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04:28
导语:在政治思想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战国策》;政治思想;时代背景;诸子学说
《战国策》一书,是反映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十分重要的典籍。它记载了许多的言谈游说之士——即所谓的纵横家的言论,正如西汉刘向所言,此书“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历代学者也大体认为书中的主要内容“大抵皆纵横捭阖,谲诳相轻倾夺之说也”。但是笔者认为,书中的言谈游说之士的纵横捭阖,就其本身而言,主要还是一种“干人主”的方法和技术,作为一种政治活动来说,是属于技术层面的性质,其中并不带有什么政治思想与政治学理。用通俗的话来说,它就是教人如何为了某种利益而打动对方,“皆揣摩人君心理之术”。然而我们知道,战国时期是许多政治思想并行于世的时期,而作为一种政治思想,它必须包括如何治理国家、如何统治民众、权利的分配、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等等这些内容,并且对进行政治活动的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与支配作用。换句话说,政治思想是在抽象的层次上研究政治主张的概念及论证涉及政府(政治机构)的措施与制度,以及具有政治行为的人,如古时的君、臣,近代的议员、公民,皆在其讨论诠释的范围之内。正如张舜徽先生在论及当时的游说之士时所言:“不外拿自己的一套主张,游说诸侯,乘机爬上统治地位,成为最高统治者周围的显赫人物。他们的任务,不外想拿各人自己的一套议论主张,实行于当时,来巩固统治者的权位,维护统治与服从的社会秩序。”《战国策》中所记载的言谈游说之士,在他们的言论中,自然也存在着一些政治思想。作为“自己各人的一套议论主张”来游说上层人物,以此来达到他们自己的某种目的。本文就是对这些游说之士的政治思想进行研究和探讨。
因为在《战国策》里很多的政治思想大都散见于各个篇章之中,因此,在研究探讨时,必须从宏观的层面上把握其总体面貌,抓住其主要的观点。
战争的重要性。对战争研究,是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彼此之间征战不休,都想战胜对方,或是达到保存、扩大自己的实力,进而达到统一天下的效果和目的。所以在当时战争就体现了它的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战争之惨烈正如孟子所言,各国国君“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之子弟以殉之”。但是各国之间的征战依旧如故,并且各种指挥打仗的人才如白起、廉颇等人也都为人君所重,而如何进行战争并取得胜利,也成为了一种专门之学,即所谓的“兵家”。所以《战国策》中所记载的那些言谈游说之士,在他们的言论中,也就将战争赋予了很大的重要性、合理性了。如《战国策·秦策一》载苏秦说秦惠王曰:
夫徒处而致利,安座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也。
这段话中,就提出了当时的人主治国的两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致利”和“广地”。但是在当时群雄并立的情况下,要达到这些目的,不是那些整日“恬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的人可以得到的,“非兵不可”才是最主要的手段。我们可以查阅《史记》中所记载的战国时期的历史,几乎无年不战,无战不是杀人逾万、血流成河,最终的政治利益的实现靠的就是战争。不但“致利”和“广地”需要战争,守护国土、避免邻国强占本国的土地,更是离不开战争。《战国策》中所载的郑同说赵王之辞就说明了这一点:
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围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
在战国这个纷争惨烈的时代,想要保住国土,不能向邻国“告以礼”、“说以义”,用文章或口头作道义上的论争,而是必须备守城之具,有充足的军队,通过战争来守卫国家。这与上文所引的以“致利”、“广地”为主的目的虽有不同,但两者欲达到目的的手段必归于战争。由此可见,《战国策》中对战争的重要性的叙述,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这也是深深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的。此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战国策》中尽管夸大了言谈游说之士的重要,如通过苏秦的“和纵”之计,“秦王解兵不出于境,诸侯休,天下安,二十九年不相攻”,俨然是一言而定天下安危。但是在纵横捭阖的背后,仍然是以各国的实力为基础的,而这种实力的最好体现,就是用来进行战争的军事实力。所以哪怕是书中极力夸大的人物苏秦等人,在游说国君之时,也是必说“带甲数十万,车千乘”这样体现一国实力的话语,这也是《战国策》中重视战争的一个良好的佐证。
增强君主集权,有效驾驭臣下。战国时期的一大特点,就是春秋时的封建国家开始解体,郡县制的集权国家开始出现,“各国的政权组织相应的发生了变革,废弃了原来各级贵族统治的制度,开始形成以将相为首脑的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大臣开始由国君任命,并且听命于国君,而对于国君而言,如何加强集权、有效地使用自己的权力,如何控制驾驭臣下使之完全为己所用,也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战国策》中对这方面自然也是极为重视。如书中所载的有人向秦惠王所进之言就提到: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忘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虽然这段话是否符合史实值得商榷,因为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本身就是打击当时的贵族势力,使君主得以集权,并非是让自己的声名盖过君主。但姑且不论这些,这段话就是要君主独揽大权,不能使大权旁落。因为“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如此一来,则“木实繁者枝必披,枝之披者伤其心。都大者危其国,臣强者危其主”。作为新兴的集权式的君主,应该全力制止“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的情况,否则,是很不利于君主独揽大权的、臣下完全听命于君主的集权统治。故而要极力避免“大王更为臣”的现象出现,哪怕杀掉威胁君主地位的大臣也在所不惜。这段引文的后面正是这样的结果,“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除了君主要独揽大权之外,还要使君主的命令能够顺利执行,不能出现“今天下之府库不盈,囷仓空虚,恶其士民,张军数千百万,白刃在前,斧质在后,而皆去走,不能死,罪其百姓不能死也,其上不能杀也。言赏则不兴,言罚则不行,赏罚不行,故民不死也”的情况。作为集权的君主,要想在战乱纷争不止的战国之世有所作为,就必须让全国民众为自己的利益而行动,一切以君主之命为鹄的,“士民”不许违背君令、有自己的独立意志,使君主“言赏则不兴,言罚则不行”,一位合格的集权君主,应该像书中所载的范睢之言,做到:
臣闻古之善为政也,其威内扶,其辅外布,四治政不乱不逆,使者直道而行,不敢为非。
如此一来,臣下“不敢为非”,君主中央集权、独揽大权的目的才是完全达到了。最后《战国策》还提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劳”与“佚”的关系,具体讨论了君主的“统治术”问题,这就使得书中所论的关于增强君主集权、有效驾驭臣下的思想更加完备了。如《战国策·齐策五》就写道:
故夫善为王业者,在劳天下而自佚,乱天下而自安,诸侯无成谋,则其国无宿忧也。何以知其然?佚治在我,劳乱在天下,则王之道也。
控制权力,不让臣下权侵君主,使君主的命令能够顺利执行,再加上重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劳佚关系,使主佚而下劳,这样就可以实现增强君主集权、有效驾驭臣下的目的了。这些观点符合当时的政治现状,达到了为统治者服务的要求。王夫之说战国是“古今之一大变会”,而政治上的中央集权正是这“变会”的主要特征之一。《战国策》中所记载的增强君主集权、有效驾驭臣下的思想,体现了这样的时代要求和特征,并且代表了新兴的集权君主的利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因此,不能仅从技术层面上将《战国策》看做是“阴谋诡计”“纵横捭阖,谲诳相轻倾夺之说”。
重用贤臣,摒去奸侫。上文提到,战国时期君主的中央集权倾向明显加强,臣下的录用与升黜,都以君主的意志来执行,春秋时代的“世卿政治”——国家的各种职位由各国的封建贵族担当,职位世袭,国君不得随意干涉的贵族政体——趋于解体,而“贵族阶级垄断政治之制度既废,平民遂获得登上政治舞台之机会”。一时间,求贤用贤成为各国君主的当务之急和时尚,所以如何才能获得贤人并且有效地使用贤人,也就成为当时政治思想的一个主题。《战国策》中就提到了“国亡者,非无贤人,不能用也”的观点,说明了“贤人”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要想获得贤人,首先就是要尊重贤人,书中所载郭隗对燕昭王说道:
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已者至。先趋而后息,先词而后嘿,则什己者至。若恣睢奋击,啕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这段话就说明了越是尊重人才,则越优秀的人才就会来到朝廷为人主所用。如果君主大摆架子,“恣睢奋击,啕籍叱咄”,则只能得到平庸昏碌之辈了。战国时期由于私人讲学的兴起,使得许多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得知识,从而走上仕途。当时许多属于不同君主的政权同时存在,为这些新兴的“士”阶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和空间,他们的地位也因之提高,能够“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以一副很自信、很有尊严的面貌出现。《战国策》中记载的齐宣王见颜斶,后者俨然为王者师的姿态,直呼“王前!”,要齐宣王走到他跟前说话,并指出“明乎士之贵也”才算得上是“明主”,更是形象地表达了这一点。除了尊重贤人之外,还应该虚怀纳谏,广开言路,并且择善而从。这样可以使国力强盛,国政清明。书中著名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就说明了这一点:
(齐威王)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段文字不但写出了作为一国之君应该如何的鼓励臣下来进谏,而且还极力突出了虚怀纳谏、广开言路、择善而从的良好政治效果,国内是“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颇有孔子所谓的“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的景象;诸国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齐国也因君主的虚怀纳谏而强盛起来。虽然这里有一定的夸张性,但从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战国策》一书鼓励君主应虚怀纳谏的思想。不但君主应如此,在书中,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也说道:“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可见虚怀纳谏的重要性。最后,在重用贤人的同时,书中也提到了应该除去奸佞之人,使得贤人可以无阻碍无滞累的行其治国的主张。书中所记载苏秦说赵王之辞就提到这一点:
臣闻明王绝疑去讒,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广地强兵之计,臣得忠于前矣。
“流言之迹”“朋党之门”都是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官僚政治的典型弊端,若贤人整日被流言所诋毁,遭朋党所排挤,就无法有效地为君主贡献自己的才能了。所以除去奸佞之人,是重用贤人的一个重要的前提,作为臣下而言,也应该做到“贤臣之事其主也,亦必无女石而进贤”,公忠体国,不做嫉妒排挤同僚之事。重民爱民,关注民生。《战国策》一书中所体现的最后一个政治思想就是重民爱民、关注民生。我们知道,中国自西周起,就有了重民爱民的思想。《尚书》中如“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其惟王以小民用百彝,亦敢殄戮用义,民若有功”这类的语句,就明显地体现出统治者要重民爱民、勿滥施刑于民的治国理念。战国时期的各国国君,也十分重视民众问题。《孟子》中所载梁惠王对孟子说“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一副十分关注民众生计的样子,并且十分希望自己国内的民众数量繁衍增多,故而询问孟子在他这样关注民生之后,为何依旧是“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在这样的时代风气下,《战国策》一书中就有了体现关于重民爱民思想的语句。书中所载的齐国使者出使赵国,赵威后问齐使“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元恙邪?”齐使不高兴她的询问顺序,赵威后便解释道:
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指明了民众才是使统治者得以顺利统治的最根本的因素。民众生计有问题,统治者的统治地位也就要动摇了。而民众生计得到保证,则会使一国的生产储备、作战能力、田赋税收都有所增加。所以对于统治者而言,必须重民爱民,关注民众的生计问题。这段话的思维逻辑是“岁—民—君”,虽然与孟子著名的民本论“民为贵,社稷为次,君为轻”中的“民一社稷一君”的思维逻辑顺序有所不同,但是两者都承认民众是统治者治国的根本与基础则是一致的。此外,书中记载的齐襄王问人如何对待齐国重臣田单,那人主张应嘉奖田单,理由便是:
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一比之,称寡人之意。
正是因为田单一系列的举动,都体现了重民爱民的思想,民忧饥则使之有食,民忧寒则使之有衣,关注民众的温饱问题,这样就可以让统治者更得民心,获得民众的支持,所以值得嘉奖,“乃赐单牛酒,嘉其行”。以此二例,可见《战国策》中提倡统治者应重民爱民。或许有人会问,战国时期各国国君都驱使民众上战场,彼此厮杀,使无数民众丧失生命,正像孟子所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另外,那些言谈游说之士,也多半是游说统治者如何消灭对方、打击对方,这些都是以民众生命为代价的。从这点上讲,战国时期哪有什么重民爱民的思想存在呢?其实,攻城掠地与重民爱民这二者并不矛盾。战国时各国君主为了扩充自己的军队,国内生产出更多的物质,这都需要国内有充实的人口。如商鞅主政秦国之时,就千方百计招挟三晋之民来秦国耕作,以此来扩充秦国国力,而为了招挟民众,使民众服从管理,为统治者的利益服务,故有必要摆出一些重民爱民的姿态,以麻痹民众、使之心安理得地被统治。因之在《战国策》中出现体现重民爱民的思想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政治思想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员工能够感受到关心、理解、尊重。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都希望能够被关系、被理解、被尊重。政治思想工作离开了关心、尊重、理解,就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其次是必须要坚持以正面引导教育为主。正面引导教育应该作为一种常用的政治思想教育方法。这种方法更能够受到广大员工的欢迎。同时相比批评教育,更能够被接受,同时更能够让员工感觉到被认同。正面引导教育员工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秀品质。然后是需要坚持以身作则。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政治思想工作者想要对他人进行教育,就必须要端正己身,才能够去教育他人。政治思想工作者是否以身作则,将会直接影响到政治思想工作的的效果。只有政治思想工作者以身作则,他们的言辞才更有说服力、感召力,更能有效的对员工进行影响,让真理的力量更能够发挥作用。
二、在政治思想工作中体现出“以人为本”
(一)要树立起依靠员工办好事业单位的观点
事业单位的发展是建立在员工的基础上的,员工是办好事业单位的根本保证。事业单位发展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都需要员工去创造,因此必须要将员工放在重要地位。一个事业单位对待员工的态度会直接的表现平时的政治思想工作中。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在想问题、做决定、办事情的时候都应该积极的吸纳群众的观点、走群众路线,必须要相信和依靠员工,积极的贯彻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发挥广大干部和员工的聪明才智。同时,还必须避免各种、刚愎自用等一些列的坏毛病。事业单位要将政治思想工作中的各种政策原原本本的交给广大员工,要将各种问题和困难向员工坦白,将单位的发展前景清清楚楚地告诉给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准确的把握员工的情绪,让自己成为员工学生的模范,对员工进行说服教育。政治思想工作者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为事业单位发展献计献力。
(二)工作机制中体现“以人为本”观念
事业单位应该对工作机制进行改革,让工作机制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观念。机制改革是事业单位为政治思想工作增加活力和生机的需要,同时也是新时期对政治思想工作进行改革的迫切需要。事业单位的党委必须要意识到自身在政治思想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每一个事业单位都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与干部职工们的思想变化,充分的发挥出基层党支部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规范与科学的保障制度,从而做到真正意义是上的客观、公正、公平,完善政治思想工作的管理机制体制。
(三)政治思想工作中体现“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个事业单位,想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就必须要充分的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让他们在政治思想工作中发挥更多效能。同时还必须要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对单位内的员工给予高度的重视,要及时的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在生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要对他们的想法、需求、特点都进行掌握,在工作中做到因人而异,因事制宜,让政治思想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充分的体现出“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出他们的创造力,让政治思想工作的宣传、教育收到成效。如果在政治思想工作中对员工所表现出来的疾苦视而不见、不闻不问,就业从心理打击员工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消极思想情绪,并会使得这些消极思想情绪漫延扩散。只有在政治思想工作中,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从细微处着手才能够让从平凡的小事件中,体会出单位领导对自己的关心,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增强管理者的亲和力。这样的事业单位才更具有凝聚力,更加的和谐。
(四)准确把握员工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并及时解决
事业单位的政治思想工作要从其本身的组织文化和形象上入手。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如文明单位建设、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等)来促使单位员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同时还应该建立以党员和班组骨干为主的队伍,将事业单位划分为若干区域,以区域为单位落实责任到相应的政治思想工作队伍的头上,同时还要重点关注那些迫切需要帮助的家庭。要注重各个区域内的文明建设,治理区域内的“脏、乱、差”等现象,对历年来的各种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同时要深入了解和体察民情,处理任何事都落实“以人为本”的精神。以宣传教育、疏导为主针对员工所关注的问题,采取稳妥的办法与措施进行妥善的处理与解决,做到不置若罔闻、不推脱、不延误。在处理的过程中尊重人、理解人、体谅人、关心人、爱护人。
各种不同的社会科学,其本身都具备一定的科学的范式发展模式,范式的发展和转化通常也是科学不断成熟的过程。对于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新范式的发展,应该对过去的范式进行批判继承,进行适度的扬弃,促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的诞生。不过,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范式以及新形态并不能够被预先描摹,其必然是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发展和转化,所以,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范式研究主要是对其发展的趋向进行描摹和思考。
(一)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范式,应该是对现实问题进行关注和挖掘,从而对现实的问题提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方法论,而不是单纯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现实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的标志,只有对现实的问题进行关注和回应,才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以及回应,对于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框架的构建也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一些具备前提性的问题,要能够形成一系列的研究和针对性的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范式发展,应该如同马克思提出来的,一个时代的关键问题,并不是为了提出答案,而是为了提出一些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是能够根据时代的共同命运提出来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应该对于一些具备格局性的大问题、对现实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问题进行关注,同时也应该对于一些老的问题进行关注。问题是研究和探索的动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不仅仅诞生于时代,也孕育于过去时代的理论成果。所以思想政治理论是一个革命的过程,需要一个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从各种土壤养分当中逐渐成长起来。
(二)对各学科知识、思维的吸收与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跨学科的社会科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探索新范式时,需要进一步在更高的层次上吸收各种不同的学科知识,特别是集合了不同的学科知识之后,能够更好地促进不同学科的学术思维的碰撞,从而在更深入的层次之中进行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是富有层次的学科,如果单纯采用数量极少的学术知识进行研究,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身也是起到阻碍的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对于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吸收之外,更对于不同学科本身的思维模式的吸纳以及弘扬。思想政治教育在过去的理论范式当中还是存在思维模式系统性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注释和整合有关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但是并没有形成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思维模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内容的发展,更是学术思维模式的成长,这样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模式和探索问题的方法,对于社会的意识形态的把握和分析,以及对于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升也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学科支撑与关键研究点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应该是以中国当前的发展问题作为研究的关键点和学科支撑。因为当前中国的改革开发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只有配合当前中国的发展实际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和研究成果,才能够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学科价值。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备时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种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互相之间碰撞和融合,因此,在上层建筑的构筑和发展方面,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这一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过程当中的理论研究落脚点,更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科支撑。
二、结束语
1.1能够联系群众,了解情况
党的优良传统有一项是密切的联系群众,这样能够及时的了解群众的情况和想法,有利于党和国家做出利民利国的政策。这项传统我们应该继承,企业领导应该及时的联系职工,了解职工的想法。但是企业的人数众多,领导不能够及时和职工保持联系,不能够深入人民群众。使用面对面的谈心方法。可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还可以收集职工的想法和意见,使两道了解职工的需求、
1.2能够及时的调节职工情绪
人难免会出现不良的情绪,尤其是在一个大型的企业里,职工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巨大,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认识问题,一定会产生不满,影响工作。利用谈心方法,能够及时的发现职工的小情绪。对职工进行说服和教育,调节职工的不良情绪。使职工的工作顺利的展开。
1.3能够缓解矛盾和解决问题
谈心方法更可以和职工拉近距离,能够在谈心的时候发现企业隐藏的矛盾和问题,利用真诚的谈心来消除矛盾和问题。比如职工对领导有不满,可以利用谈心的时候开诚布公的谈一谈,来互相说一说对对方的印象,缓解双方的矛盾,解决问题、
2.如何有效地发挥出谈心方法的作用
2.1做好完全的准备
谈心的方式在使用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准备好谈心的对象,谈心的内容,谈心的切入方式。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满足职工的需求和利益。但是每个职工的情况和状态是不一样的,职工的思想和性格也是不一样的,只有准好准备,因人而异,才能到达谈心的效果。避免出现因为准备的不充分,谈心的时候表达的不清楚,思路不流畅,倒不大效果。
2.2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的发挥出谈心活动的作用,前提是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第一,谈心的方法是非常有优势的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只有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谈心活动才能顺利的开展,发挥出作用。第二,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一定要努力提高个人的素质。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面对的是职工队伍,他们的性格和需求不同,在使用谈心方法的时候,需要面对面的交谈,这样就需要干部的个人魅力和素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职工的信任和信赖。第三,在使用谈心的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态度要平等的对待职工队伍,对待职工队伍友善。以真诚的态度打动职工的内心,以友善的态度化解两人之间的尴尬,以尊重的态度取得对方信任。能够仔细的观察对方的表情,体会对方的内心,考虑对方的问题。第四,态度真诚,语言也要诚恳。不能使用高人一等的的语言和高大上的空话,要准确的、诚恳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2.3建立完善的谈话制度
谈心方式的作用是无形的,要想充分的发挥出作用,就应该建立起完善的谈心制度。把一切都制度化,规范化,才可以长久地发挥出作用,到达效果。在职工对工作不满意的时候、在职工出现问题的时候、在职工犯错误的时候、在职工思想有变动的时候,及时的运用谈心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一切的不好因素都遏制在萌芽阶段。制度化的谈心工作更有利于效果。
2.4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
思想政治工作有一个方法是批评和自我批评,可以嫁接到谈心的方法中。第一,个别的谈心方法。人都是有自尊的存在,在谈心的时候遇到需要进行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必须私下一个人来谈,以免在大庭广众下伤了对方的自尊心。在批评的时候,塑造出亲切和轻松地氛围,不要营造出紧张的氛围,加深职工的敌意。一定要职工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解释,说明原因,不能武断的直接说职工有错。可以随时根据对方的态度、表情转换各种各样应对的方法。有关心的手段切入,不引起职工的反感,将批评融入到谈话之间。第二,可以在谈心的时候采用自我批评的方式,来到达目的。谈心的时候如果是上下级的关系,可以先把责任划到自己的身上,主动地自我批评,是对方容易接受意见。如果把责任全部的归到对方的身上,职工可能不服气,产生不满。
2.5树立文明、信任、真诚和民主的观念
第一,谈心的时候要树立起文明点观念,使用文明的语言。注意一定不可以使用粗话和脏话。使用得体、亲切和有好的语言。第二,树立起信任的观念,谈话的时候,对职工充满信任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犯错误的职工,我们要相信他们不会再犯,给对方一个机会,不能一下打死,或者不在信任职工。使职工自己认识到错误。第三,谈心的时候,树立起真诚的观念。要对职工真诚、热情、坦率和体贴。获取职工的信任。使职工容易接受思想。第四,要有民主观念。谈心的时候要注意是双方面的进行,给与职工一定的话语权,不能只有自己的说教。
3.结束语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他认为:“从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角度,鼓吹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特别是从美国价值观优越论的立场出发,将西方的社会和文化模式视为全球普遍化的模式,认为西方文明和价值体系是高级的,其他的则是低级的,其出路和归宿将是与西方文明和价值体系认同。”[1]在此扑面而来的西方文化席卷中,年轻的大学生无力抵抗,对西方文化产生很大的好感。现实生活中,《生活大爆炸》、《绯闻女孩》、《老友记》、《实习医生格雷》、《犯罪现场》等都是大学生成为网上追求的美剧,学生从美剧中了解到西方的生活方式,对待事件的处理态度和年轻人的社交方式,在欣赏故事情节的同时不自觉地受美剧价值观的影响。美国的好莱坞在电影产业中占支配地位,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美国大片式的影响力,借助娱乐业西方文化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让中国的青年学生目不暇接,为其折服。现代的大学生对西方的节日也表现出非常大的热情,尤其是情人节、圣诞节,几乎成为大学生必过的节日,在商家、媒体的宣传下,显得尤为热闹和重要。相反,他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甚至春节都表现得很冷淡。肯德基、麦当劳、卡拉OKKTV、桑拿浴、高尔夫球、保龄球、网球、皮尔·卡丹、XO、人头马……西方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在中国的某些阶层中风行,也成为部分青少年追逐的目标。年轻一代民族认同感被弱化,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有所丧失,并出现了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倾向。西方消费思潮也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的生活消费方式。一部分学生爱慕虚荣,在购买商品时都以购买外国货特别是美国货为荣,崇尚洋牌名牌,并把它作为时尚、高品位的表现,盲目攀比现象愈演愈烈。这些不顾个人消费能力的行为,加重学生的家庭负担,使人际关系世俗化,侵蚀着社会风气。本质上,青年学生的政治观念发生改变。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势宣传和打包出售,许多青年人不顾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及具体国情,盲目否定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并对西方政治观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学生的价值观念上西化。西方文化的渗透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一定影响。西方个人主义思潮涌入中国,使得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个人主义在大学生思想中已有广泛影响。这种个人至上、金钱万能、生活就是享乐的价值观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年一代产生不利影响,也对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和道德观带来挑战。西方国家的文化传播也对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带来了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淡化。
二、要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一词由先生于1997年提出,一般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在历史长河与世界格局中所处地位及未来发展有充分的认识。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大学生文化自觉是指作为一个群体的大学生对自己民族和执政党在长期历史实践中所形成的历史化和革命文化的认同和觉醒以及追求和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思想文化领域交流日益增多,西方发达国家对优秀人才尽力争夺,对外文化渗透的力度不断加大,利用各种方式来传播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就需要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比较中华文华和其他文化的差异,增加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华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奋斗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积淀了悠久的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的力量,是纽带,在新时期是具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东西。只有深入学习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才能抵抗西方文化的侵蚀。在高校中,长期以来,我们比较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忽视了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其实,思想政治德育课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课应该相辅相成、不分薄厚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显性的教育活动,文化育人应该是一项隐蔽性的教育活动。文化课是艺术性的课程,它不像思想政治课那样咄咄逼人,目的性、说教性明显,容易让青少年接受教育者,不产生抵触情绪。它可以采取温和多样的方式,生动活泼地把中国文化中优秀的文学、伦理、思想与宗教等和弦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教授给学生。往往文化中的美好爱情、热爱祖国、团结奋斗、孝心勤奋等主题都会得到学生的认同,其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渗透性与感染力都比较强。也就是说,文化课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把深刻的思想艺术化,对人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往往起着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2]也只有大量的接触到中国的优秀文化,大学生才会自觉自动地产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在与异文化的碰撞中,深刻地理解自己的优秀文化,克服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只有建立自己文化心理的防线,在面对西方文化的林林总总的时候,才能做到不惊慌、不震惊,守住自己的道德与伦理底线,也有思想武器与其对抗,经得起西方腐败思想的诱惑。
三、要健全大学生的校园网络文化
1.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发展工作的精神支撑
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进行。方向的正确性对一所医院的发展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只有把握好整体的大方向,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才不至于偏离正确的轨道或者说不至于迷失。所以说,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发展工作的精神支撑。
2.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落实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
医院作为盈利性的单位,发展是重中之重。因此,医院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发展来进行。当然,前提是发展的方向必须是正确的。要将发展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思想政治的指挥和引导下,沿着正确的道路,落实医院的各项任务。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政治同样不可忽视。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落实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所以一定要坚持不动摇。
3.思想政治工作为医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以及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背景下,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引领显得尤为重要。医院的从业人员大多是中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文化程度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思考能力,因此,种种的这些情况对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务必要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将各种错误思想排除在外,给员工以正确的引导,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为医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如何切实做好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
1.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树立新医德医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时期,关于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与时俱进,相应地转变观念,并树立新的医德医风。这主要体现在医患关系上,所谓“医者父母心”,医生要在夯实专业知识和提高技能的基础上,对患者多加关心,要真诚相待,设身处地为病患着想。目前,医患关系或者说医德医风问题已经被搬上荧屏,近几年有多部医疗大剧陆续登陆各大卫视,并获得收视,口碑也不错。医院可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此来自省和思考并找到学习和改进的方法。比如,可以多与患者谈心,而对于重病患者,想方设法满足其愿望。总之,从各层领导到普通员工,都要用思想政治理论武装自己,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奉患者为上帝,治病救人,全力以赴,让新的医德医风发扬光大。
2.加强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用法律来规范医疗行为
“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各行各业的人除了要遵守国家宪法之外,更要遵守自己业内的法律法规。对于医院的职员来说,务必要熟悉并牢记《职业医师法》、《职业护士法》以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并将理论运用于自己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去。不断提高法律意识,不仅是对患者负责,而且也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态度。对于基本的医疗服务流程,医生要烂熟于心,每一步皆要小心翼翼,不管是看诊,开方子,抓药甚至回诊等,皆要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除了医生本身平时要多加学习和注意之外,有条件的话,医院亦要不遗余力地为医护人员提供充电学习的机会,比如,邀请名师参与讲座、讨论等,内容主要是相关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并要结合工作实例加以分析解读,让医护人员对此加深印象,这样在工作中便会不自觉地加以注意和重视,收到良好的效果。
3.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大力开展优质服务
多部医疗大剧被搬上荧屏,其中,有令人潸然泪下的感动故事,当然,也不乏令人心生厌恶甚至憎恨的“医疗事故”。这些剧作虽并非全部的事实,但不可否认,其创作绝对是来源于现实的。不得不承认,现实社会中,医院里依旧存在着不正之风。比如,收红包,药品回扣等。因此,切实做好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优质服务。可以开展定期回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对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地接受和采纳,并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改进,给患者以亲切感,增强患者的信心。对不正之风要及时纠正并力争杜绝,
三、结语
每个人都会有闪光点,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鼓励,作为学生,则更是渴望教师对自己的激励与赞赏。所以每当受到老师的夸奖,学生通常会积极性高涨,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善于看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进步,对学生多加表扬,给他们机会表现自己,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产生成就感。比如,一次漂亮的回答,一次考试的进步,一个礼貌的行为……都可以成为我们夸奖学生的契机,我们在夸奖学生的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同学,使课堂上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人人争先,共同进步。
二、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与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魅力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品质。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更是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激励学生。试想,如果作为担负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重任的思想政治教师自身都不具备良好的品行、良好的素质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又如何去教学生塑造自己的健康人格呢?所以,教师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着眼于受教育者未来的发展,当务之急是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自我:
1.爱岗敬业。
对于所有从业人员而言,爱岗敬业都是最基本的一项素质,是人们都需要遵守的职业道德,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则更需要爱岗敬业,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和自己的学生。2.文明守礼。很大程度上,思想政治是教人文明礼仪的重要载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教师做不到文明守礼,就无法要求学生文明守礼。
3.具有坚定执着的信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期基认为:“教师的信念——这是学校里最宝贵的东西。”只有教师坚守信念,不随波逐流,学生才不会迷失,不会动摇。“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具备以上几点素质,教师才会具有人格魅力,才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信其道”。
三、注重师生互动与交流
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也不是某一名学生的课堂,而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属于所有人的课堂。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而激起学习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政治教学中来。
四、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积极性
传统的政治课之所以气氛沉闷,枯燥无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课堂形式单一,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老师演“独角戏”。试想,这种满堂灌的课堂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吗?能使学生喜欢吗?当然不能。学生正处于求新求异的年龄,他们永远都喜欢动的、活的,而不喜欢静的、沉闷的,所以课堂形式必须要加以改变。对此,新课程改革强调从教学方法上加强活动课教学环节,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针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这一重点、难点内容时,就可以采取课堂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引导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结论,这比直接讲授的效果要好得多。此外,许多学生对时事政治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日看新闻,每节课抽5分钟时间中一位同学以新闻会的形式向大家谈谈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国内外的时事新闻,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其中,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政治课的实践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让学生查资料、分享成果、分组讨论……通过这些让学生亲自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及社会现象。这些活动让教学从课内延续到了课外,使学生积极性不减,兴趣保持。
五、结语
关键词: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在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怀下,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在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使这项工作更加健康地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但重中之重是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与军训工作的有机结合,这也是搞好军训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摆正思想政治工作与军训的关系
学生在校期间思想品质、道德素质是逐步形成的。刚入学的新生虽然都怀有远大抱负,但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可能因思想脆弱而出现偏差。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不少学生习惯于从自我的角度思考虑人生,看待社会。对为谁而学、怎样做人、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及为社会服务的思想观念比较模糊。通过对学生进行军训,一方面进行光荣传统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用典型事例来规范学生的言行,用时代的楷模,先进事迹激励同学们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军训中的严格要求,能够变成同学们的自觉行动,使他们不怕吃苦,乐于吃苦。另一方面让同学们懂得实施军事训练,是贯彻《兵役法》、履行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从人才培养的角度,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措施。更重要的是,军训可以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国防观念,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措施。世界上一切国家都十分重视,并采取各种手段,不断强化人民的国防意识,不重视国防教育的国家是危险的,没有国防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通过军训这一课,增强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脱离实际的简单说教,不结合学生特点去做工作,实际上是一条腿走路,就思想政治工作抓思想政治工作,往往给人以“空”的感觉。首先,军训中教官的形象影响到学生,使人感受到军人的威严。他们来自军营,那种舍小家保大家的奉献精神,那种不怕吃苦刻苦训练、严格要求自我的优良作风感染着同学们,这时再配合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讲要按照“双六条”严格要求的重要意义,让同学们懂得良好素质和优良作风的培养能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精神力量和思想保证。在军训中开展向学习的教育,比日常的说教要更起作用。其次,军训使同学们了解和体验了军人的生活,从理解军人到敬重军人、热爱军人,进而学习军人、以军人为榜样。随着军训的开始,同学们对军训的认识逐步提高,增强了参加军训的自觉性。军训刚开始时有不少学生对军训认识模糊,有的认为军训耽误学习时间;有的抱怨参加军训又苦又累好像是“惩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火热的军训生活使大家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消极变成了积极;担心变成了放心;怀疑变成了信任。05级经济学专业的一名女同学很激动得给家长的电话中说:“虽然军训又苦又累,但它让我学会了吃苦和克服,今后遇到了什么困难也不怕了!”
实践证明,这种结合军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军事素质,同时也使他们的思想觉悟产生了一个飞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综上所述,抓军训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进步打下良好基础。
二、军训中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1、提高认识做好工作
军训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提高认识,从领导到具体工作人员、军训教官,都要结合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从点滴入手,深入细致的做好工作。只有各级领导的认识提高了,各项工作从布置到实施才能做到任务落实、工作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着重培养人的工作,抓军训中严格管理
军训要本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主题,根据学生在军训中的思想变化,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的正是严格的纪律性、集体主义和吃苦精神。针对这个特点,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军训中的严格要求,正是对自己思想觉悟和克服困难精神的一次检验。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军训任务。在军训中,05级英语专业的一名男同学因在雨中训练产生畏难情绪,并说脏话抱怨。受到了连排长的严厉批评,团部领导耐心给他做思想政治工作,讲军人不怕吃苦的奉献精神,并用同学们中的好人好事对其启发教育,最后这个同学终于说出了自己怕吃苦,后悔说脏话的心里话,表示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弥补自己的过错,后来这个同学在的训练中一直表现得很好。
3、选配合适的教官
军训过程中,配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条件,这就是教官的素质。教官思想觉悟高、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不仅会给学生树立仿效的样板,也会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感。因此,要求教官必须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模范地执行命令,严格落实条例和规章制度,认真负责,时时处处作榜样,取得学生的信任。我校此次军训的承训部队是西安武警指挥学院的官兵,他们具有丰富的军训经验,和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实际的训练中得到了学生普遍的赞誉,使教官的军政素质在这个特定环境中展现出来,配合学校做好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4、宣传军训中的典型事例
军训中同学们得到的锻炼是其它工作不可替代的。充分利用军训中的典型事例教育大家,起到的作用比一般的说教要大得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宣传典型事例把蕴藏在同学们中的优秀品德体现出来,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方向。05级法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家庭条件很优越,但他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训练中脚扭伤了,但他硬是忍着疼痛不说。教官发现后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高中时我经历过军训,但没有这次体验深刻,从动员大会开始,我下决心把自己当成一名军人对待,我把这次军训当成一次考验。”05级英语专业的王茹同学为参加学校评估晚会的排练,一直在两校区之间奔波,排练完舞蹈又坐车回来坚持军训,从不叫苦叫累,也从未缺勤过。正是由于同学们对军训有了明确认识,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好人好事,在“军营”传开,变成了一股力量,激发了同学们的训练热情。
5、发挥指导员老师的作用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特别是辅导员老师要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军训中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好时机。要根据学生思想变化情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讲艰苦锻炼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充分利用军训这个机会充实自己,培养优秀品质。在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注意发现学生骨干分子,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三、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抓军训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1、要加强对军训工作的领导
对高校学生进行军训,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因此首先要把抓学生军训工作提高到育人的高度来认识,要有布置、有要求,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完成这项工作任务。工作中注意及时研究军训中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关心、支持、协调好工作,通过军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落实思想政治工作
军训中开展活动要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如开展歌咏比赛,事先对节目顺序和内容都周密安排,选择曲目要健康,要有气势,抒发激情,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通过开展有教育意义活动,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训练热情。
总之,军训是对学生培养锻炼的重要一课,通过加强军训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军训工作顺利进行。这项工作为军训育人开辟了一条新路,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军训工作就会越做越好。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大纲.1995.
[2]崔乃鑫.军事教师素质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0,(4)95-96.
1.借题发挥,使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
如,在高一年级讲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时,学生对教材中所阐述的道理似懂非懂,似信非信。于是,我借题发挥道:“同学们知道不知道当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历史?当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是建立在对亚非拉人民的血腥镇压和暴力掠夺的基础上,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完全是建立在本国人民辛勤劳动的基础上。再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比社会主义要早300余年。这好比淘汰赛一样,别人先起跑,暂时领先。我们后起跑,由于我们的‘体质’(基本制度)比别人好,所以,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赛程之后,我们一定会赶上并将其远远地甩在我们的后面……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淘汰。”通过这样的发挥说明,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了,学生心悦诚服。
2.借题发挥,有利于德育渗透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的借用教学内容,自然过渡并触及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使教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缩短教育的时空距离,便可避免空洞说教,学生也乐于接受。如,在初一年级讲授“礼貌待人”时,我借题发挥,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要去苏州的年青人途中迷了路。在三岔路口,他看到一位放牛的老人,便问道:“哎,老头儿,从这儿到苏州去走哪条路?还有多远?”老人回答说:“走中间那条路,到苏州还有六七千丈。”他奇怪地问:“老头儿,你们这地方怎么讲丈不讲里(礼)?”老人说:“自从来了不讲礼(里)的人后,就不再讲里(礼)了。”这一故事使学生认识到为人要讲礼貌,懂得了要别人尊重自己就必须首先要尊重别人的道理。
3.借题发挥,唤起学生的爱国激情
如,在初二年级讲授“罪恶的鸦片贸易”时,我阐发道:“爆发后,清政府屡屡失败,除了清政府妥协退让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几乎齐声答道:“帝国主义船坚炮利。”接着,我非常动情地说:“同学们,落后就要挨打。在科技落后的情况下,清政府处处受人摆弄和欺压。如今,虽然我们扬眉吐气了,但为了使中华民族在未来的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怎么做?”此时,学生情绪激昂,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4.借题发挥,产生幽默感,使学生明白事理
如,在高二年级讲授“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时,我正话反说:“我真诚希望自己是个唯心主义者通过自己的‘观念’和‘感知’,随心所欲地使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都考上大学。然后,再借助‘意念’聚集成飞机或小轿车,欢欢喜喜地送大家到遥远的大学去报到,从而使大家免受学习和长途旅行之苦。”一番幽默的话语,惹得全班学生大笑。在笑声中,学生很快明白了人的意识是受物质条件制约的,懂得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5.借题发挥,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是教学中常见的事。这时,只要教师巧妙地借题发挥,就可以很策略地叫醒学生,使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如,我在初三年级讲授“道德”的含义时,发现一位学生睡着了,便大声问道:“假如现在有位同学正在睡觉,大家说这位同学道德如何?为什么?”大家盯着那位睡觉的同学一阵哄笑,并异口同声地说:“不道德。因为他没有调整好自己的行为,没有尊重老师的劳动。”这一笑一答,既唤醒了睡觉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消除了学生的疲劳,调整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还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道德”的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
6.借题发挥,改变学生不良学习习惯
目前,绝大多数理科学生上思想政治课时爱看其他学科的书,或说话,或干脆睡觉。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借题发挥,以理向学生说明片面发展的危害性,才能夺回属于思想政治课的学习阵地。如,在高二年级讲授“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时,我发挥道:“同学们要不失时机的促成自身飞跃。在高中阶段,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学习,积累知识,便会丧失人生的飞跃机会,将来必定后悔莫及。”接着,我走到说话和睡觉的几位同学身边问道:“你们说是吧?”(笑声)然后我话锋一转道:“当然,量变质变规律告诉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一定要坚持适度原则,像我们这几位(手指向正做其他作业的学生)一心想着‘量’的积累,以求早日‘质变’(考上大学),着实令人感动。可是,这几位同学也一定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吧?如果整天想着高考科目,放弃会考科目,不仅会造成自身的畸形发展,而且,由于时间分配不合理,反而会降低学习效率。”此后,我的课堂上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7.借题发挥,激励学生互相帮助,不断进步
每次评析试卷及公布考试成绩时,我往往借题发挥道:“同学们的考试成绩的高低,一般与付出的有用劳动成正比,也是‘按劳分配’的具体表现。我们大家谁也不希望在我们班上出现成绩‘过分悬殊’和‘两极分化’的现象,所以‘先富’的同学要带动、帮助‘后富’的同学,‘后富者’要追赶‘先富’的同学,力争达到全班同学‘共同富裕’。”如果考试成绩是100分的话,我在总结时便说:“这次测试有的同学还‘没有脱贫’(不及格),有些同学只仅仅解决了‘温饱问题’(及格),还应奔‘小康’(80分),尽快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100分)。”这样,借助我国的经济制度的特征和特色理论的有关内容,来类比学生的考试成绩,既产生幽默感,加深学生对我国经济制度的特征和特色理论的认识和记忆,又激励学生互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