从字面上看,体育营销是“与体育有关的营销活动”。与体育有关的营销活动大体分为两种,以体育本身作为产品的“体育营销”和以体育活动为载体的“体育营销”。对于前者,我们称之为“体育产业营销”。?

2 体育产业的营销者及其产品?

2.1 体育产业的“营销者”?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营销学的核心概念是“交换”。 所谓“营销者”则是在交换过程中比另一方,即潜在顾客更加积极、主动寻求交换的一方。另外体育健身娱乐中心,体育用品的制造商、经销商,体育彩票经销商,体育信息咨询机构也都是体育产业的营销者,不同的是他们经营的体育产品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有所不同。比较而言,旅游产业营销的主体也很广,包括所有旅游产业上的所有组织和环节。?

2.2 体育产业营销的“产品”及其特点?

从大体育观的角度讲,体育产品基本上包括社会上所有与体育有关的产品。 从一支球队和它的运动员、一个高尔夫球场、一个足球俱乐部,到一场赛事、一次运动会,都可视为营销学意义上的产品。体育产业提供的产品有实体物品也有无形的服务,或者两者的结合。?

旅游产品的界定跟体育产品非常相似。旅游是一个吃、住、行、游、购、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无形的服务。所以说,无论是体育产品还是旅游产品,都是一个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的整体概念,其中核心产品就是指无形的服务。体育服务产品与旅游产品和一般消费品进行比较,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体育服务产品的无形性、瞬息性,消费者感受的经验性和主观性。?

(2)体育产品既属于消费者产品,又属于产业产品,换句话说,就是既属于生活资料又属于生产资料。?

(3)体育产品具有计划的超前性和结果的不可预知性。天气的变化、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赛场的地点和环境、参与的社会群体等,使得没有任何一个体育比赛的过程和结果是可以提前预测的。?

3 体育产业的消费者与营销学意义的解读?

现在理论界讨论的主流观点集中在体育消费属性的界定,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吸引体育消费者,并且大都把体育产业的消费者界定为终端的个人消费者。在体育竞技表演市场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上,包括高水平的职业运动员,他们通过经纪人签约到某职业俱乐部参加比赛,谈判签约的过程也就是他们营销自己的过程,这时候俱乐部就是他们的直接消费者。俱乐部组织自己的球队参加比赛,这时候面对的营销对象就更多,以一个中超足球俱乐部为例。首要的消费者就是赞助商,俱乐部要将自己球队的冠名权以及球衣广告,赛场广告销售出去,这时候有赞助意向的企业就是潜在消费者。其次俱乐部还要设法将每个赛季的比赛电视转播权卖出去,这就涉及到跟传媒的交易,这时候营销的主要对象就是传媒机构、电视台等。当然俱乐部也可以将这部分工作给中介公司,让他们负责赞助商的选择、票务销售以及电视转播权的销售等工作。于是体育中介公司又成了俱乐部的直接消费者,也就是供应链上的直接下游成员。此外,俱乐部还要与体育场馆签订租用合同,甚至要同公安部门达成协议,确定每场中超联赛出勤民警的数量,保证安检工作及现场秩序的维持。?

而处于价值链上的体育中介公司,也需要明确自己的消费者,对他们来说,消费者要随上层供应商供应的产品变化而变化。如果的是票务销售,那么到现场看球的观众就是他们的消费者,要想办法把票卖出去增加比赛的上座率。如果的是电视转播权,那么电视台和各大传媒公司就是直接的消费者,这时候营销的主要任务就是签订一份满意的电视转播合同。同样如果的是俱乐部的广告及赞助权,那么那些有意向赞助的企业就是他们的主要营销对象。?

4 体育产业营销的渠道管理和促销方式?

4.1 体育产业价值链分析及营销渠道管理?

从事体育产业营销同样必须运用营销学原理,进行市场细分,从中选择合适的顾客作为目标市场,需要定位战略。分销渠道策略是指如何选择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的渠道,并加以管理。渠道可分为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当然,渠道的划分标准是相对的,没有绝对、一成不变的模式,要跟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 在进行渠道设计和计划时,体育经营组织者必须考虑来自消费者、体育产品本身的性质、企业自身的条件、中间商、竞争对手等因素。一般来说, 设计一个比较好的渠道需要面临以下几个决策:确定渠道的长度、确定渠道的宽度、选择渠道成员、激励渠道成员、评价渠道成员。 在供应链传递过程中,产品形态的变化过程是其价值不断增加和服务增值的过程,所以供应链也被称为价值链。在体育产业中,应该将供应链看成是涵盖不同过程和活动的上下游企业链接而成的组织化网络。从价值的角度来管理供应链,将供应链上的功能转移到供应链中最有效率的成员,以使整个供应链协调有效地运作,最大限度地增加价值、提高效益,将整个体育产业做大的同时,价值链成员的利益自然会得到保障。?

4.2 体育产业营销中的促销方式?

体育产业在对外宣传促销方面必须坚持整体联合。具体的促销方式有以下三点:?

(1)整体营销。?

体育产业整体营销是指联合所有的营销资源,如销售、广告、公共关系以及促销活动等,统一服务于体育产业,高度重视总体策划和形象传播,塑造体育产业的整体品牌。?

(2)联合促销。?

坚持以市场目标和体育产品为中心,以价值链中的各组织成员为主体,以共同利益为纽带,组织体育产业各要素、各环节形成体育促销联合体,联合开发体育客源市场,走品牌化联合促销发展道路。在促销手段上,应该采用促销组合手段。 传统的促销组合主要由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构成。?

(3)网络推销。?

创新体育品牌营销,必须将公共媒体和电脑网络作为宣传促销的重要手段加以利用,主动占领体育产业促销的制高点。当务之急,要大力发展体育电子商务。?

参考文献?

[1]?钟育赣.体育营销:我们怎样才能吃好这个“大餐”[J].新营销,2004,(9):9-12.?

[2]?[美]菲利普·科特勒,梅清豪译.营销管理(第11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在肯定体育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所起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对我国体育消费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策略,以期有助于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一、体育产业发展的意义

体育产业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成熟的产业。体育产业包括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业、体育彩票业、体育旅游业、体育技术指导咨询业、体育建筑业、体育无形资产开发和有偿培训等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体育运动社会化和产业化的扩张速度日益加快。体育产业也被企业界称为露天金矿,被政府部门预期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被学界认为有可能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行业。据国家体育总局预测,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201 0年以前,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与增加值将以每年02%的速度增长。预计02 01年,仅广东、浙江、北京、辽宁等体育强省,其体育产业增加值占我国gdp的比例就可能超过0.85%,对gdp的带动可达2 7 7.73亿元,中国体育产业正像一颗闪烁着璀璨光芒的明珠冉冉升起,成为新世纪我国新的朝阳产业。体育产业发展是当前经济界、体育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国家统计局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的体育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我国体育产业从02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目前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2%左右。虽然发展很快,也形成了一定规模,而且前景光明广阔,但是,我国的体育产业目前阶段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分析,我国体育产业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体育产业所需的经济基础与我国目前经济

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体育产业的发展受多种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发达的生产影响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已进人小康社会,但生产力水平依然不是很高。从我国目前收入水平看,给体育产业的支持不是很充分。同时我国体育消费市场主要是季节性和时段性消费,受非经济因素影响较大,表现出相当大的不稳定性。我国体育消费结构单一,居民对体育的投人主要是运动服装鞋袜等体育实物消费和支付交通费、购买体育副产品和生理必需品以及与体育有关的报刊等为主。体育消费力低下,《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全年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上的占总数的85.3%,到经营性体育场馆参加活动的人数和次数很有限。

2.体育产业发展很不平衡

目前体育产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状况。首先是地域间的不平衡。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各地区的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有很大差距。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省市发展迅猛,西部地区发展则比较滞后。其次是各运动项目间的产业开发不平衡。由于各项目的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取得的成绩有差别,项目的观赏性也不同,因此其产业资源价值、市场容量和效益有很大差异。

3.体育社会化程度低

这主要体现在我国体育人口相对较少。人们闲暇时间里用于锻炼的时间相对较少,可用的体育活动场地极其有限。

我国体育人口偏少。中国城市化水平非常低,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城市化落后带来体育消费大众化难度加大。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体育人口比例最高的年龄段为17一75岁,其次为16~02岁的青少年,14一54岁年龄段体育人口只占6.7%,我国群众性体育活动不仅未形成风气,还出现支付能力弱的多运动,支付能力强的少运动的局面。

我国日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人们占有闲暇时间是有限的。据1979年上海和西安居民体育消费的抽样调查显示,居民都把闲暇时间少、家务忙列为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体育设施提供服务的质量对体育消费也有影响。据对南京、苏州、上海、温州和杭州5城市4 50人访谈调查,有15.n%的居民认为缺少场地是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体育场馆和体育娱乐设施向居民提供的体育消费服务的项目、服务品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因素,是制约居民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

4.体育产业人才缺乏

体育产业的经营者需要具备市场经营和体育运动两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办体育,在我国具

备体育知识的人才往往缺乏应有的经营意识和知识,而一般经营者又缺乏体育运动知识。就体育产业发展而言,目前缺乏三类人才:一是负责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规划、监管职能的行政干部;二是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体育经纪人;三是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

5.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

体育产业发展,体育项目市场化是十分必要的。而我国主导体育项目,真正有所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且主要集中在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而其他深受群众喜爱的大众体育项目如武术、羽毛球等运动项目产业化步伐缓慢。体育市场开发更多地集中在体育比赛、表演、体育用品销售等产品市场,而与体育相关的体育技术、体育信息有偿转让、体育教育、体育旅游等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我国目前体育的支柱性本体产业应该定位于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和无形资产开发经营业。但是三大支柱性本体产业规模还有限,其市场运作也不够十分规范。

三、发展体育产业的策略

1.落实产业扶持政策

要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如税收、财政、信贷等各种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源流向体育产业。具备一定体育优势的地区,要把体育产业纳入整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框架,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持力度,促使其迅速成为地区经济增长新的“亮点”。

2.要实现体育市场多元化

要抓好体育主体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竞赛表演、健身娱乐、场馆服务、体育用品、体育彩票五大产业,搞好市场开发和培育。切实抓好体育协会、俱乐部、基金会和体育中介机构的建设,积极培养引进体育经纪人,加强无形资产的开发力度,使其在体育产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下功夫培育支柱型产业,争取成为国际性的体育用品商城。要通过国家政策扶植,搞好体育彩票的发行,以此吸引社会资金,刺激体育消费。

3.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场馆设施服务质量

体育设施场所应走设计好、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经营好的综合发展之路。多设计适合在社区、居民区建设的多功能、小型适用的体育健身娱乐场所;走国家、集体、个人多元投资模式;用经济手段、市场法规管理好和使用好体育场馆设施,以优质的服务和合理的门票价格提高大中型场馆的利用率。低收费开放学校体育设施,缓解公共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使其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健身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基地;在公益型、盈利型和非盈利型的公平竞争中,体现社会益效和经济益效。

第3篇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育俱乐部 市场运营

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期工程,突出群众体育以青少年为重点的指导思想,为广大青少年科学参加文明、健康的课外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自 2000 年以来,郑州市以体育彩票公积金为依托,广拓渠道,大力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作。截至 2006年底,郑州市共计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19 所,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有力的推动了郑州市青少年课外体育的发展。然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作为开展活动基层体育组织,是我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创新举措,在创建和运营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该怎样改进与发展?本文通过对影响郑州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市场运营的诸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促进郑州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指导。

一、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以郑州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研究对象。以2006 年郑州市19所正常运营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调研对象。

2.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依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的,分别设计了两种问卷:对俱乐部管理人员(包括经理、会计、教练、体育辅导员、器材维修人员等)问卷,发放81份,回收有效问卷77份;对俱乐部会员及学生家长发放问卷180 份,回收有效问卷169份。通过问卷调查,结合访谈资料,分析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市场运营现状。

二、郑州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市场运营现状分析

1.俱乐部运营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得知,会员不足是目前制约俱乐部发展的第一要素,由此而引起的知名度不高,筹资渠道单一,而把希望寄托在政府的资金支助方面;另一方面,管理问题也是制约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第二大因素,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从而引起俱乐部责权不明,组织形式和内容单一和管理粗放。提高俱乐部知名度,增强管理能力是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管理人员对于俱乐部市场运营发展的影响。有一个好的管理队伍和体育指导员群体是保证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俱乐部不能为管理人员和体育指导员队伍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就不可能吸引有能力的管理人员和体育指导员加入;如果在俱乐部实际管理和活动中不能使管理人员和体育指导员满意,他们也不会提供高质量的管理和服务。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与他们有直接的关系。对管理人员来讲,由于目前青少年俱乐部管理总体粗放,俱乐部与依托单位责、权、利不很明确,管理人员总体积极性不高,所以俱乐部发展目前有一定的困难。然而在对体育指导员调查中,我们发现 72%的体育指导员对俱乐部提供的劳务收入很满意或比较满意;12.5%的体育指导员一般;15%的体育指导员不太满意。同时在访谈中,了解广大体育指导员有较高的参与热情。说明体育指导员队伍目前基本稳定。关键在于解决俱乐部管理人员积极性,激发其市场开拓意识.

3.俱乐部的项目设置对俱乐部运营发展的影响。俱乐部在锻炼项目上优先选择有一定群众基础、青少年比较喜欢且易普及的体育项目时俱乐部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在调查中发现,俱乐部在项目设置上,67.9%俱乐部能充分考虑现实情况和青少年的需求进行设置。目前青少年参加项目前 10 位是:乒乓球、篮球、棋类、击剑、足球、体操和舞蹈、田径、羽毛球、棒球、游泳。青少年认为喜欢的体育项目前 10 位:足球、篮球、游泳和乒乓球、跑步、羽毛球、棒球、击剑、体操和舞蹈、溜冰。从总体上来看各类项目的设置内容基本上一致,但在青少年需求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4.体育俱乐部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分析。俱乐部的服务质量是俱乐部生存的基本条件。好的服务质量是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价值体验,以及价值感知的关键,也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吸引度和满意度调查。调查得知:俱乐部对青少年吸引度,56.7%的管理人员认为一般;38.3%的管理人员认为大或非常大;5.0%的管理人员认为不大或不太大;对俱乐部服务意识,60.0%的体育指导员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37.5%的体育指导员表示一般。对培训内容和方式,34.%的体育指导员认为满意或非常满意,44.4%的体育指导员认为一般。表明俱乐部对青少年有一定的服务意识和吸引力,但 21.6%的体育指导员认为俱乐部的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单一,没有充分体现体育活动的内在价值。

(2)学员对俱乐部服务满意度。72.1%的学员认为满意或非常满意,24%的学员表示一般,3.9%的学员表示不太满意。对俱乐部培训内容和方式,43.9%的学员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44.9%的学员表示一般,10.3%的学员表示不太满意。对家长是否支持孩子今后继续参加俱乐部。75.0%的家长表示支持或非常支持,19.6%的家长表示不清楚。表明学员对俱乐部的服务满意程度较高,而且家长对孩子继续参加俱乐部也有较高的支持率,同时,统计结果也反映俱乐部目前培训内容与方式需要进一步提高。

5.基于价值视角上的青少年俱乐部运营可持续发展调查分析

(1)目的和价值期盼的俱乐部视角:通过对体育指导员的调研。俱乐部体育培训对青少年所能提供的价值分析结果是:增进身体健康占21.1%;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占16.9%;提高心理健康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分别占 16.1%;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占 15.0%;提供娱乐占 12.7%;其它占1.1%。说明体育培训是通过身体锻炼,提高健康为主,同时具有多种价值功能。

(2)家长视角。调查与访谈结果显示:家长送孩子参加俱乐部的目的依次是:强健身体占 24.7%;增强意志品质占 18.0%;培养锻炼习惯占13.5%;缓解学习压力占 10.8%;满足孩子愿望占 10.4%;掌握运动技能占 8.9%;通过体育增强交际能力占 8.1%;娱乐占 4.%:考试占 0.6%。可以看出,家长具有多重价值需求,其中强身健体、养成锻炼习惯和增强意志品质成为首要因素,其次才是缓解学习压力和满足孩子愿望。

(3)学员视角。结交朋友占 26.2%;休闲和娱乐占 24.1%;从事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占 23.1%;能经常参加比赛占 13.3%;喜欢俱乐部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占 7.1%;可以自己组织活动占6.1%。这种结果说明青少年的价值需求与俱乐部、家长和相关利益者的视角不太相同,交际、体验快乐情感和休闲娱乐是青少年的主要特点。

6.俱乐部价格对学员及家长价值感知的影响。价格是体育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服务价格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直接影响到体育服务的发展。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7元~10 元/次应该是双方能够接受的一个价值均衡。虽然目前大多数学员和家长对俱乐部的收费价格比较满意,但是这种价格对于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还不能为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积累发展资金。

三、发展策略

1.河南省相关职能部门,应以关爱青少年身体发展的大局出发,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2.规范俱乐部管理制度。建立员工管理手册、财务制度、会员档案制度、锻炼效果评估制度、销售激励制度等,通过与员工交流和签字认可,使制度深入人心,贯彻具体。

3.健全俱乐部员工培训制度。队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销售、客户服务等管理技能。在员工绩效考核方面,按照主动、热情、节能、和关注4个方面考核员工工作,力争做到销售与成本控制两翼齐飞。

4.做好主流媒体的推介工作。努力与当地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用热门事件进行营销、推介,并适时参加当地的公益活动,努力树立俱乐部良好的形象。

5.着力增加俱乐部品牌美誉度。在当地繁华的商业街、社区街道等场所进行表演和展示。同时,针对市场的特点,增加人员拜访环节,通过培训、激励、模拟演练等方法,做到陌生开发和陌生拜访,使俱乐部的各类促销信息可以准确到达目标顾客群。

6.制定灵活的销售政策。以目前体育培训费 7元~10 元/次为基础,根据淡、旺季健身卡销售的特点,制订灵活的价格浮动机制,确保会员数量的稳定与忠诚度。

参考文献:

[1]赵建才:2007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07,2

第4篇

论文关键词:手机;短信文化;流行

论文摘要:手机短信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次革命。手机短信以“第五媒介”手机为载体,迅速介入人们的生活,影响到了人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从手机短信的流行现象入手,探析其流行原因、其在文化介质层面上的特点,对手机短信的文化特征与功能进行分析,说明手机短信的流行不单单是指一种文化现象的流行,它昭示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起。

纵观人类文化史的发展进程,新技术革命下诞生的每一种新媒介都会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媒介即是讯息”,马歇尔·麦克卢汉这一著名论断便是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在20世纪末出现的手机,目前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介入人们的生活,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文化影响到了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一、手机短信流行现象

1992年,当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尔丰的GSM网络上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当初这项由电信运营商为解决手机话费过高而推出的低廉文本信息的服务,这个看似非常小孩玩意的一个通讯交流的东西,竟会在多年后对人们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甚至对政治都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

中国的移动通信网络早在1994年就具备了短信功能,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从1998年开始,中国移动、联通先后大范围拓展短信业务:2000年,中国手机短信息量突破10亿条;2001年,达到189亿条;2004年,数字飞涨到900亿条。2005年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3,046.5亿条,比上年增长39.9%。2006年全年短信发送量达到4,296.7亿条,比前一年增长了41.0%,而仅在2007年3月,就发送了1,826亿条,比2006年12月增长了38.1%,这还不是在年节月份。2007年,移动短信业务量达到5,921.0亿条,同比增长37.8%。短信文化在中国的兴起是近几年的事,但中国却是短信使用量增长最快的国家。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融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彩信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7年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拥有手机的5.47亿人口中使用短信业务的占到69.37%,中国的手机短信用户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全部人口。在2007年的春节除夕到初六7天的时间里,中国人就发出了152亿条节日短信。北京市的短信统计数为7亿条,以常住人口1300万人计算,相当于每人发送50多条。从1998年至今,十年的时间里,不管你愿意与否,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已经深深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有可能引起社会生活方式巨大变革的流行文化。

互联网在40年前掀起了一场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今天日益普及的短信文化则似乎在悄然昭示着一场新的生活方式的开始。据北京勺海营销研究集团2006年底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居民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63.1%的被访者曾经使用手机向他人发送过短信,其中年轻人发送短信的比例高达89.0%。善于追逐时尚的青年“手机一族”已经成为手机短信这样一种新的文化方式的普遍接受者。这注定了手机短信这场“全民文化运动”绝非昙花一现,而是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年轻人的文化运动。

二、手机短信流行的原因

著名文化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指出:“任何新媒介都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一个生物裂变的过程。它为人类打开了通向感知和新型活动领域的大门。”从消息树到尺素书简,从报纸杂志到广播电视,从电话传真到BP机,从电脑网络到移动手机,人类需求的多样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一次次推动了信息传播工具的革命,从而推动了人际交往方式的变革。从这样的背景来看,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和文化意义,正给人类的沟通带来一场新的革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现代人灵巧而热情地在70个字的空间里享受到信息传播的乐趣。

(一)技术方面

手机短信更加便捷,无需任何其他的附加设备,也不受相应地理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只要你有一部手机在电信信号的覆盖区域内就可以随心所欲接发短信了。

(二)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是短信迅速流行膨胀的根本因素

短信突破了目前中国的消费价格壁垒,无论是手机自身的价格还是发送信息的费用,在一般意义上说都是最普通的消费者可以接受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短信用户使用手机短信是因为短信更为便宜。短信一般为0.1元/条,而手机话费市内一般为0.2元/分钟。对那些尚未具备经济能力的青少年群体,他们最为现实的选择就是:要联系,发短信,手机不接电话。这样,短信的使用就远远高于其他沟通方式了。

(三)手机短信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

1、手机短信是无声传播,比电话更好地排除了第三者的干扰,同时也避免了对第三者的干扰,因此短信具有更强的私密性,使意外的信息扩散被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2、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建构了新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使得短信文化成为连接个体与交往圈的媒介。中国移动目前推出的手机“飞信”业务(点对众)更加凸显了短信文化对人际交往圈的影响,加入了“飞信”业务,使用者就可以利用PC端对加入的所有手机用户进行实时短信群发,短信成为连接个体与交往圈的媒介,如果没有加入短信沟通则意味着孤立于交往圈之外。

3、短信沟通实现了到达的无限制性。打对方手机,对方可能会关机,可能会不接电话,也可能手机没电。这样,沟通都无法进行。但短信沟通是没有限制的,除非出现网络故障,短信总是会到达对方的。因此,从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来看,短信沟通的效率也要高于手机联系,这也是短信文化更为流行的原因。

4、手机短信是一种典型的间接传播方式。受儒学影响的东方文化模式,尤其是作为儒学发源地的中国,比起西方族群更多地也更乐于采纳间接传播的人际传播模式。“儒学关于考虑别人、考虑合适的人际关系的传统使那些能给彼此留面子的传播方式得到了发展。间接传播有助于避免遭对方拒绝或彼此有分歧的尴尬场面,而使相互关系和双方的面子都保全下来。”

(四)从手机用户的年龄抽样调查统计

追捧青睐短信的消费者更多的是青少年一族——“拇指一族”。从手机短信使用者的心理因素上来看,短信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是一种以手代口、无声胜有声的时尚,是一种全新的、具有特殊情趣的生活方式。随着大众媒介的传播,这种时尚成为主流的生活节拍,引起越来越多人的仿效,同时,这种时尚也造成一种从众压力,当短信文化被公认为时尚时,不短信就是不时尚,如此,谁敢不短信,谁愿不时尚?

三、手机短信的内容与功能

限于技术条件,目前多数手机短信的文本信息的信息量限制为160个英文字符,或者140个字节的二进制信息(即70个汉字),为了以最少的文字表现最大的信息量,追求传播效率的最大化,短小精练、言简意赅成为短信文本最显著的特征,这也刚好与现代社会快速、便捷的需要相适应。尽管短信文本篇幅短小,但其涉及的内容却丰富多彩,据北京勺海营销研究集团的调查显示,手机短信使用者发送最多的是问候语、闲聊、正经的事情和一般的笑话,比例分别占到被访者的66.5%、60.1%、59.6%和51.2%。另外,工作沟通、情感表达方面的内容选择比例也相对较多,而彩票信息、股票信息等内容发送比例较少。根据短信内容的目的与用途,笔者将短信内容分为幽默风趣类、结朋会友类、节日祝福类、谈情说爱类、工作沟通类以及新闻、财经、气象等信息服务短信等几大类别。

短信文化的实质在于娱乐。虽然并没有多少实质的信息传播,但很多“短信一族”却依然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幽默短信。“这段日子以来,我一直想对你说三个字,但又怕说了连普通朋友也做不成,可我控制不住,还是想说:借点钱!”“老师:请同学们用‘况且’造句。某同学立刻举手站起来说:过年了,村里的戏班响起了‘况且、况且’的声音。”这样的作品让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经历心理的巨大变化,第一则由被人恋爱的惊喜到篇尾的陡然被嘲弄,一驰一张完成幽默美感的渗透。第二则运用孩子的童真和摹拟的谐音给人增添笑料,创作完全撷取身边素材,没有多少雕刻的痕迹。手机短信的共享性与其传递的便捷化,使幽默迅速在人们之间传播。短信正成为中国人娱乐色彩最浓的方式之一。

通过手机发送爱情短信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的情爱方式。中国人是很讲究面子的,因此,很多事在公开场合,在口头上很难表达出来,譬如说一些情话,譬如说一些道歉的话。而短信则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短信这种传输方式,改变了人类语言一定要通过嘴巴的传统方式,利用手机点对点的直接交流,使许多不易出口的话通过手表达了出来,达到了沟通的目的。问问现在热恋中的年轻人,哪个没在手机短信里给情人发送过绵绵情话呢?

除了幽默短信和爱情短信之外,节日祝福短信是广泛流传的另一种短信文本。我们常见的一则短信:“祝你在新年中,一帆风顺,人财两旺,三羊开泰,四季发财,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面威风,九九归一,十全十美。”简单的数字成语把东方人节庆的祝福表现得淋漓尽致。汉字比单词表达的意思更多,无需冠词和介词,没有单词的间隔,中文显得更为紧凑,这是非常符合短信短小精悍的特点的。中文文字上的简洁、画面中的意境都更符合短信时代的风韵。

工作短信是比较少的。正式的工作往来大多是通过正式的沟通方式来联系的,譬如公函、书信、电话。短信这种非正式的信息传递方式会削弱工作联系的正式性,亦显得过于随意,而不够严肃与郑重。友情短信以幽默短信为主,也有一般的笑话与节日祝福问候。其他内容的短信,如新闻服务、天气预报等商业性信息和公益性信息都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

“随着短信通讯方式的渐趋成熟,短信息快速去粗取精,以前所未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散发独特韵味,中国当代民间一种新兴休闲文化应运而生,”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正民说,短信文化是继网络文化之后,又一种有别于传统文化的新兴文化。作为一种民间的语言,短信文本充分体现了民间的智慧,这都是在正式的新闻媒介上所看不到的。短信文化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种民俗文化,它将民间的、私下的、口头流传的文化以文字的形式传播开来,将文本传播的形式引领到一个与声像传播同等的平台参与了竞争,手机短信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通过对短信内容的分析,不难看出,手机短息具有如下功能:

(一)手机短信具有交流信息的功能

短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方式。传统的交流往往是要面对面的,是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但短信却可以通过书写的形式进行表达。平时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都可以通过短信来实现。这也为那些生性木讷、不善言辞的人提供了一个情感出口,让他们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手机短信具有娱乐大众的功能

一些相关数据为此提供了佐证:从零点调查公司的用户接受的短信服务内容来看,短信聊天游戏以57.1%的使用者比例位居首位,其次是笑话、幽默等娱乐信息(44.6%),再次是新闻、财经等信息(25.3%)和手机图片铃声下载(19.8%),还有15.5%的人使用过答题游戏、情景游戏等其它短信服务产品无独有偶,通讯产业巨头西门子2006年3月对5300名来自8个国家的手机用户进行调查,询问他们什么样的应用将会促使他们升级现有的手机,结果发现,娱乐和电子邮件高居榜首。可见,娱乐精神在当代短信文化领域的突出体现具有超乎国界的普遍性。

(三)手机短信具有维系情感的功能

从文化意义上来说,短信沟通也是一种礼仪,是增进人们相互间的情感,维系人际关系的一种礼节。比如,久未谋面的朋友,一条情真意切的短信能让彼此感受到一份牵挂,从而拉近双方的距离。如“朋友,不一定合情合理,但一定知心知意;不一定形影不离,但一定心心相惜;不一定锦上添花,但一定雪中送炭;不一定常常联系,但总放在心上!”短信文化的情感功能具有一种独特的属性,它或许不及电话交谈来得亲切,但它排除了音调、语气有可能给沟通造成的负面效应,以一派纯净、简洁、清晰的文字语言,构成了想象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这种情感功能是声音所不可替代的,因为声音表达了某种情感,音调、语气都会影响沟通的双方,而短信则没有声音,呈现的是一种干净、清晰的文字语言,构成了想象的意境。无论是爱情短信、友情短信,还是祝福短信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具有加强情感的功能。

(四)手机短信具有教育的功能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短信对受众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2006年4月北大哲学系推出“手机国学”国学爱好者可以通过“国学短信”的方式学习。国学短信不仅包括经史子集中的精髓语句,还有国学大师的剖析解释。这条信息的标志着教育界已经开始自觉地利用手机短信这个谁都不能忽视的新兴信息传播载体,短信文化的教育功能正在被一些有识之士开发运用。

另外,短信还有一些其他应用功能。如铃声下载、图片传情,手机QQ,通过手机短信,仍可以时刻在线与QQ上的好友聊天。

第5篇

论文摘要:手机短信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次革命。手机短信以“第五媒介”手机为载体,迅速介入人们的生活,影响到了人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从手机短信的流行现象入手,探析其流行原因、其在文化介质层面上的特点,对手机短信的文化特征与功能进行分析,说明手机短信的流行不单单是指一种文化现象的流行,它昭示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起。

纵观人类文化史的发展进程,新技术革命下诞生的每一种新媒介都会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媒介即是讯息”,马歇尔·麦克卢汉这一著名论断便是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在20世纪末出现的手机,目前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介入人们的生活,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文化影响到了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一、手机短信流行现象

1992年,当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尔丰的GSM网络上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当初这项由电信运营商为解决手机话费过高而推出的低廉文本信息的服务,这个看似非常小孩玩意的一个通讯交流的东西,竟会在多年后对人们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甚至对政治都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

中国的移动通信网络早在1994年就具备了短信功能,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从1998年开始,中国移动、联通先后大范围拓展短信业务:2000年,中国手机短信息量突破10亿条;2001年,达到189亿条;2004年,数字飞涨到900亿条。2005年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3,046.5亿条,比上年增长39.9%。2006年全年短信发送量达到4,296.7亿条,比前一年增长了41.0%,而仅在2007年3月,就发送了1,826亿条,比2006年12月增长了38.1%,这还不是在年节月份。2007年,移动短信业务量达到5,921.0亿条,同比增长37.8%。短信文化在中国的兴起是近几年的事,但中国却是短信使用量增长最快的国家。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融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彩信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7年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拥有手机的5.47亿人口中使用短信业务的占到69.37%,中国的手机短信用户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全部人口。在2007年的春节除夕到初六7天的时间里,中国人就发出了152亿条节日短信。北京市的短信统计数为7亿条,以常住人口1300万人计算,相当于每人发送50多条。从1998年至今,十年的时间里,不管你愿意与否,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已经深深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有可能引起社会生活方式巨大变革的流行文化。

互联网在40年前掀起了一场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今天日益普及的短信文化则似乎在悄然昭示着一场新的生活方式的开始。据北京勺海营销研究集团2006年底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居民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63.1%的被访者曾经使用手机向他人发送过短信,其中年轻人发送短信的比例高达89.0%。善于追逐时尚的青年“手机一族”已经成为手机短信这样一种新的文化方式的普遍接受者。这注定了手机短信这场“全民文化运动”绝非昙花一现,而是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年轻人的文化运动。

二、手机短信流行的原因

著名文化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指出:“任何新媒介都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一个生物裂变的过程。它为人类打开了通向感知和新型活动领域的大门。”从消息树到尺素书简,从报纸杂志到广播电视,从电话传真到BP机,从电脑网络到移动手机,人类需求的多样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一次次推动了信息传播工具的革命,从而推动了人际交往方式的变革。从这样的背景来看,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和文化意义,正给人类的沟通带来一场新的革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现代人灵巧而热情地在70个字的空间里享受到信息传播的乐趣。

(一)技术方面

手机短信更加便捷,无需任何其他的附加设备,也不受相应地理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只要你有一部手机在电信信号的覆盖区域内就可以随心所欲接发短信了。

(二)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是短信迅速流行膨胀的根本因素

短信突破了目前中国的消费价格壁垒,无论是手机自身的价格还是发送信息的费用,在一般意义上说都是最普通的消费者可以接受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短信用户使用手机短信是因为短信更为便宜。短信一般为0.1元/条,而手机话费市内一般为0.2元/分钟。对那些尚未具备经济能力的青少年群体,他们最为现实的选择就是:要联系,发短信,手机不接电话。这样,短信的使用就远远高于其他沟通方式了。

(三)手机短信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

1、手机短信是无声传播,比电话更好地排除了第三者的干扰,同时也避免了对第三者的干扰,因此短信具有更强的私密性,使意外的信息扩散被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2、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建构了新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使得短信文化成为连接个体与交往圈的媒介。中国移动目前推出的手机“飞信”业务(点对众)更加凸显了短信文化对人际交往圈的影响,加入了“飞信”业务,使用者就可以利用PC端对加入的所有手机用户进行实时短信群发,短信成为连接个体与交往圈的媒介,如果没有加入短信沟通则意味着孤立于交往圈之外。

3、短信沟通实现了到达的无限制性。打对方手机,对方可能会关机,可能会不接电话,也可能手机没电。这样,沟通都无法进行。但短信沟通是没有限制的,除非出现网络故障,短信总是会到达对方的。因此,从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来看,短信沟通的效率也要高于手机联系,这也是短信文化更为流行的原因。

4、手机短信是一种典型的间接传播方式。受儒学影响的东方文化模式,尤其是作为儒学发源地的中国,比起西方族群更多地也更乐于采纳间接传播的人际传播模式。“儒学关于考虑别人、考虑合适的人际关系的传统使那些能给彼此留面子的传播方式得到了发展。间接传播有助于避免遭对方拒绝或彼此有分歧的尴尬场面,而使相互关系和双方的面子都保全下来。”

(四)从手机用户的年龄抽样调查统计

追捧青睐短信的消费者更多的是青少年一族——“拇指一族”。从手机短信使用者的心理因素上来看,短信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是一种以手代口、无声胜有声的时尚,是一种全新的、具有特殊情趣的生活方式。随着大众媒介的传播,这种时尚成为主流的生活节拍,引起越来越多人的仿效,同时,这种时尚也造成一种从众压力,当短信文化被公认为时尚时,不短信就是不时尚,如此,谁敢不短信,谁愿不时尚?

三、手机短信的内容与功能

限于技术条件,目前多数手机短信的文本信息的信息量限制为160个英文字符,或者140个字节的二进制信息(即70个汉字),为了以最少的文字表现最大的信息量,追求传播效率的最大化,短小精练、言简意赅成为短信文本最显著的特征,这也刚好与现代社会快速、便捷的需要相适应。尽管短信文本篇幅短小,但其涉及的内容却丰富多彩,据北京勺海营销研究集团的调查显示,手机短信使用者发送最多的是问候语、闲聊、正经的事情和一般的笑话,比例分别占到被访者的66.5%、60.1%、59.6%和51.2%。另外,工作沟通、情感表达方面的内容选择比例也相对较多,而彩票信息、股票信息等内容发送比例较少。根据短信内容的目的与用途,笔者将短信内容分为幽默风趣类、结朋会友类、节日祝福类、谈情说爱类、工作沟通类以及新闻、财经、气象等信息服务短信等几大类别。

短信文化的实质在于娱乐。虽然并没有多少实质的信息传播,但很多“短信一族”却依然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幽默短信。“这段日子以来,我一直想对你说三个字,但又怕说了连普通朋友也做不成,可我控制不住,还是想说:借点钱!”“老师:请同学们用‘况且’造句。某同学立刻举手站起来说:过年了,村里的戏班响起了‘况且、况且’的声音。”这样的作品让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经历心理的巨大变化,第一则由被人恋爱的惊喜到篇尾的陡然被嘲弄,一驰一张完成幽默美感的渗透。第二则运用孩子的童真和摹拟的谐音给人增添笑料,创作完全撷取身边素材,没有多少雕刻的痕迹。手机短信的共享性与其传递的便捷化,使幽默迅速在人们之间传播。短信正成为中国人娱乐色彩最浓的方式之一。

通过手机发送爱情短信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的情爱方式。中国人是很讲究面子的,因此,很多事在公开场合,在口头上很难表达出来,譬如说一些情话,譬如说一些道歉的话。而短信则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短信这种传输方式,改变了人类语言一定要通过嘴巴的传统方式,利用手机点对点的直接交流,使许多不易出口的话通过手表达了出来,达到了沟通的目的。问问现在热恋中的年轻人,哪个没在手机短信里给情人发送过绵绵情话呢?

除了幽默短信和爱情短信之外,节日祝福短信是广泛流传的另一种短信文本。我们常见的一则短信:“祝你在新年中,一帆风顺,人财两旺,三羊开泰,四季发财,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面威风,九九归一,十全十美。”简单的数字成语把东方人节庆的祝福表现得淋漓尽致。汉字比单词表达的意思更多,无需冠词和介词,没有单词的间隔,中文显得更为紧凑,这是非常符合短信短小精悍的特点的。中文文字上的简洁、画面中的意境都更符合短信时代的风韵。

工作短信是比较少的。正式的工作往来大多是通过正式的沟通方式来联系的,譬如公函、书信、电话。短信这种非正式的信息传递方式会削弱工作联系的正式性,亦显得过于随意,而不够严肃与郑重。友情短信以幽默短信为主,也有一般的笑话与节日祝福问候。其他内容的短信,如新闻服务、天气预报等商业性信息和公益性信息都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

“随着短信通讯方式的渐趋成熟,短信息快速去粗取精,以前所未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散发独特韵味,中国当代民间一种新兴休闲文化应运而生,”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正民说,短信文化是继网络文化之后,又一种有别于传统文化的新兴文化。作为一种民间的语言,短信文本充分体现了民间的智慧,这都是在正式的新闻媒介上所看不到的。短信文化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种民俗文化,它将民间的、私下的、口头流传的文化以文字的形式传播开来,将文本传播的形式引领到一个与声像传播同等的平台参与了竞争,手机短信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通过对短信内容的分析,不难看出,手机短息具有如下功能:

(一)手机短信具有交流信息的功能

短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方式。传统的交流往往是要面对面的,是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但短信却可以通过书写的形式进行表达。平时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都可以通过短信来实现。这也为那些生性木讷、不善言辞的人提供了一个情感出口,让他们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手机短信具有娱乐大众的功能

一些相关数据为此提供了佐证:从零点调查公司的用户接受的短信服务内容来看,短信聊天游戏以57.1%的使用者比例位居首位,其次是笑话、幽默等娱乐信息(44.6%),再次是新闻、财经等信息(25.3%)和手机图片铃声下载(19.8%),还有15.5%的人使用过答题游戏、情景游戏等其它短信服务产品无独有偶,通讯产业巨头西门子2006年3月对5300名来自8个国家的手机用户进行调查,询问他们什么样的应用将会促使他们升级现有的手机,结果发现,娱乐和电子邮件高居榜首。可见,娱乐精神在当代短信文化领域的突出体现具有超乎国界的普遍性。

(三)手机短信具有维系情感的功能

从文化意义上来说,短信沟通也是一种礼仪,是增进人们相互间的情感,维系人际关系的一种礼节。比如,久未谋面的朋友,一条情真意切的短信能让彼此感受到一份牵挂,从而拉近双方的距离。如“朋友,不一定合情合理,但一定知心知意;不一定形影不离,但一定心心相惜;不一定锦上添花,但一定雪中送炭;不一定常常联系,但总放在心上!”短信文化的情感功能具有一种独特的属性,它或许不及电话交谈来得亲切,但它排除了音调、语气有可能给沟通造成的负面效应,以一派纯净、简洁、清晰的文字语言,构成了想象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这种情感功能是声音所不可替代的,因为声音表达了某种情感,音调、语气都会影响沟通的双方,而短信则没有声音,呈现的是一种干净、清晰的文字语言,构成了想象的意境。无论是爱情短信、友情短信,还是祝福短信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具有加强情感的功能。

(四)手机短信具有教育的功能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短信对受众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2006年4月北大哲学系推出“手机国学”国学爱好者可以通过“国学短信”的方式学习。国学短信不仅包括经史子集中的精髓语句,还有国学大师的剖析解释。这条信息的标志着教育界已经开始自觉地利用手机短信这个谁都不能忽视的新兴信息传播载体,短信文化的教育功能正在被一些有识之士开发运用。

另外,短信还有一些其他应用功能。如铃声下载、图片传情,手机QQ,通过手机短信,仍可以时刻在线与QQ上的好友聊天。

结语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文化介质,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文化功能,短信文化逐渐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短信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一个文化媒介,它的出现宣告了一个新的媒体时代的到来。手机短信为人们开拓了一个秘密的人际交流空间,溶入到亿万人的生活方式中,成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

[1]丁妍,沈汝发.手机短信流行的原因[J].中国青年研究.2007,(3).

[2][美]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跨文

化交流文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3]刘海玲.手机短信中的修辞学及其文化分析[J].应用写作.2008,

(10).

第6篇

论文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强导致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而实现老年保津产业化发展走杖行之有效的办法。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 3亿多,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 6亿,到2050年,达到4. 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我国人口老龄形势日益严峻。正确认识老年人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养老保障产业化发展来提高老年人口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是较有效的办法。

一、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化发展带来的要求

人口老龄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然而,老年人口比重的日益增大会给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文化心态等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成为21世纪我国必须对待的重大社会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中,有几点特别值得重视:(1)人口老龄化将会使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大量增加,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2)人口老龄化要求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以满足老年人口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求。(3)人口老龄化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变化,使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地弱化。

伴随社会人口老龄化,我们既要看到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要看到人口老龄化是现代文明的具体体现。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可以形成可观的消费市场。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会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养老保障的不足和养老保障需要增加的矛盾以更加尖锐的形式存在并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养老保障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无论是从近期还是长远来看,国家和企业都没有能力把全社会的问题统包起来。由此人们不得不深思,在养老保障费用无法完全依靠政府的情况下,社会保障的出路何在?能否从其自身的发展中找到希望,走出困境呢?于是,提出了养老保障产业这一问题。

二、发展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养老保障系统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附属的保护系统,起着稳定社会的作用,如果养老保障系统完全依靠国民经济主系统投入,那么国民经济出现滑坡,或者不能承担其费用的时候,养老保障系统也就无法正常运转了,从而它也就不可能对国民经济系统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因此,养老保障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全保护系统,其资金的来源和运行应该有相对的独立性,除了政府的支持之外,还必须建立相应的自我保护系统,养老保障系统应该具有增值能力,即自我发展和自我循环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发展养老社会保障产业,走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化的道路。

2.从养老保障基金的特性来看,养老保障基金的流动性和储备性,决定了养老保障基金可以用来发展产业。养老保障机构在经办养老保障业务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养老保险等年金项目业务中,总会形成一笔暂时闲置的巨额保障基金,这种基金具有备用性和实用性并存的特点,可以用来营运;同时养老保障基金在不断地征缴、拨入和支付的运动中,养老保障费用收入与支出有一个时间差,这种时间差为保障基金的营运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

3.从养老保障产业的前景来看,养老保障产业是一项新兴的、看好的产业。人们对养老保障需要的增长,将导致养老保障费用的急剧上升,也将成为养老保障事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一个难得的机遇。充分挖掘现有养老保障基金的潜力,兴办养老保障经济实体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大有前途。可以预测,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将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我国现行零星的、不规范的老人产业根本满足不了人口日益老龄化的需要,在我国发展老人产业大有潜力。

三、当前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由于养老社会保障产业是一个新兴领域,因此首先有许多人对养老社会保障产业了解较少,在认识上还不统一。具体表现为对什么是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和如何发展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存在较大的分歧。有些人认为养老社会保障产业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没有必要专门讨论;有些人对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导致一些项目盲目上马甚至是一哄而上:而有些人则认为养老社会保障产业投入大,风险高,回报低,常持消极或观望态度。在发展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方向上,有些人认为产业应该走市场化道路,让企业自主发展;而有些人则认为养老社会保障产业涉及的许多服务和产品周期长,利润低,并带有很强的社会性和福利性,政府应该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对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存在的不同看法不可避免地阻碍了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发展。

其次,缺少具体政策支持,原则难以落实。因为考虑到财政投入困难,不少企业在发展中提出希望能够在起步阶段或成长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然而,尽管目前一些重要的文件都提到重视和发展养老社会保障产业,但是都是一些原则性的要求,缺少具体配套的政策。养老社会保障产业涉及到生产、流通、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涉及民政、财政、劳动保障、工商、计委、国税、地税、物价、银行等不同部门,难以统一协调。而且,投资者在财税、金融、信贷等方面也很难得到相应支持。即使是己有的优惠政策,由于受到部门利益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也难以得到真正落实。

第三,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发展规模较小,层次不高。目前上规模、上水平的老年产业项目还不多,主要是分散经营,服务和产品单一,层次也不高,主要在衣食、居住和医疗卫生方面提供服务,针对老年人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内容的比较少,而且缺少高科技产品和高质量的品牌产品,难以适应高水平竞争。许多领域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如老年旅游、老年保险等。

第四,市场研究和开发不足,市场供需不平衡。现有产业的决策多是根据人口老龄化的宏观形势做出的判断,缺少市场细分和对老年人需求的具体调查分析,结果造成许多产品和服务(如养老机构的建设)模式雷同,缺少特色。在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供需领域也存在着不均衡的状况。分布上的不合理,造成了养老设施一方面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却大量闲置的现象。

第五,管理滞后,缺少市场规范和标准。尽管说是产业化和市场运作,但是目前有关的市场管理大多数还是依照旧有体制,而且市场运行尚未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例如,对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某个行业进行管理的依据是什么,企业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够享有政策优惠,家庭服务业中对老年的护理要遵循什么标准才算达到要求等等,都有待进一步规范。

四、进一步发展我国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建议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层面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关键是要以积极的姿态和正确的措施去应付,要在建设现代化的同时,创造一个代际和谐、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进一步发展我国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对策是:

1.重视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发展,制订政策,提出发展规划和目标。养老社会保障产业是一项新兴产业,要在认识上不断重视,既要积极发展,又要稳步推进,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政府应尽快制定指导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的政策,使养老社会保障产业有一个总的指导和遵循,并成立由民政、财政、劳动保障、工商、计委、国税、地税、物价、银行等部门组成的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工作。政府在制定、落实和检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或规划时,应将重视和发展养老社会保障产业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在各级发展计划部门制定投资计划、安排投资项目时,要逐渐加大对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特别是老年服务业的投入,积极推动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不断形成和健康发展。

2.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化、社会化、多层次的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共同发展,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力量兴办、企业或机构按市场化要求自主管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财政投入、信贷、税收、投资、营销和流通等方面给予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必要的优惠政策和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国内外机构和个人参与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由工商管理部门或成立专门行业协会,制定出养老社会保障产业专业化标准,在专门的老龄服务部门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并建立定期的岗位培训制度。设立养老社会保障产业专项发展基金,专门用于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并从社会福利彩票中划出一部分收入用于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发展,实行面向全社会老年人的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及服务。以社区为依托,大力发展老年保障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实现老年保障社区服务的产业化,就近、方便地满足广大老年人的需要。采取“重点培育、逐步剥离,建立基金、以强扶弱”的政策。

3.养老社会保障实现规模化生产,进而推动其产业化发展。(1)大力加强养老社会保障产品的生产,满足养老社会保障对象的特殊需要。当前,我国养老社会保障产品生产落后,品种不齐全,质量偏低,开发潜力大,必须加强养老社会保障产品的生产,以逐步满足养老社会保障对象的需求。(2)积极发展养老社会保障服务产业,完善社会保障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养老社会保障社会化的逐步实现,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我国养老社会保障由单位转向社会的过程中,养老社会保障服务作为一种产业正悄然兴起,有待开发的领域还十分广阔,养老社会保障产业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发展养老社会保障服务产业要逐步建立机制,形成规模.(3)建立养老社会保障金融业,促进养老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养老社会保障从其基金运行状态上看,可以看作是一项准金融性事业,因而在养老社会保障领域中引入金融机制,开发养老社会保障金融业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许多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养老社会保障部门必须建立政策性的金融机构,通过金融杠杆使养老社会保障基金进入市场,进行安全性的投资,有效地促进养老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同时也可以借助此融资投向养老社会保障事业。(4)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成是养老社会保障产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重回校园,为更好地发挥余热充电。我国现在约有350万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身体健康、愿意为社会继续作贡献的离退休老年知识分子,要进一步发挥这部分老龄群体的余热作用。

4.培育老年市场,加强宣传,引导老年人消费。重视老年人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层次,进行合理的市场划分,不断开发简单方便、人性化的新产品和服务项目,以适应老年人的需求,引导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发展。更新产业观念,特别是企业界要从社会全局及其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重要性,克服急功近利和只顾眼前利益的思想。加大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舆论宣传,提供养老社会保障产业发展必要的信息和服务内容,促使全社会了解和认识发展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重要性,提高各级政府、企业界和消费者参与和发展养老社会保障产业的自觉性。尊重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帮助老年人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和心理。采用一些更贴近老年人的宣传、促销方式,帮助老年人获得更多的真实有效的信息,促进他们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第7篇

[关键词]博物馆;中西方;比较;发展

贾建明先生曾经在讲到博物馆意义的时候,十分恰当地引用了美国的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话语:“那里(按:指博物馆)实在是一个使用眼睛的地方。”而在贾文看来,这是“聪明的看法”,它“代表了多数有志之士对博物馆的理解”,我赞成[1];自从1905年张謇自己出钱建立了中国的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以来,到今天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已经历了百余个年华。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博物馆是提升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公益设施,是提高公众文化素质的重要场地,越来越被追求生活水平和文化品位的人们所接受[2]。博物馆致力于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它的功能越来越突出。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民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另外由于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较为发达,以及他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拥有善于经营的头脑,西方许多的博物馆在多方面都做得较为出色,对比之下,中国的博物馆起步相对较晚,而且经济发展水平远比不上西方,民众受教育的程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结果造成了中国的博物馆的发展步伐明显比西方落后的后果。所以,了解中西方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找出中国的博物馆的相对不足之处,再结合中国现状,以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事业,是当要的事情。下面我试着从五个方面来对比中西方博物馆的差异以求从中找到进步的经验和方法。

一、中西方博物馆学在理论建设方面的差异

我国最先注意到近代博物馆的人当属徐继畲。他在1848年辑著的《瀛环志略》一书中,全面介绍了各国的地理、历史以及风土人情[3]72;福建人林铖在1849年撰写的《西海纪游草》一书中曾经详细叙述了其在美国参观的博物馆;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康有为酝酿并撰写了能够反应他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大同书》,在此书所描绘的大同社会里,每人都享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各地政府都设有博物馆、美术馆、公园、动植物园等供人们工余和休息日来参观、学习、游览,这样人们才能够过着着“忧虑绝无”的极乐生活。与此同时康有为当是中国的第一个提出博物馆既要追求社会效益同时又要追求经济效益的机构。但是,在当时,中国人所写的著作和文章里面,多数将博物馆作为国外的风土人情来加以介绍,仅仅是为了让中国人来打开眼界,增长见识,并且这些著作也大多不属于专业的学术型的著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博物馆学研究才开始复兴。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它的成立进一步促进了博物馆学以及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这才使博物馆学的研究活动初步开展,并出版了《博物馆学通论》、《博物馆学概论》、《中国博物馆一览》等论著和资料。《东方杂志》等也翻译介绍了一些外国的博物馆。

当前对于博物馆的研究,大多数文章、著作是单纯的针对国内或者国外的博物馆来加以研究,例如介绍中西方的博物馆的著作:由国家文物局主持编写的《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吕济民主编的《当代中国的博物馆事业》、杨玲、潘守水主编的《当代西方博物馆发展态势研究》、段勇著的《当代美国博物馆》等,在这些文章里,他们或者是从一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如从博物馆管理、博物馆藏品、讲解、博物馆与观众、博物馆陈列、博物馆教育和宣传等,但较深入的通过对比来指导中国博物馆发展的却不多见[4];由此可见,中国博物馆学的理论建设还是不完备的,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的来说,我认为中西方博物馆在理论建设方面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

1.西方的博物馆理论建设比中国早,发展较早;因为最早的博物馆产生于西方,这就决定了它的理论发展也会早。19世纪中期以后,博物馆和博物馆学者们越来越认识到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要性。1873年英国皇家艺术学会曾经提出了:“使所有的公共博物馆,皆具有教育及科学的目标。”1880年英国博物馆学者鲁金斯所著的《博物馆之功能》一书中强调了博物馆应成为一般人的教育场所的观点[3]70;这些都代表了西方的博物馆学界理论研究最早的成就。而中国在1905年建立了南通博物苑之后,有关的博物馆的理论建设才慢慢发展起来。

2.西方的博物馆理论研究和它的专业工作群体结合的非常好,但是中国的博物馆在这个方面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脱节现象。如果我们对冷战时期东西方的博物馆学发展做一番比较,我们能够看到,和西方国家比起来,社会主义的国家更重视对于博物馆基本理论的探索,在捷克、匈牙利和波兰等国出现了像尼可里、斯特兰斯基等一批优秀的博物馆学的理论家,他们在博物馆的基础理论方面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我国从八十年代初期博物馆学研究开始兴起,这首先体现在博物馆,然后在一些大学的博物馆学的教研室。但总的来看,中国的博物馆学研究是比较重视基础理论建设的,博物馆人围绕着博物馆的性质、职能以及目的发表了一些文章,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博物馆学的理论研究和专业工作群体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脱节现象。并不是所有博物馆的实践工作者全能自觉认识到博物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和他们的日常工作的关系。一种观念长期支配着博物馆的实践工作人员:博物馆所运用的技术和方法与理论思辨没有必然的联系,虽然这种观念持续时间特别长,但却与事实并不相符。实际情况是,在博物馆中即使是最细微的工作都能与博物馆哲学、博物馆社会学的一定观念相联系[5]。

3.中国的博物馆和西方的博物馆在学科建设方面是有不同的,并且在中国博物馆学科的理论体系中,那些分支学科的内容丰富程度和它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对于博物馆学来说,因为各国实践活动的差别,其学科的具体内容也会存在很大差别,但是在学科体系结构上,这种差异理应是逐渐趋同的。中国的博物馆学在积极创造自身特色的同时,也应尽量向学科的统一规范性方向发展。当前国际博协博物馆学委员会比较公认的博物馆学体系是由一般博物馆学也就是普通博物馆学、专门博物馆学和应用博物馆学构成。一般博物馆学的理论涵盖了一切博物馆,它是把全体博物馆的共性作为研究对象的,对于所有博物馆来说具有普遍意义。[6]137应用博物馆学是指应用博物馆的实际理论,具体包括一切实际工作,比如与博物馆的功能有关的工作活动、技术以及文献登记。

一般博物馆学即普通博物馆学、应用博物馆学、专门博物馆学作为博物馆学的三大主要分支学科,它们各自的内部结构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在内容上它们并不是绝对独立的,它们彼此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在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中,这些分支学科的内容丰富程度及发展速度并不是均衡的,应作出具体分析。[7]

总的来说,理论指导实践,中国的博物馆学界应当充分认识中国的国情,认识中国博物馆界当前面临的问题,由此来确定要研究的主要方向。西方博物馆学的新发展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条具有建设性的新思路,尤其是关于博物馆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强调博物馆教育中关于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学习。但是由于国家基本国情和博物馆发展水平的差异,我们的学习和借鉴必须是有选择的。一方面,我国博物馆的许多组织、制度和技术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这就决定了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博物馆学界还会围绕这类问题展开讨论。另一方面,一些由西方特殊的思想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观念并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这也要求我们在引进时有所甄别。[8]

二、博物馆建筑差异

博物馆建筑能够代表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的建筑和建筑设计的水平。博物馆建筑是观众对博物馆的第一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和受欢迎程度。但是事实是,在近些年来的博物馆建设中,却出现了一些“流行病”,主要表现有:

1.博物馆建筑一味地攀高比大,轻视其使用功能

一些地方尤其是领导们看到了其他省市建立了博物馆,就也想尽力建立一个更大、更好的博物馆,盲目建设的后果是导致博物馆建筑功能使用性能差,使博物馆跟不上实际需求,建筑空间大量浪费。这些行为不按博物馆建设的科学程序和管理规范要求做,重视建筑轻视展览,更是缺乏经营理念的表现;

2.由于缺乏学术研究和展品研究支撑,展示文物的保护没能得到足够重视

例如湖北省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九鼎八簋”因为被资质不合格的装修公司承揽陈列展示而被损坏,福州市一单位的100多件名人字画因展柜密封问题发生霉变等。[9]

这些问题正是当下博物馆事业的通病,给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关于博物馆建筑的问题,我们不防从其它国家吸取一些有用的先进的观念,进而来指导中国的博物馆建设:

1.注重环境因素的设计理念

(1)博物馆与自然地理环境融合的理念;如丹麦哥本哈根“方舟”现代美术馆的建设。

(2)博物馆与人文历史环境相协调的理念;如德国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建立。

2.注重功能因素的设计理念

(1)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的理念;例如美国著名建筑师理查德・迈耶设计的盖蒂中心,就是一个多功能的博物馆综合体。

(2)要注重功能现代化、人性化的理念;例如由法国AREP公司让・玛丽・迪蒂耶尔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恺设计的首都博物馆新馆。

3.追求艺术因素的设计理念

(1)追求标志性建筑形象的理念;例如瑞士的著名建筑师马里奥・博塔设计的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

(2)追求雕塑感建筑造型的理念;如2001年由美国著名建筑师丹尼尔・里伯斯金德设计的英国曼彻斯特战争博物馆。

(3)以建筑艺术表达情感、思想的理念;如由美国著名建筑师丹尼尔・里伯斯金德设计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4)追求独特建筑形象的理念;如1997年由美国的建筑师弗兰克・盖里设计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4.注重技术因素的设计理念

(1)表现结构、设备等技术特性的理念;如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

(2)仿生学建筑形态的理念;2000年由设计师圣地亚哥・克拉特拉瓦设计的美国密尔沃基博物馆,这就是一座利用自然生物形态的建筑例子。

(3)高科技生态建筑的理念;日本的著名女建筑师长谷川逸子的代表性作品:日本山梨水果博物馆就是一座高科技生态建筑。随着社会功能需求的提高以及建筑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公众文化艺术的追求,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这些因素都不断推动着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的更新以及发展。研究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对于提高博物馆建筑的设计水平、促进博物馆建设的进步、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坚持从大的方面着手学习,取长补短,再进一步具体到博物馆建筑的细微之处,这里就不做较为细致的述说了。我们的目的是争取使博物馆的外观先能够引起观众产生参观的欲望,在他们参观后,博物馆的内部又不使观众失望的效果。

三、博物馆内部建设差异

博物馆内部建设包括两个: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新的时代要求也对博物馆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博物馆建设只有更好地改进自身内部建设,才能提高它的服务质量以达到它为科学研究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宗旨。

博物馆的硬件建设方面对比:

1.藏品

藏品是一个博物馆的基础,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传统文明的大国,在滚滚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了使祖先的文明发展能够传承下去,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保护我们国家优秀的文化遗产的概念。尤其是博物馆人要有较强的藏品意识,一个再好的博物馆如果没有有价值的藏品,那么它也是没有实际存在意义的,因此要有发现藏品价值的观念和眼睛,主要是通过考古发掘、田野采集、民族学调查征集、社会调查征集、收购、接受捐赠、交换、调拨等方式征集藏品[3]140。由于在藏品收集方面的被动性和国民的麻木,造成了我国许多珍贵的藏品流失到海外,据不完整统计,中国流失的海外文物达164万件之多,它们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着甚至被拍卖。西方的博物馆如大英博物馆却能很早就开始注意收集各种珍贵文物,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较强,使得现在它以自己丰富的奇珍异宝而闻名世界。

2.展厅展柜

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方法就包括展厅以及展柜的设计,展厅既要保证足够的空间供观众参观休息又不感到拥挤,又要满足采光照明比较好,展厅的颜色以及质地都要和展品相配。展柜不仅要美观更要实用,要做到能够防潮防霉等,这就需要我们引进西方先进的器材等等。

3.光线照明空调等

博物馆的陈列设计要同时愉悦观众的视觉和感官,这就对它的光线、温度设计等提出了要求。现在西方做的比较成功的博物馆都在这方面比较注意。博物馆里需要安装能够控制光线柔和度的照明灯,还要安装空调来调节室内的温度等。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在这一方面,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的博物馆整体的效果比我们好的多,它的宏伟壮观的气场以及舒适的感受,使参观它的观众深深地迷恋而流连忘返。

博物馆在软件建设方面对比:

(1)博物馆的机构设置;在外部的机构设置上,博物馆基本都是国家或地方某机关领导或者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并且中西方国家都意识到博物馆对于提升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博物馆且多属于文化教育系统,它的内部机构设置总体上可分为为业务部门和行政部门。但是我国多数博物馆的机构设置受到其领导部门的较严限制,以至于很难主动去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博物馆为了自身发展需要对机构设置情况进行调整,也不能随便增加一些适应博物馆角色转变所需的职能部门,很难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服务功能,不能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博物馆的发展。

(2)博物馆专业人才的配置;随着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家新形势下对博物馆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一个合格的博物馆人,其不仅应该具有丰富的博物馆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要能够进行专业性研究,还要能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有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博物馆的实践中的能力,还需具备必须的电脑操作能力,其只有打造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型的博物馆人才,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3)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数字化建设是现代博物馆的必然要求。所谓数字化博物馆其实是对一个博物馆全面的要求,在博物馆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项工作无不需要数字化,数字化的内容包括许多方面:有藏品信息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与管理、文物所在环境的自动化监测控制管理、陈列设计多媒体应用、办公自动化管理、防火防盗等技术防范自动化监控管理、楼宇控制系统自动化管理、语音声控微电脑技术管理、局域网络系统建立与管理、信息互动技术管理等。数字化的发展和逐步完善,未来在文物修复、文物复制、门票管理、编辑出版图书等方面将会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目前,欧、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推上网络的博物馆总数已达三四百万之多,但是在我国,全中国约有2000多座博物馆,当中已经实施数字化博物馆的研究和改造的博物馆仅有一二百个。这种极不协调的巨大反差现象的出现,绝不仅仅是由于经济的落后以及资金的不足,其中应该还含有十分确定的观念形态的因素。

如果说博物馆的外观建筑是一个人的形体,那么博物馆的内部建设便是它的心脏,这是保持它的生命和活力的根本所在,所以容不得一点马虎。

四、博物馆宣传力度认知度差异

为社会和社会的发展服务是国际博物馆界共同的宗旨。而在我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博物馆的根本任务。在国际上,所说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就是为社会公众服务。在我国,为人民服务就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3]304和西方国家比较起来,中国的博物馆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命运也是非常坎坷不平的。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在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以后,博物馆的观众比以前大大的增加了,这就使它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功能越来越强了。相比之下,西方的博物馆由于有效得到政府以及社会团体的支持,并且西方理念的更新,它的观众参与度更高,博物馆发展呈现更加多元化、多样化。

总的来讲,西方国家的教育水平偏高,民众文化素质较好,来博物馆参观早已成为他们一项自发性的活动,这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德国为例,据统计,德国有90%以上的人参观过各种类型的博物馆。也难怪德国博物馆协会的主席曾公开自豪地宣称:“德国人对博物馆的喜爱程度已经超过了足球!”反过来看中国的博物馆,其实确实有很多人还不习惯、不熟知、不了解博物馆是怎么回事。不乏有些观众只是由于博物馆的免费政策才走进博物馆,还有的博物馆参观秩序杂乱,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参观活动。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也警示我们,博物馆不单是对外开放运营就可以了,还要起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和引导作用。

纵观我国的博物馆,可以清楚看到我国的博物馆在宣传和观众认知工作上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其中,刘丽君在《博物馆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曾提到:

1.对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搞好博物馆宣传工作的意识尚未真正树立起来,更没有把宣传当做陈列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

2.宣传力度不够强大,水平不高,没有形成多层面、多角度、辐射面广的宣传网络。

3.宣传工作存在盲目性。

4.没有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

导致的结果是,来到博物馆的人普遍是文化程度偏高的,有的就算来了也没有能力真正认知到博物馆的内涵,无非凑凑热闹而已。然而在西方,情况就大大不一样了,也许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例如在德国,中小学生把课堂搬到博物馆中来是经常的事情,经常可以看到一群群学生在博物馆的展厅内席地而坐,聆听老师讲课。博物馆还会针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组织相应的系列科普教育,如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就针对学生团体展开了每周一次的系列教育活动。首先由博物馆和大学教育机构一起寻找主题,然后将主题向学校推广,接下来由博物馆工作人员与老师沟通,最后再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教育活动还邀请了讲解员、科学家和展览策划人参与,大多以讲座、对话、写生和郊游等方式进行。目前,中国的一些博物馆也开展了这样的尝试,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观众体验区和国博讲堂就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通过和德国的博物馆比较,中国博物馆的宣传工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要从根本上改变旧的思想观念,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博物馆的宣传工作,认识到宣传是与展览室一样重要的,决不能忽视这一环节的工作。

2.不断提高国家教育水平,这是提高博物馆认知度的根本所在。

3.建立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这是时代的要求,进而建立数字化博物馆。

4.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台,建立博物馆网站,这是科学信息技术进步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必然。

这样,博物馆才能真正达到全民参与的目的,才能提高它为社会服务的质量。

五、博物馆资金来源的差异

博物馆是一个人性的非盈利性文化事业机构,它具有政治性、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和鲜明的产业性,具有事业和产业双重性质,当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尤其是在国家实施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政策后,博物馆的运行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来支撑。但是,如何才能实现博物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却是当下博物馆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又如何来营销博物馆,最大程度地吸入社会资金呢?

根据科学的考证,国外博物馆在利用社会资金方面,如张文立先生所言,可以归纳以下几点认识:“一是,最低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博物馆对社会资金的利用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并且对于社会资金的利用呈现出了逐步加深和日趋多元化的趋势。这反映了包括博物馆在内的社会各界对于博物馆的社会资金利用已经形成了共识。二是社会资金来源已经成为博物馆资金结构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些国家例如美国,社会资金已经构成了博物馆实质性的支撑,成为博物馆发展必不可缺的。三是博物馆在利用社会资金方式和手段方面,相对比较丰富些。除门票之外,博物馆还通过争取和接受捐赠、从事投资、开展经营活动、获取会员费等方式利用社会资金,并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效。”[16]博物馆的生命力在于自身,如何从西方博物馆的成功经验来找到自己发展壮大的道路呢?我认为中国的博物馆要适应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市场经济的形势,“把博物馆做成“大众文化”的产业,必须做到三个结合:即与文化休闲相结合,与旅游业相结合,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

关于扩大博物馆社会资金来源的具体方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做好博物馆的广告以及电视传媒的宣传。要借鉴西方的博物馆,注重自身的形象宣传,可以通过张贴广告、发放印刷品等方式让人们找到博物馆的存在感。

2.博物馆的经营者要提高服务的意识和服务的质量。因为服务和消费有着密切关联,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服务的过程就是消费的过程。

3.博物馆要尽可能成立一些能够筹资的中介组织,以尽可能地利用外来资金来发展壮大自己。

4.政府要出台相应可行的诱人政策来奖励社会资金的捐赠者,以达到鼓励的效果。

5.营销:把博物馆的纪念品作为无形物品的附属物推销出去,并能使观众乐于接受。这就要求博物馆的无形产品要足够的深刻和震撼,它的有形产品不仅有特色价格还要合理,才能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

6.建立公共博物馆基金可以通过发行文化彩票来筹集稳定的资金。

7.在博物馆基金筹措的初创阶段,可以采用政策鼓励的形式,吸引一些企业来向博物馆基金投资和赞助。可采用企业投资或赞助博物馆基金可减免税费,并可获得一定比例的收益这样的政策。

总之,在21世纪信息化的时代,博物馆日益形成一个覆盖全球的纵横交错的网络,形成了一道丰富多彩的现代博物馆景观。作为人类文化信息载体的博物馆,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担任不可替代的角色。而由于西方博物馆的发展能够得到政府以及社会团体的支持,加上博物馆学者的理念更新、观众的广泛参与,其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成为一个值得研究和关注的现象。中国的博物馆要寻求自身的更好发展,就要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博物馆经验,取长补短。“它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正确认识与理解各种文化的本质和特征,从而理性看待中西方文化;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贾建明.缪斯之梦―话说博物馆的起源[N].中国文物报.2001-12-7

[2]杨海燕.中西方博物馆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9

[3]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杨海燕.中西方博物馆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9-05-10

[5]严建强.当代西方博物馆学理论化倾向及其特征[J].中国博物馆.2000(02)

[6]海.我对纪念馆特征的概括,载《博物馆的沉思―海论文选》[C].文物出版社.1998

[7]李慧珠.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8-06-10

[8]严建强.当代西方博物馆学理论化倾向及其特征[J].中国博物馆. 2000(02)

精品推荐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