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04:35
导语:在古镇文化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古代文学;苏轼;性格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一生屡遭贬斥,坎多艰。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走向了旷达清放。人们对苏轼的诗歌及其人格所表现出来的清旷豪放赞美不已。但苏轼何以能有此等超人之清旷?学问所致?修养所致?皆非也。以吾言之:天性如此,乃苏轼真率性情之表现也。苏轼的性格核心,乃是他的真率。他的屡遭贬斥,从外部原因来说,是北宋党争的产物;从他自身的原因来看,则毋宁说是一场性格悲剧。苏轼的“真”,使他心中无所牵挂,胸怀坦荡,虽累遭打击而乐观情怀不变,故有此旷达。王水照先生对苏轼的“真率”性格最有体会。他说:“保持一己真率的个性,追求无饰的自然人格,是苏轼人生观、文学观构成的核心。”①可谓一语中的。王先生没有详细论述苏轼的真率性格及其对文学的影响。本文试详述之。
早在少年时代,苏轼的父亲苏洵就注意到了苏轼、苏辙两兄弟性格的不同。他在《名二子》一文里解释了给两个儿子取名的缘由:“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也矣!” 曾枣庄先生对此言的解释很有见地:“轼是车上用作扶手的横木,是露在外面的,因此说:‘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苏轼性格豪放不羁,锋芒毕露,确实‘不外饰’。结果一生屡遭贬斥,差点被杀头。辙是车子碾过的印迹,它既无车之功,也无翻车之祸,‘善处乎祸福之间’。苏辙性格冲和淡泊,深沉不露,所以在以后激烈的党争中,虽然也屡遭贬斥,但终能免祸,悠闲地度过了晚年。”②
青年时代的苏轼,由于得到欧阳修的提携,春风得意,意气风发。但随着王安石变法的推行,苏轼的厄运也就接踵而来,屡遭贬谪,越贬越远。去世前两个月,苏轼在画家李公麟为他作的画像上题诗一首: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真是沉痛之极。
虽然苏轼在历次党争中都是处于被排挤、受打击的处境,但苏轼并没有苟容取合。王安石变法,苏轼觉得新法过于激进,为害百姓,反对变法,因此遭到新党排斥,通判杭州。他离京时,友人文同曾劝他说:“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但苏轼并没有听从朋友好意的劝告。从通判杭州到湖州的九年间,针对当时新法的流弊,他写了一系列的政治讽刺诗,如《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山村五绝》《吴中田妇叹》等。苏轼对王安石变法是持反对态度的。但他在任地方官期间,看到了新法的某些利民之处,于是改变了对新法的态度,并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在元丰年间写给朋友的信中,他坦率地说:“吾侪新法之初,辄守偏见,至有异同之论。虽此心耿耿,归于忧国,而所言差谬,少有中理者。今圣德日新,众化大成,回视向之所执,益觉疏矣。若变志易守,以求进取,固所不敢;若哓哓不已,则忧患愈深。”(《东坡续集》卷4《与滕达道》)反省了自己对新法的偏激态度,但他并未利用自己认识缺点的机会去谋求上进。旧党专权后,苏轼批评司马光“专欲变熙宁之法,不复较量利害,参用所长。”(《东坡奏议集》卷3《辩试馆职策问子》)因而又遭到旧党排挤。无论受到多大的打击,苏轼始终坚持自己的节操。苏辙《东坡墓志铭》说苏轼:“临事必以正,不能俯仰随俗。”就连他的政敌也不得不敬仰他的品格。与苏轼的蜀党相对立的朔党人物刘安世说:“东坡立朝大节极可观,才意高广,惟己之是信。在元丰则不容于元丰,人欲杀之;在元则虽与老先生议论,亦有不合处,非随时上下也。”(见马永卿辑《元城语录》卷上)苏轼在《与杨元素》里说:“昔之君子,惟荆是师;今之君子,惟温是随。所随不同,其为随一也。老弟与温相知至深,始终无间,然多不随耳。”(《苏轼文集》卷55)我们从“非随时上下”、“然多不随耳”可以看出,苏轼始终坚持维护自己的人格。而对外界强加于他的打击、压迫,苏轼都忍不住要在作品中发泄不满,“如食内有蝇,吐之乃已。” (《曲洧旧闻》)其性格真是率真得可爱。《东坡事类》记载:“苏子瞻泛爱天下,士无贤不肖,欢如也。尝自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子由晦默,少许可,尝诫子瞻择交,子瞻曰:‘吾眼前天下无一个不好的人。’”③在这一点上,苏轼更近于道家的“真”的本质。道家对儒家的“礼”、“仁义”的批评,和苏轼批评程颐如出一辙。洛学传人朱熹说苏轼:“他好放肆,见端人正士以礼自持,却恐他来检点,故恁诋訾。”④苏轼并非有意诋毁端人正士。他对虽和他政见不同、但学问道德高人一品的王安石、司马光都是十分敬仰的。但对于那些假道学,苏轼则毫不留情地揭出他们的真面目。蜀学和洛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苏轼继承了苏洵的观点,肯定人欲的存在。苏轼反对把“情”和“性”割裂开来。他在《韩愈论》里说:“儒者之患,患在论性,以为喜怒哀乐皆出于情,而非性之所有。”(《苏轼文集》卷4)他大胆肯定了。苏轼在《与蔡景繁》里说:“情爱著人,如黏胶油腻,急手解雪,尚为沾染。若又反复寻绎,更缠绕人矣。”苏轼对程颐的虚伪、死板、固执十分反感。《河南程氏外书》卷11载:“温公(司马光)薨,朝廷命伊川(程颐)主其丧事。是如也,祀明堂礼成,而二苏往哭温公,道于朱公,问之。公曰:‘往哭温公,而程先生以为庆吊不同日。’二苏怅然而反,曰:‘鏖糟陂里叔孙通也。’自是时时谑伊川。”据王水照先生考证,“鏖糟陂”之“鏖糟”,取其“不洁”之义,言其“沮洳泥淖”,脏乱不堪;“鏖糟陂里叔孙通”,意谓从脏乱之地而来的冒牌叔孙通,则既富幽默的地方色彩,又与历史人物叔孙通之制定朝仪、举朝庄严整肃形成强烈反差,取得入骨三分的讽刺效果,引起程颐的极度嫉恨也就可以理解了⑤。由此得罪程颐,日后不断受到程颐及其门人的排挤、弹劾。但正如明人陈确所说的:“东坡虽不修小节,而表里洞然,忠直一节,卓乎君子之徒;伊川有意圣人之学,而失之固滞。”⑥褒贬之义甚明。
苏轼并非不知道这种真率个性给自己带来的麻烦。他也曾努力地晦藏自己的个性。尤其是在“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期间,过着“深自闭塞,扁舟革履,放浪山水之间,与渔樵杂处”的生活(《答李端叔书》)。苏轼欲学阮籍“口不臧否人物”:“君不见阮嗣宗臧否不挂口,莫夸舌在齿牙牢,是中惟可饮醇酒。读书不用多,作诗不须工,海边无事日日醉,梦魂不到蓬莱宫。”(《送刘海陵》)他的朋友滕达道常写信嘱咐他要“益务闭藏而已”。苏轼对此深有领悟,以为“终日无一语一事,则其中有至乐”,还把这称之为“奇密”之法,“惟不肖与公共之,不可广也”(清人周心如《纷欣阁丛书》本《东坡先生翰墨尺牍》八卷收苏轼给滕达道之书简第36封)⑦。他在黄州可谓是缩着头过日子。但他的努力似乎并没有起很大的作用。一离开黄州,他的个性就又露出来了。“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一旦有了牢骚,苏轼还是忍不住要发出来:“我本不违世,而世与我殊。”(《苏轼诗集》卷7《送岑著作》)苏洵当年对两个儿子的看法是对的,他担心苏轼“不外饰”,将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麻烦。苏轼始终不能做到象子由那样深藏不露,所以他一生受到的打击也就比苏辙要大得多。他自己说:“予尝有云:‘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予。以谓宁逆人也,故卒吐之。’与渊明诗意不谋而合,故并录之。”(《东坡题跋》卷三《录渊明诗》)⑧宁可得罪人,也要一吐为快。他胸中毫无芥蒂,因此也不在乎别人对他的意见。秦观《答傅彬老简》对比苏轼、苏辙的文章风格时说:“中书之道,如日月星辰,经纬天地,有生之类皆仰其高。补阙则不然。其道如元气,行于混沦之中,万物由之而不自知也。”(《淮海集》卷30)这其实就是两人不同性格在文章中的反映。转贴于 苏轼晚年非常推重陶渊明,除了仰慕渊明平淡超逸的诗风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陶渊明性情真率,感情真挚。他说:“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3引)《和陶渊明〈饮酒〉》说:“有士常痛饮,饥寒见真情”;“渊明独清真,谈笑过此生。”苏轼在《书李简夫诗集后》一文中说:“孔子不取微子高,孟子不取于陵仲子,恶其不情也。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仕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陶潜临终时说:“吾少而穷,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苏轼的一生也是“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他说:“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实际上苏轼也终身保持真率孤傲的性格:“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咏梅》)苏轼《与李公择》:“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真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若见仆困穷便相于邑,则与不学道者大不相远矣。”(《苏轼文集》卷51)黄庭坚给苏轼的挽联说:“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黄庭坚《跋东坡墨迹》)当非过誉之辞。
苏轼的真率性格同样影响了他的文学作品。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一样,平生讨厌替人写碑传之类的文章。他说:“某从来不独不作不书铭志,但缘子孙欲追述祖考而作者皆未尝措手也。”(《东坡续集》卷6《答李方叔》)每当人家仰慕他的大名来请他作文时,他一概拒绝,连一些变相的纪念文字都回绝了:“近日士大夫以某不作铭志,故变文为集引耳,已屡辞之。”(《东坡续集》卷6《与孔毅夫》)苏轼的性格使他很难措笔去写那些虚假的谀墓文字。
黄庭坚曾批评苏轼说:“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豫章黄先生文集》卷19《答洪驹父书》)南宋陈岩肖说:“坡为人慷慨疾恶,亦时见于诗,有古人规讽体。”(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陈师道也说:“苏诗始学刘禹锡,故多怨刺,学不可不慎也。”(陈师道《后山诗话》)苏轼并非因学刘禹锡之故而好骂,而是坡公天性如此。一旦看到了对方的错误之处,东坡就会忍不住加以批评。《宋史·本传》曰:“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说苏轼:“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可惜,从古到今,这种说真话的人太少了。
【论文摘要】现代化城市的经营和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开发是可以并行的。而探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南城古镇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特色旅游经济,做到旧城保护和旅游开发有机结合,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文章从南城古镇旅游开发入手,提出以保护性开发为主、建设城市休闲度假带的发展思路和有关措施。
连云港市作为中国第一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是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低谷”,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洼地”,同时还是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千年古镇南城位于“东方桥头堡”连云港市新浦区的南部,总面积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公顷,下辖凤凰、宁海、青春三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1380人;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58万元,增长24.2%;实现财政收入1023万元;人均纯收入6084元。探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南城古镇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特色旅游经济,做到旧城保护和旅游开发有机结合,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作为一个文化古镇,如果能够合理开发其历史和文化资源,依托旅游等产业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南城古镇发展旅游业的比较优势
1、交通门户,区位优势明显
南城镇位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云台山西南隅,与孔望山相望,东与云台山麓接壤,西连海州区锦屏镇,北与市区毗邻,往南通过宁连高速直达大江南北。其坐标恰好位于新浦区、海州区和灌云县的交界处,城郊结合部,是连云港市中心城区的南大门。镇内妇联河贯穿东西,凤凰东山、凤凰西山侧卧于古城左右,因南城镇靠港近城,所以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南城镇离市中心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204国道、宁连、连徐高速公路从镇两侧穿越而过,交通便捷,可进入性强。同时,南城东西部与宁海工贸园区、连云港光能源科技园、海州开发区毗邻,工业园区的积聚效应,促使南城的区位和物流优势日益凸现,具备着本地其他城镇难以比拟的区位优势。
2、历史悠久,地域文化底蕴深厚
南城镇因其特殊的海陆地理位置变迁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使其旅游资源呈现出深刻的地域文化烙印。大概在五千年前,这里就有东夷部落聚居,现代研究者所指称的南城凤凰文化,即为孕于此、长于此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东晋时在此建临海镇,成为江苏第一镇,从建城至今已历一千五百多年,辖区内有苏北地区至今唯一保存完整、历时较久的“古凤凰城”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南京大学几位文史专家来南城考察,将“古凤凰城”内的古街指称为“六朝一条街”,其实它是明清时代南城的缩影,除了部分为砖砌墙体,大部分仍然保留了南城典型的建筑风格——乱石砌墙,青瓦屋面,斗拱出檐伸向街心,街心两侧门面过去大都是铺面,是明清时代“前店后坊”的传统住宅模式。
二、南城发展旅游业的思路
1、理念——保护性开发
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让文物和古迹更好地服务于当代和后世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及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寻求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平衡点时,人们的认识固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人们最终的决策行为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两者关系如果处理得当,就会相得益彰,给我们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反之,则会使古镇开发处于杂乱无章的局面,并导致一系列的恶果。就古镇而言,各方须要明白保护是第一位的,要充分考虑到保护的重要性,对不利于古镇保护的项目必要时可以实行一票否决权。在开发南城古镇旅游的过程中,突出保护性开发的策略,用创新旅游理念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实现古迹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双赢”之路。可以考虑分期开发较有潜力的以体验古城文化和城乡一体休闲为特色的宗教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以体现农业生态、健康养生的生态休闲旅游、绿色旅游、疗养旅游,以现代绿色商务为主题的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当然,这类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具有前瞻性,也要充分考虑到开发周期和社会、经济效益之间可能会产生的矛盾,以便未雨绸缪,不至功亏一篑。
2、定位——城市休闲度假带
贝聿铭先生说过:“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因而也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南城的定位首先要迎合连云港市大发展的格局,积极融入连云港市总体战略规划和新浦区二级市区规划;其次要从南城镇各要素禀赋的实际情况出发,强化自身优势,提出符合南城镇特色的定位。将南城古镇打造成为城市休闲度假带,一条以休闲功能为核心、以休闲服务产业为依托,富有旅游休闲景观特色的“城市走廊”,这是一个突出“古镇”与“新城”相和谐的“交叉型模式”的城镇类型定位,也是城镇多元化发展模式的体现。希望能达到重塑历史古镇南城形象、突出南城文化和精神的目的,为城市精品化经营探索一条新的路径。
三、相关建议和措施
1、保护性开发利用南城的历史文化古迹,实现古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的人类学同行一直都想知道:我们与西方人类学有什么差距?
从中国的边关文化到英国的约克古镇,从春风不度玉门关到英国春天的广阔牧场,从国人对西方化、汉化的态度,到对英式牧场围栏的看法,我们采用更多的是价值判断还是道德判断呢?此次我们的英国之行,希望能给你一些新的感受和的答案。
短短几天的英国之旅已经结束了,留下来的是除了一些难忘的精美照片,还有我对中国人类学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思考。
关照过去还是现在
——英国与中国的人类学存在多大差距
中国的人类学同行一直都想知道:我们与西方人类学有什么差距?此次英国之行给了我部分的答案。
最近,我在整理2009年在中国昆明召开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的有关论文时发现,很多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者所调查和研究的依然是西方古典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内容,他们更多地关注的是乡土的村落社会、传统的民俗文化和礼仪等,对中国经济社会中的新问题和新现象:如食品安全、经济社会转型、产业转移、城市化进程、市场化程度、产权明晰问题等众多方面都关注较少。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7届世界大会将于2013年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大会筹委会主席曼彻斯特大学人类学教授约翰·格勒希尔(John Gledhill)在向全世界人类学者发出邀请时讲到:“尽管曼彻斯特是与工业革命紧密相连的城市,但是,如今曼彻斯特已经开始再次思考自己作为后工业化的城市。当代人类学需要再次定位自己的学科内容,以适应快速变迁的世界,我们的会议主题为:‘培养人文精神,面对现实世界(Evolving Humanity, Emerging Worlds)’”。
在访问英伦期间,我们感受到了英国人类学家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2011年4月5日,我们到萨塞克斯大学全球化研究学院,拜访了英国及英联邦社会人类学家联合会主席James Fairhead教授。James Fairhead主席谈到,目前,英国社会人类学的研究两个主要特点是:对现代科技革新的研究较多、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变化关注较多。2011年4月6日,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博士Daniel Reborts对我们谈到:一些人类学家不愿意跟政府合作研究现实社会经济问题,力图保持学术的独立性。其实,这种做法不可取,人类学家应该正视和研究现实社会经济问题。
在工业化时代,经典的人类学民族学以探讨和还原过去的传统经济社会为主要任务,但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人类学民族学应该如何谋求生存和发展之道呢?从英国人类学同行身上,我们感觉到,他们与时俱进的步伐似乎比我们快一些和大一些。
约克古镇
——对西方化、汉化的感想
很多中国人在参观了浙江、江苏和安徽等一些地方的古镇之后,都爱高谈阔论,或说古镇风貌保留不好,或说古镇缺乏传统文化内涵。这是一种价值判断还是道德判断呢?
2011年4月6日,我们到英国著名的古镇——约克进行了考察。在约克古城区,依然保留有比较完整的古城墙、古桥、古教堂、古街道、老民居、老集贸市场等。与此同时,我们在约克古镇也看到了大量外来的美式快餐店——麦当劳、肯德基、赛百味,以及意大利饭馆等,还有不少新式商店——婚纱摄影店、现代时装店、房屋中介门脸,而且有不少纪念品店销售的不是具有当地特色的商品。在约克镇表面的古老下,我们也感到了其遭受不少的外来文化冲击。
由此,我们认识到:第一,保持一个古镇不受外界因素的入侵,是不可能的。在中国,做不到;在英国,也做不到。第二,英国虽然是西方国家,也会遭受其他西方文化的冲击。西方文化并非铁板一块,其内部各国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别,也会相互影响。
在中国,我们经常担心:中国文化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在做少数民族研究时,我们感觉到,很多学者担心少数民族文化将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甚至冲击。约克古镇告诉我们: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文化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也会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化不但会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也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汉族文化也同样不但会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也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还会受到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
不同民族文化是相互影响的。一种没有吸纳其他文化能力的民族文化应该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英国牧场的围栏
——拆掉还是保留
最近一些年,我曾在内蒙古、青海和甘肃的一些牧区做过调研。当地干部和牧民普遍反映:还是以前的游牧好。他们分析道:1980年代之后,当地政府参考汉族农区分田到户的做法,在牧区也采用分牧场到各家各户的政策,于是,出现了一片一片带着围栏的牧场,不但不利于游牧,而且造成了草场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他们的结论是:应该把牧场的围栏统统拆掉,恢复原来的游牧方式。国内绝大多数研究草场和牧区的学者都赞同当地干部和牧民这种观点。这是一种客观分析还是主观臆断呢?
2011年4月,我们在英国从伦敦坐东线火车到爱丁堡,又从爱丁堡乘西线火车经曼彻斯特、伯明翰回到伦敦。来回的一路上,我们看到在铁路的两边满山遍野都是碧绿的牧场。英国根本不像一个经历了工业化的国家,好像还处于畜牧经济阶段。我们所见的每一片绿草肥美的牧场都带有(木制的、铁制的、土垒的)各式围栏。
如果把英国牧场的围栏都拆掉,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科斯因1937年发表《厂商的性质》一文和1960年发表《社会成本》一文,创立了产权理论(或称“科斯定理”),指出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不是由于市场缺陷而是由于环境资源产权的不明确所致。哈丁1968年关于“公地悲剧”的研究最能说明这一点。通俗来说,在英国,有了围栏,才能让每一家牧民更清楚自己的草场范围,更有利于牧民保护自己牧场的生态环境。同理可推,在中国,草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不是因牧场围栏造成的,而是别的原因(比如,牧民还不适应从游牧向固定牧场的转变、草场使用和管理不当、自家牲畜数量太多等)。
思考
从英国的约克古镇到广阔的牧场,从国人对西方化、汉化的态度到对牧场围栏的看法,我们采用更多的是价值判断还是道德判断呢?更多的是客观分析还是主观臆断呢?
摘要:通过对边城茶洞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发现,目前茶洞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开发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保护与发展相结合,提升知名度,构建完善的旅游体系等措施,最终实现边城茶洞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边城茶洞 保护 旅游开发
一、边城茶洞古镇的地理位置及旅游资源特征
1、边城茶洞的地理优势
边城茶洞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的西北部,地处湘、黔、渝三省市的交界地带,西北部以湘西酉水与重庆市的秀山县为界,西南部以湘西酉水与贵州省的松桃县相隔,又因为迈一脚就可能去了贵州,也可能去了重庆,收回脚,又回到了湖南,所以有一脚踏三省之称,茶洞又属湘西四大古镇之一。全镇总面积7965平方千米,地貌以山地为主。这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非常丰富。
2、边城茶洞的资源优势
自古以来,边城茶洞有八景:首先是气势磅礴的“酉水回澜”、其次有典雅质朴的“龙凤呈祥”、神秘变化的“虹桥月影”、出神入化的“龟蛇献岁”、清晰优美的“灵泉滴翠”、神秘莫测的“石炉晚烟”、栩栩如生的“仙人石空”以及八排沟里的“水帘百天”;这些景点都值得一游。20世纪30年代,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的问世,让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个地方—湘西边城茶洞。
二、茶洞旅游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开发现状
近年来,湘西花垣县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事业的开发,并提出了三年到五年时间恢复编成原始风貌的规划,政府也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因为,旅游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茶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有山有水,自然资源丰富;茶洞古镇的吊脚楼木屋等历史文化古迹多种多样,民风民俗丰富多彩,但尚未得到外力开发。
2、存在问题
湘西边城茶峒的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开发和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湘西古城镇在迅速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曾经辉煌的传统文化,正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而逐渐消亡。而少量位置偏远,交通不发达的古老城镇,由于经济相对而言比较落后而得以留存下来,但生活质量却与现代化生活严重脱轨,如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继承与现代化生活对立的矛盾,是我们当代建筑规划人员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首先,古镇面临着植被稀落,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边城茶洞森林资源在过去曾遭受过两次较为严重的破坏。当地的石灰岩岩溶山地植被一旦被毁坏,就很难恢复。这一问题会严重影响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其二,现代民居、园林与资源风格不协调,会导致整个古镇的可供观赏范围大大缩小,价值降低。一些新注入的景观,有过多募仿城市园林,脱掉了当地原始古朴的建筑风格。其三,旅游服务体系不完善,处于初级旅游开发阶段,表现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主要表现在:档次低,住宿条件差,菜肴少,通往景区的交通不便,旅游线路规划不够清晰组合。特色旅游产品开发量少,旅游设施建设少等问题,都忽视了参与性、休闲性、趣味性。当地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也尚未开发。其次,当地景区开发不合理,没有形成统一的整体,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带来的利益意识浅薄,同时也对当地旅游事业的关心与发展给予的支持不够,缺乏维护“大边城”整体利益的形象和观念。
三、边城茶峒古城旅游资源合理开发的建议
1、加强旧城改造,合理治理环境
因湘西茶洞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其牵涉面广,同时也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较为缓慢的过程,所以湘西茶洞古镇改造的慢与快,将直接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停滞与发展。因此,必须加快对茶洞古镇民居改造速度和提高景区 当地居民的综合素质与品德修养。通过运用宣传媒介,强调改造问题与环境问题;保护的重要性,主要解决城中倒垃圾及与排污现象,杜绝在街道上乱丢垃圾乱排污水的现象发生。使茶洞古镇街面环境清爽干净,当地百姓的精神面貌焕发,为边城茶洞古镇今后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建设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
2、挖掘优势开发水域资源
水是生命的源泉,说明了喜欢与水清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也说明了人与水的关系无疑就是人与其他自然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有水则兴,无水则衰,而茶洞城就拥有这一天然优势,在边城茶洞古镇的上游,以红卫水库到边城北门有拥有长三千米,宽达120米的平静河面,河的两岸层林叠嶂、风景怡人,而且尚未开发,此区域是挖掘与拓宽景区资源的优势区域。
3、加强媒体宣传力度
古镇首先要加强对外宣传力度,以及区内其他景区与旅游企业的联系,完善景区的宣传渠道与媒体载体。建设自己的网站、网页,突出自身的资源特色,做到宣传有目、多载体、有效果的作用,从而提高当地景区的知名度与吸引力,使边城茶洞古镇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景点,同时也要加强黔、渝周边的共同的旅游合作,通过采用市场运作联合促销法,全力推荐大边城品牌。
4、加大景区投入,引进专业人才
首先,当地政府要在景区的开发上做好引导工作,摆脱当前旅游投资主体单一的局面,积极的引入外资,通过交流会、展览会等大型会议的开展,形成广泛的招商引资战略,及时解决当地景区开发资金不足的问题。其次,边城茶洞要大量的培养与引进有创新能力的旅游专业人才。对现有当地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强化培训,同时制定定期考核,来加强当地的服务设施。在我国,现有的古镇正在迅速的消失,我们应该及时去研究与探寻那些还尚存的古老城镇,规划其恰当的发展定位,为古城镇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尽可能的记录下古城镇的现存状况,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研究资料。茶洞古镇的发展可以从中汲取古人在建设优秀古镇的理念与手法,这也是创造具有湘西地域特色的古城镇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我们应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概括起来,旅游为茶洞古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旅游开发并未使得古镇的到有效保护,也并未使得原著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到积极改善。今后,边城茶洞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应该是动态的整体保护,边城茶洞古镇自身就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沉淀与积累。所以,我们对边城茶洞的保护也应该是动态的、整体的。所谓动态的我们,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眼前的或某一时间的效果,从而过分破坏其内在的连续。而整体性的保护,是指我们保护的范围不应该只限于单体的建筑,而应该是完整的、历史生活的城镇,与其周围环境关系与整体的古镇格局,从文化角度来说,还是要保存其古镇生产的文化土壤与环境氛围,从真正的意义上,做到保护古镇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姚顺.湖南花垣茶洞古镇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4):1—97.
关键词:乡土历史;新课程教学;结合
在新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是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要达此目的,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必须从学生最熟悉最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乡土历史着手,“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只有了解家乡的可爱之处,爱才有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那么,我们该如何推进乡土历史与新课程教学的更好结合呢?笔者经过不断摸索与尝试,结合望城县乡土历史,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在此罗列,以求抛砖引玉。
一、课堂教学,分散讲述
乡土历史内容繁杂,包括本土的历史沿革、风俗人情、物产资源、山水土地优势、名胜古迹、古代遗址以及发展变迁等,如果在课堂上集中讲述,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不能形成与其他地方的对比,体现不出乡土历史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三是有些东西历史教师讲不透,需要其他科目老师来介绍。因此,我们可以将乡土历史资源分散在各个不同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比如学习必修一的运动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太平军与湘军的靖港之战,渲染在此气得跳水的情形,增强学生对西征的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再如学习必修二的手工业的发展,教师可以简介铜官窑的发展变化,望城县铜官镇是全国五大陶都之一,系长沙市历史文化名镇。铜官窑的陶瓷曾经盛极一时,是唐朝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2000年,在印尼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沉船中有长沙铜官窑器物5.8万余件,震惊世界。上海博物馆等方面得知此消息后,积极与组织打捞、整理此沉船文物的德国公司进行斡旋。由于德国公司在组织打捞、整理文物方面花费了大量资金,还向印尼政府一次性买断了文物所有权,所以这批铜官窑瓷器转让费预计高达三千万美金以上。长沙现有的铜官窑出土的瓷器一般都残破不全,湖南省博物馆很希望能使这批出自长沙铜官窑的瓷器文物完整地返回它的家乡。但面对巨额转让费,湖南省博物馆方面只能望而却步。学习必修三书画的魅力时,可以介绍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临湘人,今望城县书堂乡人。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公园位于望城丁字镇书堂山,是唐代著名楷书鼻祖欧阳询练习书法所在地,“太子围圩”“洗笔泉池”等书堂八景遗风尚存。学生上课听到这些介绍,一定倍感亲切,自然会愉快地接受这些知识信息,并油然而生自豪感与自信心。
二、合理安排,集中讲座
乡土历史的有些内容,学生迫切想要了解,但又不便于在课堂中分散讲述,比如望城县的历史沿革,望城近年来的发展变迁。再如,2008年12月29日,风篷岭二号汉代古墓被盗;2009年1月16日,银星村汉代古墓被盗;1月22日,战国时期墓群被盗;1月28日,明代古墓葬被盗……这一系列盗墓案震惊了全国。在对嫌疑犯刘胜利家进行搜查时,让办案人员震惊的是,在刘胜利的电脑中发现两张照片,照片上是一枚“长沙王”的金印,那是无价之宝!经过多方耐心细致的工作,最后将这枚金印追回。诸如此类的知识,就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增进学生对家乡历史的深入了解,并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三、统编乡土,有机整合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乡土历史生动、具体、真实,学生易于感知接受,而统编教材限于篇幅,不可能详细介绍乡土历史,有些内容根本不曾提及。那么,教师就要在统编教材的基础上适当补充相关的乡土历史,将两者有机整合,发挥出各自的最大效应。比如,讲古代宗教文化的发展时,可适当介绍靖港镇。靖港原名芦江,又名沩港,系沩水入湘口。“唐李靖讨萧铣驻兵于此。”当地百姓为纪念李靖,遂把“沩港”改为“靖港”,曾有“小汉口”之称。靖港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距镇仅数里的团头湖就散落有新石器时代遗址15处,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现全镇保留木结构建筑占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宏泰坊”“育婴堂”等清代晚期砖木结构建筑,保存较为完好。全镇古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以上。镇上有宗教建筑数处,“宁邑杨泗庙”“八元堂”“杨泗塔”“观音阁”等。2004年2月被确定为“长沙地区历史文化村镇”,2006年5月被评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为恢复昔日古镇风采,靖港镇历届党委、政府在上级的支持和广大群众的配合下不遗余力地进行古镇的保护性开发,积极对外招商融资,目前正在铺砌古镇麻石街,修缮宁乡会馆、杨寿福堂,并着手建设一流的古玩博物馆。古镇的开发工作即将结束。讲了这些,还可适当地让学生看看古镇的旧貌和新颜的图片。学生在享受古文化带来的冲击时,也会为社会的发展而感叹和振奋,更为自己家乡的荣誉而骄傲,同时也会激发他们对宗教发展进行调研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
四、组织活动,适当渗透
一是利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历史的渗透,如学校组织书画展时,就可利用此时机适当介绍历代望城在书画上的突出人才,如欧阳询等。
二是组织学生参观文物古迹和遗址。如靖港古镇、铜官窑址、书堂八景、雷锋纪念馆、洗心禅寺等。
三是组织学生对望城县的发展变迁进行调研,撰写小论文。如2008年组织学生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望城县的发展变迁”为主题进行调研后,撰写论文,有四人分别获得长沙市一、二等奖。
当然,教无定法。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广阔的社会教学或其他方式的教学,只要学生能从中吸取营养成分,促进自身成长,都将是符合教学原则的。我也相信,乡土历史与新课程教学的密切结合,将会进一步推动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 金明强.走出课堂融入生活――谈乡土史料在初中生体验式学习中的应用[J].中学历史教学,2005(2).
[2] 黄爱武.结合乡土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宁乡教育,1999(Z2).
结合“关注民生,为响应团省委和大学校团委的号召。服务”社会实践主题,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让大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使学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团队拟定于年暑假期间赴省市县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一直以来,年是县建县年纪念。县都在努力打造“客家古邑,人文”形象。年,市委书记同志提出了作为“客家古邑”文化形象,而这一计划的实行又以成功申办年“世界客属肯亲大会”为载体。自秦汉赵佗开发以来,北方先民不断踏入这块热土,并通过向南迁徙,使得成为客家地区中开发最早的一个地方,堪称“客家古邑”也在年通过申请,成为“千年古县”因此在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形成的历史上,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然而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学术界对此问题研究甚少,考察在客家形成历史上的历程与作用,对客家文化将是一个重大补充,对打造“客家古邑”文化品牌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县的大部分历史文化至今保存的十分完好。一些历史文化遗产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霜雪雨,至今保存完好。如:等。
为县乃至市建设成为“客家古邑”形象的目标提供科学的调查数据和文献支持,将努力通过本次暑期社会调研活动。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及市年世客会的顺利举行贡献我一份力量。
二.活动意义和目的
客家千年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县于年月被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批准成为“千年古镇”镇内很多的古迹至今保存完好。为市成功申办年的世客会作出巨大贡献。基本上都因为一些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而让各种宝贵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为什么县的文化遗产保护得这么好?为什么像这样优秀的千年古镇并未被世人所认知?这其中问题出在哪里?
发现目前国内在客家文化保护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些空白,通过大量的网上搜索和查阅文献资料。或者是进行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专项研究,不能很好地进行总结和概括,而一些民间学者的研究又只能小范围发表,不能很好地宣传和推广。
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其他地方的文化遗产保护方案。让我优秀而又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同时,团队此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针对县作为一个千年客家古城的文化保护经验的一个调查。还可以传播优秀的客家文化,为市打造“客家古邑”文化形象的策略提供助力,市世客会的成功举办,必将带来新的一轮招商引资热潮,为乃至的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服务。
三.实践课题
实践团队选题为:客家古邑文化保护经验及借鉴---以市县。
四.完成课题的设想及方法
(一)可行性分析
1.运用多种适当的调查方法。解研究现状;当地政府多方协调和大力配合下实地参观调研;邀请当地的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学者与老百姓参加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为课题的论证提供充足的论据,课题确立符合当地实际,具有很强针对性。
2.团队稳定而优秀。团队成员都具备社会调查研究相关经验。准备充分,具有很高的配合度。有专业且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带队,请专家论证我报告初稿,成为我坚强后盾,确保了调查任务能够高质量的完成。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3.研究课题具有很大的可提升价值。通过探讨客家古邑文化保护研究的现状。通过对其研究方法的改良和具有创造力的提升,使得我研究体现出卓越性和突破性的飞跃,填补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缺。
(二)研究方法
1.基本思路:
从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出发,本课题按照“问题提出—构建分析框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思路展开研究。首先。阐明政府机构与民间团体近年来对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现状,分析影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制约因素,并结合大量证题研究与理论分析,进而搭建课题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界定所需要研究的问题及其性质、特征和范围;接着,采用理论思辨的方法解答相关理论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和模型;然后,通过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方法,收集材料和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检验假设、修订完善理论认识和假设模型;最后,以理论论据和实证论据为支撑,对问题进行多维度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思路。
2.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的调查和分析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围绕客家古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这一主题。并进行归纳、对比和提炼,获取对本课题研究内容的基本理论认识和假设。此外,搜集涉及古邑文化保护与修复、旅游资源开发、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数据,为评估保护研究效果提供素材。
2问卷调查法:主要用与普通百姓的调查中:①在开发证题研究时。选定景点附近百姓未调查对象,调查当地保护方案落实情况,以及文物真实保护情况②用于评估客家古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效果。采开放式问卷和结构化问卷调查相结合,拟在案例发生地县,选取普通民众中分层抽样调查,获取他对客家古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主观评价和期望。
3实地研究法:由深度访谈法(10人次)和观察法(不确定次数)组成。呈现详尽的调查客家古邑文化的背景、原因,保护措施的运行状态和效果,存在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
4统计分析法:主要用于问卷调查信息处理。并划定等级标准和确立标度、标号;综合应用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分析实证研究模型的项目质量和信度、效度。
五.预期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题目:客家古邑文化保护经验及借鉴----以县为例。
撰写调研报告和论文,团队会根据我调查研究结果统计分析的得到资料和数据。反馈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同时,各大媒体投稿,争取发表,总结出客家古邑千年文化保护的经验的基础上,将这种具有共性的文化保护经验推广出去,让其他地方得到借鉴。因此我成果将会以报告以及论文的形式展现出来。
会全力做好准备工作,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调研活动之中。完成前期的申报工作以及申报后的完善细化工作,中期的调研工作,后期的总结和报告撰写工作,最终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六.实践前准备工作
1.查找大量相关文献。
解人们文化保护方面的研究已经进行到哪一方面,期刊网上查找资料。哪些方面又还有待加强和改进。同时也登陆当地政府门户网站,解当地的有关于文化保护方面的政策以及当地的一些其他信息。
2.制定调查方案。并请校内知名教授指导问卷。
3.与当地紧密联系。及时政府部门以及文化相关部门联系。解当地的相关情况,也为我今后的调查研究提供便利。
4.每三天召开一次会议。明确团队成员的工作进度,至少三天就会开一次例会。而且也将大家的一些准备工作的经验分享。
5.分工合作。团队分为四个小组,团队信息交流畅通的前提下。每个小组负责每一个模块,例如有小组负责计划书的撰写,有小组负责问卷的制作,每个小组的成果出来之后大家一起讨论修补,最后通过。
七.实践后的总结内容和日程
1.统计调研资料。与指导老师一起分析调研结果。
2调研结果按照“现状—分析—总结—建议”思路布局写成调研报告《客家古邑文化保护经验及借鉴---以县为例》。
3进行成果展示。召开成果交流会,并把调研报告回馈给当地市、县政府与文化部门。
【关键词】产业集群;计量经济学;云南省
1.引言
产业集群是指相同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对于云南省这个特定区域而言,高度集中的产业有烟草、农产品和旅游等各个产业。云南省的旅游产业是中国数一数二的产业集群,烟草业也在云南省占97%以上,滇菜也是云南省一大产业集聚特色。这几个产业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并给云南省人们带来了无限就业及生存的机会。本文就研究这一集群怎样才能发展到最佳状态,才能使得云南省经济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2.云南省产业集群情况
云南省拥有十大产业集群,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云南省十大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旅游文化、烟草、生物、石化、有色、黑色金属、能源、光电子、装备制造、商贸流通十大产业规划,为全省谋划了从今年到2015年间的发展蓝图。按照发展规划,到2015年,10个产业的年销售收入将突破2万亿元。下面就三大产业做出介绍:
2.1 农产品产业
云南省简称“滇”,云南省农产品是南方一道风景。其中滇菜更是独具特色的少数名族风味的特色产业,所以发展这一特色产业也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
商贸流通产业方面,2012年,产业增加值突破1200亿元,年均增长14%左右,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2%左右。到2015年,商贸流通业增加值突破2100亿元,年均增长14%左右,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4%左右。到2015年,初步构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和“泛珠”区域的区域物流中心和重要物流枢纽,同时建成50个大型批发市场,包括30个特色产品专业市场。
2.2 旅游产业
全省将在继续推进6大旅游区发展基础上,着力建设10大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10个旅游文化名城,30个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县,60个旅游小镇,100个旅游文化特色村。
10大旅游文化名城包括昆明、大理、丽江、景洪、建水、瑞丽、巍山等,60个旅游小镇包括大研古镇、和顺古镇、黑井古镇、豆沙古镇等。大理、丽江是出名的全国旅游胜地,而且由于云南省地处国界及历史遗留问题,各个小栈、古镇是云南省一大特色,也是旅游的有一道风景。
2.3 烟草产业
烟草产业方面,实施以中高档次为发展重点的产品结构调整,形成以“玉溪”、“云烟”、“红塔山”、“红河”为4大重点骨干品牌,“红梅”、“红山茶”为支撑品牌的6大云南卷烟品牌体系,品牌集中度达到97%。高档高端产品以“玉溪”、“云烟”为核心品牌,“红塔山”、“红河”为辅助品牌,核心品牌产品以省内生产为主,产品集中度达到26%以上。而且烟草产业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的主要来源,所以这不仅给云南省经济甚至给全国经济带来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2.4 有色金属产业
2008年,有色金属行业已成为我省继烟草、能源后的第三大工业产业。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居全国第二位。下一步云南还将做强做大有色金属产业,构建以深加工新材料为重点的六大优势产业链,包括铜、铝、铅锌、锡、钛产业链以及稀贵金属和深加工。十种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在2008年217万吨的基础上,2012年要达到500万吨,深加工率达到35%;2015年达到620万吨,深加工率达到40%。
2.5 烟草产业
烟草产业方面,实施以中高档次为发展重点的产品结构调整,形成以“玉溪”、“云烟”、“红塔山”、“红河”为4大重点骨干品牌,“红梅”、“红山茶”为支撑品牌的6大云南卷烟品牌体系,品牌集中度达到97%。高档高端产品以“玉溪”、“云烟”为核心品牌,“红塔山”、“红河”为辅助品牌,核心品牌产品以省内生产为主,产品集中度达到26%以上。2012年底,将云南烟草多元化培育成为资产达到1000亿元,实现利税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烟草企业的利润增长点和云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到2015年,全省争取规划建设基本烟田1418万亩,力争在“十一五”末云南烟叶全国市场份额发展到40%以上。
3.产业集群与云南省发展进程关系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即某个领域内相互关联(互补、竞争)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渠道甚至最终用户)、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体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系。马歇尔指出:劳动力市场共享、专业性附属行业的创造和技术外溢为产业集群的3个关键因素。对于有色金属产业,有色金属采矿业只处于一个原材料阶段,这个阶段对云南省经济的发展作用并不是非常大。而有色金属深加工则不同,这个行业可能是采矿业收入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专业性附属行业的创造使得产业集群得到最大的收益。同样劳动力市场共享使得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发挥最大收益。
下面我们定量的分析一下产业集群对云南省经济发展的程度如何。我们通过六大集聚产业对云南省总产值之间的关系来定量分析。
数据处理:将生产总值设为y,旅游收入设为,烟草产量设为,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设为,能源产量设为,货物流通量设为,肉类产量设为。下面通过软件EVIEWS来分析生产总值与各个分量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得到:各个变量与生产总值是线性关系,并经过调整得到他们之间的关系为:
y=649.649+0.001-18.983-6.942+0.033+0.011-2.78
由上面系数可知,能源和货物运输量是影响云南省生产总值最大的两个集群。他们之前的系数表示影响的深度,而正负则代表影响的方向。由=0.9994可以知道这个关系式很稳定,同时从的概率=0.4、=0.53可以看出旅游收入,烟草产量与生产总值的关系还不是很完美,也就是说有些因素影响我们的结果,但在这篇论文中我们还得不出是什么影响生产总值,可能是集群还没发展到一定地步。
4.结束语
由定量分析我们得出我们的结论,也就是说我们的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对于云南省六大集群而言,其中能源和货物运输量是影响云南省生产总值最大的两个集群。同时其他因素也是影响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下转第157页)(上接第155页)要因素。由这个结论给我们指明了云南省发展集群的方向及各个集群的发展程度大小,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能源和货物运输量集群,并做到创新与发展同步。
参考文献
[1]陈飞,翁英英.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互动发展——广西区域经济合作模式[J].区域经济,2007,12.
[2]孙褶.城市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学动力分析[J].产业观察,2011.
[3]胡国强.从对外贸易定量分析看河南省的产业关联[J].经济经纬,2004.
[4]赵文静,周厚诚.广东省海岛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
[5]尹德洪.商业集聚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科学,2011.
[6]蔡勇志.试述产业集群理论及其效应[J].实事求是,2003.
[7]许涤龙.EVIEWS应用实验教程[M].湖南大学出版社.
从上世纪50年代起,韦文喜先后在常熟机械厂、造纸厂、轻工机械厂、轻摩厂、玻璃厂工作,当过分管生产技术、企业管理的副厂长。退休后,他广泛参阅历代文献资料和考察古船的残骸,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刺取诸锐,获得了众多的技术参数,在家研究、设计、制作古船模。
2003年,他创建集研究、设计、制作、展览、交流等一体的古船研究工作室。2004年11月8日,承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北京举办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展投标的郑和八橹船模型的设计制造任务;2005年初,在江苏省郑和研究会举办的纪念郑和七次下西洋600周年活动中承接宝船(帅船)和主要船种共5艘的设计制造任务,均得到国内外专家的好评。
2009年,他建立常熟市湖海古船制造厂,主要承接中国航海博物馆展览所需的30多艘古船的设计、制造任务,满足了2010年7月5日开馆的要求。至2012年年底,又设计制造了17艘,在国内外影响极大。2010年4月,常熟虞山尚湖风景区命名设置“韦文喜古船馆”,制作、展出历代古船模20余艘。电影《柳如是》中使用的3艘仿古船,其中一艘仿古画舫长17.2米、宽5.5米、高6.5米,可乘坐30多人,也出自湖海古船制造厂。
至2013年年底,已设计、制造历代各种类型的古船和古船模157艘,其中仿古真船10余艘,分布在国内十多个省、市和波兰、美国等地。
关键词:无锡;古运河;SWOT分析
一、无锡古运河旅游资源概况
古运河无锡段为最早开凿的运河,公元前486年开凿伯渎港即邗沟江南段,又称古吴水。古运河无锡段流长40.8公里,历经250余年至今仍在通航,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另外古运河无锡段以“开凿最早、贯城而过、遗存众多、原生态风貌的精华之地”成为无锡市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古运河旅游曾是无锡的品牌和特色,古运河水上游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兴盛一时。进入上世纪90年代,由于多种原因,古运河旅游走入低谷。2005年,无锡市在制定《无锡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时,把恢复古运河水上旅游作为重点特色旅游项目;2006年,无锡召开了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策划方案论证会,形成了一份古运河旅游策划方案。方案为无锡古运河旅游发展提出了一个核心理念――“运河活态博物馆”,意在通过将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的所有建筑、水体空间和人物活动以最自然、和谐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达到对古运河和古建筑的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传播的目的。
目前古运河旅游资源总体格局呈 “三点一线”分布,即以古运河一线纵贯南北,将惠山名胜风景区、水西关近代工业遗产区、南禅寺清明桥人文景观区三大核心景区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资源群。
二、无锡古运河旅游资源SWOT分析
(一)优势
1.种类繁多,多为复合型资源。首先就旅游资源分类而言;仅就基本分类而言,无锡古运河旅游资源就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如惠山风景区;人文旅游资源,如惠山祠堂群、清名桥等;以及宗教旅游资源,如惠山寺、南禅寺等;如果对其进行进一步细分,还可具体分为地文景观、水域景观、园林景观、文物古迹景观、民俗文化景观等,拥有完整齐全的旅游资源品种。其次,就旅游资源的分布而言,各个景区往往是多种旅游资源品种聚合在一起,形成了复合型旅游资源。
2.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千百年来,古运河推动了无锡经济、文化的繁荣。隋唐以来,无锡“商旅往来,船乘不绝”,无锡经济逐渐繁荣;明清以来随着以米码头、布码头、丝码头、钱码头为代表的“四大码头”形成,无锡运河沿岸成为太湖及长江中下游流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以后无锡又成为我国民族工商业兴盛的摇篮。古运河在促进无锡经济繁荣的同时,又带动了文化的发展。古运河见证和承载了吴文化、运河文化和工商文化三大文化的源起与兴衰,造就了无锡个性独特、魅力不凡的市井文化,在运河两岸留下了大量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统计,古运河无锡段沿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历史街区7处,工业遗产30余处,构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景观,成为了无锡运河旅游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
3.临近城区,周边服务设施成熟。由于历史原因,无锡运河旅游资源的绝大多数景区位于主城区,甚至直接位于中心商业区内。因此,周边交通、通讯、食宿及医疗等均较为便利。
(二)劣势
1.环境污染尤其是水质污染较为严重。上世纪,古运河水上旅游走入低谷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水质问题。近年来,无锡市加强了对太湖、蠡湖、古运河、梁溪河的整治力度,控源截污,卓有成效,古运河水质情况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是目前古运河的整体环境及水质仍然不容乐观,更何况河道的保护、水质的保持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2.对古运河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尚待提高。在目前的古运河范围内,仍有不少景观包括各类古建筑及古街未得到合理的利用,许多项目还在建,缺乏整体感和文化多样性,旅游的价值还没有完全体现,且游览类型较为单一,这也导致了旅游线路和景点的安排受到很大的局限。
3.对古运河旅游周边产品开发度较低。古运河旅游资源中包含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锡剧、锡绣、纸马、惠山泥人等等。目前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成熟规模的旅游周边产业。
(三)外部机会
1.“申遗”工作对无锡古运河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2007年,国家把古运河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无锡是古运河“申遗”最重要的节点之一。随着“申遗”工作的推进,无锡古运河的保护工作日益得到重视,规划开发日渐成熟,也为无锡古运河旅游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有力地推动作用。而如果将来古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则必将进一步提升无锡古运河的形象地位和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古运河旅游也将迎来新的黄金期。
2.无锡旅游产业升级转型为无锡古运河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当前,无锡旅游产业正处于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新型休闲旅游发展的转型期,无锡市提出了“形成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专项旅游为补充的旅游产品体系”的工作目标。无锡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为古运河旅游提高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在《无锡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古运河旅游被列为特色旅游板块之一,随着无锡“从旅游大市到旅游强市的跨越”这一目标的实现,无锡古运河旅游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重新成为无锡的特色。
(四)外部威胁
1.太湖风景区的形象遮蔽效应。目前太湖风景区仍是无锡旅游产业的战略重点和核心区域,开发度高,发展成熟。外地游客来无锡游玩,多是慕太湖之名而来,而对古运河则不甚了解,太湖风景区以其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和较高的知名度对无锡古运河旅游造成了明显的形象遮蔽。
2.临近江南古镇的同质竞争。由于无锡古运河旅游资源尤其是南禅寺清明桥人文景观区在景观构成上属于吴文化背景下的江南水乡民居风貌,与临近的同里、乌镇等江南古镇属同一范畴,在一定程度上与这些古镇构成了同质竞争。
3.与京杭大运河沿线其他城市的运河旅游开发形成同源竞争。目前京杭大运河沿线中有不少城市例如扬州、苏州也在推动运河旅游开发。虽然各地风貌民俗大相径庭,且地理距离相对遥远,相互影响不大,但因为各地运河旅游开发均是基于京杭大运河及运河文化,因此各地的运河旅游开发在运河资源尤其是文化资源的利用上难免会和无锡古运河旅游形成同源竞争。
三、对古运河旅游资源市场开发的几点建议
基于上述的分析,为了更好发展无锡古运河旅游,建议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完善对古运河旅游资源的开发。
在对古运河旅游资源开发中要深入挖掘无锡运河文化的内涵,以运河文化理念为基调,依据无锡运河的文化、历史、现存风貌,把它的文化积淀和旅游开发联系起来,依靠古运河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大力开发多种旅游类型。如通过在工业遗产区内建立主题博物馆,开发知识型旅游品种;在人文景观区内建立民间工艺馆及民风民俗馆等,开发体验型旅游品种;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提供各类旅游周边产品等。
(二)强调以人为本,完善旅游设施建设。
在无锡古运河旅游资源开发中,我们有必要重温当年提出的“无锡,充满温情与水”的口号。“温情”是用内心感受到的人情味,“水”道出了无锡江南水乡特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人性回归的今天,“无锡,充满温情和水”,这句口号更彰显其迷人的魅力。我们应把“无锡,充满温情和水”理念真正融入到在运河旅游资源开发中去。
(三)突出特色,打响无锡古运河旅游品牌。
一是要进行差异化形象定位,突出无锡古运河旅游的文化特征,大力发展古运河文化旅游、体验旅游,进而与太湖风景区构成一种叠加的合力,产生整合性的影响力,变形象遮蔽为形象叠加。二是要突出市井文化和工商文化特色。无锡古运河文化以工商业为基础、以市民群体为传播载体,因此与传统的江南古镇如同里、乌镇等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所以无锡的古运河旅游开发中要着重突出市井文化和工商文化特色,最大限度地与乌镇、同里等江南古镇的进行差异竞争。三是要抓住先机,打响无锡古运河旅游品牌。
目前,无锡古运河旅游开发在京杭大运河沿线仍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无锡要牢牢抓住先机,成为京杭大运河申遗的代表城市,打响无锡古运河旅游品牌,使无锡古运河旅游成为继太湖风景区之后的无锡旅游产业又一支柱。
参考文献:
[1]董婷,张建玲 无锡古运河旅游的发展 商业经济 2009年第8期
[2]汪芳 用“活态博物馆”解读历史街区――以无锡吉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建筑学报,2007,(12).
[3]刘琳 试论无锡古运河的文化价值与“申遗”的重要意义 江苏水利,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