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

时间:2023-03-21 17:04:43

导语:在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信息系统;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的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给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也必须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

首先,图书馆的集成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人能够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获取相关的文献资源.同时使得图书馆的借阅、还书、预订以及续借等工作更加方便有效.减轻了图书馆人员很多的物理负担。

其次,在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上.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主要是以物质的文献资料为主,查阅、储存等既占空间.又存在质量保障问题。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字化的文献资料逐渐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购书的代价,同时也促进了文献资料的方便阅读和管理。因此.传统的文献与数字化文献的结合是当前图书馆服务的主要特点。

再次,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条件下的图书馆馆藏文献以印刷型为主.图书馆工作人员主要工作方式以手工操作为主,服务内容以纸质文献为主服务方式以人与人面对面为主。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馆藏以印刷型与电子文献相结合.管理与业务工作以计算机操作为主.服务方式以人与计算机(网络)及面对面相结合,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文献信息收集加工文献信息管理、文献信息传递、个性化针对性信息咨询与读者辅导,逐渐成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

因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促进了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有效运行但同时也暴露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许多问题.亟需管理人员认真对待。当前,如何加快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主动跨入数字化时代,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1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

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这样,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高校数字化建设也应把握这一主体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2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在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很高,目前,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3数字化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前提条件,不然,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犹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二是社会资源馆藏化。

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根据各高校的学科特点、科研方向和日后的发展规模,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同时,还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作数字化技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

社会资源馆藏化,指对社会上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利用,大力拓展网上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搜索、跟踪和过滤,将有关资源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供教师、学生使用。如根据学校教学的需要开通相关镜像站点,有用Web方式提供网上检索服务。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一项关联度较高的工程,鉴于图书馆又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部门务必在政策上给予特别的扶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在这一方面,国内一些地方高校已有所动作,据某省图工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的调查,目前,该省29所高校图书馆已有23所通过了自动化工作的评估,自动化建设的总经费达1855万元,购置各种硬件设备共计1317台(件),自动化应用集成系统计23套。在软件应用方面,采访子系统应用的有22所高校;流通子系统应用的有21所高校;查询子系统应用的有19所高校;期刊子系统应用的有18所高校;文献开发系统应用的有12所高校。21所高校拥有校际局域网,联入Internet的有18所高校。其中,某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中国船舶文献等5个专题数据库,存储14万多条数据。此外,许多大学图书馆都建立起来颇具特色的数据库,既充分收集了相关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又为学校教育、研究工作提供了优良的保障。

4组织模式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保证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崭新的图书馆形态。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对此,我们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即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社会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作为社会整个的数字图书馆与行为个体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之间各自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

从宏观角度去探析数字化后的高校图书馆,它仅仅是日后社会广义数字图书馆众多节点的一个点,是狭义的数字图书馆。目前,学术界对狭义数字化的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组织模式)观点各异。笔者倾向于按主题来设置和划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部门:

1)人文科学部门。负责人文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2)自然科学部门(可根据各高校的科学设置状况,设置若干小组加以细分)。负责自然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3)数字系统维护部门。负责软、硬件的维护,网络系统运行安全,数据保存备份等工作,兼管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及诉讼工作。

4)管理部门。保障图书馆内部信息的通畅,负责管理指令的下达、执行和反馈,进行上下沟通业务联系及馆际间横向协作等工作,并对图书馆的总体发展方向、管理目标,作出科学、前瞻性的规划。

按主题进行部门设置、工作分工的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是对传统图书馆时代组织模式的创新,大大精简了传统的庞大工作部门,便于按学科,按工作性质加以划分,着重、着力于对信息的采集、整合、传播,突出信息咨询服务,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按主题进行图书馆组织创新,实质是充分发挥专家型馆员的学科“领头羊”作用,同时也迎合了数字图书馆各项业务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

同时,还要注重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提高。日后数字化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应加大高级专业人员的比重,按数字化的发展建设进程,逐步增加既具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有信息学、计算机系统运行管理方面一技之长复合型人才的比例;要加大现有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力度,使之知识结构能适应数字化的发展要求。

5改善硬件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在筹划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尽管起点不尽相同,但都还属转型发展期。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样,才能为日后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考虑到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以数据处理和应用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访问馆藏资源、网上资源的需求,因此在选择技术和产品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即时扩展,且易于维护。总之,高校图书馆的硬件条件改善要突出能创造开放式的信息环境,重点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建设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目前,各地高校相继建设校园局域网,建议网络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同时配备1000M高速以太模块为主干的交换机和交换集成器,使图书馆局域网骨干带宽达到1000M的能力,能基本满足日后数字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容量之需。

2)多媒体阅览室建设。多媒体阅览室的开设满足师生多样化信息需求的有效服务手段。各校的多媒体阅览室建设要立足高起点、富规划,有条件的可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同时,能为读者提供扫描、拷贝、打印等系列化配套服务,实现文献检索课程的网上教学、人员培训。

第2篇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所谓集成就是对系统内各要素、因素或元素进行整合,使得系统状态达到最优。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等信息服务机构的电子信息资源所占比重迅速增加。由于不同类型、不同学科、不同平台的电子信息资源系统相对独立、相对封闭,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从内容上看,不同的电子信息资源交叉重复,存在着大量的冗余信息,知识关联程度低;从技术角度看,不同的电子信息资源,其数据结构、方式和检索方式不同。从用户的角度看,大量的电子信息资源都是以“孤立”的形式存在,需在不同系统间切换,只有掌握不同的检索方法,方能进行检索。因此,电子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是信息服务机构面对新的信息服务环境、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及越来越多电子信息资源的必然选择。将电子信息资源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集成管理,能发挥各种电子信息资源的最佳使用效益,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对用户而言,让用户感觉如同只在一个资源系统中操作,方便用户获取信息,加快了信息交流和反馈速度。电子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对象包括各信息机构自建数据库、购买的电子信息资源及经过选择、挖掘、组织、加工并提供利用的虚拟网络资源等。电子信息资源集成管理不是简单的“库集合”和“库链接”,而是根据一定的需要,通过中间技术,把不同来源和不同通信协议的信息完全融合,使不同类型、不同格式的电子资源实现无缝链接。它通常包含两个层面:电子信息资源的聚合———运用信息集成技术将异构资源系统集成在一起;电子信息资源的融合———运用知识组织技术,在信息资源聚合之上进行语法及语义上的重组,通过对不同渠道、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电子资源进行分解、重组,按知识的体系关联性和整体性组织成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是电子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发展方向。

2我国省(市)区域电子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研究及实践进展

省(市)区域电子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研究与实践是人们关注和研究已久的问题,也是信息化社会中的一个焦点。谢春枝在《分布式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与服务集成的管理研究》一书中曾写道:“虽然由于通信技术和网络的发展,空间距离和地缘关系似乎并不是影响分布式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与服务集成的决定性因素,但一组地理位置相近的数字图书馆群,更容易相互之间沟通联系和理解信任,可能面对相同性质的读者群,有的还同属于一个行业系统,有共同的上级管理机构和资金来源,因此在资源整合与服务集成方面较容易取得一致,获得实质性的合作成果”,这说明了区域性电子信息资源整合优势所在。近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从工程实现的角度对我国省(市)区域电子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模式、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2003年,翟春红等探讨了天津市高等院校电子信息资源整合构想和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天津市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各高校统一引进图书馆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建立网络资源导航等。2006年,谷遇春探讨了大湘西区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框架及实施策略。2008年,黄筱玲分析了湖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共享可采取小共建、大共享的模式。2008年,张金凤探讨了宁波区域性数字图书馆成员的组织特点及整合需求,进行了区域性资源整合体系的构建、区域性数字资源整合方式的设想。2007年、2009年,杜春光和马向东分别对黑龙江省科技文献基础条件服务平台的整合设计原则、内容等进行了研究。2009年,陈永平阐述了大资源观下的复合图书馆理念,进而提出了基于异构资源整合的区域复合图书馆模式,并以宁夏为例探讨了该模式的实现。2009年,胡四元针对湖南省高校图书馆纸本、电子图书和随书光盘的服务现状,探讨了构建区域信息资源整合服务框架,提出了基于元数据的信息资源整合服务方案。2009年,袁小一对区域性整合的方式、模型和框架等进行了探讨。2009年,赖辉荣在比较图书馆联盟与图书馆集群管理异同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的优势,认为图书馆集群管理将成为区域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新选择和必然趋势。

国内省(市)区域实现电子资源集成管理也有案例,如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是一个典型的高校图书馆区域性信息资源共享体系。JALIS成立于1997年,以南京大学为中心,将全省60多所高校图书馆集中在一个统一的共建共享体系当中,开发了统一的江苏汇文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8个中心和4个采编中心,按照“管理中心—地区/学科中心—基层图书馆”的三级服务网络体系,为各地区和学科群的基层馆提供信息服务。北京高校图书馆于2001年启动“实验型教学科研数字图书馆”项目,该项目采用了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目标是以学科为主体,以教学、科研为主线,充分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源和网上资源的优势,将教学科研所需各种资源(如图书、资料、图片、音频视频等)转化为电子格式,并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在有条件的高校中首先实现了教学科研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向用户提供智能化访问和服务的知识系统。天津的17所高校、甘肃省采用中心图书馆/成员馆模式先后统一采购了美国Sirsi公司的Unicorn系统,实现联合采购、联合编目等工作,解决了信息共享中异构数据库技术障碍,为图书馆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基础平台。海南省教育科研数字图书馆以海南省高校文献中心为总馆,全省教育系统图书馆为分馆,整合的资源包括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报纸、专利、标准、视频、音频、图片、光盘资料、互联网免费资源、联合目录和期刊目次库等。湖南省建设了省级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其网络体系包括湖南科技文献资源网、湖南科技情报网、湖南竞争情报网、内容协作平台等几个部分。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等9家浙江省内的主要科研、图书文献机构,共同成立了浙江省科技文献中心,建立了浙江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东莞市图书馆自主研发了“Interlib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系统”,用于全市各级图书馆的联合管理,实现了全市范围内图书馆的联合采编、联合目录查询、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通借通还、电子文献全文传递等功能。深圳文献港是基于“读秀数字图书馆平台”建设的市级区域内数字图书馆门户整合方案,为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资源共享读者服务模式。其他如陕西省、吉林省、河南省、山西省等也都在一定省(市)区域范围内进行了建立了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的尝试。综上所述,我国省(市)区域对电子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看对电子资源的集成管理研究介绍性内容比较多,理论性研究比较少;聚合研究的多,融合研究的少。虽开发了不同规模和不同应用的电子资源集成系统,对电子资源集成管理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但系统能否体现最佳的功能,其效应性如何,尚缺乏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此外,各省(市)发展条件、水平不同,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电子资源集成管理模式,把资源和服务有效地整合在统一的资源门户体系中,为用户提供更有效的知识服务,是今后电子资源集成管理研究中,应更加系统深入地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问题。

3省(市)区域电子信息资源集成管理发展策略研究

3.1政府支持策略

综观我国现有的成功电子资源集成管理成功案例,往往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得到了国家或当地政府机关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有一个政府主导的行政干预;二是信息机构基本属于同一个系统,如天津高校联合图书馆、JALIS,上级主管部门均有专项资金投入。如果没有仅靠信息机构自身的力量,电子资源集成管理建设则较为困难。

3.2组织协调策略

组织协调是省(市)区域文献信息资源整合的重要策略,应设立相对比较权威的数字资源整合协调机构,统一规划和管理本省(市)区域的文献信息资源整合,包括制定省(市)区域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中长期规划;对省(市)区域电子版及书本式信息资源进行协调整合;对各部门单位相关资源网站进行整合链接,实现互联互通;对各类特色数据库建设进行组织分工;审核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等。

3.3模式选择策略

各信息机构可根据自身条件,对电子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模式进行选择。如资金技术实力雄厚、资源数量多的单位,可以选择自治集成或购入市场上成熟的电子信息资源集成管理软件模式,并应在本区域或系统内起到示范作用;对有一定资金技术力量、电子资源数量少的机构,可根据本单位用户需求的电子资源种类和数量,对电子信息资源有选择地采取自治集成管理,对自身实力无法完成的电子信息资源加工或电子信息资源建设,采取联合或共享的模式完成。对于电子信息资源较少、资金技术力量相对差的机构,可根据本单位用户的重点需求,进行特色资源导航或选取最需要的电子信息资源进行集成管理,最大限度地开发本单位的电子信息资源,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3.4循序渐进策略

电子资源集成管理工作的开展,适合先在局部试点,然后全面展开,循序渐进。首先,根据本区域的物力、财力和人力等条件,要有清晰的指导思想、明确的目标,编制周密的计划,进行科学的设计,制订各项法令、法规、标准和规范等。针对一个区域而言,可先实现局部电子资源集成建设,通过调查分析,对有条件的、电子信息资源丰富、资金相对雄厚的信息机构先行纳入电子信息资源集成管理范围,其他文献收藏单位,放到以后逐步纳入集成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全面集成,完成所有电子信息资源的整体集成,实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信息集成服务目标。